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47149B - 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47149B
CN111847149B CN202010685245.8A CN202010685245A CN111847149B CN 111847149 B CN111847149 B CN 111847149B CN 202010685245 A CN202010685245 A CN 202010685245A CN 111847149 B CN111847149 B CN 1118471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floor
car
registered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52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47149A (zh
Inventor
乔进友
陈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852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471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47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7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47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7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76Load weighing or car passenger cou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包括:步骤S1,接收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信息;步骤S2,采用基于所述目的层信息的电梯群管理方法调配电梯,输出调配结果;步骤S3,控制电梯驶向电梯使用者所在的登记楼层;步骤S4,判断电梯轿厢是否停靠在登记楼层,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5,否则返回步骤S3;步骤S5,判断登记楼层是否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6,否则转入步骤S9;步骤S6,辨别滞留在登记楼层的和从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步骤S7,更新电梯的将停靠目的层信息;步骤S8,为滞留在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分配电梯;步骤S9,结束。本发明在电梯使用者因轿厢满载等原因未能乘入轿厢而滞留在层站时能够合理调配电梯。

Description

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电梯目的层分配有关,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应对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的场景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电梯为电梯使用者登记乘梯请求提供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设置于电梯候梯厅中的上下行按钮,乘客通过按对应方向的按钮向电梯输入其乘梯方向信息;另一种是利用电梯候梯厅中的目的层登记装置或者乘客的移动终端,乘客通过在电梯候梯厅中的目的层登记装置或者乘客的移动终端输入目的层信息提供给电梯。电梯的群管理***利用乘客输入的目的层信息能够实现更加高效合理的调配,因此近些年来,在候梯厅设置目的层登记装置或使用乘客个人移动终端输入目的层信息并采用基于乘客目的层信息的群管理***对电梯群组进行调配得到愈发广泛的应用。
目前,基于乘客目的层信息的群管理***假定所有的候梯乘客都会进行目的层信息的登记,且在电梯到来后候梯乘客都会乘入电梯。但事实上,可能会出现具有相同目的层的多名乘客仅登记一次的情况,这就会导致电梯满载使部分乘客无法乘入电梯轿厢而滞留在候梯厅。此外,还可能会出现乘客因嫌轿厢内拥挤而拒绝乘坐当前电梯的情况。当出现因满载或拥挤等原因而导致乘客滞留的情况后,目前的基于乘客目的层信息的群管理***不能有效合理地应对。
为了解决该问题,公开号CN11113776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提出,在判定为前往目的层(由候梯厅目的层登记装置输入)的全部轿厢满员的情况下,将全部轿厢满员的意思输出到门厅显示装置。可见,该申请的技术方案仅向乘客提供轿厢满员的信息通知,并未解决电梯轿厢满员时群管理***如何应对的问题。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应对乘客因轿厢满载等原因未能乘入电梯轿厢而滞留层站的目的层分配方法就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应对乘客因轿厢满载等原因未能乘入电梯轿厢而滞留在层站上的目的层分配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接收来自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信息;
步骤S2,采用基于所述目的层信息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对电梯进行调配,向电梯使用者输出调配结果;
步骤S3,控制电梯使其驶向电梯使用者登记其目的层信息时所在的登记楼层;
步骤S4,判断电梯轿厢是否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5,否则返回步骤S3;
步骤S5,判断所述登记楼层是否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6,否则转入步骤S9;
步骤S6,辨别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和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步骤S7,更新电梯的将停靠目的层信息;
步骤S8,为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分配电梯;
步骤S9,结束。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步骤S5中,当满足如下任一条件时,判定所述登记楼层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条件1,在电梯轿厢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期间,电梯轿厢称量装置曾检测到电梯轿厢内的负载超过电梯轿厢的额定载重量;
条件2,电梯轿厢结束上下客后电梯轿厢称量装置的称量结果与电梯轿厢的额定载重量之间的差值≤第一设定阈值α。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步骤S5中,当电梯轿厢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且将要下梯的电梯使用者未离开轿厢时,如果电梯轿厢剩余的可搭乘人数与将在所述登记楼层离开轿厢的电梯使用者数量之和小于所述登记楼层所在层站上等候乘梯且期望乘梯方向与电梯轿厢运行方向一致的电梯使用者的数量,那么判定所述登记楼层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步骤S5按照如下任一种方式确定电梯轿厢剩余的所述可搭乘人数:
方式1,利用电梯轿厢称量装置的称量结果得到电梯轿厢的剩余可搭载质量,然后根据所述剩余可搭载质量和一般乘客的标准体重转换为电梯轿厢剩余的所述可搭乘人数;
方式2,利用图像识别方式得到电梯轿厢的剩余可占用面积,然后根据所述剩余可占用面积和一般乘客搭乘电梯所需占用的标准轿厢地板投影面积转换为电梯轿厢剩余的所述可搭乘人数。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登记楼层所在层站上等候乘梯且期望乘梯方向与电梯轿厢运行方向一致的电梯使用者的数量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得到:
方式1,根据登记的不同目的层数量或登记的总人数经过统计得到;
方式2,通过对所述登记楼层所在层站的视频进行识别得到;
方式3,对电梯使用者或其携带的可检测物进行辨识得到。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步骤S5中,根据电梯使用者进入电梯轿厢期间称量装置的称量结果的变化或光幕遮挡变化得到进入电梯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数量,然后再根据该数量与登记的不同目的层数量或登记的总人数进行判断,当进入电梯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数量小于目的层登记装置登记的不同目的层数量或登记的总人数时,判定所述登记楼层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步骤S5中,当电梯轿厢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且将要下梯的电梯使用者未离开轿厢时,如果电梯轿厢剩余的可占用面积与将在所述登记楼层离开轿厢的电梯使用者在轿厢内的实际占用面积之和小于所述登记楼层所在层站上等候乘梯且期望乘梯方向与电梯轿厢运行方向一致的电梯使用者的需要占用面积,判定所述登记楼层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登记楼层所在层站上等候乘梯且期望乘梯方向与电梯轿厢运行方向一致的电梯使用者的需要占用面积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得到:
方式1,根据登记的不同目的层的数量或登记的总人数和一般乘客搭乘电梯所需占用的标准轿厢地板投影面积计算得到;
方式2,根据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识别得到,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含有乘梯需占用面积的内容。
