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7285B - 基于码距与极化信道可靠度的极化码比特反转译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码距与极化信道可靠度的极化码比特反转译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7285B
CN112087285B CN202010944595.1A CN202010944595A CN112087285B CN 112087285 B CN112087285 B CN 112087285B CN 202010944595 A CN202010944595 A CN 202010944595A CN 112087285 B CN112087285 B CN 112087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
code
decoding
theta
pola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45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7285A (zh
Inventor
李里
孙瀚辰
范平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9445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872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87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7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7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7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09Error detection only, e.g. using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codes or single parity b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码距与极化信道可靠度的极化码比特反转译码方法,具体为:确定码字的最小、次小码重,按行重升序顺序排列信息比特集合;发射机进行极化码编码,并经过BPSK调制后发送,接收机将接收的极化码码字进行首次SCL译码;始构造反转序列;根据首次SCL译码结果和反转序列来执行多次比特反转过程,每次比特反转过程本质为执行一次特殊的SCL译码,直到译码成功。本发明与现有比特反转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中长码场景下具有相近性能,在短码场景下具有明显性能增益,同时最大反转次数不会受到码长的影响;本发明所提方法有利于提高物联网IoT或机器类通信MTC的短包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基于码距与极化信道可靠度的极化码比特反转译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码距与极化信道可靠度的极化码比特反转译码方法。
背景技术
土耳其教授Arikan基于信道极化现象提出的极化码,是目前首个在理论上被证明可以达到二进制离散无记忆信道(binary-input discrete memoryless channel,B-DMC)对称容量的码字。极化码已经被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采纳,作为5G中eMBB场景下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Arikan教授提出的串行消除译码算法(successive cancellation,SC)在码长有限的情况下,由于比特信道未能完全极化,会造成***误码率性能的衰退。而串行消除列表译码算法 (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SCL)可以通过保存多条译码路径来弥补性能损失。在列表长度适当的情况下,SCL译码算法的性能可以超过3GPP标准中部分LDPC码,也可以逼近最大似然准则的译码性能。此外,串行消除堆栈译码算法(successivecancellation stack,SCS)、串行消除混合译码算法(successive cancellation hybrid,SCH)等均可提升有限码长极化码的译码准确性。目前较为主流的译码算法是在SCL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或奇偶校验码(paritycheck,PC),通过多项式来校验译码码字是否正确,从而提高译码正确率。
通过CRC或PC可以判断译码结果是否正确,但对于错误比特无法进行定位并纠错。而比特反转则有可能纠正译码序列中的错误比特,即当首次译码失败后,进行第二次译码,在第二次译码时,把第一次译码结果中高出错概率部分的比特译码结果反转,将比特反转后会进一步影响后续译码过程中信息传递效果,从而提升***性能。SC、SCL译码序列中的错误比特主要由两类因素造成:(1).已有错误比特导致的错误信息传递效应。(2).***噪声与干扰。第一个出错的比特仅受噪声或干扰影响,比特反转的目的是消除译码过程中最先出错的比特导致的错误信息传递的影响。具体过程是针对出错概率较高的比特译码结果进行反转操作,提升译码正确率。
