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2412A - 嵌合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嵌合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2412A
CN111162412A CN201911076712.0A CN201911076712A CN111162412A CN 111162412 A CN111162412 A CN 111162412A CN 201911076712 A CN201911076712 A CN 201911076712A CN 111162412 A CN111162412 A CN 111162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holding
engagement
connector
secur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67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泰弘
早坂畅
柴田翔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62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241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使体型小型化。本发明的嵌合连接器设置:保持结构(60),其利用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使连接器间保持在完全嵌合状态;以及保证部件(80),其保证是完全嵌合状态,设置有第一卡定保持部的卡定保持体(70)具有被按动部(73),该被按动部(73)承受向脱离方向的解除力而使第一卡定保持部相对于第二卡定保持部向脱离方向移动,保证部件具有:操作部(82),其在将第一卡定保持部和第二卡定保持部的能够卡定的状态解除时被进行卡定解除操作;以及按动部(84),其与对操作部的卡定解除操作连动地使向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作用于被按动部并且使第一卡定保持部从第二卡定保持部脱离。

Description

嵌合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嵌合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嵌合连接器,其具备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这样的彼此嵌合的2个连接器,通过使其相互间完全嵌合从而使双方的端子彼此电连接。在该嵌合连接器中,为了使各个连接器间的嵌合状态保持在完全嵌合状态,在各个连接器的壳体之间设置有保持结构。该保持结构具备:第一卡定保持部,其设置在一个壳体;以及第二卡定保持部,其设置在另一个壳体,通过使该第一卡定保持部和第二卡定保持部在完全嵌合状态时在拔出方向卡定,从而使连接器间保持在完全嵌合状态。
此处,该保持结构也具备用于解除第一卡定保持部和第二卡定保持部的卡定状态的卡定解除功能。该卡定解除功能是指根据预定的卡定解除操作而使卡定状态的第一卡定保持部和第二卡定保持部相互间脱离的功能。例如,保持结构具备设置有第一卡定保持部的卡定保持体,并使该卡定保持体具有卡定解除功能。该卡定保持体具有:第一卡定保持部,其设置在卡定保持体的一端;卡定解除操作部,其设置在卡定保持体的另一端;悬臂的卡定臂部,其将第一卡定保持部设置在自由端,该卡定臂部配置在第一卡定保持部和卡定解除操作部之间;以及支点部,在卡定状态下对作为着力点的卡定解除操作部进行按动操作时,使卡定臂部弹性形变,并使作为作用点的第一卡定保持部从第二卡定保持部脱离。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这种保持结构的嵌合连接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7292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现有的保持结构中,将对第二卡定保持部的卡定功能和从第二卡定保持部的卡定解除功能设置在卡定保持体,会导致该卡定保持体的大型化。而且,在现有的嵌合连接器中,随着该卡定保持体的大型化,有可能难以使整体的体型小型化。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使体型小型化的嵌合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置有: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具备端子和保持所述端子的壳体;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配对侧端子和保持所述配对侧端子的配对侧壳体,在随着所述壳体和所述配对侧壳体之间的***嵌合而相互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使所述端子和所述配对侧端子电连接;保持结构,所述保持结构具备:第一卡定保持部,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及第二卡定保持部,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设置在所述配对侧壳体,所述保持结构在所述嵌合状态为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能够使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和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成为在连接器拔出方向上卡定的状态,并使所述嵌合状态保持在所述完全嵌合状态;以及保证部件,所述保证部件在所述嵌合状态为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限制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向脱离方向的移动,并保证所述嵌合状态为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所述壳体具备卡定保持体,所述卡定保持体具有: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及被按动部,所述被按动部承受向所述脱离方向的解除力而将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向所述脱离方向移动,所述保证部件具有:位置限制部,所述位置限制部在所述嵌合状态为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限制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向所述脱离方向的移动;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在将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和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的能够卡定的状态解除时被进行卡定解除操作;及按动部,所述按动部与对所述操作部的卡定解除操作连动地使向所述脱离方向的所述解除力作用于所述被按动部并且使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从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脱离。
此处,优选地,所述保证部件作为在所述嵌合状态为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能够在正式卡定位置和临时卡定位置之间相对移动的部件组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正式卡定位置为所述位置限制部限制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向所述脱离方向的移动的位置,所述临时卡定位置是所述位置限制部不限制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向所述脱离方向的移动的位置,所述按动部形成为在所述保证部件位于所述正式卡定位置时不使所述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作用于所述被按动部,而在所述保证部件位于所述临时卡定位置时使所述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作用于所述被按动部。
