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2445A -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2445A
CN115342445A CN202211013911.9A CN202211013911A CN115342445A CN 115342445 A CN115342445 A CN 115342445A CN 202211013911 A CN202211013911 A CN 202211013911A CN 115342445 A CN115342445 A CN 115342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lectric control
air outlet
control box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139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成飞
孙世孔
钟国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139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24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2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244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5610 priority patent/WO202404105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4Cooling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设备,可以提高制冷工作时电控盒的散热效果,且结构简单,成本低。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机壳设有换热风道;电控盒,与机壳相连;第一导风件,设于换热风道内,并与电控盒合围出与换热风道连通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一散热器,位于第一散热风道内,并与电控盒相连,设置成对电控盒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板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电控板散热不良,轻则会限制压缩机频率,影响制冷效果,导致用户体验差;重则会导致电控板元器件出现老化和失效事故,影响空调的可靠性。
目前,为了增强电控板散热效果,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案:1)在电控板的发热部位安装第一散热器,第一散热器设置在空调室外机的风道内,由流经室外换热器的气流带走第一散热器的热量。由于空调在制冷工作时,室外换热器产生大量热量,导致流经电控盒第一散热器的气流温度较高,散热效果差;2)也有采用水泵循环***为电控板散热的方案,但该种方案结构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可以提高制冷工作时电控盒的散热效果,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有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内设有风机;电控盒,与所述机壳相连;第一导风件,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并与所述电控盒合围出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一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并与所述电控盒相连,设置成对所述电控盒散热。
相较于没有设置第一导风件的方案,本方案通过增设第一导风件使得换热风道内形成用于第一散热器散热的第一散热风道,这样可以改变第一散热器附近的气流流场,使得流经第一散热器的气流速度增加,从而提高第一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各种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下对电控盒的散热效果。相较于采用水泵循环***为电控板散热的方案,本方案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风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外界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的底部,所述第一散热风道的顶部敞开设置,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件设有板状的导风部,所述导风部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沿着所述第一散热风道的气流流向,所述导风部朝远离所述电控盒且远离所述机壳的底壁的方向倾斜延伸。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风道的底部还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包括:横向段,所述横向段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竖向段,与所述横向段的另一端连通,且向靠近所述机壳的顶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散热器位于所述竖向段内,所述竖向段靠近所述机壳的顶壁的一端敞开设置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竖向段远离所述机壳的顶壁的一端设有所述通气口。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包括电控部和延伸部,所述电控部与所述第一散热器相连,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机壳的底壁相连,所述第一导风件包括:侧围板和底板;所述侧围板罩设于所述第一散热器,并与所述电控部以及所述底板合围出所述竖向段,所述侧围板的上端与所述电控部合围出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底板与所述侧围板的下端相连,所述底板与所述电控部的底壁以及所述延伸部合围出所述横向段,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延伸部,所述底板低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通气口设于所述底板。