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44552A - 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44552A
CN111944552A CN201910412623.2A CN201910412623A CN111944552A CN 111944552 A CN111944552 A CN 111944552A CN 201910412623 A CN201910412623 A CN 201910412623A CN 111944552 A CN111944552 A CN 111944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reaction device
mesophase pitch
asphalt
liquid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26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建明
张胜振
朱豫飞
刘均庆
王珂
梁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 Ltd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 and Low Carbon Ener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 Ltd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 and Low Carbon Ener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 Ltd,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 and Low Carbon Energy filed Critical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126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445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44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445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C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TAR; PYROLIGNEOUS ACID
    • C10C3/00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C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TAR; PYROLIGNEOUS ACID
    • C10C3/00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 C10C3/002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by thermal me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C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TAR; PYROLIGNEOUS ACID
    • C10C3/00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 C10C3/10Mel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C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TAR; PYROLIGNEOUS ACID
    • C10C3/00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 C10C3/14Solidifying, Disintegrating, e.g. granul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C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TAR; PYROLIGNEOUS ACID
    • C10C3/00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 C10C3/18Removing in solid form from reaction vessels, containers and the like, e.g. by cutting out, by press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Working-Up Tar And Pitc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间相沥青的生产领域,具体涉及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和方法。该***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装置和反应装置,其中所述进料装置用于将原料融化并加热到反应温度,所述反应装置用于将来自于进料装置的物料在无搅动的条件下,以自由向下流动的方式进行反应转变成中间相沥青;其中,所述反应装置为高径比大于3的筒状容器;所述反应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反应装置的上部的液体物料入口,液体物料出口位于底部;所述反应装置的内部不设置搅拌部件和填料。本发明的***和方法能够在保证所得中间相沥青产品的综合性能较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所得中间相沥青产品的均一性和中间相沥青的含量。

Description

