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9352B -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9352B
CN112159352B CN202011147354.0A CN202011147354A CN112159352B CN 112159352 B CN112159352 B CN 112159352B CN 202011147354 A CN202011147354 A CN 202011147354A CN 112159352 B CN112159352 B CN 1121593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loride
reaction
supported catalyst
anhydrous
wa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73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9352A (zh
Inventor
陈晓辉
蔡建
薛天辉
秦莉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Oriental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Oriental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Oriental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Oriental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473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93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9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9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9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93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13/8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1/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gnesium, boron, aluminium, carbon, silicon, titanium, zirconium, or hafnium
    • B01J21/06Silicon, titanium, zirconium or hafnium; Oxides or hydroxides thereof
    • B01J21/08Silic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7/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sulfur, selenium, tellurium, phosphorus or nitrogen; Catalysts comprising carbon compounds
    • B01J27/06Halogens; Compounds thereof
    • B01J27/125Halogens; Compounds thereof with scandium, yttrium, aluminium, gallium, indium or thall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06Wash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3/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hydroxy, amino and etherified hydroxy or amino and esterified hydroxy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13/08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hydroxy, amino and etherified hydroxy or amino and esterified hydroxy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amino groups, hydroxy groups or etherified or esterified hydroxy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3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modifying the acid moiety of the ester, such modification not being an introduction of an ester group
    • C07C67/333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modifying the acid moiety of the ester, such modification not being an introduction of an ester group by isomerisation; by change of size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67/343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modifying the acid moiety of the ester, such modification not being an introduction of an ester group by isomerisation; by change of size of the carbon skeleton by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09/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309/3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xy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309/3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xy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one oxygen atom in position 2 or 4, e.g. pyro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Catalysts (AREA)
  • Pyridin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吡啶酮乙醇胺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进行酰基化反应、闭环反应、羟胺化反应、成盐反应,得到吡啶酮乙醇胺盐;酰基化反应在负载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负载型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和载体,载体为硅胶,活性组分包括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无水氯化铝于载体上的负载量为7‑11wt%;无水氯化镧于载体上的负载量为3‑5wt%;无水高氯酸锂于载体上的负载量为0.8‑1.5wt%。该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不仅实现傅克酰基化反应的催化反应,而且还便于对负载型催化剂进行回收,同时还提高了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Description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吡啶酮乙醇胺盐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吡啶酮乙醇胺盐是一种去屑止痒剂,其中1-羟基-4-甲基-6-(2,4,4-三甲戊基)-2-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去屑止痒效果优于同类的其他去屑止痒剂,其不仅能够与其他添加成分较好的混合,而且无毒性无刺激性,安全性能较高,并被广泛的应用于洗发护发品、浴液、化妆品、洗涤用品中。
