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2449A - 连接器及电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电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2449A
CN111742449A CN201980013980.XA CN201980013980A CN111742449A CN 111742449 A CN111742449 A CN 111742449A CN 201980013980 A CN201980013980 A CN 201980013980A CN 111742449 A CN111742449 A CN 111742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terminal
movable
contact
protect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39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42449B (zh
Inventor
塚本有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42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2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42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2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01R13/453Shutter or cover plate opened by engagement of counterpart
    • H01R13/4538Covers sliding or withdrawing in the direction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coil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第1连接器(11)具备:第1端子(13),具有与作为对方端子的第2端子(31)对置的平面状的对置面(13a);和斜螺旋弹簧(15),以与对置面(13a)接触的方式设置,能够向该对置面(13a)的正交方向弹性变形并且与第2端子(31)接触。另外,第1连接器(11)具备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第1可动保护构件(16)构成为能够在保护位置与比该保护位置接近对置面(13a)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保护位置上,第1可动保护构件(16)针对对置面(13a)将朝向第2端子(31)的组装方向(D)的前方侧覆盖,第1可动保护构件(16)具有用于在退避位置上将斜螺旋弹簧(15)插通而使其向组装方向(D)的前方侧突出的插通口(24)。并且构成为:在第1可动保护构件(16)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从插通口(24)突出的斜螺旋弹簧(15)能够与第2端子(31)接触。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电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实现电连接的连接器及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过将一对连接器相互组装而将该各连接器具备的端子彼此电连接的电连接装置中,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连接结构(便利起见,也称为平面连接结构):使各端子的平面彼此对置,通过以压缩状态夹在该平面间的弹性导通构件(例如斜螺旋弹簧),实现两端子间的电导通。在这样的平面连接结构中有如下优点:与在连接结构中使各连接器的端子彼此相互嵌合而连接的一般的嵌合连接结构比较,不必确保端子彼此的嵌合长度,因此容易实现各连接器向组装方向的小型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08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人对如下进行了讨论:在具有如上述的平面连接结构的电连接装置中,如何防止针对在没有将连接器彼此组装的状态下的弹性导通构件及端子的来自外部的接触。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对弹性导通构件及端子的接触的连接器及电连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课题的连接器具备:端子,具有与对方连接器的对方端子对置的平面状的对置面;和弹性导通构件,以与所述对置面接触的方式设置,能够向该对置面的正交方向弹性变形并且与所述对方端子接触,所述连接器自身的所述端子能够借助所述弹性导通构件与所述对方端子电连接,进一步具备可动保护构件,所述可动保护构件构成为能够在保护位置与比该保护位置接近所述对置面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保护位置上,所述可动保护构件针对所述对置面将朝向所述对方端子的组装方向的前方侧覆盖,所述可动保护构件具有插通口,在所述退避位置上,所述弹性导通构件插通于所述插通口,所述连接器构成为:在所述可动保护构件位于所述退避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插通口突出的所述弹性导通构件能够与所述对方端子接触。
根据上述方式,在将连接器组装到对方连接器时通过使可动保护构件处于退避位置,从而能够实现自身的端子和对方连接器的对方端子的电连接。并且,在没有将连接器组装到对方连接器的状态下,通过使可动保护构件处于保护位置,能够防止针对弹性导通构件及端子的来自外部的接触。
在上述连接器中,所述弹性导通构件也可以是沿着所述对置面设置且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多个斜螺旋弹簧,所述可动保护构件的所述插通口也可以与所述多个斜螺旋弹簧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多个。
根据上述方式,在将多个斜螺旋弹簧作为弹性导通构件使用的连接器中,能够利用可动保护构件防止从外部接触弹性导通构件及端子。另外,通过将斜螺旋弹簧使用于弹性导通构件,能够除去斜螺旋弹簧和自身端子的触点(及斜螺旋弹簧和对方端子的触点)上的异物。
上述连接器也可以进一步具备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将所述可动保护构件向离开所述对置面的方向施力而将所述可动保护构件保持于所述保护位置。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利用施力构件将可动保护构件适当地保持于保护位置,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针对接触弹性导通构件及端子的来自外部的接触。
解决上述课题的电连接装置具备:第1连接器,由上述的连接器构成;和第2连接器,具备第2端子,所述第2端子具有与所述第1连接器的端子的所述对置面对置的接触面,所述第2连接器组装到所述第1连接器,所述电连接装置构成为:在所述第1连接器的所述可动保护构件位于所述退避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插通口突出的所述弹性导通构件能够与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接触面接触。
根据上述方式,在具备平面连接结构的电连接装置中,在将第1连接器组装到第2连接器时通过使第1连接器的可动保护构件处于退避位置,能够实现第1连接器的端子和第2连接器的端子(第2端子)的电连接。并且,在没有将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相互组装的状态下,通过使第1连接器的可动保护构件处于保护位置,能够防止针对第1连接器中的弹性导通构件及端子的来自外部的接触。
