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3760B - 测量和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测量和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3760B
CN112333760B CN202011310212.1A CN202011310212A CN112333760B CN 112333760 B CN112333760 B CN 112333760B CN 202011310212 A CN202011310212 A CN 202011310212A CN 112333760 B CN112333760 B CN 112333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different
terminal
measurement objects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02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3760A (zh
Inventor
李华
任毅
栗忠峰
秦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102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3760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71001067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7889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3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3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54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64Delay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83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involving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和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该方法,包括:终端从基站接收测量配置;其中,测量配置用于指示需测量的多个测量对象;进一步地,终端获得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测量结果和信道特性的值;进一步地,终端发送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和测量结果,或者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其中,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以便基站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确定用于向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由于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因此,基站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所确定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不易同时被阻挡,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测量和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测量和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eneration,简称5G)的演进需要支持大数据速率的通信,而高频段的频谱资源具有较大的带宽,是实现大数速率通信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由于高频段的无线传播特性(路径衰减较大),使得高频段下的覆盖受限,如何在支持大数据速率的同时也保持良好的覆盖,是一个关键问题。
考虑到高频段的波长较短,使得天线间距可以缩小,从而在同样的面积上可以放置更多的天线阵元。大量的天线阵元可以形成大规模的阵列天线,而大规模的阵列天线可以通过波束赋形带来阵列增益,从而有效增加覆盖,以克服高频段的路径衰减,因此,在高频段下基站和终端之间一般采用波束的方式进行通信,如图1A所示(图1A为波束通信示意图一),终端上报基站的多个波束及其对应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进一步地,基站从终端上报的多个波束中确定一个或多个波束(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其中,终端通常会上报多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简称RSRP)最好的波束,一方面由于现有技术终端在上报时并未考虑遮挡的空间连续性,另一方面由于高频段的频谱的波长较短,绕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遮挡物的影响;因此,现有技术中,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多个波束中所确定的一个或多个波束,可能存在被同时遮挡的风险,通信的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和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测量和上报方法,包括:
终端从基站接收测量配置;其中,测量配置用于指示需测量的多个测量对象;
终端获得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测量结果和信道特性的值;
终端发送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和测量结果,或者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其中,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组内的信道特性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到达角度、平均到达角度、到达角度扩展、离开角度、平均离开角度、离开角度扩展、QCL信息、传输时延、平均传输时延、传输时延扩展、信道质量、以及终端接收对象。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
终端从基站接收上报模式指示信息,上报模式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终端上报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和测量结果;或者
指示终端上报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其中,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属于同一个分组;或者
指示终端上报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其中,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属于不同的分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到达角度,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到达角度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平均到达角度和到达角度扩展,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到达角度的值以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离开角度,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离开角度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平均离开角度和离开角度扩展,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离开角度的值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QCL信息,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QCL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传输时延,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传输时延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平均传输时延和传输时延扩展,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传输时延的值以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信道质量,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质量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终端接收对象,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终端接收对象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部分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发送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之后,还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利用目标测量对象发送的数据;其中,目标测量对象是从不同分组中选择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发送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之后,还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利用目标测量对象发送的数据;其中,目标测量对象是从同一分组中选择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
终端将在接收基站采用目标测量对象所发送数据时,将所利用的接收对象作为发送测量对象;其中,发送测量对象用于终端向基站发送数据。
通过第一方面提供的测量和上报方法,通过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测量配置(用于指示需测量的多个测量对象)后,终端获得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测量结果和信道特性的值,并发送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其中,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以使基站接收终端上报的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并在确定测量对象分组情况后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确定用于向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或者,终端获得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测量结果和信道特性的值,并发送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该信道特性的值和该测量结果,以便基站进一步根据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对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进行分组,并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确定用于向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综上,由于本申请中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即不同分组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之间的差距大于预设差距值),因此,基站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所确定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不易同时被阻挡,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测量和上报方法,包括:
基站向终端发送测量配置;其中,测量配置用于指示需测量的多个测量对象;
基站从终端接收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或者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和测量结果;其中,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到达角度、平均到达角度、到达角度扩展、离开角度、平均离开角度、离开角度扩展、QCL信息、传输时延、平均传输时延、传输时延扩展、信道质量以及终端接收对象。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
基站向终端发送上报模式指示信息,上报模式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终端上报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和测量结果;或者
指示终端上报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其中,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属于同一个分组;或者
指示终端上报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其中,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属于不同的分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对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进行分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到达角度,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到达角度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平均到达角度和到达角度扩展,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到达角度的值以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离开角度,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离开角度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平均离开角度和离开角度扩展,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离开角度的值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QCL信息,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QCL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传输时延,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传输时延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平均传输时延和传输时延扩展,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传输时延的值以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信道质量,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质量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终端接收对象,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终端接收对象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
