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2089B - 流量再生阀组、液压***及挖掘机 - Google Patents

流量再生阀组、液压***及挖掘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2089B
CN113482089B CN202110789277.7A CN202110789277A CN113482089B CN 113482089 B CN113482089 B CN 113482089B CN 202110789277 A CN202110789277 A CN 202110789277A CN 113482089 B CN113482089 B CN 1134820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il
port
working
oil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892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2089A (zh
Inventor
李慧
肖刚
刘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Construct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XCMG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Construct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XCM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Construct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XCMG filed Critical Xuzhou Construct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XCMG
Priority to CN2021107892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20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2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2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2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2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6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lements for hydraulic drives
    • E02F9/2267Valves or distribu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量再生阀组、液压***及挖掘机。流量再生阀组包括:总进油口;回油口;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背压阀;第一换向阀;以及第二换向阀;其中,所述背压阀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换向阀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引入的液压油的压力小于所述背压阀的第一开启压力时,所述背压阀关闭,此时,所述第二换向阀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液压油引向所述流量再生阀,使所述流量再生阀打开,以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液压油引向所述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背压阀和流量再生阀相互独立,背压阀可调节背压以打开流量再生阀,流量再生阀可直接实现流量再生,且通流面大,流量再生效率高,背压阀具有回油背压独立连续调节功能。

Description

流量再生阀组、液压***及挖掘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再生阀组、液压***及挖掘机。
背景技术
大型挖掘机在空载单动作、复合动作时,斗杆由于自身重力影响下降过快,导致有杆腔回油速度大于无杆腔供油速度,从而使无杆腔产生吸空现象,一般会在多路阀上设计相应油道或控制阀,将有杆腔多余液压油引入无杆腔以补给无杆腔流量,防止因吸空造成的气穴现象。
在一些相关技术中,针对高压大流量的大型挖掘机斗杆流量再生问题,采用阀芯内部流量再生的形式,在阀芯内部设置单向阀、弹簧控制组件、密封螺堵等结构,利用阀芯在阀体内轴向移动并通过阀芯上沿圆周布置的小孔实现阀芯内置的单向阀一端与连接斗杆油缸无杆腔的油道相通,一端与连接斗杆油缸有杆腔的油道相通,利用斗杆内收负负载工况下有杆腔与无杆腔的压力差打开阀芯内置单向阀,使有杆腔多余流量经单向阀补充到无杆腔,实现流量再生。
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斗杆联流量再生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受阀芯尺寸限制,内置单向阀通流能力有限,流量再生效率低,有杆腔大部分流量直接回油,造成流量浪费;
2)阀芯内置再生单向阀的结构形式增加了阀芯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加工难度,加大制造成本;
3)内空式阀芯,内置堵头安装时需加扭矩,容易引起阀芯膨胀变形,造成卡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流量再生阀组、液压***及挖掘机,用于缓解流量再生效率低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流量再生阀组,包括:
总进油口;
回油口;
第一工作油口;
第二工作油口;
背压阀,其开启压力可调;
流量再生阀,连接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
第一换向阀,包括第一工位,所述第一换向阀被配置为在第一工位时将所述总进油口的液压油引向所述第一工作油口,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液压油引向所述背压阀;以及
第二换向阀,包括第一工位,所述第二换向阀被配置为在第一工位时将所述总进油口的液压油引向所述第一工作油口,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液压油引向所述流量再生阀;
其中,所述背压阀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换向阀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引入的液压油的压力小于所述背压阀的第一开启压力时,所述背压阀关闭,此时,所述第二换向阀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液压油引向所述流量再生阀,使所述流量再生阀打开,以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液压油引向所述第一工作油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压阀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换向阀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引入的液压油的压力大于所述背压阀的第二开启压力时,所述背压阀完全打开,以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液压油引向所述回油口,进而使所述流量再生阀关闭;其中,所述第二开启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开启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压阀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