CN114278635A - 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8635A
CN114278635A CN202111648272.9A CN202111648272A CN114278635A CN 114278635 A CN114278635 A CN 114278635A CN 202111648272 A CN202111648272 A CN 202111648272A CN 114278635 A CN114278635 A CN 114278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ore
channel
passage
valve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82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康
秦绪鑫
孙亚南
吴东伟
单志公
孔维涛
王志杰
陈云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Linde Hydraulic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Linde Hydraulic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Linde Hydraulic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82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86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8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86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包括第一阀芯、第二阀芯、阀体以及弹簧;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可移动地设置在阀体内,弹簧位于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之间,阀体上设置有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在回转马达正常作业时,在油压的作用下,第一阀芯向第二阀芯移动并与第二阀芯相抵接,以切断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之间的连通;在回转马达接收到停止信号后,油压反向,在弹簧的复位作用下第一阀芯与第二阀芯分离,以导通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之后在反向油压的作用下,第二阀芯克服所述弹簧的弹力向第一阀芯移动,以使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之间充分地建立压力平衡。本发明中的防反转阀在泄压时,具有泄压时间充足,泄压通道足够大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转马达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
背景技术
请参考附图1,附图1为现有技术一具体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的剖视图。在附图1中,阀芯杆2a配合在阀芯通道14a内,且阀芯杆2a能够在阀芯通道14a内往复移动。阀芯杆2a内设置有与第一油口11a连通的第一通道21a和与第二油口12a连通的第二通道22a。第一通道21a和第二通道22a能选择性通过连通腔13a连通。阀芯杆2a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通道23a和第二控制通道24a。
假设第一油口11a为供油口,第一油口11a为高压区,第二油口12a为低压区。高压油经过第一控制通道23a到达阀芯杆2a一端的第一容腔141a,第一容腔141a中的压力大于第二容腔142a,推动阀芯杆2a向右移动,第一容腔141a的容积增大,第二容腔142a的容积变小,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处于右位工作状态。此时,由于第二通道22a被阀体封堵,因此第一油口11a与第二油口12a处于截止状态。
当回转马达单向旋转过程中接到停止旋转信号时,第一油口1a停止供油。在惯性作用下回转马达继续旋转,第一油口11a处的压力逐渐降低,第二油口12a处的压力逐渐升高,从而为回转马达提供反向制动扭矩,使回转马达单向止动逐渐停止运动。与此同时,高压油经过第二控制通道24a到达阀芯杆2a一端的第二容腔142a,第二容腔142a中的压力大于第一容腔141a,推动阀芯杆2a向左移动。当阀芯杆2a被推动至中位时,第二油口12a高压油通过第二通道22a流入连通腔13a,由于此时连通腔13a也与第一通道21a连通,因此第一油口11a和第二油口12a连通,进而使得第一油口11a和第二油口12a之间建立平衡,由于第二油口12a处压力降低,回转马达失去反转驱动扭矩,停止反转。
但是,当阀芯杆2a被推动至中位后可能会来不及使第一油口11a和第二油口21a建立平衡,阀芯杆2a就会被继续推到左位。由于在左位时,第一油口11a和第二油口21a之间不连通,因此第二油口21a处的压力仍高于第一油口11a处的压力,继续提供回转马达反转扭矩,从而造成回转马达出现小范围反转,如此便会导致回转装置出现震荡。