基站从不同分组选择多个目标测量对象;
基站利用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向终端发送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
基站从同一分组选择多个目标测量对象;
基站利用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向终端发送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目标测量对象对应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确定另一基站的目标测量对象;
基站向另一基站发送资源指示信息,资源指示信息包括另一基站的目标测量对象的标识。
通过第二方面提供的测量和上报方法,基站通过接收终端上报的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以便基站在确定测量对象分组情况后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确定用于向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或者,基站通过接收终端发送的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该信道特性的值和该测量结果,以便基站进一步根据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对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进行分组,并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确定用于向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综上,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即不同分组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之间的差距大于预设差距值),因此,基站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所确定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不易同时被阻挡,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接收器、发送器及处理器;
接收器,用于从基站接收测量配置;其中,测量配置用于指示需测量的多个测量对象;
处理器用于,获得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测量结果和信道特性的值;
发送器用于,发送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和测量结果,或者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其中,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到达角度、平均到达角度、到达角度扩展、离开角度、平均离开角度、离开角度扩展、QCL信息、传输时延、平均传输时延、传输时延扩展、信道质量、以及终端接收对象。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接收器还用于:从基站接收上报模式指示信息,上报模式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终端上报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和测量结果;或者
指示终端上报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其中,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属于同一个分组;或者
指示终端上报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其中,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属于不同的分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到达角度,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到达角度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平均到达角度和到达角度扩展,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到达角度的值以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离开角度,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离开角度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平均离开角度和离开角度扩展,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离开角度的值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QCL信息,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QCL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传输时延,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传输时延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平均传输时延和传输时延扩展,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传输时延的值以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信道质量,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质量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终端接收对象,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终端接收对象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部分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接收器还用于:接收基站利用目标测量对象发送的数据;其中,目标测量对象是从不同分组中选择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接收器还用于:接收基站利用目标测量对象发送的数据;其中,目标测量对象是从同一分组中选择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还用于:将在接收基站采用目标测量对象所发送数据时,所利用的接收对象作为发送测量对象;其中,发送测量对象用于终端向基站发送数据。
上述第三方面以及上述第三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终端,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发送器及接收器;
发送器,用于向终端发送测量配置;其中,测量配置用于指示需测量的多个测量对象;
接收器,用于从终端接收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或者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和测量结果;其中,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到达角度、平均到达角度、到达角度扩展、离开角度、平均离开角度、离开角度扩展、QCL信息、传输时延、平均传输时延、传输时延扩展、信道质量以及终端接收对象。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发送器还用于:向终端发送上报模式指示信息,上报模式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终端上报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和测量结果;或者
指示终端上报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其中,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属于同一个分组;或者
指示终端上报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其中,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属于不同的分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基站还包括:第一处理器;
第一处理器,用于根据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对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进行分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到达角度,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到达角度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平均到达角度和到达角度扩展,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到达角度的值以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离开角度,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离开角度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平均离开角度和离开角度扩展,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离开角度的值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QCL信息,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QCL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传输时延,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传输时延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平均传输时延和传输时延扩展,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传输时延的值以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信道质量,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质量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特性为终端接收对象,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终端接收对象的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发送器还用于:
从不同分组选择多个目标测量对象;
利用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向终端发送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发送器还用于:
从同一分组选择多个目标测量对象;
利用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向终端发送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目标测量对象对应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基站还包括:第二处理器;
第二处理器,用于根据部分或者全部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确定另一基站的目标测量对象;
发送器,还用于向另一基站发送资源指示信息,资源指示信息包括另一基站的目标测量对象的标识。
上述第四方面以及上述第四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基站,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各方面中,终端向基站发送消息,该消息中携带该终端发送该消息所利用的测量对象标识;
基站接收该终端发送的消息,该消息中携带该终端发送该消息所利用的测量对象标识;
基站根据该测量对象标识以及预设测量对象排列信息,确定该终端侧各个测量对象的空间分布关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波束通信示意图一;
图1B为波束通信示意图二;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测量和上报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测量和上报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终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可以是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例如该终端具体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该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可以与核心网进行语音和/或数据的交互;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可选地,终端也可以称为***、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 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 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装备(User Equ ipmen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基站,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 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 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还可以是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iption Point,简称TRP)或gNB,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测量对象是一种与数据传输相关联的对象,通过测量对象两个无线设备可以进行无线通信,示例性的,测量对象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波束、端口和空间资源,当然,测量对象还可以包括其它内容,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可选地,测量对象的含义可以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涉及的测量对象的信道特性是一种与传输路径或信道质量相关联的特性,可选地,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代表不同的传输路径或不同的信道质量,信道特性的值用于基站或者终端对测量对象进行分组,可选地,根据信道特性的值可以将测量对象进行分组,其中,不同组的测量对象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同一组的组内测量对象的信道特性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同一组的测量对象对应相同或者近似的信道特性的值;通过分组可以将具有相同传输路径特点的测量对象归为一组(不同组反映了不同的传输路径的特点)。另外,当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不同时,如果这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都满足同一个条件,例如都落入了一个区间,也可以认为这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相同。
