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6456A - 扇叶、空气调节机以及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扇叶、空气调节机以及除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6456A
CN111886456A CN201880091143.4A CN201880091143A CN111886456A CN 111886456 A CN111886456 A CN 111886456A CN 201880091143 A CN201880091143 A CN 201880091143A CN 111886456 A CN111886456 A CN 111886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ehumidifier
fan blade
fan
bla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11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6456B (zh
Inventor
今关谦一
大西康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886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6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6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64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以较少的旋转角得到用户期望的风的吹出方向。本发明的扇叶是在除湿机(101)的吹出口(15)的上方可旋动地被轴支,藉此将从所述吹出口(15)吹出的风分开成前后的上下扇叶(14),在所述上下扇叶(14)的与所述吹出口(15)对向的面中,与所述上下扇叶(14)的吹出风的方向的两端部相比为中央侧为壁厚。

Description

扇叶、空气调节机以及除湿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控制风向的扇叶(louver)、包括扇叶的空气调节机以及除湿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空气调节机的一种有将室内的空气除湿的除湿机。近年来,对除湿机来说,已知除了进行室内的空气的除湿的除湿功能之外,还具备对洗涤后的衣物吹送干燥的风而进行衣物干燥的衣物干燥功能的除湿机。
顺带一提,为了使除湿功能以及衣物干燥功能分别效率良好地运转,有改变吹出干燥的风的方向的必要。在除湿功能中,由于有对室内整体吹出干燥的风的必要,因此有朝向房间的壁侧吹出干燥的风的必要,在衣物干燥功能中,有向吊挂成为干燥对象的衣物的方向吹出干燥的风的必要。
通常,考虑室内除湿时,将干燥的风朝向墙壁侧吹送,考虑衣物的干燥的情况,将干燥的风朝向衣物的方向吹送。即,将除湿机载置在室内的壁边的情况,除湿机的前方成为衣物干燥功能执行时的风的吹出方向,所述除湿机的后方成为除湿功能执行时的风的吹出方向。风的吹出方向的切换是藉由在设置干燥的风的吹出口的一枚板状的扇叶而进行(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除湿机、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空气调节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2-267203号公报(2002年9月18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2-333185号公报(2002年11月22日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顺带一提,由于被以往的除湿机使用的扇叶使用壁厚大致均匀的板状部件,因此风的吹出角(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与扇叶的旋转角相等。例如,若将扇叶相对于地面旋转90°,则风的吹出角也相对于地面成为90°。
如此,以一枚平板状的扇叶控制风向的情况,由于有使扇叶旋转于与风向相同的范围,因而产生了各种的问题。
例如,为了根据风向而在转动时扇叶进入风路,有将所述风路附近的构造设为与所述扇叶不接触的构造的必要。又,在并用所述扇叶、与用以将从风路排出的风分开成左右方向的左右扇叶的情况,需要大的空间。
因此,在以往的扇叶中,由于为了设为用户期望的风的吹出方向,有使所述扇叶旋转到与期望的吹出方向相同的必要,因此不得不将包括扇叶的吹出口附近的空间设为宽广。
本发明的一方案是将实现以小的旋转角得到用户期望的风的吹出方向的扇叶、包括扇叶的空气调节机以及除湿机设为目的。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一方案的扇叶是在送风装置的吹出口的上方可旋动地被轴支,藉此将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风分开成前后;其中在所述扇叶的与所述吹出口对向的面中,与所述扇叶的吹出风的方向的两端部相比,中央侧为壁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能够以小的旋转角得到用户期望的风的吹出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湿机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除湿机的内部构成的纵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除湿机的各运转模式时的外观立体图,(a)是表示除湿模式时的扇叶的旋动状态的图,(b)是表示衣物干燥模式时的扇叶的旋动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扇叶的旋动状态的放大图,(a)是除湿模式时的放大图,(b)是衣物干燥模式时的放大图。
