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3108B - 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3108B
CN114173108B CN202111157143.XA CN202111157143A CN114173108B CN 114173108 B CN114173108 B CN 114173108B CN 202111157143 A CN202111157143 A CN 202111157143A CN 114173108 B CN114173108 B CN 1141731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eye
grating
display panel
preset
bright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71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73108A (zh
Inventor
周如
臧远生
杨杰
王一军
许徐飞
郭兴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5714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31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3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3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73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3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一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3D显示面板处于显示状态时,对应于预设视点的第一视图的亮度与预设人眼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每一所述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每一所述光栅实际调节的人眼移动距离;根据所述人眼移动角度对所述多个光栅的加电状态进行控制。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能够充分考虑由于制作工艺导致的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存在误差的情况,弥补了工艺误差,通过该实际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对光栅进行控制,实现人眼接收的图像为亮度值连续变化的图像,而非存在跳变的图像,因此,本实施例能够有效解决3D显示时人眼不适的问题。

Description

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裸眼3D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技术:重现双目视差和原始光场。其中,重现双目视差的原理为:使人的左眼和右眼分别接收有视差的两种视图,两种视图影像在大脑里合成产生3D效果。由此,现有的3D技术主要通过对显示面板进行设计,使其能够显示存在视差的图像,并分别映射到人的左眼和右眼,则能够产生3D影像。然而,在用户观看3D显示图像时,常常会觉得眼部不适,影响3D观看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多个光栅的3D显示面板;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3D显示面板处于显示状态时,对应于预设视点的第一视图的亮度与预设人眼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每一所述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
根据所述人眼移动角度对所述多个光栅的加电状态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3D显示面板处于显示状态时,对应于预设视点的第一视图的亮度与预设人眼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包括:
以距3D显示面板出光表面预设距离处的所述第一视图的中心位置为旋转中心,以所述预设距离为半径,得到所述光栅处于初始加电状态时半径终点位置处对应于不同旋转角度的所述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
根据预设加电顺序对所述多个光栅进行加电,得到不同加电状态下的所述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
所有的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以生成叠加亮度曲线图,所述叠加亮度曲线图作为所述对应关系,其中,所述预设人眼转动角度包含于所述旋转角度。
进一步的,视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视点中至少一个为所述预设视点;
与所预设视点对应的第一视图为第一颜色;
与非预设视点对应的第二视图为第二颜色。
进一步的,所述叠加亮度曲线图的横坐标为角度,纵坐标为亮度;
所述叠加所有的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以生成叠加亮度曲线图,所述叠加亮度曲线图作为所述对应关系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确定预设人眼转动角度;
将对应所述预设人眼转动角度的所述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进行叠加从而得到所述叠加亮度曲线图。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每一所述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进一步包括:
获取所述叠加亮度示意图中多个亮度曲线形成的多个交点中的相邻交点的位置;
根据所述相邻交点的位置得到每一所述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
进一步的,述根据所述人眼移动角度对所述多个光栅的加电状态进行控制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人眼移动角度确定所述光栅的本体调节距离;
基于所述本体调节距离确定所述光栅的调节方式,并根据所述调节方式对所述多个光栅的加电状态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述基于所述本体调节距离确定所述光栅的调节方式,并根据所述调节方式对所述多个光栅的加电状态进行控制进一步包括:
对所述本体调节距离与工艺调节距离的大小进行判断,若所述本体调节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工艺调节距离,则调节方式为控制所述多个光栅保持当前的加电状态;若所述本体调节距离小于所述工艺调节距离,则调节方式为按照所述预设加电顺序控制所述多个光栅以下一顺序进行加电。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光栅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对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获取3D显示面板处于显示状态时,对应于预设视点的第一视图的亮度与预设人眼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