相关技术中,1-羟基-4-甲基-6-(2,4,4-三甲戊基)-2-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经过傅克酰基化反应、闭环反应、羟胺化反应、成盐反应,得到吡啶酮乙醇胺盐。其中,傅克酰基化反应中,一般采用无水氯化铝作为催化剂,并促进反应的进行,虽然无水氯化铝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但是,在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实际生产中,无水氯化铝的使用,不仅不易回收,而且还会产生大量废水,处理十分困难,而负载型催化剂具有便于回收的优势,因此,如何实现负载型催化剂于傅克酰基化反应的应用已经成为吡啶酮乙醇胺盐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负载型催化剂于傅克酰基化反应的催化反应,本申请提供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进行酰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a;
S2、中间体a进行闭环反应,得到中间体b;
S3、中间体b和盐酸羟胺进行羟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c;
S4、中间体c和乙醇胺进行成盐反应,得到吡啶酮乙醇胺盐;
其中,酰基化反应在负载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
负载型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和载体,载体为硅胶,活性组分包括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且无水氯化铝于载体上的重量负载量为7-11wt%;无水氯化镧于载体上的重量负载量为3-5wt%;无水高氯酸锂于载体上的重量负载量为0.8-1.5wt%。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进行酰基化反应,得到3,7,9,9-四甲基-2-癸烯-5-酮酸甲酯(中间体a),3,7,9,9-四甲基-2-癸烯-5-酮酸甲酯进行闭环反应,得到4-甲基-6-(2,4,4-三甲戊基)-2-吡啶酮(中间体b),4-甲基-6-(2,4,4-三甲戊基)-2-吡啶酮进行羟胺化反应,得到1-羟基-4-甲基-6-(2,4,4-三甲戊基)-2-吡啶酮(中间体c),1-羟基-4-甲基-6-(2,4,4-三甲戊基)-2-吡啶酮进行成盐反应,得到1-羟基-4-甲基-6-(2,4,4-三甲戊基)-2-吡啶酮乙醇胺盐(吡啶酮乙醇胺盐)。在酰基化反应中,采用负载型催化剂,并通过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之间的协同作用,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为94.5-97.4%,选择性为99.4-99.8%,经过五次循环使用后,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为86.7-89.6%,负载型催化剂保持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而且还便于对负载型催化剂进行回收,同时还减少了废水量,降低吡啶酮乙醇胺盐制备工艺中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提高了吡啶酮乙醇胺盐的收率。
优选的,所述异壬酰氯、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盐酸羟胺、乙醇胺的重量配比为(16-24):(10-17):(14-22):(3.5-5.5),异壬酰氯、负载型催化剂的重量配比为(16-24):(40-5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原料、催化剂的配比进行限定,提高吡啶酮乙醇胺盐的收率。
优选的,所述负载型催化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将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混合均匀,得到混料a;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四氯化碳中加入硅胶,搅拌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混料a,继续搅拌,升温至40-50℃,保温回流反应48-50h,过滤,然后依次利用四氯化碳、乙醇进行洗涤,真空加热干燥,得到负载型催化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氯化碳作为溶剂使用,首先将硅胶分散在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的混合物,并使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负载在硅胶中,采用加热处理,提高硅胶、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之间的布朗运动,采用回流处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四氯化碳的挥发,在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于硅胶上负载完毕后,采用依次采用四氯化碳、乙醇洗涤、真空加热干燥,便于乙醇的挥发。
优选的,所述惰性气体使用前,利用干燥剂进行除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惰性气体引入水分,降低负载型催化剂加工过程中,水分对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硅胶使用前进行预处理,预处理采用以下方法:
将硅胶加入乙醇中,搅拌并混合均匀,升温至30-40℃,保温处理3-4h,过滤,然后利用乙醇进行洗涤,之后加入盐酸溶液中,搅拌并混合均匀,升温至50-60℃,保温处理7-8h,过滤,然后利用水进行洗涤,之后加入乙醇中,搅拌并混合均匀,升温至30-40℃,保温处理30-40min,过滤,然后利用乙醇进行洗涤,真空60-70℃,干燥12-16h,得到预处理后的硅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乙醇、盐酸溶液对硅胶进行清洗,除去硅胶表面的有机物、金属、金属氧化物等杂质,同时采用盐酸溶液清洗,还能够对硅胶表面的活性位点进行活化,增加硅胶的活性位点,在盐酸溶液洗涤后,利用乙醇进行洗涤,除去硅胶残留盐酸和水分,采用真空加热干燥,便于乙醇、水分的挥发。
优选的,所述酰基化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二氯甲烷中加入负载型催化剂,搅拌并混合均匀,降温至0℃,然后缓慢滴加异壬酰氯,异壬酰氯于1-2h内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升温至25-30℃,之后缓慢滴加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于3-4h内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升温至40-45℃,保温回流反应8-10h,冷却降温至室温,然后加入二氯甲烷,之后加入盐酸溶液,继续搅拌,静置分层,分离出有机相、水相,对有机相进行洗涤、干燥、旋蒸浓缩,得到中间体a。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的进行酰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a,异壬酰氯的滴加过程为放热反应,通过降温处理,降低异壬酰氯出现氧化的情况,然后滴加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并加热至30-40℃,便于中间体a的合成,通过各步骤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中间体a的收率。