进一步的改进是,电梯轿厢剩余的所述可占用面积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得到:
方式1,根据电梯轿厢内的图像识别结果;
方式2,对于所有进出电梯轿厢的电梯使用者,在其进出电梯轿厢时检测其搭乘电梯时需要的占用面积,计算电梯轿厢的实际占用面积,根据电梯轿厢的总面积和电梯轿厢的实际占用面积得到;
方式3,对于轿厢内的电梯使用者,根据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识别其乘梯需占用面积,计算电梯轿厢的实际占用面积,根据电梯轿厢的总面积和电梯轿厢的实际占用面积得到,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含有乘梯需占用面积的内容。
进一步的改进是,当电梯轿厢的实际占用面积与电梯轿厢的总面积的比值超过第二设定阈值β时,所述步骤S5判定所述登记楼层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步骤S5中,根据影响电梯使用者乘坐电梯的影响因素与对应阈值判断所述登记楼层是否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L1,根据所述影响因素的属性确定所述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
步骤L2,确定计算所述量化指标的基础数据及计算方法;
步骤L3,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基础数据计算所述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
步骤L4,根据所述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与对应阈值进行判断。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对应阈值的确定方式为如下任一种:
方式1,根据所述量化指标代表的物理意义而确定;
方式2,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确定;
方式3,直接根据所述影响因素的属性而确定。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步骤S5中,根据预先登记的大客流事件或者由历史数据确定的规律性事件判断所述登记楼层是否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步骤S6中,提示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利用轿内楼层登记装置登记其目的层,并根据其登记结果得到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进一步的改进是,根据在所述登记楼层的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接收到的电梯使用者登记的目的层和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确定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进一步的改进是,将得到的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提供给滞留的电梯使用者供其确认或修改,或同时提示滞留的电梯使用者进行确认或修改。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步骤S6中,提示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再次利用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登记其目的层,并根据其登记结果得到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进一步的改进是,根据所述登记楼层的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接收到的电梯使用者登记的目的层和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确定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进一步的改进是,将得到的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提供给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供其确认或修改,或同时提示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进行确认或修改。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步骤S6中,提示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利用轿内楼层登记装置登记其目的层,并根据其登记结果得到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同时,提示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再次利用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登记其目的层,并根据其登记结果得到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轿内楼层登记装置仅提供所述登记楼层的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接收到的电梯使用者登记的目的层登记选项。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步骤S6中,按照如下步骤辨别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和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步骤B1,根据电梯使用者的身份特征包含的位置信息确定其位于电梯轿厢内或层站上;
步骤B2,根据电梯使用者的身份特征确定其在所述登记楼层登记的目的层;
步骤B3,确定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和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步骤S8中,采用常规的基于目的层信息的电梯群控策略为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重新分配电梯,其中分配对象电梯为所有电梯。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重新分配时,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等候时间包含滞留发生前已发生的等候时间。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步骤S8中,为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保留原分配结果,使得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仍由原分配结果中负责运送滞留的电梯使用者的原电梯负责运送。
进一步的改进是,将滞留发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运送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运送滞留的电梯使用者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
或者,将滞留发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轿厢内已有电梯使用者的运送、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以及其返回至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所在楼层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运送滞留的电梯使用者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
或者,将滞留发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轿厢内已有电梯使用者的运送、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运送滞留的电梯使用者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步骤S7还包括:
步骤A1,根据更新后的将停靠目的层信息确定距离所述登记楼层最近的将停靠目的层并以其作为最近将停靠目的层;
步骤A2,判断是否存在以所述登记楼层与所述最近将停靠目的层之间的楼层为出发楼层的乘梯请求,如果存在,则使电梯忽略所述乘梯请求,进入步骤S8,否则进入步骤S8。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步骤S7还包括:
步骤A1,从更新后的将停靠目的层信息中挑选电梯在离开所述登记楼层后最先抵达的将停靠目的层并将其作为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
步骤A2,估算离开所述登记楼层后驶向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或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但电梯使用者已完成上下梯动作的电梯轿厢的剩余可用资源;
步骤A3,判断电梯轿厢在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再次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的可能性,如果所述可能性低于设定的第一阈值,那么控制电梯响应在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之前出现的乘梯请求的部分或全部,进入步骤S8,否则使电梯忽略在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之前出现的所有乘梯请求,进入步骤S8。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步骤S8中,采用常规的基于目的层信息的电梯群控策略为被忽略的乘梯请求重新分配电梯,其中分配对象电梯为所有电梯。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步骤S8中,为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保留原分配结果,使得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仍由原分配结果中负责响应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原电梯负责响应。
