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2117A - 扰流器装置、具有扰流器装置的车辆、运行扰流器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扰流器装置、具有扰流器装置的车辆、运行扰流器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2117A
CN113302117A CN201980088850.2A CN201980088850A CN113302117A CN 113302117 A CN113302117 A CN 113302117A CN 201980088850 A CN201980088850 A CN 201980088850A CN 113302117 A CN113302117 A CN 113302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iler
vehicle
lever
hing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88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德烈.霍夫曼
M.克洛普
I.兰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02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21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7Rear spoi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2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aerodynamic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在此建议一种用于车辆(1)的扰流器装置,所述扰流器装置具有沿着车辆横向延伸的扰流板(5),所述扰流板围绕车辆横轴线(6)可枢转地支承在固定在车辆上的扰流器壳体(4)上,并且所述扰流板借助电动机(8)能够从第一运行位置主动地转换到至少一个第二运行位置中并且反之能够从至少一个第二运行位置主动地转换回到第一运行位置中,其中,所述扰流板(5)在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支承位置(9、10)并且在第一支承位置处分别借助铰链(9a、10a)可枢转地支承在扰流器壳体(4)上。有利地,所述铰链(9a、10a)分别由弧形地构造的铰链杆(11)构成,所述铰链杆(11)的在一端可转动地支承在固定在车辆上的扰流器壳体(4)上,并且在另一端抗扭地支承在所述扰流板(5)上。沿车辆横向观察在所述第一支承位置(9、10)之间,在扰流器壳体(4)上固定有电动机(8),并且所述电动机借助曲柄杠杆机构(26)在扰流板(5)的第二支承位置(27)中与所述扰流板有效连接。

Description

扰流器装置、具有扰流器装置的车辆、运行扰流器装置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扰流器装置。按照本发明的权利要求8,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扰流器装置的车辆、尤其机动车。按照本发明的权利要求9的特征组合,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运行扰流器装置的方法。
由文献DE 101 36 323 A1已知一种具有主动地应用的扰流器装置的阶梯车尾车辆,扰流器装置包括布置在车辆的两个侧向端部上的两个导流元件。两个导流元件可以通过调控装置和与调控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根据参数无级地在静止位置和最大移出位置之间彼此分开地控制,参数例如是横摆角速度、底盘运动学参数和/或车辆的速度。导流元件围绕转动轴线枢转地可铰接在车辆的车身上并且能够分别借助对应的调节装置进行调节。相应的调节装置包括四关节机构,四关节机构具有两个支撑杆,每个支撑杆分别通过共同的关节相互连接。支撑杆的分别与共同的关节间隔距离的外侧端部通过其它关节在一侧固定在相应的导流元件的内表面上并且在另一侧固定在车身上。调节装置借助能空气的驱动装置、例如电动机进行调节。文献DE 10 2005 021 832 A1描述了一种车辆的空气导引装置,其具有固定在扰流器基座上的扰流器以及用于在静止位置和至少一个第一运行位置之间调节扰流器基座的调节装置,在静止位置中扰流器基本上位于车辆轮廓内,并且在第一运行位置中扰流器伸出车辆轮廓外。调节装置包括铰接在扰流器基座上的枢转传动装置。此外规定了两个运行位置,在该运行位置中扰流器在行驶期间进一步地从第一运行位置中伸出并且由此提供制动效果(空气制动功能)。此外还可以设置对扰流器的无级调节。调节装置沿着车辆横向观察相对于车辆居中地布置。此外也可以相对于竖直的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对称地设置两个调节装置。调节装置例如根据制动踏板位置借助电动机运行。