优选的,所述酰基化反应中,对水相进行过滤,然后依次利用二氯甲烷、丙酮、异丙醚进行洗涤,真空加热干燥,对负载型催化剂进行回收利用,并得到回收负载型催化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水相中的负载型催化剂进行过滤,然后依次利用二氯甲烷、丙酮、异丙醚进行洗涤,干燥,除去负载型催化剂表面残留的有机物、水分,便于对负载型催化剂进行回收利用。
优选的,所述酰基化反应中,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进行酰基化反应产生的尾气经碱性液体吸收后排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尾气进行处理,降低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优选的,所述酰基化反应中,利用干燥剂使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处于干燥的环境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干燥剂吸收气体中的水分,使酰基化反应处于干燥的环境中,降低水分对负载型催化剂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闭环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中间体a升温至210-220℃,搅拌并充分混合,保温回流反应29-34h,加入二氯甲烷,洗涤、干燥、旋蒸浓缩,得到中间体b;
所述羟胺化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二氯甲烷中加入水,搅拌并混合均匀,加入中间体b、盐酸羟胺,然后加入甲醇钠,继续搅拌,升温至30-40℃,加入乙酸,继续搅拌,保温回流反应15-18h,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搅拌,静置分层,分离出有机相,对有机相进行洗涤、干燥、旋蒸浓缩,得到中间体c;所述成盐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二氯甲烷中加入乙酸乙酯,搅拌并混合均匀,加入中间体c、乙醇胺,继续搅拌,升温至50-60℃,看到有晶体析出时,降温至0℃,过滤,分离出晶体,对晶体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吡啶酮乙醇胺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间体a进行闭环反应,得到中间体b,采用惰性气体保护,降低空气对中间体a反应的影响,中间体b和盐酸羟胺进行羟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c,采用旋蒸浓缩,提高效率,中间体c和乙醇胺进行成盐反应,得到吡啶酮乙醇胺盐,降温至0℃,便于晶体的析出,通过各步骤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和加工。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申请采用负载型催化剂,载体采用硅胶,活性组分采用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并通过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转化率,也提高了中间体a的收率,使负载型催化剂保持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又通过硅胶、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之间的协同作用,经过五次的循环利用,负载型催化剂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
2、在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中,采用四氯化碳作为溶剂,还采用了加热处理,提高硅胶、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之间的布朗运动,采用惰性气体保护,降低四氯化碳发生氧化反应的情况,同时还对惰性气体进行干燥处理,避免惰性气体引入水分。
3、在硅胶使用前进行预处理,不仅去除硅胶表面的有机物、金属、金属氧化物等杂质,而且还对硅胶的活性位点进行活化,增加活性组分的负载量和均匀度,提高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4、在酰基化反应中,通过各步骤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中间体a的收率,还实现了负载型催化剂的回收利用,产生的尾气经过碱性液体吸收后排空,降低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在闭环反应、羟胺化反应、成盐反应,通过各步骤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吡啶酮乙醇胺盐的收率,而且还便于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和加工。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制备例
制备例1
负载型催化剂,负载型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和载体,载体为硅胶,硅胶的纯度≥80%,且选自青岛海浪硅胶干燥剂有限公司的催化剂硅胶123,活性组分包括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且无水氯化铝于载体上的重量负载量为7wt%;无水氯化镧于载体上的重量负载量为5wt%;无水高氯酸锂于载体上的重量负载量为0.8wt%。
负载型催化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硅胶的预处理
将硅胶加入乙醇中,使硅胶完全浸没在乙醇中,搅拌并混合均匀,升温至30℃,保温处理4h,过滤,然后利用乙醇洗涤2次,之后加入盐酸溶液中,使硅胶完全浸没在盐酸溶液中,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搅拌并混合均匀,升温至60℃,保温处理8h,过滤,然后利用水洗涤3次,之后加入乙醇中,使硅胶完全浸没在乙醇中,搅拌并混合均匀,升温至30℃,保温处理40min,过滤,然后利用乙醇洗涤3次,放入70℃的真空环境中,干燥12h,得到预处理后的硅胶。
活性组分混料
将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混合均匀,得到混料a。
活性组分负载
在氮气保护下,在100g四氯化碳中加入预处理后的硅胶,四氯化碳、硅胶的重量配比为4:1,搅拌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混料a,继续搅拌,升温至40℃,保温回流反应50h,过滤,然后利用四氯化碳洗涤3次,之后利用乙醇洗涤2次,放入60℃的真空环境中,干燥16h,得到负载型催化剂。
其中,氮气在使用前,利用干燥剂进行除湿,以除去氮气中的水分,干燥剂为无水氯化钙。
制备例2
负载型催化剂,负载型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和载体,载体为硅胶,硅胶的纯度≥80%,且选自青岛海浪硅胶干燥剂有限公司的催化剂硅胶123,活性组分包括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且无水氯化铝于载体上的重量负载量为9.3wt%;无水氯化镧于载体上的重量负载量为4wt%;无水高氯酸锂于载体上的重量负载量为1.1wt%。