目前比特反转的研究主要从信息论出发分析比特级极化信道可靠度,从先验概率或后验概率的角度挑选错误概率最大的比特集合作为反转序列。从文献搜索结果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一些主流方案:
第一种方案,从传统信息论的角度出发。根据后验概率对数似然值的绝对值,从信息比特错误概率的角度来分析每个信息比特的可靠度。为了使判决标准更精确,还通过蒙特卡洛算法引入扰动因子对似然值进行修正,优化错误概率的估计值。该方法依据严格的理论分析,对错误概率的估计较为准确,相比其他方法性能增益较高。但此算法在引入优化因子的过程中使用了蒙特卡洛算法,增加了计算开销,且不利于硬件实现,有较高的硬件实现难度。
第二种方案,基于码字的二叉树表示形式,将二叉树每个叶子节点对应为码字的比特。从信息比特和冻结比特在叶子节点中分布的连续性入手,结合二叉树中分枝的结构,将码字分为若干子码块。将每个子码块中的第一个比特判定为最易出错的比特,所有子码块的首个比特的集合作为反转序列。为避免无效反转,在首次SCL译码过程中做特殊化处理,标记译码过程中的完备状态比特ui,再将完备状态比特ui从反转序列中剔除。所谓完备状态比特ui是指,当对信息比特ui译码时,译码路径被***为两条子路径,两条子路径仅在ui处取值不同,完成路径选择后,两条子路径全被保存或全被删除,不存在只保留一条子路径的情况。该方法未遵循传统的可靠度分析,而是从码字结构角度分析易错比特位,同时兼顾了信道噪声或干扰的影响,及时剔除冗余比特,避免了无效的反转操作。该方法设计巧妙,但反转序列的长度受码长影响,当码长较短时,反转序列也较短,限制了比特反转带来的增益。因此该方法并不适用于码长较短的应用场景。
第三种方案,利用先验概率以及CRC分段校验。具体而言,由高斯估计密度进化法或巴氏参数法,根据先验概率计算信息比特的可靠度,按照可靠度升序顺序排列信息比特位。根据各段长度占总码长的比例近似等于段内各信息比特错误概率之和,将码字分段,在各段末尾附加较短的CRC校验序列。在接收机译码过程中,对未能通过CRC校验的段进行比特反转操作。具体而言,根据可靠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将译码结果中信息比特值进行反转操作。根据进行反转操作的段的数量不同又可采用不同反转方法。该算法巧妙利用了分段校验的思想,缩小了反转序列的挑选范围,同时结合了信息比特的先验概率。目前已有简便的先验概率计算方法,因此该方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易于实现。
从文献搜索结果来看,尚未发现专门针对小包传输场景研究的极化码比特反转译码方法,也未发现同时利用码距属性与极化信道可靠度来构造反转序列的极化码比特反转译码方法。而小包传输恰恰是物理网(IoT)业务或机器类通信(MTC)业务的典型场景,针对性设计适用于极化码短码的比特反转译码方法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同时从码距和极化信道可靠度的角度出发构造反转序列。提供了一种基于码距与极化信道可靠度的极化码比特反转译码方法。
本发明的基于码距与极化信道可靠度的极化码比特反转译码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码字的最小、次小码重,按行重升序顺序排列信息比特集合。具体为:根据每包码长N、原始信息比特数量k、CRC校验序列长度Lcrc估算极化信道可靠度,并选择可靠度高的极化信道作为信息比特位,所有信息比特位集合记为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31
在极化码生成矩阵中,选择与各信息比特位对应的行,统计并记录各行的行重;按各行重升序顺序重新排列各信息比特位,重新排序后的信息比特位集合记为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32
最小行重表示为Dm、次小行重表示为Ds
步骤2:发射机进行极化码编码,并经过BPSK调制后发送。接收机将接收的极化码码字进行首次SCL译码,记为第0次译码;在SCL译码的路径***过程中记录出现的完备状态比特ui,所有ui的集合记为β;若第0次译码失败(即没有通过CRC查错码校验),则进行比特反转过程。
步骤3:开始构造反转序列。从集合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33
中剔除集合β中的元素后得到集合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34
(用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35
表示从集合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36
中剔除同时也属于集合β的元素);Θ中各元素仍根据其对应生成矩阵的行重按升序排列;用|Θ|表示Θ中元素的数量,将Θ中对应行重为Dm的元素放到集合Θm中,并根据各元素对应极化信道可靠度进行升序排列;将Θ中对应行重为Ds的元素放到集合Θs中,并根据各元素对应极化信道可靠度进行升序排列;最后将Θ集合中其它元素放到集合Θe中,并根据各元素对应极化信道可靠度进行升序排列;假设最大反转次数为T,则需要从集合Θm,Θs和Θe中选择T个比特位作为反转序列F={f1,f2,...,fT}。
步骤4:根据首次SCL译码结果(称为第0次SCL译码结果)和反转序列F来执行多次比特反转过程,每次比特反转过程本质为执行一次特殊的SCL译码。具体为:在第i次比特反转过程中执行的SCL译码与常规SCL译码相比,把反转序列中指明的信息比特位fi当做冻结比特位处理,该等效冻结比特位fi的取值总是由第0次SCL译码结果中信息比特位fi的取值反转后来充当;当第i次比特反转过程(即第i次特殊SCL译码)结束后,得到对所有k+Lcrc个信息比特的新估计值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37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38
