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4019B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4019B
CN112514019B CN201980049355.0A CN201980049355A CN112514019B CN 112514019 B CN112514019 B CN 112514019B CN 201980049355 A CN201980049355 A CN 201980049355A CN 112514019 B CN112514019 B CN 1125140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housing
guide
knob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93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14019A (zh
Inventor
高辻善光
洪仙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ily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rily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8462341&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2514019(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ily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rily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14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4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14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40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16Indicators for switching condition, e.g. "on" or "off"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扩大对开关钮的照明范围。开关装置(100)具有方筒状的壳体(103)、可被透射照明的开关钮(106)和配设成在壳体(103)的内部从开关钮(106)分离的滑动部件(107)。滑动部件(107)具有沿壳体(103)的一个侧面(111)延伸的板状的本体部(131)、从本体部(131)的深处部向壳体(103)的内方折弯并用于按下开关触点部(102)的开关按压部(132)和在本体部(131)的跟前侧偏移为相对于开关按压部(132)靠近一个侧面(111)而在开关钮(106)的作用下被按入的钮抵接部(133)。光源(101)和开关触点部(102)设置在同一个基板(108)上。从开口部(104)观察时,光源(101)、开关按压部(132)、钮抵接部(133)从光源(101)朝向一个侧面(111)依次配置。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汽车等车辆的车室内设置各种开关(开关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种开关装置中,存在这样一种结构,其具有:壳体,其呈方筒状,在内深处部具有光源和开关触点部;以及开关钮(switch knob),其设置于壳体的跟前侧的开口部,可沿壳体的轴线方向移动和被透射照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320387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由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开关装置将一体地安装于开关钮的剖面呈大致矩形的可动框部件内嵌到壳体,构成为利用壳体来引导借助于开关钮的按入操作而进行的可动框部件的移动,并利用可动框部件的前端部来按下开关触点部,因此,壳体的内部空间会减小因内嵌于壳体的可动框部件形成为剖面呈大致矩形而占据的量,对开关钮的照明范围变窄。
于是,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一种开关装置,其具有:
壳体,其呈方筒状,在内深处部具有光源和开关触点部;
开关钮,其设置成覆盖该壳体的跟前侧的开口部,能够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移动和被透射照明;以及,
滑动部件,其配设成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从上述开关钮分离,利用所述开关钮的沿所述轴线方向的移动来按下所述开关触点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件具有:
本体部,其呈板状,沿着所述壳体的一个侧面延伸;
开关按压部,其从该本体部的深处部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折弯,用于按下所述开关触点部;以及,
钮抵接部,其在所述本体部的跟前侧的偏移为相对于所述开关按压部靠近所述一个侧面的位置处在所述开关钮的作用下被按入,
