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9654A - 电梯控制***和电梯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控制***和电梯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9654A
CN112469654A CN201980045459.4A CN201980045459A CN112469654A CN 112469654 A CN112469654 A CN 112469654A CN 201980045459 A CN201980045459 A CN 201980045459A CN 112469654 A CN112469654 A CN 112469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operation mode
information
ring
elevato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54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69654B (zh
Inventor
西尾直也
鸭志田亮太
星野孝道
羽鸟贵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69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9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9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9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9/1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paternoster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控制相对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电梯控制***(100)中,在形成轿厢环(131A)的2个轿厢(132)中的一个轿厢(132a)对层站提供服务的情况下,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对控制轿厢环(131A)的动作的环控制装置(121A)指示在轿厢环(131A)的另一个轿厢(132b)不提供服务的单轿厢运行模式、与轿厢环(131A)的两个轿厢(132a、132b)提供服务的双轿厢运行模式之间进行轿厢环(131A)的运行模式的切换。

Description

电梯控制***和电梯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控制***和电梯控制方法,适合应用于在钢丝绳上将2个轿厢以相互作为对重的方式连结的多轿厢电梯(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电梯控制***和电梯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改善服务性和输送效率等,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电梯控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与交通需求相应地变更电梯的运行模式和通知方式的电梯控制***。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梯控制***是一种以具备跳跃运行模式、全楼层服务模式、分割急行模式、区间急行模式、直达运行模式中的至少3种以上运行模式、基于楼层间交通流的学习结果决定运行模式并进行运行控制为特征的群管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2252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梯控制***是以在各升降通路(竖井)中安装了1个轿厢的、所谓单竖井的单轿厢电梯为对象的,并非以在钢丝绳上将2个轿厢以相互作为对重的方式连结的多轿厢电梯(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为对象。详细的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后述,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因为在1根以上钢丝绳上分别将2个轿厢以相互作为对重的方式连结,所以具有一个轿厢的运行状况会对另一个轿厢的运行状况造成影响的特征。从而,存在即使要在这样的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中实施基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各种各样的运行模式(例如跳跃运行模式和急行运行模式等)的运行控制,也不容易符合意愿地实施各运行的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以上方面而得出的,提出一种电梯控制***和电梯控制方法,其在钢丝绳上将2个轿厢以相互作为对重的方式连结的多轿厢电梯(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中,通过基于交通需求对运行模式的切换进行控制,能够提高服务性和输送效率。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多轿厢电梯(相对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电梯控制***,在所述多轿厢电梯中,形成轿厢环的2个轿厢以彼此作为对重的方式连结于钢丝绳,所述电梯控制***的特征在于,包括:管理下述信息的信息管理部:表示各个形成所述轿厢环的所述2个轿厢的组合的环信息、表示由形成所述轿厢环的所述2个轿厢决定的层站的组合的层站配对信息、表示各个所述轿厢的状态的轿厢状态信息、以及按所述轿厢移动的轿厢方向表示各个所述层站的状态的层站状态信息;和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其基于所述信息管理部管理的信息来判断任意的所述轿厢环中的运行模式的切换。在电梯控制***中,在形成所述轿厢环的所述2个轿厢中的一个轿厢对所述层站提供服务的情况下,所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对控制该轿厢环的动作的环控制装置,指示在该轿厢环的另一个轿厢不提供服务的单轿厢运行模式、与该轿厢环的两个轿厢提供服务的双轿厢运行模式之间进行该轿厢环的运行模式的切换。
另外,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中提供一种由用于控制多轿厢电梯(相对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电梯控制***执行的下述电梯控制方法,在所述多轿厢电梯中,形成轿厢环的2个轿厢以彼此作为对重的方式连结于钢丝绳。此处,所述电梯控制***包括:管理下述信息的信息管理部:表示各个形成所述轿厢环的所述2个轿厢的组合的环信息、表示由形成所述轿厢环的所述2个轿厢决定的层站的组合的层站配对信息、表示各个所述轿厢的状态的轿厢状态信息、以及按所述轿厢移动的轿厢方向表示各个所述层站的状态的层站状态信息;和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其基于所述信息管理部管理的信息来判断任意的所述轿厢环中的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且,在本电梯控制方法中,在形成所述轿厢环的所述2个轿厢中的一个轿厢对所述层站提供服务的情况下,所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对控制该轿厢环的动作的环控制装置,指示在该轿厢环的另一个轿厢不提供服务的单轿厢运行模式、与该轿厢环的两个轿厢提供服务的双轿厢运行模式之间进行该轿厢环的运行模式的切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钢丝绳上将2个轿厢以相互作为对重的方式连结的多轿厢电梯(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中,能够提高服务性和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括电梯控制***的电梯整体的结构图。
图2是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概略图。
图3是用于说明电梯控制***保持的信息的具体例的图(其一)。
图4是用于说明电梯控制***保持的信息的具体例的图(其二)。
图5是用于说明移动实绩信息的具体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运行模式切换处理的处理流程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运行模式切换处理的处理流程例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乘客特性信息的具体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括电梯控制***的电梯整体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电梯1包括电梯控制***100、层站呼叫按钮120(分别是120A~120N)、环控制装置121(分别是121A~121N)和轿厢环131(分别是131A~131N)。各轿厢环131由2个轿厢132构成。更具体而言,图1的情况下,轿厢环131A由轿厢132a和轿厢132b构成,轿厢环131N由轿厢132c和轿厢132d构成。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对象的电梯1是在钢丝绳上将2个轿厢以相互作为对重的方式连结的多轿厢电梯(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对于其概要参考图2在后文中叙述。另外,电梯1的结构在本发明的第一~四实施方式中设为共通的,所以图1中也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并非必要的结构(例如乘客特性信息管理部106)。