进行CRC校验,若通过校验则认为译码成功,否则进行第 i+1次比特反转过程;当译码成功或者比特反转过程的执行次数达到T次后,结束步骤4。
进一步的,步骤3中反转序列的挑选方法有如下两种:
第一种方法:比较T与|Θm|+|Θs|的大小关系,当T>|Θm|+|Θs|时,改变T的取值为T=|Θm|+|Θs|;否则,T保持不变。
第二种方法,只要求T≤|Θ|。
在上述两种方法中,反转序列元素fi,1≤i≤T的取值按以下过程构成:
如果T≤|Θm|,则
fi=Θm[i],i=1,2,...,T;
如果|Θm|<T≤|Θm|+|Θs|,则
fi=Θm[i],i=1,2,...,|Θm|;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42
如果|Θm|+|Θs|<T≤|Θ|,则
fi=Θm[i],i=1,2,...,|Θm|;;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4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从SCL译码错误模式同时与码重和信息比特可靠度的综合关联关系出发来设计比特反转策略。与现有比特反转策略仅依靠信息比特可靠度或仅依靠码字结构特征的方法有明显不同。与现有比特反转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中长码场景下具有相近性能,在短码场景下具有明显性能增益,同时最大反转次数不会受到码长的影响。因此,所提方法有利于提高物联网(IoT)或机器类通信(MTC)的短包传输性能。
在高信噪比下,SCL译码算法错误模式更受码重等码字特征影响;在低信噪比下,SCL 译码错误模式更受信息比特可靠度影响。本方法兼顾码重属性与信息比特可靠度,因此取得了更佳折中。
附图说明
图1为仿真实验中,本发明在不同信噪比下与标准CA-SCL译码和现有RSC-SCL-Flip 比特反转方法的误帧率(BLER)比较曲线。
图2为本发明在码长为N=256、信息比特个数为K=148、译码列表大小为L=8时,在不同信噪比下与标准CA-SCL译码和现有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的误帧率(BLER) 比较曲线。
图3为本发明在码长为N=256、信息比特个数为K=140、译码列表大小为L=16、最大反转次数为T=32时,在不同信噪比下与标准CA-SCL译码和现有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的误帧率(BLER)比较曲线。
图4为本发明在码长为N=512、信息比特个数为K=268、译码列表大小为L=8、最大反转次数为T={16、32}时,在不同信噪比下与标准CA-SCL译码和现有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的误帧率(BLER)比较曲线。
图5为本发明在码长为N={128、256}、信息比特个数为K={54、76、88、96、140}、译码列表大小为L=8、信噪比为SNR={2dB、2.5dB}时,在不同的最大反转次数下误帧率(BLER)变化曲线。
图6为本发明在码长为N=256、信息比特个数为K=140、译码列表大小为L ={4、8、16}、最大反转次数为T=16时,在不同信噪比下与标准CA-SCL译码和现有 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的复杂度比较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基于码距与极化信道可靠度的极化码比特反转译码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码字的最小、次小码重,按行重升序顺序排列信息比特集合。具体为:根据每包码长N、原始信息比特数量k、CRC校验序列长度Lcrc估算极化信道可靠度,并选择可靠度高的极化信道作为信息比特位,所有信息比特位集合记为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51
在极化码生成矩阵中,选择与各信息比特位对应的行,统计并记录各行的行重;按各行重升序顺序重新排列各信息比特位,重新排序后的信息比特位集合记为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52
最小行重表示为Dm、次小行重表示为Ds
步骤2:发射机进行极化码编码,并经过BPSK调制后发送。接收机将接收的极化码码字进行首次SCL译码,记为第0次译码;在SCL译码的路径***过程中记录出现的完备状态比特ui,所有ui的集合记为β;若第0次译码失败(即没有通过CRC查错码校验),则进行比特反转过程。
步骤3:开始构造反转序列。从集合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53
中剔除集合β中的元素后得到集合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54
(用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55
表示从集合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56
中剔除同时也属于集合β的元素);Θ中各元素仍根据其对应生成矩阵的行重按升序排列;用|Θ|表示Θ中元素的数量,将Θ中对应行重为Dm的元素放到集合Θm中,并根据各元素对应极化信道可靠度进行升序排列;将Θ中对应行重为Ds的元素放到集合Θs中,并根据各元素对应极化信道可靠度进行升序排列;最后将Θ集合中其它元素放到集合Θe中,并根据各元素对应极化信道可靠度进行升序排列;假设最大反转次数为T,则需要从集合Θm,Θs和Θe中选择T个比特位作为反转序列F={f1,f2,...,fT}。
