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3058B -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3058B
CN111343058B CN202010083056.3A CN202010083056A CN111343058B CN 111343058 B CN111343058 B CN 111343058B CN 202010083056 A CN202010083056 A CN 202010083056A CN 111343058 B CN111343058 B CN 1113430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tocol
controlled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30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43058A (zh
Inventor
王岩炯
李政
陈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830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30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43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3058A/zh
Priority to US17/029,312 priority patent/US11283878B2/en
Priority to EP20200587.2A priority patent/EP386322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43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3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7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04L12/2809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indicating that an appliance service is present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22Procedures used during a speech recognition process, e.g. man-machine dialogu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22Procedures used during a speech recognition process, e.g. man-machine dialogue
    • G10L2015/223Execution procedure of a spoken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07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with remote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预设通信指标,并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并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实现基于设备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目标设备,无需用户进行手动确定目标设备的步骤,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

Description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硬件技术的发展,家居环境中的智能家居设备越来越多,相关技术中,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可以通过一个控制设备(如控制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实现对多个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设备查找要进行控制的目标设备,进而通过控制设备实现对目标设备的控制,然而当所述控制设备可以控制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数量较多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每次都需要从多个智能家居设备中查找要进行控制的目标设备,该过程不仅耗费了较长的查找时间,而且操作上较为繁琐,不利于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预设通信指标,并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并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值、以及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角度;
所述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包括:
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中确定与所述控制设备距离值小于预设阈值、且与所述控制设备的相对角度在预设范围内的被控制设备为所述目标设备。
可选地,所述预设通信指标包括用于确定所述距离值的信号强度或者信号传输时间。
可选地,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天线阵列;所述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两根天线;所述天线阵列被设置于所述控制设备的顶端;
所述预设通信指标包括所述天线阵列确定的信号入射角度;所述信号入射角用于确定所述相对角度。
可选地,在所述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之前,还包括:
通过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预先建立的第二通信连接,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发送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参数;所述参数至少包括连接标识、密钥或者通信频段。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检测到的用户指令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
可选地,所述进入控制状态的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
检测到所述控制设备被拿起;或者,检测到安装于所述控制设备中的预设应用程序的启动事件。
可选地,在所述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控制设备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用于控制所述目标设备的界面。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采集用户的语音信号并进行识别,得到识别内容;
根据所述识别内容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
可选地,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通信协议包括以下任一:WiFi协议、蓝牙协议或者UWB协议;
用于建立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协议包括以下任一: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或移动通信协议;
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红外协议、WiFi协议、蓝牙协议、UWB协议或者ZigBee协议;所述移动通信协议至少包括以下任一:3G通信协议、4G通信协议、GSM通信协议或者GPRS通信协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设备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连接建立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预设通信指标,并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目标设备确定及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并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值、以及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角度;
所述目标设备确定及控制模块,包括:
目标设备确定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中确定与所述控制设备距离值小于预设阈值、且与所述控制设备的相对角度在预设范围内的被控制设备为所述目标设备;
目标设备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预设通信指标包括用于确定所述距离值的信号强度或者信号传输时间。
可选地,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天线阵列;所述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两根天线;所述天线阵列被设置于所述控制设备的顶端;
所述预设通信指标包括所述天线阵列确定的信号入射角度;所述信号入射角用于确定所述相对角度。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建立模块之前,还包括:
参数传输模块,被配置为通过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预先建立的第二通信连接,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发送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参数;所述参数至少包括连接标识、密钥或者通信频段。
可选地,所述目标设备确定及控制模块包括:
目标设备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
目标设备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检测到的用户指令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
可选地,所述进入控制状态的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
检测到所述控制设备被拿起;或者,检测到安装于所述控制设备中的预设应用程序的启动事件。
可选地,所述目标设备确定及控制模块包括:
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在所述控制设备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用于控制所述目标设备的界面,通过所述目标涉笔的界面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目标设备确定及控制模块包括:
