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1818A - 定子铁芯 - Google Patents

定子铁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1818A
CN112421818A CN202010840334.5A CN202010840334A CN112421818A CN 112421818 A CN112421818 A CN 112421818A CN 202010840334 A CN202010840334 A CN 202010840334A CN 112421818 A CN112421818 A CN 112421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core
core fixing
cooling medium
out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403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21818B (zh
Inventor
金田和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21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1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21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18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提供在抑制定子铁芯的制造成本增加的同时能够被有效地冷却的定子铁芯。定子铁芯(10)通过层叠多个钢板(11)而构成,并具备圆环状的定子铁芯主体(12)、及多个定子铁芯固定部(13)。钢板具有由周向上相邻的一对定子铁芯固定部构成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A、13B),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B)具有中间壁(22),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A)具有与中间壁不同形状的中间壁(21)。通过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A)与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B)重合的方式移位层叠钢板,构成定子铁芯,由中间壁(21)与配置于该中间壁(21)之间的中间壁的外周面(22a)设置有供冷却介质(R)储存的冷却介质储存部(16)。

Description

定子铁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
背景技术
旋转电机的定子通过将绕组绕在定子铁芯上而构成。在因旋转电机工作时的铜损和涡流损失等而发出的热量的作用下,定子的温度上升。因此,已知一种冷却油等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供给管滴落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以对其进行冷却的方法。在通过滴落冷却介质来进行冷却的冷却方法中,有时在冷却介质立即从定子铁芯的外周面流下、冷却介质未均匀地扩散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的情况下,无法获得充分的冷却效果。
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技术,其中,在构成定子的层叠板上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具有供固定定子的固定件穿过的贯穿孔、以及使贯穿孔在周向上开口的缺口,在多个层叠板的贯穿孔连通了的状态下,使相邻的层叠板彼此的缺口的开口方向在周向上不同。
此外,专利文献2记载了一种技术,其中,在由位于定子铁芯主体上方的一对定子铁芯固定部以及被这一对定子铁芯固定部夹着的定子铁芯主体的外周面所划分出的区域中,设置有供冷却介质储存的冷却介质储存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55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009967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冷却介质立即从定子铁芯的外周面流下,可能无法获得充分的冷却效果。此外,冷却介质的流动也向轴向的移动难以主要沿周向流动,存在改进的空间。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尽管冷却介质可以容易地在周向上在定子的外周面上流动,但是需要多种类型的钢板来形成定子铁芯。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需要多种钢板各自的冲裁模具等,定子的制造成本有可能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子铁芯,其能够在抑制定子铁芯的制造成本增加的同时被有效地冷却。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其具备:
圆环状的定子铁芯主体;以及
多个定子铁芯固定部,它们从所述定子铁芯主体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其中,
所述定子铁芯通过层叠多个钢板而构成,
所述钢板在周向上具备至少两组沿所述周向相邻的一对所述定子铁芯固定部,
第一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在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之间具有第一中间壁,
