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3919A - 轮胎内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轮胎内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3919A
CN113573919A CN202080012383.8A CN202080012383A CN113573919A CN 113573919 A CN113573919 A CN 113573919A CN 202080012383 A CN202080012383 A CN 202080012383A CN 113573919 A CN113573919 A CN 113573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engaging
circuit unit
pair
electric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23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3919B (zh
Inventor
山田博久
矶和弘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cific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cif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cif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cif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73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3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9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3/00Devices for measuring, signalling, controlling, or distributing tyre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tyre inflating devices on vehicles, e.g. of pumps or of tanks; Tyre cooling arrangements
    • B60C23/02Signall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yre pressure
    • B60C23/04Signall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yre pressure mounted on the wheel or tyre
    • B60C23/049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eans for attaching the control device
    • B60C23/049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eans for attaching the control device for rim attachments
    • B60C23/0498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eans for attaching the control device for rim attachments using straps surrounding the ri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7/00Devices 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yre pressure or the pressure in other inflated bod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ent medium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 not special to particular types of pressure gauges
    • G01L19/08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e.g. for remote indication
    • G01L19/086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e.g. for remote indication for remote indic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容易地将电气回路单元组装于托架且托架对电气回路单元的保持力比以往高的轮胎内电气设备。本公开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1)成为具备:托架(10A),其被带(90)固定于轮辋(96)的外周面(96A);以及电气回路单元(50A),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保持于托架(10A)。并且,经过使电气回路单元(50A)向第一方向移动后向第二方向转动的两阶段操作,而能够将电气回路单元(50A)的第一卡合突起部(51)及第二卡合突起部(52)与托架(10A)的第一卡合孔(21)及第二卡合孔(22)卡合,从而将保持件(70A)与托架(10A)卡合,以限制该第二方向的倒回。

Description

轮胎内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轮胎内电气设备,该轮胎内电气设备具备固定于罩胎轮的托架、以及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保持于托架的电气回路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轮胎内电气设备,已知有通过在罩胎轮的轮辋卷绕的带而将托架固定于罩胎轮,并由电气回路单元使托架所具备的卡合部弹性变形且进行卡合的轮胎内电气设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公开公报第2014/0007666号图3、第[0029]段)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轮胎内电气设备中,存在如下问题:若提高托架对电气回路单元的保持力,则当在托架安装电气回路单元时,卡合部的弹性反作用力变大,而难以进行将托架安装于电气回路单元的作业。因此,在本公开中,提供能够容易地将电气回路单元安装于托架且托架对电气回路单元的保持力比以往高的轮胎内电气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轮胎内电气设备,该轮胎内电气设备具备:托架,其被在罩胎轮的轮辋的外周面卷绕的带固定于所述轮辋的外周面;以及电气回路单元,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保持于所述托架,其中,所述轮胎内电气设备具备:卡合突起部及卡合孔,它们设置于所述电气回路单元和所述托架,并经过使所述电气回路单元相对于所述托架向第一方向移动后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移动或转动的两阶段操作,从而相互卡合以限制除所述第二方向的倒回以外的全部移动及转动;保持件,其从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装配于托架且与所述电气回路单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置,并限制所述电气回路单元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以及保持件卡止部,其形成于所述托架和所述保持件,并借助所述托架和所述保持件中的一方的弹性变形而相互卡合,从而将所述保持件卡止于所述托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电气回路单元内的电气回路的电路图。
图3是将托架的一部分放大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4是轮胎内电气设备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在内部配置有托架的轮胎的剖视图。
