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84568A - 车身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身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84568A
CN111284568A CN201910977046.1A CN201910977046A CN111284568A CN 111284568 A CN111284568 A CN 111284568A CN 201910977046 A CN201910977046 A CN 201910977046A CN 111284568 A CN111284568 A CN 111284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wall portion
rocker
width direction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70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84568B (zh
Inventor
村田宗志朗
匈坂享史
各务绫加
田胡秀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284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4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84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4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27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rea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36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side panels, sill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62D25/025Side sil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3Assembly of structural j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08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light alloys, e.g. extru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具备:压铸制的后地板侧梁;以及门槛后部内部,构成金属制的门槛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与所述后地板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结合,该金属制的门槛后部设于在车辆侧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门槛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中形成了闭截面部,将所述门槛后部内部与所述后地板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结合的结合部构成为包括:纵壁部;以及外侧结合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为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开放的开截面形状,在与所述纵壁部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覆盖该门槛后部内部并与该门槛后部内部结合。

Description

车身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构造。
背景技术
DE10200700672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使铝压铸制的后地板侧梁与门槛结合的技术。在该现有技术中,在门槛中的构成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门槛外部上安装由板状部件形成的支架,经由该支架并通过螺栓紧固而使后地板侧梁与门槛结合。
然而,在如前述那样经由支架使后地板侧梁与门槛结合的情况下,后地板侧梁与门槛的结合部的结合刚性、结合强度与该后地板侧梁的刚性无关而由支架的强度、刚性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了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支架的强度、刚性无关地使后地板侧梁与门槛之间的结合刚性、结合强度提高的车身构造。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身构造具备:压铸制的后地板侧梁,在车辆后部中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门槛后部内部,构成金属制的门槛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与所述后地板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结合,该金属制的门槛后部设于在车辆侧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门槛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中形成了闭截面部,将所述门槛后部内部与所述后地板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结合的结合部构成为包括:纵壁部,构成所述门槛后部内部中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外侧结合部,形成于所述后地板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为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开放的开截面形状,在与所述纵壁部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覆盖该门槛后部内部并结合于该门槛后部内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身构造中,在车辆后部中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处,压铸制的后地板侧梁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车辆侧部,门槛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在该门槛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设有金属制的门槛后部。该门槛后部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中形成了闭截面部,后地板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与构成门槛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门槛后部内部结合。
在此,门槛后部内部和后地板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经由结合部而结合。该结合部构成为包括门槛后部内部中构成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纵壁部和形成于后地板侧梁侧的外侧结合部。门槛后部内部的纵壁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后地板侧梁的外侧结合部的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为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开放的开截面形状。并且,该外侧结合部在与门槛后部内部的纵壁部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覆盖该门槛后部内部并与该门槛后部内部结合。
如此,在本发明中,在使后地板侧梁与门槛后部内部结合时,设定成在后地板侧梁中形成外侧结合部,在该外侧结合部与门槛后部内部的纵壁部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外侧结合部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覆盖门槛后部内部并与该门槛后部内部结合。