目标设备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
目标设备控制单元,被配置为采集用户的语音信号并进行识别,得到识别内容;以及,根据所述识别内容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
可选地,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通信协议包括以下任一:WiFi协议、蓝牙协议或者UWB协议;
用于建立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协议包括以下任一: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或移动通信协议;
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红外协议、WiFi协议、蓝牙协议、UWB协议或者ZigBee协议;所述移动通信协议至少包括以下任一:3G通信协议、4G通信协议、GSM通信协议或者GPRS通信协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预设通信指标,并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并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响应于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预设通信指标,然后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出控制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再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并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所述控制设备实现对目标设备的控制,本公开实施例实现基于设备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目标设备,无需用户进行手动确定目标设备的步骤,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进一步方便用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控制设备与被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与相对角度来确定目标设备,有利于保证确定结果的准确性。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建立过程中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或者信号传输时间来确定控制设备与被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值,有利于保证确定结果的准确性。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天线阵列,所述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两根天线,所述天线阵列被设置于所述控制设备的顶端,可以通过所述天线阵列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建立过程中通信信号的信号入射角度,进而确定控制设备与被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角度,有利于保证确定结果的准确性。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预先建立的第二通信连接,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发送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参数,保证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准确建立。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给所述目标设备,保证所述控制信号的准确传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确定所述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的条件,实现控制状态的快速确定。
本公开实施例在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后,可以在所述控制设备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用于控制所述目标设备的界面,从而方便用户的操作。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采集用户的语音信号并进行识别,得到识别内容,然后根据所述识别内容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实现通过语音方式控制所述目标设备,进一步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A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B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设备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5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请参阅图1,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架构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包括一个控制设备100以及多个被控制设备200。所述控制设备100可以实现对多个被控制设备200的控制,从而方便用户的使用。其中,所述控制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控制器、手机、平板或者电脑等智能设备,所述被控制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家居设备(如电视机、空调、冰箱或者扫地机器人等)、电脑办公设备或者可移动设备(如平衡车)、玩具设备或者乐器设备等。
基于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所述控制设备可以在进入控制状态后,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基于通过第一通信连接的信号传输过程得到预设通信指标,然后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出控制设备与各个被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再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进而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所述控制设备实现对目标设备的控制,本公开实施例实现基于空间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目标设备,无需用户手动确定目标设备,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2,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控制***中,所述方法可由控制设备来执行,包括:
在步骤S101中,响应于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在步骤S102中,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预设通信指标,并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在步骤S103中,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并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进入控制状态后,响应于所述控制状态,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以便获得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通信信号传输过程产生的预设通信指标,然后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所述控制设备与各个被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从所有被控制设备中确定目标设备,并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本实施例实现基于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确定目标设备的过程,用户无需进行手动确定目标设备的步骤,进一步方便用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对于所述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的条件不做任何限制,可依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具体设置;在一个例子中,所述控制器在检测到自身被拿起时,确定进入控制状态,作为其中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测量加速度数据的传感器,比如加速度传感器或者惯性测量单元(IMU),所述控制设备可以通过所述加速度数据来确定自身是否被拿起;在另一个例子中,所述控制设备中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被控制设备的预设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所述预设应用程序实现对所述被控制设备的控制,当检测到安装于所述控制设备中的预设应用程序的启动事件时,所述控制设备确定进入控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可以响应于进入的控制状态,通过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预先建立的第二通信连接,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发送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参数;所述参数至少包括连接标识、密钥或者通信频段等,从而控制设备和被控制设备之间可以基于所述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参数快速且准确地建立连接,进一步优化确定目标设备的响应速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所述控制设备也可以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通过广播等方式直接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其中,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通信协议为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该类协议的特点为无需通过中转设备转发通信信号,可由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通过第一通信协议直接进行通信信号传输,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保证了可以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预设通信指标实现控制设备与被控制设备之间相对位置信息的确定;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WiFi协议、蓝牙协议或者UWB协议。
