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4993A -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4993A
CN111094993A CN201880058137.9A CN201880058137A CN111094993A CN 111094993 A CN111094993 A CN 111094993A CN 201880058137 A CN201880058137 A CN 201880058137A CN 111094993 A CN111094993 A CN 111094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larm
measurement
automatic
analy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81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4993B (zh
Inventor
风间佑斗
饭岛昌彦
薮谷千枝
小暮研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1519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773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94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4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9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27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using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 circuits for computing concentration
    • G01N21/274Calibration, base line adjustment, drift corr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47Scattering, i.e. diffuse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03Reinspection of samp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712Automatic status testing, e.g. at start-up or period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2035/00891Displaying information to the operator
    • G01N2035/009Displaying information to the operator alarms, e.g. audib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 G01N27/4163Systems checking the operation of, or calibrating, the measur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 G01N27/417Systems using cells, i.e. more than one cell and probe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G01N27/4175Calibrating or checking the analys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1Automated chemical analysis
    • Y10T436/115831Condition or time responsi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2Condition responsive contro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其涉及具备两种以上的多个光度计的自动分析装置,即使在存在测定时的异常等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多个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实现合适的输出。自动分析装置具备定量范围不同的例如两种光度计、以及控制分析的分析控制部,所述分析包括对于对象检测体使用两种光度计进行的测定。分析控制部在使用了两种光度计的两种测定结果中附记有与测定时的异常等对应的两种数据警报的情况下(步骤S204‑(C)),与两种数据警报的组合对应地,选择要输出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并作为分析结果向用户输出(步骤S205)。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床检查用自动分析装置的技术。另外,本发明涉及输出与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异常、错误等对应的警报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临床检查用自动分析装置基于光学性的测定,来检测血液、尿等检测体(也称为试样)中含有的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成分量。作为目标成分物质的检测方法,较多地使用测定检测体的透射光量的吸光光度法。在吸光光度法中,将来自光源的光照射到检测体或者反应液(检测体和试剂的混合液),测定从该结果得到的一个以上的波长的透射光量等,算出吸光度。并且,在吸光光度法中,根据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通过吸光度和浓度的关系,求出目标成分物质的成分量。
另外,作为临床检查用自动分析装置,已知有例如使用光散射检测法实现免疫分析的高灵敏化的装置,该光散射检测法利用散射光的光量变化,易于捕捉更大的光量变化。在光散射检测法中,向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生成的凝集块照射光,测定通过该凝集块散射的散射光的光量或者光强度的至少一方。并且,在光散射检测法中,通过该光量或者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求出目标成分物质的成分量。
使用吸光光度法的光度计即吸光光度计和使用光散射检测法的光度计即散射光度计之间,在包括能够测定和定量的范围(有时记载为“定量范围”等)在内的特性上存在差异。因此,近年来,开发了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利用该两种的双方的光度计的特性的差异,将两种光度计搭载于1台中,扩大了测定的动态范围。
作为与上述自动分析装置相关的现有技术例,可例举日本特开2014-6160号公报(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自动分析装置,记载了散射光度计和吸光光度计中能够根据浓度范围决定最佳的光度计的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1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临床检查用自动分析装置为了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大多具有以下那样的输出警报的功能(有时记载为数据警报功能)。在该功能中,在监视、检测到测定中的异常、错误等的情况下,在测定结果信息中,将表示该异常等的类别的预定的数据作为数据警报进行附记,并进行输出。
在测定时的异常等为轻微的情况下,例如在检测体稀释等的应对后,通过进行再测定等而能够得到合适的测定结果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还开发了具有根据该异常等自动进行包含再测定的再检查的功能(有时记载为自动再检功能)的自动分析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公开了一种在正常的测定的情况下,换言之,在未检测到异常等的情况下,由两种光度计的测定结果选择输出的方法。然而,在具备两种以上的多个光度计并且具有数据警报功能、以及选择测定结果的功能等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并未研究当存在测定时的异常等的情况下,怎样从两种以上的多个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选择输出是合适的。例如,在该装置中,当使用两种光度计的分析时,可能产生由各光度计的测定检测出异常等,在两种测定结果双方都附记有各自的数据警报的情况。即,存在同时产生两种以上的多个数据警报的情况。此种情况下,并不清楚怎样选择向用户的输出是合适的。
在上述自动分析装置中,在输出多种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的全部的情况下或者在选择一个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并进行输出的情况下,无论哪种情况下,作为用户都会有时难以进行判断。作为用户,难以理解该输出表示怎样的状态或意义,需要判断测定的正误、合适性、是否需要再检查或应对作业等,需要进行与判断对应的作业、操作。即,在上述自动分析装置中,对于输出,用户的负担大,有可能产生判断错误、结果报告延迟等。
另外,在上述自动分析装置中,也未研究在考虑进一步与自动再检功能的组合的情况下、在产生了两种以上的多个数据警报的情况下怎样控制再测定是合适的,从而无法有效利用自动再检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其涉及具备两种以上的多个光度计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技术,即使存在测定时的异常等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多个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实现合适的输出。即,提供能够减轻用户对于输出的负担,并且能够防止判断错误、结果报告延迟等的技术。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具有自动再检功能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合适的再测定的控制,能够高速实现更准确的测定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中代表性的实施方式为自动分析装置,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示出的构成。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具备:定量范围不同的多种多个光度计、以及控制分析的分析控制部,所述分析包括对于对象检测体使用所述多个光度计进行的测定,所述分析控制部进行:取得包含使用了所述多个光度计的多个测定值的多个测定结果;在使用了所述多个光度计的测定时,在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在所述多个测定结果中的使用了对应的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中,附记与所述异常的类别对应的数据警报;在所述多个测定结果中附记有多个数据警报的情况下,与所述多个数据警报的组合对应地,从所述多个测定结果以及所述多个数据警报中选择要输出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将所选择的所述测定结果以及所述数据警报作为分析结果向用户输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中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具备两种以上的多个光度计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技术,即使在存在测定时的异常等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多个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实现合适的输出。即,能够减轻用户对于输出的负担,还能够防止判断错误、结果报告延迟等。另外,根据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在进一步具有自动再检功能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合适的再测定的控制,高速地实现更准确的测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在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中主要表示分析控制部的功能块构成的图。
图3是在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中表示两种光度计的特性的图。
图4是在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中表示数据警报的分类定义的表的图。
图5是在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中,作为数据警报和输出的对应表,表示第一部分的图。
图6是在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中,作为对应表,表示第二部分的图。
图7是在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中,作为对应表,表示第三部分的图。
图8是在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中,作为对应表,表示第四部分的图。
图9是在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中,表示输出控制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10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优先输出警报判定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11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高等级数据警报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12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中等级数据警报处理的第一部分的流程的图。
图13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中等级数据警报处理的第二部分的流程的图。
图14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低等级数据警报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处理流程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中等级数据警报处理的第一部分的流程的图。
图17是在实施方式3中,表示中等级数据警报处理的第二部分的流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全部图中,原则上,对于同一部赋予同一符号,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课题等]
对于前提、课题等进行补充说明。对于检测体与试剂的反应,使用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的反应,即显色反应和凝集反应。显色反应是基质与酶的反应,在生化分析中使用。在生化分析中,测定显色了的反应液的光的吸收量(表示为吸光度),求出成分量。凝集反应是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在免疫分析中使用。在免疫分析中,根据透射光量的变化,测定因抗原和抗体的凝集而变化的反应液的浑浊(表示为浑浊度),求出成分量。由免疫分析测定的目标成分物质通常血中浓度较低,期望高灵敏度的检测***。因此,在免疫分析中,开发了胶乳免疫比浊法等。在胶乳免疫比浊法中,使用在胶乳粒子表面使抗体或者抗原增敏、结合的试剂,增大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生成的凝集块的尺寸,从而增大浑浊度变化,实现高灵敏度的测定。