人眼移动角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每一所述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
光栅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人眼移动角度对所述多个光栅的加电状态进行控制。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2D显示面板、位于所述2D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具有多个光栅的3D显示面板、如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控制装置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3D显示装置,2D显示面板、位于所述2D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具有多个光栅的3D显示面板以及如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的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能够充分考虑由于制作工艺导致的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存在误差的情况,弥补了工艺误差,通过该实际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对光栅进行控制,使得进行人眼追踪时,人眼视点的位置与光栅被加电后的开口位置保持一致,从而实现人眼接收的图像为亮度值连续变化的图像,而非存在跳变的图像,因此,本实施例能够有效解决3D显示时人眼不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3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光栅周期中16根光栅的排布方式;
图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同一视点对应的第一视图和第二视图的白光亮度曲线图;
图4a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同一光栅不同加电状态的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
图4b为图4a中虚线区域出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1的流程图;
图7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亮度计确定所述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的过程;
图8a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N条光栅的预设加电顺序;
图8b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6条光栅的加电状态;
图9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13的流程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同角度对应的叠加亮度曲线示意图;
图1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2的流程示意图;
图1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3的流程示意图;
图1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人眼视点位置变化时与各光栅形成的视线图;
图14示出现有技术的人眼位置移动时第一视图的亮度变化曲线;
图15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框架示意图;
图16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电子光栅是其中一种重现双目视差的裸眼3D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采用2D显示面板搭配3D显示面板,例如TN电子液晶光栅盒,以实现3D显示。图1示出了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3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2D显示面板和远离2D显示面板出光侧一定高度的3D显示面板,其中,3D显示面板采用双层光栅交替分布,通过第一光栅(1TO)和第二光栅(2TO)之间产生电场驱动液晶偏转,来控制不同区域透光或不透光,从而实现左右眼分别接收不同视图。
利用TN电子光栅液晶盒作为3D显示面板,其优点在于能够实现2D显示和3D显示之间的自由切换,且在2D显示时,TN电子光栅液晶盒的光栅关闭,对2D显示透过率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其缺点在于分辨率降低,3D透过率降低,3D视角小。
为了解决3D视角小的问题,现有技术通过人眼识别追踪技术加以改善该问题。示例性的,在2D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3D显示面板的基础上,还设置了一个人眼追踪装置,用于在3D显示模式下实时获取观看者当前人眼在2D显示面板前方的位置信息,控制装置根据位置信息调整3D显示面板的光栅开口位置,以使得当前观看者通过能够观看到最佳的3D图像画面。
利用人眼追踪技术能够大幅提升3D视角,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对于不具备人眼追踪的3D显示装置,其单眼3D视角只有4°(串扰<10%)。对于增加人眼追踪装置后单眼3D视角为46°(串扰<10%)。可见人眼追踪技术能够改善3D视角小这一技术痛点,但是人眼追踪技术也同样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人眼追踪时画面闪烁造成人眼不适。
有鉴于上述现象,发明人对3D显示中存在的人眼不适的问题进行研究。发明人以TN电子液晶盒作为3D显示面板,视点数设计为2个,最佳观看距离S设置为34cm,瞳孔间距设置为65mm。图2示出了一个光栅周期(94.57μm)中16根光栅的排布方式,该项目3D光栅由第一光栅1TO和第二光栅2TO交替组成,16根光栅(8根1TO+8跟2TO)为一个光栅周期(Pitch),对于16根光栅(ITO),可以设置16种对光栅进行加电控制的预设加电顺序,即在人眼追踪时可采用16种预设加电顺序(Step)对每一光栅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发明人以同一视点为基准,得到了同一视点对应的3D显示面板显示的第一视图View1和第二视图View2的白光亮度曲线图,该白光亮度曲线图的横坐标为转动角度,纵坐标为亮度值。由图3可知,从白光亮度曲线上能够得出对于第一视图View1的亮度曲线,亮度值最高处对应的最佳观看角度分别为-20°、-1°以及18°,对于第二视图View2的亮度曲线,亮度值最高处对应的最佳观看角度分别为-11°、8°以及27°。对于同一视图,两个最佳视点之间间隔角度为19°,也就是说以该最佳视点的间隔角度能够确定3D显示面板的一个光栅周期Pitch,即每根ITO条调节的视点间隔角度精度1.2°(最佳视点的间隔角度/光栅周期中光栅条数,即19/16=1.2°)。