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用于保证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基本的数据传输;用于建立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协议可以是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或移动通信协议,或者还可以是其他用于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红外协议、WiFi协议、蓝牙协议、UWB协议或者ZigBee协议,所述移动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3G通信协议、4G通信协议、GSM通信协议或者GPRS通信协议。
另外,对于新的被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可能还无法确定新的被控制设备支持哪些第一通信协议,从而无法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基于此,所述控制设备可先通过第二通信协议与所述新的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确定所述被控设备所支持的第一通信协议。
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被控制设备所支持的第一通信协议:所述控制设备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向所述被控制设备发送协议询问请求,所述协议询问请求用于询问所述被控制器所支持的第一通信协议,所述被控制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协议询问请求之后,响应于所述协议询问请求,基于自身所支持的第一通信协议生成协议询问响应,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控制设备,所述协议询问响应包括所述被控制设备所支持的第一通信协议的信息,从而所述控制设备可以基于所述协议询问响应确定所述被控制设备所支持的第一通信协议并记录下来。
进而响应于所述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可以根据预先记录的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所支持的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从而通过第一通信连接的信号传输过程获取对应的预设通信指标,以便基于所述预设通信指标实现设备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响应于所述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所述控制设备还可以通过预先建立的第二通信连接向所述被控制设备发送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用于通知所述被控制设备进入等待被控制状态,从而所述被控制设备可以根据所述通知信息调整自身的工作状态,进入等待被控制状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响应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的信号传输过程,可以是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被控制设备发送通信信号,或者也可以是所述被控制设备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通信信号,或者还可以是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进行通信信号的交互,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可依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具体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由所述控制设备获取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信号传输过程产生的预设通信指标,然后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进而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本实施例实现通过设备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确定目标设备,用户无需进行手动确定目标设备的步骤,进一步方便用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由各个被控制设备获取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信号传输过程产生的预设通信指标,然后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所述控制设备与自身的相对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相对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设备,进而所述控制设备可以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本实施例实现通过设备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确定目标设备,用户无需进行手动确定目标设备的步骤,进一步方便用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对用于确定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的所述预设通信指标不作任何限制,可依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具体选择。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相对位置信息包括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角度,则所述指向通信指标至少包括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信号传输过程中通信信号的信号入射角度,作为其中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天线阵列,所述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两根天线;也就是说可以包括两根天线,或者三根天线,甚至更多;所述天线阵列被设置于所述控制设备的顶端;这里顶端可以理解为控制设备对被控制设备进行控制时朝向被控制设备的一端,根据用户对控制设备的使用习惯,将天线阵列设置于控制设备的顶端;所述信号入射角度可由所述天线阵列所确定,从而所述控制设备可以根据所述信号入射角度以及预设的测向定位算法确定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角度。其中,对于所述天线之间的距离设置,可依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具体设置;作为例子,所述天线之间的距离范围可以设置为其波长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对于所述测向定位算法不作任何限制,可依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具体选择,例如所述测向定位算法可以是AoA(Angle ofArrival,到达角度)测向算法。
在另一个例子中,所述相对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值,则所述指向通信指标至少包括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信号传输过程中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信号传输时间或者信号到达时间等,作为其中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控制设备可基于所述信号强度以及预设的测距定位算法确定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值;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控制设备可基于所述信号传输时间以及预设的测距定位算法确定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对于所述测距定位算法不作任何限制,可依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具体选择;例如所述测距定位算法可以是ToF(Time ofFlight,飞行时间)算法,通过所述信号传输时间与光速确定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值;或者所述测距定位算法也可以是RSS(Received Signal Strength,接收强度)算法,通过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值;或者所述测距定位算法还可以是TOA(time of arrival,到达时间)算法,基于所述信号到达时间确定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值。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考虑到用户通过控制设备对被控制设备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通常会将所述控制设备对着所述被控制设备,此时所述控制设备正好指向所述被控制设备,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设备可以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控制设备当前指向的被控制设备为所述目标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设备指向被控制设备时,可以通过设置在所述控制设备顶端的天线阵列测得的结果确定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制设备的相对角度会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则所述相对位置信息包括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角度,所述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的步骤包括: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中确定与所述控制设备的相对角度在预设范围内的被控制设备为所述目标设备;本实施例实现基于设备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确定目标设备,用户无需进行手动确定目标设备的步骤,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在所述控制设备顶端的天线阵列,保证了测得的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相对角度的准确性。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所述预设范围不作任何限制,可依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具体设置,例如所述预设范围为0°~10°。