因此,如何延长防反转阀的两个油口的相通时长,从而确保两个油口之间充分地建立平衡,以有效制动反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延长防反转阀的两个油口的相通时长,从而确保两个油口之间充分地建立平衡,以有效制动反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包括第一阀芯、第二阀芯、阀体以及弹簧;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之间,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
在回转马达正常作业时,所述第一油口提供高压油,所述第一阀芯向第二阀芯移动并与所述第二阀芯相抵接,以切断所述第一油口和所述第二油口之间的连通;
在所述回转马达接收到停止信号后,所述第二油口提供高压油,在所述弹簧的复位作用下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二阀芯分离,以导通所述第一油口和所述第二油口,之后在反向油压的作用下,所述第二阀芯克服所述弹簧的弹力向所述第一阀芯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油口和所述第二油口之间充分地建立压力平衡。
优选地,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第一阀芯通道、第二阀芯通道以及连通腔;所述第一阀芯通道与所述第一阀芯配合,所述第二阀芯通道与所述第二阀芯配合,所述连通腔位于所述第一阀芯通道和所述第二阀芯通道之间,且所述连通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芯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芯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阀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通道,所述第二阀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通道,所述第一节流通道的第一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阀芯的面对所述第二阀芯的端面上,所述第二节流通道的第一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油口连通,所述第二节流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阀芯的面对所述第一阀芯的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阀芯上,且靠近所述第二阀芯的部位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第二端可选择地与所述连通腔连通;
所述第二阀芯上,且靠近所述第一阀芯的部位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油口连通,第二端可选择地与所述连通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阀芯的面对所述第二阀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阀芯的面对所述第一阀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节流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所述第二节流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
优选地,所述第一阀芯上设置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阀芯的背对所述第二阀芯的端面上;所述第二阀芯上设置有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油口连通,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阀芯的背对所述第一阀芯的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通道沿着所述第一阀芯的轴线延伸,并与所述第一通道相通,所述第一通道沿径向延伸,所述第三通道通过第五通道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
所述第四通道沿着所述第二阀芯的轴线延伸,并与所述第二通道相通,所述第二通道沿径向延伸,所述第四通道通过第六通道与所述第二油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的外端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围绕所述第一阀芯的轴线布置;所述第二通道的外端部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围绕所述第二阀芯的轴线布置。
优选地,所述第五通道的外端部设置有第三环形凹槽,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阀芯的径向布置的第一油通道,所述第一油通道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且所述第一油通道贯穿所述第一阀芯通道,所述第三环形凹槽始终与所述第一油通道连通;