即,外侧结合部通过在与门槛后部内部的纵壁部之间设置间隙而在与门槛后部内部之间形成闭截面部,使将门槛后部内部与后地板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结合的结合部中的刚性提高。而且,该外侧结合部是用压铸形成的后地板侧梁的一部分,因此在本发明中,不需要用于使后地板侧梁与门槛后部内部结合的支架。
通常,用压铸形成的压铸部件的设计自由度较高,因此根据部位增加壁厚或者设置加强肋而以获得较高的刚性的方式形成。相对于此,例如,在金属制的板状部件的情况下,壁厚大致恒定,因此该板状部件的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壁厚。因此,在压铸部件和板状部件中,板状部件的刚性较低的可能性高。因此,在将压铸部件与板状部件结合的结合部中,该结合部中的结合强度、结合刚性由板状部件的强度、刚性左右。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如前述那样不需要作为板状部件的支架。并且,在用压铸形成的后地板侧梁中形成有外侧结合部,该外侧结合部与门槛后部内部结合,因此在后地板侧梁与门槛后部内部的结合部中,能够获得作为压铸部件而获得的较高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车身构造在第一方案的车身构造的基础上,在所述外侧结合部中设有凹部,该凹部朝向所述纵壁部侧凹陷,该凹部的底壁部与该纵壁部抵接并结合。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车身构造中,在形成于后地板侧梁的外侧结合部中设有朝向形成于门槛后部内部的纵壁部侧凹陷的凹部,该凹部的底壁部与门槛后部内部的纵壁部抵接并结合。
如前述那样,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后地板侧梁的外侧结合部在与门槛后部的门槛后部内部的纵壁部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相对于该门槛后部内部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覆盖并结合。即,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中,后地板侧梁的外侧结合部与门槛后部内部的结合部例如具有将该外侧结合部与门槛后部内部的纵壁部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的壁(上壁部)结合的结合部位(第一结合部位),并且具有将该外侧结合部与门槛后部内部的纵壁部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的壁(下壁部)结合的结合部位(第一结合部位)。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车身构造中,在外侧结合部中设有凹部,具有将该凹部的底壁部与门槛后部内部的纵壁部结合的结合部位(第二结合部位)。如此,在后地板侧梁与门槛后部内部的结合部中,门槛后部内部的纵壁部作为第二结合部位增加,由此与仅设有第一结合部位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结合刚性相应提高结合部位增加的量。由此,后地板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被限制变形。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车身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车身构造的基础上,在所述凹部内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形成有与该凹部的侧壁相连的肋。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车身构造中,在凹部内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形成有与该凹部的侧壁相连的肋,对凹部进行加强。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车身构造在第三方案的车身构造的基础上,在所述凹部内,将所述肋设置于中间而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以及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分别设有结合部位。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车身构造中,在凹部内,将肋设置于中间而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以及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设有结合部位,由此在后地板侧梁与门槛后部内部的结合部中能够使结合刚性提高。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车身构造在第一~第四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案的车身构造的基础上,所述门槛后部内部还具备:上壁部,设于所述纵壁部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与该纵壁部相连;以及下壁部,设于所述纵壁部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与所述上壁部相对地配置并与该纵壁部相连,所述外侧结合部还具备:结合上壁部,与所述上壁部抵接并结合;以及结合下壁部,与所述下壁部抵接并结合。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车身构造中,门槛后部内部还具备设于纵壁部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的上壁部和设于纵壁部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的下壁部。并且,上壁部以及下壁部对向地配置,并且分别与纵壁部相连地形成。
并且,后地板侧梁的外侧结合部与门槛后部内部的上壁部、下壁部对应地还分别具备结合上壁部、结合下壁部。并且,外侧结合部的结合上壁部与门槛后部内部的上壁部抵接并结合,并且外侧结合部的结合下壁部与门槛后部内部的下壁部抵接并结合。
如此,在本发明中,后地板侧梁的外侧结合部的凹部的底壁部、结合上壁部、结合下壁部与该门槛后部内部的纵壁部、上壁部、下壁部分别结合,由此结合面增加,后地板侧梁与门槛后部内部的结合部中的结合强度能够进一步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具有如下优异的效果:能够与支架的强度、刚性无关地使后地板侧梁与门槛之间的结合刚性、结合强度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具有如下优异的效果:在车辆的后撞时能够在后地板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处抑制面外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具有如下优异的效果:能够使后地板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的刚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具有如下优异的效果:能够使后地板侧梁与门槛后部内部的结合部中的结合刚性提高,提高操纵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具有如下优异的效果:通过后地板侧梁与门槛后部内部的结合部中的结合强度提高,能够实现在车辆的后撞时碰撞载荷高效地从门槛后部内部向门槛侧的传递。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来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的车辆下部中的后部侧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的一部分的后地板侧梁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沿着图1所示的A-A线切断时的截面位置处的门槛后部与后地板侧梁的结合部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门槛后部与后地板侧梁的结合部的从箭头B方向观察的向视图。
图5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的门槛后部与后地板侧梁的结合部中的变形例1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的车身(车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箭头UP表示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并且,箭头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以下,在仅使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进行说明的情况下,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左右方向(车宽方向)的左右、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
