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72726A - 车辆把手装置和旋转操作夹 - Google Patents

车辆把手装置和旋转操作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72726A
CN112272726A CN201980039132.6A CN201980039132A CN112272726A CN 112272726 A CN112272726 A CN 112272726A CN 201980039132 A CN201980039132 A CN 201980039132A CN 112272726 A CN112272726 A CN 1122727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ap
cap portion
fixing base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91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lp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ha Corp filed Critical Alpha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9/02367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240265A1/ja
Publication of CN112272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27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2Inner door handles
    • E05B85/13Inner door handles with a locking knob forming part of the inside door handle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0054Fraction or shear lines; Slip-clutches, resilient parts or the like for preventing damage when forced or slammed
    • E05B17/0058Fraction or shear lines; Slip-clutches, resilient parts or the like for preventing damage when forced or slammed with non-destructive disengage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6Mounting of handles, e.g. to the wing or to the loc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2Inner door hand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00Flexible shafts; 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00Flexible shafts; 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 F16C1/10Means for transmitting linear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e.g. "Bowden-mechanisms"
    • F16C1/102Arrangements to mount end fittings of the sheathings to support walls or brackets
    • F16C1/105Arrangements to mount end fittings of the sheathings to support walls or brackets to a slot in the brack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00Flexible shafts; 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 F16C1/10Means for transmitting linear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e.g. "Bowden-mechanisms"
    • F16C1/106Plurality of transmitting means, e.g. two or more parallel "Bowden cab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50/00Machines or articles related to building
    • F16C2350/52Locks, e.g. cables to actuate door l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方向盘装置,其通过线缆装置传递操作者的操作力来操作门锁装置,该方向盘装置具有用于通过操作者的操作向线缆装置输入操作力的操作构件,以及容纳操作构件的方向盘外壳,其中方向盘外壳具有:线缆固定基座部分,线缆装置安装在该线缆固定基座部分上;帽部分,其将线缆装置固定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以及铰链部分,其设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帽部分中的每一个上,并且允许帽部分相对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旋转。

Description

车辆把手装置和旋转操作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把手装置和旋转操作夹。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用于打开车辆的门的车辆把手装置是已知的。把手装置例如布置在侧门上。侧门设置有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接合车辆主体并将侧门保持在关闭状态,并且门锁装置和把手装置经由线缆装置连接。线缆装置包括内线缆和中空外线缆,并且内线缆可滑动地***外线缆中。当操作者操作把手装置时,操作者的操作力经由线缆装置(内线缆)传递到门锁装置,而门锁装置由此***作。
除了由操作者操作的把手,把手装置还包括容纳把手的把手外壳。把手外壳包括其上布置有线缆装置的外线缆的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将外线缆固定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的帽部分以及使帽部相对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旋转的薄板形铰链部分。把手外壳被制造为一体式模制产品,其中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帽部分通过铰链部分彼此连接,所述铰链部分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帽部分成直线地打开的状态下分离。把手外壳被运输以作为把手装置的部件的一部分执行车辆的制造过程。
在车辆的制造过程中,线缆装置的外线缆被固定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具体地,首先,将外线缆的端部部分布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上。然后,围绕铰链部分旋转帽部分,并且将帽部分和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固定成帽部分面向线缆固定基座部分的状态。因此,外线缆被夹紧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帽部分之间,并且外线缆被固定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将线缆装置固定在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中的结构。在车辆门锁装置中,操作线缆的外管的一个端部部分固定到壳体和盖上。盖与壳体分开构建,并组装到壳体上,以便可附接到壳体上和从壳体上可拆卸,并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可旋转。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壳体和盖设置有临时保持单元。在盖可旋转地组装到壳体的状态下,临时固定单元用于将盖相对于壳体临时保持在打开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14-62441
