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5234B - 一种分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5234B
CN111115234B CN201911410593.8A CN201911410593A CN111115234B CN 111115234 B CN111115234 B CN 111115234B CN 201911410593 A CN201911410593 A CN 201911410593A CN 111115234 B CN111115234 B CN 1111152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driving source
assembly
workpieces
bearing 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05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15234A (zh
Inventor
周春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irose Opt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irose Opt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irose Opt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irose Opt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105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152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15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5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15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5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01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rovided with drive systems with rectilinear movement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显示屏幕的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等装置。该分等装置包括:第一承载台,其用于承载工件;第二承载台,其用于承载相同等级的工件;输送机构,其位于第一承载台的上游,输送机构被配置为输送和承载工件;分等机构,分等机构被配置为将输送机构上的工件输送至第一承载台上,并将位于第一承载台上相同等级的工件输送至第二承载台上,用于不同等级的工件的分等处理,从而达到了不同等级工件区分,便于后期分别储存。在分等机构、第一承载台和第二承载台的相互配合下,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负担,节省了生产时间,生产效率较高,且与现有技术人工手动挑选相比,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干预,等级区分准确,保证了成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分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屏幕的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等装置。
背景技术
在如今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需要液晶显示器作为信息输出的媒介。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屏幕在生产制造完成之后,需要对其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根据显示屏幕的质量情况会划分成不同等级。
现有采用人工分拣的方式,把不同等级的显示屏幕分别挑选出来并按照等级进行储存,便于下个工序操作。采用这种方式,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比较大,生产时间较长,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同时,人工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误差比较大,容易导致判断或者放置位置错误,从而影响分拣成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等装置,实现不同等级工件的区分,分等效率高,分等精度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等装置,包括:
第一承载台,其用于承载工件;
第二承载台,其用于承载相同等级的所述工件;
输送机构,其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台的上游,所述输送机构被配置为输送和承载所述工件;
