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9878B - 一种牵引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牵引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9878B
CN112549878B CN201910852900.1A CN201910852900A CN112549878B CN 112549878 B CN112549878 B CN 112549878B CN 201910852900 A CN201910852900 A CN 201910852900A CN 112549878 B CN112549878 B CN 1125498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tractor
positioning rod
floating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529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49878A (zh
Inventor
那耀宗
吴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5290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498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49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9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49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9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24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particular functions
    • B60D1/247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particular functions for improving weight distribu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牵引车,包括主车体,所述牵引车还包括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具备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且伸出方向朝上且用于顶接被牵引车辆的伸缩件,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车体相连,所述伸缩件能够向上伸出并顶接所述被牵引车辆同时通过所述连接部向所述主车体传递下压力,由于采用使用伸缩组件的牵引车,将被牵引车辆的压力传导至牵引车以增加牵引车对地面的压力,实现了牵引车不利用自重而提供足够牵引力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牵引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牵引车。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由被牵引装置及牵引车组成的牵引机构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无人仓储等领域,其中被牵引车辆往往用来承载和临时存放货物,牵引车用来提供被牵引车辆行驶的动力。
传统技术中,被牵引装置与牵引车之间往往通过牵引销连接,牵引车对被牵引装置的作用力一般沿牵引方向,这就要求牵引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足够大才能提供足够的牵引力,导致牵引车的自重一般会被设计的较高,但较高的牵引车自重提高了日常运营过程中的能耗。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不利用自重而能提供足够牵引力的牵引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牵引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牵引车,包括主车体,所述牵引车还包括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具备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且伸出方向朝上且用于顶接被牵引车辆的伸缩件,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车体相连,所述伸缩件能够向上伸出并顶接所述被牵引车辆同时通过所述连接部向所述主车体传递下压力。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牵引车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主车体相连,所述伸缩件带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车体发生相对位移,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车体配合压缩所述第一弹簧,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弹簧向所述主车体传递下压力。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弹簧的沿竖直方向的可压缩行程大于所述伸缩件的沿竖直方向的最大受力行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车体还包括第一弹簧定位杆,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弹簧定位杆的第一定位杆孔,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弹簧定位杆,所述第一弹簧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孔。