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间相沥青的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以及使用该***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中间相是一种由相对分子质量为370~2000的多种扁盘状稠环芳烃组成的混合物,又叫液晶相沥青。一般物质若以晶体状态存在则呈现光学各向异性,以液体状态存在则呈现光学各向同性;但是,有一类物质在从晶体转变为液体过程(或逆过程)的中间阶段,呈现出一种光学各向异性的混浊流体状态,既是液体形态同时又具有晶体光学各向异性特征,结晶学中称之为液晶,物相学中则称之为中间相。
CN108219813A公开了中间相沥青及其连续生产方法与***,***包括:连续加热进料***和其下游的沥青聚合反应***,连续加热进料***出料口与沥青聚合反应***进料口相连;连续加热进料***包括沥青融化单元和沥青加热单元,沥青聚合反应***包括串联的2-8级反应釜及至少1级备用反应釜;沥青加热单元包括分别装填沥青和熔盐的空间。然而,该专利的反应装置过于复杂,所得产品中中间相含量不够高,并且不能完全保证产品的均一性。
因此,研究一种装置更加简单、操作更加简单、产品更加均一、中间相含量更高的中间相沥青的装置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中间相沥青含量不够高和/或产品均一性不够好的问题,提供一种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以及使用该***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本发明的***和方法能够在保证所得中间相沥青产品的综合性能较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所得中间相沥青产品的均一性和中间相沥青的含量。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中间相沥青的生产工艺,通常以串联反应釜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保证每个反应釜内物料的均一性,但是对于不同的反应釜不同的批次的产品之间的均一性无法保证,这使得对于大批量生产时,无法保证最终所有产品都是相同的;另外,现有的生产工艺通常在反应釜内采用强力搅拌的方式进行物料混合,这种混合方式使得先进入反应釜的和后进入反应釜的物料混合在一起,物料的停留时间无法实现相同。
由此,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通过简化反应器模式,取消串联的多个反应釜,而是采用高径比较大的长筒状反应器进行,物料均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运动,没有其他的外力干扰物料的运动方式,由此每一份物料的运行轨迹和停留时间都是相同的,在不变的***运行参数下,每一份物料的反应条件也都是相同的,能够保证物料经历相同的反应过程生成了相同的产品,从而保证了大批量生产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优选控制***的条件参数,能够使得所得产品的中间相沥青的含量几乎达到100重量%。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该***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装置和反应装置,其中所述进料装置用于将原料融化并加热到反应温度,所述反应装置用于将来自于进料装置的物料在无搅动的条件下,以自由向下流动的方式进行反应转变成中间相沥青;其中,所述反应装置为高径比大于3的筒状容器;所述反应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反应装置的上部的液体物料入口,液体物料出口位于底部;所述反应装置的内部不设置搅拌部件和填料。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该方法在本发明所述的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中进行,包括将沥青原料在进料装置中融化并加热至反应温度,得到反应沥青;将所述反应沥青送入反应装置中,所述反应沥青在重力的作用下和无搅动条件下,以自由向下运动的方式进行反应,在反应装置底部的液体物料出口得到中间相沥青,其中,所述反应沥青在反应装置中的停留时间为7-15h。
本发明的***和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1)所得产品的中间相沥青的含量高;
(2)所得产品具有较高的软化点、较高的残炭含量和较低的灰分含量等较好的综合性能;
(3)所得产品具有很好的均一性;
(4)流程简单,反应装置简单,可控性强;
(5)有利于生产的连续性,能够保证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6)结焦程度显著降低,减轻了清理负担,延长了运行周期;
(7)清洗、维护方便。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势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中间相沥青的连续生产***。
附图标记说明
1-干燥粉碎装置;2-提升计量装置;3-进料装置;4-反应装置;
5-产物接收装置;6-出料包装装置;7-惰性气体提供装置;
8-冷凝回收装置;9-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如图1所示,该***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装置3和反应装置4,其中所述进料装置3用于将原料融化并加热到反应温度,所述反应装置4用于将来自于进料装置3的物料在无搅动的条件下,以自由向下流动的方式进行反应转变成中间相沥青;其中,所述反应装置4为高径比大于3的筒状容器;所述反应装置4包括位于所述反应装置4的上部的液体物料入口,液体物料出口位于底部;所述反应装置4的内部不设置搅拌部件和填料。
根据本发明的***,通过将本发明的反应装置4设置为高径比较大的筒状容器,能够使得其中的物料在反应装置4中均匀地进行反应并保持足够的停留时间。在本发明中,所述“来自于进料装置3的物料”即为融化并加热到反应温度的原料。在优选的情况下,所述反应装置4的高径比为3.5-30,更优选为4.5-20,进一步优选为6-14。所述高径比指的是高度与横截面直径的比。
