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5126B - 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5126B
CN112185126B CN202011031110.6A CN202011031110A CN112185126B CN 112185126 B CN112185126 B CN 112185126B CN 202011031110 A CN202011031110 A CN 202011031110A CN 112185126 B CN112185126 B CN 1121851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angle
polarizer
image
pola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11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85126A (zh
Inventor
吴燕雄
赵国辉
高浩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3111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51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5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5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85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5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7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identifying vehicles
    • G08G1/0175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identifying vehicles by photographing vehicles, e.g. when violating traffic ru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72Classification, e.g.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25Traffic data proces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控制摄像机在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在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确定所述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表示标定车辆内的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与目标对象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中选取目标偏振角度,所述目标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表示的相似程度最大;将偏振镜调整到目标偏振角度。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根据场景环境自适应调节偏振镜的最佳偏振角度,实现车辆内人脸检测需求,最大限度的缓解彩虹纹对车辆内人脸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交通领域,尤其是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智能交通领域,需要采集场景下经过的车辆的原始图像,并从原始图像中识别出人脸子图像,基于人脸子图像识别出车辆内的人脸属于哪个用户。但是,由于人脸位于车辆内,而车辆外通常会具有车膜,车膜在自然光下会在车窗上产生彩虹纹,从而影响车辆内人脸的清晰度,导致人脸子图像的清晰度降低,无法基于人脸子图像准确识别出车辆内的人脸属于哪个用户。
为了减轻彩虹纹的影响,通过会在摄像机内部署偏振镜,采用偏振镜来减轻彩虹纹的影响。但是,在摄像机出厂时,偏振镜的偏振角度已经固定,即偏振镜的偏振角度不会进行调整,在所有场景下,偏振镜的偏振角度均是固定角度,导致偏振镜无法适应所有场景的实际需求。在某些场景下,采用偏振镜来减轻彩虹纹的效果可能较差,仍然无法有效减轻彩虹纹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在目标场景下部署有摄像机和标定车辆,且所述摄像机包括偏振镜,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确定所述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表示所述标定车辆内的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与所述目标对象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其中,基于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偏振角度时采集的初始图像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中选取目标偏振角度,其中,所述目标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表示的相似程度最大;将所述偏振镜调整到所述目标偏振角度。
示例性的,所述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包括:确定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基于预设步长将所述偏振角度最小值和所述偏振角度最大值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偏振角度;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示例性的,所述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包括:确定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基于预设第一步长将所述偏振角度最小值和所述偏振角度最大值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初步角度;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多个初步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并基于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初步角度中选取第一初步角度和第二初步角度;基于预设第二步长将所述第一初步角度和所述第二初步角度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偏振角度,所述预设第二步长小于所述预设第一步长;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示例性的,所述基于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初步角度中选取第一初步角度和第二初步角度,包括:基于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将最大目标参数对应的初步角度选取为第一初步角度,并将次大目标参数对应的初步角度选取为第二初步角度。
示例性的,所述目标对象包括目标人脸,所述基于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偏振角度时采集的初始图像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包括:对所述初始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将所述目标图像输入给人脸识别模型,并通过所述人脸识别模型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所述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
示例性的,所述目标对象包括目标人脸,所述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确定所述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包括:将所述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所述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输入给人脸相似度模型,并通过所述人脸相似度模型确定所述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所述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并将所述相似程度确定为所述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
