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9932A - 机动车辆的后部加强结构部分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辆的后部加强结构部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9932A
CN113329932A CN202080010538.4A CN202080010538A CN113329932A CN 113329932 A CN113329932 A CN 113329932A CN 202080010538 A CN202080010538 A CN 202080010538A CN 113329932 A CN113329932 A CN 113329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ing
motor vehicle
reinforcing plate
side members
central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05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9932B (zh
Inventor
B·里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ault SAS
Original Assignee
Renault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ault SAS filed Critical Renault SAS
Publication of CN113329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9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9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9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27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rea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后部结构部分,包括:两个后部侧构件(74,76)以及后部横向构件(72),该两个后部侧构件基本上平行于彼此,该后部横向构件将所述两个侧构件(74,76)连接到一起;后部底板(70),该后部底板安装在所述两个侧构件(74,76)和所述后部横向构件(72)上;以及至少两个紧固导轨,该至少两个紧固导轨距离彼此一定距离安装在所述后部底板(70)上,所述至少两个紧固导轨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侧构件(74,76)的方向延伸,以便能够接纳可平移移动的长条座椅。后部部分还包括中心加强板(10),该中心加强板安装在所述后部横向构件(72)上,并且在所述两个侧构件(74,76)之间在所述后部底板(70)下方延伸、与所述紧固导轨(98,100)对齐。

Description

机动车辆的后部加强结构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后部加强结构部分。
背景技术
已知的机动车辆具有一种结构,该结构的后部部分包括在该结构的中间平面的两侧上基本上平行于彼此延伸的两个后部侧构件、以及将所述两个侧构件连接至彼此的后部横向构件。已知的机动车辆还包括后部底板,该后部底板被装配支撑在所述两个侧构件和所述后部横向构件上。因此,后部底板接纳长条座椅以及用于紧固长条座椅的导轨,这些导轨安装在中间平面两侧的底板上并且与其平行。
该结构的后部部分的刚度来源于所使用的材料的数量,以及所使用的金属板、特别是底板的厚度。因此,长条座椅的锚固的强度、特别是连接到该长条座椅的安全带的强度部分地取决于这个刚度。
因此,已经发现机动车辆的乘客的安全性与车辆重量之间的折中,该安全性必须持续改善,并且车辆重量必须减少,以便改善燃料消耗性能水平。
另外,机动车辆的生产成本必须继续改善,包括所使用的零件和元件二者的层面以及车辆的组装次数。
发明内容
因此,提出的以及本发明旨在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机动车辆的后部结构部分,机动车辆的生产成本得以改善。此外,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部结构部分,增加了该后部结构部分的刚度。
出于此目的,提出的机动车辆的后部结构部分包括:两个后部侧构件、以及后部横向构件,该两个后部侧构件基本上平行于彼此,该后部横向构件将所述两个侧构件彼此连接;后部底板,该后部底板被装配支撑在所述两个侧构件上和所述后部横向构件上;以及至少两个紧固导轨,该至少两个紧固导轨彼此间隔地安装在所述后部底板上,所述至少两个紧固导轨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侧构件的方向延伸,以便能够接纳可平移移动的长条座椅。后部结构部分还包括中心加强板,该中心加强板装配在所述后部横向构件上,并且在所述两个侧构件之间在所述后部底板下方延伸、与所述紧固导轨对齐。