根据本发明的***,为了使反应物料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在满足上述高径比的前提下,优选地,所述反应装置4的高度不小于5m,更优选地,所述反应装置4的高度为5-15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反应装置4的高度为7-10m。
根据本发明的***,为了使反应物料在所述反应装置4中横截面上各处的温度和反应更加均匀,因此所述反应装置4的直径不易太大,优选地,所述反应装置4的横截面的直径优选不大于1.5m,更优选地,所述反应装置4的横截面的直径为0.5-1.5m。
根据本发明的***,为了尽可能少的干扰物料的运动并且尽可能地减少结焦,本发明的反应装置4的内部优选尽量少地设置部件,为了防止变形,所述反应装置4的内部可以仅设置必要的支撑部件;或者也可以在反应装置4的外部设置支撑部件,而内部不设置任何部件。通过这种设置,本发明的发明人摒弃了现有的反应釜中常规设置的强力搅拌装置,从而避免了强力搅拌所带来的先进入的物料和后进入的物料被强力搅拌在一起从而导致含量较低和易于结焦的缺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本发明的产品中中间相沥青的含量,降低了结焦率。
根据本发明的***,物料在所述反应装置4中自上而下地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向下运动,因此物料从所述反应装置4的上部位置加入反应装置4中。根据本发明的***,假设所述反应装置4的高度为h,则所述液体物料入口的位置与所述反应装置4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为(0-0.5)h。所述反应装置4的液体物料入口可以直接设置于所述反应装置4的顶部(即0h)处,但是为了增加反应的可控性,优选地,所述液体物料入口的位置与所述反应装置4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为(0.05-0.3)h,更优选为(0.1-0.2)h。
根据本发明的***,由于物料在所述反应装置4中自由向下运动直至流出反应装置4,因此所述反应装置4的液体物料出口位于所述反应装置4的底部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地,所述反应装置4可以为多段连接的反应器,从而方便拆卸和清理。优选地,所述多段的每一段的高度各自独立地为1-4m。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反应装置4的外部可以设置本领域常规的各种配件,例如所述反应装置4的外部可以设置有保温部件,该保温部件任选地带有加热功能。由于物料进入所述反应装置4时已经被加热到反应温度,并且在反应装置4中自上而下运行的过程中发生反应一直是自发热的过程。因此通常只需要对反应装置4的外壁进行适度的保温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进料装置3用于将原料融化并加热到反应温度,并且能够将加热后的物料输送入所述反应装置4中。所述进料装置3所采用的具体装置形式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实现上述目的即可,例如所述进料装置3可以为双螺杆挤出机或单螺杆挤出机。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地,所述***还包括位于所述进料装置3之前的干燥粉碎装置1和提升计量装置2。所述干燥粉碎装置1和所述提升计量装置2的前后顺序不定,位于物流后端的装置与所述进料装置3相连。原料可以先干燥粉碎再提升至反应设备4的液体物料的入口高度处,也可以先提升至反应设备4的液体物料的入口高度处再进行干燥粉碎。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包括依次连接的干燥粉碎装置1、所述提升计量装置2、进料装置3和反应装置4。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地,所述***还包括:与所述反应装置4的液体物料出口相连通的产物接收装置5,所述产物接收装置5用于将来自所述反应装置4的物料进行冷却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产物接收装置5包括冷却部件和循环部件,其中所述冷却部件用于将反应设备4出口的物料进行快速冷却,所述循环部件用于循环制冷。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产物接收装置5后段还可以连接本领域其他常规的后续处理装置,例如如图1所示连接出料包装装置6,该出料包装装置6可以对物料进行干燥、称重、包装等。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反应装置4中物料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反应,因此优选地,所述***还包括:惰性气体提供装置7和设置在所述反应装置4的上部的惰性气体入口,所述惰性气体入口与所述惰性气体提供装置7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地,所述***还包括:冷凝回收装置8和设置在所述反应装置4的上部的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冷凝回收装置8相连。所述冷凝回收装置8用于将反应装置4中的油气进行冷凝分离回收、吸收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地,所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反应装置4上的液位传感器9,所述液位传感器9用于监测所述反应装置4中反应沥青的液面高度。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该方法在本发明的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中进行,包括将沥青原料在进料装置3中融化并加热至反应温度,得到反应沥青;将所述反应沥青送入反应装置4中,所述反应沥青在重力的作用下和无搅动条件下,以自由向下运动的方式进行反应,在反应装置4底部的液体物料出口得到中间相沥青,其中,所述反应沥青在反应装置4中的停留时间为7-15h。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为了使所得产品中中间相沥青的含量更高,优选地,所述反应沥青在反应装置4的停留时间为9-12小时。
