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5385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5385B
CN113725385B CN202111018590.7A CN202111018590A CN113725385B CN 113725385 B CN113725385 B CN 113725385B CN 202111018590 A CN202111018590 A CN 202111018590A CN 113725385 B CN113725385 B CN 1137253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layer
substrate
refrac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85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5385A (zh
Inventor
胡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85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53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5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5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5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5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像素限定层、发光层、第一电极层、第一折射率层和第二折射率层;发光层包括多个位于像素限定层的第一开口内的发光单元;沿衬底基板指向像素限定层的方向,第一开口的孔径逐渐增加,发光单元的厚度小于第一开口的深度;第一电极层中的第一电极分部分别与第一开口的侧壁,以及第一折射率层中第一折射率分部的第一折射分部侧壁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第二折射率层至少覆盖第一折射分部侧壁以及第一折射率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第一折射分部侧壁与衬底基板不正交。本方案可以改善显示面板在黑屏状态下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要求越来越高。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金属层和阴极金属层等结构会对入射至显示面板内部的环境光进行反射,使环境光再次射出显示面板,如此,将导致用户在显示装置的黑屏状态下仍能观察到亮光,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改善显示面板在黑屏状态下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像素限定层,位于衬底基板的一侧;像素限定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沿衬底基板指向像素限定层的方向,第一开口的孔径逐渐增加,形成第一开口的侧壁;
发光层,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位于第一开口内且位于第一开口靠近衬底基板的一侧;沿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发光单元的厚度小于第一开口的深度;
第一电极层,位于发光层和像素限定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分部,第一电极分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的侧壁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
第一折射率层,位于第一电极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折射率层包括第一折射率分部,第一折射率分部具有第一折射分部侧壁,第一折射分部侧壁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分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
第二折射率层,至少覆盖第一折射分部侧壁以及第一折射率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其中,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第一折射分部侧壁所在平面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不正交,环境光经过第一折射分部侧壁时,偏折至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分部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发光单元的深度小于像素限定层的第一开口的深度,使得第一电极层不平坦,形成闪耀光栅结构,导致第一电极层,尤其是位于第一开口的侧壁处的第一电极分部对环境光的反射率较高,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电极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折射率不同的第一折射率层和第二折射率层,使第一折射率层包括第一折射率分部,第一折射率分部的第一折射分部侧壁所在平面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不正交,且与第一电极分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并且使第二折射率层至少覆盖第一折射分部侧壁以及第一折射率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由于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因此,环境光经过第二折射率层入射至第一折射分部侧壁时会发生偏折,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折射分部侧壁的倾斜角度,可以实现将至少部分原本会入射至第一电极分部的环境光偏折至第一电极分部远离第一开口的第一区域内,从而可以减少入射至第一电极分部的环境光,降低第一电极分部对环境光的反射率,改善显示面板在黑屏状态下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光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显示面板中第一折射率层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且附图中各元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其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能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申请意在覆盖落入所对应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本申请的修改和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实施方式,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如背景技术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金属层和阴极金属层等结构会对入射至显示面板内部的环境光进行反射,使环境光再次射出显示面板,导致用户在显示装置的黑屏状态下仍能观察到亮光,影响显示效果。此外,现有技术中,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位于像素限定层的开口内,使得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金属层不平坦,形成闪耀光栅结构,位于像素限定层的开口侧壁处的部分阴极金属对环境光的反射率相较于其他位置处的阴极金属对环境光的反射率高,对黑屏状态下的显示效果的影响更大。而且,当采用彩色滤光膜取代偏光片的技术,即将彩色滤光膜直接做在封装层上,利用彩色滤光膜的滤光原理,达到阻挡环境光反射的作用时,彩虹纹现象因局部反射率的增大而变得明显,黑屏状态下的显示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其中,彩虹纹现象是指,环境光通过彩色滤光膜等膜层以后,在发光二极管的电极层(如阴极层)中会发生较强的反射,反射光在经过黑矩阵(black matrix,BM)边缘时会发生单边衍射的现象,衍射光与反射光等进行了较为复杂的光的干涉等现象,导致颜色上发生了分离,因为每个子像素的滤光膜分别是对应单色光,故在宏观上,呈现出具有一定周期的各类颜色的彩纹,称为彩虹纹现象或色分离现象。由此可见,当环境光的反射率增大时,彩虹纹现象会变得明显。