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侧围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器相卡接,所述侧围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器通过第一紧固件相连,所述底板与所述延伸部通过第二紧固件相连。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内设有第二散热风道。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风道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外界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第二导风件,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并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导风件遮挡所述第二出风口,并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导风空间,所述导风空间具有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导风空间的底部。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挡水板,设于所述导风空间内,所述挡水板遮挡所述第二出风口,并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一过气通道;且所述挡水板与所述第二导风件之间形成第二过气通道;沿着气流流向,所述第一过气通道向远离所述出气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过气通道向靠近所述出气口的方向延伸。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挡水板的顶部不低于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件的底部低于所述挡水板的底部。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的底部与所述电控盒相连,所述挡水板的顶部向靠近所述第二导风件的方向倾斜延伸。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箱体,与所述电控盒相连,所述箱体设有第三进风口;底盘,与所述箱体的底部及所述电控盒的底部相连;和顶盖,盖设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和所述电控盒的顶部,所述顶盖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件与所述顶盖相连且沿着所述第三出风口的周向设置。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侧壁设有安装缺口,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与所述机壳相连,并封盖所述安装缺口的上部,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盒体相连;第一盖板,盖设于所述盒体,并与所述盒体合围出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敞开设置;电控板,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和第二盖板,封盖所述安装缺口的下部以及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敞口端,所述第二盖板设有用于避让冷媒管的避让缺口;其中,所述盒体、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电控板形成电控部,所述第二盖板形成延伸部。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内设有第二散热风道且所述第二散热风道设有与外界空间连通的第二进风口以及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二盖板,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盒体;所述第二进风口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设于所述第二盖板的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二盖板的过线孔,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盒体之间的装配间隙,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的装配间隙。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空调室内机;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相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省去第一导风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箱体与室外换热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顶盖与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省去第一导风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实线箭头示意气流流向;
图6为图2中顶盖、导风件、电控板及挡水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虚线箭头示意雨水,实现箭头示意气流流向;
图9为图2中电控盒的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盒体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的另一个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的另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实线箭头示意气流流向;
图1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风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的电控部与第一导风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实线箭头示意气流流向;