(车身构造的结构)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了表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的车辆10的下部(以下称为“车辆下部”)12中的车辆10的后部(以下称为“车辆后部”)14侧的俯视图。
如该图所示,在车辆10的侧部(以下称为“车辆侧部”)16,左右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门槛18。该左右的门槛18的沿着与该门槛18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车辆上下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为闭截面形状,该左右的门槛18分别构成车辆侧部16的框架的一部分。
在左右的门槛18之间设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构成车室内(座舱)22的地面的地板24,该地板24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与左右的门槛18分别结合。并且,在左右的门槛18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门槛后部19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分别延伸,门槛18和门槛后部19相互结合并一体化。需要说明的是,门槛18以及门槛后部19也可以一体形成,这是不言而喻的。
并且,在左右的门槛后部19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19A之间,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配设有地板横梁28,该地板横梁28结合于地板24上。并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后地板侧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20A与左右的门槛后部19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结合(后述的结合部29)。
该后地板侧梁20以俯视下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并且如图2所示的那样以侧视下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突出的方式弯曲。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示出了后地板侧梁20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在左右的后地板侧梁20之间设有中央地板26,该中央地板26位于地板24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构成车室内22的后部侧的地面。并且,该中央地板26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与左右的后地板侧梁20分别结合。
并且,在该后地板侧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部20B,在左右的后地板侧梁20之间,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配设有地板横梁30,该地板横梁30结合于中央地板26上。
而且,在后地板侧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20C,在左右的后地板侧梁20之间,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配设有地板横梁32。与前述的地板横梁30一样,该地板横梁326也结合于中央地板26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左右的后地板侧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侧即地板横梁28与地板横梁30之间,在中央地板26的下方侧配设有燃料罐34。并且,在左右的后地板侧梁20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虽然未图示,但是设有供减震器安装的悬挂塔36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左右的后地板侧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后地板侧梁后部38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分别延伸。并且,在中央地板26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设有后地板42,该后地板42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构成行李厢内41的地面。
并且,在该后地板4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外侧分别设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后地板侧板44,左右的后地板侧梁后部38与该后地板侧板44分别结合。
在此,对门槛后部19与后地板侧梁20的结合部29进行说明。
图3中示出了沿着图1所示的A-A线切断时的截面位置处的门槛后部19与后地板侧梁20的结合部29的截面形状。并且,图4中示出了图1中该结合部29的从箭头B方向观察的向视图。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后地板侧梁20通过例如铝压铸形成,使用沿着后地板侧梁20中的车辆宽度方向进行开模的金属模具。需要说明的是,该后地板侧梁20并不限于铝,也可以是基于锌·镁·铜等的合金的压铸产品,并且也可以通过基于砂型的铸件来形成。另一方面,门槛后部19由例如钢板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于钢板,也可以通过基于铝合金等其他的金属的板状部件来形成,这是不言而喻的。
该门槛后部19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中形成了闭截面部46(后文叙述)。并且,门槛后部19构成为包括构成该门槛后部19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板状的门槛后部内部48和构成该门槛后部19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板状的门槛后部外部50。
并且,该门槛后部内部48和门槛后部外部50通过焊接等而结合,由此一体化,后地板侧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20A与该门槛后部内部48结合。需要说明的是,门槛后部19不需要一定构成为包括门槛后部内部48和门槛后部外部50,也可以门槛后部内部48以及门槛后部外部50一体形成。
并且,在门槛后部19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设有构成车辆侧部16的外观的侧梁外部52。在图3中,在该侧梁外部52与门槛后部内部48之间形成了闭截面部46,但是根据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的不同,在门槛后部内部48与门槛后部外部50之间形成闭截面部46。
(门槛后部内部)
在此,对门槛后部内部48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门槛后部内部48的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呈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开放的大致帽型形状。并且,门槛后部内部48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处具备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上下方向形成的纵壁部54。
在该纵壁部54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设有上壁部56,该上壁部56与该纵壁部54相连,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形成。并且,在该纵壁部54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设有下壁部58,该下壁部58与该上壁部56对向并且与该纵壁部54相连,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形成。
