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6861B -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6861B
CN111446861B CN201910040983.4A CN201910040983A CN111446861B CN 111446861 B CN111446861 B CN 111446861B CN 201910040983 A CN201910040983 A CN 201910040983A CN 111446861 B CN111446861 B CN 1114468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element
node
coupled
switching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409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46861A (zh
Inventor
胡文斐
陆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4098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46861B/zh
Priority to US16/739,700 priority patent/US11063523B2/en
Priority to EP20152059.0A priority patent/EP3683945B1/en
Publication of CN111446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6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46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6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2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02M3/33584Bidirectional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 H02M1/15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using a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32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 H02M1/0035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using burst mod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H02M1/0054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 H02M1/0058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by employing soft switching techniques, i.e. commutation of transistors when applied voltage is zero or when current flow is zer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67Converter structures employing plural converter units, other than for parallel operation of the units on a single load
    • H02M1/007Plural converter units in casca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与直流/直流变换器。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耦接于第一节点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耦接于第一节点至第五节点的五端口网络;电连接于第四节点和第五节点变压器和电连接于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二次侧电路,该二次侧电路耦接于负载;控制方法包括:在负载小于预设值时,控制二次侧电路中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变压器在停止能量传输阶段内短路至少第一时间段;在第一时间段内控制五端口网络中的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电流从五端口网络流入至第一节点或从第一节点流出至五端口网络,以减小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本公开提供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可以增大直流/直流变换器的中点平衡调节能力。

Description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与相关的直流/直流变换器。
背景技术
高压直流/直流变换器被广泛应用在大功率直流变换***、新能源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装置、轨道交通配电***中,为减小导线损耗和成本、提高电压等级、减少级联单元数目,高压直流/直流变换器通常借助三电平电路来实现高压输入。受硬件参数不一致等因素影响,三电平电路的中点电位会出现不平衡现象,影响器件安全和变换器的正常运行,须对中点电位进行平衡控制。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通过调控流经中点的电流来调节中点平衡,该电流的大小取决于负载大小,当负载过小时,电流幅值过小,难以实现中点电位的调节。
此外,高压直流/直流变换器在轻载情况下时通常会工作于打嗝模式 (BurstMode)以减小器件的开关和导通损耗,提升效率。打嗝模式即轻载时变换器间歇工作,开关管开启一段时间传递能量给负载供电,并向输出电容充电,充够一定能量后变换器停止工作,由输出电容提供负载功率,放电至一定程度后继续开通变换器进行充电,循环往复。应用三电平电路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工作于轻载Burst模式下时,只有在能量传递阶段开关管动作才能进行中点平衡控制,随着负载变轻,开关动作时间缩短,中点调节能力减弱。
因此,应用三电平电路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在目前的工作模式下存在轻载中点平衡能力弱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与相关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用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应用三电平电路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在目前的工作模式下轻载中点平衡能力弱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直流/直流变换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耦接于第一节点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三节点;耦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节点的五端口网络,所述五端口网络还耦接于第四节点和第五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五节点电连接的变压器;电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二次侧电路,所述二次侧电路耦接于负载;包括:
在所述负载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二次侧电路中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所述变压器在停止能量传输阶段内短路至少第一时间段;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五端口网络中的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电流从所述五端口网络流入至所述第一节点或从所述第一节点流出至所述五端口网络,以减小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五端口网络包括耦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桥臂、耦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三开关元件和第四开关元件。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五端口网络包括耦接在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四节点之间的第一桥臂、耦接在所述第三节点和所述第四节点之间的第二桥臂、耦接在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和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之间的第三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包括耦接于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的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桥臂包括耦接于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的第三开关元件和第四开关元件,所述第三桥臂包括耦接于所述第五节点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五节点耦接于所述第一节点。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五端口网络中的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电流从所述五端口网络流入至所述第一节点或从所述第一节点流出至所述五端口网络,以减小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互补导通,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互补导通,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开通时间具有第一预设相位差,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开通时间具有所述第一预设相位差;
调节所述第一预设相位差以控制所述电流的流向,减小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