当薄板形铰链部分实现在一体式模制产品中时,如果铰链部分的厚度增加,当帽部分旋转时,铰链部分可能会变形并破裂。相反,当铰链部分的厚度设置成薄的时,在模制时可能发生填充不足,并且可能出现破裂。此外,在薄的薄板形铰链部分的情况下,帽部分的旋转轨迹变得不稳定,并且工作性能降低。这个问题不限于把手装置。例如,当外线缆被夹紧并固定在门锁侧上的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帽部分之间时,或者当帽部分经由铰链部分朝向主体部分旋转时,上述情况同样适用于用来保持和固定其它构件的旋转操作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把手装置和旋转操作夹,其具有模制性优异的结构并且具有在固定期间优异的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车辆把手装置被构造成通过经由线缆装置传递操作者的操作力来操作门锁装置。车辆把手装置包括被构造成通过操作者的操作向线缆装置施加操作力的操作构件,以及被构造成容纳操作构件的把手外壳。把手外壳包括:线缆固定基座部分,线缆装置被构造成布置在该线缆固定基座部分中;帽部分,其被构造成将线缆装置固定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以及铰链部分,其被设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帽部分上并被构造成相对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旋转帽部分。把手外壳被一体地模制,以便经由设置在铰链部分上的连接件而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到帽部分是连续的。连接件被构造成由于旋转力而断开,以围绕铰链部分旋转帽部分。
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车辆把手装置被构造成通过经由线缆装置传递操作者的操作力来操作门锁装置。车辆把手装置包括被构造成通过操作者的操作向线缆装置施加操作力的操作构件,以及被构造成容纳操作构件的把手外壳。把手外壳包括线缆固定基座部分,线缆装置被构造成布置在该线缆固定基座部分中、被构造成将线缆装置固定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的帽部分以及被构造成相对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旋转帽部分的铰链部分。铰链部分包括设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帽部分中的一个上的轴主体部分,以及设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帽部分中的另一个上并被构造成可旋转地保持轴主体部分的保持部分。把手外壳包括连接件,当帽部分旋转时,断开力被施加到连接件上,并且把手外壳被一体地模制,以便经由连接件而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到帽部分是连续的。
铰链部分优选地包括设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帽部分中的一个上的轴主体部分,以及设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帽部分中的另一个上并被构造成可旋转地保持轴主体部分的保持部分。
连接件优选地包括被构造成将轴主体部分与保持部分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被构造成将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帽部分中的一个与保持部分连接的第二连接件。
把手外壳优选地被模制为使得帽部分相对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成直线地打开。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优选地沿着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帽部分的布置成直线地布置。
轴主体部分优选地包括旋转轴和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连接到旋转轴的端部部分并支撑***保持部分中的旋转轴。把手外壳包括限制部分,所述限制部分面向保持部分以夹紧支撑部分,并且被构造成限制轴主体部分的位置。
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帽部分中的一个优选地包括肋状物。轴主体部分优选地包括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帽部分之一延伸的支撑部分。当帽部分不旋转时,肋状物优选地与保持部分的周边壁具有间隙。当帽部分不旋转时,支撑部分优选地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具有间隙。肋状物优选地从帽部分以第一预定量或更大的量旋转的第一状态到完成夹紧和固定的完成状态与保持部分的周边壁接触。支撑部分优选地从帽部分以第二预定量或更大的量旋转的第二状态到完成状态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接触。
轴主体部分优选地包括旋转轴和两个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被构造成支撑***到保持部分中的旋转轴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两个支撑部分中的每一个都优选地具有空隙,当帽部分不旋转时,该空隙在轴向方向上具有相对于保持部分等于或大于第三预定宽度的宽度。当帽部分以第四预定量或更大的量旋转时,该空隙的宽度优选地小于第五预定宽度。
连接件优选地包括第三连接件,该第三连接件形成在一定位置处,在该位置处,当帽部分经由铰链部分朝向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侧相反的一侧旋转时,压缩方向上的力被施加到第三连接件。
连接件优选地包括具有断开强度低于在连接件的所有区域中的其它部分的断开强度的薄弱部分。
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旋转操作夹包括主体部分、与主体部分接合并被构造成将其它构件与主体部分夹紧并固定在一起的帽部分和设置在主体部分和帽部分上并相对于主体部分旋转帽部分的铰链部分。主体部分和帽部分经由设置在铰链部分上的连接件一体地模制。连接件被构造成由于旋转力而断开,以围绕铰链部分旋转帽部分。
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车辆把手装置和旋转操作夹,其具有模制性优异的结构并且具有在固定期间优异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内侧门把手装置的前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内侧门把手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一体式模制的线缆保持部分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图3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的主要部分的前视图;
图6是示出图3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7是示出将线缆装置组装到线缆保持部分的步骤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线缆保持部分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图8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的主要部分的前视图;
图11是示出图8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的主要部分的第二侧视图;
图12是示出图8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13是示出图8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的主要部分的第二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通过示出应用至车辆的侧门的内侧门把手装置1来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把手装置。在此,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内侧门把手装置1的前视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内侧门把手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内侧门把手装置1是用于执行从车辆内部侧打开车辆的侧门的操作的车辆把手装置。内侧门把手装置1布置在门饰件中,该门饰件是覆盖侧门的内侧(车辆内部侧)的内部构件,并且该内侧门把手装置被固定到侧门的门内板的所需位置。侧门设置有包括与车辆主体接合并将侧门保持在关闭状态的闩锁部分的门锁装置(未示出),以及将门锁装置与内侧门把手装置1连接的线缆装置60、70。
