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5859A - 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5859A
CN111885859A CN202010728619.XA CN202010728619A CN111885859A CN 111885859 A CN111885859 A CN 111885859A CN 202010728619 A CN202010728619 A CN 202010728619A CN 111885859 A CN111885859 A CN 1118858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shell
housing
elastic
fold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86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5859B (zh
Inventor
李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286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58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5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58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58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58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6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可折叠壳体组件包括:转轴组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弹性件。转轴组件包括外壳、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外壳的相对两侧。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卡合部,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卡合部,弹性件上设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当第一壳体相对于外壳弯折第一预设角度时第一卡接部与第一卡合部相卡合,当第二壳体相对于外壳弯折第二预设角度时第二卡接部与第二卡合部相卡合。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可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稳定于展开状态、折叠状态或弯折状态。

Description

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可折叠电子设备因其能够在折叠和展开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因此能够兼顾用户对于便携性和大尺寸显示的追求。然而,相关技术中,可折叠电子设备在外力撤销时,由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左壳体和右壳体本身无法稳定而出现晃动,影响显示屏的显示。因此,如何减小左壳体和右壳体的错动,保证可折叠电子设备稳定于折叠、展开或弯折状态,进而使得显示屏能够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稳定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处状态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包括:
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合部;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相对于所述外壳弯折;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弹性件上设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弹性抵接所述第一转轴,并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外壳弯折第一预设角度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卡合,所述第二卡接部弹性抵接所述第二转轴,并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外壳弯折第二预设角度时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卡合。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及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转轴组件及所述第二壳体上。
通过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分别设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在弹性件上设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使得第一壳体相对于外壳弯折第一预设角度时第一卡接部与第一卡合部相卡合,第二壳体相对于外壳弯折第二预设角度时第二卡接部与第二卡合部相卡合,以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相对于转轴组件稳定于折叠、展开或弯折状态,避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受到外力时发生松动,提高可折叠壳体组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中部分可折叠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可折叠壳体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6是图5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6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转轴组件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可折叠壳体组件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一种弯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2所示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转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图2所示转轴组件包括第一同步轮和第一同步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一种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包括可折叠壳体组件1和显示屏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显示屏2设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的内侧,折叠状态时显示屏2的显示面相对接触的内折式电子设备,也可以是显示屏2 设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的外侧,折叠状态时显示屏2的显示面相背设置的外折式电子设备。以下实施例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皆以内折式的可折叠电子设备 100为例进行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可以为可折叠显示设备,如手机、平板、电子阅读器、电脑、电子展示屏等各种显示设备。可以理解的是,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为可折叠的非显示设备。本申请以可折叠手机为例进行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中,定义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向。
其中,请参照图2,显示屏2可以是硬质屏,也可以是柔性屏。由于设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为了实现柔性屏的自由弯折,柔性屏对应于转轴组件20的区域不与转轴组件20或壳体粘贴,柔性屏在展开状态时其上与转轴组件20相对应的区域很难完全展平,在折叠状态时其上与转轴组件20相对应的区域呈弯折形状,在没有外力使其稳固于该弯折形状时,柔性屏很难保持折叠状态,很有可能导致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呈半开的状态,进而影响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便携性等。因此,本申请主要解决设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电子设备100 如何稳定于折叠、展开或弯折状态,保证柔性屏的展平显示效果和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便携性问题。