同一组的测量对象包含有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通过分组可以将具有不同传输路径特点的测量对象归为一组,比如这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的差别超出了一定的区间,此时基站只需要采用该组的波束就可以实现发送的分集。UE可以上报多组供基站选择,或者在每组的上报资源受限的情况下,需要将上报结果分到不同的组中。或者,组内的测量对象都是相对于某个测量对象的信道特性的值不同的情况,此时允许有组内的测量对象信道特性的值相同的情况;此时可以上报多组供基站端测量。
本申请涉及的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用于指示测量对象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可选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简称RSRP)、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简称SNR)、波束ID、资源ID、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简称CQI)及编码矩阵指示PMI(Precoding MatrixIndicator),当然,测量结果还可包括其它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在本申请中,通过对测量对象的测量可以获得该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通过测量结果可以获得该测量对象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或者,通过对测量对象的测量可以直接获得该测量对象的信道特性的值。
本申请涉及的分组的识别信息是一种用于识别出哪些测量对象是属于同一组的信息,可选地,分组的识别信息可以是一种显示的分组指示信息,例如分组索引。或者,分组的识别信息也可以是一种隐式的指示信息,例如没有显示的分组指示信息的测量对象可以认为是属于同一个组。
本申请涉及的接收对象,是一种与数据传输相关联的对象,通过接收对象无线设备可以接收数据传输,示例性的,接收对象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波束、端口和空间资源。可选地,测量对象的含义可以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量和上报方法,可以适用于高频通信***中的终端和基站,可选地,高频通信***可以为5G通信***、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通信***等。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测量和上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应用场景,还可应用于其它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定。
通常情况下,对大规模的天线阵列而言,从成本的角度考虑,无法实现每一个天线阵元都连接一个射频通道。在有限个射频通道的条件下,通过在射频端采用移相器,可以在射频端实现模拟相位的加权,这就在射频端形成了模拟波束(模拟波束可以在基站侧形成,也可以在终端侧形成)。通过改变天线阵元的相位权重,可以实现不同的波束方向。另外,有限个射频通道仍然可以进行数字的加权。对高频段而言,考虑到覆盖的要求,可以采用这种模拟和数字混合加权的方式。
由于高频段的频谱的波长较短,绕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遮挡物的影响,例如,如图1B所示(图1B为波束通信示意图二),在基站和终端之间,如果有人、车等遮挡物出现,通信链路的路径损损就会增加10~30dB,通信的可靠性会受到很大影响。
为了减轻遮挡对通信可靠性的影响,通常可以采用发送分集模式或者快速波束切换的方式。1)、在发送分集模式下,基站和终端之间同时保持着多个波束的连接,当其中若干个波束被遮挡后,余下没有被遮挡的波束仍然能通信;2)、在快速波束切换模式下,在当前的波束被遮挡后,终端检测到信道质量的下降,向基站申请进行波束的切换,从而将波束切换到另外一个没有被遮挡的波束下,从而建立新的连接。
但无论是发送分集模式还是快速波束切换模式,基站所用到的波束都是基站从终端上报的多个波束中确定,但现有技术终端在上报时并未考虑遮挡的空间连续性,因此,现有技术中,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多个波束中所确定的一个或多个波束,可能存在被同时遮挡的风险,从而会极大地影响发送分集模式和快速波束切换模式的通信可靠性。
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终端或者基站将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以便基站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确定用于向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即不同分组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之间的差距大于预设差距值),因此,基站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所确定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不易同时被阻挡,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测量和上报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201、基站向终端发送测量配置。
本步骤中,基站向终端发送测量配置,其中,测量配置用于指示需测量的多个测量对象,以便基站对该多个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可选地,测量配置中可包括多种测量参数,例如导频信号所在的周期、子帧号等。可选地,基站可以通过需测量的多个测量对象分别向终端发送参考信号的方式,实现发送测量配置的目的,其中,每个参考信号可标识对应的测量对象;当然,基站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实现向终端发送测量配置的目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S202、终端从基站接收测量配置。
本步骤中,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需测量的多个测量对象的测量配置。
S203、终端获得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测量结果和信道特性的值。
本步骤中,终端根据测量配置对该多个测量对象进行信道测量得到各自对应的测量结果以及信道特性的值,可选地,信道特性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到达角度、平均到达角度、到达角度扩展、离开角度、平均离开角度、离开角度扩展、QCL(Quasi-co-located)信息、传输时延、平均传输时延、传输时延扩展、信道质量以及终端侧接收对象;当然,信道特性还可包括其它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可选地,信道质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信号强度,功率,RSRP,CQI等等,当然,还可包括其它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其中,1)到达角度用于指示不同的传输路径到达的方向,可选地,到达角度可以为水平到达角度或者垂直到达角度;2)平均达到角度用于指示多条不同的传输路径到达的角度的平均值,到达角度扩展用于指示多条不同的传输路径到达的角度的覆盖范围,可选地,平均达到角度可以为平均水平到达角度,对应地,到达角度扩展为水平达到角度扩展,或者,平均到达角度可以为平均垂直到达角度,对应地,到达角度扩展为垂直到达角度扩展;3)离开角度用于指示不同的传输路径离开的方向,可选地,离开角度可以为水平离开角度或者垂直离开角度;4)平均离开角度用于指示多条不同的传输路径离开的角度的平均值,离开角度扩展用于指示多条不同的传输路径离开的角度的覆盖范围,可选地,平均离开角度可以为平均水平离开角度,对应地,离开角度扩展为水平离开角度扩展,或者,平均离开角度可以为平均垂直离开角度,对应地,离开角度扩展为垂直离开角度扩展;5)QCL信息是指QCL相关的信息:具有QCL关系指的是天线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中具有相同的参数,或者,QCL关系指的是用户可以根据一个天线端口的参数确定与所述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的一个天线端口的参数,或者,QCL关系指的是两个天线端口具有相同的参数,或者,QCL关系指的是两个天线端口具的参数差小于某阈值。其中,该参数可以为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时延,平均增益,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平均AOA、AOA扩展,离开角(Angle of Departure,AOD),平均离开角AOD、AOD扩展,接收天线空间相关性参数,发送波束,接收波束,资源标识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波束包括以下至少一个,预编码,权值序号,波束序号。所述角度可以为不同维度的分解值,或不同维度分解值的组合。所述的天线端口为具有不同天线端口编号的天线端口,和/或具有相同天线端口号在不同时间和/或频率和/或码域资源内进行信息发送或接收的天线端口,和/或具有不同天线端口号在不同时间和/或频率和/或码域资源内进行信息发送或接收的天线端口。所述资源标识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资源标识,或SRS资源标识,用于指示资源上的波束。6)传输时延用于指示从发端到收端的传输路径的时延;7)平均传输时延用于指示多条传输路径的平均时延,传输时延扩展用于指示多条传输路径的时延覆盖范围;8)信道质量用于指示收端的信号强度或接收功率或CQI;9)终端接收对象用于指示描述不同接收波束。其中,到达角度、平均到达角度、到达角度扩展、传输时延、平均传输时延、传输时延扩展、信道质量等的确定方式,可参见现有对应的确定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S204、终端发送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该信道特性的值和该测量结果,或者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该测量结果;其中,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
本步骤中,当终端发送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该测量结果时,其具体实现过程通过以下方式:
可选地,终端在获得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测量结果和信道特性的值后,根据同一类型信道特性的值不同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其中,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即不同分组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之间的差距或信号强度的差距大于预设差距值),同一分组内的各测量对象的信道特性的值相同(即同一分组内的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相同或相似,即同一分组内的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或信号强度之间的差距小于等于预设差距值),或同一分组内的全部或部分测量对象的信道特性的值不同,可选地,本申请涉及的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绝对值或者区间。
可选地,终端根据同一类型信道特性的值不同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的可实现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种可实现方式:
当信道特性为到达角度时,终端根据到达角度的值不同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可选地,A)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绝对值,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到达角度的值相同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到达角度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到达角度的值相同;B)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区间,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到达角度的值属于第一预设到达角度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1、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到达角度的值属于第二预设到达角度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2、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到达角度的值属于第三预设到达角度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3、…、依次类推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到达角度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到达角度的值相同。C)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绝对值,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到达角度的值不同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到达角度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到达角度的值不同;D)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区间,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到达角度的值属于不同到达角度区间的划分为相同的测量对象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到达角度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到达角度的值不同。当然,终端根据到达角度的值不同还可按照其它方式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第二种可实现方式:
当信道特性包括:平均到达角度以及到达角度扩展时,终端根据平均到达角度以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不同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可选地,A)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绝对值,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到达角度的值相同以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相同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到达角度的值以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到达角度的值以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相同;B)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区间,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到达角度的值属于第一预设平均到达角度区间以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属于第一到达角度扩展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1、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到达角度的值属于第二预设平均到达角度区间以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属于第二到达角度扩展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2、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到达角度的值属于第三预设平均到达角度区间以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属于第三到达角度扩展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3、…、依次类推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到达角度的值以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到达角度的值以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相同。C)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绝对值,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到达角度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不同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到达角度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到达角度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不同;D)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区间,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到达角度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属于不同到平均到达角度及到达角度区间的划分为相同的测量对象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到达角度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到达角度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不同。当然,终端根据平均到达角度以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不同还可按照其它方式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第三种可实现方式:
当信道特性为离开角度时,终端根据离开角度的值不同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可选地,A)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绝对值,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离开角度的值相同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离开角度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离开角度的值相同;B)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区间,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离开角度的值属于第一预设离开角度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1、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离开角度的值属于第二预设离开角度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2、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离开角度的值属于第三预设离开角度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3、…、依次类推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离开角度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离开角度的值相同。C)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绝对值,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离开角度的值不同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离开角度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离开角度的值不同;D)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区间,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离开角度的值属于不同离开角度区间的划分为相同的测量对象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离开角度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离开角度的值不同。当然,终端根据离开角度的值不同还可按照其它方式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第四种可实现方式:
当信道特性包括:平均离开角度以及离开角度扩展时,终端根据平均离开角度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不同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可选地,A)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绝对值,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离开角度的值相同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相同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离开角度的值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离开角度的值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相同;B)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区间,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离开角度的值属于第一预设平均离开角度区间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属于第一离开角度扩展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1、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离开角度的值属于第二预设平均离开角度区间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属于第二离开角度扩展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2、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离开角度的值属于第三预设平均离开角度区间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属于第三离开角度扩展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3、…、依次类推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离开角度的值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离开角度的值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相同。C)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绝对值,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离开角度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不同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离开角度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离开角度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不同;D)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区间,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离开角度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属于不同到平均离开角度及离开角度区间的划分为相同的测量对象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离开角度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离开角度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不同。当然,终端根据平均离开角度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不同还可按照其它方式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第五种可实现方式:
当信道特性为QCL信息时,终端根据是否具有QCL关系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可选地,A)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具有QCL关系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QCL关系,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是具有QCL关系的;B)终端也可以将该多个测量对象不具有QCL关系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QCL关系,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不具有QCL关系;具有QCL关系指的是天线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中具有相同的参数,或者,QCL关系指的是用户可以根据一个天线端口的参数确定与所述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的一个天线端口的参数,或者,QCL关系指的是两个天线端口具有相同的参数,或者,QCL关系指的是两个天线端口具的参数差小于某阈值。其中,该参数可以为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时延,平均增益,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平均AOA、AOA扩展,离开角(Angle of Departure,AOD),平均离开角AOD、AOD扩展,接收天线空间相关性参数,发送波束,接收波束,资源标识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波束包括以下至少一个,预编码,权值序号,波束序号。所述角度可以为不同维度的分解值,或不同维度分解值的组合。所述的天线端口为具有不同天线端口编号的天线端口,和/或具有相同天线端口号在不同时间和/或频率和/或码域资源内进行信息发送或接收的天线端口,和/或具有不同天线端口号在不同时间和/或频率和/或码域资源内进行信息发送或接收的天线端口。所述资源标识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资源标识,或SRS资源标识,用于指示资源上的波束。
第六种可实现方式:
当信道特性为传输时延时,终端根据传输时延的值不同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可选地,A)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绝对值,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时延的值相同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传输时延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时延的值相同;B)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区间,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时延的值属于第一预设传输时延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1、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时延的值属于第二预设传输时延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2、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时延的值属于第三预设传输时延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3、…、依次类推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传输时延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时延的值相同。C)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绝对值,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时延的值不同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传输时延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时延的值不同;D)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区间,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时延的值属于不同传输时延区间的划分为相同的测量对象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传输时延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时延的值不同。当然,终端根据传输时延的值不同还可按照其它方式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第七种可实现方式:
当信道特性包括:平均传输时延以及传输时延扩展时,终端根据平均传输时延以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不同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可选地,A)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绝对值,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传输时延的值相同以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相同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传输时延的值以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传输时延的值以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相同;B)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区间,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传输时延的值属于第一预设平均传输时延区间以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属于第一传输时延扩展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1、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传输时延的值属于第二预设平均传输时延区间以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属于第二传输时延扩展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2、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传输时延的值属于第三预设平均传输时延区间以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属于第三传输时延扩展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3、…、依次类推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传输时延的值以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传输时延的值以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相同。C)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绝对值,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传输时延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不同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传输时延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传输时延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不同;D)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区间,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传输时延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属于不同到平均传输时延及传输时延区间的划分为相同的测量对象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传输时延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平均传输时延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不同。当然,终端根据平均传输时延以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不同还可按照其它方式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第八种可实现方式:
当信道特性为信道质量时,终端根据信道质量的值不同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可选地,A)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绝对值,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信道质量的值相同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质量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信道质量的值相同;B)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区间,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信道质量的值属于第一预设信道质量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1、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信道质量的值属于第二预设信道质量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2、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信道质量的值属于第三预设信道质量区间的划分为测量对象组3、…、依次类推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质量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信道质量的值相同。C)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绝对值,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信道质量的值不同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质量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信道质量的值不同;D)若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区间,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信道质量的值属于不同信道质量区间的划分为相同的测量对象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质量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信道质量的值不同。当然,终端根据信道质量的值不同还可按照其它方式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第九种可实现方式:
当信道特性包括:终端接收对象时,终端根据终端接收对象的值(例如用于标识终端接收对象的标号)不同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可选地,终端接收对象的值可以为绝对值,终端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对应的终端接收对象的值相同的划分为一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终端接收对象的值,同一分组内各测量对象对应的终端接收对象的值相同,或者同一分组内全部或部分测量对象对应的终端接收对象的值不同。
当然,终端根据同一类型信道特性的值不同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终端在根据同一类型信道特性的值不同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后,发送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用于标识测量对象所属的测量对象分组)和该测量结果。可选地,终端上报的部分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即终端不上报测量结果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测量对象,例如,终端仅上报RSRP的值高于预设条件的各测量对象,不上报RSRP的值低于预设条件的各测量对象。
本步骤中,当终端发送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该信道特性的值和该测量结果,具体实现过程通过以下方式:
可选地,终端在获得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测量结果和信道特性的值后,将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该信道特性的值和该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以便基站根据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对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进行分组,其中,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即不同分组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之间的差距大于预设差距值),同一分组内的各测量对象的信道特性的值相同(即同一分组内的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相同或相似,即同一分组内的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之间的差距小于等于预设差距值),或者,同一分组内的全部或部分测量对象的信道特性的值不同(即同一分组内的全部或部分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不同,即同一分组内的全部或部分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之间的差距大于等于预设差距值)可选地,本申请涉及的信道特性的值可以为绝对值或者区间。
S205、基站从该终端接收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或者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和该测量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在步骤S204中终端发送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该测量结果时,对应地,步骤S205中,基站从该终端接收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具体地,可实现方式如下:
基站接收终端上报的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并根据分组的识别信息确定测量对象分组情况(即终端上报的多个测量对象哪些属于一组),以便基站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确定用于向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即不同分组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之间的差距大于预设差距值),基站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所确定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不易同时被阻挡,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或者,上报的组中不同的目标测量对象在相同的组中,这样,基站只选取其中的一组,通过选择组内的波束,就可以实现该组内的目标测量对象不易同时被阻挡的效果。
当在步骤S204中终端发送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该信道特性的值和该测量结果时,对应地,步骤S205中,基站从该终端接收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和该测量结果,具体地,可实现方式如下:
基站通过接收该终端发送的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和该测量结果,以便基站进一步根据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对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进行分组,并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确定用于向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即不同分组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之间的差距大于预设差距值),因此,基站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所确定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不易同时被阻挡,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或者,分组时,不同的目标测量对象在相同的组中,这样,基站只选取其中的一组,通过选择组内的波束,就可以实现该组内的目标测量对象不易同时被阻挡的效果。
