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4191B - 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4191B
CN112534191B CN201980052371.5A CN201980052371A CN112534191B CN 112534191 B CN112534191 B CN 112534191B CN 201980052371 A CN201980052371 A CN 201980052371A CN 112534191 B CN112534191 B CN 112534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rage
storage tray
water
tray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23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4191A (zh
Inventor
山田庆太郎
山口晃广
中村芳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534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4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4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4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防止大型化,实现抬起空气调节机主体时的实用性的提高。加湿器(101)所具有的第一突起部(31)及第二突起部(32)的高度为:在使收纳部(1a)的底面(1a1)与储水托盘(2)接触的状态下,若拉出则第一突起部(31)及第二突起部(32)相互不接触,若使储水托盘(2)从底面(1a1)浮起并拉出,则通过第一突起部(31)及第二突起部(32)相互接触使储水托盘(2)的拉出停止。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带有加湿功能的空气清洗机在主体的上部侧设置有空气清洗单元,在下部侧设置有加湿单元。在该加湿单元设置有收纳供水托盘的托盘部。在托盘部的前表面下部设置有把手部。由此,用户在向供水托盘供水时,握持把手部拉拽,能够将托盘部从主体部拉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08-258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由于专利文献1的带加湿功能的空气清洗机具有一定程度的大小以及重量,因此需要用户抬起主体的把手。但是,为了在该带加湿功能的空气清洗机中设置把手,需要用于设置该把手的空间,因此,若将把手部与用于抬起主体的把手分开设置,则成为主体变大的一个原因。
此外,当在专利文献1的带有加湿功能的空气清洗机中不设置把手,用户握持设置于托盘部的把手部拿起主体时,有时会产生误导致托盘部从主体脱落,使主体掉落等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目的在于防止大型化,且实现提高抬起空气调节机主体时的实用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储水托盘;以及具有容纳所述储水托盘的收纳部的主体,在所述储水托盘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一卡止部,在所述收纳部中的当容纳所述储水托盘时与该储水托盘的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直接或经由其他部件设置有第二卡止部,所述第一卡止部以及所述第二卡止部在使该储水托盘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储水托盘的设置面接触的状态下,当将所述储水托盘向拉出方向拉出时,所述第一卡止部以及所述第二卡止部相互不卡合,在使所述储水托盘从所述设置面下向拉出方向拉出时,所述第一卡止部以及所述第二卡止部相互卡合,从而使该储水托盘的拉出停止。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防止大型化,且提高抬起空气调节机主体时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器的外观的立体图,(a)是表示安装有前盖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拆下前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的(a)为图1(a)的AA线向视截面图,(b)为图1(a)的BB线向视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器的主体和储水托盘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储水托盘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收纳于收纳部的状态的储水托盘的侧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储水托盘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表示收纳于收纳部的储水托盘的拉出方向前方侧的背底面浮起的状态的侧面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突起部及第二突起部的截面形状的图,图8的(a)是表示储水托盘的背底面与收纳部的底面接触的状态下的第一突起部及第二突起部的位置关系的图,图8的(b)是表示储水托盘的拉出方向前方侧的背底面在收纳部的底面浮起的状态下的第一突起部及第二突起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加湿器的主体中的收纳有储水托盘的收纳部附近的截面图。
