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4209A -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4209A
CN111684209A CN201880088196.0A CN201880088196A CN111684209A CN 111684209 A CN111684209 A CN 111684209A CN 201880088196 A CN201880088196 A CN 201880088196A CN 111684209 A CN111684209 A CN 111684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path
panel
outdoor unit
heat dissipation
leew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81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4209B (zh
Inventor
下麦卓也
森启辅
有泽浩一
山川崇
岩崎宪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84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4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4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42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4Cooling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室外机,其具备:框体2,其具有形成有开口部3a的前表面面板3;送风机13,其配置在框体2内;喇叭口9,其配置在送风机13的外周并与开口部3a连接;控制基板16,其设置在框体2内并搭载有电气部件17;散热部18,其放出从电气部件17产生的热;以及风向板20,其覆盖散热部18并在散热部18形成供利用送风机13产生的空气流动的通风路径23,风向板20不设置于覆盖喇叭口9的端部的周缘整周并与前表面面板3平行地延伸的假想面S与前表面面板3之间的区域。由此,能够使散热部18的冷却能力提高。

Description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等所使用的室外机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基板和散热部,所述控制基板控制压缩机、送风机等的工作,所述散热部用于使从安装于控制基板的电气部件产生的热进行散热。散热部具备与控制基板连接的基座和从基座延伸的多个翅片。另外,有如下装置:通过在多个翅片的前端侧设置空气引导件,并形成由基座、多个翅片及空气引导件包围而成的通风路径,使空气在通风路径中流通,从而使散热部整体高效地冷却(例如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99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形成于前表面面板的吹出口具有喇叭口的室外机中,由于散热部在配置有送风机的空间与前表面面板及喇叭口相邻地配置,所以散热部的下风端部利用分隔板、前表面面板及喇叭口形成闭塞空间并在散热部的下风侧产生空气的滞留(高压的部分),所述分隔板分隔配置有压缩机的空间和配置有送风机的空间。由此,存在如下问题:即使设置有空气引导件,也没有足够的空气在通风路径中流通,不能充分地得到散热部的冷却能力。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点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使散热部的冷却能力提高的室外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室外机具备:框体,所述框体具有形成有吹出口的前表面面板;送风机,所述送风机配置在框体内;喇叭口,所述喇叭口配置在送风机的外周并与吹出口连接;控制基板,所述控制基板设置于框体内并搭载有电气部件;散热部,所述散热部放出从电气部件产生的热;以及风向板,所述风向板覆盖散热部,并在散热部形成供利用送风机产生的空气流动的通风路径,风向板不设置于覆盖喇叭口的端部的周缘整周并与前表面面板平行地延伸的假想面与前表面面板之间的区域。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室外机中,由于用散热部和风向板形成的通风路径的出口位于比喇叭口靠上风侧的位置并向空气的滞留较少且压力损失较低的空间开口,所以空气容易在通风路径中流通。