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2729B - 茶叶制品在稳定血糖中的应用及质量分级方法和筛选方法 - Google Patents

茶叶制品在稳定血糖中的应用及质量分级方法和筛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2729B
CN111122729B CN201911359529.1A CN201911359529A CN111122729B CN 111122729 B CN111122729 B CN 111122729B CN 201911359529 A CN201911359529 A CN 201911359529A CN 111122729 B CN111122729 B CN 1111227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equal
theaflavin
percent
tea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595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2729A (zh
Inventor
应剑
郭晓娜
王黎明
肖杰
邵丹青
王曦
李颂
陈然
孟庆佳
范怡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fco Corp
Cofco Nutrition and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fco Corp
Cofco Nutrition and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fco Corp, Cofco Nutrition and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fc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22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2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2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2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2De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1N30/74Optical det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保健食品领域,公开了一茶叶制品在稳定血糖中的应用及质量分级方法和筛选方法。本发明的茶叶制品所含各成分的浓度满足如下特征:茶多酚≥10%;茶红素≥5%或茶黄素×儿茶素≥1.2(%)2;咖啡因≥4%;0.9%≤茶黄素≤1.2%;(茶红素×咖啡因/茶褐素)≥0.035;并且0.28≤(茶黄素×咖啡因)/(儿茶素×茶褐素)≤0.6。上述茶叶制品具有良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减缓淀粉消化、减少葡萄糖吸收、稳定餐后血糖的效果。

Description

茶叶制品在稳定血糖中的应用及质量分级方法和筛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制品在稳定血糖中的应用、茶叶制品的质量分级方法和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形成,饮食过分精细化,糖脂代谢异常人群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有研究显示长期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降低糖脂代谢异常风险,达到“治未病”的效果。利用功能性食品稳定餐后血糖,有助于延缓糖尿病的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国内外研究均认为,茶叶具有稳定餐后血糖的作用。但是,由于茶叶品种、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其作用特点、活性强度存在差异。目前尚没有简便有效的手段判断茶叶的稳定血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茶叶制品在稳定血糖中的应用、茶叶制品的质量分级方法和筛选方法,满足本发明要求的茶叶制品具有良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减缓淀粉消化、减少葡萄糖吸收、稳定餐后血糖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茶叶制品在稳定血糖中的应用,所述茶叶制品所含各成分的浓度满足如下特征:
茶多酚≥10%;
茶红素≥5%或茶黄素×儿茶素≥1.2(%)2
咖啡因≥4%;
0.9%≤茶黄素≤1.2%;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21
并且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22
优选地,所述茶叶制品所含各成分的浓度满足如下特征:
16%≥茶多酚≥10%;
12%≥茶红素≥5%;
3(%)2≥茶黄素×儿茶素≥1.2(%)2
5%≥咖啡因≥4%;
0.96%≤茶黄素≤1.2%;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23
并且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24
优选地,所述茶叶制品抑制α-葡萄糖苷酶IC50≤0.01mg/mL且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50%。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茶叶制品的质量分级方法,该方法包括测定茶叶制品中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儿茶素、咖啡因和茶褐素的浓度,并且依次判断上述浓度是否满足下述关系式组(1)、(2)和(3):