分等机构,所述分等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输送机构上的工件输送至所述第一承载台上,并将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台上相同等级的所述工件输送至所述第二承载台上,用于不同等级的所述工件的分等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承载台的工位数量大于所述工件的等级数量,所述第一承载台的工位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承载台的工位数量,每个所述工位用于承载一个所述工件。
作为优选,所述分等机构包括切换组件、第一分等组件及第二分等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分等组件和所述第二分等组件,使所述第一分等组件将所述输送机构上的工件输送至所述第一承载台上,所述第二分等组件将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台上相同等级的所述工件输送至所述第二承载台上。
作为优选,所述切换组件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分等组件和所述第二分等组件;
切换驱动源和切换传动组件,所述切换传动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切换驱动源的输出端和所述横梁,所述切换驱动源通过所述切换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横梁在所述第一承载台和所述第二承载台之间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分等组件包括:
第一水平驱动源和第一水平台,所述第一水平驱动源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一水平驱动源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水平台沿水平方向移动;
第一竖直驱动源和第一竖直台,所述第一竖直驱动源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台上,所述第一竖直驱动源能够驱动所述第一竖直台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一抓取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台上,所述第一抓取部件用于吸附所述工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分等组件包括:
第二水平驱动源和第二水平台,所述第二水平驱动源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二水平驱动源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水平台沿水平方向移动;
第二竖直驱动源和第二竖直台,所述第二竖直驱动源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台上,所述第二竖直驱动源能够驱动所述第二竖直台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二抓取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竖直台上,所述第二抓取部件用于吸附所述工件。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机构包括:
对位输送组件,其用于承载所述工件,所述对位输送组件能够对所述工件进行位置调整并驱动所述工件向靠近所述第一承载台的方向移动;
入料组件,所述入料组件能够抓取所述工件并将其放置于所述对位输送组件上。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中转输送组件、读码输送组件及读码组件,所述中转输送组件能够抓取所述对位输送组件上的所述工件并将其放置于所述读码输送组件上,所述读码输送组件能够承载所述工件并将其输送至所述读码组件,所述读码组件用于读取所述工件的标识码,所述读码输送组件能够将完成读码的所述工件输送至所述分等机构的下方。
作为优选,还包括放片机构,所述放片机构包括:
托盘承载台,其用于承载托盘;
放片输送组件,所述放片输送组件能够抓取所述第二承载台上的全部所述工件,并将所述工件放置于与其等级相对应的所述托盘内。
作为优选,所述分等装置还包括取盘机构,所述取盘机构能够抓取所述托盘并将其输送至所述托盘承载台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分等装置,输送机构被配置为输送和承载工件,起到了输送和承载的作用,分等机构被配置为将输送机构上的工件输送至第一承载台上,并将位于第一承载台上相同等级的工件输送至第二承载台上,实现不同等级的工件的分等处理,从而达到了不同等级工件区分,便于后期分别储存。