负载型催化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硅胶的预处理
将硅胶加入乙醇中,使硅胶完全浸没在乙醇中,搅拌并混合均匀,升温至35℃,保温处理3.5h,过滤,然后利用乙醇洗涤2次,之后加入盐酸溶液中,使硅胶完全浸没在盐酸溶液中,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搅拌并混合均匀,升温至55℃,保温处理7.5h,过滤,然后利用水洗涤3次,之后加入乙醇中,使硅胶完全浸没在乙醇中,搅拌并混合均匀,升温至35℃,保温处理35min,过滤,然后利用乙醇洗涤3次,放入65℃的真空环境中,干燥14h,得到预处理后的硅胶。
活性组分混料
将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混合均匀,得到混料a。
活性组分负载
在氮气保护下,在100g四氯化碳中加入预处理后的硅胶,四氯化碳、硅胶的重量配比为5:1.5,搅拌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混料a,继续搅拌,升温至45℃,保温回流反应49h,过滤,然后利用四氯化碳洗涤3次,之后利用乙醇洗涤2次,放入65℃的真空环境中,干燥14h,得到负载型催化剂。
其中,氮气在使用前,利用干燥剂进行除湿,以除去氮气中的水分,干燥剂为无水氯化钙。
制备例3
负载型催化剂,负载型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和载体,载体为硅胶,硅胶的纯度≥80%,且选自青岛海浪硅胶干燥剂有限公司的催化剂硅胶123,活性组分包括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且无水氯化铝于载体上的重量负载量为11wt%;无水氯化镧于载体上的重量负载量为3wt%;无水高氯酸锂于载体上的重量负载量为1.5wt%。
负载型催化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硅胶的预处理
将硅胶加入乙醇中,使硅胶完全浸没在乙醇中,搅拌并混合均匀,升温至40℃,保温处理3h,过滤,然后利用乙醇洗涤2次,之后加入盐酸溶液中,使硅胶完全浸没在盐酸溶液中,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搅拌并混合均匀,升温至50℃,保温处理7h,过滤,然后利用水洗涤3次,之后加入乙醇中,使硅胶完全浸没在乙醇中,搅拌并混合均匀,升温至40℃,保温处理30min,过滤,然后利用乙醇洗涤3次,放入60℃的真空环境中,干燥16h,得到预处理后的硅胶。
活性组分混料
将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混合均匀,得到混料a。
活性组分负载
在氮气保护下,在100g四氯化碳中加入预处理后的硅胶,四氯化碳、硅胶的重量配比为6:2,搅拌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混料a,继续搅拌,升温至50℃,保温回流反应48h,过滤,然后利用四氯化碳洗涤3次,之后利用乙醇洗涤2次,放入70℃的真空环境中,干燥12h,得到负载型催化剂。
其中,氮气在使用前,利用干燥剂进行除湿,以除去氮气中的水分,干燥剂为无水氯化钙。
对制备例1-3得到的负载型催化剂制备试样,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负载量的检测。
对试样进行粉碎、研磨,在溶解液中加入1g研磨后的试样,搅拌处理24h,使负载型催化剂表面的氯化铝、氯化镧、高氯酸锂全部溶于溶解液中,过滤、洗涤,取滤液、定容,得到待测液,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选自赛默飞Icap63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对待测液中的氯化铝、氯化镧、高氯酸锂含量进行检测,并计算出氯化铝、氯化镧、高氯酸锂在载体上的负载量。
其中,溶解液为盐酸溶液和硝酸溶液的混合液,盐酸溶液的浓度为30%,硝酸溶液的浓度为25%,且盐酸溶液和硝酸溶液的重量配比为3:1。
吡啶酮乙醇胺盐合成反应
吡啶酮乙醇胺盐合成工艺,包括如下反应:
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进行酰基化反应,得到3,7,9,9-四甲基-2-癸烯-5-酮酸甲酯。
Figure BDA0002740079630000071
3,7,9,9-四甲基-2-癸烯-5-酮酸甲酯进行闭环反应,得到4-甲基-6-(2,4,4-三甲戊基)-2-吡啶酮。
Figure BDA0002740079630000072
4-甲基-6-(2,4,4-三甲戊基)-2-吡啶酮和盐酸羟胺进行羟胺化反应,得到1-羟基-4-甲基-6-(2,4,4-三甲戊基)-2-吡啶酮。
Figure BDA0002740079630000081
1-羟基-4-甲基-6-(2,4,4-三甲戊基)-2-吡啶酮和乙醇胺进行成盐反应,得到1-羟基-4-甲基-6-(2,4,4-三甲戊基)-2-吡啶酮乙醇胺盐。
Figure BDA0002740079630000082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进行酰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a。
其中,酰基化反应在负载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负载型催化剂采用制备例1得到。
酰基化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100g二氯甲烷中加入50g负载型催化剂,搅拌并混合均匀,降温至0℃,然后缓慢滴加异壬酰氯,异壬酰氯、负载型催化剂的重量配比为16:40,异壬酰氯于1h内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升温至25℃,之后缓慢滴加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异壬酰氯、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配比为16:10,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于3h内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升温至40℃,保温回流反应8h,冷却降温至室温,然后加入30g二氯甲烷,之后加入50g盐酸溶液,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继续搅拌,静置分层,分离出有机相、水相。
对有机相进行以下处理:依次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3次,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2次,利用水洗涤4次,之后利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过滤,旋蒸浓缩,得到中间体a。
对水相进行以下处理:过滤,依次利用二氯甲烷洗涤3次,利用丙酮洗涤2次,利用异丙醚洗涤4次,之后放入80℃的真空环境中,干燥30h,对负载型催化剂进行回收利用,并得到回收负载型催化剂。
其中,在酰基化反应中,利用干燥管使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的反应环境处于无水环境中,干燥管内放置有干燥剂,干燥剂为无水氯化钙。
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反应产生的尾气经碱性液体吸收后排空,碱性液体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S2、中间体a进行闭环反应,得到中间体b。
闭环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氮气保护下,将中间体a升温至210℃,搅拌并充分混合,保温回流反应34h,加入60g二氯甲烷,然后依次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3次,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2次,利用水洗涤4次,之后利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过滤,旋蒸浓缩,得到中间体b。