图5是用以说明图1所示的除湿机的除湿模式时的气流的图。
图6是用以说明图1所示的除湿机的衣物干燥模式时的气流的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除湿机的各运转模式时的扇叶的状态,(a)是表示运转停止时的图,(b)是表示衣物干燥模式时的图,(c)是表示除湿模式时的扇叶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被包括在图1所示的除湿机的扇叶,(a)是俯视图,(b)是(a)的AA线箭视剖面图。
图9是用以说明图1所示的除湿机的送风范围的图。
图10是表示被包括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除湿机的扇叶的各种的形状的图。
图11是表示被包括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除湿机的操作面板的例子的俯视
图12是被包括在包括图11所示的操作面板的除湿机的控制器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空气调节机以除湿机为例进行说明。
(除湿机的概要)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除湿机10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除湿机101的内部构成的纵剖面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所示的除湿机101的左侧设为正面(front),将右侧设为背面(rear)。
除湿机101是具备吸入周围空气,并且将包含在空气的水分去除的除湿功能(除湿运转模式)、将已除湿的空气(风)向衣物吹送的衣物干燥功能(衣物干燥模式)的装置。
除湿机101,如图1所示,包括为外装部件的箱体1,在箱体1的内部,如图2所示,包括送风机(送风装置)2、除湿部5以及控制器30(图12)。
回到图1,箱体1包括外壳11、前盖12以及背盖13。外壳11是在内部包含空间的箱形部件,虽然能够举出例如使用板金、合成树脂等而形成,但不限定为此。在外壳11的正面以及背面形成有未图示的开口,前盖12可装卸的方式被安装在正面的开口,背盖13可装卸的方式被安装在背面的开口。
在背盖13设置有吸入口16,又,在外壳11的上表面设置有吹出口15。从吸入口16吸入的空气被除湿,从吹出口15吹出。在吹出口15,设置有用以调整吹出的风的风向的上下方向的上下扇叶14。此外,在吹出口15内,设置有用以调整吹出的风的风向的左右方向的左右扇叶19。又,上下扇叶14在吹出口15的上方中旋动自如地被轴支,将从所述吹出口15吹出的风分开成前后方向。在此,将除湿机101的前盖12侧设为前方,将背盖13侧设为后方。
又,在外壳11,在吹出口15的附近背侧设置有操作部18。
另外,在除湿机101中,也可以在为背盖13的内侧,外壳11的背面的开口,配置空气清净滤网(未图示)。这个情况,通过设置在背盖13的吸入口16的空气经由空气清净滤网而被吸入到除湿部5。空气清净滤网是从通过的空气捕集微细尘、尘埃等异物的过滤器。作为空气清净滤网,虽然能够举出将不织布形成为纸状的HEPA滤网(High EfficiencyParticulate AirFilter)但不限定为此。
送风机2包括风扇21、风扇壳22、风扇马达23以及管24。风扇21在此是将空气向离心方向排出的风扇,进行旋转,藉此从中央部分吸入空气,并且使朝向外周的气流产生。另外,也可以使用涡轮风扇、高压轴流风扇替换风扇21。
风扇21可旋转地配置在风扇壳22的内部。风扇壳22与管(送风路径)24连接,包含能够将在风扇21的周方向产生的气流朝向管24吹出的构成。
风扇24被安装在风扇马达23的输出轴。风扇马达23被固定在风扇壳22,风扇马达23进行旋转驱动藉此风扇21进行旋转。管24将藉由风扇21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引导到吹出口15。
在管24,也可以配置使气流包含离子的离子产生器。这个情况,离子产生器在大气中进行放电而产生离子。作为离子产生器,较佳为将m、n分别设为任意的自然数的产生正离子H+(H2O)m、负离子O2-(H2O)n的构成。这个情况,正负离子附着在空气中的浮游细菌、病毒的表面并产生反应,能够在表面生成活性种OH羟基(·OH)、过氧化氢(H2O2)藉此发挥杀菌等的效果。
除湿部5包含蒸发器以及冷凝器,且包括存储除湿的水的除湿水槽51。除湿部5冷却通过的气流使被包含在空气的水分冷凝,藉此将被包含在空气的水分去除(除湿)。除湿部5包括使冷媒循环,利用冷媒的相变化,冷却空气的制冷循环装置。制冷循环装置除了蒸发器、冷凝器之外,还包括未图示的压缩机、膨胀器等。
被包含在除湿部5的蒸发器以及冷凝器是热交换器,例如,虽然能够举出使用了鳍片和管的热交换器但不限定为此。除湿部5在背侧中接近送风机2而配置。伴随藉由送风机2的驱动而空气被吸入到风扇壳22并从管24送出,产生流过除湿部5的蒸发器以及冷凝器的鳍片的间隙的气流。
蒸发器将气流也就是空气冷却,冷凝器将气流加温。因此,在除湿部5中,在气流的上游侧配置蒸发器使气流冷却,在蒸发器使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并且,以冷凝器并藉由与高温冷媒的热交换来加温被蒸发器冷却的气流,升温至与流入蒸发器时相同的温度、或高的温度。从以上,在除湿部5中,与冷凝器相比为在气流的上游配置有蒸发器。