在上述电连接装置中,所述第2连接器具备第2可动保护构件,所述第2可动保护构件构成为能够在保护位置与比该保护位置接近所述接触面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保护位置上,所述第2可动保护构件针对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接触面将朝向所述第1连接器的组装方向的前方侧覆盖,所述第2可动保护构件具有与所述第1连接器的可动保护构件的插通口在组装方向对置的第2插通口,在所述第1连接器及所述第2连接器的组装状态下,所述第1连接器的可动保护构件和所述第2可动保护构件相互抵接而分别移动到自身的退避位置,并且所述第1连接器的所述弹性导通构件通过所述第1连接器的可动保护构件的插通口及所述第2可动保护构件的第2插通口而与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接触面接触。
根据上述方式,在将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相互组装时通过使各自的可动保护构件处于退避位置,从而能够实现第1连接器的端子和第2连接器的端子(第2端子)的电连接。并且,在第2连接器中,也在非组装状态下通过使第2可动保护构件处于保护位置,从而能够防止从外部接触第2端子。
在上述电连接装置中,所述弹性导通构件也可以是沿着所述对置面设置并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多个斜螺旋弹簧,所述第1连接器的可动保护构件的插通口及所述第2可动保护构件的第2插通口与所述多个斜螺旋弹簧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多个。
根据上述方式,在将多个斜螺旋弹簧作为弹性导通构件使用的电连接装置中,针对从外部对第1及第2连接器双方的端子的接触,能够利用各自的可动保护构件来防止。另外,通过将斜螺旋弹簧使用于弹性导通构件,从而能除去斜螺旋弹簧和各端子的触点上的异物。
解决上述课题的电连接装置,具备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所述第1连接器具备:第1端子,具有平面状的对置面;和弹性导通构件,以与所述对置面接触的方式设置,所述第2连接器具备与所述第1端子的所述对置面对置的第2端子,在所述第1连接器及所述第2连接器的组装状态下,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夹着所述弹性导通构件而使所述弹性导通构件向所述对置面的正交方向弹性变形,并且借助该弹性导通构件相互电连接,所述第2端子具有向针对所述第1连接器的组装方向的前方侧突出的接触凸部,所述第2连接器进一步具备可动保护构件,所述可动保护构件构成为能够在保护位置和比该保护位置接近所述第2端子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保护位置上,所述可动保护构件将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组装方向的前方侧覆盖,所述可动保护构件具有插通口,在所述退避位置上,所述接触凸部插通于所述插通口,所述第1连接器进一步具备固定保护构件,所述固定保护构件配置于所述第1端子的所述对置面侧,用于防止针对所述弹性导通构件及所述第1端子的来自外部的接触,在所述第1连接器及所述第2连接器的组装状态下,所述固定保护构件与所述可动保护构件抵接而将该可动保护构件保持于所述退避位置,从所述插通口突出的所述接触凸部与所述弹性导通构件接触。
根据上述方式,在具备平面连接结构的电连接装置中,在将第1连接器组装到第2连接器时通过使第2连接器的可动保护构件处于退避位置,从而能够实现第1端子和第2端子的电连接。并且,在没有将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相互组装的状态下,在第1连接器中利用固定保护构件防止从外部接触弹性导通构件及第1端子,在第2连接器中利用处于保护位置的可动保护构件防止从外部接触第2端子(接触凸部)。
在上述电连接装置中也可以为,所述弹性导通构件也可以是沿着所述对置面设置并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多个斜螺旋弹簧,所述固定保护构件也可以具备保护壁,所述保护壁配置于排列设置方向上的各个所述斜螺旋弹簧的两侧,所述接触凸部及所述插通口也可以与所述多个斜螺旋弹簧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多个。
根据上述方式,在将多个斜螺旋弹簧作为弹性导通构件使用的电连接装置中,能够防止从外部接触第1及第2端子。另外,通过将斜螺旋弹簧使用于弹性导通构件,能够除去斜螺旋弹簧和各端子的触点上的异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及电连接装置,能够防止向弹性导通构件及端子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中的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的组装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连接器的一部分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的组装前的状态的图,是示出沿着YZ平面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的组装前的状态的图,是示出沿着XZ平面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的组装后的状态的图,是示出沿着YZ平面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的组装后的状态的图,是示出沿着XZ平面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的组装前的状态的图,是示出沿着XZ平面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的组装后的状态的图,是示出沿着XZ平面的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连接器及电连接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夸张或者简化示出。另外,附图中的XYZ轴中的X轴表示电连接装置的宽度方向,Y轴表示与X轴正交的电连接装置的进深方向,Z轴表示与XY平面正交的电连接装置的高度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0使用于例如车辆的高压电源用的线束中的连接部位,具备相互组装的第1连接器11及第2连接器12。另外,在附图中,将第1连接器11相对于第2连接器12的组装方向用箭头D表示(以下称为组装方向D)。另外,组装方向D表示第1连接器11相对于第2连接器12的相对的组装方向,并不是将第2连接器12限定为固定侧,也可以是朝向作为固定侧的第1连接器11组装第2连接器12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0构成如下平面连接结构:第1连接器11的第1端子13和第2连接器12的第2端子31的相互的平面(对置面13a及接触面31a)彼此对置配置,借助设置于该平面间的作为弹性导通构件的斜螺旋弹簧15实现第1及第2端子13、31的电导通。
[第1连接器11的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第1连接器11具备:一对第1端子13,与一对电线W分别连接;保持构件14,与各第1端子13分别对应地设置;作为弹性导通构件的斜螺旋弹簧15,保持于各保持构件14;以及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用于防止接触斜螺旋弹簧15及第1端子13。另外,第1连接器11具备作为对第1可动保护构件16进行弹压的施力构件的第1压缩螺旋弹簧17。第1端子13、保持构件14、斜螺旋弹簧15、第1可动保护构件16以及第1压缩螺旋弹簧17收纳于朝向第2连接器12的组装方向D的前方侧开口的壳体18(参照图1)。另外,组装方向D是沿着电连接装置10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的方向。
一对电线W是高压电线,是一方为正极侧、另一方为负极侧的电线。各电线W从壳体18中的进深方向(Y轴方向)的基端侧引出。另外,第1连接器11(及后述的第2连接器12)的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排列的正极侧及负极侧的结构相互呈对称。