进一步的改进是,将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产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产生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电梯使用者的运送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响应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
或者,将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产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轿厢内已有电梯使用者的运送、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以及其返回至被忽略的乘梯请求所在楼层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响应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
或者,将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产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轿厢内已有电梯使用者的运送、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响应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步骤A3中,根据离开所述登记楼层后驶向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或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但电梯使用者已完成上下梯动作的电梯轿厢的剩余可用资源和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的需要资源判断在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再次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改进是,其特征在于,当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成立时保留原分配结果:
条件1,完成当前运行方向上轿厢内乘客的运送以及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后的电梯在再次前往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所在楼层的运行方向上的乘梯请求数量小于第三设定阈值;
条件2,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所在楼层与电梯当前运行方向上最远的目的层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设定阈值;
条件3,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或乘梯请求未响应的电梯使用者由其它电梯运送所需的等待时间大于由原电梯完成轿厢内乘客的运送以及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后再返回运送的等待时间;
条件4,电梯群的整体运行效率保持不变。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的需要资源根据该楼层登记的总人数、登记的目的层数量、历史数据预估确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在电梯使用者因电梯轿厢满载等原因未能乘入电梯轿厢或因电梯轿厢拥挤而放弃乘入电梯轿厢造成在层站发生滞留情况时,本发明并非简单地向电梯使用者提供电梯轿厢满载的信息,而是能够针对该情况对电梯进行合理调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与功效。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可以进行各种类似推广和替换。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接收来自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信息;
步骤S2,采用基于所述目的层信息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对电梯进行调配,向电梯使用者输出调配结果;
步骤S3,控制电梯使其驶向电梯使用者登记其目的层信息时所在的登记楼层;
步骤S4,判断电梯轿厢是否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5,否则返回步骤S3;
步骤S5,判断所述登记楼层是否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6,否则转入步骤S9;
步骤S6,辨别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和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步骤S7,更新电梯的将停靠目的层信息;
步骤S8,为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分配电梯;
步骤S9,结束。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电梯使用者因电梯轿厢满载等原因未能乘入电梯轿厢或因电梯轿厢拥挤而放弃乘入电梯轿厢造成在层站发生滞留情况时,电梯并非简单地向电梯使用者提供电梯轿厢满载的信息,而是能够针对该情况使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顺利到达其目的层,而为滞留的电梯使用者合理调配电梯,使电梯使用者做好准备搭乘电梯。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步骤S5中判断登记楼层是否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的各种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种方式
当满足如下任一条件时,判定所述登记楼层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条件1,在电梯轿厢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期间,电梯轿厢称量装置曾检测到电梯轿厢内的负载超过电梯轿厢的额定载重量;例如,乘客陆续进入轿厢,当轿厢超载电梯发出警报后部分乘客自觉离开轿厢,此时称量装置的称量结果表示轿厢不再超载;
条件2,电梯轿厢结束上下客(电梯轿厢门关闭)后电梯轿厢称量装置的称量结果与电梯轿厢的额定载重量之间的差值≤第一设定阈值α,该第一设定阈值α通常小于一个乘客的体重,例如50kg。
第二种方式
当电梯轿厢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且将要下梯的电梯使用者未离开轿厢时,如果电梯轿厢剩余的可搭乘人数与将在所述登记楼层离开轿厢的电梯使用者数量之和小于所述登记楼层所在层站上等候乘梯且期望乘梯方向与电梯轿厢运行方向一致的电梯使用者的数量,那么判定所述登记楼层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其中,电梯轿厢剩余的所述可搭乘人数按照如下任一种方式确定:
方式1,利用电梯轿厢称量装置的称量结果得到电梯轿厢的剩余可搭载质量,然后根据所述剩余可搭载质量和一般乘客的标准体重(或者平均体重)转换为电梯轿厢剩余的所述可搭乘人数;
方式2,利用图像识别方式得到电梯轿厢的剩余可占用面积,然后根据所述剩余可占用面积和一般乘客搭乘电梯所需占用的标准轿厢地板投影面积转换为电梯轿厢剩余的所述可搭乘人数。
其中,所述登记楼层所在层站上等候乘梯且期望乘梯方向与电梯轿厢运行方向一致的电梯使用者的数量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得到:
方式1,根据登记的不同目的层数量或登记的总人数经过统计得到;
方式2,通过对所述登记楼层所在层站的视频进行识别得到;
方式3,对电梯使用者(基于电梯使用者的生物特征)或其携带的可检测物(移动终端、卡等)进行辨识得到。
第三种方式
根据电梯使用者进入电梯轿厢期间称量装置的称量结果的变化或光幕遮挡变化得到进入电梯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数量,然后再根据该数量与登记的不同目的层数量或登记的总人数进行判断,当进入电梯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数量小于目的层登记装置登记的不同目的层数量或登记的总人数时,判定所述登记楼层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第四种方式
当电梯轿厢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且将要下梯的电梯使用者未离开轿厢时,如果电梯轿厢剩余的可占用面积与将在所述登记楼层离开轿厢的电梯使用者在轿厢内的实际占用面积之和小于所述登记楼层所在层站上等候乘梯且期望乘梯方向与电梯轿厢运行方向一致的电梯使用者的需要占用面积,判定所述登记楼层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其中,所述登记楼层所在层站上等候乘梯且期望乘梯方向与电梯轿厢运行方向一致的电梯使用者的需要占用面积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得到:
方式1,根据登记的不同目的层的数量或登记的总人数和一般乘客搭乘电梯所需占用的标准轿厢地板投影面积计算得到;
方式2,根据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识别得到,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含有乘梯需占用面积的内容。