图10是收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加湿器的主体所具备的收纳部中的状态的储水托盘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表示收纳于收纳部的储水托盘的拉出方向前方侧的背底面浮起的状态的侧面的图。
图12是收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加湿器的主体所具备的收纳部的状态的储水托盘的侧视图。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储水托盘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收纳部的侧面的平面形状的图。
图15是收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加湿器的主体所具备的收纳部的状态的储水托盘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表示收纳于收纳部的储水托盘的拉出方向前方侧的背底面浮起的状态的侧面的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收纳部的侧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应用于加湿器的例子进行说明。该空气调节机不限于加湿器,也可以是除湿器、具有除湿功能和/或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等。除湿器具备为了储存除湿的结果产生的水而与后述的储水托盘2同样的储水托盘及与收纳部1a同样的收纳部。此外,该储水托盘构成为大容量,以储存除湿中产生的所有水。
除湿器具有压缩机式、干燥剂式、混合式等方式,在各个方式中,具备从取入的空气中除去水分的除湿部(蒸发器、热交换器等),为了在壳体内部产生空气的流动,还具备风扇。因此,除湿器有时也采用与上述加湿器100同样的风扇和储水托盘的配置结构。
此外,加湿器可以是气化式的加湿器,也可以是气化式的加湿器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加湿器,例如蒸汽(加热)式、超声波式的加湿器。
(加湿器的概要)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加湿器101的外观的立体图,(a)是表示安装有后盖7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拆下后盖7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的(a)是图1(a)的AA线向视截面图,(b)是图1的(a)的BB线向视截面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加湿器(空气调节机)101的主体1和储水托盘2的立体图。另外,在图3中,为了说明储水托盘2内部,省略了作为主体1的下部的、顶面1a2以外的收纳部1a的图示,进一步地,将主体1的上部和储水托盘2分开图示。
如图1所示,加湿器101具备加湿器101的主体1和设置于主体1的下部的储水托盘2。在主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排气口(吹出口)11和供水口12。排气口11是用于将在加湿器101的主体1内部加湿的空气排出的开口。供水口12是用于向配置于主体1的下部的储水托盘2供给水的开口。
排气口11设置在加湿器101的前表面侧(设置有操作面板等的一侧,即将加湿了的空气从储水托盘2引导至上述排气口11的吹出路径20的形成面(主体的另一侧面)侧),以设计成将加湿了的空气排出到该加湿器101的前表面侧。另一方面,供水口12设置在与排气口11相反一侧的加湿器101的背面侧(向储水托盘2的供水路径(槽13、第一供水路径14、第二供水路径15)的形成面(主体1的一个侧面)侧),以设计成将水从该加湿器101的上部供给到设置在加湿器101的下部的储水托盘2。这样,供水口12与排气口11不相邻。即,供水口12形成在不受从排气口11排出的空气的影响的位置。在此,不受从排气口11排出的空气的影响的位置是指注水中的水不会因从该排气口11排出的空气而飞散的位置。具体而言,不受从排气口11排出的空气的影响的位置是指供水中的水不与从排气口11排出的空气接触的位置。
如图1的(a)所示,在主体1的背面设置有装卸自如的后盖7。当拆下后盖7时,如图1的(b)所示,以将供水口12与储水托盘2连接的方式形成的槽13露出。从供水口12注入的水经由槽13注入到储水托盘2。槽13的露出的面通过将后盖7安装于加湿器101而被塞住。由此,如图2的(a)所示,形成从供水口12到储水托盘2的第一供水路径14。该第一供水路径14与形成于后述的储水托盘2的第二供水路径15连通。
如图1及图2所示,储水托盘2从主体1的背面侧可装卸地被收纳于设置在主体1的下部的收纳部1a中。收纳部1a是设置在主体1的下部的具有能够收纳储水托盘2的程度的大小的空间。并且,在储水托盘2的前表面2a(储水托盘2被收纳于收纳部1a时露出的面)的下部设置有把手部4。把手部4是从前表面2a向储水托盘2内部凹陷的形状。由此,通过用户握持把手部4并将收纳于收纳部1a的状态的储水托盘2沿箭头P1方向(与加湿器101的设置面平行的拉出方向)拉出,能够将储水托盘2从收纳部1a拆下,或通过将从收纳部1a拆下的状态的储水托盘2沿箭头P1的反方向压入,能够将储水托盘2向收纳部1a收纳。