将第1连接器11的部件的具体结构在图1~图4中示出。另外,图3示出图4中的3-3线剖视图。另外,在图2以后的图中省略壳体18的图示。
第1端子13呈板状,以与高度方向(Z轴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另外,第1端子13在俯视(Z轴方向观看)时呈在进深方向(Y轴方向)长的长方形。另外,各第1端子13在高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上沿宽度方向(X轴方向)排列设置。
如图2及图3所示,斜螺旋弹簧15呈将具有导电性的线材卷绕多次而成的线圈状。斜螺旋弹簧15与一般的螺旋弹簧不同,是以构成螺旋弹簧的各线圈的卷绕面相对于线圈轴成为倾斜的方式缠绕的螺旋弹簧。斜螺旋弹簧15当从轴正交方向被施加载荷时,以所述各卷绕面相对于线圈轴进一步倾斜的状态倒伏,并以轴正交方向的尺寸变小的方式变形。并且,斜螺旋弹簧15具有即使使其轴正交方向的移位量变化但弹簧载荷也不太变化的非线性区域。
如图2~图4所示,斜螺旋弹簧15与各第1端子13分别对应地各设置有三个。具体地讲,斜螺旋弹簧15以与第1端子13中的组装方向D的前方侧的板面即对置面13a接触的方式设置。另外,斜螺旋弹簧15以其长度方向(线圈轴方向)沿着Y轴方向的方式设置,并且三个斜螺旋弹簧15与各第1端子13对应地在X轴方向排列设置。
各保持构件14由树脂材料构成。各保持构件14具备设置于相对于第1端子13的组装方向D的前方侧的框部14a。在框部14a设置有保持片14b,保持片14b分别内插于斜螺旋弹簧15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保持该斜螺旋弹簧15。另外,保持片14b针对一个斜螺旋弹簧15各设置有两个。另外,各保持构件14具备从框部14a中的Y轴方向的顶端部(相对于电线W引出侧为相反侧的端部)向组装方向D延出的延出壁14c。延出壁14c呈与Y轴方向正交的大致板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1连接器11具备树脂制的固定构件19,固定构件19用于将各第1端子13及各保持构件14固定于壳体18。固定构件19具有:一对夹持部19a,配置于第1端子13及保持构件14中的Y轴方向的基端部(电线W侧的端部)的组装方向D的前方侧;和固定部19b,以将该一对夹持部19a彼此连接的方式形成。
各夹持部19a与各保持构件14的延出壁14c在Y轴方向对置。在各夹持部19a设置有向组装方向D的后方侧突出的突出部19c。突出部19c与在第1端子13及框部14a分别形成的嵌合孔13b、14d(参照图3等)嵌合。并且,通过固定部19b利用螺钉紧固等固定于壳体18,从而第1端子13及框部14a被夹持部19a和壳体18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夹持。
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由树脂材料构成。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由各保持构件14的延出壁14c和固定构件19的各夹持部19a保持为在高度方向能移动。第1可动保护构件16具有与一对第1端子13分别对应的一对保护构件主体部21。在各保护构件主体部21形成有在Y轴方向对置的一对侧壁部22和横跨一对侧壁部22的保护部23。保护部23相对于第1端子13的对置面13a以将其组装方向D的前方侧(图中为下侧)覆盖的方式设置。另外,保护部23具有与在Y轴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插通口24,插通口24与斜螺旋弹簧15为同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各插通口24在Z轴方向上与各斜螺旋弹簧15对置。另外,换句话讲,保护部23具有在各插通口24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两侧沿Y轴方向延伸的延伸部23a。各延伸部23a横跨一对侧壁部22而设置。另外,各延伸部23a构成为:在第1可动保护构件16位于后述的退避位置的状态下,进入到各斜螺旋弹簧15的X轴方向的两侧(参照图6)。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各延伸部23a呈与高度方向正交的板状。
如图3所示,保护构件主体部21的一对侧壁部22中的一方配置于保持构件14的延出壁14c的Y轴方向的内侧,另一方配置于固定构件19的夹持部19a的Y轴方向的内侧。在各侧壁部22的外侧面形成有向Y轴方向外侧突出的卡止部22a。一方侧壁部22的卡止部22a进入到导槽14e,导槽14e沿着高度方向形成于保持构件14的延出壁14c的内侧面。另一方侧壁部22的卡止部22a进入到导槽19d,导槽19d沿着高度方向形成于固定构件19的夹持部19a的内侧面。另外,各卡止部22a形成为在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组装时能够向Y轴方向的内侧弹性变形。
如图2及图4所示,在第1可动保护构件16形成有位于一对保护构件主体部21之间的中间部25。在中间部25形成有弹簧收纳部25a,所述第1压缩螺旋弹簧17的一端部收纳于弹簧收纳部25a(参照图4)。第1压缩螺旋弹簧17以其线圈轴沿着高度方向的方式配置,构成为将第1可动保护构件16向组装方向D的前方侧弹压。详细地讲,第1压缩螺旋弹簧17的线圈轴方向的一端与弹簧收纳部25a抵接,并且另一端与壳体18抵接,弹簧收纳部25a受到向组装方向D的前方侧的第1压缩螺旋弹簧17的弹压力。
另外,在中间部25的弹簧收纳部25a形成有贯穿孔25b,在贯穿孔25b***通用于将构成壳体18的屏蔽盖(省略图示)固定的螺栓B(参照图1)。另外,第1压缩螺旋弹簧17外插于螺栓B,那些第1压缩螺旋弹簧17和螺栓B配置于一对第1端子13之间。另外,在中间部25中的弹簧收纳部25a的周围形成有轴插通孔25c(参照图2),在轴插通孔25c***通从壳体18侧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轴部(省略图示)。另外,在壳体18形成有供螺栓B插通的圆筒状的螺栓插通用轴套(省略图示),该螺栓插通用轴套***到第1压缩螺旋弹簧17而作为保持第1压缩螺旋弹簧17的固定轴发挥作用。
上述第1可动保护构件16构成为能够在保护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图3及图4是示出第1连接器11组装于第2连接器12前的状态的图,示出第1可动保护构件16位于保护位置的状态。如该图所示,在保护位置上,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的保护部23位于比斜螺旋弹簧15靠组装方向D的前方侧,该保护部23防止外部部件、手指等与第1端子13的对置面13a接触。另外,在保护位置上,保护构件主体部21的各卡止部22a与各导槽14e、19d的高度方向的一端部卡止(参照图3)。由此,被第1压缩螺旋弹簧17向组装方向D弹压的第1可动保护构件16保持在保护位置。并且,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的退避位置是从保护位置向Z轴方向的第1端子13侧(图中为上侧)移动的位置(参照图5等)。
[第2连接器12的结构]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第2连接器12具备:一对第2端子31,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排列设置;树脂制的底座构件32,保持各第2端子31;第2可动保护构件33,组装于底座构件32;以及作为施力构件的第2压缩螺旋弹簧34,弹压第2可动保护构件33。另外,如上所述,第2连接器12的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排列的正极侧及负极侧的结构相互呈对称。另外,第2压缩螺旋弹簧34配置于第2连接器12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中央位置、且一对第2端子31之间的位置。
各第2端子31呈板状,以与高度方向(Z轴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并且,各第2端子31中的高度方向上侧(底座构件的反侧)的表面成为与第1连接器11侧的接触面31a。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各第2端子31的Y轴方向的一端部大致垂直折弯。
第2可动保护构件33由树脂材料构成。第2可动保护构件33具有与一对第2端子31分别对应的一对保护构件主体部41、和位于该一对保护构件主体部41之间的中间部42。