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像素限定层、发光层、第一电极层、第一折射率层和第二折射率层;像素限定层位于衬底基板的一侧;像素限定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沿衬底基板指向像素限定层的方向,第一开口的孔径逐渐增加,形成第一开口的侧壁;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位于第一开口内且位于第一开口靠近衬底基板的一侧;沿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发光单元的厚度小于第一开口的深度;第一电极层位于发光层和像素限定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分部,第一电极分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的侧壁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第一折射率层位于第一电极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折射率层包括第一折射率分部,第一折射率分部具有第一折射分部侧壁,第一折射分部侧壁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分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第二折射率层至少覆盖第一折射分部侧壁以及第一折射率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其中,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第一折射分部侧壁所在平面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不正交,环境光经过第一折射分部侧壁时,偏折至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分部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由于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因此,环境光经过第二折射率层入射至第一折射分部侧壁时会发生偏折,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折射分部侧壁的倾斜角度,可以实现将至少部分原本会入射至第一电极分部的环境光偏折至第一电极分部远离第一开口的第一区域内,从而可以减少入射至第一电极分部的环境光,降低第一电极分部对环境光的反射率,改善显示面板在黑屏状态下的显示效果。
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以下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像素限定层20、发光层30、第一电极层40、第一折射率层50和第二折射率层60;像素限定层20位于衬底基板10的一侧;像素限定层20具有多个第一开口201,沿衬底基板10指向像素限定层20的方向,第一开口201的孔径逐渐增加,形成第一开口201的侧壁;发光层3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31,发光单元31位于第一开口201内且位于第一开口201靠近衬底基板10的一侧;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发光单元31的厚度小于第一开口201的深度;第一电极层40位于发光层30和像素限定层2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第一电极层40包括第一电极分部41,第一电极分部4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201的侧壁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交叠;第一折射率层50位于第一电极层4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第一折射率层50包括第一折射率分部51,第一折射率分部51具有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分部4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交叠;第二折射率层60至少覆盖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以及第一折射率层5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表面,其中,第二折射率层60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层50的折射率;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所在平面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不正交,环境光经过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时,偏折至第一区域Q,第一区域Q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分部41远离第一开口201的一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驱动电路层71和第二电极层,驱动电路层71位于衬底基板10靠近像素限定层20的一侧;第二电极层位于驱动电路层71与像素限定层20之间,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分立的第二电极73;第一开口201露出部分第二电极73。其中,第二电极73是指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第一电极层40是指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发光单元31则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具体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发光功能层、电子阻挡层、空穴传输层以及空穴注入层等膜层。驱动电路层71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一个像素驱动电路与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电连接,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其具体结构在此不作过多说明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像素驱动电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所有发光二极管共用阴极(即第一电极层40)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可独立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继续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沿衬底基板10指向像素限定层20的方向,第一开口201的孔径逐渐增加,使得第一开口201的侧壁为斜面。由于发光单元31位于第一开口201内且位于第一开口201靠近衬底基板10的一侧,并且发光单元31的厚度小于第一开口201的深度,使得第一电极层40不平坦,即第一电极层40的各个部分并非位于同一平面内。其中,显示面板100中位于第一开口201内的部分第一电极层40可形成闪耀光栅结构,与第一开口201的侧壁投影交叠的第一电极分部41对环境光的反射率较高,对显示面板在黑屏状态下的显示效果的影响较大。
继续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4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折射率不同的第一折射率层50和第二折射率层60。其中,第一折射率层50包括第一折射率分部51,第一折射率分部51具有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与所在平面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不正交,并且,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分部4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交叠,第二折射率层60覆盖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以及第一折射率层5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表面。如此,由于第二折射率层60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层50的折射率,当环境光经过第二折射率层60入射至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时会发生偏折,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倾斜角度,可以实现将至少部分原本会入射至第一电极分部41的环境光偏折至第一电极分部41远离第一开口201的第一区域Q内,从而可以减少入射至第一电极分部41的环境光,降低第一电极分部41对环境光的反射率,改善显示面板在黑屏状态下的显示效果。
此外,参照图1,第二折射率层6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可以设置彩色滤光层,通过在彩色滤光层中设置与各个发光单元31一一对应的色阻单元,可以利用彩色滤光层的滤光原理阻挡环境光的反射。如上所述,该方案存在彩虹纹现象,且随着环境光的反射率增大而变得明显。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折射率层50和第二折射率层60降低第一电极分部41对环境光的反射率,还可以弱化反射的环境光经色阻单元80出射后引发的彩虹纹现象,改善黑屏状态下的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电极分部4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如此,原本全部入射至第一电极分部41的环境光均可以在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处发生折射,偏折至第一电极分部41远离第一开口201的一侧(即第一区域Q内),降低第一电极分部41对环境光的反射率,改善显示面板在黑屏状态下的显示效果。而且,该方案对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与第一电极分部41的对位精度要求较低,有利于降低制备难度。
