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6591B - 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 - Google Patents

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6591B
CN113196591B CN201980083932.8A CN201980083932A CN113196591B CN 113196591 B CN113196591 B CN 113196591B CN 201980083932 A CN201980083932 A CN 201980083932A CN 113196591 B CN113196591 B CN 1131965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ortion
insulating member
positioning
coaxial connecto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39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6591A (zh
Inventor
幸西克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96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65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65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65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L型同轴连接器(10)中的绝缘性部件(12)的定位构造,上述L型同轴连接器(10)具备:内部端子(14),具有中心导体连接部(14b)和内部接触部(14a);外部端子(16),具有外部导体连接部(16a)和外部接触部(16b);以及绝缘性部件(12),具有中心导体保持部(12b)和内部保持部(12a),在内部保持部的外表面部(12j)与外部接触部的内表面部(16j)之间,设置有进行内部保持部在与内部接触部的轴向正交的两个正交方向上的定位的定位部(17),并且外部端子在外部接触部的相反侧,具备限制中心导体保持部以内部接触部为中心的转动的转动限制部(16d)。

Description

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的L型同轴连接器具备: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连接的内部端子(插口);与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连接的外部端子(壳体);以及配置于内部端子及外部端子之间的绝缘性部件(衬套)。
在专利文献1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采用在将绝缘性部件安装于外部端子时,绝缘性部件的圆形的背面部经过外部端子的圆筒部的开口的结构。因此,尺寸构成为背面部的外径比圆筒部的内径小。另外,设置于背面部的外表面部且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衬套的部作为防脱件而与设置于圆筒部的内表面部的凸部卡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026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由于背面部的外径比圆筒部的内径小,因此在背面部的外表面部与圆筒部的内表面部之间存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间隙。因此,背面部的外表面部不与圆筒部的内表面部接触。而且,专利文献1的L型同轴连接器没有公开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如何将绝缘性部件的背面部相对于外部端子的圆筒部进行定位。即,没有公开如何将绝缘性部件的背面部(内部端子的内部接触部)与外部端子的圆筒部同轴地配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绝缘性部件相对于外部端子准确地定位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是具备内部端子、外部端子以及绝缘性部件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
上述内部端子具有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电连接的中心导体连接部、和沿与同轴电缆的延伸方向正交的轴向延伸的内部接触部,
上述外部端子具有与上述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电连接的外部导体连接部、和沿上述轴向延伸且围绕上述内部接触部的外部接触部,
上述绝缘性部件配置于上述内部端子及上述外部端子之间,并具有保持上述中心导体连接部的中心导体保持部、和保持上述内部接触部且被上述外部接触部围绕的内部保持部,
在上述内部保持部的外表面部与上述外部接触部的内表面部之间设置有定位部,该定位部进行上述内部保持部在与上述内部接触部的上述轴向正交的两个正交方向上的定位,并且,
上述外部端子在上述外部接触部的相反侧,具备限制上述中心导体保持部以上述内部接触部为中心的转动的转动限制部。