而且,从上壁部56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端56A开始延伸出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的上凸缘部60,从下壁部58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端58A开始延伸出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的下凸缘部62。
(门槛后部外部)
接着,对门槛后部外部50进行说明。
该门槛后部外部50的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呈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开放的大致帽型形状。并且,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对向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上下方向形成有纵壁部64。
在该纵壁部64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设有上壁部66,该上壁部66与该纵壁部64相连,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形成。并且,在该纵壁部64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设有下壁部68,该下壁部68与该上壁部66对向并且与该纵壁部64相连,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形成。
而且,从上壁部66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端66A开始延伸出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的上凸缘部70,从下壁部68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端68A开始延伸出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的下凸缘部72。需要说明的是,该下凸缘部72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下凸缘部62重叠并相互结合。
(侧梁外部)
而且,对侧梁外部52进行说明。
该侧梁外部52的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呈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开放的大致帽型形状。并且,与门槛后部外部50的纵壁部64重叠的纵壁部74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上下方向形成。
在该纵壁部74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设有上壁部76,该上壁部76与该纵壁部74相连,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形成。并且,在该纵壁部74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设有下壁部78,该下壁部78与该上壁部76对向并且与该纵壁部74相连,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形成。需要说明的是,该下壁部78与门槛后部外部50的下壁部68重叠并相互结合。
并且,从上壁部76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端76A开始延伸出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的上凸缘部80,该上凸缘部80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上凸缘部60重叠并相互结合。需要说明的是,如前述那样,侧梁外部52的下壁部78与门槛后部外部50的下壁部68重叠并相互结合,因此在此未形成所谓下凸缘部。
(后地板侧梁)
接着,对后地板侧梁20进行说明。
如前述那样,构成门槛后部19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门槛后部内部48和后地板侧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20A在结合部29结合。
简单地说明的话,在该后地板侧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20A设有外侧结合部82,该外侧结合部82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覆盖门槛后部内部48,与该门槛后部内部48结合。
在此,后地板侧梁20的外侧结合部82的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为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开放的开截面形状。并且,外侧结合部82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处具备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上下方向形成的纵壁部84,在该纵壁部84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侧凹陷的凹部86。并且,在该纵壁部84中,在形成了凹部86的区域中,通过该凹部86而纵壁部84被分割成上侧纵壁部84A和下侧纵壁部84B。
如图4所示,该凹部86侧视下呈大致矩形状,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前后方向凹陷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纵壁部84形成为随着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而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描绘平缓的圆弧并向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接近。
因此,在该凹部86中,凹部86的深度随着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86A朝向前端86B而逐渐变浅。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位于凹部86的后端86A的后壁部(侧壁)88存在,但是位于凹部86的前端86B的前壁部与纵壁部84相连而不存在。
因此,位于凹部86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端86C的上壁部90以及位于凹部86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端86D的下壁部92俯视下呈分别以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90A、92A为顶部的三角形状。当然,在凹部86中也可以形成前壁部。
并且,凹部86的底壁部94能够与图3所示的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抵接。如图3所示,在凹部86的底壁部94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抵接的状态下,该凹部86的底壁部94能够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结合。
并且,如图4所示,在凹部86内,在该凹部86的车辆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86E,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形成有架设于底壁部94和后壁部88的肋96,该肋96俯视下呈以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96A为顶部的三角形状。
另一方面,在纵壁部84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设有结合上壁部98,该结合上壁部98与该纵壁部84相连,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形成,该结合上壁部98能够在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上壁部56抵接的状态下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上壁部56结合。
并且,在纵壁部84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设有结合下壁部100,该结合下壁部100与该结合上壁部98对向并且与该纵壁部84相连,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形成。该结合下壁部100能够在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下壁部58抵接的状态下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下壁部58结合。