由此,在通风路径中流通的空气的流速上升,能够使散热部的冷却能力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图1中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图2中的B-B线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散热部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7是比较例的室外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变形例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变形例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的变形例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的变形例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室外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不重复其说明。此外,图中的箭头示出空气的流通方向。另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构件的大小的关系有时与实际不同。并且,说明书全文示出的构成要素的形态只不过为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概略结构。图1示出室外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示出除去室外机1的前表面面板3后的状态。图3是图2所示的室外机1的B-B剖视图,为了便于说明,示出安装有前表面面板3的状态。
室外机1例如应用于空气调节机,具备构成外部轮廓的框体2、设置在框体2内的热交换器22、压缩机14、送风机13及电气部件箱15。
框体2由构成框体2的前表面的前表面面板3、与前表面面板3相向并构成框体2的背面的背面面板8、构成从前方观察框体2的情况下的左侧面的左侧面面板4、与左侧面面板4相向并构成从前方观察框体2的情况下的右侧面的右侧面面板5、构成框体2的底面的底面面板6以及与底面面板6相向并构成框体2的顶面的顶面面板7构成。此外,前表面面板3和左侧面面板4可以用一个部件构成。
在前表面面板3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3a。在左侧面面板4形成有开口部4a。在背面面板8形成有开口部8a。开口部4a及开口部8a用于从框体2的外部向内部取入空气。开口部3a用于从框体2的内部向外部排出空气,是空气的吹出口。
在前表面面板3的开口部3a设置有从开口部3a的周缘向框体2的内部伸出的圆环形状的喇叭口9,向框体2的内部伸出的喇叭口9的端部9a在俯视时与前表面面板3平行地伸出。在喇叭口9的内侧设置有送风机13,喇叭口9以包围送风机13的外周的方式呈沿着送风机13的旋转方向的圆环形状,并对利用送风机13产生的空气的流动进行整流。此外,前表面面板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面板。
热交换器22具有层叠的多个翅片和贯通翅片的传热管,在通过传热管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2具有在俯视时呈L字形弯曲的形状,沿着背面面板8及左侧面面板4配置。压缩机14是压缩制冷剂并排出的装置,配置于后述的机械室12内。
送风机13配置于前表面面板3与背面面板8之间。送风机13与开口部3a相向。送风机13例如是由螺旋桨风扇和风扇电机构成的送风部件,产生从背面面板8的开口部8a及左侧面面板4的开口部4a向前表面面板3的开口部3a流动的空气流,生成用于高效地进行热交换器22中的热交换的空气循环。另外,在机械室12设置有压缩机14和与压缩机14连接的制冷剂配管(未图示)。
室外机1的框体2的内部利用分隔板10划分为送风机室11和机械室12。送风机室11是利用前表面面板3、左侧面面板4、底面面板6、顶面面板7、背面面板8及分隔板10形成的空间。机械室12是利用前表面面板3、右侧面面板5、底面面板6、顶面面板7、背面面板8及分隔板10形成的空间。开口部3a、开口部4a及开口部8a形成在面向送风机室11的位置。
电气部件箱15用于控制空气调节机的构成部件,跨越送风机室11和机械室12地配置在分隔板10的上部。电气部件箱15收容安装有电气部件17的控制基板16,在电气部件17安装有放出从电气部件产生的热的散热部18。另外,散热部18的一部分由风向板20覆盖。
电气部件17用于控制空气调节机的构成部件,例如用半导体元件等构成。在设为输入交流电力的情况下,控制基板16具有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整流器部和将该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并驱动压缩机14的压缩机电机或送风机13的风扇电机的逆变器部。