图17为图15所示电控部与第一导风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机壳,11箱体,111安装缺口,112第三进风口,12底盘,13顶盖,131第三出风口,14换热风道;
2电控盒,21盒体,211第二出风口,22第一盖板,23电控板,24第二盖板,241顶板,2411第二进风口,242侧板,2421避让缺口,25第二散热器,26第二散热风道,27电控部,28延伸部;
3第二导风件,31导风空间,311第一过气通道,312第二过气通道,32出气口;
4挡水板,41挡水部,411第一子板,412第二子板,413第三子板,42连接部;
5风机,51电机,52旋转扇叶;
6室外换热器;
7压缩机;
8第一导风件,81侧围板,811卡钩,82底板,83导风部,84第一散热风道,841第一进风口,842第一出风口,843通气口,844横向段,845竖向段,85第一连接孔,86第二连接孔,87第一紧固件;
9第一散热器,91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申请,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如图1、图12和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1、电控盒2、第一散热器9和第一导风件8。
其中,如图13所示,机壳1设有换热风道14,换热风道14内设有风机5。换热风道14内还设有室外换热器6。电控盒2与机壳1相连,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一导风件8设于换热风道14内,并与电控盒2合围出与换热风道14连通的第一散热风道84,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一散热器9位于第一散热风道84内,如图13和图16所示,并与电控盒2相连,设置成对电控盒2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1、电控盒2、第一散热器9和第一导风件8。机壳1内设有换热风道14,风机5和室外换热器6可以安装在换热风道14内。风机5工作,可以使换热风道14内产生负压,使得外界空气能够流经换热风道14,与室外换热器6进行热交换,如图5和图13所示。第一散热器9与电控盒2相连,利用热传导吸收并将电控盒2的热量散失至周围空气中,对电控盒2起到散热作用。第一导风件8位于换热风道14内,并与电控盒2合围出第一散热风道84。第一散热风道84用于供气流与第一散热器9进行热交换,将第一散热器9的热量带走。第一导风件8将第一散热器9与室外换热器6隔开,使第一散热器9位于单独的第一单人风道84内。由于第一散热风道84与换热风道14连通,第一散热风道84内的热量可以散失至换热风道14内,如图13所示。这样,第一散热风道84与换热风道14可以共用一个风机5,这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
相较于没有设置第一导风件8的方案,本方案通过增设第一导风件8使得换热风道14内形成用于第一散热器9散热的第一散热风道84,这样可以改变第一散热器9附近的气流流场,使得流经第一散热器9的气流速度增加,从而提高第一散热器9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各种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下对电控盒2的散热效果。相较于采用水泵循环***为电控板23散热的方案,本方案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低。
其中,压缩机7及配管等结构也可以设在换热风道14内,如图5和图13所示。
或者,压缩机7及配管等结构也可以设在压机腔内,压机腔与换热风道14通过隔板隔开。电控盒2可以设在压机腔或换热风道14内。
在一个示例中,风机5为轴流风机5,换热风道14形成轴流风道。第一散热器9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散热翅片,沿着靠近风机5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第一散热器9的顶部向下倾斜延伸,对风机5进行避让,如图13所示。
第一散热器9可以为铝散热器。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散热风道84设有第一进风口841和第一出风口842,第一进风口841与外界空间连通,第一出风口842与换热风道14连通。
这样,第一散热风道84通过第一进风口841与外界空间连通,第一散热风道84通过第一出风口842与换热风道14连通,使得第一进风口841、第一散热风道84、第一出风口842、换热风道14依次连通。使用过程中,由于换热风道14内产生负压,使得与换热风道14连通的第一散热风道84内也产生负压,因而外界空气可以经第一进风口841进入第一散热风道84,与第一散热风道84内的第一散热器9进行热交换,将第一散热器9的热量带走,经第一出风口842进入换热风道14,随着换热风道14内的气流一起排出机壳1。
相较于利用换热风道14内的空气进入第一散热风道84与第一散热器9进行热交换,由于外界空气温度更低,因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一散热器9的散热效率,进而进一步提高对电控盒2的散热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进风口841设于第一散热风道84的底部,第一散热风道84的顶部敞开设置,形成第一出风口842。
根据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第一进风口841设在下侧,第一出风口842设在上侧,既便于将下部的冷空气吸入第一散热风道84内,也便于与第一散热器9换热后的热空气向上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散热器9的散热效率,进而进一步提高对电控盒2的散热效果。
而第一散热风道84的顶部敞开设置形成第一出风口842,有利于增加第一出风口842的面积,进而提高第一散热风道84的气流量,也有利于提高第一散热器9的散热效率,提高对电控盒2的散热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3、图16和图18所示,第一导风件8设有板状的导风部83,导风部83位于第一出风口842处。沿着第一散热风道84的气流流向,导风部83朝远离电控盒2且远离机壳1的底壁的方向倾斜延伸。
导风部83的设置可以改变空气流场,有利于提升风速,进而加强散热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风道84的底部还设有通气口843,如图12、图14和图16所示,通气口843与换热风道14连通。
在机器工作过程中,由于外界大气压相对较高,换热风道14内气压较低,因而气流优先经第一进风口841进入第一散热风道84内。当第一进风口841被外界的树叶等杂物堵塞时,由于第一出风口842处的气压相较于通气口843处的气压更低,因而换热风道14内的空气可以经通气口843进入第一散热风道84,再由第一出风口842进入换热风道14,随后排出换热风道14。