一般而言,光散射检测法对于低浓度检测体而言,检测灵敏度高且定量性好,但对于高浓度检测体而言,凝集块较多,因多重散射的影响而定量性并不好。另一方面,一般而言,吸光光度法对于低浓度检测体而言,检测灵敏度不高,但与光散射检测法相比,对于高浓度检测体而言定量性好,能够定量的浓度范围也广。在使用吸光光度法的光度计即吸光光度计和使用光散射检测法的光度计即散射光度计之间,如上所述,在包括能够测定和定量的范围在内的特性上存在差异。因此,近年来,开发了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利用该两种的双方的光度计的特性的差异,将两种光度计搭载于1台中,扩大了测定的动态范围。在该自动分析装置中,例如,在低浓度区域中使用散射光度计的测定结果,在高浓度区域中使用吸光光度计的测定结果。
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光度计的选择基准,公开了基于在各光度计的校准线的制成中使用的标准液的测定值的偏差,选择高灵敏度的光度计的方法。另外,公开了预先设定多个浓度范围,根据光度计的测定值所适合的浓度范围,来切换两种光度计的方法。
作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对的比较例的自动分析装置,考虑具备作为以往的两种光度计的使用吸光光度法的吸光光度计和使用光散射检测法的散射光度计的自动分析装置。另外,在该自动分析装置中,具有使用两种光度计同时进行测定以及分析的功能,即同时分析功能。另外,在该自动分析装置中,具有根据测定时的异常等的检测,在测定结果中附记数据警报的功能,即数据警报功能。另外,在该自动分析装置中具有在进行同时分析时,基于预定的判断,从两种光度计的测定结果选择其中一方合适的测定结果进行输出的功能。作为用于该输出选择的判断基准以及方式,例如可例举选择针对对象检测体的浓度具有合适的定量范围一方的光度计的测定结果的方式。
然而,在该比较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当进行同时分析时,在测定时存在异常等的情况下,存在根据两种测定结果而产生两种数据警报的情况。通过吸光光度计和散射光度计,分别独立地得到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以往,并未研究在此种情况下,怎样从两种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中选择要输出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是合适的。在比较例的装置中,在产生了上述两种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的情况下,选择输出可靠性较低一方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会造成用户的判断错误、结果报告延迟等,因此不优选。
(实施方式1)
使用图1~图1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方法是具有在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中执行的步骤的方法。
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中,作为两种光度计具备吸光光度计以及散射光度计,具有数据警报功能以及同时分析功能等。数据警报功能是在检测到测定时的异常等的情况下,在测定结果中附记与该异常等对应的数据警报的功能。同时分析功能是使用两种光度计同时进行测定以及分析(“吸光·散射同时分析”)的功能。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具有在进行同时分析时,根据检查项目的目标成分物质、各种光度计的合适的定量范围,从多个测定结果选择出合适的测定结果的功能,能够进行宽的动态范围的测定。
并且,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具有在进行同时分析时,即使根据测定时的异常等而得到两种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的情况下,也合适地选择并输出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的功能(有时记载为输出控制功能)。在该功能中,根据数据警报的组合,合适地选择要输出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等。另外,测定结果包含测定值、计算值等定量值、信号值、分析结果信息等。
并且,在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中还具有自动再检功能,即使在如上所述得到两种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的情况下,也通过上述输出控制功能来合适地控制自动再检。即,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根据数据警报的组合,来合适地选择要输出的测定结果、数据警报以及自动再检信息,控制自动的再测定等。另外,自动再检信息包含是否需要自动再检、使用的光度计的识别信息、再测定条件(例如检测体的稀释等条件)等。
[自动分析装置]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1的整体概略结构。自动分析装置1具备:检测体盘10、反应盘20、试剂盘30、检测体分注机构41、试剂分注机构42、计算机100、接口电路101等。在检测体盘10上具备驱动部12。在反应盘20上具备驱动部22。在试剂盘30上具备驱动部32。另外,在反应盘20上设置有吸光光度计44和散射光度计45这两种光度计。另外,在反应盘20上具备恒温槽28。另外,在反应盘20上设置有搅拌部43、清洗部46等。
计算机100具备:分析控制部50、存储部70、输出部71、输入部72等。分析控制部50通过包含信号线等的接口电路101,与各驱动部、各机构连接。计算机100例如由PC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LSI基板等电路基板构成,也可以由它们的组合构成。存储部70由ROM、RAM、非易失性存储装置等存储装置构成。
在检测体盘10中设置并保持有多个检测体杯15。检测体杯15是容纳检测体2的检测体容器。各检测体杯15在检测体盘10的盘主体11上沿周方向相互分开且以并排设置的方式被保持。
检测体盘10的驱动部12按照来自分析控制部50(图2的控制部53)的控制,驱动控制检测体盘10。此时,驱动部12使盘主体11转动,从而使多个检测体杯15沿周方向移动。检测体盘10通过驱动部12的驱动控制,将设置在盘主体11的多个检测体杯15中的一个检测体杯15配置在沿周方向的预定位置。预定位置是例如检测体分注机构41的检测体吸入位置等。
另外,在图1的构成例中,检测体盘10中,多个检测体杯15在盘主体11上沿周方向配置成一列的圆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检测体杯15以盘主体11的同心圆状配置成多个列的构成。另外,在图1的构成例中,具有盘式的检测体盘15,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架式。在架式中,使用将多个检测体容器一维或者二维地排列保持的检测体架。
试剂盘30设置在反应盘20的旁边。在试剂盘30的盘主体31中设置并保持有多个试剂瓶35。试剂瓶35是容纳试剂4的试剂容器。各试剂瓶35沿盘主体31的周方向相互分开且以并排设置的方式被保持。在试剂瓶35中,容纳有与自动分析装置1中的检查项目的目标成分物质对应的种类的试剂4。按照每个试剂4的种类,分别容纳于不同的试剂瓶35中。
试剂盘30的驱动部32按照来自分析控制部50的控制,使盘主体31转动,使多个试剂瓶35沿周方向移动。试剂盘30通过驱动部32的驱动控制,将设置在盘主体31的多个试剂瓶35中的所要使用的一个试剂瓶35配置在试剂盘30的预定位置。预定位置例如是试剂分注机构42的试剂吸入位置等。
在试剂盘30中设置有具备冷却机构的试剂冷库38。即使盘主体31转动,配置在盘主体31上的多个试剂瓶35也会在时常保持于试剂冷库38的冷却环境的状态下被冷却。由此,谋求防止试剂4的劣化。作为试剂冷库38的冷却机构,例如可使用将低温水进行循环的方式、或者通过珀耳帖(Peltier)元件在气相中进行冷却的方式等。
反应盘20设置于检测体盘10与试剂盘30之间。在反应盘20的盘主体21中设置并保持有多个反应容器25。反应容器25是用于制作反应液3的容器。反应液3是检测体2与试剂4的混合液。通过检测体分注机构41,将检测体2分注于反应容器25内,通过试剂分注机构42分注试剂4,通过该检测体2与试剂4的混合液来制作反应液3。各反应容器25沿盘主体21的周方向相互分开且以并排设置的方式被保持。为了进行基于吸光光度计44以及散射光度计45的测定,反应容器25由透光性材料构成。反应盘20的驱动部22按照来自分析控制部50的控制,使盘主体21转动,从而使多个反应容器25沿周方向移动。反应盘20通过盘主体21的转动,将多个反应容器25中的一个反应容器25配置在沿周方向设置的预定位置。预定位置例如是检测体分注机构41的检测体排出位置、试剂分注机构42的试剂排出位置等。
设置在反应盘20的盘主体21上的多个各反应容器25时常被浸渍在恒温槽28内的恒温槽水(也称为恒温流体)中。由此,反应容器25内的反应液3被保持在固定的反应温度(例如37℃左右)。恒温槽28内的恒温槽水通过分析控制部50(图2的恒温流体控制部54),来控制温度以及流量,控制供给到反应容器25的热量。
在反应盘20的圆周上以及圆周附近,除了检测体分注机构41以及试剂分注机构42之外,还在相互不同位置配置有搅拌部43、吸光光度计44、散射光度计45、清洗部46等。
检测体分注机构41设置在检测体盘10与反应盘20之间。检测体分注机构41进行检测体分注动作,该检测体分注动作是从检测体盘10的检测体吸入位置的检测体杯15吸入检测体2并排出到反应盘20的检测体排出位置的反应容器25中的动作。检测体分注机构41具备可动臂、分注喷嘴。分注喷嘴由安装在可动臂上的移液管喷嘴构成。检测体分注机构41在检测体分注动作时,使分注喷嘴移动到检测体盘10上的检测体吸入位置,从配置在检测体吸入位置的检测体杯15中吸入预定量的检测体2并容纳到分注喷嘴内。此后,检测体分注机构41将分注喷嘴移动到反应盘20上的检测体排出位置,将分注喷嘴内的检测体2排出到配置在检测体排出位置的反应容器25内。
试剂分注机构42配置在试剂盘30和反应盘20之间。试剂分注机构42进行试剂分注动作,该试剂分注动作为从试剂盘30的试剂吸入位置的试剂瓶35吸入试剂4,并排出到反应盘20的试剂排出位置的反应容器25中的动作。被分注的试剂4是在与对象检测体2对应地设定的分析项目(也称为检查项目等)中即目标成分物质的定量中所使用的试剂。试剂分注机构42同样地具备可动臂、分注喷嘴。试剂分注机构42在试剂分注动作时,将分注喷嘴移动到试剂盘30上的试剂吸入位置,从配置在试剂吸入位置的试剂瓶35吸入预定量的试剂4并容纳到分注喷嘴内。此后,试剂分注机构42将分注喷嘴移动到反应盘20上的试剂排出位置,将分注喷嘴内的试剂4排出到配置在试剂排出位置的反应容器25内。
在检测体分注机构41以及试剂分注机构42中分别设置有清洗槽46,以准备不同的种类的检测体2或者试剂4的分注。清洗槽46是用于清洗分注喷嘴的机构。各分注机构在分注动作的前后通过清洗槽46清洗各分注喷嘴。由此,防止检测体2相互污染或者试剂4相互污染。另外,在各分注机构的分注喷嘴配备有检测检测体2液面或者试剂4液面的传感器。由此,能够监视和检测因检测体2或者试剂4的不足而产生的测定异常。此外,在检测体分注机构41配备有检测分注喷嘴的堵塞的压力传感器。由此,能够监视和检测因检测体2中含有的纤维蛋白等不溶性物质堵塞分注喷嘴而产生的分注异常。分析控制部50通过包含这些传感器的机构,从而能够监视和检测测定时的各种异常等。
搅拌部43搅拌配置于反应盘20上的预定位置即搅拌位置的反应容器25内的检测体2与试剂4的混合液。由此,反应容器25内的混合液被均匀搅拌,促进其反应,制成反应液3。在搅拌部43具备:例如具有搅拌翼的搅拌機、或者使用超声波的搅拌机构。
两种光度计中,作为第一种光度计而具有一个吸光光度计44,作为第二种光度计而具有一个散射光度计45。吸光光度计44以及散射光度计45的各光度计具有光源以及受光部作为基本结构。各光度计的光源例如配置在反应盘20的内周侧,各光度计的受光部配置在反应盘20的外周侧。各光度计与分析控制部50(图2的测定部51)连接。
吸光光度计44对配置在反应盘20上的预定位置即测定位置(特别是第一测定位置)的反应容器25的反应液3进行测定。散射光度计45对配置在反应盘20上的预定位置即测定位置(特别是第二测定位置)的反应容器25的反应液3进行测定。在图1的构成例中,吸光光度计44以及散射光度计45这两个光度计在反应盘20的圆周上,设置在穿过反应盘20的转动中心的对角线上的对置的预定位置。对于第一测定位置配置吸光光度计44,对于第二测定位置配置散射光度计45。另外,在圆周上,在第一测定位置与第二测定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上,配置有搅拌部43、清洗部46。
吸光光度计44从光源向第一测定位置的反应容器25的反应液3照射光。此时,吸光光度计44通过受光部检测从反应液3得到的透射光,测定单一或者多个波长的透射光的光量或者光强度的至少一方(有时记载为光量/光强度)。另外,吸光光度计44也可以基于该测定值,通过预定的计算,得到浓度等定量值。吸光光度计44输出包含测定值或者计算值的信号。
散射光度计45从光源向第二测定位置的反应容器25的反应液3照射光。此时,散射光度计45通过受光部检测从反应液3得到的散射光,测定散射光的光量或者光强度的至少一方(光量/光强度)。另外,散射光度计45也可以基于该测定值,通过预定的计算,得到浓度等定量值。散射光度计45输出包含测定值或者计算值的信号。
清洗部46针对配置在反应盘20上的清洗位置的反应容器25进行清洗。清洗部46从结束了测定以及分析的反应容器25排出残留的反应液3,清洗该反应容器25。被清洗后的反应容器25能够再使用。即,向该反应容器25中,再次从检测体分注机构41分注下一次的检测体2,从试剂分注机构42分注下一次的试剂4。
[分析控制部]
图2主要表示图1的构成中的分析控制部50的功能块构成。分析控制部50控制自动分析装置1的整体以及自动分析顺序,控制包括测定在内的分析。分析控制部50与接口电路101、输出部71、输入部72等连接。分析控制部50对于输出部71进行输出(即画面显示、声音输出等)。分析控制部50接受来自输入部72的输入(即用户进行的操作等)。自动分析装置1的用户经由输出部71以及输入部72进行与临床检查有关的操作、作业。输出部71包含显示装置等输出装置。通过分析控制部50的输出控制,在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上显示测定结果、数据警报等信息。输出部71可以含有声音输出装置,也可以发出警报声音。输入部72包括键盘、鼠标或者包含操作按钮的操作面板等输入装置。
计算机100以及分析控制部50作为安装例能够通过PC以一体的方式实现,但也能够不限于此而进行安装。分析控制部50例如通过PC的CPU等微处理器,按照从存储部70读出的程序执行处理。由此,可以实现测定部51等各部。分析控制部50作为可通过软件程序处理等来实现的功能块,具有:测定部51、解析部52、控制部53、恒温流体控制部54、数据存储部55、同时分析判定部56、自动再检判定部57、测定时异常检验部58、优先输出判定部59、以及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分析控制部50控制包括后述的同时分析功能、测定结果选择功能、数据警报功能、输出控制功能、以及自动再检功能等在内的各种功能。分析控制部50主要通过测定部51、解析部52以及控制部53,作为针对具有分析请求的检测体2的分析处理而进行自动分析装置1的各机构、部位的作动控制处理、测定数据控制处理等。
数据存储部55使用存储部70来构成,进行各种数据的读写等。在数据存储部55中存储与分析有关的包含测定结果、数据警报以及自动再检信息等在内的各种数据。
测定部51输入包含两种光度计即吸光光度计44以及散射光时计45的测定值等的信号,进行测定处理。该测定处理包含预定的计算。该计算例如为:基于作为测定值的光量/光强度来计算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或者由作为测定值的光量来计算光强度等。测定部51将测定结果(测定值、计算值)作为测定数据而存储于数据存储部55。
解析部52参照数据存储部55的测定结果的测定数据,进行与自动分析对应的解析处理。该解析处理例如为使用校准线,根据测定数据的光强度计算浓度。或者,该解析处理为使用计算完成的浓度,计算目标成分物质的成分量。另外,解析部52针对每一种光度计的测定结果,分别判断测定时的异常等的有无,在存在该异常等的情况下,在该测定结果中附记表示该异常等的数据警报。另外,在解析部52的判断是针对每一种光度计进行的独立的判断。另外,解析部52在判断测定时的异常等时,参照通过控制部53在数据存储部55中存储的控制结果信息等来进行判断。
控制部53是根据自动分析顺序进行各机构的驱动控制的驱动控制部。控制部53基于数据存储部55中存储的对象检测体2的分析请求信息等,进行驱动控制。控制部53控制驱动部12、驱动部22、驱动部32、检测体分注机构41、试剂分注机构42、吸光光度计44、散射光时计45等的包含各机构的各部位。例如,驱动部12根据来自控制部53的控制,驱动检测体盘10进行转动。另外,例如,控制部53驱动控制检测体分注机构41进行检测体分注动作。另外,例如,控制部53驱动控制吸光光度计44,在预定期间的各测定时刻进行测定。控制部53在分析时控制各部位的动作,在数据存储部55中存储表示该控制状态、结果的控制结果信息。另外,在机构中存在异常等的情况下、在机构中检测到异常等的情况下,控制结果信息中含有表示该异常等的信息。
控制部53使检测体盘10等各盘转动,在各盘的预定位置配置对象检测体杯15等容器。通过盘的转动,各容器在圆周上重复单位距离的旋转移动和静止。控制部53通过各盘、检测体分注机构41等的动作的控制,在反应盘20上的多个反应容器25中分别制作多个检测体2的反应液3。并且,在同时分析的情况下,控制部53通过两种光度计的控制,针对配置在反应盘20上的各测定位置的对象反应容器25的反应液3,进行光量/光强度的测定。
恒温流体控制部54控制反应盘20的恒温槽28内的恒温槽水的温度以及流量,调整反应容器25内的反应液3的温度。