根据本公开,定位部进行内部保持部在与内部接触部的轴向正交的两个正交方向上的定位,并且转动限制部限制中心导体保持部以内部接触部为中心的转动。因此,能够将绝缘性部件相对于外部端子准确地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使对象方连接器嵌合于图1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同轴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4的同轴连接器组件的仰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9是使对象方连接器嵌合于图8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同轴连接器组件的仰视图。
图10是沿着图9的X-X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10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示出相互正交的X轴、Y轴以及Z轴。
〔同轴连接器组件〕
图4是使L型同轴连接器10与对象方连接器20嵌合后的同轴连接器组件30的俯视图。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如图4及图5所示,同轴连接器组件30具备L型同轴连接器10、和相对于L型同轴连接器10沿插拔方向(Z轴方向)可插拔地嵌合的对象方连接器20。图5的同轴连接器组件30表示在使对象方连接器20与L型同轴连接器10对置的状态下使对象方连接器20朝向L型同轴连接器10沿插拔方向(Z轴方向)移动,由此L型同轴连接器10及对象方连接器20相互嵌合的状态。L型同轴连接器10与同轴电缆40连接,与此相对,对象方连接器20安装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
〔L型同轴连接器〕
图1是构成图4及图5所示的同轴连接器组件30的L型同轴连接器10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L型同轴连接器10的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如图1~图3所示,L型同轴连接器10具有绝缘性部件(衬套)12、内部端子(中心插口)14以及外部端子(壳体)16。对于电连接的构成要素,L型同轴连接器10构成为:从轴向(Z轴方向)观察时,相对于将后述的中心导体连接部14b和内部接触部14a连结的假想中心线O具有大致对称性。
内部端子14是与同轴电缆40的中心导体42连接的端子。内部端子14通过绝缘性部件12,与外部端子16电绝缘。
内部端子14由具有导电性的部件构成。内部端子14例如由铜合金材料那样的一块金属板制作,且在其表面实施镍及金的镀敷。内部端子14通过嵌件成型而与绝缘性部件12一体化。根据该结构,能够准确地进行绝缘性部件12与内部端子14之间的定位。
内部端子14具备内部接触部14a和中心导体连接部14b。如图3所示,内部端子14在剖视图中呈L字状弯曲。
内部接触部14a沿与同轴电缆4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延伸。内部接触部14a形成周向上局部被切口的大致圆筒状。
内部接触部14a与对象方连接器20的对象方内部端子24的对象方内部接触部24a电接触。图2及图3所示的内部接触部14a构成为在内周部具有接触面的阴型(插口型)。另一方面,对象方连接器20的对象方内部接触部24a构成为在外周部具有接触面的阳型(销型)。
中心导体连接部14b沿同轴电缆40的延伸方向即与插拔方向正交的横向(X轴方向)延伸。中心导体连接部14b是从内部接触部14a沿横向延伸的板状的端子部分。中心导体连接部14b在图1~图3所示的组装后的状态下,与同轴电缆40的中心导体42电连接。在中心导体连接部14b的同轴电缆40侧的端部形成有分成二部分的分叉部14s。分叉部14s与中心导体42通过焊接被固定且电连接。
外部端子16是与同轴电缆40的外部导体41连接的端子。外部端子16由具有导电性的部件构成。外部端子16例如由铜合金材料那样的一块金属板制作,且在其表面实施镍及金的镀敷。
外部端子16具备外部导体连接部16a、外部接触部16b、铆接卡合部16c、转动限制部16d以及防脱部16e。
外部导体连接部16a从外部接触部16b沿横向(X轴方向)延伸,呈板状。外部导体连接部16a在图1~图3所示的组装后的状态下,以沿着绝缘性部件12及同轴电缆40的方式设置,并对绝缘性部件12及同轴电缆40进行保持。在外部导体连接部16a形成有外部接触部16b、铆接卡合部16c、转动限制部16d以及防脱部16e。
外部接触部16b呈圆筒状,与对象方连接器20的对象方外部端子26嵌合。外部接触部16b沿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延伸。从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观察,外部接触部16b在同轴电缆40的一侧具有开口部。绝缘性部件12的内部保持部12a经过外部接触部16b的开口部,***并安装于外部接触部16b内。根据该结构,与通过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狭缝将多个弹簧片形成于外部端子的筒状部的情况相比,不易引起外部接触部16b的变形,因此能够得到稳定的嵌合。在图1~图3所示的组装后的状态下,内部端子14的内部接触部14a位于外部接触部16b的内侧。此时,外部接触部16b被定位成与内部接触部14a同轴。
外部接触部16b呈具有周向中的同轴电缆40的一侧被切成圆弧状而成的切口部的大致圆筒状。通过该切口部,供绝缘性部件12的中心导体保持部12b***并安装。
铆接卡合部16c从外部导体连接部16a沿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延伸。铆接卡合部16c由以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对置的方式形成的一对板状部件构成。铆接卡合部16c通过朝向假想中心线O弯折并铆接而与同轴电缆40的外部导体41接触。由此,外部端子16与外部导体41电连接,并且同轴电缆40被保持、固定于外部端子16。
