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93327B - 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93327B
CN112193327B CN202011034545.6A CN202011034545A CN112193327B CN 112193327 B CN112193327 B CN 112193327B CN 202011034545 A CN202011034545 A CN 202011034545A CN 112193327 B CN112193327 B CN 1121933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part
plate
rear wheel
assembly
connecting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45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93327A (zh
Inventor
蔡琳娜
张东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3454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933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93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93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93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933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包括:连接板后撑板,包括后立面部和垂直于后立面部的弧面部,弧面部的一侧一体成型于后立面部的一侧,弧面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翻边,后立面部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翻边;连接板前撑板,包括前立面部和垂直于前立面部的上端面部,所上端面部的一侧一体成型于前立面部的上端,上端面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翻边,前立面部的一侧设置有与弧面部相配合的弧状缺口;第一连接翻边与弧状缺口相连接,第二连接翻边与上端面部相连接,使得连接板后撑板与连接板前撑板连接形成中空的盒状结构。该侧围后部结构优化了传力路径,在减重的同时能够保证车身的刚度和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近几年,汽车轻量化成为行业的共识。车身作为承载部件,要有足够的安全性、刚度、强度、耐久性能,从而使整车具有良好的安全、振动噪声、耐久性能。因此,如何保持轻量化与性能平衡点至关重要。
传统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零件设计分散,存在多个加强板,增加了车身的重量的同时造成了车身的焊接程序复杂、车身成本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该后搁板连接板总成零件个数少、结构简单,减轻了车身重量的同时简化了车身结构;该侧围后部结构优化了传力路径,在减重的同时能够保证车身后部的刚度和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包括:
连接板后撑板,包括后立面部和垂直于所述后立面部的弧面部,所述弧面部的一侧一体成型于所述后立面部的一侧,所述弧面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翻边,所述后立面部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翻边;
连接板前撑板,包括前立面部和垂直于所述前立面部的上端面部,所所述上端面部的一侧一体成型于所述前立面部的上端,所述上端面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翻边,所述前立面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弧面部相配合的弧状缺口;
所述第一连接翻边与所述弧状缺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翻边与所述上端面部相连接,使得所述连接板后撑板与所述连接板前撑板连接形成中空的盒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后立面部的上端设置有凸起部和凹陷部,所述上端面部的形状与所述后立面部的上端形状相配合,所述第二翻边设置于所述凸起部上,所述上端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翻边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翻边设置于所述上端面部的另一端。
可选地,还包括后搁板连接板,所述后搁板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盒状结构的上侧,所述后搁板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翻边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搁板连接板的上侧设置有铰链加强板。
可选地,所述上端面部上设置有安全带卷收器支架,所述前立面部上设置有座椅安装支架,所述连接板后撑板和所述连接板前撑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上开设有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后立面部的另一侧的上部设置有第四连接翻边,所述后立面部的另一侧的下部设置有朝向所述弧面部的凹陷,所述凹陷上设置有第五连接翻边,所述前立面部的另一侧的上部设置有第六连接翻边,所述前立面部的另一侧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凹陷相配合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七连接翻边,所述上端面部上靠近所述第四连接翻边和所述第六连接翻边的一端设置有第八连接翻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侧围后部结构,包括:
C柱加强板总成;
后轮罩总成;
上述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所述C柱加强板总成和所述后轮罩总成相连接;
后搁板下加强板,一端与所述后搁板连接板总成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汽车的中地板相连接;