在分等机构、第一承载台和第二承载台的相互配合下,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负担,节省了生产时间,生产效率较高,且与现有技术人工手动挑选相比,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干预,等级区分准确,保证了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分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分等装置的分等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分等装置中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分等装置中入料组件和对位输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分等装置中对位输送组件和中转输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分等装置中读码输送组件和读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分等装置中分等机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分等装置中分等机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分等装置中放片机构和取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承载台;2、第二承载台;3、输送机构;4、分等机构;5、机架;6、放片机构;7、取盘机构;
31、入料组件;311、入料X向驱动源;312、入料X向平台;313、入料Y向驱动源;314、入料Y向平台;315、入料Z向驱动源;316、入料Z向平台;317、第一入料吸盘;318、第二入料吸盘;
32、对位输送组件;321、对位驱动源;322、对位调节台;323、对位平台;
33、中转输送组件;331、中转输送Z向驱动源;332、中转输送Z向平台;333、中转输送吸盘;
34、读码输送组件;341、读码驱动源;342、读码平台;
35、读码组件;351、读码Y向驱动源;352、读码Y向平台;353、读码器;
41、切换组件;411、横梁;412、切换驱动源;413、切换传动组件;
42、第一分等组件;421、第一水平驱动源;422、第一水平台;423、第一竖直驱动源;424、第一竖直台;425、第一抓取部件;
43、第二分等组件;431、第二水平驱动源;432、第二水平台;433、第二竖直驱动源;434、第二竖直台;435、第二抓取部件;
61、放片输送组件;611、放片输送X向驱动源;612、放片输送X向平台;613、输送Y向驱动源;614、放片输送Y向平台;615、放片输送Z向驱动源;616、放片输送Z向平台;617、放片输送吸盘;
71、取盘Y向驱动源;72、取盘Y向平台;73、取盘Z向驱动源;74、取盘Z向平台;75、取盘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显示屏幕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成品质量,需要对显示屏幕进行质量检测,在检测机构检测完成之后,会将显示屏幕划分成不同等级,需要将不同等级的显示屏幕区分并分别进行储存,以实现分门别类的作用。其中,以下工件具体是指显示屏幕等片状结构的工件。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等装置,如图1所示,该分等装置包括:第一承载台1、第二承载台2、输送机构3、分等机构4及机架5,在机架5上设置有第一承载台1、第二承载台2、输送机构3及分等机构4,机架5起到了整体支撑和固定的作用。为了便于描述,定义机架5的长度方向为X向,机架5的宽度方向为Y向,机架5的高度方向为Z向,其中X向、Y向及Z向只是用于表示空间位置方向,并没有实质意义。输送机构3位于第一承载台1的上游,输送机构3被配置为输送和承载工件,第一承载台1和第二承载台2均为固定式结构,第一承载台1用于承载工件,第一承载台1起到了中间承接的作用,第二承载台2位于第一承载台1的一侧,第二承载台2用于承载相同等级的工件。分等机构4被配置为将输送机构3上的工件输送至第一承载台1上,并将位于第一承载台1上相同等级的工件输送至第二承载台2上,用于不同等级的工件的分等处理。
如图2所示,第一承载台1的工位数量大于工件的等级数量,第一承载台1的工位数量大于第二承载台2的工位数量,每个工位用于承载一个工件。本实施例优选第一承载台1的工位数量为四个,第二承载台2的工位数量为两个。为了便于理解进行详细说明分等的过程,经在检测机构检测完成之后,会将工件划分成A、B及C三个不同等级。输送机构3能够向靠近分等机构4的方向分别输送这三种等级的工件,以供分等机构4将这些工件分别放置于第一承载台1上。
假如第一承载台1的四个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及第四工件,第一工位用于放置A,第二工位用于放置C、第三工位用于放置A,第四工位用于放置B,则分等机构4可以将A等级的工件放入第一工位,分等机构4可以将B等级的工件放入第四工位,第一承载台1起到了中间承接的作用。由于在第一承载台1的四个工位中,其中两个工位承载相同等级的工件,即第一工位和第三工位均承载A等级的工件,然后分等机构4同时抓取位于这两个等级的工件并将其输送至第二承载台2上,使得第二承载台2的两个工位可以承载相同等级的工件,从而实现A等级的工件的区分。
可以预计的是,在A等级工件从第一承载台1输送至第二承载台2上之后,当输送机构3再次输送两个工件时,这两个工件的等级可以为AA、BB、CC、AB、AC及BC,分等机构4可以将两个工件放置于第一工位和第三工位,而第二工位用于放置C,第四工位用于放置B,此时对于第一承载台1而言,其上的四个工件必然存在有两个等级相同的工件,便于分等机构4将这两个等级相同的工件输送至第二承载台2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分等装置,输送机构3被配置为输送和承载工件,起到了输送和承载的作用,分等机构4被配置为将输送机构3上的工件输送至第一承载台1上,并将位于第一承载台1上相同等级的工件输送至第二承载台2上,实现不同等级的工件的分等处理,从而达到了不同等级工件区分,便于后期分别储存。在分等机构4、第一承载台1和第二承载台2的相互配合下,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负担,节省了生产时间,生产效率较高,且与现有技术人工手动挑选相比,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干预,等级区分准确,保证了成品质量。