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五端口网络中的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电流从所述五端口网络流入至所述第一节点或从所述第一节点流出至所述五端口网络,以减小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互补导通,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互补导通,使一个开关周期内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三开关元件至少重叠导通第二时间段,或者一个开关周期内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小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小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和所述第四开关元件至少重叠导通所述第二时间段;
调节所述第二时间段使得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减小。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五端口网络中的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电流从所述五端口网络流入至所述第一节点或从所述第一节点流出至所述五端口网络,以减小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互补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互补导通,使一个开关周期内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小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小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三开关元件至少重叠导通第三时间段;
调节所述第三时间段使得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减小。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还包括第一无源网络和/或第二无源网络,所述第一无源网络耦接于所述第四节点、所述第五节点和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之间,所述第二无源网络耦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和所述二次侧电路之间。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源网络和/或所述第二无源网络仅包括电容。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源网络和/或所述第二无源网络包括电容和电感串联、并联或者串并联组成的网络。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二次侧电路包括第四桥臂、第五桥臂,所述第四桥臂包括耦接于第六节点的第五开关元件、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五桥臂包括耦接于第七节点的第七开关元件、第八开关元件,所述第五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七开关元件耦接,所述第六开关元件与第八元件耦接,所述第六节点、所述第七节点电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所述控制所述二次侧电路中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所述变压器在停止能量传输阶段内短路至少第一时间段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控制所述第五开关元件、所述第七开关元件开启,所述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八开关元件关断;或者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控制所述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八开关元件开启,所述第五开关元件、所述第七开关元件关断。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二次侧电路包括耦接的第五开关元件和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五开关元件通过第六节点电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六开关元件通过第七节点电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二端,所述控制所述二次侧电路中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所述变压器在停止能量传输阶段内短路至少第一时间段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控制所述第五开关元件、所述第六开关元件导通。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二次侧电路中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所述变压器在停止能量传输阶段内短路至少第一时间段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压差进行滞环控制或比例积分控制以确定所述第一时间段。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
在所述负载小于所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工作在打嗝模式,所述第一时间段存在于打嗝周期内。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前级包括交流 /直流变换器,所述交流/直流变换器耦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双向变换电路。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
第一电容,第一端耦接于第一节点,第二端耦接于第二节点;
第二电容,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节点,第二端耦接于第三节点;
五端口网络,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第五端分别耦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节点、第四节点、第五节点;
变压器,原边绕组电连接于与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五节点;
二次侧电路,电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
控制模块,耦接于所述五端口网络和所述二次侧电路,用于在所述负载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二次侧电路中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所述变压器在停止能量传输阶段内短路至少第一时间段;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五端口网络中的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电流从所述五端口网络流入至所述第一节点或从所述第一节点流出至所述五端口网络,以减小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五端口网络包括:
第一桥臂,耦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包括串联的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
第二桥臂,耦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包括串联的第三开关元件和第四开关元件。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五端口网络包括:
第一桥臂,耦接在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四节点之间,包括耦接于第八节点的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
第二桥臂,耦接在所述第三节点和所述第四节点之间,包括耦接于第九节点的第三开关元件和第四开关元件;
第三桥臂,耦接在所述第八节点和所述第九节点之间,包括耦接于所述第五节点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其中,所述第五节点耦接于所述第一节点。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为: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互补导通,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互补导通,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开通时间具有第一预设相位差,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开通时间具有所述第一预设相位差;
调节所述第一预设相位差使得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减小。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为: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互补导通,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互补导通,使一个开关周期内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三开关元件至少重叠导通第二时间段,或者一个开关周期内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小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小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和所述第四开关元件至少重叠导通所述第二时间段;