如图2所示,可折叠壳体组件1包括转轴组件20、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 30。显示屏2设于转轴组件20、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30上。具体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设于转轴组件20的两侧,显示屏2设于第一壳体10、转轴组件20及第二壳体30朝向Z轴正向的一侧。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支撑面101,第二壳体30包括第二支撑面301,显示屏2的第一区域21与第一支撑面101固定连接,显示屏2的第二区域22与第二支撑面301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由硬质材料制成,从而使得显示屏2的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由于分别与第一支撑面 101和第二支撑面301的连接而具有较好的平整性。显示屏2上位于第一区域 21与第二区域22中间的部分与转轴组件20相对设置,该部分与转轴组件20之间未固定,从而保证该部分能够自由弯折。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连接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框体。上壳体的上表面为第一支撑面101。第二壳体30与第一壳体10 的结构相同,并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请参照图2和图3,转轴组件20包括外壳201、设于外壳201内的第一转轴202和设于外壳201内的第二转轴203。具体的,外壳201包括底板210、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第三侧板213和第四侧板214。底板210呈半圆弧形。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相对设于底板210的两端。第一侧板211与第二侧板212的结构相同。换言之,第一侧板211与第二侧板212关于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底板210、第一侧板211及第二侧板212之间形成半圆柱形的第二收容空间215。第三侧板213设于第一侧板211背离第二侧板212的一侧。第四侧板214设于第二侧板212背离第一侧板211的一侧。第三侧板213与第四侧板214结构相同。第三侧板213与第四侧板214同样关于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转轴202的一端位于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之间,第一转轴202的另二端贯穿第一侧板211并延伸至第一侧板211与第三侧板213 之间。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转轴203与第一转轴202的结构相同。第二转轴203的一端位于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之间,第二转轴203的另一端贯穿第一侧板211并延伸至第一侧板211与第三侧板213之间。第一转轴202 与第二转轴203在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平齐设置。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3的结构可以不同。
第一转轴202的轴线与第二转轴203的轴线皆沿Y轴方向。第一转轴202 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一壳体10,从而当第一壳体10绕第一转轴202转动时,第一壳体10相对于外壳201弯折。第二转轴203的第四端转动连接第二壳体30,从而当第二壳体30绕第二转轴203转动时,第二壳体30相对于外壳201弯折。当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之间的夹角为180°时,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展开状态,此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共面。当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之间的夹角为0°时,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折叠状态,此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平行,显示屏2的第一区域21与第二区域22 相贴合。当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处于弯折状态。
请参照图3和图4,第一转轴20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合部220。第二转轴20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合部230。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卡合部220和第二卡合部230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第一卡合部2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卡合部2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卡合部220和第二卡合部230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至图4,可折叠壳体组件1还包括弹性件40。弹性件40设于底板210上。弹性件40上设有第一卡接部401和第二卡接部402。第一卡接部401抵接第一转轴202的外周面并在第一壳体10相对于外壳201弯折第一预设角度时与第一卡合部220相卡合。第二卡接部402抵接第二转轴203 的外周面并在第二壳体30相对于外壳201弯折第二预设角度时与第二卡合部 230相卡合。其中,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过在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3上分别设有第一卡合部220和第二卡合部230,在弹性件40上设有第一卡接部401和第二卡接部402,使得第一壳体10相对于外壳201弯折预设角度时第一卡接部401与第一卡合部220相卡合,第二壳体30相对于外壳201弯折预设角度时第二卡接部402与第二卡合部230 相卡合,以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可以相对于转轴组件20稳定于折叠、展开或弯折状态,避免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受到外力时发生松动,提高可折叠壳体组件1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5和图6,一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02上设有一个第一卡合部220。第二转轴203上设有一个第二卡合部230。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卡接部401与第一卡合部220相卡合。第二卡接部402与第二卡合部230相卡合。换言之,假设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展开状态时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分别弯折0°,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处于折叠状态时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分别弯折90°,则当第一壳体10弯折0°时,第一卡接部401与第一卡合部220卡合,当第二壳体30弯折0°时,第二卡接部402与第二卡合部230卡合。可以理解的,此时的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皆为0°。
或者,当第一壳体10处于展开状态,第二壳体30处于半弯折状态时,第一卡接部401与第一卡合部220相卡合。第二卡接部402与第二卡合部230相卡合。换言之,当第一壳体10弯折0°时,第一卡接部401与第一卡合部220 卡合,第二壳体30弯折45°时,第二卡接部402与第二卡合部230卡合。其中,第二壳体30不限于半弯折状态,第二壳体30的弯折角度可以大于0°且小于 90°。此时,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不同。
通过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处于展开状态时,使第一卡接部401与第一卡合部220相卡合,第二卡接部402与第二卡合部230相卡合,可以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可以稳定于展开状态。此外,通过设置第一卡合部 220和第二卡合部230的位置,可以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在展开状态时分别受到第一卡接部401与第一卡合部220之间的卡接力及第二卡接部402 与第二卡合部230之间的卡接力而展平,从而减少显示屏2的褶皱,提高显示屏2的显示效果。