所述光源和所述开关触点部设置在同一个基板面上,所述开关触点部位于相对于所述光源靠近所述一个侧面处,
从所述开口部观察时,所述光源、所述开关按压部、所述钮抵接部从所述光源朝向所述一个侧面依次配置。
所述钮抵接部从所述本体部朝向所述一个侧面侧折弯,
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滑动部件之间具备对所述滑动部件的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件部,并且
所引导件部具有对所述钮抵接部的侧面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件和对所述本体部的侧面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利用上述结构能够扩大对于开关钮的照明范围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沿纵向剖切成一半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从侧方观察的图1的开关装置时的立体图。
图4是(拆卸开关钮之后)从壳体跟前部的一侧观察图1的壳体时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2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将滑动部件左右互反地随意地设置并从深处侧朝向跟前侧观察时的图5的变形例。
图7是图1的滑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图3的滑动部件时的立体图。
图9是沿图2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
图1~图9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图。
实施例一
<构成>以下,对该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说明。
例如,在汽车等车辆的车室内设置有各种开关(开关装置)。如图1(~图6)所示,将这种开关装置100设定为具有:
壳体103,其呈方筒状,在内深处部具有光源101和开关触点部102;
开关钮106,其设置成覆盖壳体103的跟前侧的开口部104(图4),并可沿壳体103的轴线方向105移动和被透射照明;以及
滑动部件107,其配设于壳体103的内部,利用开关钮106的沿轴线方向105的移动而按下开关触点部102。
这里,在设置于车室内的开关装置100中,存在各种开关,例如用于操作危险警告灯的点亮/熄灭的危险警告开关、空调以及音响等的开关、用于控制车辆的功能的开关等。
在光源101中,可以使用LED以及其它光源。开关触点部102可使用轻触开关(tactswitch)等小型按钮开关、其它开关。轻触开关等的开关触点部102具有用于恢复到按入至内部之前的状态的复位弹簧。光源101和开关触点部102可以以安装到(电路)基板108(的同一个基板面)上的状态配置于壳体103的深处侧的开口部109内等。通过这样将光源101和开关触点部102设置到同一个基板108上,可在一张基板108上集成多种元件(光源101和开关触点部102等),另外,由于仅在一张基板108上搭载多个元件,因而生产效率提高。进而,在壳体103内仅搭载一张基板108即可,因而还能够提高空间效率。
光源101设置于基板108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等,并配设于靠近壳体103的中央部的位置等。开关触点部102设置于基板108的宽度方向的侧部等,并设置于靠近壳体103的侧面111~114(图5或图6)的位置,例如,设置于靠近一个侧面111的位置等。在基板108的深处侧的面设置有成为端子的部件(端子块115),所述端子用于连接向基板108提供电源、发送信号的布线等。
方筒状的壳体103如上所述的那样具有四个侧面111~114,同时,在两端部具有开口部104、109。在壳体103的轴线方向105的中间部设置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116。壳体103可以在轴线方向105的整个区域上具有均匀的大小、剖面形状等,但例如,也可以以凸缘部116为界而改变跟前侧的部分(壳体跟前部117)和深处侧的部分(壳体深处部118)的大小、剖面形状等。在该实施例中,在凸缘部116的位置设置阶梯部而将壳体跟前部117形成为大于壳体深处部118。
开关钮106可以为由透明的树脂制成的帽状部件。开关钮106在跟前侧具有按压面121,在按压面121的周缘部具有向深处侧延伸的外周壁部122。可以在按压面121形成对开关装置100的操作内容进行表示的符号、图形、字符等的显示部123。利用涂装等来使显示部123具有透光性(透射照明部),而使其它部分具有遮光性(遮光部),由此,可以通过打开光源101来对显示部123进行透射照明(使显示部123发光)。
在比开关钮106的外周壁部122更靠内侧处,与外周壁部122留有间隔地设置有内周壁部124。内周壁部124设置成从按压面121的背面侧朝向轴线方向105一体地延伸。内周壁部124外嵌于壳体103的跟前侧的部分(壳体跟前部117)。此外,内周壁部124和外周壁部122可以完全分离,也可以连结一部分,还可以共享一部分。内周壁部124形成为具有与凸缘部116大致相同的外形。外周壁部122可形成为大于凸缘部116。从开关钮106的按压面121的背面侧一体地突出设置用于按下滑动部件107的按入用突起部125。