在另一实施例中,考虑到用户通过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被控制设备的过程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被控制设备,并且通常控制设备与被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确定目标设备的准确性,则所述相对位置信息包括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值、以及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角度,所述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的步骤包括: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中确定与所述控制设备距离值小于预设阈值、且与所述控制设备的相对角度在预设范围内的被控制设备为所述目标设备;本实施例实现基于设备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确定目标设备,用户无需进行手动确定目标设备的步骤,进一步方便用户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的,通过控制设备与被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与相对角度来确定目标设备,有利于保证确定结果的准确性。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所述预设阈值不作任何限制,可依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具体设置。
请参阅图3A,在一示例性的应用场景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手机10,所述被控制设备包括电冰箱21、电视机22以及空调23,所述手机10可实现对电冰箱21、电视机22以及空调23的控制,在该应用场景中,用户手持手机10指向电视机22,表示要对电视机22进行控制。响应于所述手机10进入控制状态,与所述电冰箱21、电视机22以及空调23分别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所述手机10获取与所述电冰箱21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预设通信指标,并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与所述电冰箱21的相对位置信息(所述手机10与所述电冰箱21之间的距离值以及相对角度);以及所述手机10获取与所述电视机22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信号传输过程中中产生的预设通信指标,并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与所述电视机22的相对位置信息(所述手机10与所述电视机22之间的距离值以及相对角度);以及所述手机10获取与所述空调23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信号传输过程中中产生的预设通信指标,并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与所述空调23的相对位置信息(所述手机10与所述空调23之间的距离值以及相对角度);然后所述手机10根据3个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距离值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相对角度在预设范围内的被控制设备为所述目标设备,即是说,所述距离值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相对角度在预设范围内的被控制设备即为所述手机10指向的被控制设备,在图3A的应用场景中,用户手持手机10指向电视机22,则所述手机10基于上述确定目标设备的过程可以得出所述手机10指向的所述电视机22为目标设备,从而用户可以通过手机10实现对所述电视机22的控制;本实施例实现基于设备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确定目标设备,用户无需进行手动确定目标设备的步骤,进一步方便用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与图3B,在另一示例性的应用场景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手机10,所述被控制设备包括电冰箱21、电视机22以及空调23,所述手机10可实现对电冰箱21、电视机22以及空调23的控制,在该应用场景中,用户手持手机10指向空调23,表示要对空调23进行控制,所述手机10通过确定与电冰箱21、电视机22以及空调23的相对位置信息,进而可以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从电冰箱21、电视机22以及空调23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在图3B的应用场景中,所述手机10基于上述确定目标设备的过程可以得出所述手机10指向的所述空调23为目标设备,从而用户可以通过手机10实现对所述空调23的控制;本实施例实现基于设备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确定目标设备,用户无需进行手动确定目标设备的步骤,进一步方便用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在确定出所述目标设备之后,所述控制设备可以在所述控制设备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用于控制所述目标设备的界面,以便用户根据用于控制所述目标设备的界面进行操作,所述控制设备检测所述操作指向的用户指令,并根据检测到的用户指令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从而所述目标设备可以执行所述控制信号,达到控制目的;本公开实施例在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后,可以在在所述控制设备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用于控制所述目标设备的界面,进一步方便用户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显示在所述用于控制所述目标设备的界面上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目标设备的显示图标、与所述目标设备相关的设备信息以及控制控件(用户可以对所述控制控件进行触发操作,由所述控制设备检测所述触发操作指向的用户指令)等。
作为其中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保证所述控制信号的准确传输。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在确定出所述目标设备之后,所述电子设备也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其中,可以选择具有低功耗特点的第二通信协议来建立第二通信连接,使得使用第二通信连接进行数据传输的功耗小于使用第一通信连接进行数据传输的功耗,同时保证所述控制信号的准确传输,例如第一通信连接基于UWB协议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可以选择基于比UWB协议功耗低的WiFi协议或者蓝牙建立,从而有利于降低设备功耗。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对于所述控制信号在第二通信连接中的具体传输过程不作任何限制,可依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具体设置,例如所述控制信号通过第二通信连接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可能通过中转设备(比如路由器或者服务器等)进行传输。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确定出所述目标设备之后,为了进一步方便用户使用,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方式实现对所述目标设备的控制,所述控制设备可以采集用户的语音信号并进行识别,得到识别内容,然后根据所述识别内容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本实施例实现通过语音方式控制所述目标设备,进一步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中,响应于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预设通信指标,然后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出控制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再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并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所述控制设备实现对目标设备的控制,本公开实施例实现基于设备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目标设备,无需用户手动确定目标设备,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进一步方便用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可以任意进行组合,只要特征之间的组合不存在冲突或矛盾,但是限于篇幅,未进行一一描述,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的任意进行组合也属于本说明书公开的范围。
与前述设备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输液监视装置、装置所应用的设备以及存储介质的实施例。
如图4所示,图4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设备控制装置的框图,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通信连接建立模块201、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模块202和目标设备确定及控制模块203。