图6是在轮辋的外周面固定的托架的侧视图。
图7是在轮辋的外周面固定的托架的侧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将电气回路单元以及托架的一部分放大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10是固定于罩胎轮的托架的局部剖切的立体图。
图11是轮胎内电气设备的组装过程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轮胎内电气设备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固定于罩胎轮的轮胎内电气设备的侧视图。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轮胎内电气设备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轮胎内电气设备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第五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轮胎内电气设备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对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1具备电气回路单元50A、以及支承该电气回路单元50A的托架10A。另外,在托架10A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配备有保持件70A。需要说明的是,托架10A包括保持件70A和供该保持件70A装卸的托架10A的主体部,但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作为保持件70A的装卸对象的托架10A的主体部简称为“托架10A”。另外,将图1的上下方向称为轮胎内电气设备101的“上下方向”。
电气回路单元50A在内部具有图2所示的电气回路110。该电气回路110是配置在轮胎99内的公知的电气回路,并在控制电路115连接配备有压力传感器111、加速度传感器112、温度传感器113、无线电路114、电源116(例如,纽扣电池)。
另外,在车辆主体120设置有与电气回路单元50A对应的信号处理电路121,在连接于该信号处理电路121的无线电路122与电气回路单元50A的无线电路114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从而使压力传感器111、加速度传感器112及温度传感器113的检测结果被信号处理电路121获取。然后,信号处理电路121例如基于压力传感器111及温度传感器113的检测结果来监视轮胎99的状态,并基于加速度传感器112的检测结果来监视路面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电气回路单元50A内的电气回路110只要是配置在轮胎99内来进行使用的电气回路,则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例如既可以具备压力传感器111、加速度传感器112及温度传感器11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也可以具备它们以外的传感器。另外,加速度传感器112的检测结果例如也可以用于判别车辆是否在行驶中。
电气回路单元50A将上述的电气回路110收容在图1所示的壳体54内。壳体54构成为平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的箱形结构。从壳体54的大致长方形的上表面54J中的长度方向的多个位置突出有沿短边方向延伸的多个肋54L。另外,从壳体54的上表面54J的一方的长边侧的外缘部朝向斜上方伸出有突壁54K,多个肋54L的一端部与突壁54K连接。另外,在壳体54的上表面54J中的肋54L彼此之间开设有与壳体54内的压力传感器111连通的通气孔54B。而且,在突壁54K形成有阀装配孔54A,在壳体54的上表面的靠近突壁54K的位置形成有与阀装配孔54A同心的圆弧槽54M。并且,例如,通过将未图示的轮胎阀的端部***至阀装配孔54A并固定,从而不使用托架10A也能够将电气回路单元50A固定于罩胎轮95(参照图5)。
从壳体5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向相反的方向突出有第一卡合突起部51和第二卡合突起部52。第一卡合突起部51在上下方向上断面呈扁平的长方形,并沿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另外,从第一卡合突起部51的上表面51J的顶端侧的缘部突出有卡止突条51A,第一卡合突起部51的下表面51N与顶端面之间的角部被R倒角而具有圆弧面51E。
另一方面,第二卡合突起部52呈从第一卡合突起部51去除了卡止突条51A和圆弧面51E而成的形状,且在与第一卡合突起部51相同的轴上延伸。另外,从壳体5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中的、第一卡合突起部51及第二卡合突起部52的正下方位置分别突出有矩形突起部54T(在图1中,仅示出了第二卡合突起部52的下方的矩形突起部54T)。各矩形突起部54T的突出量与第一卡合突起部51及第二卡合突起部52相比微小,各矩形突起部54T的顶端面成为相对于第一卡合突起部51及第二卡合突起部52的突出方向正交的平坦面。
托架10A构成为使带状金属板的两端部相对于它们之间的中间部弯曲并对置的结构。并且,带状金属板的中间部构成为基座部14,两端部成为从基座部14向上方立起的第一对置支承部11和第二对置支承部12。
基座部14以向上方呈圆弧状鼓起的方式弯曲。另外,第一对置支承部11与第二对置支承部12相互平行且对置。而且,对于第一对置支承部11及第二对置支承部12的基端部,在它们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狭缝11S。详细而言,狭缝11S形成为如下状态,即在第一卡合突起部51及第二卡合突起部52的除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外的整体中,将第一卡合突起部51及第二卡合突起部52与基座部14之间的内侧角部的圆弧面整体除去的状态。并且,如图5所示,穿过狭缝11S的带90卷附于罩胎轮95的轮辋96的外周面96A中的位于轮胎99内的部分(例如,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基座部14被按压固定于轮辋96的外周面96A。需要说明的是,带90例如为金属制,且能够利用未图示的带扣所具备的螺合操作部的操作来进行紧固。
如图6所示,基座部14中的与轮辋96的外周面96A对置的轮辋对置面14A的曲率半径R1比轮辋96的外周面96A中的卷绕有带90的部分的曲率半径R2(以下,将其简称为“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曲率半径R2”)小。具体而言,托架10A主要固定于卡车、公共汽车等大型车辆的罩胎轮95,这样的罩胎轮95的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曲率半径R2例如为159[mm]以上。与此相对,托架10A的轮辋对置面14A的曲率半径R1例如小于159[mm]。需要说明的是,轮辋96的供托架10A安装的外周面96A的曲率半径R2不限定于159[mm]以上,托架10A的轮辋对置面14A的曲率半径R1不限定于小于159[mm]。
轮辋对置面14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成为一对轮辋抵接部15。由于托架10A的轮辋对置面14A的曲率半径R1比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曲率半径R2小,从而一对轮辋抵接部15以使轮辋对置面14A的两端部之间的部分从轮辋96的外周面96A浮起的方式与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周向的两点抵接。
如图1所示,在第一对置支承部11形成有与电气回路单元50A的第一卡合突起部51卡合的第一卡合孔21,在第二对置支承部12形成有与电气回路单元50A的第二卡合突起部52卡合的第二卡合孔22。第一卡合孔21呈与第一卡合突起部51的断面形状对应的长方形。另外,第一卡合突起部51配置在第一对置支承部11的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这两个方向的大致中央。
第二卡合孔22在第一对置支承部11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处,形成在从第一对置支承部11的上端起至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范围内,且第二卡合孔22的上端成为突起部收纳口22A。另外,第二卡合孔22的高度方向的中途部分成为宽度呈阶梯状变宽的保持件收纳部22B,第二卡合孔22中的除保持件收纳部22B以外的横向宽度与第一卡合孔21的横向宽度相同。另外,第二卡合孔22中的比保持件收纳部22B靠下侧的突起部收纳部22C的高度及横向宽度成为恰好容纳第二卡合突起部52的大小。