同时分析判定部56基于同时分析时的两种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进行用于输出控制的判定。换言之,自动再检判定部57是异常等判定部,针对使用了一种光度计的测定结果,基于测定时的异常等来判定是否需要自动再检等。测定时异常检验部58判定、检验在两种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中是否产生了由数据警报表示的异常等。优先输出判定部59针对两种光度计的测定结果,基于预定的判断、优先输出设定的判断,判定优先输出的测定结果等。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判定两种测定结果中附记的两种数据警报中优先输出的数据警报等。
[光度计的特性]
图3表示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两种光度计即吸光光度计44以及散射光时计45的特性。如图3所示,两种光度计的定量范围的特性不同。在图3的图表中,关于对象检测体的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横轴为理论值(单位[U/mL])、纵轴为各光度计的测定值(单位[U/mL])。虚线的区域表示第一种光度计即吸光光度计44的定量范围。点划线的区域表示第二种光度计即散射光度计45的定量范围。范围301表示吸光光度计44的定量范围中的正常输出范围。换言之,正常输出范围表示能够合适地进行测定以及定量的范围。范围302表示散射光度计45的定量范围中的正常输出范围。范围303表示这两种范围301、302中的重复范围。范围303是基本上可以使用任选的种类的光度计的测定结果的范围。在分析控制部50中,为了用于输出控制,预先设定有每个光度计的合适的定量范围。即,设定有与范围301、范围302、范围303等对应的各范围(至少设定有规定该范围的上限值、下限值等)。
在吸光光度计44的范围301中,大致是具有以基准直线300为中心的窄幅度(相对于理论值的测定值的范围)的形状,呈线性特性。在值小于范围301的范围中,是具有比基准直线300宽的幅度的形状,呈误差较大的特性。在散射光度计45的范围302中,大致是具有以基准直线300为中心的窄幅度的形状,呈线性特性。在值大于范围302的范围中,是在与基准直线300相比处于下侧的区域具有宽的幅度的形状,呈误差较大的特性。
分析控制部50在同时分析中得到了两种测定结果时,如下述那样,基于上述特性(对应的范围)的判断,选择要输出的测定结果。该判断包含于后述的对应表的规定中。关于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对于相对高浓度的范围(例如10U/mL左右以上的范围),如范围301所示,吸光光度计44的定量一方更准确,是合适的。因此,吸光光度计44的测定结果被选择为输出。另外,相反地,对于相对低浓度的范围(例如5U/mL左右以下的范围),如范围302所示,散射光度计45的定量一方更准确,是合适的。因此,散射光度计45的测定结果被选择为输出。
并且,在与范围303对应的相对中程度的浓度的范围(例如5U/mL左右以上且10U/mL左右以下的范围)中,两种测定结果基本上均能够使用。该范围的情况下,例如根据后述的优先输出设定,任选一方的种类的光度计的测定结果被选择为输出。对于每个检查项目具有优先输出设定。
[优先输出设定]
优先输出设定是关于吸光光度计44和散射光度计45的两个种类中优先使用以及输出哪一种光度计的测定结果和数据警报的设定。自动分析装置1具有优先输出设定功能,预先通过业务员作为安装上的默认设定而进行了优先输出设定,存储有对应的优先输出设定信息。作为优先输出设定信息,以优先位次等预定形式的值设定有优先哪一种光度计。优先输出设定信息例如能够预先通过输入部72进行设定。在自动分析装置1中,还设定有优先输出设定功能的开启状态或者关闭状态,该状态也能够通过业务员或者用户进行可变设定。在想要将优先输出设定功能无效的情况下,可设定成关闭状态。如后所述,在开启状态的情况下,基于优先输出设定信息,进行优先输出判定,在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不进行优先输出判定。
[吸光·散射同时分析功能]
自动分析装置1具有同时分析功能,该同时分析功能为基于上述两种光度计的特性,对于对象检测体2,使用两种光度计同时进行测定以及分析的功能。自动分析装置1在接受到对于检测体2的目标成分物质的同时分析请求的情况下,进行吸光·散射同时分析。在该功能中,对于作为对象的同一个检测体2的同一个检查项目的目标成分物质,进行利用吸光光度计44的测定和利用散射光度计45的测定,得到两种测定结果。此时,自动分析装置1使用两种光度计,大致同时测定对象检测体2的反应容器25的反应液3的反应过程。另外,由于在反应盘20上的两种测定位置进行各测定,因而具有预定的时间差。另外,反应过程是反应容器25静止在光度计的测定位置的预定的时间内的持续的测定过程,包含时间轴上的预定的多次的对每一个时刻的测定。
自动分析装置1基于上述特性,从同时分析时的两种测定结果选择合适的测定结果。在属于相对高浓度范围(例如从范围301去除了范围303后的范围)的情况下,自动分析装置1选择吸光光度计44一方的测定结果进行吸光分析。在属于相对低浓度范围(例如从范围302去除了范围303后的范围)的情况下,自动分析装置1选择散射光度计45的测定结果进行散射光分析。由此,能够在包含高浓度和低浓度的广的浓度范围中精度良好地进行测定以及分析。
[自动再检功能]
自动分析装置1具有自动再检功能,该自动再检功能为在检测到测定时的异常等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判断,控制成自动进行再检查的功能。在实施方式1中,该自动再检功能是通过数据警报功能以及输出控制功能的关联来进行控制的功能。输出控制功能包含选择用于自动再检功能的自动再检信息的功能。
作为测定时的异常等,例如在检测体浓度异常等的轻微的异常等的情况下,推测在检测体2的稀释、检测体量的降量或增量等应对后,通过进行再测定而能够得到合适的结果的可能性高。因此,在自动分析装置1中,在检测到测定时的异常等的情况下,根据对应的数据警报的组合,选择是否需要自动再检以及需要时的再测定条件等作为输出的一部分的自动再检信息。并且,自动分析装置1通过自动再检功能,根据其自动再检信息,自动地控制再测定,输出再检查的结果。
另外,在进行自动再检的情况下,自动分析装置1根据自动再检请求信息以及自动再检信息,从存储有对象检测体2的检测体杯15采取新的检测体2,进行包含向反应容器25中存储的分注等在内的再处理。自动分析装置1针对该反应容器25,使用所选择的种类的光度计进行再测定。另外,在自动再检的结果中进一步附记数据警报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适用与数据警报的组合对应的输出选择,也可以设为不适用的方式。
[数据警报功能]
自动分析装置1具有数据警报功能,该数据警报功能是针对光度计的测定结果,附记表示检测到的异常等的数据警报的功能。自动分析装置1在同时分析的情况下,对于两种光度计的各测定结果,也根据异常等的检测,来附记各自的数据警报。特别是,在吸光光度计44的测定时存在有异常等的情况下,解析部52在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中附记表示该异常等的第一数据警报。另外,在散射光度计45的测定时存在有异常等的情况下,解析部52在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中附记表示该异常等的第二数据警报。包含附记有数据警报的测定结果的解析数据被存储在数据存储部55中。
[输出控制功能]
在上述测定时存在异常等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在多个(两个种类)的光度计的全部(双方)的测定结果中附记有数据警报的情况。自动分析装置1具有输出控制功能,该输出控制功能为在上述情况下,根据数据警报的组合选择要输出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等的功能。另外,该输出控制功能包含控制自动再检功能的功能,包含选择要输出的自动再检信息的功能。
[测定时的异常等的例子]
以下举例可能在自动分析装置中产生的异常、错误等的例子。作为机构的异常的例子,可例举检测体量的不足、试剂量的不足、因检测体2中含有的纤维蛋白的流路堵塞造成的分注错误、检测体2的成分的异常等。作为检测体2的成分的异常的例子,可例举作为检测体浓度异常,检测体2的浓度处于光度计的定量范围之外的情况。即,可例举检测体2的浓度与光度计的定量范围相比过高的情况或者过低的情况。另外,可例举因血球成分的溶出而产生的检测体2的红色变化的情况、可在脂质异常症患者中观察到的检测体2产生浑浊的情况等。
[数据警报]
图4以表的形式表示关于自动分析装置1中有可能会根据可能产生的异常、错误等而输出的多种数据警报的分类的定义。以下,首先,对于各种异常、数据警报进行说明。一般而言,在自动分析装置中,作为用于基于测定以及分析中产生的异常、错误等而唤起用户注意的技术手段,大致分为以下两者。
第一手段是在测定结果中附记数据警报并进行输出的技术。在该技术中,针对对于各检测体存在一个以上的检查项目的目标成分物质的各个测定结果,附记表示正常或异常的识别信息、以及在异常的情况下表示该异常等的类别的预定信息作为数据警报。表示异常等的类别的信息例如可例举识别码、标记、说明文等。
从自动分析装置输出了附带数据警报的测定结果的信息的情况下,用户通过显示画面观看该信息进行确认,从而能够识别所产生的异常等的类别。然后,用户根据由该数据警报表示的异常等,来进行应对作业等。例如,用户根据该数据警报的识别码、自动分析装置的操作手册(不限于纸,还可以是显示画面中的引导)等,进行应对作业。应对作业是用于以自动分析装置的异常等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的方式进行改善,使其成为能够进行再检查的状态的作业、操作。
第二手段是输出***警报的技术。在该技术中,例如将温度异常、机构的异常等与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有关的异常作为***警报,向用户发出警报(例如声音输出)。另外,对于***警报,作为数据警报中的一种,也能够作为附记有***警报识别信息的数据警报而进行画面显示。
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1至少具有与上述第一手段对应的数据警报功能。如图4所示,在自动分析装置1中,具有预先根据异常等的类别而定义的多种数据警报。在实施方式1中,多种数据警报如下所示那样大致分为三个组别以及等级。在图4的表中,(A)表示高等级以及第一组别的数据警报,(B)表示中等级以及第二组别的数据警报,(C)表示低等级以及第三组别的数据警报。另外,高、中、低是相对的。
(A)第一组别以及高等级:第一组别以及高等级对应以下情况,即由于存在异常等因此为了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则需要进行再检查,但为此,只有由用户改善状态后才能进行该再检查。状态的改善包括:检测体2、试剂4的改善即反应容器25的反应液3的改善、分注机构、清洗机构等的机构的状态的改善。状态的改善例如是:在反应容器25的反应液3的检测体量多的情况下变更为减少了检测体2的量的状态、在检测体量少的情况下,变更为增加了检测体2的量的状态等。在此种情况下,自动分析装置1作为输出控制,输出高等级的数据警报,以使其不立即进行自动再检,而促使用户进行包括改善状态在内的应对作业、操作。自动分析装置1在状态成为经改善的状态后,进行自动再检。
(B)第二组别以及中等级:第二组别以及中等级对应以下情况,即由于存在异常等因此需要进行再检查,为此无需用户的操作而能够进行该再检查。该情况对应于可推测通过控制了再测定条件的再检查而能够得到良好的测定结果的情况。该情况下,自动分析装置1作为再测定条件,例如将反应液3的试剂量设为与前次测定时(即被检测出异常等的测定时)相同的条件、或者增量的条件、或者减量的条件。在此种情况下,自动分析装置1输出中等级的数据警报,以该再测定条件进行再测定,从而尝试取得良好的测定结果。
(C)第三组别以及低等级:第三组别以及低等级对应以下情况,即对于得到的测定结果,无需再测定,能够将该测定结果处理为参考值进行输出。在该情况下,自动分析装置1输出低等级的数据警报。
上述各组别以及等级的数据警报进一步可定义为如下所述那样包含各种数据警报。另外,各数据警报在说明上以及安装上附有识别码等。识别码的例子可以以“A1”、“B1”等来表示。
(A)第一组别以及高等级的数据警报例如有以下5个数据警报。在图4的(A)中示出对应的表部分。在表的各行中,括弧内的“A1”等表示数据警报的识别码。在本例中,具有:检测体不足警报A1、试剂不足警报A2、检测到堵塞的警报A3、洗涤剂不足警报A4、光度计异常警报A5。
(1)检测体不足警报A1是通过检测体分注机构41中具备的液面检测传感器等,被判定为检测体杯15或者反应容器25内的反应液3的检测体2的量不足时产生的数据警报。
(2)试剂不足警报A2是通过试剂分注机构42中具备的液面检测传感器等,被判定为试剂瓶35或者反应容器25内的反应液3的试剂4的量不足时产生的数据警报。
(3)检测到堵塞的警报A3是通过检测体分注机构41中具备的压力传感器等,被判定为在吸引检测体2时有异物混入分注喷嘴中的情况等在流路中产生了堵塞时产生的数据警报。
(4)洗涤剂不足警报A4是因在清洗部46进行的分注喷嘴、反应容器25的清洗中使用的洗涤剂不足而产生的数据警报。
(5)光度计异常警报A5是在吸光光度计44、散射光度计45中的光学***、基板等(前述的光源、受光部)中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产生的数据警报。
(B)第二组别以及中等级的数据警报大致具有(B-1)因反应过程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B-2)因检测体浓度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例如可分别例举以下的数据警报。图4的(B)中示出对应的表部分。
(B-1)作为因反应过程异常产生的数据警报,可例举单元空白异常警报B1、吸光度差异常警报B2、散射光强度差异常警报B3、无法计算的警报等。
(1)单元空白异常警报B1是在检测体2的目标成分物质的分析前测定的单元空白值偏离了自动分析装置1中事前存储的单元空白值的情况下、或者偏离了作为比较对象的其他的反应容器的单元空白值的情况下产生的数据警报。另外,单元空白值是在反应容器25中未注入反应液3的状态下的光学的测定值。
(2)吸光度差异常警报B2是在通过吸光光度计44测定出的目标成分物质的反应过程中,特定的测定时刻之间的吸光度差或者吸光度变化率未达到事前设定的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或者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产生的数据警报。
(3)散射光强度差异常警报B3是在通过散射光度计45测定出的目标成分物质的反应过程中,特定的测定时刻之间的散射光强度差或者散射光强度变化率未达到事前设定的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或者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产生的数据警报。
因这些反应过程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由于在自动分析装置1的机构、检测体2、试剂4等中存在异常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对应于无需由用户进行状态改善作业而能够进行自动再检的情况。因此,在该情况下,自动分析装置1作为输出控制,为了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设为与前次测定时相同的条件作为再测定条件,进行自动再检。
(B-2)作为因试样浓度异常而产生的警报,具有前带警报B4、超出定量范围上限的警报B5、吸光度·散射光强度过度的警报、超出定量范围下限的警报B6、重复上限警报、重复下限警报等。
(1)前带警报B4是在免疫分析中的检测体2中的抗原或者抗体的量过剩的情况下产生的数据警报。作为关于此的判定方法,有公知的反应速度比法、抗原/抗体再添加法等。在反应速度比法中,从检查项目的目标成分物质的反应过程,算出反应初期的每单位时间的吸光度变化量(或者散射光强度变化量)与在反应结束时刻的吸光度变化量(或者散射光强度变化量)之比,与事前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在抗原/抗体再添加法中,在反应结束后追加地添加抗原或者抗体,算出刚添加后的每单位时间的吸光度变化量或者散射光强度变化量,与事前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
(2)超出定量范围上限的警报B5是超出技术极限的警报之一,是在超过事前设定的每一种光度计的合适的定量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产生的数据警报。例如,在反应液3的检测体2的浓度相对于光度计的定量范围过高的情况下,产生该数据警报。例如,在前述的图3中,在由吸光光度计44进行测定的情况下,检测体2的浓度超过正常输出范围301的上限值时,产生该数据警报。
(3)超出定量范围下限的警报B6是超出技术极限的警报之一,是在超过事前设定的每一种光度计的合适的定量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产生的数据警报。例如,在反应液3的检测体2的浓度相对于光度计的定量范围过低的情况下,产生该数据警报。例如,在前述的图3中,在由吸光光度计44进行测定的情况下,检测体2的浓度低于正常输出范围301的下限值时,产生该数据警报。
通常,在产生了与前带警报B4对应的异常的检测体2中,过剩地含有目标成分物质,由于浓度较高,因而也同时产生超出定量范围上限的警报B5。与超出定量范围上限的警报B5的情况相比,前带警报B4在目标成分物质过剩的情况下产生。因此,自动分析装置1在同时产生这两个数据警报的情况下,作为输出控制,仅选择前带警报B4进行输出。这些数据警报由于在自动分析装置1的机构、检测体2、试剂4等不具有异常,因而对应于能够进行自动再检的情况。
在产生了前带警报B4、超出定量范围上限的警报B5的情况下,表示检测体2中的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过高。因此,自动分析装置1在此种情况下,作为再测定条件,设为减少了反应液3的检测体量的状态(或者通过试剂4稀释了检测体2的状态),进行自动再检。另外,在产生了超出定量范围下限的警报B6的情况下,表示检测体2中的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过低。因此,自动分析装置1在此种情况下,作为再测定条件,设为增加了反应液3的检测体量的状态,进行自动再检。