调节所述第二时间段使得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减小。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为: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互补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互补导通,使一个开关周期内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小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小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三开关元件至少重叠导通第三时间段;
调节所述第三时间段使得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减小。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还包括第一无源网络和/或第二无源网络,所述第一无源网络耦接于所述第四节点、所述第五节点和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之间,所述第二无源网络耦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和所述二次侧电路之间。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源网络和/或所述第二无源网络仅包括电容。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源网络和/或所述第二无源网络包括电容和电感串联、并联或者串并联组成的网络。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二次侧电路包括:
第四桥臂,包括耦接于第六节点的第五开关元件、第六开关元件;
第五桥臂,包括耦接于第七节点的第七开关元件、第八开关元件;
所述第五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七开关元件耦接,所述第六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八元件耦接,所述第六节点、所述第七节点电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为: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控制所述第五开关元件、所述第七开关元件开启,所述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八开关元件关断;
或者,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控制所述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八开关元件开启,所述第五开关元件、所述第七开关元件关断。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二次侧电路包括:
第五开关元件,通过第六节点电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
第六开关元件,耦接于所述第五开关元件,通过第七节点电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二端。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控制所述第五开关元件、所述第六开关元件导通。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压差进行滞环控制或比例积分控制以确定所述第一时间段。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为在所述负载小于所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工作在打嗝模式,所述第一时间段存在于打嗝周期内。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前级包括交流 /直流变换器,所述交流/直流变换器耦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双向变换电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通过在轻载直流/ 直流变换器的能量停止传输阶段控制变压器二次侧电路短路以产生较大的中点调节电流、控制直流/直流变换器一次侧五端口网络以控制调节电流的流向,可以使用较大的中点调节电流控制中点平衡,增大了直流/直流变换器的中点调节能力;此外,通过在能量停止传输阶段间歇短时间控制中点调节电流的产生和调节动作,可以在不影响轻载效率的情况下降低能量损耗和器件损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应用三电平电路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直流/直流变换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直流/直流变换器的五端口网络11为串联双半桥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脉宽调制波形示意图。
图5是一个实施例中二次侧电路13的示意图。
图6A~图6D是五端口网络11为串联双半桥结构、二次侧电路为双桥臂结构时的短路与移相控制过程示意图。
图7是另一个实施例中二次侧电路13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二次侧电路13的短路方法示意图。
图9是直流/直流变换器的仿真波形示意图。
图10是五端口网络11为二极管钳位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移相控制的波形示意图。
图12是五端口网络11为二极管钳位结构时脉宽调制的波形示意图。
图13是对二次侧电路13进行间歇短路的波形示意图。
图14A是利用外部电路实现中点平衡控制的仿真波形。
图14B是0.25%负载下间歇短路调节的仿真波形。
图15是交流/直流变换器耦接于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三电平电路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示意图。
参考图1,直流/直流变换器100可以包括:
第一电容C1,第一端耦接于第一节点N1,第二端耦接于第二节点 N2;
第二电容C2,第一端耦接于第一节点N1,第二端耦接于第三节点 N3;
五端口网络11,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第五端分别耦接于第一节点N1、第二节点N2、第三节点N3、第四节点N4、第五节点N5;
变压器12,原边绕组电连接于第四节点N4和第五节点N5;
二次侧电路13,通过第六节点N6和第七节点N7电连接于变压器 12的副边绕组,同时耦接于负载Load;
控制模块CON,耦接于五端口网络11和二次侧电路13,用于在负载Load的值小于预设值时,控制二次侧电路13中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变压器12在能量停止传输阶段内短路至少第一时间段T1,在第一时间段T1内控制五端口网络11中的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电流从五端口网络11流入至第一节点N1或从第一节点N1流出至五端口网络11,以减小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上的电压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直流变换器100还可以包括一或多个无源网络,如图2所示,可以仅包括第一无源网络14或仅包括第二无源网络 15,也可以同时包括第一无源网络14和第二无源网络15。其中,第一无源网络14耦接在第四节点N4、第五节点N5和变压器1 2的原边绕组之间,第二无源网络15耦接在变压器1 2的副边绕组和二次侧电路13之间(通过第六节点N6和第七节点N7与二次侧电路13耦接)。
各无源网络的形式也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仅包括一或多个电容,也可以包括电容和电感通过串联、并联、串并联构成的各类组合。本公开不对各无源网络的形式、连接方案做特殊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
图3是图1所示直流/直流变换器的五端口网络11的示意图。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五端口网络11可以包括:
第一桥臂,耦接在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之间,包括串联的第一开关元件M1和第二开关元件M2;
第二桥臂,耦接在第一节点N1和第三节点N3之间,包括串联的第三开关元件M3和第四开关元件M4。
在图3中,五端口网络11是由四个串联的主动器件组成串联的两个半桥,这种结构称为串联双半桥(SHB)结构。
为解决三电平拓扑结构中点平衡问题,相关技术通过控制中间电平的作用时间来调节流入或流出中点的电流iN大小。以图3所示结构为例,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占空比调制的中点平衡方法,控制时序如图4 所示。在图4的t1~t2阶段内,M1和M3导通生成高电平,使变压器12 一次侧电流为正,电流通过M3流入中点(第一节点N1);在t6-t7阶段内,M1和M3导通生成高电平,使变压器12一次侧电流为负,电流通过M3流出中点(第一节点N1)。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两次高电平状态对中点的作用相反,从而可以通过调节正负半周高电平的作用时间差来控制中点平衡。例如当Tpf<Tnf时,一个开关周期内,流出中点的电流较流入中点更大,可以使第二电容C2电压下降,第一电容C1电压上升,实现中点电位的调节,反之亦然。
这种方式中调节电流受到负载影响。当负载低于预设值时,这种方式调节电流过小,中点平衡调节能力有限。因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直流/直流变换器中点平衡调节的直流/直流变换器控制方法,在负载小于预设值即轻载时控制二次侧电路13中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变压器12在停止能量传输阶段内短路至少第一时间段,并在该第一时间段内控制五端口网络11产生中点调节电流,以利用变压器二次侧电路短路产生更大的中点调节电流,增强电路的中点平衡调节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在如图1 或图3所示的三电平直流/直流电路轻载工况的Burst(打嗝)工作模式中,即在Burst传递能量阶段维持原有工作方式不变,在Burst停止阶段 (即停止能量传输阶段),将变压器12短路至少第一时间段,控制五端口网络11的开关管产生较大短路电流,使五端口网络11向中点(第一节点N1)注入或抽出电流。由于在第一时间段内变压器12短路,输出滤波电容没有功率流入,变换器仍处于停止传递能量的阶段,这种中点平衡控制方法对输出电压控制不产生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图1和图3所示的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双向变换电路,功率可以正向流动,也可以反向流动。
图5是一种二次侧电路13的示意图。
参考图5,二次侧电路13可以包括:
第四桥臂,包括耦接于第六节点的第五开关元件M5、第六开关元件M6;
第五桥臂,包括耦接于第七节点的第七开关元件M7、第八开关元件M8;
其中,第五开关元件M5与第七开关元件M7耦接,第六开关元件 M6与第八开关元件M8耦接。