在第二对置支承部12中的第二卡合孔22的两侧形成有一对卡止孔23。各卡止孔23呈纵长的长方形,各卡止孔23的内侧上表面配置成与保持件收纳部22B的内侧上表面共面,各卡止孔23的内侧下表面位于比保持件收纳部22B的内侧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
电气回路单元50A如下那样收纳在托架10A的第一对置支承部11与第二对置支承部12之间。即,电气回路单元50A处于在相对于第一对置支承部11与第二对置支承部12的对置方向倾斜的第一方向上使第一卡合突起部51与第二卡合突起部52排列的倾斜姿势,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将第一卡合突起部51从卡止突条51A侧***第一卡合孔21。
然后,电气回路单元50A以第一卡合突起部51为支点向下方即第二方向转动,而使第二卡合突起部52从上方***第二卡合孔22,从而第二卡合突起部52收纳于第二卡合孔22的下端的突起部收纳部22C。于是,在第一卡合突起部51及第二卡合突起部52的下方,矩形突起部54T的顶端面与第一对置支承部11及第二对置支承部12相邻。这样,电气回路单元50A经过两阶段操作而安装于托架10A,而成为对除第二方向的倒回以外(也就是,除向上方的转动以外)的全部移动及转动进行限制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保持件70A的后述的保持件主体71从与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第二卡合孔22的保持件收纳部22B,从而限制电气回路单元50A的第二方向的倒回。
保持件70A例如是树脂的注射成型品,且具有恰好嵌合于保持件收纳部22B的扁平长方体状的保持件主体71。以下,将保持件主体71相对于保持件收纳部22B的嵌合方向作为保持件70A的前后方向,参照图3对保持件70A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从保持件主体71的上表面的两侧缘部的后端部、以及保持件主体71的下表面的两侧缘部的后端部突出有限位突起部74。各限位突起部74的断面为四边形且各限位突起部74沿前后方向延伸,全部的限位突起部74的前表面成为相互配置成共面的平坦面。
一对锁定臂72从保持件主体71的两侧面的后端缘向侧方伸出后呈直角弯曲并向前侧延伸。另外,各锁定臂72的顶端部呈箭头形状,且具有向保持件主体71侧突出的卡止突起73。而且,一对锁定臂72的上表面配置成与保持件主体71的上表面共面,一对锁定臂72的下表面位于比保持件主体71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并与限位突起部74连接。
对于保持件70A,保持件主体71被压入第二对置支承部12的第二卡合孔22的保持件收纳部22B,并且一对锁定臂72被压入第二对置支承部12的一对卡止孔23,从而保持件70A如图4所示的那样装配于托架10A。于是,在该装配的过程中,卡止突起73的顶端的倾斜面与一对卡止孔23的开口缘滑动接触而使锁定臂72弹性变形,当限位突起部74与第二卡合孔22的开口缘抵接时,一对锁定臂72弹性复位。由此,一对锁定臂72的各卡止突起73卡止于一对卡止孔23的开口缘。并且,利用保持件70A来防止电气回路单元50A的第二卡合突起部52脱离第二卡合孔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臂72和卡止孔23相当于专利技术方案的“保持件卡止部”。
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1的结构相关的说明如上所述。接下来,对轮胎内电气设备10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当如图1所示的那样使带90穿过托架10A的一对狭缝11S,并如图6所示的那样将带90卷附于轮辋96时,如前所述,托架10A的一对轮辋抵接部15在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周向上的两点处抵接。由此,托架10A不会在轮辋96的外周面96A上晃动,而相比以往稳定地固定于轮辋96的外周面96A。另外,由于在两端部具备一对轮辋抵接部15的托架10A的基座部14成为圆弧状,因此防止了应力集中。另外,该圆弧状的基座部14的两端部与第一对置支承部11及第二对置支承部12之间的、带圆角的一对弯曲部成为一对轮辋抵接部15,因此还防止了一对轮辋抵接部15相对于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咬入。并且,一对轮辋抵接部15沿着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宽度方向延伸,且与轮辋96的外周面96A之间的抵接部分成为线状,因此在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宽度方向上也能够抑制托架10A的晃动。
另外,通过将带90紧固,如图7所示,从而托架10A的基座部14挠曲而使得第一对置支承部11与第二对置支承部12向相互接近的一侧倾斜。由此,强化了第一对置支承部11与第二对置支承部12之间对电气回路单元50A的支承。另外,利用基座部14的弹力而成为对带90施加张力的状态,还起到带90相对于轮辋96的卷附稳定这样的效果。而且,即使牢固地紧固带90,由于轮辋对置面14A中的两端部之间的部分与轮辋96的外周面96A抵接,从而也防止了基座部14的过度的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既可以如本实施方式的托架10A那样,使基座部14的轮辋对置面14A的整体与轮辋96的外周面96A抵接,也可以例如使从基座部14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与轮辋96的外周面96A抵接。另外,既可以如本实施方式的托架10A那样,将基座部14的整体按压于带90,也可以是,例如将从基座部14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按压于带9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1中,如上所述,电气回路单元50A经过由电气回路单元50A相对于托架10A向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和该电气回路单元50A向第二方向转动的操作构成的两阶段操作进行安装,而限制除第二方向的倒回以外的全部移动及转动。然后,将保持件70A从与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装配于托架10A,从而限制了电气回路单元50A向第二方向的移动。这样,由于电气回路单元50A经过操作方向不同的多个阶段的操作而保持于托架10A,因此在最终阶段的操作中,即使用于将保持件70A卡止于托架10A的部位(锁定臂72)的弹力小而容易弹性变形,也能够将电气回路单元50A牢固地保持于托架10A。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1,能够容易地将电气回路单元50A安装于托架10A,并且相比以往能够提高托架10A对电气回路单元50A的保持力。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8~图13,对于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2,仅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回路单元50B具有一对支承突起部60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卡合突起部51及第二卡合突起部52。一对支承突起部60从电气回路单元50B的壳体5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卡合突起部61从该一对支承突起部60的顶端部向下方下垂。需要说明的是,支承突起部60成为在随着趋向顶侧而宽度逐渐地变窄的梯形的突片60A的上表面外缘部具备加强肋60B的结构。
各卡合突起部61的下端部比基端部61A宽度宽。详细而言,卡合突起部61的基端部61A的平断面形状呈在与一对支承突起部60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变长的长方形,卡合突起部61的下端部成为平断面形状呈比基端部61A的平断面形状的长方形更细长的长方形的下沿部61B并向两侧方伸出。
本实施方式的托架10B是树脂的注射成型品,并沿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周向延伸。另外,托架10B的上表面除了两端部以外整体呈平坦,而从两端部突出有一对台座突起部24。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托架10B的下表面除了两端部以外整体连续地呈圆弧状弯曲,且从两端部向下方突出有轮辋抵接部17。