防脱部16e设置于从外部接触部16b向同轴电缆40的一侧延伸的侧方延伸部16g。防脱部16e从侧方延伸部16g沿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延伸。防脱部16e由以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对置的方式形成的一对板状部件构成。通过将防脱部16e朝向假想中心线O弯折并铆接,从而防脱部16e的前端部与中心导体保持部12b的防脱凹部12e卡合。根据该结构,利用防脱部16e,能够防止绝缘性部件12的中心导体保持部12b沿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脱落,从而将绝缘性部件12保持、固定于外部端子16。
转动限制部16d设置于外部端子16的位于外部接触部16b的相反侧的侧方延伸部16g,并构成为与中心导体保持部12b的侧部抵接。转动限制部16d位于比防脱部16e靠同轴电缆40的一侧。防脱部16e位于外部接触部16b与转动限制部16d之间。根据该结构,转动限制部16d能够限制中心导体保持部12b以内部接触部14a为中心的转动。优选转动限制部16d位于尽可能靠同轴电缆40的一侧,位于离内部接触部14a更远的位置。
侧方延伸部16g的端部以向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外侧扩展的方式延伸,与铆接卡合部16c的内表面抵接。即,从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侧方延伸部16g的端部以沿着中心导体连接部14b的分叉部14s,向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外侧扩展的方式延伸。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分叉部14s与侧方延伸部16g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保持为大致相等,能够防止它们之间的电场、电容耦合变得不均匀,因此能够降低高频带(例如,兆赫频带、千兆赫频带)处的不需要的反射。
绝缘性部件12配置在内部端子14与外部端子16之间。绝缘性部件12由电绝缘性的树脂(例如,液晶聚合物等)构成,使内部端子14与外部端子16相互电绝缘。
绝缘性部件12具备内部保持部12a和中心导体保持部12b。
从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内部保持部12a呈大致圆形。内部保持部12a构成为能够经过外部接触部16b的开口部,沿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安装于外部接触部16b的内侧的尺寸。在内部保持部12a,内部端子14的内部接触部14a沿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膨出。内部接触部14a与内部保持部12a成为一体以便与内部保持部12a成为同轴。例如,通过嵌件成型,内部接触部14a与内部保持部12a成为一体,中心导体连接部14b的一部分与内部保持部12a成为一体。根据该结构,能够准确地进行绝缘性部件12与内部端子14之间的定位。
中心导体保持部12b从内部保持部12a向同轴电缆40的一侧延伸。从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中心导体保持部12b呈大致矩形。中心导体连接部14b的剩余部分埋设于中心导体保持部12b,并且从中心导体保持部12b露出。露出的中心导体连接部14b的端部作为上述的分叉部14s,与中心导体42电连接。在中心导体保持部12b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上表面部形成有一对防脱凹部12e。
〔对象方连接器〕
如图4及图5所示,对象方连接器20具备对象方内部端子(中心销)24、对象方外部端子26、以及配置在对象方内部端子24与对象方外部端子26之间的对象方绝缘性部件(树脂模塑壳)22。
对象方内部端子24是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信号用焊盘部连接的端子。对象方内部端子24通过对象方绝缘性部件22,与对象方外部端子26电绝缘。
对象方内部端子24由具有导电性的部件构成。对象方内部端子24例如由铜合金材料那样的一块金属板制作,且在其表面实施镍及金的镀敷。对象方内部端子24通过嵌件成型而与对象方绝缘性部件22成为一体。根据该结构,能够准确地进行对象方绝缘性部件22与对象方内部端子24之间的定位。
对象方内部端子24具备对象方内部接触部24a和对象方内部安装部24b。如图5所示,对象方内部端子24在剖视图中呈L字状弯曲。
对象方内部接触部24a沿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延伸。对象方内部接触部24a呈大致圆筒状。对象方内部接触部24a与L型同轴连接器10的内部端子14的内部接触部14a接触并电连接。图4及图5所示的对象方内部接触部24a构成为在外周部具有接触面的阳型(销型)。对象方内部安装部24b通过焊料等导电部件,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信号用焊盘部电连接。
对象方外部端子26是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接地用焊盘部连接的端子。对象方外部端子26由具有导电性的部件构成。对象方外部端子26例如由铜合金材料那样的一块金属板制作,且在其表面实施镍及金的镀敷。对象方外部端子26通过嵌件成型而与对象方绝缘性部件22成为一体。根据该结构,能够准确地进行对象方绝缘性部件22与对象方外部端子26之间的定位。
对象方外部端子26具备对象方外部安装部26a和对象方外部接触部26b。对象方外部安装部26a通过焊料等导电部件,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接地用焊盘部电连接。
对象方外部接触部26b沿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延伸。对象方外部接触部26b呈大致圆筒状。对象方外部接触部26b与对象方内部接触部24a同轴地配置。对象方外部接触部26b与L型同轴连接器10的外部端子16的外部接触部16b接触并电连接。在对象方外部接触部26b的外周面形成有嵌合凹部26h。在使L型同轴连接器10与对象方连接器20嵌合时,对象方外部接触部26b的嵌合凹部26h与外部接触部16b的嵌合凸部16h嵌合。