优选地,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通过控制反应器装置4中所述反应沥青的液面高度,调节所述反应沥青在反应装置4的停留时间。本发明所述调节所述反应沥青在反应装置4的停留时间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还可以调节所述反应装置4的高度(增加或拆除反应设备4的分段部件),但是上述优选方法是较为易于操作且效果较好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所述液面高度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液位传感器9监测所述反应装置4中反应沥青的液面高度,根据监测结果向所述反应装置4通入气体或排出气体,从而通过改变所述反应装置4中的气体压强来改变所述反应沥青的液面高度。具体地,所述液面高度的控制方法包括:当所述液位传感器9测得液位过高时,向所述反应装置4通入惰性气体以增加压强,使得液位降低,当所述液位传感器9测得液位过高时,从所述反应装置4中排出气体以减少压强,使得液位升高。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为了使所得产品中中间相沥青的含量更高,优选地,在所述反应装置4中,反应温度为390-450℃,更优选为400-420℃。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在所述干燥粉碎装置1中,依次将固体物料进行干燥和粉碎,所述干燥使得含水量达到1重量%以下,所述粉碎使得粒径达到3mm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进入所述干燥粉碎装置1的原料可以选自沥青化合物和稠环纯芳香烃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选自中温煤沥青、改质煤沥青、煤液化沥青、重质石油沥青、萘、四氢萘和均四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方法的工艺参数与反应设备相互配合能够实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所得产品中中间相沥青的含量能够达到85重量%以上,在优选的情况下能够达到90重量%以上,在最优选的情况下甚至能够达到100重量%;流程简单,反应装置简单,可控性强;有利于生产的连续性,能够保证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清洗、维护方便。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以下所用的原料为乌海煤焦化公司的煤焦化装置生产的中温煤焦油沥青,该中温煤沥青的软化点为80℃,灰分含量为0.28重量%。
实施例1
将原料中温煤焦油沥青通入如图1所示的***中,依次通过以下设备并设置如下参数:
(1)干燥粉碎装置1:首先经过干燥设备进行干燥至含水量为0.8重量%,然后使用粉碎设备进行粉碎至粒径为3mm以下;
(2)提升计量装置2:将物料提升至与反应装置4的液体物料入口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处的挤出进料装置3的上部,通过失重称控制进入的重量;
(3)挤出进料装置3(具体为双螺杆挤出机):物料在该挤出进料装置3中融化并加热至420℃,通过反应装置4的液体物料入口进入反应装置4中;
(4)反应装置4:420℃的熔融物料在反应装置4中一边自发地发生反应一边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地向下运动直至从位于底部的液体出口流出,停留时间为10小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在反应装置4的外壁设置保温装置,使得反应装置内的反应物料的温度基本均一地保持420±2℃的范围内;其中反应装置4有如下设置:高度为8m,横截面直径为1m,高径比为8.5,液体物料入口位于距离顶部0.15h高度处,液体出口位于底部,内部仅有必要的支撑部件,多段连接、每段高度为2m;
(5)产物接收装置5:使用冷却水将液体出口物料进行急冷,物料在急冷后发生破碎,其中所述冷却水采用循环设备制冷;
(6)出料包装装置6:依次进行干燥除水(至含水量0.8重量%)和包装。
在上述固液体物料运行的同时,分别同时在如下装置中进行如下物流:
(7)惰性气体提供装置7:与所述反应设备4的上部气体入口相连,向反应设备4中通入惰性气体氮气,该惰性气体提供装置7具有产生、输入、加热(至430℃)和循环氮气的作用;
(8)冷凝回收装置8:与反应设备4上部的气体出口相连,将反应设备4中的油气依次进行冷凝分离回收(通过一级冷凝和二级冷凝,将油气分离)和吸收处理(回收冷凝的油分,吸收罐吸收处理不凝气)。
在出料包装装置6的出口处取得固体产品,记为A1-1。
为了体现产品质量的均匀性并便于与对比例3进行对比,在取出A1-1并间隔3分钟后,再次在出料包装装置6的出口处取得固体产品,记为A1-2。
实施例2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和操作方式,所不同的是,反应装置4中,高度为7,横截面直径为0.5,高径比为14。通过控制液面高度使得物料在该反应装置4中的停留时间为9小时。
在出料包装装置6的出口处取得固体产品,记为A2。
实施例3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和操作方式,所不同的是,反应装置4中,高度为10,横截面直径为1.5,高径比为6.7。通过控制液面高度使得物料在该反应装置4中的停留时间为12小时。
在出料包装装置6的出口处取得固体产品,记为A3。
实施例4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和操作方式,所不同的是,反应装置4中,高度为15,横截面直径为1m,高径比为15。通过控制液面高度使得物料在该反应装置4中的停留时间为15小时。
在出料包装装置6的出口处取得固体产品,记为A4。
实施例5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和操作方式,所不同的是,反应装置4中,高度为5m,横截面直径为1m,高径比为5。通过控制液面高度使得物料在该反应装置4中的停留时间为7小时。