文献WO2004/065740 A1描述了一种铰链,其用于在车辆上铰接的部件、例如车辆翻盖,铰链包括可固定在其中一个门装置部件、翻盖或者翻盖框架上的第一铰链部件、分别可固定在另一个门装置部件上的第二铰链部件、将第一和第二铰链部件围绕枢转轴线可枢转地相互连接的铰链销和将第一铰链部件与第二铰链部件耦连的杆装置。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杠杆,其中,该第一杠杆可枢转地与布置在翻盖上的铰链部件连接。此外,在布置在翻盖上的铰链部件上设有用于发动机的固持装置,其中,第一杠杆能够由发动机驱动转动。对于驱动式地打开或者关闭的车辆翻盖为车辆翻盖设有制动装置。翻盖的确切位置通过传感器、例如以安装在其中一个旋转接头中的电位计的形式进行检测。文献WO 2004/065740 A1还包括可调节的扰流器等。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针对现有技术进一步改进的、使耗费最小化的扰流器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这种扰流器装置的车辆、尤其机动车。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扰流器装置的方法。
以用于车辆、尤其机动车的扰流器装置为出发点,所述扰流器装置具有沿着车辆横向(y方向)延伸的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围绕车辆横轴线可枢转地支承在车身或者固定在车辆上的扰流器壳体上,并且所述扰流板借助电动机能够从第一运行位置主动地转换到至少一个第二运行位置中并且反之能够从至少一个第二运行位置主动地转换回到第一运行位置中,其中,所述扰流板在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支承位置并且在第一支承位置处分别借助铰链可枢转地支承在车身或者扰流器壳体上,所述技术问题如此解决,即,用于将所述扰流板可枢转地支承在车身或者固定在车辆上的扰流器壳体上的所述铰链分别由弧形地构造的铰链杆构成,所述铰链杆的在一端可转动地支承在车身或者固定在车辆上的扰流器壳体上,并且在另一端抗扭地支承在所述扰流板上,并且沿车辆横向(y方向)观察在所述第一支承位置之间,在车身或者固定在车辆上的扰流器壳体上固定有电动机,并且所述电动机借助曲柄杠杆机构在扰流板的第二支承位置中与所述扰流板有效连接。
所述铰链***包括弧形地构造的、在专业领域也被称为鹅颈铰链的铰链杆,通过所设的铰链***并且结合将电动机与扰流板相连的、用于驱动的曲柄杠杆机构实现或者达成了扰流器装置的特别平坦并且因此在结构空间方面最小化的构造。
从属权利要求描述本发明的优选的扩展设计和设计方案。
按照所述曲柄杠杆机构的一种特别实用的设计方案规定,所述曲柄杠杆机构具有第一杠杆,所述第一杠杆在一端与输出轴抗扭地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杠杆在另一端与第二杠杆的端部铰接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杠杆的另一端部在所述扰流板的第二支承位置中与所述扰流板铰接地连接。在此有利地,所述第一杠杆U形型材状地构造有将两个相互间隔地布置的侧壁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部具有用于抗扭地连接输出轴的孔,并且所述侧壁具有用于借助轴铰接地连接第二杠杆的相互对应的孔。由此实现了曲柄杠杆机构的特别稳定并且节省位置空间的构造。在此优选的是,第二杠杆布置在所述侧壁之间并且在不阻碍所需的灵活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完全占据所述侧壁之间的间距。本发明还规定,弧形地构造的铰链杆(鹅颈铰链)的朝向扰流板的并且通过螺纹连接件能够与扰流板抗扭地连接的第一端部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相对于扰流板定位铰链杆的器件。由此能够极其方便地使扰流板在铰链处相对于车身和/或扰流器壳体的成型轮廓精确地对准。按照本发明的一种特别简单并且功能可靠的实施方式,用于定位的器件通过所述铰链杆中的用于实现铰链杆与扰流板螺纹连接的长孔以及铰链杆的在端侧的、凹形的第一轮廓构成,所述第一轮廓与扰流板的凸形的第二轮廓相对应,或者反之凸形的第一轮廓与扰流板的凹形的第二轮廓相对应。本发明还优选地规定,所述电动机与电子的控制和调节单元(ECU)连接并且根据存储在控制和调节单元的软件中的***参数以及车辆的当前检测到的行驶状态能够以规定的级或者无级地被调节和控制。为了能够充分地确保电动机的电子控制和调节单元(ECU)的调控和控制功能以及能够在***出现可能产生的功能故障时充分确保安全功能,所述扰流器装置具有用于检测路径的器件和/或用于检测扰流板的位置的端部止挡部,所述用于检测路径的器件和/或端部止挡部产生信号,所述信号也被提供给控制和调节单元(ECU),以便分析和产生用于电动机的调节和控制信号。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前述类型的扰流器装置的车辆、尤其机动车。
