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4872A - 盒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盒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4872A
CN114114872A CN202111008557.6A CN202111008557A CN114114872A CN 114114872 A CN114114872 A CN 114114872A CN 202111008557 A CN202111008557 A CN 202111008557A CN 114114872 A CN114114872 A CN 114114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tridge
resin material
electrode
develop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085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榊原雄一
樫出阳介
宗次广幸
原田悠子
尾崎刚史
森冈昌也
林直树
角田秀树
清水宏树
佐佐木辉彦
河井太刀夫
浜田孝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114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48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6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to the apparatus, electrical connectors, power supp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6Electrical conn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盒和成像装置。用于成像装置的盒包括:要用于形成图像的处理单元;含有第一树脂材料的第一部件;含有阻燃性能比第一树脂材料高的第二树脂材料的第二部件;和电极部件,其包括被构造成从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供应电力的触头部分。电极部件被构造成将装置主体电连接至处理单元。第二部件的第二树脂材料具有比第一部件的第一树脂材料更大的密度。触头部分位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附近并且离第二部件比离第一部件更近。

Description

盒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盒和使用该盒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当盒被附接至装置主体时,盒的电极部件与装置主体的主体电极接触,由此将盒的传导目标部件(例如处理单元)电连接至装置主体。作为电极部件的示例,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2-63750公开了其中导电树脂被包含在盒的框架中的构造。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传统示例中,由于导电部分(例如可以是导电树脂或金属板)被附接至框架上,因此框架需要由具有高阻燃功能的树脂(阻燃材料)制成以确保导电部分附近的电气安全性。阻燃材料的使用限制了材料的选择。这尤其给框架构件的减重带来了挑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实现用于支撑处理单元的框架的减重和安全性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用于成像装置的盒包括:
要用于形成图像的处理单元;
含有第一树脂材料的第一部件;
含有阻燃性能比第一树脂材料高的第二树脂材料的第二部件;和
电极部件,其包括被构造成从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供应电力的触头部分,电极部件被构造成将装置主体电连接至处理单元,其中
第二部件的第二树脂材料具有比第一部件的第一树脂材料更大的密度,并且
触头部分位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附近并且离第二部件比离第一部件更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用于成像装置的盒包括:
要用于形成图像的处理单元;
含有第一树脂材料的第一部件;
含有阻燃性能比第一树脂材料高的第二树脂材料的第二部件;和
电极部件,其包括被构造成从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供应电力的触头部分,电极部件被构造成将装置主体电连接至处理单元,其中
第二部件的第二树脂材料具有比第一部件的第一树脂材料更大的密度,并且
触头部分位于第二部件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用于成像装置的盒包括:
要用于形成图像的处理单元;
含有第一树脂材料的第一部件;
含有阻燃性能比第一树脂材料高的第二树脂材料的第二部件;和
电极部件,其包括被构造成从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供应电力的触头部分,电极部件被构造成将装置主体电连接至处理单元,其中
第二部件的第二树脂材料具有比第一部件的第一树脂材料更大的密度,并且
第二部件定位成使得在从装置主体向电极部件的供电导致触头部分变成着火源的情况下,第二部件自熄而不点燃第一部件。
根据本发明,可以同时实现支撑处理单元的框架的减重和安全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根据下文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触头构造的分解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主体和盒的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盒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盒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清洁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6A和6B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盒的附接的剖视图;
图7A和7B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盒的定位的剖视图;
图8A至8D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盒的附接和拆卸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盒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盒的充电触头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图11A和11B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盒的显影触头构造的图;
图12A和12B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盒的充电触头构造的图;
图13A至13D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导电轴承部件的图;
图1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导电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第二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16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17是第二实施例的盒的剖视图;
图18A和18B是第二实施例的盒的透视图;
图19是第二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透视图;
图20A是第二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侧视图;
图20B是第二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放大剖视图;
图21是第二实施例的清洁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22A是第二实施例的清洁单元的侧视图;
图22B是第二实施例的清洁单元的放大剖视图;
图23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4是第三实施例的盒的剖视图;
图25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剖视图;
图26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剖视图;
图27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剖视图;
图28是第三实施例的鼓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29是第三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30是第三实施例的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31是第三实施例的盒的组装透视图;
图32A是第三实施例的盒和非驱动侧盒盖部件的透视图;
图32B是第三实施例的非驱动侧盒盖部件的剖视图;
图32C是第三实施例的盒和非驱动侧盒盖部件的剖视图;
图32D是第三实施例的盒和非驱动侧盒盖部件的剖视图;
图33A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存储元件通信单元和触头弹簧保持部件的透视图;
图33B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存储元件通信单元和触头弹簧保持部件的放大图;和
图33C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存储元件通信单元和触头弹簧保持部件的放大图。
图34A是示出作为实施例1的变型的充电触头构造的关键部件而独立提取的清洁框架主体部分的透视图。
图34B是示出实施例1的变型在通过双色模制在清洁框架主体部分中形成触头盖部分的状态下提取的充电触头构造的关键部件的透视图。
图35是示出实施例1的变型中提取的充电触头构造的关键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6A是用于示出实施例1的变型的充电触头构造的侧视图。
图36B是沿图36A中的线H-H截取的充电触头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示例)进行描述。然而,各实施例中描述的组成元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及其相对布置等可以根据本发明所应用的装置的构造、各种条件等而适当地改变。因此,各实施例中描述的组成元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及其相对布置等不旨在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于以下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参照附图,现在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沿着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被称为纵向方向。在纵向方向上,电子照相感光鼓从成像装置主体接收驱动力的一侧被称为驱动侧,而相反侧被称为非驱动侧。参照图2和3,现在描述整体构造和成像过程。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主体、成像装置主体)A和处理盒B的剖视图。图3是处理盒B的剖视图。处理盒是通过将感光部件和作用于感光部件上的处理单元集成为盒而形成的。处理盒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主体上。例如,处理盒可以通过将作为处理单元的显影单元、充电单元和清洁单元中的至少一者与感光部件集成为盒而形成。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使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示例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LED打印机和激光束打印机)、传真机和文字处理器。装置主体A是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不包括处理盒B(以下称为盒B)的部分。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整体构造