另外,如后所述,把手部4不仅作为用于使储水托盘2向收纳部1a进出的把手,还作为用于在将储水托盘2收纳于收纳部1a的状态下拿起主体1的把手发挥功能。
如图2及图3所示,储水托盘2具有作为容器的壳体3以及加湿过滤器16,该加湿过滤器16设置在用于储存由壳体3包围的水的凹部内。壳体3例如可以由树脂材料构成。另外,将包围储水托盘2的凹部的框状的边缘中的在收纳于收纳部1a时与收纳部1a的顶面(第二面)la2相对的面称为上表面(第一面)3a。
如图2所示,在储水托盘2上,形成有第二供水路径15,该第二供水路径15在安装于加湿器101的状态下与第一供水路径14连通。因此,通过从第一供水路径14向第二供水路径15供水,水充满储水托盘2的凹部。
加湿过滤器16是具有高含水性并且能够通气的材料(无纺布等)的片材。配置成从加湿器101内的送风路径17经过设置在送风路径17的出口即收纳部1a的顶面1a2上的格子部25,与送入到储水托盘2内的空气接触。具体而言,如图2的(a)所示,加湿过滤器16在下部浸渍于储存定量的水的储水托盘2内的状态下设置。即,加湿过滤器16以能够使空气一边与未浸渍于水中的上部(吸水部分)接触一边通过的方式设置于储水托盘2内。因此,通过与加湿过滤器16接触的空气,该加湿过滤器16中包含的水被气化,并作为加湿的空气从排气口11向外部排出。
在此,优选加湿过滤器16的距离储水托盘2的凹部底面的高度例如与从储水托盘2的凹部内的底面到上表面3a的高度相等。由此,通过尽量减少不通过加湿过滤器16的空气,能够将适当地控制了湿度的空气从排气口11排出。因此,优选地,从储水托盘2的凹部内的底面到上表面3a的高度与加湿过滤器16的高度相同。
如图2的(a)、(b)所示,加湿器101中设置有用于向送风路径17送入空气的送风风扇18和驱动送风风扇18的马达19。
送风风扇18在由马达19驱动时,外部气体从加湿器101的吸气口(未图示)导入到送风路径17内,从该送风路径17通过格子部25向储水托盘2送出空气。在图2的(b)中,送风风扇18例示为西洛克风扇,但也可以是轴流风扇。
如图2及图3所示,来自送风路径17的空气被送入储水托盘2内的加湿过滤器16跟前的空间即第一区域21。然后,一边与该加湿过滤器16接触一边通过,经由该储水托盘2的加湿过滤器16经过与第一区域21相反一侧的空间即第二区域22,通过吹出路径20从排气口11向外部送出。因此,由加湿过滤器16、送风路径17以及送风风扇18构成使用储水托盘2的水对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部。此外,由送风路径17和送风风扇18构成使加湿过滤器16中含有的水气化的送风部。
如上所述,在上述构成的加湿器101中,分别形成将水从上述供水口12引导到上述储水托盘2的供水路径(第一供水路径14、第二供水路径15)、和将导入的外部空气从上述储水托盘2引导到上述排气口11的送风路径(送风路径17、吹出路径20)。
(供水路径)
接着,对向储水托盘2的供水路径进行说明。如上所述,供水路径是图2的(a)以及图3所示的经由第一供水路径14从供水口12到第二供水路径15的路径。第一供水路径14沿着送风路径17的外侧面形成,并且,如图1的(b)所示,由后盖7和以拆下该后盖7的状态露出的槽13构成。优选地,对后盖7的背面(与槽13相对的面)和槽13的表面实施了起到莲花效应的微细的凹凸(纹理加工)。由此,污垢难以附着。此外,若拆下后盖7,则成为槽13露出的状态,因此第一供水路径14的清扫等的维护变得容易。
如图2的(a)以及图3所示,第二供水路径15形成于储水托盘2的端部,从与第一供水路径14连通的部分的第一开口部15a取入水,从朝向该储水托盘2的下方形成的第二开口部15b排出水。由此,从底边向储水托盘2供给水。
另外,优选地,第二供水路径15的凹部内表面也与后盖7的背面、槽13的表面同样地实施了起到莲花效应的微小的凹凸(纹理加工)。由此,污垢难以附着。
此外,优选地,对于供水口12的供水面,也实施了起到莲花效应的微细的凹凸(纹理加工)。由此,污垢难以附着。进一步地,优选第一供水路径14的供水面成为放射反射面形状,以使水流向第一供水路径14。由此,即使注水到供水口12的供水面的任何部分,水也不会飞散,并且不会向外溢水,水适当地流向第一供水路径14。
如上所述,从供水口12注入的水经由构成供水路径的第一供水路径14、第二供水路径15供给到储水托盘2。从供水路径供给的水流入储水托盘2的第一区域21侧,并经由加湿过滤器16流入第二区域22。即,从靠近送风路径17的一侧向远离送风路径17的一侧供给水。
通常,向储水托盘2供水的时机可以是该储水托盘2的储水量达到规定的量以下时。例如,如果储水托盘2的储水量成为规定的量以下,则也可以向使用者报告(通过声音通知、LED的亮灯等)来促进供水。为了检测储水托盘2的储水量,也可以将水位传感器设置于主体1。
(储水托盘2及收纳部1a的详细情况)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储水托盘2的俯视图。如图3及图4所示,储水托盘2被设置于凹部内的加湿过滤器16分隔成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第一区域21与设置在收纳部1a的顶面1a2上的格子部25相对。储水托盘2的上表面3a包围储水托盘2的凹部的周围即第一区域21、加湿过滤器16及第二区域22的周围。
在储水托盘2的上表面3a设置有第一突起部(第一卡止部)31,该第一突起部31为从上表面3a突出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起部31直接设置于上表面3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起部31隔着储水托盘2的凹部而设置于上表面3a的两个部位。在图3以及图4所示的例子中,两个第一突起部31以在其间隔着第一区域21的方式设置于上表面3a。