用于运行前述类型的扰流器装置的方法的特征基本在于,设定控制和调节单元(ECU)的***参数,使得既根据速度也根据车辆的减速的程度对扰流板进行调节,其中,针对在规定的级中对扰流板的调节而设有至少一个关于车辆的行驶运行的级并且在车辆最大程度地减速时附加地设有其它级,其中,
-只有在经过至少5秒的预设时间中包含相应的速度范围时,才将扰流板从一个级向其它级、即更高的或更低的级进行调节,并且其中,
-在车辆以最大程度的减速进入紧急制动的情况下,与扰流板的当前所处的级无关地直接将扰流板调节至其它级,所述其它级带来最大的调节角和最大的空气阻力。
但是优选地为车辆的行驶运行设置三个级,从而
-在从车辆停止至约120km/h的行驶速度的范围内,扰流板处于与其初始位置对应的第一运行位置(“0级”),
-在约120km/h至约150km/h之间,扰流板的迎角增大,并且扰流板处于与“1级”对应的第二运行位置,
-在约150km/h至约180km/h之间,扰流板的迎角继续增大,并且扰流板处于与“2级”对应的第三运行位置中,并且
-自180km/h以上,扰流板的迎角进一步继续增大,并且扰流板处于与“3级”对应的第三运行位置中。
接着是扰流板的其它级(“4级”),所述其它级带来的是扰流板的最大的调节角和最大的空气阻力。
前述方法尤其还具有的优点是,针对在第一方面中给出的特征,在“运动的”驾驶方式、即具有快速的并且重复的速度变化的驾驶方式中,对扰流板的调节减少至所需要的最小程度,该最小程度使得对所有构件的磨损最小化。
为了保护***免于损坏,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扩展设计中有利地规定,在***未定义地偏离定义的***参数和***预设值的情况下,停止对扰流板的调节并且将***设置为“故障”模式。结合上述措施或者单独地还可以规定,连续地测量和分析电动机的电流消耗,并且在测量值相对于规定值偏离或者有偏离趋势的情况下,立即关闭用于扰流板的调节***,并且将所述调节***设置为所述的“故障”模式,其中,在两种情况下将“故障”模式声学地和/或视觉地传达给驾驶员。这种故障的原因例如可以是***部件或者***中机械的和/或电子的损坏、扰流板的调节区域中出现异物和/或类似原因。
以下结合附图中示意示出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包括所有由权利要求定义的设计方案。为了本发明的目的,机动车的通常的行驶方向标记为“-x”(负“x”),反向于机动车的通常的行驶方向的方向标记为“+x”(正“x”),从通常的行驶方向(-x)出发沿水平的横向于x方向的方向向右看标记为“+y”,从通常的行驶方向(-x)出发沿水平的横向于x方向的方向向左看标记为“-y”,沿竖直的横向于x方向的方向向上看标记为“+z”,并且沿竖直的横向于x方向的方向向下看标记为“-z”。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的空间方向的标记方式相应于在汽车工业中通常使用的坐标系。此外,如“向前”、“向后”、“向上”、“向下”的定义以及具有类似意义的定义,包括“向右”和“向左”的定义如通常在机动车上的方向标记那样使用。在附图中:
图1示出装备有按照本发明的扰流器装置的车辆的极简侧视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图1的车辆的后盖板的后视图,在后盖板上固定有扰流器装置连同处于第一运行位置或者初始位置中的可调节的扰流板;
图3示出根据图2的视图,其具有处于与第一运行位置不同的运行位置中的扰流板;
图4示出扰流板连同扰流板的铰链的立体的单独视图,
图5示出在组装状态下的根据图4的铰链的立体的细节视图,具有承载扰流板的固定在车身上的扰流器壳体;
图6示出用于驱动可调节的扰流板的电动机的立体的单独视图,和
图7示出与扰流板有效连接的电动机的细节视图。
图1首先示出车辆1,目前为具有斜背的轿车,所述车辆具有固定在后盖板3的顶部区域中的扰流器装置2。从图1至图3中还可知,扰流器装置2具有直接在后盖板3上也就是在车身上固定地布置的扰流器壳体4,沿着车辆横向(y方向)延伸的扰流板5能够围绕车辆横轴线6枢转地支承在所述扰流器壳体上。由说明书引言可知,扰流器装置2或者其扰流板5用于尤其在行驶速度较高时影响车辆1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以便为车辆尾部提供施加下沉力(Abtrieb)并且因此也改善车轮7的牵引力。
扰流板5借助电动机8主动地从第一运行位置(参见图1和图2)转换到在行驶速度≥120km/h时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运行位置(参见图3)中,所述第一运行位置与所述扰流板5在行驶速度相对较低、即不超过120km/h时的初始位置对应。扰流板5在所述第二运行位置中比在第一运行位置或者初始位置中更倾斜,由此增大了车辆后部的下沉力。
由图3和图4还可知,扰流板5在两端分别具有具备铰链9a、10a的第一支承位置9、10,扰流板5借助所述铰链围绕所述车辆横轴线6可枢转地支承在扰流器壳体4上。每个铰链9a、10a单独地由弧形的、在此两次弯曲的铰链杆11构成,所述铰链9a、10a在专业领域中有时也被称为鹅颈铰链9a、10a。
每个铰链杆11在一个端部可转动地支承在扰流器壳体4上并且在另一个端部抗扭地支承在扰流板5上。图4大致示出了铰链杆11在扰流板5上的抗扭的支承结构12,而图5则大致示出了铰链杆11在扰流器壳体4上的可转动的支承结构13。