后搁板总成,设置于所述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上侧,与所述后搁板连接板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外板和后轮罩内板,所述C柱加强板总成包括C柱加强板,所述C柱加强板与所述后轮罩外板相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外板的外侧围成第一外腔结构,所述第四连接翻边、所述第六连接翻边和所述第八连接翻边与所述后轮罩外板相连接,使得所述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所述后轮罩外板在所述后轮罩外板的内侧围成第一内腔结构,所述第一内腔结构与所述第一外腔结构并排设置于所述后轮罩外板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外侧设置有减震器支架,所述减震器支架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相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外侧围成第二外腔结构,所述第五连接翻边和所述第七连接翻边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相连接,使得所述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在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内侧围成第二内腔结构,所述第二内腔结构与所述第二外腔结构并排设置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两侧,所述第五连接翻边和所述第七连接翻边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结构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侧围后部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其有益效果在于:
1、该后搁板连接板总成由连接板后撑板和连接板前撑板组成盒状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结构减少了零件数量,简化了结构,在轻量化的同时降低了工艺拼接难度、节省了成本;
2、该侧围后部结构通过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后搁板总成、C柱加强板总成、后轮罩总成和中地板连接形成连贯的闭环式车身后部结构,增强车身后部的刚度和强度;
3、该侧围后部结构通过将第一内腔结构与第一外腔结构并排设置于后轮罩外板的两侧并且第二内腔结构与第二外腔结构并排设置于后轮罩内板的两侧,使得车身后部的传力路径得到优化,在通过后搁板连接板总成实现了轻量化的同时,保证了车身后部的刚度和强度。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的车内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的车外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的图3的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的图3的D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的传力路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板后撑板;2、后立面部;3、弧面部;4、第一连接翻边;5、第二连接翻边;6、连接板前撑板;7、前立面部;8、上端面部;9、第三连接翻边;10、弧状缺口;11、凸起部;12、凹陷部;13、地板纵梁;14、后搁板连接板;15、铰链加强板;16、安全带卷收器支架;17、座椅安装支架;18、安装凸台;19、第四连接翻边;20、第五连接翻边;21、第六连接翻边;22、第七连接翻边;23、第八连接翻边;24、C柱加强板总成;25、后轮罩总成;26、中地板;27、后搁板下加强板;28、后搁板总成;29、后轮罩外板;30、后轮罩内板;31、C柱加强板;32、第一外腔结构;33、第一内腔结构;34、减震器支架;35、第二外腔结构;36、第二内腔结构;37、顶盖后横梁;38、地板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包括:
连接板后撑板,包括后立面部和垂直于后立面部的弧面部,弧面部的一侧一体成型于后立面部的一侧,弧面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翻边,后立面部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翻边;
连接板前撑板,包括前立面部和垂直于前立面部的上端面部,所上端面部的一侧一体成型于前立面部的上端,上端面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翻边,前立面部的一侧设置有与弧面部相配合的弧状缺口;
第一连接翻边与弧状缺口相连接,第二连接翻边与上端面部相连接,使得连接板后撑板与连接板前撑板连接形成中空的盒状结构。
具体的,传统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一般由十几个零件组成,零件设计分散,存在多个加强板,增加重量且焊接程序复杂;本发明提供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取消后搁板加强板及后搁板角加强板,取消小的撑板加强板,并将分散的零件(连接板上撑板、连接板后撑板、连接板中撑板)合并为一个零件,优化结构,实现轻量化设计。
可选地,所述后立面部的上端设置有凸起部和凹陷部,所述上端面部的形状与所述后立面部的上端形状相配合,所述第二翻边设置于所述凸起部上,所述上端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翻边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翻边设置于所述上端面部的另一端。
具体的,该后搁板连接板总成的后立面部与前立面部的形状相配合,通过弧面部和上端面部的连接,使得连接板后撑板与连接板前撑板组合成中空的盒状结构,保证该后搁板连接板总成的结构刚度和强度;连接板后撑板与连接板前撑板组合后,第二翻边与第三翻边分布在后立面部的上端,二者互相不发生干涉。
可选地,还包括后搁板连接板,后搁板连接板设置于盒状结构的上侧,后搁板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翻边相连接。
具体的,后搁板连接板的一端的形状与第三连接翻边的形状相配合。
可选地,后搁板连接板的上侧设置有铰链加强板。
具体的,后搁板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零部件安装孔,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零部件的安装,铰链加强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可选地,上端面部上设置有安全带卷收器支架,前立面部上设置有座椅安装支架。
具体的,上端面部上设置有安全带卷收器安装位,安全带卷收器安装位采用冲压成型并且开设有安装孔,与安全带卷收器支架相配合。
可选地,连接板后撑板和连接板前撑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上开设有安装孔。
具体的,安装凸台采用冲压成型工艺,能够方便安装零部件的同时可以提高连接板后撑板和连接板前撑板的刚度和强度,避免安装零部件后产生变形。
可选地,后立面部的另一侧的上部设置有第四连接翻边,后立面部的另一侧的下部设置有朝向弧面部的凹陷,凹陷上设置有第五连接翻边,前立面部的另一侧的上部设置有第六连接翻边,前立面部的另一侧的下部设置有与凹陷相配合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七连接翻边,上端面部上靠近第四连接翻边和第六连接翻边的一端设置有第八连接翻边。
具体的,连接板后撑板和连接板前撑板组合后,第四连接翻边、第六连接翻边和第八连接翻边形成U形的连接结构,用于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后轮罩总成上部的连接,第五连接翻边和第七连接翻边与后轮罩总成下部的形状相配合,能够实现与后轮罩总成下部的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侧围后部结构,包括:
C柱加强板总成;
后轮罩总成;
上述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C柱加强板总成和后轮罩总成相连接;
后搁板下加强板,一端与后搁板连接板总成相连接,另一端与汽车的中地板相连接;
后搁板总成,设置于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上侧,与后搁板连接板相连接。
具体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分布在汽车的两侧,两侧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为对称结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下端通过后搁板下加强板与中地板相连接,同时,后搁板下加强板也与后轮罩总成连接,汽车两侧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的上方通过后搁板总成连接形成一个环状的受力结构,优化车身的受力路径,保证车身的强度和刚度。
可选地,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外板和后轮罩内板,C柱加强板总成包括C柱加强板,C柱加强板与后轮罩外板相连接,在后轮罩外板的外侧围成第一外腔结构,第四连接翻边、第六连接翻边和第八连接翻边与后轮罩外板相连接,使得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后轮罩外板在后轮罩外板的内侧围成第一内腔结构,第一内腔结构与第一外腔结构并排设置于后轮罩外板的两侧。
具体的,并排设置于后轮罩外板两侧的第一内腔结构与第一外腔结构使得第一内腔结构与第一外腔结构的位置相对应,受力时形成连续的受力腔体结构,提高受力效果;同样,并排设置于后轮罩内板两侧的第二内腔结构与第二外腔结构使得第二内腔结构与第二外腔结构的位置相对应,受力时形成连续的受力腔体结构,提高受力效果。
可选地,后轮罩内板的外侧设置有减震器支架,减震器支架与后轮罩内板相连接,在后轮罩内板的外侧围成第二外腔结构,第五连接翻边和第七连接翻边与后轮罩内板相连接,使得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后轮罩内板在后轮罩内板的内侧围成第二内腔结构,第二内腔结构与第二外腔结构并排设置于后轮罩内板的两侧,第五连接翻边和第七连接翻边与后轮罩内板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结构胶。
具体的,后轮罩处承载的巨大复杂的载荷,通过减震器支架向上、向内传递,上侧通过C柱加强板总成传递到侧围上部边梁,分别向车辆前后方向传递力,前侧部分力传递到顶盖后横梁,后侧部分力传递到后搁板总成后部,由此构成第一传力环;向内部分的力,上侧部分的力通过后搁板连接板总成向后搁板总成前部传递,下侧部分的力通过后搁板下加强板与中地板部分连接,传递到地板横梁,由此构成第二传力环;另一部分沿地板纵梁向车辆前后方向传递。本发明通过第一内腔结构与第一外腔结构、第二内腔结构与第二外腔结构的内外对应,并增加结构胶,极大的降低了焊点应力,提高了白车身扭转疲劳中焊点的安全系数,同时提升了减震器安装点的刚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侧围后部结构。
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包括:
连接板后撑板1,包括后立面部2和垂直于后立面部2的弧面部3,弧面部3的一侧一体成型于后立面部2的一侧,弧面部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翻边4,后立面部2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翻边5;
连接板前撑板6,包括前立面部7和垂直于前立面部7的上端面部8,所上端面部8的一侧一体成型于前立面部7的上端,上端面部8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翻边9,前立面部7的一侧设置有与弧面部3相配合的弧状缺口10;
第一连接翻边4与弧状缺口10相连接,第二连接翻边5与上端面部8相连接,使得连接板后撑板1与连接板前撑板6连接形成中空的盒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立面部2的上端设置有凸起部11和凹陷部12,所述上端面部8的形状与所述后立面部2的上端形状相配合,所述第二翻边5设置于所述凸起部11上,所述上端面部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翻边5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翻边9设置于所述上端面部8的另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后搁板连接板14,后搁板连接板14设置于盒状结构的上侧,后搁板连接板14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翻边9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后搁板连接板14的上侧设置有铰链加强板15。
在本实施例中,上端面部8上设置有安全带卷收器支架16,前立面部7上设置有座椅安装支架17。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后撑板1和连接板前撑板6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凸台18,安装凸台18上开设有安装孔。
可选地,后立面部2的另一侧的上部设置有第四连接翻边19,后立面部2的另一侧的下部设置有朝向弧面部的凹陷,凹陷上设置有第五连接翻边20,前立面部7的另一侧的上部设置有第六连接翻边21,前立面部7的另一侧的下部设置有与凹陷相配合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七连接翻边22,上端面部8上靠近第四连接翻边19和第六连接翻边21的一端设置有第八连接翻边2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侧围后部结构,包括:
C柱加强板总成24;
后轮罩总成25;
上述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C柱加强板总成24和后轮罩总成25相连接;
后搁板下加强板27,一端与后搁板连接板总成相连接,另一端与汽车的中地板26相连接;
