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16625A - 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16625A
CN111216625A CN202010138346.3A CN202010138346A CN111216625A CN 111216625 A CN111216625 A CN 111216625A CN 202010138346 A CN202010138346 A CN 202010138346A CN 111216625 A CN111216625 A CN 1112166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main body
body shell
panel
slide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383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16625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13834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166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16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6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16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66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7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2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for lighting specific fittings of passenger or driving compartments; mounted on specific fittings of passenger or driving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50Mounting arrangements
    • B60Q3/51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lighting devices onto vehicle interior, e.g. onto ceiling or fl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6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aspects
    • B60Q3/62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aspects using light guides
    • B60Q3/64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aspects using light guides for a single light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80Circuits; Control arrangements
    • B60Q3/82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 lighting, e.g. switching by tilting the l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s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Mounting And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涉及汽车驾驶安全辅助设备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汽车在快速或高速行驶时,车头前方出现强光或驾驶室内光线过暗时,在驾驶室内驾驶员没有一个醒目的参照点导致驾驶员无法判断汽车右侧前车轮的明确位置而发生侧翻、越线行驶、超车晕车、窄路难行、规避障碍发生剐蹭等危险事故的发生。解决技术问题的核心部件由电源、光敏电阻、灯罩、发光二极管构成,经过核心部件的作用在汽车中控台台面上形成一个始终跟随车头前方光线的明暗变化自动调节亮度的参照点。驾驶员的视线通过汽车中控台台面上的参照点判断汽车右侧前车轮的位置,从而实现汽车在快速或高速行驶时安全驾驶的目的,其效果在夜间显得更加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驾驶辅助定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快速或高速行驶中因右侧前车轮位置不明确时存在着发生侧翻、越线行驶、超车晕车、窄路难行、规避障碍发生剐蹭等危险事故的发生。为了确保行驶中的汽车右侧安全,有的驾驶员选择雨刮器作参照点,有的驾驶员选择方向盘作为参照点,有的在中控台上摆放装饰品作参照点等,这些方法都不能实现夜间行车时车头前方出现强光或驾驶室内光线过暗时有个醒目的参照点。为了实现驾驶员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知道右侧前车轮的位置,当前市面上采用了摄像头技术,但摄像头技术只能解决汽车在慢速行驶中右侧前车轮的位置,无法解决汽车在快速或高速行驶中右侧前车轮的定位问题。纵观所知,绝大部分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快速或高速行驶和夜间行驶过程中,因此,提出“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的发明是很有必要性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汽车中控台台面上提供一种始终长亮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作为参照点,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第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包括主体壳、隔板、底座、滑条以及主体壳内腔的线路五大部分组成,所述隔板、底座、滑条以及主体壳内腔的线路四大部分都设置在主体壳内腔,所述隔板把主体壳内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并且上部分空间为线路布置区,下部分空间为底座、滑条的容纳区,所述滑条设置在底座的滑条穿梭通道内,所述主体壳、隔板、底座、滑条四大部分凭借锁定主体壳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壳为立体梯形状,并且主体壳的前面板的面积小于后面板的面积,左右两侧面板的面积和形状相同,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实现主体壳的外形美观,重心稳定,满足主体壳内腔空间需求,又能使底座的底面积最大化而利于底座的安装稳固,同时又能满足太阳能滴胶板的放置倾斜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壳底部边沿略高于底座底部平面,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避免主体壳相对底座左右移动时主体壳底部边沿与中控台台面间产生摩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壳依附滑条实现相对底座的左右移动,实现的方法是主体壳通过锁定主体壳螺栓的松紧调节,在外力辅助的作用下主体壳依附滑条在滑条穿梭通道内的左右移动从而实现主体壳相对底座的左右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从正面观察所述主体壳上面板包括锁定孔装饰帽,灯罩,导光柱,充电孔防尘帽,电源开关按钮柄孔,灯罩插槽,锁定孔,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发光二极管座套,发光二极管,导光柱孔,充电孔,所述主体壳前面板包括居中标志,位移刻度观察口,所述主体壳后面板包括光敏电阻卡槽,光敏电阻,光敏电阻电极引出孔,太阳能滴胶板,太阳能滴胶板卡槽,太阳能滴胶板电极引出孔;所述主体壳从正面向前翻转后底部朝上俯视时所见的主体壳内腔内壁包括滑条导入槽,电源开关卡槽,固定充电模块插槽,锂电池支架,导线连接通道,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固定墩,隔板固定柱,所述主体壳从正面向前翻转后底部朝上俯视时所见的主体壳内腔上部分空间包括电源开关,充电模块,锂电池,固定电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孔装饰帽盖在锁定孔处,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实现锁定孔防尘,外形美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罩壁厚均匀而且为红色,并且灯罩罩着带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座套***灯罩插槽内,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实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透过灯罩后光线均匀,色调一致,灯罩的颜色设为红色是为了形成的参照点更加醒目,避免驾驶员刻意去寻找参照点而分散注意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光柱通过导光柱孔***到主体壳内腔,并且导光柱上体部分卡在主体壳上面板内,导光柱下体部分延伸到主体壳内腔,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采用充电模块对锂电池充电时能观察出锂电池的电能是否充满。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充电孔防尘帽盖在充电孔处,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实现充电孔防尘,外形美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源开关按钮柄孔设置在主体壳上面板左侧,并且电源开关按钮柄孔为通孔,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电源开关的按钮柄便于从主体壳的内腔穿出到主体壳上面板的表面,同时也便于驾驶员操作电源开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罩插槽设置在主体壳上面板横向居中,并且灯罩插槽垂直延伸到固定墩底部附近,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实现主体壳相对底座左右移动的最大距离相等,灯罩插槽垂直延伸到固定墩底部附近的目的是为了灯罩***时更加稳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孔设置在灯罩插槽左右两侧且锁定孔为通孔,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实现锁定主体壳螺栓把主体壳、隔板、底座、滑条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时又利于主体壳相对底座左右移动调节,并且锁定孔的上部分孔径大于下部分孔径是为了便于安装锁定孔装饰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设置在灯罩插槽内壁的内环且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为通孔,并且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的孔径与发光二极管座套的下体部分外径相同,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保证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位于灯罩插槽的中央从而实现发光二极管位于灯罩内部的中央,同时有利于导线连接发光二极管的电极。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下体部分卡进发光二极管座套内,并且发光二极管的上体灯头部分裸露在发光二极管座套的上口之上,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保证发光二极管位于灯罩内部的中央且稳固,从而实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均匀地透出灯罩。