另外,优选地,所述按动部形成为:在所述保证部件位于所述正式卡定位置时,所述被按动部不会相对于所述按动部而配置在所述脱离方向侧,在所述保证部件位于所述临时卡定位置时,所述被按动部相对于所述按动部在所述脱离方向侧对置配置。
另外,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操作允许部,所述操作允许部在所述保证部件位于所述临时卡定位置时,允许对所述操作部的卡定解除操作,以使所述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从所述按动部作用于所述被按动部;以及操作限制部,所述操作限制部在所述保证部件位于所述正式卡定位置时,限制对所述操作部的卡定解除操作,以不使所述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从所述按动部作用于所述被按动部。
另外,优选地,所述保证部件具有在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移动时被引导的被引导部,所述壳体具有在使所述保证部件相对移动时引导所述被引导部的引导部,并且将所述引导部的与所述被引导部对置的对置壁面用作所述操作限制部。
另外,优选地,所述卡定保持体具有悬臂的能够弹性形变的卡定臂部,所述卡定臂部在其自由端设置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并且在比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更靠连接器拔出方向侧设置固定端,在所述卡定臂部设置所述被按动部。
另外,优选地,所述卡定保持体将所述卡定臂部的与所述脱离方向相反侧的壁部用作所述被按动部。
另外,优选地,所述保证部件具有卡定解除臂部,所述卡定解除臂部将所述操作部和所述按动部连接并且使所述按动部向所述脱离方向的移动与对所述操作部的卡定解除操作连动,所述卡定解除臂部具有支点部,所述支点部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接触而成为支点,能够进行所述保证部件中的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按动部之间的翘板操作。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嵌合连接器由于将保持结构的卡定解除功能设置在保证部件,所以与使保持结构具有卡定解除功能的现有的嵌合连接器相比,能够实现体型的小型化。例如,现有的嵌合连接器将卡定解除臂部与保持结构的卡定臂部并排配置,将保证部件的臂部设置在该排列方向上比卡定解除臂部更靠外侧的位置。与之相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嵌合连接器可以说将现有的保持结构的卡定解除臂部和保证部件的臂部进行了共用,将保证部件的卡定解除臂部与保持结构的卡定臂部并排地配置。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嵌合连接器与现有的嵌合连接器相比较,能够实现在卡定臂部和卡定解除臂部的排列方向上的体型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保证部件在正式卡定位置时的嵌合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保证部件在正式卡定位置时的嵌合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X1-X1线剖视图,是保持结构和保证部件的周边的部分放大图。
图4是表示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嵌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第一连接器的内部结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第二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保证部件在临时卡定位置时的嵌合连接器的立体图,是保持结构和保证部件的周边的部分放大图。
图9是表示保证部件在临时卡定位置时的嵌合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0是图2的X2-X2线剖视图,是保持结构和保证部件的周边的部分放大图。
图11是图9的X2-X2线剖视图,是保持结构和保证部件的周边的部分放大图。
图12是表示保证部件在临时卡定位置时的嵌合连接器的立体图,是保持结构和保证部件的周边的部分放大图。
符号说明
1 第一连接器
2 第二连接器
10 阴端子(端子)
20 阴壳体(壳体)
20A 外壳体
28 引导部
28a 壁面(对置壁面)
29A 操作允许部
29B 操作限制部
60 保持结构
61 第一卡定保持部
62 第二卡定保持部
70 卡定保持体
72 卡定臂部
73 被按动部
80 保证部件
81 位置限制部
82 操作部
83 被引导部
84按动部
85 卡定解除臂部
110 阳端子(配对侧端子)
120 阳壳体(配对侧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嵌合连接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
嵌合连接器设置有随着相互间的***动作而彼此嵌合的2个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在该嵌合连接器中,与该***嵌合动作同时地,双方连接器的端子彼此嵌合,该端子彼此物理连接且电连接。另一方面,在该嵌合连接器中,各个连接器随着相互间的拔出动作而被拉开,随之而来地,双方连接器彼此的物理连接且电连接被解除。该***方向和拔出方向是彼此相反的方向。在下文中,将自身向对方的***方向(嵌合方向)称为“连接器***方向”,将自身从对方的拔出方向称为“连接器拔出方向”。另外,在不特指这两方向的朝向的情况下,将其称为“连接器插拔方向”。进一步地,将与该连接器插拔方向正交的某一个方向称为“第一正交方向”,将与该连接器插拔方向及第一正交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第二正交方向”。
此处,各连接器的嵌合状态大致分为完全嵌合状态和半嵌合状态。完全嵌合状态是指完成将各连接器的壳体彼此***到与设计同样的位置的状态,双方的端子彼此的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成立的状态。半嵌合状态是指各连接器的壳体彼此嵌合的状态中的除完全嵌合状态以外的状态。例如,此处,若是各个连接器的***嵌合动作正在进行中,则将成为完全嵌合状态之前的嵌合状态称为半嵌合状态,若是各连接器的拔出动作正在进行中,则将完全嵌合状态解除后的嵌合状态称为半嵌合状态。
以下,基于图1至图12对本实施方式的嵌合连接器进行说明。
图1至图4的符号1、2分别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嵌合连接器所具备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本实施方式的嵌合连接器是具有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的阴阳连接器,将第一连接器1作为阴连接器进行说明,同时将第二连接器2作为阳连接器进行说明。
第一连接器1具备:端子(以下,称为“阴端子”)10;以及壳体(以下,称为“阴壳体”)20,其保持该阴端子10(图4至图6)。而且,该第一连接器1具备:屏蔽结构体30,其抑制来自外部的噪声侵入(图1至图6);以及密封部件40,其抑制来自外部的液体的浸入(图6)。第二连接器2是与该第一连接器1嵌合的配对侧连接器,具备:配对侧端子(以下,称为“阳端子”)110;配对侧壳体120(以下,称为“阳壳体”),其保持该阳端子110;屏蔽结构体130,其抑制来自外部的噪声的侵入;以及密封部件140,其抑制来自外部的液体的浸入(图7)。在该嵌合连接器中,在随着该阴壳体20和阳壳体120之间的***嵌合而使相互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阴端子10和阳端子110电连接。在该示例中,阳壳体120***到阴壳体20的内部。另外,在该示例中,设置有两组被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阴端子10和阳端子110的组合。在第一连接器1中,2个阴端子10在与连接器插拔方向正交的方向(此处为第一正交方向)上被彼此隔开间隔地并排配置。另外,在第二连接器中,2个阳端子110在与连接器插拔方向正交的方向(此处为第一正交方向)上被彼此隔开间隔地并排配置。