电梯控制***100是对电梯1中安装的轿厢132(分别是132a~132n)的运行模式进行控制的***,例如用计算机实现。详情后述,电梯控制***100基于关于电梯1的规定状况(例如输送状况、交通需求、时段、乘客特性等),决定任意的轿厢环131中的运行模式,对控制该轿厢环131的运行的环控制装置121输出运行模式切换指令,由此指示切换至决定的运行模式。
如图1所示,电梯控制***100具备环信息管理部101、层站配对信息管理部102、轿厢状态管理部103、层站状态管理部104、记录部105、乘客特性信息管理部106和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作为功能结构。
环信息管理部101对表示形成各个轿厢环131的轿厢132的组合的环信息111进行管理。层站配对信息管理部102对表示由形成轿厢环131的2个轿厢132决定的停止层(层站)的组合的层站配对信息112进行管理。轿厢状态管理部103对表示各轿厢132的状态的轿厢状态信息113进行管理。层站状态管理部104对表示各层站的状态的层站状态信息114进行管理。记录部105对记录了乘客的乘降实绩的移动实绩信息115进行管理。乘客特性信息管理部106对表示与乘客的特性对应的运行模式的乘客特性信息116进行管理。另外,乘客特性信息116是在后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信息。关于各信息的详情,参考图3等在后文中叙述。
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基于关于电梯1的规定的状况,参照电梯控制***100的各部分所管理的信息,决定任意的轿厢环131中的运行模式,对于控制该轿厢环131的运行的环控制装置121,输出指示切换至所决定的运行模式的运行模式切换指令。
层站呼叫按钮120(120A~120N)是在各轿厢132的层站(停止层)设置的呼叫按钮,在由使用者进行了按下等规定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将轿厢132呼叫至该层站(层站呼叫)。
环控制装置121(121A~121N)对于轿厢环131(131A~131N)一一对应地设置,控制对应的轿厢环131(也可以替换为轿厢132)的动作。具体而言,对于控制对象的轿厢环131(或轿厢132),进行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和门开闭用电动机等的控制。
另外,环控制装置121具有运行模式切换部122(分别是122A~122N)。运行模式切换部122在环控制装置121接收了来自电梯控制***100的运行模式切换指令的情况下,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关于轿厢环131的设置数量,只要是能够在电梯1中设置的范围,就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轿厢环131的驱动方式并不限定。
轿厢132(132a~132d)是输送乘客的轿厢,在各自的内部设置了轿厢呼叫按钮133(133a~133d)。轿厢呼叫按钮133是乘客指示目的层用的按钮,在进行了按下等规定操作的情况下,与该操作相应地进行本轿厢132进行的呼叫(轿厢呼叫)。
图2是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概略图。在图2中,作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一个方式,用与图1所示的电梯1对应的方式示出了循环型的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概略结构。在图2的(A)中示出了电梯整体的截面图,在图2的(B)中示出了各个轿厢环131A、131B的结构。另外,图2的(A)所示的“1F”~“8F”分别表示1层~8层的层站(服务楼层),该标记方法在后述的图中也是同样的。
如图2的(A)所示,电梯1的内部空间包括:上升方向(升方向)的行驶专用的竖井即上升方向竖井141;下降方向(降方向)的行驶专用的竖井即下降方向竖井142;使轿厢132的行驶方向转换、将行驶竖井从上升方向竖井141变更为下降方向竖井142的上方的方向反转空间143;和使轿厢132的行驶方向转换、将行驶竖井从下降方向竖井142变更为上升方向竖井141的下方的方向反转空间144。
此处,在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中,在竖井内配置1个以上的将2个轿厢132以相互作为对重的方式用钢丝绳连结而形成的轿厢环131。图2的(A)、图2的(B)的情况下,配置了轿厢132a、132b相互作为对重的轿厢环131A、和轿厢132c、132d相互作为对重的轿厢环131B。
另外,图2所示的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中,上升方向竖井141和下降方向竖井142仅有1个轿厢132能够通过的宽度,所以在任意位置向同一方向行驶的轿厢132限定为1台。具体而言,例如,图2的(A)中,在5层的位置,轿厢132a正在向上升方向行驶,在该时刻,其他轿厢132b~132d不能在5层向上升方向行驶。
另外,图2所示的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是钢丝绳只向既定的行进方向行进的“循环型”,所以行驶方向的反转仅在上下的方向反转空间143、144中进行。具体而言,例如,图2的(A)中,各轿厢132a~132d在上升方向竖井141内行驶时仅能够向上升方向移动,在下降方向竖井142中行驶时仅能够向下降方向移动。
另外,图2中举例示出了循环型的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但应用本发明的电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并非循环型的(非循环型的)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非循环型的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情况下,例如,图2中,也可以不限定上升方向竖井141和下降方向竖井142中的移动方向,通过变更钢丝绳的行进方向而使轿厢132能够升降,不使用上下的方向反转空间143、144。但是,非循环型的情况下因为钢丝绳的行进方向的控制等而需要比循环型更复杂的控制,因此以下,为了使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简化,使用循环型的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
另外,图2中示出了服务楼层(层站)是1层~8层这8个楼层、轿厢台数是4台、轿厢环数形成为2的循环型的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但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服务楼层数、轿厢台数和轿厢环数。这一点可以通过对以下说明的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信息的具体例的图3与图4进行比较而确认。
图3是用于说明电梯控制***保持的信息的具体例的图(其一)。图3中,关于电梯1具备的轿厢环131是1个(仅有由轿厢132a、132b形成的轿厢环131A)的情况,在图3的(B)中示出电梯1中的轿厢132的动作状态的一例,在图3的(A)中示出了图3的(B)中举例示出的动作状态下的环信息111、层站配对信息112、轿厢状态信息113和层站状态信息114的具体例。
环信息管理部101对记录了形成轿厢环131的轿厢132的组合的环信息111进行管理。在图3的(A)中示出了轿厢132a与轿厢132b的组合作为环信息111的一例。环信息111也可以同时具有能够识别由轿厢132a、132b形成的轿厢环131A的信息。图3的情况下,轿厢环仅有1组,所以环信息管理部101管理的环信息111的数据数是1个。
另外,本说明书中,为了区分形成轿厢环131的2个轿厢132,而将环信息111的同一数据中记载的一个轿厢132称为“第一轿厢”,将另一个轿厢132称为“第二轿厢”。具体而言,例如,图3的(A)的环信息111的情况下,将上侧记载的轿厢132a称为轿厢环131A的“第一轿厢”,将下侧记载的轿厢132b称为轿厢环131A的“第二轿厢”。
层站配对信息管理部102对表示由形成轿厢环131的2个轿厢132决定的停止层(层站)的组合的层站配对信息112进行管理。此处,图3的(B)中示出了上升方向的层站A1~H1和下降方向的层站A2~H2,在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中,附加了同一字母的楼层是预先决定的层站的配对。即,A1与A2、B1与B2、C1与C2、D1与D2、E1与E2、F1与F2、G1与G2、H1与H2分别是层站配对。图3的(A)中,作为层站配对信息112的一例,示出了表示上升方向竖井141的1层层站的“1F上升(相当于层站H1)”与表示下降方向竖井142的8层层站的“8F下降(相当于层站H2)”的组合。图3的情况下,服务楼层是8个楼层,所以层站配对信息管理部102管理的层站配对信息112的数据数是8个。
另外,图3的(B)示出了设置电梯1的建筑物中各楼层的层高(楼层间距)相同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的电梯1也能够设置在层高不同的建筑物中。该情况下,为了使同一轿厢环131下属的2个轿厢132(即,用环信息111对组合进行管理的轿厢132)能够同时停靠在层站,轿厢132也可以具备对地板的高度位置进行修正的修正装置。关于该修正装置,因为是公知技术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例如,可以列举使轿厢132成为双重结构,用外侧结构的内部对轿厢的高度位置进行修正的现存的平层装置等。
轿厢状态管理部103对表示各轿厢132的状态的轿厢状态信息113进行管理。轿厢状态信息113可以表示轿厢132的过去或当前的状态,也可以表示通过预测得到的轿厢132的未来的状态,或者也可以是它们的任意的组合。图3的(A)中示出了轿厢132a的状态作为轿厢状态信息113的一例。具体而言,记载了轿厢132a的移动方向、轿厢132a中的负重、对于轿厢132a的层站呼叫的信息(层站呼叫)、在轿厢132a中进行的轿厢呼叫的信息(轿厢呼叫)和轿厢132a的位置等,各项目的记载内容对应于图3的(B)中示出的轿厢132a的状态。图3的情况下,轿厢132是2个,所以轿厢状态管理部103管理的轿厢状态信息113的数据数是2个。另外,轿厢状态信息113中记载的项目、和各项目的表述方法等并不限定于图3的(A)的例子。例如,关于轿厢132的位置,也可以用从竖井底面(方向反转空间144的底面)起的高度表示。