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02上设有一个第一卡合部220。第二转轴203上设有一个第二卡合部230。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卡接部401与第一卡合部220相卡合。第二卡接部402与第二卡合部230相卡合。换言之,则当第一壳体10弯折90°时,第一卡接部401与第一卡合部220 卡合,当第二壳体30弯折90°时,第二卡接部402与第二卡合部230卡合。可以理解的,此时的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皆为90°。
通过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处于折叠状态时,使第一卡接部401与第一卡合部220相卡合,第二卡接部402与第二卡合部230相卡合,可以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稳定于折叠状态,显示屏2的第一区域21与第二区域22之间保持接触,从而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便携性。
再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和图7,第一转轴202上设有多个第一卡合部 220。第二转轴203上设有多个第二卡合部230。本实施例以三个第一卡合部220 和三个第二卡合部230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转轴202上的三个第一卡合部220 分别记为第一子卡合部220a、第二子卡合部220b和第三子卡合部220c。第二转轴203上的三个第二卡合部230分别记为第四子卡合部230a、第五子卡合部230b 和第六子卡合部230c。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卡接部401与第一子卡合部220a卡合,第二卡接部402与第四子卡合部230a卡合。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处于弯折状态时,第一卡接部401与第二子卡合部220b卡合,第二卡接部402与第五子卡合部230b卡合。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卡接部401与第三子卡合部220c卡合,第二卡接部402与第六子卡合部230c卡合。在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处于弯折状态,第一卡接部401与第二子卡合部220b卡合,第二卡接部402与第五子卡合部230b卡合时,第一壳体10相对于外壳201弯折的角度为45°,第二壳体30相对于外壳201弯折的角度为45°,此时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半开合的状态,有利于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放置以及用户在使用时具有较佳的防窥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转轴202上设有多个第一卡合部220,第二转轴203上设有多个第二卡合部230时,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可以是不同的。
其中,第一卡合部220和第二卡合部230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下实施例以第一卡合部220和第二卡合部230的结构相同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请参照图8,第一卡合部220可以包括设于第一转轴202的外周面的第一凹槽221。第二卡合部230可以包括设于第二转轴203的外周面的第二凹槽231。
请参照图9,第一卡接部401可以包括第一弹性凸起411。第二卡接部402 可以包括第二弹性凸起421。
在第一壳体10弯折的过程中,第一转轴202的外周面挤压第一弹性凸起411 直至第一弹性凸起411卡合于第一凹槽221内。在第二壳体30弯折的过程中,第二转轴203的外周面挤压第二弹性凸起421直至第二弹性凸起421卡合于第二凹槽231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220和第二卡合部230可以呈凸形,换言之,第一卡合部220和第二卡合部230可以包括凸起。第一卡接部401和第二卡接部402呈凹形,换言之,第一卡接部401和第二卡接部402 可以包括凹槽。通过在第一转轴202上设置第一凹槽221,以实现第一卡接部 401与第一卡合部220卡合,以及在第二转轴203上设置第二凹槽231,以实现第二卡接部402与第二卡合部230卡合的方式结构简单,便于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3的加工和装配,且无需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中设置独立的卡合件,能够节省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有利于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小型化。此外,通过在弹性件40上设置第一弹性凸起411和第二弹性凸起421,第一弹性凸起411和第二弹性凸起421在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3转动的过程中受到弹性挤压力,不会影响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3的转动,且能够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弯折过程中具有较佳的阻尼效果,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手感。
其中,当第一卡合部22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卡合部220可以间隔设于第一转轴202外周面上。多个第一卡合部220之间的间距用于保证第一壳体10弯折至第一预设角度时,第一卡接部401与第一卡合部220卡合。当第二卡合部23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二卡合部230可以间隔设于第二转轴203 外周面上。多个第二卡合部230之间的间距用于保证第二壳体30弯折至第二预设角度时,第二卡接部402与第二卡合部230卡合。
可选的,请参照图9和图10,弹性件4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弹性部403、第二弹性部404及第三弹性部405。具体的,第一弹性部403和第三弹性部405 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二弹性部404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 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弹性部403与第三弹性部405对称设于第二弹性部404 的两侧。第一卡接部401设于第一弹性部403上,第二卡接部402设于第三弹性部405上。第二弹性部404与底板210之间形成第一收容空间406。可以理解的,第二收容空间215包含第一收容空间406。第一转轴202的一端和第二转轴 203的一端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406内。第一弹性部403的一端连接第二弹性部 404,第一弹性部403远离第二弹性部404的一端与底板210固定连接。第三弹性部405的一端连接第二弹性部404,第三弹性部405远离第二弹性部404的一端与底板210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弹性部403、第二弹性部404与底板210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粘接、焊接、卡扣连接、螺栓连接等。第一弹性部403、第二弹性部404及第三弹性部405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为一体。
通过将弹性件40设置为第一弹性部403、第二弹性部404及第三弹性部405 依次相连的结构可以使得弹性件40呈半包围的形式围设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3,从而便于第一卡接部401抵接第一转轴202,以及第二卡接部402抵接第二转轴203,保证第一卡接部401与第一卡合部220卡合的可靠性及第二卡接部402与第二卡合部230卡合的可靠性。此外,由于底板210与显示屏2之间具有收容空间,将弹性件40、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3设置于底板210与显示屏2之间不会增加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厚度。进一步的,第二弹性部404 与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3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布局,使得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3位于第二弹性部404和底板210之间的第一收容空间406内,能够节省底板210与显示屏2之间其他的空间,从而有利于电子设备内部其他构件的布置。