(1)茶多酚≥10%;
茶红素≥5%或茶黄素×儿茶素≥1.2(%)2
咖啡因≥4%;
0.9%≤茶黄素≤1.2%;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25
并且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26
(2)茶多酚≥10%;
儿茶素≥1%;并且
茶黄素≥0.2;
(3)茶多酚≥10%;并且
儿茶素≥10%;
其中,将满足关系式组(1)的茶叶制品分级为1级,满足关系式组(2)且不满足关系式组(1)的茶叶制品分级为2级,满足关系式组(3)且不满足关系式组(1)、(2)的茶叶制品分级为3级,不满足关系式组(1)、(2)和(3)的茶叶制品分级为4级。
优选地,所述1级茶叶制品抑制α-葡萄糖苷酶IC50≤0.01mg/mL且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50%。
优选地,所述2级茶叶制品抑制α-葡萄糖苷酶IC50≤0.1mg/mL或者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50%。
优选地,所述3级茶叶制品抑制α-葡萄糖苷酶IC50≤1.0mg/mL或者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10%。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茶叶制品的筛选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上述本发明的茶叶制品的质量分级方法进行分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对茶叶制品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茶叶制品在稳定血糖中的应用以及茶叶制品的质量分级方法和筛选方法,满足本发明要求的茶叶制品以及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可以减缓淀粉消化和葡萄糖吸收,可用于直接饮用或者用作功能性食品配方,发挥稳定餐后血糖的作用。满足本发明要求的茶叶制品非常适用于习惯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类食品的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等有稳定餐后血糖诉求的人群。结合饮食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措施,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峰值、降低血糖波动性,最终起到延缓糖尿病进程、降低心血管终末事件发生的风险。
进一步地,通过对本发明的茶叶制品的原料、工艺、饮用方式进行控制,使进入人体的功能成分满足特定含量和比例要求,从而稳定发挥预防和改善糖代谢、尤其稳定餐后血糖作用的健康作用。
本发明通过成分与活性分析,提出茶叶辅助降血糖分级标准的参考;并鉴定茶叶稳定血糖的功能成分组;结合活性-成分关联,在每个茶叶品类内制定与活性分级相关的成分含量标准。本发明的质量分级方法和筛选方法作为生产控制指标建议,是茶叶及其提取物发挥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和α-淀粉酶的操作指南,为制备具有降低升糖指数的功能性食品,提供了质量可控、功效稳定的原料选择、质控标准和宣传依据。
基于本发明所述的茶叶成分及活性评价及分级技术,与标准化茶叶的生产相关联,能够将批次间质量不稳定、不可控的茶叶产品升级为能稳定控制特征性成分、能清晰表述功能特征、能在特定使用方式和应用场景下发挥其功效作用的茶叶。
本发明为开发具有明确功效的茶叶及茶叶制品提供了可参考的科学依据以及生产指导,并为茶叶及茶叶制品获得国内外与糖代谢有关的健康声称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不同茶叶提取物对淀粉水解率的影响结果图。
图2是示出小鼠糖负荷实验中测得的血糖浓度的图。
图3是示出实验者餐后血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如果无特别说明,本发明中的浓度为重量浓度,“%”表示“重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制品在稳定血糖中的应用,所述茶叶制品所含各成分的浓度满足如下特征:
茶多酚≥10%;
茶红素≥5%或茶黄素×儿茶素≥1.2(%)2
咖啡因≥4%;
0.9%≤茶黄素≤1.2%;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51
并且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52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得茶叶制品中的各成分满足上述比例,可以使得本发明的茶叶制品抑制α-葡萄糖苷酶IC50≤0.01mg/mL且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50%,有着非常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减缓淀粉消化、减少葡萄糖吸收、稳定餐后血糖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茶叶制品所含各成分的浓度满足如下特征:
茶多酚为10-16%,优选为10.1-15.97%;
茶红素为5-12%,优选为6-9%,更优选为6-8.31%;
“茶黄素×儿茶素”为1.2-3(%)2,优选为1.22-2.72(%)2
咖啡因为4-5%,优选为4.02-4.95%;
茶黄素为0.96-1.2%;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53
为0.037-0.063;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54