此外,如图3所示,在与储水托盘2的凹部以及上表面3a相对的收纳部1a的顶面1a2设置有第二突起部(第二卡止部)32,该第二突起部32为从顶面1a2突出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起部32直接设置于顶面1a2。此外,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两个第二突起部32以在其间隔着格子部25的方式设置于顶面1a2。另外,第一突起部31和第二突起部32的个数分别不限定于2个,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起部31和第二突起部32是突出的形状相互的组合。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收纳于收纳部1a中的状态下的储水托盘2的侧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储水托盘2的俯视图。在图6中,表示了隔着顶面1a2观察收纳部1a内的状态。
如图5及图6所示,当将储水托盘2收纳于收纳部1a时,收纳部1a内的设置面即底面1a1与储水托盘2的背底面接触。而且,收纳部1a的顶面1a2与储水托盘2的凹部以及上表面3a相对。并且,当用户握持把手部4并将储水托盘2取出并放入收纳部1a时,储水托盘2以收纳部1a中的设置面即底面1a1与储水托盘2的背底面接触的状态滑动。
另外,例如,也可以在收纳部1a内的侧面等的底面1a1以外的面上设置作为储水托盘2的设置面的导轨等。在该情况下,在用户握持把手部4并将储水托盘2取出并放入收纳部la时,储水托盘2以在收纳部la中的导轨与储水托盘2的导轨的接触面接触的状态下在导轨上滑动。
如图3、图5、图6所示,在收纳部1a收纳有储水托盘2的状态下,第二突起部32与第一突起部31相比,设置在拉出方向(箭头P1方向)的前方侧。更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俯视观察时,第二突起部32以从将储水托盘2收纳于收纳部la的状态沿拉出方向(箭头P1方向)拉出时第一突起部31移动的路径(图6的箭头P31所示的路径)上的方式设置于顶面1a2。
如图5所示,在收纳部1a收纳有储水托盘2,将收纳部1a的底面1a1与储水托盘2的背底面接触的状态下的储水托盘2的上表面3a与收纳部1a的顶面1a2的距离设为H1。此外,将从上表面3a到第一突起部31的头顶面(第一突起部31相对于顶面1a2的相对面)的距离设为第一突起部31的高度H31,将从顶面1a2到第二突起部32的头顶面(第二突起部32相对于上表面3a的相对面)的距离设为第二突起部32的高度H32。
于是,第一突起部31的高度H31以及第二突起部32的高度H32小于距离H1(H1>H31+H32)。换而言之,第一突起部31以及第二突起部32各自的高度H31、H32是如下高度:在使储水托盘2与收纳部la中的作为储水托盘2的设置面的底面1a1接触的状态下,若将储水托盘2沿拉出方向(箭头P1所示的方向)拉出,则不相互接触(即,不卡合)的高度。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表示收纳于收纳部la的储水托盘2的拉出方向前方侧的背底面浮起的状态的侧面的图。用户抬起加湿器101的主体1时,如图7所示,握持收纳于收纳部1a的状态的储水托盘2的把手部4,向包含比拉出方向(箭头P1所示的方向)垂直向上的成分的方向(箭头P2所示的方向)拉出储水托盘2。这样,在收纳于收纳部1a的储水托盘2中的拉出方向前方侧的背底面从收纳部1a的设置面即底面1a1浮起。而且,当用户进一步握持储水托盘2的把手部4并向箭头P2所示的方向施加力时,设置于储水托盘2的上表面3a的第一突起部31与设置于收纳部1a的顶面1a2的第二突起部32碰撞(即相互卡合)。这是因为,如使用图6说明的那样,在俯视时,第二突起部32以位于在储水托盘2被从收纳于收纳部1a的状态沿拉出方向(箭头P1方向)拉出时第一突起部31移动的路径(图6的箭头P31所示的路径)上的方式设置于顶面1a2。
如图7所示,通过使第一突起部31与第二突起部32接触,即使用户握持储水托盘2的把手部4并持续向箭头P2所示的方向施加力,也会停止从储水托盘2的收纳部1a的拉出。而且,若用户从该状态进一步握持储水托盘2的把手部4并向箭头P2所示的方向持续施加力,则主体1沿垂直向上(箭头PV所示的方向)浮起。这样,用户能够抬起主体1。
这样,通过加湿器101,在使储水托盘2接触收纳部1a中的储水托盘2的设置面即底面1a1的状态下,在用户握持把手部4将储水托盘2沿拉出方向(箭头P1所示的方向)拉出的情况下,第一突起部31及第二突起部32相互不接触。即,第一突起部31和第二突起部32相互不卡合。由此,用户能够握持把手部4并将储水托盘2从收纳部1a拆下。
并且,用户握持把手部4,向包含比拉出方向(箭头P1所示的方向)更垂直向上的成分的方向(箭头P2所示的方向)拉出储水托盘2,当以使储水托盘2的拉出方向前方侧的背底面(与底面1a1接触的接触面)从收纳部1a中的储水托盘2的设置面即底面1a1浮起的状态拉出时,第一突起部31及第二突起部32相互接触。即,第一突起部31和第二突起部32相互卡合。由此,储水托盘2的拉出停止。因此,即使用户握持把手部4向储水托盘2施加力而将加湿器101整体抬起,也能够防止储水托盘2从收纳部1a脱离且加湿器101落下。由此,能够提高抬起加湿器101时的实用性(抬起的容易性)。