在各保护构件主体部41形成有在Y轴方向对置的一对侧壁部43和横跨一对侧壁部43的保护部44。保护部44以针对第2端子31的接触面31a将朝向第1连接器11的一侧(图中为上侧)覆盖的方式设置。另外,保护部44具有在Y轴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插通口45。插通口45与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第1连接器11)的各插通口24对应地设置。即,第2可动保护构件33的插通口45与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的插通口24为同数,构成为各插通口24、45彼此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对置。
另外,换句话讲,保护部44在各插通口45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两侧具有在Y轴方向延伸的延伸部44a。各延伸部44a横跨一对侧壁部43而设置。在第1及第2连接器11、12的组装状态下,第2可动保护构件33的各延伸部44a与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的各延伸部23a在高度方向相互抵接(参照图6)。另外,在该组装状态下,各延伸部44a构成为进入到各斜螺旋弹簧15的X轴方向的两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各延伸部44a呈与高度方向正交的板状。另外,各延伸部44a的X轴方向的宽度尺寸被设定得与在组装状态下相互抵接的各延伸部23a(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的X轴方向的宽度尺寸相等。
如图3所示,保护构件主体部41的一对侧壁部43与底座构件32的Y轴方向的两侧面分别对置。在各侧壁部43形成有在高度方向延伸的长孔43a。并且,从底座构件32的Y轴方向的两侧面分别突出的卡止部32a进入到各长孔43a中。另外,各侧壁部43形成为在第2可动保护构件33组装时能够向Y轴方向的外侧弹性变形。
如图4所示,在第2可动保护构件33的中间部42形成有弹簧收纳部42a,在弹簧收纳部42a收纳第2压缩螺旋弹簧34的一端部。第2压缩螺旋弹簧34以其线圈轴沿着高度方向的方式配置。并且,关于第2压缩螺旋弹簧34,其线圈轴方向的一端与弹簧收纳部42a抵接,并且另一端与底座构件32的弹簧收纳部32b抵接,将第2可动保护构件33向离开第2端子31的方向(图中为上方)弹压。另外,构成为:在第1及第2连接器11、12的组装状态下,第1压缩螺旋弹簧17和第2压缩螺旋弹簧34在高度方向相互排列(即同轴配置)。
在中间部42的弹簧收纳部42a形成有在第1及第2连接器11、12的组装状态下供所述螺栓B(参照图1)插通的贯穿孔42b。另外,在第1及第2连接器11、12的组装状态下,在第2压缩螺旋弹簧34被内插螺栓B。另外,如图1所示,在中间部42中的弹簧收纳部42a的周围形成有:一对轴插通孔42c,从底座构件32向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对轴部32c插通于一对轴插通孔42c;和一对轴插通孔42d,在第1及第2连接器11、12的组装状态下,壳体18侧的所述轴部在高度方向分别插通于一对轴插通孔42d。另外,在所述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的中间部25中的弹簧收纳部25a的周围形成有一对轴插通孔25d(图1中仅图示一个),在第1及第2连接器11、12的组装状态下,底座构件32的一对轴部32c分别插通于一对轴插通孔25d。
上述第2连接器12的第2可动保护构件33构成为能够在保护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图3及图4示出第2可动保护构件33位于保护位置的状态。如该图所示,在保护位置上,第2可动保护构件33(保护构件主体部41)的保护部44从第2端子31的接触面31a向高度方向(Z轴方向)离开预定间隔。即,位于保护位置的保护部44针对第2端子31的接触面31a将朝向第1连接器11的组装方向的前方侧覆盖,该保护部44防止外部部件、手指等与第2端子31的接触面31a接触。另外,在保护位置上,底座构件32的各卡止部32a与保护构件主体部41的各长孔43a的高度方向的一端部卡止(参照图3)。由此,被第2压缩螺旋弹簧34向离开第2端子31的方向(图中为上方)弹压的第2可动保护构件33保持在保护位置。并且,第2可动保护构件33的退避位置是从上述保护位置向Z轴方向的第2端子31侧(图中为下侧)移动的位置(参照图5等)。
图5及图6是示出第1连接器11和第2连接器12相互组装的状态的图。另外,图5示出图6中的5-5线剖视图。如图5及图6所示,在第1及第2连接器11、12的组装状态下,第1及第2可动保护构件16、33分别移动到退避位置。
在第1及第2连接器11、12组装时,将第1端子13的对置面13a和第2端子31的接触面31a设为相互平行的状态,以该各面相互接近的方式组装。此时,第1及第2可动保护构件16、33的各保护部23、44中的插通口24、45彼此在高度方向对置,保护部23、44的延伸部23a、44a彼此在高度方向相互抵接。并且,第1可动保护构件16对抗第1压缩螺旋弹簧17的弹压力向自身的退避位置移动,第2可动保护构件33对抗第2压缩螺旋弹簧34的弹压力向自身的退避位置移动。
在第1及第2可动保护构件16、33分别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第1连接器11的各斜螺旋弹簧15以在高度方向弹性变形(压缩)的状态夹在第1端子13的对置面13a与第2端子31的接触面31a之间。即,各斜螺旋弹簧15与第1端子13的对置面13a及第2端子31的接触面31a双方接触。由此,可实现第1端子13与第2端子31之间的电导通。
另外,斜螺旋弹簧15在其线圈轴方向(Y轴方向)上具有与第1及第2端子13、31的多个触点。在第1及第2连接器11、12组装时,随着第1及第2端子13、31的高度方向的间隔变窄(在高度方向被压缩),斜螺旋弹簧15的线材倾倒,其倾斜角变窄,但是在该过程中,斜螺旋弹簧15的该多个触点向线圈轴方向移动(进行所谓的擦拭)。由此,除去斜螺旋弹簧15与第1及第2端子13、31之间的异物。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4中将模拟依据安全标准的人手指形状的测试手指T用双点划线示出。如该图所示,在第1连接器11组装于第2连接器12前的状态下,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的保护部23位于比斜螺旋弹簧15靠组装方向D的前方侧的保护位置。由此,测试手指T向第1端子13侧的侵入被保护部23阻止。同样,在第2连接器12组装到第1连接器11前的状态下,第2可动保护构件33的保护部44位于从第2端子31的接触面31a向高度方向离开预定间隔的保护位置。由此,测试手指T向第2端子31侧的侵入被保护部44阻止。另外,第1及第2压缩螺旋弹簧17、34的弹压力(弹簧力)是将第1及第2可动保护构件16、33分别保持于保护位置的力,被设定成依据安全标准的力的大小。
对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第1连接器11具备:第1端子13,具有与第2端子31(对方端子)对置的平面状的对置面13a;和斜螺旋弹簧15,以与对置面13a接触的方式设置,向该对置面13a的正交方向弹性变形,并且能够与第2端子31接触。另外,第1连接器11具备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第1可动保护构件16构成为能够在保护位置与比该保护位置接近对置面13a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保护位置上,第1可动保护构件16针对对置面13a将朝向第2端子31的组装方向D的前方侧覆盖,第1可动保护构件16具有用于在退避位置上将斜螺旋弹簧15插通并使其向组装方向D的前方侧突出的插通口24。并且,构成为:在第1可动保护构件16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从插通口24突出的斜螺旋弹簧15能够与第2端子31接触。
根据上述方式,在将第1连接器11组装到第2连接器12时,通过使第1可动保护构件16处于退避位置,从而能够实现第1端子13和第2端子31的电连接。并且,在没有将第1连接器11组装到第2连接器12的状态下,通过使第1可动保护构件16处于保护位置,从而能够防止从外部接触斜螺旋弹簧15及第1端子13。