除湿水槽51是存储通过除湿部5除湿的水(废水)的水槽,能够检测累积的废水的量或水位。在除湿机101中,若在除湿水槽51累积一定量的废水,则发出警告,并且停止除湿机101的至少除湿部5。用户根据警告将除湿水槽51取出,将累积的废水排水,藉此成为可再次利用除湿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进行使用了制冷循环的除湿,以所谓的压缩机方式来进行除湿,但并不限定为此,也可以进行使用了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的干燥剂等的除湿,以所谓的干燥剂方式来进行除湿,又,也可以以组合了压缩机方式以及干燥剂方式的混合方式进行除湿,此外,也可以是以其他除湿方式来进行除湿。
控制器30是控制被包括在箱体1内,除湿机101的各部。虽然针对细节于后叙述,但控制器30生成依照操作部18接受的用户的操作内容的控制讯号,藉由生成的控制讯号,控制各部的动作。
图2所示的箭头是表示除湿机101的空气的流动的图。即,上述构成的除湿机101驱动送风机2,藉此从吸入口16将空气取入,通过除湿部5。通过除湿部5的空气被风扇21吸入,经由管24从吹出口15吹出。本除湿机101具备用以进行房间整体的除湿的除湿模式、用以使挂在房间的洗涤后的衣物干燥的衣物干燥模式的两种运转模式。在此,被包括在除湿机101的上下扇叶14,如上述,在吹出口15的上方可旋动地被轴支,藉此将从所述吹出口15吹出的风分开成前后。也就是说,以向适于各运转模式的方向吹出干燥的风的方式,上下扇叶14转动。以下针对各运转模式进行说明。
(除湿模式)
图3的(a)是表示除湿模式时的上下扇叶14的旋动状态,(b)是表示衣物干燥模式时的上下扇叶14的旋动状态。图4的(a)表示除湿模式时的上下扇叶14的旋转状态的放大图,(b)是表示衣物干燥模式时的上下扇叶14的旋转状态的放大图。图5是表示除湿模式时的气流。
如图5的(a)所示,将除湿机101配置在房间的壁边的情况,对房间整体进行除湿时的气流,较佳为沿着壁、天花板、地板。即,从除湿机101吹出的风沿着壁边(1)、天花板(2)、壁边(3)、地面(4)流动。在这个情况下,除湿机5如图5的(b)所示,调整上下扇叶14使除湿机101的吹出口15的背盖13侧开启,若朝向后方,即墙壁使风吹出,则藉由附壁效应(coandaeffect),因此沿着壁边(1)、天花板(2)、壁边(3)、地面(4)流动。
因此,将除湿机101的背盖13侧设为房间的壁侧的情况,在除湿模式时,如图3的(a)以及图4的(a)所示,以朝向背盖13侧吹出风的方式上下扇叶14旋动。即,以吹出口15的背盖13侧开口的方式,使上下扇叶14朝向前盖12侧旋动。
此时,吹出风的角度较佳为相对于地面呈20°。将这个状态称作将上下扇叶14设为后斜20°倾斜。但是,这个角度不限定为20°,若能获得附壁效应,则也可以根据房间的形状、大小而改变。
此外,如图5的(c)所示,若调整被设置在吹出口15内的左右扇叶19将风吹出到左右方向,则由于从除湿机101吹出的风会向左右方向扩展,因此除湿后的空气容易扩散到房间整体。也就是说,效率良好地进行除湿。
如此,利用上下扇叶14,将后斜20°气流朝向背面的壁而吹出风,藉由附壁效应而使沿着壁、天花板的除湿空气产生,藉此能够一边避开人的生活空间,一边到房间的各个角落均匀且节能地进行除湿。
而且,由于使从除湿机101吹出的风包含离子,因此藉由沿着壁的包含离子的除湿空气,也能够获得对于以往的除湿机来说不充分的壁、天花板的附着霉菌的抑制效果,同时,藉由沿着窗户的除湿空气,即便是冬天的冷凝也能够不移动除湿机而应对。
此外,在后吹出时由于有所谓由于在不太倾斜上下扇叶14的状态可进行后斜20°的气流,不会覆盖制品前方的显示部等的优点,因此也有所谓增加制品设计上的自由度的效果。
(衣物干燥模式)
图6是表示除湿模式时的气流。
如图6所示,将除湿机101配置在房间的壁边的情况,对于挂在房间的中心的洗涤后的衣物102来说,较佳为直接吹送从所述除湿机101已被除湿的风。这个情况,除湿机101,如图6所示,调整上下扇叶14使除湿机101的吹出口15的前盖12侧开启,朝向前方,即衣物102吹出风。
因此,将除湿机101的背盖13侧设为房间的壁侧的情况,在依赖干燥模式时,如图3的(b)以及图4的(b)所示,以朝向前盖12侧吹出风的方式上下扇叶14旋动。即,以吹出口15的前盖12侧开口的方式,使上下扇叶14朝向背盖13侧旋动。
对于使衣物102效率良好地干燥,有以风直接吹到所述衣物102的方式吹送的必要。因此,上下扇叶14是以风吹送到衣物102的方式上下调整。此时,左右扇叶19是以吹出的风不扩展的方式调整。
如以上,不改变除湿机101的房间的设置位置,改变上下扇叶14的旋动状态,藉此能够切换除湿模式与衣物干燥模式。
(上下扇叶14的形状)
图7的(a)、(b)是表示上下扇叶14的形状的例子。即,上下扇叶14,如图7的(a)、(b)所示,是剖面呈大致三角形状的板状部件。在图7的(b)的剖面形状中,三面(面14a、面14b、面14c)的长度为14a>14b>14c。在此,面14a与面14b所夹的角度设为θ1,面14a与面14c所夹的角度设为θ2时,有θ1>θ2的关系。以将面14a成为除湿机101的上面,将面14b成为前盖12侧,将面14c成为背盖13侧的方式,将上下扇叶14设置在除湿机101。上下扇叶14包含风的吹出方向的前后两端侧(端部14e、14f侧)为壁薄,中央侧为壁厚,在中央侧为最壁厚的最大壁厚部14g。此外,与上下扇叶14的吹出口15对向的面(设为面14b、面14c)成为从前盖12侧、背盖13侧朝向上述最大壁厚部14g(相当于从三角形的顶点14d向下到面14a的垂线的长度部分)倾斜的平面(倾斜面)。
又,由于上下扇叶14有θ1>θ2的关系,因此面14b与面14c所相交的相交部,即三角形的顶点14d的位置向面14b侧偏移。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三角形的顶点14d向前盖12侧偏移。
另外,针对上下扇叶14的剖面形状,不限定为上述的三角形状。即,在与上下扇叶14的吹出口15对向的面(面14b、面14c)中,只要与所述上下扇叶14的吹出风的方向的两端部(端部14e、端部14f)相比为中央侧为壁厚即可。具体而言,在与所述吹出口15对向的面(面14b、面14c),形成有最壁厚的最大壁厚部14g。因此,面14b是从所述端部14e朝向最大壁厚部14g的顶点14d倾斜的倾斜面,面14c是从所述端部14f朝向最大壁厚部14g的顶点14d倾斜的倾斜面。此外,与所述吹出口15对向的面(面14b、面14c)相交的相交部即顶点14d向端部14e侧偏移。又,所述最大壁厚部14g与以直线连结所述端部14e、14f之间的假想线X的中间位置O相比为位于为一方的端部即端部14e侧。另外,顶点14d偏移的方向以及中间位置O偏移的方向是,根据上下扇叶14的用途,也可以是端部14f侧。若为满足如此的条件的形状,则上下扇叶14也可以是任何的剖面形状。针对上下扇叶14的其他形状,在后述的实施方式2中进行说明。