换向阀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引入的液压油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开启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开启压力时,所述背压阀部分打开,以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一部分液压油引向所述回油口,此时,所述第二换向阀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另一部分液压油引向所述流量再生阀,使所述流量再生阀打开,以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另一部分液压油引向所述第一工作油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量再生阀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于所述第二换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量再生阀组还包括节流阀,所述第二换向阀包括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所述第一油口连接于所述总进油口,所述第二油口连接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所述节流阀设于所述第二油口,所述第三油口和所述第四油口连接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所述流量再生阀设于所述第四油口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之间的油路上,在所述第二换向阀处于第一工位时,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三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油口和所述第四油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压阀包括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控制端,所述第一油口连接于所述回油口,所述第二油口连接于所述第一换向阀;所述控制端被配置为可选择地控制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连通或断开,以及控制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的连通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压阀为滑阀式背压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量再生阀组还包括:
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于所述总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之间的油路上,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于所述总进油口,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于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或
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于所述总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之间的油路上,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于所述总进油口,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于所述第二换向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换向阀包括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控制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换向阀处于第一工位,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控制端为先导控制端;和/或,
所述第二换向阀包括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控制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换向阀处于第一工位,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控制端为先导控制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量再生阀组包括阀体,所述总进油口、所述回油口、所述第一工作油口、所述第二工作油口、所述背压阀、所述流量再生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均设于所述阀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向阀包括设于所述阀体内的第一阀孔,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阀孔内的第一阀芯,所述第二换向阀包括设于所述阀体内的第二阀孔,以及设于所述第二阀孔内的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孔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阀孔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压阀包括设于所述阀体的第三阀孔,以及设于所述第三阀孔内的第三阀芯,所述第三阀孔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阀孔的中轴线平行且共面,所述第二阀孔的中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阀孔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三阀孔的中轴线所形成的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量再生阀包括设于所述阀体内的第四阀孔,所述第四阀孔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阀孔的中轴线垂直,且与所述第一阀孔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阀孔的中轴线共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量再生阀组还包括节流阀,所述节流阀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一节流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均为实心的阀芯。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压***,包括液压控制***,其包括油缸和上述的流量再生阀组,所述流量再生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连接于所述油缸的无杆腔,所述流量再生阀组的第二工作油口连接于所述油缸的有杆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调节所述背压阀的开启压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挖掘机,包括斗杆和上述的液压控制***,所述液压控制***中的油缸驱动连接于所述斗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背压阀以及流量再生阀相互独立,背压阀由单独油路控制,与其它油路完全解耦,不受其它油路的影响,背压阀可调节背压以打开流量再生阀,流量再生阀可直接实现流量再生,且通流面大,流量再生效率高,且背压阀具有回油背压可独立连续调节的功能,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不同回油背压的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流量再生阀组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图2a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阀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E-E剖视示意图。