其中,电梯轿厢剩余的所述可占用面积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得到:
方式1,根据电梯轿厢内的图像识别结果;
方式2,对于所有进出电梯轿厢的电梯使用者,在其进出电梯轿厢时检测其搭乘电梯时需要的占用面积,计算电梯轿厢的实际占用面积,根据电梯轿厢的总面积和电梯轿厢的实际占用面积得到;例如,设置两个传感器组,检测区域在轿厢门宽度方向的任一处沿电梯轿厢进深方向都布置有分属不同传感器组的传感器,且分属不同传感器组的所述传感器在电梯轿厢进深方向上都具有一定的间距,传感器采用竖直方向检测方式对进出电梯轿厢的电梯使用者进行检测,检测经过轿厢出入口的人和/或物的宽度信息,结合通过两个传感器组获得的移动速度,得到经过轿厢出入口的人和/或物的占用面积;
方式3,对于轿厢内的电梯使用者,根据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识别其乘梯需占用面积,计算电梯轿厢的实际占用面积,根据电梯轿厢的总面积和电梯轿厢的实际占用面积得到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含有乘梯需占用面积的内容。
或者,当电梯轿厢的实际占用面积与电梯轿厢的总面积的比值超过第二设定阈值β时,判定所述登记楼层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其中,第二设定阈值β可以根据电梯使用场所、季节、所在楼层的业主属性等因素设置。
第五种方式
根据影响电梯使用者乘坐电梯的影响因素与对应阈值判断所述登记楼层是否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L1,根据所述影响因素的属性确定所述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
步骤L2,确定计算所述量化指标的基础数据及计算方法;
步骤L3,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基础数据计算所述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
步骤L4,根据所述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与对应阈值进行判断。
其中,在步骤L4中,所述对应阈值的确定方式为如下任一种:
方式1,根据所述量化指标代表的物理意义而确定;
方式2,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确定;
方式3,直接根据所述影响因素的属性而确定,例如只要出现某种属性就不乘坐该电梯。
第六种方式
根据由物业或业主等相关方预先登记的大客流事件(包括偶发性事件和规律性事件)或者由历史数据确定(通过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方式)的规律性事件判断所述登记楼层是否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步骤S6中确定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和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的各种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一种方式——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再次登记其目的层
具体地,提示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利用轿内楼层登记装置登记其目的层,并根据其登记结果得到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根据在所述登记楼层的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接收到的电梯使用者登记的目的层和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进而确定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其中,所述轿内楼层登记装置仅提供所述登记楼层的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接收到的电梯使用者登记的目的层登记选项。例如,总共有1~10楼,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接收到的电梯使用者登记的目的楼层为8、9和10时,则轿内楼层登记装置(通常是触摸屏)仅提供8、9和10的登记选项。
进一步地,将得到的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提供给滞留的电梯使用者供其确认或修改,或同时提示滞留的电梯使用者进行确认或修改。
第二种方式——滞留的电梯使用者再次登记其目的层
具体地,提示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再次利用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登记其目的层,并根据其登记结果得到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根据所述登记楼层的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接收到的电梯使用者登记的目的层和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进而确定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进一步地,将得到的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提供给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供其确认或修改,或同时提示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进行确认或修改。
第三种方式——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以及滞留的电梯使用者都再次登记其目的层
提示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利用轿内楼层登记装置登记其目的层,并根据其登记结果得到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同时,提示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再次利用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登记其目的层,并根据其登记结果得到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其中,所述轿内楼层登记装置仅提供所述登记楼层的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接收到的电梯使用者登记的目的层登记选项。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步骤S6中确定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和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的具体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地,按照如下步骤辨别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和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步骤B1,根据电梯使用者的身份特征包含的位置信息确定其位于电梯轿厢内或层站上;
步骤B2,根据电梯使用者的身份特征(生物特征或者携带物,如智能移动终端、卡)确定其在所述登记楼层登记的目的层;
步骤B3,确定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和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实施例五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滞留在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如何进行分配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所述步骤S8中,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为滞留在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分配电梯:
方式1,采用常规的基于目的层信息的电梯群控策略为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重新分配电梯,其中分配对象电梯为所有电梯;
方式2,为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保留原分配结果,使得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仍由原分配结果中负责运送滞留的电梯使用者的原电梯负责运送。
其中,在方式1中,利用常规的基于目的层信息的电梯群控策略进行重新分配时,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等候时间包含滞留发生前已发生的等候时间。
当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成立时,采用方式2保留原分配结果:
条件1,完成当前运行方向上轿厢内乘客的运送以及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后的电梯在再次前往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所在楼层的运行方向上的乘梯请求数量小于第三设定阈值;
条件2,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所在楼层与电梯当前运行方向上最远的目的层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设定阈值;
条件3,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或乘梯请求未响应的电梯使用者由其它电梯运送所需的等待时间大于由原电梯完成轿厢内乘客的运送以及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后再返回运送的等待时间;