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和图10,弹性件40还包括第一固定部407和第二固定部408。第一固定部407和第二固定部408皆包括弧形表面。第一固定部 407和第二固定部408分别通过其上的弧形表面与底板210的内表面贴合。第一固定部407的一端过渡连接第一弹性部403远离第二弹性部404的一端。第一固定部40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底板210。第二固定部408的一端过渡连接第三弹性部405远离第二弹性部404的一端。第二固定部40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底板 210。其中,第一固定部407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或第一螺纹孔,第一固定部 407的另一端与底板2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408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或第二螺纹孔,第二固定部408的另一端与底板2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在弹性件40上设置第一固定部407和第二固定部408,使得第一固定部407与第二固定部408可以与弧形的底板210相贴合,减小弹性件40与底板 210之间的连接间隙,从而提高弹性件40与底板210的连接可靠性。
以下实施例对于第一壳体10通过第一转轴202转动连接外壳201以及第二壳体30通过第二转轴203转动连接外壳201的方式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第一壳体10通过第一转轴202转动连接外壳201以及第二壳体30通过第二转轴203转动连接外壳201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1和图12,转轴组件20还包括第一转动臂204和第二转动臂205。第一转动臂204的一端套设于第一转轴202上,第一转动臂 204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0固定连接,从而当第一转动臂204绕第一转轴202 转动时,带动第一壳体10相对于外壳201弯折。第二转动臂205的一端套设于第二转轴203上,第二转动臂205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30固定连接,从而当第二转动臂205绕第二转轴203转动时,带动第二壳体30相对于外壳201弯折。可以理解的,当第一转动臂204的一端套设于第一转轴202上,及第二转动臂 205的一端套设于第二转轴203上时,第一转动臂204和第二转动臂205部分收容于第一侧板211和第三侧板213之间形成的第三收容空间216内。
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2和图13,转轴组件20还包括第一同步轮206 和第二同步轮207。第一同步轮206和第二同步轮207收容于第三收容空间216 内。第一同步轮206和第二同步轮207相互连接以同步转动。第一转动臂204 通过第一同步轮206转动连接第一转轴202。具体的,第一同步轮206的一端套设于第一转轴202上,且第一同步轮206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动臂204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臂205通过第二同步轮207转动连接第二转轴203。具体的,第二同步轮207的一端套设于第二转轴203上,第二同步轮207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臂205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同步轮206和第二同步轮207,第一同步轮206与第二同步轮 207相互连接,当第一同步轮206和第二同步轮207中任意一者转动时带动另一者转动,实现第一转动臂204和第二转动臂205的同时转动,进而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可以相对于外壳201同步弯折。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3和图14,第一转动臂204包括第一齿轮241。第二转动臂205包括第二齿轮251。转轴组件20还包括第三转轴242和第四转轴252。第三转轴242和第四转轴252设于第三侧板213上。第一齿轮241套设于第三转轴242上。第二齿轮251套设于第四转轴252上。第一同步轮206与第一转轴202固定连接,第二同步轮207与第二转轴203固定连接。第一齿轮241、第一同步轮206、第二同步轮207及第二齿轮251依次啮合连接。其中,第一同步轮206与第二同步轮207皆为齿轮。
本实施例中由于齿轮传动具有较高的平稳性,因此通过四个齿轮啮合传动的方式实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的弯折能够保证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 30在整个弯折过程中的平稳性。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3可以固定连接第一侧板211,此时,第一同步轮206和第二同步轮207为从动轮,第一转动臂204上的第一齿轮241和第二转动臂205上的第二齿轮251为主动轮,在第一转动臂204和第二转动臂205相对于第三转轴242和第四转轴252 转动时,第一齿轮241和第二齿轮251带动第一同步轮206和第二同步轮207转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3还可以转动,当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3转动时,固定连接第一转轴202的第一同步轮206 带动第一转动臂204转动,从而使第一壳体10弯折,固定连接第二转轴203的第二同步轮207带动第二转动臂205转动,从而使第二壳体30弯折。换言之,此时第一同步轮206和第二同步轮207为主动轮,第一转动臂204上的第一齿轮241和第二转动臂205上的第二齿轮251为从动轮。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4和图15,第一转动臂204上设有第一限位面243。第二转动臂205上设有第二限位面253。第三侧板213上设有第一抵接柱244和第二抵接柱254。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抵接柱 244抵接第一限位面243,第二抵接柱254抵接第二限位面253。具体的,第一转动臂204包括第一限位面243、与第一限位面243相邻的弧形面245,以及由第一限位面243和弧形面245包围形成的缺口部246,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从折叠状态逐渐弯折至展开状态时,第一转动臂204转动使得缺口部246 靠近第一抵接柱244,弧形面245逐渐包裹第一抵接柱244,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抵接柱244完全进入缺口部246,弧形面245 包围第一抵接柱244,第一抵接柱244抵接于第一限位面243上,从而使得在第一壳体10处于展开状态时,无法继续弯折,进而保证显示屏2的平整性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其中,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抵接柱254抵接第二限位面253与第一抵接柱244抵接第一限位面243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可折叠壳体组件1还包括驱动件(未图示)。驱动件设于外壳201 内。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3转动。一实施例中,可折叠壳体组件1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收容于第二收容空间215内并固定于底板210上。第一驱动件连接第一转轴202用于驱动第一转轴202转动。第二驱动件连接第二转轴203用于驱动第二转轴203转动。其中,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可以为马达。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还可以是磁性件等。通过设置驱动件驱动第一转轴202 和第二转轴203转动,使得第一转轴202转动时带动第一壳体10弯折,第二转轴203转动时带动第二壳体30弯折,从而可以实现折叠电子设备的智能开合。
进一步的,可折叠壳体组件1还包括感应器(未图示)和控制器(未图示)。控制器电连接感应器和驱动件。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件驱动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3转动。