所述第六通道的外端部设置有第四环形凹槽,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阀芯的径向布置的第二油通道,所述第二油通道与所述第二油口连通,且所述第二油通道贯穿所述第二阀芯通道,所述第四环形凹槽始终与所述第二油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流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分设在所述第三通道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节流通道的第一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
所述第二节流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设在所述第四通道的两侧,且所述第二节流通道的第一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油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三通道内靠近所述第一阀芯的端部的部位设置有第一节流堵,所述第一阀芯的端部为背对所述第二阀芯的端部,所述第三通道内靠近所述第一通道的部位设置有第二节流堵;
所述第四通道内靠近所述第二阀芯的端部的部位设置有第三节流堵,所述第二阀芯的端部为背对所述第一阀芯的端部,所述第四通道内靠近所述第二通道的部位设置有第四节流堵。
优选地,所述第一阀芯通道的外端口旋拧有第一螺堵,所述第二阀芯通道的外端口旋拧有第二螺堵。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通道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旋拧有第三螺堵;所述第二油通道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旋拧有第四螺堵。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回转马达接收到停止信号后,第二油口处变为高压区,第一油口处变为低压区。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第一阀芯复位回第一阀芯通道,与第二阀芯分离。此时,第二油口处的高压油通过第二节流通道流入到连通腔内,之后再通过第一节流通道流入到第一油口,如此,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之间初步建立压力平衡。
之后反向油压会推动第二阀芯向第一阀芯处移动,那么就会使第二通道移入到连通腔内,从而使第二通道与连通腔之间导通,由于第二通道的通流面积大于第二节流通道的通流面积,因此会使第二油口处出现明显泄压,以使第二油口和第一油口之间再次建立压力平衡。
在第二阀芯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弹簧的阻尼力及第一节流通道的阻尼力,因此第二阀芯的移动速度缓慢,在第二阀芯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油口通过第二节流通道以及第二通道向第一油口处泄压。可见泄压时间充足,泄压通道足够大,因此能够确保在第二阀芯和第一阀芯接触前使第二油口得到有效泄压,那么也就能够及时地消除反转扭矩,防止回转马达反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一具体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的剖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体提供的一种回转马达用防翻转阀的剖视图。
其中,1a为阀体、11a为第一油口、12a为第二油口、13a为连通腔、14a为阀芯通道、141a为第一容腔、142a为第二容腔、15a为第一测压口、16a为第二测压口、2a为阀芯杆、21a为第一通道、211a为第一子通道、212a为第二子通道、213a为第一连通通道、22a为第二通道、221a为第三子通道、222a为第四子通道、223a为第二连通通道、23a为第一控制通道、24a为第二控制通道、3a为第一节流螺堵、4a为第二节流螺堵、5a为第一螺堵、6a为第二螺堵、7a为第三螺堵;
1为阀体、2为第一阀芯、3为第二阀芯、4为弹簧、5为连通腔、6为第一通道、7为第二通道、8为第三通道、9为第四通道、10为第五通道、11为第六通道、12为第一节流通道、13为第二节流通道、14为第一环形凹槽、15为第二环形凹槽、16为第三环形凹槽、17为第四环形凹槽、18为第一节流堵、19为第二节流堵、20为第三节流堵、21为第四节流堵、22为第一油通道、23为第二油通道、24为第一油口、25为第二油口、26为第一螺堵、27为第二螺堵、28为第三螺堵、29为第四螺堵、30为第五螺堵、31为第一容腔、32为第二容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该防反转阀具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足够大的通道去泄压,因此能够有效防止回转马达反转。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包括第一阀芯2、第二阀芯3、阀体1以及弹簧4。其中,第一阀芯2和第二阀芯3可移动地设置在阀体1内,弹簧4位于第一阀芯2和第二阀芯3之间。阀体1上设置有第一油口24和第二油口25。
在回转马达作业时,在油压的作用下,第一阀芯2向第二阀芯3移动并与第二阀芯3相抵接,以切断第一油口24和第二油口25之间的连通,如此回转马达在回转扭矩的作用下正常作业。
