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2087B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32087B
CN111532087B CN201911265160.8A CN201911265160A CN111532087B CN 111532087 B CN111532087 B CN 111532087B CN 201911265160 A CN201911265160 A CN 201911265160A CN 111532087 B CN111532087 B CN 1115320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d
chamfer
tire
block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51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32087A (zh
Inventor
中岛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32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2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32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2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4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76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 B60C11/1384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with chamfered block cor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86Continuous ri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轮胎能够提高雪路性能。轮胎(1)在胎面部(2)设置有具有踏面(3a)的花纹块(3)。在花纹块(3)设置有:倒角部(7),其将纵壁面(3b)、横壁面(3c)以及踏面(3a)相交的角部(3k)倾斜地切掉而形成;和倒角边缘(8),其为倒角部(7)与踏面(3a)相交而形成。在倒角部(7)设置有从踏面(3a)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第一凹部(9)。第一凹部(9)分别沿倒角边缘(8)的长度方向具有摆幅。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胎面部具有花纹块的轮胎。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加强部表面设置有两个***部的轮胎,上述两个***部从胎侧部侧朝向胎面端在胎面周向上彼此相邻地并列。这种轮胎的***部发挥边缘效应,从而提高在雪地路面上的牵引性能。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50783号
近年来,期望更进一步提高轮胎的雪路性能。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在进行了各种实验后,发现对作用有较大的接地压力的胎面部进行改进,适合于雪路性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雪路性能的轮胎。
本发明的轮胎,包括胎面部,其中,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具有踏面的花纹块,所述花纹块包括:纵壁面,其与所述踏面相连并沿轮胎周向延伸;和横壁面,其与所述踏面相连并沿轮胎轴向延伸,在所述花纹块设置有:倒角部,其将所述纵壁面、所述横壁面以及所述踏面相交的角部倾斜地切掉而形成;和倒角边缘,其为所述倒角部与所述踏面相交而形成,在所述倒角部设置有从所述踏面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分别沿所述倒角边缘的长度方向具有摆幅。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踏面设置有从所述第一凹部的轮胎径向的外端延伸并在所述花纹块内形成终端的中断沟。
本发明的轮胎,包括胎面部,其中,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具有踏面的花纹块,所述花纹块包括:纵壁面,其与所述踏面相连并沿轮胎周向延伸;和横壁面,其与所述踏面相连并沿轮胎轴向延伸,在所述花纹块设置有:倒角部,其将所述纵壁面、所述横壁面、所述踏面对接的角部切掉而形成;和倒角边缘,其为所述倒角部与所述踏面相交而形成,在所述倒角部设置有沿所述倒角边缘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分别沿与所述倒角边缘正交的方向具有摆幅。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胎面部具有第一胎面端和第二胎面端,所述花纹块形成为:配置于最靠第一胎面端侧的第一胎肩花纹块、和配置于最靠第二胎面端侧的第二胎肩花纹块。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第一胎肩花纹块的所述倒角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胎肩花纹块的轮胎周向的第一侧,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的所述倒角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侧的轮胎周向的第二侧。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倒角部与所述踏面之间的角度为5~70度。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第一凹部或所述第二凹部的深度为0.5~3mm。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第一凹部或所述第二凹部的与其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横截面为V字状。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第一凹部或所述第二凹部的与其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横截面为圆弧状。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第一凹部或所述第二凹部的与其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横截面为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状。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倒角部的轮胎周向长度以及所述倒角部的轮胎轴向长度为所述花纹块的轮胎周向长度的10%~50%。