可选地,基站根据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对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进行分组,例如,基站根据同一类型信道特性的值不同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的可实现方式,可选地,基站根据同一类型信道特性的值不同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的可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终端根据同一类型信道特性的值不同将该多个测量对象划分为不同测量对象组的可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测量配置(用于指示需测量的多个测量对象)后,终端获得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测量结果和信道特性的值,并发送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其中,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进一步地,基站接收终端上报的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以便基站在确定测量对象分组情况后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确定用于向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或者,基站通过接收终端发送的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该信道特性的值和该测量结果,以便基站进一步根据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对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进行分组,并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确定用于向终端发送数据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综上所述,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即不同分组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之间的差距大于预设差距值),组内的信道特性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组内的信道特性的值相同,则基站可以从不同的组中选出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如果组内的信道特性的值不同,则基站可以从不同的组中选出某一组作为目标测量对象。因此,基站从多组测量对象组中所确定的多个目标测量对象不易同时被阻挡,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基站从不同分组选择多个目标测量对象,组内的信道特性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组内的信道特性的值相同,则基站可以从不同的组中选出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如果组内的信道特性的值不同,则基站可以从不同的组中选出某一组作为目标测量对象,并利用该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向终端发送数据;对应地,步骤S204之后,终端接收基站利用目标测量对象发送的数据;其中,该目标测量对象是从不同分组中选择的,可以选择多组中的,也可以选择某一组。
本实施例中,基站在确定测量对象分组情况(即终端上报的多个测量对象哪些属于一组)后,从不同分组选择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可选地,目标测量对象对应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可选地,从终端上报的各测量对象组中确定多组测量对象组作为待选测量对象组(例如,将终端上报的各测量对象组中,所包括的每个测量对象对应的测量结果都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测量对象组作为待选测量对象组),并从每组待选测量对象组中选择至少1个测量对象作为目标测量对象,可选地,将每组待选测量对象组中所有测量对象对应的测量结果从大到小排序,并将排序结果中的前至少1个测量对象作为目标测量对象;或者,若组内测量对象的信道特性不同,则从多组中选择其中的一组,将该组待选测量对象中所有测量对象对应的测量结果从大到小排序,并将排序结果中的前至少1个测量对象作为目标测量对象;进一步地,基站利用该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向终端发送数据,可选地,基站利用该多个目标测量对象采用发送分集模式、快速波束切换模式和轮询模式中一种或多种模式向终端发送数据,并将发送模式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以便终端采用相应的接收模式进行接收;可选地,终端根据发送模式指示信息确定基站所采用的发送模式,并采用相应的接收模式接收基站利用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发送的数据,其中,多个目标测量对象是从不同分组中选择的,或者如果组内的信道特性不同,则是从相同的分组中选择的;由于不同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即不同分组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或信号强度之间的差距大于预设差距值),或者同一组内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即不同分组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或信号强度之间的差距大于预设差距值)因此,基站采用的该多个目标测量对象不易同时被阻挡,从而提高了发送分集模式、快速波束切换模式和轮询模式中一种或多种模式的通信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基站从同一分组选择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并利用所述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对应地,步骤S204之后,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利用目标测量对象发送的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测量对象是从同一分组中选择的。
本实施例中,基站在确定测量对象分组情况(即终端上报的多个测量对象哪些属于一组)后,从同一分组选择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可选地,目标测量对象对应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可选地,从终端上报的各测量对象组中一组测量对象组作为待选测量对象组(例如,将终端上报的各测量对象组中,所包括的每个测量对象对应的测量结果都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测量对象组作为待选测量对象组),并从待选测量对象组中选择至少1个测量对象作为目标测量对象,可选地,将待选测量对象组中所有测量对象对应的测量结果从大到小排序,并将排序结果中的前至少1个测量对象作为目标测量对象;进一步地,基站利用该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向终端发送数据,可选地,基站利用该多个目标测量对象采用发送分集模式、快速波束切换模式和轮询模式中一种或多种模式向终端发送数据,并将发送模式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以便终端采用相应的接收模式进行接收;可选地,终端根据发送模式指示信息确定基站所采用的发送模式,并采用相应的接收模式接收基站利用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发送的数据,其中,多个目标测量对象是从同一分组中选择的;由于同一分组内的各测量对象的信道特性的值相同(即同一分组内的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或信号强度相同或相似,即同一分组内的各测量对象对应的传输路径之间的差距小于等于预设差距值),因此,对于基站利用该多个目标测量对象采用快速波束切换模式或轮询模式向终端发送数据时,可实现快速切换波束,进一步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可选地,步骤S205中基站接收终端上报的多个测量对象可以包括该基站的测量对象,还可以包括另一基站的测量对象,对应地,基站根据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确定另一基站的目标测量对象,进一步地,该基站向该另一基站发送资源指示信息,该资源指示信息包括该另一基站的目标测量对象标识。
本实施例中,基站在根据分组的识别信息确定测量对象分组情况(即终端上报的另一基站的多个测量对象哪些属于一组)后,可以从不同分组或同一分组选择另一基站的目标测量对象(可选地,目标测量对象对应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可选地,基站从不同分组或同一分组选择另一基站的目标测量对象的方式可参见本申请上述关于“从不同分组选择多个目标测量对象,或者从同一分组选择多个目标测量对象”的描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进一步地,该基站向该另一基站发送包括该另一基站的目标测量对象标识的资源指示信息,以使该另一基站根据该资源指示信息确定该目标测量对象,以便在该另一基站向该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直接采用该目标测量对象进行发送。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基站从终端接收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或者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和所述测量结果之前,基站向终端发送上报模式指示信息;对应地,终端获得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测量结果和信道特性的值之前,终端接收该基站发送的上报模式指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基站从终端接收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或者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和所述测量结果之前,当检测到当前的信道质量不稳定或者发生遮挡较多时,向终端发送上报模式指示信息,该上报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上报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该信道特性的值和该测量结果,或者,用于指示该终端上报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该测量结果,其中,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属于同一个分组,或者,用于指示该终端上报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该测量结果,其中,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属于不同的分组。对应地,终端接收该基站发送的上报模式指示信息,并根据该上报模式指示信息向基站上报,可选地,若该上报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上报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该测量结果,其中,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属于同一个分组,则终端向基站上报一组测量对象组中各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以便基站从该测量对象组中选择多个目标测量对象,例如终端将划分后的多组测量对象组中测量结果最好的测量对象组上报给基站;若该上报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上报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该测量结果,其中,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属于不同的分组,则向基站上报多组测量对象组中各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以便基站分别从该多组测量对象组中选择多个目标测量对象,例如终端将划分后的多组测量对象组,按照测量结果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后的前至少2个测量对象组上报给基站。可选地,该上报模式指示信息还可用于指示终端周期上报或者非周期上报,a)若为周期上报,该上报模式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各测量对象组对应的上报周期(不同组的上报周期可以相同或者不同);b)若为非周期上报,该上报模式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各测量对象组对应的上报时间(不同组的上报时间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可选地,该上报模式指示信息可携带于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ler,简称RRC)信令中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中,当然,该上报模式指示信息可携带于其它信息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于上下行互易的通信***,终端将在接收该基站采用目标测量对象所发送数据时,所利用的接收对象作为发送测量对象(用于该终端向该基站发送数据),以便终端利用该发送测量对象直接向该基站发送数据,而无需基站指示终端采用哪个发送测量对象向该基站发送数据。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测量和上报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对于上下行不互易的通信***,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301、终端向基站发送发送消息,该消息中携带该终端发送该消息所利用的测量对象标识。
通常情况下,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所采用的测量对象需要由基站进行分配,本步骤中,终端向基站发送消息,该消息中携带该终端发送该消息所利用的测量对象标识(例如,测量对象1)。
S302、基站接收该终端发送的消息,该消息中携带该终端发送该消息所利用的测量对象标识。
S303、基站根据该测量对象标识以及预设测量对象排列信息,确定该终端侧各个测量对象的空间分布关系。
本步骤中,可选地,基站可预先获知预设测量对象排列信息,该预设测量对象排列信息包括:预设的各种测量对象组合对应的空间排列信息(即空间排列规则)以及对应的各测量对象标识(即该空间排列规则对应的各测量对象标识,可选地,不同空间排列规则下的各测量对象标识的命名规则不同),例如:假设预设空间排列规则1为:终端的3个测量对象以终端为中心在空间顺时针排列,其中,测量对象1与测量对象2之间顺时针相差60度,测量对象2与测量对象3之间顺时针相差120度,测量对象3与测量对象1之间顺时针相差180度,则基站根据该测量对象标识(例如,测量对象1)以及预设测量对象排列信息(包括多种预设空间排列规则),确定该测量对象标识(例如,测量对象1)属于预设空间排列规则1,并根据预设空间排列规则1确定该终端侧各个测量对象的空间分布关系,例如确定该终端的各测量对象按照上述预设空间排列规则1排列,以便基站在后续为该终端分配用于向该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所采用的测量对象时,尽量选择在空间排列上相差较远的多个测量对象,从而多个测量对象不易同时被阻挡,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可选地,本实施例上述部分中以预设空间排列规则1为例进行说明,当然,预设测量对象排列信息还可包括其它多个预设空间排列规则,基站确定该终端的各测量对象按照其它预设空间排列规则排列的方式,同上述关于基站确定该终端的各测量对象按照预设空间排列规则1排列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在接收终端发送的消息(该消息中携带该终端发送该消息所利用的测量对象标识)后,根据该测量对象标识以及预设测量对象排列信息,确定该终端侧各个测量对象的空间分布关系,以便基站在后续为该终端分配用于向该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所采用的测量对象时,尽量选择在空间排列上相差较远的多个测量对象,从而多个测量对象不易同时被阻挡,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图4为本发明终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40可以包括:接收器401、发送器402及处理器403。
其中,接收器401,用于从基站接收测量配置;其中,该测量配置用于指示需测量的多个测量对象;
处理器403用于,获得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测量结果和信道特性的值;
