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8204B - 聚烯烃组合物和聚烯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烯烃组合物和聚烯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8204B
CN113388204B CN202010176161.1A CN202010176161A CN113388204B CN 113388204 B CN113388204 B CN 113388204B CN 202010176161 A CN202010176161 A CN 202010176161A CN 113388204 B CN113388204 B CN 1133882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olefin
component
group
weigh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61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8204A (zh
Inventor
杜建强
王希
蒋洁
高志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anshan Petrochemical Hi Tech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anshan Petrochemical Hi Tech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anshan Petrochemical Hi Tech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anshan Petrochemical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7616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82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8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8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8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82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2Copolymers of propene at least partially crystalline copolymers of propene with other 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10Peculiar tacticity
    • C08L2207/14Amorphous or atactic polypropyle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烯烃组合物、聚烯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烯烃组合物中含有相互独立的第A组聚烯烃和第B组聚烯烃,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第B组聚烯烃,所述第A组聚烯烃的含量为110‑500重量份;所述第A组聚烯烃为均聚聚丙烯和/或无规共聚聚丙烯;所述第B组聚烯烃由B1组分聚烯烃、B2组分聚烯烃和B3组分聚烯烃组成;以所述第B组聚烯烃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B1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5‑40重量%,所述B2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40‑80重量%,所述B3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5‑30重量%。本发明的聚烯烃材料在可以不格外添加助剂的情况下能够具有优异的抗应力发白的性能。

Description

聚烯烃组合物和聚烯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和聚烯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应力发白是指材料在应力作用下而产生的大量微裂纹聚集区(包括一定数量的银纹、裂纹和微孔),由于折光变化而呈白色。
聚丙烯使用范围广阔,广泛用于汽车、家电及家居领域。对聚丙烯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聚丙烯材料的应力发白在受外力作用时,若产生了大量的微小内部裂纹,这些裂纹将会引起折光变化,表现为应力发白,影响外观或导致不合格产品。为加大聚丙烯材料的应用领域,设计出耐应力发白的聚丙烯材料可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用来改善应力发白的方法主要有:向聚烯烃组合物中加入聚氧化乙烯(POE)、聚乙烯(PE)、乙烯-丙烯-二烯橡胶三元聚合物(EPDM)、乙烯-丙烯橡胶共聚物(EPR)、充油丁苯橡胶以及各种添加剂和助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来共混改性以改善聚丙烯的应力发白现象。
现有技术CN109161096A公开了一种抗应力发白聚丙烯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抗应力发白聚丙烯材料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均聚聚丙烯40-77%、聚丙烯接枝高分子量聚有机硅氧烷5-16%、石蜡油1-9%、丙烯基弹性体10-14%、抗应力发白剂2-5%、负载型抗菌剂1-3%、热稳定剂1-3%、抗氧化剂1-3%、竹粉0-3%和其他助剂2-4%,抗应力发白剂由二氧化钛、二氧化锡与聚乙烯蜡混合而成。
可以看出,现有的抗应力发白聚丙烯材料为了实现抗应力发白的目的,向聚烯烃材料中引入了大量的添加剂等外来物质,使得所得到的聚烯烃材料的成分复杂,给将来的回收利用带来了很多麻烦。
因此,在尽量使得聚烯烃材料的成分简单的前提下能够解决应力发白的问题,对本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为了实现抗应力发白的目的而造成聚烯烃材料成分复杂的缺陷。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烯烃组合物,该聚烯烃组合物中含有相互独立的第A组聚烯烃和第B组聚烯烃,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第B组聚烯烃,所述第A组聚烯烃的含量为110-500重量份;
所述第A组聚烯烃为均聚聚丙烯和/或无规共聚聚丙烯;