因此,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用与后部横向构件成一体的、并且在底板下方延伸的中心加强板。因此,底板在尤其承受应力的区域中被局部加强,如将在下文中解释的。因此,可以使用薄的底板,这样使得能够减轻后部结构部分。中心加强板在平均平面上延伸,该平均平面与由侧构件和横向构件限定的另一平均平面基本上平行。
有利地,所述紧固导轨和所述中心加强板通过所述底板彼此连接。因此,中心加强板被施加在底板下方,而紧固导轨本身被至少部分地施加在底板上、与中心加强板对齐。因此,紧固导轨可以藉由可旋拧单元(例如,从加强板延伸到紧固导轨、并且穿过底板)而紧固在底板上。因此,紧固导轨藉由底板和中心加强板而刚性地连接到横向构件。如说明书的继续部分中更详细解释的,再次由于中心加强板,可以使用其他中间元件以便能够将紧固导轨连接到底板。有利地,紧固导轨包括滑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特别有利的实施例,所述中心加强板还包括设计成穿过所述底板的多个紧固栓柱,以便能够将所述两个紧固导轨连接到所述底板。而且,加强板配备有紧固栓柱,这些紧固栓柱先前安装在确定位置,而底板具有对应的孔口以便允许这些紧固栓柱通过。因此,如说明书的继续部分中更详细解释的,紧固栓柱例如焊接在中心加强板上。根据另一实施例,紧固栓柱还可以压接在中心加强板的厚度中。因此,紧固栓柱还使得能够藉由螺母而紧固长条座椅脚,如将在下文中解释的。
此外,所述中心加强板包括被设计成穿过所述底板的多个引导栓柱。因此,当长条座椅被放置在位时,基本上平行于紧固栓柱的引导栓柱(以其他方式已知为导向栓柱)允许引导和对接长条座椅,以便将长条座椅紧固到底板。
而且,所述中心加强板具有平坦地施加在所述横向构件上的两个紧固凸耳。紧固凸耳具有形成角铁的部分,该部分装配在横向构件的基本上垂直于彼此的两个相邻壁上。因此,获得了中心加强板与横向构件之间的连接的更大刚度。此外,所述两个紧固凸耳通过焊接连接到所述横向构件。因此,凸耳的边缘与横向构件之间形成了焊道,以便确保紧固。
优选地,所述中心加强板还具有分别延伸到所述紧固凸耳中的两个突出凹痕,以便增加所述紧固凸耳的刚度。因此,凹痕首先根据从与底板相对的加强板突出的竖直部件延伸,其次根据水平部件延伸到与横向构件上的支撑面相对的紧固凸耳中。凹痕使得中心加强板能够变坚固。
另外,所述中心加强板包括两对紧固栓柱,所述两对中的一对栓柱被装配在所述凹痕中的一个凹痕的两侧,而所述两对中的另一对栓柱被装配在所述凹痕中的另一个凹痕的两侧。因此,长条座椅脚可以与底板成一体、与中心加强板的凹痕对齐,以便增加长条座椅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力,并且因此改善带的锚固,如将在下文中解释的。
另外,所述中心加强板具有中心突出凹痕,以便接纳紧固件,该紧固件被设计成对在所述两个侧构件之间安装在所述后部底板下方的储箱进行固位。例如,所述储箱从下方部分地覆盖底板和中心加强板。而且,为了将储箱固位在位,可以将束带锚固在前述紧固件上。
而且,所述中心加强板由单个压制金属部分形成。例如由厚度在1mm与2mm之间的钢板制成。
附图说明
在参照附图阅读通过非限制性指示提供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下文所提供的说明时,本发明的其他具体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从下方观察的本发明的元件的示意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的附图[图1]中表示的本发明的元件的示意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的机动车辆结构的后部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的配备有附图[图1]和[图2]中所展示的元件的附图[图3]的主题的局部视图;
[图5]是从相同视角观察的附图[图3]的主题的示意图,包括本发明的其他元件;
[图6]是从上方观察的附图[图5]的主题的局部示意图,还包括本发明的主题的其他元件;
[图7]是从基本上垂直于附图[图6]的视角的视角观察到的附图[图6]的主题的示意图;以及
[图8]是从下方观察到的经装配的附图[图3]的主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中心加强板10,在这种情况下是从下方观察到的,并且具有外面12。该板沿着平行于附图的平面的平均平面Pm延伸。相反,附图[图2]示出了中心加强板10的内面14。根据优选的实施例,该中心加强板可以通过压制和切割例如厚度为1.6mm的钢制成的单个金属板来获得。所述金属板的厚度例如在1mm与2mm之间。
就切割而言,加强板10具有两个翼16、18,这两个翼相对于第一中间平面PM1彼此相对。而且,加强板10限定了两个相对的紧固凸耳、即第一凸耳20和第二凸耳22,这两个凸耳被重压,如将在下文中解释的。