具体的,控制器在接收到转动信号时,控制驱动件驱动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3转动,从而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在展开状态、弯折状态及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一实施例中,感应器为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于第一壳体10上,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作用于第一壳体10上的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时,感应器产生转动信号并将该转动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其中,转动信号可以为电信号、数字信号等。换言之,本实施例中,感应器检测到的触发指令为用户作用于第一壳体10上的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预设压力可由用户或厂家进行设定。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感应器还可以为光线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感应器通过检测光线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或语音输入等触发指令时产生相应的转动信号,并将转动信号传递至控制器,从而控制器根据该转动信号驱动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3的转动。
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卡合部;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相对于所述外壳弯折;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弹性件上设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弹性抵接所述第一转轴,并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外壳弯折第一预设角度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卡合,所述第二卡接部弹性抵接所述第二转轴,并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外壳弯折第二预设角度时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之间凹凸配合,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凹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一弹性凸起,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二弹性凸起,在所述第一壳体弯折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面挤压所述第一弹性凸起直至所述第一弹性凸起卡合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在所述第二壳体弯折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面挤压所述第二弹性凸起直至所述第二弹性凸起卡合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数量为多个,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接部与一个所述第一卡合部相卡合,所述第二卡接部与一个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卡合;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接部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卡合部相卡合,所述第二卡接部与另一个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板,所述弹性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及第三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底板相对,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三弹性部远离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底板围设形成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三弹性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上,所述第二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三弹性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还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部远离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一端呈弧形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弹性部远离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一端呈弧形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底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于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底板包围形成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弹性件,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侧板并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弹性件,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侧板并连接所述第二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形成第三收容空间,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空间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臂上设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转动臂上设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三侧板上设有第一抵接柱和第二抵接柱,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抵接柱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抵接柱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转动臂通过所述第一同步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动臂通过所述第二同步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相互连接以同步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臂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臂包括第二齿轮,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四转轴设于所述第三侧板上,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三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第四转轴上,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二同步轮及所述第二齿轮依次啮合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还包括感应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感应器和所述驱动件,所述感应器用于在检测到触发指令时产生转动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转动信号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15.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及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转轴组件及所述第二壳体上。
CN202010728619.XA 2020-07-25 2020-07-25 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8858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8619.XA CN111885859B (zh) 2020-07-25 2020-07-25 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8619.XA CN111885859B (zh) 2020-07-25 2020-07-25 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5859A true CN111885859A (zh) 2020-11-03
CN111885859B CN111885859B (zh) 2022-01-04

Family