所述第B组聚烯烃由B1组分聚烯烃、B2组分聚烯烃和B3组分聚烯烃组成,其中,所述B1组分聚烯烃为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85-95重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所述B2组分聚烯烃为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60-80重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所述B3组分聚烯烃为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1-10重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以所述第B组聚烯烃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B1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5-40重量%,所述B2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40-80重量%,所述B3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5-30重量%。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聚烯烃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中的第B组聚烯烃中的各组分进行第一熔融共混和第一固化,得到聚烯烃共熔体B;
(2)将所述聚烯烃共熔体B与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第A组聚烯烃中的各组分进行第二熔融共混和第二固化。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由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聚烯烃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烯烃组合物,由该聚烯烃组合物制备聚烯烃材料的方法,以及该方法制得的聚烯烃材料。本发明的聚烯烃材料在可以不格外添加助剂的情况下能够具有优异的抗应力发白的性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所制得的聚烯烃材料在可以不加入或少加入添加剂的情况下,在使得成分较为简单的前提下,能够具有优异的抗应力发白的性能并兼具良好的弯曲模量、抗冲击性能等力学性能及其他综合性能。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势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烯烃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烯烃组合物,该聚烯烃组合物中含有相互独立的第A组聚烯烃和第B组聚烯烃,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第B组聚烯烃,所述第A组聚烯烃的含量为110-500重量份;
所述第A组聚烯烃为均聚聚丙烯和/或无规共聚聚丙烯;
所述第B组聚烯烃由B1组分聚烯烃、B2组分聚烯烃和B3组分聚烯烃组成,其中,所述B1组分聚烯烃为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85-95重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所述B2组分聚烯烃为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60-80重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所述B3组分聚烯烃为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1-10重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以所述第B组聚烯烃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B1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5-40重量%,所述B2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40-80重量%,所述B3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5-30重量%。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通过将上述特定的聚烯烃以上述特定的比例进行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所得聚烯烃材料的抗应力发白的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所得聚烯烃材料的抗应力发白的性能,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第B组聚烯烃,所述第A组聚烯烃的含量为150-400重量份;并且以所述第B组聚烯烃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B1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10-30重量%,所述B2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55-75重量%,所述B3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10-20重量%。
更进一步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第B组聚烯烃,所述第A组聚烯烃的含量为200-300重量份;并且以所述第B组聚烯烃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B1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15-25重量%,所述B2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60-70重量%,所述B3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10-15重量%。
为了使所述B1组分聚烯烃、B2组分聚烯烃和B3组分聚烯烃实现更好的配合效果以进一步提高所得聚烯烃材料的抗应力发白的性能,优选地,所述B1组分聚烯烃的熔融温度为150-168℃,所述B2组分聚烯烃的熔融温度为40-90℃,所述B3组分聚烯烃的熔融温度为115-145℃;更优选地,所述B1组分聚烯烃的熔融温度为158-162℃,所述B2组分聚烯烃的熔融温度为50-80℃,所述B3组分聚烯烃的熔融温度为128-135℃。
优选地,所述B1组分聚烯烃的分子量为15-30万。
优选地,所述B2组分聚烯烃的分子量为30-80万。
优选地,所述B3组分聚烯烃的分子量为15-20万。
在本发明中,所述“分子量”均指的是“重均分子量”。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A组聚烯烃可以仅为均聚聚丙烯,也可以仅为无规共聚聚丙烯,还可以为均聚聚丙烯和无规共聚聚丙烯的组合物。
优选地,所述均聚聚丙烯的熔融温度为137-162℃,更优选为145-155℃。
优选地,所述均聚聚丙烯在230℃和2.16kg载荷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5-40g/10min,更优选为15-30g/10min。