首先,紧固凸耳20、22各自具有形成角铁24、26的部分。形成角铁24、26的部分由基本上普通的母线限定。因此,形成角铁24、26的部分具有两个自由翼28、30,这两个自由翼基本上是共面的,并且基本上平行于由加强板10限定的平均平面Pm。而且,形成角铁24、26的部分具有侧向支撑边界32、34;36、38,这些侧向支撑边界分别基本上垂直于自由翼28、30延伸,并且在附图[图2]中展示。在此附图中,侧向支撑边界32、34;36、38在附图的平面的前部处延伸。而且,侧向支撑边界32、34;36、38基本上在相同的平面上延伸。
此外,中心加强板10具有两个侧向凹痕、即第一凹痕40和第二凹痕42,在附图[图2]根据垂直于平均平面Pm的部件朝向附图的平面后部延伸。在附图[图2]中,根据平均平面Pm的部件,两个凹痕40、42还延伸到紧固凸耳20、22中,并且延伸远至两个自由翼28、30中。这些凹痕40、42的目的基本上是使加强板10机械地加强,具体地是在紧固凸耳20、22的水平处。
此外,加强板10具有中心凹痕44,该中心凹痕基本上在两个侧向凹痕48、42之间,并且从外表面12延伸突出,侧向凹痕48、42也是如此。中心凹痕44的作用将在说明书的继续部分中更详细地解释。
另外,附图[图2]示出了中心加强板10具有两对紧固栓柱、即第一对50、52和第二对54、56,这两对紧固栓柱朝向附图的平面的前部延伸突出。第一对紧固栓柱50、52与第一紧固凸耳20对齐地延伸,其中两个栓柱50、52在第一凹痕40的两侧,而对于第二对紧固栓柱54、56,其与第二紧固凸耳22对齐地延伸,其中两个栓柱54、56在第二凹痕42的两侧。而且,紧固栓柱50、52、56、54根据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平均平面PM1的横向平均平面Pmt对齐。
附图[图1]示出了紧固栓柱50、52、56、54各自具有焊接在外面12上的平坦头部。然后,紧固栓柱50、52、56、54的杆穿过加强板10的壁,以便从内面14相反地延伸突出。
附图[图2]示出了加强板10还具有两个引导栓柱、即第一栓柱58和第二栓柱60。第一引导栓柱58与第一紧固凸耳20相反地、与最外侧的紧固栓柱50对齐地延伸;而第二引导栓柱60与第二紧固凸耳22相反地、与另一最外侧的紧固栓柱54对齐地延伸。如将在下文中解释的,两个引导栓柱58、60形成组装导向栓柱,并且基本上平行于紧固栓柱50、52、54、56延伸。
另外,附图[图2]示出了加强板10配备有螺母62,该螺母安装在中心凹痕44的基部处、与穿过板的孔口63对齐。附图[图1]示出了在凹痕44顶部的孔口63。而且,可以看到配备有同样焊接的平坦头部的引导栓柱58、60。
现在参考附图[图3],其部分地示出了从上方观察的机动车辆的后部结构部分的视图。该后部部分纵向地延伸,从乘员舱中的座椅部分64朝向机动车辆的后端部处的后备箱部分66延伸。此后备箱部分66具有通过压制板形成的以便接纳备用轮胎的容器68。而且,该后部部分具有第二中间平面PM2,该第二中间平面将后部部分划分为两个彼此相反的侧向部分。座椅部分64具有两个前部支撑边缘65、67,这两个前部支撑边缘相对于第二中间平面PM2彼此对称。
座椅部分64具有底板70,该底板朝向机动车辆的后部支撑在后部横向构件72上,并且支撑在两个平行的侧构件74、76的两侧上。底板70是由金属板制成,该金属板的厚度在0.4mm与1mm之间,例如0.6mm。朝向后备箱部分66,底板70具有两个支撑区、即第一区78和第二区80,这两个区相对于第二中间平面PM2彼此对称。第一支撑区78具有第一对孔口、即第一外孔口82和第一内孔口84,而对称地,第二支撑区80具有第二对孔口、即第二外孔口86和第二内孔口88。
此外,第一支撑区78具有与第一外孔口82对齐的第一孔90,而第二支撑区80具有与第二外孔口86对齐的第二孔92。
附图[图4]更详细地并且从下方示出了通过后部横向构件72而彼此连接的两个平行的侧构件74、76。可以看到,后部横向构件72具有基本上平行于后部结构部分的平均平面的支撑面94、以及基本上垂直于支撑面94的连续面96。附图[图4]还示出了中心加强板10以配合的形式跨接在后部横向构件72以及与支撑区78、80对齐的底板70的后面上,使得两个中间平面PM1和PM2重合。中心加强板10基本上从两个侧构件74、76等距地并且在这两个侧构件之间延伸。
这不仅是中心加强板10、后部横向构件72和底板70之间的配合形式,而且此外,两对紧固栓柱50、52;56、54通过两对孔口82、84;86、88接合,而两个引导栓柱58、60分别接合在两个外孔90、92中。因此,两对紧固栓柱50、52;56、54和两个引导栓柱58、60从底板70延伸突出。
可以看到,两个紧固凸耳20、22直接与后部横向构件72配合,使得两个自由翼28、30施加在支撑面94上,而侧向支撑边界32、34;36、38分别支撑在连续面96上。而且,中心加强板10施加至底板70的下面。
中心加强板10藉由焊接在其上的紧固凸耳20、22而与后部横向构件72一体地装配。
现在参考附图[图5]展示了从上方相反地观察到的附图[图4]的主题的视图,并且还通过图示示出了两个滑轨98、100,这两个滑轨相对于第二中间平面PM2彼此对称。每个滑轨98、100包括前脚102,该前脚安装在座椅部分64的前支撑边缘65、67上。滑轨98、100平行于前支撑边缘65、67的中间平面PM2延伸,远至与底板70的支撑区78、80对齐。该图示出了两对紧固栓柱50、52;54、56,以及两个引导栓柱58、60。