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控制第五开关元件 M5、第七开关元件M7开启,第六开关元件M6、第八开关元件M8关断;或者在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控制第六开关元件M6、第八开关元件M8 开启,第五开关元件M5、第七开关元件M7关断,以使变压器12短路。
以图5所示二次侧电路13与图3所示的串联双半桥(SHB)结构的五端口网络11配合为例,在直流/直流变换器工作于Burst停止阶段时,通过将全桥电路的两个上管或者两个下管同时开通使变压器12短路,可以使五端口网络11工作于1电平模态,从而配合五端口网络11中开关管的控制使变压器原边绕组耦接的一次侧电路的电流从第一节点N1 (中点)流出至五端口网络11或从五端口网络11流入至第一节点N1。当第一电容C1上的电压小于第二电容C2上的电压时,如图6A至图6D 所示,控制二次侧电路配合五端口网络11中开关管的控制,使变压器原边绕组耦接的一次侧电路的电流从第一节点N1(中点)流出至五端口网络11,从而增大第一电容C1上的电压,减小第二电容C2上的电压,以减小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上的电压差。
图7是另一种二次侧电路13的示意图。
参考图7,二次侧电路13可以包括:
第五开关元件M5,通过第六节点N6电连接于变压器12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
第六开关元件M6,耦接于第五开关元件M6,通过第七节点N7电连接于变压器12的副边绕组的第二端。
在图7所示实施例中,二次侧电路13为全波整流结构,可以同时控制第五开关元件M5和第六开关元件M6导通以使变压器12短路,如图 8所示,当图7所示二次侧电路13与图3所示的串联双半桥结构的五端口网络11配合时,可以使五端口网络11工作于1电平模态,从而配合五端口网络11中开关管的控制使变压器原边绕组耦接的一次侧电路的电流从第一节点N1(中点)流出至五端口网络11或从五端口网络11流入至第一节点N1。
图9是图6A~图6D或图8中直流/直流变换器输出波形的仿真波形示意图。参考图9,直流/直流变换器100工作于Burst模式,输出电压随能量传递启停的切换而交替上升下降,总体维持恒压,变压器原边绕组耦接的一次侧电路的谐振电流在能量传递阶段由于负载极轻而幅值较小,在停止能量传输阶段由于变压器12短路而幅值较高,从而流出中点的电流也相应较大,中点平衡调节能力大幅上升。
图10是另一种五端口网络11的示意图。
参考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五端口网络11也可以包括:
第一桥臂,耦接在第二节点N2和第四节点N4之间,包括耦接于第八节点的第一开关元件M1和第二开关元件M2;
第二桥臂,耦接在第三节点N3和第四节点N4之间,包括耦接于第九节点的第三开关元件M3和第四开关元件M4;
第三桥臂,耦接在第八节点和第九节点之间,包括耦接于第五节点N5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
其中,第五节点N5耦接于第一节点N1。
如图5和图7所示的二次侧电路13也同样可以配合如图10所示的二极管钳位结构的五端口网络11运行以调节流入或流出第一节点N1的电流,从而使C1和C2上的电压差减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二次侧电路13短路时,控制五端口网络11 以调节电流流入或流出第一节点N1的方法例如可以包括移相控制和脉宽调制。当五端口网络11为图3所示的串联双半桥结构时,可以通过移相控制或脉宽调制来控制五端口网络11;当五端口网络为图10所示的二极管钳位结构时,可以通过脉宽调制来控制五端口网络11。
图11是移相控制的波形示意图。
在图11中,S1~S4分别为第一开关元件M1~第四开关元件M4的栅极控制信号。
参考图11,当五端口网络11为图2所示的串联双半桥结构时,在变压器短路期间(即第一时间段内),可以控制第一开关元件M1与第二开关元件M2互补导通,第三开关元件M3与第四开关元件M4互补导通,使第一开关元件M1与第四开关元件M4的开通时间具有第一预设相位差,第二开关元件M2与第三开关元件M3的开通时间具有第一预设相位差,调节第一预设相位差使得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上的电压差减小。
图4同时也是五端口网络11为图3所示的串联双半桥结构时脉宽调制的波形示意图。
参考图4,在对五端口网络11进行脉宽调制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元件M1与第二开关元件M2互补导通,第三开关元件M3与第四开关元件M4互补导通,使一个开关周期内第一开关元件M1的导通时间大于第二开关元件M2的导通时间,第三开关元件M3的导通时间大于第四开关元件M4的导通时间,第一开关元件M1和第三开关元件M3重叠导通第二时间段;或者一个开关周期内第一开关元件M1的导通时间小于第二开关元件M2的导通时间,第三开关元件M3的导通时间小于第四开关元件M4的导通时间,第二开关元件M2和第四开关元件M4重叠导通第二时间段,调节第二时间段使得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 上的电压差减小。可以从图3中看出,第二时间段可以分为Tpf和Tnf两部分。
图12是五端口网络11为图10所示的二极管钳位结构时脉宽调制的波形示意图。
对于二极管中点箝位电路,控制信号的导通状态是第一开关元件M1 的控制信号S1与第三开关元件M3的控制信号S3互补,第二开关元件 M2的控制信号S2与第四开关元件M4的控制信号S4互补,S2与S3的导通状态时间大于S1和S4。由于拓扑结构不同,二极管钳位结构在脉宽调制时对开关管的控制方案和串联双半桥结构的脉宽调制不完全相同,主要是通过调节正负半周高电平(1和-1)的作用时间差来控制中点平衡。
上述五端口网络的电路示意图以及对应的调制方式仅为示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应用本公开二次侧电路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自行设置五端口网络的结构以及对应的控制方法,以实现控制变压器一次侧电流流入或流出第一节点N1,C1和C2上的电压差减小,从而实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中点平衡。
变压器短路虽然可以产生较大的一次侧电流进行中点平衡控制,但相较于在能量传递停止阶段所有开关管全关的工作方式,变压器一次侧电路(即五端口网络11)开关管大电流关断的关断损耗大,导通损耗也较大,严重影响轻载效率。
由于在轻载工况的打嗝模式停止传递能量阶段时,变压器短路时电路的中点调节能力极强,因此,可根据中点不平衡情况适当间歇使用短路平衡策略,降低能量损耗,以达到提升中点调节能力和降低轻载损耗之间的平衡。即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变压器12在负载小于预设值且直流/直流变换器工作在打嗝模式的停止能量传输阶段内短路至少第一时间段。该第一时间段可以存在于打嗝模式的一个打嗝周期内,并根据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电压差进行滞环控制或比例积分控制来确定。
图13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对二次侧电路进行间歇短路的波形示意图。
参考图13,在轻载工况下,于Burst停止能量传递阶段将变压器12 间歇短路,控制电流流入或流出第一节点N1,从而保持电容桥臂中点电压平衡(C1与C2电压差减小)。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五端口网络11的控制方法不限,二次侧电路13的短路方法不限。短路模式下的间歇调节可根据两输入电容的电压差值做滞环控制,也可根据PI调节器输出做占空比调整。
图14A是利用外部电路实现中点平衡控制的仿真波形。
图14B是0.25%负载下间歇短路调节的仿真波形,实现了输出电压稳压控制和中点电位平衡控制,与图14A相比,输出电压纹波相同,验证了中点平衡控制对输出电压控制无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直流/直流变换器100的前级包括交流/直流变换器 200,直流/直流变换器100和交流/直流变换器200通过第一节点N1、第二节点N2、第三节点N3耦接。
如图15所示,交流/直流变换器200通常由两路二极管中点钳位 (Diode NeutralPoint Clamping,DNPC)三电平拓扑构成,这种结构的中点电位也可以由交流/直流变换器200来进行调节。
以图15中的DNPC三电平电路结构为例,对于单个DNPC桥臂 (Q1、Q2、Q3、Q4或Q5、Q6、Q7、Q8)可以生成+1,0,-1三种电平,只有工作于0电平时,可将网侧电流通过内侧的两个开关管接入中点N1,因此可以通过调节0电平的作用时间来调节中点平衡,根据调制波的正负极性和电流方向确定调制波的调节方向。
由于交流/直流变换器200在轻载时的电网电流极小,不足以提供足够的中点电流,通常需要注入无功电流来增大电网电流的幅值以提高中点平衡控制能力,并分别调节两个桥臂的调制波来实现中点电位平衡(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减小)。这种中点控制方法会对电网质量产生影响,较大的无功电流的注入也加大了交流/直流变换器200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
因此,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于轻载时,通过控制直流/直流的变换器100在停止能量传输阶段内短路至少第一时间段来实现如图15所示的电路的中点平衡,即控制第一节点N1的流入、流出电流,使C1和C2上的电压差减小。可以通过前述所有提及的方式控制直流/直流变换器100中第一节点N1的流入、流出电流,使C1和C2上的电压差减小,进而控制图15所示电路的中点平衡。具体的控制方法本公开于此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可以与负载大于该预设值时电路的控制方法交替出现,形成一定的控制周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该控制方法也可以仅由电容桥臂的不平衡状况所触发,与电路正常工作时的控制方法并未形成一定的控制周期,甚至于与负载的状况无关。
综上,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负载低于预定值时,例如在轻载的状况下,将变压器短路,让一次侧五端口网络工作以取得电容桥臂的中点平衡,可以增大电路的中点调节能力。此外,通过间歇式短路调节,还可以兼顾中点平衡与轻载效率。本方法可以适用于变压器原边绕组耦接的一次侧电路为三电平结构的各类谐振或非谐振、单向或双向直流/直流电路,应用范围广。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构思由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32)