优选地,所述均聚聚丙烯的在230℃和2.16kg载荷下测得的熔融流动速率为5-40g/10min,更优选为15-30g/10min。
优选地,所述均聚聚丙烯的分子量为10-30万。
优选地,所述无规共聚聚丙烯中乙烯结构单元的含量为0.2-4重量%,更优选为1-3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2-2.2重量%。
优选地,所述无规共聚聚丙烯的熔融温度为137-162℃,更优选为145-155℃。
优选地,所述无规共聚聚丙烯的等规度为92-97%。等规度通过核磁共振法测得。
优选地,所述无规共聚聚丙烯在230℃和2.16kg载荷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5-40g/10min,更优选为15-30g/10min。
优选地,所述无规共聚聚丙烯的分子量为10-30万。
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所述第A组聚烯烃为均聚聚丙烯和无规共聚聚丙烯的组合物时,将均聚聚丙烯记为A1组分聚烯烃,将无规共聚聚丙烯记为A2组分聚烯烃。
根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A组聚烯烃由均聚聚丙烯(A1组分聚烯烃)和无规共聚聚丙烯(A2组分聚烯烃)以1:(2-5)的重量比组成。
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其他助剂。助剂的具体选择和用量均按照本领域常规的方式进行即可。但是本发明希望强调的是,在不格外添加用于增加力学性能的助剂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聚烯烃材料就能够实现很好的抗应力发白的性能。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聚烯烃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中的第B组聚烯烃中的各组分进行第一熔融共混和第一固化,得到聚烯烃共熔体B;
(2)将所述聚烯烃共熔体B与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第A组聚烯烃中的各组分进行第二熔融共混和第二固化。
在本发明中,步骤(1)和步骤(2)的方法分别用术语“第一”和“第二”进行区分。需要强调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作区分,不表示顺序关系也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例如,“第一螺杆挤出机”和“第二螺杆挤出机”可以指同一个螺杆挤出机。所述螺杆挤出机可以为双螺杆挤出机和/或单螺杆挤出机。
在步骤(1)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熔融共混和第一固化在第一挤出条件下在第一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所述第一挤出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螺杆挤出机按照物料的运动方向依次分为第一进料区、第一压缩区、第一熔融区和第一均化区,所述第一进料区的温度为(240-280)℃,所述第一压缩区的温度为(250-290)℃,所述第一熔融区的温度为(250-290)℃,所述第一均化区的温度为(240-280)℃;所述第一进料区、第一压缩区、第一熔融区和第一均化区的真空度各自独立地选自(0.02-0.09)MPa;所述第一螺杆挤出机的螺杆转速为(80-300)转/分钟。
在步骤(2)中,优选地,所述第二熔融共混和第二固化在第二挤出条件下在第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所述第二挤出条件包括:所述第二螺杆挤出机按照物料的运动方向依次分为第二进料区、第二压缩区、第二熔融区和第二均化区,所述第二进料区、第二压缩区、第二熔融区和第二均化区分别比所述第一进料区、第一压缩区、第一熔融区和第一均化区的温度低10-30℃;所述第二进料区、第二压缩区、第二熔融区和第二均化区的真空度各自独立地选自(0.02-0.09)MPa;所述第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转速为(80-300)转/分钟。
所述第B组聚烯烃中的各组分、所述第A组聚烯烃中的各组分以及所述聚烯烃共熔体B均优选为颗粒态,粒径各自独立为2-4mm。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通过分步进行熔融共混和固化,能够意外地提高所得的聚烯烃材料的抗应力发白的性能。具体地,先将B1组分聚烯烃、B2组分聚烯烃和B3组分聚烯烃经过熔融共混和固化得到聚烯烃共熔体B。该聚烯烃共熔体B具有抗冲共聚聚烯烃的特性。再将这种聚烯烃共熔体B与所述第A组聚烯烃中的各组分进行熔融共混和固化,所得到的聚烯烃材料具有更好的抗应力发白的性能。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由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聚烯烃材料。
本发明的聚烯烃材料在90°弯折实验和落球冲击试验中均有很好的抗应力发白性能,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能够无任何发白现象。这对于没有添加任何助剂的聚烯烃材料来说表现非常优异。
本发明的聚烯烃材料能够符合以下特性:在230℃和2.16kg载荷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2-30g/10min,熔点为137-162℃,橡胶含量为12-28重量%,橡胶相重均分子量为10-30万,橡胶粒径为≤0.5μm(优选情况下为0.1-0.3μm)。
本发明的聚烯烃材料的弯曲模量能够达到800-1200MPa,抗常温冲击性能能够达到10-25KJ/m2
本发明的聚烯烃材料具有很好的综合性能。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在以下实施例中,1重量份代表1g。
在以下实施例中,乙烯结构单元的含量通过核磁共振法测得;等规度通过核磁共振法测得;熔融温度通过热分析法测得,在230℃和2.16kg载荷下的熔融指数通过熔融指数仪测得。
实施例1
(1)准备聚烯烃组合物
A组分:300重量份;为无规共聚聚丙烯;乙烯结构单元的含量为1.6重量%,等规度为94%,熔融温度为148℃,分子量为21万,在230℃和2.16kg载荷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22g/10min;
B1组分:20重量份;乙烯丙烯共聚物,其中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89重量%,分子量为22万,熔融温度为160℃;
B2组分:65重量份;乙烯丙烯共聚物,其中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78重量%,分子量为71万,熔融温度为65℃;
B3组分:15重量份;乙烯丙烯共聚物,其中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6重量%,分子量为18万,熔融温度为130℃;
(2)制备聚烯烃材料