然后发明人进一步以第一视图View1为例,对人眼移动过程中一根光栅条的加电状态被改变时第一视图的亮度变化的曲线进行绘制,得到如图4a所示的同一光栅不同加电状态的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图4b为图4a中虚线区域出的放大示意图。图4a和图4b的横坐标均为人眼转动角度,纵坐标均为亮度值。
发明人发现,由于制作工艺中光栅条贴合对位偏差的存在,其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与理论设计角度不同,调节精度降低。理想情况下,人眼由A点位移动到B点位时,A点的亮度和B点的亮度值相同为最佳状态。人眼追踪时最坏的情况即为图4b所示的情况,即,人眼由A点位移动到B点位时,亮度值由亮度曲线1中虚线的末端直接跳跃到亮度曲线2中虚线的首端,此时,该亮度值存在跳变,其跳变值为7nits。随着最大亮度的越高,这个跳变值也会越大,并且在制程工艺波动情况下,这个跳变值也会可能更大,导致人眼看到的图像为闪烁图像,造成眼部不适。因此,利用人眼追踪技术实现对应的3D图像显示时,人眼位置发生变化,会调节光栅的开口位置以匹配人眼位置,此时人眼所处视点位置的亮度会发生跳变,表现为闪烁现象,会造成人眼不适,影响3D观看效果。
有鉴于此,发明人经大量试验以及研究提出一种制作上述一种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3D显示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图所示的3D显示面板中,该3D显示面板具有多个光栅,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1、获取3D显示面板处于显示状态时,对应于预设视点的第一视图的亮度与预设人眼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
S2、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每一所述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每一所述光栅实际调节的人眼移动距离;
S3、根据所述人眼移动角度对所述多个光栅的加电状态进行控制。。
不同于现有技术中以工艺理想参数对光栅的加电状态进行控制的方案,本实施例首先获取预设视点的第一视图的亮度与预设人眼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确定的光栅实际应用中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能够充分考虑由于制作工艺导致的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存在误差的情况,即,根据对应关系得到的光栅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即为包括工艺误差的实际调节的移动角度,弥补了工艺误差,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通过该实际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对光栅进行控制,使得进行人眼追踪时,人眼视点的位置与光栅被加电后的开口位置保持一致,从而实现人眼接收的图像为亮度值连续变化的图像,而非存在跳变的图像,因此,本实施例能够有效解决显示图像闪烁导致人眼不适的问题。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的3D显示面板的设计参数为:最佳观看距离为S,2D显示面板与3D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为H,人眼瞳距为Y,3D显示面板的一组光栅周期内有N根ITO条(N为偶数),每一根光栅的有效宽度为d。
现上述具体参数的3D显示面板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说明,该控制方法的实现过程为:
S1、获取3D显示面板处于显示状态时,对应于预设视点的第一视图的亮度与预设人眼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步骤S1进一步包括:
S11、以距3D显示面板出光表面预设距离处的所述第一视图的中心位置为旋转中心,以所述预设距离为半径,得到所述光栅处于初始加电状态时半径终点位置处对应于不同旋转角度的所述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可利用亮度计获取亮度值,如图7所示,将亮度计置于预设距离处,镜头对准预设视点所对应的第一视图,例如,第一视图为屏幕中心所在区域。
值得说明的是,图7中并未示出位于亮度计和3D显示装置中的2D显示面板,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预设距离为最佳观看距离为S与2D显示面板和3D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为H的总和。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视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至少一个为所述预设视点;与所预设视点对应的第一视图为第一颜色;与非预设视点对应的第二视图为第二颜色。
本实施例以两个视点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将第一视图设置为第一颜色,将与其他非预设视点对应的第二视图设置为第二颜色,避免采集的第一视图的亮度值受非预设视点的第二视图的亮度影响,保证后续得到的对应关系的准确性。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将第一视图设置为白色,将第二视图设置为黑色,由于两个颜色的灰阶值分别为最高和最低,因此,得到的第一视图的亮度变化更为精确。
然后,以采集亮度值的第一视图的中心位置为旋转中心,以所述预设距离为半径进行旋转,从而改变移动亮度计的位置,选择一个光栅周期的加电方式,则能够得到所述光栅处于当前加电状态时半径终点位置处,即亮度计所在位置处的第一视图的亮度,并以亮度曲线的方式进行表示。
S12、根据预设加电顺序对所述多个光栅进行加电,得到不同加电状态下的所述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
如图8a所示,示出了N条光栅具有的N种加电方式,示例性的,以光栅数量为6距离,如图8b示出了对于显示不同画面T1~T6时,光栅S1~S6经加电控制后的开关状态。如图8b所示,人眼在第一个位置3D显示面板显示图像T1时,对应该位置处的光栅1、光栅2、光栅3打开,人眼移动到第二个位置3D显示面板显示图像T2时,对应该处的光栅2、光栅3、光栅4打开,形成了光栅1、光栅2、光栅3在视觉位置上的移动。
因此,对于本实施例根据全部的加电顺序对每一光栅进行加电后,能够得到不同电顺序对应的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每一亮度曲线均能够标识当前加电状态下的亮度计采集到的第一视图的亮度变化。
图4a示出了改变一次光栅的加电状态得到的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如图4a所示,初始加电状态形成的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为亮度曲线1,改变一次加电状态后的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为亮度曲线2。
S13、叠加所有的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以生成叠加亮度曲线图,所述叠加亮度曲线图作为所述对应关系,其中,所述预设人眼转动角度包含于所述旋转角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步骤S13进一步包括;