层站状态管理部104对表示各层站(停止层)的状态的层站状态信息114进行管理。层站状态信息114可以表示层站的过去或当前的状态,也可以表示通过预测得到的层站的未来的状态,或者也可以是它们的任意的组合。图3的(A)中示出了“1F上升”的层站H1的状态作为层站状态信息114的一例。具体而言,关于层站H1,记载了是否存在层站呼叫、进行层站呼叫后的经过时间(呼叫经过时间)、解除层站呼叫后的经过时间(呼叫解除经过时间)、和对于层站呼叫是否已分配轿厢的信息(呼叫已分配)等。其中,图3的(A)中,关于呼叫已分配的项目,在已分配轿厢的情况下记作“真”,在未分配的情况下记作“假”,作为其他表述方法的一例,也可以记载能够识别已分配的轿厢132的信息(例如“轿厢132a”等)。能够根据这样的层站状态信息114判断各层站的详细状况。例如,呼叫经过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使使用者进行了过久的等待。另外,例如,呼叫解除经过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该层站处的使用者较少,交通需求相对较低。另外,图3的情况下,服务楼层是8个楼层,各楼层分为上升方向竖井141和下降方向竖井142,所以层站状态管理部104管理的层站状态信息114的数据数是16个。
图4是用于说明电梯控制***保持的信息的具体例的图(其二)。图4中,关于电梯1具备多个轿厢环131的情况,在图4的(B)中示出了电梯1中的轿厢132的动作状态的一例,在图4的(A)中示出了图4的(B)中举例示出的动作状态下的环信息111、层站配对信息112、轿厢状态信息113和层站状态信息114的具体例。
对图4与图3进行比较时,如图4的(B)所示,电梯1具备的轿厢环131是3个(由轿厢132a、132b形成的轿厢环131A、由轿厢132c、132d形成的轿厢环131B、由轿厢132e、132f形成的轿厢环131C)这一点不同,但如图4的(A)所示,关于各信息,可知除以下方面以外与图3的(A)相比不变。
图4的(A)中与图3的(A)的不同点是,轿厢环131的数量从1个增加至3个,由此环信息111的数据数从1个增加至3个。另外,轿厢132的台数从2台增加至6台,由此轿厢状态信息113的数据数也从2个增加至6个。但是,服务楼层(层站)数是8个楼层(按上升和下降区分时是16个),没有改变,所以层站配对信息112和层站状态信息114的数据数分别是8个和16个,没有改变。乘客特性信息116也没有特别的变化。
这样,可知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中,即使如图4举例所示地增加了服务楼层数、轿厢台数和轿厢环数,也能够与图3的情况同样地对各信息进行管理。即,本发明能够不受服务楼层数、轿厢台数和轿厢环数限定地应用于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从而,此后,为了使说明简化,使用轿厢环数是1个的情况(图3的示例)进行说明。
图5是用于说明移动实绩信息的具体例的图。如上所述,移动实绩信息115是记录了电梯1中的乘客的乘降实绩的信息,由记录部105管理。图5中举例示出的移动实绩信息115的情况下,按轿厢132的各移动方向(轿厢方向)分别与时间关联地记录了各层站处的乘客的乘降人数。通过基于这样的移动实绩信息115进行规定的合计处理和统计处理,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能够取得规定的楼层范围中的各轿厢方向的乘客数,能够在后述的运行模式切换处理中的判断处理(图6的步骤S106)中使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也是同样的)中能够使用的移动实绩信息115只要是能够按各层站(各楼层)和各轿厢方向分别统计乘客的移动实绩的信息即可,其数据形式等不限定于图5的例子,并且乘客数的计数方法等也不限定于特定的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在轿厢132和层站设置了能够计测人数的装置(传感器)的情况下,使用该传感器对乘客数进行计数即可。另外,即使没有设置这样的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轿厢132中的负重的变化推算乘客人数等。
接着,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运行模式切换处理详细地进行说明。运行模式切换处理指的是基于电梯1的状况、适当地切换轿厢132(或轿厢环131)的运行模式用的处理,由电梯控制***100或环控制装置121执行。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运行模式切换处理的处理流程例的流程图。图6的步骤S101~S107、S109、S110、S112的处理由电梯控制***100的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执行,图6的步骤S108、S111、S113的处理由环控制装置121的运行模式切换部122执行。
根据图6,首先,在步骤S101中,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判断是否存在并非已分配的层站呼叫。具体而言,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参照层站状态管理部104管理的层站状态信息114,在存在层站呼叫是“有”、且呼叫已分配是“假”的层站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并非已分配的层站呼叫,在不存在这样的层站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存在并非已分配的层站呼叫。在判断为存在并非已分配的层站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101的是),前进至步骤S102,在判断为不存在并非已分配的层站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101的否)结束处理。
在步骤S102中,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在层站状态信息114中从层站呼叫是“有”、且呼叫已分配是“假”的层站中,选择1个层站作为层站呼叫层。
接着,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判断是否存在能够在步骤S102中选择的层站呼叫层停止的轿厢组(1个以上轿厢132)(步骤S103)。是否存在能够在规定的层站呼叫层停止的轿厢132,基于规定的判断基准判断即可。具体而言,例如,能够采用参照轿厢状态管理部103管理的轿厢状态信息113、检索该层站呼叫层的附近存在的轿厢132等判断方法。另外,钢丝绳的循环方向(轿厢132的行进方向)为一定的情况下,优选考虑循环方向地进行附近的判断。另外,检索附近的轿厢132时,也可以追加将负重接近规定上限的轿厢132排除在外的判断基准。在步骤S103中存在能够在层站呼叫层停止的轿厢群的情况下(步骤S103的是)前进至步骤S104,在不存在任何能够在层站呼叫层停止的轿厢132的情况下(步骤S103的否)结束处理。
在步骤S104中,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对于步骤S103中判断出的轿厢群的各轿厢132,判断是否存在形成轿厢环131的另一个轿厢(称为“配对轿厢”)并非服务中的轿厢132。此处,轿厢132并非服务中指的是该轿厢132没有运载乘客、而且并非呼叫回应中的状态。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能够通过参照环信息111和轿厢状态信息113,而执行步骤S104的判断处理。
具体而言,例如,对于轿厢132a进行步骤S104的处理的情况下,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首先能够通过参照环信息111来确定轿厢132b是“配对轿厢”。接着,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参照与“配对轿厢(轿厢132b)”相关的轿厢状态信息113,如果“层站呼叫”和“轿厢呼叫”均未记载,则判断为并非服务中。即,如果轿厢132b的轿厢状态信息113中,“层站呼叫”和“轿厢呼叫”均未记载,则将轿厢132a判断为配对轿厢并非服务中的轿厢。
进行上述步骤S104的判断处理的结果是存在配对轿厢并非服务中的轿厢132的情况下(步骤S104的是),选择对应的轿厢132中的1个(步骤S105),前进至步骤S106。但是,步骤S105中,仅选择1个轿厢132,并不对该轿厢132登记层站呼叫。另一方面,进行步骤S104的判断处理的结果是不存在配对轿厢并非服务中的轿厢132的情况下(步骤S104的否)结束处理。
在步骤S106中,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对电梯1中的轿厢132的各移动方向(即上升方向移动/下降方向移动)的乘客总数进行比较,判断其差是否不足规定阈值。各轿厢方向的乘客总数的差不足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106的是),前进至步骤S107,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6的否),前进至步骤S109。各轿厢方向的乘客总数,能够根据记录部105管理的移动实绩信息115、或者对移动实绩信息115进行统计得到的未图示的信息取得。
另外,本例中,作为步骤S106的判断内容,进行了各轿厢方向的“乘客总数”的比较,但进行步骤S106的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判断轿厢方向间的交通需求的差异,只要符合该目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106的判断内容就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用更复杂的判断内容,对各轿厢方向的“乘客数”进行比较。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不是对全部楼层的乘客数之间进行比较,而是如对1F~4F的上升方向乘客数与6F~8F的下降方向乘客数进行比较这样、对各规定的楼层间的各轿厢方向的乘客数进行比较。另外,作为比较对象的乘客数不限定于当前的乘客数,也可以将最近的规定期间的乘客数作为比较对象,也可以将预测或根据过去的实绩推算的未来的乘客数作为比较对象。而且,步骤S106的判断中使用的关于各轿厢方向的“乘客数”的信息,能够根据记录部105管理的移动实绩信息115、或者基于移动实绩信息115进行规定的统计处理等而生成的未图示的信息等取得。