步骤4:根据首次SCL译码结果(称为第0次SCL译码结果)和反转序列F来执行多次比特反转过程,每次比特反转过程本质为执行一次特殊的SCL译码。具体为:在第i次比特反转过程中执行的SCL译码与常规SCL译码相比,把反转序列中指明的信息比特位fi当做冻结比特位处理,该等效冻结比特位fi的取值总是由第0次SCL译码结果中信息比特位fi的取值反转后来充当;当第i次比特反转过程(即第i次特殊SCL译码)结束后,得到对所有k+Lcrc个信息比特的新估计值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68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69
进行CRC校验,若通过校验则认为译码成功,否则进行第 i+1次比特反转过程;当译码成功或者比特反转过程的执行次数达到T次后,结束步骤4。
具体举例如下:码长为N=64、原始信息比特个数为k=20、CRC校验比特长度为Lcrc=12、最大反转次数为T=16、列表大小为L=8。
根据步骤1,确定码字的最小、次小码重,按行重升序顺序排列信息比特集合。具体方法如下。发射机首先使用高斯近似密度进化法对输入比特串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61
中各极化信道可靠度进行计算,并选择可靠度较高的32个极化信道作为信息比特位,信息比特位集合为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62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63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64
在极化码生成矩阵中,选择与各信息比特位对应的行,统计并记录各行的行重。按各行重升序顺序重新排列各信息比特位,重新排序后的信息比特位集合记为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65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66
最小行重表示为Dm, Dm=8;次小行重表示为Ds,Ds=16。
根据步骤2,发射机对信息比特串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67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71
进行极化码编码,并经过BPSK调制后发送。接收机将接收的极化码码字进行首次SCL译码,记为第0次译码。在SCL译码的路径***过程中记录产生的完备状态比特ui,所有ui的集合记为β={16、24、27}。若第0 次译码失败(即没有通过CRC查错码校验),则执行比特反转过程。
根据步骤3,开始构造反转序列。从集合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72
中剔除集合β中的元素后得到集合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73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74
(用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75
表示从集合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76
中剔除同时也属于集合β的元素)。Θ中各元素仍根据其对应生成矩阵的行重按升序排列。用|Θ|表示Θ中元素的数量,|Θ|=29。将Θ中对应行重为Dm的元素放到集合Θm中,并根据各元素对应极化信道可靠度进行升序排列,Θm={29、39、42、43、45、50、51、53、57};将Θ中对应行重为Ds的元素放到集合Θs中,并根据各元素对应极化信道可靠度进行升序排列,Θs={28、30、31、40、44、46、47、52、54、55、58、59、61};最后将Θ集合中其它元素放到集合Θe中,并根据各元素对应极化信道可靠度进行升序排列,Θe={32、48、56、60、62、63、64}。挑选反转序列F时,最大反转次数T=16,此案例下,第一种反转序列构造方法和第二种反转序列构造方法实施结果相。具体而言, |Θm|<T≤|Θm|+|Θs|,则fi=Θm[i],i=1,2,...,9;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712
可得反转序列F={29、39、42、43、45、50、51、53、57、 28、30、31、40、44、46、47}
根据步骤4,首次SCL译码结果(称为第0次SCL译码结果)为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77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78
根据信息比特位集合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79
可以得到对所有k+Lcrc个信息比特的估计值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710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711
未能通过CRC校验,进行第一次比特反转过程。选择反转序列F中第一个信息比特位fi=29作为比特反转对象。具体而言,第0次SCL译码结果中信息比特位fi的取值为1,在第1次比特反转过程中令fi=0,并继续进行后续SCL译码。第1次比特反转过程(即第1次特殊SCL译码)结束后,可以得到对所有k+Lcrc个信息比特的新估计值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81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82