S131、根据所述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确定预设人眼转动角度;
本实施例中,亮度计测试的过程即为模仿视点变化的过程,在亮度计位置随旋转角度发生变化时,也就是说,可以等效为人眼的视点位置也在变化,即该旋转角度也可以为人眼转动角度。
以图3示出的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为例,其旋转角度范围为(-80°~80°),亮度较高的三个峰值处的对应的角度区间分别为[-30°,-10°]、[-10°,10°]以及[10°,30°]。为提高叠加亮度曲线图的准确性,本实施例将亮度值最高处对应的[-10°,10°]角度区间中的亮度曲线进行叠加,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预设人眼转动角度即为[-10°,10°]。
当然,本发明不限制具体的预设人眼转动角度,对于不同设计参数的3D显示面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应用进行确定,选择高亮度值对应的角度作为预设角度区间为设计准则,在此不再赘述。
S132、将对应所述预设人眼转动角度的所述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进行叠加从而得到所述叠加亮度曲线图。
进一步的,确定以[-10°,10°]角度区间为预设人眼转动角度后,将该预设人眼转动角度中的全部的亮度曲线进行叠加,叠加后形成的叠加亮度曲线图示例性的如图10a所示,该叠加亮度曲线图的横坐标为角度,纵坐标为亮度。该叠加亮度曲线图能够示出对应于预设人眼转动角度下光栅处于不同加电状态时第一视图的亮度变化。本实施例通过将叠加亮度曲线图作为对应关系,能够得到对应于预设视点的第一视图的亮度与预设人眼转动角度的变化关系。
S2、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每一所述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步骤S2进一步包括:
S21、获取所述叠加亮度曲线图中多个亮度曲线形成的多个交点中的相邻交点的位置。
如图10a和10b所示,叠加亮度曲线图中包括多个不同光栅加电状态的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多个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形成有多个交点,交点位置则表示光栅加电状态为预设加电顺序中相邻加电顺序时第一视图的亮度值大小相同的情况。也就是说,两个相邻交点可由三个相邻的加电顺序对应的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形成。
也就是说,图8b中显示T1画面的亮度曲线示意图可为图10b中的亮度曲线T1,图8b中显示T2画面的亮度曲线示意图可为图10b中的亮度曲线T2,图8b中显示T3画面的亮度曲线示意图可为图10b中的亮度曲线T3。亮度曲线T1、亮度曲线T2以及亮度曲线T3形成了两个相邻的交点,即图10b所示的交点C和交点D,进一步的,根据交点位置得到每一光栅实际应用中所能够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θn
S22、根据所述相邻交点的位置得到每一光栅实际应用中所能够调节的所述人眼移动角度;
如图10b所示,三个相邻的亮度曲线能够形成两个相邻的交点,这两个相邻交点之间的对应的角度值,则为每一光栅的实际应用时能够实际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
对于现有技术,由于每一光栅均以理论有效宽度进行设计,也就是说,每一光栅的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均为根据理论有效宽度进行设定。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若一组光栅周期的整体长度为94.57μm,则,该光栅的有效宽度d即为d=94.57/16=5.91μm。由于有效宽度为理论上的设计尺寸,因此,控制光栅加电状态改变对应人眼位置的光栅开口的过程中,每一光栅所能够调整的人眼移动角度均为理论上的设计尺寸,即现有技术中设置的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相同值。
但是由于贴合工艺存在偏差,光栅的有效宽度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实际应用时,每一光栅能够改变的人眼移动角度也并不一致,也就导致了前述由于工艺误差使得图像的亮度产生跳变的问题出现。因此,本实施例利用叠加亮度曲线示意图能够确定实际应用时每一光栅的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从而能够有效弥补因制作误差导致的人眼移动角度调节误差,进一步改善人眼接收的图像的亮度跳变,提高用户3D体验。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步骤S3进一步包括:
S31、基于所述人眼移动角度确定所述光栅的本体调节距离;
图13示出了人眼视点位置变化时与各光栅形成的视线图。如图13所示,视点位于距离2D显示面板最佳观看距离S处,H为2D显示面板与3D显示面板之间的放置高度,均为已知的设计参数。示例性的,图1中的放置高度为2D显示面板的TFT基板、3D显示面板上基板以及两者之间的隔垫物厚度的总和。对于放置高度H,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设定,以满足视线示意图为设计准则。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工艺调节距离X与有效宽度d一致,即X1=X2=Xn=d。考虑到工艺误差,实际应用中的每一光栅的本体调节距离并不一致,因此,每一光栅可调节的本体调节距离依次表示为L1,L2…Ln
图13中示出了人眼视点自视点1移动至视点2再移动至视点3的过程。人眼处于最佳观看距离S处,3D显示面板的放置高度为H,考虑到工艺误差,每一光栅的本体调节距离表示为L1,L2…Ln。由视点1到视点2时,人眼移动距离为y1,人眼移动时光栅的开口位置有所改变,光栅S1被打开,光栅S1所需调节的实际的本体调节距离为L1,光栅S1的边缘分别与视点1和视点2连接后形成的视线夹角为θ1,该夹角θ1则为光栅S1所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由视点2到视点3时,人眼移动距离为y2,对应的光栅实际的调节距离为L2,光栅S2被打开,光栅S2的右侧边缘与视点1的连线和光栅S2的左侧边缘与视点3的连线形成θ2,该夹角θ2则为光栅S2所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也就是说,θ1和θ2为对应的加电状态下被调节的光栅能够调节的实际的人眼移动角度,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工艺误差,θ1和θ2可能不同。所有的控制角度θ12…θn的总和即为实际应用中人眼的转动角度θ人眼
由图13所示的示意图可得到每一光栅所调节的本体调节距离Ln和光栅的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θn的关系式为:
L1=H*tan(θ1);
L2=H*tan(θ12)-L1
Ln=H*tan(θ12+…θn)-L1-…-Ln-1
同理,每一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距离yn和光栅的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θn的关系式为:
y1=S*tan(θ1);
y2=S*tan(θ12)-y1
yn=S*tan(θ12+…θn)-y1-…-yn-1
因此,根据该公式能够基于前述步骤得到的光栅实际应用中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进一步得到实际应用中的光栅的本体调节距离,不同于现有工艺仅根据理论计算得到的为统一值的光栅的工艺调节距离,本实施例的本体调节距离考虑到了实际的工艺误差,从而能够提高光栅的调节精度。
S32、基于所述本体调节距离确定所述光栅的调节方式,并根据所述本体调节距离方式对所述多个光栅的加电状态进行控制。
在一个可选的的实施例中,该步骤进一步包括:
S321、对所述本体调节距离与工艺调节距离的大小进行判断,若所述本体调节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工艺调节距离,则调节方式为控制所述多个光栅保持当前的加电状态;若所述本体调节距离小于所述工艺调节距离,则调节方式为按照所述预设加电顺序控制所述多个光栅以下一顺序进行加电。
示例性的,该步骤中,不同于现有技术按照固定的工艺调节距离确定对应于人眼的光栅开口的调节方式,本实施例采用根据上述过程中测试计算得到的本体调节距离Ln值来设置光栅的调节方式。
若所述本体调节距离小于所述工艺调节距离,即L<X,也就是说,由于工艺制作中的角度误差,人眼的视点实际落在到超过光栅开口对应的位置,但是光栅按照原有的调节方式还在上一个加电状态,因此,在该情况下,则需要按照预设加电控制顺序控制各光栅进行下一加电状态,实现在人眼从A点移动到B点时,对应视点B处的各光栅能够根据调节方式及时的开启,从而实现人眼接收的图像的亮度为连续变化值。
若所述本体调节距离大于所述工艺调节距离,即L>X,也就是说,由于工艺制作中的角度误差,人眼的视点实际上没有落在对应的光栅的开口位置,但是光栅按照原有的调节方式已经被调节到下一加电状态进行显示,因此,在该情况下,则需要按照预设加电控制顺序控制各光栅保持在当前的状态,实现在人眼从A点移动到B点时,各光栅能够根据调节方式及时的开启,从而实现人眼接收的图像的亮度为连续变化值。
示例性的,现有的工艺调节方式为人眼视点落在3D显示面板上时,该处的光栅根据预设加电顺序被打开,现有技术中,每一光栅的工艺距离、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距离以及所调节的移动角度分别均为同的参数。但是,由于工艺误差,该调节方式则会出现上述的与人眼视点对应的开启的光栅和理论上开启的光栅无法对应的情况,使得人眼接收到的图像的亮度值为跳变的状态。
参见如图14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按照固定调节方式,不同调节方式对应的光栅加电状态下的第一视图的叠加亮度曲线图,由图14可知,在光栅以固定工艺距离进行开启或关闭的调节过程中,现有的第一视图的亮度为跳变的,即图14中的多条不连续的较粗的亮度曲线,因此,当每一次光栅的加电状态改变时,在改变光栅开口位置的同时造成第一视图所显示的图像亮度的变化,进一步导致用户眼部收到的图像为亮度闪烁的图像,从而引起眼部不适。
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叠加亮度曲线图能够得到最优状态下的光栅调节方式,即,如图10b所示,当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为图所示的连续显示时,为最佳的第一视图的亮度变化,此时,人眼视点落在的位置与被开启的光栅相对应,此时人眼接收的图像的亮度为连续变化的,不会产生跳变,也就不会造成用户眼部不适,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3D体验。
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执行上述方法的控制装置,其应用于本实施例的3D显示面板,能够对3D显示面板的光栅的加电状态进行控制。
如图15所示,该控制装置包括:
对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获取3D显示面板处于显示状态时,对应于预设视点的第一视图的亮度与预设人眼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
人眼移动角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每一所述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
光栅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人眼移动角度对所述多个光栅的加电状态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能够充分考虑由于制作工艺导致的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存在误差的情况,弥补了工艺误差,通过该实际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对光栅进行控制,使得进行人眼追踪时,人眼视点的位置与光栅被加电后的开口位置保持一致,从而实现人眼接收的图像为亮度值连续变化的图像,而非存在跳变的图像,因此,本实施例能够有效解决显示图像闪烁导致人眼不适的问题。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与上述几种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相对应,因此在前述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前述实施例和随之带来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因此,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2D显示面板、位于所述2D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具有多个光栅的3D显示面板以及如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控制装置。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的3D显示装置5可如图1所示,其中,3D显示面板51包括:第一基板511、第二基板512、位于第二基板512上的第一光栅层513、覆盖第一光栅层513的光栅绝缘层514、位于光栅绝缘层514上的与所述第一光栅层513交替排列的第二光栅层515,位于第一基板511靠近第一光栅层513一侧表面上的电极层516,以及封装在第一基板511和第二基板512间的液晶层517,其中,第二基板512背离第一光栅层513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偏光片518。
3D显示面板51与2D显示面板52之间设置有隔垫物53,例如第二偏光片。
2D显示面板52包括驱动基板521、彩膜基板522、封装在彩膜基板522和驱动基板521之间的液晶层522、设置在彩膜基板522的第三偏光片523。
本发明实施例中,3D显示面板设置在下方,2D显示面板设置在上方。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3D显示面板可以设置在上方,2D显示面板设置在下方,3D显示基板的第一基板和2D显示面板的TFT基板分别位于第二偏光片的两侧。利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准确的人眼追踪,提高用户体验感。