图2所示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成像装置)是使用电子照相技术的激光束打印机,其中盒B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至装置主体A。当盒B已被附接至装置主体A时,布置有在电子照相感光鼓62(作为盒B的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潜像的曝光装置3(激光扫描仪单元)。布置在盒B下方的片材托盘4存储要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以下称为片材材料PA)。电子照相感光鼓62是用于形成电子照相图像的感光部件(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装置主体A还包括沿着片材材料PA的输送方向D布置的拾取辊5a、一对进给辊5b、转印引导件6、转印辊7、输送引导件8、定影装置9、一对排出辊10、和排出托盘11。定影装置9包括加热辊9a和按压辊9b。
成像过程
现在描述成像过程的概要。响应于打印开始信号,电子照相感光鼓(以下,称为感光鼓62或简称为鼓62)被驱动以沿箭头R的方向以预定的圆周速度(处理速度)旋转。施加有偏压电压的充电辊(充电部件)66与鼓62的外周表面接触并对鼓62的外周表面均匀地充电(参见图3)。曝光装置3根据图像信息输出激光束L。激光束L通过设置于盒B的清洁框架71中的激光开口71h(参见图2),并且扫描鼓62的外周表面以执行曝光。如此在鼓62的外周表面上形成了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如图3所示,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20包括存储调色剂T的调色剂室29。输送部件(搅拌部件)43旋转以搅拌调色剂T和向调色剂供应室28输送调色剂T。磁辊34(固定磁体)的磁力将调色剂T保持在显影辊32的表面上。显影辊32是在其表面上承载显影剂(调色剂T)的显影剂承载部件,用于使形成在鼓62上的潜像显影。显影刮刀42对调色剂T进行摩擦充电,并且控制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辊32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T的层厚度。
调色剂T根据静电潜像供应至鼓62并且使潜像显影。结果,潜像被形成为可见的调色剂图像。鼓62是在其表面承载潜像或要用调色剂形成的图像(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如图2所示,存储在装置主体A的下部中的片材材料PA根据激光束L的输出的定时而适时地被拾取辊5a和该对进给辊5b从片材托盘4送出。片材材料PA被沿着转印引导件6输送至位于鼓62与转印辊7之间的转印位置。在该转印位置处,调色剂图像按顺序从鼓62转印到片材材料PA上。
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材料PA被远离鼓62输送并被沿着输送引导件8输送至定影装置9。然后,片材材料PA穿过定影装置9的加热辊9a与按压辊9b之间的夹持部分。在夹持部分处进行按压和加热的定影处理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材料PA上。经历了调色剂图像定影处理的片材材料PA被输送至该对排出辊10并被排出至排出托盘11。
如图3所示,转印后残留在鼓62的外周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被清洁部件77去除并被再次用于成像过程。从鼓62上去除的调色剂被存储在调色剂清洁单元60的废调色剂室71b中。清洁单元60是包括感光鼓62的感光鼓单元。在前文描述中,充电辊66、显影辊32、转印辊7和清洁部件77充当作用在鼓62上的处理单元。
整体盒构造
参照图3、4和5,现在对盒B的整体构造进行描述。图3是盒B的剖视图,图4和5是示出盒B的构造的透视图。在本实施例中,省略了对用于连接各部件的螺钉的描述。盒B包括清洁单元(感光部件保持单元、鼓保持单元、图像承载部件保持单元、第一单元)60和显影单元(显影剂承载部件保持单元、第二单元)20。
如图3所示,清洁单元60包括鼓62、充电辊66、清洁部件77、和支撑这些部件的清洁框架71。在驱动侧,鼓62包括由鼓轴承73的孔部分73a旋转地支撑的驱动侧鼓凸缘63(参见图4)。从广义上讲,鼓轴承73和清洁框架71可以被统称为清洁框架。如图5所示,在非驱动侧,鼓轴78被压装到形成于清洁框架71中的孔部分71c内,以便旋转地支撑非驱动侧鼓凸缘的孔部分(未示出)。
鼓凸缘是由各自的轴承部分旋转地承载和支撑的部分。如图3所示,清洁单元60的充电辊66和清洁部件77与鼓62的外周表面接触。清洁部件77具有橡胶刮刀77a和支撑橡胶刮刀的支撑部件77b,橡胶刮刀77a是由作为弹性材料的橡胶制成的刮刀状弹性部件。橡胶刮刀77a基本上沿与鼓6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并且与鼓62接触。即,橡胶刮刀77a以其远侧边缘指向鼓62的旋转方向R上的上游侧的方式与鼓62接触。由清洁部件77从鼓62的表面去除的废调色剂被存储在由清洁框架71和清洁部件77限定的废调色剂室71b中。
如图3所示,在清洁框架71的边缘处与鼓62接触地设置有用于防止废调色剂从清洁框架71泄漏的铲片65。充电辊66通过位于清洁框架71的纵向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处的充电辊轴承67被旋转地附接至清洁单元60上。清洁框架71的纵向方向(盒B的纵向方向)与鼓62的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轴向方向)基本平行。因此,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纵向方向和轴向方向都是指鼓62的轴向方向。推压部件68朝鼓62按压充电辊轴承67,从而将充电辊66压在鼓62上。充电辊66通过鼓62的旋转而被驱动和旋转。
如图3所示,显影单元20包括显影辊32、支撑显影辊32的显影剂容器23、和显影刮刀42。显影辊32通过设置在相对两端处的轴承部件26(图4)和27(图5)旋转地附接至显影剂容器23。显影辊32包括磁辊34。显影单元20包括用于控制显影辊32上的调色剂层的显影刮刀42。如图4和5所示,间隔部件38被附接至显影辊32的相对两端。间隔部件38与鼓62接触,从而以在显影辊32与鼓62之间产生小间隙的方式保持显影辊32。如图3所示,用于防止调色剂从显影单元20泄漏的防喷出片33设置在显影剂容器23的边缘处并且与显影辊32接触。输送部件43设置在由显影剂容器23和基部部件22限定的调色剂室29中。输送部件43搅动存储在调色剂室29中的调色剂并且向调色剂供应室28输送调色剂。
如图4和5所示,盒B是通过组合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而形成的。为了将显影单元20结合至清洁单元60,轴承部件26的第一显影侧支撑凸台26a的中心与清洁框架71的驱动侧的第一悬挂孔71i对准,并且轴承部件27的第二显影侧支撑凸台27a的中心与非驱动侧的第二悬挂孔71j对准。具体地说,显影单元20沿箭头G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和第二显影侧支撑凸台26a和27a被装配至第一和第二悬挂孔71i和71j中。这样,显影单元20被可移动地连接至清洁单元60。具体地说,显影单元20旋转地(枢转地)连接至清洁单元60。即,显影辊32以可朝向和离开鼓62移动的方式联接至鼓62。然后,鼓轴承73被联接至清洁单元60以形成盒B。
在本实施例中,非驱动侧推压部件46L(图5)和驱动侧推压部件46R(图4)是压缩弹簧。弹簧的推压力使驱动侧推压部件46R和非驱动侧推压部件46L朝清洁单元60推压显影单元20,以确保显影辊32在鼓62的方向被按压。本实施例还包括位于显影辊32的相对两端处的间隔部件38。即,鼓62隔着间隔部件38以预定的接触压力与显影辊32接触,从而以在显影辊32与鼓62之间产生预定间隙的方式保持显影辊32。这些构件的相对位置由此被确定。
盒的附接
参照图6A、6B、7A和7B,现在具体描述盒B的附接。图6A是成像装置A的驱动侧引导部分的剖视图,用于示出盒B的附接。图6B是成像装置A的非驱动侧引导部分的剖面图,用于示出盒B的附接。图7A是成像装置A的驱动侧的剖视图,用于示出盒B的定位。图7B是成像装置A的非驱动侧的剖视图,用于示出盒B的定位。
盒B被如下地附接。如图6A和6B所示,第一驱动侧板15包括作为引导件的上导轨15g和导轨15h,非驱动侧板16包括上导轨16d和导轨16e。设置在盒B的驱动侧的鼓轴承73具有旋转止动目标部分73c。盒B被沿基本垂直于鼓62(图3)的轴线的方向(箭头C)附接。
清洁框架71在纵向方向上的非驱动侧包括作为第一定位部分的定位目标部分71d和作为第二定位部分的旋转止动目标部分71f。当盒B被通过装置主体A的盒***槽17附接时,在盒B的驱动侧装置主体A的导轨15h引导盒B的旋转止动目标部分73c。在盒B的非驱动侧,装置主体A的导轨16d和16e引导盒B的定位目标部分71d和旋转止动目标部分71f。这样盒B被附接至装置主体A。
现在描述开/关门13的关闭。如图6A、6B、7A和7B所示,第一驱动侧板15具有作为定位部分的上定位部分15a、下定位部分15b和旋转止动部分15c,非驱动侧板16具有定位部分16a和上旋转止动部分16c。鼓轴承73包括上定位目标部分(第一定位目标部分、第一突出部、第一***部分)73d和下定位目标部分(第二定位目标部分、第二突出部、第二***部分)73f。
盒按压部件1和2被旋转地附接至开/关门13的相对轴向两端。盒按压弹簧19和21被附接至成像装置A的前板的纵向两端。鼓轴承73具有作为推压力接收部分的按压目标部分73e,清洁框架71(参见图3)在非驱动侧具有按压目标部分71o。当开/关门13关闭时,被装置主体A的盒按压弹簧19和21推压的盒按压部件1和2按压盒B的按压目标部分73e和71o(参见图7A和7B)。
结果,在驱动侧,盒B的上定位目标部分73d、下定位目标部分73f和旋转止动目标部分73c分别被固定至装置主体A的上定位部分15a、下定位部分15b和旋转止动部分15c。这样盒B和鼓62在驱动侧得以定位。同样,在非驱动侧,盒B的定位目标部分71d和旋转止动目标部分71f分别被固定至装置主体A的定位部分16a和旋转止动部分16c。这样盒B和鼓62在非驱动侧得以定位。
上述对用于相对于装置主体A定位盒B的构造的示例的描述并不旨在限制用于定位的手段。可以使用直接作用于盒B的驱动侧的定位目标部分73d和旋转止动目标部分73f、以及非驱动侧的定位目标部分71d和旋转止动目标部分71f上以固定各定位部分的构造。
参照图8A、8B、8C和8D,现在描述盒B从装置主体A接收驱动力的构造。图8A是示出装置主体A的驱动部分的构造的图。图8B是示出盒B的驱动部分的构造的图。图8C是示出装置主体A的驱动部分和盒B的驱动部分接合之前的状态的图。图8D是示出装置主体A的电源被打开并且装置主体A的驱动部分和盒B的驱动部分接合的状态的图。
如图8A所示,装置主体A包括从装置主体A的驱动源(未示出)接收驱动力并将驱动力传递至盒B的驱动传递部件81。如图8B所示,盒B包括位于驱动侧鼓凸缘63中的从动部分63b,以与驱动传递部件81接合并接收驱动力。当开/关门13被关闭并且装置主体A的电源被打开时,驱动传递部件81在图8C中的箭头E的方向上移动。然后,如图8D所示,驱动传递部件81的驱动传递部分81b与驱动侧鼓凸缘63的从动部分63b接合,并且鼓62通过驱动侧鼓凸缘63而旋转。驱动传递部件81的外周呈齿轮形状81g。此外,显影辊齿轮90被联接至盒B的显影辊32的端部。当驱动侧鼓凸缘63的从动部分63b如图8D所示被接合时,驱动传递部件81上的齿轮形状81g和显影辊齿轮90被布置成相互啮合。即,当驱动传递部件81通过驱动侧鼓凸缘使鼓62旋转时,显影鼓32也通过显影辊齿轮90而同时旋转。
显影触头构造