通过以上那种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后地板侧梁20的外侧结合部82设置的凹部86的底壁部94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抵接的状态下,在该纵壁部54与该外侧结合部82的纵壁部84之间设有间隙102。
并且,在该凹部86的底壁部94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抵接的状态下,该凹部86的底壁部94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结合(结合部位A)。并且,在后地板侧梁20的外侧结合部82的结合上壁部98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上壁部56抵接的状态下,该外侧结合部82的结合上壁部98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上壁部56结合(结合部位B)。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凹部86而将间隙102划分成上部102A和下部102B。
并且,在后地板侧梁20的外侧结合部82的结合下壁部100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下壁部58抵接的状态下,该外侧结合部82的结合下壁部100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下壁部58结合(结合部位C)。需要说明的是,结合部位A、结合部位B、结合部位C并非按照该顺序结合。
并且,在该结合部29中,通过基于FDS(流钻螺钉)等进行的单侧结合或基于SPR(自冲铆钉)等进行的两侧结合来使在后地板侧梁20的前端部20A设置的外侧结合部82与门槛后部19的门槛后部内部48的外侧结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结合部位A、结合部位B以及结合部位C进行单侧结合,但是根据部位而进行两侧结合。
(车身构造的作用以及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所示的车辆后部14中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后地板侧梁20通过铝压铸形成,门槛后部19由钢板形成。并且,后地板侧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20A与构成该门槛后部19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门槛后部内部48结合(结合部29)。
在此,该结合部29构成为包括门槛后部内部48中构成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纵壁部54和形成于后地板侧梁20侧的外侧结合部82。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后地板侧梁20的外侧结合部82的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为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开放的开截面形状。并且,该外侧结合部82在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之间设有间隙102的状态下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覆盖该门槛后部内部48并与该门槛后部内部48结合。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后地板侧梁20的外侧结合部82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之间设置间隙102,在外侧结合部82与门槛后部内部48之间形成所谓闭截面部,使将门槛后部内部48与后地板侧梁20的外侧结合部82结合的结合部29中的刚性提高。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外侧结合部82是用压铸形成的后地板侧梁20的一部分,因此不需要用于使后地板侧梁20与门槛后部内部48结合的支架。
通常,用压铸形成的压铸部件的设计自由度较高,因此根据部位增加壁厚或者设置加强肋而以获得较高的刚性的方式形成。相对于此,在支架等金属制的板状部件的情况下,壁厚大致恒定,因此该板状部件的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壁厚。在板状部件中,也能够使壁厚变厚而将刚性设定得较高,但是在该情况下,车辆质量会增加。
因此,在车辆用部件中,为了对车辆质量的增加进行抑制,在压铸部件和板状部件中,板状部件的刚性降低的可能性高。因此,在将压铸部件与板状部件结合的结合部中,该结合部中的结合强度、结合刚性由板状部件的强度、刚性左右。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述那样,在通过压铸形成的后地板侧梁20中形成外侧结合部82,该外侧结合部82与门槛后部内部48结合。因此,在后地板侧梁20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结合部29中,能够获得作为压铸部件而获得的较高的刚性。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后地板侧梁20与门槛18(门槛后部19)之间的结合刚性、结合强度提高。由此,在车辆10(参照图1)中,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够削减补片(patch)等加强部件,能够实现零件数的降低。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在后地板侧梁20中形成的外侧结合部82的纵壁部84,设有朝向形成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侧凹陷的凹部86。由此,能够使外侧结合部82的纵壁部84的刚性提高。而且,该凹部86的底壁部94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抵接并结合。
如前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地板侧梁20的外侧结合部82在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之间设有间隙102的状态下相对于该门槛后部内部48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覆盖并结合。
即,在该情况下,后地板侧梁20的外侧结合部82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结合部29具有将该外侧结合部82的结合上壁部98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上壁部56结合的结合部位B,并且具有将该外侧结合部82的结合下壁部100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下壁部58结合的结合部位C。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这些结合部位B、C,具有将在该外侧结合部82中形成的凹部86的底壁部94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结合的结合部位A。
如此,在后地板侧梁20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结合部29中,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作为结合部位A增加,由此与仅设有结合部位B、C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结合刚性相应提高结合部位增加的量。由此,后地板侧梁20的外侧结合部82被限制变形,在车辆10(参照图1)的后撞时能够在后地板侧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外侧结合部82处抑制面外变形。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部86内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形成有将该凹部86的底壁部94与后壁部88相连的肋96。由此,能够对该凹部86进行加强,在后地板侧梁20的外侧结合部82中使刚性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部86内,该肋96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形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凹部86内,肋也可以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形成,由此能够在后地板侧梁20的外侧结合部82中使刚性提高。