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2422A - 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器、控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器、控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2422A
CN113942422A CN202010686790.9A CN202010686790A CN113942422A CN 113942422 A CN113942422 A CN 113942422A CN 202010686790 A CN202010686790 A CN 202010686790A CN 113942422 A CN113942422 A CN 113942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battery
mode
thermal management
cell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67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8679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24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2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24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5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器、控制***及车辆。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电池中多个电芯温度采集点的电芯温度数据和电池所属车辆的车辆工况数据;根据电芯温度数据,确定针对电池的热管理模式;根据车辆工况数据,在热管理模式包括的多种热管理子模式中,确定出适用于当前车辆工况的一种热管理子模式;根据确定出的热管理子模式,对电池进行相应的热管理操作。本申请可实现在复杂的工况场景中电池进行精细的热管理控制,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整车的安全性以及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器、控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器、控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安全性和便捷性也越来深受关注。夏季高温环境条件下,车辆快充过温而导致限功率,甚至动力电池的热失控引起车辆着火的事故时有发生;冬季低温环境条件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性能受到限制,或者车辆充电速度较慢。而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技术在发挥电池温度控制方面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目前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大多数没有考虑车辆工况的复杂性,而是简单地基于电芯温度或者车辆充电与否判断电池需要加热或者制冷,这种热管理模式在复杂性的工况场景中无法对电池进行有效的热管理,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器、控制***及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在复杂的工况场景中对电池进行有效的热管理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电池中多个电芯温度采集点的电芯温度数据和电池所属车辆的车辆工况数据;
根据电芯温度数据,确定针对电池的热管理模式;
根据车辆工况数据,在热管理模式包括的多种热管理子模式中,确定出适用于当前车辆工况的一种热管理子模式;
根据确定出的热管理子模式,对电池进行相应的热管理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器,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与存储器电连接;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包括:电池管理模块、整车控制器和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控制器;
电池管理模块和整车控制器均与电池热管理控制器电连接;
电池管理模块用于采集电池中多个电芯温度采集点的电芯温度数据,并向电池热管理控制器传输电芯温度数据;
整车控制器用于采集电池所属车辆的车辆工况数据,并向电池热管理控制器传输车辆工况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控制***。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在对电池进行热管理时,可兼顾电芯温度和车辆工况的因素,首先根据电芯温度数据初步确定电池的热管理模式,进而根据车辆工况数据进一步确定热管理子模式,从而可实现在复杂的工况场景中对电池进行精细的热管理控制,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整车的安全性以及用户体验。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热管理模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加热模式下热管理子模式的一种确定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电芯温度的一种确定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加热模式下目标电芯温度的一种确定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中制冷模式下目标电芯温度的一种确定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节电池的水泵占空比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器的结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几个名词进行介绍和解释:
本地上电模式:车辆的整车IGN ON或KL15上电模式。
快充模式:指使用快充桩对车辆进行直流充电的充电模式。
慢充模式:指使用慢充桩对车辆进行交流充电的充电模式。
交流放电模式:车辆对外放电的一个状态,例如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可将车辆电池包的电量提供给车辆之外的其它用电设备。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
动力电池:或称大动力电池,指用于提供驱动的高压动力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一类蓄电池。
小蓄电池:指为低压用电设备提供低压电源的一类蓄电池。
动力电池补电模式:即大动力电池为小蓄电池补电模式,电动汽车长时间停放后,车辆机舱内部的小蓄电池可能会出现馈电状态(车辆网络休眠之后存在静态电流),此时需要为车辆小蓄电池补充电量,即通过大动力电池为车辆机舱内部的小蓄电池进行补电,防止车辆因小蓄电池馈电而无法启动。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S110,获取电池中多个电芯温度采集点的电芯温度数据和电池所属车辆的车辆工况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获取的电芯温度数据为多个,分别为多个电芯温度采集点处采集到的电芯温度数据。
可选地,车辆工况数据包括车辆的启动信号、空调状态数据和车辆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充放电数据。
启动信号可包括表示车辆电池的多种硬线连接方式所产生的启动信号,可用于判断车辆是否为本地上电模式。
车辆电池的硬线连接方式包括KL15、KL30、KL31等。在一个示例中,若获取的启动信号中包括KL15连接方式下所产生的点火启动信号(对应汽车钥匙或汽车旋钮式开关的IGN状态),则可确定车辆的唤醒方式为硬线唤醒方式,也即车辆为本地上电模式;否则,可确定车辆的唤醒方式为非硬线唤醒方式,也即车辆为非本地上电模式(或称本地下电模式)。
空调状态数据可包括表示空调已远程启动或未远程启动的状态信号,可用于判断车辆空调的启动状态,例如是否为远程启动空调状态。
充放电数据可包括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和充放电状态等数据,可用于判断车辆电池的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