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定位杆孔贯穿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弹簧定位杆还包括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弹簧定位杆穿过所述第一定位杆孔且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孔背离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边缘相抵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车体具备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伸缩组件具备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块,所述导轨与所述导向块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车体还包括与所述主车体相连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浮动架、驱动底盘、第二弹簧、驱动轮及驱动所述驱动轮的驱动马达,所述浮动架包括转动端、浮动端及设置于所述转动端与所述浮动端之间的承载部,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承载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底盘具备与所述转动端对应的转动配合部和与所述浮动端对应的浮动配合部,所述转动端与所述转动配合部通过转轴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浮动端及所述浮动配合部,当所述转动端相对于所述转动配合部相对转动时,所述浮动端与所述浮动配合部配合改变所述第二弹簧的长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浮动配合部设置为朝上伸出的第二弹簧定位杆,所述第二弹簧定位杆包括第二阻挡部,所述浮动端具备朝上的浮动端上表面,所述浮动端上表面开设有贯穿所述浮动端且对应所述第二弹簧定位杆的第二定位杆孔,所述第二弹簧定位杆穿过所述第二定位杆孔,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弹簧定位杆,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阻挡部朝向所述浮动端的一侧及所述浮动端上表面,当所述转动端相对于所述转动配合部相对转动时,所述浮动端靠近所述第二阻挡部并压缩所述第二弹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伸缩件设置为伸缩杆。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具备开口方向朝上的容纳槽,所述伸缩件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具备朝上且对应所述伸缩件的通孔,当所述伸缩件伸出时,所述伸缩件伸出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还具备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自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向远离所述容纳槽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连接臂相连。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牵引车具备前进方向,所述伸缩组件具备至少两个所述伸缩件,至少两个所述伸缩件沿所述前进方向排布。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牵引车和周转装置,所述周转装置具备对应所述伸缩组件的抵接孔,所述抵接孔的开口朝向下方,所述抵接孔内具备对应所述伸缩组件的抵接件,所述伸缩组件能够向上伸出并伸入所述抵接孔并与所述抵接件抵接。
本申请采用使用伸缩组件的牵引车,将被牵引车辆的压力传导至牵引车以增加牵引车对地面的压力,实现了牵引车不利用自重而提供足够牵引力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牵引车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伸缩组件及与伸缩组件配合的导轨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驱动组件及第一弹簧定位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被牵引车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车体、2-伸缩组件、3-第一弹簧、4-周转装置、10-驱动组件、12-万向轮组、14-第一弹簧定位杆、16-导轨、20-连接部、22-伸缩件、24-导向块、40-抵接孔、100-浮动架、102-驱动底盘、104-第二弹簧、106-驱动马达、140-第一阻挡部、200-连接臂、202-第一定位杆孔、204-容纳槽、400-抵接件、1000-承载部、1002-转动端、1004-浮动端、1006-浮动端上表面、1008-第二定位杆孔、1020-转动配合部、1022-浮动配合部、1024-第二弹簧定位杆、1026-第二阻挡部、1060-驱动轮、2040-固定销、204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牵引车,图1所示为一种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牵引车配合被牵引车使用,牵引车的驾驶方式可以是自动导引运输,即AGV的驾驶方式,如程序预设轨道等,也可以是人工驾驶;牵引车的动力可以是电力驱动,也可以是内燃机驱动等。
图1所示的牵引车包括主车体1和伸缩组件2,如图1所示的主车体1设置为将所具备的驱动组件10、万向轮组12等部件均暴露在外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箱体并将驱动组件10等结构均掩蔽在主车体1内部的结构等;伸缩组件2具备连接部20和与连接部20相连且伸出方向向上的伸缩件22,此处所述伸出方向向上不仅包括竖直向上,还包括斜向上,能够使伸缩件22伸出后能够与被牵引车辆4顶接即可。伸缩件22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驱动元器件,可以是金属杆或者金属顶角等,其实现伸缩功能可以是具备独立的驱动组件,如在金属杆下方直接连接一个液压泵,还可以是一体化设计,如伸缩件22与驱动组件整合为能够控制伸出/缩回的机械臂等,此处不再赘述。此处所述顶接,不仅包括如图4所示的在被牵引车辆4底部设置对应伸缩件22的抵接件400以对接伸出后的伸缩件22,还可以是伸缩件22上设置诸如磁铁等吸附配件,使得伸出后的伸缩件22可以吸附于被牵引车辆4,或者为伸出后的伸缩件22的顶面与被牵引车4的底面接触等;伸缩件22可以设置为液压活塞杆或折叠伸缩臂等,当伸缩件22沿竖直方向伸缩时,牵引车可以设置在被牵引车底下,当伸缩件22沿斜向上方向伸缩时,牵引车可以设置在被牵引车侧面等,如被牵引车具备从侧面伸出的且斜向下延伸的抵接配合装置,伸缩件22斜向上伸出后可以与其固定连接,能够将被牵引车的重量传递至牵引车即可。