因此,通气口843可以作为第一散热风道84的备用进风口,当第一进风口841被外界的树叶等杂物堵塞时,第一散热风道84还可以通过通气口843进风,进而保证对电控盒2持续散热。这样有利于提高电控盒2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2、图14和图16所示,通气口843包括多个交错设置的条形孔。通气口843设在钣金件上。
通气口843采用交错设置的条形孔,既有利于增加通气口843的面积,进而提高第一散热风道84的风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也有利于保证提高设置通气口843的钣金件的强度。
当然,通气口843不限于上述形式,也可以采用整齐排列的条形孔,也可以采用圆形孔、矩形孔等形式。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散热风道84包括:横向段844和竖向段845。
其中,横向段844的一端设有第一进风口841。竖向段845与横向段844的另一端连通,且向靠近机壳1的顶壁的方向延伸。第一散热器9位于竖向段845内。竖向段845靠近机壳1的顶壁的一端敞开设置形成第一出风口842,竖向段845远离机壳1的顶壁的一端设有通气口843。
本方案中,第一散热风道84包括横向段844和竖向段845,横向段844沿水平方向或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竖向段845沿竖直方向或大致沿竖向方向延伸,使得第一散热风道84呈L形或大致呈L形。第一出风口842位于竖向段845的上端,通气口843位于竖向段845的下端。使用过程中,气流经第一进风口841进入横向段844,然后拐弯向上经竖向段845排出。当第一进风口841被外界树叶或其他杂物堵塞时,气流经通气口843进入竖向段845,竖直向上排出。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电控盒2包括电控部27和延伸部28。电控部27与第一散热器9相连。延伸部28与机壳1的底壁相连。第一导风件8包括:侧围板81和底板82,如图13和图14所示。
其中,侧围板81罩设于第一散热器9,并与电控部27以及底板82合围出竖向段845。侧围板81的上端与电控部27合围出第一出风口842。
底板82与侧围板81的下端相连。底板82与电控部27的底壁以及延伸部28合围出横向段844。第一进风口841设于延伸部28。底板82低于第一进风口841,通气口843设于底板82。
本方案中,电控盒2包括电控部27和延伸部28,延伸部28与电控板23相连并向下凸出于电控部27,与机壳1的底壁相连。电控部27是电控盒2的主体部分,内部设有安装空间,电控板23等电控元件位于安装空间内。故而电控部27是电控盒2发热量比较高的位置。因此,电控部27与第一散热器9相连,保证电控盒2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散热器9及时散失。
第一导风件8包括侧围板81和底板82,侧围板81呈半包围结构,可以罩设在第一散热器9上,并与电控部27及底板82合围出竖向段845。底板82与侧围板81的下端相连,封盖侧围板81的下端敞口,因而通气口843设置在底板82上。底板82低于第一进风口841,并与电控部27以及延伸部28合围出横向段844。将第一进风口841设置在延伸部28上,为便于第一进风口841与外界空间连通,可以将延伸部28设置为空调室外机的外观的一部分,延伸部28可以设置为板状结构。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侧围板81的一端与第一散热器9相卡接,侧围板81的另一端与第一散热器9通过第一紧固件相连,底板82与延伸部28通过第二紧固件相连。
其中,如图18所示,侧围板81的一端与第一散热器9中的一者可以设置卡钩811,另一者对应设置卡孔91,卡钩811与卡孔91相卡合,可以实现侧围板81与第一散热器9的卡接固定。侧围板81的另一端与第一散热器9可以都设置第一连接孔85,利用第一紧固件(可以为但不限于螺钉)穿过第一连接孔85,将侧围板81的另一端与第一散热器9固定在一起。
底板82与电控盒2可以都设置第二连接孔86,利用第二紧固件(可以为但不限于螺钉)穿过第二连接孔86,将底板82与电控盒2固定在一起。
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利用侧围板81与第一散热器9的卡接配合实现第一导风件8的预固定,然后利用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实现第一导风件8的紧固连接,保证第一导风件8的位置稳定性,进而提高第一导风件8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841包括多个设置成百叶窗形状的条形孔,如图12所示。
将第一进风口841设计成百叶窗形状,有利于增加第一进风口841的面积,进而提高电控盒2的散热效果。
其中,第一进风口841可以通过冲压成型的方式制备。
当然,第一进风口841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如矩形孔、圆形孔等。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电控盒2内设有第二散热风道26,如图8、图13和图15所示。
本方案中,电控盒2内还设有第二散热风道26,因而电控盒2内的热量还可以通过第二散热风道26进行散失。这样,电控盒2具有内外双重散热风道,相较于仅设置外部的第一散热风道84,内外双重散热风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控盒2的散热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3所示,第二散热风道26设有第二进风口2411和第二出风口211。第二进风口2411与外界空间连通,第二出风口211与换热风道14连通。
本方案中,第二散热风道26通过第二进风口2411与外界空间连通,第二散热风道26通过第二出风口211与换热风道14连通。因此,当风机5工作使换热风道14产生负压时,第二散热风道26内部也产生负压,使得外界空气可以经第二进风口2411进入第二散热风道26,经第二出风口211排出第二散热风道26进入换热风道14内,与换热风道14内的气流汇合排出机壳1。
因此,第二散热风道26、第一散热风道84、换热风道14可以共用一个风机5(即换热风道14的风机5),这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还包括:第二导风件3,如图2至图7所示。第二导风件3设于换热风道14内,并与第二出风口211相对设置。并且,第二导风件3遮挡第二出风口211,并与第二出风口211之间形成导风空间31,如图8所示。导风空间31具有与换热风道14连通的出气口32。出气口32位于导风空间31的底部,如图8所示。
本方案中,第二导风件3设在换热风道14内,能够对第二出风口211起到遮挡作用,如图8所示,避免雨水直接进入第二出风口211。由于第二导风件3与第二出风口211之间留有导风空间31,因而第二出风口211排出的气体可以经导风空间31与换热风道14内的气体汇合然后随换热风道14内的气流一起排出机壳1,如图5所示。由于导风空间31的出气口32位于导风空间31的底部,因而第二散热风道26排出的气体只能向下流动,待流出导风空间31后,才能与换热风道14内的气体汇合。