(C)作为第三组别以及低等级的数据警报,例如可例举以下两者。在图4的(C)中表示对应的表部分。在本例中,具有血清信息警报C1、试剂有效期过期警报C2、检测体遗留。
(1)血清信息警报C1是在血液等检测体2中混入有对目标成分物质的分析造成影响的共存物质的情况下产生的数据警报。共存物质有脂质、血红蛋白、胆红素等。混入有这些共存物质的检测体2(也称为异常检测体)被称为乳糜、溶血、黄色。溶血(也称为红色变化)与黄色由于引起检测体2的颜色变化,因而主要对吸光光度计44的影响较大。乳糜由于引起检测体2的浑浊度变化,主要对散射光度计45的影响较大。血清信息是关于上述的共存物质的信息。血清信息通常与检查项目的目标成分物质的分析分开地,另行通过使用不与检测体2反应的试剂4并使用与各共存物质对应的波长的光测定检测体2本身的吸光度来进行判定。将测定出的各吸光度与事前设定的各阈值进行比较,对于超出了阈值的情况,附加血清信息警报C1。
(2)试剂有效期过期警报C2是在自动分析装置1中登记的试剂4的有效期过期时产生的数据警报。
在输出了这些低等级的数据警报的情况下,测定本身是正常结束的,可得到测定结果。因此,自动分析装置1作为输出控制,将该测定结果处理为参考值进行输出。另外,在该情况下,只有更换检测体2或者试剂4才能改善状态。因此,自动分析装置1设为不需要自动再检,从而不进行自动再检。
在自动分析装置1的输出控制功能中,对于两种光度计的每个测定,基于异常等的检测、上述数据警报的定义以及由分析控制部50(特别是解析部52)进行的预定的判断,在测定结果中附记选择出的基本上一个数据警报。测定结果中附记有数据警报的信息暂时存储于数据存储部55。同时分析判定部56等的各部参照数据存储部55的信息,进行输出控制。
另外,根据异常等的类别,也存在对于一种光度计的测定结果,多个数据警报成为附记的候选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自动分析装置1中,基于事前的设定、预定的判断,选择一个数据警报进行附记。该设定为数据警报功能的设计事项。例如,作为预先的数据警报的定义,在多种数据警报(对应的异常等)之间设定重要度、优先位次。在图4中并未图示,但例如可对于每个数据警报设定优先位次编号。解析部52选择候选的多个数据警报中优先位次最高的数据警报。另外,作为变形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也可以不具有如上所述的优先位次设定,而在一个测定结果中附记多个数据警报。
在上述中,针对三个等级的数据警报以及对应的异常等例举了若干具体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对于其他各种异常等以及数据警报也同样能够适用。在图4的表中,还记载了未附加识别码的其他种类的数据警报的例子,虽然在实施方式中未在输出控制中使用,但同样能够使用于其他的实施方式中。
[分析处理(1)]
接着,说明关于自动分析装置1的输出控制功能的与数据警报的组合对应的输出控制处理。首先,作为第一阶段,说明由图2的分析控制部50的测定部51、解析部52、以及控制部53进行的分析处理。分析控制部50进行接受了分析请求的对象检测体2的分析处理。此时,控制部53判定作为分析请求是否设定有同时分析请求。在设定有同时分析请求的情况下,控制部53基于从两种光度计得到的各测定值(前述的信号),使测定部51以及解析部52进行对象检测体2的各分析处理(吸光分析以及散射光分析)。在未设定同时分析请求而是设定有两种光度计中的一方的分析(作为“单一分析”的“吸光分析”或者“散射光分析”)的分析请求的情况下,控制部53基于对应的一方的光度计的测定值,使测定部51以及解析部52进行对象检测体2的分析处理。
测定部51针对每个光度计的种类,基于来自光度计的信号中包含的测定值或者计算值,对于对象检测体2进行光量/光强度的测定。测定部51基于来自吸光光度计44的测定值,求出取得该测定值的反应容器25的反应液3的透射光的光量/光强度。另外,测定部51基于来自散射光度计45的测定值,求出取得该测定值的反应容器25的反应液3的散射光的光量/光强度。例如,测定部51基于作为测定值的透射光或者散射光的光量,计算光强度。然后,测定部51将该光强度的信息作为与分注有对象检测体2的对象反应容器25的信息、或者该检测体2的分析请求信息关联起来的测定数据,存储于数据存储部55中。另外,在测定部51中,并不限于光强度,也可以测定、计算其他的参数。另外,测定数据包含通过光度计测定出的反应过程的信息(即每个测定时刻的测定值等)。在分析请求信息中含有对象检测体2、试剂4等的信息。
解析部52参照基于测定部51的测定数据的信息,解析对象反应液3中的检测体2的目标成分物质,求出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或者成分量的至少一方(“浓度/成分量”)。解析部52读出测定数据中的透射光的光量/光强度、或者散射光的光量/光强度,求出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例如,解析部52参照光强度,另外,参照校准线的信息,基于该光强度计算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此时,解析部52使用事前制作的与反应液3中所用的试剂4对应的校准线,从光强度换算成浓度。在使用吸光光度计44的情况下,解析部52使用吸光光度计44用的校准线,将透射光强度换算成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在使用散射光度计45的情况下,解析部52使用散射光度计45用的校准线,将散射光强度换算成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
校准线表示使用包含已知浓度的目标成分物质的标准物质等的检测体求出的各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与透射光或者散射光的光量/光强度的关系。预先,在数据存储部55中存储有试剂盘30的各试剂瓶35的试剂4的校准线数据。
并且,解析部52将通过解析得到的浓度的信息作为与对象检测体2的反应容器25或者分析请求的信息关联起来的解析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部55。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测定结果,主要处理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处理。另外,测定结果也能够称为分析结果、解析结果等。
另外,解析部52在上述解析时,基于通过各光度计测定出的反应过程、解析出的浓度、以及事前设定的分析参数信息等,判定在对象检测体2的测定时是否产生了异常、错误等。该异常等的例子如前所述。解析部52在判定为产生了测定时的异常等的情况下,在包含与光度计的种类对应的浓度的测定结果中附记与该异常等的类别对应的数据警报,将这些作为解析数据存储于数据存储部55。解析部52在附记数据警报时,附记按照图4所示的分类定义以及预定的判定选择出的数据警报。
控制部53在对象检测体2的分析作业中,在进行包含检测体盘10、检测体分注机构41、各光度计的各机构等的部位的控制的同时,监视和判定这些部位的异常、错误等的产生。在通过控制部52检测出机构的异常等的情况下,在数据存储部55中存储包含表示该异常等的信息的控制结果信息。解析部52从数据存储部55参照测定数据以及该控制结果信息。解析部52基于测定数据以及控制结果信息,判定测定时的异常等的有无、该异常等的类别。
如上所述,作为第一阶段,作为基于测定部51、解析部52以及控制部53的分析结果,将包含测定结果的数据存储于数据存储部55。在存在测定时的异常等的情况下,可得到在测定结果中附记有数据警报的数据。在同时分析的情况下,按照光度计的每个种类,分别得到数据。并且,作为第二阶段,分析控制部50如下述那样进行对于对象检测体2的分析结果的输出控制处理。分析控制部50通过同时分析判定部56、自动再检判定部57、测定时异常检验部58、优先输出判定部59以及优先输出错误判定部60等来进行第二阶段的处理。分析控制部50使用这些来进行分析结果向输出部71的显示画面的输出。
[分析处理(2)]
接着,参照图2等,对于第二阶段的输出控制处理进行说明。在同时分析的情况下,分析控制部50经由数据存储部55,将包含上述两种光度计的每一种的测定结果的解析数据输出到同时分析判定部56。同时分析判定部56从数据存储部55参照该解析数据。另外,分析控制部50根据需要,使自动再检判定部57、测定时异常检验部58、优先输出判定部59、以及优先输出错误判定部60等进行处理。
分析控制部50在通过输出部71的显示画面向用户输出同时分析的结果时,通过同时分析判定部56,基于前述的特性,从两种测定结果中根据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的高低等而选择合适的一方的测定结果。并且,在两种测定结果中附记有一个以上的数据警报的情况下,分析控制部50如下述那样根据数据警报的组合,进行对输出的测定结果、数据警报以及自动再检信息进行选择的输出控制处理。
[对应表]
图5~图8示出在自动分析装置1中,定义了用于输出控制的多个数据警报的组合与输出的关联的对应表。尤其示出关于前述的中等级的数据警报的对应表。分析控制部50以及输出控制功能进行按照这种对应表的规定的输出控制处理。在实施方式1中,该输出控制处理如后述的处理流程那样作为软件程序处理被安装。另外,该对应表可以作为安装上的表格等被保持(即可以参照该表格进行判定等),也可以通过作为处理流程被安装,从而省略该表格等。
图5中,作为对应表中的第一部分,示出前述的中等级的数据警报的组合与输出的关联的第一例。图5的(A)特别是表示因(B-1)反应过程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的组合。对应表的第一列“吸光”示出与使用了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有关的第一数据警报。第二列“散射”示出与使用了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有关的第二数据警报。即,第一列和第二列的组表示两种数据警报的组合。对应表的第三列“输出”中,作为在第一列和第二列的组的情况下选择的输出内容,特别是表示关于测定结果的选择。对应表的第四列“再检”示出是否需要(有无)进行所选择的一个即基于自动再检功能的自动再检。对应表的第5列“条件”示出在进行所选择的一个即自动再检请求的情况下的自动再检条件(即再测定条件等)。
在图5的(A)中,作为第一列“吸光”、第二列“散射”的值,根据图4具有1.“吸光度差异常”(B2)/“散射光强度差异常”(B3)、2.“单元空白异常”(B1)、3.“无法计算”。作为这三种值的组合,存在3×3=9的组合。在此,将吸光度差异常警报B2和散射光强度差异常警报B3合成一个,但也可以进一步考虑它们的组合。对于各组合的每行,规定有第三列“输出”、第四列“再检”、第5列“条件”的值。作为第三列“输出”的值,存在“吸光”(值1)、“散射”(值2)、“优先”(值3)这三种值。“吸光”(值1)表示选择吸光光度计44一方的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散射”(值2)表示选择散射光度计45一方的第二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优先”(值3)表示根据优先输出设定的判定,选择两种中的一方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作为第四列“再检”的值,存在“有”(值1)、“无”(值2)这两种值。“有”(值1)表示需要(有需要)自动再检。“无”(值2)表示不需要(无需)自动再检。作为第5列”条件”的值,存在“同”(值1)、“减量”(值2)、“增量”(值3)这三种值。“同”(值1)表示与前次测定时相同的条件(再测定条件等)。“减量”(值2)表示变更为相对于前次测定时的条件减少了检测体2的量的条件。“增量”(值3)表示变更为相对于前次测定时的条件减少了检测体2的量的条件。
作为例子,在第一行的组合(1-1)中,作为“吸光”-“散射”的数据警报的组,是“B2/B3”-“B2/B3”,“输出”=“优先”(值3)、“再检”=“有”(1)、“条件”=“同”(值1)。在这些情况下,分析控制部50根据优先输出设定的判定来选择一方的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B2/B3)进行输出,作为通过与前次相同的条件进行自动再检请求的自动再检信息。通过其他的各行的组合也是同样的输出。
同样地,图5的(B)特别是表示因(B-2)检测体浓度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的组合。在图5的(B)中,作为第一列“吸光”、第二列“散射”的值,根据图4,具有1.“吸光度·散射光强度过度”、2.“前带”(B4)、3.“超出定量范围上限”(B5)、4.“超出定量范围下限”(B6)。作为这四种值的组合,存在4×4=16的组合。
作为例子,从第四行到第八行,“吸光”的数据警报为前带警报B4的四个组合,作为输出选择,为“输出”=“吸光”(值1)、“再检”=“有”(值1)、“条件”=“减量”(值2)。在这些情况下,分析控制部50选择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B4)进行输出,作为以相对于前次条件减少量的条件进行自动再检请求的自动再检信息。从第九行到第十二行,是“吸光”的数据警报为超出定量范围上限的警报B5的四个组合的情况,输出选择是相同的。从第十三行到第十六行,是“吸光”的数据警报为超出定量范围下限的警报B5的四个组合的情况。第十三行、第十四行、第十五行的组合中,作为输出选择,为“输出”=“吸光”(值1)、“再检”=“有”(值1)、“条件”=“增量”(值3)。在这些情况下,分析控制部50选择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B6)进行输出,作为以相对于前次条件增加量的条件进行自动再检请求的自动再检信息。在第十六行的组合中,作为输出选择,为“输出”=“散射”(值2)、“再检”=“有”(值1)、“条件”=“增量”(值3)。在此情况下,分析控制部50选择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B6)进行输出,作为以相对于前次条件增加了量的条件进行自动再检请求的自动再检信息。
图6中,作为对应表中的第二部分,示出中等级的数据警报中(B-1)反应过程异常和(B-2)检测体浓度异常的组合的部分。在此,作为第一列“吸光”、第二列“散射”的值,存在前述的“B2/B3”、“B1”、“无法计算”、“吸光度·散射光强度差过度”、“B4”、“B5”、“B6”的7种值。
作为例子,从第一行到第四行,是“吸光”的数据警报为(B-1)反应过程异常中的“B2/B3”,“散射”的数据警报为(B-2)检测体浓度异常的四个组合的情况。在第一行~第三行中,作为输出选择,为“输出”=“吸光”(值1)、“再检”=“有”(值1)、“条件”=“同”(值1)。在第四行中,作为输出选择,“输出”=“散射”(值2)、“再检”=“有”(1)、”条件”=“增量”(值3)。从第五行到第八行为“吸光”的数据警报(B-1)是反应过程异常中的“B1”,“散射”的数据警报是(B-2)检测体浓度异常的四个组合的情况。输出选择与第一行~第四行相同。
另外,例如,从第十六行到第十八行,是“吸光”的数据警报为(B-2)检测体浓度异常中的前带警报B4,“散射”的数据警报为(B-1)反应过程异常的三个组合的情况。在第十六行~第十八行中,作为输出选择,为“输出”=“吸光”(值1)、“再检”=“有”(值1)、“条件”=“减量”(值2)。另外,例如,从第十九行到第二十一行,是“吸光”的数据警报为(B-2)检测体浓度异常中的超出定量范围上限的警报B5,“散射”的数据警报为(B-1)反应过程异常的三个组合的情况。在第十九行~第二十一行中,作为输出选择,为“输出”=“吸光”(值1)、“再检”=“有”(值1)、“条件”=“减量”(值2)。另外,例如,从第二十二行到第二十四行,是“吸光”的数据警报为(B-2)检测体浓度异常中的超出定量范围下限的警报B6,“散射”的数据警报为(B-1)反应过程异常的三个组合的情况。在第二十二行~第二十四行中,作为输出选择,为“输出”=“吸光”(值1)、“再检”=“有”(值1)、“条件”=“增量”(值3)。
图7中,作为对应表中的第三部分,示出中等级的(B-1)反应过程异常的数据警报和低等级的数据警报的组合的部分。在此,作为第一列“吸光”、第二列“散射”的值,存在前述的“B2/B3”、“B1”、“无法计算”、“血清信息(C1)”、“检测体遗留”、“试剂有效期过期(C2)”的6种值。
作为例子,从第一行到第四行,是“吸光”的数据警报为(B-1)反应过程异常中的“B2/B3”,“散射”的数据警报为低等级的三种的三个组合的情况。在第一行~第三行中,作为输出选择,为“输出”=“散射”(值2)、“再检”=“无”(值2)、“条件”=“-”(无值)。这些情况下,分析控制部50选择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低等级)进行输出,不进行自动再检请求。同样地,第四行~第六行是“吸光”的数据警报为“B4”,“散射”的数据警报为低等级的三种的三个组合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也为相同的输出选择。
从第十行到第十二行是“吸光”的数据警报为低等级的血清信息警报(C1),“散射”的数据警报为(B-1)反应过程异常的三种的三个组合的情况。在第十行~第十二行中,作为输出选择,为“输出”=“吸光”(值1)、“再检”=“无”(值2)、“条件”=“-”(无值)。这些情况下,分析控制部50选择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低等级)进行输出,不进行自动再检请求。同样地,第十六行~第十八行是“吸光”的数据警报为试剂有效期过期警报C2,“散射”的数据警报为(B-1)反应过程异常的三种的三个组合的情况。这些情况也为相同的输出选择。