(2-1)将准备的B1组分、B2组分和B3组分投入高速搅拌器,在15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下混合90秒,然后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该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为200转/分钟,挤出机的进料区、压缩区、熔融区、均化区的温度分别为260℃、270℃、270℃、260℃,真空度为0.06MPa。冷却后得到的物质即为本发明所述的聚烯烃共熔体B。
(2-2)将所得的聚烯烃共熔体B与A组分投入高速搅拌器,在15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下混合90秒,然后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该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为200转/分钟,挤出机的进料区、压缩区、熔融区、均化区的温度分别为240℃、250℃、250℃、240℃,真空度为0.06MPa。冷却后得到的聚烯烃材料记为S1。
将该聚烯烃材料S1进行扫描电镜(SEM)检测,所得的扫描电镜图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1)准备聚烯烃组合物
A组分:250重量份;为无规共聚聚丙烯;乙烯结构单元的含量为2.1重量%,等规度为93%,熔融温度为155℃,分子量为17万,在230℃和2.16kg载荷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16g/10min;
B1组分:17重量份;乙烯丙烯共聚物,其中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93重量%,分子量为25万,熔融温度为158℃;
B2组分:70重量份;乙烯丙烯共聚物,其中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75重量%,分子量为66万,熔融温度为50℃;
B3组分:13重量份;乙烯丙烯共聚物,其中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8重量%,分子量为16万,熔融温度为128℃;
(2)制备聚烯烃材料
(2-1)将准备的B1组分、B2组分和B3组分投入高速搅拌器,在15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下混合90秒,然后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该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为200转/分钟,挤出机的进料区、压缩区、熔融区、均化区的温度分别为240℃、250℃、250℃、240℃,真空度为0.06MPa。冷却后得到的物质即为本发明所述的聚烯烃共熔体B。
(2-2)将所得的聚烯烃共熔体B与A组分投入高速搅拌器,在15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下混合90秒,然后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该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为200转/分钟,挤出机的进料区、压缩区、熔融区、均化区的温度分别为230℃、240℃、240℃、230℃,真空度为0.06MPa。冷却后得到的聚烯烃材料记为S2。
实施例3
(1)准备聚烯烃组合物
A组分:200重量份;为无规共聚聚丙烯;乙烯结构单元的含量为1.4重量%,等规度为97%,熔融温度为147℃,分子量为23万,在230℃和2.16kg载荷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28g/10min;
B1组分:25重量份;乙烯丙烯共聚物,其中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87重量%,分子量为18万,熔融温度为162℃;
B2组分:60重量份;乙烯丙烯共聚物,其中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68重量%,分子量为74万,熔融温度为80℃;
B3组分:15重量份;为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5重量%,分子量为18万,熔融温度为135℃;
(2)制备聚烯烃材料
(2-1)将准备的B1组分、B2组分和B3组分投入高速搅拌器,在15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下混合90秒,然后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该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为200转/分钟,挤出机的进料区、压缩区、熔融区、均化区的温度分别为270℃、280℃、280℃、270℃,真空度为0.06MPa。冷却后得到的物质即为本发明所述的聚烯烃共熔体B。
(2-2)将所得的聚烯烃共熔体B与A组分投入高速搅拌器,在150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下混合90秒,然后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该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为200转/分钟,挤出机的进料区、压缩区、熔融区、均化区的温度分别为240℃、250℃、250℃、240℃,真空度为0.06MPa。冷却后得到的聚烯烃材料记为S3。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在步骤(1)中,改变A组分、B1组分、B2组分和B3组分的重量份(具体物质不变),具体地,A组分为400重量份、B1组分为20重量份,B2组分为60重量份,B3组分为20重量份。
将最终得到的聚烯烃材料记为S4。
实施例5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在步骤(1)中,将A组分替换为A1组分和A2组分,具体地:
A1组分:60重量份;为均聚聚丙烯;乙烯结构单元的含量为2.2重量%,熔融温度为152℃,在230℃和2.16kg载荷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22g/10min;
A2组分:240重量份;为无规共聚聚丙烯(同实施例1中的A组分)。
将最终得到的聚烯烃材料记为S5。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在步骤(1)中,将A组分的重量份改为100重量份。
将最终得到的聚烯烃材料记为D1。
测试例I
本测试例用于测试所得聚烯烃材料的抗应力发白性能,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测试,并将结果记于表1中。
(1)90°弯折试验
将聚烯烃材料制成100mm×3mm×3mm的样条,以同样的力度和速度进行90°弯折,观察弯折处应力发白的现象。
(2)落球冲击试验
根据PV3905的方法进行测试,具体包括:将试样做成100mm×100mm×3mm的尺寸,将重500g、直径50mm的钢球从300mm高度处跌落到试样上,记录发白区域直径,将无应力发白记为A,将轻微应力发白记为B,将明显应力发白记为C。
表1
聚烯烃材料 90°弯折试验结果 落球冲击试验结果
S1 无发白 A
S2 无发白 A
S3 无发白 A
S4 无发白 A
S5 出现极轻微发白- A