示例性的,所述将所述偏振镜调整到所述目标偏振角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目标偏振角度时,通过所述摄像机采集目标场景下经过的车辆的原始图像,所述原始图像是经过所述偏振镜优化后的原始图像。
本申请提供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装置,在目标场景下部署有摄像机和标定车辆,且所述摄像机包括偏振镜,所述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确定所述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表示所述标定车辆内的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与所述目标对象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其中,基于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偏振角度时采集的初始图像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中选取目标偏振角度,其中,所述目标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表示的相似程度最大,并将所述偏振镜调整到所述目标偏振角度。
示例性的,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时具体用于:确定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基于预设第一步长将所述偏振角度最小值和所述偏振角度最大值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初步角度;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多个初步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基于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初步角度中选取第一初步角度和第二初步角度;基于预设第二步长将所述第一初步角度和所述第二初步角度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偏振角度,所述预设第二步长小于所述预设第一步长;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本申请提供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设备,在目标场景下部署有摄像机和标定车辆,且所述摄像机包括偏振镜,所述偏振角度的确定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确定所述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表示所述标定车辆内的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与所述目标对象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其中,基于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偏振角度时采集的初始图像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中选取目标偏振角度,其中,所述目标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表示的相似程度最大;将所述偏振镜调整到所述目标偏振角度。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确定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多个偏振角度中选取目标偏振角度,将偏振镜调整到目标偏振角度(即最佳偏振角度),从而自适应的确定偏振镜的最佳偏振角度,适用于多种目标场景,可根据目标场景的场景环境自适应调节偏振镜的最佳偏振角度,实现车辆内人脸检测的需求,最大限度的缓解彩虹纹对车辆内人脸的影响,能够有效减轻彩虹纹的影响,适用多种道路环境,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可维护性和检测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和图1B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偏振角度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偏振角度的确定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本申请。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此外,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前,先介绍与本申请有关的如下概念:
彩虹纹:自然光经过车膜发生薄膜干涉,不同角度的自然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相互叠加,造成某一区域的条纹对比度增强,形成明显的彩虹纹。
偏振镜:根据光线的偏振原理制造的镜片,偏振镜对不同方向的光振动有选择吸收的功能,从而使偏振镜中有一个特定方向,当一束自然光射到偏振镜上时,与此特定方向垂直的光振动分量完全被偏振镜吸收,只让平行于该特定方向的光振动分量通过偏振镜,综上所述,偏振镜是只允许沿某一特定方向的光通过的光学器件,这个特定方向也可以称为偏振镜的偏振化方向。
清晰度:通过增加图像的清晰度,使得靠近边缘较暗的一侧会变得更暗,靠近边缘较亮的一侧会变得更亮,这种亮度对比的变化只局限在边缘周围的部分。通过增加图像的清晰度,相当于让边缘亮的一边加上一根白色渐变条,并让边缘暗的一边加上一根黑色渐变条,从而让物体轮廓和细节纹理更加清晰。
对比度:对比度是指图像画面的明暗反差程度,通过增加图像的对比度,使得图像画面中亮的地方会更亮,图像画面中暗的地方会更暗,明暗反差增强。
偏振镜的偏振角度:偏振镜是一个可旋转的光学器件,偏振镜的旋转角度可以为0-360度,可以默认偏振镜的某个角度为初始角度,将该初始角度记为0度,如正上方的角度为初始角度,正下方的角度为初始角度,正右方的角度为初始角度,正左方的角度为初始角度等等,对此不做限制。
在初始角度的基础上,若延顺时针方向旋转偏振镜,且旋转角度为M度,则偏振镜的偏振角度是M度,若延逆时针方向旋转偏振镜,且旋转角度为M度,则偏振镜的偏振角度是(360-M)度。或者,若延顺时针方向旋转偏振镜,且旋转角度为M度,则偏振镜的偏振角度是(360-M)度,若延逆时针方向旋转偏振镜,且旋转角度为M度,则偏振镜的偏振角度是M度。
偏振镜的工作原理:参见图1A和图1B所示,为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摄像机可以包括偏振镜、镜头和感光器件。在图1A中,偏振镜位于镜头的前面,镜头位于感光器件的前面。在图1B中,偏振镜位于镜头与感光器件之间。
对于图1A来说,自然光先射到偏振镜上,由偏振镜对自然光进行过滤,过滤后的自然光到达镜头,继而通过镜头到达感光器件,由感光器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继而能够基于电信号生成图像,显然,该图像是经过偏振镜优化后的图像。对于图1B来说,自然光通过镜头射到偏振镜上,由偏振镜对自然光进行过滤,过滤后的自然光到达感光器件,由感光器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继而能够基于电信号生成图像,显然,该图像是经过偏振镜优化后的图像。
综上所述,通过在摄像机内部署偏振镜,能够采用偏振镜来减轻彩虹纹的影响。但是,相关技术中,在摄像机出厂时,偏振镜的偏振角度已经固定,如偏振角度为初始角度,且偏振镜的偏振角度不会进行调整,在所有场景下,偏振镜的偏振角度均是固定角度,导致偏振镜无法适应所有场景的实际需求。
针对上述发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自适应的确定偏振镜的最佳偏振角度,可根据目标场景的场景环境自适应调节偏振镜的最佳偏振角度,最大限度的缓解彩虹纹对车辆内人脸的影响,能够有效减轻彩虹纹的影响。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可以应用于部署有摄像机(如模拟摄像机或者网络摄像机)的任意应用场景,为了区分方便,将部署有摄像机的应用场景称为目标场景(如高速公路场景,普通公路场景等),即目标场景下部署有摄像机,通过摄像机采集目标场景下经过的车辆的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摄像机的架设过程中,需要在目标场景部署标定车辆,且标定车辆内存在目标对象(为了区分方便,将标定车辆内的对象记为目标对象),标定车辆是位于摄像机视野范围内的车辆,摄像机能够采集标定车辆的图像。标定车辆是具有车膜的车辆,车膜在自然光下会在车窗上产生彩虹纹。