(2)作为弹性导通构件的斜螺旋弹簧15沿着对置面13a相互平行地排列设置多个。并且,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的插通口24与多个斜螺旋弹簧15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多个。根据上述方式,在将多个斜螺旋弹簧15作为弹性导通构件使用的连接器中,能够利用第1可动保护构件16防止从外部接触斜螺旋弹簧15及第1端子13。另外,通过将斜螺旋弹簧15使用于弹性导通构件,能够除去斜螺旋弹簧15和第1端子13的触点及斜螺旋弹簧15和第2端子31的触点上的异物。
(3)第1连接器11具备第1压缩螺旋弹簧17(施力构件),第1压缩螺旋弹簧17将第1可动保护构件16向离开对置面13a的方向弹压而将第1可动保护构件16保持于保护位置。根据上述方式,能够利用第1压缩螺旋弹簧17将第1可动保护构件16适当地保持于保护位置,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从外部接触斜螺旋弹簧15及第1端子13。
(4)第2连接器12具备第2可动保护构件33,第2可动保护构件33构成为能够在保护位置与比在该保护位置接近接触面31a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保护位置上,第2可动保护构件33针对第2端子31的接触面31a将朝向第1连接器11的组装方向(组装方向D的相反方向)的前方侧覆盖。该第2可动保护构件33具有与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的插通口24在组装方向对置的插通口45(第2插通口)。并且,在第1及第2连接器11、12的组装状态下,第1及第2可动保护构件16、33的保护部23、44(延伸部23a、44a)彼此相互抵接而分别向自身的退避位置移动,并且斜螺旋弹簧15通过第1及第2可动保护构件16、33的各插通口24、45而与第2端子31的接触面31a接触。
根据上述方式,在将第1及第2连接器11、12相互组装时,通过使第1及第2可动保护构件16、33分别位于退避位置,从而能够实现第1端子13和第2端子31的电连接。并且,在第2连接器12中,也通过在非组装状态下使第2可动保护构件33处于保护位置,从而能够防止从外部接触第2端子31。
另外,关于第2可动保护构件33的插通口45,也与多个斜螺旋弹簧15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因此在将多个斜螺旋弹簧15作为弹性导通构件使用的电连接装置10中,能够利用第2可动保护构件33防止从外部接触第2端子31。
(第2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图7及图8对电连接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50的第1连接器11也可以具备作为固定部件的固定保护构件51来取代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可动保护构件16。
固定保护构件51由树脂材料构成。固定保护构件51具有位于各斜螺旋弹簧15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两侧的保护壁52。各保护壁52是沿着相对于第2连接器12的组装方向D(Z轴方向)立起的壁,相对于第1端子13位于组装方向D的前方侧。各保护壁52的组装方向D的前端部(图7中的下端部)位于比斜螺旋弹簧15靠组装方向D的前方侧(图7中的下侧)。另外,各保护壁52彼此的宽度方向的间隔被设定成不能由依据安全标准的所述测试手指(参照上述第1实施方式)接触斜螺旋弹簧15的尺寸。另外,期望各保护壁52沿着Y轴方向形成为直线状,且其Y轴方向的长度形成得比斜螺旋弹簧15的线圈轴方向的长度长。另外,固定保护构件51的各保护壁52能够通过嵌件成形等与第1端子13一体成形。另外,也能够将保持斜螺旋弹簧15的保持片14b与固定保护构件51一体成形。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连接器12中的第2端子31形成有接触凸部61,接触凸部61向朝向第1连接器11的组装方向(组装方向D的相反方向)突出。接触凸部61被设置成与斜螺旋弹簧15及第2可动保护构件33的插通口45同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另外,各接触凸部61在相对于第1连接器11的组装方向的前方侧与各插通口45对置。另外,各接触凸部61的朝向第1连接器11的前端面是与各斜螺旋弹簧15接触的接触面61a,该接触面61a呈与高度方向(Z轴方向)正交的平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凸部61与第2端子31一体形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将接触凸部61作为与第2端子31不同的构件而固定于该第2端子31的方式。
在第2可动保护构件33位于保护位置的状态(参照图7)下,保护部44的各延伸部44a位于比各接触凸部61的接触面61a靠组装方向(相对于第1连接器11的组装方向)的前方侧。由此,可利用保护部44的各延伸部44a防止外部部件、手指等与各接触凸部61的接触面61a接触。另外,各延伸部44a彼此的宽度方向的间隔(即,插通口45的宽度方向尺寸)被设定得与各保护壁52彼此的宽度方向的间隔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及第2连接器11、12组装时,第1连接器11的各保护壁52分别与对应的各延伸部44a(第2可动保护构件33)在高度方向上抵接。由此,如图8所示,第2可动保护构件33对抗第2压缩螺旋弹簧34的弹压力而向退避位置移动。
当第2可动保护构件33处于退避位置时,第2端子31的各接触凸部61(接触面61a)通过各插通口45而突出到比第2可动保护构件33的保护部44(各延伸部44a)靠前方侧(图中为上侧)。并且,各接触凸部61***到第1连接器11的各保护壁52之间,各接触凸部61的接触面61a与斜螺旋弹簧15接触。并且,第1连接器11的各斜螺旋弹簧15以在高度方向弹性变形(压缩)的状态夹在第1端子13的对置面13a与各接触凸部61的接触面61a之间,由此,第1及第2端子13、31彼此借助各斜螺旋弹簧15电导通。
对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5)第1连接器11具备固定保护构件51,固定保护构件51配置于第1端子13的对置面13a侧。另外,第2端子31具备接触凸部61,接触凸部61向相对于第1连接器11的组装方向的前方侧突出,在位于退避位置的第2可动保护构件33的插通口45中插通。并且,在第1及第2连接器11、12的组装状态下,固定保护构件51与第2可动保护构件33抵接而将该第2可动保护构件33保持于退避位置,从插通口45突出的接触凸部61与斜螺旋弹簧15接触。
根据上述方式,在具备平面连接结构的电连接装置50中,在将第1连接器11组装到第2连接器12时通过使第2可动保护构件33处于退避位置,从而能够实现第1端子13和第2端子31的电连接。并且,在没有将第1连接器11和第2连接器12相互组装的状态下,在第1连接器11中利用固定保护构件51防止从外部接触斜螺旋弹簧15及第1端子13。另外,在第2连接器12中利用处于保护位置的第2可动保护构件33防止从外部接触第2端子31(接触凸部61)。
(6)固定保护构件51具备保护壁52,保护壁52配置于排列设置方向(X轴方向)上的各斜螺旋弹簧15的两侧。另外,接触凸部61及插通口45与多个斜螺旋弹簧15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由此,在将多个斜螺旋弹簧15作为弹性导通构件使用的电连接装置50中,能够防止从外部接触第1及第2端子13、31。