并且,能够将用于拉出收纳于收纳部1a的储水托盘2的把手部4和用于抬起加湿器101整体的把手部4共用化,除了用于拉出收纳于收纳部1a的储水托盘2的把手部4以外,不需要设置用于抬起加湿器101整体的把手。这样,不需要设置用于抬起加湿器101整体的把手的空间,因此能够防止加湿器101的大型化。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突起部31和第二突起部32的截面形状的图,(a)是表示储水托盘2的背底面与收纳部1a的底面1al接触的状态下的第一突起部31和第二突起部32的位置关系的图,(b)是表示储水托盘2的拉出方向前方侧的背底面在收纳部1a的底面1al漂浮的状态下的第一突起部31和第二突起部32的位置关系的图。
如图8的(a)所示,优选地,在第一突起部31中,头顶面与拉出方向前方侧的侧面31c所成的角31a不是直角,而是进行了倒角的弯曲形状。由此,在将收纳于收纳部1a中的状态的储水托盘2沿拉出方向(箭头P1所示的方向)拉出时,即使由于某种原因第一突起部31与第二突起部32接触,也能够抑制第一突起部31钩挂于第二突起部32,顺畅地从收纳部1a拉出储水托盘2。
在第一突起部31中,头顶面与拉出方向后方侧的侧面所成的角31b可以是直角,但优选为与直角相比进行了倒角的弯曲形状。由此,在将储水托盘2沿推入方向(箭头P3所示的方向,与箭头P1相反的方向)推入时,即使由于某种原因第一突起部31与第二突起部32接触,也能够抑制第一突起部31钩挂于第二突起部32,顺畅地推入储水托盘2,收纳于收纳部1a。
在第二突起部32中,头顶面与拉出方向前方侧的侧面所成的角32a可以为直角,但优选为与直角相比进行了倒角的弯曲形状。由此,在将储水托盘2沿推入方向(箭头P3所示的方向,与箭头P1相反的方向)推入时,即使由于某种原因第一突起部31与第二突起部32接触,也能够抑制第一突起部31钩挂于第二突起部32,顺畅地推入储水托盘2,收纳于收纳部1a。
第一突起部31的拉出方向前方侧的侧面31c与上表面3a所成的角θ1可以采用各种角度,但特别优选侧面31c以小于90°的方式倾斜。即,侧面31c优选从上表面3a侧到头顶面侧向拉出方向前方侧倾斜。由此,如图8的(b)的虚线D所示,在用户握持把手部4并将储水托盘2向箭头P2所示的方向抬起时,第一突起部31的侧面31c容易钩挂于第二突起部32的侧面32c。由此,用户能够更可靠地、稳定地握持把手部4并抬起加湿器101。
此外,如图8的(a)所示,第二突起部32的拉出方向后方侧的侧面32c与顶面1a2所形成的角θ2可以采用各种角度,但特别优选90°。由此,如图8的(b)的虚线D所示,在用户握持把手部4并将储水托盘2沿箭头P2所示的方向抬起时,第一突起部31的侧面31c容易钩挂于第二突起部32的侧面32c。由此,用户能够更可靠地、稳定地握持把手部4并抬起加湿器101。
此外,如图8的(a)所示,在第二突起部32中,头顶面与拉出方向后方侧的侧面32c所成的角32b可以为进行了倒角的弯曲形状,但优选为与弯曲形状相比为直角。由此,如图8的(b)的虚线D所示,在用户握持把手部4并将储水托盘2沿箭头P2所示的方向抬起时,第二突起部32的角32b容易卡在第一突起部31的侧面31c。由此,用户能够更可靠地、稳定地握持把手部4并抬起加湿器101。
图9是变形例1的加湿器101的主体1中的收纳有储水托盘2的收纳部1a附近的截面图。在使用图1~图8说明的加湿器101中,除了设置于储水托盘2的把手部4以外,也可以不设置用于抬起加湿器101的把手。由此,能够减少用于设置把手的空间,能够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除了设置于储水托盘2的把手部4以外,主体1上也设置有把手部1b1。把手部1bl设置在与收纳于收纳部la的储水托盘2所具有的把手部4对称的位置(加湿器101的前表面)。把手部1bl是从加湿器101的前表面(即主体1的前表面)凹陷的形状。由此,用户能够握持设置于储水托盘2的把手部4和设置于主体1的把手部1b1,稳定地抬起加湿器101。
优选设置于主体1的把手部1b1与设置于储水托盘2的把手部4的高度(距主体1的背面的距离)相同。由此,用户能更稳定地抬起加湿器101。另外,变形例1的加湿器101除了把手部4/1bl以外,也可以不设置用于抬起加湿器101的把手。由此,能够减少用于设置把手的空间,能够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重复其说明。
图10是收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加湿器101的主体1所具备的收纳部1a中的状态的储水托盘2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表示收纳于收纳部1a的储水托盘2的拉出方向前方侧的背底面浮起的状态的侧面的图。
如图10所示,收纳部1a也可以具备第二凹部(第二卡止部)32A来代替第二突起部32(参照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凹部32A直接设置于顶面1a2,呈从顶面1a2凹陷的形状。第二凹部32A具有第一突起部31嵌合的程度的面积。另外,第二凹部32A的形成位置以及个数与第二突起部32(参照图5)相同。
如图10所示,也可以是第一突起部31和第二凹部32A那样突出的形状和凹陷的形状的组合。由此,在使储水托盘2与收纳部1a中的储水托盘2的设置面即底面1a1接触的状态下,在用户握持把手部4将储水托盘2沿拉出方向(箭头P1所示的方向)拉出的情况下,第一突起部31及第二凹部32A相互不接触。即,第一突起部31及第二凹部32A相互不卡合。由此,用户能够握持把手部4并将储水托盘2从收纳部1a拆下。
而且,如图11所示,用户握持把手部4,向包含比拉出方向(箭头P1所示的方向)靠垂直向上的成分的方向(箭头P2所示的方向)拉出储水托盘2,由此,在使储水托盘2的拉出方向前方侧的背底面(与底面1a1的接触面)从收纳部1a中的储水托盘2的设置面即底面1a1浮起的状态下拉出时,第一突起部31及第二凹部32A相互接触。即,第一突起部31及第二凹部32A相互卡合。进一步换而言之,第一突起部31嵌入第二凹部32A。由此,储水托盘2的拉出停止。因此,即使用户握持把手部4并向储水托盘2施加力而将加湿器101整体抬起,也能够防止储水托盘2从收纳部1a脱离而加湿器101落下。由此,能够提高抬起加湿器101时的实用性(抬起的容易性)。