综上所述,在目标场景下部署有摄像机和标定车辆,且摄像机包括偏振镜、镜头和感光器件,偏振镜可以位于镜头的前面,或位于镜头与感光器件之间。
参见图2所示,为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控制摄像机在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即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均可以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步骤控制摄像机在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步骤S11:确定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基于预设步长将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偏振角度。
比如说,由于偏振镜的旋转角度可以为0-360度,因此,偏振角度最小值可以为0度,偏振角度最大值可以为360度,当然,偏振角度最小值也可以为大于0度的其它角度,如10度,20度等,对此不做限制,偏振角度最大值也可以为小于360度的其它角度,如350度,340度等,对此不做限制。
示例性的,预设步长可以根据经验进行配置,如5度,10度,20度等,对此预设步长不做限制,为了方便描述,以预设步长为10度为例进行说明。
综上所述,在基于预设步长将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偏振角度时,可以基于预设步长(10度)将0度与360度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0度,10度,20度,…,340度,350度,360度。
步骤S12:控制摄像机在偏振镜依次处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比如说,先控制偏振镜处于0度,摄像机在偏振镜处于0度时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基于该初始图像执行后续步骤;然后,控制偏振镜处于10度,摄像机在偏振镜处于10度时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基于该初始图像执行后续步骤;然后,控制偏振镜处于20度,摄像机在偏振镜处于20度时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基于该初始图像执行后续步骤;以此类推,一直到控制偏振镜处于360度,摄像机在偏振镜处于360度时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基于该初始图像执行后续步骤。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步骤控制摄像机在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步骤S21:确定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基于预设第一步长将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初步角度。
比如说,由于偏振镜的旋转角度可以为0-360度,因此,偏振角度最小值可以为0度,偏振角度最大值可以为360度。预设第一步长可以根据经验进行配置,预设第一步长可以是大步长,如10度,20度,30度等,对此预设第一步长不做限制,为了方便描述,以预设第一步长为30度为例进行说明。
综上所述,在基于预设第一步长将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初步角度时,可以基于预设第一步长将0度与360度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0度,30度,60度,…,330度,360度。
步骤S22:控制摄像机在偏振镜依次处于所述多个初步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并基于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初步角度中选取第一初步角度和第二初步角度。
比如说,先控制偏振镜处于0度,摄像机在偏振镜处于0度时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基于该初始图像确定初步角度0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控制偏振镜处于30度,摄像机在偏振镜处于30度时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基于该初始图像确定初步角度30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以此类推,一直到控制偏振镜处于360度,摄像机在偏振镜处于360度时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基于该初始图像确定初步角度360度对应的目标参数。
关于确定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的方式,与确定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的方式类似,具体确定过程参见后续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得到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后,可以基于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多个初步角度中选取第一初步角度和第二初步角度。比如说,基于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将最大目标参数对应的初步角度选取为第一初步角度,并将次大目标参数对应的初步角度选取为第二初步角度。比如说,基于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若初步角度“30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为最大目标参数,初步角度“60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为次大目标参数,则可以将初步角度“30度”作为第一初步角度,将初步角度“60度”作为第二初步角度。
步骤S23:基于预设第二步长将第一初步角度和第二初步角度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偏振角度,预设第二步长可以小于预设第一步长。
预设第二步长可以根据经验进行配置,预设第二步长可以是小步长,且预设第二步长需要小于预设第一步长,如1度,2度,3度,5度等,对此预设第二步长不做限制,为了方便描述,以预设第二步长为5度为例进行说明。
比如说,在基于预设第二步长将第一初步角度和第二初步角度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偏振角度时,可以基于预设第二步长将30度与60度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30度,35度,40度,…,55度,60度。
步骤S24:控制摄像机在偏振镜依次处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比如说,先控制偏振镜处于30度,摄像机在偏振镜处于30度时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基于该初始图像执行后续步骤;然后,控制偏振镜处于35度,摄像机在偏振镜处于35度时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基于该初始图像执行后续步骤;以此类推,一直到控制偏振镜处于60度,摄像机在偏振镜处于60度时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基于该初始图像执行后续步骤。
当然,上述两种方式只是控制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示例,对此控制方式不做限制,只要能够控制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即可。示例性的,为了控制偏振镜处于某个偏振角度,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摄像机还可以包括与偏振镜连接的电机,该电机用于旋转该偏振镜,当需要控制偏振镜处于M度时,则电机旋转该偏振镜,从而将该偏振镜转动到M度,对此控制过程不做限制。
步骤202,在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确定该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该目标参数表示标定车辆内的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与该目标对象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示例性的,基于偏振镜处于该偏振角度时采集的初始图像(即在每个偏振角度采集的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可以确定该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该待比较图像可以是人脸图像,或其它能够表征人体特征的图像。