S120,根据电芯温度数据,确定针对电池的热管理模式。
可选地,热管理模式包括:加热模式(或称主动加热模式)、制冷模式(或称主动制冷模式)和散热模式(或称自然散热模式)。
可选地,参照图2,根据电芯温度数据,确定针对电池的热管理模式,包括:
根据多个电芯温度数据,确定电芯平均温度Tave(例如将N个电芯温度数据的平均值作为Tave);将电芯平均温度Tave分别与加热温度阈值Theating、制冷温度阈值Tcooling进行比较;当电芯平均温度Tave小于或等于加热温度阈值Theating时,确定针对电池的热管理模式为加热模式;当电芯平均温度Tave大于加热温度阈值Theating、且电芯平均温度Tave小于制冷温度阈值Tcooling时,确定针对电池的热管理模式为散热模式;当电芯平均温度Tave大于或等于制冷温度阈值Tcooling时,确定针对电池的热管理模式为制冷模式。
现有的电池热管理在电池包电芯温差过大或者温度采集异常等情形下,会出现同时给电池包进行加热和制冷的操作,对电能消耗较大。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上述方法可以严格区分电池的三种热管理模式,即加热模式、散热模式和制冷模式,可以避免对电池包同时进行加热和制冷,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整车电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上述方法确定出加热模式和制冷模式后,并不表示电池一定需要进行加热或制冷,电池是否需要加热或制冷需要进一步判断,具体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内容中介绍。
S130,根据车辆工况数据,在热管理模式包括的多种热管理子模式中,确定出适用于当前车辆工况的一种热管理子模式。
可选地,根据车辆的启动信号,确定车辆是否为本地上电模式;在确定车辆为本地上电模式时,根据充放电数据确定车辆的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的类型,根据确定出的充电模式的类型或放电模式的类型,确定对应的热管理子模式;在确定充电模式车辆为非本地上电模式时,根据空调状态数据确定车辆的空调启动状态,并根据充放电数据确定车辆的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的类型,根据确定出的空调启动状态、以及充电模式的类型和放电模式的类型中的任意一种类型,确定对应的热管理子模式。
充电模式的类型包括:快充模式、慢充模式和动力电池补电模式;放电模式包括:交流放电模式和直流放电模式。
对于不同的空调启动状态、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可确定出不同的热管理子模式。
可选地,在确定车辆为本地上电模式时,若充电模式为快充模式,则确定对应的热管理子模式为第一热管理子模式;若充电模式为慢充模式,则确定对应的热管理子模式为第二热管理子模式;若充电模式为交流放电模式,则确定对应的热管理子模式为第三热管理子模式;若放电模式为非交流放电模式(即直流放电模式),则确定对应的热管理子模式为第四热管理子模式。
可选地,在确定车辆为非本地上电模式时,若空调启动状态为远程启动空调状态(即已远程启动空调的状态),则确定对应的热管理子模式为第五热管理子模式;若充电模式为动力电池补电模式,则确定对应的热管理子模式为第六热管理子模式;若充电模式为快充模式,则确定对应的热管理子模式为第一热管理子模式;若充电模式为慢充模式,则确定对应的热管理子模式为第二热管理子模式。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空调启动状态、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的确定顺序不作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顺序。
在一个示例中,参照图3(图3中的文字表述仅为简要表述),以加热模式为例(制冷模式下同理),热管理子模式的确定方式可以是如下方式:
1)确定车辆是否为本地上电模式,是则执行步骤2),否则执行步骤5);
2)确定车辆的充电模式是否为快充模式,是则确定热管理子模式为加热子模式A,否则执行步骤3);
3)确定车辆的充电模式是否为慢充模式,是则确定热管理子模式为加热子模式B,否则执行步骤4);
4)确定车辆的放电模式是否为交流放电模式,是则确定热管理子模式为加热子模式C,否则确定热管理子模式为加热子模式D;
5)确定车辆的空调启动状态是否为远程启动空调状态,是则确定热管理子模式为加热子模式E,否则执行步骤6);
6)确定车辆的充电模式是否为动力电池补电模式,是则确定热管理子模式为加热子模式F,否则执行步骤7);
7)确定车辆的充电模式是否为快充模式,是则确定热管理子模式为加热子模式A,否则执行步骤8);
8)确定车辆的充电模式是否为慢充模式,是则确定热管理子模式为加热子模式B,否则结束当前流程(即不加热)。
S140,根据确定出的热管理子模式,对电池进行相应的热管理操作。
可选地,如图4所示,当热管理模式为加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时,根据确定出的热管理子模式,对电池进行相应的热管理操作,包括步骤S141-S144:
S141,获取电池的剩余电量(SOC,State Of Charge)和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可由车辆环境温度传感器采集得到。
S142,根据剩余电量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池的目标电芯温度。
可选地,根据剩余电量和环境温度,确定电池的目标电芯温度,包括:
确定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剩余电量阈值;确定环境温度是否在环境温度阈值范围内。
在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剩余电量阈值、且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环境温度阈值范围的下限值时,确定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一温度值;在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剩余电量阈值、且环境温度在环境温度阈值范围(即大于下限值小于或等于上限值的数值范围)内时,确定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二温度值;在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剩余电量阈值、且环境温度大于环境温度阈值范围的上限值时,确定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三温度值。
在剩余电量大于剩余电量阈值、且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环境温度阈值范围的下限值时,确定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四温度值;在剩余电量大于剩余电量阈值、且环境温度在环境温度阈值范围内时,确定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五温度值;在剩余电量大于剩余电量阈值、且环境温度大于环境温度阈值范围的上限值时,确定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六温度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剩余电量阈值和环境温度阈值范围为标定变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根据对不同车型和不同电池包规格进行的标定试验确定和设置。对于加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两种热管理模式,剩余电量阈值可以是相同的数值也可以是不同的数值,环境温度阈值范围可以是相同的数值范围,也可以是不同的数值范围。
可选地,当热管理模式为加热模式时,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第三温度值分别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值、第五温度值、第六温度值;
当热管理模式为制冷模式时,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第三温度值分别大于或等于第四温度值、第五温度值、第六温度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设置目标电芯温度时,可根据如下规律设置:在加热模式下,环境温度越低,目标电芯温度的值越低,以避免对电池加热耗时过长而整车明显掉电;在制冷模式下,环境温度越高,目标电芯温度的值越低,以避免由于电池过温而导致的整车充放电功率限制甚至热失控。