并且,肋也可以不仅设于凹部86内,还设于纵壁部54的背面侧(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即,在该外侧结合部82中,能够通过形成肋而使刚性提高。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部86内,将肋96设置于中间而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以及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分别设有结合部位A。由此,能够在后地板侧梁20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结合部29中使结合刚性提高。由此,在车辆10(参照图1)中,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门槛后部内部48具备在纵壁部54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设置的上壁部56和在纵壁部54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设置的下壁部58。并且,该上壁部56以及下壁部58相对地配置,并且分别与纵壁部54相连地形成。
另一方面,后地板侧梁20的外侧结合部82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上壁部56、下壁部58对应地分别具备结合上壁部98、结合下壁部100。并且,外侧结合部82的结合上壁部98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上壁部56抵接并结合(结合部位B),并且外侧结合部82的结合下壁部100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下壁部58抵接并结合(结合部位C)。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地板侧梁20的外侧结合部82的凹部86的底壁部94、结合上壁部98、结合下壁部100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纵壁部54、上壁部56、下壁部58分别结合。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地板侧梁20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结合部29中的结合面增加,结合强度能够进一步提高。
如此,通过后地板侧梁20与门槛后部内部48的结合部29中的结合强度提高,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实现在车辆10(参照图1)的后撞时碰撞载荷高效地从门槛后部内部48(门槛后部19)向门槛18(参照图1)侧的传递。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伴随于后地板侧梁20的铝压铸化而增加的车辆10(参照图1)中,能够承受后撞时的碰撞载荷并将碰撞载荷向门槛18(参照图1)侧传递。换言之,在车辆10(参照图1)的后撞时,后地板侧梁20以较短的行程且没有破坏地将碰撞载荷向门槛18(参照图1)侧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后地板侧梁20是铝压铸制的部件,但是也并非一定要是仅通过铝压铸来形成的部件。例如图5所示,也可以在铝压铸制的后地板侧梁104的周边部设置基于铁、铝合金等的金属板106。并且,该金属板106既可以由与后地板侧梁主体108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并且,使该金属板106与门槛后部内部48结合。在金属板106的情况下,与压铸部件进行比较的话,在结合面中更容易确保平坦面,即使为该变形例那种结构,也能够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效果大致相同的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也可以将一实施方式以及各种变形例适当组合来使用,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案实施,这是不言而喻的。

Claims (6)

1.一种车身构造,具备:
压铸制的后地板侧梁,在车辆后部中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
门槛后部内部,构成金属制的门槛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与所述后地板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结合,该金属制的门槛后部设于在车辆侧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门槛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中形成了闭截面部,
将所述门槛后部内部与所述后地板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结合的结合部构成为包括:
纵壁部,构成所述门槛后部内部中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
外侧结合部,形成于所述后地板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为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开放的开截面形状,在与所述纵壁部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覆盖该门槛后部内部并结合于该门槛后部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构造,其中,
在所述外侧结合部中设有凹部,该凹部朝向所述纵壁部侧凹陷,该凹部的底壁部与该纵壁部抵接并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中,
在所述凹部内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形成有与该凹部的侧壁相连的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构造,其中,
在所述凹部内,将所述肋设置于中间而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以及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分别设有结合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构造,其中,
所述门槛后部内部还具备:
上壁部,设于所述纵壁部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与该纵壁部相连;以及
下壁部,设于所述纵壁部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与所述上壁部对向地配置并与该纵壁部相连,
所述外侧结合部还具备:
结合上壁部,与所述上壁部抵接并结合;以及
结合下壁部,与所述下壁部抵接并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构造,其中,
在所述后地板侧梁的周边部设有金属板。
CN201910977046.1A 2018-12-06 2019-10-15 车身构造 Active CN1112845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9288A JP7074039B2 (ja) 2018-12-06 2018-12-06 車体構造
JP2018-229288 2018-1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4568A true CN111284568A (zh) 2020-06-16
CN111284568B CN111284568B (zh) 2022-09-27

Family

ID=70776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7046.1A Active CN111284568B (zh) 2018-12-06 2019-10-15 车身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5689B2 (zh)
JP (1) JP7074039B2 (zh)
CN (1) CN111284568B (zh)