详细而言,如图8所示,一对台座突起部24的平面形状呈大致四边形,一对台座突起部24之间通过与它们宽度相同的带板状的顶板部16K连结。另外,一对侧壁16S和一对端部壁16T从由一对台座突起部24和顶板部16K构成的上表面壁部的外缘部下垂。并且,托架10B中除了一对台座突起部24以外整体成为基座部16。
如图8所示,作为一对侧壁16S的下表面的轮辋对置面16A弯曲成圆弧状,且如图10所示,作为顶板部16K的下表面的轮辋对置面16B也弯曲成圆弧状。并且,这些轮辋对置面16A、16B的曲率半径R1比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曲率半径R2(参照图6)小。
如图13所示,轮辋抵接部17使一对端部壁16T的下端部比侧壁16S的下端部向下方突出而成,且当从基座部16的宽度方向观察时,轮辋抵接部17呈将端部壁16T的内外表面连结的半圆形的断面形状。另外,轮辋抵接部17仅配置于端部壁16T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如图10所示,在端部壁16T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位于比轮辋抵接部17靠上方的位置的平坦面24L。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轮辋抵接部17配置于托架10B的下表面的四角。需要说明的是,轮辋抵接部17也可以是半球状。
另外,在一对端部壁16T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一对狭缝24S。并且,穿过该一对狭缝24S的带90卷绕于轮辋96的外周面,如图13所示,在轮辋抵接部17被按压于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状态下,托架10B被固定于轮辋9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部16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位于比带90靠上方的位置而不会被带90向轮辋96侧推压。由此,即使牢固地将带90紧固,基座部16也不会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托架10A那样挠曲,而仅有一对轮辋抵接部17被按压于轮辋96的外周面96A。
如图8所示,在一方的台座突起部24形成有第一卡合孔26,在另一方的台座突起部24形成有第二卡合孔28。第一卡合孔26包括:宽幅部25C,其在一方的台座突起部24中的朝向另一方的台座突起部24侧的侧面开口;宽幅部25A,其相对于该宽幅部25C以相同的开口宽度连续,并在一方的台座突起部24的上表面开口;以及窄幅部25B,其相连于宽幅部25A中的与宽幅部25C相反的一侧,且宽度比宽幅部25A窄并在台座突起部24的上表面开口。另外,宽幅部25A、25C形成为恰好供卡合突起部61的下沿部61B贯通的开口宽度,窄幅部25B形成为恰好供卡合突起部61的基端部61A贯通的开口宽度。另一方面,第二卡合孔28呈从第一卡合孔26去除了宽幅部25C而成的形状,并在另一方的台座突起部24的上表面开口。
并且,以将电气回路单元50B的一对卡合突起部61***第一卡合孔26的宽幅部25A或宽幅部25C、以及第二卡合孔28的宽幅部25A的方式使电气回路单元50B向第一方向(下方)移动后,以将一对卡合突起部61的基端部61A收纳于第一卡合孔26的窄幅部25B、以及第二卡合孔28的窄幅部25B的方式使电气回路单元50B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移动,当经过上述的两阶段操作时,成为以下状态,即如图13所示那样电气回路单元50B的下表面与基座部16的顶板部16K的上表面抵接,且如图11所示那样各下沿部61B的上表面位于比台座突起部24的上表面壁的下表面稍微靠下方的位置的状态,且成为对除所述的第二方向的倒回以外的全部移动及转动进行限制的状态。另外,即使不区分一对卡合突起部61而将它们中的任一个***第一卡合孔26和第二卡合孔28,也能够成为相同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保持件70B从与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第二卡合孔28的宽幅部25A,从而电气回路单元50B的第二方向的倒回的移动也被限制。
如图9所示,保持件70B构成为一对锁定臂76从棱柱状的保持件主体75的两侧面的下缘部向侧方伸出后呈直角弯曲并向上方延伸而成的结构。另外,一对锁定臂76的上端部在远离保持件主体75的一侧呈直角弯曲而成为卡止片77。另外,在一对锁定臂76中的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的下端到中间位置的范围内,具备以随着从下端趋向上方而远离保持件主体75的方式逐渐伸出的卡止突起部78。而且,在保持件主体75中的不具有锁定臂76的一个侧面具备多个突条79。这些突条79的断面呈梯形且这些突条79从保持件主体75的一个侧面的下端起延伸到靠上端的位置,并且,随着趋向上方,这些突条79从保持件主体75突出的突出量逐渐变大。
保持件70B被从上方压入第二卡合孔28的宽幅部25A。于是,一对锁定臂76的卡止突起部78的倾斜面与宽幅部25A的开口缘滑动接触而使锁定臂76弹性变形,如图12所示,当各锁定臂76的上端的卡止片77与宽幅部25A的上表面侧的开口缘抵接时,卡止突起部78通过第二卡合孔28的宽幅部25A,一对锁定臂76弹性复位。由此,一对锁定臂76的各卡止突起部78卡止于宽幅部25A的下表面侧的开口缘。并且,利用保持件70B限制了电气回路单元50B向宽幅部25A侧的移动。也就是说,如前所述,利用保持件70B限制了电气回路单元50B的第二方向的倒回的移动。
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2的结构相关的说明如上所述。接下来,对轮胎内电气设备102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托架10A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2中,托架10B的轮辋抵接部17也在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周向上的两点处抵接。由此,托架10B在轮辋96的外周面96A上稳定。另外,当带90穿过一对狭缝24S时,在本实施方式的托架10B中的一对狭缝24S之间的部分隔着带90而与轮辋96的外周面96A对置,从而不会受到由于带90的紧固而产生的负荷,因此耐久性提高。
另外,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2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2中,也在用于将电气回路单元50B组装于托架10B的两阶段操作之后进行装配保持件70B的操作,从而将电气回路单元50B保持于托架10B,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电气回路单元50B安装于托架10B,并且相比以往能够提高托架10B对电气回路单元50B的保持力。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2中,能够不区分一对卡合突起部61地使电气回路单元50B与托架10B的第一卡合孔26和第二卡合孔28卡合,从而便利性也高。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4及图15,对于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3,仅关于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回路单元50C具有L形的卡合突起部62来代替第二实施方式的一方的支承突起部60及卡合突起部6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L形的卡合突起部62”相当于专利技术方案的技术方案5中的“第一卡合突起部”,另一方的“卡合突起部61”相当于专利技术方案的技术方案5中的“第二卡合突起部”。另外,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卡合突起部51及第二卡合突起部相当于专利技术方案的技术方案2中的“第一卡合突起部及第二卡合突起部”。
L形的卡合突起部62构成为将上下方向延伸的纵边部62A的下端部直角弯曲而具备弯曲卡合片62B的结构。并且,纵边部62A的上端部与壳体54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面连接,并且弯曲卡合片62B朝向远离壳体54的一侧突出。
本实施方式的托架10C具备形状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托架10B的第一卡合孔26不同的第一卡合孔27。第一卡合孔27具有:侧面开口部27B,其在一方的台座突起部24中的与另一方的台座突起部24相对的侧面开口;以及基座面开口部27A,其在基座部16的上表面开口。