反之,如图8所示,雨水若要经第二出风口211进入电控盒2,必须沿着导风空间31逆着重力向上流动才能到达第二出风口211,这大大提高了雨水到达第二出风口211的难度,从而提高了电控盒2的防淋雨效果,有利于提高空调室外机的电控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这样无需缩小第二出风口211的面积,因而有利于保证电控盒2的散热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机壳1包括:箱体11、底盘12和顶盖13,如图2和图11所示。
其中,箱体11与电控盒2相连。箱体11设有第三进风口112,如图4所示。底盘12与箱体11的底部及电控盒2的底部相连。顶盖13盖设于箱体11的顶部和电控盒2的顶部。顶盖13设有第三出风口131。第二导风件3与顶盖13相连且沿着第三出风口131的周向设置,如图4和图5所示。
本方案中,机壳1包括箱体11、底盘12和顶盖13,箱体11、底盘12和顶盖13相连,并合围出换热风道14。箱体11形成机壳1的侧壁,形成上下敞口的换热风道14。底盘12对箱体11及内部的压缩机7、室外换热器6等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并对换热风道14的底部敞口进行封盖。顶盖13盖设在箱体11的顶部,并与换热风道14的顶部敞口进行封盖。
由于箱体11设有第三进风口112,顶盖13设有第三出风口131,因而气流由机壳1侧部进入换热风道14,由机壳1顶部向上排出,故而本方案的空调室外机为顶出风式室外机,如图5和图13所示。由于第二导风件3与顶盖13相连,且沿着第三出风口131的周向设置,因而可以对换热风道14内的气流起到引导作用,使得换热风道14内的气体沿着第二导风件3流向第三出风口131并排出。
反之,雨水也容易沿着第三出风口131进入换热风道14内并沿着第二导风件3向下流动。由于第二导风件3遮挡了第二出风口211,且第二导风件3与第二出风口211之间形成了出气口32朝下的导风空间31,因而可以有效避免雨水到达第二出风口211进入电控盒2内,从而保证了电控盒2的防淋雨可靠性。
而第一散热风道84不与电控盒2的内部空间连通,即使雨水进入第一散热风道84内,也不会影响电控盒2内的电控元件,因而不会影响电控盒2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5和图13所示,风机5包括电机51和旋转扇叶52,第二导风件3罩设于电机51,则第二导风件3可以对电机51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三进风口112为设于箱体11的格栅孔,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三出风口131为设于顶盖13的网罩孔(可以在顶盖13上设网罩,利用网罩出风),如图2和图4所示。网罩的面积小于顶盖13的面积,电控盒2也位于顶盖13下侧,电控盒2的顶部被顶盖13封挡保护。
这样有利于增加第三进风口112和第三出风口131的面积,进而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果,有利于提高空调设备的制冷制热效率。
在一个示例中,顶盖13与第二导风件3一体成型,顶盖13的中部安装有出风网罩。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挡水板4,设于导风空间31内。如图8所示,挡水板4遮挡第二出风口211,并与第二出风口211之间形成第一过气通道311;且挡水板4与第二导风件3之间形成第二过气通道312。如8所示,沿着气流流向,第一过气通道311向远离出气口32的方向延伸,第二过气通道312向靠近出气口32的方向延伸。
本方案中,由于出气口32位于导风空间31的底部,因而远离出气口32的方向为向上的方向,靠近出气口32的方向为向下的方向。故而,沿着气流流向,第一过气通道311向上延伸,第二过气通道312向下延伸。
这样,雨水若要到达第二出风口211,必须先向上流动并越过挡水板4再向下流动,才能到达第二出风口211。这样,一方面挡水板4可以对进入导风空间31的雨水起到较好的阻挡拦截作用,有利于防止进入导风空间31内的雨水到达第二出风口211,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控盒2的防淋雨效果。另一方面,这样增加了雨水的流动路径,可以提高雨水在流动过程中的损失量,进而大大减少能够到达第二出风口211的雨水量,进一步提高电控盒2的防淋雨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挡水板4的底部低于第二出风口211,即:挡水板4的下端低于第二出风口211的最低点。挡水板4的顶部不低于第二出风口211,即:挡水板4的上端不低于第一出风口842的最高点。第二导风件3的底部低于挡水板4的底部,即:第二导风件3的下端低于挡水板4的下端。
这样保证了挡水板4能够完全遮挡第二出风口211,有利于提高挡水板4对雨水的拦截阻挡作用。而第二导风件3的底部低于挡水板4的底部,有利于增加出气口32与第二出风口211之间的竖向距离,延长雨水到达第二出风口211的路径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控盒2的防淋雨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挡水板4的底部与电控盒2相连,挡水板4的顶部向靠近第二导风件3的方向倾斜延伸。
这样,进入导风空间31的雨水会迎面冲击到挡水板4上,进而沿着挡水板4向下流动滴落,而不容易越过挡水板4到达第二出风口211处。
另一方面,这样设置可以减少挡水板4对导风空间31的占用,使得导风空间31内的有效过气的空间比较大,从而有利于减小气流阻力,进而有利于提高电控盒2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8所示,挡水板4包括挡水部41和连接部42。如图9所示,挡水部41包括第一子板411、第二子板412和第三子板413,第一子板411、第二子板412和第三子板413依次相连围成U形结构。第一子板411和第三子板413位于第二出风口2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第二子板412倾斜设置且朝向过气空气的出气口32,则第二子板412朝向出气口32的板面形成挡水面。连接部42位于第二出风口211下侧,并与第二子板412的下端相连。连接部42与电控盒2通过紧固件等方式相连,实现挡水板4与电控盒2的连接功能。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导风件3为板状结构,第二导风件3的底部向靠近电控盒2的方向倾斜延伸,如图8所示。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减小导风空间31的出气口32面积,进而提高雨水进入导风空间31的难度,进而进一步提高电控盒2的防淋雨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雨水沿着第二导风件3向下甩落,降低雨水向上溅起进入导风空间31的风险,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控盒2的防淋雨效果。