示例性的,标定车辆内的目标对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目标人脸,当然,目标人脸只是示例,对此不做限制,如可以是目标眼睛、目标人体特征等。因此,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可以是初始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为了方便描述,后续以一个偏振角度为例)时,采用如下步骤确定该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
步骤S31:在偏振镜处于该偏振角度时,通过摄像机采集该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该初始图像可以包括标定车辆内的目标对象,即目标人脸。
步骤S32:基于该初始图像确定该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
示例性的,可以先对该初始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目标图像。然后,将该目标图像输入给人脸识别模型,并通过人脸识别模型对该目标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即从目标图像中截取人脸区域小图。
对初始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对该初始图像进行ISP(ImageSignal Processing,图像信号处理)处理,ISP处理的作用是对初始图像做后期处理,如对初始图像进行线性纠正、噪声去除、坏点去除、内插、白平衡、自动曝光控制中的至少一种,依赖于ISP处理,能够提高图像质量。
人脸识别模型是用于从图像中识别出人脸的模型,通过将目标图像输入给人脸识别模型,就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型对目标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对此过程不做限制,只要得到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即可。
步骤S33:获取该目标对象的参考图像。
比如说,在人脸数据库中存在目标人脸的人脸图像,将该人脸图像作为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该参考图像是目标人脸的比较清晰的图像。
步骤S34:确定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与该目标对象的参考图像之间的相似程度,示例性的,该相似程度就可以是该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
示例性的,可以将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输入给人脸相似度模型,并通过人脸相似度模型确定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并将该相似程度确定为该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
人脸相似度模型是用于确定人脸相似度的模型,通过将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输入给人脸相似度模型,就可以通过人脸相似度模型确定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如采用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余弦相似度等相似度计算方式,确定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对此确定过程不做限制。
步骤203,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多个偏振角度中选取目标偏振角度,该目标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表示的相似程度最大。
示例性的,基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中的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可以将最大目标参数对应的偏振角度选取为目标偏振角度。
示例性的,在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可以采用步骤202,确定该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而能够得到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就可以从多个偏振角度中选取目标偏振角度。
比如说,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若偏振角度“50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为最大目标参数,则可以将偏振角度“50度”选取为目标偏振角度。
步骤204,将偏振镜调整到目标偏振角度(即最佳偏振角度)。
为了将偏振镜调整到目标偏振角度,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摄像机还可以包括与偏振镜连接的电机,该电机用于旋转该偏振镜,当需要控制偏振镜处于目标偏振角度时,则电机旋转该偏振镜,从而将该偏振镜转动到目标偏振角度。
示例性的,在偏振镜处于目标偏振角度时,完成偏振镜的调整过程,即结束偏振角度的确定过程,将标定车辆从目标场景移开,目标场景可以经过正常行驶的车辆。在偏振镜处于目标偏振角度时,就可以通过摄像机采集目标场景下经过的车辆(即正常行驶的车辆)的原始图像(即Bayer图像),该原始图像是经过偏振镜优化后的原始图像,即已经对图像中的彩虹纹进行优化。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由摄像机执行步骤201-步骤204,摄像机控制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在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摄像机采集初始图像,基于初始图像确定该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摄像机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多个偏振角度中选取目标偏振角度,将偏振镜调整到目标偏振角度。
或者,也可以由控制设备(如PC、移动终端等)执行步骤201-步骤204,控制设备向摄像机发送控制命令,通过该控制命令控制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在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摄像机采集初始图像,并将初始图像发送给控制设备,由控制设备基于初始图像确定该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控制设备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多个偏振角度中选取目标偏振角度,并向摄像机发送控制命令,通过该控制命令将偏振镜调整到目标偏振角度。
或者,也可以由摄像机和控制设备共同执行步骤201-步骤204,即摄像机和控制设备配合实现步骤201-步骤204。摄像机控制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在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摄像机采集初始图像,并将初始图像发送给控制设备,由控制设备基于初始图像确定该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控制设备将该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发送给摄像机,由摄像机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多个偏振角度中选取目标偏振角度,将偏振镜调整到目标偏振角度。
当然,上述只是示例,对步骤201-步骤204的执行主体不做限制。