并且,能够将用于拉出收纳于收纳部1a内的储水托盘2的把手部4和用于抬起加湿器101整体的把手部4共用化。
图12是收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加湿器101的主体1所具备的收纳部1a的状态的储水托盘2的侧视图。如图12所示,设置于储水托盘2的上表面3a和收纳部1a的顶面1a2的凹凸也可以相反。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收纳部1a也可以在顶面1a2具备第二突起部32,在储水托盘2的上表面3a具备第一凹部(第一卡止部)31A来代替第一突起部31(参照图5)。在本变形例中,第一凹部31A直接设置于上表面3a,是从上表面3a凹陷的形状。第一凹部31A具有第二突起部32嵌入的程度的面积。另外,第一凹部31A的形成位置及个数与第一突起部31(参照图5)相同。
根据图12的构成,在使储水托盘2与收纳部1a中的储水托盘2的设置面即底面1a1接触的状态下,在用户握持把手部4并将储水托盘2沿拉出方向(箭头P1所示的方向)拉出的情况下,第一凹部31A及第二突起部32相互不接触。即,第一凹部31A以及第二突起部32相互不卡合。
此外,通过用户握持把手部4,沿包括比拉出方向(箭头P1所示的方向)靠垂直向上的成分的方向拉出储水托盘2,在使储水托盘2的拉出方向前方侧的背底面(与底面1a1的接触面)从收纳部1a中的储水托盘2的设置面即底面1a1浮起的状态下拉出时,第一凹部31A及第二突起部32相互接触。即,第一凹部31A及第二突起部32相互卡合。进一步换而言之,第一凹部31A与第二突起部32嵌合。由此,储水托盘2的拉出停止。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储水托盘2的侧视图。如图13所示,也可以如设置于储水托盘2的第一突起部31B那样,不是设置于上表面3a,而是设置于储水托盘2的侧面(第一面)3c。侧面3c是与将储水托盘2从收纳部1a拉出时的拉出方向平行的面。第一突起部31B为从侧面3c突出的形状。第一突起部31B也可以仅设置在两侧面3c中的一个侧面3c,但从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两侧面3c分别设置第一突起部31B。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收纳部1a的侧面1c的平面形状的图。另外,为了说明,侧面1c用虚线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纳部1a的侧面1c设置有导轨35,该导轨35与储水托盘2的拉出方向平行延伸设置。收纳部1a的侧面(第二面)1c是在收纳了储水托盘2时与储水托盘2的侧面3c相对的面。导轨35也可以仅设置于两侧面1c中的一方的侧面1c,但从稳定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两侧面1c分别设置有导轨35。
导轨35中的下表面35a上设置有第二凹部(第二卡止部)32B。换而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凹部32B也可以表现为隔着导轨35主体设置在收纳部1a的侧面1c。
图15是收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加湿器101的主体1所具备的收纳部1a的状态的储水托盘2的侧视图。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表示收纳于收纳部1a的储水托盘2的拉出方向前方侧的背底面漂浮的状态的侧面的图。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在储水托盘2被收纳于收纳部1a的状态下,第一突起部31B的上表面与导轨35的下表面35a相对。
此外,在导轨35中,第二凹部32B与储水托盘2被收纳于收纳部1a中的状态下的第一突起部31B相比设置在拉出方向前方。即,在俯视时,第二凹部32B设置为位于在储水托盘2从被收纳于收纳部1a的状态沿拉出方向拉出时第一突起部31移动的路径上。
如图15所示,在使储水托盘2与收纳部1a中的储水托盘2的设置面即底面1a1的状态下,当用户握持把手部4将储水托盘2沿拉出方向(箭头P1所示的方向)拉出时,第一突起部31及第二凹部32B相互不接触。即,第一突起部31和第二凹部32B相互不卡合。
如图16所示,通过用户握持把手部4,沿包含比拉出方向(箭头P1所示的方向)更靠垂直向上的成分的方向拉出储水托盘2,在使储水托盘2的拉出方向前方侧的背底面(与底面1a1的接触面)从收纳部1a中的储水托盘2的设置面即底面1a1浮起的状态下拉出时,第一突起部31及第二凹部32B相互接触。即,第一突起部31和第二凹部32B相互卡合。进一步换而言之,第一突起部31嵌入第二凹部32B。由此,储水托盘2的拉出停止。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收纳部1a的侧面1c的图。如图17所示,也可以在导轨35设置贯通导轨35的贯通孔(第二卡止部)32C来代替第二凹部32B。贯通孔32C的形成位置与第二凹部32B相同,并具有第一突起部31嵌合的程度的面积。这样,即使在导轨35设置贯通孔32C,也能够得到与在导轨35设置第二凹部32B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而且,通过组合各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主体
1a 收纳部
1a1 底面(设置面)
1a2 顶面(第二面)