内侧门把手装置1主要包括把手外壳10、把手45和锁定钮50。
把手外壳10布置在设置在门饰件中的开口部分中,并且面向车辆内部侧,以便与门饰件一体地形成。
把手外壳10包括外壳主体11和线缆保持部分20。
外壳主体11容纳把手45和锁定钮50,并且包括用于保持把手45的所需空间。外壳主体11包括平板形竖直壁部分12和连接到竖直壁部分12的周边边缘的周边壁部分13。外壳主体11的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横截面被形成为大致U形,其中竖直壁部分12作为底部部分。
竖直壁部分12的车辆后侧设置有用于保持把手45的把手保持部分14和用于保持锁定钮50的锁定钮保持部分15。
把手保持部分14设置在外壳主体11中的下部位置,并且锁定钮保持部分15设置在把手外壳10中的把手保持部分14的上方。把手45和锁定钮50沿上下方向布置在外壳主体11中。
周边壁部分13被设置为从与竖直壁部分12的连接部分朝向车辆内部侧延伸的凸缘形状。周边壁部分13的远端侧的形状被设置成沿着门饰件的开口部分的周边形状,并且被设计为与门饰件成一体。
线缆保持部分20布置在外壳主体11的车辆后侧。线缆保持部分20具有保持连接到把手45的线缆装置(必要时在下文中称为“第一线缆装置”)60和连接到锁定钮50的线缆装置(必要时在下文中称为“第二线缆装置”)70的功能。在把手外壳10布置在门饰件上的状态下,线缆保持部分20位于门饰件的后侧,并且被门饰件隐藏。下面将详细描述线缆保持部分20的结构。
把手45是由操作者操作以打开侧门的操作构件。把手45布置在把手外壳10的下部。把手45包括容纳在把手保持部分14中的基座部分45a,以及从基座部分45a向车辆的前方延伸并由操作者把持的操作部分45b。穿过基座部分45a的销46沿着上下方向布置在把手保持部分14中。把手45由销46可旋转地支撑。把手45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范围内旋转,在关闭位置,把手45容纳在外壳主体11中,在打开位置,把手45旋转到车辆内部侧的预定位置。
第一线缆装置60是用于将把手45与门锁装置连接的连接构件。第一线缆装置60的一个端部部分连接到把手45,并且其另一端部部分连接到门锁装置。第一线缆装置60包括内线缆61和管状外线缆62。内线缆61***外线缆62的中空中,并且可以在外线缆62内部移动。
外线缆62的一个端部部分固定到线缆保持部分20,并且其另一端部部分固定到门锁装置。也就是说,外线缆62保持在内侧门把手装置1和门锁装置之间的固定状态。内线缆61的一个端部部分连接到把手45的基座部分45a,并且其另一端部部分连接到可移动点,门锁装置的闩锁部分在该可移动点处***作。
当把手45处于关闭位置时,把手45的基座部分45a容纳在把手保持部分14中。在这种情况下,门锁装置的闩锁部分与车辆主体接合,并且侧门维持在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当把手45从关闭位置旋转到打开位置时,连接到基座部分45a的内线缆61被拉动。因此,门锁装置的连接到内线缆61的另一端部的可移动点***作,并且闩锁部分和车辆主体之间的接合状态被释放。以此方式,当操作者操作把手45以向第一线缆装置60施加操作力时,门锁装置***作以打开侧门。
锁定钮50是由操作者操作以限制侧门的打开的操作构件。锁定钮50布置在把手外壳10中的上部。向下突出的第一凸台部分设置在锁定钮保持部分15的上端侧。向上突出的第二凸台部分设置在锁定钮保持部分15的下端侧上,在面向第一凸台部分的位置处。锁定钮50由第一凸台部分和第二凸台部分可旋转地支撑。锁定钮50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范围内旋转,在关闭位置,锁定钮50容纳在外壳主体11中,在打开位置,锁定钮50旋转到车辆内部侧的预定位置。
第二线缆装置70是用于将锁定钮50与门锁装置连接的连接构件。第二线缆装置70的一个端部部分连接到锁定钮50,并且其另一端部部分连接到门锁装置。第二线缆装置70包括内线缆71和管状外线缆72。内线缆71***到外线缆72的中空中,并且可以在外线缆72内部移动。
外线缆72的一个端部部分固定到把手外壳10的线缆保持部分20,并且其另一端部部分固定到门锁装置。也就是说,外线缆72保持在内侧门把手装置1和门锁装置之间的固定状态。内线缆71的一个端部部分连接到锁定钮50,并且其另一端部部分连接到门锁装置。
当锁定钮50处于关闭位置时,锁定钮50容纳在锁定钮保持部分15中。在这种情况下,门锁装置进入解锁状态,在该解锁状态下,能够通过第一线缆装置60向可移动点施加操作力。因此,可以通过操作把手45来自由地打开侧门。另一方面,当锁定钮50从关闭位置旋转到打开位置时,连接到锁定钮50的内线缆71被拉动。因此,连接到内线缆71的另一端部部分的门锁装置***作,并且进入锁定状态,在该锁定状态中,不能通过第一线缆装置60向可移动点施加操作力。在锁定状态下,由于把手45对门锁装置的操作被取消,所以侧门的打开受到限制。以此方式,操作者操作锁定钮50以向第二线缆装置70施加操作力,使得门锁装置***作并且侧门的打开操作可以被限制。
在下文中,将描述作为第一实施例的特征之一的线缆保持部分20的结构。线缆保持部分20固定线缆装置60、70的外线缆62、72,并且被设置成相应地对应于两个线缆装置60、70。
线缆保持部分20包括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和帽部分30。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和帽部分30以其间所需间隔而彼此平行的方式彼此面对。外线缆62、72布置在定位在车辆内侧的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处,并且被夹紧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和帽部分30之间,从而被固定。
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具有大致平板形状。为了减轻重量的目的,变薄区域和减轻区域被设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中的适当位置。
朝向帽部分30侧突出的一对凸起22沿着外线缆62、72中的每一个设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上。该对凸起22以预定间隔平行布置,并且定位在外线缆62、72中的每一个的两侧,其中所述外线缆62、72布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上。该对凸起22具有定位外线缆62、72并防止外线缆62、72的定位偏差的功能。
此外,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设置有用于固定帽部分30的爪部分23。爪部分23包括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竖立到帽部分30的支柱部分23a,以及定位在支柱部分23a的远端处的接合爪23b。爪部分23分别与设置在帽部分30上的爪接收部分32接合,以将帽部分30固定在外线缆62、72中的每一个都被夹紧的状态下。在本实施例中,准备了两组爪部分23,并且每组都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地布置,以便夹紧该对凸起22。
帽部分30是用于将外线缆62、72中的每一个固定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的构件。帽部分30具有大致平板形状。帽部分30设置有夹紧部分31,其用于将外线缆62、72中的每一个夹紧在夹紧部分31和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之间。当外线缆62、72中的每一个被夹紧在夹紧部分31和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之间时,夹紧部分31邻接抵靠外线缆62、72中的每一个的外表面。
在帽部分30中,用于分别与爪部分23接合的爪接收部分32设置在夹紧部分31的两侧上。爪接收部分32包括:开口部分32a(见下面描述的图5或图6),爪部分23的远端侧上的接合爪23b穿过该开口部分***;以及接合部分32b(见下面描述的图5或图6),该接合部分将与已经穿过开口32a的接合爪23b接合。
线缆保持部分20还包括铰链部分40,该铰链部分设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和帽部分30上,并且相对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旋转帽部分30。铰链部分40可以在固定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帽部分30,在固定位置,帽部分30面向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并且将外线缆62、72中的每一个夹紧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和帽部分30之间,在打开位置,帽部分30相对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以恒定的打开角度打开。在本实施例中,打开位置被设置为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和帽部分30经由铰链部分40形成直线形状的打开角度(例如,大约180°)。