而且,在该嵌合连接器中,设置有使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之间的嵌合部分的液密性提高的密封部件50(图5和图6)。在该示例中,将该密封部件50设置在第一连接器1。另外进一步地,在该嵌合连接器中,在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之间,设置有使阴壳体20和阳壳体120之间(以下也称为“壳体间”)的嵌合状态保持在完全嵌合状态的保持结构60(图1至图5以及图7)。
阴端子10具有:端子连接部11,其与阳端子110物理连接且电连接;以及电线连接部12,其与电线W1物理连接且电连接(图6)。阳端子110与阴端子10同样地,具有:端子连接部111,其与阴端子10物理连接且电连接;以及电线连接部112,其与电线W2物理连接且电连接(图7)。在该示例中,阳端子110的端子连接部111形成为使轴线方向与连接器插拔方向一致的圆柱状,为了使该端子连接部111***嵌合在内部,阴端子10的端子连接部11与端子连接部111的形状匹配地形成为圆筒状。另外,各个电线连接部12、112形成为能够将各电线W1、W2向连接器的拔出方向拉出。该示例的电线连接部12、112通过紧固压接在电线W1、W2的末端的芯线W1a、W2a,从而与该芯线W1a、W2a电连接。
阴壳体20和阳壳体120由合成树脂材料等绝缘性材料分别成形为预定的形状。如后详述的那样,该示例的阴壳体20和阳壳体120分别具有以连接器插拔方向为筒轴方向的筒状的罩。各个罩将其内部空间用作端子容纳室,以在该内部空间以一体化的状态配置端子保持体。在阴壳体20和阳壳体120为嵌合状态时,在一个罩的内部容纳有另一个罩。此时,各罩的筒轴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在该嵌合连接器中,阴壳体20和阳壳体120各自的罩的筒轴方向成为连接器插拔方向。
具体地,阴壳体20为外壳体20A和内壳体20B的二分割结构(图4和图5)。
外壳体20A是以连接器插拔方向为筒轴方向的筒状壳体,构成前文所示的阴壳体20的罩。该外壳体20A使筒轴方向的两端开口。该示例的外壳体20A成形为方筒形状,该方筒形状具有:大致矩形的第一壁体20A1及第二壁体20A2,其在第一正交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大致矩形的第三壁体20A3及第四壁体20A4,其在第二正交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图4和图5)。在阴壳体20中,内壳体20B被容纳并保持在由该第一至第四壁体20A1、20A2、20A3、20A4所围成的方体形状的内部空间。保证部件80安装在该外壳体20A,后文会进行说明。
内壳体20B具有:端子容纳部21,其容纳各个阴端子10;以及端子保持部22,其作为前文所示的端子保持体并且针对每个阴端子10而设置(图5和图6)。端子容纳部21被形成为将连接器插拔方向作为筒轴方向且使两端开口的筒状,其内部形成有针对每个阴端子10的各个端子容纳室(图示略)。另外,端子保持部22形成为将连接器插拔方向作为筒轴方向且使两端开口的筒状,并从端子容纳部21的连接器***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沿着连接器***方向延伸。该端子保持部22针对每个阴端子10而设置,并且2个端子保持部22并排地配置。在该示例中,使各端子保持部22在第一正交方向并排。各端子保持部22的内部的空间成为端子容纳室(图示略),使各个端子容纳室经由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与端子容纳部21的端子容纳室连通。
阴端子10与电线W1的末端一起从端子容纳部21中的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并被容纳在该端子容纳部21的端子容纳室和端子保持部22的端子容纳室。端子容纳部21的端子容纳室容纳有阴端子10的电线连接部12和已与该电线连接部12连接的电线W1的末端。另外,端子保持部22的端子容纳室中容纳并保持阴端子10的端子连接部11。在该端子保持部22的连接器***方向侧的端部安装有使两端开口的筒状的盖部件23(图5和图6)。
电线W1被从端子容纳部21中的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向外部拉出。因此,在端子容纳部21的各个端子容纳室中配置有与电线W1同心且使电线W1插通的环状的密封部件40。对于密封部件40,在使电线W1的覆皮W1b(图6)紧密贴合于其内周面的同时,使端子容纳部21的端子容纳室的内周面紧密贴合于其外周面,从而抑制液体(水等)从电线W1侧向端子保持部22内部浸入。
内壳体20B被从外壳体20A的连接器***方向侧的开口***到内部空间,在端子容纳部21用卡定机构24抑制内壳体20B从该开口脱离(图5和图6)。该卡定机构24包括在外壳体20A的内周面和端子容纳部21分别设置的爪部等卡定部,并限制内壳体20B相对于外壳体20A向连接器***方向侧的移动。对于该卡定机构24,随着内壳体20B向外壳体20A内部空间的***动作,内壳体20B的爪部越过外壳体20A的爪部,从而配置成能够将各爪部彼此卡定的状态。
此处,在该阴壳体20中,在外壳体20A和内壳体20B之间插装有弹性部件25(图5和图6)。该弹性部件25分别配置在外壳体20A的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4个角部且在各角部中的将开口部分封闭的壁面与端子容纳部21之间。各弹性部件25配置为使连接器插拔方向上的弹力作用在其间。在该示例中,使用螺旋弹簧来作为弹性部件25,并在端子容纳部21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到该弹性部件25并进行轴支承的轴部21a(图6)。各弹性部件25在内壳体20B的爪部越过外壳体20A的爪部时被压缩,利用作为其反力的伸长方向上的弹力来使卡定机构24的卡定部彼此卡定。
屏蔽结构体30是用于抑制来自外部的噪声向被容纳在该阴壳体20的阴端子10及电线W1的末端侵入的部件。该示例的屏蔽结构体30具备:屏蔽罩31、编组32以及连接部件33(图5和图6)。
屏蔽罩31是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形的筒状的部件,且成形为以连接器插拔方向作为筒轴方向且使两端开口的筒状。另外,在该屏蔽罩31中,内壳体20B的端子容纳部21被配置在同一筒轴上,并且在该端子容纳部21利用嵌件成形等一体成形内壳体20B。
该示例的屏蔽罩31在内壳体20B成形后的状态下,使连接器***方向侧的端部的外周面露出。在该屏蔽罩31中,在与第二连接器2嵌合完成后,连接器***方向侧的露出面与第二连接器2的屏蔽罩131物理连接且电连接。
另外,该示例的屏蔽罩31从端子容纳部21的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突出。在该屏蔽罩31中,2条电线W1被从该突出部分的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拉出。在该屏蔽罩31的内部嵌入有保持该2条电线W1的保持部件(所谓后保持器)26(图6)。保持部件26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拉出的电线W1被编组32覆盖。该编组32是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编织成筒状且网眼状的部件。连接部件33以使该编组32位于连接部件33和屏蔽罩31之间的状态与该屏蔽罩31连接。该示例的连接部件33被嵌入到屏蔽罩31的内部,通过将编组32按压在该屏蔽罩31的内周面,从而保持屏蔽罩31和编组32的电连接状态。
在该示例的第一连接器1中,在比屏蔽罩31的连接器***方向侧的露出面更靠连接器***方向侧并且在外壳体20A和内壳体20B以及屏蔽罩31之间,形成有使连接器***方向侧的端部开口的筒状的空间S(图1和图4)。第二连接器2一边从该开口***到筒状的空间S,一边与第一连接器1嵌合。此时,在外壳体20A的内部容纳第二连接器2中的连接器***方向侧。而且,端子容纳部21中的连接器***方向侧的端部、屏蔽罩31中的连接器***方向侧的端部以及端子保持部22被***到该第二连接器2的连接器***方向侧的阳壳体120的内部。阳端子110随着该***经由端子保持部22的开口而被***到端子连接部11的内部。因此,密封部件50成形为环状,并使该端子容纳部21中的连接器***方向侧的端部插通。而且,该密封部件50使内周面紧密贴合在该端子容纳部21的端部,并使外周面紧密贴合在被***到空间S中的阳壳体120的内周面。需要说明的是,端子容纳部21的连接器***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的除了与端子保持部22的连通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封闭。