进一步地,可选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分部4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叠。如此,既可以将原本会入射至第一电极分部41的环境光全部偏折至第一电极分部41远离第一开口201的一侧,又可以使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面积较小,避免对发光单元31出射的光束造成较大的影响,例如,可以降低发光单元31出射的光束在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处发生全反射而无法射出显示面板的几率,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效果。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折射率分部51还具有靠近且平行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折射分部底面F12,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和第一折射分部底面F12之间的夹角,可以将入射至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环境光偏折至第一电极分部41远离第一开口201一侧的第一区域Q内,使这部分光无法入射到第一电极分部41,从而可以减少入射至第一电极分部41的环境光,降低第一电极分部41对环境光的反射率,改善显示面板在黑屏状态下的显示效果。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可选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与第一折射分部底面F12之间的夹角大于90°。图2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光路示意图,参见图2,图2以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分部4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叠为例进行示意,从图2可以看出,原本会入射至第一电极分部41的环境光在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处发生折射,并且全部偏折至第一电极分部41远离第一开口201的一侧,使得第一电极分部41对环境光的反射率降低,从而可以改善显示面板在黑屏状态下的显示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电极分部41侧壁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或者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分部4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叠时,可使原本会入射至第一电极分部41的环境光全部在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处发生偏折。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入射至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环境光可以全部折射至第一电极分部41远离第一开口201的一侧,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与平行于衬底基板10的平面之间形成的锐角θ可以根据下述公式得到:
参见图2,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具有靠近第一电极层40的第一端A,第一电极分部41具有远离第一折射率层50的第二端B以及靠近第一折射率层50的第三端C,第一折射分部底面F12与第三端C的垂直距离为d;沿第一电极分部41指向第一开口201的方向,第一电极分部4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投影长度为L。从图2可以看出,当入射到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第一端A的环境光至少偏折至第一电极分部41的第三端C时,即可保证入射至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环境光可以全部偏折至第一电极分部41远离第一开口201的一侧,从而可以在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电极分部41侧壁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或者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分部4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叠的情况下,使原本会入射至第一电极分部41的环境光全部折射至第一电极分部41远离第一开口201的一侧,降低第一电极分部41对环境光的反射率,改善显示面板在黑屏状态下的显示效果。
以图2所示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第一端A与第一电极分部41的第二端B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叠为例,当入射到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第一端A的环境光折射至第一电极分部41的第三端C时,根据折射定律和正切函数可以分别得到:
式中,n1为第一折射率层50的折射率,n2为第二折射率层60的折射率,θ为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与平行于衬底基板10的平面之间形成的锐角,θ2为折射角,α为偏折角度,α=θ-θ2
结合公式(1)和公式(2)即可得到:
根据公式(3)即可在确定L、d、n1和n2后确定图2所示结构对应的θ值,进而可以得到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与第一折射分部底面F12的夹角β。
可以理解的,当入射到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第一端A的环境光折射至第一电极分部41的第三端C远离第二端B的一侧时,同样可以保证入射至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环境光可以全部偏折至第一电极分部41远离第一开口201的一侧。此时,需要使环境光有更大的偏折程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大第一折射率层50与第二折射率层60的折射率差值(例如选择折射率差值更大的两种材料),增大偏转角度,即增大偏折程度。另一方面,当θ越大时,偏转角度α越小,即偏折程度越小,因此,可以通过减小θ值,提高偏折程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公式(3)仅适用于图2所示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第一端A与第一电极分部41的第二端B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叠的特殊情况,一般地,当第一折射率层50的第一端A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分部41的第二端B远离第三端C的一侧时,第一端A和第二端B在衬底基板10上具有投影距离,记为L0,此时,d和L满足:
公式(4)的推导过程与公式(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特殊地,当第一端A与第二端B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叠时,L0=0,L和d满足公式(3)。
如图2所示,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还具有远离第一电极层40的第四端E。还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以第一折射率分部51的第四端E与第一电极分部41的第三端C在衬底基板10上的投影重叠为例进行示意。在其他实施例中,无论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第一端A与第一电极分部41的第二端B在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重叠,还是位于第一电极分部41的第二端B远离第三端C的一侧,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第四端E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还可以位于第一电极分部41的第三端C远离第二端B的一侧,只要保证第一折射率层5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电极分部41侧壁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或者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分部4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叠即可。进一步地,当θ值以及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第一端A和第四端E在衬底基板10上的投影距离确定后,即可根据正切公式确定第一折射率分部51的厚度。