进行CRC 校验,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83
仍未能通过校验。继续执行下一次比特反转过程。直至第11次比特反转过程后,
Figure BDA0002674809440000084
成功通过CRC校验,比特反转过程结束。
仿真实验
以下是本发明方法的误帧率(FER)实验结果。仿真实验具体条件为:AWGN信道,BPSK 调制,高斯估计,CRC长度为Lcrc=12,生成多项式为g(x)=x12+x11+x3+x2+x1+1。在挑选反转序列F时,采用最优方法。本发明方法仿真实验都采用该参数配置。
图1中虚线为本发明方法在码长为N=64、信息比特个数为K=32、译码列表大小为L =8时,在不同信噪比下与标准CA-SCL译码和现有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的误帧率(BLER)比较曲线。实线为本发明方法在码长为N=128、信息比特个数为K=76、译码列表大小为L=8时,在不同信噪比下与标准CA-SCL译码和现有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的误帧率(BLER)比较曲线。图中横坐标为信道的信噪比值(单位:dB),纵坐标为误帧率 (BLER)。图中的标记“◇”代表标准CA-SCL译码,“*”代表现有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分别代表本发明方法在最大反转次数为T={8、16、32}的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当码长较短时,现有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所允许的最大反转次数较小,无法取得较大增益。本发明方法在码长较短时表现出较好的能量增益,在码长为N =64、最大反转次数为T=16时,与标准CA-SCL译码相比有0.4dB左右增益。
图2为本发明方法在码长为N=256、信息比特个数为K=148、译码列表大小为L=8时,在不同信噪比下与标准CA-SCL译码和现有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的误帧率(BLER)比较曲线。图中横坐标为信道的信噪比值(单位dB),纵坐标为误帧率(BLER)。图中的标记“◇”代表标准CA-SCL译码,“*”代表现有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分别代表本发明方法在最大反转次数为T={16、32}的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与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相比具有一定增益,与标准 CA-SCL译码相比最大有约0.3dB增益。
图3为本发明方法在码长为N=256、信息比特个数为K=140、译码列表大小为L=16、最大反转次数为T=32时,在不同信噪比下与标准CA-SCL译码和现有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的误帧率(BLER)比较曲线。图中横坐标为信道的信噪比值(单位dB),纵坐标为误帧率(BLER)。图中的标记“◇”代表标准CA-SCL译码,“*”代表现有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代表本发明方法。
图3与图2对比可以看出,比特反转的增益随列表宽度的增加有所降低,本发明方法与现有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在较大列表宽度条件下,译码性能较为接近。特别在高信噪比区间,本发明方法性能稍显劣势。该仿真现象说明,本发明方法在短码长、译码列表大小较小的情况下,才会有较好性能增益。
图4为本发明方法在码长为N=512、信息比特个数为K=268、译码列表大小为L=8、最大反转次数为T={16、32}时,在不同信噪比下与标准CA-SCL译码和现有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的误帧率(BLER)比较曲线。图中横坐标为信道的信噪比值(单位:dB),纵坐标为误帧率(BLER)。图中的虚线代表标准CA-SCL译码,点划线代表现有RSC-SCL-Flip 比特反转方法,实线代表本发明方法。
从图4可以看出,当码长较长时,比特反转的增益随最大反转次数的增加无明显变化。将图4与图1、图2对比还可看出,所提方法的性能增益也随码长增加而逐渐消失。
图5为本发明方法在码长为N={128、256}、信息比特个数为K={54、76、88、96、140}、译码列表大小为L=8、信噪比为SNR={2dB、2.5dB}时,在不同的最大反转次数下误帧率(BLER)变化曲线。图中横坐标为最大反转次数,纵坐标为误帧率(BLER)。图中的标记“◇、□、○”代表码长为N=128时不同码率的误帧率(BLER)变化曲线,“*,△”代表码长为N=256时,不同码率的误帧率(BLER)变化曲线。
从图5可以看出,最大反转次数T越大,越有利于提升本发明方法译码性能,但当最大反转次数T大于30时,本发明方法的性能提升不再明显。在本发明方法步骤三中,选择反转序列F有两种方法。由图5可知,当T较大时,第二种方法的性能要略优于第一种方法,但计算复杂度较高。因此,图1至图4中的所有仿真均采用第一种方法。
图6为本发明方法在码长为N=256、信息比特个数为K=140、译码列表大小为L ={4、8、16}、最大反转次数为T=16时,在不同信噪比下与标准CA-SCL译码和现有 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的复杂度比较曲线。图中横坐标为信道的信噪比值(单位dB),纵坐标为单位SCL运算复杂度。图中的标记“··· ”代表标准CA-SCL译码,“- ”代表现有 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 ”代表本发明方法。