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按如下变更而实施。上述各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代第2可动保护构件33而设置作为固定部件的固定保护构件。在该情况下,固定保护构件为将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保护部44(各延伸部44a)固定于第2端子31的接触面31a上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也在将第1连接器11组装到第2连接器12时通过使第1可动保护构件16处于退避位置,从而能够实现第1端子13和第2端子31的电连接。并且,在组装前的第2连接器12中,利用固定保护构件可防止从外部接触第2端子31的接触面31a。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保持斜螺旋弹簧15的保持片14b的结构是例示,例如也能够变更为保持片14b遍及斜螺旋弹簧15的全长***的结构等。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将保持构件14(保持片14b)省略而将斜螺旋弹簧15直接固定于第1端子13的对置面13a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例如,考虑到将构成斜螺旋弹簧15的线材的两端部通过熔敷、粘贴等固定于第1端子13的对置面13a的结构。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斜螺旋弹簧15的数量是例示,也可以为相对于一个第1端子13,由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四个以上构成。另外,当然期望根据斜螺旋弹簧15的数量而适当变更插通口24、45、保护壁52及接触凸部61等的数量。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各斜螺旋弹簧15以线圈轴沿着进深方向(Y轴方向)的方式设置,但是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以线圈轴沿着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方式设置。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将以弹性变形的状态夹在第1及第2端子13、31之间的弹性导通构件用斜螺旋弹簧15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将具有沿着插通口24(或者保护壁52)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形成有多个的切割冲起部的金属板材固定于第1端子13的对置面13a的结构,且为该各切割冲起部与第2端子31弹性地接触(以在高度方向弹性变形的状态接触)的结构。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将第1及第2压缩螺旋弹簧17、34分别设置有各一个,但是也可以分别设置两个以上。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同样,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第2压缩螺旋弹簧34。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正极侧的第1端子13与负极侧的第1端子13之间配置有第1压缩螺旋弹簧17,但是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为在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附近分别设置压缩螺旋弹簧等施力构件、且能够将第1可动保护构件16稳定地保持于保护位置的结构。另外,关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第2压缩螺旋弹簧34也同样,能够将配置位置变更。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如果能够对第1及第2可动保护构件16、33赋予朝向各自的保护位置的弹压力,也可以使用第1及第2压缩螺旋弹簧17、34以外的施力构件。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同样,能够将第2压缩螺旋弹簧34变更为其他的施力构件。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如果采用将第1及第2可动保护构件16、33利用卡止结构等分别保持于保护位置的结构,能够将针对第1及第2可动保护构件16、33的施力构件(第1及第2压缩螺旋弹簧17、34)省略。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同样,能够将第2可动保护构件33省略。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第1及第2端子13、31的形状等的结构是例示,能够根据结构适当变更。
对从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变更例能够掌握的技术思想进行记载。
一种电连接装置,所述第2连接器具备固定保护构件,该固定保护构件以与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接触面对置的方式配置,用于防止从外部接触所述第2端子,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连接器及所述第2连接器的组装状态下,所述第2连接器的所述固定保护构件与所述第1可动保护构件(所述第1连接器的可动保护构件)抵接而将该第1可动保护构件保持于所述退避位置,所述弹性导通构件通过所述第1可动保护构件的插通口而与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接触面接触。
根据上述方式,在具备平面连接结构的电连接装置中,在将第1连接器组装于第2连接器时通过使第1可动保护构件处于退避位置,从而能够实现第1端子和第2端子的电连接。并且,在没有将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相互组装的状态下,在第1连接器中利用处于保护位置的第1可动保护构件防止从外部接触弹性导通构件及第1端子,在第2连接器中利用固定保护构件防止从外部接触第2端子。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以其他的特有方式具体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也可以将在实施方式(或者其中一个或多个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的一部分省略、或者将几个部件组合。本发明的范围应参照权利要求书,与权利要求书赋予权利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一起确定。
附图标记说明
10、50:电连接装置
11:第1连接器
12:第2连接器
13:第1端子
13a:对置面
15:斜螺旋弹簧(弹性导通构件)
16:第1可动保护构件
17:第1压缩螺旋弹簧(施力构件)
24:插通口
31:第2端子
31a:接触面
33:第2可动保护构件
45:插通口(第2插通口)
51:固定保护构件
52:保护壁
61:接触凸部
D:第1连接器针对第2连接器的组装方向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具备:端子,具有与对方连接器的对方端子对置的平面状的对置面;和
弹性导通构件,以与所述对置面接触的方式设置,能够向该对置面的正交方向弹性变形并且与所述对方端子接触,
所述连接器自身的所述端子能够借助所述弹性导通构件与所述对方端子电连接,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可动保护构件,所述可动保护构件构成为能够在保护位置与比该保护位置接近所述对置面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保护位置上,所述可动保护构件针对所述对置面将朝向所述对方端子的组装方向的前方侧覆盖,所述可动保护构件具有插通口,在所述退避位置上,所述弹性导通构件插通于所述插通口,
所述连接器构成为:在所述可动保护构件位于所述退避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插通口突出的所述弹性导通构件能够与所述对方端子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弹性导通构件是沿着所述对置面设置且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多个斜螺旋弹簧,
所述可动保护构件的所述插通口与所述多个斜螺旋弹簧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进一步具备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将所述可动保护构件向离开所述对置面的方向施力而将所述可动保护构件保持于所述保护位置。