在出料包装装置6的出口处取得固体产品,记为A5。
实施例6
采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和操作方式,所不同的是,通过控制液面高度使得物料在该反应装置4中的停留时间为16小时。
在出料包装装置6的出口处取得固体产品,记为A6。
实施例7
采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和操作方式,所不同的是,通过控制液面高度使得物料在该反应装置4中的停留时间为6小时。
在出料包装装置6的出口处取得固体产品,记为A7。
实施例8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和操作方式,所不同的是,控制进入反应装置4和反应装置4内的物料的温度为390±2℃。
在出料包装装置6的出口处取得固体产品,记为A8。
实施例9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和操作方式,所不同的是,控制进入反应装置4和反应装置4内的物料的温度为450±2℃。
在出料包装装置6的出口处取得固体产品,记为A9。
对比例1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和操作方式,所不同的是,将反应装置4替换为2个总容量与反应装置4相同的、形态与CN108219813A中相同的反应釜,反应釜的设置参考CN108219813A,其他工艺参数按照实施例1进行。
在出料包装装置6的出口处取得固体产品,记为D1。
对比例2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和操作方式,所不同的是,反应装置4中,高度为8m,横截面直径为3.2m,高径比为2.5。物料在该反应装置4中的停留时间为10小时。
在出料包装装置6的出口处取得固体产品,记为D2。
对比例3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和操作方式,所不同的是,反应装置4中设置搅拌装置,使其中的物料一边被搅拌一边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
在出料包装装置6的出口处间隔3分钟取得两次固体产品,分别记为D3-1和D3-2。
测试例
对所得固体产品分别进行如下测试,将测试结果记于表1中。
(1)中间相含量(重量%):采用偏光显微镜进行照片分析,并判断、计算其中中间相的含量,以中间相的面积在整个照片中占据的比例表示;
(2)软化点(℃):参照ASTM D3104-2014中方法,测量中间相沥青中5个软化点取平均值,软化点方差为根据前述测量的5个点计算获得;
(3)残碳含量(重量%):参照JB/T 6774-2006煤沥青固定炭测定方法;
(4)灰分含量(重量%):参照GB/T2295-1980煤沥青灰分测定方法。
(5)以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为例,观测当反应器内压力增加1MPa时,停止设备运行进行清焦,记录从开始运行至停运清焦的时间,实施例1为40天,对比例1为20天。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和方法显著地减缓了结焦现象,延长了设备的运行周期。
表1
中间相含量/重量% 软化点/℃ 残碳含量/重量% 灰分含量/重量%
A1-1 100 354 78.4 0.03
A1-2 99.9 356 78.4 0.03
A2 99.8 348 75.8 0.03
A3 100 355 78.7 0.03
A4 97.2 337 72.6 0.03
A5 94.3 321 69.7 0.04
A6 89.7 308 66.4 0.04
A7 85.7 289 65.8 0.05
A8 92.6 312 68.7 0.04
A9 94.8 326 70.2 0.04
D1 85.1 280 60.7 0.05
D2 84.3 272 60.1 0.06
D3-1 56.4 192 42.9 0.14
D3-2 72.1 212 51.0 0.09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采用本发明的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和方法,所生产出的产品中中间相沥青的含量能够达到85重量%以上,软化点能够达到280℃以上,残炭含量能够达到65重量%以上,灰分含量能够达到0.05重量%以下;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生产出的产品中中间相沥青的含量能够达到90重量%以上,软化点能够达到310℃以上,残炭含量能够达到68%以上,灰分含量能够达到0.04重量%以下;在最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生产出的产品中中间相沥青的含量能够达到99重量%以上(甚至100%),软化点能够达到340℃以上,残炭含量能够达到75重量%以上,灰分含量能够达到0.03重量%以下。
通过实施例1与对比例1的对比可以看出,当采用常规的串联反应釜的***进行反应时,所得产品的中间相含量有显著下降,其他性能也差于本申请的***所得到的产品。通过实施例1与对比例2的对比可以看出,当反应装置的横截面直径过大时,所得产品的中间相含量有显著下降,其他性能也差于本申请的***所得到的产品。
通过实施例1与对比例3的对比可以看出,当对比例3采用常规的思路对反应物料进行搅拌时,所得产品的中间相含量有显著下降,其他性能也差于本申请的***所得到的产品;并且,从D3-1和D3-2的对比可以看出,D3-1和D3-2的产品性质有较大差异,证明对比例3的方法所得的产品的均一性较差,这是主要是由于对比例3的搅拌操作使得反应装置中原料的停留时间不均匀导致的。而通过对比实施例1的A1-1和A1-2的对比可以看出,A1-1和A1-2的产品性质非常接近,证明本发明的方法的***和方法所得到的产品有较好的均一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该***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装置(3)和反应装置(4),其中所述进料装置(3)用于将原料融化并加热到反应温度,所述反应装置(4)用于将来自于进料装置(3)的物料在无搅动的条件下,以自由向下流动的方式进行反应转变成中间相沥青;