在本发明的轮胎的花纹块设置有:倒角部,其将纵壁面、横壁面、踏面相交的角部倾斜地切掉而形成;和倒角边缘,其为所述倒角部与所述踏面相交而形成。另外,在所述倒角部设置有从所述踏面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第一凹部。这样的倒角部和第一凹部使在所述纵壁面和所述横壁面形成的雪柱的体积增加,因此能够形成较大的雪柱。
所述第一凹部分别沿所述倒角边缘的长度方向具有摆幅。在所述花纹块接地时,这样的第一凹部能够在所述倒角部捕捉雪而不将雪排出。由此,在所述倒角部形成牢固的雪柱。
因此,本发明的轮胎能够在作用有较大的接地压力的胎面部提高雪柱剪断力,因此具有优异的雪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花纹块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倒角部的主视图。
图3的(a)是图2的A-A线剖视图,(b)和(c)是第一凹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是设置有图1的花纹块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花纹块的立体图。
图6是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花纹块的立体图。
图7的(a)是设置有第二凹部的花纹块的立体图,(b)是(a)的倒角部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轮胎;2…胎面部;3a…踏面;3b…纵壁面;3c…横壁面;3k…角部;7…倒角部;8…倒角边缘;9…第一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设置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花纹块3的立体图。在图1中作为优选的方式而示出乘用车用的充气轮胎1的花纹块3。但是本发明例如也能够在载重用的充气轮胎1、其他种类的的轮胎1中采用。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纹块3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花纹块3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与路面接触的踏面3a能够选择多边形状、V字状等各种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花纹块3例如包括:踏面3a、与踏面3a相连并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纵壁面3b、以及与踏面3a相连并沿轮胎轴向延伸的横壁面3c。
纵壁面3b例如形成为设置于胎面部2的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纵沟4的沟壁4a。横壁面3c例如形成为设置于胎面部2的沿轮胎轴向延伸的横沟5的沟壁5a。在本说明书中,“沿轮胎周向延伸”当然是与轮胎周向并行延伸的方式,也优选以相对于轮胎周向为45度以下的角度、更优选为30度以下的角度、进一步优选为15度以下的角度延伸的方式。同样,“沿轮胎轴向延伸”当然是与轮胎轴向并行延伸的方式,也优选以相对于轮胎轴向为45度以下的角度、更优选为30度以下的角度、进一步优选为15度以下的角度延伸的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花纹块3设置有:倒角部7,其将纵壁面3b、横壁面3c以及踏面3a相交的角部3k倾斜地切掉而形成;和倒角边缘8,其为倒角部7与踏面3a相交而形成。这样的倒角部7使在纵壁面3b与横壁面3c(纵沟4和横沟5)形成的雪柱的体积进一步增加,从而能够形成较大的雪柱。在本实施方式中,倒角部7形成为三角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倒角部7设置有从踏面3a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第一凹部9。这样的第一凹部9使在纵壁面3b和横壁面3c形成的雪柱的体积进一步增加。
图2是倒角部7的主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各第一凹部9沿倒角边缘8的长度方向f1具有摆幅。这样的第一凹部9在花纹块3接地时,能够在倒角部7捕捉雪而不排出雪。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倒角部7中形成有牢固的雪柱。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在作用有较大的接地压力的胎面部2发挥较高的雪柱剪断力,因此提高雪路性能。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倒角边缘8正交的方向(以下,有时简称为“正交方向”)设为f2。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凹部9从倒角边缘8延伸到倒角部7的轮胎径向的内端7i。另外,第一凹部9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不到达内端7i而形成终端。如果第一凹部9的轮胎径向的高度H1为倒角部7的轮胎径向的高度Ha的80%以上,则发挥有效的效果。
第一凹部9包括:从倒角部7向深度方向延伸的凹部壁12、和配置于凹部壁12的长度方向f1的两侧并沿轮胎径向延伸的纵边缘13(图3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凹部9以在长度方向f1上相互接触的方式连续地配置。这样的第一凹部9增大雪柱的体积。
图3的(a)是图2的A-A线剖视图(与第一凹部9的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横截面)。如图3的(a)所示,第一凹部9例如横截面为V字状。这样的第一凹部9利用凹部壁12容易将其凹部内的雪排出,因此提高雪路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壁12从两个纵边缘13向深度方向倾斜并以直线状延伸。
图3的(b)和(c)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凹部9的横截面。如图3的(b)所示,第一凹部9例如也可以是圆弧状,如图3的(c)所示,第一凹部9例如也可以是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状(图3的(c)是五边形状)。在图3的(b)和(c)所示的方式中,进一步增大在第一凹部9形成的雪柱的体积。
第一凹部9的深度d优选为0.5~3mm。在第一凹部9的深度d小于0.5mm的情况下,有可能不能有效地捕捉雪。在第一凹部9的深度d超过3mm的情况下,有可能使第一凹部9相邻的倒角部7的刚性变小,从而有可能无法牢固地形成在第一凹部9、倒角部7形成的雪柱。上述深度d是第一凹部9的最大深度。
如图1或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部9的深度d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这样的第一凹部9抑制倒角部7的内端7i侧的刚性降低,从而能够形成牢固的雪柱。根据同样的观点,第一凹部9例如长度方向f1的宽度w1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另外,第一凹部9的宽度w1朝向深度方向的底部逐渐减小。