S3、中间体b和盐酸羟胺进行羟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c。
羟胺化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100g二氯甲烷中加入1g水,搅拌并混合均匀,加入中间体b、盐酸羟胺,异壬酰氯、盐酸羟胺的重量配比为16:14,然后加入10g甲醇钠,继续搅拌,升温至30℃,加入1.8g乙酸,继续搅拌,保温回流反应18h,加入60g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4%,继续搅拌,静置分层,分离出有机相,对有机相依次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3次,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2次,利用水洗涤4次,之后利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过滤,旋蒸浓缩,得到中间体c。
S4、中间体c和乙醇胺进行成盐反应,得到吡啶酮乙醇胺盐。
在50g二氯甲烷中加入30g乙酸乙酯,搅拌并混合均匀,加入中间体c、乙醇胺,乙醇胺、盐酸羟胺的重量配比为16:3.5,升温至50℃,看到有晶体析出时,降温至0℃,过滤,分离出晶体,对晶体依次利用二氯甲烷洗涤2次,利用乙酸乙酯洗涤3次,放入60℃的真空环境中,干燥10h,得到吡啶酮乙醇胺盐。
实施例2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进行酰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a。
其中,酰基化反应在负载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负载型催化剂采用制备例1得到。
酰基化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100g二氯甲烷中加入50g负载型催化剂,搅拌并混合均匀,降温至0℃,然后缓慢滴加异壬酰氯,异壬酰氯、负载型催化剂的重量配比为20:45,异壬酰氯于1.5h内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升温至30℃,之后缓慢滴加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异壬酰氯、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配比为20:14.3,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于3.5h内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升温至45℃,保温回流反应9h,冷却降温至室温,继续搅拌,然后加入30g二氯甲烷,之后加入50g盐酸溶液,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继续搅拌,静置分层,分离出有机相、水相。
对有机相进行以下处理:依次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3次,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2次,利用水洗涤4次,之后利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过滤,旋蒸浓缩,得到中间体a。
对水相进行以下处理:过滤,依次利用二氯甲烷洗涤3次,利用丙酮洗涤2次,利用异丙醚洗涤4次,之后放入85℃的真空环境中,干燥26h,对负载型催化剂进行回收利用,并得到回收负载型催化剂。
其中,在酰基化反应中,利用干燥管使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的反应环境处于无水环境中,干燥管内放置有干燥剂,干燥剂为无水氯化钙。
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反应产生的尾气经碱性液体吸收后排空,碱性液体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S2、中间体a进行闭环反应,得到中间体b。
闭环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氮气保护下,将中间体a升温至215℃,搅拌并充分混合,保温回流反应31h,加入60g二氯甲烷,然后依次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3次,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2次,利用水洗涤4次,之后利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过滤,旋蒸浓缩,得到中间体b。
S3、中间体b和盐酸羟胺进行羟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c。
羟胺化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100g二氯甲烷中加入1g水,搅拌并混合均匀,加入中间体b、盐酸羟胺,异壬酰氯、盐酸羟胺的重量配比为20:17.8,然后加入10g甲醇钠,继续搅拌,继续搅拌,升温至35℃,加入1.8g乙酸,继续搅拌,保温回流反应17h,加入60g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4%,继续搅拌,静置分层,分离出有机相,对有机相依次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3次,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2次,利用水洗涤4次,之后利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过滤,旋蒸浓缩,得到中间体c。
S4、中间体c和乙醇胺进行成盐反应,得到吡啶酮乙醇胺盐。
在50g二氯甲烷中加入30g乙酸乙酯,搅拌并混合均匀,加入中间体c、乙醇胺,乙醇胺、盐酸羟胺的重量配比为20:4.3,升温至55℃,看到有晶体析出时,降温至0℃,过滤,分离出晶体,对晶体依次利用二氯甲烷洗涤2次,利用乙酸乙酯洗涤3次,放入65℃的真空环境中,干燥9h,得到吡啶酮乙醇胺盐。
实施例3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进行酰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a。
其中,酰基化反应在负载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负载型催化剂采用制备例1得到。
酰基化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100g二氯甲烷中加入50g负载型催化剂,搅拌并混合均匀,降温至0℃,然后缓慢滴加异壬酰氯,异壬酰氯、负载型催化剂的重量配比为24:50,异壬酰氯于2h内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升温至25℃,之后缓慢滴加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异壬酰氯、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配比为24:17,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于4h内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升温至45℃,保温回流反应10h,冷却降温至室温,继续搅拌,然后加入30g二氯甲烷,之后加入50g盐酸溶液,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继续搅拌,静置分层,分离出有机相、水相。
对有机相进行以下处理:依次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3次,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2次,利用水洗涤4次,之后利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过滤,旋蒸浓缩,得到中间体a。