D1 出现发白 B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聚烯烃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应力发白性能,显著好于对比例。
测试例II
本测试例用于测试所得聚烯烃材料的其他综合性能,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测试,并将结果记于表2中。
(1)熔融指数(g/10min):按照GB/T3682-200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其中,测试温度为230℃,载荷为2.16kg;
(2)弯曲模量(MPa):按照GB/T9341-200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3)抗常温冲击性能(KJ/m2):按照GB/T 1043.1-200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表2
熔融指数g/10min 弯曲模量MPa 抗常温冲击性能KJ/m<sup>2</sup>
S1 10 1000 18
S2 18 800 22
S3 18 1100 12
S4 12 900 12
S5 12 1100 10
D1 8 1100 20
从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聚烯烃材料在熔融指数、弯曲模量、抗常温冲击性能等各个方面均表现良好,具有很好的综合性能。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聚烯烃组合物中含有相互独立的第A组聚烯烃和第B组聚烯烃,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第B组聚烯烃,所述第A组聚烯烃的含量为110-500重量份;
所述第A组聚烯烃为无规共聚聚丙烯;
所述第B组聚烯烃由B1组分聚烯烃、B2组分聚烯烃和B3组分聚烯烃组成,其中,所述B1组分聚烯烃为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85-95重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所述B2组分聚烯烃为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60-80重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所述B3组分聚烯烃为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1-10重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以所述第B组聚烯烃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B1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5-40重量%,所述B2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40-80重量%,所述B3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5-30重量%;
所述无规共聚聚丙烯中乙烯结构单元的含量为0.2-4重量%,熔融温度为137-162℃,在230℃和2.16kg载荷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5-40g/10min,等规度为92-97%,分子量为10-30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第B组聚烯烃,所述第A组聚烯烃的含量为150-400重量份;并且以所述第B组聚烯烃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B1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10-30重量%,所述B2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55-75重量%,所述B3组分聚烯烃的含量为10-20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所述B1组分聚烯烃的熔融温度为150-168℃,所述B2组分聚烯烃的熔融温度为40-90℃,所述B3组分聚烯烃的熔融温度为115-1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所述B1组分聚烯烃的熔融温度为158-162℃,所述B2组分聚烯烃的熔融温度为50-80℃,所述B3组分聚烯烃的熔融温度为128-1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所述B1组分聚烯烃的分子量为15-30万,所述B2组分聚烯烃的分子量为30-80万,所述B3组分聚烯烃的分子量为15-20万。
6.一种制备聚烯烃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中的第B组聚烯烃中的各组分进行第一熔融共混和第一固化,得到聚烯烃共熔体B;
(2)将所述聚烯烃共熔体B与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第A组聚烯烃进行第二熔融共混和第二固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第一熔融共混和第一固化在第一挤出条件下在第一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所述第一挤出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螺杆挤出机按照物料的运动方向依次分为第一进料区、第一压缩区、第一熔融区和第一均化区,所述第一进料区的温度为(240-280)℃,所述第一压缩区的温度为(250-290)℃,所述第一熔融区的温度为(250-290)℃,所述第一均化区的温度为(240-280)℃;
和/或,在步骤(2)中,所述第二熔融共混和第二固化在第二挤出条件下在第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所述第二挤出条件包括:所述第二螺杆挤出机按照物料的运动方向依次分为第二进料区、第二压缩区、第二熔融区和第二均化区,所述第二进料区、第二压缩区、第二熔融区和第二均化区分别比所述第一进料区、第一压缩区、第一熔融区和第一均化区的温度低10-30℃。
8.一种由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聚烯烃材料。
CN202010176161.1A 2020-03-13 2020-03-13 聚烯烃组合物和聚烯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3882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6161.1A CN113388204B (zh) 2020-03-13 2020-03-13 聚烯烃组合物和聚烯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6161.1A CN113388204B (zh) 2020-03-13 2020-03-13 聚烯烃组合物和聚烯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8204A CN113388204A (zh) 2021-09-14
CN113388204B true CN113388204B (zh) 2022-08-19