后搁板总成28,设置于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上侧,与后搁板连接板14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后轮罩总成25包括后轮罩外板29和后轮罩内板30,C柱加强板总成24包括C柱加强板31,C柱加强板31与后轮罩外板29相连接,在后轮罩外板29的外侧围成第一外腔结构32,第四连接翻边19、第六连接翻边21和第八连接翻边23与后轮罩外板29相连接,使得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后轮罩外板29在后轮罩外板29的内侧围成第一内腔结构33,第一内腔结构33与第一外腔结构32并排设置于后轮罩外板29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后轮罩内板30的外侧设置有减震器支架34,减震器支架34与后轮罩内板30相连接,在后轮罩内板30的外侧围成第二外腔结构35,第五连接翻边20和第七连接翻边22与后轮罩内板30相连接,使得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后轮罩内板30在后轮罩内板30的内侧围成第二内腔结构36,第二内腔结构36与第二外腔结构35并排设置于后轮罩内板30的两侧,第五连接翻边20和第七连接翻边22与后轮罩内板30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结构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侧围后部结构。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侧围后部结构在汽车的车身上实施时,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C柱加强板总成24、减震器支架34布置在后轮罩总成25的内外两侧。后轮罩上部,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C柱加强板31焊接边相对应,构成第一内腔结构33与第一外腔结构32的对应,有利于提高结构刚度。后轮罩下部,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减震器支架34焊接边相对应,并辅以结构胶,构成第二内腔结构36与第二外腔结构35的对应,优化了力的传递路径,进一步提高结构刚度。
参见图4,后轮罩处承载的巨大复杂的载荷,通过减震器支架34向上、向内传递,上侧通过C柱加强板总成24传递到侧围上部边梁,分别向车辆前后方向传递力,前侧部分力传递到顶盖后横梁37,后侧部分力传递到后搁板总成28后部,由此构成第一传力环;向内部分的力,上侧部分的力通过后搁板连接板总成向后搁板总成28前部传递,下侧部分的力通过后搁板下加强板27与中地板26部分连接,传递到地板横梁38,由此构成第二传力环;另一部分沿地板纵梁13向车辆前后方向传递。本发明通过第一内腔结构33与第一外腔结构32、第二内腔结构36与第二外腔结构35的内外对应,并增加结构胶,极大的降低了焊点应力,提高了白车身扭转疲劳中焊点的安全系数,同时提升了减震器安装点的刚度。
以上,本发明提供的侧围后部结构,基于轻量化设计优化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并合理布置力的传递路径,不仅满足了性能指标,而且焊接工艺简单易实现;与传统后搁板连接板总成相比,单车零件减少10件,重量由8.29kg降低到6.469kg,节约模具开发费用约100万元,减重1.821kg。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9)

1.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板后撑板,包括后立面部和垂直于所述后立面部的弧面部,所述弧面部的一侧一体成型于所述后立面部的一侧,所述弧面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翻边,所述后立面部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翻边;
连接板前撑板,包括前立面部和垂直于所述前立面部的上端面部,所述上端面部的一侧一体成型于所述前立面部的上端,所述上端面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翻边,所述前立面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弧面部相配合的弧状缺口;
所述第一连接翻边与所述弧状缺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翻边与所述上端面部相连接,使得所述连接板后撑板与所述连接板前撑板连接形成中空的盒状结构;
所述后立面部的另一侧的上部设置有第四连接翻边,所述后立面部的另一侧的下部设置有朝向所述弧面部的凹陷,所述凹陷上设置有第五连接翻边,所述前立面部的另一侧的上部设置有第六连接翻边,所述前立面部的另一侧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凹陷相配合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七连接翻边,所述上端面部上靠近所述第四连接翻边和所述第六连接翻边的一端设置有第八连接翻边;
连接板后撑板和连接板前撑板组合后,第四连接翻边、第六连接翻边和第八连接翻边形成U形的连接结构,用于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后轮罩总成上部的连接,第五连接翻边和第七连接翻边与后轮罩总成下部的形状相配合,能够实现与后轮罩总成下部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立面部的上端设置有凸起部和凹陷部,所述上端面部的形状与所述后立面部的上端形状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翻边设置于所述凸起部上,所述上端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翻边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翻边设置于所述上端面部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搁板连接板,所述后搁板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盒状结构的上侧,所述后搁板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翻边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搁板连接板的上侧设置有铰链加强板,所述上端面部上设置有安全带卷收器支架,所述前立面部上设置有座椅安装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后撑板和所述连接板前撑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上开设有安装孔。
6.一种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C柱加强板总成;
后轮罩总成;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所述C柱加强板总成和所述后轮罩总成相连接;
后搁板下加强板,一端与所述后搁板连接板总成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汽车的中地板相连接;
后搁板总成,设置于所述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上侧,与所述后搁板连接板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外板和后轮罩内板,所述C柱加强板总成包括C柱加强板,所述C柱加强板与所述后轮罩外板相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外板的外侧围成第一外腔结构,所述第四连接翻边、所述第六连接翻边和所述第八连接翻边与所述后轮罩外板相连接,使得所述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所述后轮罩外板在所述后轮罩外板的内侧围成第一内腔结构,所述第一内腔结构与所述第一外腔结构并排设置于所述后轮罩外板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外侧设置有减震器支架,所述减震器支架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相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外侧围成第二外腔结构,所述第五连接翻边和所述第七连接翻边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相连接,使得所述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在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内侧围成第二内腔结构,所述第二内腔结构与所述第二外腔结构并排设置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两侧,所述第五连接翻边和所述第七连接翻边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结构胶。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或8任一项所述的侧围后部结构。