进一步地,如图3-4所示,输送机构3包括入料组件31和对位输送组件32,入料组件31能够抓取工件并将其放置于对位输送组件32上。对位输送组件32用于承载工件,对位输送组件32能够对工件进行位置调整并驱动工件向靠近第一承载台1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入料组件31包括入料X向驱动源311、入料X向平台312、第一转换器、传动丝杠及第二转换器,入料X向驱动源311具体为入料X向电机,入料X向驱动源311设置于机架5上,入料X向驱动源311的输出端连接于入料X向平台312,入料X向驱动源311能够驱动入料X向平台312沿X向移动。
优选地,入料X向驱动源311沿Y向设置,入料X向驱动源311输出端的动力输出为沿Y轴旋转,入料X向驱动源311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转换器,实现动力方向的转换,第一转换器传动连接于入料X向平台312的一端,实现动力方向的转换,且第一转换器通过传动丝杠传动连接于第二转换器,第一转换器传动连接于入料X向平台312的另一端,实现动力方向的转换。采用这种方式,利用一个入料X向驱动源311就能够实现两个入料X向平台312的移动,节省了驱动输出,且保证了两个入料X向平台312沿X向的同步移动,使得入料X向平台312在承载重量较大时,依然可以平稳移动。
进一步地,入料组件31还包括入料Y向驱动源313、入料Y向平台314、入料Z向驱动源315及入料Z向平台316,入料Y向驱动源313设置于入料X向平台312上,入料Y向驱动源313具体为入料Y向电机,入料Y向驱动源313的输出端连接于入料Y向平台314,入料Y向驱动源313能够驱动入料Y向平台314沿Y向移动。同时,入料Z向驱动源315设置于入料Y向平台314上,入料Z向驱动源315具体为入料Z向电机,入料Z向驱动源315的输出端连接于入料Z向平台316,入料Z向驱动源315能够驱动入料Z向平台316沿Z向移动。
入料组件31还包括入料真空发生器、第一入料吸盘317和第二入料吸盘318,第一入料吸盘317和第二入料吸盘318均设置于入料Z向平台316上,入料真空发生器分别连通于第一入料吸盘317和第二入料吸盘318,第一入料吸盘317和第二入料吸盘318用于吸附工件。当第一入料吸盘317和第二入料吸盘318分别从外部吸附两个工件之后,在入料组件31的相互配合作用下,驱动工件分别沿X向、Y向及Z向移动,以将工件放置于对位输送组件32。
其中对位输送组件32包括对位驱动源321、对位调节台322及对位平台323,对位平台323用于承载工件,具体地,对位平台323可以同时承载两个工件。对位驱动源321沿X向设置,对位驱动源321具体为对位电机,对位驱动源321的输出端连接于对位调节台322,对位调节台322上设置有对位平台323,对位驱动源321能够驱动对位调节台322沿X向移动,对位调节平台用于对位平台323沿X向和Y向的位置调整。
在入料组件31从外部拾取工件并放置在其下方的对位平台323上之后,需要识别各个工件,以确定各个工件的分类等级。为此,如图5-6所示,输送机构3还包括中转输送组件33、读码输送组件34及读码组件35,中转输送组件33能够抓取对位输送组件32上的工件并将其放置于读码输送组件34上,读码输送组件34能够承载工件并将其输送至读码组件35,读码组件35用于读取工件的标识码,读码输送组件34能够将完成读码的工件输送至分等机构4的下方。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分别识别每个工件,以确定工件的等级,便于将各个工件按照等级进行分类。
进一步地,如图5-6所示,中转输送组件33包括中转输送Z向驱动源331及中转输送Z向平台332,中转输送Z向驱动源331设置于机架5的龙门架上,中转输送Z向驱动源331具体为中转输送Z向电机,中转输送Z向驱动源331的输出端连接于中转输送Z向平台332,中转输送Z向驱动源331能够驱动中转输送Z向平台332沿Z向移动。
中转输送组件33还包括中转输送真空发生器和中转输送吸盘333,中转输送吸盘333设置于中转输送Z向平台332上,中转输送真空发生器连通于中转输送吸盘333,中转输送吸盘333用于吸附工件。当中转输送吸盘333分别从对位平台323吸附工件之后,在中转输送组件33的相互配合作用下,驱动工件沿Z向移动,以将工件放置于读码输送组件34。可以理解的是,中转输送组件33的数量为两个,每个中转输送组件33用于中间运输一个工件。
如图6所示,读码输送组件34包括读码驱动源341及读码平台342,读码平台342用于承载工件,具体地,读码平台342可以同时承载两个工件。读码驱动源341沿X向设置,读码驱动源341具体为读码电机,读码驱动源341的输出端连接于读码平台342,读码驱动源341能够驱动读码平台342沿X向移动。
进一步地,读码组件35包括读码Y向驱动源351、读码Y向平台352和读码器353,读码Y向驱动源351设置于龙门架上,读码Y向驱动源351具体为读码Y向电机,读码Y向驱动源351的输出端连接于读码Y向平台352,读码Y向驱动源351能够驱动读码Y向平台352并带动读码器353沿Y向移动。
在对位驱动源321通过驱动对位调节台322并带动对位平台323沿X向移动至中转输送组件33的下方,中转输送吸盘333分别从对位平台323吸附两个工件之后,对位平台323回位,读码驱动源341能够驱动读码平台342沿X向向靠近中转输送组件33的方向移动。中转输送Z向驱动源331能够驱动中转输送Z向平台332沿Z向移动,使得中转输送吸盘333沿Y向和Z向移动,以将工件放置于读码平台342上,读码平台342接收工件之后,读码驱动源341驱动读码平台342移动至读码器353下方读码。在读码完成之后,读码驱动源341驱动读码平台342继续移动到分等机构4的下方,从而完成工件标识码识别的过程。