进一步地,可选θ随着n1和n2的差值增大而增大。
如上所述,n1和n2的差值越大,偏转角度α越大,偏折程度越高;θ越大,偏转角度α越小,偏折程度越小。而θ越大,制备工艺越简单,因此,设置θ随着n1和n2的差值增大而增大,可以通过增大折射率差值所增加的偏转角度来弥补增大θ角所降低的偏转角度,降低工艺难度,在具体实施时只要能保证将入射至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环境光全部偏折至第一电极分部41远离第一开口201的一侧即可。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可选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与第一折射分部底面F12之间的夹角β小于90°。
由于第二折射率层60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层50的折射率,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与第一折射分部底面F12之间的夹角β小于90°,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倾斜程度,使入射至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环境光发生全反射,如图3所示,环境光在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后反射至远离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一侧(即第一区域),而无法入射至第一电极分部41,从而可以降低第一电极分部41对环境光的反射率,改善显示面板在黑屏状态下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图4是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可选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吸光结构76,吸光结构76位于相邻第一折射率分部51之间,如此,可以利用吸光结构76吸收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的反射光线,避免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效果。示例性的,吸光结构76的材料可以为黑色色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4,第一折射率分部5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发光单元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如此设置,可使第一折射率分部51与薄膜封装层72有较大的接触面积,降低第一折射率分部51与薄膜封装层72分离(peeling)的风险,提高显示面板的品质。但此结构并非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6,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显示面板中第一折射率层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可选第一折射率分部5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形状为环形。如此,第一折射率分部51还可以具有与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相对的第二折射分部侧壁F13,进而还可以利用第二折射分部侧壁F13实现其他有益效果。
示例性的,参见图5,可选第二折射分部侧壁F13与第一折射分部底面F12之间的夹角小于90°。从图5可以看出,发光单元31发出的部分光线在经过第二折射分部侧壁F13时发生折射,使部分正视角光线调整至其他视角,从而可以提高该视角的光强。具体的,发光单元31可以包括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和蓝色发光单元,通常红色发光单元对应的视角亮度衰减速度大于绿色发光单元对应的视角亮度衰减速度,绿色发光单元对应的视角亮度衰减速度大于蓝色发光单元对应的视角亮度衰减速度,导致色偏。在一具体的示例中,若红色发光单元在30°视角下亮度衰减较快,可以将红色发光单元对应的第一折射率分部51设置为环形,并且设置第二折射分部侧壁F13与第一折射分部底面F12之间的夹角小于90°,使部分正视角光线经第二折射分部侧壁F13偏折至30°视角,以弥补30°视角下的光强,改善色偏。
当然,该结构并非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可选第二折射分部侧壁F13与第一折射分部底面F12之间的夹角为90°。如此设置,可使第二折射率层60与薄膜封装层72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同时可使第二折射率层60与第一折射率分部51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同样可以保证显示面板的品质。可以理解的,第二折射分部侧壁F13与第一折射分部底面F12之间的夹角为90°时,不会改变发光单元31发出的正视角光线的光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折射率分部51中第二折射分部侧壁F13与第一折射分部底面F12之间的夹角,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可选第一折射率层50还包括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与第一折射率分部51同层设置且具有间隙;部分第二折射率层60位于间隙内;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具有靠近且平行于衬底基板10的第一折射主体底面F22,以及与第一折射分部侧壁F11相对的第一折射主体侧壁F21,第一折射主体侧壁F21与第一折射主体底面F22之间的夹角小于90°。
具体的,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可以位于相邻第一折射率分部51之间。如图8所示,由于第二折射率层60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层50的折射率,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并设置第一折射主体侧壁F21与第一折射主体底面F22之间的夹角小于90°,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折射主体侧壁F21的倾斜程度,可使发光单元31发出的大视角光线在第一折射主体侧壁F21处发生全反射,沿小视角或者正视角出射,从而可以提高各发光单元31对应的发光区域的集中度。此外,当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在各发光单元31之间对应设置有遮光结构(如黑矩阵BM)时,发光单元31发出的大视角光线会被遮光结构遮挡而无法射出显示面板,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利用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将发光单元31发出的大视角光线反射至小视角或者正视角出射,还可以提升光利用率,提高显示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以第一折射率分部51和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的折射率相同为例进行说明,如此可使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和第一折射率分部51采用相同的材料在同一工艺中制备得到,简化工艺步骤,提高生产效率。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还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在其他工序中制备,只要保证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和第一折射率分部51的折射率均小于第二折射率层60的折射率即可。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可选的,第一折射率层50和第二折射率层60复用为彩色滤光层;相邻第一折射率分部51之间设置有遮光结构74,沿平行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第一折射率分部51与遮光结构74之间具有间隙,部分第二折射率层60填充于间隙内。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折射率层50和第二折射率层60复用为彩色滤光层,可以简化生产工序,且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薄型化设计。