为0.28-0.5。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的情况下,儿茶素的浓度为1-5%,优选为1-3%;茶黄素的浓度为0.5-1.5%,优选为0.8-1.2%;茶褐素的浓度为6-9%,优选为6.26-8.8%。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茶叶制品所含各成分的浓度满足如下特征:茶多酚为11.9%;茶红素为6.1%;咖啡因为4.8%;茶黄素为1.2%;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61
为0.037;并且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62
为0.40。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茶叶制品所含各成分的浓度满足如下特征:茶多酚为10.1%;茶红素为6%;咖啡因为4.8%;茶黄素为1.2%;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63
为0.038;并且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64
为0.40。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茶叶制品所含各成分的浓度满足如下特征:茶多酚为11.9%;茶红素为6.1%;咖啡因为4.5%;茶黄素为1.2%;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65
为0.06;并且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66
为0.34。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茶叶制品所含各成分的浓度满足如下特征:茶多酚为15.97%;茶红素为7.85%;咖啡因为4.95%;茶黄素为1.05%;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67
为0.06;并且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68
为0.3。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茶叶制品所含各成分的浓度满足如下特征:茶多酚为13.93%;茶红素为8.31%;咖啡因为4.68%;茶黄素为0.99%;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69
为0.06;并且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610
为0.3。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茶叶制品所含各成分的浓度满足如下特征:茶多酚为11.38%;茶红素为6.44%;咖啡因为4.02%;茶黄素为0.96%;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611
为0.04;并且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612
为0.5。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茶叶制品所含各成分的浓度满足如下特征:茶多酚为11.9%;茶红素为6.1%;咖啡因为4.5%;茶黄素为1.2%;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71
为0.06;并且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72
为0.34。
作为本发明中的茶叶制品,可以是茶叶原料、茶叶、茶叶制品或其提取物。在本发明中,所述茶叶制品所含各成分的浓度指的是相对于茶叶制品干重的重量浓度,以重量%表示。
作为上述本发明的茶叶制品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将茶叶原料依次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制得。具体地,本发明的上述茶叶制品,能够通过适当选择茶叶原料和设置加工工艺参数从而制备完成。
根据本发明,优选所述茶叶可以为红茶、白茶、生普等的原料,例如江西红茶原料、云南普洱生茶、福建白茶的原料。作为上述萎凋的条件,例如可以为20-30℃,优选22-25℃,时间9-12h。作为上述揉捻的时间,可以为20-40min。作为上述发酵的条件,可以包括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95%,例如25℃,时间为2.5h-6.5h。作为上述干燥的条件,可以包括温度为80-100℃,时间为20min以上,例如30-50min。
通过上述操作,可以将茶叶鲜叶制备得到毛茶。所述毛茶优选还经过筛分、风选、捡剔、干燥和拼堆成色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精制,优选依次经过筛分、风选、捡剔、干燥和拼堆成色进行精制。
作为上述筛分的孔径,例如可以为12目。作为上述风选的条件,可以包括:风扇转速350-1200r/min。作为上述捡剔的条件,可以包括:剔除非茶类夹杂物。所述拼堆成色用于达到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茶叶感官品级要求。具体可以采用现有的任意拼堆成色方法。
作为本发明中茶叶制品提取物(例如茶速溶粉)的制备方法,其中,该制备方法包括将茶叶原料依次经过除杂、粉碎、浸提、固液分离、浓缩、干燥。具体地,所述除杂、粉碎、浸提、固液分离、浓缩、干燥的方法可以使用现有的进行茶速溶粉制备的方式。
所述除杂用于去除茶叶原料中的灰尘等杂质。
所述粉碎有利于茶叶原料的浸提等,粉碎后茶叶原料的粒径例如可以为0.5-2mm。
所述浸提用于提取茶叶原料中的活性成分,作为所述浸提的方式,例如可以采用水浸提,例如可以用70℃、80℃或90℃以上的水进行浸提,优选用沸水浸提。作为浸提的时间,例如30-50min,具体可以为第一次提取15min,第二次提取10min;或者一次浸提30min以上。相对于所述茶叶制品的用量1重量份,所述水的用量为10重量份以上,优选为12-15重量份。
所述固液分离用于将浸提液与茶叶原料残渣分离,优选采用离心的方式进行。为了进一步满足进行除盐、除菌、浓缩、纯化等工艺的要求,优选将固液分离得到的液相进一步进行过滤,优选为陶瓷膜过滤。