图2c为图2a的F-F剖视示意图。
图3a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流量再生阀组的剖视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G-G剖视示意图。
图4a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阀芯的示意图。
图4b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阀芯的示意图。
图4c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三阀芯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斗杆内收动作时的流量再生阀组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第一换向阀;11-第一油口;12-第二油口;13-第三油口;14-第四油口;15-第五油口;16-第六油口;17-第七油口;18-第一控制端;19-第二控制端;101-第一阀孔;102-第一阀芯;103-第二节流口;
2-第二换向阀;21-第一油口;22-第二油口;23-第三油口;24-第四油口;25-第五油口;26-第六油口;27-第七油口;28-第八油口;29-第一控制端;20-第二控制端;201-第二阀孔;202-第二阀芯;
3-背压阀;31-第一油口;32-第二油口;33-控制端;301-第三阀孔;302-第三阀芯;303-节流孔;304-孔道;305-第三节流口;
4-流量再生阀;401-第四阀孔;
5-第一节流阀;501-第一节流口;
6-第一单向阀;601-第五阀孔;
7-第二单向阀;701-第六阀孔;
8-阀体;
9-油缸;
P-总进油口;P1-第一总进油口;P2-第二总进油口;T-回油口;A-第一工作油口;B-第二工作油口;D1-第一先导油口;D2-第二先导油口;D3-第三先导油口;D4-第四先导油口;D5-第五先导油口。
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发明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发明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量再生阀组,其包括总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第二工作油口B、第一换向阀1、第二换向阀2、背压阀3和流量再生阀4。
其中,背压阀3的开启压力可调。背压阀3被配置为其开启压力可实现无级调节。
流量再生阀4连接于第一工作油口A。
第一换向阀1包括第一工位。第一换向阀1被配置为在第一工位时将总进油口P的液压油引向第一工作油口A,将第二工作油口B的液压油引向背压阀3。
第二换向阀2包括第一工位,第二换向阀2被配置为在第一工位时将总进油口P的液压油引向第一工作油口A,将第二工作油口B的液压油引向流量再生阀4。
其中,背压阀3被配置为在第一换向阀1从第二工作油口B引入的液压油的压力小于背压阀3的第一开启压力时,背压阀3关闭,此时,第二换向阀2被配置为将第二工作油口B的液压油引向流量再生阀4,此时,流量再生阀4被配置为打开,以将第二工作油口B的液压油引向第一工作油口A。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第一换向阀1从第二工作油口B引入的液压油的压力小于背压阀3的第一开启压力时,背压阀3关闭,产生背压,第二工作油口B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换向阀2引向流量再生阀4,背压阀3关闭产生的背压足以打开流量再生阀4,使流量再生阀4打开,通过流量再生阀4将第二工作油口B的液压油引向第一工作油口A,实现流量再生。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背压阀3可独立调节,由单独油路控制,与其它油路完全解耦,不受其它油路的影响,以适应不同工况下不同回油背压的需求。流量再生阀4与第一换向阀1和第二换向阀2相互独立,流量再生的通流面积大,流量再生效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压阀3被配置为在第一换向阀1从第二工作油口B引入的液压油的压力大于背压阀3的第二开启压力时,背压阀3完全打开,以将第二工作油口B的液压油引向回油口T,此时,背压阀3不产生背压,流量再生阀4无法打开,流量再生阀4关闭;其中,第二开启压力大于第一开启压力。
在第一换向阀1从第二工作油口B引入的液压油的压力大于背压阀3的第二开启压力时,背压阀3完全打开,第二工作油口B的液压油通过背压阀3回油,背压阀3不产生背压,通过第二换向阀2引向流量再生阀4的液压油的量少,液压油的压力不足以打开流量再生阀4,流量再生阀4关闭,以适用于不需要流量再生的工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压阀3被配置为在第一换向阀1从第二工作油口B引入的液压油的压力大于第一开启压力,小于第二开启压力时,背压阀3部分打开,以将第二工作油口B的一部分液压油引向回油口T;此时,第二换向阀2被配置为将第二工作油口B的另一部分液压油引向流量再生阀4,此时,流量再生阀4被配置为打开,以将第二工作油口B的另一部分液压油引向第一工作油口A,实现部分流量再生。
在第一换向阀1从第二工作油口B引入的液压油的压力大于第一开启压力,小于第二开启压力时,背压阀3部分打开,第二工作油口B的一部分液压油通过背压阀3回油,另一部分液压油通过第二换向阀2引向流量再生阀4,可产生打开流量再生阀4的液压力,流量再生阀4打开,以将第二工作油口B的另一部分液压油引向第一工作油口A,实现部分流量再生。背压阀3的开启压力可实现无级调节,具有流量再生及回油背压可独立连续调节的功能。
因此,通过调节背压阀3的开启压力,可以使第二工作油口B的液压油完全流向第一工作油口A,实现完全流量再生;也可以使第二工作油口B的液压油部分流向第一工作油口A,实现部分流量再生;也可以使第二工作油口B的液压油完全回油,不进行流量再生,以适用于不同工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量再生阀4包括单向阀,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于第二换向阀2,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于第一工作油口A。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量再生阀组还包括节流阀5,第二换向阀2包括第一油口21、第二油口22、第三油口23和第四油口24。
第一油口21连接于总进油口P。第二油口22连接于第二工作油口B,节流阀5设于第二油口22。第三油口23和第四油口24连接于第一工作油口A。流量再生阀4设于第四油口24与第一工作油口A之间的油路上。流量再生阀4包括单向阀,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于第二换向阀2的第四油口24,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于第一工作油口A和第二换向阀2的第三油口23。
在第二换向阀2处于第一工位时,第一油口21与第三油口23连通,第二油口22和第四油口24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压阀3包括第一油口31、第二油口32和控制端33。
背压阀3的第一油口31连接于回油口T,背压阀3的第二油口32连接于第一换向阀1。进一步地,背压阀3的第二油口32连接于第一换向阀1的第二油口12。
背压阀3的所述控制端33被配置为可选择地控制所述第一油口31与所述第二油口32连通或断开,以及控制所述第一油口31与所述第二油口32的连通面积。
背压阀3的控制端33可以控制第一油口31和第二油口32断开。背压阀3的控制端33可以控制背压阀3的第一油口31与第二油口32的连通,且可以控制背压阀3的第一油口31与第二油口32的连通面积。也就是说,背压阀3的控制端33控制第一油口31与第二油口32部分连通,背压阀3的控制端33控制第一油口31与第二油口32完全连通。