图1所示的连接部20设置为包括开口方向向上的容纳槽204,伸缩件22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固定销2040及设置在伸缩件22上的对应销孔之间的配合作用固定在容纳槽204内,也可以粘接或焊接在容纳槽204内等;同时,容纳槽204的开口可以如图1所示设置为朝上且对应伸缩件22的通孔2042,通孔2042可以如图1所示,对应设置为圆柱形液压伸缩杆的伸缩件22,设置为圆形,也可以根据伸缩件22的其他设置方式设置为方形等其他形状,能够与伸缩件22伸缩时滑动配合即可,如此设置可以增强伸缩件22在牵引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牵引车还包括第一弹簧3,第一弹簧3上端与连接部20相连,下端与主车体1相连,连接部20通过第一弹簧3与主车体1相互抵接,牵引车还可以设置为不包括第一弹簧3等类似的结构而连接部20与主车体1直接接触并相互抵接,如连接部20的一个朝下的侧面直接抵接在主车体1一个朝上的侧面等;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弹簧3与连接部20向两侧伸出的连接臂200的朝下的一侧相互抵接,弹簧3还可以设置为直接与连接部20的其他朝下的侧面相连,如底面等;如图1所示的主车体1包括驱动组件10,第一弹簧3与驱动组件10的顶面相互抵接,此时相当于由第一弹簧3承载伸缩组件2的重量;第一弹簧3还可以设置为与主车体1的其他朝上侧面抵接,连接部20能够通过第一弹簧3给与主车体1传递下压力即可;当连接部20向主车体1传递下压力时,根据弹簧的力学特性,连接部20能够靠近主车体1,如图1所示,第一弹簧3被连接臂200和驱动组件10配合压缩,若第一弹簧3的上端连接连接部20的底面,下端连接主车体1的顶面,则第一弹簧3被上述两个面压缩。
当伸缩件22向上伸出并顶接被牵引车辆4时,被牵引车辆4对伸缩件22的下压力等于伸缩件22对连接部20的下压力,由于伸缩件22设置为直接或间接与主车体1相互抵接,因此该下压力可以传递给主车体1,进一步,因为主车体1和地面间的摩擦力与主车体1和地面之间的压力成正比,因此当受到上述下压力时,主车体1和地面之间的压力增加,摩擦力上升,而牵引车的牵引力与该摩擦力也为正相关关系,最终提升了牵引车的牵引力。
本申请采用使用伸缩组件的牵引车,将被牵引车辆4的压力传导至牵引车以增加牵引车对地面的压力,实现了使用自重较低的牵引车提供足够牵引力的技术效果。
为保证第一弹簧3始终处于正常压缩范围内并能提供稳定车体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3的沿竖直方向的可压缩行程大于伸缩件22的沿竖直方向的最大受力行程,在本实施例中,伸缩件22的最大受力行程,是指伸缩件22伸出后受到由第三方的外力,如周转装置带来的压力后,能够继续伸出的行程,由于在竖直方向上,伸缩件22的最大受力行程小于第一弹簧3的可压缩行程,使得第一弹簧3始终处于正常压缩范围内并能够稳定车体;这里所述的受力行程小于可压缩行程,可以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弹簧3的可压缩行程大于设置为伸缩杆的伸缩件22的竖直伸出长度,这样伸缩件22的最大受力行程一定小于第一弹簧3的可压缩行程,也可以是伸缩件22顶接如周转装置4后能够继续伸长的形成小于第一弹簧4的可压缩行程,能够保证第一弹簧3始终处于正常压缩范围内,即牵引车未将周转装置4等被牵引设备顶离地面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为增强第一弹簧3的缓震作用,在本申请中,如图1所示,主车体1还包括第一弹簧定位杆14,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弹簧定位杆14设置于驱动组件10的顶面,第一弹簧定位杆14还可以根据第一弹簧3的其他设置位置对应设置,为配合第一弹簧定位杆14,在连接部20上对应设置有用于容纳及固定相对位置的第一定位杆孔202,图一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杆孔202设置于连接臂200上;第一定位杆孔可以设置为盲孔,也可以设置为贯通孔,能够容纳第一弹簧定位杆14即可。
当第一定位杆孔202设置为贯穿连接部20的贯通孔时,为阻止第一弹簧定位杆14脱离第一定位杆孔202而失去定位作用,在第一弹簧定位杆上设置用于阻挡脱离第一定位杆孔202的第一阻挡部140。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阻挡部140设置于第一弹簧定位杆14的上端,并且第一阻挡部140的尺寸设置为超过第一定位杆孔202,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第一阻挡部140设置为圆盘形,其直径大于第一定位杆孔202的直径,第一阻挡部140还可以设置为边长等于第一定位杆孔202直径长度的正方形等,能够与第一定位杆孔202背离第一弹簧3的一侧边缘抵接并阻挡第一弹簧定位杆14脱离第一定位杆孔202即可。
为增加伸缩组件2被下压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主车体1上设置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16,导轨16可以设置为轨道槽或者轨道条,对应的,在伸缩组件2上设置与导轨16对应的导向块24,导向块24与连接部20相连且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图1所示的主车体1具备两对朝向相对且设置为轨道槽的导轨16,图1所示的导轨16通过螺栓结构固定于万向轮组12,导轨16还可以固定于主车体1的其他部件,其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即可;在容纳槽204的相互背离的两个外侧面设置对应的两对朝向相互背离且设置为滑动条的导向块24,还可以是导向块24设置为轨道槽,导轨16设置为滑动条等,此处不再赘述,能够限制连接部20相对于主车体1的运动为单一方向往复运动即可。
为增强驱动组件10的减震性能,如图2所示,在驱动组件10上设置由浮动架100、驱动底盘102、第二弹簧104组成的减震机构,驱动组件10还包括驱动马达106及驱动马达所驱动的驱动轮1060,如图1所示,浮动架100设置为弓形,弓形的凹部为承载部1000,两个弓梢分别为转动端1002和浮动端1004,浮动架100还可以设置为竖直棍状等形状;驱动马达106固定连接于承载部1000,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粘接等。
为配合转动端1002和浮动端1004,如图1所示,驱动底盘102上设置了与转动端1002对应的转动配合部1020和与浮动端1004对应的浮动配合部1022,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转动配合部1020和转动端1002通过转轴结构连接以方便其转动,转动配合部1020和转动端1002还可以通过合页等结构连接,能够允许其相对转动即可;第二弹簧104的两端连接浮动端1004和浮动配合部1022,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将浮动配合部1022设置为朝上伸出的第二弹簧定位杆1024,第二弹簧定位杆1024包括第二阻挡部1026,第二阻挡部1026可以如图1所示设置于第二弹簧定位杆1024的顶端,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弹簧定位杆1024的中部等;如图2所示,第二弹簧104套设与第二弹簧定位杆1024并分别与第二阻挡部1026朝向浮动端的一侧和浮动端1004的上表面连接,当驱动轮1060发生震动时,由于驱动轮1060、驱动马达106与浮动架100的连接关系,浮动架100将发生震动并将震动传递给浮动端1004,浮动端1004与浮动配合部1022配合将震动传递至第二弹簧104,根据弹簧的力学特性,实现缓震的效果。