所述浓缩用于提高所得制品中的活性成分含量,浓缩的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采用反渗透浓缩。作为反渗透浓缩的条件,例如可以包括:使用醋酸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半透膜,压力为6MPa。
所述干燥用于制备茶粉,干燥方式首选冷冻干燥,以最大程度保留茶的色、香、味及营养、功能特征。作为冷冻干燥的条件,例如可以包括:将浓缩茶汁在-35℃冻结,然后在609Pa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含水量低于3%的鳞片状速溶茶,并最终制备成粒径为0.2-0.5μm的茶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制备方法包括将茶叶原料依次经过除杂-粉碎-浸提-离心-陶瓷膜过滤-反渗透浓缩-真空冷冻干燥-包装-检测从而制得。
本发明的茶叶制品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包装和成分检测。作为检测方法,可参考国家标准的要求测定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咖啡因等成分含量。
作为本发明的茶叶制品的使用方法,一般冲泡饮用或直接饮用即可,其中,茶叶需要进行浸泡,例如95℃以上热水浸泡2min,茶叶用量为2-10g/200mL水;茶叶提取物(茶速溶粉)可以适当冲泡饮用,冲泡浓度例如为0.5-2g/200mL。上述冲泡物一般需要在90min内服用完毕。通过如上的方式使用,使进入人体的功能成分满足特定含量和比例要求,从而稳定发挥预防和改善糖代谢、尤其稳定餐后血糖作用的健康作用,从而达到抑制α-葡萄糖苷酶、减缓淀粉消化、减少葡萄糖吸收、稳定餐后血糖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茶叶制品也可以作为食品原料,配合其它食品使用,例如作为主食的添加成分,同样可以得到良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减缓淀粉消化、减少葡萄糖吸收、稳定餐后血糖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茶叶制品的质量分级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测定茶叶制品中的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儿茶素、咖啡因和茶褐素的含量,并且依次判断上述含量是否满足下述关系式组(1)、(2)和(3):
(1)茶多酚≥10%;
茶红素≥5%或茶黄素×儿茶素≥1.2(%)2
咖啡因≥4%;
0.9%≤茶黄素≤1.2%;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91
并且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092
(2)茶多酚≥10%;
儿茶素≥1%;并且
茶黄素≥0.2;
(3)茶多酚≥10%;并且
儿茶素≥10%;
其中,将满足关系式组(1)的茶叶制品分级为1级,满足关系式组(2)且不满足关系式组(1)的茶叶制品分级为2级,满足关系式组(3)且不满足关系式组(1)、(2)的茶叶制品分级为3级,不满足关系式组(1)、(2)和(3)的茶叶制品分级为4级。
通过本发明的分级方法,不需要具体进行实验即可推定茶叶制品的稳定血糖效果。上述1-4级的茶叶制品,其稳定餐后血糖效果依次降低。
在上述关系式组(1)中,优选地,茶多酚为10-16%,优选为10.1-15.97%;
茶红素为5-12%,优选为6-9%,更优选为6-8.31%;
“茶黄素×儿茶素”为1.2-3(%)2,优选为1.22-2.72(%)2
咖啡因为4-5%,优选为4.02-4.95%;
茶黄素为0.96-1.2%;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101
为0.037-0.063;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102
为0.28-0.5。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的情况下,儿茶素的浓度为1-5%,优选为1-3%;茶黄素的浓度为0.5-1.5%,优选为0.8-1.2%;茶褐素的浓度为6-9%,优选为6.26-8.8%。
通过本发明的分级方法分级后,各级茶叶制品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分别满足如下关系:
作为所述1级茶叶制品,抑制α-葡萄糖苷酶IC50≤0.01mg/mL且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50%。
作为所述2级茶叶制品,抑制α-葡萄糖苷酶IC50≤0.1mg/mL或者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50%。
作为所述3级茶叶制品,抑制α-葡萄糖苷酶IC50≤1.0mg/mL或者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1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和改善糖代谢健康的茶叶制品的筛选方法,其中,使用上述本发明的茶叶制品的质量分级方法进行分级。
上述茶叶制品的筛选方法可用于筛选预防糖代谢疾病和/或改善糖代谢健康的茶叶制品。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茶叶制品的质量分级方法进行分级,级别数越小的茶叶制品能够带来更优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减缓淀粉消化、减少葡萄糖吸收、稳定餐后血糖的效果,从而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茶多酚的浓度根据GB/T 8313-2018测定。
儿茶素、茶黄素、咖啡因根据GB/T 30483-2013优化方法测定,具体操作如下:
称取0.100g均匀粉碎茶粉于10mL离心管中,加入在70℃的70%甲醇5mL,充分混匀后立即移入70℃水浴,浸提10min,每5min混匀一次,3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于10mL离心管中,残渣再用5mL的70%甲醇浸提一次后合并上清液,冷却至室温后用70%甲醇定容。取0.75mL醇提取样品提取液加0.25mL稳定溶液于1.5mL离心管中涡旋混匀,过0.45μm膜入进样瓶(4℃可保存48h),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条件如下:
色谱柱:C18柱,柱长250mm,内径4.6mm,粒径5μm,柱温:35℃;荧光检测器,检测波长:372、278nm;进样量:10μL。
流动相A:2%乙酸(9%乙腈水溶液),流动相B:2%乙酸(80%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
时间(min) 流速(mL/min) A(%) B(%)
0 1 100 0
10 1 100 0
25 1 68 32
35 1 68 32
40 1 100 0
茶红素、茶褐素通过如下标准化操作测得。
称取2.00g茶叶制品于100mL具塞锥形瓶,加85mL沸水后沸浴10min(中间摇瓶一次),取出约35mL于50mL离心管中,冰浴冷却,3000rpm离心5min上清作为待测液。
取15mL待测液加15mL乙酸乙酯,200rpm水平震荡5min,静置分层,分层的上层0.8mL加4.2mL乙醇(95体积%),得到A液,分层的下层0.4mL加0.4mL饱和草酸、1.2mL水和3mL乙醇(95体积%)得到D液;
取5mL待测液加5mL碳酸钠溶液(2.5%),迅速剧烈震荡30s,静置分层,上层0.8mL加4.2mL乙醇(95体积%),得到C液;
取5mL待测液加5mL待测液加5mL正丁醇,200rpm水平震荡5min,静置分层,下层0.4mL加0.4mL饱和草酸、1.2mL水和3mL乙醇(95体积%)得到B液。
将上述A液、B液、C液和D液分别用分光光度计在380nm处测定吸光度值,结果分别记为A、B、C和D,按如下公式计算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含量: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121
上述公式中,m表示样品质量(g),m样表示样品中干物质含量(%)。
以下实施例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IC50及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通过如下标准化操作测得。
(1)α-葡萄糖苷酶:在96孔酶标板中依次加入:60μl待测样品或缓冲液(溶液1)、50μl酶溶液或者缓冲液(溶液2),37℃温育20min;再加入50μl 5mM的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溶液3)。于37℃温育10min。利用酶标仪(Synergy2,美国Bio-Tek公司)于405nm读取吸光度值。按如下公式计算酶抑制率: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122
其中A:溶液1、2均为缓冲液;B:溶液1为缓冲液,溶液2为酶液;C:溶液1为待测样品,溶液2为缓冲液;D:溶液1为待测样品,溶液2为酶液。
设置不同浓度待测样品,分别计算抑制率。利用计算机程序(SigmaPlot)计算抑制率为50%时的溶液浓度,即半数抑制浓度IC50
(2)α-淀粉酶:在2mL深孔板中依次加入:50μl待测样品或缓冲液(溶液1)、50μl酶溶液或者缓冲液(溶液2),37℃温育10min;再加入100μl 1.7重量%的淀粉溶液(溶液3)。于37℃温育3min,100℃显色5min,冰上冷却5min。取50μl反应体系+100μl ddH2O于96孔板,利用酶标仪(同上)于540nm读取吸光度值。按如下公式计算酶抑制率: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131
其中A:溶液1、2均为缓冲液;B:溶液1为缓冲液,溶液2为酶液;C:溶液1为待测样品,溶液2为缓冲液;D:溶液1为待测样品,溶液2为酶液。取最大抑制率。
实施例1: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红茶制品的制备
采摘江西浮梁境内一芽二、三叶储叶种茶叶原料,按如下工艺制备茶叶:
初制:鲜叶-萎凋(温度25℃,时长:10h)-揉捻(时长30min)-发酵(25℃,5h)-干燥(90℃)-毛茶。
精制:毛茶-筛分(孔径:12目)-风选-捡剔(剔除非茶类夹杂物)-拼堆成色(符合DB36/T 1028三级以上要求)。
按本上述方法,测定其成分含量,折算为茶叶干重的百分比,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132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141
利用本发明的分级方法进行分级,该红茶制品符合下述关系式组(1)的要求,分类为1级茶叶制品。
(1)茶多酚≥10%;
茶红素≥5%或茶黄素×儿茶素≥1.2(%)2
咖啡因≥4%;
0.9%≤茶黄素≤1.2%;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142
并且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143
该红茶制品抑制α-葡萄糖苷酶IC50为0.009mg/ml,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为51%。
将上述红茶制品按2-5g/200mL冲泡1-2min,反复冲泡2次,在90min内喝完,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减缓淀粉消化、减少葡萄糖吸收、稳定餐后血糖的功效。
实施例2: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红茶水粗提物(速溶茶粉)的制备
将与实施例1同样的江西红茶原料,按如下茶叶提取物浸提及干燥工艺制备水提取物。
(1)除杂:进一步除去非茶叶杂质。
(2)粉碎:粉碎后茶叶粒径为0.5-2mm。
(3)浸提:用90℃以上的水按10倍比例进行浸提40min。
(4)离心:按800r/min离心实施固液分离。
(5)陶瓷膜过滤:用Al2O3陶瓷膜进行(世杰膜公司,0.3μm陶瓷膜管)
将上述茶叶提取物按原料干重折算其所含各成分的含量如下表2。通过表2的结果可知,该茶叶提取物符合关系式组(1)的要求,分类为1级茶叶制品。
表2
成分 含量(重量%)
茶多酚 10.1
儿茶素 1.8
茶黄素 1.1
茶红素 6.0
茶褐素 7.5
咖啡因 4.8