整流器部例如由整流用的二极管桥模块、用于在转换为直流电力时使直流电压可变的开关元件或逆流防止元件等构成,所述逆流防止元件防止由直流电压的升压导致的向电源侧的电流逆流。逆变器部例如由包含6个开关元件的逆变器模块构成。此外,半导体元件的种类不限定于这些,可以根据电路结构决定。
如图2所示,散热部18配置在控制基板16的下方,在送风机室11中,配置在控制基板16的送风机室11侧。散热部18在正面观察时配置在比喇叭口9的端部9a靠外侧的位置即不与喇叭口9重叠的位置。散热部18与电气部件17接触地设置,用于冷却控制基板16具有的电气部件17。
散热部18的下方用风向板20覆盖,用散热部18和风向板20包围而成的空间形成为通风路径23。如图3所示,利用送风机13形成的风从背面面板8向前表面面板3流动,在散热部18的通风路径23中,风也从背面面板8侧向前表面面板3侧流动。
散热部18在俯视时与背面面板8相比靠近前表面面板3配置,面向前表面面板3侧的下风侧端部18d在与前表面面板3及喇叭口9相邻的状态下配置。具体而言,在将以堵塞喇叭口9的方式覆盖喇叭口9的端部9a的周缘整周并与前表面面板3的内表面3b平行的假想面设为假想面S、将假想面S与前表面面板3之间的区域设为区域R时,散热部18的下风侧端部18d配置在区域R。
接着,参照图4~6说明散热部18的结构。以下,将从右侧面面板5朝向左侧面面板4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从背面面板8朝向前表面面板3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从顶面面板7朝向底面面板6的方向设为Z方向。另外,将背面面板8侧设为上风侧,将前表面面板3侧设为下风侧。
图4示出从室外机1的背面面板8侧观察到的散热部18和风向板20的立体图。图5示出从室外机1的左侧面面板4侧观察到的散热部18的侧视图,为了便于说明,也一并示出前表面面板3、喇叭口9及背面面板8。图6示出从室外机1的底面面板6侧观察到的散热部18的仰视图。
如图4所示,散热部18用基座19和从基座19呈直角延伸的多个翅片21形成,多个翅片21的前端被风向板20部分覆盖。由散热部18的基座19、形成于相邻的两个翅片21之间的间隙及风向板20包围而成的空间形成为通风路径23。
基座19是安装于电气部件17且在Y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的板状构件。翅片21为长边方向上的长度与基座19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相等的长方形,在基座19的短边方向(Z方向)上形成有多个。
多个翅片21分别在长边方向上具有作为上风侧的端部的上风侧端部21c和作为下风侧的端部的下风侧端部21d。多个翅片21的上风侧端部21c相当于散热部18的上风侧端部18c,多个翅片21的下风侧端部21d相当于散热部18的下风侧端部18d。
风向板20由平面部20a和倾斜部20b构成。平面部20a是与基座19相向的在Y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的板状构件,覆盖除去散热部18的下风侧的、多个翅片21的前端的一部分。倾斜部20b是与平面部20a的上风侧连接的板状构件,相对于平面部20a向重力方向(Z方向)倾斜。
倾斜部20b的上风侧端部相当于风向板20的上风侧端部20c,平面部20a的下风侧端部相当于风向板20的下风侧端部20d。通风路径23从背面面板8朝向前表面面板6形成,利用送风机13在Y方向上输送风。能够利用风向板20的倾斜部20b使空气相对于通风路径23的流速增加。
风向板20的上风侧端部20c配置在比多个翅片21的上风侧端部21c靠上风侧的位置,散热部18的多个翅片21的下风侧的一部分不被风向板覆盖而开放。
散热部18的上风侧端部18c(翅片21的上风侧端部21c)是用于供空气流入通风路径23的流入口24。散热部18的下风侧端部18d(翅片21的下风侧端部21d)是用于供空气从通风路径23流出的流出口25a,没有被风向板20覆盖的多个翅片21的下风侧的一部分也是用于供空气从通风路径23流出的流出口25b。流出口25由流出口25a及流出口25b构成,所述流出口25a是散热部18的下风侧端部,所述流出口25b是没有被风向板20覆盖的多个翅片21的前端部分。
如图5及图6所示,流入口24配置在比假想面S靠上风侧的位置。另外,流出口25a配置在比假想面S靠下风侧的位置,流出口25b从比假想面S靠上风侧的位置形成到下风侧。流入口24的开口面积与流出口25a的开口面积同等。另外,流出口25除了开口面积与流入口24同等的流出口25a之外,还具有流出口25b。也就是说,流出口25的开口面积比流入口24的开口面积大。此外,以下,有时也将“开口面积”仅作为“面积”并进行说明。
另外,风向板20的上风侧端部20c配置在比散热部18的上风侧端部18c靠上风侧的位置,风向板20的下风侧端部20d在Y方向上配置在比假想面S靠上风侧的位置,不配置于区域R。