根据获取工件的标识码信息,从而可以确定标识码对应的工件等级,分等机构4需要将完成标识码识别的工件依次区分,如图7-8所示,分等机构4包括切换组件41、第一分等组件42及第二分等组件43,切换组件41分别连接于第一分等组件42和第二分等组件43,使第一分等组件42将输送机构3上的工件输送至第一承载台1上,第二分等组件43将位于第一承载台1上相同等级的工件输送至第二承载台2上,以实现工件等级的区分。
进一步地,切换组件41包括横梁411、切换驱动源412和切换传动组件413,横梁411的两侧分别连接于第一分等组件42和第二分等组件43。切换传动组件413分别连接于切换驱动源412的输出端和横梁411,切换驱动源412具体为切换电机,切换驱动源412通过切换传动组件413驱动横梁411在第一承载台1和第二承载台2之间移动。
具体地,切换驱动源412沿Y向设置,切换驱动源412输出端的动力输出为沿Y轴旋转,切换驱动源412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换向器,实现动力方向的转换,第一换向器传动连接于横梁411的一端,实现动力方向的转换,且第一换向器通过传动丝杠传动连接于第二换向器,第一换向器传动连接于横梁411的另一端,实现动力方向的转换。采用这种方式,利用一个切换驱动源412就能够实现横梁411的移动,节省了驱动输出,且保证了横梁411沿X向的同步移动,使得横梁411在承载重量较大时,依然可以平稳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分等组件42包括第一水平驱动源421、第一水平台422、第一竖直驱动源423、第一竖直台424和第一抓取部件425,第一水平驱动源421具体为水平电机,第一水平驱动源421沿Y向设置于横梁411的一侧,第一水平驱动源421能够驱动第一水平台422沿水平方向的移动,即Y方向。第一竖直驱动源423具体为竖直电机,第一竖直驱动源423设置于第一水平台422上,第一竖直驱动源423能够驱动第一竖直台424沿竖直的方向移动,即Z方向。第一抓取部件425设置于第一竖直台424上,第一抓取部件425用于吸附工件。
可选地,第一抓取部件425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一抓取部件425用于吸附一个工件。其中,第一抓取部件425可采用真空发生器连通于吸盘的方式,通过真空发生器抽取真空,以将工件吸附于吸盘上。
进一步地,第二分等组件43包括第二水平驱动源431、第二水平台432、第二竖直驱动源433、第二竖直台434和第二抓取部件435,第二水平驱动源431具体为水平电机,第二水平驱动源431沿Y向设置于横梁411的另一侧,第二水平驱动源431能够驱动第二水平台432沿水平方向的移动,即Y方向。第二竖直驱动源433具体为竖直电机,第二竖直驱动源433设置于第二水平台432上,第二竖直驱动源433能够驱动第二竖直台434沿竖直的方向移动,即Z方向。第二抓取部件435设置于第二竖直台434上,第二抓取部件435用于吸附工件。
可选地,第二抓取部件435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二抓取部件435用于吸附一个工件。其中,第二抓取部件435可采用真空发生器连通于吸盘的方式,通过真空发生器抽取真空,以将工件吸附于吸盘上。
在读码完成之后,读码驱动源341驱动读码平台342继续移动到第一分等组件42的下方,第一分等组件42的第一抓取部件425沿Y向和Z向移动,以吸附位于读码平台342上的工件。在切换驱动源412驱动横梁411的作用下,第一分等组件42和第二分等组件43可以随横梁411共同移动,将第一分等组件42吸附的工件移动至第二分等组件43对应的第一承载台1,工件随意放置于第一承载台1内,此时,已经知道每个工件对应的等级。第二分等组件43对应第一承载台1,第二分等组件43挑选相同等级的工件吸附,并移动至第二承载台2,此时在第二承载台2内的两个工件具有相同等级。
由于位于第二承载台2的两个工件可能同为A等级、B等级或C等级,为了实现各个等级的工件分开储存,需要利用空的托盘分别放置,每个托盘内的工件具有相同等级。如图9所示,该分等装置还包括放片机构6,放片机构6包括托盘承载台和放片输送组件61,托盘承载台用于承载托盘,具体地,托盘的数量为至少三个,每个托盘用于放置一个等级的工件。放片输送组件61能够抓取第二承载台2上的全部工件,并将工件放置于与其等级相对应的托盘内。
放片输送组件61包括放片输送X向驱动源611、放片输送X向平台612、第一转向器、传动丝杠及第二转向器,放片输送X向驱动源611具体为放片输送X向电机,放片输送X向驱动源611设置于机架5上,放片输送X向驱动源611的输出端连接于放片输送X向平台612,放片输送X向驱动源611能够驱动放片输送X向平台612沿X向移动。
优选地,放片输送X向驱动源611沿Y向设置,放片输送X向驱动源611输出端的动力输出为沿Y轴旋转,放片输送X向驱动源611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转向器,实现动力方向的转换,第一转向器传动连接于放片输送X向平台612的一端,实现动力方向的转换,且第一转向器通过传动丝杠传动连接于第二转向器,第一转向器传动连接于放片输送X向平台612的另一端,实现动力方向的转换。采用这种方式,利用一个放片输送X向驱动源611就能够实现两个放片输送X向平台612的移动,节省了驱动输出,且保证了两个放片输送X向平台612沿X向的同步移动,使得放片输送X向平台612在承载重量较大时,依然可以平稳移动。
进一步地,放片输送组件61还包括放片输送Y向驱动源613、放片输送Y向平台614、放片输送Z向驱动源615及放片输送Z向平台616,放片输送Y向驱动源613设置于放片输送X向平台612上,放片输送Y向驱动源613具体为放片输送Y向电机,放片输送Y向驱动源613的输出端连接于放片输送Y向平台614,放片输送Y向驱动源613能够驱动放片输送Y向平台614沿Y向移动。同时,放片输送Z向驱动源615设置于放片输送Y向平台614上,放片输送Z向驱动源615具体为放片输送Z向电机,放片输送Z向驱动源615的输出端连接于放片输送Z向平台616,放片输送Z向驱动源615能够驱动放片输送Z向平台616沿Z向移动。