发送器402用于,发送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该信道特性的值和该测量结果,或者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该测量结果,其中,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到达角度、平均到达角度、到达角度扩展、离开角度、平均离开角度、离开角度扩展、QCL信息、传输时延、平均传输时延、传输时延扩展、信道质量、以及终端接收对象。
可选地,接收器401还用于:从该基站接收上报模式指示信息,该上报模式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该终端上报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该信道特性的值和该测量结果;或者
指示该终端上报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该测量结果;其中,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属于同一个分组;或者
指示该终端上报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该测量结果;其中,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属于不同的分组。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到达角度,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到达角度的值。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平均到达角度和到达角度扩展,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到达角度的值以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离开角度,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离开角度的值,组内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平均离开角度和离开角度扩展,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离开角度的值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组内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QCL信息,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QCL信息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离开角度的值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组内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传输时延,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传输时延的值,组内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平均传输时延和传输时延扩展,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传输时延的值以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组内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信道质量,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质量的值,组内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终端接收对象,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终端接收对象的值,组内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该部分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
可选地,接收器401还用于:接收该基站利用目标测量对象发送的数据;其中,该目标测量对象是从不同分组中选择的。
可选地,接收器401还用于:接收该基站利用目标测量对象发送的数据;其中,该目标测量对象是从同一分组中选择的。
可选地,处理器403还用于:将在接收该基站采用目标测量对象所发送数据时,所利用的接收对象作为发送测量对象;其中,该发送测量对象用于该终端向该基站发送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上述测量和上报方法任意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5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50可以包括:发送器501及接收器502;
发送器501,用于向终端发送测量配置;其中,该测量配置用于指示需测量的多个测量对象;
接收器502,用于从该终端接收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或者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和该测量结果;其中,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到达角度、平均到达角度、到达角度扩展、离开角度、平均离开角度、离开角度扩展、QCL信息、传输时延、平均传输时延、传输时延扩展、信道质量以及终端接收对象。
可选地,发送器501还用于:向该终端发送上报模式指示信息,该上报模式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该终端上报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该信道特性的值和该测量结果;或者
指示该终端上报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该测量结果;其中,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属于同一个分组;或者
指示该终端上报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该测量结果;其中,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属于不同的分组。
可选地,基站还包括:第一处理器;
该第一处理器,用于根据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信道特性的值对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进行分组。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到达角度,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到达角度的值,组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平均到达角度和到达角度扩展,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到达角度的值以及到达角度扩展的值,组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离开角度,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离开角度的值,组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平均离开角度和离开角度扩展,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离开角度的值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组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QCL信息,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QCL信息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离开角度的值以及离开角度扩展的值,组内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传输时延,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传输时延的值,组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平均传输时延和传输时延扩展,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平均传输时延的值以及传输时延扩展的值,组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信道质量,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质量的值,组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该信道特性为终端接收对象,该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信道特性的值包括: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终端接收对象的值,组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发送器502还用于:
从不同分组选择多个目标测量对象;
利用该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向该终端发送数据。
可选地,发送器502还用于:
从同一分组选择多个目标测量对象;
利用该多个目标测量对象向该终端发送数据。
可选地,该目标测量对象对应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
可选地,基站还包括:第二处理器;
第二处理器,用于根据该部分或者全部该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确定另一基站的目标测量对象;
发送器501,还用于向该另一基站发送资源指示信息,该资源指示信息包括该另一基站的目标测量对象的标识。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可以是同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不同处理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上述测量和上报方法任意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涉及的发送器和接收器的功能可以由收发机实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5)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发送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获得来自基站的测量配置,所述测量配置指示多个测量对象;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测量结果和信道特性的值;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上报部分或全部所述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所述测量结果,其中,同一分组中的测量对象的信道特性的值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对象包括波束、端口和空间资源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对象对应于参考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特性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到达角度、平均到达角度、到达角度扩展、离开角度、平均离开角度、离开角度扩展、准共址QCL信息、传输时延、平均传输时延、传输时延扩展、信道质量、以及终端接收对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信噪比SNR、波束标识符ID、资源标识符ID、信道质量指示CQI、以及编码矩阵指示PMI。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上报模式指示信息,所述上报模式指示信息指示对部分或全部所述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所述识别信息和所述测量结果进行上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与目标测量对象对应的数据,所述目标测量对象来自于不同分组或同一分组。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终端提供测量配置,所述测量配置指示多个测量对象;
获得来自所述终端的部分或全部所述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其中,同一分组中的测量对象的信道特性的值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对象包括波束、端口和空间资源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对象对应于参考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特性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到达角度、平均到达角度、到达角度扩展、离开角度、平均离开角度、离开角度扩展、准共址QCL信息、传输时延、平均传输时延、传输时延扩展、信道质量、以及终端接收对象。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信噪比SNR、波束标识符ID、资源标识符ID、信道质量指示CQI、以及编码矩阵指示PMI。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上报模式指示信息,所述上报模式指示信息指示部分或全部所述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所述识别信息和所述测量结果的上报。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
16.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目标测量对象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所述目标测量对象来自于不同分组或同一分组。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提供测量配置,所述测量配置指示多个测量对象;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获得来自所述终端的部分或全部所述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识别信息和测量结果,其中,同一分组中的测量对象的信道特性的值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对象包括波束、端口和空间资源中的一种或多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对象对应于参考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特性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到达角度、平均到达角度、到达角度扩展、离开角度、平均离开角度、离开角度扩展、准共址QCL信息、传输时延、平均传输时延、传输时延扩展、信道质量、以及终端接收对象。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信噪比SNR、波束标识符ID、资源标识符ID、信道质量指示CQI、以及编码矩阵指示PMI。
22.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上报模式指示信息,所述上报模式指示信息指示部分或全部所述多个测量对象各自对应的分组的所述识别信息和所述测量结果的上报。