在一个例子中,上述执行顺序只是为了方便描述给出的一个示例,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改变步骤之间的执行顺序,对此执行顺序不做限制。而且,在其它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它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它实施例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确定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多个偏振角度中选取目标偏振角度,将偏振镜调整到目标偏振角度(即最佳偏振角度),从而自适应的确定偏振镜的最佳偏振角度,适用于多种目标场景,可根据目标场景的场景环境自适应调节偏振镜的最佳偏振角度,实现车辆内人脸检测的需求,最大限度的缓解彩虹纹对车辆内人脸的影响,能够有效减轻彩虹纹的影响,适用多种道路环境,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可维护性和检测准确性。
以下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参见图3所示,为偏振镜的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摄像机,且该摄像机可以包括偏振镜,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确定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基于预设步长将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偏振角度。
步骤302,从多个偏振角度中遍历出一个偏振角度,并控制偏振镜处于该偏振角度,遍历出的偏振角度是一个未遍历过的偏振角度。
步骤303,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初始图像包括标定车辆内的目标人脸。
示例性的,可以在标准架上部署摄像机,并搭建补光灯,绘制抓拍触发线等,并为摄像机配置抓拍参数。将标定车辆停在规定位置(如抓拍触发线规定的位置),且用户在标定车辆的驾驶位置。然后,触发抓拍操作,打开补光灯,摄像机基于抓拍参数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即Bayer图像)。
步骤304,对初始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通过对初始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如ISP处理,如线性纠正、噪声去除、坏点去除、内插、白平衡、自动曝光控制等),可以提高图像清晰度和对比度。
步骤305,将目标图像输入给人脸识别模型,通过人脸识别模型对目标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即从目标图像截取人脸区域小图。
示例性的,可以将目标图像输入给人脸识别模型,人脸识别模型可以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训练的模型,是用于从图像中识别出人脸的模型,对此人脸识别模型不做限制。人脸识别模型得到目标图像后,基于目标图像的特征对目标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人脸区域信息(如人脸区域的矩形框信息,如起始点坐标,宽度,高度等)。基于人脸区域信息,从目标图像中截取该人脸区域信息对应的人脸区域小图,该人脸区域小图就是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
步骤306,将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输入给人脸相似度模型,并通过人脸相似度模型确定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并将该相似程度确定为当前遍历的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
示例性的,可以将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输入给人脸相似度模型,人脸相似度模型可以采用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余弦相似度等相似度计算方式,确定出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该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之间的相似程度,该相似程度可以为人脸相似度得分,即人脸相似度分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输入给人脸相似度模型,人脸相似度模型遍历人脸数据库中的每个人脸图像,采用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余弦相似度等相似度计算方式,确定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与每个人脸图像之间的相似程度,从确定的所有相似程度中选取出最大相似程度,将最大相似程度确定为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该相似程度作为为当前遍历的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
步骤307,针对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之间的多个偏振角度,判断是否已遍历出所有偏振角度,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08,如果否,则返回步骤302,从多个偏振角度中遍历出一个新偏振角度,并控制偏振镜处于新偏振角度。
步骤308,由于已遍历出所有偏振角度,并得到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因此,可以将最大目标参数对应的偏振角度选取为目标偏振角度。
步骤309,将偏振镜调整到目标偏振角度(即最佳偏振角度)。
在偏振镜处于目标偏振角度时,完成偏振镜的调整过程。在偏振镜处于目标偏振角度时,可以通过摄像机采集(抓拍)目标场景下经过的车辆(即正常行驶的车辆)的原始图像(即Bayer图像),即彩虹纹减轻的图像,原始图像再经过图像增强处理,得到彩虹纹对于车窗人脸影响最小的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偏振镜的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S41,确定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基于预设第一步长将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初步角度。
步骤S42,从多个初步角度中遍历出一个初步角度,并控制偏振镜处于该初步角度,遍历出的初步角度是一个未遍历过的初步角度。
步骤S43,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初始图像包括标定车辆内的目标人脸。
步骤S44,对初始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步骤S45,将目标图像输入给人脸识别模型,通过人脸识别模型对目标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即从目标图像截取人脸区域小图。
步骤S46,将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输入给人脸相似度模型,并通过人脸相似度模型确定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并将该相似程度确定为当前遍历的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
步骤S47,针对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之间的多个初步角度,判断是否已遍历出所有初步角度,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8,如果否,则返回步骤S42,从多个初步角度中遍历出一个新初步角度,并控制偏振镜处于新初步角度。
步骤S48,由于已遍历出所有初步角度,并得到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因此,将最大目标参数对应的初步角度选取为第一初步角度,并将次大目标参数(即第二大的目标参数)对应的初步角度选取为第二初步角度。
步骤S49,基于预设第二步长将第一初步角度和第二初步角度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偏振角度,预设第二步长可以小于预设第一步长。
步骤S50,从多个偏振角度中遍历出一个偏振角度,并控制偏振镜处于该偏振角度,遍历出的偏振角度是一个未遍历过的偏振角度。
步骤S51,采集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初始图像包括标定车辆内的目标人脸。
步骤S52,对初始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步骤S53,将目标图像输入给人脸识别模型,通过人脸识别模型对目标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即从目标图像截取人脸区域小图。