具体的,参见图9,发光单元31可以包括红色发光单元311、绿色发光单元312和蓝色发光单元313。相应的,彩色滤光层可以包括多个色阻单元80,相邻色阻单元80之间设置有遮光结构74。色阻单元80包括红色色阻单元81、绿色色阻单元82和蓝色色阻单元83,红色色阻单元81与红色发光单元311对应设置,绿色色阻单元82与绿色发光单元312对应设置,蓝色色阻单元83与蓝色发光单元313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射率层50和第二折射率层60复用为彩色滤光层,因此,第一折射率分部51可以包括红色第一折射率分部511、绿色第一折射率分部512和蓝色第一折射率分部513,第二折射率层60可以包括红色第二折射率分部61、绿色第二折射率分部62和蓝色第二折射率分部63,如图9所示,红色第一折射率分部511和红色第二折射率分部61构成红色色阻单元81,绿色第一折射率分部512和绿色第二折射率分部62构成绿色色阻单元82,蓝色第一折射率分部513和蓝色第二折射率分部63构成蓝色色阻单元83,以使第一折射率层50和第二折射率层60复用为彩色滤光层,实现滤光的功能。示例性的,红色第一折射率分部511和红色第二折射率分部61可以分别由不同折射率的红色色阻材料制备得到,绿色第一折射率分部512和绿色第二折射率分部62可以分别由不同折射率的绿色色阻材料制备得到,蓝色第一折射率分部513和蓝色第二折射率分部63可以分别由不同折射率的蓝色色阻材料制备得到。
继续参见图9,可选彩色滤光层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光学胶保护层75。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第一折射率层的结构仅以图5所示结构为例进行示意,该结构并非限定。示例性的,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0,第一折射率层还可以包括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第一折射率主体部包括红色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1、绿色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2以及蓝色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3,相应的,红色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1、红色第一折射率分部511以及红色第二折射率分部61构成红色色阻单元81,绿色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2、绿色第一折射率分部512以及绿色第二折射率分部62构成绿色色阻单元82,蓝色第一折射率主体部523、蓝色第一折射率分部513以及蓝色第二折射率分部63构成蓝色色阻单元83。当第一折射率层50复用为彩色滤光层时,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折射率层的结构均适用,在此不再一一说明,仅以图9和图10为例进行示意。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因而具备与上述显示面板相同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述显示面板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以为图11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像素限定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像素限定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沿所述衬底基板指向所述像素限定层的方向,所述第一开口的孔径逐渐增加,形成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发光单元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深度;
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像素限定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分部,所述第一电极分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
第一折射率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射率层包括第一折射率分部,所述第一折射率分部具有第一折射分部侧壁,所述第一折射分部侧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分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
第二折射率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一折射分部侧壁以及所述第一折射率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其中,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所述第一折射分部侧壁所在平面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不正交,环境光经过所述第一折射分部侧壁时,偏折至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分部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分部侧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分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分部侧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分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分部还具有靠近且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折射分部底面,所述第一折射分部侧壁与所述第一折射分部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分部还具有靠近且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折射分部底面,所述第一折射分部侧壁与所述第一折射分部底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分部侧壁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极分部具有远离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第二端以及靠近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第三端,所述第一折射分部底面与所述第三端的垂直距离为d;沿所述第一电极分部指向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所述第一电极分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长度为L;其中,d和L满足:
n1为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n2为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θ为所述第一折射分部侧壁与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平面之间形成的锐角,L0为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θ随着n1和n2的差值增大而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分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形状为环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分部还具有靠近且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折射分部底面,以及与所述第一折射分部侧壁相对的第二折射分部侧壁;
所述第二折射分部侧壁与所述第一折射分部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还包括第一折射率主体部;所述第一折射率主体部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分部同层设置且具有间隙;部分所述第二折射率层位于所述间隙内;
所述第一折射率主体部具有靠近且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折射主体底面,以及与所述第一折射分部侧壁相对的第一折射主体侧壁,所述第一折射主体侧壁与所述第一折射主体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和所述第二折射率层复用为彩色滤光层;相邻所述第一折射率分部之间设置有遮光结构,沿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折射率分部与所述遮光结构之间具有间隙,部分所述第二折射率层填充于所述间隙内。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1018590.7A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725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8590.7A CN113725385B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8590.7A CN113725385B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5385A CN113725385A (zh) 2021-11-30