第二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在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一中间壁不同的形状的第二中间壁,
通过以所述第一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与所述第二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重合的方式移位层叠所述多个钢板,构成所述定子铁芯,
由层叠方向上对置的所述第二中间壁和配置在该第二中间壁之间的所述第一中间壁的外周面设置有供冷却介质储存的冷却介质储存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抑制定子铁芯的制造成本增加的同时有效地冷却定子铁芯。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2是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的钢板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了将图2所示的钢板移位层叠以构成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铁芯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的剖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的冷却介质储存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7是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的钢板的主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定子铁芯的冷却介质储存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定子铁芯的冷却介质储存部附近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30 定子铁芯
10u、30u 上表面
11、31 钢板
12、32 定子铁芯主体
13、33 定子铁芯固定部
13A、13B、13C、33A、33B、33C 定子铁芯固定部对
16、36 冷却介质储存部
20a、20b 冷却介质供给管
21、22、23、41、42、43 中间壁
21a、22a、23a、41a、42a、43a 中间壁的外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的说明中,将与上下方向(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水平方向,将在水平方向上正交的两个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此外,在附图中,将定子铁芯的前方表示为Fr,将其后方表示为Rr,将其左侧表示为L,将其右侧表示为R,将其上方表示为U,将其下方表示为D,但是这些方向也可以与定子铁芯搭载于车辆等时的方向不同。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10通过在左右方向(以下,也称为层叠方向)上层叠多个电磁钢板等钢板11而构成,并且具备大致圆环状的定子铁芯主体12、以及从定子铁芯主体12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六个定子铁芯固定部13。
在定子铁芯固定部13分别设置有螺栓贯通孔14,用于将定子铁芯10固定至壳体(未图示)等的螺栓***该螺栓贯通孔14。此外,在定子铁芯主体12的内周部,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有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被切口而得到的多个插槽15。由定子铁芯10和设置在插槽15中的线圈(未图示)构成旋转电机的定子。
在定子铁芯10的外周面的上表面10u上设置有冷却介质储存部16,该冷却介质储存部16储存从设置在定子铁芯10的上方的冷却介质供给管20a滴下的冷却介质R。冷却介质储存部16设置在上表面10u上与冷却介质供给管20a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位置。由此,能够将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冷却介质供给管20a落下的冷却介质R储存于冷却介质储存部16。
此外,在定子铁芯10的上方且冷却介质供给管20a的后方配置冷却介质供给管20b。稍后将使用图4详细描述,从冷却介质供给管20b滴下的冷却介质R以与从冷却介质供给管20a滴下的冷却介质R不同的流路在定子铁芯10的外周面流下。需要说明的是,冷却介质R是冷却油等液状冷却介质。
定子铁芯10由一种钢板11构成,如图2所示,这种钢板11在周向上具备三组分别由一对定子铁芯固定部13构成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具体地说明,在钢板11中,三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即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A,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B、以及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C以分别在周向上各分离120°的状态设置在钢板11的外周部。
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A具有定子铁芯固定部13a、与定子铁芯固定部13a相邻的定子铁芯固定部13b、以及在定子铁芯固定部13a与定子铁芯固定部13b之间的中间壁21。中间壁21设置为从定子铁芯固定部13a与定子铁芯固定部13b之间的定子铁芯主体12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定子铁芯固定部13a及定子铁芯固定部13b连结。通过连结定子铁芯固定部13a、定子铁芯固定部13b、以及中间壁21,能够提高它们的刚性。