对水相进行以下处理:过滤,依次利用二氯甲烷洗涤3次,利用丙酮洗涤2次,利用异丙醚洗涤4次,之后放入90℃的真空环境中,干燥24h,对负载型催化剂进行回收利用,并得到回收负载型催化剂。
其中,在酰基化反应中,利用干燥管使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的反应环境处于无水环境中,干燥管内放置有干燥剂,干燥剂为无水氯化钙。
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反应产生的尾气经碱性液体吸收后排空,碱性液体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S2、中间体a进行闭环反应,得到中间体b。
闭环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氮气保护下,将中间体a升温至220℃,搅拌并充分混合,保温回流反应29h,加入60g二氯甲烷,然后依次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3次,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2次,利用水洗涤4次,之后利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过滤,旋蒸浓缩,得到中间体b。
S3、中间体b和盐酸羟胺进行羟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c。
羟胺化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100g二氯甲烷中加入1g水,搅拌并混合均匀,加入中间体b、盐酸羟胺,异壬酰氯、盐酸羟胺的重量配比为24:22,然后加入10g甲醇钠,继续搅拌,继续搅拌,升温至40℃,加入1.8g乙酸,继续搅拌,保温回流反应15h,加入60g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4%,继续搅拌,静置分层,分离出有机相,对有机相依次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3次,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2次,利用水洗涤4次,之后利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过滤,旋蒸浓缩,得到中间体c。
S4、中间体c和乙醇胺进行成盐反应,得到吡啶酮乙醇胺盐。
在50g二氯甲烷中加入30g乙酸乙酯,搅拌并混合均匀,加入中间体c、乙醇胺,乙醇胺、盐酸羟胺的重量配比为24:5.5,升温至60℃,看到有晶体析出时,降温至0℃,过滤,分离出晶体,对晶体依次利用二氯甲烷洗涤2次,利用乙酸乙酯洗涤3次,放入70℃的真空环境中,干燥8h,得到吡啶酮乙醇胺盐。
实施例4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在酰基化反应中,负载型催化剂采用制备例2得到。
实施例5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在酰基化反应中,负载型催化剂采用制备例3得到。
对比例
对比例1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本对比例和实施例4的区别之处在于,在酰基化反应中,用等量的无水氯化铝替换负载型催化剂。
对比例2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本对比例和实施例4的区别之处在于,负载型催化剂中,活性组分为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铝于载体上的负载量为14.4wt%。
对比例3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本对比例和实施例4的区别之处在于,负载型催化剂中,活性组分为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氯化铝于载体上的负载量为9.3wt%;无水氯化镧于载体上的负载量为4wt%。
对比例4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本对比例和实施例4的区别之处在于,负载型催化剂中,活性组分为无水氯化铝、无水高氯酸锂,无水氯化铝于载体上的负载量为9.3wt%,无水高氯酸锂于载体上的负载量为1.1wt%。
对比例5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本对比例和实施例4的区别之处在于,负载型催化剂中,载体为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铝中Al2O3的含量≥96%,且选自河南兴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5中的吡啶酮乙醇胺盐制备工艺,利用液相色谱仪,选择岛津LC-20AT液相色谱仪,分别对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中间体a、中间体b、中间体c、吡啶酮乙醇胺盐进行检测和计算,检测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中间体a收率/%=中间体a生成量(mol)/中间体a理论生成量(mol)×100%==中间体a生成量(mol)/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初始量(mol)×100%。
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转化率/%=(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初始量(mol)-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剩余量(mol))/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初始量(mol)×100%。
中间体a选择性/%=中间体a生成量(mol)/总产物量生成量(mol)×100%=中间体a生成量(mol)/(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初始量(mol)-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剩余量(mol))×100%=中间体a收率/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转化率×100%。
中间体b收率/%=中间体b生成量(mol)/中间体b理论生成量(mol)×100%=中间体b生成量(mol)/中间体a生成量(mol)(mol)×100%。
中间体c收率/%=中间体c生成量(mol)/中间体c理论生成量(mol)×100%=中间体c生成量(mol)/中间体b生成量(mol)(mol)×100%。
吡啶酮乙醇胺盐收率/%=吡啶酮乙醇胺盐生成量(mol)/吡啶酮乙醇胺盐理论生成量(mol)×100%=吡啶酮乙醇胺盐生成量(mol)/中间体c生成量(mol)(mol)×100%。
其中,利用中间体a转化率间接表示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
利用中间体a选择性间接表示负载型催化剂的选择性。
表1负载型催化剂的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 中间体a转化率/% 中间体a收率/% 中间体a选择性/%
实施例1 94.5 93.9 99.4
实施例2 96.3 96.1 99.8
实施例3 96.1 95.7 99.6
实施例4 97.4 97.2 99.8
实施例5 96.7 96.5 99.8
对比例1 92.9 92.1 99.1
对比例2 86.4 85.6 99.1
对比例3 89.4 89.0 99.6
对比例4 90.3 89.9 99.6