阳壳体120是以连接器插拔方向为筒轴方向的配对侧筒状壳体,被***嵌合在阴壳体20的内部空间(第一连接器1的筒状的空间S)。该阳壳体120具有:端子容纳部121,其容纳各个阳端子110;以及端子保持部122,其具有作为前文所示的端子保持体的功能并且针对每个阳端子110而设置(图4和图7)。端子容纳部121被形成为将连接器插拔方向作为筒轴方向且使两端开口的筒状,其内部形成有各个针对每个阳端子110的端子容纳室(图示略)。该端子容纳部121中的连接器***方向侧的端部构成前文的罩,并被***到第一连接器1的筒状的空间S。密封部件50的外周面与该端部的内周面紧密贴合。该示例的端子容纳部121成形为与内壳体20B的端子容纳部21的外周面、屏蔽罩31的外周面的形状匹配的筒状。另外,端子保持部122被形成为将连接器插拔方向作为筒轴方向且使两端开口的筒状,其内部形成有各个针对每个阳端子110的端子容纳室(图示略)。该端子保持部122配置在端子容纳室121的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端子保持部122的端子容纳室经由连接器***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与端子容纳室121的端子容纳室连通。
阳端子110与电线W2的末端一起从端子保持部122的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并被容纳在端子容纳部121的端子容纳室和端子保持部122的端子容纳室。在端子容纳部121的端子容纳室中容纳有阳端子110的端子连接部111。另外,在端子保持部122的端子容纳室中容纳有阳端子110的电线连接部112和已与该电线连接部112连接的电线W2的末端。
电线W2被从端子保持部122中的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向外部拉出。因此,在端子保持部122的各个端子容纳室中配置有与电线W2同心且使电线W2插通的环状的密封部件140(图7)。关于密封部件140,在使其内周面紧密贴合于电线W2的覆皮W2b的同时,使其外周面紧密贴合于端子保持部122的端子容纳室的内周面,从而抑制液体(水等)从电线W2侧向端子容纳部121的内部浸入。
屏蔽结构体130是用于抑制来自外部的噪声向被容纳在该阳壳体120中的阳端子110及电线W2的末端侵入的部件。该示例的屏蔽结构体130具备:屏蔽罩131、编组132以及连接部件133(图4和图7)。
屏蔽罩131是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形的筒状的部件,且成形为以连接器插拔方向作为筒轴方向且使两端开口的筒状。另外,该屏蔽罩131从阳壳体120中的端子容纳部121配置到端子保持部122,且该阳壳体120通过嵌件成形等而一体成形。
该示例的屏蔽罩131在阳壳体120成形后的状态下,使连接器***方向侧的端部的内周面露出。在该屏蔽罩131中,在与第一连接器1嵌合完成后,连接器***方向侧的露出面与第一连接器1的屏蔽罩31物理连接且电连接。
另外,该示例的屏蔽罩131从阳壳体120的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突出。在该屏蔽罩131中,2条电线W2被从该突出部分的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拉出。在该屏蔽罩131的内部嵌入有保持该2条电线W2的保持部件(所谓后保持器)126(图7)。保持部件126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被拉出的电线W2被编组132覆盖。该编组132是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编织成筒状且网眼状的部件。连接部件133以使该编组132位于连接部件133和屏蔽罩131之间的状态与该屏蔽罩131连接。该示例的连接部件133被嵌入到屏蔽罩131的内部,通过将编组132按压在该屏蔽罩131的内周面,从而保持屏蔽罩131和编组132的电连接状态。
在该嵌合连接器中,保持结构60在阴壳体20和阳壳体120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限制该壳体间的向各连接器拔出方向的相对移动,以使阴壳体20和阳壳体120保持在该完全嵌合状态。该保持结构60具备:第一卡定保持部61,其设置在阴壳体20;以及第二卡定保持部62,其设置在阳壳体120(图1至图4),在阴壳体20和阳壳体120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使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成为在连接器拔出方向上能够卡定的状态,使该嵌合状态保持在完全嵌合状态。
该保持结构60具备设置有第一卡定保持部61的卡定保持体70(图1至图5)。该卡定保持体70设置在阴壳体20。在该示例中,与外壳体20A一体地形成卡定保持体70。
卡定保持体70在连接器插拔方向上的一端设置第一卡定保持部61(图1至图5)。该示例的卡定保持体70在外壳体20A的***方向侧的端部设置第一卡定保持部61。
另外,卡定保持体70具有悬臂的能够弹性形变的卡定臂部72,该卡定臂部72在其自由端设置第一卡定保持部61,在比该第一卡定保持部61更靠连接器拔出方向侧设置固定端(图1至图5)。卡定臂部72在连接器插拔方向延伸。该卡定臂部72将其固定端与外壳体20A的外壁面连接。卡定保持体70经由该卡定臂部72的固定端而以悬臂状态连接在外壳体20A的外壁面。
该示例的卡定保持体70具有在第一正交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2条卡定臂部72,并将使各个卡定臂部72的自由端连接的矩形的平板状的片部用作第一卡定保持部61(图1至图5)。
第二卡定保持部62形成为突起部,该突起部在壳体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到该卡定保持体70的由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2条卡定臂部72围成的空间中,并在连接器拔出方向上与第一卡定保持部61对置地配置。在该保持结构60中,使第二卡定保持部62从阳壳体120的端子容纳部121的外壁面突出(图3、图4以及图7)。
在该示例中,在外壳体20A的外周壁设置有贯通孔27(图1、图3、图4以及图5)。使卡定保持体70的供第二卡定保持部62***的空间至少与贯通孔27对置地配置。在壳体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该贯通孔27也与在阳壳体120的外壁面设置的第二卡定保持部62对置地配置。
具体地,该示例的外壳体20A具有:主外壁面20Aa,其作为外壁面而构成外轮廓形状;以及副外壁面20Ab,其比该主外壁面20Aa向内部空间侧偏移(图3和图5)。
卡定保持体70将卡定臂部72的固定端与副外壁面20Ab连接,且该卡定保持体70配置在比主外壁面20Aa更靠内部空间侧。前文所示的贯通孔27形成在比该副外壁面20Ab更靠连接器***方向侧。由此,该示例的卡定保持体70中,除了卡定臂部72的固定部之外,其他部分被配置在该贯通孔27中,并与端子容纳部121的外壁面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在该嵌合连接器中,随着壳体间的***嵌合动作的进行,在卡定臂部72弹性形变的同时,第一卡定保持部61越上第二卡定保持部62。而且,在该嵌合连接器中,当该壳体间的嵌合状态成为完全嵌合状态时,第一卡定保持部61越过第二卡定保持部62,在卡定臂部72的弹性形变解除的同时,该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在连接器拔出方向上对置配置(图1和图3)。由此,保持结构60成为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能够卡定的状态。