步骤S107的处理在各轿厢方向的乘客总数的差不足阈值的情况、即轿厢方向间的交通需求不存在大的差异的情况下进行。此时,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对于控制步骤S105中选择的轿厢132的轿厢环131的环控制装置121,输出双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具体而言,例如,假设在步骤S105中选择了轿厢132a的情况下,在步骤S107中,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对于控制轿厢环131A的环控制装置121A,输出双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
此处,关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运行模式和运行模式切换指令详细地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准备能够按每个轿厢环131进行控制的多种运行模式,该运行模式中至少包括将形成轿厢环131的2个轿厢132都设为能够使用(能够进行服务)的“双轿厢运行模式”、和将形成轿厢环131的2个轿厢132中的任一台设为不能使用(服务停止)的“单轿厢运行模式”。进而,关于“单轿厢运行模式”,能够指定将形成轿厢环131的2个轿厢132中的哪一台设为能够使用(将哪一台设为不能使用),按仅将第一轿厢设为能够使用(将第二轿厢设为不能使用)的“第一单轿厢运行模式”、与仅将第二轿厢设为能够使用(将第一轿厢设为不能使用)的“第二单轿厢运行模式”这样区分。关于“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的定义,与环信息111的说明中此前叙述的相同。
于是,为了使运行模式切换至上述各运行模式(双轿厢运行模式、第一单轿厢运行模式、第二单轿厢运行模式),而从电梯控制***100对环控制装置121输出的运行模式切换指令是双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第一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第二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
返回图6的说明。在步骤S107中输出双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后,环控制装置121的运行模式切换部122使控制对象的轿厢环131的运行模式按照该指令切换(步骤S108)。具体而言,例如,假设在步骤S107中对环控制装置121A输出了双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时,环控制装置121A的运行模式切换部122A将控制对象的轿厢环131A的运行模式控制为“双轿厢运行模式”。此时,形成轿厢环131A的轿厢132a或轿厢132b被设定为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将该不能使用解除,设定为能够使用。结果,形成轿厢环131A的第一轿厢(轿厢132a)和第二轿厢(轿厢132b)都能够使用(能够进行服务)。然后,步骤S108的处理完成时,运行模式切换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步骤S106的判断中各轿厢方向的乘客总数的差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6的否),表示轿厢方向间的交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此时进行步骤S109的处理。
在步骤S109中,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对于包括步骤S105中选择的轿厢132的轿厢环131,根据环信息111判断第一轿厢的移动方向(轿厢方向),判断步骤S106中乘客总数较多的一个轿厢方向是否与第一轿厢的移动方向一致。然后,乘客总数较多的轿厢方向是第一轿厢的移动方向的情况下(步骤S109的是),表示第一轿厢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与第二轿厢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相比非常高,此时前进至步骤S110。另一方面,乘客总数较多的轿厢方向并非第一轿厢的移动方向的情况下(步骤S109的否),表示第二轿厢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与第一轿厢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相比非常高,此时前进至步骤S112。
步骤S110的处理在如上所述、第一轿厢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与第二轿厢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相比非常高的情况下进行。此时,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对控制步骤S105中选择的轿厢132的轿厢环131的环控制装置121,输出仅将第一轿厢设为能够使用且将第二轿厢设为不能使用的第一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具体而言,例如,假设在步骤S105中选择了轿厢132a的情况下,在步骤S110中,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对控制轿厢环131A的环控制装置121A,输出第一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
然后,在步骤S111中,按照步骤S110中输出的第一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环控制装置121的运行模式切换部122对控制对象的轿厢环131的运行模式进行切换。具体而言,例如,假设在步骤S110中对环控制装置121A输出了第一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时,环控制装置121A的运行模式切换部122A将控制对象的轿厢环131A的运行模式控制为“第一单轿厢运行模式”。此时,轿厢环131A的轿厢132a被设定为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将该不能使用解除,设定为能够使用。另一方面,轿厢132b被设定为能够使用的情况下,将其设定为不能使用。结果,轿厢环131A中,仅第一轿厢(轿厢132a)能够使用(能够进行服务),第二轿厢(轿厢132b)被设定为不能使用(服务停止)。然后,步骤S111的处理后,运行模式切换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步骤S112的处理在如上所述、第二轿厢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与第一轿厢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相比非常高的情况下进行。此时,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对控制步骤S105中选择的轿厢132的轿厢环131的环控制装置121,输出仅将第二轿厢设为能够使用且将第一轿厢设为不能使用的第二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具体而言,例如,假设在步骤S105中选择了轿厢132a的情况下,在步骤S112中,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对控制轿厢环131A的环控制装置121A,输出第二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
然后,在步骤S113中,按照步骤S112中输出的第二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环控制装置121的运行模式切换部122对控制对象的轿厢环131的运行模式进行切换。具体而言,例如,假设在步骤S112中对环控制装置121A输出了第二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时,环控制装置121A的运行模式切换部122A将控制对象的轿厢环131A的运行模式控制为“第二单轿厢运行模式”。此时,轿厢环131A的轿厢132a被设定为能够使用的情况下,将其设定为不能使用。另一方面,轿厢132b被设定为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将该不能使用解除,设定为能够使用。结果,轿厢环131A中,仅第二轿厢(轿厢132b)能够使用(能够进行服务),第一轿厢(轿厢132a)被设定为不能使用(服务停止)。然后,步骤S113的处理后,运行模式切换处理结束。