其中,所述反应装置(4)为高径比大于3的筒状容器;所述反应装置(4)包括位于所述反应装置(4)的上部的液体物料入口,液体物料出口位于底部;所述反应装置(4)的内部不设置搅拌部件和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中,所述反应装置(4)的高径比为3.5-30,优选为4.5-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中,所述反应装置(4)的内部仅设置支撑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中,所述反应装置(4)的高度为h,所述液体物料入口的位置与所述反应装置(4)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为(0-0.5)h。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中,所述进料装置(3)为双螺杆挤出机或单螺杆挤出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其中,所述***还包括位于所述进料装置(3)之前的干燥粉碎装置(1)和提升计量装置(2)。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其中,所述***还包括:与所述反应装置(4)的液体物料出口相连通的产物接收装置(5),所述产物接收装置(5)用于将来自所述反应装置(4)的物料进行冷却成型;
优选地,所述***还包括:惰性气体提供装置(7)和设置在所述反应装置(4)的上部的惰性气体入口,所述惰性气体入口与所述惰性气体提供装置(7)相连;
优选地,所述***还包括:冷凝回收装置(8)和设置在所述反应装置(4)的上部的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冷凝回收装置(8)相连;
优选地,所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反应装置(4)上的液位传感器(9),所述液位传感器(9)用于监测所述反应装置(4)中反应沥青的液面高度。
8.一种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该方法在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中进行,包括将沥青原料在进料装置(3)中融化并加热至反应温度,得到反应沥青;将所述反应沥青送入反应装置(4)中,所述反应沥青在重力的作用下和无搅动条件下,以自由向下运动的方式进行反应,在反应装置(4)底部的液体物料出口得到中间相沥青,其中,所述反应沥青在反应装置(4)中的停留时间为7-15h。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沥青在反应装置(4)中的停留时间为9-12h。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控制反应器装置(4)中所述反应沥青的液面高度,调节所述反应沥青在反应装置(4)的停留时间;
优选地,所述液面高度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液位传感器(9)监测所述反应装置(4)中反应沥青的液面高度,根据监测结果向所述反应装置(4)通入气体或排出气体,从而通过改变所述反应装置(4)中的气体压强来改变所述反应沥青的液面高度。
CN201910412623.2A 2019-05-17 2019-05-17 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和方法 Pending CN1119445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2623.2A CN111944552A (zh) 2019-05-17 2019-05-17 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2623.2A CN111944552A (zh) 2019-05-17 2019-05-17 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44552A true CN111944552A (zh) 2020-11-17

Family

ID=73336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2623.2A Pending CN111944552A (zh) 2019-05-17 2019-05-17 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4455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8210A1 (en) * 2021-08-26 2023-03-02 Koppers Delawar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mesophase pitc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16084C (en) * 1994-02-16 1999-01-05 Benjamin S. Santos Process for refining used oils and conversion of acid-sludge produced therein to asphalt
CN103063030A (zh) * 2011-10-21 2013-04-24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熔渣调质复合炉窑及其操作工艺
CN106987262A (zh) * 2017-03-29 2017-07-28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各向同性沥青焦的制作方法与制作装置
CN207121576U (zh) * 2017-09-14 2018-03-20 大连正邦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相可纺沥青的生产***
CN207385475U (zh) * 2017-10-27 2018-05-22 魏继林 一种制取石油系中间相沥青和针状焦的实验装置
CN108219813A (zh) * 2018-03-06 2018-06-29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间相沥青及其连续生产方法与***