抑制α-葡萄糖苷酶IC<sub>50</sub> 0.007mg/ml
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 51%
上述提取物按1g/200mL冲泡,在90min内喝完,具有减少葡萄糖吸收、稳定餐后血糖的功效。
利用C57小鼠餐后血糖负荷试验(OGTT试验)进行验证,试验方法如下:小鼠适应性饲养5天后给予可溶性淀粉(6g/kg)灌胃。糖负荷前1d及30min分别以200mg/kg灌胃给予上述提取物水溶液(200mg/kg),相当于人每天饮用1.5g红茶粉。自灌胃后0、20、40、60、80及100min共6个时间点从小鼠尾静脉取血测血糖。给予7天恢复期,期间继续灌胃给药,7天后重复糖负荷实验并测定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如图2所示。图2的结果表明,与未灌胃红茶提取物水溶液的对照组小鼠相比,连续灌胃红茶提取物水溶液的实验组小鼠的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降低15.3%,此外,灌胃红茶提取物水溶液实验组小鼠的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下降25%。
小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形成糖代谢紊乱模型,每日分别以100、200、400mg/kg灌胃给予上述提取物水溶液,相当于人每天饮用0.75、1.5g、3g红茶粉。干预6周后,给予葡萄糖(6g/kg)灌胃。糖负荷前1d停止给予上述提取物进行洗脱。自葡萄糖灌胃后0、20、40、60、80及100min共6个时间点从小鼠尾静脉取血测血糖。结果发现,与未灌胃红茶提取物水溶液的试验组小鼠相比,连续灌胃100、200、400mg/kg红茶提取物水溶液的试验组小鼠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平均分别降低5%、7%、9%。同时,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饲料导致模型组动物体重额外增加17.8%,灌胃三种剂量组的红茶提取物水溶液,使得小鼠体重较模型组平均分别降低0%、5.5%、12.7%,表明中高剂量红茶提取物干预还有帮助维持健康体重的作用。
招募30名糖尿病前期实验者,在不改变膳食结构的基础上,每日服用含1g上述提取物的水溶液,连续饮用30日,其血糖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基线为0日,中期为第15日,期末为第30日。图3的结果表明,餐后血糖反应显著改善,较基线降低78.75mmol/L*min。
实施例3:红茶活性分级及成分特征
使用表4所示的各茶分别测定各成分的浓度,并计算其中含有的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咖啡因、(茶红素×咖啡因)/茶褐素、(茶黄素×咖啡因)/(儿茶素×茶褐素)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171
依次判断上述含量是否满足下述关系式组(1)、(2)和(3):
(1)茶多酚≥10%;
茶红素≥5%或茶黄素×儿茶素≥1.2(%)2
咖啡因≥4%;
0.9%≤茶黄素≤1.2%;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172
并且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173
(2)茶多酚≥10%;
儿茶素≥1%;并且
茶黄素≥0.2;
(3)茶多酚≥10%;并且
儿茶素≥10%;
其中,将满足关系式组(1)的茶叶制品分级为1级,满足关系式组(2)且不满足关系式组(1)的茶叶制品分级为2级,满足关系式组(3)且不满足关系式组(1)、(2)的茶叶制品分级为3级,不满足关系式组(1)、(2)和(3)的茶叶制品分级为4级。分级结果如表4所示。
分级结果验证:测定各茶抑制α-葡萄糖苷酶IC50和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结果如表4所示。上述分级结果与本发明的对于1-4级茶的α-葡萄糖苷酶IC50和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要求相符。
表4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181
实施例4:含茶叶提取物的功能性主食
根据实施例3的方法制备小种红(正山堂)、海堤红(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滇红(云南滇红集团)的提取物。
在塞北雪挂面中分别复配上述三种红茶提取物(在100g塞北雪挂面中添加红茶提取物0.5g)作为样品,用下述方法体外模拟消化试验考察对淀粉水解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
(1)取经粉碎过的样品于50mL进口离心管中,加入50%饱和苯甲酸5mL,再加入10mL预热的胃蛋白酶溶液,在37℃水浴中倾斜震荡30min。
(2)取出后加入5mL乙酸钠溶液,用2mol/L氢氧化钠调节pH至5.2.加入5mL工作酶液和5个玻璃珠,旋紧瓶盖,于37℃水浴摇床中水平震荡。
(3)分别于0、10、20、40、60、120min吸取0.2mL于装有2mL无水乙醇的离心管中停止反应。
(4)将所有的玻璃珠取出,每个试管中加入10mL 7M氢氧化钾,小心混匀,冰浴震荡30min。
(5)准备另外一套50mL离心管,每管加入10mL 0.5M乙酸,加入1mL冰水震荡后的样品,加入淀粉葡萄糖苷酶0.2mL,70℃反应30min,沸水10min终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0mL水混匀,离心(1500rpm,5min)。
(6)在深孔板中加入0、40、80、120、160、200μL 1mg/mL葡萄糖,用水补足至200μL,加入400μL DNS试剂,沸水浴5min,取出后冰浴冷却至室温,按照孔对应吸取60μL反应液于预先通过自动进样器加入180μL去离子水的酶标版中,中速震板10s,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得到A空白和A对照。用200μL样品代替标准品,操作同上,得到A样品。测定20μL样品+220μL去离子水的吸光度A1,测定去离子水的吸光度A2。样品最终吸光度:=A样品-A1+A2-A空白