铰链部分40包括设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上的保持部分25和设置在帽部分30上的轴主体部分35。铰链部分40包括铰链机构,通过该铰链机构,轴主体部分35可以由保持部分25可旋转地保持。
保持部分25包括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的端部部分延伸的基座部分26,以及设置在基座部分26的远端处的柱形部分27。柱形部分27是管状构件,其内部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中空。柱形部分27将轴主体部分35可旋转地保持在轴主体部分35(下面描述的旋转轴37)***到柱形部分27的内部中的状态。
轴主体部分35包括从帽部分30的端部部分延伸的支撑部分36,以及正交于支撑部分36的远端端部的旋转轴37。旋转轴37***到柱形部分27的中空部分中,并由柱形部分27保持。
如图1所示,线缆保持部分20包括面向保持部分25的限制部分29,以便将轴主体部分35的支撑部分36夹紧在保持部分25和限制部分29之间。限制部分29限制轴主体部分35的位置。通过限制轴主体部分35的位置可以防止轴主体部分35从保持部分25处脱落,使得轴主体部分35具有引导帽部分30的旋转的功能。
在下文中,将描述一体式模制的把手外壳10。在此,图3是示出了一体式模制的线缆保持部分20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了图3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20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了图3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20的主要部分的前视图,并且图6是示出了图3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20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把手外壳10通过使用所需的树脂一体地模制。在这种情况下,线缆保持部分20被构造成使得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和帽部分30经由设置在铰链部分40上的连接件41、42(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成为一体。线缆保持部分20处于这样的状态,其中帽部分30相对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成直线地打开。
第一连接件41是用于将保持部分25与轴主体部分35连接的细杆形构件。具体地,第一连接件41跨在保持部分25的柱形部分27的内周边壁和轴主体部分35的旋转轴37的外周边壁之间。两个第一连接件41关于旋转轴37对称地设置并布置。形成铰链部分40的轴主体部分35和保持部分25经由第一连接件41连接,并且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和帽部分30是连续的。保持部分25和轴主体部分35经由第一连接件41成为一体,使得铰链部分40的旋转受到限制。
第二连接件42是用于将作为设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上的铰链部分40的保持部分25与帽部分30连接的细杆形构件。具体地,第二连接件42跨在保持部分25的柱形部分27的外周边壁和帽部分30之间。铰链部分40(保持部分25)和帽部分30经由第二连接件42连接,并且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和帽部分30是连续的。铰链部分40和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经由第二连接件42成一体,使得铰链部分40的旋转受到限制。
第一连接件41中的每一个都具有阶梯形状,其中连接到柱形部分27的内周边壁的端部部分区域的横截面积减小。类似地,第二连接件42具有阶梯形状,其中连接到帽部分30的端部部分区域的横截面积减小。这些阶梯形状部分用作薄弱部分,其具有低于在连接件41、42的所有区域中的其它部分的断开强度的断开强度。
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被设置为具有期望的断开强度,并且由于旋转力而接收到剪切力(断开力的示例),以使帽部分30围绕铰链部分40旋转,并且因此,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断开。在这种情况下,薄弱部分设置在连接件41和42中的每一个中,使得其断开位置可以被控制。因此,连接件41、42的断开可以从阶梯形状部分(薄弱部分)开始,并且可以适当地控制阶梯形状部分的断开模式。
换句话说,线缆保持部分20包括连接件41、42,剪切力在轴主体部分35的旋转方向上施加到这些连接件,并且线缆保持部分被一体地模制并经由连接件41、42而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到帽部分30是连续的。
当把手外壳10(线缆保持部分20)被制造为一体式模制产品时,把手外壳10被运输以执行车辆的制造过程。此时,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帽部分30和铰链部分40经由连接件41、42(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彼此连接,并且铰链部分40的旋转受到限制。因此,帽部分30维持打开位置,即,帽部分30相对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以恒定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因此,当操纵把手外壳10时,防止了帽部分30的颤振。
在车辆的制造过程中,线缆装置60、70被固定到把手外壳10的线缆保持部分20。在下文中,第一线缆装置60将作为示例被描述,但是同样适用于第二线缆装置70。图7是示出了将线缆装置60固定到线缆保持部分20的步骤的示意图。
首先,第一线缆装置60的外线缆62的端部部分布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上。此时,外线缆62的端部部分布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上,使得端部部分夹紧在一对凸起22之间。
接下来,旋转力被施加到帽部分30,以便使铰链部分40围绕旋转轴37弯折。当旋转力被施加到帽部分30时,剪切力在轴主体部分35的旋转方向(围绕旋转轴37的周向方向)上施加到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并且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分别由于剪切力而断开。断开分别发生在第一连接件41的薄弱部分(即与柱形部分27的连接部分)处和第二连接件42的薄弱部分(即与帽部分30的连接部分)处。连接件41、42中的每一个都被断开,使得旋转轴37旋转,即允许帽部分30的旋转。
当允许帽部分30旋转时,铰链部分40弯折,并且帽部分30被允许到达固定位置。在将帽部分30旋转到固定位置的过程中,留在轴主体部分35的旋转轴37上的第一连接件41沿着柱形部分27的内周边壁移动,以维持旋转轴37的位置,即轴主体部分35的旋转中心。因此,帽部分30可以在设计的旋转轨迹上平滑地旋转。
当帽部分30到达固定位置附近时,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的爪部分23进入设置在帽部分30上的爪接收部分32的开口部分32a。帽部分30的夹紧部分31邻接抵靠外线缆62。当帽部分30进一步旋转时,帽部分30到达固定位置。此时,爪部分23的接合爪23b穿过爪接收部分32的开口部分32a,并与爪接收部分32的接合部分32b接合。
当爪部分23与爪接收部分32接合时,帽部分30面向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的姿态被维持,并且外线缆62夹紧在帽部分30和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之间。因此,外线缆62被固定到把手外壳10的线缆保持部分20。
以此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把手外壳10包括其上布置有线缆装置60、70的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用于将线缆装置60、70固定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的帽部分30以及设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和帽部分30上并相对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旋转帽部分30的铰链部分40。在这种情况下,把手外壳10被一体地模制,并且经由设置在铰链部分40上的连接件41、42而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到帽部分30是连续的。连接件41、42由于使帽部分30围绕铰链部分40旋转的旋转力而断开。