该示例的嵌合连接器中,在对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进行***嵌合时,由于从第二连接器2侧向内壳体20B的按动力,前文所示的各弹性部件25被压缩。而且,在该嵌合连接器中,当壳体间的嵌合状态成为完全嵌合状态时,阳壳体120被各个弹性部件25的伸长方向上的弹力经由内壳体20B而推回,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被卡定。也就是说,在壳体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第一连接器1的弹性部件25对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作用有朝向各连接器拔出方向的弹力,利用该弹力使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在连接器拔出方向上成为卡定状态,并使其嵌合状态保持在完全嵌合状态。
此处,在保持结构60中,在解除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之间的能够卡定的状态或卡定状态时,通过在第二正交方向上将第一卡定保持部61相对于第二卡定保持部62抬起并脱离,从而解除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之间的在连接器拔出方向上的对置配置状态。换言之,在该嵌合连接器中,通过限制第一卡定保持部61相对于该第二卡定保持部62在脱离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能够使基于保持结构60而实现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的完全嵌合状态稳固。
因此,在该嵌合连接器中设置有保证部件80,该保证部件80在壳体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限制第一卡定保持部61相对于第二卡定保持部62在脱离方向上移动,并保证其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图1至图5)。保证部件80通过限制该第一卡定保持部61在脱离方向上的移动并且保持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的能够卡定的状态,从而保证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
保证部件80是能够相对于阴壳体20向连接器插拔方向相对移动的部件。该保证部件80作为如下形式的部件组装在阴壳体20中,即:在壳体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保证部件80能够相对于阴壳体20在正式卡定位置和临时卡定位置之间向连接器插拔方向进行相对移动。另外,该保证部件80以在壳体间的嵌合状态变为完全嵌合状态为止期间,相对于阴壳体20的相对位置成为临时卡定位置的方式组装在阴壳体20。该示例的保证部件80被组装为能够相对于外壳体20A向连接器插拔方向相对移动。
正式卡定位置是指如下位置:在保证部件80相对于阴壳体20的相对的位置中的、下述位置限制部81限制第一卡定保持部61相对于第二卡定保持部62向脱离方向移动的位置。在正式卡定位置处的保证部件80通过将卡定保持体70的任意部位卡定,从而限制第一卡定保持部61相对于第二卡定保持部62向脱离方向上的移动。该示例的保证部件80通过在正式卡定位置卡定第一卡定保持部61,从而限制第一卡定保持部61相对于第二卡定保持部62向脱离方向的移动。另一方面,临时卡定位置是指保证部件80相对于阴壳体20的相对的位置中的、位置限制部81不限制该脱离方向上移动的位置。该示例的临时卡定位置处的保证部件80不能卡定第一卡定保持部61,不能限制第一卡定保持部61相对于第二卡定保持部62向脱离方向的移动。
保证部件80组装在阴壳体20的外壳体20A。该保证部件80具有:位置限制部81,其在壳体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限制第一卡定保持部61相对于第二卡定保持部62向脱离方向移动;以及操作部82,其使在保证部件80相对于阴壳体20向连接器插拔方向相对移动时***作(图1至图5)。在该示例的保证部件80中,在比位置限制部81更靠连接器拔出方向侧配置操作部82。
具体地,该位置限制部81形成为在壳体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并且保证部件80相对于阴壳体20的相对位置为正式卡定位置时,限制第一卡定保持部61相对于第二卡定保持部62向脱离方向移动。由此,该位置限制部81被形成为在此时被配置在比能够卡定的状态或卡定状态的第一卡定保持部61及第二卡定保持部62更靠第一卡定保持部61的脱离方向侧。另一方面,该位置限制部81被形成为在壳体间的嵌合状态不是完全嵌合状态时、或者虽然该嵌合状态是完全嵌合状态但保证部件80在临时卡定位置时,被配置在比第一卡定保持部61更靠连接器拔出方向侧。
该示例的位置限制部81具有:能够弹性形变的悬臂的臂部81a,其沿连接器插拔方向延伸;以及突起部81b,其设置在臂部81a的自由端并且向第一卡定保持部61相对于第二卡定保持部62的脱离方向的相反方向突出(图3和图5)。臂部81a将连接器***方向侧的一端作为自由端,将连接器拔出方向侧另一端作为固定端。该臂部81a的固定端与操作部82连接。突起部81b在壳体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且保证部件80相对于阴壳体20的相对位置为正式卡定位置时,配置在比第一卡定保持部61更靠连接器***方向侧。
该示例的操作部82形成为矩形的平板状。该操作部82形成为其板厚方向为第二正交方向。不管保证部件80相对于阴壳体20的相对位置如何,该操作部82都配置在比卡定保持体70更靠连接器拔出方向侧。因此,该操作部82在第二正交方向上相对于副外壁面20Ab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在位置限制部81中,在壳体间的***嵌合动作的中途,在第一卡定保持部61越上第二卡定保持部62之后,在臂部81a弹性形变的同时,突起部81b越上第二卡定保持部62。在该示例的保证部件80中,当壳体的嵌合状态成为完全嵌合状态时,突起部81b成为越上第二卡定保持部62的状态(图8和图9)。此处,保证部件80相对于该阴壳体20的相对位置在壳体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成为临时卡定位置。
对于保证部件80,通过在该临时卡定位置时将操作部82向连接器***方向侧按动,从而使保证部件80相对于阴壳体20向连接器***方向侧相对移动。由此,该保证部件80具有在相对于阴壳体20相对移动时被引导的被引导部83(图3、图5和图8)。而且,阴壳体20的外壳体20A具有在使该保证部件80相对移动时引导被引导部83的引导部28(图3、图5以及图8)。在该示例的保证部件80中,使矩形的片部从操作部82中的第一正交方向的两端分别突出,将该各个片部用作被引导部83。各个被引导部83被形成为其板厚方向是第二正交方向。引导部28是沿连接器插拔方向延伸的槽部,并针对每个被引导部83而设置。该引导部28一边利用在第二正交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2个壁面28a、28b(图3)来卡定被引导部83的各平面,一边将该被引导部83向连接器插拔方向引导。
由于被该被引导部83和引导部28引导的保证部件80的相对移动,越上第二卡定保持部62后的临时卡定位置的突起部81b越过第一卡定保持部61,该突起部81b与解除臂部81a的弹性形变同时地被配置在比第一卡定保持部61更靠连接器***方向侧的位置(图1和图3)。由此,该保证部件80相对于阴壳体20的相对位置成为正式卡定位置。因此该保证部件80能够用位置限制部81卡定第一卡定保持部61相对于第二卡定保持部62向脱离方向的移动。
此处,对于该保证部件80,在将利用该位置限制部81的卡定状态解除时,在第二正交方向上将位置限制部81相对于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抬起而脱离,并向连接器拔出方向按动,直到突起部81b至少越上第一卡定保持部61为止。由此,在保持结构60中,能够将第一卡定保持部61在第二正交方向上相对于第二卡定保持部62抬起而脱离。在该嵌合连接器中,对保证部件80设置抬起该第一卡定保持部61的功能(即,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之间的能够卡定的状态或卡定状态的解除功能)。以下,对该功能进行说明。此外,位置限制部81的抬起例如使用工具等即可。
卡定保持体70具有被按动部73,该被按动部73在使第一卡定保持部61相对于第二卡定保持部62脱离时,受到朝向该脱离方向的解除力,并使第一卡定保持部61相对于第二卡定保持部62向脱离方向移动(图2及图3)。该被按动部73在受到朝向脱离方向的解除力时,通过使卡定臂部72弹性形变,从而将第一保持部61相对于第二卡定保持部62向脱离方向抬起。因此,被按动部73针对各卡定臂部72而各设置一个。该示例的被按动部73利用卡定臂部72中的与脱离方向相反侧的壁部(即,卡定臂部72的经由贯通孔27与端子容纳部121的外壁面对置的壁部)。此处,在该卡定臂部72的自由端设置有被按动部73。