我们采用各算法所需执行的SCL译码次数作为复杂度度量方法。从图6可以看出,在低信噪比下,本发明方法与现有RSC-SCL-Flip比特反转方法相比复杂度略低,在高信噪比下二者的复杂度接近,并逐渐逼近标准CA-SCL译码。

Claims (1)

1.一种基于码距与极化信道可靠度的极化码比特反转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码字的最小、次小码重,按行重升序顺序排列信息比特集合;具体为:根据每包码长N、原始信息比特数量k、CRC校验序列长度Lcrc估算极化信道可靠度,并选择可靠度高的极化信道作为信息比特位,所有信息比特位集合记为
Figure FDA0003073382410000011
在极化码生成矩阵中,选择与各信息比特位对应的行,统计并记录各行的行重;按各行重升序顺序重新排列各信息比特位,重新排序后的信息比特位集合记为
Figure FDA0003073382410000012
最小行重表示为Dm、次小行重表示为Ds
步骤2:发射机进行极化码编码,并经过BPSK调制后发送;接收机将接收的极化码码字进行首次SCL译码,记为第0次译码;在SCL译码的路径***过程中记录出现的完备状态比特ui,所有ui的集合记为β;若第0次译码失败,即没有通过CRC查错码校验,则进行比特反转过程;
步骤3:开始构造反转序列;从集合
Figure FDA0003073382410000013
中剔除集合β中的元素后得到集合
Figure FDA0003073382410000014
Θ中各元素仍根据其对应生成矩阵的行重按升序排列;用|Θ|表示Θ中元素的数量,将Θ中对应行重为Dm的元素放到集合Θm中,并根据各元素对应极化信道可靠度进行升序排列;将Θ中对应行重为Ds的元素放到集合Θs中,并根据各元素对应极化信道可靠度进行升序排列;最后将Θ集合中其它元素放到集合Θe中,并根据各元素对应极化信道可靠度进行升序排列;假设最大反转次数为T,则需要从集合Θm,Θs和Θe中选择T个比特位作为反转序列F={f1,f2,...,fT};反转序列的挑选方法有如下两种:
第一种方法:比较T与|Θm|+|Θs|的大小关系,当T>|Θm|+|Θs|时,改变T的取值为T=|Θm|+|Θs|;否则,T保持不变;
第二种方法,只要求T≤|Θ|;
在上述两种方法中,反转序列元素fi,1≤i≤T的取值按以下过程构成:
如果T≤|Θm|,则
fi=Θm[i],i=1,2,...,T;
如果|Θm|<T≤|Θm|+|Θs|,则
fi=Θm[i],i=1,2,...,|Θm|;
Figure FDA0003073382410000021
i=1,2,...,T-|Θm|;
如果|Θm|+|Θs|<T≤|Θ|,则
fi=Θm[i],i=1,2,...,|Θm|;
Figure FDA0003073382410000022
i=1,2,...,|Θs|;
步骤4:根据首次SCL译码结果和反转序列F来执行多次比特反转过程,每次比特反转过程本质为执行一次特殊的SCL译码;具体为:在第i次比特反转过程中执行的SCL译码与常规SCL译码相比,把反转序列中指明的信息比特位fi当做冻结比特位处理,该冻结比特位fi的取值总是由第0次SCL译码结果中信息比特位fi的取值反转后来充当;当第i次比特反转过程,即第i次特殊SCL译码结束后,得到对所有k+Lcrc个信息比特的新估计值
Figure FDA0003073382410000023
Figure FDA0003073382410000024
进行CRC校验,若通过校验则认为译码成功,否则进行第i+1次比特反转过程;当译码成功或者比特反转过程的执行次数达到T次后,结束步骤4。
CN202010944595.1A 2020-09-10 2020-09-10 基于码距与极化信道可靠度的极化码比特反转译码方法 Active CN112087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4595.1A CN112087285B (zh) 2020-09-10 2020-09-10 基于码距与极化信道可靠度的极化码比特反转译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4595.1A CN112087285B (zh) 2020-09-10 2020-09-10 基于码距与极化信道可靠度的极化码比特反转译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7285A CN112087285A (zh) 2020-12-15
CN112087285B true CN112087285B (zh) 2021-07-20

Family

ID=73732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4595.1A Active CN112087285B (zh) 2020-09-10 2020-09-10 基于码距与极化信道可靠度的极化码比特反转译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72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5038B (zh) * 2023-11-24 2024-04-16 中国民航大学 一种uat2数据链设备、数据编码方法和数据编码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3621A (zh) * 2016-02-02 2016-07-06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极化码的harq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5933010A (zh) * 2016-04-15 2016-09-0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分段校验辅助的低复杂度极化码译码scl算法