其中,第二导风件3的底部可以沿直线倾斜延伸,也可以沿曲线弯曲倾斜延伸(如图8所示)。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211包括多个设置成百叶窗形状的条形孔,如图10、图17和图18所示,且第二出风口211的开口朝上。
将第二出风口211设计成百叶窗形状,有利于增加第二出风口211的面积,进而提高电控盒2的散热效果。而第二出风口211开口朝上,既有利于气流向上排出,从而提高电控盒2的散热效果;且百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挡水作用,也有利于增加雨水向上进入第二出风口211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控盒2的防淋雨效果。
其中,第二出风口211可以通过冲压成型的方式制备。
当然,第二出风口211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如矩形孔、圆形孔等。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机壳1的侧壁设有安装缺口111。电控盒2包括:盒体21、第一盖板22、电控板23和第二盖板24,如图6所示。
其中,盒体21与机壳1相连,并封盖安装缺口111的上部。第一散热器9与盒体21相连。第一盖板22盖设于盒体21,并与盒体21合围出安装空间。安装空间的底部敞开设置。电控板23设于安装空间内。第二盖板24封盖安装缺口111的下部以及安装空间的底部敞口端。第二盖板24设有用于避让冷媒管的避让缺口2421。
盒体21、第一盖板22、电控板23形成电控部27。第二盖板24形成延伸部28。
本方案中,机壳1的侧壁设有安装缺口111,电控盒2设在安装缺口111处并将安装缺口111封盖,保证空调室外机外观上的完整性。其中,盒体21与第一盖板22连接,且盒体21与第一盖板22合围出安装空间,电控板23安装在安装空间内,具体可以固定在盒体21上。盒体21与第二盖板24上下分布。盒体21封盖安装缺口111的上部,第二盖板24封盖安装缺口111的下部。同时,第二盖板24也封盖安装空间的底部敞口,对电控板23进行保护。第二盖板24可以包括顶板241和侧板242,顶板241封盖安装空间的底部敞口,侧板242封盖安装缺口111的下部。第二盖板24设有避让缺口2421,保证机壳1内的压缩机7连接的冷媒管可以与外部的冷媒管进行连接,进而与空调室内机的冷媒管实现连通。避让缺口2421可以设在第二盖板24的底部。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电控盒2内设有第二散热风道26且第二散热风道26设有与外界空间连通的第二进风口2411以及与换热风道14连通的第二出风口211。其中:
第二进风口2411设于第二盖板24,如图12所示。第二出风口211设于盒体21,如图10、图17和图18所示。
第二进风口2411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设于第二盖板24的进气口,设于第二盖板24的过线孔,第二盖板24与盒体21之间的装配间隙,第二盖板24与第一盖板22之间的装配间隙。
由于盒体21位于换热风道14与安装空间之间,因而将第二出风口211设在盒体21上,可以实现第二出风口211与换热风道14及第二散热风道26的连通。
而第二进风口2411的设置形式则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是单独设在第二盖板24上的进气口,也可以是利用第二盖板24上过线孔实现进风功能,也可以利用第二盖板24与盒体21之间的装配间隙实现进风功能,也可以利用第二盖板24与第一盖板22之间的装配间隙实现进风功能,也可以是上述任意组合。具体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合理设置。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电控盒2还包括:第二散热器25,设于电控板23。第二散热器25与第二出风口21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散热器25与第二进风口2411之间的距离。
换言之,第二散热器25设在靠近第二出风口211的位置处。由于第二出风口211附近的风速较大,因而将第二散热器25设在靠近第二出风口211的位置处,有利于将第二散热器25的热量快速经第二出风口211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控盒2的散热效果。
其中,第二散热器25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多个并排设置的散热翅片。第二散热器25可以为铝散热器。第二散热器25的尺寸小于第一散热器9。第二散热器25可以设于电控板23的风机5模块。
该空调室外机的散热和防淋雨原理如下:
如图5和图13所示,机器工作时,电机51带动旋转扇叶52旋转,使机壳1内部形成负压,外界空气通过箱体11上的第三进风口112流经室外换热器6,与室外换热器6实现热交换,并最终通过顶盖13上的第三出风口131排出。
如图13所示,由于机壳1内部形成负压,使得电控盒2内部以及第一散热风道84内也形成负压,导致外界较低温度的空气从第一进风口841进入第一散热风道84、从进而进风口进入电控盒2内部,并通过第一出风口842和第二出风口211进入机壳1内部,最终在旋转扇叶52作用下通过第三出风口131排出机壳1。因此,机器工作时,在旋转扇叶52作用下,外部气流不断进入电控盒2内部以及第一散热风道84内部并最终排出,实现对电控盒2内部的持续散热。
如图8所示,当机器置于室外淋雨环境时,雨水首先被第二导风件3阻挡。绕过第二导风件3的水珠在向上运动至会进一步地被挡水板4阻挡,防止散射的水珠进入电控盒2。另外,由于电控盒2的第二出风口211设计为开口向上的百叶窗结构,能够更好地阻挡水珠进入电控盒2内部。
如此,通过第二导风件3、挡水板4、百叶窗结构的第二出风口211及三者的位置配合,能够有效地阻挡淋雨时水珠进入电控盒2内部。同时,由于第二出风口211、挡水板4、导风件之间的间隙较大,对气流流动阻力较小,可以提高电控散热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图中未示出),包括:空调室内机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调的室外机,因而具有一起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8)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内设有风机;
电控盒,与所述机壳相连;
第一导风件,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并与所述电控盒合围出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第一散热风道;和