对比例5 90.5 90.3 99.8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申请的负载型催化剂,中间体a转化率为94.5-97.4%,中间体a收率为93.9-97.2%,中间体a选择性为99.4-99.8%,采用无水氯化铝作为催化剂使用时,中间体a转化率为92.9%,中间体a收率为92.1%,中间体a选择性为99.1%,本申请的负载型催化剂,不仅能够代替无水氯化铝使用,而且还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将实施例4和对比例2-3进行比较,由此可以看出,活性组分采用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能够起到良好的活性,无水高氯酸锂起到良好的助催化的效果,并通过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能够明显提高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再通过将实施例4和对比例4进行比较,由此可以看出,载体采用硅胶,能够提高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这可能是由于活性组分在三氧化二铝内部分布不均匀,活性组分可以在硅胶内部均匀分布,而且硅胶内部的孔隙为通孔,增加活性组分、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异壬酰氯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表2各步骤收率的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 中间体a收率/% 中间体b收率/% 中间体c收率/% 吡啶酮乙醇胺盐收率/%
实施例1 93.9 92.4 89.6 85.4
实施例2 96.1 94.8 92.5 88.9
实施例3 95.7 94.2 91.6 87.4
实施例4 97.2 95.9 93.5 89.9
实施例5 96.5 95.1 92.8 89.2
对比例1 92.1 90.8 88.4 84.8
对比例2 85.6 84.3 81.9 78.0
对比例3 89.0 87.6 85.3 81.4
对比例4 89.9 88.6 86.2 82.3
对比例5 90.3 89.1 86.7 82.6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申请的吡啶酮乙醇胺盐制备工艺,采用负载型催化剂,吡啶酮乙醇胺盐的收率为85.4-89.9%,而采用无水氯化铝,吡啶酮乙醇胺盐的收率为84.8%,本申请的吡啶酮乙醇胺盐制备工艺,吡啶酮乙醇胺盐具有较高的收率。
将实施例4和对比例2-4进行比较,由此可以看出,活性组分采用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载体采用硅胶,能够明显提高吡啶酮乙醇胺盐的收率。
催化剂的重复利用
将实施例1-5和对比例1-5得到的回收负载型催化剂,且采用相对应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吡啶酮乙醇胺盐制备工艺的方法,对S1步骤中回收负载型催化剂,回收重复利用五次,利用液相色谱仪,选择岛津LC-20AT液相色谱仪,对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中间体a进行检测并计算,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回收负载型催化剂的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2740079630000151
从表3中可以看出,本申请的负载型催化剂,经过五次的循环利用,中间体a转化率为86.7-89.6%,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将实施例4和对比例2-5进行比较,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硅胶之间的协同作用,使负载型催化剂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进行酰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a;
S2、中间体a进行闭环反应,得到中间体b;
S3、中间体b和盐酸羟胺进行羟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c;
S4、中间体c和乙醇胺进行成盐反应,得到吡啶酮乙醇胺盐;
其中,酰基化反应在负载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
负载型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和载体,载体为硅胶,活性组分包括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且无水氯化铝于载体上的重量负载量为7-11wt%;无水氯化镧于载体上的重量负载量为3-5wt%;无水高氯酸锂于载体上的重量负载量为0.8-1.5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壬酰氯、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盐酸羟胺、乙醇胺的重量配比为(16-24):(10-17):(14-22):(3.5-5.5),异壬酰氯、负载型催化剂的重量配比为(16-24):(4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型催化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将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镧、无水高氯酸锂,混合均匀,得到混料a;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四氯化碳中加入硅胶,搅拌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混料a,继续搅拌,升温至40-50℃,保温回流反应48-50h,过滤,然后依次利用四氯化碳、乙醇进行洗涤,真空加热干燥,得到负载型催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使用前,利用干燥剂进行除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使用前进行预处理,预处理采用以下方法:
将硅胶加入乙醇中,搅拌并混合均匀,升温至30-40℃,保温处理3-4h,过滤,然后利用乙醇进行洗涤,之后加入盐酸溶液中,搅拌并混合均匀,升温至50-60℃,保温处理7-8h,过滤,然后利用水进行洗涤,之后加入乙醇中,搅拌并混合均匀,升温至30-40℃,保温处理30-40min,过滤,然后利用乙醇进行洗涤,真空60-70℃,干燥12-16h,得到预处理后的硅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酰基化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二氯甲烷中加入负载型催化剂,搅拌并混合均匀,降温至0℃,然后缓慢滴加异壬酰氯,异壬酰氯于1-2h内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升温至25-30℃,之后缓慢滴加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于3-4h内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升温至40-45℃,保温回流反应8-10h,冷却降温至室温,然后加入二氯甲烷,之后加入盐酸溶液,继续搅拌,静置分层,分离出有机相、水相,对有机相进行洗涤、干燥、旋蒸浓缩,得到中间体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酰基化反应中,对水相进行过滤,然后依次利用二氯甲烷、丙酮、异丙醚进行洗涤,真空加热干燥,对负载型催化剂进行回收利用,并得到回收负载型催化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酰基化反应中,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进行酰基化反应产生的尾气经碱性液体吸收后排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酰基化反应中,利用干燥剂使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异壬酰氯处于干燥的环境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中间体a升温至210-220℃,搅拌并充分混合,保温回流反应29-34h,加入二氯甲烷,洗涤、干燥、旋蒸浓缩,得到中间体b;