1.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直流/直流变换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耦接于第一节点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三节点;耦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节点的五端口网络,所述五端口网络还耦接于第四节点和第五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五节点电连接的变压器;电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二次侧电路,所述二次侧电路耦接于负载;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负载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二次侧电路中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所述变压器在停止能量传输阶段内短路至少第一时间段;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五端口网络中的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电流从所述五端口网络流入至所述第一节点或从所述第一节点流出至所述五端口网络,以减小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五端口网络包括耦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桥臂、耦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三开关元件和第四开关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五端口网络包括耦接在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四节点之间的第一桥臂、耦接在所述第三节点和所述第四节点之间的第二桥臂、耦接在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和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之间的第三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包括耦接于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的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桥臂包括耦接于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的第三开关元件和第四开关元件,所述第三桥臂包括耦接于所述第五节点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五节点耦接于所述第一节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五端口网络中的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电流从所述五端口网络流入至所述第一节点或从所述第一节点流出至所述五端口网络,以减小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互补导通,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互补导通,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开通时间具有第一预设相位差,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开通时间具有所述第一预设相位差;
调节所述第一预设相位差以控制所述电流的流向,减小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
5.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五端口网络中的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电流从所述五端口网络流入至所述第一节点或从所述第一节点流出至所述五端口网络,以减小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互补导通,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互补导通,使一个开关周期内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三开关元件至少重叠导通第二时间段,或者一个开关周期内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小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小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和所述第四开关元件至少重叠导通所述第二时间段;
调节所述第二时间段使得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减小。
6.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五端口网络中的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电流从所述五端口网络流入至所述第一节点或从所述第一节点流出至所述五端口网络,以减小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互补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互补导通,使一个开关周期内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小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小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三开关元件至少重叠导通第三时间段;
调节所述第三时间段使得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减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还包括第一无源网络和/或第二无源网络,所述第一无源网络耦接于所述第四节点、所述第五节点和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之间,所述第二无源网络耦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和所述二次侧电路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源网络和/或所述第二无源网络仅包括电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源网络和/或所述第二无源网络包括电容和电感串联、并联或者串并联组成的网络。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电路包括第四桥臂、第五桥臂,所述第四桥臂包括耦接于第六节点的第五开关元件、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五桥臂包括耦接于第七节点的第七开关元件、第八开关元件,所述第五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七开关元件耦接,所述第六开关元件与第八元件耦接,所述第六节点、所述第七节点电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所述控制所述二次侧电路中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所述变压器在停止能量传输阶段内短路至少第一时间段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控制所述第五开关元件、所述第七开关元件开启,所述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八开关元件关断;或者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控制所述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八开关元件开启,所述第五开关元件、所述第七开关元件关断。
11.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电路包括耦接的第五开关元件和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五开关元件通过第六节点电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六开关元件通过第七节点电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二端,所述控制所述二次侧电路中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所述变压器在停止能量传输阶段内短路至少第一时间段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控制所述第五开关元件、所述第六开关元件导通。
12.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二次侧电路中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所述变压器在停止能量传输阶段内短路至少第一时间段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压差进行滞环控制或比例积分控制以确定所述第一时间段。
13.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负载小于所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工作在打嗝模式,所述第一时间段存在于打嗝周期内。
14.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前级包括交流/直流变换器,所述交流/直流变换器耦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
15.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双向变换电路。
16.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容,第一端耦接于第一节点,第二端耦接于第二节点;
第二电容,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节点,第二端耦接于第三节点;
五端口网络,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第五端分别耦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节点、第四节点、第五节点;
变压器,原边绕组电连接于与所述第四节点和所述第五节点;
二次侧电路,电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
控制模块,耦接于所述五端口网络和所述二次侧电路,用于在负载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二次侧电路中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所述变压器在停止能量传输阶段内短路至少第一时间段;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五端口网络中的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使电流从所述五端口网络流入至所述第一节点或从所述第一节点流出至所述五端口网络,以减小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五端口网络包括:
第一桥臂,耦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包括串联的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
第二桥臂,耦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包括串联的第三开关元件和第四开关元件。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五端口网络包括:
第一桥臂,耦接在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四节点之间,包括耦接于第八节点的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
第二桥臂,耦接在所述第三节点和所述第四节点之间,包括耦接于第九节点的第三开关元件和第四开关元件;
第三桥臂,耦接在所述第八节点和所述第九节点之间,包括耦接于所述第五节点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其中,所述第五节点耦接于所述第一节点。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为: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互补导通,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互补导通,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开通时间具有第一预设相位差,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开通时间具有所述第一预设相位差;
调节所述第一预设相位差使得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减小。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为: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互补导通,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互补导通,使一个开关周期内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三开关元件至少重叠导通第二时间段,或者一个开关周期内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小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小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和所述第四开关元件至少重叠导通所述第二时间段;
调节所述第二时间段使得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减小。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为: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互补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互补导通,使一个开关周期内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小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小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三开关元件至少重叠导通第三时间段;
调节所述第三时间段使得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差减小。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还包括第一无源网络和/或第二无源网络,所述第一无源网络耦接于所述第四节点、所述第五节点和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之间,所述第二无源网络耦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和所述二次侧电路之间。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源网络和/或所述第二无源网络仅包括电容。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源网络和/或所述第二无源网络包括电容和电感串联、并联或者串并联组成的网络。
25.如权利要求16~24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电路包括:
第四桥臂,包括耦接于第六节点的第五开关元件、第六开关元件;
第五桥臂,包括耦接于第七节点的第七开关元件、第八开关元件;
所述第五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七开关元件耦接,所述第六开关元件与第八元件耦接,所述第六节点、所述第七节点电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为: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控制所述第五开关元件、所述第七开关元件开启,所述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八开关元件关断;
或者,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控制所述第六开关元件、所述第八开关元件开启,所述第五开关元件、所述第七开关元件关断。
27.如权利要求16~24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电路包括:
第五开关元件,通过第六节点电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
第六开关元件,耦接于所述第五开关元件,通过第七节点电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二端。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同时控制所述第五开关元件、所述第六开关元件导通。
29.如权利要求16~24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压差进行滞环控制或比例积分控制以确定所述第一时间段。
30.如权利要求16~24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为在所述负载小于所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工作在打嗝模式,所述第一时间段存在于打嗝周期内。
31.如权利要求16~24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前级包括交流/直流变换器,所述交流/直流变换器耦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
32.如权利要求16~24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为双向变换电路。
CN201910040983.4A 2019-01-16 2019-01-16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446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0983.4A CN111446861B (zh) 2019-01-16 2019-01-16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US16/739,700 US11063523B2 (en) 2019-01-16 2020-01-10 DC/DC conver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20152059.0A EP3683945B1 (en) 2019-01-16 2020-01-15 Dc/dc conver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0983.4A CN111446861B (zh) 2019-01-16 2019-01-16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6861A CN111446861A (zh) 2020-07-24
CN111446861B true CN111446861B (zh) 2021-02-26

Family

ID=69172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0983.4A Active CN111446861B (zh) 2019-01-16 2019-01-16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63523B2 (zh)
EP (1) EP3683945B1 (zh)
CN (1) CN1114468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1427A1 (en) * 2019-10-08 2021-04-15 Zero-Error Systems Pte. Ltd. Switched-mode power module, a control circuitry thereof and a power supply
WO2021111823A1 (ja) * 2019-12-03 2021-06-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ゲート駆動回路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CN111064371B (zh) * 2019-12-26 2024-04-0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混合五电平双向dc/dc变流器及其电压匹配调制方法
US11437929B2 (en) * 2019-12-31 2022-09-06 Solaredge Technologies Ltd. DC balancer circuit with zero voltage switching
US11283365B2 (en) * 2020-02-28 2022-03-22 Astec International Limited Switch-mode power supplies including three-level LLC circuits
US11251705B2 (en) 2020-06-30 2022-02-15 Astec International Limited Controlling reverse current in 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ies to achieve zero voltage switching