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光柱孔和充电孔都设置在主体壳上面板右侧,并且导光柱孔在充电孔左侧,所述充电孔邻近于主体壳上面板右侧边沿,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避免采用充电模块对锂电池进行充电时妨碍驾驶员的安全驾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居中标志设置在主体壳前面板底部中央,所述位移刻度观察口设置在居中标志左右两侧,并且居中标志和位移刻度观察口皆属于主体壳前面板底部边沿的一部分,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便于驾驶员通过位移刻度观察口观察主体壳相对底座左右移动位置情况,从而实现灯罩在汽车中控台台面上的准确安放位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敏电阻卡槽设置在主体壳后面板上而且光敏电阻卡槽与主体壳上面板边沿相邻,并且光敏电阻卡槽凹处有光敏电阻电极引出孔,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保证光敏电阻安装稳固情况下更充分地感应车头前方的光线明暗变化从而实现光敏电阻自动调节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另一方面便于导线连接光敏电阻的电极。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敏电阻卡在光敏电阻卡槽内是为了防止光敏电阻脱落,光敏电阻的作用是通过光线的强弱变化自动调节发光二极管的亮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太阳能滴胶板卡槽设置在主体壳后面板横向中部靠下,并且太阳能滴胶板卡槽凹处有太阳能滴胶板电极引出孔, 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稳固安装太阳能滴胶板以及导线与太阳能滴胶板的电极相连。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太阳能滴胶板卡进太阳能滴胶板卡槽内的作用是防止太阳能滴胶板在汽车运行中发生脱落,所述太阳能滴胶板的作用是给锂电池补充电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条导入槽设置在主体壳左右两侧面板内壁,并且滑条导入槽的形状是梯形,这样设计的作用是滑条经过滑条导入槽轻松定位滑入到主体壳内腔中从而实现在主体壳内腔中锁定主体壳螺帽小端的位置与锁定孔的位置准确垂直对应。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源开关卡槽设置在主体壳内腔左侧,并且电源开关卡槽与主体壳左侧面板内壁和主体壳上面板内壁相连,所述电源开关卡槽凹处设置有电源开关按钮柄孔,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保证电源开关安装稳固且电源开关的按钮柄能从主体壳内腔穿出到主体壳上面板的上表面。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充电模块插槽设置在主体壳内腔右侧而且固定充电模块插槽与主体壳右侧面板内壁和主体壳上面板内壁相连,并且固定充电模块插槽与主体壳上面板内壁垂直,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不仅保证充电模块安装稳固,又能保证充电孔防尘帽盖在充电孔时平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锂电池支架与主体壳后面板内壁、固定墩外沿、主体壳上面板内壁相连,并且锂电池支架和锂电池叠加厚度等于固定墩的高度,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防止锂电池在汽车运行中产生晃动,同时也有利于锂电池散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线连接通道设置在主体壳内腔上部分空间,并且导线连接通道设置在主体壳前面板内壁与固定墩外沿之间,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实现主体壳内腔中固定墩左右两侧的线路相互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设置在固定墩底部横向中部而且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纵向延伸出固定墩底部外沿,并且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是灯罩插槽底部的一部分,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保护连接发光二极管的电极的导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墩为椭圆形状且设置在主体壳内腔上部分空间,并且固定墩设置在主体壳上面板内壁横向中部且与主体壳上面板内壁相连,这样设计的作用是能满足灯罩插槽和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的设置深度,能为主体壳内腔线路布置区提供符合要求的空间,能固定主体壳相对底座左右移动的位置,并且固定墩为椭圆形状有利于减轻重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固定柱设置在主体壳内腔上部分空间,同时隔板固定柱分布在主体壳上面板内壁四个内角部位且隔板固定柱中的一端与相邻面板内壁相连,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通过稳固的隔板固定柱确保隔板安装平直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电源开关设置在主体壳内腔上部分空间左侧且电源开关卡在电源开关卡槽内,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电源开关安装稳固,方便驾驶员操作电源开关,同时电源开关能防止锂电池内部电能无价值的消耗。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充电模块***到固定充电模块插槽内,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充电模块安装稳固,避免充电模块在汽车运行中损坏和产生噪音,并且充电模块能快速为锂电池补充电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锂电池放置于锂电池支架上,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防止锂电池在汽车运行中因松动发生损坏和噪音,同时锂电池能为发光二极管提供电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电阻与光敏电阻之间采用并联连接,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在实现发光二极管有个基准亮度的情况下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又能跟随光敏电阻的电阻变化而发生改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墩的底面与充电模块的底面两者高度相等,隔板固定柱的高度矮于固定墩的高度,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一方面保证充电模块和电源开关安装稳固,另一方面保证主体壳内腔中的隔板平整而利于底座在隔板下表面上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包括隔板穿孔,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隔板固定孔,电源开关顶柱,并且隔板的作用是把主体壳内腔空间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并且隔板有助于主体壳在底座上表面左右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穿孔的位置在主体壳内腔中与主体壳上面板的锁定孔的位置垂直对应,并且隔板穿孔的孔径与锁定孔的下体部分孔径相等,这样设计的作用是有助于锁定主体壳螺栓顺利地把主体壳、隔板、底座、滑条四大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设置在隔板横向中部,并且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设置在隔板的外边沿与隔板穿孔之间,所述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在主体壳内腔中位于导线连接通道正下方,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直接使用车载电源为发光二极管供电时方便电源线的引入,当采用锂电池为发光二极管供电时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可闲置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固定孔设置在隔板的四个内角附近且隔板固定孔在主体壳内腔中与隔板固定柱的位置垂直对应,并且隔板固定孔成圆锥体状,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保证隔板安装平稳,同时又能避免固定螺栓的尾部妨碍底座在隔板下表面左右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源开关顶柱设置在隔板的上表面左侧且电源开关顶柱与隔板上表面相连,并且电源开关顶柱在主体壳内腔中与电源开关按钮柄孔的位置垂直对应,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防止操作电源开关时电源开关发生位移和产生异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包括位移刻度,底座固定孔,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固定底座辅助口,固定底座螺栓穿孔,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滑条穿梭通道以及固定底座使用的固定底座双面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底座为立体梯形状且底座横向内部为中空,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底座外形与主体壳内腔形状吻合而利于主体壳在底座上平稳左右滑动,并且底座内部为空心设计有助于滑条横向穿过底座内部且有利于减轻底座的重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位移刻度设置在底座前面板横向中部且位移刻度靠近底座下层面板边沿处,并且位移刻度的刻度间距均等,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一方面便于驾驶员观察主体壳相对底座左右移动调节情况,从而实现灯罩在汽车中控台表面上的准确位置,另一方面也是固定底座前的底座位置参考标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固定孔设置在底座下层面板,并且底座固定孔设置在滑条穿梭通道前后两侧,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采用永久固定底座时使用,采用短期固定底座时底座固定孔可闲置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设置在底座横向中部且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位于底座前面板边沿与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之间,并且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垂直穿过底座上下层面板,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在主体壳内腔中位于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正下方,这样设计的作用是直接采用车载电源代替锂电池为发光二极管供电时使用,当采用锂电池作为电源为发光二极管供电时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可闲置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底座辅助口设置在底座固定孔附近且固定底座辅助口与底座固定孔之间是成对关系,并且固定底座辅助口是底座下层面板横向两侧边沿中的一部分,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汽车中控台台面上放置有遮阳垫时固定底座时使用,另一方面也是固定底座前的底座位置参考标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底座螺栓穿孔设置在底座的上层面板,并且固定底座螺栓穿孔与底座固定孔是垂直成对对应关系,所述固定底座螺栓穿孔的孔径大于底座固定孔的孔径,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便于固定螺栓从底座上层面板进入底座固定孔对底座进行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设置在底座的上层面板横向中部,并且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在主体壳内腔中位于隔板穿孔的正下方,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配合主体壳实现相对底座的左右移动,另一方面的作用是利于锁定主体壳螺栓把主体壳、隔板、底座、滑条连接成一个整体。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条穿梭通道设置在底座的上下层面板之间而且滑条穿梭通道在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的下方,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滑条能在滑条穿梭通道内左右移动,从而实现主体壳依附滑条在底座上发生相对左右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底座双面胶的形状和面积与底座的下层面板底面的形状和面积相同,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固定底座双面胶用作固定底座,另一方面固定底座双面胶用作永久固定底座前对底座的固定位置进行辅助定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条的本体上有锁定主体壳螺帽,并且滑条上面是锁定主体壳螺帽小端,滑条下面是锁定主体壳螺帽大端,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为了防止用锁定主体壳螺栓把主体壳、隔板、底座、滑条四大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时锁定主体壳螺帽发生垂直位移和旋转,导致四大部分之间的结合不紧密而产生位移和异响,另一方面的作用是实现主体壳相对底座左右移动调节后的锁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条设置在滑条穿梭通道内,并且滑条能在滑条穿梭通道内左右移动,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通过滑条能在滑条穿梭通道内左右移动的功能从而实现主体壳依附滑条在底座上左右移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第一种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能在汽车中控台台面上提供一个始终跟随车头前方光线的明暗变化自动调节亮度的参照点。