条件4,电梯群的整体运行效率保持不变。
此外,采用原分配结果的原电梯对滞留的电梯使用者进行运送的过程中,对于新增的乘梯请求的响应方式有以下三种:
方式1,将滞留发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运送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运送滞留的电梯使用者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
方式2,将滞留发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轿厢内已有电梯使用者的运送、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以及其返回至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所在楼层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运送滞留的电梯使用者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
方式3,将滞留发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轿厢内已有电梯使用者的运送、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运送滞留的电梯使用者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
实施例六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步骤S7还包括:
步骤A1,根据更新后的将停靠目的层信息确定距离所述登记楼层最近的将停靠目的层并以其作为最近将停靠目的层;
步骤A2,判断是否存在以所述登记楼层与所述最近将停靠目的层之间的楼层为出发楼层的乘梯请求,如果存在,则使电梯忽略所述乘梯请求,进入步骤S8,否则进入步骤S8。
对于被忽略的乘梯请求,采用下述任一种方式响应:
方式1,采用常规的基于目的层信息的电梯群控策略为被忽略的乘梯请求重新分配电梯,其中分配对象电梯为所有电梯;
方式2,为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保留原分配结果,使得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仍由原分配结果中负责响应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原电梯负责响应。
采用方式2对被忽略的乘梯请求进行响应时,将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产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产生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电梯使用者的运送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响应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或者,将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产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轿厢内已有电梯使用者的运送、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以及其返回至被忽略的乘梯请求所在楼层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响应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或者,将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产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轿厢内已有电梯使用者的运送、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响应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
优选地,当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成立时,采用方式2保留原分配结果:
条件1,完成当前运行方向上轿厢内乘客的运送以及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后的电梯在再次前往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所在楼层的运行方向上的乘梯请求数量小于第三设定阈值;
条件2,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所在楼层与电梯当前运行方向上最远的目的层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设定阈值;
条件3,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或乘梯请求未响应的电梯使用者由其它电梯运送所需的等待时间大于由原电梯完成轿厢内乘客的运送以及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后再返回运送的等待时间;
条件4,电梯群的整体运行效率保持不变。
实施例七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步骤S7还包括:
步骤A1,从更新后的将停靠目的层信息中挑选电梯在离开所述登记楼层后最先抵达的将停靠目的层并将其作为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
步骤A2,估算离开所述登记楼层后驶向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电梯轿门关闭离开登记楼层)或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但电梯使用者已完成上下梯动作(电梯轿门还未关闭)的电梯轿厢的剩余可用资源;
步骤A3,判断电梯轿厢在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再次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的可能性,如果所述可能性低于设定的第一阈值,那么控制电梯响应在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之前出现的乘梯请求的部分或全部,进入步骤S8,否则使电梯忽略在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之前出现的所有乘梯请求,进入步骤S8。
在所述步骤A3中,根据离开所述登记楼层后驶向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或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但电梯使用者已完成上下梯动作的电梯轿厢的剩余可用资源和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的需要资源判断在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再次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的可能性。其中,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的需要资源根据该楼层登记的总人数、登记的目的层数量、历史数据预估确定。
对于被忽略的乘梯请求,采用下述任一种方式响应:
方式1,采用常规的基于目的层信息的电梯群控策略为被忽略的乘梯请求重新分配电梯,其中分配对象电梯为所有电梯;
方式2,为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保留原分配结果,使得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仍由原分配结果中负责响应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原电梯负责响应。
采用方式2对被忽略的乘梯请求进行响应时,将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产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产生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电梯使用者的运送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响应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或者,将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产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轿厢内已有电梯使用者的运送、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以及其返回至被忽略的乘梯请求所在楼层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响应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或者,将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产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轿厢内已有电梯使用者的运送、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响应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
优选地,当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成立时,采用方式2保留原分配结果:
条件1,完成当前运行方向上轿厢内乘客的运送以及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后的电梯在再次前往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所在楼层的运行方向上的乘梯请求数量小于第三设定阈值;