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控制装置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控制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如图16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显示的计算机设备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6所示,计算机设备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设备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存储器28,连接不同***组件(包括***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组件互连(PCI)总线。
计算机设备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设备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计算机设备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16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16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设备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设备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设备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计算机设备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9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计算机设备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9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设备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等。
处理器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2D显示面板、位于所述2D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具有多个光栅的3D显示面板以及如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利用计算机设备输出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本发明实施例的3D显示面板。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与上述几种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相对应,因此在前述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前述实施例和随之带来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因此,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1)

1.一种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多个光栅的3D显示面板;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3D显示面板处于显示状态时,对应于预设视点的第一视图的亮度与预设人眼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每一所述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所述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为加电被打开的光栅靠近人眼移动方向的光栅边缘与人眼移动前的视点连线和加电被打开的光栅远离人眼移动方向的光栅边缘与人眼移动后的视点连线形成的夹角;
根据所述人眼移动角度对所述多个光栅的加电状态进行控制;
所述获取3D显示面板处于显示状态时,对应于预设视点的第一视图的亮度与预设人眼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包括:
以距3D显示面板出光表面预设距离处的所述第一视图的中心位置为旋转中心,以所述预设距离为半径,得到所述光栅处于初始加电状态时半径终点位置处对应于不同旋转角度的所述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
根据预设加电顺序对所述多个光栅进行加电,得到不同加电状态下的所述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
叠加所有的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以生成叠加亮度曲线图,所述叠加亮度曲线图作为所述对应关系,其中,所述预设人眼转动角度包含于所述旋转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视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视点中至少一个为所述预设视点;
与所预设视点对应的第一视图为第一颜色;
与非预设视点对应的第二视图为第二颜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亮度曲线图的横坐标为角度,纵坐标为亮度;
所述叠加所有的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以生成叠加亮度曲线图,所述叠加亮度曲线图作为所述对应关系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确定预设人眼转动角度;
将对应所述预设人眼转动角度的所述第一视图的亮度曲线进行叠加从而得到所述叠加亮度曲线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每一所述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进一步包括:
获取所述叠加亮度示意图中多个亮度曲线形成的多个交点中的相邻交点的位置;
根据所述相邻交点的位置得到每一所述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人眼移动角度对所述多个光栅的加电状态进行控制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人眼移动角度确定所述光栅的本体调节距离;
基于所述本体调节距离确定所述光栅的调节方式,并根据所述调节方式对所述多个光栅的加电状态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本体调节距离确定所述光栅的调节方式,并根据所述调节方式对所述多个光栅的加电状态进行控制进一步包括:
对所述本体调节距离与工艺调节距离的大小进行判断,若所述本体调节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工艺调节距离,则调节方式为控制所述多个光栅保持当前的加电状态;若所述本体调节距离小于所述工艺调节距离,则调节方式为按照所述预设加电顺序控制所述多个光栅以下一顺序进行加电。