2、汽车中控台台面上的参照点就是灯罩,因为灯罩设置为红色,所以能有效避免驾驶员刻意去寻找参照点而分散注意力。
3、由于安装作为参照点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时很难实现一次性准确安装位置,因此设置了主体壳相对底座左右移动的功能从而实现参照点相对汽车中控台台面的左右移动,经过多次微调实现汽车中控台台面上有一个准确的参照点。
4、为了汽车中控台台面不受破坏,采用了锂电池作为发光二极管的电源,为了保证锂电池内部电能充盈采用了太阳能滴胶板充电或通过充电模块充电,为了防止锂电池内部电能无价值的消耗而设置了电源开关。
5、当底座采用永久固定的方式时,由于锂电池有使用寿命的局限,可以取消锂电池和太阳能滴胶板的功能直接使用车载电源为发光二极管供电。
6、驾驶员的视线通过汽车中控台台面上的灯罩继续向前延伸与汽车车头右前方的前后车轮与地面接触点的连接延长线相交,此时的相交点的作用一方面是汽车右侧前车轮即将到达的位置,另一方面也是判断右侧前车轮与路肩距离的参照点,从而实现有效避免汽车快速或高速行驶中因右侧前车轮位置不明确发生侧翻、越线行驶、超车晕车、窄路难行、规避障碍发生剐蹭等危险事故的发生。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了第二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包括长滑条、汽车中控台面板、内丝灯罩、底板、外丝灯座五大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中控台面板的下面是长滑条,所述长滑条的下面是底板,所述底板的下面是外丝灯座的下体部分,所述外丝灯座位于长滑条横向居中,所述内丝灯罩盖在外丝灯座的上体部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滑条本体上设置有外丝灯座孔、居中标识、长滑条固定柱,并且长滑条承载着内丝灯罩和外丝灯座能在汽车中控台面板与底板之间左右移动,从而实现内丝灯罩在汽车中控台面板表面上产生相对左右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滑条为“凸”型,并且长滑条的上部分表面形状与汽车中控台面板表面形状一致,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利于增强长滑条的硬度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其产生的张力特征避免汽车运行中长滑条与汽车中控台面板和底板之间产生异响,另一方面长滑条的下面部分的宽度大于长滑条的上面部分的宽度是为了长滑条在汽车中控台面板下表面的作用下始终最大化保持长滑条上表面与汽车中控台面板的上表面高度一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丝灯座孔位于长滑条横向居中且外丝灯座孔为通孔,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外丝灯座的上体部分从长滑条的下表面向长滑条的上表面钻出而便于固定外丝灯座,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内丝灯罩依附长滑条相对在汽车中控台面板上表面上左右移动的最大距离相等。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居中标识位于长滑条的上表面横向居中,并且居中标识位于外丝灯座孔与长滑条的上表面边沿之间,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利于驾驶员观察判断内丝灯罩在汽车中控台面板上表面发生的相对左右移动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滑条固定柱设置在长滑条的下表面且长滑条固定柱的一端与长滑条的下表面相连,并且长滑条固定柱邻近于外丝灯座孔左右两侧,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长滑条固定柱不仅能限制外丝灯座的晃动,同时也有利于外丝灯座在外丝灯座弹簧的作用下在长滑条固定柱表面上下滑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中控台面板本体上设置有参考刻度、长滑条导向条、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内丝灯罩位移长孔、长滑条倾斜槽以及汽车中控台上另行设置有光敏电阻,光敏电阻的作用是自动调节发光二极管的亮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刻度设置在汽车中控台面板上表面,并且参考刻度邻近于内丝灯罩位移长孔长边外沿且参考刻度朝向驾驶员一侧,并且参考刻度的刻度间距均等且在每条刻度处标记有数字序号,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便于驾驶员观察内丝灯罩相对汽车中控台面板上表面左右移动后的位置情况,同时也有利于驾驶员记住自己所用的参考刻度处的数字序号,方便不同驾驶员驾驶同一辆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滑条导向条设置在汽车中控台面板下表面且长滑条导向条与汽车中控台面板下表面相连,并且长滑条导向条为狐形是为了利用汽车中控台面板和底板夹住长滑条时由于长滑条呈现为狐形而产生张力的特征从而避免了汽车运行中长滑条在汽车中控台面板下表面与底板上表面之间产生异响,所述长滑条导向条的高度与长滑条放置在汽车中控台面板下表面且长滑条紧贴汽车中控台面板下表面时低于汽车中控台面板下表面的狐形厚度一致,所述长滑条导向条共有四条且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纵向中间两条长滑条导向条之间的间距与长滑条底面宽度相同,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前后两侧的长滑条导向条间距略小于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的外径且长滑条导向条与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相邻处相连,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在长滑条导向条的作用下保证长滑条能在汽车中控台面板和底板之间左右移动流畅,同时又能最大化实现长滑条上表面与汽车中控台面板的上表面高度致,另一方面的作用是由于汽车中控台面板上开了个内丝灯罩位移长孔后导致汽车中控台面板强度减弱,因此把长滑条导向条设置在汽车中控台面板下表面是为了增强汽车中控台面板的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的一端不仅与汽车中控台面板下表面相连而且与长滑条导向条的相邻处相连,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更加稳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丝灯罩位移长孔位于汽车中控台面板下表面上的纵向中间两条长滑条导向条之间且内丝灯罩位移长孔垂直穿过汽车中控台面板上下表面,并且内丝灯罩位移长孔的宽度与长滑条上部分的“凸”型宽度相等,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一方面实现内丝灯罩相对在汽车中控台面板上表面上左右移动,另一方面是为了长滑条“凸”部分上表面与汽车中控台面板上表面形状最大化一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滑条倾斜槽位于汽车中控台面板下表面上的纵向中间两条长滑条导向条之间,并且长滑条倾斜槽位于内丝灯罩位移长孔的左右两端,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一方面最大化实现长滑条“凸”型上表面与汽车中控台面板上表面一致,另一方面利用长滑条倾斜槽的倾斜特性导致长滑条形成弯曲状产生张力从而避免汽车在运行中长滑条产生异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丝灯罩壁厚均匀且为红色,并且内丝灯罩本体的下体部分内部有内丝,所述内丝灯罩的下体部分壁厚大于上体部分的壁厚,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实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透过内丝灯罩后光线均匀,色调一致,内丝灯罩的颜色设为红色是为了形成的参照点更加醒目,避免驾驶员刻意去寻找参照点而分散注意力,另一方面是利用内丝灯罩在外丝灯座上体具有松紧拧动的特征锁定内丝灯罩在汽车中控台面板上表面的相对位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本体上设置有固定柱穿孔、底板齿条、外丝灯座位移长孔,并且底板的作用是平稳支撑长滑条从而实现长滑条在汽车中控台面板下表面与底板上表面之间左右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穿孔为通孔,固定柱穿孔在底板上的位置和数量与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的位置和数量为对应关系,并且固定柱穿孔的孔径稍大于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的直径,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底板稳固地支撑着长滑条,保证底板与汽车中控台面板之间紧密结合。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齿条位于底板的下表面,并且底板齿条位于外丝灯座位移长孔前后两侧外边沿,底板齿条的长度大于外丝灯座位移长孔前后两侧边沿的长度,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调整好内丝灯罩在汽车中控台面板上表面上的相对位置时对内丝灯罩的位置进行锁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丝灯座位移长孔的宽度略大于外丝灯座螺纹部分的直径,外丝灯座位移长孔的长度略大于内丝灯罩位移长孔的长度,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便于外丝灯座在外丝灯座位移长孔内左右移动,另一方面是在实现内丝灯罩在汽车中控台面板上表面上最大化左右移动的情况下又能防止内丝灯罩与汽车中控台面板相撞而相互损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丝灯座的本体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座套固定孔、外丝灯座齿条、外丝灯座穿孔,并且外丝灯座的上体部分本体外表有螺纹作用是固定内丝灯罩和对长滑条的移动位置进行锁定,外丝灯座的下体部分的宽度大于外丝灯座位移长孔的宽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座套固定孔位于外丝灯座上口处中央且发光二极管座套固定孔为通孔,并且发光二极管座套固定孔的孔径与发光二极管座套的下体部分外径相同,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发光二极管座套安装稳固,保证发光二极管位于内丝灯罩内部中央,另一方面利于用导线连接发光二极管的电极。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丝灯座齿条位于外丝灯座下体部分的上表面且外丝灯座齿条位于外丝灯座下体部分前后两侧,并且安装过程中外丝灯座齿条的位置与底板齿条的位置相吻合,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对长滑条移动后的位置进行锁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丝灯座穿孔位于外丝灯座的下体横向中部且为通孔,这样设计的作用是把外丝灯座固定在长滑条固定柱上时外丝灯座能在长滑条固定柱的表面上下滑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第二种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能在汽车中控台台面上提供一个始终跟随车头前方光线的明暗变化自动调节亮度的参照点。