另一方面,保证部件80具有使朝向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作用于该被按动部73时(即,将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的能够卡定的状态或卡定状态解除时)被进行卡定解除操作的操作部。在该示例中,利用操作部82作为该操作部,同时发挥使保证部件80相对于阴壳体20向连接器插拔方向相对移动时的操作功能。该示例的操作部82在使朝向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作用于被按动部73时,被向对置配置状态的副外壁面20Ab按动。
保证部件80具有按动部84,该按动部84与对该操作部82的卡定解除操作连动地,使朝向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作用于被按动部73,并且使第一卡定保持部61从第二卡定保持部62脱离(图2、图3和图5)。该按动部84与对操作部82的卡定解除操作连动地,使朝向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作用于被按动部73,将该被按动部73向脱离方向按动,从而使第一卡定保持部61从第二卡定保持部62脱离。因此,该按动部84被形成为在使朝向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作用于被按动部73时,被配置在被按动部73和端子容纳部121的外壁面之间。该按动部84针对每个被按动部73而设置。该示例的按动部84形成为矩形的平板状。该按动部84形成为其板厚方向为第二正交方向。
保证部件80具有将操作部82和按动部84连接的卡定解除臂部85,以使该按动部84向脱离方向的移动与对操作部82的卡定解除操作连动(图1至图5)。该卡定解除臂部85针对每个按动部84而设置。该卡定解除臂部85是沿连接器插拔方向延伸的不能弹性形变的悬臂的臂部,将操作部82侧作为固定端,将按动部84设置在自由端。该卡定解除臂部85形成为在将保证部件80组装在阴壳体20时,卡定臂部72在第一正交方向上被配置在该卡定解除臂部85和位置限制部81之间。因此,按动部84以在卡定解除臂部85的自由端向位置限制部81侧突出的状态设置,以使得在第二正交方向上与被按动部73对置配置。该示例的卡定解除臂部85具有支点部85a,该支点部85a与副外壁面20Ab接触而成为接触的支点,并且能够实现在保证部件80中的操作部82与按动部84之间的翘板(seesaw)操作(图5和图10)。因此,保证部件80能够进行以该支点部85a为支点的在操作部82与按动部84之间的翘板操作。在该示例中,在保证部件80在临时卡定位置时使支点部85a与副外壁面20Ab接触。
然而,按动部84也可以形成为不管保证部件80相对于阴壳体20的相对位置如何都使朝向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作用于被按动部73的部件。但是,该情况下,保证部件80位于正式卡定位置时,由于对操作部82的卡定解除操作,有可能导致基于位置限制部81而进行的对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的卡定状态被解除,而且导致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之间的能够卡定的状态或卡定状态被解除。
因此,优选地,按动部84形成为:在保证部件80为正式卡定位置时,不使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作用于被按动部73(图2和图10),在基于该保证部件80的位置限制部81而进行的对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的卡定状态被解除时,使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作用于被按压部73(图9和图11)。由此,在该嵌合连接器中,在对正式卡定位置的保证部件80的操作部82进行卡定解除操作时,即使基于位置限制部81而进行的对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的卡定状态被解除,也能够防止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之间的能够卡定的状态或卡定状态的解除。另外,在该嵌合连接器中,在使用前文的工具等抬起的位置限制部81的突起部81b至少越上第一卡定保持部61后,在对该保证部件80的操作部82进行卡定解除操作时,能够使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之间的能够卡定的状态或卡定状态解除。
在该示例中,在使突起部81b越上第二卡定保持部62从而保证部件80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从按动部84对被按动部73作用向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也就是说,此处,将按动部84形成为在保证部件80为临时卡定位置时对被按动部73作用脱离方向的解除力的结构。由此,该示例的保证部件80形成为在正式卡定位置时按动部84被配置在比被按动部73更靠连接器***方向侧,在临时卡定位置时按动部84在第二正交方向上与被按动部73对置配置。也就是说,按动部84形成为在保证部件80位于正式卡定位置时,被按动部73相对于按动部84不被配置在脱离方向侧,在保证部件80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被按动部73相对于按动部84在脱离方向侧对置配置。该临时卡定位置的按动部84形成为由于以至少支点部85a为支点的在操作部82和按动部84之间的翘板操作而向脱离方向侧移动时,能够与被按动部73接触并将该被按动部73抬起。
如此,该按动部84在对正式卡定位置的保证部件80的操作部82进行了卡定解除操作时,有可能导致使基于位置限制部81进行的对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的卡定状态解除。因此,阴壳体20的外壳体20A具有操作允许部29A,在保证部件80位于临时卡定位置时,该操作允许部29A允许对操作部82的卡定解除操作,使得从按动部84对被按动部73作用脱离方向的解除力(图1、图3、图5、图10及图11)。而且,该外壳体20A具有操作限制部29B,在保证部件80位于正式卡定位置时,该操作限制部29B限制对操作部82的卡定解除操作,使得不能从按动部84对被按动部73作用脱离方向的解除力(图3、图10及图11)。
操作允许部29A是在临时卡定位置的保证部件80的操作部82被进行了卡定解除操作时,能够使该操作部82和与该操作部82的动作连动的2个被引导部83进入的空间部。该示例的操作部允许部29A是指临时卡定位置的保证部件80的操作部82被进行了卡定解除操作时,能够进行以支点部85与副外壁面20Ab的触点为支点的保证部件80的翘板操作的空间部。此处,将在比该操作限制部29B(壁面28a)更靠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位置且在操作部82及两个被引导部83与副外壁面20Ab之间设置的空间部用作操作允许部29A。由此,对于临时卡定位置的保证部件80,在操作部82被进行卡定解除操作时,能够一边以支点部85与副外壁面20Ab的触点为支点使该操作部82和2个被引导部83在操作允许部29A中向副外壁面20Ab移动,一边进行翘板动作。因此,该嵌合连接器中,在临时卡定位置对操作部82进行了卡定解除操作时,能够从按动部84对被按动部73作用脱离方向的解除力,所以能够使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之间的能够卡定的状态或卡定状态解除。
操作限制部29B是在正式卡定位置的保证部件80的操作部82被进行卡定解除操作时,将与该操作部82的动作连动的被引导部83的动作卡定的壁部。该操作限制部29B针对每个被引导部83而设置。在该示例中,将引导部28的与被引导部83对置的壁面用作操作限制部29B。此处,将该引导部28中的与所述脱离方向相反方向的壁面28a用作操作限制部29B。由此,在正式卡定位置的保证部件80中,当操作部82被进行卡定解除操作时,2个被引导部83被各自的操作限制部29B卡定。因此,对于该嵌合连接器,当在正式卡定位置处操作部82被进行卡定解除操作时,能够防止从按动部84对被按动部73作用脱离方向的解除力,即使假设从按动部84对被按动部73作用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也能够防止该按动部84对被按动部73进行按动。由此,对于该嵌合连接器,当操作部82在正式卡定位置被进行卡定解除操作时,能够防止位置限制部81对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的卡定状态的解除,而且,能够防止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之间的能够卡定的状态或卡定状态的解除。