在此,扇叶的端部角度θ大的情况,由于以小的旋转将风送到更上方侧,因此能够对于设置在例如送风装置附近上方的衣物整体地吹风。也就是说,适合衣物干燥。又,由于扇叶的倾斜面的距离越长,来自吹出口的风沿着倾斜面的时间、距离越长,因此风的吹出方向更稳定。也就是说,由于能够维持一定的角度的风,因此容易作成循环气流,能够进行效率良好的空气清净以及除湿。因此,图7的(b)所示的上下扇叶14是端部14e在衣物干燥模式时向上方旋转,端部14f在除湿模式时向上方转动。以下,针对上下扇叶14的动作进行说明。
(上下扇叶14的动作)
图8的(a)是表示停止运转时的扇叶的状态,(b)是表示除湿模式时的扇叶的状态,(c)是表示衣物干燥模式时的扇叶的状态。图9是用以说明上下扇叶14的衣物干燥模式时的送风范围的图。
除湿机101在运转停止时,如图8的(a)所示,以堵塞吹出口15的方式上下扇叶14旋动,在除湿模式时,如图8的(b)所示,以吹出口15在操作部18侧(背盖13侧)开口的方式上下扇叶14旋动,在衣物干燥模式时,如图8的(c)所示,以吹出口15在前盖12侧开口的方式上下扇叶14旋动。
在此,在除湿模式时,如图8的(b)所示,上下扇叶14的背盖13侧的面14c向上旋动,朝向背盖13侧,即房间的壁侧吹出干燥的风。这个情况的上下扇叶14的旋动角度较佳为后斜20°。后斜20°是朝向相对于地面的壁侧向上方倾斜20°的倾斜角。藉由此角度,除湿后的风成为从壁朝向天花板,进一步,成为从天花板朝向壁、地面进行循环的气流,可对房间整体效率良好地除湿。另外,针对此倾斜角,不限定为20°。例如,也可以根据除湿机101的设置位置、设置除湿机101的房间的构造等,改变倾斜角。
另一方面,在衣物干燥模式时,如图8的(c)所示,上下扇叶14的前盖12侧的面14b向上旋动,朝向前盖12侧,即房间的壁侧与相反侧吹出干燥的风。衣物干燥模式与除湿模式不同,有将干燥的风效率良好地吹送到既定的位置的必要。这个情况,如图9所示,运转停止时的上下扇叶14的面14b的切线X、与衣物干燥模式时的上下扇叶14的面14b的切线Y之间成为送风范围。此衣物干燥模式时的上下扇叶14的面14b的切线Y成为大致垂直。
上下扇叶14,如图7的(b)所示,由于前盖12侧的角θ1比背盖13侧的角θ2大,因此在以面14b侧成为向上的方式旋动时,能够以比以面14c侧成为向上的方式旋动时的旋转角小的旋转角将切线Y设为大致垂直。因此,在使上下扇叶14的面14b向上旋动的情况,上下扇叶14的面14c能够不干扰到被设置在吹出口15内的左右扇叶19。因此,由于可将吹出口15内的空间设为狭窄,因此能够将除湿机101的吹出口15附近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设为小。
如此,藉由具有厚度的剖面呈大致三角形状(大致V字状)的上下扇叶14,能够将风向向对衣物干燥有利的上方偏移,由于在此时上下扇叶14从吹出口15进入到管24的区域也变少,因此能够谋求制品吹出口15的省空间化。
又,左右控制风向的左右扇叶19的形状也使制品后方侧凹陷,避开与上下扇叶14的干扰,可进行进一步的省空间化。而且,由于上下扇叶14的顶点靠近制品前方(前盖12),藉此后吹时顶点来到从风路偏移的位置,因此难以压力损失且可更低噪音、高效率地进行除湿运转。
(效果)
在上述构成的除湿机101中,上下扇叶14是与吹出口对向的面(面14b、面14c)为从风的吹出方向的前后两端侧朝向所述上下扇叶14的旋转中心侧倾斜的倾斜面,藉此风沿着倾斜面流动并向外吹出。由此,若从上下扇叶14吹出的风的吹出方向为所述上下扇叶14的旋转角为相同,则比与所述上下扇叶14的吹出口15对向的面(面14b、面14c)为非倾斜面的平面的情况向上。
而且,若增大倾斜面的倾斜角,则唯有那样,可以是以小的旋转角变更风的吹出方向。
又,由于上下扇叶14有θ1>θ2的关系,因此面14b与面14c相交的点,即三角径的顶点的位置向面14b侧偏移。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三角形的顶点向前盖12侧偏移。由此,若上下扇叶14的旋转角为相同,则可将从倾斜角大的倾斜面(面14b)吹出的风的吹出方向设为比倾斜面(面14c)向上。
因此,上下扇叶14反转藉此能够将气流切换成后方向(背盖13侧)以及前方向(前盖12侧),并且在上下扇叶14的转动中心具有厚度,藉此可进行作为除湿机101一般被要求的,向上方的气流控制。
另外,如上述,在将风的吹出范围设为相同的情况,由于只要能够尽可能地将上下扇叶14的旋转角设为小即可,因此上下扇叶14的构成,如图7的(b)所示,不限定为剖面大致三角形状,只要在剖面形状中在中央部中壁厚,风的吹出侧成为壁薄即可。在以下的实施方式2中,针对上下扇叶的其他形状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2]
针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以下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具有与在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不重复进行其说明。
(扇叶的形状/可装卸)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各种的扇叶的概略构成,(a)~(c)是剖面图,(d)、(e)是俯视图。
在所述实施方式1的图7的(b)所示的上下扇叶14中,面14b、面14c是平面,在面14a与面14b所夹的角度为θ1,面14a与面14c所夹的角度为θ2时有θ1>θ2的关系。
与此相对,在图10的(a)所示的上下扇叶201中,面201b、面201c是倾斜面,在面201a与面201b所夹的角度为θ1,面201a与面201c所夹的角度为θ2时有θ1=θ2的关系。在此,面201a、面201b、面201c与上下扇叶14的面14a、面14b、面14c对应。若在除湿机101搭载此上下扇叶201,则可在前盖12侧、背盖13侧以相同的旋转角向相同的方向吹出风。