2、汽车中控台台面上的参照点就是内丝灯罩,因为内丝灯罩设置为红色,所以能有效避免驾驶员刻意去寻找参照点而分散注意力。
3、在判断汽车车头右前方的前车轮的位置时由于驾驶员的个体差异导致所参考的参照点的位置不同,因此对汽车中控台台面上的内丝灯罩设置了可左右移动调节的功能,为了同一辆车多人驾驶方便在汽车中控台台面上的参考刻度旁边设置了数字序号为驾驶员提供一个准确的参数值。
4、为了驾驶员方便调节内丝灯罩所在位置,采用了内丝灯罩和外丝灯座的螺纹特性结合外丝灯座齿条和底板齿条的功能轻松实现内丝灯罩在汽车中控台台面上的相对位置的调节与锁定。
5、为了不影响汽车中控台台面的美观把长滑条设计为“凸”型,在汽车中控台面板和底板的相互作用下实现长滑条的上表面与汽车中控台面板上表面高度最大程度保持一致。
6、由于汽车中控台面板上开了个内丝灯罩位移长孔后导致汽车中控台面板强度减弱,因此为了增强汽车中控台面板的强度把长滑条导向条设置在汽车中控台面板下表面。
7、驾驶员的视线通过汽车中控台台面上的内丝灯罩继续向前延伸与汽车车头右前方的前后车轮与地面接触点的连接延长线相交,此时的相交点的作用一方面是汽车右侧前车轮即将到达的位置,另一方面也是判断右侧前车轮与路肩距离的参照点,从而实现有效避免汽车快速或高速行驶中因右侧前车轮位置不明确发生侧翻、越线行驶、超车晕车、窄路难行、规避障碍发生剐蹭等危险事故的发生。
8、本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非常适合汽车生产商家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技术方案中“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正面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省略电源开关、锁定孔装饰帽、灯罩、发光二极管座套、导光柱、充电孔防尘帽后的背面视图。
图3是图1向前翻转后底部朝上俯视视图。
图4是图3中省略底座,滑条,隔板后的内部视图。
图5是第一种技术方案中的隔板下面视图。
图6是第一种技术方案中的隔板上面视图。
图7是第一种技术方案中的滑条下面视图。
图8是第一种技术方案中的滑条上面视图。
图9是第一种技术方案中的底座侧面视图。
图10是第一种技术方案中的底座上面俯视视图。
图11是第一种技术方案和第二种技术方案中的部分小配件样式视图。
图12是第二种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正面主视图。
图13是图12向前翻转后底部朝上正面视图。
图14是第二种技术方案中的汽车中控台面板底面视图。
图15是第二种技术方案中的底板底面视图。
图16是第二种技术方案中的长滑条底面视图。
图17是第二种技术方案中外丝灯座、底板、长滑条组合后的下面视图。
图18是图17向前翻转后上面视图。
图19是第二种技术方案中的部分小配件样式视图。
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示意图中零部件的标号说明:1、主体壳;2、电源开关;3、锁定孔装饰帽;4、灯罩;5、导光柱;6、充电孔防尘帽;7、居中标志;8、位移刻度;9、电源开关按钮柄孔;10、锁定孔;11、灯罩插槽;12、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13、导光柱孔;14、充电孔;15、太阳能滴胶板;16、光敏电阻卡槽;17、光敏电阻;18、太阳能滴胶板卡槽;19、固定螺栓;20、底座固定孔;21、底座;22、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23、固定底座辅助口;24、隔板;25、滑条导入槽;26、滑条;27、电源开关卡槽;28、光敏电阻电极引出孔;29、发光二极管正极;30、发光二极管座套;31、位移刻度观察口;32、锂电池正极;33、充电模块正极;34、固定充电模块插槽;35、充电模块;36、充电模块负极;37、太阳能滴胶板负极;38、锂电池负极;39、锂电池支架;40、导线连接通道;41、发光二极管负极;42、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43、锂电池;41、固定墩;45、固定电阻右电极;46、固定电阻;47、固定电阻左电极;48、光敏电阻右电极;49、光敏电阻左电极;50、太阳能滴胶板正极;51、太阳能滴胶板电极引出孔;52、隔板固定柱;53、电源开关右电极;54、电源开关左电极;55、隔板穿孔;56、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57、隔板固定孔;58、电源开关顶柱;59、锁定主体壳螺帽大端;60、锁定主体壳螺帽小端;61、固定底座螺栓穿孔;62、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63、滑条穿梭通道;64、发光二极管;65、锁定主体壳螺帽;66、固定底座双面胶;67、锁定主体壳螺栓。
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示意图中零部件的标号说明:68、长滑条;69、汽车中控台面板;70、内丝灯罩;71、居中标识;72、参考刻度;73、底板;74、发光二极管导线引出孔;75、外丝灯座;76、固定柱锁定帽;77、底板齿条;78、长滑条导向条;79、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80、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1、长滑条倾斜槽;82、固定柱穿孔;83、外丝灯座位移长孔;84、外丝灯座孔;85、发光二极管座套固定孔;86、外丝灯座弹簧;87、长滑条固定柱;88、外丝灯座齿条;89外丝灯座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3、图4、图9、图11所示,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主要由主体壳1、隔板24、底座21、滑条26以及主体壳1内腔的线路五大部分组成。隔板24、底座21、滑条26以及主体壳1内腔的线路四大部分都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隔板24把主体壳1内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并且上部分空间为线路布置区,下部分空间为底座21、滑条26的容纳区。滑条26设置在底座21的滑条穿梭通道63内。主体壳1、隔板24、底座21、滑条26四大部分凭借锁定主体壳螺栓67连接成一个整体。
“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安装顺序介绍如下。
第一步参照图2、图4、图11,先把带有发光二极管64的发光二极管座套30***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12内,光敏电阻(17) ***光敏电阻卡槽(16)内,把太阳能滴胶板(15) ***太阳能滴胶板卡槽(18)内,然后把主体壳1内腔的线路部分进行完整地安装与连接。
第二步参照图3,用固定螺栓19固定隔板24。
第三步参照图8、图9,把滑条26放进底座21的滑条穿梭通道63内。
第四步参照图3,把滑条26两端经过滑条导入槽25把带有滑条26的底座21放进主体壳1内腔下部分空间,并且把底座21经过左右调整到主体壳1内腔横向居中位置。
第五步参照图2、图3、图4、图6、图8、图10、图11,使用锁定主体壳螺栓67从主体壳1上面板的锁定孔10进入并穿过固定墩44、隔板穿孔55、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62进入锁定主体壳螺帽小端60,通过拧动锁定主体壳螺栓67把主体壳1、隔板24、底座21、滑条26连接成一个整体。
第六步参照图1、图2,在主体壳1上面板先从导光柱孔13处***导光柱5,然后盖上锁定孔装饰帽3、灯罩4、充电孔防尘帽6最终形成图1的完整效果。
第七步,把“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安装在汽车中控台台面上的方法,首先在汽车中控台台面上确定“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的位置,确定“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的位置方法是驾驶员的视线通过汽车中控台台面上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的灯罩4继续向前延伸与汽车右侧的前后车轮与地面接触点的连接延长线相交,并且相交点是在驾驶员可视区域内的车头右前方路面上,此时“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在汽车中控台台面的位置就是我们需要的安装位置;其次保持“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的位置不变并通过有位移刻度8的底座边沿标记底座21的位置后使用固定底座双面胶66对底座21进行固定完成安装。征对在安装过程中“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的位置偏差纠错方式是通过锁定主体壳螺栓67的松紧调节,在外力辅助的作用下主体壳1依附滑条26在滑条穿梭通道63内的左右移动从而实现主体壳1相对底座21的左右移动的特点,经过多次微调实现“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在汽车中控台台面上的准确定位位置,此时所在位置的灯罩4就是本发明所需求的参照点。
参照图4,关于主体壳1内腔线路的连接方法:第一步,在发光二极管正极29上串联一个限流电阻,在太阳能滴胶板正极50上串联一个单向整流二极管;第二步,对固定电阻46与光敏电阻17采用并联,固定电阻右电极45与光敏电阻右电极48相连,固定电阻左电极47与光敏电阻左电极49相连;第三步,相关负极连接顺序为,锂电池负极38连接充电模块负极36,充电模块负极36连接发光二极管负极41;第四步,相关正极连接顺序为,太阳能滴胶板正极50连接电源开关左电极54,电源开关左电极54连接充电模块正极33,充电模块正极33连接锂电池正极32;第五步,发光二极管64的控制电源连接顺序为,电源开关右电极53连接固定电阻左电极47,固定电阻右电极45连接发光二极管正极29。
参照图1、图2、图3,主体壳1为立体梯形状,并且主体壳1的前面板的面积小于后面板的面积,左右两侧面板的面积和形状相同,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实现主体壳1的外形美观,重心稳定,满足主体壳1内腔空间需求,又能使底座21的底面积最大化而利于底座21的安装稳固,同时又能满足太阳能滴胶板15的放置倾斜度。主体壳1底部边沿略高于底座21底部平面,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避免主体壳1相对底座21左右移动时主体壳1底部边沿与汽车中控台台面间产生摩擦。
参照图1、图2、图11,主体壳1上面板包括锁定孔装饰帽3,灯罩4,导光柱5,充电孔防尘帽6,电源开关按钮柄孔9,灯罩插槽11,锁定孔10,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12,发光二极管座套30,发光二极管64,导光柱孔13,充电孔14。
参照图1、图2,锁定孔装饰帽3盖在锁定孔10处和充电孔防尘帽6盖在充电孔14处的作用是为了防尘和外形美观。
参照图1、图2、图11,灯罩4壁厚均匀而且为红色,并且灯罩4罩着带有发光二极管64的发光二极管座套30***灯罩插槽11内,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实现发光二极管64发出的光透过灯罩4后光线均匀,色调一致,灯罩4的颜色设为红色是为了形成的参照点更加醒目,避免驾驶员刻意去寻找参照点而分散注意力。
参照图1、图2、图4,导光柱5通过导光柱孔13***到主体壳1内腔,并且导光柱5上体部分卡在主体壳1上面板内,导光柱5下体部分延伸到主体壳1内腔,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采用充电模块35对锂电池43充电时能观察出锂电池43的电能是否充满。
参照图1、图2,电源开关按钮柄孔9设置在主体壳1上面板左侧,并且电源开关按钮柄孔9为通孔,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电源开关2的按钮柄便于从主体壳1的内腔穿出到主体壳1上面板的表面,同时也便于驾驶员操作电源开关。
参照图1、图2、图3、图4,灯罩插槽11设置在主体壳1上面板横向居中,并且灯罩插槽11垂直延伸到固定墩44底部附近,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实现主体壳1相对底座21左右移动的最大距离相等,灯罩插槽11垂直延伸到固定墩44底部附近的目的是为了灯罩4***时更加稳固。
参照图1、图2、图3、图11,锁定孔10设置在灯罩插槽11左右两侧且锁定孔10为通孔,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实现锁定主体壳螺栓67把主体壳1、隔板24、底座21、滑条26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时又利于主体壳1相对底座21左右移动调节,并且锁定孔10的上部分孔径大于下部分孔径是为了便于安装锁定孔装饰帽3。
参照图2、图4、图11,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12设置在灯罩插槽11内壁的内环且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12为通孔,并且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12的孔径与发光二极管座套30的下体部分外径相同,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保证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12位于灯罩插槽11的中央从而实现发光二极管64位于灯罩4内部的中央,同时有利于导线连接发光二极管64的电极。