根据这种构造,把手外壳10经由连接件41、42而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到帽部分30是连续的,使得把手外壳10可以容易地作为一体式模制产品而被获得。连接件41、42可以通过向帽部分30施加旋转力而断开。因此,可以允许用于固定线缆装置60、70的帽部分30的旋转操作。以此方式,铰链部分40被形成为旋转结构,使得铰链部分40可以被形成为具有优异模制性的结构,而不需要复杂的厚度设计。旋转结构被提供成使得帽部分30的旋转轨迹稳定,并使得固定线缆装置60、70时的工作性能优异。
在本实施例中,铰链部分40包括设置在帽部分30上的轴主体部分35,以及设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上并可旋转地保持轴主体部分35的保持部分25。
根据该构造,包括旋转结构的铰链部分40可以容易地构造。在本实施例中,轴主体部分35设置在帽部分30上,并且保持部分25设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上。替代地,保持部分25可以设置在帽部分30上,并且轴主体部分35可以设置在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上。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1、42包括用于连接轴主体部分35与保持部分25的第一连接件41,以及用于连接帽部分30与保持部分25的第二连接件42。
根据该构造,可以确保经由连接件41、42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到帽部分30连续的树脂流动路径。此外,在经由连接件41、42成一体的状态下,可以限制铰链部分40的旋转,并且可以改善把手外壳10的可操作性。
在本实施例中,把手外壳10被形成为帽部分30相对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成直线地打开的状态。然后,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沿着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和帽部分30的布置成直线地设置。
根据该构造,即使当多个把手外壳10以堆叠状态包装时,也可以控制在堆叠方向上的多个把手外壳10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轴主体部分35包括旋转轴37和支撑部分36,该支撑部分连接到旋转轴37的端部部分并支撑***到保持部分25中的旋转轴37。把手外壳10还包括面向保持部分25的限制部分29,以便夹紧支撑部分36并限制轴主体部分35的位置。
根据该构造,通过限制轴主体部分35的位置可以防止轴主体部分35从保持部分25中脱落。因此,可以容易地执行帽部分30的旋转操作,并且可以改善工作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1、42包括薄弱部分,该薄弱部分具有低于在连接件41、42的所有区域中的其它部分的断开强度的断开强度。
根据该构造,连接件41、42中的断开位置可以被控制,使得连接件41、42可以以期望的模式断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1的薄弱部分设置在连接到保持部分25的柱形部分27的位置处。
根据该构造,当帽部分30旋转到固定位置时,保持在轴主体部分35的旋转轴37上的第一连接件41沿着柱形部分27的内周边壁移动,以维持旋转轴37的位置,即轴主体部分35的旋转中心。因此,帽部分30可以平滑地旋转。此外,帽部分30可以在设计的旋转轨迹上旋转,使得帽部分30可以被精确地引导到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的接合位置。因此,可以改善工作性能。
然而,设置薄弱部分的位置是任何位置,并且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示的模式。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示例描述了作为薄弱部分的具有小横截面积的阶梯形状,并且可以使用诸如凹口形状的其它方法。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实施例。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内侧门把手装置1与第一实施例的内侧门把手装置相同,但是构造部分不同。在下文中,将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线缆保持部分的透视图,图9是示出了图8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并且图10是图8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的主要部分的前视图。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图8至10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20包括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帽部分30和铰链部分40。
在第一实施例中,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形成为大致平板形状,并且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包括形成在其两端部部分的端部壁24。两个端部壁24形成在一个端部部分上,两个端部壁24形成在另一个端部部分上。端部壁24以与爪部分23相同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
在第二实施例中,帽部分30不仅包括用于夹紧和固定外线缆62、72的夹紧部分31(见图1),还包括从夹紧部分31突出的四棱柱形肋状物33。当帽部分30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接合时,肋状物33从帽部分30的中心部分处在宽度上朝向旋转方向侧突出。
在保持部分25中,平坦的平壁部分27a形成在柱形部分27的周边壁上。当一体式模制产品处于打开状态时,平壁部分27a在打开纵向方向上以预定间隙面向肋状物33。也就是说,当帽部分30不旋转时,肋状物33和柱形部分27的周边壁(平壁部27a)彼此分离。
在第二实施例中,轴主体部分35包括两个支撑部分36。两个支撑部分36分别设置在旋转轴37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并且支撑旋转轴37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一端侧的支撑部分36a连接到旋转轴37的一端侧,并支撑旋转轴37。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支撑部分相比,在一端侧上的支撑部分36a具有朝向旋转轴37的外周向方向凸出的形状。另一端侧上的支撑部分36b在旋转轴37的另一端侧上以一定周向形状形成覆盖旋转轴37的包围部分,并且在与旋转轴37分离的状态下包围并支撑旋转轴37。
平坦的平壁部分38形成在两个支撑部分36a、36b的每一个上。当一体式模制产品处于打开状态时,平壁部分38在打开纵向方向上以预定间隙面向端部壁24。也就是说,当帽部分30不旋转时,两个支撑部分36a、36b(平壁部分38)和端部壁24彼此分离。
图11是示出了图8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20的主要部分的第二侧视图,并且示出了帽部分30以预定量旋转的状态。
如图9和10所示,当帽部分30不旋转时,肋状物33和柱形部分27的周边壁(平壁部27a)彼此分离。类似地,当帽部分30不旋转时,两个支撑部分36a、36b(平壁部分38)和端部壁24彼此分离。
相比之下,当夹紧和固定外线缆62、72(见图1)的帽部分30朝向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侧旋转预定量时,肋状物33与柱形部分27的周边壁接触,如图11所示。柱形部分27在除平壁部分27a之外的部分上包括在侧视图中具有完美圆形形状的部分。当帽部分30旋转超过预定量时,肋状物33和柱形部分27的完美圆形部分维持接触状态。因此,接触关系继续维持至完成夹紧和固定的完成状态。
类似地,当用于夹紧和固定外线缆62、72(见图1)的帽部分30朝向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侧旋转预定量时,两个支撑部分36a、36b与端部壁24接触,如图11所示(图11示出了不仅支撑部分36b与端部壁24接触,支撑部分36a也与端部壁24接触的状态)。两个支撑部分36a、36b中的每一个在除平壁部分38之外的部分上包括在侧视图中具有完美圆形形状的部分。当帽部分30旋转超过预定量时,两个支撑部分36a、36b中的每一个的完美圆形部分与端部壁24之间的接触关系被维持。因此,接触关系继续维持至完成夹紧和固定的完成状态。
图12是示出图8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20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如图12所示,两个支撑部分36a、36b包括凸出部分39,该凸出部分突出以更靠近彼此。凸出部分39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正交平面39a,其具有沿着正交于旋转轴37的平面延伸的平面;以及锥形表面39b,其相对于正交表面39a倾斜。