在回转马达接收到停止信号后,油压的方向发生反转,在弹簧4的复位作用下第一阀芯2与第二阀芯3分离,以导通第一油口24和第二油口25,之后在反向油压的作用下,第二阀芯3克服弹簧4的弹力向第一阀芯2移动,弹簧4的阻尼弹力延缓了第二阀芯3的移动速度,从而使得第一油口24和第二油口25具有充足的时间去建立平衡,如此便能够充分地泄掉反转扭矩,从而有效地防止回转马达发生反转。
接下来具体介绍防反转阀的内部结构:阀体1内设置有第一阀芯通道、第二阀芯通道以及连通腔5。第一阀芯通道与第一阀芯2配合,第二阀芯通道与第二阀芯3配合。连通腔5位于第一阀芯通道和第二阀芯通道之间,且连通腔5的一端与第一阀芯通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阀芯通道连通。
第一阀芯2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通道12,第二阀芯3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通道13,第一节流通道12的第一端选择性地与第一油口24连通,第一节流通道12的第二端位于第一阀芯2的面对第二阀芯3的端面上。第二节流通道13的第一端选择性地与第二油口25连通,第二节流通道13的第二端位于第二阀芯3的面对第一阀芯2的端面上。
在第一阀芯2位于第一阀芯通道内时,第一节流通道12的第一端与第一油口24连通,当第一阀芯2移动到与第二阀芯3抵接后,第一节流通道12的第一端被第一阀芯通道的内壁封堵,那么第一节流通道12与第一油口24之间的通道被切断,也即第一油口24与第二油口25之间的通道被切断。如此,第一油口24和第二油口25之间的通道被切断。
由于回转马达可以正转也可以反转,因此第一阀芯2和第二阀芯3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二节流通道13的作业原理与第一节流通道12相同:在第二阀芯3位于第二阀芯通道内时,第二节流通道13的第一端与第二油口25连通,当第二阀芯3移动到与第一阀芯2相抵接后,第二节流通道13的第一端被第二阀芯通道的内壁封堵,那么第二油口25与第二节流通道13之间的通道被切断,也即第二油口25与第一油口24之间的通道被切断。
第一阀芯2上,且靠近第二阀芯3的部位设置有第一通道6,第一通道6的第一端与第一油口24连通。当第一阀芯2配合于第一阀芯通道内时,第一通道6的第二端被第一阀芯通道的内壁封堵。当第一通道6的第二端随着第一阀芯2的移动而进入到连通腔5中后,第一通道6的第二端与连通腔5导通。
第二阀芯3上,且靠近第一阀芯2的部位设置有第二通道7,第二通道7的第一端与第二油口25连通。当第二阀芯3配合于第二阀芯通道内时,第二通道7的第二端被第二阀芯通道的内壁封堵。当第二通道7的第二端随着第二阀芯3的移动而进入到连通腔5中后,第二通道7的第二端与连通腔5导通。
在回转马达接收到停止信号后,油压的方向改变,第二油口25处变为高压区,第一油口24处变为低压区。在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第一阀芯2复位回第一阀芯通道,与第二阀芯3分离。此时,第二油口25处的高压油通过第二节流通道13流入到连通腔5内,之后再通过第一节流通道12流入到第一油口24,如此,第一油口24和第二油口25之间初步建立压力平衡。
之后反向油压会推动第二阀芯3向第一阀芯2处移动,那么就会使第二通道7移入到连通腔5内,从而使第二通道7与连通腔5之间导通,由于第二通道7的通流面积大于第二节流通道13的通流面积,因此会使第二油口25处出现明显泄压,以使第二油口25和第一油口24之间再次建立压力平衡。
由于弹簧4的阻尼力以及第一节流通道12的阻尼力的存在,第二阀芯3的移动缓慢,因此第二油口25处的高压油具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第二节流通道13和第二通道7进行泄压,如此,在第二阀芯3与第一阀芯2相接触前就能够消除反转扭矩,有效地防止回转马达反转。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节流通道13的通流面积小于第二通道7的通流面积,同时由于第二节流通道13先于第二通道7导通,因此会形成小幅度的初步泄压以及大幅度的再次泄压的泄压模式,该泄压模式为柔性泄压模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回转马达正常作业时,在正向油压的作用下第一阀芯2会向第二阀芯3靠近,那么第一通道6会移入到连通腔5内与连通腔5导通。在第一阀芯2和第二阀芯3相接触后,由于第一阀芯2和第二阀芯3的端面相贴合,因此第一节流通道12位于第一阀芯2端面的端口被封堵,第二节流通道13位于第二阀芯3端面的端口被封堵,因此即使有高压油从第一通道6流入到连通腔5内,高压油也无法通过第二节流通道13流入到第二油口25,因此第一油口24和第二油口25依然处于截止状态。
为了便于对弹簧4进行限位,本发明在第一阀芯2的面对第二阀芯3的端面上设置了第一凹槽,在第二阀芯3的面对第一阀芯2的端面上设置了第二凹槽。弹簧4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对弹簧4的两端形成了限位,确保弹簧4沿着轴向稳定压缩。第一节流通道12的第二端位于第一凹槽的槽底,第二节流通道13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凹槽的槽底。
另外,在第一阀芯2和第二阀芯3抵接后,弹簧4被压缩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第一阀芯2的端面和第二阀芯3的端面相贴合,从而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封闭在内,那么第一节流通道12和第二节流通道13的端口也被封闭在内。从第一通道6流入到连通腔5内的高压油无法进入到封闭结构内,因此也就无法通过第二节流通道13向第二油口25泄压。