参照图11,发光二极管64的下体部分卡进发光二极管座套30内,并且发光二极管64的上体灯头部分裸露在发光二极管座套30的上口之上,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保证发光二极管64位于灯罩4内部的中央且稳固,从而实现发光二极管64发出的光均匀地透出灯罩4。
参照图1、图2、图4,导光柱孔13和充电孔14都设置在主体壳1上面板右侧,并且导光柱孔13在充电孔14左侧,充电孔14邻近于主体壳1上面板右侧边沿,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避免采用充电模块35对锂电池43进行充电时妨碍驾驶员的安全驾驶。
参照图1、图4,主体壳1前面板包括居中标志7,位移刻度观察口31。居中标志7设置在主体壳1前面板底部中央,位移刻度观察口31设置在居中标志7左右两侧,并且居中标志7和位移刻度观察口31皆属于主体壳1前面板底部边沿的一部分,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便于驾驶员通过位移刻度观察口31观察主体壳1相对底座21左右移动位置情况,从而实现灯罩4在汽车中控台台面上的准确安放位置。
参照图2、图4,主体壳1后面板包括光敏电阻卡槽16,光敏电阻17,光敏电阻电极引出孔28,太阳能滴胶板15,太阳能滴胶板卡槽18,太阳能滴胶板电极引出孔51。
参照图2、图4,光敏电阻卡槽16设置在主体壳1后面板上而且光敏电阻卡槽16与主体壳1上面板边沿相邻,并且光敏电阻卡槽16凹处有光敏电阻电极引出孔28,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保证光敏电阻17安装稳固情况下更充分地感应车头前方的光线明暗变化从而实现光敏电阻17自动调节发光二极管64的亮度,另一方面便于导线连接光敏电阻17的电极。
参照图2、图4,太阳能滴胶板卡槽18设置在主体壳1后面板横向中部靠下,并且太阳能滴胶板卡槽18凹处有太阳能滴胶板电极引出孔51, 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稳固安装太阳能滴胶板15防止太阳能滴胶板15在汽车运行中发生脱落,太阳能滴胶板电极引出孔51的作用是导线与太阳能滴胶板15的电极相连,太阳能滴胶板15的作用是给锂电池43补充电能。
参照图4,主体壳1内腔内壁包括滑条导入槽25,电源开关卡槽27,固定充电模块插槽34,锂电池支架39,导线连接通道40,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42,固定墩44,隔板固定柱52。
参照图2、图3、图4、图11,滑条导入槽25设置在主体壳1左右两侧面板内壁,并且滑条导入槽25的形状是梯形,这样设计的作用是滑条26经过滑条导入槽25轻松定位滑入到主体壳1内腔中从而实现在主体壳1内腔中锁定主体壳螺帽小端60的位置与锁定孔10的位置准确垂直对应。
参照图2、图4、图11,电源开关卡槽27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左侧,并且电源开关卡槽27与主体壳1左侧面板内壁和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相连,电源开关卡槽27凹处设置有电源开关按钮柄孔9,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保证电源开关2安装稳固且电源开关2的按钮柄能从主体壳1内腔穿出到主体壳1上面板的上表面。
参照图1、图2、图4,固定充电模块插槽34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右侧而且固定充电模块插槽34与主体壳1右侧面板内壁和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相连,并且固定充电模块插槽34与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垂直,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不仅保证充电模块35安装稳固,又能保证充电孔防尘帽6盖在充电孔14时平整。
参照图4,锂电池支架39与主体壳1后面板内壁、固定墩44外沿、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相连,并且锂电池支架39和锂电池43叠加厚度等于固定墩44的高度,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防止锂电池43在汽车运行中产生晃动,同时也有利于锂电池43散热。
参照图4,导线连接通道40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上部分空间,并且导线连接通道40设置在主体壳1前面板内壁与固定墩44外沿之间,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实现主体壳1内腔中固定墩44左右两侧的线路相互连接。
参照图2、图4,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42设置在固定墩44底部横向中部而且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42纵向延伸出固定墩44底部外沿,并且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42是灯罩插槽11底部的一部分,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保护连接发光二极管64的电极的导线。
参照图2、图4,固定墩44为椭圆形状且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上部分空间,并且固定墩44设置在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横向中部且与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相连,这样设计的作用是能满足灯罩插槽11和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12的设置深度,能为主体壳1内腔线路布置区提供符合要求的空间,能固定主体壳1相对底座21左右移动的位置,并且固定墩44为椭圆形状有利于减轻重量。
参照图3、图4,隔板固定柱52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上部分空间,同时隔板固定柱52分布在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四个内角部位且隔板固定柱52中的一端与相邻面板内壁相连,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通过稳固的隔板固定柱52确保隔板24安装平直稳定。
参照图4,主体壳1内腔上部分空间包括电源开关2,充电模块35,锂电池43,固定电阻46。
参照图4,电源开关2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上部分空间左侧且电源开关2卡在电源开关卡槽27内,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电源开关2安装稳固,方便驾驶员操作电源开关2,同时电源开关2能防止锂电池43内部电能无价值的消耗。
参照图4,充电模块35***到固定充电模块插槽34内,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充电模块35安装稳固,避免充电模块35在汽车运行中损坏和产生噪音,并且充电模块35能快速为锂电池43补充电能。
参照图4、图11,锂电池43放置于锂电池支架39上,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防止锂电池43在汽车运行中因松动发生损坏和噪音,同时锂电池43能为发光二极管64提供电能。
参照图4、图11,固定电阻46与光敏电阻17之间采用并联连接,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在实现发光二极管64有个基准亮度的情况下发光二极管64的亮度又能跟随光敏电阻17的电阻变化而发生改变。
参照图3、图4,固定墩44的底面与充电模块35的底面两者高度相等,隔板固定柱52的高度矮于固定墩44的高度,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一方面保证充电模块35和电源开关2安装稳固,另一方面保证主体壳1内腔中的隔板24平整而利于底座21在隔板24下表面上移动。
参照图5、图6,隔板24包括隔板穿孔55,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56,隔板固定孔57,电源开关顶柱58,并且隔板24的作用是把主体壳1内腔空间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并且隔板24有助于主体壳1在底座21上表面左右移动。
参照图2、图3、图5、图6、图11,隔板穿孔55的位置在主体壳1内腔中与主体壳1上面板的锁定孔10的位置垂直对应,并且隔板穿孔55的孔径与锁定孔10的下体部分孔径相等,这样设计的作用是有助于锁定主体壳螺栓67顺利地把主体壳1、隔板24、底座21、滑条26四大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
参照图4、图6、图11,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56设置在隔板24横向中部,并且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56设置在隔板24的外边沿与隔板穿孔55之间,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56在主体壳1内腔中位于导线连接通道40正下方,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直接使用车载电源为发光二极管64供电时方便电源线的引入,当采用锂电池43为发光二极管64供电时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56可闲置着。
参照图4、图5、图6、图11,所述隔板固定孔57设置在隔板24的四个内角附近且隔板固定孔57在主体壳1内腔中与隔板固定柱52的位置垂直对应,并且隔板固定孔57成圆锥体状,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保证隔板24安装平稳,同时又能避免固定螺栓19的尾部妨碍底座21在隔板24下表面左右移动。
参照图2、图4、图5、图6,电源开关顶柱58设置在隔板24的上表面左侧且电源开关顶柱58与隔板24上表面相连,并且电源开关顶柱58在主体壳1内腔中与电源开关按钮柄孔9的位置垂直对应,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防止操作电源开关2时电源开关2发生位移和产生异响。
参照图9、图10、图11,底座21包括位移刻度8,底座固定孔20,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22,固定底座辅助口23,固定底座螺栓穿孔61,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62,滑条穿梭通道63以及固定底座21使用的固定底座双面胶66。
参照图3、图8、图9、图10,底座21为立体梯形状且底座21横向内部为中空,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底座21外形与主体壳1内腔形状吻合而利于主体壳1在底座21上平稳左右滑动,并且底座21内部为空心设计有助于滑条26横向穿过底座21内部且有利于减轻底座21的重量。
参照图1、图10,位移刻度8设置在底座21前面板横向中部且位移刻度8靠近底座21下层面板边沿处,并且位移刻度8的刻度间距均等,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一方面便于驾驶员观察主体壳1相对底座21左右移动调节情况,从而实现灯罩4在汽车中控台表面上的准确位置,另一方面也是固定底座21前的底座21位置参考标识。
参照图9、图10,底座固定孔20设置在底座21下层面板,并且底座固定孔20设置在滑条穿梭通道63前后两侧,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采用永久固定底座21时使用,采用短期固定底座21时可闲置着。
参照图3、图6、图9、图10、图11,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22设置在底座21横向中部且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22位于底座21前面板边沿与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62之间,并且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22垂直穿过底座21上下层面板,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22在主体壳1内腔中位于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56正下方,这样设计的作用是直接采用车载电源代替锂电池43为发光二极管64供电时使用,当采用锂电池43作为电源为发光二极管64供电时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22可闲置着。