柱形部分27包括分别朝向两个支撑部分36a、36b突出的突出部分28。突出部分28包括:正交表面28a,其具有沿着正交于旋转轴37的平面延伸的平面;以及锥形表面28b,其相对于正交表面28a倾斜。柱形部分27的锥形表面28b在与凸出部分39的锥形表面39b相同的方向上倾斜。
在此,当一体式模制产品处于打开状态时,凸出部分39和突出部分28处于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具有等于或大于预定宽度的宽度的空隙的状态。也就是说,当帽部分30不旋转时,凸出部分39和突出部分28彼此分离。两个支撑部分36a、36b的正交表面39a之间的距离L1小于柱形部分分27的正交表面28a之间的距离L2。
图13是示出了图8所示的线缆保持部分20的主要部分的第二后视图,并且示出了帽部分30旋转预定量的状态。在此,距离L1(见图12)小于距离L2(见图12)。因此,柱形部分27的锥形表面28b与两个支撑部分36a、36b的锥形表面39b接触。此时,轴向方向上的空隙的宽度为零。
此后,当帽部分30进一步旋转时,突出部分28通过锥形表面28b、39b的协作而压配合到两个支撑部分36a、36b的凸出部分39中。该压配合状态继续维持至完成夹紧和固定的完成状态。
在第二实施例中,两个支撑部分36a、36b的凸出部分39和突出部分28之间的压配合状态继续维持至完成夹紧和固定的完成状态。该关系不限于压配合状态,而是可以继续维持空隙的宽度小于预定宽度的状态。也就是说,压配合(接触)状态可以不被维持,只要凸出部分39和突出部分28被构造成根据旋转减小空隙即可。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件(第三连接件)43的位置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的位置。如图9和10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三连接件43例如通过端部壁24连接到两个支撑部分36a、36b中的每一个的平壁部分38。特别地,第三连接件43在高度方向上低于旋转轴37的位置处将平壁部分38与端部壁24连接。因此,当帽部分30旋转时,拉力作用在第三连接件43上。相反,当帽部分30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时,压缩力被施加到第三连接件43。以此方式,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三连接件43可以被拉力(断开力的示例)断开,并当帽部分30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时,该第三连接件被设置在施加压缩力的位置。
例如,如图8和10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线缆保持部分20包括限制部分29。限制部分29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朝向帽部分30侧突出。在第二实施例中,限制部分29将支撑部分36a与保持部分25夹紧在一起,并防止旋转轴37从保持部分25中脱落。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线缆保持部分20的操作。如图10所示,当一体式模制产品处于打开状态时,肋状物33和柱形部分27的周边壁彼此分离,并且两个支撑部分36a、36b中的每一个和端部壁24彼此分离。因此,由于两者彼此分离,所以在模制产品的制造期间确保了模切空间。
当帽部分30从该分离状态旋转时,肋状物33与柱形部分27的周边壁接触,并且当旋转量达到预定量时,两个支撑部分36a、36b中的每一个与端部壁24接触,例如图11所示。在这种接触状态下,不会出现朝向接触侧的侧隙,使得可能在周向方向上出现的侧隙的方向被限制,并且防止了侧隙。
在侧隙的方向受限制的状态下,帽部分30与图8所示的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的爪部分23接合。
当一体式模制产品处于打开状态时,在凸出部分39和突出部分28之间在轴向方向上存在具有等于或大于预定宽度的宽度的空隙,如图12所示。因此,由于两者彼此分离,所以在模制产品的制造期间确保了模切空间。
当帽部分30从该分离状态旋转时,锥形表面28b、39b在旋转量达到预定量时彼此接触,例如图13所示。然后,当帽部分30进一步旋转时,突出部分28被压配合到凸出部分39中,并且最后,突出部分28处于正交表面28a、39a彼此接触的压配合状态。在这种压配合状态下,帽部分30在轴向方向上的运动受到限制,并且帽部分30处于轴向侧隙受到限制的状态(没有侧隙的状态)。
当正交表面28a、39a滑动时,帽部分30在轴向侧隙被限制的情况下旋转,并且与图8所示的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的爪部分23接合。
如图9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三连接件43在高度方向上低于旋转轴37的位置处将平壁部分38与端部壁24连接。因此,即使第三连接件43在一体式模制产品的运输期间断开,帽部分30的位置也得以维持,从而防止可组装性的劣化。也就是说,在第二实施例中,当执行夹紧和固定时,第三连接件43被在旋转帽部分30时产生的拉力断开。因此,当帽部分30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时,压缩力被施加到第三连接件43。
如图9所示,即使第三连接件43在一体式模制产品的运输期间暂时断开,留下的第三连接件43仍位于平坦壁部分38和端部壁24之间在高度方向上低于旋转轴37的位置处。因此,第三连接件43支撑帽部分30,即使当帽部分30旋转成使得其在与夹紧和固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下垂时。
也就是说,由于帽部分30在相反方向上的旋转,压缩力被施加到第三连接件43,使得第三连接件43通过压缩的排斥力限制帽部分30在相反方向上的旋转。因此,即使第三连接件43断开,也防止帽部分30旋转以增加旋转角度(在夹紧和固定期间的旋转角度),并且防止由于旋转量的增加而导致的可组装性的劣化。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内侧门把手装置1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内侧门把手装置相同的效果。
在第二实施例中,当帽部分30不旋转时,两个支撑部分36a、36b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保持部分25分别具有等于或大于预定宽度的宽度的空隙。当帽部分30以预定量或更多的量旋转时,空隙的宽度变得小于预定宽度。
根据该构造,可以在不旋转期间通过使用轴向方向上的空隙来执行模切,并且在旋转期间轴向方向上的空隙减小。因此,限制了轴向侧隙,并且可以防止由于侧隙的出现而导致的可组装性的劣化。
在第二实施例中,当帽部分30不旋转时,在肋状物33和保持部分25的周边壁之间存在间隙,并且在每个支撑部分36a、36b和端部壁24(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之间存在间隙,并且接触状态从帽部分30以预定量或更多的量旋转的状态维持至完成夹紧和固定的完成状态。
根据该构造,在肋状物33和保持部分25的周边壁之间存在间隙,并且在支撑部分36a、36b中的每一个和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可以通过使用间隙来执行模切,并且肋状物33和保持部分25之间的接触状态以及支撑部分36a、36b中的每一个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之间的接触状态从帽部分30以预定量或更多的量旋转的状态维持至完成夹紧和固定的完成状态。因此,在旋转期间,肋状物33与铰链部分40接触,并且铰链部分40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接触。因此,侧隙出现的方向可以由两点处的接触来限制,并且可以防止由于侧隙的出现而导致的可组装性的劣化。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43形成一定位置处,在该位置处,当帽部分30经由铰链部分40朝向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侧相反的一侧旋转时,压缩方向上的力被施加到第三连接件43。
根据该构造,即使第三连接件43在运输期间断开,处于断开状态的留下的第三连接件43被定位成在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侧相反的一侧上抑制旋转(由压缩产生的排斥力支撑)。因此,可以防止帽部分30从第三连接件43被断开并且帽部分30朝向相反侧大幅度旋转的状态中旋转,并且可以防止可组装性的劣化。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把手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实施例的技术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组合。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应用于侧门的把手装置,但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把手装置,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各种部分,比如后门。