在基座部16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矩形开口16W。另外,以横穿矩形开口16W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下方的方式架设有交联部16R,该交联部16R的两端部与基座部16的下表面的矩形开口16W的开口缘连接。而且,在基座部16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一对端部壁16T形成有带插通开口24K。带插通开口24K通过以与矩形开口16W相同的宽度将比端部壁16T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靠下方的位置切除而形成。并且,带90穿过交联部16R上和一对带插通开口24K内而卷附于轮辋96的外周面96A(参照图5)。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件70C成为使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件70B的一对锁定臂76从卡止片77向上方延长并将多个突条79去除而成的结构。
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3的结构相关的说明如上所述。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托架10B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3的托架10C中,基座部16的两端部的轮辋抵接部17也在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周向上的两点处抵接。由此,托架10C在轮辋96的外周面96A上稳定。
另外,与上述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2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3中,也在用于将电气回路单元50C组装于托架10C的两阶段操作之后进行装配保持件70C的操作而将电气回路单元50C保持于托架10C,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电气回路单元50C安装于托架10C,并且相比以往能够提高托架10C对电气回路单元50C的保持力。
[第四实施方式]
在图16及图17中示出了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4。该轮胎内电气设备104具备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1的托架10A树脂化而成的托架10D。以下,仅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托架10D是树脂的注射成型品,沿轮辋96的周向延伸的基座部19在两端部一体地具备第一对置支承部31和第二对置支承部32。基座部19呈使沿轮辋96的周向延伸的带板的两侧部向下侧弯曲而成的槽状。另外,基座部19以两侧部的下表面成为曲率半径比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曲率半径小的圆弧面的方式整体弯曲。
第一对置支承部31及第二对置支承部32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托架10A的板状的第一对置支承部11及第二对置支承部12厚,且彼此的对置面与电气回路单元50A的长度方向的侧面形状对应地弯曲。并且,在第一对置支承部31及第二对置支承部32彼此的对置面的下端部连接有基座部19的两端部。而且,第一对置支承部31及第二对置支承部32的两侧部的下表面成为与基座部19的两侧部的下表面连续的圆弧面。并且,第一对置支承部31和第二对置支承部32这两者的下表面中的远离基座部19的一侧的缘部成为一对轮辋抵接部17。
在第一对置支承部31和第二对置支承部32这两者中的比基座部19的上表面稍微靠上方的位置处,在基座部19的长度方向上贯通有一对狭缝11S。并且,穿过一对狭缝11S的带90卷附于轮辋96的外周面96A(参照图5)。
在第一对置支承部31中的比狭缝11S靠上侧的位置处,在基座部19的长度方向上贯通有第一卡合孔21,电气回路单元50A的第一卡合突起部51与该第一卡合孔21卡合。另外,在第二对置支承部32处,通过将比狭缝11S靠上侧位置的上侧部分切除而形成有第二卡合孔22。第二卡合孔2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托架10A的第二卡合孔22(参照图1)同样,上端成为突起部收纳口22A,且在第二卡合孔22的高度方向的中途部分具备保持件收纳部22B,且比该收纳部22B靠下侧成为突起部收纳部22C,在该突起部收纳部22C恰好容纳电气回路单元50A的第二卡合突起部52。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托架10A同样,在第二对置支承部32中的保持件收纳部22B的两侧方,在基座部19的长度方向上贯通有一对卡止孔23。而且,在第二对置支承部32中的与第一对置支承部31的对置面的相反侧形成有将保持件收纳部22B向两侧方扩张的结构的保持件收纳凹部32A,在该保持件收纳凹部32A的内部开设有一对卡止孔23。并且,如图17所示,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件70A大致相同的保持件70D嵌合于保持件收纳凹部32A,保持件70D的保持件主体71收纳于第二卡合孔22的保持件收纳部22B,并且保持件70D的一对锁定臂72与一对卡止孔23卡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件70D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件70A的不同点在于,在上表面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件70B同样的多个突条79(参照图9),以及锁定臂72的宽度与保持件主体71的上下方向的厚度相同。
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4的结构相关的说明如上所述。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托架10A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4的托架10D中,基座部19的两端部的轮辋抵接部17也在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周向上的两点处抵接。由此,托架10D在轮辋96的外周面96A上稳定。
[第五实施方式]
在图18及图19中示出了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5。该轮胎内电气设备105具备金属制的托架10E来代替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3的树脂制的托架10C。以下,仅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托架10E将带状金属板的两端部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折弯成方槽状而具备一对台座突起部24。并且,在一方的台座突起部24侧形成有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第一卡合孔27,在另一方的台座突起部24侧形成有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第二卡合孔28。另外,在托架10E中的一对台座突起部24之间的基座部29形成有沿基座部29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矩形窗29W,多个突片从该矩形窗29W的一对长边侧的外缘部向矩形窗29W内侧伸出且弯曲成曲柄状。并且,这些突片中的比弯曲部靠顶端侧的部分构成为从下方相对于矩形窗29W对置的多个带支承部59,穿过带支承部59上的带90卷附于轮辋96,从而托架10E被固定于轮辋96。并且,能够以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3相同的顺序将电气回路单元50C安装于托架10E。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内电气设备103同样,相比以往也能够提高托架10E对电气回路单元50C的保持力。
[其他实施方式]
(1)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在电气回路单元侧具备卡合突起部,而另一方面在托架侧具备卡合孔,但也可以与此相反,在电气回路单元侧具备卡合孔,而另一方面在托架侧具备卡合突起部。