所述羟胺化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二氯甲烷中加入水,搅拌并混合均匀,加入中间体b、盐酸羟胺,然后加入甲醇钠,继续搅拌,升温至30-40℃,加入乙酸,继续搅拌,保温回流反应15-18h,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搅拌,静置分层,分离出有机相,对有机相进行洗涤、干燥、旋蒸浓缩,得到中间体c;
所述成盐反应采用以下方法:
在二氯甲烷中加入乙酸乙酯,搅拌并混合均匀,加入中间体c、乙醇胺,继续搅拌,升温至50-60℃,看到有晶体析出时,降温至0℃,过滤,分离出晶体,对晶体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吡啶酮乙醇胺盐。
CN202011147354.0A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 Active CN1121593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7354.0A CN112159352B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7354.0A CN112159352B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9352A CN112159352A (zh) 2021-01-01
CN112159352B true CN112159352B (zh) 2022-06-14

Family

ID=73864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7354.0A Active CN112159352B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93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4457B (zh) * 2021-03-25 2022-11-15 菏泽新东方日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环保型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
CN113493431B (zh) * 2021-08-12 2024-04-30 成都化润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4-甲基-(2,4,4-三甲基戊基)-2h-吡喃-2-酮的合成方法
KR20230104423A (ko) * 2021-12-31 2023-07-10 주식회사 케이씨아이 치환된 1-하이드록시-2-피리돈 화합물의 신규한 제조 방법
CN115784981A (zh) * 2022-12-19 2023-03-14 宿迁旭升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吡罗克酮乙醇胺盐制备工艺
CN116574425A (zh) * 2023-06-08 2023-08-11 诺奇兄弟新材料(吴江)有限公司 一种成品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87030B (zh) * 2023-08-03 2024-05-03 济宁科友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9636A (ja) * 1993-03-22 1994-11-29 Sankyo Co Ltd ベンジルアルコール類の合成法
CN110818632A (zh) * 2019-11-16 2020-02-21 菏泽新东方日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方法
WO2020107539A1 (zh) * 2018-11-29 2020-06-0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9636A (ja) * 1993-03-22 1994-11-29 Sankyo Co Ltd ベンジルアルコール類の合成法
WO2020107539A1 (zh) * 2018-11-29 2020-06-0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818632A (zh) * 2019-11-16 2020-02-21 菏泽新东方日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9352A (zh) 2021-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9352B (zh) 一种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
Bianchi et al. Oxidation of benzene to phenol with hydrogen peroxide catalyzed by a modified titanium silicalite (TS‐1B)
CN109589979A (zh) 一种金属氧化物/碳材料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06043A (zh) 一种降解甲醛的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24457B (zh) 一种杀菌环保型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
CN105080521A (zh) 一种活性炭的再生方法
JP2009500171A (ja) 触媒の改良
CN105540819A (zh) 一种载体改性制备臭氧催化剂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
CN109225209B (zh) 一种选择性加氢制肉桂醇的微波辐射增强碱改性炭载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9261148A (zh) 一种氧化铝负载钌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35171A (zh) 一种双金属Pt-Bi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一种选择性催化氧化甘油制DHA的方法
CN109126864A (zh) 失活钛硅分子筛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JPH0617160A (ja) 使用済み触媒からのレニウムの回収方法
CN1068303C (zh) 提纯芳族多元羧酸的改进方法
CN101125294B (zh) 改性活性炭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
CN116217539A (zh) 一种催化双氧水氧化制备硫酸乙烯酯的方法
JP2001113175A (ja) チタンを含有するゼオライト系触媒の再生方法
CN109529902A (zh) 一种高稳定的钯镍炭催化剂催化合成维生素e中间体的方法
CN112844482B (zh) 一种酸碱双功能核壳结构非均相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一种裂解回收丙烯酸丁酯重组分的方法
CN110898835A (zh) 一种高效处理氨氮废水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59230A (zh) 一种用于常温催化脱除低浓度氮氧化物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40289B (zh) 一种水相催化氧化乳酸酯制备丙酮酸酯的方法
CN110433773A (zh) 一种碳基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4183929B2 (ja) ゼオライト触媒の再生方法およびジフェニルアミンの製造方法
KR102630759B1 (ko) 폐황산 용액에 포함된 프탈라이드 유도체 제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