7.一种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方法的光栅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对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获取3D显示面板处于显示状态时,对应于预设视点的第一视图的亮度与预设人眼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
人眼移动角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每一所述光栅所调节的人眼移动角度;
光栅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人眼移动角度对所述多个光栅的加电状态进行控制。
8.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2D显示面板、位于所述2D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具有多个光栅的3D显示面板、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计算机设备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3D显示装置,2D显示面板、位于所述2D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具有多个光栅的3D显示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设备。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157143.XA 2021-09-30 2021-09-30 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1731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7143.XA CN114173108B (zh) 2021-09-30 2021-09-30 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7143.XA CN114173108B (zh) 2021-09-30 2021-09-30 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3108A CN114173108A (zh) 2022-03-11
CN114173108B true CN114173108B (zh) 2023-12-12

Family

ID=80476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7143.XA Active CN114173108B (zh) 2021-09-30 2021-09-30 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3108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44166U (zh) * 2013-09-11 2014-0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WO2015168969A1 (zh) * 2014-05-05 2015-11-12 天津大学 基于振动光栅的裸眼立体显示方法与装置
CN105073499A (zh) * 2013-03-29 2015-11-1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控制装置、图像显示***及显示单元
JP2016118599A (ja) * 2014-12-19 2016-06-30 深▲せん▼市億思達科技集団有限公司 立体表示装置
CN105898284A (zh) * 2015-11-24 2016-08-24 徐州维林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判定连续视点无镜立体光栅参数优良性的方法
CN105959672A (zh) * 2016-05-03 2016-09-21 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主动发光型显示技术的裸眼三维显示装置
CN106125322A (zh) * 2016-09-05 2016-11-16 万维云视(上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裸眼3d显示面板及裸眼3d显示装置
CN107515474A (zh) * 2017-09-22 2017-12-26 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立体显示方法、装置及立体显示设备
CN108769664A (zh) * 2018-05-28 2018-11-06 上海玮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眼跟踪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904196A (zh) * 2019-01-30 2019-06-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装置
CN110536127A (zh) * 2019-08-12 2019-12-03 中山大学 一种裸眼立体显示***闪烁率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2394512A (zh) * 2019-08-16 2021-02-23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32997A1 (de) * 2005-07-14 2007-01-18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Gitterbild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KR101057098B1 (ko) * 2009-07-10 2011-08-16 (주)엔디스 광시야각 입체 디스플레이의 휘도 플리커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2004324B (zh) * 2010-10-19 2011-10-05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光栅、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立体显示方法
KR101320052B1 (ko) * 2012-01-31 2013-10-21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시역폭 확대를 이용한 무안경식 3차원 영상표시장치
JP2014135590A (ja) * 2013-01-09 2014-07-24 Toshib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CN104252058B (zh) * 2014-07-18 2017-06-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栅控制方法和装置、光栅、显示面板及3d显示装置
KR102197536B1 (ko) * 2014-08-18 2020-12-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이동 플리커가 감소된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US9563096B2 (en) * 2014-12-17 2017-02-07 Shenzhen Magic Eye Technology Co., Ltd. 3D display apparatus and dynamic grating