(2)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卡合突起部和卡合孔在电气回路单元和托架分别设置有各两个,但也可以是各设置一个的结构。
(3)所述各实施方式的托架构成为轮辋96的外周面96A的周向比宽度方向长的长尺形状,但也可以构成为宽度方向比周向伸长的长尺形状,也可以构成为在周向和宽度方向上大致相同的大小的形状。
(4)通过将所述各实施方式的保持件收纳于与电气回路单元的卡合突起部卡合的托架的卡合孔来限制卡合突起部从卡合孔脱离,从而限制了电气回路单元向前述的第二方向的倒回的移动及转动,但也可以构成为将保持件卡合于和托架中的与电气回路单元的卡合突起部卡合的卡合孔不同的位置,来限制电气回路单元向前述的第二方向的倒回的移动及转动。
附图标记说明:
10A~10E 托架
11、31 第一对置支承部
11S、24S 狭缝
12、32 第二对置支承部
14、16、19 基座部
14A、16A、16B 轮辋对置面
15、17 轮辋抵接部
21、26、27 第一卡合孔
22、28 第二卡合孔
22A 突起部收纳口
22B、25A 保持件收纳部
24 台座突起部
50A~50C 电气回路单元
51 第一卡合突起部
52 第二卡合突起部
61、62 卡合突起部
61A 基端部
61B 下沿部
62B 弯曲卡合片
70A~70D 保持件
72、76 锁定臂
90 带
95 罩胎轮
96 轮辋
96A 外周面
99 轮胎
101~105 轮胎内电气设备
110 电气回路
111 压力传感器
114 无线电路
R1 曲率半径
R2 曲率半径。

Claims (6)

1.一种轮胎内电气设备,该轮胎内电气设备具备:托架,其被在罩胎轮的轮辋的外周面卷绕的带固定于所述轮辋的外周面;以及电气回路单元,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保持于所述托架,其中,
所述轮胎内电气设备具备:
卡合突起部及卡合孔,它们设置于所述电气回路单元和所述托架,并经过使所述电气回路单元相对于所述托架向第一方向移动后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移动或转动的两阶段操作,从而相互卡合以限制除所述第二方向的倒回以外的全部移动及转动;
保持件,其从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装配于托架且与所述电气回路单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置,并限制所述电气回路单元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以及
保持件卡止部,其形成于所述托架和所述保持件,并借助所述托架和所述保持件中的一方的弹性变形而相互卡合,从而将所述保持件卡止于所述托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内电气设备,其中,
在所述托架设置有第一对置支承部及第二对置支承部,该第一对置支承部及第二对置支承部向远离所述轮辋的外周面的一侧突出,且以在它们之间隔着所述电气回路单元的方式对置,
所述卡合突起部包括从所述电气回路单元向相反朝向突出的第一卡合突起部及第二卡合突起部,
所述卡合孔包括:第一卡合孔,其将所述第一对置支承部沿与所述第二对置支承部对置的对置方向贯通,并供所述第一卡合突起部从相对于所述对置方向倾斜的所述第一方向***;以及第二卡合孔,其将所述第二对置支承部沿与所述第一对置支承部对置的对置方向贯通,并且具有在所述第二对置支承部的顶端面或侧面开口的突起部收纳口,并从通过所述突起部收纳口的所述第二方向收纳所述第二卡合突起部,
所述轮胎内电气设备具备保持件收纳部,该保持件收纳部通过将所述第二卡合孔中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中途部分的宽度扩宽而成,并供所述保持件从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内电气设备,其中,
所述卡合突起部成对地从所述电气回路单元朝向所述轮辋的外周面突出,并且具有下沿部,该下沿部以在第三方向上顶端部比基端部扩张的方式构成,该第三方向与作为所述卡合突起部的突出方向的所述第一方向、以及作为所述卡合突起部的对置方向的所述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
在所述托架设置有一对台座突起部,该一对台座突起部向远离所述轮辋的外周面的一侧突出且在顶端部具有与该一对台座突起部的突出方向正交的上表面壁,
所述卡合孔成对地将一对所述台座突起部的所述上表面壁贯通,
在一对所述卡合孔具备:宽幅部,其供一对所述卡合突起部的所述下沿部恰好通过;以及窄幅部,其位于比所述宽幅部靠所述第二方向的一方侧的位置,且供一对所述卡合突起部的所述基端部恰好通过,
当所述电气回路单元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而使得一对所述卡合突起部***一对所述卡合孔的所述宽幅部后,所述电气回路单元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而使得一对所述卡合突起部的所述基端部与一对所述卡合孔的所述窄幅部卡合,之后,所述保持件***一对所述卡合孔中的任一个卡合孔的所述宽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胎内电气设备,其中,
一对所述卡合突起部能够与一对所述卡合孔中的任一个卡合孔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内电气设备,其中,
所述卡合突起部包括朝向所述轮辋的外周面突出且相互对置的第一卡合突起部及第二卡合突起部,
在所述第一卡合突起部具备通过使所述第一卡合突起部的顶端部向远离所述第二卡合突起部的一侧弯曲而成的弯曲卡合片,
在所述第二卡合突起部具备下沿部,该下沿部以在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卡合突起部的顶端部比基端部扩张的方式构成,该第三方向与作为所述第一卡合突起部及所述第二卡合突起部的突出方向的所述第一方向、以及作为所述第一卡合突起部与所述第二卡合突起部的对置方向的所述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
在所述托架设置有一对台座突起部,该一对台座突起部向远离所述轮辋的外周面的一侧突出且在顶端部具有与该一对台座突起部的突出方向正交的上表面壁,
所述卡合孔包括:第一卡合孔,其将一方的所述台座突起部中的朝向另一方的所述台座突起部侧的侧壁贯通;以及第二卡合孔,其将另一方的所述台座突起部的所述上表面壁贯通,
在所述第二卡合孔具备:宽幅部,其供所述下沿部恰好通过;以及窄幅部,其供所述第二卡合突起部的所述基端部恰好通过,且位于比所述宽幅部靠所述第一卡合孔侧的位置,
当所述电气回路单元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而使得所述第二卡合突起部***所述第二卡合孔的所述宽幅部后,所述电气回路单元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而使得所述第二卡合突起部的所述基端部与所述第二卡合孔的所述窄幅部卡合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卡合突起部的所述弯曲卡合片与所述第一卡合孔卡合,之后,所述保持件***所述第二卡合孔的所述宽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内电气设备,其中,
所述电气回路单元具有:压力传感器,其检测轮胎内的压力;以及无线电路,其对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无线发送。
CN202080012383.8A 2020-02-28 2020-02-28 轮胎内电气设备 Active CN1135739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08337 WO2021171561A1 (ja) 2020-02-28 2020-02-28 タイヤ内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3919A true CN113573919A (zh) 2021-10-29
CN113573919B CN113573919B (zh) 2023-06-02

Family

ID=77491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2383.8A Active CN113573919B (zh) 2020-02-28 2020-02-28 轮胎内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5572B2 (zh)
EP (1) EP3907090B1 (zh)
JP (1) JP7170838B2 (zh)
CN (1) CN113573919B (zh)