作为其他形状的上下扇叶,如图10的(b)所示,也可以是面202b为曲面,面202c为倾斜的平面即上下扇叶202。在此,面202a、面202b、面202c与上下扇叶14的面14a、面14b、面14c对应。
作为再其他的形状的上下扇叶,如图10的(c)所示,也可以是包括面203b为倾斜的平面、面203c为倾斜的平面、以及连接面203b与面203c的面203d的剖面大致梯形的扇叶203。在此,面203a、面203b、面203c与上下扇叶14的面14a、面14b、面14c对应。
如此,作为上下扇叶,只要在剖面形状中为在中央部中壁厚,且风的吹出侧壁薄,则也可以是任意的形状。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虽然藉由左右扇叶19来进行左右方向的风的吹出方向的调整,但是如图10的(d)、(e)所示,也可以在上下扇叶204的内面(与吹出口15对向的面204c、面204b)设置鳍片204d、204e。鳍片204d以在背盖13侧有扩展而吹出风的方式,形成为在上下扇叶204的背侧的面204c有扩展,鳍片204e以在前盖12侧没有扩展而吹出风的方式,形成为在上下扇叶204的前侧的面204b与吹出方向平行。
因此,若使用图10的(d)、(e)所示的上下扇叶204,则由于没有藉由左右扇叶19调整风吹出的左右方向的必要,因此没有设置左右扇叶19的必要,能够进一步缩小吹出口15的空间。由此,也可将除湿机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缩小相当于设置了左右扇叶19的量。
以上各种的构成的上下扇叶,也可以是可装卸地设置在除湿机101。藉此,用户能够根据使用的用途替换上下扇叶。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1、2中,主要针对上下扇叶的形状以及动作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3中,针对使用了所述实施方式1、2的除湿机101的衣物干燥模式的情况的臭味回复控制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3]
针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以下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包含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不重复进行其说明。
一般而言,藉由除湿机使衣物干燥的情况,衣物再次吸收室内的湿气,细菌繁殖,而产生不舒服的臭味。这个现象称为臭味回复。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利用记实施方式1、2所记载的除湿机进行了衣物干燥时不使臭味回复产生的臭味回复控制进行说明。
(操作部)
图11是表示搭载在图1所示的除湿机101的操作部18的用户进行操作的操作面的图。
操作部18,如图11所示,包括计时器、左右摆动、上下摆动、便利功能、衣物、除湿、防霉等的各种操作按钮。臭味回复控制是在按下衣物的按钮,而处于衣物干燥模式后,操作便利功能的按钮,选择臭味回复对策藉此执行。如此,操作操作部18,藉此生成依照用户的操作内容的控制讯号,藉由生成的控制讯号,控制各部的动作。
(臭味回复控制)
图12是接受操作部18的操作的控制器30的功能方块图。
控制器30包括臭味回复控制部31、扇叶驱动部32、除湿驱动部33、风扇驱动部34。
臭味回复控制部31进一步与操作部18、湿度传感器41以及温度传感器42连接。即,臭味回复控制部31若接受用以藉由操作部18执行臭味回复的控制的控制讯号,则根据湿度传感器41检测到的湿度、温度传感器42检测到的温度,藉由扇叶驱动部32进行上下扇叶14的转动控制,藉由除湿驱动部33进行除湿部5的除湿控制,藉由风扇驱动部34进行风扇马达23的转动控制。由此,臭味回复控制部31执行臭味回复控制。
在臭味回复控制中,在藉由衣物干燥模式的衣物干燥结束后,进行将风施加在干燥后的衣物的控制。由此,能够防止对于干燥后的衣物的再吸湿,且杀死附着在干燥衣物的细菌。
具体而言,如以下的(1)~(6)执行臭味回复控制。
(1)衣物干燥后仅使风继续施加在干燥衣物。这个情况,藉由湿度传感器41检测室内的湿度,在检测出的湿度低于既定值的时点结束衣物干燥模式,从衣物干燥模式结束的时点到规定时间,以继续对干燥后的衣物施加风的方式向风扇驱动部34作出指示而使风扇马达23继续驱动。此时,除湿驱动部33使对于除湿部5的除湿停止。在此,经过一个小时衣物干燥时间后,持续一个小时送风。
在此,由于衣物干燥时的风量被设定为除湿机101可设定的风量的最大,因此臭味回复控制时的风量也依旧维持最大。
(2)使衣物干燥后的风量根据湿度而可变。也就是,并非使衣物干燥时的风量维持,而是也可以根据湿度传感器41的检测结果而可变。这个情况,臭味回复控制部31若从藉由湿度传感器41的检测结果判断为湿度高于既定值,则以提高风量的方式,若判断为湿度低于既定值,则以降低风量的方式,向风扇驱动部34作出指示来控制风扇马达23的驱动。
(3)将在臭味回复控制时吹出的干燥空气的风向在wide(广域)和narrow(狭域:集中一点)之间交互切换。这个情况,在除湿机101中能够使左右扇叶19驱动藉此执行。如此,将风向在wide和narrow之间交互切换,藉此使施加在衣物上的风有强弱,而使所述衣物起伏,藉此可促进干燥。
(4)在臭味回复控制时仅使风持续施加在干燥衣物时,若湿度上升,则进行除湿运转。这个情况,臭味回复控制部31,在被湿度传感器41检测到高于既定值的湿度时,向除湿驱动部33作出指示来执行藉由除湿部5的除湿运转。
(5)在臭味回复控制时检测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的低温部使送风集中。这个情况,臭味回复控制部31藉由温度传感器42对干燥后的衣物周围就每个区域检测温度,以对于规定温度以下的区域使送风集中的方式,向风扇驱动部34、扇叶驱动部32作出指示,驱动风扇马达23以及上下扇叶14以及左右扇叶19。