第一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并与所述电控盒相连,设置成对所述电控盒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风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外界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的底部,所述第一散热风道的顶部敞开设置,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件设有板状的导风部,所述导风部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沿着所述第一散热风道的气流流向,所述导风部朝远离所述电控盒且远离所述机壳的底壁的方向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风道的底部还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包括:
横向段,所述横向段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和
竖向段,与所述横向段的另一端连通,且向靠近所述机壳的顶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散热器位于所述竖向段内,所述竖向段靠近所述机壳的顶壁的一端敞开设置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竖向段远离所述机壳的顶壁的一端设有所述通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电控部和延伸部,所述电控部与所述第一散热器相连,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机壳的底壁相连,所述第一导风件包括:侧围板和底板;
所述侧围板罩设于所述第一散热器,并与所述电控部以及所述底板合围出所述竖向段,所述侧围板的上端与所述电控部合围出所述第一出风口;
所述底板与所述侧围板的下端相连,所述底板与所述电控部的底壁以及所述延伸部合围出所述横向段,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延伸部,所述底板低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通气口设于所述底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围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器相卡接,所述侧围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器通过第一紧固件相连,所述底板与所述延伸部通过第二紧固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内设有第二散热风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散热风道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外界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导风件,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并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导风件遮挡所述第二出风口,并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导风空间,所述导风空间具有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导风空间的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挡水板,设于所述导风空间内,所述挡水板遮挡所述第二出风口,并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一过气通道;且所述挡水板与所述第二导风件之间形成第二过气通道;沿着气流流向,所述第一过气通道向远离所述出气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过气通道向靠近所述出气口的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水板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挡水板的顶部不低于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件的底部低于所述挡水板的底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水板的底部与所述电控盒相连,所述挡水板的顶部向靠近所述第二导风件的方向倾斜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
箱体,与所述电控盒相连,所述箱体设有第三进风口;
底盘,与所述箱体的底部及所述电控盒的底部相连;和
顶盖,盖设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和所述电控盒的顶部,所述顶盖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件与所述顶盖相连且沿着所述第三出风口的周向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侧壁设有安装缺口,所述电控盒包括:
盒体,与所述机壳相连,并封盖所述安装缺口的上部,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盒体相连;
第一盖板,盖设于所述盒体,并与所述盒体合围出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敞开设置;
电控板,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和
第二盖板,封盖所述安装缺口的下部以及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敞口端,所述第二盖板设有用于避让冷媒管的避让缺口;
其中,所述盒体、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电控板形成电控部,所述第二盖板形成延伸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内设有第二散热风道且所述第二散热风道设有与外界空间连通的第二进风口以及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其中:
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二盖板,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盒体;
所述第二进风口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设于所述第二盖板的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二盖板的过线孔,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盒体之间的装配间隙,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的装配间隙。