参照图1、9、11A和11B,现在描述盒B的显影触头构造,这是本实施例的一个特征。图1是显影单元20的分解透视图,示出了所提取的显影触头构造的关键部件。图9是盒B的透视图,图11A是盒B的用于示出显影触头构造的侧视图,图11B是沿图11A中的线I-I截取的显影触头周围的区域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1所示,显影单元20包括作为第一框架(第一部件)的显影剂容器23和作为处理单元的显影辊32。显影剂容器23由密度约为0.95至1.10g/cm3且根据UL94标准阻燃性能为HB的材料(第一树脂材料)制成。众所周知,向树脂材料(其通常具有与火接触时被点燃的特性)中加入添加剂可以使树脂具有阻燃性能。当添加剂被添加至一种树脂材料中时,更高的阻燃效果会导致树脂的比重更大。这造成整个产品中必要的树脂材料的重量增大从而对环境造成更大负荷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剂容器23是由不含这种添加剂且具有低密度的材料制成的。显影辊32具有通过接收预定的偏压来承载显影剂的功能。显影辊32通过驱动侧的轴承部件26(参见图4)和非驱动侧的导电轴承部件937以及轴承部件27而被作为旋转部件由显影剂容器23旋转地支撑。
现在对阻燃性能进行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使用UL94标准来评估阻燃性能。为了评估树脂(例如塑料)的阻燃性能,首先要确定材料是否是自熄性的。根据UL94标准的燃烧试验通常包括对非自熄性的树脂材料进行水平燃烧试验、以及对自熄性的树脂材料进行竖直燃烧试验。关于水平燃烧试验的树脂材料的示例包括HB材料。关于竖直燃烧试验的树脂材料的示例包括5VA、5VB、V-0、V-1和V-2材料。作为根据UL94标准的等级的准则,通过关于HB材料的水平燃烧试验的材料需要即使它不是自熄性的也表现出慢速燃烧特性、并且当测试样品的厚度为3mm以上时燃烧速度为40mm/min以下。至于竖直燃烧测试,V-0材料在火焰以每次10秒施加至测试样品两次时需要有10秒以下的燃烧时间,而V-1和V-2材料在火焰以每次10秒施加至测试样品两次时需要有30秒以下的燃烧时间。这里,燃烧时间越短,就越难燃烧。即,本实施例中的“高阻燃性能”不仅表示阻燃等级的不同,而且还表示在同样的燃烧试验中燃烧时间更短。
除了UL94标准外,还可以使用根据JIS标准的氧指数。氧指数是表明点燃的树脂材料保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百分比的指数。越大的氧指数表明阻燃性能越强。例如,HB材料的氧指数约为15至19,V-2材料约为24至25,V-1材料约为25至29,V-0材料约为29以上。
如图1、11A和11B所示,导电轴承部件937包括弹簧触头1751和导电部分1701,弹簧触头1751是成像装置的供电部件并且用于向显影辊32施加预定的偏压,导电部分1701是由导电树脂制成的电极部件。弹簧触头1751和导电部分1701在装置主体和显影辊32之间形成导电路径。
如图1所示,导电轴承部件937包括一体地形成的导电部分1701和非导电部分1702,非导电部分1702作为第二框架(第二部件)。非导电部分1702由密度约为1.12至1.50g/cm3并且根据UL94标准阻燃性能为V-1的材料(第二树脂材料)制成,即比显影剂容器23具有更高的阻燃性能。如图11A和11B所示,导电部分1701包括向外暴露以与弹簧触头1751(其作为成像装置的供电部件)接触而接收电力的触头部分1701a、以及作为旋转地支撑显影辊32的轴支撑部分的导电支撑部分1701b。
图13A至13D是用于示出导电轴承部件937的细节的图。图13B和13C是其中导电部分1701和非导电部分1702在纵向方向上被移位的分解图。尽管图13B和13C示出了导电部分1701和非导电部分1702在纵向方向上并排布置,但这些部分并没有被构造成通过沿纵向方向装配至彼此而成一体。在本实施例中,导电部分1701和非导电部分1702通过双色模制而形成,导电部分1701具有被成形为在非导电部分1702的纵向方向上的一侧处展开的部分、和被成形为在另一侧处展开的部分。例如,触头部分1701a和导电支撑部分1701b是导电部分1701的形成在非导电部分1702的纵向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处的部分。即,图13B和13C是示出了导电部分1701和非导电部分1702在纵向方向上被移位以阐明它们的构造(特别是在这些部分被集成在一起时从外部看不到的构造部分)的假想图。图13A示出了导电部分1701和非导电部分1702被集成在一起的状态。
如图13C所示,非导电部分1702具有在纵向方向上与触头部分1701a相对并且在与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电极安放表面1702c。
导电部分1701的触头部分1701a离非导电部分1702比离显影剂容器23更近,并且与非导电部分1702接触。例如,如果诸如装置主体A的高压电源出现异常的事件在触头部分1701a与作为供电部分的弹簧触头1751之间引起放电,则这可能会产生电着火源。就此而言,本构造的与触头部分1701a接触的非导电部分1702具有高阻燃性能。如果在触头部分1701a中发生的任何着火即将使火蔓延到非导电部分1702,则非导电部分1702从其材料内部产生不可燃的气体并使树脂表面碳化以阻止火向树脂内部蔓延,从而帮助自熄。结果,即使导电部分1701的触头部分1701a位于显影剂容器23附近,也可以由于触头部分1701a离非导电部分1702比离显影剂容器23更近而防止火向显影剂容器23蔓延。这里使用的术语“附近”是指源自于因异常情况等在供电部分与触头部分之间发生的放电所引起的电着火源的着火影响的范围。
即,在本实施例的盒B中,显影剂容器23由HB材料制成,该HB材料是低密度树脂材料以减轻产品的整体重量,而在装置主体A与盒B之间的连接部分(其作为导电路径)附近使用高度阻燃的V-1材料。这提供了同时实现整个产品的安全性和减重的盒B。
此外,作为第三框架(第三部件)的轴承部件27保持导电轴承部件937并且被固定至显影剂容器23。该轴承部件27由密度约为1.12至1.50g/cm3且根据UL94标准阻燃性能为V-1的材料制成。此外,如图11B所示,轴承部件27与导电部分1701相邻并具有突出部分27a,该突出部分27a在纵向方向W上突出超过非导电部分1702的电极安放表面1702c(参见图13C)。即,轴承部件27具有被形成为从外侧遮蔽非导电部分1702的电极安放表面1702c的突出部分27a。例如,装置主体A的高压电源中的异常或其他因素可能导致作为供电部分的弹簧触头1751与导电部分1701的触头部分1701a之间发生放电,从而导致电着火。此时,即使在沿着纵向方向W从导电部分1701的触头部分1701a到非导电部分1702的电极安放表面1702c的区域内发生着火,突出部分27a也圈禁了从非导电部分1702和轴承部件27产生的不可燃气体。这进一步促进了非导电部分1702的自熄,从而可以在电极安放表面1702c处阻止火蔓延。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就圈禁不可燃气体和抑制火蔓延而言,突出部分27a优选被构造成以完全包围电极安放表面1702c的周边(外周)的方式突出。然而,突出部分27a可以有各种构造中的任何一种,只要它能提供一定的效果即可。由于火倾向于在竖直方向上向上蔓延,因此通过至少在竖直方向上在电极安放表面1702c之上布置突出部分27a以阻断电极安放表面1702c与显影剂容器23(其为第一框架)之间的空间,可以实现防止火蔓延的效果。即,本发明的突出部分在发生着火时可以起到抑制火蔓延的作用,只要该突出部分至少具有在竖直方向上在触头部分上方延伸的部分即可。应当明显的是,这同样适用于下面描述的其他突出部分的构造。
图13A至13D是用于详细示出导电轴承部件937的构造的透视图。图13A示出了其中导电部分1701和非导电部分1702被一体地模制的导电轴承部件937。图13B和13C是示出导电轴承部件937的导电部分1701和非导电部分1702出于说明目的在纵向方向上被移位的假想图。
如图13B所示,导电轴承部件937的导电部分1701和非导电部分1702由不同的树脂材料制成并且被一体地形成。导电部分1701具有支撑显影辊32(其为旋转部件)的内周部分的导电支撑部分1701b。参照示出了图13A的横截面的图13D,非导电部分1702具有用于支撑导电部分1701的内周支撑部分1702a和外周支撑部分1702b。内周支撑部分1702a和外周支撑部分1702b以从内周侧和外周侧进行夹持的方式支撑导电部分1701的圆筒形导电支撑部分1701b。这即使在导电部分1701和非导电部分1702之间由于材料的热膨胀率不同而产生间隙时也限制导电支撑部分1701b相对于非导电部分1702倾斜。因此,显影辊32可以稳定地旋转。
图14是用于详细示出导电部分1701的构造的放大图。导电部分1701包括用于连接触头部分1701a和导电支撑部分1701b的连接部分1701e。如上所述,导电部分1701和非导电部分1702是通过双色模制而形成的,并且导电部分1701具有由模制时在非导电部分1702的纵向方向上的一侧处展开的树脂形成的部分、以及由模制时在非导电部分1702的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侧处展开的树脂形成的部分。连接部分1701e是连接被成形为在非导电部分1702的纵向方向上的一侧处展开的部分(其为触头部分1701a)与被成形为在另一侧处展开的部分(其为导电支撑部分1701b)的部分。在导电部分1701的双色模制中,树脂按照触头部分1701a、连接部分1701e和导电支撑部分1701b的顺序通过作为注入口的浇口部分1701c注入型腔内。在该构造中,从垂直于包括触头部分1701a的平面的方向观察时,导电部分1701被成形为使得浇口部分1701c和连接部分1701e与触头部分1701a重叠(重叠并包括在触头部分1701a中)。此外,从同一方向观察时,触头部分1701a和导电支撑部分1701b部分地相互重叠。即,从浇口部分1701c到导电支撑部分1701b的树脂注入路径比例如注入路径绕过非导电部分1702并在非导电部分1702外侧延伸的构造要短。这减少了用于形成导电部分1701的树脂材料量。因此,在触头部分1701a发生任何着火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火沿着导电树脂的蔓延,从而增大了触头构造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聚苯乙烯(PS)被用于作为第一框架的显影剂容器23。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混合树脂(PC-ABS)被用于作为第二框架的非导电部分1702和作为第三框架的轴承部件27。导电聚缩醛(POM)被用于作为树脂电极部件的导电部分1701。然而,这些材料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材料。
充电触头构造
参照图10、12A和12B,现在详细描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特征的充电触头构造。图10是示出提取的充电触头构造的关键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图12A是用于示出充电触头构造的侧视图。图12B是沿图12A中的线G-G截取的充电触头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10所示,清洁单元60具有作为第一框架的清洁框架71。如图3所示,作为处理单元的充电辊66设置在清洁框架71内。如图10所示,将充电辊66电连接至装置主体的电极板82附接至清洁框架71的非驱动侧的侧表面上。清洁框架71由密度约为0.95至1.10g/cm3且根据UL94标准阻燃性能为HB的材料制成。清洁框架71经由充电辊轴承67支撑作为旋转的转动部件的充电辊66。充电辊66在接收预定偏压的同时旋转,以对感光鼓62的表面均匀地充电。为了向充电辊66施加预定的偏压,清洁单元60包括作为从成像装置A到充电辊66的导电路径的电极板82,该电极板是由金属制成的电极部件。电极板82具有向外暴露以从弹簧触头1752(其为设置在成像装置中的供电部件)接收电力的接触表面82a。
清洁单元60还包括触头盖83,其用作第二框架并且由密度约为1.12至1.50g/cm3且根据UL94标准阻燃性能为V-1的材料制成,即具有比清洁框架71更高的阻燃性能。如图12B所示,作为触头保护部件的触头盖83的一部分具有在纵向方向W上突出超过接触表面82a的突出部分83a。例如,当在可燃异物(例如灰尘)被夹在弹簧触头1752与电极板82的接触表面82a之间的状态下施加偏压时,异物可能因追迹而被点燃。在这种情况下,由高阻燃材料制成的突出部分83a用作防止火蔓延到包括清洁框架71的盒B内部的火蔓延防止壁。
即,在本实施例的盒B中,清洁框架71由HB材料(即,低密度树脂材料)制成以减轻产品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由高度阻燃的V-1材料制成的突出部分83a布置在清洁框架71与连接部分之间,该连接部分是装置主体A与盒B之间的导电路径。这提供了同时实现整个产品的安全性和减重的盒B。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一框架的清洁框架71采用PS,作为第二框架的触头盖83采用PC-ABS,作为金属电极部件的电极板82采用不锈钢。然而,这些材料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盒B是通过集成显影单元20和清洁单元60而形成的。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盒的构造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构造。例如,在显影单元20和清洁单元60可以独立地附接至装置主体和从装置主体拆卸的装置构造中,每个单元可以相当于根据本发明的盒。这同样适用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