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建立模块201,被配置为响应于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
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模块202,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预设通信指标,并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所述目标设备确定及控制模块203,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并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响应于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预设通信指标,然后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出控制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再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并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所述控制设备实现对目标设备的控制,本公开实施例实现基于设备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目标设备,无需用户手动确定目标设备,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进一步方便用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值、以及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角度。
所述目标设备确定及控制模块203,包括:
目标设备确定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中确定与所述控制设备距离值小于预设阈值、且与所述控制设备的相对角度在预设范围内的被控制设备为所述目标设备。
目标设备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通信指标包括用于确定所述距离值的信号强度或者信号传输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天线阵列;所述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两根天线;所述天线阵列被设置于所述控制设备的顶端。
所述预设通信指标包括所述天线阵列确定的信号入射角度;所述信号入射角用于确定所述相对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建立模块之前,还包括:
参数传输模块,被配置为通过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预先建立的第二通信连接,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发送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参数;所述参数至少包括连接标识、密钥或者通信频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设备确定及控制模块203包括:
目标设备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
目标设备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检测到的用户指令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入控制状态的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
检测到所述控制设备被拿起;或者,检测到安装于所述控制设备中的预设应用程序的启动事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设备确定及控制模块203包括:
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在所述控制设备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用于控制所述目标设备的界面,通过所述目标涉笔的界面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设备确定及控制模块203包括:
目标设备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
目标设备控制单元,被配置为采集用户的语音信号并进行识别,得到识别内容;以及,根据所述识别内容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通信协议包括以下任一:WiFi协议、蓝牙协议或者UWB协议。
用于建立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协议包括以下任一: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或移动通信协议。
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红外协议、WiFi协议、蓝牙协议、UWB协议或者ZigBee协议;所述移动通信协议至少包括以下任一:3G通信协议、4G通信协议、GSM通信协议或者GPRS通信协议。
上述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相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预设通信指标,并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并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相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如图5所示,图5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设备的结构图。该设备500可以是控制器,智能手机,平板设备,电脑或者个人数字助理等终端。
参照图5,设备5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502,存储器504,电源组件506,多媒体组件508,音频组件5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512,传感器组件514,以及通信组件516。
处理组件502通常控制设备5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5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5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5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5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508和处理组件5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5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5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设备5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5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506为设备5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5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设备5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508包括在所述设备5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5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5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5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5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设备5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504或经由通信组件5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5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512为处理组件502和***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5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设备5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514可以检测到设备5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设备5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514还可以检测设备500或设备500中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设备5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设备5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设备5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5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5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5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516被配置为便于设备5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设备5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3G或4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5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5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设备5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504,上述指令可由设备500的处理器5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其中,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设备500能够执行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预设通信指标,并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并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预先建立的第二通信连接,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发送用于建立第一通信连接的参数;