(6)在臭味回复控制时依上中下、左右的区域别进行送风,对于湿度高于既定值的区域使送风集中。这个情况,臭味回复控制部31以将包含干燥后的衣物的空间分割成多个区域,并就分割的每个区域进行送风的方式,向扇叶驱动部32以及风扇驱动部34作出指示,驱动上下扇叶14以及左右扇叶19、风扇马达23。
(效果)
如上述构成般,在除湿机101中,藉由臭味回复控制部31,在衣物干燥后,执行上述的臭味回复控制,藉此防止衣物再度吸收室内的湿气,并且,杀死存在于衣物的细菌,藉此能够消除干燥后的衣物的不舒服的臭味。
在所述实施方式1~3中,针对将本发明的扇叶撘载在空气调节机的一种即除湿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为此,也可以撘载在空气清净机、除湿空气清净机等其他的空气调节机。因此,本发明的扇叶可全面地适用于如空气调节机等般搭载有吹出风的功能的装置,即送风装置。
[利用软件的实施例]
除湿机101的控制区块(特别是臭味回复控制部31)可以藉由在集成电路(IC芯片)等所形成的逻辑电路(硬件)来实现,也可以藉由软件来实现。
在后者的情况下,除湿机101包括执行作为实现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的命令的计算机。此计算机包括例如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装置),且包括存储上述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至少一个记录介质。并且,在上述计算机中,上述处理器从上述记录介质读取上述程序并执行,藉此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作为上述处理器,例如能够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作为上述记录介质,能够使用“非暂时性的有形介质”,例如,除了ROM(Read OnlyMemory)等之外,能够使用带、盘、卡、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电路等。又,也可以还包括展开上述程序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又,上述程序也可以经由可传输所述程序的任意传输介质(通信网络、广播波等)向上述计算机供给。另外,本发明的一方案也可以由藉由电子传输实现上述程序的,载入于载波中的数据信号的方式实现。
[总结]
本发明方案1的扇叶(上下扇叶14)在送风装置(除湿机101)的吹出口15的上方可旋动地被轴支,藉此将从所述吹出口15吹出的风分开成前后;其中在所述扇叶的与所述吹出口对向的面(面14a、面14b)中,与所述扇叶(上下扇叶14)的吹出风的方向的两端部相比,中央侧为壁厚。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与扇叶的吹出口对向的面的壁厚是与吹出风的方向的前后两端侧相比为中央侧厚,风从扇叶的壁厚为厚的部分朝向薄的部分流动。由此,从扇叶吹出的风的吹出方向比与扇叶的吹出口对向的面的壁厚均匀的情况向上。
由此,能够以少的旋转角得到用户期望的风的吹出方向。
本发明方案2的扇叶也可以是,在上述方案1中,与所述吹出口对向的面(面14a、面14b)包含壁最厚的最大壁厚部;包含从所述两端部之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朝向所述最大壁厚部倾斜的平面。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与吹出口对向的面是从上述风的吹出方向的前后两端部朝向所述最大壁厚部侧倾斜的平面(倾斜面),风沿着倾斜面流动并向外吹出。由此,从扇叶吹出的风的吹出方向比在扇叶的与吹出口对向的面不为倾斜面的情况向上。
而且,若倾斜面的倾斜角变大,则唯有那样,能够以少的旋转角改变风的吹出方向。
本发明方案3的扇叶也可以是,在上述方案2中,在与所述吹出口15对向的面(面14a、面14b)中形成的,从所述两端部的一方的端部朝向所述最大壁厚部的倾斜面、与从所述两端部的另一方的端部朝向所述最大壁厚部的倾斜面相交的相交部向所述两端部的任一端部侧偏移。
根据上述构成,在与所述吹出口15对向的面中形成的,从所述两端部的一方的端部朝向所述最大壁厚部的倾斜面、与从所述两端部的另一方的端部朝向所述最大壁厚部的倾斜面相交的相交部向所述两端部的任意端部侧偏移,藉此能够使从风的吹出方向的前后两端侧朝向最大壁厚部倾斜的两个倾斜面的倾斜角不同。
藉此,若为相同的旋动角,则可使从倾斜角大的倾斜面吹出的风的吹出方向向上。
本发明的方案4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扇叶(上下扇叶14)。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以少的旋转角得到用户期望的风的吹出方向。
本发明的方案5的空气调节机也可以是,在上述方案4的空气调节机中,所述扇叶(上下扇叶14)被设置成从空气调节机(除湿机101)本体装卸自如。
根据上述构成,用户能够配合用途替换扇叶。
本发明的方案6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扇叶(上下扇叶14)。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以少的旋转角得到用户期望的风的吹出方向。
本发明的方案7的除湿机是也可以,在上述方案6的除湿机中,所述扇叶(上下扇叶14)被设置成从空气调节机(除湿机101)本体装卸自如。