参照图9、图10,固定底座辅助口23设置在底座固定孔20附近且固定底座辅助口23与底座固定孔20之间是成对关系,并且固定底座辅助口23是底座21下层面板横向两侧边沿中的一部分,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汽车中控台台面上放置有遮阳垫时固定底座21时使用,另一方面也是固定底座21前的底座21位置参考标识。
参照图9、图10、图11,固定底座螺栓穿孔61设置在底座21的上层面板,并且固定底座螺栓穿孔61与底座固定孔20是垂直成对对应关系,固定底座螺栓穿孔61的孔径大于底座固定孔20的孔径,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便于固定螺栓19从底座21上层面板进入底座固定孔20对底座21进行固定。
参照图3、图6、图9、图10、图11,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62设置在底座21的上层面板横向中部,并且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62在主体壳1内腔中位于隔板穿孔55的正下方,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配合主体壳1实现相对底座21的左右移动,另一方面的作用是利于锁定主体壳螺栓67把主体壳1、隔板24、底座21、滑条26连接成一个整体。
参照图3、图8、图9、图10,滑条穿梭通道63设置在底座21的上下层面板之间而且滑条穿梭通道63在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62的下方,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滑条26能在滑条穿梭通道63内左右移动,从而实现主体壳1依附滑条26在底座21上发生相对左右移动。
参照图3、图11,固定底座双面胶66的形状和面积与底座21的下层面板底面的形状和面积相同,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固定底座双面胶66用作固定底座21,另一方面固定底座双面胶66用作永久固定底座21前对底座21的固定位置进行辅助定位。
参照图3、图7、图8、图11,滑条26的本体上有锁定主体壳螺帽65,并且滑条26上面是锁定主体壳螺帽小端60,滑条26下面是锁定主体壳螺帽大端59,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为了防止用锁定主体壳螺栓67把主体壳1、隔板24、底座21、滑条26四大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时锁定主体壳螺帽65发生垂直位移和旋转,导致四大部分之间的结合不紧密而产生位移和异响,另一方面的作用是实现主体壳1相对底座21左右移动调节后的锁定。
参照图3、图7、图8、图9,滑条26设置在滑条穿梭通道63内,并且滑条26能在滑条穿梭通道63内左右移动,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通过滑条26能在滑条穿梭通道63内左右移动的功能从而实现主体壳1依附滑条26在底座21上左右移动。
下面通过第二种技术方案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2、图13、图19所示,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主要包括长滑条68、汽车中控台面板69、内丝灯罩70、底板73、外丝灯座75五大部分,其特征在于:汽车中控台面板69的下面是长滑条68,长滑条68的下面是底板73,底板73的下面是外丝灯座75的下体部分,外丝灯座75位于长滑条68横向居中,内丝灯罩70盖在外丝灯座75的上体部分。
“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的第二种技术方案的安装顺序介绍如下。
第一步参照图15、图16、图19,把底板73放在长滑条68上且底板73的底面与长滑条68的底面方向一致,然后把外丝灯座弹簧86套在长滑条固定柱87上。
第二步参照图11、图16、图17、图18、图19,把外丝灯座75的上体部分经过外丝灯座位移长孔83和外丝灯座孔84穿出到长滑条68的上表面之上,并且长滑条固定柱87钻出外丝灯座穿孔89下表面,然后在长滑条固定柱87上扭上固定螺栓19,最后形成组合后的底面效果如图17和组合后的上面效果如图18。
第三步参照图11、图13、图14、图18、图19,把外丝灯座75的上体部分经过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0穿出到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上表面之上,并且固定柱穿孔82套在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79上,然后用固定柱锁定帽76盖在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79上并且用固定螺栓19扭紧固定柱锁定帽76,最后形成组合后的汽车中控台面板69底面效果如图13。
第四步参照图11,把发光二极管64从发光二极管座套30的底部向上钻出且发光二极管64的下体部分卡进发光二极管座套30内,并且发光二极管64的上体灯头部分裸露在发光二极管座套30的上口之上。
第五步参照图11、图12、图13、图19,先用连接好光敏电阻17的导线经过发光二极管导线引出孔74连接发光二极管64的电极,然后把带有发光二极管64的发光二极管座套30***到发光二极管座套固定孔85内,最后在外丝灯座75的上体部分拧上内丝灯罩70后形成的效果如图12,至于自动控制发光二极管64亮度的光敏电阻17的安装位置根据汽车生产商的设计位置进行安装确定。
照图12、图13,长滑条68为“凸”型,并且长滑条68的上部分表面形状与汽车中控台面板69表面形状一致,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利于增强长滑条68的硬度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其产生的张力特征避免汽车运行中长滑条68与汽车中控台面板69和底板73之间产生异响,另一方面长滑条68的下面部分的宽度大于长滑条68的上面部分的宽度是为了长滑条68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的作用下始终最大化保持长滑条68上表面与汽车中控台面板69的上表面高度一致。
照图12、图16、图18,长滑条68本体上设置有外丝灯座孔84、居中标识71、长滑条固定柱87,并且长滑条68承载着内丝灯罩70和外丝灯座75能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与底板73之间左右移动,从而实现内丝灯罩70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表面上产生相对左右移动。
照图16、图19,外丝灯座孔84位于长滑条68横向居中且外丝灯座孔84为通孔,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外丝灯座75的上体部分从长滑条68的下表面向长滑条68的上表面钻出而便于固定外丝灯座75,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内丝灯罩70依附长滑条68相对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上表面上左右移动的最大距离相等。
照图12、图18,居中标识71位于长滑条68的上表面横向居中,并且居中标识71位于外丝灯座孔84与长滑条68的上表面边沿之间,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利于驾驶员观察判断内丝灯罩70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上表面发生的相对左右移动情况。
照图16、图19,长滑条固定柱87设置在长滑条68的下表面且长滑条固定柱87的一端与长滑条68的下表面相连,并且长滑条固定柱87邻近于外丝灯座孔84左右两侧,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长滑条固定柱87不仅能限制外丝灯座75的晃动,同时也有利于外丝灯座75在外丝灯座弹簧86的作用下在长滑条固定柱87表面上下滑动。
照图12、图14,汽车中控台面板69本体上设置有参考刻度72、长滑条导向条78、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79、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0、长滑条倾斜槽81。
照图12,参考刻度72设置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上表面,并且参考刻度72邻近于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0长边外沿且参考刻度72朝向驾驶员一侧,并且参考刻度72的刻度间距均等且在每条刻度处标记有数字序号,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便于驾驶员观察内丝灯罩70相对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上表面左右移动后的位置情况,同时也有利于驾驶员记住自己所用的参考刻度72处的数字序号,方便不同驾驶员驾驶同一辆车。
照图12、图13、图14,长滑条导向条78设置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且长滑条导向条78与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相连,并且长滑条导向条78为狐形是为了利用汽车中控台面板69和底板73夹住长滑条68时由于长滑条68呈现为狐形而产生张力的特征从而避免了汽车运行中长滑条68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与底板73上表面之间产生异响,长滑条导向条78的高度与长滑条68放置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且长滑条68紧贴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时低于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的狐形厚度一致,长滑条导向条78共有四条且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纵向中间两条长滑条导向条78之间的间距与长滑条68底面宽度相同,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79前后两侧的长滑条导向条78间距略小于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79的外径且长滑条导向条78与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79相邻处相连,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在长滑条导向条78的作用下保证长滑条68能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和底板73之间左右移动流畅,同时又能最大化实现长滑条68上表面与汽车中控台面板69的上表面高度致,另一方面的作用是由于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上开了个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0后导致汽车中控台面板69强度减弱,因此把长滑条导向条78设置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是为了增强汽车中控台面板69的强度。
照图14,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79的一端不仅与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相连而且与长滑条导向条78的相邻处相连,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79更加稳固。
照图12、图14,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0位于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上的纵向中间两条长滑条导向条78之间且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0垂直穿过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上下表面,并且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0的宽度与长滑条68上部分的“凸”型宽度相等,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一方面实现内丝灯罩70相对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上表面上左右移动,另一方面是为了长滑条68“凸”部分上表面与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上表面形状最大化一致。
照图12、图14,长滑条倾斜槽81位于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上的纵向中间两条长滑条导向条78之间,并且长滑条倾斜槽81位于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0的左右两端,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一方面最大化实现长滑条68 “凸”型上表面与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上表面一致,另一方面利用长滑条倾斜槽81的倾斜特性导致长滑条68形成弯曲状产生张力从而避免汽车在运行中长滑条68产生异响。