响应于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通过所述参数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预设通信指标,并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并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具体地,根据检测到的用户指令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值、以及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角度;
所述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包括:
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中确定与所述控制设备距离值小于预设阈值、且与所述控制设备的相对角度在预设范围内的被控制设备为所述目标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通信指标包括用于确定所述距离值的信号强度或者信号传输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天线阵列;所述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两根天线;所述天线阵列被设置于所述控制设备的顶端;
所述预设通信指标包括所述天线阵列确定的信号入射角度;所述信号入射角用于确定所述相对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至少包括连接标识、密钥或者通信频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控制状态的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
检测到所述控制设备被拿起;或者,检测到安装于所述控制设备中的预设应用程序的启动事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控制设备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用于控制所述目标设备的界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还包括:
采集用户的语音信号并进行识别,得到识别内容;
根据所述识别内容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通信协议包括以下任一:WiFi协议、蓝牙协议或者UWB协议;
用于建立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协议包括以下任一: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或移动通信协议;
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红外协议、WiFi协议、蓝牙协议、UWB协议或者ZigBee协议;所述移动通信协议至少包括以下任一:3G通信协议、4G通信协议、GSM通信协议或者GPRS通信协议。
10.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传输模块,被配置为通过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预先建立的第二通信连接,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发送用于建立第一通信连接的参数;
第一通信连接建立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预设通信指标,并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目标设备确定及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并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所述目标设备确定及控制模块包括目标设备控制单元,所述目标设备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检测到的用户指令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值、以及与所述被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角度;
所述目标设备确定及控制模块,包括:
目标设备确定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中确定与所述控制设备距离值小于预设阈值、且与所述控制设备的相对角度在预设范围内的被控制设备为所述目标设备;
目标设备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通信指标包括用于确定所述距离值的信号强度或者信号传输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天线阵列;所述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两根天线;所述天线阵列被设置于所述控制设备的顶端;
所述预设通信指标包括所述天线阵列确定的信号入射角度;所述信号入射角用于确定所述相对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至少包括连接标识、密钥或者通信频段。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控制状态的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
检测到所述控制设备被拿起;或者,检测到安装于所述控制设备中的预设应用程序的启动事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设备确定及控制模块包括:
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在所述控制设备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用于控制所述目标设备的界面,通过所述目标设备的界面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设备确定及控制模块还包括目标设备确定单元,
所述目标设备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
所述目标设备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采集用户的语音信号并进行识别,得到识别内容;以及,根据所述识别内容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通信协议包括以下任一:WiFi协议、蓝牙协议或者UWB协议;
用于建立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协议包括以下任一: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或移动通信协议;
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至少包括以下任一:红外协议、WiFi协议、蓝牙协议、UWB协议或者ZigBee协议;所述移动通信协议至少包括以下任一:3G通信协议、4G通信协议、GSM通信协议或者GPRS通信协议。
19.一种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预先建立的第二通信连接,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发送用于建立第一通信连接的参数;
响应于控制设备进入控制状态,通过所述参数与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预设通信指标,并根据所述预设通信指标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其中一个被控制设备作为目标设备,并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具体地,根据检测到的用户指令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目标设备。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083056.3A 2020-02-07 2020-02-07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343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3056.3A CN111343058B (zh) 2020-02-07 2020-02-07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7/029,312 US11283878B2 (en) 2020-02-07 2020-09-23 Device control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20200587.2A EP3863228A1 (en) 2020-02-07 2020-10-07 Device control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3056.3A CN111343058B (zh) 2020-02-07 2020-02-07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3058A CN111343058A (zh) 2020-06-26
CN111343058B true CN111343058B (zh) 2022-02-08

Family

ID=71181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3056.3A Active CN111343058B (zh) 2020-02-07 2020-02-07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3878B2 (zh)
EP (1) EP3863228A1 (zh)
CN (1) CN1113430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1572A (zh) * 2020-10-14 2021-01-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513846B (zh) * 2020-11-16 2023-03-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通信方法、终端、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43446B (zh) * 2020-12-02 2023-04-2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近场通信的交互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86096A (zh) * 2021-03-15 2022-09-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响应控制语音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300079A1 (en) * 2021-03-17 2022-09-22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Ultra-wideband to identify and control other device