如以上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运行模式切换处理中,在轿厢方向间的交通需求不存在较大的差异的情况下,将规定的轿厢环131的运行模式控制为双轿厢运行模式(步骤S106~S108),由此能够以符合交通需求的方式提供该轿厢环131进行的双方向的服务,所以在作为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电梯1中,能够期待输送效率和服务性的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运行模式切换处理中,在第一轿厢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与第二轿厢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相比非常高的情况下,将规定的轿厢环131的运行模式控制为第一单轿厢运行模式(步骤S109~S111),由此该轿厢环131的第二轿厢停止在交通需求低的移动方向上提供服务,不再应对该移动方向上的层站呼叫,所以能够不对交通需求高的移动方向上的第一轿厢的运行状况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该轿厢环131的第一轿厢能够在交通需求高的移动方向上、不受配对轿厢即第二轿厢的影响地提供服务。这样,在作为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电梯1中,能够与交通需求的差异相应地适当地切换运行模式,能够期待输送效率和服务性的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运行模式切换处理中,在第二轿厢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与第一轿厢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相比非常高的情况下,将规定的轿厢环131的运行模式控制为第二单轿厢运行模式(步骤S109、S112、S113),由此该轿厢环131的第一轿厢停止在交通需求低的移动方向上提供服务,不再应对该移动方向上的层站呼叫,所以能够不对交通需求高的移动方向上的第二轿厢的运行状况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该轿厢环131的第二轿厢能够在交通需求高的移动方向上、不受配对轿厢即第一轿厢的影响地提供服务。这样,在作为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电梯1中,能够与交通需求的差异相应地适当地切换运行模式,能够期待输送效率和服务性的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运行模式切换处理并不限定于图6中举例示出的处理流程,关于作为比较对象的信息和判断内容等,能够适当置换。
例如,图6的步骤S109中,判断乘客总数较多的轿厢方向是否与第一轿厢的移动方向一致,但也可以作为步骤S109中的其他处理例,判断乘客总数较多的轿厢方向是否与步骤S102中选择的层站呼叫层的层站呼叫方向一致。
这样判断时,在乘客总数较多的方向与层站呼叫层的层站呼叫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10,输出在形成轿厢环131的2个轿厢132中、仅将移动方向是该层站呼叫方向的一个轿厢设为能够使用(能够进行服务)、将另一个轿厢设为不能使用(服务停止)的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之后,前进至步骤S111。另一方面,在乘客总数较多的轿厢方向与层站呼叫层的层站呼叫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12,输出在形成轿厢环131的2个轿厢132中、将移动方向是该层站呼叫方向的一个轿厢设为不能使用(服务停止)、仅将另一个轿厢设为能够使用(能够进行服务)的单轿厢运行模式的运行模式切换指令。之后,前进至步骤S112。
通过如上所述地进行处理,上述其他处理例的情况也能够与进行了图6的步骤S109的处理的情况同样地,与交通需求的状况相应地实现适当的运行模式的切换控制,提高服务性和输送性能。
另外,例如,在图6的步骤S106中,在不同的移动方向(上升/下降)之间对乘客数的差进行了比较判断,但也可以作为变形例,在同一移动方向之间划分区间并对乘客数的差进行判断。另外,也可以进一步作为能够组合的变形例,对于作为对象的乘客数的比较范围,不是在全部层站之间比较,而是在全部层站与一部分层站之间比较。
另外,例如,图6的步骤S106中的比较判断中,作为判断电梯1中的交通需求的参数使用了乘客数作为比较值,但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能够判断交通需求的其他参数作为比较值。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将等待时间或层站呼叫的发生时间(它们能够采用合计值、平均值、中位数等)、层站呼叫的发生频度和等待人数等作为比较值。省略详细的说明,但等待时间长的情况、层站呼叫的发生时间长的情况、层站呼叫的发生频度高的情况、等待人数多的情况下,能够分别判断为交通需求高。
(2)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中,电梯控制***100基于交通需求的不均衡的预测,对轿厢132(轿厢环131)的运转模式进行切换。以下,关于第二实施方式,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中,记录部105对于每天的各层站的状况和各轿厢132的状况,记录移动实绩信息115。例如,如图5中举例所示地,移动实绩信息115与时间关联地记录各层站/各轿厢方向的乘降人数。通过对该移动实绩信息115中记录的各层站/各轿厢方向的乘降人数按规定的时间宽度进行统计,能够推算交通需求不均衡的时段。
第二实施方式中,电梯控制***100中的规定的功能部(此处称为“运行切换时段判断部”,但也可以是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使用基于移动实绩信息115统计的过去的移动实绩,计算各轿厢方向的乘客总数的差在规定阈值以上的次数(或者频度或持续时间等)在规定阈值以上的时段。这样由运行切换时段判断部计算出的时段表示在轿厢方向间“交通需求不均衡的时段”。另外,对于时段,能够设定任意的时间宽度。
然后,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在由运行切换时段判断部计算出的“交通需求不均衡的时段”开始时,对电梯1的全部环控制装置121输出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可以是第一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和第二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中的任一者。与该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相应地,各环控制装置121的运行模式切换部122通过使控制对象的轿厢环131的运行模式切换至单轿厢运行模式,而使得轿厢环仅有一方能够进行服务(能够使用)。
之后,“交通需求不均衡的时段”结束时,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对电梯1的全部环控制装置121输出双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与该双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相应地,各环控制装置121的运行模式切换部122通过使控制对象的轿厢环131的运行模式切换至双轿厢运行模式,而使上述“交通需求不均衡的时段”中设为不能使用的一个轿厢132也变更为能够进行服务(能够使用)。
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进行在“交通需求不均衡的时段”中切换至单轿厢运行模式的控制,能够减少交通需求非常低的移动方向的呼叫回应产生的影响,提高对交通需求非常高的移动方向的呼叫的响应性而提高输送效率和服务性。这样,也能够期待作为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电梯1中的整体的输送效率和服务性的提高。
另外,也可以作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变形例,由运行切换时段判断部基于以移动实绩信息115为基础统计的过去的移动实绩,任意地决定切换至单轿厢运行模式的轿厢环131的数量。该情况下,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在“交通需求不均衡的时段”开始时,不是对全部环控制装置121输出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而是对由运行切换时段判断部决定的数量的环控制装置121输出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
在进行这样的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与交通需求的不均衡的程度相应地、变更切换至单轿厢运行模式的轿厢环131的数量这样的灵活的控制。即,基于交通需求的不均衡的预测,更适当地实现运行模式的切换控制,能够期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性和输送性能。
(3)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中,电梯控制***100在电梯1是图4的(B)中举例示出的具备多个轿厢环131地构成的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情况下,基于前后的轿厢132的状态和层站的状况,对规定的轿厢132(轿厢环131)的运行模式进行切换。以下,关于第三实施方式,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运行模式切换处理中,基于层站配对信息管理部102管理的层站配对信息112和轿厢状态管理部103所管理的轿厢状态信息113判断前后的轿厢132的状态和层站的状况,基于该判断结果来进行切换规定的轿厢132(轿厢环131)的运行模式的控制。关于其具体处理在以下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运行模式切换处理的处理流程例的流程图。另外,图7中,对于与图6中举例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运行模式切换处理共通的处理附加同一步骤编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运行模式切换处理中,步骤S101~S105进行与图6同样的处理。然后,在步骤S105中选择了一个配对轿厢并非服务中的轿厢132之后,进行步骤S201的处理。此后,作为具体例,对于在图4的(B)所示的电梯1的结构中选择了轿厢132a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1中,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分别确认步骤S105中选择的轿厢132a、与前方行驶的轿厢132c(参考图4的(B))的距离,判断该距离是否不足规定阈值。该距离不足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201的是),前进至步骤S107,该距离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01的否),前进至步骤S202。轿厢132a与前方行驶的轿厢132c的距离能够根据与各轿厢对应的轿厢状态信息113中记录的“位置”的信息取得。