步骤S54,将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输入给人脸相似度模型,并通过人脸相似度模型确定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并将该相似程度确定为当前遍历的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
步骤S55,针对第一初步角度和第二初步角度之间的多个偏振角度,判断是否已遍历出所有偏振角度,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56,如果否,则返回步骤S50,从多个偏振角度中遍历出一个新偏振角度,并控制偏振镜处于新偏振角度。
步骤S56,由于已遍历出所有偏振角度,并得到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因此,可以将最大目标参数对应的偏振角度选取为目标偏振角度。
步骤S57,将偏振镜调整到目标偏振角度(即最佳偏振角度)。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装置,在目标场景下部署有摄像机和标定车辆,且所述摄像机包括偏振镜,参见图4所示,为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控制模块41,用于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确定模块42,用于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确定所述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表示所述标定车辆内的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与所述目标对象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其中,基于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偏振角度时采集的初始图像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
处理模块43,用于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中选取目标偏振角度,其中,所述目标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表示的相似程度最大,并将所述偏振镜调整到所述目标偏振角度。
示例性的,所述控制模块41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时具体用于:
确定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基于预设步长将所述偏振角度最小值和所述偏振角度最大值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偏振角度;
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示例性的,所述控制模块41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时具体用于:
确定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基于预设第一步长将所述偏振角度最小值和所述偏振角度最大值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初步角度;
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多个初步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并基于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初步角度中选取第一初步角度和第二初步角度;
基于预设第二步长将所述第一初步角度和所述第二初步角度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偏振角度,所述预设第二步长小于所述预设第一步长;
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示例性的,所述控制模块41基于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初步角度中选取第一初步角度和第二初步角度时具体用于:
基于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将最大目标参数对应的初步角度选取为第一初步角度,并将次大目标参数对应的初步角度选取为第二初步角度。
示例性的,目标对象包括目标人脸,所述确定模块42基于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偏振角度时采集的初始图像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时具体用于:
对所述初始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将所述目标图像输入给人脸识别模型,并通过所述人脸识别模型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所述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
示例性的,所述目标对象包括目标人脸,所述确定模块42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确定所述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时具体用于:将所述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所述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输入给人脸相似度模型,并通过所述人脸相似度模型确定所述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所述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并将所述相似程度确定为所述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设备(如摄像机或控制设备等),在目标场景下部署有摄像机和标定车辆,且所述摄像机包括偏振镜,参见图5所示,偏振角度的确定设备包括:处理器51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2,机器可读存储介质52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51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51用于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确定所述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表示所述标定车辆内的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与所述目标对象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其中,基于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偏振角度时采集的初始图像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
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中选取目标偏振角度,其中,所述目标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表示的相似程度最大;
将所述偏振镜调整到所述目标偏振角度。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若干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本申请上述示例公开的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
其中,上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AM(Ra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而且,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者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者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者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摄像机的架设过程中,在目标场景部署摄像机和标定车辆,且所述摄像机包括偏振镜,且所述标定车辆内存在目标对象,所述标定车辆是位于摄像机视野范围内的车辆,摄像机能够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图像,所述标定车辆具有车膜,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确定所述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表示所述标定车辆内的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与所述目标对象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其中,基于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偏振角度时采集的初始图像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