现在描述上述充电触头构造的另一实施例。
参照图34A、34B、35、36A和36B,现在详细描述充电触头构造的另一实施例。图34A是示出了作为充电触头构造的关键部件独立地提取的清洁框架主体部分的透视图。图34B是示出了在通过双色模制在清洁框架主体部分中形成触头盖部分的状态下提取的充电触头构造的关键部件的透视图。图35是示出了提取的充电触头构造的关键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图36A是用于示出充电触头构造的侧视图。图36B是沿图36A中的线H-H截取的充电触头的放大剖视图。本实施例是其中上文参照图10描述的作为第二框架的触头盖83与清洁框架3071一体地形成的变型。其他构造是相同的并因此未进行描述。
如图35所示,清洁单元3060包括作为第一框架的清洁框架3071。
如图34A和34B所示,清洁框架3071包括清洁框架主体部分3071a和清洁框架触头盖部分3071b。清洁框架触头盖部分3071b通过双色模制与清洁框架主体部分3071a一体地形成。清洁框架主体部分3071a由密度约为0.95至1.10g/cm3且根据UL94标准阻燃性能为HB的材料制成。清洁框触头盖部分3071b由密度约为1.12至1.50g/cm3且根据UL94标准阻燃性能为V-1的材料制成,即比清洁框3071具有更高的阻燃性能。
如图36B所示,作为触头保护部件的清洁框架触头盖部分3071b的一部分具有在纵向方向WW上突出超过接触表面3082a的突出部分3071c。
例如,当在可燃异物(例如灰尘)被夹在弹簧触头3752与电极板3082的接触表面3082a之间的状态下施加偏压时,异物可能由于追迹而被点燃。在这种情况下,由高度阻燃的材料制成的突出部分3071c用作防止火蔓延到包括清洁框架3071的盒内部的火蔓延防止壁。
即,在本实施例的盒中,清洁框架3071也是由HB材料(其为低密度树脂材料)制成的,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整体重量,如上所述。另一方面,由高度阻燃的V-1材料制成的突出部分3071c布置在清洁框架3071与连接部分之间,该连接部分是装置主体与盒之间的导电路径。这提供了同时实现整个产品的安全性和减重的盒。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一框架的清洁框架3071的清洁框架主体部分3071a使用PS,具有与上述第二框架类似的功能的清洁框架触头盖部分3071b使用PC-ABS,作为金属电极部件的电极板3082使用不锈钢。然而,这些材料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材料。
第二实施例
成像装置2600的整体构造
参考图16,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2600(以下称为成像装置2600)的整体构造。图16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2600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处理盒2500和调色剂盒2550可附接至成像装置2600的装置主体上并可从该装置主体上拆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成像部分除了它们形成不同颜色的图像外基本具有相同的构造和操作。因此,在没有必要区分这些部分的情况下,将集体描述这些部分而不使用后缀Y至K。
第一至第四处理盒2500在水平方向上并排地布置。每个处理盒2500包括清洁单元2501和显影单元2502。清洁单元2501包括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2503、作为对感光鼓2503的表面均匀地充电的充电单元的充电辊2504、以及作为清洁单元的清洁刮刀2505。显影单元2502容纳显影辊2506和显影剂T(以下称为调色剂),并且包括用于使感光鼓2503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器件。清洁单元2501和显影单元2502被以相对于彼此枢转的方式支撑。第一处理盒2500Y在显影单元2502中容纳黄色(Y)调色剂。类似地,第二处理盒2500M容纳品红色(M)调色剂,第三处理盒2500C容纳青色(C)调色剂,第四处理盒2500K容纳黑色(K)调色剂。
处理盒2500可以经由设置在成像装置2600中的诸如附接引导件的附接单元(未示出)和定位部件(未示出)附接至成像装置2600和从成像装置2600拆卸。作为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的扫描仪单元2601被布置在处理盒2500的下方。此外,成像装置还包括布置在处理盒2500的后方(处理盒2500的附接/拆卸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废调色剂输送单元2616。
第一至第四调色剂盒2550以与容纳在处理盒2500中的调色剂的颜色相对应的顺序在水平方向上并排地布置在处理盒2500的下方。即,第一调色剂盒2550Y容纳黄色(Y)调色剂。类似地,第二调色剂盒2550M容纳品红色(M)调色剂,第三调色剂盒2550C容纳青色(C)调色剂,第四调色剂盒2550K容纳黑色(K)调色剂。每个调色剂盒2550向容纳相同颜色调色剂的处理盒2500供应调色剂。
当安装在成像装置2600的装置主体中的调色剂水平检测单元(未示出)检测到处理盒2500中剩余的调色剂不足时,执行调色剂盒2550的补充操作。调色剂盒2550可以通过设置在成像装置2600中的诸如附接引导件的附接单元(未示出)和定位部件(未示出)附接至成像装置2600和从成像装置2600拆卸。下面将详细描述处理盒2500。
第一至第四调色剂输送设备2602与各个调色剂盒2550相对应地布置在调色剂盒2550的下方。每个调色剂输送设备2602向上输送从调色剂盒2550接收的调色剂,以向对应的显影单元2502供应调色剂。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单元2604设置在处理盒2500的上方。中间转印单元2604基本水平地布置,其初次转印部分S1位于下侧。作为旋转的环形带的中间转印带2603面向感光鼓2503并且被张紧在多个张紧辊上。在中间转印带2603的内表面上,作为初次转印部件的初次转印辊2605位于它们隔着中间转印带2603与各个感光鼓2503形成初次转印部分S1的各个位置处。作为二次转印部件的二次转印辊2606与中间转印带2603接触,并且隔着中间转印带2603与位于相对侧的辊形成二次转印部分S2。此外,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2607在左右方向(二次转印部分S2和中间转印带被张紧的方向)上布置在与二次转印部分S2相反的一侧。
定影单元2608进一步位于中间转印单元2604上方。定影单元2608包括加热单元2609和压在加热单元2609上的按压辊2610。排出托盘2611布置在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废调色剂收集容器2612布置在排出托盘2611与中间转印单元之间。此外,进纸托盘2613位于装置主体的底部处,用于存储记录材料2700。
成像过程
参照图16和17,现在描述成像装置2600的成像操作。图1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
在成像期间,感光鼓2503被驱动以沿图17中的箭头a的方向以预定的速度旋转。中间转印带2603被驱动以沿图16中的箭头b的方向(沿感光鼓2503的正转方向)旋转。
首先,充电辊2504对感光鼓2503的表面均匀地充电。然后,从扫描仪单元2601向感光鼓2503的表面发射激光束以进行扫描曝光,由此根据图像信息在感光鼓2503上形成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2503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单元2502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此时,显影单元2502被设置在成像装置2600的主体中的显影压力单元(未示出)加压。形成在感光鼓2503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辊2605转印(作为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603上。
例如,为了形成全色图像,在作为第一至第四初次转印单元的成像部分S1Y至S1K中依次执行上述过程,以使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叠加在中间转印带2603上。
同时,存储在进纸托盘2613中的记录材料2700与中间转印带2603的运动同步地以预定的控制定时进给并被输送至二次转印部分S2。然后,中间转印带2603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被隔着记录材料2700与中间转印带2603接触的二次转印辊2606集体转印(作为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2700上。
然后,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2700被输送至定影单元2608。定影单元2608对记录材料2700加热加压,由此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2700上。在定影后,记录材料2700被输送至排出托盘2611以完成成像操作。另外,清洁刮刀2505去除在初次转印步骤后残留在感光鼓2503上的初次转印残余调色剂(废调色剂)。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2607去除在二次转印步骤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603上的二次转印残余调色剂(废调色剂)。由清洁刮刀2505和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2607去除的废调色剂被设置在装置主体中的废调色剂输送单元2616输送并存储在废调色剂收集容器2612中。成像装置2600也可以通过仅使用一个或一些(而非全部)期望的成像部分来形成单色或多色图像。
处理盒
参照图17和18,现在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要附接至成像装置2600的处理盒2500的整体构造。图1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处理盒2500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8A是从底表面侧观察处理盒2500的透视图。图18B是从顶表面侧观察处理盒2500的透视图。
处理盒2500包括清洁单元2501和显影单元2502。清洁单元2501和显影单元2502被以可围绕旋转支撑销2507枢转的方式连接。
清洁单元2501包括支撑清洁单元2501中的各种部件的清洁框架2508。除了感光鼓2503、充电辊2504和清洁刮刀2505外,清洁单元2501还包括与感光鼓2503的旋转轴线平行地延伸的废调色剂螺杆2509。清洁框架2508包括在清洁单元2501的纵向相对两端处旋转地支撑感光鼓2503的清洁轴承2511。清洁轴承2511包括用于将驱动从感光鼓2503传递至废调色剂螺杆2509的清洁齿轮系。
充电辊2504被布置在两端处的充电辊压力弹簧2512沿箭头c的方向朝感光鼓2503推压。充电辊2504设置成被感光鼓2503驱动。当感光鼓2503在成像期间被驱动而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时,充电辊2504沿箭头d的方向(感光鼓2503的正转方向)旋转。
清洁刮刀2505包括用于去除在初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2503的表面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废调色剂)的弹性部件2505a、以及用于支撑该弹性部件2505a的支撑部件2505b。通过清洁刮刀2505从感光鼓2503的表面去除的废调色剂被存储在由清洁刮刀2505和清洁框架2508限定的废调色剂存储室2513中。废调色剂存储室2513中的废调色剂螺杆2509将存储在废调色剂存储室2513中的废调色剂向成像装置2600的后方(处理盒2500的附接/拆卸方向上的下游侧)输送。被输送的废调色剂通过废调色剂排出部分2618排出,并且被送至成像装置2600的废调色剂输送单元2616。