根据上述构成,用户能够配合用途替换扇叶。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的变更,针对将不同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法适当组合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内。进而,组合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法,藉此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2…送风机(送风装置);5…除湿部;11…外壳;12…前盖;13…背盖;14…上下扇叶(扇叶);14e…端部;14f…端部;14g…最大壁厚部;15…吹出口;16…吸入口;18…操作部;19…左右扇叶;21…风扇;22…风扇壳;23…风扇马达;24…管(通风路径);30…控制器;31…臭味回复控制部;32…扇叶驱动部;33…除湿驱动部;34…风扇驱动部;41…湿度传感器;42…温度传感器;51…除湿水槽;101…除湿机(空气调节机);102…衣物;201、202、203、204…上下扇叶;204d、205e…风扇。

Claims (7)

1.一种扇叶,其特征在于,在送风装置的吹出口的上方可旋动地被轴支,藉此将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风分开成前后;其中
在所述扇叶的与所述吹出口对向的面中,与所述扇叶的吹出风的方向的两端部相比,中央侧为壁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吹出口对向的面包含壁最厚的最大壁厚部;
包含从所述两端部之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朝向所述最大壁厚部倾斜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叶,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吹出口对向的面中形成的,从所述两端部的一方的端部朝向所述最大壁厚部的倾斜面、与从所述两端部的另一方的端部朝向所述最大壁厚部的倾斜面相交的相交部向所述两端部的任一端部侧偏移。
4.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扇叶。
5.根据权利要4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扇叶被设置成从空气调节机本体装卸自如。
6.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扇叶。
7.根据权利要6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扇叶被设置成从除湿机本体装卸自如。
CN201880091143.4A 2018-03-19 2018-09-03 扇叶、空气调节机以及除湿机 Active CN1118864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1280 2018-03-19
JP2018051280 2018-03-19
PCT/JP2018/032561 WO2019180998A1 (ja) 2018-03-19 2018-09-03 ルーバー、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除湿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6456A true CN111886456A (zh) 2020-11-03
CN111886456B CN111886456B (zh) 2022-10-21

Family

ID=67986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1143.4A Active CN111886456B (zh) 2018-03-19 2018-09-03 扇叶、空气调节机以及除湿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150822B2 (zh)
CN (1) CN111886456B (zh)
TW (1) TWI810248B (zh)
WO (1) WO20191809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10296A (ja) * 2020-01-10 2021-08-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JP7436842B2 (ja) 2020-07-21 2024-02-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床置き型空気調和機
WO2023286385A1 (ja) * 2021-07-14 2023-01-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ウイルス作用抑制の方法及びウイルス作用抑制成分送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4970A (ja) * 2000-03-14 2001-09-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除湿機
CN104769368A (zh) * 2012-10-30 2015-07-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205119403U (zh) * 2015-10-12 2016-03-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及空调
CN205505207U (zh) * 2016-04-12 2016-08-24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导风板及立式空调器