CN109716662A (zh) * 2016-09-15 2019-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使用极化码编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1166B (zh) * 2013-05-15 2016-05-2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
CN105978577B (zh) * 2016-05-03 2019-11-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比特翻转的串行列表译码方法
CN109347487B (zh) * 2018-08-13 2022-04-26 东南大学 基于比特冻结辅助的极化码scl译码方法
WO2020069635A1 (en) * 2018-10-03 2020-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Equivalent puncture sets for polar coded re-transmissions
CN109660264B (zh) * 2018-12-03 2023-05-0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高性能极化码译码算法
CN111447042B (zh) * 2019-01-17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极化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10492981B (zh) * 2019-09-03 2021-07-30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信道可靠性与码距的极化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3621A (zh) * 2016-02-02 2016-07-06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极化码的harq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5933010A (zh) * 2016-04-15 2016-09-0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分段校验辅助的低复杂度极化码译码scl算法
CN109716662A (zh) * 2016-09-15 2019-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使用极化码编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7285A (zh) 202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6213B (zh) 极化码的串行抵消列表比特翻转译码方法
CN109257148B (zh) 一种基于高斯近似阈值判断的极化码bp译码方法
CN107517095A (zh) 一种非均匀分段校验的极化码编译码方法
CN110995278B (zh) 一种改进极性码串行消除列表比特翻转译码方法及***
CN100539446C (zh) 提早终止迭代的涡轮解码器
CN106685434B (zh) 一种部分极化的polar码的构造方法
CN109347487A (zh) 基于比特冻结辅助的极化码scl译码方法
CN111277277B (zh) 一种减少极化码连续对消表译码算法译码延迟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32864B (zh) 一种自适应有序移动剪枝列表的极化码译码方法及***
CN114285418A (zh) 一种改进的极化码epc-ms-scl译码方法
CN107659318B (zh) 一种自适应的极化码译码方法
CN115473537A (zh) 极化码中一种改进的es-scl译码方法
CN112087285B (zh) 基于码距与极化信道可靠度的极化码比特反转译码方法
CN110830167A (zh) 基于多比特翻转的极化码Fast-SSC译码算法
CN111641473A (zh) 一种新型缩短极化码方法和通信方法及***
CN113067584A (zh) 一种crc码与pc码共同辅助极化码的编码方法
CN102832954B (zh) 一种基于软信息平均最小值的Turbo码译码迭代停止方法
CN113037298A (zh) 一种基于低码率ldpc码干扰信息填充的***及方法
CN116760425A (zh) 一种ldpc码的crc辅助osd译码方法
CN102891690A (zh) 一种咬尾卷积码译码方法
CN116614142A (zh) 一种基于bpl译码和osd译码的联合译码方法
CN111431542A (zh) 基于crc辅助的极化码的置信度传播翻转算法设计
CN114696953B (zh) 一种自由空间光通信的信道编码和译码方法
CN113660064B (zh) 一种适用于电力线通信***的基于多数据包的联合二维交织编码方法
US20210203362A1 (en) Method of interleaved polar codes and interleaved polar encoder used there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