每个铰链杆11在扰流板5上的抗扭的支承结构12通过铰链杆11的朝向扰流板5的第一端部15与扰流板5的支承容纳部16的抗扭的螺纹连接14产生。铰链杆11的所述第一端部15在图5中也能够清楚地看到。为了方便地实现扰流板5在铰链9a、10a或者相关铰链杆11上相对于车身和/或扰流器壳体4的成型轮廓精确对准,设有用于定位的器件17a、17b。用于定位的器件17a在此由铰链杆11中的长孔构成,所述长孔被用于抗扭地连接铰链杆11与扰流板5的固定螺钉18(参见图4)穿过。另一个用于定位的器件17b由铰链杆11的所述第一端部15的端侧的、凹形的第一轮廓19构成。铰链杆11的端侧的第一轮廓19与未图示的凸形的第二轮廓相对应,所述第二轮廓优选与扰流板5的第一轮廓互补。自然也可以规定彼此对应的轮廓的相反的情况,并且所述情况因此同样包括在本发明中。
按照图4和图5,铰链杆11在扰流器壳体4上的可转动的支承结构13分别借助支承轴20形成,所述支承轴既穿过铰链杆11的第二端部21中的未图示的孔,也穿过扰流器壳体4的支承容纳部22中的未图示的孔。支承轴20布置在前述的车辆横轴线6中。
就电动机8而言,其优选借助支架23在扰流器壳体4上固定在扰流板5的两个第一支承位置9和10之间。按照该实施例,电动机8具有行星轮传动装置24,所述行星轮传动装置的输出轴25借助曲柄杠杆机构26与扰流板5的在中心布置在第一支承位置9、10之间的第二支承位置27有效连接(参见图3、图6和图7)。通过使用行星轮传动装置24能够在低电流消耗的情况下实现驱动装置的紧凑的构造以及相对较高的扭矩。通过行星轮传动装置24的减速,自身的内部的自锁装置支持所述***,以抵消竖起的扰流板5由于作用的行驶风向其初始位置回转。
按照图7,所述曲柄杠杆机构26具有在一端与输出轴25抗扭地连接的第一杠杆28,所述第一杠杆28在另一端与第二杠杆29的端部铰接地连接。第二杠杆29的另一端部在扰流板5的第二支承位置27中与所述扰流板铰接地连接。扰流板5为此具有支承容纳部30或者一体式地构成这种支承容纳部。由图7还可知,第一杠杆28U形型材状地构造,其具有将两个相互间隔地布置的侧壁31、32相互连接的连接部33。连接部33具有未图示的用于抗扭地连接输出轴25的孔。侧壁31、32具有未图示的并且相互对应的孔,所述孔用于借助轴34铰接地连接第二杠杆。第二杠杆29为此布置在所述侧壁31、32之间并且在不阻碍所需的灵活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完全占据所述侧壁之间的间距。
电动机8与未图示的电子控制和调节单元(ECU)连接并且能够根据存储在所述电子控制和调节单元的软件中的***参数以及车辆1的当前检测的行驶状态以规定的级或者无级地进行调节和控制。为了能够充分确保电动机的电子控制和调节单元(ECU)的调控和控制功能以及为了能够在***出现可能产生的功能故障时充分确保安全功能,扰流器装置具有用于检测路径的器件、例如已知的电位计和/或用于检测扰流板的位置的例如形式为微型开关的端部止挡部,所述用于检测路径的器件和/或端部止挡部产生信号,所述信号也被提供给控制和调节单元(ECU)以分析和产生用于电动机8的调节和控制信号。
用于运行前述类型的扰流器装置的适宜的方法的特点基本在于,控制和调节单元的***参数这样设计,使得既根据速度也根据车辆1的减速的程度对扰流板5进行调节,其中,针对在规定的级中对扰流板5进行的调节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车辆1的行驶运行的级并且在车辆1最大程度地减速时附加地设置有其它级,其中,
-只有在经过至少5秒的预设时间中包含相关的速度范围时,才将扰流板5从一个级向其它级、即更高的或者更低的级进行调节,并且其中,
-在车辆1以最大程度的减速进入紧急制动情况时,与扰流板的当前所处的级无关地直接将扰流板5调节至其它级,所述其它级带来的是最大的调节角和最大的空气阻力。
然而优选地为车辆1的行驶运行设置三个级,并且如此设置,使得
-在从车辆1停止至约120km/h的行驶速度的范围内,扰流板5处于与其初始位置对应的第一运行位置中(“0级”),
-在约120km/h至约150km/h之间,扰流板5的迎角增大,并且扰流板位于相当于“1级”的第二运行位置中,
-在约150km/h和约180km/h之间,扰流板5的迎角继续增大,并且扰流板位于相当于“2级”的第三运行位置中,并且
-在180km/h以上时,扰流板5的迎角进一步继续增大,并且扰流板位于相当于“3级”的第三运行位置中。
接着是扰流板5的其它级(“4级”),所述其它级带来的是扰流板的最大的调节角和最大的空气阻力。
如前所述地,前述方法具有的优点是,针对在第一方面中给出的特征,在“运动的”驾驶方式、即具有快速的并且重复的速度变化的驾驶方式中,对扰流板5的调节减少至所需要的最小程度,该最小程度使得对所有构件的磨损最小化。
为了保护***免于损坏还规定,在***未定义地偏离定义的***参数和预设值的情况下,停止对扰流板5的调节并且将***设置为“故障”模式。结合上述措施或者单独地还规定,连续地测量和分析电动机8的电流消耗,并且在测量值相对于规定值偏离或者有偏离趋势的情况下,立即关闭用于扰流板的调节***,并且将所述调节***设置为所述的“故障”模式。有利地在所述两种情况下将“故障”模式声学地和/或视觉地传达给驾驶员。这种故障的原因例如可以是***部件或者***中的机械的和/或电子的损坏、扰流板5的调节区域中的异物和/或类似原因。