CN112436747B (zh) * 2020-10-21 2022-06-07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动***、动力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12311245B (zh) * 2020-11-06 2021-09-0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双向串联谐振变换器的高频间歇控制***及方法
US11557976B2 (en) 2020-11-27 2023-01-17 Astec International Limited Three-phase LLC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high voltage bus input
US11791710B2 (en) * 2021-02-23 2023-10-17 Apple Inc. Switching sequence controlled current steering for stacked half bridge converters
CN114157157A (zh) * 2021-12-02 2022-03-08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三电平整流dc/dc变换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160A (zh) * 2008-04-25 2008-09-17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软开关电路
CN102025162A (zh) * 2010-12-08 2011-04-20 湖南大学 基于三电平半桥结构的高速铁路功率调节器
CN102299649A (zh) * 2010-06-24 2011-12-28 盛飞 电源变换器
CN108471238A (zh) * 2018-03-21 2018-08-31 上海钧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9044B1 (en) 1999-09-09 2002-02-19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Zero voltage zero current three level dc-dc converter
US6370050B1 (en) 1999-09-20 2002-04-09 Ut-Batelle, Llc Isolated and soft-switched power converter
US6442047B1 (en) 1999-10-08 2002-08-27 Lambda Electronics, Inc.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with reduced current and voltage switching
US6353547B1 (en) 2000-08-31 2002-03-05 Delta Electronics, Inc. Three-level soft-switched converters
US6650552B2 (en) * 2001-05-25 2003-11-18 Tdk Corporatio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unit with series connected converter circuits
JP4430531B2 (ja) 2004-12-28 2010-03-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双方向絶縁型dc−dcコンバータ
CN201821269U (zh) 2010-10-13 2011-05-04 亚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三相三阶直流/直流转换器的三相电源供应器
DE102010060957A1 (de) 2010-12-02 2012-06-06 Sma Solar Technology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Gleichspannungswandlers
KR101168078B1 (ko) 2010-12-17 2012-07-24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다중입력 양방향 dc-dc 컨버터
KR101200554B1 (ko) 2010-12-24 2012-11-13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다상 인터리브 양방향 dc―dc 컨버터
EP2730016B1 (en) 2011-07-04 2017-01-25 ABB Schweiz AG High voltage dc/dc converter
CN103098360A (zh) 2011-08-12 2013-05-08 英特赛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力转换器的箝位电路
CN202444423U (zh) 2012-02-27 2012-09-19 浙江大学 一种串联型半桥dc-dc变换器
US10090772B2 (en) 2012-03-08 2018-10-0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esonant power converters using impedance control networks and related techniques
WO2013160960A1 (ja) * 2012-04-27 2013-10-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車載機器および充電装置
CN102843025B (zh) 2012-08-06 2015-01-0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pfc电路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电源***
US8779700B1 (en) 2012-08-27 2014-07-15 Sendyne Corporation Assisting converter
KR101449120B1 (ko) 2012-09-06 2014-10-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전원 공급 장치
WO2014040170A1 (en) * 2012-09-14 2014-03-20 Queen's University At Kingston Interleaved resonant converter
CN103840657B (zh) * 2012-11-23 2016-08-31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器及输入电容的电压平衡方法
US9077255B2 (en) * 2013-01-11 2015-07-0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Resonant converters and methods
JP6179054B2 (ja) 2013-07-02 2017-08-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双方向dc/dcコンバータ、双方向電力変換器
US9531300B2 (en) * 2013-09-16 2016-12-27 Enphase Energy, Inc. Single phase cycloconverter with integrated line-cycle energy storage
TWI495244B (zh) 2013-11-14 2015-08-01 Nat Univ Tsing Hua 直流雙向電源轉換系統及其電路
CN103701325B (zh) 2013-12-19 2016-08-1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针对半桥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电容电压控制电路
EP2887529A1 (en) 2013-12-23 2015-06-24 Alstom Technology Ltd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leg with flat-top PWM modulation, converter and hybrid converter topologies
JP2015159711A (ja) 2014-01-23 2015-09-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電力変換装置
US9490704B2 (en) 2014-02-12 2016-11-08 Delta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secondary side switches in resonant power converters
JP6241334B2 (ja) * 2014-03-14 2017-12-06 Tdk株式会社 電流共振型dcdcコンバータ
FR3019699B1 (fr) * 2014-04-03 2016-05-13 Schneider Toshiba Inverter Europe Sas Convertisseur de puissance multi-niveaux
US9673721B2 (en) * 2014-07-17 2017-06-06 Solantro Semiconductor Corp. Switching synchronization for isolated electronics topologies
US9627979B2 (en) 2014-10-03 2017-04-18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Dual mode DC-DC converter
CN107112903B (zh) 2015-02-02 2019-03-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Dc/dc转换器
US9812977B2 (en) * 2015-04-01 2017-11-0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Resonant converters with an improved voltage regulation range
GB2537691B8 (en) 2015-04-22 2021-10-20 Tridonic Gmbh & Co Kg A switching converter for driving variable load voltages
KR102421163B1 (ko) 2015-05-19 2022-07-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양방향 직류-직류 컨버터
US10086463B2 (en) * 2015-06-18 2018-10-02 Sansh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Arc welding apparatus
JP6477893B2 (ja) 2015-08-28 2019-03-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Dc−dcコンバータ