〔绝缘性部件的定位〕
如图1~图3、图5及图7所示,在外部端子16的外部接触部16b的内表面部16j配设有定位部17。定位部17是从内表面部16j朝向内部保持部12a的外表面部12j,即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部(例如,半球状)。定位部17比外部接触部16b的内缘向外表面部12j即向径向内侧突出。定位部17在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上位于嵌合凸部16h与外部导体连接部16a的底部之间。定位部17构成为与内部保持部12a的外表面部12j抵接。根据该结构,凸状的定位部17作为加强体发挥功能,因此外部端子16的外部接触部16b不易变形。
如图1所示,从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四个定位部17相对于将中心导体连接部14b和内部接触部14a连结的假想中心线O大致线对称地配置。另外,四个定位部17也能够在周向上均等地配置。根据该结构,通过定位部17,能够防止电场、电容耦合变得不均匀,因此能够降低高频带(例如,兆赫频带、千兆赫频带)处的不需要的反射。
另外,定位部17也可以由三个构成,从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观察,相对于假想中心线O大致线对称地配置。在该情况下,一个定位部17位于假想中心线O上且中心导体连接部14b的相反侧,并且从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另外两个定位部17相对于假想中心线O大致线对称地配置。另外,也可以是三个定位部17中的一个定位部17位于假想中心线O上且中心导体连接部14b的相反侧,并且从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三个定位部17呈正三角形且在周向上均等地配置。根据该结构,通过定位部17,能够防止电场、电容耦合变得不均匀,因此能够降低高频带(例如,兆赫频带、千兆赫频带)处的不需要的反射。
另外,定位部17也可以是一个圆弧状的凸部位于中心导体连接部14b的相反侧,以能够进行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定位的长度延伸的形态。定位部17例如也可以是以约45度至约300度的角度呈圆弧状延伸的形态。这样,定位部17只要是能够进行与内部接触部14a的轴向(Z轴方向)正交的两个正交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定位的形态即可。
通过配设于外部接触部16b的定位部17,能够进行与内部接触部14a的轴向(Z轴方向)正交的两个正交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内部保持部12a的定位。
如上述那样,在中心导体保持部12b的同轴电缆40的一侧(内部保持部12a的相反侧)设置有转动限制部16d。转动限制部16d通过与中心导体保持部12b的侧部抵接,由此限制中心导体保持部12b以内部接触部14a为中心的转动。即,转动限制部16d能够限制内部保持部12a的以内部接触部14a为中心的θ方向的转动。
根据上述结构,定位部17进行与内部接触部14a的轴向(Z轴方向)正交的两个正交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内部保持部12a的定位,并且转动限制部16d限制中心导体保持部12b以内部接触部14a为中心的转动。因此,能够将绝缘性部件12相对于外部端子16准确地定位。即,能够使绝缘性部件12的内部保持部12a(内部端子14的内部接触部14a)与外部端子16的外部接触部16b同轴地配置。
〔变形例〕
参照图8~图10,对L型同轴连接器10中的绝缘性部件12的定位构造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10的俯视图。图9是使对象方连接器20与图8的L型同轴连接器10嵌合后的同轴连接器组件30的仰视图。图10是沿着图9的X-X线的剖视图。
如图10所示,L型同轴连接器10在绝缘性部件12的内部保持部12a的一侧具有定位部17。在内部保持部12a的外表面部12j配设有定位部17。定位部17是从外表面部12j朝向外部接触部16b的内表面部16j,即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例如,半球状)。定位部17比外部接触部16b的内缘,朝向内表面部16j即向径向外侧突出。定位部17在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上,位于内部保持部12a的上部及下部之间。定位部17构成为与外部接触部16b的内表面部16j抵接。
如图8所示,从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观察,四个定位部17相对于将中心导体连接部14b和内部接触部14a连结的假想中心线O大致线对称地配置。另外,四个定位部17也可以在周向上均等地配置。根据该结构,通过定位部17,能够防止电场、电容耦合变得不均匀,因此能够降低高频带(例如,兆赫频带、千兆赫频带)处的不需要的反射。
定位部17也可以由三个构成,从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相对于假想中心线O大致线对称地配置。在该情况下,一个定位部17位于假想中心线O上且中心导体连接部14b的相反侧,并且另外从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两个定位部17相对于假想中心线O大致线对称地配置。另外,也可以是三个定位部17中的一个定位部17位于假想中心线O上且中心导体连接部14b的相反侧,并且从轴向即插拔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三个定位部17以呈正三角形的方式设置。根据该结构,通过定位部17,能够防止电场、电容耦合变得不均匀,因此能够降低高频带(例如,兆赫频带、千兆赫频带)处的不需要的反射。