4.一种电连接装置,具备:第1连接器,由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构成;和
第2连接器,具备第2端子,所述第2端子具有与所述第1连接器的端子的所述对置面对置的接触面,所述第2连接器组装到所述第1连接器,
所述电连接装置构成为:在所述第1连接器的所述可动保护构件位于所述退避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插通口突出的所述弹性导通构件能够与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接触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2连接器具备第2可动保护构件,所述第2可动保护构件构成为能够在保护位置与比该保护位置接近所述接触面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保护位置上,所述第2可动保护构件针对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接触面将朝向所述第1连接器的组装方向的前方侧覆盖,所述第2可动保护构件具有与所述第1连接器的可动保护构件的插通口在组装方向对置的第2插通口,
在所述第1连接器及所述第2连接器的组装状态下,所述第1连接器的可动保护构件和所述第2可动保护构件相互抵接而分别移动到自身的退避位置,并且所述第1连接器的所述弹性导通构件通过所述第1连接器的可动保护构件的插通口及所述第2可动保护构件的第2插通口而与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接触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导通构件是沿着所述对置面设置并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多个斜螺旋弹簧,
所述第1连接器的可动保护构件的插通口及所述第2可动保护构件的第2插通口与所述多个斜螺旋弹簧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多个。
7.一种电连接装置,具备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接器具备:第1端子,具有平面状的对置面;和弹性导通构件,以与所述对置面接触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2连接器具备与所述第1端子的所述对置面对置的第2端子,
在所述第1连接器及所述第2连接器的组装状态下,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夹着所述弹性导通构件而使所述弹性导通构件向所述对置面的正交方向弹性变形,并且借助该弹性导通构件相互电连接,
所述第2端子具有向针对所述第1连接器的组装方向的前方侧突出的接触凸部,
所述第2连接器进一步具备可动保护构件,所述可动保护构件构成为能够在保护位置和比该保护位置接近所述第2端子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保护位置上,所述可动保护构件将所述第2端子的所述组装方向的前方侧覆盖,所述可动保护构件具有插通口,在所述退避位置上,所述接触凸部插通于所述插通口,
所述第1连接器进一步具备固定保护构件,所述固定保护构件配置于所述第1端子的所述对置面侧,用于防止针对所述弹性导通构件及所述第1端子的来自外部的接触,
在所述第1连接器及所述第2连接器的组装状态下,所述固定保护构件与所述可动保护构件抵接而将该可动保护构件保持于所述退避位置,从所述插通口突出的所述接触凸部与所述弹性导通构件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导通构件是沿着所述对置面设置并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多个斜螺旋弹簧,
所述固定保护构件具备保护壁,所述保护壁配置于排列设置方向上的各个所述斜螺旋弹簧的两侧,
所述接触凸部及所述插通口与所述多个斜螺旋弹簧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多个。
CN201980013980.XA 2018-03-07 2019-02-21 连接器及电连接装置 Active CN1117424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0948A JP6897608B2 (ja) 2018-03-07 2018-03-07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接続装置
JP2018-040948 2018-03-07
PCT/JP2019/006531 WO2019171970A1 (ja) 2018-03-07 2019-02-21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接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2449A true CN111742449A (zh) 2020-10-02
CN111742449B CN111742449B (zh) 2021-09-17

Family

ID=67845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3980.XA Active CN111742449B (zh) 2018-03-07 2019-02-21 连接器及电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88485B2 (zh)
JP (1) JP6897608B2 (zh)
CN (1) CN111742449B (zh)
DE (1) DE112019001183T5 (zh)
WO (1) WO20191719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67402B2 (ja) * 2019-09-03 2023-10-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刷装置、接触部材、及び乾燥装置
CN114243395B (zh) * 2021-12-31 2024-03-12 上海鑫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式新能源充电插座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7080824B (zh) * 2023-10-18 2024-01-09 成都速易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高速差分的高速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38103Y (zh) * 2005-10-13 2006-11-15 实盈股份有限公司 具端子定位效果的处理器插座
US7736202B1 (en) * 2009-01-14 2010-06-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Contact assembly for attachment to an electronics module
CN203521699U (zh) * 2013-07-30 2014-04-02 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电连接结构
US20140094048A1 (en) * 2011-10-03 2014-04-03 Bal Seal Engineering, Inc. In-line connectors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40378008A1 (en) * 2013-06-25 2014-12-25 Bal Seal Engineering, Inc. Electrical contacts with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prings
CN104283055A (zh) * 2014-11-04 2015-01-14 蔡晓红 一种滑动安全接口
WO2017082016A1 (ja) * 2015-11-11 2017-05-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金具、コネクタ