CN113725385B true CN113725385B (zh) 2023-10-24

Family

ID=78680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8590.7A Active CN113725385B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53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3929B (zh) * 2021-12-09 2023-09-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4242915B (zh) * 2021-12-20 2023-12-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361359B (zh) * 2021-12-29 2023-10-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35389B (zh) * 2021-12-30 2024-01-26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61362B (zh) * 2021-12-30 2023-12-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823831B (zh) * 2022-04-20 2024-06-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05920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7642788A (zh) * 2022-06-30 2024-03-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5207252A (zh) * 2022-07-22 2022-10-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5331554B (zh) * 2022-08-17 2023-1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5377320A (zh) * 2022-08-19 2022-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35568A (ko) * 2013-05-16 2014-11-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CN111162110A (zh) * 2020-02-10 2020-05-15 重庆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599850A (zh) * 2020-06-01 2020-08-2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83684A (zh) * 2020-08-07 2020-11-03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52481A (zh) * 2020-08-25 2020-11-17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KR20210028775A (ko) * 2019-09-04 2021-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212873152U (zh) * 2020-09-25 2021-04-02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28047A (zh) * 2021-06-02 2021-08-3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33274B1 (ko) * 2017-11-28 2022-08-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210004006A (ko) * 2019-07-02 2021-01-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20210020187A (ko) * 2019-08-13 2021-02-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5811899A (zh) * 2020-12-29 2023-03-17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35568A (ko) * 2013-05-16 2014-11-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KR20210028775A (ko) * 2019-09-04 2021-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1162110A (zh) * 2020-02-10 2020-05-15 重庆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599850A (zh) * 2020-06-01 2020-08-2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83684A (zh) * 2020-08-07 2020-11-03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52481A (zh) * 2020-08-25 2020-11-17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212873152U (zh) * 2020-09-25 2021-04-02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28047A (zh) * 2021-06-02 2021-08-3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5385A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2538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44263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one display region surrounding another displayer region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0289298B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透明显示面板
CN1136292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133964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516000U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415981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871629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33522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39435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58952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2538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10243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06884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96428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316888B (zh) 一种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67703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53201B (zh)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86421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59097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2987386A (zh) 彩膜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1598891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19715B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942788A (zh) 一种透明显示装置
CN112968141B (zh) 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