另外,定位部17也可以是一个圆弧状的凸部位于中心导体连接部14b的相反侧,以能够进行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定位的长度延伸的形态。定位部17例如也可以是以约45度至约300度的角度呈圆弧状延伸的形态。这样,定位部17只要是能够进行与内部接触部14a的轴向(Z轴方向)正交的两个正交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定位的形态即可。
通过配设于内部保持部12a的定位部17,能够进行与内部接触部14a的轴向(Z轴方向)正交的两个正交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内部保持部12a的定位。
如图8及图10所示,绝缘性部件12构成为能够沿着分割线19在Y轴方向上分割为两部分。分割线19在假想中心线O上延伸。在绝缘性部件12设置有用于供内部端子14设置的内部端子设置空间。绝缘性部件12由大致均等地分割的两个绝缘部,即一方的绝缘部12s及另一方的绝缘部12t构成。一方的绝缘部12s及另一方的绝缘部12t分别具有用于机械地嵌合的嵌合构造(凸部及凹部)。若在内部端子设置空间设置有内部端子14的状态下,将一方的绝缘部12s及另一方的绝缘部12t在分割线19处接合,则一方的绝缘部12s及另一方的绝缘部12t机械地嵌合。通过该机械的嵌合构造,内部端子14与绝缘性部件12成为一体。
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
将本公开及实施方式总结如下。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10中的绝缘性部件12的定位构造是具备内部端子14、外部端子16以及绝缘性部件12的L型同轴连接器10中的绝缘性部件12的定位构造,
上述内部端子14具有与同轴电缆40的中心导体42电连接的中心导体连接部14b、和沿与同轴电缆4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轴向延伸的内部接触部14a,
上述外部端子16具有与上述同轴电缆40的外部导体41电连接的外部导体连接部16a、和沿上述轴向延伸且围绕上述内部接触部14a的外部接触部16b,
上述绝缘性部件12配置于上述内部端子14及上述外部端子16之间,并具有保持上述中心导体连接部14b的中心导体保持部12b、和保持上述内部接触部14a且被上述外部接触部16b围绕的内部保持部12a,
上述L型同轴连接器10中的绝缘性部件12的定位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部保持部12a的外表面部12j与上述外部接触部16b的内表面部16j之间设置有定位部17,该定位部17进行上述内部保持部12a在与上述内部接触部14a的上述轴向正交的两个正交方向上的定位,并且,
上述外部端子16在上述外部接触部16b的相反侧,具备限制上述中心导体保持部12b以上述内部接触部14a为中心的转动的转动限制部16d。
根据上述结构,定位部17进行内部保持部12a在与内部接触部14a的轴向正交的两个正交方向上的定位,并且转动限制部16d限制中心导体保持部12b以内部接触部14a为中心的转动。因此,能够将绝缘性部件12相对于外部端子16准确地定位。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L型同轴连接器10中的绝缘性部件12的定位构造中,
上述定位部17以朝向上述内部保持部12a的上述外表面部12j突出并且与上述内部保持部12a的上述外表面部12j抵接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外部接触部16b的上述内表面部16j。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凸状的定位部17作为加强体发挥功能,因此外部端子16的外部接触部16b不易变形。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L型同轴连接器10中的绝缘性部件12的定位构造中,
从上述轴向观察时,上述定位部17相对于将上述中心导体连接部14b和上述内部接触部14a连结的假想中心线O大致线对称地配置。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定位部17,能够防止电场、电容耦合变得不均匀,因此能够降低高频带(例如,兆赫频带、千兆赫频带)处的不需要的反射。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L型同轴连接器10中的绝缘性部件12的定位构造中,
上述定位部17在周向上均等地配置。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定位部17,能够防止电场、电容耦合变得不均匀,因此能够降低高频带(例如,兆赫频带、千兆赫频带)处的不需要的反射。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L型同轴连接器10中的绝缘性部件12的定位构造中,
上述外部端子16在上述外部接触部16b与上述转动限制部16d之间,具有防止上述中心导体保持部12b脱落的防脱部16e。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防脱部16e,能够防止绝缘性部件12的中心导体保持部12b沿轴向脱落,从而将绝缘性部件12保持、固定于外部端子16。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L型同轴连接器10中的绝缘性部件12的定位构造中,
上述内部端子14通过嵌件成型而与上述绝缘性部件12一体化。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准确地进行绝缘性部件12与内部端子14之间的定位。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L型同轴连接器10中的绝缘性部件12的定位构造中,