CN113050458B (zh) * 2021-03-24 2022-07-22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529380B (zh) * 2021-06-08 2023-12-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超宽带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284562A1 (zh) * 2021-07-14 2023-01-19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设备、家电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CN113681557A (zh) * 2021-08-17 2021-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机器人控制方法、机器人和可读存储介质
EP4290266A1 (en) * 2021-08-23 2023-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3903218B (zh) * 2021-10-21 2024-03-15 优必选(湖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教育编程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43081B (zh) * 2021-11-30 2024-04-19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CN114071357A (zh) * 2021-12-02 2022-02-18 四川虹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uwb技术的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
CN114449683A (zh) * 2022-02-08 2022-05-06 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通信***及电子设备
CN116935841A (zh) * 2022-03-31 2023-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控制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3240568A1 (zh) * 2022-06-16 2023-1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超宽带连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442917A (zh) * 2022-08-17 2022-12-06 ***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453275A (zh) * 2023-12-25 2024-0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配置化开发及配置方法、装置及终端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2655A (zh) * 2016-03-25 2016-08-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80648B1 (ko) 2004-04-10 2006-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차원 포인팅 기기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2239747B (zh) * 2008-12-04 2014-03-2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和控制设备的方法
US9449500B2 (en) * 2012-08-08 2016-09-20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ed appliance control
CN103826007B (zh) * 2014-02-17 2016-08-1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对终端进行遥控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US9536421B2 (en) 2015-06-02 2017-01-03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td. Intuitive way to point, access and control appliances and other objects in building interiors
CN105608861B (zh) * 2015-10-29 2019-08-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357555A (zh) * 2015-11-11 2016-02-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遥控的方法、遥控设备及***
US10117051B2 (en) * 2016-01-29 2018-10-30 Clarkson University Localization using wireless signals
KR102542766B1 (ko) * 2016-11-17 2023-06-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CN109274563B (zh) * 2018-10-10 2021-12-31 耘申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和装置
KR102137194B1 (ko) * 2018-10-31 2020-07-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KR20200074732A (ko) * 2018-12-17 2020-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CN110568767B (zh) * 2019-07-31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选择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2655A (zh) * 2016-03-25 2016-08-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83878B2 (en) 2022-03-22
CN111343058A (zh) 2020-06-26
EP3863228A1 (en) 2021-08-11
US20210250406A1 (en) 2021-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3058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613498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evice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
EP313123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evice
US20170125035A1 (en) Controlling smart device by voice
US10298513B2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accessing network
JP2017524316A (ja) ビデオ通信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2022007087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figuring sidelink resource
WO2019000376A1 (zh) 一种实现网络边缘计算的方法及装置
US20230217212A1 (en) Ranging capacity request method, ranging capacity sending method, and ranging capacity receiving method
US20170171706A1 (en) Device display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EP3663886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nd remote control device
CN104601204B (zh) 触发条件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343714B (zh) 终端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1030710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ntelligent voice contro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451811A (zh) 无人机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491518A (zh)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社交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5188027A (zh) 附近用户查找方法及装置
CN105357640B (zh) 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EP4300125A1 (en) Ran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user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918183A (zh) 测距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66868B (zh) 小区测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538543A (zh) 失物查找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40137903A1 (en) Ran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401509B (zh) 测量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20077574A1 (zh) 基于物物直连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