23.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
24.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利用目标测量对象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所述目标测量对象来自于不同分组或同一分组。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310212.1A 2016-09-30 2017-01-06 测量和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Active CN1123337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0212.1A CN112333760B (zh) 2016-09-30 2017-01-06 测量和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53287 2016-09-30
CN201610875328 2016-09-30
CN201710010676.2A CN107889141B (zh) 2016-09-30 2017-01-06 测量和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CN202011310212.1A CN112333760B (zh) 2016-09-30 2017-01-06 测量和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0676.2A Division CN107889141B (zh) 2016-09-30 2017-01-06 测量和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760A CN112333760A (zh) 2021-02-05
CN112333760B true CN112333760B (zh) 2023-12-29

Family

ID=61762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0212.1A Active CN112333760B (zh) 2016-09-30 2017-01-06 测量和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3904B2 (zh)
CN (1) CN112333760B (zh)
WO (1) WO20180595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6232B (zh) * 2018-05-04 2021-10-29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测量上报配置方法、测量上报方法、小区切换方法及设备
CN110519793B (zh) 2018-05-22 2021-10-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上报方法、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1971992B (zh) * 2018-05-23 2022-06-2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被用于无线通信中的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US11723012B2 (en) * 2020-05-11 2023-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destination identification sharing for inter-user equipment (UE) coordination
US11832330B2 (en) * 2020-06-26 2023-1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failure detection for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CN116233906A (zh) * 2021-12-06 2023-06-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8464A (ja) * 2003-04-25 2004-11-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送信ダイバーシチシステム、ビーム選択方法、拡散符号割当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607743A (zh) * 2003-04-25 2005-04-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射分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1124734A (zh) * 2005-02-17 2008-02-13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选择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波束组合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97588A (zh) * 2009-08-21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中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12024A (zh) * 2011-10-14 2014-08-27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向用户设备分配传输模式的方法及其装置
KR101448977B1 (ko) * 2013-04-18 2014-10-13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기지국장치 및 기지국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04885377A (zh) * 2012-12-21 2015-09-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中通过波束成形发送和接收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24944A (zh) * 2013-04-23 2016-0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波束形成通信***中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05637939A (zh) * 2014-09-23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基站、基站控制器及毫米波蜂窝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64184A1 (en) * 2005-02-17 2006-11-2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beam combination of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antennas
US8676133B2 (en) * 2008-09-19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LTE A
WO2011159123A2 (en) * 2010-06-17 2011-12-22 Pan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ower information in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 system
EP2922335B1 (en) 2010-11-05 2018-03-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for handing over a relay node from a source enb to a target enb and corresponding relay node
CN104025469B (zh) * 2011-12-28 2017-09-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中获取发射波束分集的波束形成方法和装置
US9237475B2 (en) * 2012-03-09 2016-0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and beam index reporting
KR102049772B1 (ko) * 2013-01-15 2019-11-2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194525A1 (zh) 2013-06-08 2014-1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导频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2118693B1 (ko) * 2013-06-24 2020-06-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적응적 송신 빔 패턴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JP6421389B2 (ja) * 2013-08-29 2018-11-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KR102299326B1 (ko) * 2013-09-27 2021-09-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정보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EP3089506B1 (en) * 2013-12-26 2020-07-29 Fujitsu Limited Channel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devices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8464A (ja) * 2003-04-25 2004-11-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送信ダイバーシチシステム、ビーム選択方法、拡散符号割当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607743A (zh) * 2003-04-25 2005-04-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射分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1124734A (zh) * 2005-02-17 2008-02-13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选择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波束组合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97588A (zh) * 2009-08-21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中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12024A (zh) * 2011-10-14 2014-08-27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向用户设备分配传输模式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885377A (zh) * 2012-12-21 2015-09-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中通过波束成形发送和接收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KR101448977B1 (ko) * 2013-04-18 2014-10-13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기지국장치 및 기지국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05324944A (zh) * 2013-04-23 2016-0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波束形成通信***中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05637939A (zh) * 2014-09-23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基站、基站控制器及毫米波蜂窝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30547A1 (en) 2019-07-25
CN112333760A (zh) 2021-02-05
US11323904B2 (en) 2022-05-03
WO2018059517A1 (zh)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9141B (zh) 测量和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1314952B (zh) 一种测量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33760B (zh) 测量和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1134406B2 (en) Measurement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644777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 for layer-3 (L3) mobility
US10925034B2 (en)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59510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9005548B (zh)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US1080497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quiring and feeding back transmission beam information
US1106449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0199902A1 (zh) 一种选择接收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US11811481B2 (en) Beam training method and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27802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8282807B (zh) 信道质量信息的测量、选择和上报方法及装置
US10805121B2 (en)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 performed therein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1355627B (zh) 资源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RU2779433C2 (ru)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CN109391354B (zh) 信道质量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