EP3363110A4 (en) 2015-10-13 2019-05-01 Nissan Motor Co., Ltd. POWER CONVERTER
CN105356758A (zh) 2015-12-03 2016-02-24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高频隔离型dc-dc双级功率变换***结构
EP3403321B1 (en) 2016-01-15 2020-05-0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c to dc power converter
US9667157B1 (en) 2016-04-27 2017-05-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ower converter
US10024898B2 (en) * 2016-06-24 2018-07-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inductance in a power converter
US10177681B2 (en) 2016-06-24 2019-01-0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Power converter including an autotransformer and power conversion method
CN206180854U (zh) * 2016-07-12 2017-05-17 广东锐顶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单级式三电平功放电路
JP6541884B2 (ja) 2016-07-19 2019-07-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
JP6848255B2 (ja) * 2016-08-10 2021-03-24 Tdk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8123592B (zh) * 2016-11-29 2020-11-10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功率变流器母线电容的放电控制方法
CN108574420B (zh) * 2017-03-08 2020-02-28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力电子变换单元及***
US10199947B2 (en) * 2017-04-05 2019-02-0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Isolated partial power processing power converters
EP3625883A1 (en) * 2017-05-15 2020-03-25 Dynapower Company LLC Dc/dc converter and control thereof
CN110663165B (zh) 2017-05-25 2021-08-17 夏普株式会社 Dc/dc转换器
US10361626B2 (en) * 2017-07-14 2019-07-2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level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using hybrid devices
CN109391161A (zh) * 2017-08-10 2019-02-26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力电子变换单元及***
GB2566479B (en) * 2017-09-14 2019-10-23 Eltek As DC-DC Converter
JP6951222B2 (ja) * 2017-12-06 2021-10-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JP7015914B2 (ja) 2018-05-10 2022-02-03 株式会社東芝 直流変電システム
CN109861357A (zh) * 2018-09-07 2019-06-0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充放电方法与装置
US11121634B2 (en) * 2018-12-07 2021-09-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idirectional DC-to-DC converter with inrush current suppression
CN109703399B (zh) 2018-12-27 2021-05-18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车载充放电***及其所适用的控制方法
CN111446860B (zh) * 2019-01-16 2021-09-21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42968B (zh) * 2019-01-31 2020-12-04 上海交通大学 二极管箝位混合三电平双有源全桥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398344B (zh) 2019-08-14 2022-03-22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开关器件的驱动控制方法及电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160A (zh) * 2008-04-25 2008-09-17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软开关电路
CN102299649A (zh) * 2010-06-24 2011-12-28 盛飞 电源变换器
CN102025162A (zh) * 2010-12-08 2011-04-20 湖南大学 基于三电平半桥结构的高速铁路功率调节器
CN108471238A (zh) * 2018-03-21 2018-08-31 上海钧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换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hase Shift Modulation and DC-Link’s Voltage Balancing Control for a DAB DC-DC Converter;Gedeon Niyitegeka 等;《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 Grid》;20181206;第70-7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28022A1 (en) 2020-07-16
EP3683945A1 (en) 2020-07-22
EP3683945B1 (en) 2021-11-17
CN111446861A (zh) 2020-07-24
US11063523B2 (en)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46861B (zh)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46860B (zh)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61546B (zh) 一种具有真双极性直流输出能力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应用控制
CN110190751B (zh) 一种恒增益双向dc-dc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US11496044B2 (en) DC/DC converter and neutral-point voltage balanc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O2021179707A1 (zh) 一种多电平直流固态变压器多阶段软充控制方法及***
CN102969912A (zh) 控制和驱动电路及方法
CN108683347B (zh) 基于倍压电路的七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及七电平逆变器
CN110798074A (zh) 一种级联型单相交流转直流隔离变换器
US7495935B2 (en) DC/AC power converte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10445387B (zh) 一种化成分容用电源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
Vadi et al. A review of control methods on suppression of 2ω ripple for single-phase quasi-Z-source inverter
Coccia et al. Wide input voltage range compensation in DC/DC resonant architectures for on-board traction power supplies
WO2024051317A1 (zh) 一种三相交错宽范围高效隔离双向变换器
US11750088B2 (en) PFC circuit,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Bi et al. H-type structural boost three-level DC-DC converter with wide voltage-gain range for fuel cell applications
CN111030466B (zh) 一种带自动限流功能的宽电压隔离型dc-dc变流器
CN207518282U (zh) 一种双管正激多端口独立电流控制的电池储能***
Xu et al. A ZVS bidirectional three-level DC-DC converter with direct current slew rate control of leakage inductance
CN111030471B (zh) 一种llc变换器的降增益控制方法
Vandishi et al. A new step-up four-switch resonant LCC DC/DC converter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CN217590634U (zh) 一种新型的车载逆变器
Rao et al. Multilevel inverter topology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with high voltage gain cascaded DC-DC converter
CN115833598A (zh) 一种输入间接串联输出并联的变频调制直流变换器拓扑及其控制方法
Tiwari et al. An Isolated Three-Port Converter with Multi-Level PFC Converter for Hybrid Charging Appl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