图1的结果表明,三种红茶提取物均具有抑制淀粉消化的作用。
实施例5:我国代表性茶叶的评价及分级
选取市售9种茶叶,这些茶叶包括不同产地和工艺的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黑茶、六堡茶等,并测定本方法所需的活性成分含量并按照实施例3同样的方式进行分级,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201
分别测定各茶的α-葡萄糖苷酶IC50和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Figure BDA0002336810380000202
上述分级结果与本发明的对于1-4级茶的α-葡萄糖苷酶IC50和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要求相符。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茶叶制品在制备稳定血糖的组合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制品所含各成分的浓度满足如下特征:
茶多酚≥10%;
茶红素≥5%或茶黄素×儿茶素≥1.2(%)2
咖啡因≥4%;
0.9%≤茶黄素≤1.2%;
Figure FDA0002925062220000011
并且
Figure FDA00029250622200000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茶叶制品所含各成分的浓度满足如下特征:
16%≥茶多酚≥10%;
12%≥茶红素≥5%;
3(%)2≥茶黄素×儿茶素≥1.2(%)2
5%≥咖啡因≥4%;
0.96%≤茶黄素≤1.2%;
Figure FDA0002925062220000013
并且
Figure FDA000292506222000001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茶叶制品抑制α-葡萄糖苷酶IC50≤0.01mg/mL且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50%。
4.一种茶叶制品的质量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测定茶叶制品中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儿茶素、咖啡因和茶褐素的浓度,并且依次判断上述浓度是否满足下述关系式组(1)、(2)和(3):
(1)茶多酚≥10%;
茶红素≥5%或茶黄素×儿茶素≥1.2(%)2
咖啡因≥4%;
0.9%≤茶黄素≤1.2%;
Figure FDA0002925062220000021
并且
Figure FDA0002925062220000022
(2)茶多酚≥10%;
儿茶素≥1%;并且
茶黄素≥0.2%;
(3)茶多酚≥10%;并且
儿茶素≥10%;
其中,将满足关系式组(1)的茶叶制品分级为1级,满足关系式组(2)且不满足关系式组(1)的茶叶制品分级为2级,满足关系式组(3)且不满足关系式组(1)、(2)的茶叶制品分级为3级,不满足关系式组(1)、(2)和(3)的茶叶制品分级为4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叶制品的质量分级方法,其中,所述1级茶叶制品抑制α-葡萄糖苷酶IC50≤0.01mg/mL且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5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叶制品的质量分级方法,其中,所述2级茶叶制品抑制α-葡萄糖苷酶IC50≤0.1mg/mL或者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5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叶制品的质量分级方法,其中,所述3级茶叶制品抑制α-葡萄糖苷酶IC50≤1.0mg/mL或者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10%。
8.一种茶叶制品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使用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茶叶制品的质量分级方法进行分级。
CN201911359529.1A 2018-12-25 2019-12-25 茶叶制品在稳定血糖中的应用及质量分级方法和筛选方法 Active CN111122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53380 2018-12-25
CN201811595338 2018-1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2729A CN111122729A (zh) 2020-05-08
CN111122729B true CN111122729B (zh) 2021-03-23

Family

ID=70502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59529.1A Active CN111122729B (zh) 2018-12-25 2019-12-25 茶叶制品在稳定血糖中的应用及质量分级方法和筛选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272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3543A (zh) * 2005-09-27 2006-04-26 浙江大学 红茶品质鉴定方法
CN1989851A (zh) * 2005-12-26 2007-07-04 康波 食品级高纯度茶色素生产方法
CN101961061A (zh) * 2009-07-24 2011-02-02 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61059A (zh) * 2009-07-24 2011-02-02 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53715A (zh) * 2011-10-22 2013-04-24 杨煜炜 一种酸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6264A (zh) * 2015-07-01 2015-09-16 江南大学 一种新型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