放片输送组件61还包括放片输送真空发生器、放片输送吸盘617,放片输送吸盘617设置于放片输送Z向平台616上,放片输送真空发生器连通于放片输送吸盘617,放片输送吸盘617用于吸附工件。当放片输送吸盘617分别从第二承载台2吸附工件之后,在放片输送组件61的相互配合作用下,驱动工件分别沿X向、Y向及Z向移动,以将工件放置于与其相对应的托盘内。
分等装置还包括取盘机构7,取盘机构7能够抓取托盘并将其输送至托盘承载台上。具体地,取盘机构7包括取盘Y向驱动源71、取盘Y向平台72、取盘Z向驱动源73及取盘Z向平台74,取盘Y向驱动源71设置于机架上上,取盘Y向驱动源71具体为取盘Y向电机,取盘Y向驱动源71的输出端连接于取盘Y向平台72,取盘Y向驱动源71能够驱动取盘Y向平台72沿Y向移动。同时,取盘Z向驱动源73设置于取盘Y向平台72上,取盘Z向驱动源73具体为取盘Z向电机,取盘Z向驱动源73的输出端连接于取盘Z向平台74,取盘Z向驱动源73能够驱动取盘Z向平台74沿Z向移动。
取盘机构7还包括取盘真空发生器、取盘吸盘75,取盘吸盘75设置于取盘Z向平台74上,取盘真空发生器分别连通于取盘吸盘75,取盘吸盘75用于吸附工件。当取盘吸盘75分别从第二承载台2吸附两个托盘之后,在取盘机构7的相互配合作用下,驱动托盘分别沿Y向及Z向移动,以将托盘放置于托盘承载台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分等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入料组件31从外部拾取工件并放置在其下方的对位平台323上;
在对位驱动源321通过驱动对位调节台322并带动对位平台323沿X向移动至中转输送组件33的下方,中转输送吸盘333分别从对位平台323吸附两个工件之后,对位平台323回位;
读码驱动源341能够驱动读码平台342沿X向向靠近中转输送组件33的方向移动。中转输送Y向驱动源能够驱动中转输送Y向平台沿Y向移动,中转输送Z向驱动源331能够驱动中转输送Z向平台332沿Z向移动,使得中转输送吸盘333沿Y向和Z向移动,以将工件放置于读码平台342上,读码平台342接收工件之后,读码驱动源341驱动读码平台342移动至读码器353下方读码;
在读码完成之后,读码驱动源341驱动读码平台342继续移动到第一分等组件42的下方,从而完成工件标识码识别的过程,并已经知晓每个工件对应的等级;
第一分等组件42的第一抓取部件425沿Y向和Z向移动,以吸附位于读码平台342上的工件。在切换驱动源412驱动横梁411的作用下,第一分等组件42和第二分等组件43可以随横梁411共同移动,将第一分等组件42吸附的工件移动至第二分等组件43对应的第一承载台1,工件随意放置于第一承载台1内。
第二分等组件43对应第一承载台1,第二分等组件43挑选相同等级的工件吸附,并移动至第二承载台2,此时在第二承载台2内的两个工件具有相同等级。
与此同时,在取盘机构7的相互配合作用下,驱动托盘分别沿Y向及Z向移动,以将托盘放置于托盘承载台上。
当放片输送吸盘617分别从第二承载台2吸附两个工件之后,在放片输送组件61的相互配合作用下,驱动工件分别沿X向、Y向及Z向移动,以将工件放置于与其相对应的托盘内,完成不同等级工件分别储存的过程。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8)

1.一种分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承载台(1),其用于承载工件;
第二承载台(2),其用于承载相同等级的所述工件;
输送机构(3),其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台(1)的上游,所述输送机构(3)被配置为输送和承载所述工件;
分等机构(4),所述分等机构(4)被配置为将所述输送机构(3)上的工件输送至所述第一承载台(1)上,并将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台(1)上相同等级的所述工件输送至所述第二承载台(2)上,用于不同等级的所述工件的分等处理;
所述第一承载台(1)的工位数量大于所述工件的等级数量,所述第一承载台(1)的工位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承载台(2)的工位数量,每个所述工位用于承载一个所述工件;所述第一承载台(1)和第二承载台(2)均为固定式结构;
所述分等装置还包括放片机构(6),所述放片机构(6)包括:
托盘承载台,其用于承载托盘;
放片输送组件(61),所述放片输送组件(61)能够抓取所述第二承载台(2)上的全部所述工件,并将所述工件放置于与其等级相对应的所述托盘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等机构(4)包括切换组件(41)、第一分等组件(42)及第二分等组件(43),所述切换组件(4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分等组件(42)和所述第二分等组件(43),所述第一分等组件(42)将所述输送机构(3)上的工件输送至所述第一承载台(1)上,所述第二分等组件(43)将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台(1)上相同等级的所述工件输送至所述第二承载台(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41)包括:
横梁(411),所述横梁(411)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分等组件(42)和所述第二分等组件(43);