为提高驱动组件10的缓震效果,如图1所示,浮动端1004的上表面1006开设有贯通浮动端1004且对应于第二弹簧定位杆1024的第二定位杆孔1008,第二弹簧定位杆1024穿过第二定位杆孔1008,这样可以限制第二弹簧104的伸缩行程,提高缓震效果。
为增加牵引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牵引车具备前进方向,在前进方向上依次设置两个伸缩件22,前进方向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垂直于牵引车一对驱动组件10的轮轴的方向,两个伸缩件22向上伸出顶接被牵引车辆4时,可以均匀受力,增加稳定性,伸缩件22还可以设置为3个等其他数量,能够均匀分摊压力即可。
为提高行驶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主车体1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一对万向轮组12,用于辅助驱动组件10驱动牵引车行驶,如图1所示的牵引车在一对驱动组件10的前侧和后侧各设置一对万向轮组12,万向轮组12可以是带轮罩的球形滚轮,也可以是包含多个转动轴并能够随着牵引车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的带轮罩的轮组。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转运装置组,包括上述转运车及周转装置4,周转装置4具备对应伸缩组件22的抵接孔40,如图4所示,如伸缩组件22设置为图1所示的圆柱形,则抵接孔40可以对应设置为圆形,为便于抵接,抵接孔40的开口朝向下方且内部具备对应伸缩组件22的抵接件400,抵接件400可以是抵接孔40内部的一个阻挡部件,也可以设置为抵接孔40的底面。
为提高整个转运装置组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伸缩件22的托举力小于周转装置4的重力,可以是伸缩件22的托举力小于空载的周转装置4的重力,还可以是伸缩件22的托举力根据周转装置4的重力变化及对摩擦力的要求而调整,保持始终小于即可。
综上所述,本申请采用使用伸缩组件的牵引车,将被牵引车辆的压力传导至牵引车以增加牵引车对地面的压力,实现了使用自重较低的牵引车提供足够牵引力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牵引车,包括主车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引车还包括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具备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且伸出方向朝上且用于顶接被牵引车辆的伸缩件,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车体相连,所述伸缩件能够向上伸出并顶接所述被牵引车辆同时通过所述连接部向所述主车体传递下压力;
所述牵引车还包括与所述主车体相连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浮动架、驱动底盘、第二弹簧和驱动轮,所述浮动架包括转动端和浮动端,所述驱动底盘包括转动配合部和浮动配合部,所述转动端与所述转动配合部转动配合,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浮动端和所述浮动配合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浮动架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车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主车体相连,所述伸缩件带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车体发生相对位移,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车体配合压缩所述第一弹簧,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弹簧向所述主车体传递下压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的沿竖直方向的可压缩行程大于所述伸缩件的沿竖直方向的最大受力行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体还包括第一弹簧定位杆,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弹簧定位杆的第一定位杆孔,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弹簧定位杆,所述第一弹簧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孔贯穿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弹簧定位杆还包括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弹簧定位杆穿过所述第一定位杆孔且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孔背离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边缘相抵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体具备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伸缩组件具备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块,所述导轨与所述导向块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所述驱动轮的驱动马达,所述浮动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端与所述浮动端之间的承载部,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承载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端与所述转动配合部通过转轴结构连接,当所述转动端相对于所述转动配合部相对转动时,所述浮动端与所述浮动配合部配合改变所述第二弹簧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配合部设置为朝上伸出的第二弹簧定位杆,所述第二弹簧定位杆包括第二阻挡部,所述浮动端具备朝上的浮动端上表面,所述浮动端上表面开设有贯穿所述浮动端且对应所述第二弹簧定位杆的第二定位杆孔,所述第二弹簧定位杆穿过所述第二定位杆孔,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弹簧定位杆,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阻挡部朝向所述浮动端的一侧及所述浮动端上表面,当所述转动端相对于所述转动配合部相对转动时,所述浮动端靠近所述第二阻挡部并压缩所述第二弹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设置为伸缩杆。