接着,说明散热部18中的空气的流动。此外,为了容易理解散热部18的效果,以下,首先说明比较例的散热部的结构。之后,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散热部18中的空气的流动。此外,在示出比较例时,对比较例的结构标注在与该结构对应的本实施方式1的结构的附图标记加上“1000”而成的附图标记。
[比较例]
参照图7说明比较例的散热部1018的结构。比较例的散热部1018与本实施方式1的散热部18的不同点在于风向板1020覆盖多个翅片1021的整体。
如图7所示,比较例的散热部1018的风向板1020的下风侧端部1020d在Y方向上配置于与多个翅片1021的下风侧端部1021d同等的位置。另外,散热部1018的多个翅片1021的前端侧的整体由风向板1020覆盖。也就是说,比较例的散热部1018没有与形成于本实施方式1的散热部18的流出口25b相当的开口部。即,通风路径1023的流出口1025仅成为与流入口1024相向的流出口1025a。因此,流出口1025的面积与流入口1024的面积同等。
接着,说明比较例的散热部1018中的空气的流动。利用送风机13向散热部1018供给的空气从流入口1024流入通风路径1023。此时,向散热部1018供给的空气的一部分由风向板1020的倾斜部1020b引导到流入口1024。通过通风路径1023后的空气从流出口1025(流出口1025a)向通风路径1023的外部流出。
从散热部1018的流入口1024流入的空气向框体2的前表面面板3从流出口1025流出,但空气流出的空间成为由前表面面板10、顶面面板7、向框体2的内部伸出的喇叭口9、划分送风机室11和机械室12的分隔板10以及散热部1018的流出口1025包围而成的闭塞空间。因此,闭塞空间的压力较高,由于与空气从背面面板8向在前表面面板3开口的开口部3a流动的位于比假想面S靠下风侧的位置的空间相比,散热部1018的流出口1025侧的压力较低,所以空气难以在通风路径1023中流通。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1的散热部18的风向板20的下风侧端部20d配置在比假想面S靠上风侧的位置。由此,在通风路径23的比假想面S靠上风侧的位置且Z方向下方,形成有不被风向板20覆盖而露出的流出口25b,并作为流出口25的一部分发挥功能。流出口25b与不被喇叭口9堵塞且压力较小的空间连通。
因此,通过通风路径23后的空气从流出口25(流出口25b)向不被喇叭口9堵塞且压力较小的空间流出。因此,空气不会在流出口25滞留,足够的空气在通风路径23中流通,能够使散热部18的冷却能力提高。
通过使散热部18的冷却能力提高,安装于控制基板16的电气部件17被高效地冷却,能够确保控制基板16及电气部件17的寿命。电气部件17例如是电解电容器。由于电解电容器包含电解液,所以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电解电容器的寿命由环境温度决定,当环境温度下降10度时,寿命成为约2倍。
此外,作为改善通风路径的空气流动的方法,也可以考虑通过在前表面面板开孔并设置使空气从前表面面板向外流动的排气路径而消除闭塞空间的方法。然而,当在控制基板安装有GaN、SiC等宽带隙半导体的情况下,由于宽带隙半导体与以往的半导体相比辐射噪声较高,所以辐射噪声会从开设于前表面面板的孔泄漏,与室外机相邻的电气设备有可能产生误动作。因此,当在控制基板安装有宽带隙半导体的情况下,特别是不能采用在前表面面板开孔并消除闭塞空间的方法,不在前表面面板开孔并使通风路径的空气的流动得到改善的本发明的方法是优选的。
接着,使用图8、9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以使风向板20的下风侧端部20d与假想面S相比成为上风侧的方式配置的散热部18。但是,如图8所示,也可以设为如下的散热部18:风向板20覆盖多个翅片21整体,且风向板20的平面部20a在比假想面S靠上风侧的位置形成有流出口25c,所述流出口25c是将通风路径23与散热部18的外部连通的开口部。
图8示出从室外机1的左侧面面板4侧观察到的变形例1中的散热部18的侧视图,图9示出从室外机1的底面面板6侧观察到的变形例1中的散热部18的仰视图。
如图9所示,例如在变形例1的风向板20形成有圆形形状的流出口25c。流出口25c从比假想面S靠上风侧的位置形成到下风侧。在按这样的方式构成的散热部18中,由于流出口25也形成为朝向比假想面S靠上风侧且压力损失比流入口1024侧小的空间,因此,空气容易在通风路径23中流通,散热部18的冷却能力提高。
此外,流出口25c的形状不限定于圆形,也可以是四边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另外,流出口25c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仅在假想面S的上风侧开口。并且,风向板20也可以将散热部18的下风侧开放并仅覆盖一部分。
实施方式2.