在该图中,滑轨98、100相对于支撑区78、80以及相对于紧固栓柱54、56、52、50是自由的,出于解释目的以便展示其最终位置。
而且,将参考附图[图7],其详细地展示了滑轨98,该滑轨使得能够连接滑动长条座椅的框架104以及底板70。
该附图[图7]示出了前脚102,该前脚使得能够将滑轨98的前端部固位在前支撑边缘65上的固定位置。滑轨98具有后端部106,该后端部配备有带有两个耳状物110、112的后脚108,这两个耳状物相对于滑轨98彼此对称。而且,长条座椅的框架104配备有滑块114,该滑块装配成在滑轨98中平移。
而且,当装配滑动长条座椅时,该滑动长条座椅被驱动到乘员舱的内部,配备有安装在其滑轨98、100中的滑块114,滑轨98、100配备有其前脚102和其后脚108。
因此,当滑动长条座椅对接在底板70上时,如附图[图6]中部分展示的,脚108的两个耳状物110、112允许首先引导,其次紧固。事实上,该后脚108、以及对称地另一滑轨100的后脚具有两个紧固孔116、118,每个紧固孔在耳状物110、112中的每一个耳状物中,引导孔120在最外侧耳状物110中。因此,在对接过程中,引导栓柱60、58在引导孔120的内部接合,而滑动长条座椅被朝向底板70驱动。因此,耳状物110、112被装配成使得紧固栓柱54、56以及另一后脚52、50分别通过两个紧固孔116、118接合。然后,后脚108藉由旋拧在紧固栓柱54、56、52、50上的螺母而保持在底板70上的固定位置,而前脚102藉由紧固螺钉而固位在前支撑边缘65、67上的固定位置。
因此,由于中心加强板10,滑动长条座椅的后脚108更刚性地连接到底板70。事实上,该板增加了底板70的支撑区78、80的刚度。因此,长条座椅上的带相对于机动车辆的结构的后部部分的锚固也更刚性。
将参考附图[图8],其展示了添加了横向储箱120的附图[图4]的主题,该储箱覆盖了底板70的下面并且部分地覆盖中心加强板10。特别地,横向储箱120还藉由束带122固位在底板70上。束带122具有前锚固端124以及后锚固端126,该前锚固端被装配在与座椅部分64的前支撑边缘65相对的固定位置,由于螺钉通过孔口63与螺母62接合,该后锚固端被装配在中心凹痕44的顶部。
因此,由于中心加强板10,形成用于该滑动长条座椅的导轨的滑轨98、100被更刚性地紧固在底板70上。而且,由于配备有形成导向栓柱的引导栓柱的中心加强板10,有利于该滑动长条座椅的对接。此外,由于滑动长条座椅与底板70之间改善的连接和更刚性的连接,后安全带的锚固具有更大的回弹强度。此外,中心加强板10允许更好的保持机动车辆的储箱。

Claims (10)

1.一种机动车辆的后部结构部分,该后部结构部分包括:
-两个后部侧构件(74,76)以及后部横向构件(72),该两个后部侧构件基本上平行于彼此,该后部横向构件将所述两个侧构件(74,76)彼此连接;
-后部底板(70),该后部底板被装配支撑在所述两个侧构件(74,76)和所述后部横向构件(72)上;以及,
-至少两个紧固导轨(98,100),该至少两个紧固导轨彼此间隔地安装在所述后部底板(70)上,所述至少两个紧固导轨(98,100)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侧构件(74,76)的方向延伸,以便能够接纳可平移移动的长条座椅;
其特征在于,该后部结构部分还包括中心加强板(10),该中心加强板装配在所述后部横向构件(72)上,并且在所述两个侧构件(74,76)之间在所述后部底板(70)下方延伸、与所述紧固导轨(98,100)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的后部结构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导轨(98,100)和所述中心加强板(10)通过所述底板(70)彼此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辆的后部结构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加强板(10)还包括多个紧固栓柱(50,52,54,56),该多个紧固栓柱被设计成穿过所述底板(70),以便能够将所述两个紧固导轨(98,100)连接到所述底板(70)。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辆的后部结构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加强板(10)包括被设计成穿过所述底板(70)的多个引导栓柱(58,60)。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辆的后部结构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加强板(10)具有平坦地施加在所述横向构件(72)上的两个紧固凸耳(20,2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辆的后部结构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紧固凸耳(20,22)通过焊接而连接到所述横向构件(72)。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机动车辆的后部结构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加强板(10)具有分别延伸到所述紧固凸耳(20,22)中的两个突出凹痕(40,42),以便增加所述紧固凸耳的刚度。