开关钮106可以在轴线方向105上相对于壳体103移动,直至滑动部件107按下开关触点部102并停止为止(或与开关触点部102的按入行程相等的距离)。开关钮106可利用设置于开关触点部102内部的复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而恢复到初始位置。
只要通过开关钮106的按压操作能够对开关触点部102进行按压,则滑动部件107可以是任意结构,但优选如下。
(1)将滑动部件107(图7、图8)构成为从开关钮106分离。将滑动部件107设定为具有:本体部131,其为板状,沿着壳体103的一个侧面111延伸;开关按压部132,其从本体部131的深处部朝向壳体103的内方折弯,用于按下开关触点部102;以及钮抵接部133,其在本体部131的跟前侧的偏移为相对于开关按压部132靠近一个侧面111的位置处(偏移量134,图2)在开关钮106的作用下被按入。
光源101和开关触点部102设置在同一个基板108的面上,开关触点部102位于比光源101更靠近一个侧面111处,
从开口部104观察时,从光源101朝向一个侧面111依次配置光源101、开关按压部132、钮(knob)抵接部133。
这里,滑动部件107形成为不同于壳体103的零件,以独立于壳体103而可沿轴线方向105移动的方式容纳于壳体103内。
本体部131形成为与壳体103的一个侧面111平行的板状。本体部131设置成跨壳体跟前部117与壳体深处部118之间。
开关按压部132具有形成于本体部131的深处侧的端部的、与基板108平行的折弯部135。可根据需要,在折弯部135的深处侧设置用于按下开关触点部102的突起部136。折弯部135设置为朝向壳体103的内方折弯,并设置为可大致覆盖开关触点部102的大小、形状。在该实施例中,折弯部135形成为面状(折弯面部)。折弯部135、突起部136形成于能够直接按下开关触点部102的位置。
钮抵接部133具有形成于本体部131的跟前侧的端部的、朝向一个侧面111侧折弯的另一折弯部137。可根据需要,在另一折弯部137的跟前侧设置另一突起部138。另一折弯部137可在本体部131的局部设置。在该实施例中,另一折弯部137形成为设置于本体部131的一侧的块状(块状部)。这种块状的另一折弯部137利用壳体跟前部117和壳体深处部118的阶梯形状而设置于壳体跟前部117的位置。
滑动部件107以深处侧的突起部136与开关触点部102接触、而跟前侧的另一突起部138与按入用突起部125接触的状态处于开关触点部102与开关钮106之间。
偏移指的是钮抵接部133与开关按压部132的位置在按压面121的面方向(垂直于轴线方向105的方向)上错开。滑动部件107的钮抵接部133和开关按压部132在垂直于滑动部件107的本体部131的方向上配置于滑动部件107的本体部131相反侧,由此,在与本体部131面垂直的方向上偏移。
(2)优选在壳体103与滑动部件107之间设置对滑动部件107的沿轴线方向105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件部141。
优选地,引导件部141具有对本体部131的跟前侧的部分(钮抵接部133的侧面)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件142和对本体部131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件143(图5)。
这里,引导件部141作为滑动部件用引导件而设置于壳体103的内部等。此外,钮抵接部133形成为从本体部131朝向一个侧面111侧折弯的形状。
如图4所示,第一引导件142形成于另一折弯部137的侧面、位于另一折弯部137的相反侧的本体部131的跟前侧的侧面与壳体103的相对的侧面112、113之间。第一引导件142可包括形成于壳体103的相对的侧面112、113并沿轴线方向105延伸的凹口部144和从另一折弯部137的侧面、位于另一折弯部137的相反侧的本体部131的跟前侧的侧面延伸并可滑动地嵌合到凹口部144内的引导件肋145等。
此外,如图9所示,在滑动部件107的本体部131的跟前侧部分的两侧形成的第一引导件142彼此偏移(偏移配置)。由此,即使从操作钮(开关钮106的按入用突起部125)施加到滑动部件107上的操作力对于滑动部件107是偏心载荷,也能够在被偏移配置的两侧的第一引导件142之间的位置承受偏心载荷,因此,滑动部件107不易倾倒。
如图5所示,第二引导件143形成于本体部131的(第一引导件142以外的部分等的)两个侧面146与壳体103的相对的侧面112、113之间。第二引导件143能够包括形成于壳体103的相对的侧面112、113并沿轴线方向105延伸的引导件肋147、引导件用凹槽部等。引导件肋147以着本体部131的两个侧面146的方式设置成一对,并可滑动地对本体部131的两个侧面146进行支撑。
第一引导件142的引导件肋145形成为具有到达壳体103的外壁面的长度,而成为第二引导件143的本体部131的两个侧面146形成为具有未到达壳体103的内壁面的长度。就第一引导件142和第二引导件143而言,虽然优选设置双方,但从结构上来讲也可以仅设置其中一个(尤其是第二引导件143)。
(3)引导件部141也可以在壳体103的一个侧面111与滑动部件107的对置面之间具有第三引导件151。
这里,滑动部件107的对置面是本体部131的一个侧面111侧的面。
第三引导件151可以具有从本体部131的一个侧面111侧的面突出设置并沿轴线方向105延伸的引导件肋152和形成于壳体103的一个侧面111的内面侧并沿轴线方向105延伸的引导件凹部153的结构等。可以在本体部131的一个侧面111侧的面的避开了另一折弯部137的宽度方向的相反侧的位置设置一条或多条引导件肋152。引导件凹部153设置成夹着引导件肋152的两个侧面,并可滑动地对引导件肋152进行支撑。此外,与上述相反地,也可以将引导件肋152设置在壳体103,将引导件凹部153设置在本体部131。
(4)如图7所示,滑动部件107优选在本体部131与开关按压部132之间具有加强肋161。加强肋161优选为具有随着向跟前侧前进而趋向一个侧面111侧的倾斜部162。