显影单元2502具有支撑显影单元2502的各种部件的显影框架2614。显影框架2614被分成容纳显影辊2506和供应辊2515的显影室2514a、以及存储调色剂并容纳搅拌部件2516的调色剂存储室2514b。
显影室2514a容纳显影辊2506、供应辊2515和显影刮刀2517。显影辊2506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承载调色剂,在成像期间沿箭头e的方向旋转,并且通过与感光鼓2503接触而向感光鼓2503输送调色剂。显影辊2506在其纵向方向(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处经由显影轴承单元2518被显影框架2514旋转地支撑。作为显影剂供应部件的供应辊2515经由显影轴承单元2518被显影框架2514旋转地支撑,以便与显影辊2506可旋转地接触。在成像期间供应辊2515沿箭头f的方向旋转。此外,作为控制形成于显影辊2506上的调色剂层的厚度的层厚度控制部件的显影刮刀2517被布置成与显影辊2506的表面接触。
调色剂存储室2514b容纳搅拌部件2516,该搅拌部件搅拌存储的调色剂T并通过显影室连通口2514c向供应辊2515输送调色剂。搅拌部件2516包括与显影辊2506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2516a、以及作为输送部件的挠性搅拌片2516b。搅拌片2516b的一个边缘被固定至旋转轴2516a,而搅拌片2516b的另一边缘是自由边缘。当旋转轴2516a旋转时搅拌片2516b沿箭头g的方向旋转,从而通过搅拌片2516b搅拌调色剂。
显影单元2502具有在显影室2514a与调色剂存储室2514b之间提供的连通的显影室连通口2514c。在本实施例中,当显影单元2502处于正常定向(使用期间的定向)时,显影室2514a位于调色剂存储室2514b的上方。调色剂存储室2514b中的被搅拌部件2516提起的调色剂通过显影室连通口2514c被供应至显影室2514a。
显影单元2502在附接/拆卸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一端处还具有接收口2519。在调色剂接收口2519的上方布置有接收口密封部件2520和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调色剂接收口挡板2521。当处理盒2500没有附接至成像装置2600时,调色剂接收口挡板2521关闭调色剂接收口2519。调色剂接收口挡板2521构造成与处理盒2500的附接/拆卸操作连动地被成像装置2600推压和打开。接收输送通道2522与调色剂接收口2519连通地设置,并且接收输送螺杆2523被布置在接收输送通道2522中。用于向调色剂存储室2514b供应调色剂的存储室连通口2524设置在显影单元2518的纵向中心附近,并且在接收输送通道2522与调色剂存储室2514b之间提供连通。接收输送螺杆2523平行于显影辊2506和供应辊2515的旋转轴线延伸,并且通过存储室连通口2524向调色剂存储室2514b输送从调色剂接收口2519接收的调色剂。
显影触头构造
参照图15、19、20A和20B,现在对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特征的显影触头构造进行详细描述。图15是显影单元2502的分解透视图,示出了提取的显影触头构造的关键部件。图19是显影单元2502的透视图,图20A是用于示出显影触头构造的侧视图,图20B是沿图20A中的线B-B截取的显影触头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15所示,显影单元2502包括作为第一框架的显影框架2514和作为处理单元的显影辊2506。显影框架2514由密度约为0.95至1.10g/cm3且根据UL94标准阻燃性能为HB的材料制成。众所周知,向树脂材料(其通常具有与火接触时被点燃的特性)中加入添加剂可以使树脂具有阻燃性能。当添加剂被添加到一种类型的树脂材料中时,更高的阻燃效果会导致树脂的比重更大。这可能造成整个产品中必要的树脂材料的重量增大从而对环境造成更大负荷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显影框架2514是由不含这种添加剂且具有低密度的材料制成的。显影辊2506具有通过接收预定的偏压来承载显影剂的功能。作为旋转部件的显影辊2506经由显影轴承单元2518被显影框架2514旋转地支撑。
如图15、20A和20B所示,显影轴承单元2518包括作为由导电树脂制成的电极部件的导电部分2530,以向显影辊2506施加预定的偏压。导电部分2530形成从显影弹簧触头2620(其为成像装置的供电部件)到显影辊2506的导电路径。
如图15所示,显影轴承单元2518是通过双色模制等一体地形成导电部分2530和作为第二框架的非导电部分2531而形成的。非导电部分2531由密度约为1.12至1.50g/cm3且根据UL94标准阻燃性能为V-0的材料制成,即比显影框架2514具有更高的阻燃性能。如图15所示,导电部分2530包括向外暴露以与显影弹簧触头2620(其为成像装置的供电部件)(图20B)接触来接收电力的触头部分2530a、以及旋转地支撑显影辊2506的导电支撑部分2530b。
如图20B所示,在该构造中,作为第二框架的非导电部分2531形成用于形成导电部分2530的安放表面。当由非导电部分2531形成的安放表面为2531a时,非导电部分2531具有突出部分2531b,该突起部分与导电部分2530相邻并且在垂直于安放表面2531a的方向上突出超过安放表面2531a。导电部分2530以除了要与显影弹簧触头2620接触的表面外被非导电部分2531包围的方式通过双色模制来形成。
例如,高压电源中的异常可能导致在成像装置主体的显影弹簧触头2620(其为供电部分)与导电部分2530之间的接触表面2530a处放电。这可能产生电着火源。就此而言,本构造具有阻燃性能高且包围导电部分2530的非导电部分2531。通过这种构造,如果接触表面2530a处的任何着火即将使火蔓延到非导电部分2531,则从非导电部分2531的材料内部产生的不可燃气体会起作用以熄灭火焰,从而防止火蔓延到显影框架2514。
即,在本实施例中,显影框架2514也由HB材料(其为低密度树脂材料)制成以减轻产品的整体重量,而高度阻燃的V-0材料用于装置主体与处理盒之间的作为导电路径的连接部分附近。这提供了同时实现整个产品重量的安全性和减重的处理盒。
充电触头构造
参照图17、21、22A和22B,现在详细描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特征的充电触头构造。图21是示出了提取的充电触头构造的关键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图22A是用于示出充电触头构造的侧视图。图22B是沿图22A中的线E-E截取的充电触头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17所示,清洁单元2501包括作为第一框架的清洁框架2508和作为处理单元(充电部件)的充电辊2504。清洁框架2508由密度约为0.95至1.10g/cm3且根据UL94标准阻燃性能为HB的材料制成。清洁框架2508经由充电辊轴承2525支撑作为旋转的转动部件的充电辊2504。充电辊轴承2525包括由导电树脂制成的充电辊轴承部件2526和由金属压缩弹簧形成的充电辊弹簧部件2512。充电辊2504在接受预定偏压的同时旋转,以使感光鼓2503的表面均匀地充电。为了向充电辊2504施加预定的偏压,清洁单元2501包括图21中所示的作为从成像装置2600到充电辊2504的导电路径的电极板2528,该电极板是由金属制成的电极部件。如图22B所示,电极板2528具有向外暴露以从弹簧触头2619(其为设置在成像装置中的供电部件)接收电力的接触表面2528a。
清洁单元2501还包括作为第二框架的触头盖2529。触头盖2529由密度约为1.12至1.50g/cm3且根据UL94标准阻燃性能为V-0的材料制成,即具有比清洁框架2508更高的阻燃性能。如图22B所示,触头盖2529的一部分具有在纵向方向W上突出超过接触表面2528a的突出部分2529a。例如,当可燃异物(例如灰尘)留在弹簧触头2619与电极板2528的接触表面2528a之间时,异物可能由于追迹而引发着火。在这种情况下,由高度阻燃的材料制成的突出部分2529a用作火蔓延防止壁。这防止了火蔓延到包括清洁框架2508的处理盒2500内部。
即,清洁框架2508由HB材料(其为低密度树脂材料)制成以减轻产品的整体重量,同时由高度阻燃的V-0材料制成的突出部分2529a位于装置主体2600与清洁框架2508之间的导电路径处。这提供了同时实现整个产品的安全性和减重的盒。
第三实施例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是可以附接四个处理盒和从其拆卸四个处理盒的成像装置的示例。附接至成像装置的处理盒的数量不限于此,而是可以适当地设定。另外,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作为成像装置的示例描述了激光束打印机。
成像装置构造的概要
图23是成像装置M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4是处理盒2800的剖视图。成像装置M是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四色式全色激光打印机,并且在记录介质(记录材料)S上形成彩色图像,成像装置M使用处理盒***。处理盒2800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至成像装置主体2870,用于在记录介质S上形成彩色图像。
成像装置M的包括前门2711的一侧被称为前表面,而与前表面相反的一侧被称为背(后)表面。从前面观察时成像装置M的右侧被称为驱动侧,而左侧被称为非驱动侧。从前面观察时成像装置M的上侧被称为上表面,而下侧被称为下表面。图23是从非驱动侧观察的成像装置M的剖视图。垂直于绘图平面的方向上的前侧是成像装置M的非驱动侧,图中的右侧是成像装置M的前面,而垂直于绘图平面的方向上的后侧是成像装置M的驱动侧。
同样,在沿感光鼓的轴向方向观察时,处理盒2800的驱动侧是下文将描述的鼓联接部件(感光联接部件)所布置的那侧。此外,在沿显影辊(显影部件)的轴向方向观察时,处理盒2800的驱动侧是下面将描述的显影联接部件所布置的那侧。
第一至第四处理盒2800(2800Y、2800M、2800C和2800K)沿着基本水平的方向布置在成像装置主体2870中。第一至第四处理盒2800(2800Y、2800M、2800C和2800K)具有相同的电子照相处理机制,但显影剂(以下称为调色剂)的颜色不同。第一至第四处理盒2800(2800Y、2800M、2800C和2800K)接收从成像装置主体2870的驱动输出部分(下面将描述细节)传递的旋转驱动力。此外,成像装置主体2870向第一至第四处理盒2800(2800Y、2800M、2800C和2800K)中的每一个提供偏压电压(充电偏压、显影偏压等)(未示出)。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至第四处理盒280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感光鼓2804和鼓单元2808,鼓单元具有作为作用于感光鼓2804上的处理单元的充电单元。在一些示例中,鼓单元2808可以包括清洁单元以及作为处理单元的充电单元。此外,第一至第四处理盒2800(2800Y、2800M、2800C和2800K)中的每一个包括显影单元2809,其具有用于使感光鼓2804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
鼓单元2808和显影单元2809被联接至彼此。下面将给出对处理盒2800的详细描述。第一处理盒2800Y在显影框架2825中容纳黄色(Y)调色剂,并且在感光鼓2804的表面上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第二处理盒2800M在显影框架2825中容纳品红色(M)调色剂,并且在感光鼓2804的表面上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第三处理盒2800C在显影框架2825中容纳青色(C)调色剂,并且在感光鼓2804的表面上形成青色调色剂图像。第四处理盒2800K在显影框架2825中容纳黑色(K)调色剂,并且在感光鼓2804的表面上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
在第一至第四处理盒2800(2800Y、2800M、2800C和2800K)的上方设置有作为曝光单元的激光扫描仪单元2714。激光扫描仪单元2714根据图像信息输出激光束L。激光束L穿过处理盒2800的曝光窗口2810并且在感光鼓2804的表面上进行扫描曝光。在第一至第四处理盒2800(2800Y、2800M、2800C和2800K)的下方设置有作为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单元2712。中间转印单元2712包括驱动辊2712e、转动辊2712c和张紧辊2712b、以及围绕这些辊布设的柔性转印带2712a。第一至第四处理盒2800(2800Y、2800M、2800C和2800K)中的每一个的感光鼓2804的下表面与转印带2712a的上表面接触。接触部分作为初次转印部分。在转印带2712a的内侧,初次转印辊2712d与感光鼓2804对准。