此外,中间壁21具有连结定子铁芯固定部13a和定子铁芯固定部13b的外周面21a。从层叠方向观察,外周面21a具有使连结定子铁芯固定部13a和定子铁芯固定部13b的切线在周向上的大致中间位置处向径向内侧弯折距离d1而得到的形状。在此,以外周面21a位于通过定子铁芯固定部13a的切点Pa且水平的假想线L1的上方的方式来确定距离d1。由此,外周面21a以随着从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A中的上方侧的定子铁芯固定部13b去往下方侧的定子铁芯固定部13a而下降的方式倾斜。
因此,外周面21a作为将冷却介质R从定子铁芯固定部13b侧向定子铁芯固定部13a侧引导的冷却介质引导面发挥功能,使得外周面21a上的冷却介质R能够沿周向流动。此外,从层叠方向观察,外周面21a位于与从定子铁芯固定部13a的切点Pa向定子铁芯固定部13b的切点Pb引出的切线相比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在抑制中间壁21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同时,使中间壁21作为冷却介质储存部16和冷却介质引导面有效地发挥功能。
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B具有定子铁芯固定部13c、与定子铁芯固定部13c相邻的定子铁芯固定部13d、以及在定子铁芯固定部13c与定子铁芯固定部13d之间的中间壁22。中间壁22设置为从定子铁芯固定部13c与定子铁芯固定部13d之间的定子铁芯主体12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定子铁芯固定部13c及定子铁芯固定部13d连结。
此外,中间壁22具有连结定子铁芯固定部13c和定子铁芯固定部13d的外周面22a。从层叠方向观察,外周面22a具有使连结定子铁芯固定部13c和定子铁芯固定部13d的切线在周向上的大致中间位置处向径向内侧弯折距离d2(但是,d2>d1)而得到的形状。即,外周面22a比外周面21a向径向内侧凹陷。因此,当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A与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B重合的方式来移位层叠钢板11时,能够由中间壁21划分外周面22a的层叠方向上的端部。
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C具有定子铁芯固定部13e、与定子铁芯固定部13e相邻的定子铁芯固定部13f、以及在定子铁芯固定部13e与定子铁芯固定部13f之间的中间壁23。中间壁23连结定子铁芯固定部13e和定子铁芯固定部13f,并具有与中间壁22相同的形状。即,中间壁23的外周面23a具有使连结定子铁芯固定部13e和定子铁芯固定部13f的切线在周向上的大致中间位置处以向径向内侧弯折距离d2而得到的形状,与中间壁22的外周面22a一样,外周面23a的外周面23a比外周面21a向径向内侧凹陷。
因此,当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A与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C重合的方式来移位层叠钢板11时,能够由中间壁21划分外周面23a的层叠方向上的端部。此外,外周面22a和外周面23a具有相同的形状,因此,当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B与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C重合的方式来移位层叠钢板11时,外周面22a和外周面23a在层叠方向上形成连续的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下,将图2所示的钢板11的相位,即定子铁芯固定部13b位于定子铁芯10的中心(转子的旋转轴心)CL的大致正上方的相位称为“相位α”。此外,将使钢板11从相位α顺时针旋转120°而得到的相位称为“相位β”,并且将使钢板11从相位β顺时针进一步旋转120°而得到的相位称为“相位γ”。
如图3所示,定子铁芯10通过以相位γ、相位α、相位β、相位γ、相位α、相位β、相位γ、相位α、相位β的顺序从右方朝向左方移位层叠九组钢板11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一组钢板11可以由一个钢板11构成,但是优选由多个钢板11构成。由此,如图1所示,在定子铁芯10的上表面10u形成冷却介质储存部16a和冷却介质储存部16b这两个冷却介质储存部16。
参照图1更具体地说明,冷却介质储存部16a以从右数第二组和第五组钢板11的中间壁21为层叠方向上的侧壁,以从右数第三组钢板11的外周面23a及第四组钢板11的外周面22a为周向上的侧壁及底面而形成。这样,通过在沿层叠方向对置的中间壁21之间配置多个中间壁22、23,能够在层叠方向上增大由它们形成的冷却介质储存部16,能够增加能够储存于该冷却介质储存部16的冷却介质R的量。
同样地,冷却介质储存部16b以从右数第五组和第八组钢板11的中间壁21为层叠方向上的侧壁,以从右数第六组钢板11的外周面23a及第七组钢板11的外周面22a为周向上的侧壁及底面而形成。
如图4所示,从冷却介质供给管20a滴落到冷却介质储存部16的冷却介质R被储存在冷却介质储存部16中,直到超过上述的假想线L1为止。通过冷却介质R在冷却介质储存部16中停留一定时间,冷却介质R与定子铁芯10之间传递热量,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定子铁芯10。
当储存在冷却介质储存部16中的冷却介质R超过假想线L1时,如箭头A11所示,冷却介质越过与冷却介质储存部16的前方侧相邻的定子铁芯固定部13x,从上表面10u朝向定子铁芯10的前侧面10f沿周向流动。能够通过从上表面10u朝向前侧面10f流动的冷却介质R,来从上表面10u到前侧面10f有效地进行冷却。
此外,滴落至形成冷却介质储存部16的层叠方向上的侧壁的外周面21a的冷却介质R被外周面21a从定子铁芯固定部13y侧朝向定子铁芯固定部13x侧引导,越过定子铁芯固定部13x,并从上表面10u朝向前侧面10f沿周向流动。在此,定子铁芯固定部13y是与定子铁芯固定部13x相邻且位于定子铁芯固定部13x上方的定子铁芯固定部13。