此外,保证部件80形成为若壳体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则能够从临时卡定位置相对于阴壳体20相对移动到正式卡定位置的结构,并组装在阴壳体20。因此,该保证部件80形成为在壳体间的嵌合状态为半嵌合状态时,不能从临时卡定位置相对于阴壳体20相对移动到正式卡定位置的结构,通过向阴壳体20进行组装,从而也能够用于检测壳体间的嵌合状态。例如,该保证部件80若能够从临时卡定位置相对移动到正式卡定位置为止,则作业者等能够判断壳体间(连接器间)的嵌合状态成为完全嵌合状态。与之相对,该保证部件80若不能从临时卡定位置相对移动到正式卡定位置,则作业者等能够判断壳体间(连接器间)的嵌合状态成为半嵌合状态。
如上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嵌合连接器由于将保持结构60的卡定解除功能设置在保证部件80,所以与使保持结构具有卡定解除功能的现有的嵌合连接器相比,能够实现体型的小型化。例如,现有的嵌合连接器中,将卡定解除臂部在第二正交方向上与保持结构的卡定臂部并排地配置,在比该卡定解除臂部在第二正交方向上更靠外侧的位置设置保证部件的臂部。与之相对,本实施方式的嵌合连接器可以说将现有的保持结构的卡定解除臂部和保证部件的臂部进行共用,将保证部件80的卡定解除臂部85在第二正交方向上与保持结构60的卡定臂部72并排地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嵌合连接器与现有的嵌合连接器相比较,能够实现第二正交方向上的体型的小型化。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嵌合连接器通过在保证部件80设置卡定解除臂部85,从而能够提高阴壳体20(外壳体20A)的成形性。例如,现有的嵌合连接器使卡定臂部及卡定解除臂部与壳体一体成形,其成形模具可能会变得复杂。然而,本实施方式的嵌合连接器在与阴壳体20(外壳体20A)不同的部件即保证部件80中设置卡定解除臂部85,所以能够使阴壳体20(外壳体20A)的成形模具比现有结构简易,能够提高阴壳体20(外壳体20A)的成形性。
另外,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嵌合连接器通过将卡定解除臂部85设置在保证部件80,从而减轻了将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嵌合时的***力。例如,现有的嵌合连接器由于卡定臂部和卡定解除臂部被设置在壳体,所以在使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嵌合时,卡定臂部受到的力的反力和卡定解除臂部受到的力的反力被加到***力中。与之相对,本实施方式的嵌合连接器将卡定解除臂部85设置在与阴壳体20(外壳体20A)不同的部件即保证部件80,所以不会将来自卡定解除臂部85的反力作用在使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嵌合时的***力中,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嵌合连接器能够使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嵌合时的***力比现有情况减轻。
而且,以上的示例中,将在壳体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突起部81b越上第二卡定保持部62的状态作为保证部件80的临时卡定位置。但是,在该示例的嵌合连接器中,如前所示,当壳体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阳壳体120被各弹性部件25的伸长方向的弹力经由内壳体20B推回,且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被卡定。因此,该嵌合连接器中,在该推回前第一卡定保持部61和第二卡定保持部62之间出现间隙G,所以该间隙G如果是保证部件80的突起部81b的进入的大小,则也可以将突起部81b进入该间隙G的状态作为保证部件80的临时卡定位置(图12)。

Claims (8)

1.一种嵌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具备端子和保持所述端子的壳体;
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配对侧端子和保持所述配对侧端子的配对侧壳体,在随着所述壳体和所述配对侧壳体之间的***嵌合而使相互间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使所述端子和所述配对侧端子电连接;
保持结构,所述保持结构具备:第一卡定保持部,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及第二卡定保持部,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被设置在所述配对侧壳体,所述保持结构在所述嵌合状态为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能够使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和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成为在连接器拔出方向上卡定的状态,并使所述嵌合状态保持在所述完全嵌合状态;以及
保证部件,所述保证部件在所述嵌合状态为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限制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向脱离方向的移动,并保证所述嵌合状态为所述完全嵌合状态,
所述壳体具备卡定保持体,所述卡定保持体具有: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及被按动部,所述被按动部承受向所述脱离方向的解除力而将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向所述脱离方向移动,
所述保证部件具有:位置限制部,所述位置限制部在所述嵌合状态为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限制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向所述脱离方向的移动;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在将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和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的能够卡定的状态解除时被进行卡定解除操作;及按动部,所述按动部与对所述操作部的卡定解除操作连动地使向所述脱离方向的所述解除力作用于所述被按动部并且使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从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证部件作为在所述嵌合状态为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能够在正式卡定位置和临时卡定位置之间相对移动的部件组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正式卡定位置为所述位置限制部限制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向所述脱离方向的移动的位置,所述临时卡定位置是所述位置限制部不限制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定保持部向所述脱离方向的移动的位置,