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备开口方向朝上的容纳槽,所述伸缩件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具备朝上且对应所述伸缩件的通孔,当所述伸缩件伸出时,所述伸缩件伸出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滑动配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具备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自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向远离所述容纳槽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连接臂相连。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车具备前进方向,所述伸缩组件具备至少两个所述伸缩件,至少两个所述伸缩件沿所述前进方向排布。
13.一种转运装置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牵引车和周转装置,所述周转装置具备对应所述伸缩组件的抵接孔,所述抵接孔的开口朝向下方,所述抵接孔内具备对应所述伸缩组件的抵接件,所述伸缩组件能够向上伸出并伸入所述抵接孔并与所述抵接件抵接。
CN201910852900.1A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牵引车 Active CN1125498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2900.1A CN112549878B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牵引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2900.1A CN112549878B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牵引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9878A CN112549878A (zh) 2021-03-26
CN112549878B true CN112549878B (zh) 2022-07-08

Family

ID=75028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52900.1A Active CN112549878B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牵引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987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82449A (en) * 1941-10-03 1945-08-14 Simmons Lovel Reynolds Hauling unit
EP0186886B1 (de) * 1984-12-22 1992-03-11 Emil Dautel GmbH Sattelzug
US5104279A (en) * 1990-09-20 1992-04-14 Irving Melnick Aircraft towing vehicle
EP3090887B1 (en) * 2015-05-07 2019-09-25 Toyota Material Handling Manufacturing Sweden AB A towing hitch assembly and a towing system
CN205930958U (zh) * 2016-08-24 2017-02-08 衡阳合力工业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牵引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9878A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90639B (zh) 一种agv小车的顶升牵引机构
US4611821A (en) Extensible hitching device for road and rail vehicles
CN107031322B (zh) 主动驱动装置
CN113023620B (zh) Agv小车
CN207291549U (zh) 一种六轮agv避震底盘
US4176854A (en) Connection facilitating hitch
CN112549878B (zh) 一种牵引车
CN210680957U (zh) 一种牵引车及转运装置组
CN109748200A (zh) 一种大螺旋式agv升降装置
CN212980007U (zh) 一种自卸车厢
CN112875187A (zh) 一种牵引车及牵引车与料车的对接方法
CN206217507U (zh) 一种新型大转向角拖拉机前驱动桥
CN115320475B (zh) 一种同时具有减震缓冲和越障功能的工业送货机器人
CN210309814U (zh) 一种用于载重机车驱动轮的自适应减震装置
CN218021365U (zh) 一种agv驱动装置及agv
CN110550126A (zh) 一种行走稳定的移动底盘及服务机器人
CN218257606U (zh) 缓冲装置及自移动机器人
CN211075683U (zh) 可升降拖车
CN111619425A (zh) 一种自卸车厢
CN208827600U (zh) 取力装置和工程车辆
CN113815375B (zh) 自动导引运输车及其行走轮组
CN218257587U (zh) 一种挂钩结构
CN219903968U (zh) 底盘悬挂装置
CN220147106U (zh) Agv悬挂***、agv底盘与agv小车
CN212637062U (zh) 拖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1 room 304, B / F, building 2, 399 Danfe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ikvision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5 / F, building 1, building 2, no.700 Dongliu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