在一个示例中,当热管理模式为加热模式时,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上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度值;同理,第四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五温度值,第五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六温度值。
在一个示例中,当热管理模式为制冷模式时,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上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值;同理,第四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五温度值,第五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六温度值。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中的文字表述仅为简要表述),电池的目标电芯温度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1)确定剩余电量SOC是否满足:SOC≤SOC1,是则执行步骤2),否则执行步骤4)。
SOC1表示剩余电量阈值,其数值可根据整车能量管理和电池包放电能力来确定和设置,通常会设置为一个较小的数值,例如10%以下的数值。根据实际情况,加热模式下的SOC1和制冷模式下的SOC1可以设置为相同的数值,也可以设置为不同的数值,在环境温度相同且相同时间段内的电芯温度变化也相同时,对电池进行加热的平均耗电量通常大于对电池进行制冷的平均耗电量,此时可设置为加热模式下的SOC1值大于制冷模式下的SOC1值。
在一个示例中,加热模式下的SOC1可设置为5%,当电池的SOC小于5%时,电池电量已不多,此时如果需要对电池进行加热,则需尽量减少耗电量以防止电量被电池的加热操作完全消耗,因此对应的目标电芯温度需小于SOC大于5%时的目标电芯温度,以便在保证电池性能的同时,避免电池电量被加热操作消耗掉而导致整车无电抛锚,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个示例中,制冷模式下的SOC1可设置为3%,当电池的SOC小于3%时,电池电量已不多,此时如果需要对电池进行制冷,则需尽量减少耗电量以防止电量被电池的制冷操作完全消耗,因此对应的目标电芯温度需大于SOC大于3%时的目标电芯温度,以便在保证电池性能的同时,避免电池电量被制冷操作消耗掉而导致整车无电抛锚,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2)确定环境温度是否满足:环境温度≤Ta1,是则确定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一温度值Tm1,否则执行步骤3)。
3)确定环境温度是否满足:Ta1<环境温度≤Ta2(Ta2为环境温度阈值范围的上限值),是则确定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二温度值Tm2,否则确定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三温度值Tm3
Ta1和Ta2分别为环境温度阈值范围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在一个示例中,在加热模式下,Ta1可以取值为-5℃(摄氏度),Ta2可以取值为15℃;在制冷模式下,Ta1可以取值为25℃,Ta2可以取值为38℃。
在确定环境温度不满足Ta1<环境温度≤Ta2的情况下,可直接确定出环境温度>Ta2,从而直接确定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三温度值Tm3,而无需再次对环境温度进行判断。
4)确定环境温度是否满足:环境温度≤Ta1,是则确定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四温度值Tm4,否则执行步骤5)。
5)确定环境温度是否满足:Ta1<环境温度≤Ta2(Ta2为环境温度阈值范围的上限值),是则确定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五温度值Tm5,否则确定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六温度值Tm6
在确定环境温度不满足Ta1<环境温度≤Ta2的情况下,可直接确定出环境温度>Ta2,从而直接确定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六温度值Tm6,而无需再次对环境温度进行判断。
S143,根据电芯温度数据,确定是否执行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
可选地,根据多个电芯温度数据中的电芯最高温度和电芯最低温度,确定电芯温差;确定电芯温差是否大于电芯温差阈值;在电芯温差大于电芯温差阈值时,退出当前的热管理模式;在电芯温差小于或等于电芯温差阈值时,确定电芯最高温度或电芯最低温度是否满足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热管理温度条件;在确定电芯最高温度或电芯最低温度满足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热管理温度条件时,确定执行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芯最高温度为获取的多个电芯温度数据中数值最高的一个电芯温度数据,电芯最低温度为多个电芯温度数据中数值最低的一个电芯温度数据,电芯温差为电芯最高温度与电芯最低温度的差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芯温差阈值为标定变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根据对车型和电池包规格进行的标定试验确定和设置。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中,在电芯温差小于或等于电芯温差阈值时,确定电芯最高温度或电芯最低温度是否满足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热管理温度条件之前,还包括:
根据多个电芯温度数据,确定电芯平均温度;确定电芯平均温度是否满足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平均温度条件。
根据电芯平均温度可进一步判断电池的加热工作区间或制冷工作区间,以实现对电池热管理更加精细化的控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热管理模式为加热模式时,确定电芯平均温度是否满足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平均温度条件,包括:
确定电芯平均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平均温度阈值;在确定电芯平均温度小于或等于平均温度阈值时,确定电芯平均温度满足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平均温度条件。
可选地,当热管理模式为加热模式时,确定电芯最高温度或电芯最低温度是否满足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热管理温度条件,包括:
在确定电芯平均温度满足平均温度条件时,确定电芯最低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最低温度阈值;在确定电芯平均温度不满足平均温度条件时,确定电芯最低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最低温度阈值;第一最低温度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最低温度阈值。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热管理模式为制冷模式时,确定电芯平均温度是否满足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平均温度条件,包括:
确定电芯平均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平均温度阈值;在确定电芯平均温度大于或等于平均温度阈值时,确定电芯平均温度满足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平均温度条件。
可选地,确定电芯最高温度或电芯最低温度是否满足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热管理温度条件,包括:
在确定电芯平均温度满足平均温度条件时,确定电芯最高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最高温度阈值;在确定电芯平均温度不满足平均温度条件时,确定电芯最高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最高温度阈值;第一最高温度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最高温度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平均温度阈值、第一最低温度阈值、第二最低温度阈值、第一最高温度阈值和第二最高温度阈值均为标定变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根据对车型和电池包规格进行的标定试验确定和设置。