另一方面,从冷却介质供给管20b滴落的冷却介质R如箭头A12所示,没有储存在冷却介质储存部16内,而从上表面10u朝向定子铁芯10的后侧面10r沿周向流动。即,从冷却介质供给管20b滴落的冷却介质R在与从冷却介质供给管20a滴落的冷却介质R在定子铁芯10的外周面的周向上相反一侧流下。通过从上表面10u朝向后侧面10r沿周向流动的冷却介质R能够从上表面10u到后侧面10r有效地进行冷却。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定子铁芯10,通过移位层叠一种钢板11,由在层叠方向上对置的中间壁21以及配置在该中间壁21之间的中间壁22、23的外周面22a、23a设置冷却介质储存部16。由此,能够由储存在冷却介质储存部16中的冷却介质R来冷却定子铁芯10。另外,从冷却介质储存部16溢出的冷却介质R能够在定子铁芯10的外周面沿着周向流动,能够有效地冷却整个定子铁芯10。此外,能够由一种钢板11构成这样的定子铁芯10,因此,能够减少在制造定子铁芯10时所需的冲裁模具的种类,而抑制定子铁芯10的制造成本的上升。即,根据定子铁芯10,能够在抑制定子铁芯10的制造成本增加的同时有效地冷却定子铁芯10。
此外,根据定子铁芯10,形成冷却介质储存部16的层叠方向上的侧壁的外周面21a以随着从定子铁芯固定部13x侧朝向定子铁芯固定部13y侧而上升的方式倾斜。因此,根据定子铁芯10,如图5的(A)所示,即使由于搭载有定子铁芯10的车辆上坡而使定子铁芯10在周向上发生一定程度的倾斜,也能够将从层叠方向观察而得到的外周面21a的角度保持在水平以上。因此,能够抑制储存在冷却介质储存部16中的冷却介质R在层叠方向上越过中间壁21而从冷却介质储存部16溢出。此外,因此,根据定子铁芯10,如图5的(B)所示,即使由于搭载有定子铁芯10的车辆起步时的惯性而使冷却介质储存部16内的冷却介质R偏向了定子铁芯固定部13y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储存在冷却介质储存部16中的冷却介质R在层叠方向上越过中间壁21而从冷却介质储存部16溢出。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6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30通过在左右方向上层叠多个电磁钢板等钢板31而构成,并具备大致圆环状的定子铁芯主体32、以及从定子铁芯主体32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六个定子铁芯固定部33。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至图9中,省略了定子铁芯30的插槽。
在定子铁芯30的外周面的上表面30u上设置有冷却介质储存部36,该冷却介质储存部36用于储存从设置在定子铁芯30的上方的冷却介质供给管(未图示)滴下的冷却介质R。冷却介质储存部36设置在上表面30u上与冷却介质供给管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位置。由此,由于重力从冷却介质供给管落下的冷却介质R能够储存在冷却介质储存部36中。
定子铁芯30由一种钢板31构成,如图7所示,这种钢板31在周向上具备分别由一对定子铁芯固定部33构成的三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具体地说明,在钢板31中,三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即定子铁芯固定部对33A,定子铁芯固定部对33B、以及定子铁芯固定部对33C以分别在周向上各分离120°的状态设置在钢板31的外周部。
定子铁芯固定部对33A具有定子铁芯固定部33a、与定子铁芯固定部33a相邻的定子铁芯固定部33b、以及在定子铁芯固定部33a与定子铁芯固定部33b之间的中间壁41。中间壁41设置为从定子铁芯固定部33a与定子铁芯固定部33b之间的定子铁芯主体32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定子铁芯固定部33b连结。
此外,从层叠方向观察,中间壁41具有外周面41a,该外周面41a将定子铁芯固定部33a和定子铁芯固定部33b之间的定子铁芯主体32的外周面与定子铁芯固定部33b的上端部大致水平地连结。由此,外周面41a作为将冷却介质R从定子铁芯固定部33a侧向定子铁芯固定部33b侧引导的冷却介质引导面发挥功能,使得外周面41a上的冷却介质R能够沿周向流动。
此外,从层叠方向观察,外周面41a成为从定子铁芯固定部33b向定子铁芯固定部33a与定子铁芯固定部33b之间的定子铁芯主体32的外周面引出的切线,因此,能够在抑制中间壁41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同时,使中间壁41作为冷却介质储存部36和冷却介质引导面有效地发挥功能。此外,从层叠方向观察,外周面41a成为从定子铁芯固定部33b的上端部向定子铁芯固定部33a与定子铁芯固定部33b之间的定子铁芯主体32的外周面引出的切线,因此,能够抑制冷却介质储存部36中的冷却介质R沿层叠方向溢出。
定子铁芯固定部对33B具有定子铁芯固定部33c、与定子铁芯固定部33c相邻的定子铁芯固定部33d、以及在定子铁芯固定部33c与定子铁芯固定部33d之间的中间壁42。中间壁42构成定子铁芯主体32的外周部。即,中间壁42的外周面42a是定子铁芯固定部33c与定子铁芯固定部33d之间的定子铁芯主体32的外周面。
定子铁芯固定部对33C具有定子铁芯固定部33e、与定子铁芯固定部33e相邻的定子铁芯固定部33f、以及在定子铁芯固定部33e与定子铁芯固定部33f之间的中间壁43。与中间壁42相同,中间壁43构成定子铁芯主体32的外周部。即,中间壁43的外周面43a是定子铁芯固定部33e与定子铁芯固定部33f之间的定子铁芯主体32的外周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下,将图7所示的钢板31的相位,即定子铁芯固定部33a位于定子铁芯30的中心(转子的旋转轴心)CL的大致正上方的相位称为“相位α”。此外,将使钢板31从相位α顺时针旋转120°而得到的相位称为“相位β”,并将使钢板31从相位β顺时针进一步旋转120°而得到的相位称为“相位γ”。