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基于扰流板5,所述扰流板可枢转地支承在扰流器壳体4上。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扰流器装置2的这种具体的设计方案,而是也包括下述扰流器装置2,其具有直接地可枢转地铰接在车辆1的车身部件、例如后盖板3、车顶上的扰流器。扰流器壳体4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必要的(未图示)。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在车辆1的顶部区域中例如布置在车辆1的斜背上的后盖板3上的扰流器装置2,而是包括任何合适的位置以供在车辆1上按照规定地使用扰流器装置2,例如直接在车身顶部上或者在设计有阶梯车尾(未图示)的车辆1的盖板上。
附图标记清单
1 车辆
2 扰流器装置
3 后盖板
4 扰流器壳体
5 扰流板
6 车辆横轴线
7 车轮
8 电动机
9 支承位置(扰流板5)
9a 铰链
10 支承位置(扰流板5)
10a 铰链
11 铰链杆
12 支承结构
13 支承结构
14 螺纹连接
15 第一端部(铰链杆11)
16 支承容纳部(扰流板5)
17a 用于定位的器件
17b 用于定位的器件
18 固定螺钉
19 轮廓(铰链杆11)
20 支承轴
21 第二端部(铰链杆11)
22 支承容纳部(扰流板4)
23 支架
24 行星轮传动装置
25 输出轴
26 曲柄杠杆机构
27 支承位置(扰流板5)
28 第一杠杆
29 第二杠杆
30 支承容纳部(扰流板5)
31 侧壁
32 侧壁
33 连接部
34 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1)、尤其机动车的扰流器装置,所述扰流器装置具有沿着车辆横向(y方向)延伸的扰流板(5),所述扰流板围绕车辆横轴线(6)可枢转地支承在车身或者固定在车辆上的扰流器壳体(4)上,并且所述扰流板借助电动机(8)能够从第一运行位置主动地转换到至少一个第二运行位置中并且反之能够从至少一个第二运行位置主动地转换回到第一运行位置中,其中,所述扰流板(5)在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支承位置(9、10)并且在第一支承位置处分别借助铰链(9a、10a)可枢转地支承在车身或者扰流器壳体(4)上,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扰流板(5)可枢转地支承在车身或者固定在车辆上的扰流器壳体(4)上的所述铰链(9a、10a)分别由弧形地构造的铰链杆(11)构成,所述铰链杆(11)的在一端可转动地支承在车身或者固定在车辆上的扰流器壳体(4)上,并且在另一端抗扭地支承在所述扰流板(5)上,并且沿车辆横向(y方向)观察在所述第一支承位置(9、10)之间,在车身或者固定在车辆上的扰流器壳体(4)上固定有电动机(8),并且所述电动机借助曲柄杠杆机构(26)在扰流板(5)的第二支承位置(27)中与所述扰流板有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杠杆机构(26)具有第一杠杆(28),所述第一杠杆在一端与输出轴(25)抗扭地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杠杆(28)在另一端与第二杠杆(29)的端部铰接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杠杆(29)的另一端部在所述扰流板(5)的第二支承位置(27)中与所述扰流板铰接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杠杆(28)U形型材状地构造有将两个相互间隔地布置的侧壁(31、32)相互连接的连接部(33),其中,所述连接部(33)具有用于抗扭地连接输出轴(25)的孔,并且所述侧壁(31、32)具有用于借助轴(34)铰接地连接第二杠杆(29)的相互对应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扰流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杆(11)的朝向扰流板(5)的并且通过螺纹连接件能够与扰流板抗扭地连接的第一端部(15)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相对于扰流板(5)定位铰链杆(11)的器件(17a、17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扰流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定位的器件(17a、17b)通过所述铰链杆(11)中的用于实现铰链杆与扰流板(5)螺纹连接的长孔以及铰链杆(11)的在端侧的、凹形的第一轮廓(19)构成,所述第一轮廓(19)与扰流板(5)的凸形的第二轮廓相对应,或者反之凸形的第一轮廓与扰流板(5)的凹形的第二轮廓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扰流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8)与电子的控制和调节单元(ECU)连接并且根据存储在控制和调节单元的软件中的***参数以及车辆(1)的当前检测到的行驶状态能够以规定的级或者无级地被调节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扰流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器装置具有用于检测路径的器件和/或用于检测扰流板(5)的位置的端部止挡部,所述用于检测路径的器件和/或端部止挡部产生信号,所述信号也被提供给控制和调节单元(ECU),以便分析和产生用于电动机(8)的调节和控制信号。