S144,在确定执行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时,根据目标电芯温度调节电池的电芯温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热管理模式为加热模式时,根据目标电芯温度调节电池的电芯温度,包括:对电池进行加热,使加热后的电池的电芯最低温度不小于目标电芯温度;当热管理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对电池进行制冷,使制冷后的电池的电芯最高温度不大于目标电芯温度。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热管理模式为加热模式时,根据目标电芯温度调节电池的电芯温度,包括:
在确定电芯最低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最低温度阈值时,对电池进行加热,使加热后的电芯最低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目标电芯温度;在确定电芯最低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最低温度阈值时,对电池进行加热,使加热后的电芯最低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目标电芯温度;第一目标电芯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目标电芯温度。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执行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时,根据目标电芯温度调节电池的电芯温度,包括:
在确定电芯最高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最高温度阈值时,对电池进行制冷,使制冷后的电芯最高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电芯温度;在确定电芯最高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最高温度阈值时,对电池进行制冷,使制冷后的电芯最高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目标电芯温度;第一目标电芯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目标电芯温度。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中的文字表述仅为简要表述),当热管理模式为加热模式时,根据电芯温度数据,确定是否执行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以及在确定执行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时,根据目标电芯温度调节电池的电芯温度,可包括如下步骤S601-S607:
S601,根据多个电芯温度数据,确定电芯温差。
S602,确定电芯温差是否满足:电芯温差≤Tdiffmax1;若是,则执行步骤S603;否则将热管理模式转为散热模式。
Tdiffmax1表示加热模式下的电芯温差阈值,Tdiffmax1的值可根据如下规律设置:环境温度越低,Tdiffmax1取值越大。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电池包所能承受的电芯温差,将Tdiffmax1的取值分为三个等级,例如对三个等级分别取值为20℃、15℃、10℃。
当电芯温差>Tdiffmax1时,需要禁止加热,将热管理模式由加热模式转为散热模式,可以均衡电芯温差,保证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工作安全。
在一个示例中,若环境温度≤Ta1时Tdiffmax1的值用Tdiffmax11来表示,Ta1<环境温度≤Ta2时Tdiffmax1的值用Tdiffmax12来表示,环境温度>Ta2时Tdiffmax1的值用Tdiffmax13来表示,则Tdiffmax11≥Tdiffmax12≥Tdiffmax13
S603,确定电芯平均温度是否满足:电芯平均温度≤Tave1;若是,则执行步骤S604;否则执行步骤S605。
Tave1表示加热模式下的平均温度阈值。
S604,确定电芯最低温度是否满足:电芯最低温度≤Tmin11;若是,则执行步骤S606;否则结束当前流程。
Tmin11表示加热模式下的第一最低温度阈值。
S605,确定电芯最低温度是否满足:电芯最低温度≤Tmin12;若是,则执行步骤S607;否则结束当前流程。
Tmin12表示加热模式下的第二最低温度阈值。
S606,对电池进行加热,直至电芯最低温度≥(Tmin11+X11)。
Tmin11+X11表示加热模式下的第一目标温度阈值,其中Tmin11为加热模式下的第一最低温度阈值;X11为回差系数,用于防止对电池的加热频繁开启,以节约整车电能,同时可延长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S607,对电池进行加热,直至电芯最低温度≥(Tmin12+X12)。
Tmin12+X12表示加热模式下的第二目标温度阈值,其中Tmin12为加热模式下的第二最低温度阈值;X12为回差系数,用于防止对电池的加热频繁开启,以节约整车电能,同时可延长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Tmin11+X11和Tmin12+X12的数值可根据电芯平均温度来设置,由于电芯平均温度≤Tave1的情况比电芯平均温度>Tave1的情况更需要提高电芯的温度,因此可将电芯平均温度≤Tave1时Tmin11+X11的数值设置为比电芯平均温度>Tave1时Tmin12+X12的数值高,进一步地,可设置Tmin11≥Tmin12,X11≥X12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前面的内容,Tmin11+X11和Tmin12+X12的数值可根据环境温度、电芯平均温度以及电芯最低温度等多种因素设置。在一个示例中,当环境温度>15℃时,若电芯平均温度≤10℃且电芯最低温度≤3℃时,则可在当前的加热子模式下开启电池加热功能,加热至电芯最低温度为5℃(即第一目标温度阈值);当环境温度>15℃时,若电芯平均温度>10℃且电芯最低温度≤-2℃,由当前的加热子模式转为另一个加热子模式,在该加热子模式下开启电池加热功能,加热至电芯最低温度为0℃。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图7所示(图7中的文字表述仅为简要表述),当热管理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根据电芯温度数据,确定是否执行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以及在确定执行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时,根据目标电芯温度调节电池的电芯温度,可包括如下步骤S701-S707:
S701,根据多个电芯温度数据,确定电芯温差。
S702,确定电芯温差是否满足:电芯温差≤Tdiffmax2;若是,则执行步骤S703;否则将热管理模式转为散热模式。
Tdiffmax2表示制冷模式下的电芯温差阈值,Tdiffmax2的值可根据如下规律设置:环境温度越高,Tdiffmax2取值越大。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电池包所能承受的电芯温差,将Tdiffmax2的取值分为三个等级,例如对三个等级分别取值为20℃、15℃、10℃。
当电芯温差>Tdiffmax2时,需禁止制冷,将热管理模式由制冷模式转为散热模式,可以均衡电芯温差,保证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工作安全。
在一个示例中,若环境温度≤Ta1时Tdiffmax2的值用Tdiffmax21来表示,Ta1<环境温度≤Ta2时Tdiffmax2的值用Tdiffmax22来表示,环境温度>Ta2时Tdiffmax2的值用Tdiffmax23来表示,则Tdiffmax21≤Tdiffmax22≤Tdiffmax23
S703,确定电芯平均温度是否满足:电芯平均温度≥Tave2;若是,则执行步骤S704;否则执行步骤S705。
Tave2表示制冷模式下的平均温度阈值。
S704,确定电芯最高温度是否满足:电芯最高温度≥Tmax11;若是,则执行步骤S706;否则结束当前流程。
Tmax11表示制冷模式下的第一最高温度阈值。
S705,确定电芯最低温度是否满足:电芯最高温度≥Tmax12;若是,则执行步骤S707;否则结束当前流程。
Tmax12表示制冷模式下的第二最高温度阈值。
S706,对电池进行制冷,直至电芯最高温度≤(Tmax11-X21)。