如图6所示,定子铁芯30通过以在层叠方向上的两侧配置相位α的钢板31的方式移位层叠十组钢板31而构成。具体地说明,定子铁芯30通过以相位α、相位β、相位γ、相位α、相位β、相位γ、相位α、相位β、相位γ、相位α的顺序从右方朝向左方移位层叠十组钢板31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一组钢板31可以由一个钢板31构成,但是优选由多个(例如,十个)钢板31构成。由此,如图6所示,在定子铁芯30的上表面30u形成冷却介质储存部36a、冷却介质储存部36b、以及冷却介质储存部36c这三个冷却介质储存部36。
根据定子铁芯30,从冷却介质供给管滴落到定子铁芯30的上表面30u的冷却介质R的一部分如箭头A21所示储存在冷却介质储存部36中。而且,当冷却介质储存部36中充满了冷却介质R时,该冷却介质R越过与冷却介质储存部36相邻的定子铁芯固定部33,从上表面30u朝向定子铁芯30的前侧面30f沿周向流动。能够通过从上表面30u朝向前侧面30f沿周向流动的冷却介质R,来从上表面30u到前侧面30f有效地进行冷却。
此外,根据定子铁芯30,从冷却介质供给管滴落到上表面30u的冷却介质R的另一部分如箭头A22所示没有储存在冷却介质储存部36中,而是直接顺着外周面41a越过定子铁芯固定部33并沿周向朝向前侧面30f流动。该冷却介质R也能够从上表面30u到前侧面30f有效地进行冷却。
优选的是,也通过不同于上述冷却介质供给管的冷却介质供给管,向定子铁芯30滴下冷却介质R,图示及详细的说明省略。由此,该冷却介质R在周向上从上表面30u在与前侧面30f相反一侧的后侧面流动,通过该冷却介质R能够从上表面30u到后侧面有效地进行冷却。
如上所述,通过将相位α的钢板31配置在层叠方向上的两侧而构成定子铁芯30,能够抑制滴落到定子铁芯30上的冷却介质R在层叠方向上溢出。即,能够减少滴落到定子铁芯30的冷却介质R中的在层叠方向上溢出的冷却介质R的量,与其相应地,增加滴落到定子铁芯30的冷却介质R中的在周向上流动的冷却介质R。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钢板31以相位α、相位β、相位γ、相位α、相位β、相位γ、相位α、相位β、相位γ、相位α的顺序从右方朝向左方移位层叠,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钢板31以相位α、相位γ、相位β、相位α、相位γ、相位β、相位α、相位γ、相位β、相位α的顺序从右方朝向左方移位层叠。此外,在上述说明的例子中,例如,定子铁芯30的前方侧和后方侧可以互换。
(第一变形例)
接着,对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在第一变形例中,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30中,以层叠方向上的两侧的相位α的钢板31减少了其层叠的数量。具体地说明,在第一变形例的定子铁芯30中,相位α的钢板31在层叠方向的两侧各配置一个,在它们之间以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相位及个数配置各组钢板31。
即,通过从右方朝向左方移位层叠一个相位α的钢板31、十个相位β的钢板31、十个相位γ的钢板31、...、以及一个相位α的钢板31,来构成第一变形例的定子铁芯30。由此,在定子铁芯30的上表面30u,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三个冷却介质储存部36。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一变形例的定子铁芯30,通过减少在层叠方向两侧层叠的中间壁41的数量,能够使该中间壁41变薄,减少顺着该中间壁41的外周面41a溢出的冷却介质R。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滴落到定子铁芯30的冷却介质R中的在层叠方向上溢出的冷却介质R,与其相应地,增加滴落到定子铁芯30的冷却介质R中的在周向上流动的冷却介质R。此外,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定子铁芯30,通过增加除层叠方向两侧以外层叠的中间壁41的数量,能够使该中间壁41变厚,由该中间壁41的外周面41a形成的冷却介质引导面在层叠方向上变宽,进而能够确保顺着该冷却介质引导面在周向上流动的冷却介质R的量。
(第二变形例)
接着,对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第二变形例的定子铁芯30通过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30中仅在层叠方向的两侧配置相位α的钢板31而构成。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二变形例的定子铁芯30,能够设置可以储存更大量冷却介质R的冷却介质储存部36,能够通过该冷却介质R有效地冷却定子铁芯30。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进行变形、改良等。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由六个定子铁芯固定部13、33设置了三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A~13C、33A~33C,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四个定子铁芯固定部设置两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定子铁芯固定部对在周向上分离180°配置即可。此外,也能够设置N(N≥4)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定子铁芯固定部对在周向上各分离360/N°配置即可。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仅使一个中间壁(中间壁21、41)与其他中间壁形状不同并且与其他中间壁相比较大地形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中间壁21最大,中间壁22次之,中间壁23最小。这样形成的情况,也能够通过中间壁21、中间壁22、以及中间壁23的移位层叠来设置冷却介质储存部。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10仅由一种类型的钢板11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包括形状不同的其他钢板。