切换驱动源(412)和切换传动组件(413),所述切换传动组件(413)分别连接于所述切换驱动源(412)的输出端和所述横梁(411),所述切换驱动源(412)通过所述切换传动组件(413)驱动所述横梁(411)在所述第一承载台(1)和所述第二承载台(2)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等组件(42)包括:
第一水平驱动源(421)和第一水平台(422),所述第一水平驱动源(421)设置于所述横梁(411)上,所述第一水平驱动源(421)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水平台(422)沿水平方向移动;
第一竖直驱动源(423)和第一竖直台(424),所述第一竖直驱动源(423)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台(422)上,所述第一竖直驱动源(423)能够驱动所述第一竖直台(424)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一抓取部件(425),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台(424)上,所述第一抓取部件(425)用于吸附所述工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等组件(43)包括:
第二水平驱动源(431)和第二水平台(432),所述第二水平驱动源(431)设置于所述横梁(411)上,所述第二水平驱动源(431)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水平台(432)沿水平方向移动;
第二竖直驱动源(433)和第二竖直台(434),所述第二竖直驱动源(433)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台(432)上,所述第二竖直驱动源(433)能够驱动所述第二竖直台(434)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二抓取部件(435),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竖直台(434)上,所述第二抓取部件(435)用于吸附所述工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3)包括:
对位输送组件(32),其用于承载所述工件,所述对位输送组件(32)能够对所述工件进行位置调整并驱动所述工件向靠近所述第一承载台(1)的方向移动;
入料组件(31),所述入料组件(31)能够抓取所述工件并将其放置于所述对位输送组件(3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3)还包括:中转输送组件(33)、读码输送组件(34)及读码组件(35),所述中转输送组件(33)能够抓取所述对位输送组件(32)上的所述工件并将其放置于所述读码输送组件(34)上,所述读码输送组件(34)能够承载所述工件并将其输送至所述读码组件(35),所述读码组件(35)用于读取所述工件的标识码,所述读码输送组件(34)能够将完成读码的所述工件输送至所述分等机构(4)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等装置还包括取盘机构(7),所述取盘机构(7)能够抓取所述托盘并将其输送至所述托盘承载台上。
CN201911410593.8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分等装置 Active CN1111152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0593.8A CN111115234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分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0593.8A CN111115234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分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5234A CN111115234A (zh) 2020-05-08
CN111115234B true CN111115234B (zh) 2021-11-30

Family

ID=70506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0593.8A Active CN111115234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分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523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5336A (ja) * 1993-10-18 1995-06-27 Babu Hitachi Kogyo Kk 容器仕分け装置
JPH09327658A (ja) * 1996-06-10 1997-12-22 Kubota Corp 長物野菜の取出し搬送装置
CN104528038A (zh) * 2014-12-26 2015-04-22 昆山精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模组分类包装装置
CN106391504A (zh) * 2016-09-30 2017-02-15 惠州金源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电池分选收料机