Tmax11-X21表示制冷模式下的第一目标温度阈值,其中Tmax11为制冷模式下的第一最高温度阈值;X21为回差系数,用于防止对电池的制冷频繁开启,以节约整车电能,同时可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S707,对电池进行制冷,直至电芯最高温度≤(Tmax12-X22)。
Tmax12-X22表示制冷模式下的第二目标温度阈值,其中Tmax12为制冷模式下的第一最高温度阈值;X22为回差系数,用于防止对电池的制冷频繁开启,以节约整车电能,同时可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Tmax11-X21和Tmax12-X22的数值可根据电芯平均温度来设置,由于电芯平均温度≥Tave2的情况比电芯平均温度<Tave2的情况更需要降低电芯的温度,因此可将电芯平均温度≥Tave2时Tmax11-X21的数值设置为比电芯平均温度<Tave2时Tmax12-X22的数值低,进一步地,可设置Tmax11≤Tmax12,X21≥X22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前面的内容,Tmax11-X21和Tmax12-X22的数值可根据环境温度、电芯平均温度以及电芯最低温度等多种因素设置。
可选地,当热管理模式为散热模式时,在步骤S140中,根据确定出的热管理子模式,对电池进行相应的热管理操作,包括:
根据多个电芯温度数据确定电芯温差,根据电芯温差调节电池的水泵开启占空比。
可选地,可根据电芯温差的大小调节电池的水泵开启占空比,使水泵开启占空比与电芯温差的大小一致,即电芯温差越大,水泵开启占空比越大,以便更快速的均衡电芯温差(即降低电芯温差);电芯温差越小,水泵开启占空比越小,以便节约整车电量和降低水泵运行噪声。
可选地,可将确定出的电芯温差与多个电芯温差阈值进行比较,确定电芯温差所处的阈值范围,根据该阈值范围确定水泵开启占空比的大小。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8所示(图8中的文字表述仅为简要表述),可通过如下方式(S801至S810)调节电池的水泵开启占空比以降低电芯温差:
S801,确定电芯温差是否满足:电芯温差≥Tdiffmax1,是则执行S802,否则执行步骤S803。
S802,调节电池的水泵开启占空比为第一占空比值,使电芯温差降低至电芯温差≤(Tdiffmax1-Y11)。
Tdiffmax1第一个电芯温差阈值,Y11为回差系数。
S803,确定电芯温差是否满足:Tdiffmax2≤电芯温差<Tdiffmax1,是则执行S804,否则执行步骤S805。
S804,调节电池的水泵开启占空比为第二占空比值,使电芯温差降低至电芯温差≤Tdiffmax2-Y12
Tdiffmax2第二个电芯温差阈值,Y12为回差系数。
S805,确定电芯温差是否满足:Tdiffmax3≤电芯温差<Tdiffmax2,是则执行S806,否则执行步骤S807。
S806,调节电池的水泵开启占空比为第三占空比值,使电芯温差降低至电芯温差≤(Tdiffmax3-Y13)。
Tdiffmax3第三个电芯温差阈值,Y13为回差系数。
S807,确定电芯温差是否满足:Tdiffmax4≤电芯温差<Tdiffmax3,是则执行S808,否则执行步骤S809。
S808,调节电池的水泵开启占空比为第四占空比值,使电芯温差降低至电芯温差≤(Tdiffmax4-Y14)。
Tdiffmax4第四个电芯温差阈值,Y14为回差系数。
S809,确定电芯温差是否满足:Tdiffmax5≤电芯温差<Tdiffmax4,是则执行S810,否则结束当前流程。
S810,调节电池的水泵开启占空比为第五占空比值,使电芯温差降低至电芯温差≤(Tdiffmax5-Y15)。
Tdiffmax5第五个电芯温差阈值,Y15为回差系数。
第一至第五占空比值均为标定变量,可根据车型和电池包规格进行标定试验后确定和设置,根据图8所示的示例中五个电芯温差阈值的大小关系,第一至第五占空比值可对应设置为依次减小的数值,例如第一至第五占空比值可分别设置为95%、80%、65%、50%、35%。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器,该电池热管理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与处理器电连接。
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控制器可以为所需的目的而专门设计和制造,或者也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中的已知设备。这些设备具有存储在其内的计算机程序,这些计算机程序选择性地激活或重构。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存储在设备(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存储在适于存储电子指令并分别耦联到总线的任何类型的介质中。
本申请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器,如图9所示,该电池热管理控制器900包括:存储器901和处理器902,存储器901和处理器902电连接,如通过总线903连接。
可选的,存储器901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902来控制执行。处理器902用于执行存储器901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
存储器901可以是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可以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处理器902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902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903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可以是PCI(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地,电池热管理控制器9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904。收发器904可用于信号的接收和发送。收发器904可以允许电池热管理控制器9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904不限于一个。
可选地,电池热管理控制器900还可以包括输入单元905。输入单元905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字符、图像和/或声音信息,或者产生与电子设备9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入单元905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触摸屏、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拍摄装置、拾音器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电池热管理控制器900还可以包括输出单元906。输出单元906可用于输出或展示经过处理器902处理的信息。输出单元906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显示装置、扬声器、振动装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虽然图9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池热管理控制器9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控制器900,与前面所述的方法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该电池热管理控制器900中未详细示出的内容可参照前面所述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电池热管理控制***。该电池热管理控制***包括:电池管理模块(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整车控制器(VCU,Vehicle Control Unit)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控制器900;电池管理模块和整车控制器均与电池热管理控制器900电连接。
电池管理模块用于采集电池中多个电芯温度采集点的电芯温度数据,并向电池热管理控制器传输电芯温度数据;整车控制器用于采集电池所属车辆的车辆工况数据,并向电池热管理控制器传输车辆工况数据。
电池热管理控制器900可根据电池管理模块发送的电芯温度数据和整车控制器发送的车辆工况数据判断车辆的整体工况,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控制***还包括:车辆环境传感器。
车辆环境传感器,与电池热管理控制器900电连接,用于采集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并向电池热管理控制器900传输环境温度。车辆环境传感器可设置在车身外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控制***和车辆,与前面所述的各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电池热管理控制***和车辆实施例部分未详细示出的内容可参照前面所述的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