接下来介绍第一阀芯2和第二阀芯3的移动原理:本发明在第一阀芯2上设置了第三通道8,第三通道8的第一端与第一油口24连通,第二端位于第一阀芯2的背对第二阀芯3的端面上。在第二阀芯3上设置了第四通道9,第四通道9的第一端与第二油口25连通,第二端位于第二阀芯3的背对第一阀芯2的端面上。
如果第一油口24为高压油(在回转马达正常作业时),那么高压油会通过第三通道8流入到第一阀芯2的背对第二阀芯3的一端,并且高压油会作用在第一阀芯2的背对第二阀芯3的端面上,从而推动第一阀芯2向着第二阀芯3靠近。第一阀芯2背对第二阀芯3的端部与第一阀芯通道之间形成了可变的第一容腔31。
如果第二油口25为高压油(在回转马达接收到停止信号后),那么高压油会通过第四通道9流入到第二阀芯3的背对第一阀芯2的一端,并且高压油会作用在第二阀芯3的背对第一阀芯2的端面上,从而推动第二阀芯3向着第一阀芯2靠近。第二阀芯3背对第一阀芯2的端部与第二阀芯通道之间形成了可变的第二容腔32
第三通道8从第一阀芯2的背对第二阀芯3的一端沿着轴向向内延伸,以与第一通道6连通,第一通道6沿着径向延伸。第三通道8通过第五通道10与第一油口24连通。第五通道10沿着第一阀芯2的径向延伸。高压油能够通过第五通道10进入到第三通道8内,之后向着第三通道8的一端流入到第一容腔31,向着第三通道8的另一端流入到第一通道6内。
第四通道9从第二阀芯3的背对第一阀芯2的一端沿着轴向向内延伸,以与第二通道7连通,第二通道7沿着径向延伸。第四通道9通过第六通道11与第二油口25连通。第六通道11沿着第二阀芯3的径向延伸。高压油能够通过第六通道11进入到第四通道9内,之后向着第四通道9的一端流入到第二容腔32,向着第四通道9的另一端流入到第二通道7内。
第一通道6的外端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4,第一环形凹槽14围绕第一阀芯2的轴线布置。所述第二通道7的外端部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15,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5围绕所述第二阀芯3的轴线布置。
第五通道10的外端部设置有第三环形凹槽16。阀体1上设置有沿第一阀芯2的径向布置的第一油通道22。第一油通道22与第一油口24连通,且第一油通道22贯穿第一阀芯通道。第三环形凹槽16始终与第一油通道22连通,即无论第一阀芯2处于哪个位置,第一油口24始终能够通过第一油通道22、第三环形凹槽16以及第五通道10与第三通道8连通。只要根据第一阀芯2的极限位置来设置第三环形凹槽16的轴向长度即可实现第三环形凹槽16始终与第一油通道22连通。
第六通道11的外端部设置有第四环形凹槽17。阀体1上设置有沿第二阀芯3的径向布置的第二油通道23。第二油通道23与第二油口25连通,且第二油通道23贯穿第二阀芯通道。第四环形凹槽17始终与第二油通道23连通,即无论第二阀芯3处于哪个位置,第二油口25始终能够通过第二油通道23、第四环形凹槽17以及第六通道11与第四通道9连通。只要根据第二阀芯3的极限位置来设置第四环形凹槽17的轴向长度即可实现第四环形凹槽17始终与第二油通道23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环形凹槽14、第二环形凹槽15、第三环形凹槽16、第四环形凹槽17均为围绕第一阀芯2或第二阀芯3的轴线环设设置的环形槽。环槽的设置能够使第一阀芯2或第二阀芯3的外圆周面受到均匀的油液压力,从而达到了径向力平衡。
本发明以第三通道8为基准,将第五通道10和第一通道6设置在第三通道8的一侧,将第一节流通道12设置在第三通道8的另一侧。第一节流通道12的第一端选择性地与第一油道连通。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以下功能来设置第一油通道22和第一节流通道12的尺寸:在第一阀芯2向着第二阀芯3移动时,在第一阀芯2与第二阀芯3接触前,第一节流通道12的第一端均与第一油通道22连通。在第一阀芯2和第二阀芯3接触后,第一节流通道12的第一端越过第一油通道22而被第一阀芯通道的内壁封堵。
类似地,本发明以第四通道9为基准,将第六通道11和第二通道7设置在第四通道9的一侧,将第二节流通道13设置在第四通道9的另一侧。第二节流通道13的第一端选择性地与第二油道连通。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以下功能来设置第二油通道23和第二节流通道13的尺寸:在第二阀芯3向着第一阀芯2移动时,在第二阀芯3与第一阀芯2接触前,第二节流通道13的第一端均与第二油通道23连通。在第二阀芯3和第一阀芯2接触后,第二节流通道13的第一端越过第二油通道23而被第二阀芯通道的内壁封堵。
本发明在第三通道8内靠近第一阀芯2的端部的部位设置了第一节流堵18,第一阀芯2的端部为第一阀芯2的背对第二阀芯3的端部。并且在第三通道8内靠近第一通道6的部位设置了第二节流堵19。第一节流堵18和第二节流堵19均起到节流的作用。
本发明在第四通道9内靠近第二阀芯3的端部的部位设置了第三节流堵20,第二阀芯3的端部为第二阀芯3的背对第一阀芯2的端部。并且在第四通道9内靠近第二通道7的部位设置了第四节流堵21。第三节流堵20和第四节流堵21均起到节流的作用。
在加工第一阀芯通道和第二阀芯通道时,从阀体1的一端向另一端加工出通孔即可,在将第一阀芯2和第二阀芯3安装到对应的位置后,利用第一螺堵26和第二螺堵27将通孔的两端进行封堵即可。
在加工第一油通道22和第二油通道23时,沿着垂直于第一阀芯通道和第二阀芯通道的方向分别加工两个盲孔,该两个盲孔分别越过了第一阀芯通道和第二阀芯通道,并分别与第一油口24和第二油口25连通。在安装完毕后,在两个盲孔的孔端分别旋拧上第三螺堵28和第四螺堵29。