WO (1) WO20211715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2348B (zh) * 2021-11-30 2023-08-22 上海为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胎压监测***的固定座及固定方式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5777A (en) * 1998-03-11 2000-02-15 Fuller Brothers, Inc. Off-the-road tir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JP2003200723A (ja) * 2002-01-04 2003-07-15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圧センサーの取付け構造
TW200306258A (en) * 2002-04-26 2003-11-16 Taiheiyo Kogyo Kk Mounting structure of transmitter for tire condition monitoring apparatus
US20060220812A1 (en) * 2003-06-02 2006-10-05 Siemens Vdo Automotive Wheel unit for motor vehicle tyre pressure monitoring device
US20060248947A1 (en) * 2005-05-09 2006-11-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pms sensor assembly and method therefore
CN1890117A (zh) * 2003-11-05 2007-01-03 米其林技术公司 将模块固定到轮胎表面上的装置
JP2007118885A (ja) * 2005-10-31 2007-05-17 Maxell Seiki Kk タイヤ空気圧検出装置の取付器具
JP2007196702A (ja) * 2006-01-23 2007-08-09 Bridgestone Corp センサ取付構造、車両ホイール、及びホイール・タイヤ組立体
US7377156B1 (en) * 2007-02-16 2008-05-27 Lear Corporation Tire pressure monitor system with side entry pressure port
CN201069379Y (zh) * 2007-06-15 2008-06-04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胎压监测传感器发射机的固定结构
US20080158072A1 (en) * 2006-12-30 2008-07-03 Brian Matthew Logan Antenna construction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ntenna constructions
JP2009173054A (ja) * 2008-01-21 2009-08-0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空気圧監視装置の取付構造
US20090218459A1 (en) * 2006-04-04 2009-09-03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Device for Fixing a Module on the Inner Wall of a Tire
KR20090102454A (ko) * 2008-03-26 2009-09-30 유한회사코브라오토모티브테크놀로지스코리아 자동차용 거리측정센서의 설치부재와 이를 이용한 설치구조
US20100238011A1 (en) * 2009-03-19 2010-09-23 Carr William L Sensor Mount With Self-Tightening Device
US20120204635A1 (en) * 2011-02-16 2012-08-16 1814393 Ontario Inc. Tire pressure sensing mounting system
JP2012245888A (ja) * 2011-05-27 2012-12-13 Bridgestone Corp 取付構造体
US20140007666A1 (en) * 2012-07-05 2014-01-09 1814393 Ontario Inc. Magnetically mounted wireless tire monitoring system
WO2016061573A1 (en) * 2014-10-17 2016-04-21 Itire, Llc Tire sensor mounting assembly, vehicle wheel balancer, combination tire sensor mounting assembly and wheel balancer, method for mounting a tire sensor to a vehicle part, and method for balancing a vehicle wheel
CN106606010A (zh) * 2015-10-23 2017-05-03 Ykk株式会社 带扣
DE102017221890A1 (de) * 2017-12-05 2019-06-06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Sensoranordnung und Kraft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8893B2 (ja) 2003-02-24 2009-04-0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用電子部品の取り付け構造
JP4255301B2 (ja) 2003-03-31 2009-04-1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用電子部品の取り付け構造
FR2874271B1 (fr) 2004-08-10 2006-11-24 Siemens Vdo Automotive Sas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de la desolidarisation d'un capteur par rapport a un vehicule sur lequel est monte le dit capteur
FR2960826B1 (fr) 2010-06-04 2012-07-27 Ldl Technology Dispositif de bridage d'un boitier de capteur de pression et temperature sur une jante de vehicule et boitier adapte
JP5735340B2 (ja) 2011-04-28 2015-06-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電子機器取付装置
US20130133800A1 (en) 2011-11-29 2013-05-30 Jean-Claude Patrice Philippe Griffoin System for attach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or other item to a pneumatic tire
US9090132B2 (en) 2012-01-05 2015-07-2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EP3242805B1 (en) 2014-12-19 2019-11-20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Attachment patch for mounting devices
FR3053283B1 (fr) 2016-06-30 2020-12-25 Hutchinson Dispositif de roulage a pla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ensemble monte l'incorporant
TWI625254B (zh) 2016-08-23 2018-06-01 胎壓監測裝置之固定座
JP2018154306A (ja) 2017-03-21 2018-10-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機能部品取付台座