本说明书中至少记载了以下事项。需要说明的是,在括号内,示出了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应的组成要素等,但并不限于此。
(1)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定子铁芯10、30),其具备:
圆环状的定子铁芯主体(定子铁芯主体12、32);以及
多个定子铁芯固定部(定子铁芯固定部13、33),它们从所述定子铁芯主体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其中,
所述定子铁芯通过层叠多个钢板(钢板11、31)而构成,
所述钢板在周向上具备至少两组沿所述周向相邻的一对所述定子铁芯固定部(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A~13C、33A~33C),
第一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B、33B)在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之间具有第一中间壁(中间壁22、42),
第二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定子铁芯固定部对13A、33A)在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一中间壁不同的形状的第二中间壁(中间壁21、41),
通过以所述第一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与所述第二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重合的方式移位层叠所述多个钢板,构成所述定子铁芯,
由层叠方向上对置的所述第二中间壁和配置在该第二中间壁之间的所述第一中间壁的外周面(外周面21a、41a)设置有供冷却介质储存的冷却介质储存部(冷却介质储存部16、36)。
根据(1),以第一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和第二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重合的方式移位层叠多个钢板,且由层叠方向上对置的第二中间壁和配置在该第二中间壁之间的第一中间壁的外周面设置冷却介质储存部,由此即使在定子铁芯由一种钢板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冷却定子铁芯。
(2)根据(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其中,
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对置的所述第二中间壁之间配置有多个所述第一中间壁。
根据(2),在层叠方向上对置的第二中间壁之间配置有多个第一中间壁,因此,能够通过在层叠方向上大的冷却介质储存部中储存的冷却介质更有效地冷却定子铁芯。
(3)根据(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其中,
所述第二中间壁从所述第二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之间的所述定子铁芯主体的外周面向所述径向外侧突出,并与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中的至少一方连结,
由所述第二中间壁的外周面构成沿所述周向引导所述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引导面。
根据(3),由第二中间壁的外周面构成冷却介质引导面,因此,能够由该冷却介质引导面从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中的至少一方沿周向向下方引导冷却介质。
(4)根据(3)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其中,
所述冷却介质引导面通过层叠多个所述第二中间壁而构成。
根据(4),冷却介质引导面通过层叠多个第二中间壁而构成,因此,能够由该冷却介质引导面在周向上引导更多的冷却介质。
(5)根据(3)或(4)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其中,
从所述层叠方向观察,构成所述冷却介质引导面的所述第二中间壁的外周面是从所述第二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的一方向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的另一方或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之间的所述定子铁芯主体的外周面引出的切线。
根据(5),从层叠方向观察,构成冷却介质引导面的第二中间壁的外周面成为从第二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的一方向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中的另一方或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之间的定子铁芯主体的外周面引出的切线,因此,能够在抑制第二中间壁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同时,使第二中间壁作为冷却介质储存部和冷却介质引导面有效地发挥功能。
(6)根据(5)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其中,
从所述层叠方向观察,所述切线是从所述第二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的一方的上端部向位于比该上端部靠上方的位置的所述定子铁芯固定部对的另一方或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之间的所述定子铁芯主体的外周面引出的线。