图8中,作为对应表中的第四部分,示出中等级的(B-2)检测体浓度异常的数据警报与低等级的数据警报的组合的部分。在此,作为第一列“吸光”、第二列“散射”的值,存在前述的“吸光度·散射光强度过度”、“B4”、“B5”、“B6”、“血清信息(C1)”、“检测体遗留”、“试剂有效期过期(C2)”的7种值。
作为例子,从第一行到第四行,是“吸光”的数据警报为(B-2)检测体浓度异常中的“吸光度·散射光强度过度”,“散射”的数据警报为低等级的三种的三个组合的情况。在第一行~第三行中,作为输出选择,为“输出”=“吸光”(值1)、“再检”=“有”(值1)、“条件”=“减量”(值2)。同样地,第四行~第六行是“吸光”的数据警报为”B4”,“散射”的数据警报为低等级的三种的三个组合的情况。这些情况下也为相同的输出选择。同样地,第七行~第九行是“吸光”的数据警报为“B5”,“散射”的数据警报为低等级的三种的三个组合的情况。这些情况下也为相同的输出选择。同样地,第十行~第十二行是“吸光”的数据警报为“B6”,“散射”的数据警报为低等级的三种的三个组合的情况。这些情况下,作为输出选择,为“输出”=“散射”(值2)、“再检”=“无”(值2)、“条件”=“-”。
从第十三行到第十六行是“吸光”的数据警报为低等级的血清信息警报C1,“散射”的数据警报为(B-2)检测体浓度异常的四种的四个组合的情况。在第十三行~第十五行中,作为输出选择,为“输出”=“吸光”(值1)、“再检”=“无”(值2)、“条件”=“-”。在第十六行中,作为输出选择,为“输出”=“散射”(值2)、“再检”=“有”(值1)、“条件”=“增量”(值3)。同样地,从第十七行到第二十行的组合中,为相同的输出选择。同样地,在从第二十一行到第二十四行的组合中,是“吸光”的数据警报为低等级的试剂有效期过期警报C2的情况,为相同的输出选择。
[处理流程]
接着,参照图9~图14,说明由自动分析装置1的分析控制部50进行的输出控制处理的流程。
[(1)输出控制处理]
图9是表示分析控制部50的第一处理的流程。该第一处理表示使用两种光度计的一方或者双方来选择要输出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等的输出控制处理。本流程具有步骤S201~S210。以下,按照步骤的顺序进行说明。另外,图9以后的多个处理流程在说明上分为多个流程图进行图示以及说明。这些处理流程是在步骤间逻辑上连接,在整体上也能够理解为一个处理流程。即,也能够通过分析控制部50的CPU等的整体作为一个程序处理来实现。
(S201)同时分析判定部56确认对于对象检测体2的分析请求的形式是否是同时分析请求。在是同时分析请求的情况下(是)进入S204,在不是同时分析请求的情况下(否)进入S202。另外,所谓不是同时分析请求的情况,对应于设定为由吸光光度计44或者散射光度计45的其中一方进行单一分析请求(吸光分析请求或者散射光分析请求)的情况。也可以存在其他形式的分析请求。例如,可以是“吸光2项目同时分析”请求。“吸光2项目同时分析”仅使用吸光光度计44,针对相同的对象检测体2的反应容器25内的反应液3,同时测定以及分析两种目标成分物质。
(S202)在单一分析请求的情况下,同时分析判定部56使输出部71输出通过被请求的一方的光度计测定的全部数据(包含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由此,在输出部71的显示画面中显示作为测定结果的浓度、在存在测定时的异常等的情况下附记的数据警报作为单一分析的结果。
(S203)进而,在自动再检判定部57中,针对单一分析的测定结果,基于测定时的异常等来判定是否需要自动再检等。自动再检判定部57在测定结果中未附记数据警报的情况下、附记有高等级或者低等级的数据警报的情况下,判定为不需要自动再检。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否),不进行自动再检请求,结束本流程。自动再检判定部57在测定结果中附记有中等级的数据警报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自动再检,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进入S210。
(S210)自动再检判定部57进行以与该数据警报的种类对应的自动再检条件的自动再检请求。即,自动再检判定部57将包含再测定条件等的自动再检请求信息存储在数据存储部55中。分析控制部50的自动再检功能根据该自动再检请求信息来控制自动再检。
另一方面,同时分析判定部56在S201中为同时分析请求的情况下,如下所述,将针对有该请求的对象检测体2的包含使用了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和使用了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双方的全部数据,经由测定时异常检验部58进行输出。上述全部数据通过前述的测定部53以及解析部52而存储于数据存储部55。
(S204)测定时异常检验部58判定在作为两种光度计的测定结果的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测定结果中是否附记有数据警报。即,测定时异常检验部58检验在各测定结果中是否产生了数据警报所表示的测定时的异常等。作为该判定的结果,仅在第一测定结果中存在异常等的情况下(A),进入S207,仅在第二测定结果中存在异常等的情况下(B)进入S209。另外,作为判定的结果,在第一测定结果和第二测定结果双方存在异常等的情况下(C),进入S205(图3)。另外,作为判定的结果,在第一测定结果和第二测定结果双方无异常等的情况下(D),进入S206。
(S207)测定时异常检验部58使输出部71输出包含第二测定结果的与散射光分析有关的全部数据。由此,在输出部71的显示画面中,作为同时分析的结果,优先向用户输出包含通过散射光度计45得到的浓度在内的无异常等的数据。
(S209)测定时异常检验部58使输出部71输出包含第一测定结果的与吸光度分析有关的全部的数据。由此,在输出部71的显示画面中,优先向用户输出包含通过吸光光度计44得到的浓度的无异常等的数据。
(S205)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进行后述(图10)的优先输出警报判定处理。该处理作为概要,是判定第一测定结果中附记的第一数据警报和第二测定结果中附记的第二数据警报中优先选择哪一个数据警报进行输出的处理。
(S206)优先输出判定部59针对两种光度计的测定结果即第一测定结果和第二测定结果,进行优先输出判定处理。该处理为判定两种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中优先选择哪一种测定结果进行输出的处理。优先输出判定部59在该判定时,从数据存储部55参照分析请求的事前设定的优先输出设定信息。例如,优先输出设定信息被设定为分析请求信息的参数之一。优先输出设定信息例如包含优先输出位次的设定值,该优先输出位次的设定值表示优先输出第一测定结果和第二测定结果中的哪一方。例如,作为优先输出位次,值1表示优先输出第一测定结果的设定(“吸光优先设定”),值2表示优先输出第二测定结果的设定(“散射优先设定”)。任何优先设定基本上均仅输出一种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优先输出判定部59按照分析请求信息的优先输出设定信息,选择第一测定结果和第二测定结果中的一方。
在S206中,在优先输出设定功能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在为“散射优先设定”的情况下(A),进入S207,在为“吸光优先设定”的情况下(B),进入S209。另外,在优先输出设定功能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即在两种光度计之间无优先输出设定的情况下(C),进入S208。
(S207)优先输出判定部59使包含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的全部数据从输出部71输出。由此,在输出部71的显示画面中,优先向用户输出包含第二测定结果的无异常等的全部数据。
(S209)优先输出判定部59使包含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的全部数据从输出部71输出。由此,在输出部71的显示画面中,优先向用户输出包含第一测定结果的无异常等的全部数据。
(S208)优先输出判定部59使包含第一测定结果和第二测定结果的双方的全部数据从输出部71输出。由此,在输出部71的显示画面中,向用户输出包含两种光度计的各测定结果的无异常等的全部数据。在S207、S208或者S209之后,结束本流程。
[(2)优先输出警报判定处理]
接着,使用图10以后的图,说明图9的步骤S205的优先输出警报判定处理的内容。图10表示S205的由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进行的优先输出警报判定处理中,作为第一处理的与数据警报等级分类判定处理有关的流程。在该处理中,对于伴随两种光度计的各测定结果的数据警报,基于前述的组别以及等级的分类定义,判定属于哪一种分类。本流程具有步骤S301~S305。以下,按照步骤的顺序进行说明。
(S301)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参照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中附记的第一数据警报和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中附记的第二数据警报这两种数据警报。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针对两种数据警报,判定在该一方或者双方中是否含有第三组别以及高等级的数据警报。在含有的情况下(是),进入S302,在未含有的情况下(否),进入S303。
(S302)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执行后述(图11)的高等级数据警报处理,此后,结束本流程。
(S303)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针对两种数据警报,判定在该一方或者双方中是否含有第二组别以及中等级的数据警报。在含有的情况下(是),进入S304,在未含有的情况下(否),进入S305。
(S304)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执行后述(图12、图13)的中等级数据警报处理,此后,结束本流程。
(S305)在上述S303中,未含有的情况(否)相当于未含有第三组别以及低等级的数据警报的情况。在S305中,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执行后述(图14)的低等级警报处理。
[(3)高等级数据警报处理]
图11表示上述S302的高等级数据警报处理的流程。图11具有步骤S401~S405。以下,按照步骤的顺序进行说明。
(S401)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确认在第一测定结果和第二测定结果双方中是否附记有高等级的数据警报,换言之,确认第一数据警报和第二数据警报双方是否是高等级的数据警报。在双方为高等级的情况下(是),进入S402,在不是的情况下(否),进入S403。
(S402)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作为输出,使输出部71输出第一数据警报和第二数据警报双方的高等级的数据警报,并结束本流程。
(S403)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确认第一数据警报和第二数据警报中的一方、例如吸光一方的第一数据警报是否是高等级的数据警报。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在第一数据警报是高等级的情况下(是),进入S404,在不是的情况下(否),进入S405。
(S404)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使输出部71输出吸光一方的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并结束本流程。
(S405)所谓进入S405的情况,对应于散射一方的第二测定结果中附记的第二数据警报为高等级的数据警报的情况。因此,在S405中,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使输出部71输出第二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并结束本流程。
关于上述处理,在产生了高等级的数据警报的情况下,测定是失败的,常常得不到测定结果。因此,在该情况下,作为输出控制,可以不输出测定结果的浓度等而仅输出数据警报。在得到了测定结果的情况下,可以输出该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
另外,如前所述,高等级的数据警报在需要用户对异常等进行机构、检测体2、试剂4等的状态的改善作业的情况下被附记。因此,如上所述,在双方的测定结果中附记有高等级的数据警报的情况下,如S402所示,优选输出这些全部的数据警报,对用户唤起注意,促使其进行改善作业。另外,此时,可以将前述的***警报与数据警报同时输出。
[(4)中等级警报处理]
图12、图13表示上述S304的中等级数据警报处理。该处理在可能的情况下,大致有(a)第一数据警报和第二数据警报双方为中等级的情况、(b)仅第一数据警报为中等级的情况、(c)仅第二数据警报为中等级的情况。图12表示从步骤S501到步骤S508的部分。图13作为图12的延续,示出步骤S509到步骤S520。
(S501)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针对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中附记的第一数据警报和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中附记的第二数据警报,基于前述的分类定义,进一步判定详细的类别。在S501中,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判定吸光一方的第一数据警报是否是因检测体2的浓度高而产生的数据警报。作为该类别的数据警报,相当于前述的前带警报B1、超出定量范围上限的警报B2等。在是该类别的数据警报的情况下(是),进入S502,在不是的情况下(否),进入S504。
(S502、S503)在S502中,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使输出部71输出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并且,在S503中,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在数据存储部55中存储自动再检请求信息,该自动再检请求信息中设为需要使用吸光光度计44的自动再检,并设为减少对象检测体2的反应容器25的检测体量的条件。分析控制部50按照该自动再检请求信息,进行该条件下的自动再检,并且存储该结果,使输出部71输出。在S503之后,本流程结束。
在上述S501~S503的情况下,进行以下的判断、输出控制。在使用了适合高浓度成分的测定的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中,在被判定为检测体2的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过高的情况下,适合低浓度成分的测定的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也较低。因此,如S502所示,仅输出吸光一方的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如S503所示,以减量的条件进行自动再检。由此,尝试使再检时的测定结果进入吸光光度计44的合适的定量范围(前述的正常输出范围)。
(S504)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判定散射一方的第二数据警报是否是因检测体2的浓度低而产生的数据警报。作为该类别的数据警报,相当于前述的超出定量范围下限的警报B3。在是该类别的数据警报的情况下(是),进入S505,在不是的情况下(否),进入S507。
(S505、S506)在S505中,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使输出部71输出散射一方的第二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并且,在S506中,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在数据存储部55中存储自动再检请求信息,该自动再检请求信息中设为需要使用散射光时计45的自动再检,并设为增加对象检测体2的反应容器25的检测体量的条件。分析控制部50按照该自动再检请求信息,进行该条件下的自动再检,并且存储该结果,并使输出部71输出。在S506之后,本流程结束。
在上述S504~S506的情况下,进行以下的判定、输出控制。在使用了适合低浓度成分的测定的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中,在被判定为检测体2的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过低的情况下,适合高浓度成分的测定的吸光光度计44中的第一测定结果的可靠性较低。因此,如S505所示,仅输出散射一方的第二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如S506所示,以增量的条件进行自动再检。由此,尝试使再检时的测定结果进入散射光度计45或者吸光光度计44的合适的定量范围。
(S507)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针对散射一方的第二测定结果的第二数据警报,判定是否是低等级的数据警报。作为该类别的数据警报,相当于前述的血清信息警报C1等。在为该低等级的情况下(是),进入S508,在不是的情况下(否),进入S509(图13)。