这里,加强肋161设置成跨本体部131(的与引导件肋152相反的一侧的面)与开关按压部132的折弯部135(的跟前侧的面)之间并朝向壳体103的中央。在滑动部件107的两侧部附近(的比引导件凹部153的前端部更靠近本体部131的内侧的位置)设置一对加强肋161。
倾斜部162可以设置为跨加强肋161的缘部的整个区域。由此,加强肋161成为三角形肋。另外,可以将倾斜部162设置在加强肋161的跟前侧的缘部,并将加强肋161的深处侧的缘部形成为与轴线方向105平行。由此,加强肋161成为梯形肋,可以在保持所需的加强效果的同时减小肋宽度。就三角形肋和梯形肋而言,可仅设置其中一个,也可适当地组合设置双方。
(5)如图1所示,可以在壳体103与开关钮106之间设置以可沿轴线方向105移动的方式对开关钮106进行卡定的卡定部171。
如图5所示,可以在壳体103的外侧面与开关钮106的内侧面之间设置对开关钮106的沿轴线方向105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另一引导件部172。
这里,卡定部171设置于壳体跟前部117与开关钮106的内周壁部124之间。卡定部171可以具有设置于壳体跟前部117的卡定爪173和在开关钮106的内周壁部124形成的卡定孔174。卡定孔174形成为与开关钮106的移动量大致相同或比开关钮106的移动量大地沿轴线方向105延伸的长孔等,以便使开关钮106能够沿轴线方向105移动。可以在开关钮106的外周壁部122的与卡定孔174相对的位置设置用于使卡定孔174暴露于外部的切口部175等。卡定部171可以分别设置于壳体103的一个侧面111和另一个侧面114。
设置另一引导件部172作为开关钮用引导件。另一引导件部172可以具有设置于开关钮106的内周壁部124的内面侧并沿轴线方向105延伸的引导件肋176和设置于壳体跟前部117的各侧面111~114的外侧并沿轴线方向105延伸的引导件凹部177。引导件肋176可滑动地嵌合于引导件凹部177。在呈矩形的壳体103的各个面分别设置另一引导件部172对于抑制开关钮106在被按入时的倾斜方面是优选的。设置于壳体103的各个面的另一引导件部172可以设置在与设置于对置的面的另一引导件部172相同的位置,但从进一步减少开关钮106的倾斜的方面来说优选设置成彼此错开位置。此外,与上述相反地,也可以将引导件肋176设置在壳体103,将引导件凹部177设置在内周壁部124。
此外,作为其它结构,可以在壳体深处部118设置用于对车体侧面板进行安装的卡定爪部181(图1)。卡定爪部181可分别设置于壳体103的一个侧面111和另一个侧面114。在壳体深处部118,至少可在一个侧面111的角落部分以包围一个卡定爪部181的方式形成U字形肋182(图3)。U字形肋182优选以包含凸缘部116的方式形成。另外,在壳体深处部118,可在另一个侧面114的角落部分设置C面(即45°面)状的切口部183(图4)。这些U字形肋182、C面状的切口部183提高壳体103的刚性,同时,有效地防止对于车体侧面板的反向组装(以错误的方向组装正确的零件)。
<作用>以下,对该实施例的作用说明进行。
开关装置100通过按下开关钮106而经由滑动部件107按下开关触点部102。可通过点亮光源101来对开关钮106的显示部123进行透射照明。
此时,为了使开关装置100小型化而将“光源101”、“开关触点部102”、“滑动部件107”密集地配置到壳体103内,同时,将“光源101”、“开关触点部102”、“滑动部件107”全部集中配置到壳体103内。由此,可使开关钮106以外的部分单元化,因此,能够通用于诸多车种。
此外,若仅将“光源101”、“开关触点部102”配置到同一基板108上,并将“光源101”、“开关触点部102”、“滑动部件107”密集地配置到开关钮106内,则存在用于按下开关触点部102的滑动部件107会导致来自“光源101”的光的照明的照射范围变窄的忧虑。
尤其是,在俯视开关装置100时,在显示部123和开关触点部102部分重叠的情况下,该问题变得明显。
于是,在该实施例中形成如上所述的结构。通过形成为这种结构,可在滑动部件107的开关按压部132的上方形成无遮挡物的空间,可相应地扩大来自光源101的光的照射范围。
<效果>根据该实施例,可得到如下效果。
(效果1)将滑动部件107形成为沿壳体103的一个侧面111延伸的形状。由此,能够将滑动部件107的本体部131形成为与壳体103的一个侧面111平行的板状,因此壳体103的剩余的三个面不会被滑动部件107覆盖,因而能够扩大对于开关钮106的照明范围。因此,可在将照明范围确保到所需的大小的同时,实现开关装置100(的除了开关钮106之外的单元部分)的小型化。此时,由于滑动部件107的本体部131形成为板状,因而可确保方形的照明范围。
使滑动部件107的钮抵接部133相对于开关按压部132偏移。由此,钮抵接部133不易阻挡来自光源101的光,因而可进一步扩大照明范围。
滑动部件107从开关钮106分离。由此,可使滑动部件107的功能仅限于开关触点部102的操作。因此,可简化滑动部件107。
通过将滑动部件107从开关钮106分离,开关钮106和壳体103成为一对一的关系而无需考虑滑动部件107,因而可提高开关钮106与壳体103之间的组装精度并减小晃动量。另外,从开关钮106分离滑动部件107使得开关装置100最后装配开关钮106,通过预先制造不带有开关钮106的开关装置100(开关装置100的单元部分),而在该单元部分组装不同规格的开关钮106,可以分别制造各种开关装置100等。
(效果2)可以将用于滑动部件107的引导件部141划分为第一引导件142和第二引导件143而设置。由此,可使得引导件部141整体的引导件长度变长,抑制滑动部件107的倾斜。