本发明中的防反转阀的作业过程如下:假设第一油口24为高压区,第二油口25为低压区。那么第一油口24的高压油会通过第一油通道22进入到第三环形凹槽16内,之后进入到第五通道10,再之后进入到第三通道8,再之后进入到第一容腔31,从而推动第一阀芯2向着第二阀芯3移动。在第一阀芯2压缩弹簧4并与第二阀芯3相接触后,第一节流通道12位于第一阀芯2的面对第二阀芯3的端面上的端口以及第二节流通道13位于第二阀芯3的面对第一阀芯2的端面上的端口被封闭在封闭结构内,因此第一油口24的高压油无法通过第二节流通道13进入到第二油口25内,那么也即第一油口24和第二油口25之间互不相通。如此,回转马达就能够在回转扭矩的作用下稳定旋转。
在回转马达接收到停止信号后,第一油口24处变为低压区,第二油口25处变为高压区。由于第一容腔31的压力降低,小于弹簧4的弹力,因此第一阀芯2在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回第一阀芯通道内。第一阀芯2和第二阀芯3分离。第二油口25处的高压油通过第二油通道23进入到第二节流通道13,之后进入到连通腔5,之后再通过第一节流通道12进入到第一油通道22,之后进入到第一油口24,如此使第一油口24和第二油口25之间初步建立压力平衡。与此同时第二油通道23内的高压油还会通过第四环形凹槽17进入到第六通道11,之后进入到第四通道9,再之后进入到第二容腔32,从而推动第二阀芯3向着第一阀芯2的方向移动,随着第二阀芯3的移动,第二通道7移入到连通腔5内,第二油口25与连通腔5之间建立连通,连通腔5再通过第一节流通道12与第一油口24连通,如此,再次建立压力平衡。
在第二阀芯3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弹簧4的阻尼作用,因此第二阀芯3的移动速度缓慢。在第二阀芯3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油口25通过第二节流通道13以及第二通道7向第一油口24处泄压。可见,本发明中的防反转阀在泄压时,具有泄压时间充足,泄压通道足够大的特点,因此能够确保在第二阀芯3和第一阀芯2接触前使第二油口25得到有效泄压,那么也就能够及时地消除反转扭矩,防止回转马达反转。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阀芯(2)、第二阀芯(3)、阀体(1)以及弹簧(4);所述第一阀芯(2)和所述第二阀芯(3)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所述弹簧(4)位于所述第一阀芯(2)和所述第二阀芯(3)之间,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第一油口(24)和第二油口(25);
在回转马达正常作业时,所述第一油口(24)提供高压油,所述第一阀芯(2)向第二阀芯(3)移动并与所述第二阀芯(3)相抵接,以切断所述第一油口(24)和所述第二油口(25)之间的连通;
在所述回转马达接收到停止信号后,所述第二油口(25)提供高压油,在所述弹簧(4)的复位作用下所述第一阀芯(2)与所述第二阀芯(3)分离,以导通所述第一油口(24)和所述第二油口(25),之后在高压油的作用下,所述第二阀芯(3)克服所述弹簧(4)的弹力向所述第一阀芯(2)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油口(24)和所述第二油口(25)之间充分地建立压力平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第一阀芯通道、第二阀芯通道以及连通腔(5);所述第一阀芯通道与所述第一阀芯(2)配合,所述第二阀芯通道与所述第二阀芯(3)配合,所述连通腔(5)位于所述第一阀芯通道和所述第二阀芯通道之间,且所述连通腔(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芯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芯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阀芯(2)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通道(12),所述第二阀芯(3)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通道(13),所述第一节流通道(12)的第一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油口(24)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通道(12)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阀芯(2)的面对所述第二阀芯(3)的端面上,所述第二节流通道(13)的第一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油口(25)连通,所述第二节流通道(13)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阀芯(3)的面对所述第一阀芯(2)的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2)上,且靠近所述第二阀芯(3)的部位设置有第一通道(6),所述第一通道(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口(24)连通,第二端可选择地与所述连通腔(5)连通;