CN106369791A (zh) * 2016-09-07 2017-02-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6959284U (zh) * 2017-07-05 2018-02-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导流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3641U (ja) * 1993-03-24 1994-10-18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空気吹き出し口用ルーバー
JP3709777B2 (ja) * 2000-09-29 2005-10-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TW550364B (en) * 2000-10-04 2003-09-01 Sharp Kk Air conditioner and temperature detection device
JP2002333185A (ja) * 2001-05-11 2002-11-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除湿運転機能を有する空気調和機
JP4812387B2 (ja) * 2005-09-30 2011-11-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風向変更板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TWM342486U (en) * 2008-01-29 2008-10-11 Jiang Ming Air Conditioners Technology Co Ltd An improved box-type air conditioner
CN104075441B (zh) * 2013-03-28 2018-12-04 广东松下环境***有限公司 取暖换气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4970A (ja) * 2000-03-14 2001-09-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除湿機
CN104769368A (zh) * 2012-10-30 2015-07-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205119403U (zh) * 2015-10-12 2016-03-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及空调
CN205505207U (zh) * 2016-04-12 2016-08-24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导风板及立式空调器
CN106369791A (zh) * 2016-09-07 2017-02-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6959284U (zh) * 2017-07-05 2018-02-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导流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50822B2 (ja) 2022-10-11
WO2019180998A1 (ja) 2019-09-26
TW201938964A (zh) 2019-10-01
CN111886456B (zh) 2022-10-21
JPWO2019180998A1 (ja) 2021-03-18
TWI810248B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1746B2 (en) Clothes care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1886456B (zh) 扇叶、空气调节机以及除湿机
CN108351112B (zh) 除湿器
CN111365775A (zh) 除湿和加湿装置、除湿空气清洁器、加湿空气清洁器及其操作方法
KR20150028171A (ko) 제습기
JP6527432B2 (ja) 除加湿装置
JP2002257408A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60095058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1171308B1 (ko)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
JP3607844B2 (ja) 除湿機
JP7150493B2 (ja) 空気調和機
KR101016310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16420049A (zh) 换气装置及包括换气装置的空调机
JP2014144414A (ja) 除湿装置
JP2000274732A (ja) 空調装置
KR102371162B1 (ko) 제가습 장치
JP2014004043A (ja) 除湿乾燥機構
JP2018141591A (ja) 除湿装置
KR20150077779A (ko) 공기조화장치
JP5262163B2 (ja) 除湿装置
JP2005180760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7949750B (zh) 除加湿装置
JP2024041239A (ja)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4041238A (ja)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KR20230028601A (ko) 제습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