条件2,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所在楼层与电梯当前运行方向上最远的目的层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设定阈值;
条件3,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或乘梯请求未响应的电梯使用者由其它电梯运送所需的等待时间大于由原电梯完成轿厢内乘客的运送以及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后再返回运送的等待时间;
条件4,电梯群的整体运行效率保持不变。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做出的等效置换和改进,均应视为在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范畴内。

Claims (31)

1.一种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接收来自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信息;
步骤S2,采用基于所述目的层信息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对电梯进行调配,向电梯使用者输出调配结果;
步骤S3,控制电梯使其驶向电梯使用者登记其目的层信息时所在的登记楼层;
步骤S4,判断电梯轿厢是否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5,否则返回步骤S3;
步骤S5,判断所述登记楼层是否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6,否则转入步骤S9;
步骤S6,辨别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和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步骤S7,更新电梯的将停靠目的层信息;
步骤S8,为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分配电梯;
步骤S9,结束;
在所述步骤S8中,为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保留原分配结果,使得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仍由原分配结果中负责运送滞留的电梯使用者的原电梯负责运送,将滞留发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运送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运送滞留的电梯使用者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或者将滞留发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轿厢内已有电梯使用者的运送、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以及其返回至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所在楼层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运送滞留的电梯使用者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或者将滞留发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轿厢内已有电梯使用者的运送、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运送滞留的电梯使用者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中,当满足如下任一条件时,判定所述登记楼层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条件1,在电梯轿厢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期间,电梯轿厢称量装置曾检测到电梯轿厢内的负载超过电梯轿厢的额定载重量;
条件2,电梯轿厢结束上下客后电梯轿厢称量装置的称量结果与电梯轿厢的额定载重量之间的差值≤第一设定阈值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中,当电梯轿厢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且将要下梯的电梯使用者未离开轿厢时,如果电梯轿厢剩余的可搭乘人数与将在所述登记楼层离开轿厢的电梯使用者数量之和小于所述登记楼层所在层站上等候乘梯且期望乘梯方向与电梯轿厢运行方向一致的电梯使用者的数量,那么判定所述登记楼层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按照如下任一种方式确定电梯轿厢剩余的所述可搭乘人数:
方式1,利用电梯轿厢称量装置的称量结果得到电梯轿厢的剩余可搭载质量,然后根据所述剩余可搭载质量和一般乘客的标准体重转换为电梯轿厢剩余的所述可搭乘人数;
方式2,利用图像识别方式得到电梯轿厢的剩余可占用面积,然后根据所述剩余可占用面积和一般乘客搭乘电梯所需占用的标准轿厢地板投影面积转换为电梯轿厢剩余的所述可搭乘人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记楼层所在层站上等候乘梯且期望乘梯方向与电梯轿厢运行方向一致的电梯使用者的数量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得到:
方式1,根据登记的不同目的层数量或登记的总人数经过统计得到;
方式2,通过对所述登记楼层所在层站的视频进行识别得到;
方式3,对电梯使用者或其携带的可检测物进行辨识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中,根据电梯使用者进入电梯轿厢期间称量装置的称量结果的变化或光幕遮挡变化得到进入电梯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数量,然后再根据该数量与登记的不同目的层数量或登记的总人数进行判断,当进入电梯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数量小于目的层登记装置登记的不同目的层数量或登记的总人数时,判定所述登记楼层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中,当电梯轿厢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且将要下梯的电梯使用者未离开轿厢时,如果电梯轿厢剩余的可占用面积与将在所述登记楼层离开轿厢的电梯使用者在轿厢内的实际占用面积之和小于所述登记楼层所在层站上等候乘梯且期望乘梯方向与电梯轿厢运行方向一致的电梯使用者的需要占用面积,判定所述登记楼层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记楼层所在层站上等候乘梯且期望乘梯方向与电梯轿厢运行方向一致的电梯使用者的需要占用面积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得到:
方式1,根据登记的不同目的层的数量或登记的总人数和一般乘客搭乘电梯所需占用的标准轿厢地板投影面积计算得到;
方式2,根据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识别得到,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含有乘梯需占用面积的内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梯轿厢剩余的所述可占用面积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得到:
方式1,根据电梯轿厢内的图像识别结果;
方式2,对于所有进出电梯轿厢的电梯使用者,在其进出电梯轿厢时检测其搭乘电梯时需要的占用面积,计算电梯轿厢的实际占用面积,根据电梯轿厢的总面积和电梯轿厢的实际占用面积得到;
方式3,对于轿厢内的电梯使用者,根据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识别其乘梯需占用面积,计算电梯轿厢的实际占用面积,根据电梯轿厢的总面积和电梯轿厢的实际占用面积得到,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含有乘梯需占用面积的内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梯轿厢的实际占用面积与电梯轿厢的总面积的比值超过第二设定阈值β时,所述步骤S5判定所述登记楼层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中,根据影响电梯使用者乘坐电梯的影响因素与对应阈值判断所述登记楼层是否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L1,根据所述影响因素的属性确定所述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
步骤L2,确定计算所述量化指标的基础数据及计算方法;
步骤L3,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基础数据计算所述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
步骤L4,根据所述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与对应阈值进行判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阈值的确定方式为如下任一种:
方式1,根据所述量化指标代表的物理意义而确定;
方式2,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确定;