所述第二阀芯(3)上,且靠近所述第一阀芯(2)的部位设置有第二通道(7),所述第二通道(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油口(25)连通,第二端可选择地与所述连通腔(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2)的面对所述第二阀芯(3)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阀芯(3)的面对所述第一阀芯(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弹簧(4)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节流通道(12)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所述第二节流通道(13)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2)上设置有第三通道(8),所述第三通道(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口(24)连通,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阀芯(2)的背对所述第二阀芯(3)的端面上;所述第二阀芯(3)上设置有第四通道(9),所述第四通道(9)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油口(25)连通,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阀芯(3)的背对所述第一阀芯(2)的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8)沿着所述第一阀芯(2)的轴线延伸,并与所述第一通道(6)相通,所述第一通道(6)沿径向延伸,所述第三通道(8)通过第五通道(10)与所述第一油口(24)连通;
所述第四通道(9)沿着所述第二阀芯(3)的轴线延伸,并与所述第二通道(7)相通,所述第二通道(7)沿径向延伸,所述第四通道(9)通过第六通道(11)与所述第二油口(25)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6)的外端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4),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4)围绕所述第一阀芯(2)的轴线布置;所述第二通道(7)的外端部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15),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5)围绕所述第二阀芯(3)的轴线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通道(10)的外端部设置有第三环形凹槽(16),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阀芯(2)的径向布置的第一油通道(22),所述第一油通道(22)与所述第一油口(24)连通,且所述第一油通道(22)贯穿所述第一阀芯通道,所述第三环形凹槽(16)始终与所述第一油通道(22)连通;
所述第六通道(11)的外端部设置有第四环形凹槽(17),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阀芯(3)的径向布置的第二油通道(23),所述第二油通道(23)与所述第二油口(25)连通,且所述第二油通道(23)贯穿所述第二阀芯通道,所述第四环形凹槽(17)始终与所述第二油通道(2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通道(12)和所述第一通道(6)分设在所述第三通道(8)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节流通道(12)的第一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
所述第二节流通道(13)和所述第二通道(7)分设在所述第四通道(9)的两侧,且所述第二节流通道(13)的第一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油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8)内靠近所述第一阀芯(2)的端部的部位设置有第一节流堵(18),所述第一阀芯(2)的端部为所述第一阀芯(2)的背对所述第二阀芯(3)的端部,所述第三通道(8)内靠近所述第一通道(6)的部位设置有第二节流堵(19);
所述第四通道(9)内靠近所述第二阀芯(3)的端部的部位设置有第三节流堵(20),所述第二阀芯(3)的端部为所述第二阀芯(3)背对所述第一阀芯(2)的端部,所述第四通道(9)内靠近所述第二通道(7)的部位设置有第四节流堵(21)。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通道的外端口旋拧有第一螺堵(26),所述第二阀芯通道的外端口旋拧有第二螺堵(27)。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通道(22)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旋拧有第三螺堵(28);所述第二油通道(23)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旋拧有第四螺堵(29)。