ID=73201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28619.XA Active CN111885859B (zh) 2020-07-25 2020-07-25 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585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6158A (zh) * 2020-11-16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装置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507533A (zh) * 2021-07-14 2021-10-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883693A (zh) * 2021-09-26 2023-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和转轴机构
WO2023093860A1 (zh) * 2021-11-29 2023-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7549A (zh) * 2015-03-06 2016-09-14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铰接装置以及便携用信息设备
WO2018022390A1 (en) * 2016-07-28 2018-02-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d device with living hinge
WO2018210182A1 (zh) * 2017-05-17 2018-1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移动终端
CN209388228U (zh) * 2019-03-29 2019-09-13 深圳市富世达通讯有限公司 枢转机构及可挠式电子装置
CN210246823U (zh) * 2019-10-30 2020-04-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设备
CN210294949U (zh) * 2019-10-30 2020-04-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设备
WO2020088056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1147637A (zh) * 2019-12-27 2020-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724887U (zh) * 2019-11-28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0138988A1 (ko) * 2018-12-27 2020-07-02 (주)오라컴디스플레이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패널이 설치되는 인폴딩타입 힌지구조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7549A (zh) * 2015-03-06 2016-09-14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铰接装置以及便携用信息设备
WO2018022390A1 (en) * 2016-07-28 2018-02-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d device with living hinge
WO2018210182A1 (zh) * 2017-05-17 2018-1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移动终端
WO2020088056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WO2020138988A1 (ko) * 2018-12-27 2020-07-02 (주)오라컴디스플레이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패널이 설치되는 인폴딩타입 힌지구조
CN209388228U (zh) * 2019-03-29 2019-09-13 深圳市富世达通讯有限公司 枢转机构及可挠式电子装置
CN210246823U (zh) * 2019-10-30 2020-04-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设备
CN210294949U (zh) * 2019-10-30 2020-04-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设备
CN210724887U (zh) * 2019-11-28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1147637A (zh) * 2019-12-27 2020-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6158A (zh) * 2020-11-16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装置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2306158B (zh) * 2020-11-16 2024-0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装置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507533A (zh) * 2021-07-14 2021-10-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883693A (zh) * 2021-09-26 2023-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和转轴机构
WO2023093860A1 (zh) * 2021-11-29 2023-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5859B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5859B (zh) 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1885235B (zh)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US11252833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module thereof
CN113202857B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KR101899502B1 (ko) 힌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컴퓨팅장치
CN111147637B (zh)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978900A (zh) 包括可折叠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CN211423150U (zh)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719525A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WO2021047369A1 (zh) 双转轴机构、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24522755A (ja) 折り畳み可能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19268892U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机构
CN110827695A (zh) 电子设备
JP3902439B2 (ja) 2軸ヒンジ装置
CN217718537U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6044966U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CN218760886U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19523A (zh) 铰链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67674A (zh) 可弯折支撑机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JP2008160759A (ja) スライド機構
CN115291414A (zh) 铰链模组和眼镜
CN113870707A (zh) 折叠机构及显示装置
CN114203028A (zh) 可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9655079U (zh) 一种转轴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496651B (zh) 柔性屏支撑装置、柔性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