参照图11、图12、图19,内丝灯罩70壁厚均匀且为红色,并且内丝灯罩70本体的下体部分内部有内丝,内丝灯罩70的下体部分壁厚大于上体部分的壁厚,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实现发光二极管64发出的光透过内丝灯罩70后光线均匀,色调一致,内丝灯罩70的颜色设为红色是为了形成的参照点更加醒目,避免驾驶员刻意去寻找参照点而分散注意力,另一方面是利用内丝灯罩70在外丝灯座75上体具有松紧拧动的特征锁定内丝灯罩70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8上表面的相对位置。
参照图12、图15,底板73本体上设置有固定柱穿孔82、底板齿条77、外丝灯座位移长孔83,并且底板73的作用是平稳支撑长滑条68从而实现长滑条68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与底板73上表面之间左右移动。
参照图14、图15、图18,固定柱穿孔82为通孔,固定柱穿孔82在底板上的位置和数量与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79的位置和数量为对应关系,并且固定柱穿孔82的孔径稍大于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79的直径,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底板73稳固地支撑着长滑条68,保证底板73与汽车中控台面板69之间紧密结合。
参照图12、图15,底板齿条77位于底板73的下表面,并且底板齿条77位于外丝灯座位移长孔83前后两侧外边沿,底板齿条77的长度大于外丝灯座位移长孔83前后两侧边沿的长度,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调整好内丝灯罩70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上表面上的相对位置时对内丝灯罩70的位置进行锁定。
参照图14、图15、图19,外丝灯座位移长孔83的宽度略大于外丝灯座75螺纹部分的直径,外丝灯座位移长孔83的长度略大于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0的长度,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便于外丝灯座75在外丝灯座位移长孔83内左右移动,另一方面是在实现内丝灯罩70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上表面上最大化左右移动的情况下又能防止内丝灯罩70与汽车中控台面板69相撞而相互损坏。
参照图15、图19,外丝灯座75的本体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座套固定孔85、外丝灯座齿条88、外丝灯座穿孔89,并且外丝灯座75的上体部分本体外表有螺纹作用是固定内丝灯罩70和对长滑条68的移动位置进行锁定,外丝灯座75的下体部分的宽度大于外丝灯座位移长孔83的宽度。
参照图11、图19,发光二极管座套固定孔85位于外丝灯座75上口中央且发光二极管座套固定孔85为通孔,并且发光二极管座套固定孔85的孔径与发光二极管座套30的下体部分外径相同,这样设计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发光二极管座套30安装稳固,保证发光二极管64位于内丝灯罩70内部中央,另一方面利于用导线连接发光二极管64的电极。
参照图12、图13、图19,外丝灯座齿条88位于外丝灯座75下体部分的上表面且外丝灯座齿条88位于外丝灯座75下体部分前后两侧,并且安装过程中外丝灯座齿条88的位置与底板齿条77的位置相吻合,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对长滑条68移动后的位置进行锁定。
参照图16、图19,外丝灯座穿孔89位于外丝灯座75的下体横向中部且为通孔,这样设计的作用是把外丝灯座75固定在长滑条固定柱87上时外丝灯座75能在长滑条固定柱87的表面上下滑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第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主体壳(1)、隔板(24)、底座(21)、滑条(26)以及主体壳(1)内腔的线路五大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4)、底座(21)、滑条(26)以及主体壳(1)内腔的线路四大部分都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所述隔板(24)把主体壳(1)内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并且上部分空间为线路布置区,下部分空间为底座(21)、滑条(26)的容纳区;所述滑条(26)设置在底座(21)的滑条穿梭通道(63)内;所述主体壳(1)、隔板(24)、底座(21)、滑条(26)四大部分凭借锁定主体壳螺栓(67)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主体壳(1)为立体梯形状,并且主体壳(1)的前面板的的面积小于后面板的面积,左右两侧面板的面积和形状相同;所述主体壳(1)底部边沿略高于底座(21)底部平面;所述主体壳(1)依附滑条(26)实现相对底座(21)的左右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其特征在于,从正面观察所述主体壳(1)上面板包括锁定孔装饰帽(3),灯罩(4),导光柱(5),充电孔防尘帽(6),电源开关按钮柄孔(9),灯罩插槽(11),锁定孔(10),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12),发光二极管座套(30),发光二极管(64),导光柱孔(13),充电孔(14);所述主体壳(1)前面板包括居中标志(7),位移刻度观察口(31);所述主体壳(1)后面板包括光敏电阻卡槽(16),光敏电阻(17),光敏电阻电极引出孔(28),太阳能滴胶板(15),太阳能滴胶板卡槽(18),太阳能滴胶板电极引出孔(51);所述主体壳(1)从正面向前翻转后底部朝上俯视时所见的主体壳(1)内腔内壁包括滑条导入槽(25),电源开关卡槽(27),固定充电模块插槽(34),锂电池支架(39),导线连接通道(40),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42),固定墩(44),隔板固定柱(52);所述主体壳(1)从正面向前翻转后底部朝上俯视时所见的主体壳(1)内腔上部分空间包括电源开关(2),充电模块(35),锂电池(43),固定电阻(4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孔装饰帽(3)盖在锁定孔(10)处;所述灯罩(4)壁厚均匀而且为红色,并且灯罩(4)罩着带有发光二极管(64)的发光二极管座套(30)***灯罩插槽(11)内;所述导光柱(5)通过导光柱孔(13)***到主体壳(1)内腔,并且导光柱(5)上体部分卡在主体壳(1)上面板内,导光柱(5)下体部分延伸到主体壳(1)内腔;所述充电孔防尘帽(6)盖在充电孔(14)处;所述电源开关按钮柄孔(9)设置在主体壳(1)上面板左侧,并且电源开关按钮柄孔(9)为通孔;所述灯罩插槽(11)设置在主体壳(1)上面板横向居中,并且灯罩插槽(11)垂直延伸到固定墩(44)底部附近;所述锁定孔(10)设置在灯罩插槽(11)左右两侧且锁定孔(10)为通孔,并且锁定孔(10)的上部分孔径大于下部分孔径;所述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12)设置在灯罩插槽(11)内壁的内环且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12)为通孔,并且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12)的孔径与发光二极管座套(30)的下体部分外径相同;所述发光二极管(64)的下体部分卡进发光二极管座套(30)内,并且发光二极管(64)的上体灯头部分裸露在发光二极管座套(30)的上口之上;所述导光柱孔(13)和充电孔(14)都设置在主体壳(1)上面板右侧,并且导光柱孔(13)在充电孔(14)左侧,充电孔(14)邻近于主体壳(1)上面板右侧边沿;所述居中标志(7)设置在主体壳(1)前面板底部中央,所述位移刻度观察口(31)设置在居中标志(7)左右两侧;所述光敏电阻卡槽(16)设置在主体壳(1)后面板上而且光敏电阻卡槽(16)与主体壳(1)上面板边沿相邻,并且光敏电阻卡槽(16)凹处有光敏电阻电极引出孔(28);所述光敏电阻(17)卡在光敏电阻卡槽(16)内;所述太阳能滴胶板卡槽(18)设置在主体壳(1)后面板横向中部靠下,并且太阳能滴胶板卡槽(18)凹处有太阳能滴胶板电极引出孔(51);所述太阳能滴胶板(15)卡进太阳能滴胶板卡槽(18)内;所述滑条导入槽(25)设置在主体壳(1)左右两侧面板内壁,并且滑条导入槽(25)的形状是梯形;所述电源开关卡槽(27)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左侧,并且电源开关卡槽(27)与主体壳(1)左侧面板内壁和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相连,电源开关卡槽(27)凹处有电源开关按钮柄孔(9);所述固定充电模块插槽(34)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右侧而且固定充电模块插槽(34)与主体壳(1)右侧面板内壁和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相连,并且固定充电模块插槽(34)与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垂直;所述锂电池支架(39)与主体壳(1)后面板内壁、固定墩(44)外沿、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相连,并且锂电池支架(39)和锂电池(43)叠加厚度等于固定墩(44)的高度;所述导线连接通道(40)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上部分空间,并且导线连接通道(40)设置在主体壳(1)前面板内壁与固定墩(44)外沿之间;所述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42)设置在固定墩(44)底部横向中部而且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42)纵向延伸出固定墩(44)底部外沿,并且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42)是灯罩插槽(11)底部的一部分;所述固定墩(44)为椭圆形状且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上部分空间,并且固定墩(44)设置在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横向中部且与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相连;所述隔板固定柱(52)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上部分空间,同时隔板固定柱(52)分布在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四个内角部位且隔板固定柱(52)中的一端与相邻面板内壁相连;所述电源开关(2)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上部分空间左侧且电源开关(2)卡在电源开关卡槽(27)内;所述充电模块(35)***到固定充电模块插槽(34)内;所述锂电池(43)放置于锂电池支架(39)上;所述固定电阻(46)与光敏电阻(17)之间采用并联连接;所述固定墩(44)的底面与充电模块(35)的底面两者高度相等,隔板固定柱(52)的高度矮于固定墩(44)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4)包括隔板穿孔(55),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56),隔板固定孔(57),电源开关顶柱(58),并且隔板(24)的作用是把主体壳(1)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所述隔板穿孔(55)的位置在主体壳(1)内腔中与主体壳(1)上面板的锁定孔(10)的位置垂直对应,并且隔板穿孔(55)的孔径与锁定孔(10)的下体部分孔径相等;所述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56)设置在隔板(24)横向中部,并且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56)设置在隔板(24)的外边沿与隔板穿孔(55)之间;所述隔板固定孔(57)设置在隔板(24)的四个内角附近且在主体壳(1)内腔中与隔板固定柱(52)的位置垂直对应,并且隔板固定孔(57)成圆锥体状;所述电源开关顶柱(58)设置在隔板(24)的上表面左侧且电源开关顶柱(58)与隔板(24)上表面相连,并且电源开关顶柱(58)在主体壳(1)内腔中与电源开关按钮柄孔(9)的位置垂直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包括位移刻度(8),底座固定孔(20),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22