8.如权利要求3和7中所述的机动车辆的后部结构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加强板(10)包括两对紧固栓柱(50,52;54,56),所述两对中的一对栓柱(50,52)被装配在所述凹痕中的一个凹痕(40)的两侧,而所述两对中的另一对栓柱(54,56)被装配在所述凹痕中的另一个凹痕(42)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辆的后部结构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加强板(10)具有中心突出凹痕(44),以便接纳紧固件(62),该紧固件被设计成对在所述两个侧构件(74,76)之间安装在所述后部底板(70)下方的储箱(120)进行固位。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辆的后部结构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加强板(10)由单个压制金属部分形成。
CN202080010538.4A 2019-02-08 2020-02-04 机动车辆的后部加强结构部分 Active CN1133299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901289 2019-02-08
FR1901289A FR3092556B1 (fr) 2019-02-08 2019-02-08 Partie arrière de structur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renforcée
PCT/EP2020/052747 WO2020161133A1 (fr) 2019-02-08 2020-02-04 Partie arrière de structur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renforcé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9932A true CN113329932A (zh) 2021-08-31
CN113329932B CN113329932B (zh) 2023-11-21

Family

ID=67383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0538.4A Active CN113329932B (zh) 2019-02-08 2020-02-04 机动车辆的后部加强结构部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921217A1 (zh)
KR (1) KR20210125063A (zh)
CN (1) CN113329932B (zh)
FR (1) FR3092556B1 (zh)
WO (1) WO2020161133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31716A1 (de) * 1998-01-22 1999-07-28 MAN Nutzfahrzeuge Aktiengesellschaft Boden-Konstruktion am kippbaren Fahrerhaus eines Lastkraftwagen
CN1504373A (zh) * 2002-12-05 2004-06-1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车体结构
JP2006015798A (ja) * 2004-06-30 2006-01-1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構造
JP2008081041A (ja) * 2006-09-28 2008-04-10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JP2010042726A (ja) * 2008-08-11 2010-02-25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ート取付け部構造
CN102730085A (zh) * 2011-03-30 2012-10-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车身的底板结构