第一凹部9的摆幅中心线9c从倒角边缘8朝向倒角部7的内端7i延伸。这样的第一凹部9将第一凹部9的纵边缘13的长度维持为较大,因此发挥较高的雪柱剪断力。
虽未特别限定,但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作用,第一凹部9的最大摆幅α优选为第一凹部9的一半波长λ的10%~15%。
倒角部7虽未特别限定,但例如轮胎周向的长度La和倒角部7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b优选为花纹块3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的10%~50%。在倒角部7的上述长度La和上述长度Lb小于花纹块3的上述长度L的10%的情况下,由倒角部7形成的雪柱的体积变小,有可能无法提高雪柱剪断力。在倒角部7的上述长度La和上述长度Lb超过花纹块3的上述长度L的50%的情况下,有可能使花纹块3的刚性变小,无法牢固地压实由倒角部7形成的雪柱。因此倒角部7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a和倒角部7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b进一步优选为花纹块3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的20%~40%。
根据同样的观点,倒角部7的轮胎径向的高度Ha优选为花纹块3的高度H的80%~95%,进一步优选为85%~90%。
倒角部7与踏面3a之间的角度θ优选为5~70度。在上述角度θ为5度以下的情况下,由倒角部7形成的雪柱的体积有可能变小。在上述角度θ超过70度的情况下,有可能使在倒角部7压实雪的效果减小,从而由倒角部7发挥的剪断力变小。在本说明书中,上述角度θ是经过倒角部7的内端7i和倒角边缘8上的顶点8a的假设线n与踏面3a之间的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纹块3设置有从第一凹部9的轮胎径向的外端9e延伸并在踏面3a内形成终端的中断沟11。这样的中断沟11除了提高雪柱剪断力之外,还促进第一凹部9的变形,从而促进凹部内的雪的排出。
本实施方式的中断沟11设置有多条,分别从第一凹部9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中断沟11向相同的方向延伸。中断沟11例如沿轮胎轴向延伸。这样的中断沟11相对于雪路发挥较大的牵引性。
虽未特别限定,但为了抑制花纹块3的刚性过度的降低,中断沟11的宽度w2(最大宽度)优选为比第一凹部9的宽度w1小。中断沟11的宽度w2例如优选为第一凹部9的宽度w1的40%~100%。
图4是包括本实施方式的花纹块3在内的胎面部2的整体的展开图。如图4所示,胎面部2具有第一胎面端Te(图中左侧)和第二胎面端Ti(图中右侧)。
上述各“胎面端”Te、Ti被规定为:在对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并且填充了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荷的正规状态的轮胎1加载正规载荷,并以0度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最靠轮胎轴向两侧的接地位置。在正规状态下,各胎面端Te、Ti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被规定为胎面宽度TW。在未特殊说明的情况下,轮胎1各部的尺寸等是在正规状态下测量出的值。
“正规轮辋”是在包括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对每个轮胎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是在包括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对每个轮胎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为表“TIRELOAD LIMITS AT VARIOUS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INFLATION PRESSURE”。在轮胎为乘用车用的情况下,正规内压是180kPa。
“正规载荷”是在包括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对每个轮胎规定各规格的载荷,若为JATMA,则为“最大负载能力”,若为TRA,则为表“TIRELOAD LIMITS AT VARIOUS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LOAD CAPACITY”。在轮胎1是乘用车用的情况下,正规载荷是相当于上述载荷的88%的载荷。
在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中,花纹块3形成为:配置于最靠第一胎面端Te侧的第一胎肩花纹块3A、和配置于最靠第二胎面端Ti侧的第二胎肩花纹块3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胎肩花纹块3A和第二胎肩花纹块3B沿轮胎周向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胎肩花纹块3A中,倒角部7设置于第一胎肩花纹块3A的轮胎周向的第一侧(图4中为下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胎肩花纹块3B中,倒角部7设置于第二胎肩花纹块3B的与上述第一侧相反侧的轮胎周向的第二侧(图4中为上侧)。在这样的胎面部2中,在轮胎1向轮胎周向的任意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均由倒角部7发挥相同的剪断力。另外,第一胎肩花纹块3A和第二胎肩花纹块3B的倒角部7也可以在轮胎周向上设置于相同侧。在这样的方式中,在轮胎轴向的两侧,由倒角部7发挥相同的剪断力。
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在第一胎肩花纹块3A与第二胎肩花纹块3B之间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条以上的纵主沟4A,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三条纵主沟4A。由此在各纵主沟4A之间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条状的陆地部6。另外胎面部2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而是能够采用各种方式。
图5是设置有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凹部9的花纹块3的立体图。在图5中对与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长度方向f1上相邻的各第一凹部9以设置将倒角边缘8切掉而成的间隙s的方式排列。在这样的方式中,将花纹块3的刚性维持得更高。
图6是设置有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凹部9的花纹块3的立体图。在图6中,对与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度方向f1的宽度w1沿着轮胎径向相同地形成。另外,第一凹部9的深度(省略图示)沿着轮胎径向相同地形成。这样的第一凹部9也使在纵壁面3b和横壁面3c形成的雪柱的体积增加,因此能够形成较大的雪柱。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部9的摆幅中心线9c与正交方向f2平行地延伸。