二次转印辊2706隔着转印带2712a与驱动辊2712e接触。转印带2712a与二次转印辊2706之间的接触部分用作二次转印部分。在中间转印单元2712的下方设置有进给单元2704。进给单元2704包括容纳记录介质S的进纸托盘2704a、和进纸辊2704b。
如图23中观察时,在成像装置主体2870的左上部分中设置有定影装置2707和纸张排出设备2708。成像装置主体2870的上表面用作纸张排出托盘2713。定影装置2707的定影器件使记录介质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然后记录介质被排出至纸张排出托盘2713上。
成像操作
用于形成全色图像的操作如下。第一至第四处理盒2800(2800Y、2800M、2800C和2800K)中的每一个的感光鼓2804被驱动而以预定的速度(沿图24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
转印带2712a也被驱动以与感光鼓2804的速度相对应的速度沿感光鼓2804的正转方向(图23中的箭头C的方向)旋转。激光扫描仪单元2714也被驱动。与激光扫描仪单元2714的驱动同步地,在各个处理盒中每个充电辊2805将感光鼓2804的表面均匀地充电到预定的极性和电位。激光扫描仪单元2714根据每种颜色的图像信号用激光束L扫描和曝光每个感光鼓2804的表面。结果,在每个感光鼓2804的表面上形成了与相应颜色的图像信号相对应的静电潜像。所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被驱动以预定速度旋转的显影辊2806而被显影。
通过如上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处理操作,在第一处理盒2800Y的感光鼓2804上形成了对应于全色图像中的黄色成分的黄色调色剂图像。然后,该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作为初次转印)到转印带2712a上。类似地,在第二处理盒2800M的感光鼓2804上形成了对应于全色图像中的品红色成分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然后,该调色剂图像被作为初次转印叠加在已被转印至转印带2712a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上。类似地,在第三处理盒2800C的感光鼓2804上形成了对应于全色图像中的青色成分的青色调色剂图像。然后,该调色剂图像被作为初次转印叠加在已被转印至转印带2712a上的黄色和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上。类似地,在第四处理盒2800K的感光鼓2804上形成了与全色图像中的黑色成分相对应的黑色调色剂图像。然后,该调色剂图像被作为初次转印叠加在已被转印至转印带2712a上的黄色、品红色和青色调色剂图像上。
以这种方式,在转印带2712a上形成了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四种颜色的未定影全色调色剂图像。同时,记录介质S被以预定的控制定时逐张地单独进给。记录介质S被以预定的控制定时引入二次转印部分,该二次转印部分是二次转印辊2706与转印带2712a之间的接触部分。因此,当记录介质S被输送通过二次转印部分时,叠加在转印带2712a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依次被集体地转印至记录介质S的表面上。下面将描述成像装置主体的构造的进一步细节。
处理盒附接/拆卸构造的概要
参照图25至27,现在详细描述支撑处理盒2800的盒托盘(以下称为托盘)2871。图25是在前门2711被打开并且托盘2871位于成像装置主体2870内的状态下成像装置M的剖视图。图26是在前门2711被打开、托盘2871位于成像装置主体2870外并且处理盒2800被容纳在托盘内的状态下成像装置M的剖视图。图27是在前门2711被打开、托盘2871位于成像装置主体2870外并且处理盒2800从托盘2871中取出的状态下成像装置M的剖视图。
如图25和26所示,托盘2871能够相对于成像装置主体2870在基本水平的箭头X1方向(推入方向)和基本水平的箭头X2方向(拉出方向)上移动。即,托盘2871被设置成使得其可以被拉出成像装置主体2870和推入成像装置主体2870。当成像装置主体2870安装在水平面上时,托盘2871基本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托盘2871位于成像装置主体2870外部的状态(图26中所示的状态)被称为外部位置。前门2711被打开、托盘2871位于成像装置主体2870内部且感光鼓2804与转印带2712a分离的状态(图25中的状态)被称为内部位置。
如图27所示,托盘2871包括附接部分2871a,处理盒2800在外部位置处可拆卸地附接至该附接部分。随着托盘2871的移动,放置在附接部分2871a处的处理盒2800移动到成像装置主体2870内。在该运动中,转印带2712a和每个感光鼓2804之间维持有间隙。在本实施例中,关闭前门2711致使连杆机构(未示出)沿箭头Z1的方向将中间转印单元2712提升到用于成像的位置(中间转印带2712a与感光鼓2804接触的位置)。打开前门2711使中间转印单元2712沿箭头Z2的方向降低,从而使中间转印带2712a与感光鼓2804分离。因此,托盘2871可以在不使感光鼓2804与转印带2712a接触的情况下使处理盒2800移动到成像装置主体2870内。如上所述,托盘2871允许多个处理盒2800一起被移动到成像装置主体2870内的能够进行成像的位置处,并且还允许所述多个处理盒2800一起被拉出成像装置主体2870。
处理盒的整体构造
参照图24、28、29、30和31,现在描述处理盒2800的构造。图28是鼓单元2808的分解透视图。图29是显影单元2809的分解透视图。图30是从驱动侧(其为感光鼓2804的轴向方向上的一端侧)观察处理盒2800的分解透视图。图31是从驱动侧观察处理盒2800的组装透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处理盒2800(2800Y、2800M、2800C和2800K)具有相同的电子照相处理机构,但容纳不同颜色和数量的调色剂。
每个处理盒2800包括感光鼓2804(2804Y、2804M、2804C、2804K)和作用于感光鼓2804上的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包括作为用于对感光鼓2804充电的充电单元的充电辊2805、作为用于使形成在感光鼓2804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的显影辊2806等。处理盒2800被分为鼓单元2808(2808Y、2808M、2808C、2808K)和显影单元2809(2809Y、2809M、2809C、2809K)。在以下描述中,鼓单元2808和显影单元2809的纵向方向(Y1和Y2方向)是基本平行于感光鼓2810的旋转轴线ax的方向。
鼓单元构造
如图28和30所示,鼓单元2808包括感光鼓2804、充电辊2805和作为第一框架的鼓框架2815。充电辊2805被驱动侧充电辊轴承2820a和非驱动侧充电辊轴承2820b旋转地支撑,并且被按压弹簧2821a和2821b朝感光鼓2804推压。感光鼓2804被位于处理盒2800的纵向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处的驱动侧盒盖部件2816和作为第二框架的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旋转地支撑。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包括从成像装置主体2870接收电力的电极部件2860。下文将描述细节。
如图30和31所示,用于将驱动力传递至感光鼓2804的联接部件2843设置在感光鼓2804的一个纵向端部处。联接部件2843与主体鼓驱动联接件2880(参见图26)接合,该主体鼓驱动联接件用作成像装置主体2870的鼓驱动输出部分。成像装置主体2870的驱动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通过联接部件2843传递至感光鼓2804,并且感光鼓2804沿箭头A(图24)的方向旋转。另外,感光鼓2804在另一纵向端部处包括鼓凸缘2842。充电辊2805由鼓框架2815支撑,以便与感光鼓2804接触并通过感光鼓2804旋转。
显影单元构造
如图24和29所示,显影单元2809包括显影辊2806、调色剂输送辊2807、显影刮刀2830、显影框架2825等。作为第四框架(第四部件)的显影框架2825包括下框架2825a和盖部件2825b。下框架2825a和盖部件2825b具有根据UL94标准为HB的阻燃性能。下框架2825a通过超声波焊接等结合至盖部件2825b。显影框架2825包括用于存储要被供应至显影辊2806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存储部分2829。显影框架2825通过驱动侧轴承2826和非驱动侧轴承2827旋转地支撑显影辊2806和调色剂输送辊2807,并且保持控制显影辊2806的外周上的调色剂的层厚度的显影刮刀2830。
显影刮刀2830是通过焊接等将弹性部件2830b(其为厚度约为0.1mm的金属片)结合至支撑部件2830a(其为具有L形横截面的金属材料)而形成的。显影刮刀2830在相对的纵向两端上的两个位置处用固定螺钉2830c固定至显影框架2825上。显影辊2806包括金属芯棒2806c和橡胶部分2806d。
显影辊2806由被附接至显影框架2825的相对纵向两端上的驱动侧轴承2826和非驱动侧轴承2827旋转地支撑。如图30所示,用于将驱动力传递至显影单元2809的显影驱动输入齿轮2832设置在显影单元2809的一个纵向端部处。显影驱动输入齿轮2832包括被成像装置主体2870的主体显影驱动联接件2885(参见图26)驱动的显影输入联接部分2832a。成像装置主体2870的驱动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通过显影输入联接部分2832a、显影驱动输入齿轮2832等被输入至显影单元2809。
输入至显影单元2809的驱动力被传递至显影辊齿轮2831,使得显影辊2806沿图24中的箭头D的方向旋转。如图29所示,支撑并覆盖显影驱动输入齿轮2832的显影盖部件2828设置在显影单元2809的一个纵向端部处。显影辊2806具有比感光鼓2804小的外径。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2804的外径在Φ18至Φ22的范围内,显影辊2806的外径在Φ8至Φ14的范围内。这些外径允许有效的放置。
鼓单元和显影单元的联接
参照图30,现在描述鼓单元2808和显影单元2809的联接。鼓单元2808和显影单元2809通过设置在处理盒2800的纵向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处的驱动侧盒盖部件2816和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联接。
设置在处理盒2800的一个纵向端部处的驱动侧盒盖部件2816具有用于以枢转(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显影单元2809的显影单元支撑孔2816a。类似地,设置在处理盒2800的另一纵向端部处的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具有用于以枢转的方式支撑显影单元2809的显影单元支撑孔2817a。驱动侧盒盖部件2816和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具有用于旋转地支撑感光鼓2804的鼓支撑孔2816b和2817b。
在一端处,显影盖部件2828的圆柱形部分2828b的外周部分被装配至驱动侧盒盖部件2816的显影单元支撑孔2816a内。在另一端处,非驱动侧轴承2827的圆柱形部分(未示出)的外周部分被装配至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的显影单元支撑孔2817a内。感光鼓2804的纵向两端被装配至驱动侧盒盖部件2816的鼓支撑孔2816b和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的鼓支撑孔2817b内。然后,驱动侧盒盖部件2816和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例如用螺钉或粘合剂(未示出)等固定至鼓单元2808。结果,显影单元2809被驱动侧盒盖部件2816和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以相对于鼓单元2808(感光鼓2804)旋转的方式支撑。因此,显影辊2806在成像期间被定位在显影辊2806作用于感光鼓2804上的位置处。