钮抵接部133与开关按压部132偏移开的滑动部件107存在因按下开关钮106的力的偏斜(偏心载荷)而朝向面外方向等倾倒的忧虑,但通过将引导件部141划分为第一引导件142和第二引导件143而抑制滑动部件107的倾斜,可防止滑动部件107由于偏心载荷而倾倒。因此,可防止开关钮106的粘连(stuck)(被卡住而难以动弹)、开关按压部132相对于开关触点部102的位置错开。
另外,如图9所示,在滑动部件107的本体部131的跟前侧部分的两侧形成的第一引导件142可以彼此偏移(偏移配置)。由此,即使从操作钮(开关钮106的按入用突起部125)施加到滑动部件107的操作力对于滑动部件107是偏心载荷,也能够在被偏移配置的两侧的第一引导件142之间的位置承受偏心载荷,因此,能够使滑动部件107不易倾倒。
通过将引导件部141划分为第一引导件142和第二引导件143,可提高滑动部件107、引导件部141的布局的自由度。
(效果3)引导件部141可以在壳体103的一个侧面111与滑动部件107的相对面之间具有第三引导件151。由此,能够防止滑动部件107横向倾倒。
(效果4)滑动部件107可以在本体部131与开关按压部132之间具有加强肋161。由此,可相对于滑动部件107的本体部131加强开关按压部132。因此,即使以偏移的方式设置开关按压部132,也可毫无问题地使用开关按压部132来按下开关触点部102。
加强肋161可以具有随着向跟前侧前进而趋近壳体103的一个侧面111侧的倾斜部162。由此,可利用倾斜部162来避免加强肋161阻挡来自光源101的光,防止照明范围变窄。
(效果5)可以在壳体103与开关钮106之间设置卡定部171。由此,可利用卡定部171使开关钮106简单地卡定在壳体103,同时,开关钮106的装卸变得容易。因此,可容易地进行开关钮106的修理、更换等。
可以在壳体103的外侧面与开关钮106的内侧面之间设置另一引导件部172。由此,从壳体103的内侧去除用于对开关钮106的按入进行引导的另一引导件部172,因此,可相应地扩大照明范围。因此,可实现开关装置100(的单元部分)的小型化。
通过在壳体103的外侧面设置用于对开关钮106进行引导的另一引导件部172,可使针对另一引导件部172的润滑油的涂布变得容易,同时,可在最后阶段(安装开关钮106时)进行针对另一引导件部172的润滑油的涂布。
由于另一引导件部172存在于开关钮106的内侧面,因而在通过涂装而在开关钮106形成显示部123等时,没有必要对开关钮106进行遮蔽(masking)。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开关装置;101:光源;102:开关触点部;103:壳体;
104:开口部;105:轴线方向;106:开关钮;107:滑动部件;
111:一个侧面;131:本体部;132:开关按压部;133:钮抵接部;
141:引导件部;142:第一引导件;143:第二引导件;151:第三引导件;
161:加强肋;162:倾斜部;171:卡定部;172:另一引导件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7月30日向日本特许厅申请的特愿2018-142013的优先权,且该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完整地编入到本说明书中。

Claims (2)

1.一种开关装置,其具有:
壳体,其呈方筒状,在内深处部具有光源和开关触点部;
开关钮,其设置成覆盖所述壳体的跟前侧的开口部,并能够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移动和被透射照明;以及,
滑动部件,其配设成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从所述开关钮分离,利用所述开关钮的沿所述轴线方向的移动来按下所述开关触点部,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件具有:
本体部,其呈板状,沿着所述壳体的一个侧面延伸;
开关按压部,其从所述本体部的深处部朝向所述壳体的内方折弯,用于按下所述开关触点部;以及,
钮抵接部,其在所述本体部的跟前侧的偏移为相对于所述开关按压部靠近所述一个侧面的位置处在所述开关钮的作用下被按入,
所述光源和所述开关触点部设置在同一个基板面上,所述开关触点部位于相对于所述光源靠近所述一个侧面处,
从所述开口部观察时,所述光源、所述开关按压部、所述钮抵接部从所述光源朝向所述一个侧面依次配置,
所述钮抵接部从所述本体部朝向所述一个侧面侧折弯,
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滑动部件之间具备对所述滑动部件的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件部,并且
所引导件部具有对所述钮抵接部的侧面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件和对所述本体部的侧面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件部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一个侧面与所述滑动部件的相对面之间具有第三引导件。
CN201980049355.0A 2018-07-30 2019-07-26 开关装置 Active CN1125140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2013 2018-07-30
JP2018142013A JP6602431B1 (ja) 2018-07-30 2018-07-30 スイッチ装置
PCT/JP2019/029493 WO2020026992A1 (ja) 2018-07-30 2019-07-26 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4019A CN112514019A (zh) 2021-03-16