背压阀3的控制端33包括弹簧组件,背压阀3的控制端33还连接于第五先导油口D5。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压阀3为滑阀式背压阀,且为外部先导控制的滑阀式背压阀,可实现任意背压值的独立调节,提高挖掘机斗杆的单动作线性度及与其他执行机构复合动作的协调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量再生阀组还包括第一单向阀6。第一单向阀6设于总进油口P与第一换向阀1之间的油路上,第一单向阀6的进油口连接于总进油口P,第一单向阀6的出油口连接于第一换向阀1。
进一步地,总进油口P包括第一总进油口P1和第二总进油口P2。第一单向阀6的进油口连接于第一总进油口P1,第一单向阀6的出油口连接于第一换向阀1的第三油口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量再生阀组还包括第二单向阀7。第二单向阀7设于总进油口P与第二换向阀2之间的油路上,第二单向阀7的进油口连接于总进油口P,第二单向阀7的出油口连接于第二换向阀2。
进一步地,总进油口P包括第一总进油口P1和第二总进油口P2。第二单向阀7的进油口连接于第二总进油口P2,第二单向阀7的出油口连接于第二换向阀2的第一油口2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向阀1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一换向阀1的第一控制端被配置为控制第一换向阀1处于第一工位,第一换向阀1的第一控制端为先导控制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向阀2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换向阀2的第一控制端被配置为控制第二换向阀2处于第一工位,第二换向阀2的第一控制端为先导控制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向阀1、第二换向阀2及背压阀3均通过独立先导液压油控制,且可比例调节,能够实现不同阀芯间的相互独立控制,获得良好的操控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量再生阀组包括阀体8,其中,总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第二工作油口B、背压阀3、流量再生阀4、第一换向阀1和第二换向阀2均设于阀体8。
相关技术中,流量再生可分为阀外再生、阀内再生和阀芯再生,区别在于再生液压油流经通道的布置位置。本公开实施例的流量再生阀4和第一换向阀1相对独立,再生液压油通过阀体8内设置的油道单向连通回油与进油,将多余的回油液压油向进油液压油补充,实现了阀内流量再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阀体8上设置独立的流量再生阀4及滑阀式的背压阀3,实现流量于阀内再生,同时回油背压可独立调节,以适应不同工况下不同回油背压的需求。
如图2a、图2b、图2c、图3a和图3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向阀1包括设于阀体8内的第一阀孔101,以及设于第一阀孔101内的第一阀芯102。第二换向阀2包括设于阀体8内的第二阀孔201,以及设于第二阀孔201内的第二阀芯202。第一阀孔101的中轴线与第二阀孔201的中轴线相互平行。第一阀芯102与第二阀芯202布置在同一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压阀3包括设于阀体8的第三阀孔301,以及设于第三阀孔301内的第三阀芯302。第三阀孔301的中轴线与第一阀孔101的中轴线平行且共面。第二阀孔201的中轴线平行于第一阀孔101的中轴线和第三阀孔301的中轴线所形成的面。第三阀孔301内布置滑阀式背压阀,可任意连续调节背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量再生阀4包括设于阀体8内的第四阀孔401,第四阀孔401的中轴线与第二阀孔201的中轴线垂直,且第四阀孔401的中轴线、第一阀孔101的中轴线和第二阀孔201的中轴线共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量再生阀组还包括节流阀5,节流阀5包括设于第二阀芯202的第一节流口501,如图4b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芯102和第二阀芯202均为实心的阀芯。
流量再生阀4设置于第一阀芯102的外部;通过在阀体8内设置独立的流量再生阀4,实现流量阀内再生,且实现第一阀芯102的实心结构,降低第一阀芯102的加工难度及制造成本。
阀体8具有通用性,根据需要,可在再生量需求不大的场合,将实心结构阀芯替换为空心结构阀芯,阀体8具有阀芯切换功能,提高工况适应性。
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其包括油缸9和上述的流量再生阀组,流量再生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A连接于油缸9的无杆腔,流量再生阀组的第二工作油口B连接于油缸9的有杆腔。流量再生阀组具有阀内流量再生及回油背压可独立连续调节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控制***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调节背压阀3的开启压力。
流量再生阀组的控制方式灵活,可实现液控端盖及集成式电控端盖的互换,提高工况适应性。
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挖掘机,其包括斗杆和上述的液压控制***,液压控制***中的油缸9驱动连接于斗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量再生阀组包括独立可调的背压阀3,可比例调节斗杆内收背压,提高斗杆内收流量再生率。通过设置独立可调的背压阀3,可使斗杆进油与回油解耦,实现较大回油背压工况下第一阀芯102的较大开口度,降低进油压力损失,节能降耗。通过设置独立可调的背压阀3,实现不同流量下背压值的调节,避免大流量超大型挖掘机复合动作欠流量工况下吸空。通过设置独立可调的背压阀3,具有较大的回油面积,实现挖掘时快速回油,提高挖掘力。
下面结合图5介绍液压控制***控制斗杆内收的控制过程。图5中的小腔为油缸的有杆腔,大腔为油缸的无杆腔。再生单向阀为流量再生阀的一种,背压阀芯也就是第三阀芯。
如图5所示,斗杆内收,第一先导油口D1提供的先导油控制第一阀芯102运动,第三先导油口D3提供的先导油控制第二阀芯202运动。
判断油缸9的有杆腔的压力是否大于无杆腔的压力。
如果油缸9的有杆腔的压力大于无杆腔的压力,则流量再生阀开启,有杆腔的流量再生至无杆腔。
无杆腔的压力升高,进而再次判断油缸9的有杆腔的压力是否大于无杆腔的压力,依次循环。
如果油缸9的有杆腔的压力小于无杆腔的压力,流量再生阀关闭,有杆腔的液压油回油至油箱。
上述过程中,无论油缸9的有杆腔的压力大于无杆腔的压力,还是油缸9的有杆腔的压力小于无杆腔的压力,均可以控制第五先导油口D5提供的压力,调节第三阀芯的运动,进而调节背压阀3的开度,如果背压阀3的开度增大,则使有杆腔回流至油箱的油量增大,如果背压阀的开度减小,则使有杆腔再生至无杆腔的油量增大。
在挖掘机中,在斗杆内收过程中,为了实现再生功能,必须增大油缸的回油背压,以获得足够压力差打开流量再生阀,实现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联通。在挖掘过程中负载逐渐增大,当油缸的无杆腔压力大于有杆腔时,流量再生阀无法打开,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油路断开不再生,此时,为了提高挖掘力,需要降低背压。
挖掘机处于平地动作时,通过增加背压,使流量合理分配到动臂油缸及斗杆油缸,避免过多流量流向斗杆油缸而动臂油缸流量不足引起的点头现象,以获得良好的平地性能及舒适的操作性,与铲斗、回转复合动作时,也需要通过适当增加斗杆背压使流量得到合理分配。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流量再生阀组,在阀体上集成流量再生阀并设置再生油道,增加再生油道面积,有效提高流量再生能力;同时将内空阀芯改为实心阀芯,大大降低阀芯加工难度,降低成本,同时避免阀芯因组装变形而导致的卡阀风险。通过设置可独立调节的滑阀式背压阀,可根据工况从外部控制实现连续调节背压,保证挖掘力的同时提高流量再生率,提升复合动作时背压调节的灵活性,达到多执行机构下流量合理分配的目的,解决大型挖掘机复合动作易吸空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1至4详细描述流量再生阀组的一些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流量再生阀组包括:第一换向阀1、第二换向阀2、背压阀3、流量再生阀4、节流阀5、第一单向阀6、第二单向阀7、总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和第二工作油口B,以及连接上述各阀和油口的油道。其中,总进油口P包括第一总进油口P1和第二总进油口P2。第一工作油口A连接于油缸9的无杆腔,且第一工作油口A可以设置两个。第二工作油口B连接于油缸9的有杆腔。