(S508)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使输出部71输出散射一方的第二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在该情况下,针对第二测定结果,作为参考值进行输出,不需要进行自动再检,并结束本流程。
在上述S508的情况下,作为两种数据警报的组合,符合的是在第一测定结果中附记有因反应过程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或者因检测体2的浓度低而产生的数据警报,在第二测定结果中附记有低等级的数据警报的状态。在该组合中,在测定中使用的检测体2或者试剂4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产生低等级的数据警报的原因。并且,在该组合中,检测体2的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低于吸光光度计44的定量范围的下限值。因此,散射光度计45能够定量,但对于吸光光度计44而言浓度低,无法定量。认为作为该结果,产生了这种组合。即,在该组合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使用了散射光度计45的测定本身是正常进行的。因此,在该情况下,设置为将散射一方的第二测定结果作为参考值进行输出,不进行自动再检。
(S509)在图13的S509中,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针对使用了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的第二数据警报,判定是否是因检测体2的浓度高而产生的警报。在是该类别的数据警报的情况下(是),进入S510,在不是的情况下(否),进入S513。
(S510)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使输出部71输出使用了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
(S511)进而,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针对第一数据警报,判定是否是因反应过程的异常而产生的警报。在是该类别的数据警报的情况下(是),进入S516,在不是的情况下(否),进入S512。
(S516)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在数据存储部55中存储自动再检请求信息,该自动再检请求信息中设为需要自动再检,并设为与产生了第一数据警报所表示的异常等(即反应过程异常等)的前次条件相同的条件。在S516的情况下,作为数据警报的组合,符合的是在第一测定结果中附记有因反应过程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在第二测定结果中附记有因检测体2的浓度高而产生的数据警报。在该情况下,检测体2的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超过散射光度计45的定量范围的上限值,能够判定为通过吸光光度计44的测定失败。因此,在该情况下,通过与前次相同的条件进行再测定。自动分析装置1确认自动再检的结果,检测体2的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是否进入吸光光度计44的定量范围内。此时,若考虑以减少检测体量的条件进行自动再检的情况,则有可能会低于散射光度计45的定量范围。因此,通过以与前次相同的条件进行自动再检。S516之后,结束本流程。
(S512)在进入S512的情况下,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进而针对吸光一方的第一数据警报,判定是否是因检测体2的浓度低而产生的警报。在是该类别的数据警报的情况下(是),进入S506,在不是的情况下(否),不需要进行自动再检,结束本流程。
在从上述S512进入S506的情况下,与前述同样地,以增加检测体量的条件进行自动再检。在该情况下,作为数据警报的组合,符合的是在第二测定结果中超出散射光度计45的定量范围的上限值、在第一测定结果中小于吸光光度计44的定量范围的下限值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两种光度计双方的测定失败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如上所述,在相同的条件下执行再测定,尝试取得正常的结果。
上述S512中,在不是的情况下(否),不进行自动再检而结束,此时,作为数据警报的组合,符合的是在第二测定结果中附记有因检测体2的浓度高而产生的数据警报,在第一测定结果中附记有低等级的数据警报的状态。该组合对应于在测定中使用的检测体2或者试剂4的至少一方具有产生低等级的数据警报的原因的情况。并且,该组合对应于由于检测体2的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超过散射光度计45的定量范围的上限值,因而无法通过散射光度计45进行定量,但能够通过吸光光度计44进行定量的情况。因此,认为产生了该组合。即,在该组合的情况下,能够判定第一测定结果中是正常地进行了测定的。因此,在该情况下,设置为将吸光一方的第一测定结果作为参考值进行输出,不进行自动再检。
(S513)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针对吸光一方的第一数据警报,判定是否是因反应过程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在是该类别的数据警报的情况下(是),进入S514,在不是的情况下(否),进入S518。
(S514)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按照事前作为参数而设定的“优先输出设定”,从两种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中选择优先输出的一方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进行输出。此时,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参照前述的优先输出设定信息的设定值进行判定。在该设定值为表示“吸光优先设定”的值的情况下(A),进入S515,在该设定值为表示“散射优先设定”的值的情况下(B),进入S517。如前所述,在“吸光优先设定”中,吸光光度计44一方被设定为优先输出位次高于散射光时计45的光度计。在“散射优先设定”中,设定有相反的优先输出位次。
(S515)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根据“吸光优先设定”,选择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使输出部71输出。在S515之后,进入S516。
(S517)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根据“散射优先设定”,选择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使输出部71输出。在S517之后,进入S516。
(S516)在S515或者S517之后,在S516中,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设置为需要自动再检,进行以与前次相同的条件的自动再检请求。即,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将设为与产生了数据警报所表示的异常等时的条件相同的再测定条件等的自动再检请求信息存储于数据存储部55中。
对于上述S513~S517的情况下的数据警报的组合,符合的是在第一测定结果和第二测定结果双方分别附记有因反应过程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的状态。在该情况下,能够判断为两种光度计双方的测定失败。因此,在该情况下,基本上,可以输出两种中任一种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因此,在上述处理例中,在S514中基于“优先输出设定”的判定,选择一方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在S516中在与前次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自动再检,尝试取得正常的结果。
(S518、S519)在S518中,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使输出部71输出吸光一方的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并且,在S519中,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针对第一数据警报,判定是否是因检测体2的浓度低而产生的警报。在是该类别的数据警报的情况下(是),进入S520,在不是的情况下(否),不进行自动再检,结束本流程。
(S520)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将以增加检测体量的条件的自动再检请求信息存储于数据存储部55中,进行自动再检。
在上述S518~S520情况下的数据警报的组合中,符合的是在第二测定结果中附记有因反应过程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在第一测定结果中附记有因检测体2的浓度低而产生的数据警报的状态。在该情况下,能够判断为通过散射光度计45的测定失败。因此,在S519中,输出吸光一方的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在S520中进行自动再检。由此,尝试使自动再检时的测定结果进入吸光光度计44的定量范围。
在上述S519中,在不是的情况下(否),不进行自动再检而结束时,作为数据警报的组合,符合的是在第二测定结果中附记有因反应过程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在第一测定结果中附记有低等级的数据警报的状态。在该情况下,能够断定为通过散射光度计45的测定失败,通过吸光光度计44的测定本身正常结束。因此,在该情况下,在S519中,将第一测定结果作为参考值进行输出,输出第一数据警报,不进行自动再检。
[(5)低等级警报处理]
图14表示上述S305的低等级数据警报处理。图14具有步骤S601~S607。以下,按照步骤的顺序进行说明。
(S601)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确认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中附记的第一数据警报和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中附记的第二数据警报是否双方为低等级的数据警报。在双方为低等级的情况下(是),进入S602,在不是的情况下(否),进入S605。
(S602)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进行基于“优先输出设定”的优先输出判定,选择优先输出的一方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进行输出。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在为“散射优先输出”的情况下(B),进入S603,在为“吸光优先输出”的情况下(A),进入S604。
(S603)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根据“散射优先输出”,选择第二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使输出部71输出。此后,不进行自动再检,结束本流程。
(S604)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根据“吸光优先输出”,选择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使输出部71输出。此后,不进行自动再检,结束本流程。
(S605)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确认是否仅吸光一方的第一数据警报为低等级。在仅第一数据警报为低等级的情况下(是),进入S606,在不是的情况下(否),即在仅散射一方的第二数据警报为低等级的情况下,进入S607。
(S606)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选择吸光一方的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使输出部71输出。此后,不进行自动再检,结束本流程。
(S607)优先输出警报判定部60选择散射一方的第二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使输出部71输出。此后,不进行自动再检,结束本流程。
如上所述,在包含低等级的数据警报的各组合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判断为测定本身正常结束,因而将测定结果作为参考值进行输出,不进行自动再检。
[效果等]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1具备吸光光度计44和散射光度计45这两种光度计,针对各检查项目的目标成分物质,进行使用了两种光度计的同时分析。自动分析装置1参照可能附记在两种测定结果中的两种数据警报。并且,在两种测定结果的双方具有因测定时的异常等而产生的两种数据警报的情况下,自动分析装置1根据这些数据警报的组合,选择要输出的合适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等。如此,自动分析装置1即使在使用了两种光度计的测定中存在异常等的情况下,也会以限定、削减对于用户的分析结果输出的信息量的方式进行输出控制。由此,若根据自动分析装置1,则与以往技术例相比,能够在同时分析中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并且即使在存在测定时的异常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用户对于分析结果输出的判断、操作等的负担。作为用户,当在显示画面中看到分析结果输出的情况下,由于已自动选择并限定适当合适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等的信息,因而容易进行状态的识别、判断,易于进行应对作业。因此,能够防止用户的判断错误,能够防止结果报告延迟。
另外,即使在使用了两种光度计的测定时存在异常等的情况下,自动分析装置1也会根据数据警报的组合,自动地进行合适的自动再检的控制。即使在两种测定的双方都存在异常等的情况下,自动分析装置1也会以反映装置状态或者检测体成分状态的至少一方的方式判定是否需要自动再检以及条件。自动分析装置1根据组合,决定是否需要合适的自动再检、条件,控制自动再检,并且控制该结果。由此,能够有效利用自动分析装置1的自动再检功能,通过自动再检,能够以更短的时间得到更准确结果(浓度等),能够防止由用户引起的结果报告延迟。
[变形例(1)]
以下举例作为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1的变形例。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具备两种两个光度计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适用于具备三种以上的三个以上光度计的情况。另外,还能够适用于具备多个某种光度计的情况。例如,可以在具备三种光度计的情况下,进行使用三种光度计的同时分析。或者,还可以进行该三种中使用按照设定、分析请求而选择出的两种光度计的同时分析。与这些多个测定结果中附记的多个数据警报的组合对应地,同样地进行输出选择控制即可。
[变形例(2)]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将与异常等对应的数据警报大致分类为三个组别以及等级,根据这些组合,进行不同的输出控制。上述数据警报的分类可以并不限于三个。如对应表示所示,只要是针对关于多种光度计的测定结果的数据警报的组合的每一个,规定有包含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在内的输出选择的关联的构成即可。
[变形例(3)]
在实施方式1中,在产生了无论输出两种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中的哪一信息,对用户的影响都较小而没有特别的问题这样的组合的情况下,基于“优先输出设定”,选择一方的信息进行输出。但不限定于此,作为变形例,也可以设为在如上述的特定的组合的情况下,不使用“优先输出设定”的方式。在该变形例中,基于安装上的固定的设定,在如上所述的特定的组合的情况下,仅输出规定的一方的信息,或者输出双方的信息。
[变形例(4)]
在前述的各流程图中,示出了输出控制处理上的处理顺序的一例,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设为变更了各等级、异常等的类别判定的顺序的处理流程的构成显然也是可以的。作为实施方式1的处理流程构成的变形例,也能够是下述构成。在图12的中等级数据警报处理的步骤S507中,在通过判定结果(是)而进入步骤S508之前,设置以下的步骤S507-1。在该步骤S507-1中,判定在吸光一方的第一测定结果中是否附记有低等级的数据警报。在有附记的情况下(是),进入图14的步骤S601,在否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508。即,在该流程构成的情况下,中等级数据警报处理和低等级数据警报处理作为一个流程图而实现。在该情况下,在图10的处理流程中,构成为仅进行与S301的高等级有关的判定。在S301中含有高等级的情况下(是),进行S302的高等级数据警报处理,在不含有高等级的情况下(否),进行上述的中等级和低等级的处理统合而成的处理流程。