接着,使用图10、1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1。实施方式1的散热部18具备风向板20,所述风向板20具有与前表面面板3及多个翅片21的下风侧端部平行的下风侧端部,与此相对,实施方式2的散热部18在具备风向板30这一点不同,所述风向板30具有不与前表面面板3及多个翅片21的下风侧端部平行的下风侧端部。
图10示出从室外机1的左侧面面板4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2的散热部18的侧视图,图11示出从室外机1的底面面板6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2的散热部18的仰视图。以下,只要不特别说明,就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重复说明。
如图10所示,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1的散热部18具备风向板30,所述风向板30具有长方形的平面部30a和位于平面部30a的长边方向侧的端部的倾斜部30b。倾斜部30b与平面部30a的上风侧连接。平面部30a与倾斜部30b一体地形成。倾斜部30a相对于平面部30a向重力方向(Z方向)倾斜。平面部30a在Z方向上与基座19相向。平面部30a与多个翅片21的风向板侧端部21d接触。
另外,风向板30具有上风侧端部30c和下风侧端部30d。上风侧端部30c是倾斜部30b的端部。上风侧端部30c配置在比多个翅片21的上风侧端部21c靠上风侧的位置。下风侧端部30d是平面部30a的端部。
并且,如图11所示,风向板30的下风侧端部30d相对于多个翅片21的下风侧端部21d倾斜地呈直线状形成,在X方向上具有第一上风侧侧面端部30e和第二上风侧侧面端部30f。风向板30的下风侧端部30d在X方向上具有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g和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第一上风侧侧面端部30e及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g是与分隔板10相向的端部,第二上风侧侧面端部30f及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是与喇叭口9相向的端部。
关于风向板30的从上风侧端部30c到下风侧端部30d的距离,从第二上风侧侧面端部30f到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最短,从第一上风侧侧面端部30e到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g最长,随着从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接近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g而变长。
图11所示的虚线示出安装于控制基板16的电气部件17的位置。电气部件17与基座19连接。电气部件17在X方向上配置在与喇叭口9相向的端部。另外,在Y方向上,电气部件17与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的距离比电气部件17与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g的距离短。另外,在Y方向上,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与前表面面板3的内表面3b的距离比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g与前表面面板3的内表面3b的距离长。
另外,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g配置在比假想面S靠下风侧的位置,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配置在比假想面S靠上风侧的位置。并且,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g和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呈直线状连接。风向板30的平面部30a在俯视时呈下风侧端部30d与假想面S交叉的形状。也就是说,散热部18的流出口25(流出口25b)的一部分形成在比假想面S靠上风侧的位置。
由于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配置在比假想面S靠上风侧的位置,所以通风路径的出口位于比喇叭口靠上风侧的位置,并向空气的滞留较少且压力损失较低的空间开口,因此,空气容易在通风路径中流通。由此,在通风路径中流通的空气的流速上升,能够使散热部的冷却能力提高。
另外,相对于多个翅片21的下风侧端部21d倾斜地形成的风向板30的下风侧端部30d具有长度不同的多个通风路径23。在将多个通风路径23中的位于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g侧的距离较长的通风路径设为第一通风路径23a、将位于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侧的距离较短的通风路径设为第二通风路径23b时,电气部件17配置在与第二通风路径23b相向的位置。
流出口25的位置越接近前表面面板3,则在通风路径23中流通的空气的流速变得越慢。因此,第二通风路径23b中的空气的流速比第一通风路径23a中的流速快。由于电气部件17配置在与第二通风路径23b相向的位置,所以在与电气部件17对应的位置的通风路径23中流通的空气的流速变快。由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电气部件17。
因此,通过将与基座19连接的全部电气部件17配置在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侧,从而能够高效地冷却电气部件17。此外,也可以将电气部件17中的热损失较大的部件配置在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侧,将热损失较小的部件配置在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g侧。通过按这样的方式配置,从而能够高效地冷却热损失较大的电气部件17。
另外,也可以是,在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从上风侧向下风侧,从电气部件17中的热损失较大的部件起按顺序配置。通过按这样的方式配置,从而能够高效地冷却热损失较大的电气部件17。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风向板30的下风侧端部30d呈直线状且在俯视时风向板30呈梯形形状的例子。但是,如图12所示,也可以设为风向板30的下风侧端部30d呈圆弧状。图12示出从室外机1的底面面板6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散热部18的仰视图。
如图12所示,风向板30的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g位于下风侧端部30d的X方向上的两端。另外,风向板30的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位于下风侧端部30d的X方向上的中央。另外,并且,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g和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呈圆弧状连接。电气部件17在X方向上配置在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侧。另外,在俯视时,电气部件17配置于通过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且与Y方向平行的直线上。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风向板30的下风侧端部30d呈直线状且在俯视时风向板30呈梯形形状的例子。但是,如图13所示,也可以设为风向板30的下风侧端部30d呈L字形。
如图13所示,风向板30的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g位于下风侧端部30d的X方向上的两端。另外,风向板30的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位于下风侧端部30d的X方向上的中央。并且,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g和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呈直线状连接。电气部件17在X方向上配置在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侧。另外,在俯视时,电气部件17配置于通过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且与Y方向平行的直线状。
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2的散热部18中,在与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对应的通风路径23中流通的空气的流速也变快,能够高效地冷却配置在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30h侧的电气部件17。另外,通过将电气部件17配置在X方向上的散热部18的中央,在电气部件17中产生的热容易传递到散热部18整体,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电气部件17。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风向板30的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g配置在比假想面S靠下风侧的位置的例子,但也可以设为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g配置在比假想面S靠上风侧的位置。利用这样的结构,流出口25b的面积变得更大,容易流入到压力损失更小的空间中,空气容易在通风路径23中流通。
实施方式3.