流量再生阀组中的各阀结构、连接方式及工作原理为:
第一换向阀1包括第一油口11、第二油口12、第三油口13、第四油口14、第五油口15、第六油口16、第七油口17、第一控制端18、第二控制端19、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
第一换向阀1的第一油口11连接于回油口T,第二油口12连接于背压阀3的第二油口32,第三油口13连接于第一单向阀6的出油口,第一单向阀6的进油口连接于第一总进油口P1,第四油口14连接于第一总进油口P1,第五油口15连接于第一工作油口A,第六油口16连接于第二工作油口B,第七油口17连接于回油口T。
第一换向阀1在第一工位时,第一油口11、第四油口14、第七油口17截止,第二油口12与第六油口16连通,第三油口13与第五油口15连通。
第一换向阀1在第二工位时,第四油口14和第七油口17截止,第一油口11与第五油口15连通,第二油口12、第三油口13与第六油口16连通。
第一换向阀1在第三工位时,第一油口11、第二油口12、第三油口13、第五油口15、第六油口16截止,第四油口14与第七油口17连通。
第一换向阀1的第一控制端18用于控制第一换向阀1处于第一工位,第一换向阀1的第一控制端18与第一先导油口D1连接,第一换向阀1的第一控制端18为斗杆内收控制端。第一换向阀1的第二控制端19用于控制第一换向阀1处于第二工位,第一换向阀1的第二控制端19与第二先导油口D2连接,第一换向阀1的第二控制端19为斗杆外摆控制端。
背压阀3包括第一油口31、第二油口32和控制端33。第一油口31连接于回油口T,第二油口32连接于第一换向阀1的第二油口12。
背压阀3的控制端33可以选择性地控制第一油口31与第二油口32连通或断开,且背压阀3的控制端33可以控制第一油口31与第二油口32的连通面积,使背压阀3部分开启或完全开启。
背压阀3的控制端33包括弹簧组件,且背压阀3的控制端33还连接于第五先导油口D5。
第二换向阀2包括第一油口21、第二油口22、第三油口23、第四油口24、第五油口25、第六油口26、第七油口27和第八油口28,还包括第一控制端29和第二控制端20,还包括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
第二换向阀2的第一油口21连接于第二总进油口P2。第二单向阀7设于第二换向阀2的第一油口21与第二总进油口P2之间的油路上,第二单向阀7的进油口连接于第二总进油口P2,第二单向阀7的出油口连接于第二换向阀2的第一油口21。第二换向阀2的第二油口22连接于第二工作油口B,节流阀5设于第二油口22。第二换向阀2的第三油口23和第四油口24均连接于第一工作油口A。流量再生阀4设于第四油口24与第一工作油口A之间的油路上。第二换向阀2的第五油口25连接于第二总进油口P2。第二换向阀2的第六油口26连接于回油口T,第二换向阀2的第七油口27截止,由结构封死。第二换向阀2的第八油口28连接于回油口T。
在第二换向阀2处于第一工位时,第一油口21与第三油口23连通,第二油口22和第四油口24连通。第五油口25、第六油口26、第七油口27和第八油口28截止。
在第二换向阀2处于第二工位时,第一油口21与第二油口22连通,第三油口23与第六油口26连通,第四油口24、第五油口25、第七油口27和第八油口28截止。
在第二换向阀2处于第三工位时,第五油口25与第八油口28连通,第一油口21、第二油口22、第三油口23、第四油口24、第六油口26和第七油口27截止。
第二换向阀2的第一控制端29用于控制第二换向阀2处于第一工位,第二换向阀2的第一控制端29与第三先导油口D3连接,第二换向阀2的第一控制端29用于控制斗杆的内收动作。第二换向阀2的第二控制端20用于控制第二换向阀2处于第二工位,第二换向阀2的第二控制端20与第四先导油口D4连接,第二换向阀2的第二控制端20用于控制斗杆的外摆动作。
流量再生阀4包括单向阀,流量再生阀4的进油口连接于第二换向阀2的第四油口24,流量再生阀4的出油口连接于第二换向阀2的第三油口23和第一工作油口A。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量再生阀组的阀内流量再生及背压独立调节的工作原理为:
当挖掘机的斗杆内收时,先导液压油经第一先导油口D1进入第一换向阀1的第一控制端18,使第一换向阀1工作在第一工位,且先导液压油经第三先导油口D3进入第二换向阀2的第一控制端29,使第二换向阀2工作在第一工位。
对于主工作油路:液压油经第一总进油口P1、第一单向阀6、第一换向阀1的第三油口13和第五油口15,以及第一工作油口A进入油缸9的无杆腔。液压油经第二总进油口P2、第二单向阀7、第二换向阀2的第一油口21和第三油口23,以及第一工作油口A进入油缸9的无杆腔。
油缸9的有杆腔的液压油经第二工作油口B分别到达第一换向阀1的第六油口16和第二换向阀2的第二油口22。
到达第一换向阀1的第六油口16的液压油经第一换向阀1的第二油口12到达背压阀3的第二油口32。
到达第二换向阀2的第二油口22的液压油经第二换向阀2的第二油口22处设置的节流阀5、第二换向阀2的第四油口24到达流量再生阀4的进油口。
上述过程中,两个第一工作油口A处的液压油可通过阀内油道及阀外管路两种途径实现合流,进入油缸9的无杆腔。
油缸9驱动连接于挖掘机的斗杆,当斗杆因自身及铲斗重力下降时,运动速度过快,油缸9的无杆腔流量不足,通过减小背压阀3的控制端33的先导压力,使背压阀3处于小开口或零开口状态,增加回油背压,使得油缸9的有杆腔的液压油几乎全部到达第二换向阀2的第二油口22,同时油缸9的有杆腔的液压油压力增大,经第二换向阀2的第二油口22处设置的节流阀5节流后的压力依然大于油缸9的无杆腔的压力,流量再生阀4在油缸9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的压力差的作用下打开,实现油缸9的有杆腔液压油的几乎全部再生,及时补充油缸9的无杆腔流量,防止出现气穴。
当斗杆内收处于挖掘状态时,通过调节增大背压阀3的控制端33的先导压力,先导压力克服背压阀3的控制端33的弹簧压力,使背压阀3全开,通流面积达到最大,此时到达第一换向阀1的第六油口16的油缸9的有杆腔的液压油经第一换向阀1的第二油口12、背压阀3的第二油口32和第一油口31回油箱。
背压阀3的开启降低了回油背压,从而提高挖掘力。同时,到达第二换向阀2的第二油口22的有杆腔液压油压力也比较低,而该工况下无杆腔压力较高,流量再生阀4处于关闭状态,流量不再生。
当斗杆与其它执行机构复合动作时,不同执行机构所需流量不同,动作优先程度不同,对斗杆背压的要求也不同,通过对背压阀3的控制端33的先导压力进行独立调节,使斗杆内收背压独立可控,从而实现复合动作的理想操控性。
如图2至4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流量再生阀组的阀体结构剖面示意图、流量再生阀组的装配示意图以及阀芯的示意图。
其中,流量再生阀组包括阀体8。总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第二工作油口B、背压阀3、流量再生阀4、第一换向阀1、第二换向阀2、第一单向阀6和第二单向阀7均设于阀体8。
第一换向阀1包括设于阀体8内的第一阀孔101,以及设于第一阀孔101内的第一阀芯102。第二换向阀2包括设于阀体8内的第二阀孔201,以及设于第二阀孔201内的第二阀芯202。背压阀3包括设于阀体8的第三阀孔301,以及设于第三阀孔301内的第三阀芯302。流量再生阀4包括设于阀体8内的第四阀孔401及弹簧组件。第一单向阀6包括设于阀体8内的第五阀孔601及弹簧组件。第二单向阀7包括设于阀体8内的第六阀孔701及弹簧组件。
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流量再生阀组的阀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如图2a和图2b所示,流量再生阀组包括阀体8,阀体8内设有第一阀孔101、第二阀孔201、第三阀孔301,第四阀孔401、第五阀孔601和第六阀孔701。阀体8还设有第一主进油口P1、第二主进油口P2、两个第一工作油口A分别为第一工作油口A1和第一工作油口A2,第二工作油口B和回油口T。