方式3,直接根据所述影响因素的属性而确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中,根据预先登记的大客流事件或者由历史数据确定的规律性事件判断所述登记楼层是否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现象。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6中,提示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利用轿内楼层登记装置登记其目的层,并根据其登记结果得到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在所述登记楼层的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接收到的电梯使用者登记的目的层和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确定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得到的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提供给滞留的电梯使用者供其确认或修改,或同时提示滞留的电梯使用者进行确认或修改。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6中,提示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再次利用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登记其目的层,并根据其登记结果得到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登记楼层的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接收到的电梯使用者登记的目的层和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确定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得到的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提供给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供其确认或修改,或同时提示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进行确认或修改。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6中,提示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利用轿内楼层登记装置登记其目的层,并根据其登记结果得到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同时,提示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再次利用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登记其目的层,并根据其登记结果得到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22.根据权利要求15或21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内楼层登记装置仅提供所述登记楼层的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装置接收到的电梯使用者登记的目的层登记选项。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6中,按照如下步骤辨别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和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步骤B1,根据电梯使用者的身份特征包含的位置信息确定其位于电梯轿厢内或层站上;
步骤B2,根据电梯使用者的身份特征确定其在所述登记楼层登记的目的层;
步骤B3,确定从所述登记楼层乘入轿厢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和滞留在所述登记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目的层。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还包括:
步骤A1,根据更新后的将停靠目的层信息确定距离所述登记楼层最近的将停靠目的层并以其作为最近将停靠目的层;
步骤A2,判断是否存在以所述登记楼层与所述最近将停靠目的层之间的楼层为出发楼层的乘梯请求,如果存在,则使电梯忽略所述乘梯请求,进入步骤S8,否则进入步骤S8。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还包括:
步骤A1,从更新后的将停靠目的层信息中挑选电梯在离开所述登记楼层后最先抵达的将停靠目的层并将其作为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
步骤A2,估算离开所述登记楼层后驶向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或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但电梯使用者已完成上下梯动作的电梯轿厢的剩余可用资源;
步骤A3,判断电梯轿厢在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再次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的可能性,如果所述可能性低于设定的第一阈值,那么控制电梯响应在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之前出现的乘梯请求的部分或全部,进入步骤S8,否则使电梯忽略在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之前出现的所有乘梯请求,进入步骤S8。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8中,采用常规的基于目的层信息的电梯群控策略为被忽略的乘梯请求重新分配电梯,其中分配对象电梯为所有电梯。
27.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8中,为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保留原分配结果,使得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仍由原分配结果中负责响应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原电梯负责响应。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产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产生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电梯使用者的运送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响应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
或者,将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产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轿厢内已有电梯使用者的运送、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以及其返回至被忽略的乘梯请求所在楼层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响应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
或者,将被忽略的乘梯请求产生时刻至原电梯完成轿厢内已有电梯使用者的运送、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新增的乘梯请求仅分配给除负责响应被忽略的乘梯请求的原电梯以外的其它电梯。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3中,根据离开所述登记楼层后驶向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或停靠在所述登记楼层但电梯使用者已完成上下梯动作的电梯轿厢的剩余可用资源和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的需要资源判断在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再次出现电梯使用者滞留的可能性。
30.根据权利要求1或27或28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成立时保留原分配结果:
条件1,完成当前运行方向上轿厢内乘客的运送以及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后的电梯在再次前往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所在楼层的运行方向上的乘梯请求数量小于第三设定阈值;
条件2,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所在楼层与电梯当前运行方向上最远的目的层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设定阈值;
条件3,滞留的电梯使用者或乘梯请求未响应的电梯使用者由其它电梯运送所需的等待时间大于由原电梯完成轿厢内乘客的运送以及已分配的乘梯请求服务后再返回运送的等待时间;
条件4,电梯群的整体运行效率保持不变。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将停靠目的层的需要资源根据该楼层登记的总人数、登记的目的层数量、历史数据预估确定。
CN202010685245.8A 2020-07-16 2020-07-16 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 Active CN111847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5245.8A CN111847149B (zh) 2020-07-16 2020-07-16 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5245.8A CN111847149B (zh) 2020-07-16 2020-07-16 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7149A CN111847149A (zh) 2020-10-30