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硬盘、光盘、CD-ROM、和磁光盘)、ROM、RAM、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磁性卡片或光线卡片。也就是,可读介质包括由设备(例如,计算机)以能够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适用于上述任一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前面所述的各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未详细示出的内容可参照前面所述的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在对电池进行热管理时,可兼顾电芯温度和车辆工况的因素,首先根据电芯温度数据初步确定电池的热管理模式,进而根据车辆工况数据进一步确定热管理子模式,从而可实现在复杂的工况场景中对电池进行精细的热管理控制,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整车的安全性以及用户体验。
2)本申请实施例可根据电芯平均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热管理模式(加热模式、制冷模式和散热模式),不同温度区间与各热管理模式的一一对应,可避免由于电池包电芯温差过大或温度采集异常等原因而对电池进行错误的操作,例如同时进行加热和制冷,可节约整车电能。
3)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出热管理子模式后,可进一步根据电池的SOC和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确定是否执行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在确定执行当前的热管理子模式时,确定当前热管理子模式下的电芯目标温度,根据该电芯目标温度调节电池的电芯温度,该调节方式可使电池及整车适应不同的SOC状态和不同环境温度,更加节能地有效地控制电池电芯温度处于合理的工作温度区间。
4)本申请实施例在调节电池的电芯温度时,可同时考虑多个电芯温度参数,例如电芯温差、电芯平均温度和电芯最低温度(或电芯最高温度),从而可使电池的热管理控制更加精细化。
5)本申请实施例可在散热模式下根据电芯温度数据调节电池的水泵开启占空比,使水泵占空比与电芯温差相适应,从而可实现在电芯温差较大时快速均衡电芯温差,在电芯温差较小时节约整车电量,提升用户体验。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电池中多个电芯温度采集点的电芯温度数据和所述电池所属车辆的车辆工况数据;
根据所述电芯温度数据,确定针对所述电池的热管理模式;
根据所述车辆工况数据,在所述热管理模式包括的多种热管理子模式中,确定出适用于当前车辆工况的一种热管理子模式;
根据确定出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对所述电池进行相应的热管理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模式包括:加热模式、制冷模式和散热模式;
以及,所述根据所述电芯温度数据,确定针对所述电池的热管理模式,包括:
根据多个所述电芯温度数据,确定电芯平均温度;
将所述电芯平均温度分别与加热温度阈值、制冷温度阈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电芯平均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加热温度阈值时,确定针对所述电池的热管理模式为加热模式;
当所述电芯平均温度大于所述加热温度阈值、且所述电芯平均温度小于所述制冷温度阈值时,确定针对所述电池的热管理模式为散热模式;
当所述电芯平均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制冷温度阈值时,确定针对所述电池的热管理模式为制冷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工况数据包括所述车辆的启动信号、空调状态数据和所述车辆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充放电数据;
以及,根据所述车辆工况数据,在所述热管理模式对应的多种热管理子模式中,确定出适用于当前车辆工况的一种热管理子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启动信号,确定所述车辆是否为本地上电模式;
在确定所述车辆为本地上电模式时,根据所述充放电数据确定所述车辆的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的类型,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充电模式的类型或所述放电模式的类型,确定对应的热管理子模式;
在确定所述车辆为非本地上电模式时,根据所述空调状态数据确定所述车辆的空调启动状态,并根据所述充放电数据确定所述车辆的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的类型,根据确定出的所述空调启动状态、以及所述充电模式的类型和所述放电模式的类型中的任意一种类型,确定对应的热管理子模式;
所述充电模式的类型包括:快充模式、慢充模式和动力电池补电模式;所述放电模式包括:交流放电模式和直流放电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热管理模式为所述加热模式或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根据确定出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对所述电池进行相应的热管理操作,包括:
获取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和所述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和所述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的目标电芯温度;
根据所述电芯温度数据,确定是否执行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
在确定执行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时,根据所述目标电芯温度调节所述电池的电芯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和所述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的目标电芯温度,包括:
确定所述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剩余电量阈值;
确定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在环境温度阈值范围内;
在所述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剩余电量阈值、且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环境温度阈值范围的下限值时,确定所述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一温度值;
在所述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剩余电量阈值、且所述环境温度在所述环境温度阈值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二温度值;
在所述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剩余电量阈值、且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阈值范围的上限值时,确定所述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三温度值;
在所述剩余电量大于所述剩余电量阈值、且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环境温度阈值范围的下限值时,确定所述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四温度值;
在所述剩余电量大于所述剩余电量阈值、且所述环境温度在所述环境温度阈值范围内时,确定所述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五温度值;