如图2a所示,阀体8内,沿第一阀孔101的轴向,在第一阀孔101上还依次设有沉槽1a、沉槽1b、沉槽1c、沉槽1d、沉槽1e、沉槽1f、沉槽1g、沉槽1h、沉槽1i、沉槽1j、沉槽1k和沉槽1n。
阀体8内,沿第二阀孔201的轴向,在第二阀孔201上还依次设有沉槽2a、沉槽2b、沉槽2c、沉槽2d、沉槽2e、沉槽2f、沉槽2g、沉槽2h、沉槽2i、沉槽2j、沉槽2k、沉槽2n。
如图2b所示,阀体8内,沿第三阀孔301的轴向,在第三阀孔301上还依次设有沉槽3a、沉槽3b、沉槽3c、沉槽3d。
如图2a所示,阀体8内,在第四阀孔401上设有沉槽4a。
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阀体8内还设有环形槽R1、环形槽R2、油道R3、油道R4、油道R5、油道R6、油道R7、油道R8、油道R9。
如图2a所示,环形槽R1连通第一阀孔101上的沉槽1e和沉槽1i。
环形槽R2连通第二阀孔201上的沉槽2e和沉槽2i。
阀体8内环形槽R1与环形槽R2的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
油道R3连通第四阀孔401和第二阀孔201上的沉槽2c。
油道R4连通第二工作油口B、第一阀孔101上的沉槽1d和第二阀孔201上的沉槽2d。
油道R5连通第一工作油口A1、第一工作油口A2、第一阀孔101上的沉槽1j和第二阀孔201上的沉槽2j。
如图2b所示,油道R6连通第三阀孔301上的沉槽3a和第一阀孔101上的沉槽1a。
油道R7连通第三阀孔301上的沉槽3b、第一阀孔101上的沉槽1k及回油口T。
油道R8连通第三阀孔301上的沉槽3c和第一阀孔101上的沉槽1c。
如图2c所示,油道R9连通第四阀孔401上的沉槽4a、油道R5及第一工作油口A2。
通过设置流量再生阀4及再生油道R9,增大阀体再生通流能力。
上述阀体内的阀孔***阀芯后,各沉槽对应的图1所示的各个阀的油口和控制端如下:
第一换向阀1中:
沉槽1a对应第一换向阀1的第一控制端18。
沉槽1b对应第一换向阀1在第一工位的第一油口11。
沉槽1c对应第一换向阀1的第二油口12。
沉槽1d对应第一换向阀1的第六油口16。
沉槽1e对应第一换向阀1在第一工位的第三油口13。
沉槽1f、沉槽1g和1h对应第一换向阀1在第一工位、第三工位和第二工位中的第四油口14和第七油口17的连通。
沉槽1i对应第一换向阀1在第二工位的第三油口13。
沉槽1j对应第一换向阀1的第五油口15。
沉槽1k对应第一换向阀1在第二工位的第一油口11。
沉槽1n对应第一换向阀1的第二控制端19。
第二换向阀2中:
沉槽2a对应第二换向阀2的第一控制端29。
沉槽2b对应第二换向阀2在第一工位的第六油口26。
沉槽2c对应第二换向阀2的第四油口24。
沉槽2d对应第二换向阀2的第二油口22。
沉槽2e对应第二换向阀2在第一工位的第一油口21。
沉槽2f、沉槽2g和2h对应第二换向阀2在第一工位、第三工位和第二工位中的第五油口25和第八油口28的连通。
沉槽2i对应第二换向阀2在第二工位的第一油口21。
沉槽2j对应第二换向阀2的第三油口23。
沉槽2k对应第二换向阀2在第二工位的第六油口26。
沉槽2n对应第二换向阀2的第二控制端20。
背压阀3中:
沉槽3a对应背压阀3的控制端33。
沉槽3b对应背压阀3的第一油口31。
沉槽3c对应背压阀3的第二油口32。
沉槽3d对应背压阀3的控制端33。
如图3a和图3b所示,为流量再生阀组装配后的示意图。
第一阀芯102、第二阀芯202、第三阀芯302分别安装在阀体8的第一阀孔101、第二阀孔201、第三阀孔301内,第一总进油口P1为第一阀芯102提供液压油,第二总进油口P2为第二阀芯202提供液压油;通过第一阀芯102、第二阀芯202、第三阀芯302在阀体8内的轴向移动控制液压油的流量大小及流动方向。
第二单向阀6和第三单向阀7设于阀体8内的单向阀孔中,控制液压油的单向流动,防止压力波动时液压油倒灌至总进油口P。
先导液压油经第一先导油口D1、第二先导油口D2、第三先导油口D3、第四先导油口D4和第五先导油口D5作用于第一阀芯102、第二阀芯202、第三阀芯302的端面,进而控制阀芯的位移大小。
再生流量阀4安装于再生单向阀阀孔内,用于控制斗杆动作时液压油是否再生。
挖掘机的斗杆进行内收动作时,先导液压油经第一先导油口D1、第三先导油口D3、第五先导油口D5分别作用于第一阀芯102、第二阀芯202、第三阀芯302的左端面上,并使之产生相应的向右位移。
第一总进油口P1和第二总进油口P2分别通过环形槽R1和环形槽R2及第一阀芯102、第二阀芯202到达油道R5并汇合,再通过两个第一工作油口A1和A2到达斗杆油缸9的无杆腔。
油缸9的有杆腔的液压油抵达第二工作油口B,经连通油道R4分别到达第一阀芯102的沉槽1d和第二阀芯202的沉槽2d。沉槽1d处的液压油经第二节流口103到达沉槽1c,经油道R8到达位置第三阀芯302处的沉槽3c,经第三节流口305到达回油口T。第三节流口305和第二节流口103使第一阀芯102处的沉槽1d处回油达到一定背压值,第一阀芯102处的沉槽1d处的回油背压值等于第二阀芯202的沉槽2d的背压值。第二阀芯202处的沉槽2d处的液压油经第一节流口501、油道R3到达流量再生阀孔401并作用于流量再生阀芯的上端面,油道R3内的液压油压力小于第二阀芯202的沉槽2d的液压油压力,流量再生阀孔401处的沉槽4a内的液压油作用于再生单向阀芯的下端面,当油道R3内的液压油压力大于沉槽4a内的液压油压力时,再生流量阀在两端压差及弹簧力作用下开启,液压油经再生油道R9与油道R5液压油汇合,经第一工作油口A2抵达油缸9的无杆腔,实现流量再生。
第三阀芯302在第五先导油口D5提供的液压油压力作用下在阀体8内产生轴向移动,经第三节流口305连接第三阀孔301的沉槽3c和回油口T,第三节流口305两侧的压力与回油口T的压力差大小与第三节流口305相对于阀体8的开口度有关。背压阀3的先导压力由外部独立控制,通过外部独立调节可实现背压阀3开口度的独立连续调节,从而实现沉槽1c和沉槽3c处的背压的独立调节。
如图4a所示,第一阀芯102上设置第二节流口103,也就是相当于在图1所示的第一换向阀1在第一工位时,在第六油口16与第二油口12连通的油路上设置节流阀,用于调节回油背压。
如图4b所示,第二阀芯202上设置第一节流口501,用于调节回油通流面积。
如图4c所示,第三阀芯302上设置第三节流口305,用于调节通流面积大小,以获取不同背压值,第三阀芯302上还设置节流孔303,以及第三阀芯302内还设置孔道304,孔道304连通第三阀孔301上沉槽3d处的封闭腔和回油口T,保证沉槽3d处的封闭腔中液压油在背压阀3换向移动时及时流入流出。
第三节流口305相当于在图1所示的背压阀3的第二工位中,第一油口31与第二油口32连通的油路上设置节流阀。
第一换向阀1、第二换向阀2、背压阀3、流量再生阀4相互独立,实现斗杆回油背压和再生量的独立控制。第二节流口103和第三节流口305共同调节背压大小,第一节流口501调节再生量的大小。
综合上述各个实施例,本公开提供的流量再生阀组通过设置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背压阀、流量再生阀等结构,提高斗杆背压控制灵活性及能量利用率。通过设置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进行斗杆油缸无杆腔和有杆腔进、回油控制;通过设置再生阀实现流量阀内再生,提高再生通流能力,同时,实现实心式阀芯结构,降低阀芯复杂程度及加工成本,降低阀芯因装配变形产生的卡阀风险。通过设置滑阀式背压阀进行斗杆内收回油独立控制,实现背压连续调节,提升斗杆负负载工况下的动作连续性以及斗杆与其它执行机构复合时的动作协调性,解决大型挖掘机流量不足,极易吸空的问题。通过设置滑阀式背压阀,还可以实现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进油与回油的解耦,在增大回油背压工况下依然保持较大的进油面积,从而降低进油压力损失,节能降耗;通过设置滑阀式背压阀,还可以根据负载调整背压大小,与再生阀配合,提高流量再生率。
本公开中表示油口的字母“A”、“B”、“D”等仅是为了在图中清楚表示各油口的位置,用于区分不同油口,不具有特殊含义,且不具有限定作用。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在没有明确否定的情况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可以有益地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互结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7)

1.一种流量再生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总进油口(P);
回油口(T);
第一工作油口(A);
第二工作油口(B);
背压阀(3),其开启压力可调;
流量再生阀(4),连接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