步骤S107的处理在选择的轿厢132a与前方行驶的轿厢132c之间拥挤的情况下进行。此时,即使提高后方行驶的轿厢132a的服务性,追上前方行驶的轿厢132c的可能性也较高。追上前方行驶的轿厢132c时,因为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规格上的制约,会强制地发生等待移动,所以结果输送效率和服务性降低。于是,在步骤S107中,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对控制步骤S105中选择的轿厢132a的轿厢环131A的环控制装置121A,输出双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108中,与图6的步骤S108同样地,环控制装置121A按照双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将控制对象的轿厢环131A的运行模式控制为双轿厢运行模式。步骤S108的处理后,运行模式切换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步骤S202的处理在选择的轿厢132a与前方行驶的轿厢132c之间确保了充分的距离的情况下进行。此时,提高了后方行驶的轿厢132a的服务性的情况下,追上前方行驶的轿厢132c的可能性较低,能够期待服务性的提高和输送效率的提高。于是,在步骤S202以后,为了在该服务区间中提高后方行驶的轿厢132(即步骤S105中选择的轿厢132a)的服务性,而进行用于切换至将轿厢132a的配对轿厢即轿厢132b设为不能使用的单轿厢运行模式的处理。
具体而言,首先,在步骤S202中,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参照环信息111,判断步骤S105中选择的轿厢132a是否为第一轿厢,由此判断存在提高服务性的余地的服务区间的轿厢方向。
步骤S202的判断中得到了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步骤S202的是),表示存在提高服务性的余地的服务区间的轿厢方向是第一轿厢的移动方向,所以前进至步骤S110。例如在步骤S105中选择了轿厢132a的情况下,参照图4的(A)的环信息111时,是第一轿厢,所以进行步骤S110的处理。另一方面,步骤S202的判断中得到了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步骤S202的否),表示存在提高服务性的余地的服务区间的轿厢方向是第二轿厢的移动方向,此时前进至步骤S112。
然后,从步骤S202前进至步骤S110的情况下,与图6的步骤S110同样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对控制步骤S105中选择的轿厢132的轿厢环131的环控制装置121,输出第一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111中,与图6的步骤S111同样地,接受了步骤S110的第一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的环控制装置121将控制对象的轿厢环131的运行模式控制为第一单轿厢运行模式。结果,在规定的轿厢环131中仅将第一轿厢(即步骤S105中选择的轿厢132)设为能够使用(能够进行服务),将其配对轿厢即第二轿厢设定为不能使用(服务停止)。然后,步骤S111的处理后,运行模式切换处理结束。
从步骤S202前进至步骤S112的情况下,与图6的步骤S112同样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对控制步骤S105中选择的轿厢132的轿厢环131的环控制装置121,输出第二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113中,与图6的步骤S113同样地,接受了步骤S112的第二单轿厢运行模式切换指令的环控制装置121将控制对象的轿厢环131的运行模式控制为第二单轿厢运行模式。结果,在规定的轿厢环131中仅将第二轿厢(即步骤S105中选择的轿厢132)设为能够使用(能够进行服务),将其配对轿厢即第一轿厢设定为不能使用(服务停止)。然后,步骤S113的处理后,运行模式切换处理结束。
如以上所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运行模式切换处理中,在具备多个轿厢环131的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中,在选择的规定的轿厢132(后方行驶的轿厢132)与前方行驶的轿厢132之间确保了充分的距离、推测后方行驶的轿厢132存在提高服务性的余地的情况下,执行切换至将后方行驶的轿厢132的配对轿厢设为不能使用的单轿厢运行模式的控制。结果,后方行驶的轿厢132的配对轿厢停止提供服务而不再应对层站呼叫,所以能够不对后方行驶的轿厢132的运行状况造成影响,能够提高后方行驶的轿厢132的服务性。这样,在作为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电梯1中,与规定的轿厢132的附近状况(也可以称为规定的轿厢132进行呼叫回应的层站的附近状况)相应地适当地切换运行模式,能够期待输送效率和服务性的提高。
另外,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运行模式切换处理并不限定于图7中举例示出的处理流程,关于作为比较对象的信息和判断内容等,能够适当置换为变形例执行。
具体而言,例如,图7的步骤S201中的判断是判断步骤S105中选择的轿厢132的附近是否存在提高服务性的余地用的判断,在推算为存在提高服务性的余地的状况的情况下(步骤S201的否),进行切换至将上述轿厢132的配对轿厢设为不能使用的单轿厢运行模式的处理(步骤S202以后的处理),但关于步骤S201中判断为否的判断基准(即切换至将配对轿厢设为不能使用的单轿厢运行模式的判断基准),能够置换为以下列举的判断基准例等(或者它们的组合)。而且,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置换为这些判断基准例的情况下,在作为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的电梯1中,也能够与规定的轿厢132的附近状况相应地适当地切换运行模式,能够期待输送效率和服务性的提高。
关于图7的步骤S201中判断为否的判断基准例,使用在图4的(B)中举例示出的电梯1的结构中在步骤S105中选择了轿厢132a的情况列举第一~第九判断基准例。
作为第一判断基准例,可以举出选择的轿厢132a与后方行驶的轿厢132f的距离在规定阈值以下。满足该判断基准的情况下,表示与后方行驶的轿厢132f之间没有确保充分的距离,存在后方行驶的轿厢132f追上轿厢132a的可能性。追上轿厢132a时,轿厢132f会强制地成为等待移动,所以输送效率和服务性降低。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态,提高前方行驶的轿厢132a的服务性、使轿厢132a与轿厢132f的距离拉开是有效的。即,满足第一判断基准例的情况下,预想会有因切换至将配对轿厢132b设为不能使用的单轿厢运行模式而得到的效果。
作为第二判断基准例,可以举出选择的轿厢132a的配对轿厢132b的移动方向上的层站呼叫数在规定阈值以下。满足该判断基准的情况下,推测配对轿厢132b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较低(交通需求发生了不均衡),所以预想会有因切换至将配对轿厢132b设为不能使用的单轿厢运行模式而得到的效果。
作为第三判断基准例,可以举出关于选择的轿厢132a的配对轿厢132b的层站呼叫,从层站呼叫发生起的经过时间(呼叫经过时间)的合计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中的任一项在规定阈值以下。满足该判断基准的情况下,在配对轿厢132b的移动方向上,不会慢性地产生长期的等待时间,推测配对轿厢132b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较低(交通需求发生了不均衡),所以预想会有因切换至将配对轿厢132b设为不能使用的单轿厢运行模式而得到的效果。
作为第四判断基准例,可以举出选择的轿厢132a的配对轿厢132b的层站呼叫层的间隔在阈值以上。满足该判断基准的情况下,在配对轿厢132b的移动方向上,为了回应层站呼叫而提供多个轿厢132的必要性较低,推测配对轿厢132b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较低(交通需求发生了不均衡),所以预想会有因切换至将配对轿厢132b设为不能使用的单轿厢运行模式而得到的效果。
作为第五判断基准例,可以举出选择的轿厢132a的轿厢呼叫数在规定阈值以上。满足该判断基准的情况下,轿厢132a响应各个轿厢呼叫而在层站停止,所以存在被后续的轿厢132追上、轿厢间的距离减小的可能性。从而,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轿厢132a的服务性,能够期待整体的输送效率和服务性的提高,所以切换至将配对轿厢132b设为不能使用的单轿厢运行模式是有效的。
作为第六判断基准例,可以举出选择的轿厢132a的移动方向上的层站呼叫数在规定阈值以上。满足该判断基准的情况下,推测轿厢132a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较高(交通需求发生了不均衡),所以预想会有因切换至将配对轿厢132b设为不能使用的单轿厢运行模式而得到的效果。
作为第七判断基准例,可以举出选择的轿厢132a的移动方向上的层站呼叫层的间隔在阈值以上。满足该判断基准的情况下,推测在轿厢132a的移动方向上,响应各层站呼叫的多个轿厢132的间隔也较大。从而,通过提高轿厢132a的服务性,能够期待整体的输送效率和服务性的提高,所以切换至将配对轿厢132b设为不能使用的单轿厢运行模式是有效的。
作为第八判断基准例,可以举出关于选择的轿厢132a的层站呼叫,从层站呼叫发生起的经过时间(呼叫经过时间)的合计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中的任一项在规定阈值以上。满足该判断基准的情况下,在轿厢132a的移动方向上,会产生长期的等待时间,推测轿厢132a的移动方向上的交通需求较高(交通需求发生了不均衡),所以预想会有因切换至将配对轿厢132b设为不能使用的单轿厢运行模式而得到的效果。