),固定底座辅助口(23),固定底座螺栓穿孔(61),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62),滑条穿梭通道(63)以及固定底座(21)使用的固定底座双面胶(66);所述底座(21)为立体梯形状且底座(21)横向内部为中空;所述位移刻度(8)设置在底座(21)前面板横向中部且位移刻度(8)靠近底座(21)下层面板边沿处,并且位移刻度(8)的刻度间距均等;所述底座固定孔(20)设置在底座(21)下层面板,并且底座固定孔(20)设置在滑条穿梭通道(63)前后两侧;所述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22)设置在底座(21)横向中部且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22)位于底座(21)前面板边沿与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62)之间,并且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22)垂直穿过底座(21)上下层面板,引入车载电源导线孔(22)在主体壳(1)内腔中位于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56)正下方;所述固定底座辅助口(23)设置在底座固定孔(20)附近且固定底座辅助口(23)与底座固定孔(20)之间是成对关系,并且固定底座辅助口(23)是底座(21)下层面板横向两侧边沿中的一部分;所述固定底座螺栓穿孔(61)设置在底座(21)的上层面板,并且固定底座螺栓穿孔(61)与底座固定孔(20)是垂直成对对应关系,固定底座螺栓穿孔(61)的孔径大于底座固定孔(20)的孔径;所述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62)设置在底座(21)的上层面板横向中部,并且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62)在主体壳(1)内腔中位于隔板穿孔(55)的正下方;所述滑条穿梭通道(63)设置在底座(21)的上下层面板之间而且滑条穿梭通道(63)在锁定主体壳螺栓位移孔(62)的下方;所述固定底座双面胶(66)的形状和面积与底座(21)的下层面板的底面形状和面积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条(26)设置在滑条穿梭通道(63)内,并且滑条(26)能在滑条穿梭通道(63)内左右移动;所述滑条(26)的本体上有锁定主体壳螺帽(65),并且滑条(26)上面是锁定主体壳螺帽小端(60),滑条(26)下面是锁定主体壳螺帽大端(59)。
7.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第二种技术方案包括长滑条(68)、汽车中控台面板(69)、内丝灯罩(70)、底板(73)、外丝灯座(75)五大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中控台面板(69)的下面是长滑条(68),所述长滑条(68)的下面是底板(73),所述底板(73)的下面是外丝灯座(75)的下体部分,所述外丝灯座(75)位于长滑条(68)横向居中,所述内丝灯罩(70)盖在外丝灯座(75)的上体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滑条(68)本体上设置有外丝灯座孔(84)、居中标识(71)、长滑条固定柱(87);所述长滑条(68)为“凸”型,并且长滑条(68)的上部分表面形状与汽车中控台面板(69)表面形状一致;所述外丝灯座孔(84)位于长滑条(68)横向居中且外丝灯座孔(84)为通孔;所述居中标识(71)位于长滑条(68)的上表面横向居中,并且居中标识(71)位于外丝灯座孔(84)与长滑条(68)的上表面边沿之间;所述长滑条固定柱(87)设置在长滑条(68)的下表面且长滑条固定柱(87)的一端与长滑条(68)的下表面相连,并且长滑条固定柱(87)邻近于外丝灯座孔(84)左右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中控台面板(69)本体上设置有参考刻度(72)、长滑条导向条(78)、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79)、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0)、长滑条倾斜槽(81)以及汽车中控台上另行设置有光敏电阻(17);所述参考刻度(72)设置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上表面,并且参考刻度(72)邻近于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0)长边外沿且参考刻度(72)朝向驾驶员一侧;所述长滑条导向条(78)设置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且长滑条导向条(78)与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相连,并且长滑条导向条(78)为狐形,所述长滑条导向条(78)的高度与长滑条(68)放置在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且长滑条(68)紧贴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时低于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的狐形厚度一致;所述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79)的一端不仅与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相连而且与长滑条导向条(78)的相邻处相连;所述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0)位于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上的纵向中间两条长滑条导向条(78)之间且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0)垂直穿过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上下表面,并且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0)的宽度与长滑条(68)上部分的“凸”型宽度相等;所述长滑条倾斜槽(81)位于汽车中控台面板(69)下表面上的纵向中间两条长滑条导向条(78)之间,并且长滑条倾斜槽(81)位于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0)的左右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丝灯罩(70)壁厚均匀且为红色,并且内丝灯罩(70)本体的下体部分内部有内丝,所述内丝灯罩(70)的下体部分壁厚大于上体部分的壁厚。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3)本体上设置有固定柱穿孔(82)、底板齿条(77)、外丝灯座位移长孔(83);所述固定柱穿孔(82)为通孔,所述固定柱穿孔(82)在底板(73)上的位置和数量与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79)的位置和数量为对应关系,并且固定柱穿孔(82)的孔径稍大于汽车中控台面板固定柱(79)的直径;所述底板齿条(77)位于底板(73)的下表面,并且底板齿条(77)位于外丝灯座位移长孔(83)前后两侧外边沿,所述底板齿条(77)的长度大于外丝灯座位移长孔(83)前后两侧外边沿的长度;所述外丝灯座位移长孔(83)的宽度略大于外丝灯座(75)螺纹部分的直径,外丝灯座位移长孔(83)的长度略大于内丝灯罩位移长孔(80)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丝灯座(75)的本体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座套固定孔(85)、外丝灯座齿条(88)、外丝灯座穿孔(89),并且外丝灯座(75)的上体部分本体外表有螺纹,外丝灯座(75)的下体部分的宽度大于外丝灯座位移长孔(83)的宽度;所述发光二极管座套固定孔(85)位于外丝灯座(75)上口中央且发光二极管座套固定孔(85)为通孔,并且发光二极管座套固定孔(85)的孔径与发光二极管座套(30)的下体部分外径相同;所述外丝灯座齿条(88)位于外丝灯座(75)下体部分的上表面且外丝灯座齿条(88)位于外丝灯座(75)下体部分前后两侧;所述外丝灯座穿孔(89)位于外丝灯座(75)的下体横向中部且为通孔。
CN202010138346.3A 2020-03-03 2020-03-03 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 Active CN1112166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8346.3A CN111216625B (zh) 2020-03-03 2020-03-03 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8346.3A CN111216625B (zh) 2020-03-03 2020-03-03 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6625A true CN111216625A (zh) 2020-06-02
CN111216625B CN111216625B (zh) 2023-10-27

Family

ID=70811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8346.3A Active CN111216625B (zh) 2020-03-03 2020-03-03 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1662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49875U (zh) * 2014-05-20 2014-09-24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无线充电车用定位辅助装置
CN105546471A (zh) * 2014-10-21 2016-05-04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光致发光变色车顶地图灯
CN110435530A (zh) * 2019-09-11 2019-11-12 吴平 汽车辅助驾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49875U (zh) * 2014-05-20 2014-09-24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无线充电车用定位辅助装置
CN105546471A (zh) * 2014-10-21 2016-05-04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光致发光变色车顶地图灯
CN110435530A (zh) * 2019-09-11 2019-11-12 吴平 汽车辅助驾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6625B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26341C (en) Lighted ladder
JP3139591U (ja) 自発光式視線誘導灯
CN111216625A (zh) 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
US20200377028A1 (en) Tie-down bracket for motor vehicle
JP5123188B2 (ja) 道路用標示体及び自発光式道路標識柱
CN208439029U (zh) 一种可变色车用遮阳板
DE4137323A1 (de) Insbesondere fuer fahrraeder und aehnliche fahrzeuge bestimmte leuchte
CN216194308U (zh) 发光隔离护栏
JP3137551B2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素子ユニット
CN210035335U (zh) 具有驱赶蛇鼠功能的地插灯
CN206714272U (zh) 可发光的伞
CN206386836U (zh) 车用后视镜的灯条改良结构
KR200195411Y1 (ko) 자동차용 표시등장치
CN216010727U (zh) 一种基于无衰减恒压安全电力控制的旅游洞穴用灯具
CN212140050U (zh) 一种美术欣赏用作品展示装置
CN216834045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灯锁一体化安装结构
CN219346285U (zh) 一种oled汽车尾灯
KR20090083788A (ko) 차량용 표시기
CN218287608U (zh) 一种车辆载客指示装置
CN214728573U (zh) 一种车载导航的调节及安装固定装置
CN220105963U (zh) 一种移动式彩色光伏组件标牌
CN211625133U (zh) 一种车载照明装置
CN220820949U (zh) 一种道路工程规划用多功能指示牌
CN213735197U (zh) 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N220856028U (zh) 一种具备照明单元的彩色光伏导览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