8.一种车辆(1)、尤其机动车,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扰流器装置。
9.一种运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扰流器装置的方法,其中,设定控制和调节单元(ECU)的***参数,使得既根据速度也根据车辆(1)的减速的程度对扰流板(5)进行调节,其中,针对在规定的级中对扰流板(5)的调节而设有至少一个关于车辆(1)的行驶运行的级并且在车辆(1)最大程度地减速时附加地设有其它级,其中,
-只有在经过至少5秒的预设时间中包含相应的速度范围时,才将扰流板(5)从一个级向其它级、即更高的或更低的级进行调节,其中,
-在车辆(1)以最大程度的减速进入紧急制动的情况下,与扰流板(5)的当前所处的级无关地直接将扰流板(5)调节至其它级,所述其它级带来最大的调节角和最大的空气阻力,并且其中,
-优选地为车辆(1)的行驶运行设置三个级,从而
-在从车辆(1)停止至约120km/h的行驶速度的范围内,扰流板(5)处于与其初始位置对应的第一运行位置(“0级”),
-在约120km/h至约150km/h之间,扰流板(5)的迎角增大,并且扰流板处于与“1级”对应的第二运行位置,
-在约150km/h至约180km/h之间,扰流板(5)的迎角继续增大,并且扰流板处于与“2级”对应的第三运行位置中,并且
-自180km/h以上,扰流板(5)的迎角进一步继续增大,并且扰流板处于与“3级”对应的第三运行位置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未定义地偏离定义的***参数和***预设值的情况下,停止对扰流板(5)的调节并且将***设置为“故障”模式,和/或连续地测量和分析电动机(8)的电流消耗,并且在测量值相对于规定值偏离或者有偏离趋势的情况下,立即关闭用于扰流板(5)的调节***,并且将所述调节***设置为所述的“故障”模式,其中,在两种情况下将“故障”模式声学地和/或视觉地传达给驾驶员。
CN201980088850.2A 2018-11-28 2019-11-26 扰流器装置、具有扰流器装置的车辆、运行扰流器装置的方法 Pending CN1133021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20484.5 2018-11-28
DE102018220484.5A DE102018220484A1 (de) 2018-11-28 2018-11-28 Spoilervorrichtung, Fahrzeug mit einer derartigen Spoiler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 Spoilervorrichtung
PCT/DE2019/101014 WO2020108703A1 (de) 2018-11-28 2019-11-26 Spoilervorrichtung, fahrzeug mit einer derartigen spoiler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 spoiler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2117A true CN113302117A (zh) 2021-08-24

Family

ID=68834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8850.2A Pending CN113302117A (zh) 2018-11-28 2019-11-26 扰流器装置、具有扰流器装置的车辆、运行扰流器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66102B2 (zh)
EP (1) EP3887232B1 (zh)
CN (1) CN113302117A (zh)
DE (1) DE102018220484A1 (zh)
WO (1) WO202010870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6865A (zh) * 2022-06-20 2022-09-16 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扰流装置、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车辆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4788A (en) * 1984-02-29 1987-06-23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Vehicular air flow control device with variable angle air flow control fin