作为第九判断基准例,可以举出选择的轿厢132a的乘梯率在规定阈值以上。乘梯率的计算方法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根据“负重/载重量”、“乘客数/定员数”、“乘客体积/轿厢容积”或者“总乘客面积/轿厢地板面积”等来计算。满足该判断基准的情况下,轿厢132a拥挤,存在轿厢132a进行层站停止时、被后续的轿厢132追上、轿厢间的距离减小的可能性。从而,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轿厢132a的服务性,能够期待整体的输送效率和服务性的提高,所以切换至将配对轿厢132b设为不能使用的单轿厢运行模式是有效的。
另外,上述各判断基准例可以任意地组合,进而,此时,也可以对于对组合的要素乘以系数加权而计算出的结果进行判断等。
(4)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中,电梯控制***100与使用电梯1的乘客的特性(乘客特性)相应地,对轿厢132(轿厢环131)的运行模式进行切换。以下,关于第四实施方式,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100,以钥匙卡或管理者操作等为契机,进行向与乘客的乘客特性相应的运行模式的切换,特别是符合特定的乘客特性的情况下,切换至将输送该乘客的轿厢132的配对轿厢设为不能使用的单轿厢运行模式。乘客特性的判断通过由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107参照在乘客特性信息管理部106中管理的乘客特性信息116而进行。
图8是用于说明乘客特性信息的具体例的图。如上所述,乘客特性信息116是表示与乘客的特性对应的运行模式的信息,由乘客特性信息管理部106管理。作为一例,图8的情况下,乘客特性信息116包括将乘客特性的一览汇总的乘客特性一览1161和将运行模式的一览汇总的运行模式一览1162,将各乘客特性与对应的运行模式关联。
对于图8所示的几种关联具体地进行说明。例如,图8中,“VIP”这一乘客特性与单轿厢运行模式中的、以门厅层为出发层且以接待层为到达层的“急行运行1”这一运行模式关联。其中,急行运行指的是限定层站(出发层、到达层)地运行的直通的运行模式。另外,“急症患者”这一乘客特性与以任意层为出发层且以门厅层为到达层的“急行运行2”的单轿厢运行模式关联。省略关于全部关联的说明,可知根据图8所示的乘客特性信息116,与各种乘客特性相应地预先准备了各种运行模式。另外,在乘客特性信息116中,与乘客特性关联的运行模式(运行模式一览1162)并不限定于图8的例子,但为了获得由第四实施方式实现的特别的效果,优选至少包括双轿厢运行模式、不限定层站的通常的单轿厢运行模式(例如通常运行1)、限定层站的特别的单轿厢运行模式(例如急行运行1~4)。
如上所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利用特定的乘客特性时,能够使电梯1的运行模式切换至单轿厢运行模式。在切换至单轿厢运行模式的情况下,能够在特定的轿厢132中消除因配对轿厢的呼叫回应而造成的影响,所以能够在对向轿厢平衡式多轿厢电梯中基于交通状况提高特定的轿厢132的服务性。特别是在切换至急行运行的单轿厢运行模式的情况下,在由特定的轿厢132提供服务中不再在中途层停止,所以能够尽早地将乘客输送至目的层,或避免其他乘客乘入的状况,能够实现输送效率的提高、和提供更细致的服务性。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可以将各实施方式任意地组合。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追加、删除、置换其他结构。
另外,对于上述各结构、功能、处理部、处理单元等,例如可以通过在集成电路中设计等而用硬件实现其一部分或全部。另外,上述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通过处理器解释、执行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而用软件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文件等信息,能够保存在存储器、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等记录装置、或者IC卡、SD卡、DVD等记录介质中。另外,图中所示的控制线和信息线示出了认为说明上必要的,并不一定示出了产品上全部的控制线和信息线。实际上也可以认为几乎全部结构都相互连接。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梯
100 电梯控制***
101 环信息管理部
102 层站配对信息管理部
103 轿厢状态管理部
104 层站状态管理部
105 记录部
106 乘客特性信息管理部
107 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
111 环信息
112 层站配对信息
113 轿厢状态信息
114 层站状态信息
115 移动实绩信息
116 乘客特性信息
120(120A~120N) 层站呼叫按钮
121(121A~121N) 环控制装置
122(122A~122N) 运行模式切换部
131(131A~131N) 轿厢环
132(132a~132d) 轿厢
133(133a~133d) 轿厢呼叫按钮
141 上升方向竖井
142 下降方向竖井
143 方向反转空间
144 方向反转空间。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控制多轿厢电梯的电梯控制***,在所述多轿厢电梯中,形成轿厢环的2个轿厢以彼此作为对重的方式连结于钢丝绳,所述电梯控制***的特征在于,包括:
管理下述信息的信息管理部:表示各个形成所述轿厢环的所述2个轿厢的组合的环信息、表示由形成所述轿厢环的所述2个轿厢决定的层站的组合的层站配对信息、表示各个所述轿厢的状态的轿厢状态信息、以及按所述轿厢移动的轿厢方向表示各个所述层站的状态的层站状态信息;和
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其基于所述信息管理部管理的信息来判断任意的所述轿厢环中的运行模式的切换,
在形成所述轿厢环的所述2个轿厢中的一个轿厢对所述层站提供服务的情况下,所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对控制该轿厢环的动作的环控制装置,指示在该轿厢环的另一个轿厢不提供服务的单轿厢运行模式、与该轿厢环的两个轿厢提供服务的双轿厢运行模式之间进行该轿厢环的运行模式的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基于所述信息管理部管理的信息来判断轿厢方向间的交通需求的差异,在存在规定程度以上的所述交通需求的差异的情况下,指示切换至所述单轿厢运行模式,在该单轿厢运行模式中,形成所述轿厢环的所述2个轿厢中的、在所述交通需求高的所述轿厢方向上移动的一个轿厢能够使用而另一个轿厢不能使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管理部还管理与时间关联地记录有乘客的乘降实绩的移动实绩信息,
所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基于通过所述移动实绩信息获取的每个所述轿厢方向的乘客数,来判断所述交通需求的差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层站状态信息中记录乘客的等待时间、层站呼叫的发生时间、层站呼叫的发生频度、乘客的等待人数,
所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基于所述层站状态信息中记录的信息来判断所述交通需求的差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管理部还管理与时间关联地记录有乘客的乘降实绩的移动实绩信息,
所述电梯控制***还包括运行切换时段判断部,其基于所述移动实绩信息,计算预测要在所述轿厢方向间发生交通需求的不均衡的时段,
所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在由所述运行切换时段判断部计算出的预测要发生所述交通需求的不均衡的时段之间,指示将至少1个所述轿厢环的所述运行模式切换至所述单轿厢运行模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基于所述信息管理部管理的信息,判断任意的所述轿厢的状况或该轿厢进行呼叫响应的所述层站的状况,并基于该判断的结果,指示将包括该轿厢的所述轿厢环的所述运行模式切换至所述单轿厢运行模式或所述双轿厢运行模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控制***,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多个所述轿厢环而构成的所述多轿厢电梯中,
所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在任意的所述轿厢与在该轿厢前方行驶的轿厢的距离在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指示将包括该轿厢的所述轿厢环的所述运行模式切换至该轿厢能够使用而另一个轿厢不能使用的所述单轿厢运行模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管理部还管理表示乘客特性与所述运行模式的关联的乘客特性信息,
在输送具有所述乘客特性的乘客的情况下,所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按照所述乘客特性信息所示的所述关联,指示对包括输送该乘客的所述轿厢的所述轿厢环进行所述运行模式的切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客特性信息中的所述关联所涉及的所述运行模式中,至少包括所述双轿厢运行模式、不限定所述层站的通常的单轿厢运行模式、以及限定了所述层站的特别的单轿厢运行模式。
10.一种由用于控制多轿厢电梯的电梯控制***执行的电梯控制方法,在所述多轿厢电梯中,形成轿厢环的2个轿厢以彼此作为对重的方式连结于钢丝绳,所述电梯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控制***包括:
管理下述信息的信息管理部:表示各个形成所述轿厢环的所述2个轿厢的组合的环信息、表示由形成所述轿厢环的所述2个轿厢决定的层站的组合的层站配对信息、表示各个所述轿厢的状态的轿厢状态信息、以及按所述轿厢移动的轿厢方向表示各个所述层站的状态的层站状态信息;和
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其基于所述信息管理部管理的信息来判断任意的所述轿厢环中的运行模式的切换,