上述内部保持部12a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外部接触部16b沿上述轴向安装。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与通过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狭缝将多个弹簧片形成于外部端子的筒状部的情况相比,不易引起外部接触部16b的变形,因此能够得到稳定的嵌合。
附图标记说明
10…L型同轴连接器;12…绝缘性部件;12a…内部保持部;12b…中心导体保持部;12e…防脱凹部;12j…外表面部;12s…一方的绝缘部;12t…另一方的绝缘部;14…内部端子;14a…内部接触部;14b…中心导体连接部;14s…分叉部;16…外部端子;16a…外部导体连接部;16b…外部接触部;16c…铆接卡合部;16d…转动限制部;16e…防脱部;16g…侧方延伸部;16h…嵌合凸部;16j…内表面部;17…定位部;19…分割线;20…对象方连接器;22…对象方绝缘性部件;24…对象方内部端子;24a…对象方内部接触部;24b…对象方内部安装部;26…对象方外部端子;26a…对象方外部安装部;26b…对象方外部接触部;26h…嵌合凹部;30…同轴连接器组件;40…同轴电缆;41…外部导体;42…中心导体;O…假想中心线。

Claims (7)

1.一种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是具备内部端子、外部端子以及绝缘性部件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所述内部端子具有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电连接的中心导体连接部、和沿与同轴电缆的延伸方向正交的轴向延伸的内部接触部,所述外部端子具有与所述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电连接的外部导体连接部、沿所述轴向延伸并且围绕所述内部接触部的外部接触部、从所述外部接触部向同轴电缆的一侧延伸的侧方延伸部、和从所述外部导体连接部沿轴向延伸的铆接卡合部,所述绝缘性部件配置于所述内部端子及所述外部端子之间,并具有保持所述中心导体连接部的中心导体保持部、和保持所述内部接触部并且被所述外部接触部围绕的内部保持部,
所述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侧方延伸部的端部以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扩展的方式延伸,与所述铆接卡合部的内表面抵接,
在所述内部保持部的外表面部与所述外部接触部的内表面部之间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进行所述内部保持部在与所述内部接触部的所述轴向正交的两个正交方向上的定位,并且,
所述外部端子在所述外部接触部的相反侧,具备限制所述中心导体保持部以所述内部接触部为中心的转动的转动限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外部接触部的所述内表面部,以便朝向所述内部保持部的所述外表面部突出并且与所述内部保持部的所述外表面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定位部相对于将所述中心导体连接部和所述内部接触部连结的假想中心线大致线对称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沿周向均等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端子在所述外部接触部与所述转动限制部之间,具有防止所述中心导体保持部脱落的防脱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端子通过嵌件成型而与所述绝缘性部件一体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保持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外部接触部沿所述轴向安装。
CN201980083932.8A 2018-12-19 2019-11-27 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 Active CN1131965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7573 2018-12-19
JP2018-237573 2018-12-19
PCT/JP2019/046386 WO2020129559A1 (ja) 2018-12-19 2019-11-27 L型同軸コネクタにおける絶縁性部材の位置決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6591A CN113196591A (zh) 2021-07-30
CN113196591B true CN113196591B (zh) 2023-07-21

Family

ID=71101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3932.8A Active CN113196591B (zh) 2018-12-19 2019-11-27 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70711B2 (zh)
CN (1) CN113196591B (zh)