所述按动部形成为:在所述保证部件位于所述正式卡定位置时不使所述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作用于所述被按动部,而在所述保证部件位于所述临时卡定位置时使所述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作用于所述被按动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动部形成为:在所述保证部件位于所述正式卡定位置时,所述被按动部不会相对于所述按动部而配置在所述脱离方向侧,在所述保证部件位于所述临时卡定位置时,所述被按动部相对于所述按动部在所述脱离方向侧对置配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嵌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操作允许部,所述操作允许部在所述保证部件位于所述临时卡定位置时,允许对所述操作部的卡定解除操作,以使所述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从所述按动部作用于所述被按动部;以及操作限制部,所述操作限制部在所述保证部件位于所述正式卡定位置时,限制对所述操作部的卡定解除操作,以不使所述脱离方向的解除力从所述按动部作用于所述被按动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嵌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证部件具有在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移动时被引导的被引导部,
所述壳体具有在使所述保证部件相对移动时引导所述被引导部的引导部,并且将所述引导部的与所述被引导部对置的对置壁面用作所述操作限制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保持体具有悬臂的能够弹性形变的卡定臂部,所述卡定臂部在其自由端设置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并且在比所述第一卡定保持部更靠连接器拔出方向侧设置固定端,在所述卡定臂部设置所述被按动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嵌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保持体将所述卡定臂部的与所述脱离方向相反侧的壁部用作所述被按动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证部件具有卡定解除臂部,所述卡定解除臂部将所述操作部和所述按动部连接并且使所述按动部向所述脱离方向的移动与对所述操作部的卡定解除操作连动,
所述卡定解除臂部具有支点部,所述支点部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接触而成为支点,能够进行所述保证部件中的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按动部之间的翘板操作。
CN201911076712.0A 2018-11-07 2019-11-06 嵌合连接器 Withdrawn CN1111624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9599A JP2020077513A (ja) 2018-11-07 2018-11-07 嵌合コネクタ
JP2018-209599 2018-11-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2412A true CN111162412A (zh) 2020-05-15

Family

ID=68426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6712.0A Withdrawn CN111162412A (zh) 2018-11-07 2019-11-06 嵌合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44769A1 (zh)
EP (1) EP3651284A1 (zh)
JP (1) JP2020077513A (zh)
CN (1) CN1111624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6202A (zh) * 2020-07-28 2022-02-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结构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32467B2 (ja) * 2020-03-09 2022-03-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61284A1 (en) * 2006-01-09 2007-07-12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CPA) mem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89525A (en) 1979-12-21 1981-07-20 Nomura Tokin:Kk Heat treatment drum for film
JP3958525B2 (ja) * 2001-02-27 2007-08-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嵌合検知構造
US6716052B2 (en) * 2002-02-21 2004-04-06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and latch
JP4770346B2 (ja) * 2005-09-13 2011-09-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61284A1 (en) * 2006-01-09 2007-07-12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CPA) memb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6202A (zh) * 2020-07-28 2022-02-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结构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77513A (ja) 2020-05-21
US20200144769A1 (en) 2020-05-07
EP3651284A1 (en) 2020-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0938B (zh) 嵌合连接器
CN109390784B (zh) 连接器
CN108493715B (zh) 嵌合连接器
JP426793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US10756485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locking portion, an unlocking portion and a fitting assurance member
CN109616829B (zh) 连接器
CN110350357B (zh) 连接器
KR102255636B1 (ko) 슬라이더 파트를 포함하는 커플링 커넥터
CN111193138B (zh) 连接器
JP2004134258A (ja) コネクタ
JP2002305052A (ja) コネクタ
CN111162412A (zh) 嵌合连接器
JP3555591B2 (ja) コネクタ
JP2019067744A (ja) コネクタ
CN111834820A (zh) 连接器
CN111106490B (zh) 嵌合连接器
JP2004006071A (ja) コネクタ
CN114586243B (zh) 连接器
CN112038818B (zh) 连接器
JP2023155644A (ja) コネクタ
JP3598990B2 (ja) コネクタ
JP2019033062A (ja) コネクタ
JP7303985B2 (ja) コネクタ
WO2023120165A1 (ja) 雄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JP2023093920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