在所述剩余电量大于所述剩余电量阈值、且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阈值范围的上限值时,确定所述目标电芯温度的值为第六温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热管理模式为加热模式时,所述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所述第三温度值分别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温度值、所述第五温度值、所述第六温度值;
当所述热管理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所述第三温度值分别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温度值、所述第五温度值、所述第六温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热管理模式为加热模式时,所述在确定执行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时,根据所述目标电芯温度调节所述电池的电芯温度,包括:
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使加热后的所述电池的电芯最低温度不小于所述目标电芯温度;
以及,当所述热管理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所述在确定执行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时,根据所述目标电芯温度调节所述电池的电芯温度,包括:
对所述电池进行制冷,使制冷后的所述电池的电芯最高温度不大于所述目标电芯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芯温度数据,确定是否执行所述热管理子模式,包括:
根据多个所述电芯温度数据中的电芯最高温度和电芯最低温度,确定电芯温差;
确定所述电芯温差是否大于电芯温差阈值;
在所述电芯温差大于所述电芯温差阈值时,退出当前的所述热管理模式;
在所述电芯温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电芯温差阈值时,确定所述电芯最高温度或所述电芯最低温度是否满足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热管理温度条件;
在确定所述电芯最高温度或所述电芯最低温度满足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所述热管理温度条件时,确定执行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芯温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电芯温差阈值时,确定所述电芯最高温度或所述电芯最低温度是否满足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热管理温度条件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电芯平均温度是否满足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平均温度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热管理模式为加热模式时,所述确定所述电芯平均温度是否满足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平均温度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电芯平均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平均温度阈值;
在确定所述电芯平均温度小于或等于平均温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电芯平均温度满足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平均温度条件;
以及,当所述热管理模式为加热模式时,所述确定所述电芯最高温度或所述电芯最低温度是否满足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热管理温度条件,包括:
在确定所述电芯平均温度满足所述平均温度条件时,确定所述电芯最低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最低温度阈值;
在确定所述电芯平均温度不满足所述平均温度条件时,确定所述电芯最低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最低温度阈值;
所述第一最低温度阈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最低温度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确定执行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时,根据所述目标电芯温度调节所述电池的电芯温度,包括:
在确定所述电芯最低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最低温度阈值时,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使加热后的所述电芯最低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目标电芯温度;
在确定所述电芯最低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最低温度阈值时,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使加热后的所述电芯最低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目标电芯温度;
所述第一目标电芯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目标电芯温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热管理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所述确定所述电芯平均温度是否满足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平均温度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电芯平均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平均温度阈值;
在确定所述电芯平均温度大于或等于平均温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电芯平均温度满足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平均温度条件;
以及,当所述热管理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所述确定所述电芯最高温度或所述电芯最低温度是否满足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对应的热管理温度条件,包括:
在确定所述电芯平均温度满足所述平均温度条件时,确定所述电芯最高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最高温度阈值;
在确定所述电芯平均温度不满足所述平均温度条件时,确定所述电芯最高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最高温度阈值;
所述第一最高温度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最高温度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确定执行当前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时,根据所述目标电芯温度调节所述电池的电芯温度,包括:
在确定所述电芯最高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最高温度阈值时,对所述电池进行制冷,使制冷后的所述电芯最高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电芯温度;
在确定所述电芯最高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最高温度阈值时,对所述电池进行制冷,使制冷后的所述电芯最高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目标电芯温度;
所述第一目标电芯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目标电芯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热管理模式为散热模式时,所述根据确定出的所述热管理子模式,对所述电池进行相应的热管理操作,包括:
根据多个所述电芯温度数据确定所述电芯温差;
根据所述电芯温差调节所述电池的水泵开启占空比。
15.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电连接;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
16.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管理模块、整车控制器和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器;
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和所述整车控制器均与所述电池热管理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用于采集电池中多个电芯温度采集点的电芯温度数据,并向所述电池热管理控制器传输所述电芯温度数据;
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采集所述电池所属车辆的车辆工况数据,并向所述电池热管理控制器传输所述车辆工况数据。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
CN202010686790.9A 2020-07-16 2020-07-16 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器、控制***及车辆 Pending CN1139424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6790.9A CN113942422A (zh) 2020-07-16 2020-07-16 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器、控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6790.9A CN113942422A (zh) 2020-07-16 2020-07-16 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器、控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2422A true CN113942422A (zh) 2022-01-18

Family

ID=79326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6790.9A Pending CN113942422A (zh) 2020-07-16 2020-07-16 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器、控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242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45014A (zh) * 2023-05-31 2023-06-27 苏州精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储能***热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52334A (zh) * 2023-07-11 2023-08-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方法和***
WO2024037411A1 (zh) * 2022-08-19 2024-02-2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热管理方法及热管理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7411A1 (zh) * 2022-08-19 2024-02-2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热管理方法及热管理装置
CN116345014A (zh) * 2023-05-31 2023-06-27 苏州精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储能***热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45014B (zh) * 2023-05-31 2023-08-08 苏州精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储能***热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52334A (zh) * 2023-07-11 2023-08-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方法和***
CN116552334B (zh) * 2023-07-11 2023-12-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方法和***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42422A (zh) 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器、控制***及车辆
US10991994B2 (en) Temperature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attery pack
WO2021121110A1 (zh) 一种预估充电时间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877422B (zh) 辅助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163467A (zh) 动力电池组的一致性评价方法
US9991724B2 (e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12297933B (zh) 控制从充电源到电动车辆的功率分配的***和方法
CN103158570B (zh) 纯电动汽车的高压附件能量管理方法
US20210039519A1 (en) Apparatus and application for predicting discharge of battery
CN108819725A (zh) 制动能量处理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222056A1 (zh) 热管理***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6176358A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5048010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的监控方法及***
CN114851866A (zh) 蓄电池补电方法、装置、整车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CN116424160A (zh) 电动车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14925A (zh) 一种增程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和***
CN114475361A (zh) 用于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的方法
JP2020107468A (ja) 電池制御装置
US20230373415A1 (en) Processing apparatus, processing system, and processing method
US1137862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battery of vehicle
US20230057466A1 (en) Eco-friendly vehicle an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7656940A (zh) 用于动力电池的温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25722A (zh) 车辆电池管理方法、控制单元、车辆及介质
CN116706338A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低温加热控制方法
Hamednia et al.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Approach for Preheating of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before Fast Charging in Cold Clima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