CN103118927A (zh) * 2010-07-23 2013-05-22 雷诺股份公司 带有侧向座椅坐垫支撑加强件的机动车辆底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31716A1 (de) * 1998-01-22 1999-07-28 MAN Nutzfahrzeuge Aktiengesellschaft Boden-Konstruktion am kippbaren Fahrerhaus eines Lastkraftwagen
CN1504373A (zh) * 2002-12-05 2004-06-1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车体结构
JP2006015798A (ja) * 2004-06-30 2006-01-1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構造
JP2008081041A (ja) * 2006-09-28 2008-04-10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JP2010042726A (ja) * 2008-08-11 2010-02-25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ート取付け部構造
CN103118927A (zh) * 2010-07-23 2013-05-22 雷诺股份公司 带有侧向座椅坐垫支撑加强件的机动车辆底盘
CN102730085A (zh) * 2011-03-30 2012-10-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车身的底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25063A (ko) 2021-10-15
WO2020161133A1 (fr) 2020-08-13
FR3092556B1 (fr) 2022-12-09
EP3921217A1 (fr) 2021-12-15
FR3092556A1 (fr) 2020-08-14
CN113329932B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62155B2 (en) Overmolded joint for beam assembly
US20110163571A1 (en) Vehicle side secton structure
US7631918B2 (en) Rear structure of a vehicular body
US7942473B2 (en) Underframe for motor vehicle
US7407223B2 (en) Automotive floor panel assembly
US7380874B2 (en) Automotive floor panel assembly
US8408638B2 (en)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US20060108831A1 (en) Wall structure of vehicle frame between cab and load-carrying bed
US20160083018A1 (en) Top par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US8414046B2 (en)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CN107097858B (zh) 车身结构
GB2479234A (en) Vehicle chassis structure
US8449022B2 (en)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CN115503565A (zh) 驾驶员座椅周边结构和车辆的座椅周边结构
CN113329932A (zh) 机动车辆的后部加强结构部分
KR20100134132A (ko) 구조부 및 등받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시트
US6932407B2 (en) Vehicle child seat attachment structure
KR20150090198A (ko) 자동차의 루프 구조물
JP2002019574A (ja) 貨物車両のサイドスカートの取付構造およびその取付方法
JPS5924024B2 (ja) シ−トベルトアンカレツジの補強構造
CN211364736U (zh) 一种汽车地板结构及汽车
CN215205063U (zh) 货车车架和具有其的载货车辆
JPH07187016A (ja)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フロア構造
CN111591182B (zh) 儿童座椅锚固件安装构造
JP2003170865A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