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中选取目标偏振角度,其中,所述目标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表示的相似程度最大;
将所述偏振镜调整到所述目标偏振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包括:
确定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基于预设步长将所述偏振角度最小值和所述偏振角度最大值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偏振角度;
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包括:
确定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基于预设第一步长将所述偏振角度最小值和所述偏振角度最大值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初步角度;
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多个初步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并基于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初步角度中选取第一初步角度和第二初步角度;
基于预设第二步长将所述第一初步角度和所述第二初步角度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偏振角度,所述预设第二步长小于所述预设第一步长;
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初步角度中选取第一初步角度和第二初步角度,包括:
基于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将最大目标参数对应的初步角度选取为第一初步角度,并将次大目标参数对应的初步角度选取为第二初步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对象包括目标人脸,所述基于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偏振角度时采集的初始图像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包括:
对所述初始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将所述目标图像输入给人脸识别模型,并通过所述人脸识别模型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所述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对象包括目标人脸,所述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确定所述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包括:
将所述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所述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输入给人脸相似度模型,并通过所述人脸相似度模型确定所述目标人脸的待比较图像和所述目标人脸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并将所述相似程度确定为所述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所述偏振镜调整到所述目标偏振角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目标偏振角度时,通过所述摄像机采集目标场景下经过的车辆的原始图像,所述原始图像是经过所述偏振镜优化后的原始图像。
8.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摄像机的架设过程中,在目标场景部署摄像机和标定车辆,且所述摄像机包括偏振镜,且所述标定车辆内存在目标对象,所述标定车辆是位于摄像机视野范围内的车辆,摄像机能够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图像,所述标定车辆具有车膜,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确定所述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表示所述标定车辆内的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与所述目标对象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其中,基于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偏振角度时采集的初始图像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中选取目标偏振角度,其中,所述目标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表示的相似程度最大,并将所述偏振镜调整到所述目标偏振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时具体用于:
确定偏振角度最小值和偏振角度最大值,基于预设第一步长将所述偏振角度最小值和所述偏振角度最大值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初步角度;
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多个初步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并基于每个初步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初步角度中选取第一初步角度和第二初步角度;
基于预设第二步长将所述第一初步角度和所述第二初步角度之间的所有角度值划分为多个偏振角度,所述预设第二步长小于所述预设第一步长;
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10.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摄像机的架设过程中,在目标场景部署摄像机和标定车辆,且所述摄像机包括偏振镜,且所述标定车辆内存在目标对象,所述标定车辆是位于摄像机视野范围内的车辆,摄像机能够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图像,所述标定车辆具有车膜,其中,所述偏振角度的确定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摄像机在所述偏振镜处于多个偏振角度的情况下采集所述标定车辆的初始图像;
在所述偏振镜处于每个偏振角度时,确定所述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表示所述标定车辆内的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与所述目标对象的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其中,基于所述偏振镜处于所述偏振角度时采集的初始图像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待比较图像;
基于每个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从所述多个偏振角度中选取目标偏振角度,其中,所述目标偏振角度对应的目标参数所表示的相似程度最大;
将所述偏振镜调整到所述目标偏振角度。
CN202011031110.6A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2185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1110.6A CN112185126B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1110.6A CN112185126B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5126A CN112185126A (zh) 2021-01-05
CN112185126B true CN112185126B (zh) 2022-01-25