DE4207658A1 (de) * 1992-03-11 1993-09-16 Daimler Benz Ag Stroemungsleitvorrichtung fuer ein fahrzeug
US5454619A (en) * 1994-06-09 1995-10-03 Haraway, Jr.; William M. Aerodynamically responsive vehicular safety spoiler system
US20070145776A1 (en) * 2003-03-03 2007-06-28 Markus Grave Motor vehicle with at least one aerodynamic spoiler
CN101585378A (zh) * 2008-05-16 2009-11-25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汽车
DE202011002434U1 (de) * 2011-02-07 2011-05-19 HS Genion GmbH, 82205 Antriebswelle für Luftleitvorrichtung
KR101369434B1 (ko) * 2013-09-13 2014-03-03 한국오텍공업(주) 속도 감응형 버스용 리어 스포일러
CN105501314A (zh) * 2016-01-21 2016-04-20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导向装置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691B2 (ja) * 1988-01-11 1995-02-2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後部開閉体構造
DE19732698C1 (de) 1997-07-30 1998-07-30 Webasto Karosseriesysteme Vorrichtung zum Betätigen einer Fahrzeugklappe
KR100292774B1 (ko) * 1997-10-30 2001-09-28 정주호 차속적응형스포일러제어장치
DE10136323A1 (de) 2001-07-26 2003-02-20 Bosch Gmbh Robert Vorrichtung zur Anzeige von Informationen in mobilen und/oder stationären Endgeräten und/oder Systemen
WO2004065740A1 (de) 2003-01-22 2004-08-05 Edscha Ag Scharnier
DE102005021832A1 (de) 2005-05-11 2006-11-23 Webasto Ag Luftleitvorrichtung eines Fahrzeugs
DE102010011676B4 (de) * 2010-02-04 2012-07-26 Hs Genion Gmbh Engineering Services Luftleiteinrichtung mit Toleranzausgleich
DE102011081899A1 (de) * 2011-08-31 2013-02-28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Hallstadt Spoileranordnung mit einem verstellbaren Spoilerblatt
DE102014118495A1 (de) * 2014-12-12 2016-06-16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Unterschale, Bausatz zur Herstellung einer Unterschale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Unterschal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4788A (en) * 1984-02-29 1987-06-23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Vehicular air flow control device with variable angle air flow control fin
DE4207658A1 (de) * 1992-03-11 1993-09-16 Daimler Benz Ag Stroemungsleitvorrichtung fuer ein fahrzeug
US5454619A (en) * 1994-06-09 1995-10-03 Haraway, Jr.; William M. Aerodynamically responsive vehicular safety spoiler system