在形成所述轿厢环的所述2个轿厢中的一个轿厢对所述层站提供服务的情况下,所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对控制该轿厢环的动作的环控制装置,指示在该轿厢环的另一个轿厢不提供服务的单轿厢运行模式、与该轿厢环的两个轿厢提供服务的双轿厢运行模式之间进行该轿厢环的运行模式的切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基于所述信息管理部管理的信息来判断轿厢方向间的交通需求的差异,在存在规定程度以上的所述交通需求的差异的情况下,指示切换至所述单轿厢运行模式,在该单轿厢运行模式中,形成所述轿厢环的所述2个轿厢中的、在所述交通需求高的所述轿厢方向上移动的一个轿厢能够使用而另一个轿厢不能使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管理部还管理与时间关联地记录有乘客的乘降实绩的移动实绩信息,
所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基于通过所述移动实绩信息获取的每个所述轿厢方向的乘客数,来判断所述交通需求的差异。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管理部还管理与时间关联地记录有乘客的乘降实绩的移动实绩信息,
所述电梯控制***还包括运行切换时段判断部,其基于所述移动实绩信息,计算预测要在所述轿厢方向间发生交通需求的不均衡的时段,
所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在由所述运行切换时段判断部计算出的预测要发生所述交通需求的不均衡的时段之间,指示将至少1个所述轿厢环的所述运行模式切换至所述单轿厢运行模式。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基于所述信息管理部管理的信息,判断任意的所述轿厢的状况或该轿厢进行呼叫响应的所述层站的状况,并基于该判断的结果,指示将包括该轿厢的所述轿厢环的所述运行模式切换至所述单轿厢运行模式或所述双轿厢运行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管理部还管理表示乘客特性与所述运行模式的关联的乘客特性信息,
在输送具有所述乘客特性的乘客的情况下,所述运行模式切换判断部按照所述乘客特性信息所示的所述关联,指示对包括输送该乘客的所述轿厢的所述轿厢环进行所述运行模式的切换。
CN201980045459.4A 2018-07-31 2019-06-27 电梯控制***和电梯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4696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3167A JP6993307B2 (ja) 2018-07-31 2018-07-31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JP2018-143167 2018-07-31
PCT/JP2019/025689 WO2020026658A1 (ja) 2018-07-31 2019-06-27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9654A true CN112469654A (zh) 2021-03-09
CN112469654B CN112469654B (zh) 2022-09-02

Family

ID=69230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5459.4A Active CN112469654B (zh) 2018-07-31 2019-06-27 电梯控制***和电梯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93307B2 (zh)
CN (1) CN112469654B (zh)
WO (1) WO20200266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67121B2 (ja) * 2020-12-15 2022-11-0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群管理制御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9139A (ja) * 1994-08-26 1996-03-05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
JPH09124236A (ja) * 1995-11-02 1997-05-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転装置
JP2001080831A (ja) * 1999-09-13 2001-03-27 Hitachi Ltd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行制御装置
JP2016055992A (ja) * 2014-09-10 2016-04-2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階間調整機能付きエレベータ
CN107235390A (zh) * 2016-03-29 2017-10-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7525A (ja) * 1993-11-18 1995-07-25 Masami Sakita 複数ばこ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06199394A (ja) * 2005-01-18 2006-08-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8074563A (ja) * 2006-09-21 2008-04-0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0132407A (ja) * 2008-12-04 2010-06-1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9139A (ja) * 1994-08-26 1996-03-05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
JPH09124236A (ja) * 1995-11-02 1997-05-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転装置
JP2001080831A (ja) * 1999-09-13 2001-03-27 Hitachi Ltd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行制御装置
JP2016055992A (ja) * 2014-09-10 2016-04-2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階間調整機能付きエレベータ
CN107235390A (zh) * 2016-03-29 2017-10-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26658A1 (ja) 2020-02-06
CN112469654B (zh) 2022-09-02
JP6993307B2 (ja) 2022-01-13
JP2020019591A (ja) 2020-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11037B1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US8978833B2 (en) Double-deck elevator group controller
EP2261160B1 (en) Group management device of elevator
JP6173780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WO2011064877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11483890A (zh) 轿厢满载时的电梯呼叫登记
JP6894982B2 (ja) 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JP584722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12469654B (zh) 电梯控制***和电梯控制方法
EP2874932B1 (en) Elevator system
JP573538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6352472B1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11517184A (zh) 电梯的群管理***
CN113511566B (zh) 群管理控制装置、调度控制方法和电梯
JP529417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12209188B (zh) 电梯的群管理***
JP5875923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稼働率制御装置
JP679916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582607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00302343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7359340B1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割り当て方法
JP2002302346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4341112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2024033760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18354970A (zh) 电梯***的客流管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