JP7170839B2 (ja) * 2020-02-28 2022-11-14 太平洋工業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及びタイヤ内電気機器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5777A (en) * 1998-03-11 2000-02-15 Fuller Brothers, Inc. Off-the-road tir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JP2003200723A (ja) * 2002-01-04 2003-07-15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圧センサーの取付け構造
TW200306258A (en) * 2002-04-26 2003-11-16 Taiheiyo Kogyo Kk Mounting structure of transmitter for tire condition monitoring apparatus
US20060220812A1 (en) * 2003-06-02 2006-10-05 Siemens Vdo Automotive Wheel unit for motor vehicle tyre pressure monitoring device
CN1890117A (zh) * 2003-11-05 2007-01-03 米其林技术公司 将模块固定到轮胎表面上的装置
US20060248947A1 (en) * 2005-05-09 2006-11-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pms sensor assembly and method therefore
JP2007118885A (ja) * 2005-10-31 2007-05-17 Maxell Seiki Kk タイヤ空気圧検出装置の取付器具
JP2007196702A (ja) * 2006-01-23 2007-08-09 Bridgestone Corp センサ取付構造、車両ホイール、及びホイール・タイヤ組立体
US20090218459A1 (en) * 2006-04-04 2009-09-03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Device for Fixing a Module on the Inner Wall of a Tire
US20080158072A1 (en) * 2006-12-30 2008-07-03 Brian Matthew Logan Antenna construction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ntenna constructions
US7377156B1 (en) * 2007-02-16 2008-05-27 Lear Corporation Tire pressure monitor system with side entry pressure port
CN201069379Y (zh) * 2007-06-15 2008-06-04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胎压监测传感器发射机的固定结构
JP2009173054A (ja) * 2008-01-21 2009-08-0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空気圧監視装置の取付構造
KR20090102454A (ko) * 2008-03-26 2009-09-30 유한회사코브라오토모티브테크놀로지스코리아 자동차용 거리측정센서의 설치부재와 이를 이용한 설치구조
US20100238011A1 (en) * 2009-03-19 2010-09-23 Carr William L Sensor Mount With Self-Tightening Device
US20120204635A1 (en) * 2011-02-16 2012-08-16 1814393 Ontario Inc. Tire pressure sensing mounting system
JP2012245888A (ja) * 2011-05-27 2012-12-13 Bridgestone Corp 取付構造体
US20140007666A1 (en) * 2012-07-05 2014-01-09 1814393 Ontario Inc. Magnetically mounted wireless tire monitoring system
WO2016061573A1 (en) * 2014-10-17 2016-04-21 Itire, Llc Tire sensor mounting assembly, vehicle wheel balancer, combination tire sensor mounting assembly and wheel balancer, method for mounting a tire sensor to a vehicle part, and method for balancing a vehicle wheel
CN106606010A (zh) * 2015-10-23 2017-05-03 Ykk株式会社 带扣
DE102017221890A1 (de) * 2017-12-05 2019-06-06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Sensoranordnung und Kraftfahrzeug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上海铁道学院: "《机器人控制基础》", 30 April 1992, 中国铁道出版社 *
华中理工大学: "《仪表可靠性基础》", 31 October 1992 *
朱慕松: "汽车轮胎气压遥测显示报警装置", 《电子世界》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3919B (zh) 2023-06-02
WO2021171561A1 (ja) 2021-09-02
EP3907090B1 (en) 2023-08-23
EP3907090A4 (en) 2021-12-01
JPWO2021171561A1 (zh) 2021-09-02
EP3907090A1 (en) 2021-11-10
US20220314716A1 (en) 2022-10-06
US11975572B2 (en) 2024-05-07
JP7170838B2 (ja) 2022-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9771B2 (en) Connector
US8021175B2 (en) SIM card connector
CN113573920B (zh) 托架以及轮胎内电气设备
US7017243B2 (en) Secure interface cradle for pocket personal computer device
KR100895547B1 (ko) 커넥터 요소를 위한 고정 장치 및 상기 장치를 구비한커넥터
US7300089B2 (en) Fixing member and a fix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part
KR101179833B1 (ko) 커넥터 조립 지그
US9346433B2 (en) Buckle apparatus for seat belt
CN113573919B (zh) 轮胎内电气设备
US7447522B2 (en) Card holding structure for cellular phone
US20040224220A1 (en) Battery cover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877548B2 (en) Buckle for seatbelt device
US20020160255A1 (en) Battery latch and method
JP4774127B2 (ja) 自動車の窓開閉機構に用いられるガイドレールアレンジメントおよび駆動部品、並びに、その組み合わせ方法
JP6132603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H073320U (ja) バックル
CN106606010B (zh) 带扣
US11519215B2 (en) Sensor bracket
CN212409545U (zh) 一种检具
CN218041380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9030182U (zh) 卡盒和样本分析仪
CN219008467U (zh) 卡盒和样本分析仪
EP419538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326684A (zh) 电池模块与电子装置
US11851916B2 (en) Hood release lever assembly and mounting structur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