Family

ID=77616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6161.1A Active CN113388204B (zh) 2020-03-13 2020-03-13 聚烯烃组合物和聚烯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820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1805A (en) * 1986-12-19 1989-10-03 Chisso Corporation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CN101084268A (zh) * 2004-12-23 2007-12-05 巴塞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优良抗发白性能的聚烯烃组合物
CN106832599A (zh) * 2016-12-27 2017-06-13 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应力发白耐低温冲击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61096A (zh) * 2018-07-17 2019-01-08 苏州润佳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应力发白聚丙烯材料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22481B2 (en) * 2017-01-05 2020-11-03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Thermoplastic polyolefin compositions with ethylene-propylene copolyme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1805A (en) * 1986-12-19 1989-10-03 Chisso Corporation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CN101084268A (zh) * 2004-12-23 2007-12-05 巴塞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优良抗发白性能的聚烯烃组合物
CN106832599A (zh) * 2016-12-27 2017-06-13 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应力发白耐低温冲击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61096A (zh) * 2018-07-17 2019-01-08 苏州润佳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应力发白聚丙烯材料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8204A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8637B2 (en)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glass fiber fillers
EP3165473A1 (en) Polypropylene-polyethylene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flowability
CN112759833A (zh) 一种高刚高韧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3140348A1 (en) Polypropylene - polyethylene blends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WO2022110655A1 (zh) 导电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H01150A (ja) 自動車バンパ−用樹脂組成物
JPH1025349A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用途のためのマスターバッチ調合物
US5591795A (en)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CN109867900B (zh) 用于未涂覆的防震垫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
CN107523001A (zh) 一种abs/pc 3d耗材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32433A1 (zh) 一种低后收缩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88204B (zh) 聚烯烃组合物和聚烯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3678338B2 (ja)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CN112063056A (zh) 一种良外观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17210696B4 (de) Polyolefinharzzusammensetzung, Polyolefin-Masterbatc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Polyolefin-Masterbatch und Artikel, der daraus gebildet ist
CN111187482B (zh) 耐白化性优异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其模制的成型品
JP2616877B2 (ja) 有機繊維系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
JP3031986B2 (ja) 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
CN114773728B (zh)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06008B (zh) 一种高结晶温度的茂金属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3196547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複合組成物
CN117844114A (zh) 一种高填充硫酸钡/pp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S5879043A (ja) タルク含有プロピレン重合体樹脂組成物
KR100870952B1 (ko) 폴리프로필렌 복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JPH0770383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