CN207996650U (zh) * 2018-01-27 2018-10-23 山东瑞城宇航碳材料有限公司 制造中间相沥青的连续化生产***
CN109233888A (zh) * 2018-11-20 2019-01-18 成都晟天源科技有限公司 煤沥青深加工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16084C (en) * 1994-02-16 1999-01-05 Benjamin S. Santos Process for refining used oils and conversion of acid-sludge produced therein to asphalt
CN103063030A (zh) * 2011-10-21 2013-04-24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熔渣调质复合炉窑及其操作工艺
CN106987262A (zh) * 2017-03-29 2017-07-28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各向同性沥青焦的制作方法与制作装置
CN207121576U (zh) * 2017-09-14 2018-03-20 大连正邦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相可纺沥青的生产***
CN207385475U (zh) * 2017-10-27 2018-05-22 魏继林 一种制取石油系中间相沥青和针状焦的实验装置
CN207996650U (zh) * 2018-01-27 2018-10-23 山东瑞城宇航碳材料有限公司 制造中间相沥青的连续化生产***
CN108219813A (zh) * 2018-03-06 2018-06-29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间相沥青及其连续生产方法与***
CN109233888A (zh) * 2018-11-20 2019-01-18 成都晟天源科技有限公司 煤沥青深加工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桢: "《新型高分子合成与制备工艺》", 31 May 2014,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8210A1 (en) * 2021-08-26 2023-03-02 Koppers Delawar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mesophase pitch
US11898101B2 (en) 2021-08-26 2024-02-13 Koppers Delawar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mesophase pitc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415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ducting thermolysis of plastic waste in continuous manner
EP3434703B1 (en) Method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trans-butadiene-isoprene copolymer rubber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8219813B (zh) 中间相沥青及其连续生产方法与***
US20170166819A1 (en) Supercritical water upgrading process to produce high grade coke
CN102051191B (zh) 煤系针状焦的生产方法及***
CN100362081C (zh) 煤系针状焦的工业化生产工艺
JPS5917044B2 (ja) 晶質化物質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113907B (zh) 一种制备煤系针状焦的工艺方法
WO2019090883A1 (zh) 聚丙烯或丙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1944552A (zh) 连续生产中间相沥青的***和方法
CN106946230B (zh) 一种不溶性硫磺的连续生产方法
US4177132A (en) Process for the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petroleum-derived pitch
CN113941296A (zh) 一种外循环反应器及聚合反应的撤热方法
CN113667505A (zh) 一种中间相沥青的生产方法和生产***
TW201302804A (zh) Ep(d)m彈性體之溶液製造方法及用於該方法之聚合反應器
CN109777462B (zh) 高软化点沥青及其连续生产方法与***
CN106497591A (zh) 一种催化合成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
CN102633245A (zh) 一种中间相炭微球d50的控制方法及生产中间相炭微球的装置
CN113831262B (zh) 一种连续光气化法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13667506B (zh) 一种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和制备***
RU2281314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остаточного продукта термополиконденсации
CN216137201U (zh) 一种外循环反应器
CN105923619A (zh) 一种炭微球生产方法及其所用的装置
CN211814213U (zh) 间/对苯二甲酰氯的连续生产装置
US2667460A (en) Manufacture of activated carb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