JP2017111993A (ja) * 2015-12-17 2017-06-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金具及びコネクタ
JP2017112031A (ja) * 2015-12-18 2017-06-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2017117622A (ja) * 2015-12-24 2017-06-2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金具及びコネクタ
JP2018010826A (ja) * 2016-07-15 2018-01-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584Y2 (ja) * 1989-05-19 1995-06-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H0533477U (ja) * 1991-10-07 1993-04-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構造
US5466164A (en) 1993-03-09 1995-11-1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having a protective hood
JP2842143B2 (ja) * 1993-03-31 1998-12-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1110509A (ja) * 1999-10-01 2001-04-20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コンタクトコネクタ
JP5589239B2 (ja) * 2009-11-27 2014-09-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担持酸化ルテニウ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塩素の製造方法
JP2018106819A (ja) * 2016-12-22 2018-07-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6780513B2 (ja) * 2017-01-18 2020-11-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モジュール
JP6724868B2 (ja) * 2017-06-13 2020-07-1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大電流用端子および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38103Y (zh) * 2005-10-13 2006-11-15 实盈股份有限公司 具端子定位效果的处理器插座
US7736202B1 (en) * 2009-01-14 2010-06-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Contact assembly for attachment to an electronics module
US20140094048A1 (en) * 2011-10-03 2014-04-03 Bal Seal Engineering, Inc. In-line connectors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40378008A1 (en) * 2013-06-25 2014-12-25 Bal Seal Engineering, Inc. Electrical contacts with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prings
CN203521699U (zh) * 2013-07-30 2014-04-02 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电连接结构
CN104283055A (zh) * 2014-11-04 2015-01-14 蔡晓红 一种滑动安全接口
WO2017082016A1 (ja) * 2015-11-11 2017-05-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金具、コネクタ
JP2017111993A (ja) * 2015-12-17 2017-06-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金具及びコネクタ
JP2017112031A (ja) * 2015-12-18 2017-06-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2017117622A (ja) * 2015-12-24 2017-06-2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金具及びコネクタ
JP2018010826A (ja) * 2016-07-15 2018-01-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97608B2 (ja) 2021-06-30
JP2019160416A (ja) 2019-09-19
US20210044049A1 (en) 2021-02-11
DE112019001183T5 (de) 2020-12-17
WO2019171970A1 (ja) 2019-09-12
US11088485B2 (en) 2021-08-10
CN111742449B (zh) 2021-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42449B (zh) 连接器及电连接装置
US914797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squib connection device
US20190386432A1 (en) Connector device
CN110277677B (zh) 插座
KR20140067903A (ko) 부품 모듈과 상대측 커넥터 및 부품 모듈과 상대측 커넥터와의 접속 구조
US10511107B2 (en) Connector and socket
CN111771306B (zh) 阴端子
CN109417240B (zh) 端子模块以及连接器
US9378912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assembly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20130164996A1 (en) Connector
US20170163013A1 (en) Substrate holding structure, electronic component module,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CN111903006B (zh) 连接器
US9871313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US9472358B2 (en)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9384914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assembly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08627257B (zh) 温度检测装置
JP2021140924A (ja) コネクタ
US11005208B2 (en) Connector and wire harness
CN112600014B (zh) 连接器
CN109600955B (zh) 基板保持构造
JP5900544B2 (ja) コネクタ端子
CN116636096A (zh) 端子座
KR20130025358A (ko) 커넥터
JPS62147670A (ja) コネクタ
KR20030085849A (ko) 자동차용 수 컨넥터의 터미널 보호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