根据(6),从层叠方向观察,构成冷却介质引导面的第二中间壁的外周面成为从第二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的一方的上端部向位于比该上端部靠上方的位置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的另一方或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之间的定子铁芯主体的外周面引出的切线,因此,能够抑制冷却介质储存部中的冷却介质沿层叠方向溢出。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其中,
所述冷却介质储存部设置为在上下方向上与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上方的冷却介质供给部对置。
根据(7),冷却介质供给部和冷却介质储存部设置为在上下方向上对置,因此,从冷却介质供给部滴落的冷却介质能够储存在冷却介质储存部中。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其中,
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对置的所述第二中间壁的一方在所述层叠方向上配置于端部侧,并且另一方在所述层叠方向上配置于中央侧,
由配置在所述端部侧的所述第二中间壁层叠的个数与由配置在所述中央侧的所述第二中间壁层叠的个数不同。
根据(8),由层叠方向上的端部侧的第二中间壁层叠的个数与由层叠方向上的中央侧的第二中间壁层叠的个数不同,因此,能够减少(变薄)由端部侧的第二中间壁层叠的个数,减少顺着该第二中间壁的外周面溢出的冷却介质。

Claims (8)

1.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其具备:
圆环状的定子铁芯主体;以及
多个定子铁芯固定部,它们从所述定子铁芯主体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其中,
所述定子铁芯通过层叠多个钢板而构成,
所述钢板在周向上具备至少两组沿所述周向相邻的一对所述定子铁芯固定部,
第一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在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之间具有第一中间壁,
第二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在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一中间壁不同的形状的第二中间壁,
通过以所述第一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与所述第二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重合的方式移位层叠所述多个钢板,构成所述定子铁芯,
由层叠方向上对置的所述第二中间壁和配置在该第二中间壁之间的所述第一中间壁的外周面设置有供冷却介质储存的冷却介质储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其中,
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对置的所述第二中间壁之间配置有多个所述第一中间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其中,
所述第二中间壁从所述第二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之间的所述定子铁芯主体的外周面向所述径向外侧突出,并与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中的至少一方连结,
由所述第二中间壁的外周面构成沿所述周向引导所述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引导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其中,
所述冷却介质引导面通过层叠多个所述第二中间壁而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其中,
从所述层叠方向观察,构成所述冷却介质引导面的所述第二中间壁的外周面是从所述第二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的一方向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的另一方或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之间的所述定子铁芯主体的外周面引出的切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其中,
从所述层叠方向观察,所述切线是从所述第二组定子铁芯固定部对的一方的上端部向位于比该上端部靠上方的位置的所述定子铁芯固定部对的另一方或该定子铁芯固定部对之间的所述定子铁芯主体的外周面引出的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其中,
所述冷却介质储存部设置为在上下方向上与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上方的冷却介质供给部对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其中,
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对置的所述第二中间壁的一方在所述层叠方向上配置于端部侧,并且另一方在所述层叠方向上配置于中央侧,
由配置在所述端部侧的所述第二中间壁层叠的个数与由配置在所述中央侧的所述第二中间壁层叠的个数不同。