CN108236025A (zh) * 2018-04-03 2018-07-03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金花普洱生茶的制备方法及金花普洱生茶
CN109700893A (zh) * 2019-02-20 2019-05-03 安徽农业大学 茶在制备缓解糖尿病多尿症状的药物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3543A (zh) * 2005-09-27 2006-04-26 浙江大学 红茶品质鉴定方法
CN1989851A (zh) * 2005-12-26 2007-07-04 康波 食品级高纯度茶色素生产方法
CN101961061A (zh) * 2009-07-24 2011-02-02 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61059A (zh) * 2009-07-24 2011-02-02 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53715A (zh) * 2011-10-22 2013-04-24 杨煜炜 一种酸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6264A (zh) * 2015-07-01 2015-09-16 江南大学 一种新型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
CN108236025A (zh) * 2018-04-03 2018-07-03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金花普洱生茶的制备方法及金花普洱生茶
CN109700893A (zh) * 2019-02-20 2019-05-03 安徽农业大学 茶在制备缓解糖尿病多尿症状的药物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 emerging strategy for evaluating the grades of Keemun black tea by combinatory liquid chromatography-Orbitrap massspectrometry-based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and inhibition effects on α-glucosidase and α-amylase;Xuemei Guo等;《Food Chemistry》;20181208;第246卷;第74-8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2729A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rk et al. Effects of cosolvents on the decaffeination of green tea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JP5638528B2 (ja) 茶製品を製造する方法
EP1265492B1 (en) Cold water soluble tea
CN110974870A (zh) 一种桑葚多酚类物质粗提液的制备方法
CN111122729B (zh) 茶叶制品在稳定血糖中的应用及质量分级方法和筛选方法
CN107712144A (zh) 一种石斛速溶茶
JP5786169B2 (ja) 発酵茶、発酵茶からの抽出物およびこれを含有する薬効性組成物
CN107439763B (zh) 一种元宝枫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Bae et al.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ime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ulberry (Morus alba L.) leaf teas
US20080254190A1 (en) Extraction of theaflavins
EP2490549B1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leaf tea
JP2010220489A5 (zh)
CN106819238A (zh) 一种新型低咖啡碱、弱苦涩味的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30017431A (ko) 홍국균주를 이용한 감와인 유래의 항산화 기능성 식품 조성물
CN111466455A (zh) 一种添加绿茶粉的冲调粉及其制备方法
Rebecca et al. Extraction of caffeine from used tea leaves
CN109248205B (zh) 毛叶蔷薇果实提取物的用途
CN109620874A (zh) 刺梨总黄酮的应用
Çelik Production of instant powder green tea enriched with herbal mixtures
CN112136912A (zh) 一种抗氧化和降糖茶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297010A (zh) 一种大黄茎保健饮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KR20220142873A (ko) 규소수를 포함하는 음료용 보이차의 제조방법
CN115380976A (zh) 一种基于茶多酚定量的绿茶茶汤粉高值化制备方法
CN118160800A (zh) 一种高压co2处理冷冻茶膏的方法及其在制备茶膏中的应用
CN114163541A (zh) 一种蓝莓多糖的绿色分离纯化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