CN112514019B true CN112514019B (zh) 2024-02-09

Family

ID=68462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9355.0A Active CN112514019B (zh) 2018-07-30 2019-07-26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02431B1 (zh)
CN (1) CN112514019B (zh)
WO (1) WO20200269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18682B2 (ja) * 2020-02-28 2024-01-22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スイッチノブの照明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0387A (ja) * 1996-05-29 1997-12-12 Niles Parts Co Ltd プッシュロックスイッチ装置
JP2003100166A (ja) * 2001-09-26 2003-04-04 Clarion Co Ltd 照明付きスイッチ
JP2010044972A (ja) * 2008-08-14 2010-02-25 Alps Electric Co Ltd 照光式スイッチ装置
JP2011150962A (ja) * 2010-01-25 2011-08-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スイッチノブ及びスイッ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7424A (en) * 1980-09-25 1982-04-06 Alps Electric Co Ltd Illumination type pushbutton switch
JPH08222065A (ja) * 1995-02-13 1996-08-30 Niles Parts Co Ltd ハザードスイッチのユニット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0387A (ja) * 1996-05-29 1997-12-12 Niles Parts Co Ltd プッシュロックスイッチ装置
JP2003100166A (ja) * 2001-09-26 2003-04-04 Clarion Co Ltd 照明付きスイッチ
JP2010044972A (ja) * 2008-08-14 2010-02-25 Alps Electric Co Ltd 照光式スイッチ装置
JP2011150962A (ja) * 2010-01-25 2011-08-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スイッチノブ及びスイッ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02431B1 (ja) 2019-11-06
CN112514019A (zh) 2021-03-16
WO2020026992A1 (ja) 2020-02-06
JP2020021534A (ja) 2020-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58138B1 (en) Push button switch with backlight function
US20100224471A1 (en) Push button switch device
JP4278002B2 (ja) 照光プッシュ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CN112514019B (zh) 开关装置
US7619174B2 (en) Illuminated switch device
CN108870195B (zh) 室内照明灯
US11396260B2 (en) Illumination lamp
US5979263A (en) Shift lever device
JP4428120B2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WO2023171640A1 (ja) 押しボタン照明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載機器
JP4628283B2 (ja) 照光装置
JP2011210521A (ja) スイッチ部材及び車載用室内照明装置
CN109643613B (zh) 发光开关装置
JP6756307B2 (ja) 電子機器
JP2007200668A (ja) 車内操作ユニット
JPH1139989A (ja) プッシュ式スイッチ装置
JP2001135186A (ja) 操作装置
CN112514017B (zh) 安装零件
KR200456700Y1 (ko) 차량용 스위치 장치
JP6705607B2 (ja) ボタン構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19832475U (zh) 车辆用按压开关单元
CN214411032U (zh) 开关装置
JP4413204B2 (ja) 電子機器の操作装置
JP2005302670A (ja) 電子装置
JP3809199B2 (ja) プッシュボタンのストッ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