US20070145776A1 (en) * 2003-03-03 2007-06-28 Markus Grave Motor vehicle with at least one aerodynamic spoiler
CN101585378A (zh) * 2008-05-16 2009-11-25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汽车
DE202011002434U1 (de) * 2011-02-07 2011-05-19 HS Genion GmbH, 82205 Antriebswelle für Luftleitvorrichtung
KR101369434B1 (ko) * 2013-09-13 2014-03-03 한국오텍공업(주) 속도 감응형 버스용 리어 스포일러
CN105501314A (zh) * 2016-01-21 2016-04-20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导向装置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6865A (zh) * 2022-06-20 2022-09-16 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扰流装置、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87232A1 (de) 2021-10-06
US20220017159A1 (en) 2022-01-20
EP3887232B1 (de) 2023-08-30
US11866102B2 (en) 2024-01-09
DE102018220484A1 (de) 2020-05-28
WO2020108703A1 (de)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8335B2 (en) Air-guiding device of a vehicle
US7841646B2 (en) Motor vehicle with an air-conducting device
RU2601542C2 (ru) Воздушное направля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меньшения сопротивления воздуха назем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9802657B2 (en) Powered deployable spoiler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s
CA2539356C (en) Automated deployable running board
US8177288B2 (en) Motor vehicle
JP2002114040A (ja) 車両枢動閉鎖式動力作動アセンブリ
US8162379B2 (en) Double door system for vehicles
US11383772B2 (en) Rear air guide device for a vehicle
FR2810286A1 (fr) Dispositif de securit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US20200001935A1 (en) Active body panels for rear pillars of a vehicle
KR101501289B1 (ko) 자동차의 후방부
CN115583200A (zh) 用于接近配备有后挡板总成的车辆上的货舱的***
CN113302117A (zh) 扰流器装置、具有扰流器装置的车辆、运行扰流器装置的方法
CN114940220A (zh) 用于车辆的扰流板组件和车辆
EP1939073A2 (en) Vehicle having steerable rear wheels
KR20240054720A (ko) 엑티브 에어 스커트 장치
JP2019043488A (ja) 車両の空気抵抗低減システム及び車両の空気抵抗低減方法
US10518815B2 (en) Air deflector assembly for an automatic vehicle
US20220371669A1 (en) Flow guiding apparatus for a motor vehicle
US11446974B2 (en) Adjustable anti-roll bar arrangement
EP4378804A1 (en) An air deflector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230010767A1 (en) Linkage assembly for running board and method
JPS6285713A (ja) 自動車のオ−トドア装置
KR19990029254U (ko) 자동차의 윈드 디플렉터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