CN105093548B (zh) * 2015-08-20 2018-10-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d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3d显示装置
KR101953704B1 (ko) * 2015-11-06 2019-03-04 페이스북 테크놀로지스, 엘엘씨 광학 흐름을 사용한 안구 추적
CN106324847B (zh) * 2016-10-21 2018-0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显示装置
US10490611B2 (en) * 2017-09-30 2019-11-2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LE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07882478U (zh) * 2018-02-27 2018-09-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栅结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3499A (zh) * 2013-03-29 2015-11-1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控制装置、图像显示***及显示单元
CN203444166U (zh) * 2013-09-11 2014-0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WO2015168969A1 (zh) * 2014-05-05 2015-11-12 天津大学 基于振动光栅的裸眼立体显示方法与装置
JP2016118599A (ja) * 2014-12-19 2016-06-30 深▲せん▼市億思達科技集団有限公司 立体表示装置
CN105898284A (zh) * 2015-11-24 2016-08-24 徐州维林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判定连续视点无镜立体光栅参数优良性的方法
CN105959672A (zh) * 2016-05-03 2016-09-21 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主动发光型显示技术的裸眼三维显示装置
CN106125322A (zh) * 2016-09-05 2016-11-16 万维云视(上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裸眼3d显示面板及裸眼3d显示装置
CN107515474A (zh) * 2017-09-22 2017-12-26 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立体显示方法、装置及立体显示设备
CN108769664A (zh) * 2018-05-28 2018-11-06 上海玮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眼跟踪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904196A (zh) * 2019-01-30 2019-06-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装置
CN110536127A (zh) * 2019-08-12 2019-12-03 中山大学 一种裸眼立体显示***闪烁率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2394512A (zh) * 2019-08-16 2021-02-23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多层液晶的近眼三维显示研究;丁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信息科技辑》;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3108A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66825B2 (en) Multi-view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5963002B2 (ja) マルチビュー無眼鏡立体映像表示装置とその最適視聴距離の制御方法
US9554126B2 (en) Non-linear navigation of a three dimensional stereoscopic display
US10901211B2 (en) Collaborative scene sharing for overcoming visual obstructions
US9191661B2 (en) Virtual image display device
US917741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of
US2010031532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CN105372821B (zh) 用于减小移动闪烁的3d显示装置
US20180088377A1 (en)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80240252A1 (en) Rot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display apparatus
US9064444B2 (en)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CN105374325A (zh) 可弯曲立体3d显示装置
CN102804792A (zh) 立体视频处理设备、方法和程序
JP2007163709A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CN106773233B (zh) 立体显示装置及切换单元
US20150039061A1 (en) Display apparatus providing light therapy
US20190227332A1 (en) Reflective 3D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CN102186094B (zh) 一种媒体文件的播放方法及装置
US20120057778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14173108B (zh) 3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61691B (zh) 一种虚拟现实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20200174250A1 (en) Optical switch and image system using same
TW200535763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television and liquid crystal monitor adopting same
CN205665712U (zh) 一种应用人眼识别跟踪的方法的裸眼3d显示装置
WO2024098378A1 (zh) 显示装置及其亮度补偿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