(实施方式2)
使用图1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自动分析装置。实施方式2等中的基本构成与实施方式1是相同的,以下,说明实施方式2等中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构成部分。
[处理流程]
在实施方式1中,将与多个(两种)光度计有关的数据警报分类成前述的三个组别以及等级。对于中等级,进一步分类为(B-1)因反应过程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B-2)因检测体浓度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另外,对于因检测体浓度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分类为因高浓度而产生的数据警报、因低浓度而产生的数据警报。并且,如图5等所示那样设置成根据数据警报的组合来选择输出。
在实施方式2中,将与多个(两种)光度计有关的数据警报(所对应的异常、错误等)分类为前述的组别以及等级并不是必须的,只要掌握可能产生的多个各个数据警报即可。在实施方式2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在处理流程上,参照在使用了各个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中附记的各个数据警报,根据这些数据警报的组合,直接选择输出。在实施方式2中,与前述的对应表的例子同样地,数据警报的组合与输出的关联被预先规定。基于该规定,安装有实施方式2中的处理流程。分析控制部50参照作为由解析部52的处理结果而存储在数据存储部55中的两种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等数据。分析控制部50在处理流程上,判定所参照的数据警报的组合,根据该组合,作为可关联的输出而选择测定结果、数据警报以及自动再检信息。
实施方式2的处理流程构成与实施方式1的处理流程构成相比,前述的图9的步骤S205的优先输出警报判定处理的内容(图10等)不同。图15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分析装置1中的处理流程构成例的一部分。在自动分析装置1中,在关于使用两种光度计的同时分析的输出控制处理时,进行如图15所示的流程进行处理,来代替前述的图10等的流程。在图15的流程中,分析控制部50例如,首先,在步骤S151中,判定在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中是否附记有前述的检测体不足警报A1作为第一数据警报。在有附记的情况下(是),进入S152,在未附记的情况下(否),进入其他步骤(省略)。在S152中,分析控制部50判定在使用了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中是否附记有检测体不足警报A1作为第二数据警报。在有附记的情况下(是),进入S153,在未附记的情况下(否),进入S154。所谓在S152中有附记的情况(是),即是属于作为两种数据警报的组合,双方为检测体不足警报A1的情况。在S151、S152中,进行该组合的确认。若该组合例如为第一组合,则分析控制部50在S153中,输出两种双方的数据警报即第一数据警报以及第二数据警报作为与该第一组合对应的输出。此时的处理内容与实施方式1的图11的高等级数据警报处理的S401、S402的处理内容相同。
另外,例如,在S154中,分析控制部50判定是否附记有前述的试剂不足警报A2作为第二测定结果的第二数据警报。在有附记的情况下(是),进入S155,在未附记的情况下(否),进入其他的步骤(省略)。即,在S151、S154中,对于第一数据警报为检查不足警报A1且第二数据警报为试剂不足警报A2的组合进行确认。若分析控制部50例如将该组合作为第二组合,则在S155中,输出第一数据警报以及第二数据警报作为与该第二组合对应的输出。
如上述处理流程例,在实施方式2的自动分析装置1中,对于两种数据警报,判别可能产生的全部的数据警报的组合中符合的组合,根据判別出的组合,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基于预定的基准来选择输出。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3)
使用图16、图1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自动分析装置。在实施方式3的自动分析装置1中,通过分析控制部50的判断,在两种光度计的各测定结果中不仅附记与测定时的异常等对应的数据警报,还制作并附加关于自动再检功能的自动再检信息。特别是,解析部52在某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中附记与异常等对应的数据警报的同时,判断是否需要自动再检以及再测定条件等。然后,解析部52将包含是否需要自动再检以及再测定条件等信息的自动再检信息与对象检测体2或者反应容器25的信息、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关联起来进行附加,作为解析数据存储于数据存储部55。
分析控制部50的同时分析判定部56等处理部参照上述数据存储部55中存储的两种光度计的每一个所涉及的包含测定结果、数据警报、以及自动再检信息的解析数据。并且,同时分析判定部56等根据这两种数据中的数据警报以及自动再检信息的组合,基于通过预定的对应表所规定的基准,来选择输出。所选择的输出(即分析结果输出信息)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包含测定结果、数据警报以及自动再检信息。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3的自动分析装置1中,与实施方式1相比,自动再检功能所涉及的处理不同。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3中,在解析部52中暂时针对各个光度计的测定结果进行自动再检功能所涉及的判断,制作自动再检信息并进行附加。另外,在解析部52中附加的自动再检信息(下述的再检标志信息)与前述的自动再检信息的含义不同。此后,分析控制部50根据包含自动再检信息的两种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的组合,重新综合地选择、决定包含自动再检信息的输出。
[自动再检信息(再检标志)]
在实施方式3中,解析部52制作、附加预定形式的自动再检信息(记载为再检标志信息)。解析部52例如在使用了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中附记与测定时的异常等对应的第一数据警报时,判断是否需要自动再检、以及需要的情况下的再测定条件等。解析部52将与判断结果对应的自动再检信息(第一再检标志)附加在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中。同样地,解析部52在使用了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中,附记与测定时的异常等对应的第二数据警报时,判断是否需要自动再检、以及需要的情况下的再测定条件等。解析部52将与判断结果对应的自动再检信息(第二再检标志)附加于第二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
再检标志是表示是否需要(有无)使用对应的种类的光度计的自动再检、以及再测定条件等的值。解析部52将包含测定结果、数据警报、再检标志的数据与取得了对象的测定值的反应容器25或者对应的检测体2的分析请求信息关联起来,并存储于数据存储部55。
在实施方式3中,作为再检标志,根据数据警报的类别,分类为以下四个。作为再检标志的识别符,设为F1~F4。
(1)第一再检标志F1=“无再检标志”:第一再检标志F1表示不需要(无)自动再检。另外,还可以不附加再检标志本身,来代替第一再检标志F1的附加。
(2)第二再检标志F2=“相同条件再检标志”:第二再检标志F2表示需要(有)自动再检,并且作为条件,设为与前次测定时(即检测到异常等时)相同的再测定条件等。
(3)第三再检标志F3=“减量再检标志”:第三再检标志F3表示需要(有)自动再检,并且设为相对于前次测定时的条件减少检测体量的条件。
(4)第四再检标志F4=“增量再检标志”:第四再检标志F4表示需要(有)自动再检,并且设为相对于前次测定时的条件增加检测体量的条件。
作为实施方式3中的处理流程,例如对于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图10的等级判定处理、图11的高等级数据警报处理的部分是相同的。
[处理流程]
图16、图17表示在实施方式3中,由分析控制部50(特别是同时分析判定部56等)进行的中等级数据警报处理的流程。图16表示从步骤S701到步骤S708。图17接着图16,表示从步骤S709到步骤S720。该处理像图10向步骤S304的流程,在两种测定结果中附记的数据警报中含有中等级的数据警报的情况下进行。在图16的处理例中,基于上述再检标志的判断来选择输出。
(S701)分析控制部50判定是否在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中附加有“减量再检标志”(第三再检标志F3)作为再检标志。在有附加的情况下(是),进入S702,在未附加的情况下(否),进入S704。
(S702、S703)在S702中,分析控制部50使输出部71输出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并且,在S703,分析控制部50将被判断为需要自动再检,且设为相对于前次条件减少检测体量的条件的自动再检请求信息存储于数据存储部55。分析控制部50按照该自动再检请求信息控制自动再检,并输出结果。在S703之后,结束本流程。
上述“减量再检标志”(第三再检标志F3)在检测体2的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过高的情况下被附加。在使用了适合高浓度成分的测定的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被判定为检测体2的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过高(例如超过定量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使用了适合低浓度成分的测定的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也较低。因此,在该情况下,输出第一测定结果一方,以如上所述减量的条件进行自动再检。由此,尝试使再检时的测定结果进入吸光光度计44的定量范围。
(S704)分析控制部50判定在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中是否附加有“增量再检标志”(第四再检标志F4)。在有附加的情况下(是),进入S705,在未附加的情况下(否),进入S707。
(S705、S706)在S705中,分析控制部50使输出部71输出第二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并且,在S706中,分析控制部50将设为相对于前次条件增加检测体量的条件的自动再检请求信息存储于数据存储部55。分析控制部50按照该自动再检请求信息控制自动再检。在S705之后,结束本流程。
上述“增量再检标志”(第四再检标志F4)在检测体2的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过低的情况下被附加。在使用了适合低浓度成分的测定的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被判定为检测体2的目标成分物质的浓度过低(例如低于定量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使用了适合高浓度成分的测定的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的可靠性较低。因此,在该情况下,输出第二测定结果一方,以如上述增量的条件进行自动再检。由此,尝试使再检时的测定结果进入散射光度计45或者吸光光度计44的定量范围。
(S707)分析控制部50判定在第二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中是否附加有“无再检标志”(第一再检标志F1)。或者,该步骤S707还可以设为确认是否附加有再检标志本身。在有附加的情况下(是)进入S708,在未附加的情况下(否),进入S709。
(S708)分析控制部50使输出部71输出第二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不进行自动再检,在S708之后,结束本流程。
(S709)在图17中,在进入S709的情况下,作为伴随第二测定结果的再检标志,对应于“减量再检标志”(第三再检标志F3)或者“相同条件再检标志”(第二再检标志F2)的情况。在S709中,分析控制部50判定在第二测定结果以及第二数据警报中是否附加有“减量再检标志”(第三再检标志F3)。在有附加的情况下(是),进入S710,在未附加的情况下(否),进入S713。
(S710)分析控制部50使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经由输出部71输出。
(S711)进而,分析控制部50判定在第一测定结果中是否附加有相同条件再检标志(第二再检标志F2)。在有附加的情况下(是),进入S716,在未附加的情况下(否),进入S712。
(S716)分析控制部50将设为与前次测定时的条件相同的条件的自动再检请求信息存储于数据存储部55。分析控制部50按照该自动再检请求信息,控制自动再检。在S716之后,结束本流程。
(S712)另外,在进行入S712的情况下,分析控制部50进一步判定在第一测定结果中是否附加有增量再检标志(第四再检标志F4)。在有附加的情况下(是),进入S706,在未附加的情况下(否),不进行自动再检,结束本流程。
(S713)分析控制部50判定在第一测定结果中是否附加有相同条件再检标志(第二再检标志F2)。在有附加的情况下(是),进入S714,在未附加的情况下(否)进入S718。
(S714)分析控制部50按照“优先输出设定”进行优先输出判定。在为“吸光优先输出”的情况下(A),进入S715,在为“散射优先输出”的情况下(B),进入S717。
(S715)分析控制部50按照“吸光优先输出”,使输出部71输出使用了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以及对应的第一数据警报。
(S717)分析控制部根据“散射优先输出”,使输出部71输出使用了散射光度计45的第二测定结果以及对应的第二数据警报。
(S716)在S715或者S717之后,在S716中,分析控制部50将设为与前次测定时的条件相同的条件的自动再检请求信息存储于数据存储部55。
(S718)分析控制部50使输出部71输出使用了吸光光度计44的第一测定结果以及第一数据警报。
(S719)进而,分析控制部50判定在第一测定结果中是否附加有增量再检标志(第四再检标志F4)。在有附加的情况下(是),进入S720,在未附加的情况下(否),不进行自动再检,结束本流程。
(S720)分析控制部50将设为相对于前次条件增加检测体量的条件的自动再检请求信息存储于数据存储部55。在S720之后,结束本流程。
如上述处理例所示,在实施方式3中,根据每种光度计的测定结果、数据警报、以及再检标志的组合,综合地选择输出(测定结果、数据警报以及自动再检信息)。由此,即使在两种测定的双方存在异常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控制自动再检并且快速地进行再测定。因此,在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结果的同时,也能够防止用户的结果报告延迟等。
另外,作为上述自动再检的条件即再测定条件等,在决定减少检测体量的条件、增加检测体量的条件时,例如可以使用以下的方式。作为该方式,使用预先设定的预定的量或者比率等的值,对于前次条件的值通过加以、乘以该预定的量或比率等的值来反映,从而决定再测定条件的检测体量等。或者,作为其他的方式,也可以预先定义以及设定若干成为候选的检测体量的条件,从这些条件选择、切换,来决定再测定条件的检测体量。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具体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符号说明
1…自动分析装置、2…检测体、3…反应液、4…试剂、25…反应容器、44…吸光光度计、45…散射光度计、50…分析控制部。

Claims (13)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分析装置具备定量范围不同的多种多个光度计、以及控制分析的分析控制部,所述分析包括对于对象检测体使用所述多个光度计进行的测定,
所述分析控制部进行:
取得包含使用了所述多个光度计的多个测定值在内的多个测定结果,
在使用了所述多个光度计的测定时,在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在所述多个测定结果中的使用了对应的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中,附记与所述异常的类别对应的数据警报,