Family

ID=73945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1110.6A Active CN112185126B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512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5320A (ja) * 1997-07-25 1999-02-16 Yasuyoshi Ochiai 記憶カード
CN1662931A (zh) * 2002-05-09 2005-08-31 索尼株式会社 活组织模式检测方法、活组织模式检测设备、生物统计学认证方法和生物统计学认证设备
CN1695154A (zh) * 2002-08-30 2005-11-09 深远研发公司 用于生物识别的非接触式光学成像***
JP2011165005A (ja) * 2010-02-10 2011-08-25 Toshiba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料金収受システム
CN105989360A (zh) * 2015-03-20 2016-10-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装置
CN107106017A (zh) * 2014-10-30 2017-08-2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提取生理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08021877A (zh) * 2017-11-30 2018-05-11 北京文安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驶车辆中的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及***
CN108900754A (zh) * 2018-08-27 2018-11-27 广州大学 一种用于消除眼镜镜面反光的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26463A1 (de) * 2009-05-26 2010-12-09 Robert Bosch Gmbh Bilderfassungsverfahren zur Erfassung mehrerer Bilder mittels eines automotiven Kamerasystems und zugehörige Bilderfassungsvorrichtung des Kamerasystems
JP6202924B2 (ja) * 2013-07-31 2017-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方法
CN105094307A (zh) * 2014-05-23 2015-11-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前置摄像头的移动设备
CN105472234B (zh) * 2014-09-10 2019-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片显示方法及装置
JP2020056839A (ja) * 2018-09-28 2020-04-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11080669B (zh) * 2019-11-04 2023-09-19 北京大学 一种图像反射分离方法及装置
CN111428673B (zh) * 2020-04-01 2023-06-09 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指纹增强显示的偏振矢量彩色图像融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5320A (ja) * 1997-07-25 1999-02-16 Yasuyoshi Ochiai 記憶カード
CN1662931A (zh) * 2002-05-09 2005-08-31 索尼株式会社 活组织模式检测方法、活组织模式检测设备、生物统计学认证方法和生物统计学认证设备
CN1695154A (zh) * 2002-08-30 2005-11-09 深远研发公司 用于生物识别的非接触式光学成像***
JP2011165005A (ja) * 2010-02-10 2011-08-25 Toshiba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料金収受システム
CN107106017A (zh) * 2014-10-30 2017-08-2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提取生理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05989360A (zh) * 2015-03-20 2016-10-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装置
CN108021877A (zh) * 2017-11-30 2018-05-11 北京文安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驶车辆中的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及***
CN108900754A (zh) * 2018-08-27 2018-11-27 广州大学 一种用于消除眼镜镜面反光的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5126A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2646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8201809A1 (zh) 基于双摄像头的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
WO2021057652A1 (zh) 对焦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480784B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20095130A1 (en) Image capture device control based on determination of blur value of objects in images
JP2008529322A (ja) 画像データ処理用の電子デバイス及び画像データ処理方法
CN105657238B (zh) 跟踪对焦方法及装置
CN111246093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0491804B2 (en) Focus window determin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11917991B (zh) 图像的质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61292B (zh) 图像获取方法、终端、芯片及存储介质
CN113313626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7101292A1 (zh) 自动对焦的方法、装置和***
CN111325698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225550A (zh) 偏移检测方法、装置、摄像头模组、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73474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85126B (zh) 一种偏振角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JP4589646B2 (ja) ディ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1654685A (zh) 移动方向检测方法、装置、投影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62869A (zh) 一种摩尔纹去除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885297B (zh) 图像清晰度的确定方法、图像对焦方法及装置
CN111212231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734086A (zh) 基于屏下摄像的图像处理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210080334A (ko) 인체 인식 방법, 장치, 기기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CN112150532A (zh) 图像处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