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把手装置不限于内侧门把手装置1,而是可以应用于外侧门把手装置。本发明不限于把手装置,并且可以应用于例如用于通过帽部分30和线缆固定基座部分21在门锁侧夹紧和固定外线缆62、72的门锁装置。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把手装置和门锁装置,并且可以应用于通过经由铰链部分40朝向主体部分旋转帽部分30来夹紧和固定其它构件的旋转操作夹。
在第二实施例中,肋状物33与保持部分25的周边壁接触,并且每个支撑部分36a、36b在以预定量旋转期间与端部壁24接触,并且肋状物33与支撑部分36a、36b的接触时间可以不同。例如,肋状物33可以在以第一预定量旋转期间处于接触状态,而支撑部分36a、36b可以在以第二预定量旋转期间处于接触状态。此外,类似地,两个凸出部分39中的每一个和突出部分28中的每一个在以预定量旋转期间可以不彼此接触。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43的位置不限于上述位置,只要它是在帽部分30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期间压缩力被施加到第三连接件43的位置即可。
本申请基于2018年6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8-114266和2019年6月1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9-107881,它们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列表
1 内侧门把手装置
10 把手外壳
11 外壳主体
12 竖直壁部分
13 周边壁部分
14 把手保持部分
15 锁定钮保持部分
20 线缆保持部分
21 线缆固定基座部分
22 凸起
23 爪部分
23a 支柱部分
23b 接合爪
24 端部壁
25 保持部分
26 基座部分
27 柱形部分
27a 平壁部分
28 突出部分
28a 正交表面
28b 锥形表面
29 限制部分
30 帽部分
31 夹紧部分
32 爪接收部分
32a 开口部分
32b 接合部分
33 肋状物
35 轴主体部分
36、36a、36b 支撑部分
37 旋转轴
38 平壁部分
39 凸出部分
39a 正交表面
39b 锥形表面
40 铰链部分
41 连接件(第一连接件)
42 连接件(第二连接件)
43 连接件(第三连接件)
45 把手
45a 基座部分
45b 操作部分
46 销
50 锁定钮
60 线缆装置(第一线缆装置)
70 线缆装置(第二线缆装置)
61、71 内线缆
62、72 外线缆
L1 距离
L2 距离

Claims (11)

1.一种车辆把手装置,所述车辆把手装置被构造成通过经由线缆装置传递操作者的操作力来操作门锁装置,所述车辆把手装置包括:
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被构造成通过操作者的操作将所述操作力施加到所述线缆装置;以及
把手外壳,所述把手外壳被构造成容纳所述操作构件,
其中,所述把手外壳包括:
线缆固定基座部分,所述线缆装置被构造成布置在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中;
帽部分,所述帽部分被构造成将所述线缆装置固定到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以及
铰链部分,所述铰链部分设置在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所述帽部分上,并且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旋转所述帽部分,
其中,所述把手外壳被一体地模制,以便经由设置在所述铰链部分上的连接件而从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到所述帽部分是连续的,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件被构造成由于旋转力而断开,以围绕所述铰链部分旋转所述帽部分。
2.一种车辆把手装置,所述车辆把手装置被构造成通过经由线缆装置传递操作者的操作力来操作门锁装置,所述车辆把手装置包括:
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被构造成通过操作者的操作将所述操作力施加到所述线缆装置;以及
把手外壳,所述把手外壳被构造成容纳所述操作构件,
其中,所述把手外壳包括:
线缆固定基座部分,所述线缆装置被构造成布置在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中;
帽部分,所述帽部分被构造成将所述线缆装置固定到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以及
铰链部分,所述铰链部分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旋转所述帽部分,
其中,所述铰链部分包括:
轴主体部分,所述轴主体部分设置在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所述帽部分中的一个上;以及
保持部分,所述保持部分设置在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所述帽部分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被构造成可旋转地保持所述轴主体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把手外壳包括连接件,当所述帽部分旋转时,断开力被施加到所述连接件上,并且所述把手外壳被一体地模制,以便经由所述连接件而从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到所述帽部分是连续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铰链部分包括:
轴主体部分,所述轴主体部分设置在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所述帽部分中的一个上;以及
保持部分,所述保持部分设置在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所述帽部分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被构造成可旋转地保持所述轴主体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被构造成将所述轴主体部分与所述保持部分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所述帽部分中的一个与所述保持部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把手外壳被模制为使得所述帽部分相对于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成直线地打开,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沿着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所述帽部分的布置成直线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轴主体部分包括:
旋转轴;以及
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连接到所述旋转轴的端部部分并支撑***到所述保持部分中的旋转轴,并且
其中,所述把手外壳包括限制部分,所述限制部分面向所述保持部分以夹紧所述支撑部分,并且被构造成限制所述轴主体部分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所述帽部分中的一个包括肋状物,
其中,所述轴主体部分包括从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和所述帽部分之一延伸的支撑部分,
其中,当所述帽部分不旋转时,所述肋状物与所述保持部分的周边壁具有间隙,
其中,当所述帽部分不旋转时,所述支撑部分与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具有间隙,
其中,从所述帽部分以第一预定量或更大的量旋转的第一状态到完成夹紧和固定的完成状态,所述肋状物与所述保持部分的周边壁接触,并且
其中,从所述帽部分以第二预定量或更大的量旋转的第二状态到所述完成状态,所述支撑部分与所述线缆固定基座部分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轴主体部分包括旋转轴和两个支撑部分,所述两个支撑部分被构造成支撑***到所述保持部分中的旋转轴的一个端侧和另一端侧,
其中,所述两个支撑部分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空隙,当所述帽部分不旋转时,所述间隙在轴向方向上具有相对于所述保持部分的等于或大于第三预定宽度的宽度,并且