WO (1) WO2020129559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9021A (zh) * 2016-09-08 2018-03-16 第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WO2018083923A1 (ja) * 2016-11-07 2018-05-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型同軸コネクタおよびl型同軸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96589U (en) * 2001-06-21 2002-07-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MI shell used with low profile cable end connector
JP4076157B2 (ja) * 2003-07-30 2008-04-1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
JP4720881B2 (ja) * 2008-09-10 2011-07-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型同軸コネクタ
JP2010080262A (ja) * 2008-09-26 2010-04-08 Murata Mfg Co Ltd L型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33838B2 (ja) * 2011-11-04 2014-06-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
JP5408239B2 (ja) * 2011-12-09 2014-02-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取り付け方法
JPWO2015025571A1 (ja) * 2013-08-22 2017-03-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接続部
CN105576464B (zh) * 2014-10-16 2018-02-16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Rf线端连接器
JP6379403B2 (ja) * 2014-12-02 2018-08-2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芯線の保持、固定機能を有した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6794831B2 (ja) * 2016-12-29 2020-12-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
TWI680617B (zh) * 2017-05-29 2019-12-2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L型同軸連接器以及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9021A (zh) * 2016-09-08 2018-03-16 第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WO2018083923A1 (ja) * 2016-11-07 2018-05-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型同軸コネクタおよびl型同軸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70711B2 (ja) 2022-05-18
CN113196591A (zh) 2021-07-30
JPWO2020129559A1 (ja) 2021-10-14
WO2020129559A1 (ja) 2020-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0574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3001512B1 (en) Plug connector
US9172194B2 (en) Coaxial connector plug
KR100478426B1 (ko) 내마모성 결합 수단을 구비한 커넥터
KR100682774B1 (ko) 동축 전기 커넥터
CN110663143B (zh) L型同轴连接器和带同轴线缆的l型同轴连接器
CN215418638U (zh) 同轴连接器组的接地连接构造及同轴连接器组
CN113690694A (zh) 连接器组装体
KR101802731B1 (ko) 스위치 부착 동축 커넥터
JP6290391B2 (ja) プラグインコネクタ
CN113690688A (zh) 连接器组件
CN113258322A (zh) 同轴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196591B (zh) L型同轴连接器中的绝缘性部件的定位构造
CN217405861U (zh) 同轴连接器和同轴连接器套件
CN113016110A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JP2019012635A (ja) コネクタ
JP3824269B2 (ja) 電線用コネクタ
CN113412559A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
JP7392688B2 (ja) コネクタセット
CN214754498U (zh) 连接器组件
CN214754554U (zh) 连接器组装体
US2023024640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ductive terminals having improved structure
CN110679043B (zh) L型同轴连接器和带同轴线缆的l型同轴连接器
CN109546390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