图31示出了鼓单元2808和显影单元2809通过上述步骤联接在一起并且一体地形成为处理盒2800的状态。连接驱动侧盒盖部件2816的显影单元支撑孔2816a的中心和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的显影单元支撑孔2817a的中心的轴线被称为枢转轴线K。显影盖部件2828在一端处的圆柱形部分2828b与显影输入联接件2774同轴。即,显影单元2809被构造成接收沿着枢转轴线K从成像装置主体2870传递的驱动力。而且,显影单元2809被以围绕枢转轴线K旋转的方式支撑。
处理盒的供电部分的构造
参照图32A至32D,现在描述本实施例的供电部分的构造。图32A是鼓单元2808的联接至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的部分周围的区域的透视图。在图32A中,仅仅电极部件2860以分解图示出。图32B是电极部件2860的剖视图。图32C是沿着图32A中的线F-F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图32A中电极部件2860被固定的状态。图32D是沿着图32A中的线J-J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图32A中电极部件2860被固定的状态。
在作为第一框架的鼓框架2815中,导电树脂2818通过双色模制一体地形成在鼓框架2815中。导电树脂2818具有与电极部件2860接触的表面2818a和作为按压弹簧2821b的安放表面的表面2818b。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作为第一框架的鼓框架具有约0.95至1.10g/cm3的密度和根据UL94标准为HB的阻燃性能。
电极部件2860由厚度约为0.2mm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电极部件2860具有与导电树脂2818的表面2818a接触的浮凸接触部分2860c、以及与电极弹簧2893(图33B和33C)接触并接收电力的接触表面2860d。电极弹簧2893从成像装置主体2870供应电力。作为第二框架的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支撑电极部件2860。
作为第二框架的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具有1.12至1.50g/cm3的密度和根据UL94标准为V-1的阻燃性能。电极部件2860具有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的凸台2817c装配至其中的定位部分2860a、以及与凸台2817c的表面2817d接合的凸出切割部分2860b,并且因此被固定(图32C)。
如图32B所示,电极部件2860的包括接触部分2860c的那侧相对于设置在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上的放置表面2860e在导电树脂2818的方向上弯曲约3°。这是为了防止在电极部件2860联接至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时电极部件2860的接触部分2860c与导电树脂2818的表面2818a分离。由于包括接触部分2860c的那侧在贯入导电树脂2818的表面2818a的方向上弯曲,因此当电极部件2860联接至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时,接触部分2860c在一定压力下与导电树脂2818的表面2818a接触。因此,即使导电树脂2818、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和电极部件2860存在尺寸变化,导电树脂2818的表面2818a和电极部件2860的接触部分2860c也始终相互接触。这防止了要不然会由于电极部件2860与导电树脂2818之间的接触故障而引发的传导故障、以及由于追迹引发的着火。
从触头弹簧2893供应至电极部件2860的电压经由导电树脂2818(其通过双色模制形成于鼓框架2815中)、按压弹簧2821b和非驱动侧充电辊轴承2820b被供给至充电辊2805。
导电树脂2818在上述构造中通过双色模制来形成,但是它可以被形成为单独的部件并被固定至作为第一框架的鼓框架2815。而且,在上述构造中,电极部件2860是通过凸出切割部分2860b来固定的,但电极部件2860可以使用螺钉或填缝剂来固定。此外,电极部件2860的包括接触部分2860c的那侧相对于放置表面2860e是弯曲的,但构造不限于此。电极部件2860的厚度可以增大以形成深浮凸形状,从而使电极部件2860始终与导电树脂2818的表面2818a接触。
成像装置主体和处理盒的供电部分的构造
参照图25、33A、33B和33C,现在描述包括成像装置主体2870的供电部分的构造。图33A是在存储元件通信单元2890和触头弹簧保持部件2892被降低的状态下处理盒的透视图。图33B是沿着图33A中的线V-V截取的供电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3C是沿着图33A中的线N-N截取的供电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成像装置主体2870包括触头弹簧保持部件2892并保持用于向处理盒2800供电的触头弹簧2893。触头弹簧保持部件2892被固定至与设置在处理盒2800中的存储元件(未示出)通信的存储元件通信单元2890上。
图25中所示的前门2711和连杆机构(未示出)之间的连动可以使触头弹簧2893和电极部件2860移动成彼此接触以及脱离接触。关闭前门2711使存储元件通信单元2890和触头弹簧保持部件2892沿箭头Z2(图33B)的方向下降。打开前门2711使存储元件通信单元2890和触头弹簧保持部件2892沿箭头Z1的方向抬起。即,关闭前门2711使触头弹簧2893与电极部件2860彼此接触,而打开前门2711使触头弹簧2893与电极部件2860彼此分离。触头弹簧保持部件2892的阻燃性能根据UL94标准为V-1。
如图33B所示,突出部分2817f在电极部件2860的(箭头X1和X2的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处沿箭头Z1的方向从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突出。突出部分2817f的高度H1被设定成在Z1方向上高于触头弹簧2893与电极部件2860之间的接触表面2860d。为了减少在触头弹簧2893和电极部件2860之间由于追迹而发生着火时产生的火蔓延范围Q,突出部分2817f优选位于触头弹簧2893和电极部件2860附近。火向上蔓延,而由V-1材料制成且自熄性的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不会燃烧。因此,X1和X2方向上的火蔓延范围Q如图33B中的Q所示。
如图33C所示,在电极部件2860的纵向方向上的与箭头Y1那侧相对应的一侧处,布置有与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的突出部分2817f的Y1方向上的端部一体地连接的突出部分2817g。突出部分2817g的高度H2被设定成在Z1方向上高于触头弹簧2893与电极部件2860之间的接触表面2860d。为了以与X1和X2方向相同的方式减少火蔓延范围R,突出部分2817g优选位于触头弹簧2893和电极部件2860附近。如上文关于X1和X2方向所描述的,火向上蔓延,而由V-1材料制成且自熄性的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不会燃烧。因此,Y1和Y2方向上的火蔓延范围R如图33C中的“R”所示。
此外,突出部分2892a和2892b也从触头弹簧保持部件2892沿纵向方向延伸。突出部分2892a和2892b被设定为阻碍火蔓延范围R。
现在描述其中在触头弹簧2893与电极部件2860之间由于追迹而引发着火的情况。当触头弹簧2893和电极部件2860之间发生着火时,火可能在火蔓延范围Q和R上蔓延。然而,由于(在Z1方向上)位于着火点上方的触头弹簧保持部件2892和位于着火点的纵向方向(Y1和Y2方向)和前后方向(X1和X2方向)上的非驱动侧盒盖件2817具有V-1的阻燃性能并且是自熄性的,因此火不会蔓延。相反,当没有设置突出部分2817f和2817g时,火会在火蔓延范围Q’和R’上蔓延。缺少限制火蔓延的部件可能会使火蔓延到由阻燃性能较低的HB材料制成的显影框架2825。相比之下,由于本实施例在火蔓延范围内具有的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的突出部分2817f和2817g以及触头弹簧保持部件2892的突出部分2892a和2892b的阻燃性能为V-1,因此火不会蔓延到阻燃性能低的构件。
如上所述,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的突出部分2817f和2817g被设置在电极部件2860周围,并且具有突出部分2892a和2892b的触头弹簧保持部件2892被布置在火蔓延范围的上方。此外,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和触头弹簧保持部件2892是由根据UL94标准阻燃性能为V-1的材料制成的。因此,即使由于追迹而发生着火,火也不会蔓延到阻燃性能低的部件。因此,能够提供确保安全性的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的突出部分包围电极部件2860,但构造不限于此。突出部分可以在Z2方向上从触头弹簧保持部件2892突出并包围电极部件2860。在本实施例中,非驱动侧盒盖部件2817和触头弹簧保持部件2892具有根据UL94标准为V-1的阻燃性能,但这些部件可以具有V-1以上的阻燃性能。
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处理盒构造和鼓盒构造可以在其中这些构造以不可拆卸的方式结合至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的结构中实现相同的减重和防止火蔓延效果。如此,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处理盒构造和鼓盒构造适用于其中这些构造以不可拆卸的方式结合至成像装置上的结构。
在这样的构造中,使用HB材料(其为低密度树脂材料)降低了成像装置的整体重量,同时实现了成像装置的安全性和减重。因此,可以降低成像装置主体在物流期间受到的冲击值。这使得成像装置的包装可以更小,从而提高了物流效率。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给予最广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此类的修改以及同等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成像装置的盒,盒包括:
要用于形成图像的处理单元;
含有第一树脂材料的第一部件;
含有阻燃性能比第一树脂材料高的第二树脂材料的第二部件;和
电极部件,其包括被构造成从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供应电力的触头部分,电极部件被构造成将装置主体电连接至处理单元,其中
第二部件的第二树脂材料具有比第一部件的第一树脂材料更大的密度,并且
触头部分位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附近并且离第二部件比离第一部件更近。
2.一种用于成像装置的盒,盒包括:
要用于形成图像的处理单元;
含有第一树脂材料的第一部件;
含有阻燃性能比第一树脂材料高的第二树脂材料的第二部件;和
电极部件,其包括被构造成从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供应电力的触头部分,电极部件被构造成将装置主体电连接至处理单元,其中
第二部件的第二树脂材料具有比第一部件的第一树脂材料更大的密度,并且
触头部分位于第二部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盒,
其中,第二部件包括:
电极部件位于其上的电极安放表面;以及
在与电极安放表面垂直的方向上从电极安放表面突出的突出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盒,其中
盒包括第三部件,第三部件一体地联接至第一部件并且含有阻燃性能高于第一树脂材料的第二树脂材料;
第二部件包括电极部件位于其上的电极安放表面;并且
第三部件包括在垂直于电极安放表面的方向上突出超过电极安放表面的突出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