接着,使用图1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室外机1。实施方式1的散热部18的下风侧端部18d配置在比假想面S靠下风侧的位置,与此相对,实施方式3的散热部180在下风侧端部180d配置于比假想面S靠上风侧的位置这一点不同。
图14示出从室外机1的左侧面面板4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3的散热部180的侧视图。以下,只要不特别说明,就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重复说明。
如图14所示,实施方式3的室外机1的散热部180用基座190和从基座190呈直角延伸的多个翅片210形成,多个翅片210的前端被风向板200部分覆盖。由散热部180的基座190、形成于相邻的两个翅片210之间的间隙及风向板200包围而成的空间形成为通风路径230。
基座190是安装于电气部件17且在Y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的板状构件。翅片210为长边方向上的长度与基座190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相等的长方形,在基座190的短边方向(Z方向)上形成有多个。
多个翅片210分别在长边方向上具有作为上风侧的端部的上风侧端部210c和作为下风侧的端部的下风侧端部210d。多个翅片210的上风侧端部210c相当于散热部180的上风侧端部180c,多个翅片210的下风侧端部210d相当于散热部180的下风侧端部180d。
风向板200具有平面部200a和位于平面部200a的长边方向侧的端部的倾斜部200b。倾斜部200b与平面部200a的上风侧连接。平面部200a与倾斜部30b一体地形成。倾斜部200a相对于平面部30a向重力方向(Z方向)倾斜。平面部200a在Z方向上与基座190相向。
风向板200具有上风侧端部200c和下风侧端部200d。上风侧端部200c是倾斜部200b的端部。上风侧端部200c配置在比多个翅片21的上风侧端部21c靠上风侧的位置。下风侧端部200d是平面部200a的端部。
如图14所示,散热部180的下风侧端部180d及风向板200配置在比假想面S靠上风侧的位置,散热部18及风向板200不配置在作为假想面S与前表面面板3之间的区域的区域R。
因此,由于通过通风路径230后的空气向比假想面S靠上风侧的位置流出,所以空气不会在流出口滞留,足够的空气在通风路径23中流通,能够使散热部180的冷却能力提高。
并且,如实施方式1~2所示,通过不用风向板覆盖散热部的上风侧端部的一部分并设置第二流出口,空气更容易在通风路径230中流通,能够使散热部180的冷却能力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图14中示出散热部180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与风向板200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相同的形态,但如实施方式1所示,通过使风向板200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比散热部180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短,或在风向板200形成例如圆形形状的流出口,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流速并使冷却能力提高。
另外,同样地,如实施方式2所示,通过相对于下风侧端部210d倾斜地形成风向板200的下风侧端部200d,或者将其形成为圆弧状或L字形,越是从风向板200的上风侧端部200c到下风侧端部200d的距离较短的部位,则越能够提高流速并使冷却能力提高。即,也能够实施将上述各实施例适当组合而成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说明了多个翅片21、210由板状构件构成的例子,但多个翅片21、210的形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棒状等其他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说明了水平配置控制基板16的卧式的例子,但也可以设为在重力方向(Z方向)上配置控制基板16的立式。在该情况下,多个翅片21在水平方向上延伸,风向板20、30、200的平面部20a、30a、200a配置成沿着Z方向延伸。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说明了风向板20、30、200的平面部20a、30a、200a与多个翅片21、210的风向板侧端部21d、210d连接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平面部20a、30a、200a与风向板侧端部21d、210d之间形成间隙。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说明了风向板20、30、200具备倾斜部20b、30b、200b的例子,但也可以是风向板20、30、200不具备倾斜部20b、30b、200b,风向板20、30、200整体形成为平面状。在该情况下,平面部20a、30a、200a的上风侧端部成为风向板20、30、200的上风侧端部20c、30c、200c。此时,风向板20、30、200的上风侧端部20c、30c、200c可以配置于在Y方向上与多个翅片21、210的上风侧端部21c、210c同等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示出基座19、190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与翅片21、210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相等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多个翅片21、210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比基座19、190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短,靠近基座19、190的上游侧或下游侧地设置,仅下风侧或上风侧开放。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1~3的室外机应用于热泵式热水器的室外机。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室外机,2框体,3前表面面板,3a开口部,3b内表面,4左侧面面板,4a开口部,5右侧面面板,6底面面板,7顶面面板,8背面面板,8a开口部,9喇叭口,9a上风侧端部,10分隔板,11送风机室,12机械室,13送风机,14压缩机,15电气部件箱,16控制基板,17电气部件,18散热部,18c上风侧端部,18d下风侧端部,19基座,19a平面部,19b下风侧端部,20风向板,20a平面部,20b倾斜部,20c上风侧端部,20d下风侧端部,21翅片,21c上风侧端部,21d下风侧端部,22热交换器,23通风路径,23a第一通风路径,23b第二通风路径,24流入口,25流出口,25a流出口,25b流出口,25c流出口,30风向板,30a平面部,30b倾斜部,30c上风侧端部,30d下风侧端部,30e第一上风侧侧面端部,30f第二上风侧侧面端部,30g第一下风侧侧面端部,30h第二下风侧侧面端部,200风向板,200a平面部,200b倾斜部,200c上风侧端部,200d下风侧端部,210翅片,210c上风侧端部,210d下风侧端部,230通风路径,1003前表面面板,1009喇叭口,1018散热部,1020风向板,1020b倾斜部,1020c上风侧端部,1020d下风侧端部,1020翅片,1020d风向板侧端部,1020e下风侧端部,1023通风路径,1024流入口,1025流出口,1025a流出口,S假想面,R区域。

Claims (10)

1.一种室外机,其中,所述室外机具备:
框体,所述框体具有形成有吹出口的前表面面板;
送风机,所述送风机配置在所述框体内;