图7的(a)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花纹块3的立体图。图7的(b)是设置于图7的(a)的花纹块3的倒角部7的主视图。如图7的(a)和(b)所示,在倒角部7设置有沿倒角边缘8的长度方向f1延伸的多个第二凹部10。
各第二凹部10在正交方向f2上具有摆幅。在花纹块3接地时,这样的第二凹部10也能够捕捉容易从倒角部7排出的雪而不将雪排出,因此在倒角部7形成牢固的雪柱。第二凹部10的摆幅中心线10c例如与长度方向f1平行地延伸。第二凹部10的宽度w1、深度(省略图示)以及一半波长λ与摆幅a的比优选为在与第一凹部9相同的范围内形成。另外,第二凹部10优选以与其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横截面与第一凹部9的横截面相同的方式为圆弧状、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状或V字状。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变更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4的基本花纹的尺寸为215/60R16的轮胎,并测试了各供试轮胎的雪路性能。各供试轮胎的共通规格、测试方法如下。
第一凹部或第二凹部的宽度w1:3.4mm
第一凹部或第二凹部的最大摆幅a/一半波长λ:11.5%(倒角边缘侧)、11.9%(倒角部的内端侧)
倒角部的高度Ha/花纹块高度H:67%
倒角部的长度La/花纹块的长度L:32%
倒角部的长度Lb/花纹块的长度L:32%
<雪路性能>
各供试轮胎在下述条件下安装于排气量为1500cc的前轮驱动的乘用车的全轮,测试驾驶员使上述车辆在雪路面的测试路线上行驶。测试驾驶员通过感官对此时的与转向盘响应性、牵引性以及抓地力等相关的行驶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以比较例1为100的评分来表示。数值越大越良好。
轮辋(全轮):16×6.5J
内压(全轮):240kPa
表1
Figure BDA0002312620900000091
测试的结果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具有优异的雪路性能。

Claims (19)

1.一种轮胎,包括胎面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具有踏面的花纹块,
所述花纹块包括:纵壁面,其与所述踏面相连并沿轮胎周向延伸;和横壁面,其与所述踏面相连并沿轮胎轴向延伸,
在所述花纹块设置有:倒角部,其将所述纵壁面、所述横壁面以及所述踏面相交的角部倾斜地切掉而形成;和倒角边缘,其为所述倒角部与所述踏面相交而形成,
在所述倒角部设置有从所述踏面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第一凹部,
所述第一凹部分别沿所述倒角边缘的长度方向具有摆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面设置有从所述第一凹部的轮胎径向的外端延伸并在所述花纹块内形成终端的中断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具有第一胎面端和第二胎面端,
所述花纹块形成为:配置于最靠第一胎面端侧的第一胎肩花纹块、和配置于最靠第二胎面端侧的第二胎肩花纹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胎肩花纹块的所述倒角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胎肩花纹块的轮胎周向的第一侧,
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的所述倒角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侧的轮胎周向的第二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角部与所述踏面之间的角度为5~7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的深度为0.5~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的与其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横截面为V字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的与其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横截面为圆弧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的与其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横截面为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角部的轮胎周向长度以及所述倒角部的轮胎轴向长度为所述花纹块的轮胎周向长度的10%~50%。
11.一种轮胎,包括胎面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具有踏面的花纹块,
所述花纹块包括:纵壁面,其与所述踏面相连并沿轮胎周向延伸;和横壁面,其与所述踏面相连并沿轮胎轴向延伸,
在所述花纹块设置有:倒角部,其将所述纵壁面、所述横壁面、所述踏面对接的角部切掉而形成;和倒角边缘,其为所述倒角部与所述踏面相交而形成,
在所述倒角部设置有沿所述倒角边缘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凹部,
所述第二凹部分别沿与所述倒角边缘正交的方向具有摆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具有第一胎面端和第二胎面端,
所述花纹块形成为:配置于最靠第一胎面端侧的第一胎肩花纹块、和配置于最靠第二胎面端侧的第二胎肩花纹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胎肩花纹块的所述倒角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胎肩花纹块的轮胎周向的第一侧,
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的所述倒角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侧的轮胎周向的第二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角部与所述踏面之间的角度为5~70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部的深度为0.5~3mm。
16.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部的与其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横截面为V字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部的与其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横截面为圆弧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部的与其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横截面为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角部的轮胎周向长度以及所述倒角部的轮胎轴向长度为所述花纹块的轮胎周向长度的10%~50%。