18.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室内机;和
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相连。
CN202211013911.9A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Pending CN1153424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3911.9A CN115342445A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PCT/CN2023/095610 WO2024041055A1 (zh) 2022-08-23 2023-05-22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3911.9A CN115342445A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2445A true CN115342445A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54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13911.9A Pending CN115342445A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244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055A1 (zh) * 2022-08-23 2024-02-29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30975A1 (en) * 2015-11-09 2017-05-11 Carrier Corporation Climate Control Outdoor Unit with Inverter Cooling
JP2018113321A (ja) * 2017-01-11 2018-07-19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09181132U (zh) * 2018-11-26 2019-07-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320359U (zh) * 2019-07-22 2020-04-1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WO2020208669A1 (ja) * 2019-04-08 2020-10-15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30975A1 (en) * 2015-11-09 2017-05-11 Carrier Corporation Climate Control Outdoor Unit with Inverter Cooling
JP2018113321A (ja) * 2017-01-11 2018-07-19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09181132U (zh) * 2018-11-26 2019-07-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0208669A1 (ja) * 2019-04-08 2020-10-15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10320359U (zh) * 2019-07-22 2020-04-1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055A1 (zh) * 2022-08-23 2024-02-29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9164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KR20160081093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07340352U (zh) 一种空调电控盒
CN106839162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5342445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217979061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214009399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JP2000275372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219624176U (zh) 空调室外机
CN106969430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1128758U (zh) 一种机柜
CN220061962U (zh) 电控盒组件、室外机及暖通设备
JP2000018646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663273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6972179B2 (ja)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15705539U (zh) 驻车空调
CN213687038U (zh) 天花式空调器和天花式空调***
WO2024041055A1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KR100760128B1 (ko)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CN115479330A (zh)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
CN100370188C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
CN111442444A (zh) 半导体空调器
CN220287611U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
KR20190084864A (ko) 이동형 공기조화기
CN219913267U (zh) 窗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