1c 侧面(第二面)
4、1b1 把手部
2 储水托盘
2a 前表面;
3 壳体
3a 上表面(第一面)
3c 侧面(第一面)
7 后盖
11 排气口
12 供水口
16 加湿过滤器
17 送风路
18 送风风扇
19 马达
20 吹出路径
21 第一区域;
22 第二区域
25 格子部
31 第一突起部(第一卡止部)
31A 第一凹部(第一卡止部)
31B 第一突起部(第一卡止部)
32 第二突起部(第二卡止部)
32A 第二凹部(第二卡止部)
32B 第二凹部(第二卡止部)
32C 贯通孔(第二卡止部)
31c、32c 侧面
101 加湿器(空气调节机)

Claims (14)

1.一种空气调节机,其包括储水托盘及具有收纳部的主体,所述收纳部收纳所述储水托盘,所述空气调节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储水托盘的第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止部,
在所述收纳部中的在收纳所述储水托盘时所述储水托盘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上直接或隔着其它部件设置有第二卡止部,
在使所述储水托盘与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储水托盘的设置面接触的状态下,将所述储水托盘沿拉出方向拉出时,所述第一卡止部及所述第二卡止部相互不卡合,在使所述储水托盘从所述设置面浮起的状态下沿拉出方向拉出时,通过所述第一卡止部及所述第二卡止部相互卡合使所述储水托盘的拉出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储水托盘的前表面设置有把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时,所述第二卡止部设置成位于所述储水托盘从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状态沿所述拉出方向拉出时所述第一卡止部移动的路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是所述储水托盘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面是所述收纳部的顶面,所述第二卡止部设置于所述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是所述储水托盘的侧面,所述第二面是所述收纳部的侧面,在所述收纳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二卡止部设置于所述导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止部与所述第二卡止部是突出的形状彼此的组合,或者是一方突出的形状且另一方凹陷的形状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止部为突出的形状,所述第二卡止部是设置于所述导轨的贯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止部及所述第二卡止部为突出的形状,且分别为如下高度,在所述储水托盘与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储水托盘的所述设置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储水托盘沿拉出方向拉出时,所述第一卡止部及所述第二卡止部相互不接触,在使所述储水托盘从所述设置面浮起的状态下沿拉出方向拉出时,通过所述第一卡止部及所述第二卡止部相互接触使所述储水托盘的拉出停止。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止部是突出的形状,在所述第一卡止部中,头顶面与拉出方向前方侧的侧面所成的角为弯曲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止部是突出的形状,在所述第一卡止部中,头顶面与拉出方向后方侧的侧面所成的角为弯曲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止部是突出的形状,在所述第一卡止部中,拉出方向前方侧的侧面从所述第一面侧到头顶面侧倾斜地形成为拉出方向前方侧。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止部是突出的形状,在所述第二卡止部中,头顶面与拉出方向前方侧的侧面所成的角为弯曲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止部是突出的形状,在所述第二卡止部中,拉出方向后方侧的侧面与所述第二面所成的角为90°。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上,在与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储水托盘所具有的所述把手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另一把手部。
CN201980052371.5A 2018-08-10 2019-08-06 空气调节机 Active CN1125341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1490 2018-08-10
JP2018-151490 2018-08-10
PCT/JP2019/030957 WO2020032054A1 (ja) 2018-08-10 2019-08-06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4191A CN112534191A (zh) 2021-03-19