CN201911265160.8A 2019-02-06 2019-12-11 轮胎 Active CN1115320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9992A JP7225871B2 (ja) 2019-02-06 2019-02-06 タイヤ
JP2019-019992 2019-0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2087A CN111532087A (zh) 2020-08-14
CN111532087B true CN111532087B (zh) 2023-06-06

Family

ID=69187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5160.8A Active CN111532087B (zh) 2019-02-06 2019-12-11 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5192B2 (zh)
EP (1) EP3693190B1 (zh)
JP (1) JP7225871B2 (zh)
CN (1) CN1115320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17016B2 (ja) 2020-09-17 2024-07-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510056B2 (ja) * 2020-09-30 2024-07-0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2022161331A (ja) * 2021-04-08 2022-10-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8061B2 (ja) * 1996-12-19 2001-04-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3958426B2 (ja) * 1998-01-14 2007-08-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方向性傾斜溝を備えた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6866076B2 (en) * 2000-02-07 2005-03-1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having longitudinally extending smaller grooves formed in the walls of a groove
JP4518639B2 (ja) * 2000-07-14 2010-08-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0441430C (zh) * 2001-05-11 2008-12-1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JP2004276861A (ja) * 2003-03-18 2004-10-07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437428B2 (ja) * 2004-08-24 2010-03-2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22790B2 (ja) * 2004-08-31 2010-08-1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155049B2 (ja) * 2008-07-16 2013-02-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140360B (zh) 2010-09-30 2015-06-2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EP2783882B1 (en) * 2011-11-22 2018-01-0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JP5519721B2 (ja) 2012-04-05 2014-06-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14985B2 (ja) * 2013-07-12 2015-11-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82378B2 (ja) * 2014-11-28 2017-02-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45192B2 (en) 2022-05-31
CN111532087A (zh) 2020-08-14
US20200247191A1 (en) 2020-08-06
EP3693190A1 (en) 2020-08-12
JP2020125084A (ja) 2020-08-20
EP3693190B1 (en) 2021-04-21
JP7225871B2 (ja) 202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94077B2 (en) Pneumatic tire
US8555939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read having crown circumferential grooves and middle circumferential grooves
US20170368882A1 (en) Tire
US10272725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7433824B (zh) 轮胎
US10118445B2 (en) Pneumatic tire
CN111532087B (zh) 轮胎
KR102460204B1 (ko) 타이어
JP7000836B2 (ja) タイヤ
JP7035769B2 (ja) タイヤ
CN109397994B (zh) 轮胎
KR102569782B1 (ko) 타이어
JP7206952B2 (ja) タイヤ
WO2015093390A1 (ja) 冬用タイヤ
KR102569780B1 (ko) 타이어
US10836216B2 (en) Tire
JP5876901B2 (ja) 冬用タイヤ
EP3388254B1 (en) Tire
US20210155049A1 (en) Tire
JP6926780B2 (ja) タイヤ
US20180236818A1 (en) Tire
US11571933B2 (en) Tire
CN114728551A (zh) 轮胎
EP3970996B1 (en) Tire
CN112829520B (zh) 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