CN106429304A (zh) * 2016-09-30 2017-02-22 惠州金源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料箱上料机构及电池分选收料机
CN107310939A (zh) * 2017-07-31 2017-11-03 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片全自动分选机
CN107855285A (zh) * 2017-12-05 2018-03-30 昆山精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分等装置
CN207566474U (zh) * 2017-10-27 2018-07-03 旭东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面板的自动分等暂存装置
CN108435591A (zh) * 2018-02-02 2018-08-24 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锂电池自动分档机
CN110254859A (zh) * 2019-06-29 2019-09-20 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装箱***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5336A (ja) * 1993-10-18 1995-06-27 Babu Hitachi Kogyo Kk 容器仕分け装置
JPH09327658A (ja) * 1996-06-10 1997-12-22 Kubota Corp 長物野菜の取出し搬送装置
CN104528038A (zh) * 2014-12-26 2015-04-22 昆山精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模组分类包装装置
CN106391504A (zh) * 2016-09-30 2017-02-15 惠州金源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电池分选收料机
CN106429304A (zh) * 2016-09-30 2017-02-22 惠州金源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料箱上料机构及电池分选收料机
CN107310939A (zh) * 2017-07-31 2017-11-03 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片全自动分选机
CN207566474U (zh) * 2017-10-27 2018-07-03 旭东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面板的自动分等暂存装置
CN107855285A (zh) * 2017-12-05 2018-03-30 昆山精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分等装置
CN108435591A (zh) * 2018-02-02 2018-08-24 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锂电池自动分档机
CN110254859A (zh) * 2019-06-29 2019-09-20 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装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5234A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61246B (zh) 一种全自动激光切割生产工作***
CN108861621A (zh) 一种托盘式自动收板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3231330B (zh) Avi视觉检测机
CN112850145B (zh) 一种曲面屏幕裂纹检测设备
CN107855285B (zh) 一种面板分等装置
CN113387171B (zh) 自动下料设备
CN111071782B (zh) 一种显示器件的复检装置
CN112051449A (zh) 一种检测装置及生产线
CN111804621A (zh) 一种电池片测试分选设备
CN112474382A (zh) 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搬运装置及搬运方法
CN107738920A (zh) 一种金属板料智能分合机
CN111589739B (zh) 下料设备及纳米晶材料检测***
CN111115234B (zh) 一种分等装置
CN113666115A (zh) 一种连接片上料设备
CN106348063B (zh) 一种上下料一体机以及上下料方法
CN219620288U (zh) 上下料机构及产品双面检测装置
CN218223598U (zh) 玻璃屏测试设备
CN115106299B (zh) 一种电路板检测产线
CN216335291U (zh) 一种料盘上下料机构
CN115591788A (zh) 一种屏幕自动分拣机
CN212517145U (zh) 一种电池串搬运装置及电池片串焊设备
CN215477999U (zh) 上下料设备
CN114553997A (zh) 一种手机主板检测线、检测方法及存储介质
CN221183809U (zh) 用于筛分工件等级的自动分料装置
CN110899134B (zh) 一种gamma检测设备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