第一换向阀(1),包括第一工位,所述第一换向阀(1)被配置为在第一工位时将所述总进油口(P)的液压油引向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的液压油引向所述背压阀(3);以及
第二换向阀(2),包括第一工位,所述第二换向阀(2)被配置为在第一工位时将所述总进油口(P)的液压油引向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的液压油引向所述流量再生阀(4);
其中,所述背压阀(3)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换向阀(1)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引入的液压油的压力小于所述背压阀(3)的第一开启压力时,所述背压阀(3)关闭,此时,所述第二换向阀(2)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的液压油引向所述流量再生阀(4),使所述流量再生阀(4)打开,以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的液压油引向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
所述背压阀(3)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换向阀(1)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引入的液压油的压力大于所述背压阀(3)的第二开启压力时,所述背压阀(3)完全打开,以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的液压油引向所述回油口(T),进而使所述流量再生阀(4)关闭;其中,所述第二开启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开启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再生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阀(3)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换向阀(1)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引入的液压油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开启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开启压力时,所述背压阀(3)部分打开,以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的一部分液压油引向所述回油口(T),此时,所述第二换向阀(2)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的另一部分液压油引向所述流量再生阀(4),使所述流量再生阀(4)打开,以将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的另一部分液压油引向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再生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再生阀(4)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于所述第二换向阀(2),所述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再生阀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流阀(5),所述第二换向阀(2)包括第一油口(21)、第二油口(22)、第三油口(23)和第四油口(24),所述第一油口(21)连接于所述总进油口(P),所述第二油口(22)连接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所述节流阀(5)设于所述第二油口(22),所述第三油口(23)和所述第四油口(24)连接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所述流量再生阀(4)设于所述第四油口(24)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之间的油路上,在所述第二换向阀(2)处于第一工位时,所述第一油口(21)与所述第三油口(23)连通,所述第二油口(22)和所述第四油口(24)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再生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阀(3)包括第一油口(31)、第二油口(32)和控制端(33),所述第一油口(31)连接于所述回油口(T),所述第二油口(32)连接于所述第一换向阀(1);所述控制端(33)被配置为可选择地控制所述第一油口(31)与所述第二油口(32)连通或断开,以及控制所述第一油口(31)与所述第二油口(32)的连通面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再生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阀(3)为滑阀式背压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再生阀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单向阀(6),所述第一单向阀(6)设于所述总进油口(P)与所述第一换向阀(1)之间的油路上,所述第一单向阀(6)的进油口连接于所述总进油口(P),所述第一单向阀(6)的出油口连接于所述第一换向阀(1);和/或
第二单向阀(7),所述第二单向阀(7)设于所述总进油口(P)与所述第二换向阀(2)之间的油路上,所述第二单向阀(7)的进油口连接于所述总进油口(P),所述第二单向阀(7)的出油口连接于所述第二换向阀(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再生阀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向阀(1)包括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换向阀(1)的第一控制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换向阀(1)处于第一工位,所述第一换向阀(1)的第一控制端为先导控制端;和/或,
所述第二换向阀(2)包括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二换向阀(2)的第一控制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换向阀(2)处于第一工位,所述第二换向阀(2)的第一控制端为先导控制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再生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8),所述总进油口(P)、所述回油口(T)、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所述背压阀(3)、所述流量再生阀(4)、所述第一换向阀(1)和所述第二换向阀(2)均设于所述阀体(8)。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量再生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1)包括设于所述阀体(8)内的第一阀孔(10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阀孔(101)内的第一阀芯(102),所述第二换向阀(2)包括设于所述阀体(8)内的第二阀孔(201),以及设于所述第二阀孔(201)内的第二阀芯(202),所述第一阀孔(101)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阀孔(201)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量再生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阀(3)包括设于所述阀体(8)的第三阀孔(301),以及设于所述第三阀孔(301)内的第三阀芯(302),所述第三阀孔(301)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阀孔(101)的中轴线平行且共面,所述第二阀孔(201)的中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阀孔(101)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三阀孔(301)的中轴线所形成的面。