DE (1) DE102019127603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52628B2 (ja) * 2018-08-07 2022-04-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JP7284131B2 (ja) * 2020-09-03 2023-05-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JP7343456B2 (ja) * 2020-09-14 2023-09-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7017A (ja) * 1993-12-28 1995-07-25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JPH07323866A (ja) * 1994-06-01 1995-12-1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CN2590828Y (zh) * 2001-10-15 2003-12-1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后部车体结构
CN1511098A (zh) * 2002-01-22 2004-07-07 �����Զ�����ҵ��ʽ���� 车体构造
CN101746421A (zh) * 2008-12-08 2010-06-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下部车身结构
CN201923209U (zh) * 2010-11-18 2011-08-1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板纵梁结构
JP2013002210A (ja) * 2011-06-20 2013-01-07 Elcos Llc 鉄骨ブレース、およびこれと鉄骨柱及び鉄骨梁との接合構造
CN203793449U (zh) * 2014-05-08 2014-08-2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地板下纵梁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5878A (ja) * 1992-04-30 1993-11-19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強度メンバの結合構造
JP3470050B2 (ja) * 1998-11-13 2003-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3722124B2 (ja) * 2003-01-24 2005-11-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DE102007006722C5 (de) 2007-02-12 2021-03-11 Audi Ag Träger für eine Karosserie eines Kraftwagens
JP4903077B2 (ja) * 2007-03-30 2012-03-2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ピラー構造
DE102010023075A1 (de) 2010-06-08 2011-12-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D.Ges.D. Staates Delaware) Hinterer Unterbau für ein Fahrzeug
JP5724752B2 (ja) 2011-08-24 2015-05-27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キックアップフレームの接続構造
JP5760992B2 (ja) * 2011-11-29 2015-08-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US20150001887A1 (en) * 2013-06-28 2015-01-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ocker end plate, assemblie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DE102015100265B4 (de) 2015-01-09 2016-09-15 Audi Ag Seitenschwelleranordnung für eine Kraftwagenkarosserie
JP6455222B2 (ja) * 2015-02-25 2019-01-2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JP6642402B2 (ja) * 2016-12-09 2020-02-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骨格構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7017A (ja) * 1993-12-28 1995-07-25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JPH07323866A (ja) * 1994-06-01 1995-12-1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CN2590828Y (zh) * 2001-10-15 2003-12-1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后部车体结构
CN1511098A (zh) * 2002-01-22 2004-07-07 �����Զ�����ҵ��ʽ���� 车体构造
CN101746421A (zh) * 2008-12-08 2010-06-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下部车身结构
CN201923209U (zh) * 2010-11-18 2011-08-1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板纵梁结构
JP2013002210A (ja) * 2011-06-20 2013-01-07 Elcos Llc 鉄骨ブレース、およびこれと鉄骨柱及び鉄骨梁との接合構造
CN203793449U (zh) * 2014-05-08 2014-08-2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地板下纵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74039B2 (ja) 2022-05-24
JP2020090223A (ja) 2020-06-11
US20200180704A1 (en) 2020-06-11
DE102019127603A1 (de) 2020-06-10
DE102019127603B4 (de) 2022-11-17
US11465689B2 (en) 2022-10-11
CN111284568B (zh) 202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52682B2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US8282154B2 (en) Vehicle body lateral side portion structure
CN111284568B (zh) 车身构造
JP4482532B2 (ja) 車両の後部ドア構造
WO2019198753A1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6227680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EP1908668A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KR20160033195A (ko) 차체 전부(前部) 구조
CN108974133B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11284567B (zh) 车身构造
CN109305225B (zh)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JP7124649B2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US7946645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CN111703506B (zh) 车辆下部构造
JP5096534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側部構造
CN111284569B (zh) 车身构造
JP6221164B2 (ja) 車体構造
JP5411245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6237670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JP6562997B2 (ja) 片側センタピラーレス車両の車体側部構造
CN108791507A (zh) 车体后部结构
JP2006056390A (ja) バックドア開口の下部コーナー部の補強構造
JP2009248729A (ja) 車両のサイドメンバ構造
JP2024067348A (ja) フロントピラーロア
JP4075840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