其中,当所述帽部分以第四预定量或更大的量旋转时,所述空隙的宽度小于第五预定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形成一定位置处,在该位置处,当所述帽部分经由所述铰链部分朝向与线缆固定基座部分侧相反的一侧旋转时,压缩方向上的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三连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薄弱部分,所述薄弱部分具有低于在所述连接件的所有区域中的其它部分的断开强度的断开强度。
11.一种旋转操作夹,包括:
主体部分;
帽部分,所述帽部分与所述主体部分接合,并被构造成将其它构件与所述主体部分夹紧并固定在一起;以及
铰链部分,所述铰链部分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和所述帽部分上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分旋转所述帽部分,
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和所述帽部分经由设置在所述铰链部分上的连接件一体地模制,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件被构造成由于旋转力而断开,以围绕所述铰链部分旋转所述帽部分。
CN201980039132.6A 2018-06-15 2019-06-14 车辆把手装置和旋转操作夹 Pending CN1122727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4266 2018-06-15
JP2018-114266 2018-06-15
JP2019107881A JP7313196B2 (ja) 2018-06-15 2019-06-10 車両のハンドル装置及び回転操作クリップ
JP2019-107881 2019-06-10
PCT/JP2019/023676 WO2019240265A1 (ja) 2018-06-15 2019-06-14 車両のハンドル装置及び回転操作クリッ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2726A true CN112272726A (zh) 2021-01-26

Family

ID=69096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9132.6A Pending CN112272726A (zh) 2018-06-15 2019-06-14 车辆把手装置和旋转操作夹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43854B2 (zh)
JP (1) JP7313196B2 (zh)
CN (1) CN11227272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3410B2 (ja) * 2017-05-19 2021-11-10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ハンドル装置
JP6894293B2 (ja) * 2017-05-23 2021-06-30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ハンド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82128Y2 (ja) * 1992-08-24 1998-09-30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ヒンジ構造
US6053458A (en) * 1998-01-08 2000-04-2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wivel hinge for a clip
AU2653500A (en) * 1999-02-16 2000-09-04 Atoma International Corp. Attachment clip for a door latch assembly
US20040244149A1 (en) 2003-06-04 2004-12-09 Joseph Anscher Hinge
US20040244145A1 (en) 2003-06-04 2004-12-09 Joseph Anscher Hinge
US7387282B2 (en) 2005-07-20 2008-06-17 Newfrey Llc Hinged clip having a retainer
JP5156652B2 (ja) * 2009-01-09 2013-03-06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インサイド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CN103097633B (zh) * 2010-08-23 2016-08-03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卡接装置门把手和锁定结钮组件
JP5752914B2 (ja) * 2010-10-15 2015-07-22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ドア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US8967556B2 (en) * 2012-03-13 2015-03-03 Newfrey Llc Two shot tube retention clip with resilient living hinge
US9022438B2 (en) * 2012-09-14 2015-05-05 Honda Motor Co., Ltd. Cap assembly for vehicle
JP5966813B2 (ja) 2012-09-24 2016-08-1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462511B2 (ja) 2015-06-29 2019-01-3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806528B2 (ja) 2016-11-01 2021-01-06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87860A1 (en) 2021-03-25
JP7313196B2 (ja) 2023-07-24
JP2019218849A (ja) 2019-12-26
US11643854B2 (en)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51093B (zh) 车辆把手装置
WO2016038754A1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CN112272726A (zh) 车辆把手装置和旋转操作夹
US11572714B2 (en) Handle device for vehicle
CN108496015B (zh) 线缆连结机构
WO2016067645A1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5730403B2 (ja) ワイパ装置
US20180029452A1 (en) Vehicle opening and closing body operating device
US10954697B2 (en) Handle device of vehicle
EP3812544A1 (en) Steering wheel device for vehicle, and rotary operating clip
JP2007159369A (ja) ケーブルのガイド装置
JP6062259B2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電気接続箱の組付け方法
JP5857951B2 (ja) コネクタ保持装置
JP2016056551A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WO2023054152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WO2023054266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2019124059A (ja) ドア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WO2021241563A1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
JP2009016242A (ja) 二部材間の係止構造
JP2017150205A (ja) 車両のハンドル装置
CN116997727A (zh) 线缆连结机构
JP2020197097A (ja) 車両の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JP2000021496A (ja) 電気接続箱
JP2017017844A (ja) 電気接続箱、接続箱本体および保護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