CN112534191B true CN112534191B (zh) 2022-02-01

Family

ID=69414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2371.5A Active CN112534191B (zh) 2018-08-10 2019-08-06 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82783B2 (zh)
CN (1) CN112534191B (zh)
WO (1) WO202003205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9299Y2 (ja) * 1991-04-05 1995-1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671412B2 (ja) * 1998-07-30 2005-07-13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加湿器
JP2001033061A (ja) * 2000-01-01 2001-02-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2250539A (ja) * 2001-02-26 2002-09-06 Corona Corp 除湿機
KR101174529B1 (ko) * 2005-06-13 2012-08-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습기
JP5052437B2 (ja) 2008-07-14 2012-10-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湿機
JP5396172B2 (ja) * 2009-06-30 2014-01-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加湿器
CN202361598U (zh) * 2011-12-09 2012-08-01 佛山市顺德区盛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加湿器
CN103822320B (zh) * 2014-02-17 2016-03-30 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 一种除湿机用水箱及除湿机
CN203704223U (zh) * 2014-02-18 2014-07-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
CN104748336A (zh) * 2015-03-27 2015-07-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除湿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82783B2 (ja) 2023-05-29
WO2020032054A1 (ja) 2020-02-13
CN112534191A (zh) 2021-03-19
JPWO2020032054A1 (ja)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72037B1 (ko) 가습청정장치
CN111238020B (zh) 加湿器
JP4495005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231937B2 (ja) テープ化部品の帯電防止機能を有する電子回路部品供給装置
KR20100061113A (ko) 가습기
US10299394B2 (en) Electrical function cassette having waterproof function and ventilating fan employing the same
CN112534191B (zh) 空气调节机
JP2008039327A (ja) 加湿装置
KR101450563B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08157576A (ja) 加湿機
JP474686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KR20100051469A (ko) 공기조화기
JP4953787B2 (ja) 加湿装置
KR101555199B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03106578A (ja) 加湿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暖房機器
KR101482132B1 (ko) 벽걸이형 증발식 가습기
CN113383199A (zh) 空调机
CN113266891B (zh) 湿度调节装置
CN107218677B (zh) 冷风扇
CN218781343U (zh) 送风装置
CN114127482A (zh) 空调机
JP737857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7412228B2 (ja) 容器及び加湿装置
CN217524288U (zh) 收纳装置的功能箱及收纳装置
CN115969243A (zh) 食材清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