CN202010840334.5A 2019-08-21 2020-08-19 定子铁芯 Active CN1124218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1186A JP2021035115A (ja) 2019-08-21 2019-08-21 ステータコア
JP2019-151186 2019-08-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1818A true CN112421818A (zh) 2021-02-26
CN112421818B CN112421818B (zh) 2023-11-28

Family

ID=74677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40334.5A Active CN112421818B (zh) 2019-08-21 2020-08-19 定子铁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35115A (zh)
CN (1) CN11242181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34873A (ja) * 2015-08-03 2017-02-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機
JP2019009967A (ja) * 2017-06-28 2019-01-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2019122160A (ja) * 2018-01-09 2019-07-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コア及び回転電機
JP2019129587A (ja) * 2018-01-24 2019-08-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コア及び回転電機
JP2019134573A (ja) * 2018-01-31 2019-08-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34873A (ja) * 2015-08-03 2017-02-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機
JP2019009967A (ja) * 2017-06-28 2019-01-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2019122160A (ja) * 2018-01-09 2019-07-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コア及び回転電機
JP2019129587A (ja) * 2018-01-24 2019-08-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コア及び回転電機
JP2019134573A (ja) * 2018-01-31 2019-08-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1818B (zh) 2023-11-28
JP2021035115A (ja) 202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69382B2 (en) Cooling structure of stator
EP2369723A2 (en)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CN111463942B (zh) 旋转电机
KR20130124474A (ko)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장치를 냉각하는 모드
US8421284B2 (en) Cooling structure for stator
EP2658089B1 (en) Stator cooling channel tolerant to localized blockage
DE112009003166T5 (de) Rotierende elektrische Maschine
JP6887897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US10749411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20110221286A1 (en)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KR102580140B1 (ko) 내부 냉각 통로를 갖는 전기 기계
CN114337012B (zh) 一种定子、电机及电动汽车
JP4816113B2 (ja) ダイナモ装置
US20180115221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2421818A (zh) 定子铁芯
US5483112A (en) Rotor end turn ventilation structure
JP2019110664A (ja) ステータの冷却構造
CN114598052A (zh) 用于车辆的电机及车辆
US20200295627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motor unit
JP2022136836A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駆動装置
CN218352277U (zh) 一种油冷驱动电机
EP2876781B1 (en)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improved cooling
WO2022191038A1 (ja) コアならびにコアを備えた電磁機器
CN218352278U (zh) 一种油冷驱动电机
US20240146156A1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an end winding cooling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