喇叭口,所述喇叭口配置在所述送风机的外周并与所述吹出口连接;
控制基板,所述控制基板设置于所述框体内并搭载有电气部件;
散热部,所述散热部放出从所述电气部件产生的热;以及
风向板,所述风向板覆盖所述散热部,并在所述散热部形成供利用所述送风机产生的空气流动的通风路径,
所述风向板不设置于覆盖所述喇叭口的端部的周缘整周并与所述前表面面板平行地延伸的假想面与所述前表面面板之间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框体具有与所述面板相向的背面面板,
所述散热部的通风路径从所述背面面板朝向所述前表面面板形成,
所述通风路径的流入口设置在比所述假想面靠所述背面面板侧的位置,
所述通风路径的流出口设置在比所述假想面靠所述前表面面板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框体具有与所述面板相向的背面面板,
所述散热部的通风路径从所述背面面板朝向所述前表面面板形成,
所述通风路径的流入口及流出口设置在比所述假想面靠所述背面面板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通风路径具有第一通风路径和第二通风路径,
所述第一通风路径中的从入口到出口的距离比所述第二通风路径中的从入口到出口的距离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电气部件配置在与所述第二通风路径相向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第一通风路径的长度及所述第二通风路径的长度根据所述风向板的长度而不同,所述风向板的下风侧的端部与所述前表面面板倾斜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第一通风路径的长度及所述第二通风路径的长度根据所述风向板的长度而不同,所述风向板的下风侧的端部形成为圆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在俯视时,所述第二通风路径与所述第一通风路径相比设置在所述喇叭口的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在所述控制基板安装有宽带隙半导体。
10.一种空气调节机,其中,所述空气调节机具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
CN201880088196.0A 2018-02-05 2018-02-05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Active CN1116842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03764 WO2019150577A1 (ja) 2018-02-05 2018-02-05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4209A true CN111684209A (zh) 2020-09-18
CN111684209B CN111684209B (zh) 2021-10-01

Family

ID=67479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8196.0A Active CN111684209B (zh) 2018-02-05 2018-02-05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9648B2 (zh)
JP (1) JP6972179B2 (zh)
CN (1) CN111684209B (zh)
WO (1) WO201915057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5408A (zh) * 2018-08-29 2021-03-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47081A (zh) * 2021-11-23 2023-05-23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控盒、控制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1717A (ja) * 1998-11-27 2000-06-16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7085649A (ja) * 2005-09-22 2007-04-05 Daikin Ind Ltd 電装品箱の組立体およびその取付構造
JP2007093116A (ja) * 2005-09-29 2007-04-12 Hitachi Ltd 室外機
JP2008089191A (ja) * 2006-09-29 2008-04-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EP2241830A2 (en) * 2009-03-31 2010-10-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JP2010270944A (ja) * 2009-05-20 2010-12-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室外ユニット
JP2012233608A (ja) * 2011-04-28 2012-11-29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電装部品
JP2014159909A (ja) * 2013-02-20 2014-09-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4251523A (zh) * 2013-06-28 2014-12-31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外机
CN204730358U (zh) * 2014-05-13 2015-10-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外机
CN105042723A (zh) * 2015-08-19 2015-11-1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空调室外机及变频空调
CN106403073A (zh) * 2016-09-30 2017-02-1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装置
CN206755412U (zh) * 2017-01-19 2017-12-15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电控散热结构及空调设备
CN112585408A (zh) * 2018-08-29 2021-03-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20037A (ja) * 1987-03-10 1988-09-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一体形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偏向羽根取付装置
JPH04244539A (ja) * 1991-01-10 1992-09-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熱交換ユニット
US7082838B2 (en) * 2000-08-31 2006-08-01 Tdk Corporation Extraordinary piezoconductance in inhomogeneous semiconductors