CN202011034545.6A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1121933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4545.6A CN112193327B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4545.6A CN112193327B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93327A CN112193327A (zh) 2021-01-08
CN112193327B true CN112193327B (zh) 2022-03-22

Family

ID=74006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4545.6A Active CN112193327B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9332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84630A (ja) * 2009-02-13 2010-08-26 Kanto Auto Works Ltd トランクスルー部のリアボディー構造
CN104602993A (zh) * 2012-08-31 2015-05-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WO2015076124A1 (ja) * 2013-11-19 2015-05-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8322A (en) * 1995-12-13 1998-08-04 Dr. Ing. H.C.F. Porsche Ag Body structure for a rear carriage of a convertible
JP4344955B2 (ja) * 2006-12-26 2009-10-1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の車体構造
WO2014034253A1 (ja) * 2012-08-31 2014-03-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CN105984503A (zh) * 2015-02-13 2016-10-0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身后部支撑结构
CN104960579B (zh) * 2015-06-25 2017-07-0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d柱结构及制造其的方法
CN206679088U (zh) * 2017-03-21 2017-11-2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侧围总成及车身后部结构
CN111098933B (zh) * 2018-10-29 2021-09-21 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111055926B (zh) * 2019-12-10 2022-03-18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后减震器传力组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84630A (ja) * 2009-02-13 2010-08-26 Kanto Auto Works Ltd トランクスルー部のリアボディー構造
CN104602993A (zh) * 2012-08-31 2015-05-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WO2015076124A1 (ja) * 2013-11-19 2015-05-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93327A (zh) 2021-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50401C2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кузова автомобиля
EP1479596A1 (en) Upper mounting structure of rear strut assembly
CN112339861B (zh)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KR20220003385A (ko) 차량용 사이드멤버
CN114620141A (zh) 车辆的车体
CN216140071U (zh) 后侧围结构及车辆
CN215043135U (zh) 前机舱加强构造
US20220185374A1 (en) Trailing arm mounting structure for space frame vehicle
CN112193327B (zh) 一种后搁板连接板总成、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
CN214001840U (zh) 通风盖板总成和车辆
CN214396958U (zh) 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车身和汽车
US11242091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108556585B (zh) 螺旋弹簧前吊耳总成
KR20220055292A (ko) 차량용 리어 사이드구조
CN217396653U (zh) 车辆的减震器座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783215U (zh) 车身后减震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864364U (zh) 一种车身悬挂塔座结构及汽车
JP2007118635A (ja) 車両の底部車体構造
CN218577435U (zh) 电动汽车前减振器塔包
CN218892610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8140929U (zh) 减震器支撑结构
CN219154587U (zh) 车辆后侧围结构及车辆
CN218640962U (zh) 机舱纵梁和边梁的连接板和车辆
CN210653337U (zh) 一种汽车用加强结构
CN220483417U (zh) 一种前机舱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