在所述多个测定结果中附记有多个数据警报的情况下,与所述多个数据警报组合对应地,从所述多个测定结果以及所述多个数据警报中选择要输出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将所选择的所述测定结果以及所述数据警报作为分析结果向用户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控制部与所述多个数据警报的组合对应地,选择自动再检信息,根据所述自动再检信息控制自动再检,所述自动再检信息包含是否需要关于所述对象检测体的所述自动再检、在所述自动再检中使用的光度计的种类、所述自动再检中的再测定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警报作为多个等级被分类为高等级、中等级、低等级,
所述高等级为需要所述自动再检并且为了所述自动再检需要所述用户进行状态改善作业的等级,
所述中等级为需要所述自动再检并且为了所述自动再检不需要所述用户进行状态改善作业的等级,
所述低等级为不需要所述自动再检的等级,
所述分析控制部针对所述数据警报的组合,判别所述等级,与所述等级对应地,选择要输出的所述自动再检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高等级的数据警报,具有检测体不足警报、试剂不足警报、检测到堵塞的警报、洗涤剂不足警报以及光度计异常警报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中等级的数据警报,具有因反应过程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因检测体浓度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
作为所述因反应过程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具有单元空白异常警报、吸光度差异常警报、散射光强度差异常警报中的至少一个,
作为所述因检测体浓度异常而产生的数据警报,具有前带警报、超出定量范围上限的警报以及超出定量范围下限的警报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低等级的数据警报,具有血清信息警报和试剂有效期过期警报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控制部进行:
在每一种所述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中附加再检标志信息,该再检标志信息用于基于进行了附记所述数据警报的判断、以及关于所述自动再检的判断的结果来控制所述自动再检,
与附加在所述多个测定结果中的多个再检标志信息的组合对应地,选择所述分析结果,所述所述分析结果包含要输出的所述测定结果、所述数据警报以及所述自动再检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优先输出设定,预先设定有将所述多个光度计中的哪个光度计作为优先输出进行使用,
在作为所述数据警报的组合为特定的组合的情况下,所述分析控制部根据所述优先输出设定,选择所述要输出的所述测定结果以及所述数据警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数据警报,对于可能产生的多个数据警报设定有与重要度对应的位次,
所述分析控制部针对每一种所述光度计的所述测定结果,在附记所述数据警报时,附记根据所述重要度选择出的一个数据警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再测定条件,具有:与前次测定时的条件相同的条件、减少检测体量的条件、增加检测体量的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多种多个光度计,包含吸光光度计、散射光度计。
12.一种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自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分析装置具备定量范围不同的多种多个光度计、以及控制分析的分析控制部,所述分析包括对于对象检测体使用所述多个光度计进行的测定,
作为在所述分析控制部中执行的步骤具有:
取得包含使用了所述多个光度计的多个测定值在内的多个测定结果的步骤;
在使用了所述多个光度计的测定时,在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在所述多个测定结果中的使用了对应的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中,附记与所述异常的类别对应的数据警报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多个测定结果中附记有多个数据警报的情况下,与所述多个数据警报的组合对应地,从所述多个测定结果以及所述多个数据警报中选择要输出的测定结果以及数据警报,将所选择的所述测定结果以及所述数据警报作为分析结果向用户输出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分析控制部与所述多个数据警报的组合对应地,选择自动再检信息,根据所述自动再检信息控制自动再检的步骤,所述自动再检信息包含是否需要关于所述对象检测体的所述自动再检、在所述自动再检中使用的光度计的种类、所述自动再检中的再测定条件。
CN201880058137.9A 2017-12-26 2018-09-06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Active CN1110949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1908.9A CN113777338A (zh) 2017-12-26 2018-09-06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9513 2017-12-26
JP2017-249513 2017-12-26
PCT/JP2018/032999 WO2019130668A1 (ja) 2017-12-26 2018-09-06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1908.9A Division CN113777338A (zh) 2017-12-26 2018-09-06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4993A true CN111094993A (zh) 2020-05-01
CN111094993B CN111094993B (zh) 2021-10-22

Family

ID=670633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8137.9A Active CN111094993B (zh) 2017-12-26 2018-09-06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CN202111151908.9A Pending CN113777338A (zh) 2017-12-26 2018-09-06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1908.9A Pending CN113777338A (zh) 2017-12-26 2018-09-06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187712B2 (zh)
EP (2) EP4293361A3 (zh)
JP (3) JP6812577B2 (zh)
CN (2) CN111094993B (zh)
WO (1) WO20191306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7677B2 (ja) * 2019-07-16 2023-02-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サンプル測定装置、及びサンプル測定方法
JP7357557B2 (ja) * 2020-01-29 2023-10-06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反応異常判定方法
CN115443405A (zh) * 2020-04-17 2022-12-06 Vega格里沙贝两合公司 用于填充物位和极限物位测量装置的自给式显示装置
JP2022183857A (ja) * 2021-05-31 2022-12-1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検体分析方法
WO2024009645A1 (ja) * 2022-07-07 2024-01-1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システム、及びアラーム管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0622A (en) * 1989-03-14 1992-03-31 Hitachi, Ltd. Automatic analyz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inical examination
CN101821610A (zh) * 2007-10-30 2010-09-01 爱科来株式会社 试样的分析方法及其装置
CN103348250A (zh) * 2011-02-03 2013-10-09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本分析***、样本分析装置及样本分析方法
CN104011547A (zh) * 2011-12-26 2014-08-27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及测定值异常检测方法
WO2017145601A1 (ja) * 2016-02-25 2017-08-3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3909A (en) * 1974-08-22 1976-06-15 The Perkin-Elme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utation in a kinetic analyzer
JPH07119768B2 (ja) * 1986-07-04 1995-12-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イスクリート自動分析方法
JPH0310161A (ja) * 1989-06-08 1991-01-17 Hitachi Ltd 再検査指示方式
JP3063564B2 (ja) 1995-03-17 2000-07-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分析装置
JP3558898B2 (ja) * 1998-11-05 2004-08-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自動分析方法
JP4091194B2 (ja) * 1999-02-03 2008-05-28 株式会社東芝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分析結果処理方法
US8772037B2 (en) * 2004-07-22 2014-07-08 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Analysis assisting method, analyzer, remote computer, data analyzing method, program, and reagent container
JP4576307B2 (ja) * 2005-09-12 2010-11-04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0008402A (ja) * 2008-05-30 2010-01-14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反応過程データの異常判定支援方法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EP2157529A1 (en) * 2008-08-20 2010-02-24 F. Hoffmann-La Roche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quality assured analytical testing
US9164112B2 (en) 2008-09-03 2015-10-20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Automatic analyzer
JP5180761B2 (ja) 2008-09-30 2013-04-1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CN102640004B (zh) * 2009-12-04 2015-04-15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
JP5296015B2 (ja) 2010-06-22 2013-09-25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2189552A (ja) * 2011-03-14 2012-10-04 Sysmex Corp 試薬調製装置、試薬調製方法および検体処理装置
JP5792508B2 (ja) * 2011-05-02 2015-10-14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処理装置
JP5939833B2 (ja) * 2012-02-24 2016-06-22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6013796B2 (ja) 2012-06-25 2016-10-25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試料測定方法
JP6211806B2 (ja) * 2013-05-31 2017-10-1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6104746B2 (ja) * 2013-07-23 2017-03-2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0622A (en) * 1989-03-14 1992-03-31 Hitachi, Ltd. Automatic analyz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inical examination
CN101821610A (zh) * 2007-10-30 2010-09-01 爱科来株式会社 试样的分析方法及其装置
CN103348250A (zh) * 2011-02-03 2013-10-09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本分析***、样本分析装置及样本分析方法
CN104011547A (zh) * 2011-12-26 2014-08-27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及测定值异常检测方法
WO2017145601A1 (ja) * 2016-02-25 2017-08-3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4993B (zh) 2021-10-22
EP3734288B1 (en) 2023-11-08
JP7130723B2 (ja) 2022-09-05
WO2019130668A1 (ja) 2019-07-04
US20210405079A1 (en) 2021-12-30
CN113777338A (zh) 2021-12-10
EP4293361A3 (en) 2024-07-03
JP2022162076A (ja) 2022-10-21
JP7427732B2 (ja) 2024-02-05
EP3734288A4 (en) 2021-09-29
EP3734288A1 (en) 2020-11-04
US11187712B2 (en) 2021-11-30
EP4293361A2 (en) 2023-12-20
JPWO2019130668A1 (ja) 2020-10-22
JP2021063817A (ja) 2021-04-22
US20200271677A1 (en) 2020-08-27
JP6812577B2 (ja) 2021-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94993B (zh)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US11971425B2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and automatic analysis method
EP2799882B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and detection method for measurement value abnormalities
JP6013796B2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試料測定方法
US9400247B2 (en) Automatic analyzer
JP593254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6785989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7420976B2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