其中,突出部分定位成阻断电极安放表面与第一部件之间的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
其中,突出部分以围绕电极安放表面的外周的方式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还包括含有第一树脂材料的第四部件,
其中,突出部分定位成阻断电极安放表面与第四部件之间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盒,
其中,第一树脂材料和第二树脂材料根据UL94标准具有不同的阻燃等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盒,其中,
第一树脂材料是根据UL94标准阻燃性能为HB的树脂材料,和
第二树脂材料是根据UL94标准阻燃性能为V-1的树脂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盒,
其中,电极部件包括导电树脂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盒,其中
处理单元是旋转部件;
第二部件和电极部件彼此一体地形成并且是旋转地支撑处理单元的轴承部件;
电极部件包括:
被构造成向处理单元供电的轴支撑部分;
将触头部分连接至轴支撑部分的连接部分;和
用于在成型过程中注入树脂的浇口部分;并且
从与触头部分的平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连接部分和浇口部分被包括在触头部分中,并且轴支撑部分至少与触头部分的一部分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盒,其中
轴支撑部分是圆柱形的,并且
第二部件包括支撑轴支撑部分的内周的内周支撑部分、以及支撑轴支撑部分的外周的外周支撑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盒,
其中,电极部件含有金属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盒,
其中,处理单元是图像承载部件、显影剂承载部件和充电部件中的任一者。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盒,
其中,盒能够附接至装置主体并且能够从装置主体上拆卸。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盒,
其中,第一部件支撑处理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盒,
其中,第二部件被一体地联接至第一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盒,
其中,电极部件被以至少与第二部件接触的方式联接。
19.一种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和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盒,所述盒能够附接至装置主体并且能够从装置主体上拆卸。
20.一种用于成像装置的盒,盒包括:
要用于形成图像的处理单元;
含有第一树脂材料的第一部件;
含有阻燃性能比第一树脂材料高的第二树脂材料的第二部件;和
电极部件,其包括被构造成从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供应电力的触头部分,电极部件被构造成将装置主体电连接至处理单元,其中
第二部件的第二树脂材料具有比第一部件的第一树脂材料更大的密度,并且
第二部件定位成使得在从装置主体向电极部件的供电导致触头部分变成着火源的情况下,第二部件自熄而不点燃第一部件。
CN202111008557.6A 2020-08-31 2021-08-30 盒和成像装置 Pending CN1141148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6225 2020-08-31
JP2020-146225 2020-08-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4872A true CN114114872A (zh) 2022-03-01

Family

ID=77543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08557.6A Pending CN114114872A (zh) 2020-08-31 2021-08-30 盒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520286B2 (zh)
EP (1) EP3961310A1 (zh)
JP (2) JP7171855B2 (zh)
KR (1) KR20220029515A (zh)
CN (1) CN11411487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02835A (ja) * 2022-06-24 2024-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6853B1 (en) * 1998-08-31 2001-06-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ontainer, development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CN1384405A (zh) * 2001-04-27 2002-12-11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电照相成像装置和电接触部件的装配方法
JP2007199505A (ja) * 2006-01-27 2007-08-09 Toshiba Corp 現像剤補給装置
JP2014016490A (ja) * 2012-07-09 2014-01-30 Brother Ind Ltd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45917A (ja) * 2014-01-31 2015-08-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接続電極の取付け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28581A (ja) 2001-04-27 2002-11-15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のカートリッジ
JP4373708B2 (ja) 2003-05-20 2009-1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35485B2 (ja) 2009-02-27 2013-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ル方法
JP4846062B1 (ja) * 2010-08-20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92300B2 (ja) 2011-05-31 2014-01-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55571B2 (ja) * 2018-03-27 2022-10-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7312366B2 (ja) * 2019-01-29 2023-07-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装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6853B1 (en) * 1998-08-31 2001-06-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ontainer, development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CN1384405A (zh) * 2001-04-27 2002-12-11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电照相成像装置和电接触部件的装配方法
JP2007199505A (ja) * 2006-01-27 2007-08-09 Toshiba Corp 現像剤補給装置
JP2014016490A (ja) * 2012-07-09 2014-01-30 Brother Ind Ltd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45917A (ja) * 2014-01-31 2015-08-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接続電極の取付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61310A1 (en) 2022-03-02
JP2022041938A (ja) 2022-03-11
US20220066387A1 (en) 2022-03-03
JP2022190036A (ja) 2022-12-22
KR20220029515A (ko) 2022-03-08
JP7171855B2 (ja) 2022-11-15
US11520286B2 (en) 2022-12-06
US20230066319A1 (en)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3006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with electrical contacts that urge developer roller to photosensitive drum
US7567769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26841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139979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849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907866B2 (en)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carrying process cartridges on a movable member movable in a direction crossing a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a photosensitive drum of the cartridges
EP2837975B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9534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支持部材
US20130004210A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915060B2 (en)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restricted movement,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30066319A1 (en)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772600B2 (en) Side memb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85776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supporting member for dismountably supporting one or more cartridges
US93107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ain assembly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253159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14077181A (zh) 成像设备
JP20220324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