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量再生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再生阀(4)包括设于所述阀体(8)内的第四阀孔(401),所述第四阀孔(401)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阀孔(201)的中轴线垂直,且与所述第一阀孔(101)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阀孔(201)的中轴线共面。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量再生阀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流阀(5),所述节流阀(5)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阀芯(202)的第一节流口(501)。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量再生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102)和所述第二阀芯(202)均为实心的阀芯。
15.一种液压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9)和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流量再生阀组,所述流量再生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A)连接于所述油缸(9)的无杆腔,所述流量再生阀组的第二工作油口(B)连接于所述油缸(9)的有杆腔。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压控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调节所述背压阀(3)的开启压力。
17.一种挖掘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斗杆和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液压控制***,所述液压控制***中的油缸(9)驱动连接于所述斗杆。
CN202110789277.7A 2021-07-13 2021-07-13 流量再生阀组、液压***及挖掘机 Active CN113482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9277.7A CN113482089B (zh) 2021-07-13 2021-07-13 流量再生阀组、液压***及挖掘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9277.7A CN113482089B (zh) 2021-07-13 2021-07-13 流量再生阀组、液压***及挖掘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2089A CN113482089A (zh) 2021-10-08
CN113482089B true CN113482089B (zh) 2022-11-25

Family

ID=77938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9277.7A Active CN113482089B (zh) 2021-07-13 2021-07-13 流量再生阀组、液压***及挖掘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20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1044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斗杆控制阀结构及挖机
CN114233703B (zh) * 2022-01-29 2024-01-02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的液压***和工程机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1494B2 (ja) * 2014-02-14 2017-09-06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油圧制御装置
CN204163129U (zh) * 2014-08-15 2015-02-18 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 挖掘机动臂液压缸流量再生***
CN204676619U (zh) * 2015-03-30 2015-09-30 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 超大吨位反铲挖掘机斗杆回收的流量控制***
CN104805877B (zh) * 2015-03-30 2018-03-06 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吨位反铲挖掘机斗杆回收的流量控制***
CN106545041B (zh) * 2015-11-06 2018-10-16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控制***和挖掘机
CN105422539B (zh) * 2016-01-18 2017-06-13 浙江高宇液压机电有限公司 双回路多路换向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2089A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82089B (zh) 流量再生阀组、液压***及挖掘机
CN202251199U (zh) 电液比例组合操纵阀
CN106885014B (zh) 换向阀和液压***
CN102444636A (zh) 一种挖掘机负载敏感压力补偿多路阀
US20220034070A1 (en) Regeneration control hydraulic system
WO2012129042A1 (en) Regeneration circuit
CN201096115Y (zh) 液压组合阀
CN106812752B (zh) 多路换向阀
CN102979769A (zh) 液压缸的伸缩控制回路
CN210949337U (zh) 一种自动高低压切换液压***及其应用的设备
CN111089093B (zh) 一种改进结构的节能型电液比例方向阀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19424B (zh) 负载敏感多功能液压共享***
CN207864282U (zh) 液压控制***和工程机械
CN113931892B (zh) 负载口独立控制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及液压***
CN211116866U (zh) 一种基于挖机多路阀的桩机动力头液压***
CN113803313A (zh) 多路控制阀、液压***及工程机械
CN110645220B (zh) 用于作业车辆的液压***及挖掘机
CN213145365U (zh) 连通阀组和泵送设备
CN114060341B (zh) 再生阀、多联阀、液压***和工程机械
CN202023781U (zh) 整体式手动多路换向阀
CN217204385U (zh) 液压控制阀及挖掘机液压***
CN216044715U (zh) 多路控制阀、液压***及工程机械
WO2018173843A1 (ja) 多連方向切換弁
CN218266562U (zh) 双缸控制液压回路
CN219529504U (zh) 一种大流量高稳定性液控换向阀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