JP3698152B2 (ja) * 2003-10-08 2005-09-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JP2009299907A (ja) 2008-06-10 2009-12-24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IT1400737B1 (it) * 2009-05-20 2013-07-02 Sanyo Electric Co Unita' esterna per lo scambio di calore, particolarmente in scambiatori di calore e simili.
JP5609832B2 (ja) 2011-09-16 2014-10-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室外機
CN104024746B (zh) * 2011-12-19 2017-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以及具备该室外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JP2014149131A (ja) * 2013-02-01 2014-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123585B2 (ja) 2013-09-02 2017-05-1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1717A (ja) * 1998-11-27 2000-06-16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7085649A (ja) * 2005-09-22 2007-04-05 Daikin Ind Ltd 電装品箱の組立体およびその取付構造
JP2007093116A (ja) * 2005-09-29 2007-04-12 Hitachi Ltd 室外機
JP2008089191A (ja) * 2006-09-29 2008-04-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EP2241830A2 (en) * 2009-03-31 2010-10-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JP2010270944A (ja) * 2009-05-20 2010-12-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室外ユニット
JP2012233608A (ja) * 2011-04-28 2012-11-29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電装部品
JP2014159909A (ja) * 2013-02-20 2014-09-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4251523A (zh) * 2013-06-28 2014-12-31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外机
CN204730358U (zh) * 2014-05-13 2015-10-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外机
JP2015215149A (ja) * 2014-05-13 2015-1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5042723A (zh) * 2015-08-19 2015-11-1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空调室外机及变频空调
CN106403073A (zh) * 2016-09-30 2017-02-1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装置
CN206755412U (zh) * 2017-01-19 2017-12-15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电控散热结构及空调设备
CN112585408A (zh) * 2018-08-29 2021-03-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顾忠仁: "电气控制柜散热方法的比较分析 ", 《电气制造》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5408A (zh) * 2018-08-29 2021-03-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US11788738B2 (en) 2018-08-29 2023-10-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23612A1 (en) 2021-04-29
CN111684209B (zh) 2021-10-01
US11879648B2 (en) 2024-01-23
WO2019150577A1 (ja) 2019-08-08
JP6972179B2 (ja) 2021-11-24
JPWO2019150577A1 (ja)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8297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621446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WO2016180254A1 (zh) 空调器
WO2016180283A1 (zh) 空调器及其出风挡板的控制方法
KR20090031133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103512104B (zh) 空调室外机的电器盒及包括该电器盒的空调
CN106839162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KR20140053597A (ko) 전자기기의 냉각장치
CN111684209B (zh)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CN106969430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5991691U (zh) 风冷散热显示器
US11788738B2 (en)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CN115342445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US11391473B2 (en)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KR100760128B1 (ko)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JP2002218736A (ja) 電力変換装置
KR20030086956A (ko) 슬림형 열교환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108425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9536709U (zh) 电能转换器前箱体结构、电能转换器箱体以及电能转换器
CN213841139U (zh)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
CN216391864U (zh) 一种矿车用控制柜及矿车
CN216620062U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211233276U (zh) 移动空调
CN215637643U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9288040U (zh) 一种组串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