CN202111648272.9A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 Pending CN1142786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8272.9A CN114278635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8272.9A CN114278635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8635A true CN114278635A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78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8272.9A Pending CN114278635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863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9689A (en) * 1997-10-27 2000-02-29 Komatsu Ltd. Counter balance valve
CN101371049A (zh) * 2006-04-27 2009-02-18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惯性体驱动装置
CN203413168U (zh) * 2013-08-12 2014-01-29 龙工(上海)精工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机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
CN103644332A (zh) * 2013-12-30 2014-03-19 卢宇 一种回转脚踏制动阀
CN109826839A (zh) * 2019-03-29 2019-05-3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及工程机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9689A (en) * 1997-10-27 2000-02-29 Komatsu Ltd. Counter balance valve
CN101371049A (zh) * 2006-04-27 2009-02-18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惯性体驱动装置
CN203413168U (zh) * 2013-08-12 2014-01-29 龙工(上海)精工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机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
CN103644332A (zh) * 2013-12-30 2014-03-19 卢宇 一种回转脚踏制动阀
CN109826839A (zh) * 2019-03-29 2019-05-3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及工程机械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忠永;: "浅析液压挖掘机的回转马达缓冲回路", 建筑机械化, no. 08, 15 August 2013 (2013-08-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68013A (en) Counter balance valve
US20150300379A1 (en) Cylinder control device
CN114278635A (zh) 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
CN112431806B (zh) 一种带背压补偿功能的先导大流量负载控制阀
CN109751440B (zh) 流量平衡阀
CN112253570B (zh) 一种插装式先导大流量负载控制阀
US6957660B2 (en) Pressure relief valve with bidirectional damping
CN114263646A (zh) 一种回转马达用防反转阀
KR101594074B1 (ko) 중장비용 카운터 밸런스 밸브
CN108757615B (zh) 平衡阀、液压***和工程机械
CN112112850A (zh) 一种自动居中的先导阀结构以及先导式减压阀
JP3068863B2 (ja) 反転防止弁
JP3622822B2 (ja) カウンタバランス弁
JP3863141B2 (ja) 2速油圧モータの自動変速切換弁
CN213206146U (zh) 一种自动居中的先导阀结构以及先导式减压阀
JP2532799Y2 (ja) パイロット式スプール弁のショック吸収装置
KR102581960B1 (ko) 모터
CN109306980A (zh) 一种换向阀
CN111734709A (zh) 多路阀和工程机械
JP2002061699A (ja) 制振用オイルダンパー
JPH0221658Y2 (zh)
JP4633393B2 (ja) キャビテーション防止油圧回路
CN112392986A (zh) 一种低功耗电磁球阀
CN108468671B (zh) 一种适用于非对称闭式回路的流量匹配阀
JP4102549B2 (ja) スプールバルブ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