CN111847149B true CN111847149B (zh) 2022-12-20

Family

ID=72984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5245.8A Active CN111847149B (zh) 2020-07-16 2020-07-16 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471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7718B (zh) * 2021-04-08 2023-01-06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调度方法、***、云服务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30960A (zh) * 2021-05-10 2022-02-11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目的层群控***
CN114314234B (zh) * 2021-12-28 2023-10-03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客流模式识别方法
CN114803746B (zh) * 2022-04-30 2023-08-01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9837A (ja) * 1996-10-03 1998-04-28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1767736A (zh) * 2008-12-26 2010-07-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在电梯门厅预约目的地楼层的群管理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2275787A (zh) * 2010-06-08 2011-12-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目的地楼层预约式群管理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2372199A (zh) * 2010-08-24 2012-03-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3287939A (zh) * 2012-02-24 2013-09-1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人数计测装置、具有该装置的电梯、以及多部电梯分别具有人数计测装置的电梯***
CN103287931A (zh) * 2012-02-24 2013-09-1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CN105129554A (zh) * 2015-09-21 2015-12-09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召梯方法
CN105324322A (zh) * 2013-04-18 2016-02-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
CN106809708A (zh) * 2015-12-01 2017-06-0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
CN106938810A (zh) * 2016-01-04 2017-07-1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CN107522046A (zh) * 2016-06-20 2017-12-29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超载后自动召梯的方法
CN109160396A (zh) * 2018-09-25 2019-01-08 北京云迹科技有限公司 乘梯方法、智能设备和电梯
CN110980452A (zh) * 2019-12-24 2020-04-10 深圳技术大学 一种远程电梯呼叫方法及***
CN111302166A (zh) * 2020-02-27 2020-06-19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管控***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9837A (ja) * 1996-10-03 1998-04-28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1767736A (zh) * 2008-12-26 2010-07-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在电梯门厅预约目的地楼层的群管理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4627754A (zh) * 2010-06-08 2015-05-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目的地楼层预约式群管理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2275787A (zh) * 2010-06-08 2011-12-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目的地楼层预约式群管理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2372199A (zh) * 2010-08-24 2012-03-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3287931A (zh) * 2012-02-24 2013-09-1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CN103287939A (zh) * 2012-02-24 2013-09-1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人数计测装置、具有该装置的电梯、以及多部电梯分别具有人数计测装置的电梯***
CN105324322A (zh) * 2013-04-18 2016-02-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
CN105129554A (zh) * 2015-09-21 2015-12-09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召梯方法
CN106809708A (zh) * 2015-12-01 2017-06-0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
CN106938810A (zh) * 2016-01-04 2017-07-1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CN107522046A (zh) * 2016-06-20 2017-12-29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超载后自动召梯的方法
CN109160396A (zh) * 2018-09-25 2019-01-08 北京云迹科技有限公司 乘梯方法、智能设备和电梯
CN110980452A (zh) * 2019-12-24 2020-04-10 深圳技术大学 一种远程电梯呼叫方法及***
CN111302166A (zh) * 2020-02-27 2020-06-19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管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7149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47149B (zh) 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
US8028806B2 (en) Method of dispatching an elevator car including an expected arrival time of a passenger near an elevator car
US8573366B2 (en) Elevator system to execute anticipatory control func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US8387757B2 (en) Elevator car assignment control strategy with passenger group separation and future serviceability features
CN101980943B (zh) 电梯***以及用于在电梯***中服务用户组的方法
US11724909B2 (en) Elevator car assignment based on a detected number of waiting passengers
CN110844722B (zh) 基于潜在乘客的邻近度推断的电梯轿厢分配
US7549517B2 (en) Elevator car dispatching including passenger destination information and a fuzzy logic algorithm
US11767193B2 (en) Elevator call registration when a car is full
JP656707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JP5921012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4007971B (zh) 电梯组管理***
CN115057308A (zh) 电梯调配方法
CN110386517B (zh) 用于实现电梯换乘的电梯调配***
CN114314234B (zh) 电梯客流模式识别方法
JP6759417B1 (ja) エレベータ割当装置
CN111332892B (zh) 电梯群控方法
JP2004123242A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H02132078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