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23615A - 换热*** - Google Patents

换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23615A
CN111023615A CN201911417896.2A CN201911417896A CN111023615A CN 111023615 A CN111023615 A CN 111023615A CN 201911417896 A CN201911417896 A CN 201911417896A CN 111023615 A CN111023615 A CN 111023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ompressor
heat exchange
flow direction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78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广飞
邵春宇
高强
祁照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178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236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23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361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7724 priority patent/WO202113599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7/00Detail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 F25B2347/02Details of defrosting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所述换热***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件、第二换热器和流向转换件,压缩机通过流向转换件分别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相连,节流件连接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换热***还包括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设在第二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内以使所述第一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冷媒换热,且所述第一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冷媒保持分离,所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与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第一通道的第二开口与流向转换件连通。本发明的换热***延缓了制热模式的结霜速度,有利于提高换热性能。

Description

换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室外换热器来使用时,存在的最大的技术难题是容易结霜。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室外换热器相对于铜管翅片式换热器作为室外换热器来说,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微通道换热器容易结霜,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和***能效。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换热***,该换热***延缓了制热模式的结霜速度,有利于提高换热性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节流件和流向转换件,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节流件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通过所述流向转换件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节流件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换热***工作时,所述换热***充注有冷媒,所述流向转换件用于改变冷媒在所述换热***中的流向,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多个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该第一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节流件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通过所述流向转换件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换热***还包括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以使所述第一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冷媒换热,且在所述第一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冷媒换热时,所述第一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冷媒保持分离,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开口与所述流向转换件连通,所述控制件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通过设置第一通道连通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流向转换件,且流经第一通道内冷媒可与第一集流管内的冷媒换热且保持分离,加速液态冷媒气化,提高了蒸发温度,延缓了制热模式的结霜速度,提高了换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控制件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控制件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开口及所述流向转换件连通,所述控制件可打开以连通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所述流向转换件,所述控制件可关闭以断开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所述流向转换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通过所述流向转换件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通过所述流向转换件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的同时,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的同时,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流向转换件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时,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不连通,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四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换热***在制热模式,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以连通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以连通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控制件关闭以断开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所述流向转换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还包括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所述第二换热管包括通道,所述第二换热管的通道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管的通道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设在所述第二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开口设在所述第二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腔室,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腔室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设有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以间隔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隔板设有通孔以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腔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还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换热管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管相连,该第二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所述第二管和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所述第一管包括腔室,所述第二管包括腔室,所述第一通道包括所述第一管的腔室、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通道和所述第二管的腔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腔室,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腔室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设有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隔板以间隔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腔室为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腔室内的冷媒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腔室内的冷媒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开口与所述流向转换件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还包括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内以使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冷媒换热,且在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冷媒换热时,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冷媒保持分离,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控制件的第一开口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节流件、流向转换件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节流件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通过所述流向转换件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节流件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节流件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通过所述流向转换件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换热***工作时,所述换热***充注有冷媒,所述流向转换件用于改变冷媒在所述换热***中的流向,所述换热***还包括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内以使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冷媒换热,且在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冷媒换热时,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冷媒保持分离,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开口与所述流向转换件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通过设置第二通道以连通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流向转换件,且流经第二通道内冷媒可与气液分离器内的冷媒换热,加速液态冷媒气化,提高了蒸发温度,延缓了制热模式的结霜速度,提高了换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控制件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控制件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开口及所述流向转换件连通,所述控制件可打开以连通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所述流向转换件,所述控制件可关闭以断开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所述流向转换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通过所述流向转换件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通过所述流向转换件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的同时,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的同时,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流向转换件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四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换热***在制热模式,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以连通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以连通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所述控制件关闭以断开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所述流向转换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间隔布置;多个第一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该第一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换热***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中各装置的开口。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通道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通道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通道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通道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换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换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压缩机1,压缩机的第一开口11,压缩机的第二开口12,流向转换件2,流向转换件的第一开口21,流向转换件的第二开口22,流向转换件的第三开口23,流向转换件的第四开口24,第一换热器3,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31,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开口32,节流件4,节流件的第一开口41,节流件的第二开口42,第二换热器5,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开口501,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502,第一集流管51,第一腔室511,第二腔室512,第一隔板513,通孔5131,第二隔板514,第二集流管52,第一换热管53,第一翅片54,第一通道6,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601,第一通道的第二开口602,第二换热管61,第一管62,第二管63,第一接管64,第二接管65,第二翅片66,控制件7,控制件的第一开口71,控制件的第二开口72,气液分离器8,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开口81,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开口82,第二通道9,第二通道的第一开口91,第二通道的第二开口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夹具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5、节流件4和流向转换件2。压缩机1包括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第一换热器3包括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32,节流件4包括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通过流向转换件2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第一换热器3的第二开口32与节流件4的第一开口41连通。
第二换热器5包括第一集流管51、第二集流管52和多个第一换热管53,第一集流管51和第二集流管52间隔布置。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集流管51和第二集流管52大体平行布置且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且第一集流管51位于第二集流管52下方。
多个第一换热管53沿第一集流管5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53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第一集流管51相连,该第一换热管53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二集流管52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51和第二集流管52。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换热管53的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一换热管53的上端与第一集流管51相连,第一换热管53的下端与第二集流管52相连,由此第一集流管51和第二集流管52通过第一换热管53连通。
具体地,第二换热器5还包括第一翅片54,第一翅片54设在相邻第一换热管53之间。通过在相邻第一换热管53之间设置第一翅片54,可以提高相邻的两个第一换热管53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第一集流管51与节流件4的第二开口42连通,第二集流管52通过流向转换件2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具体地,换热***中相邻装置之间至少通过管路相连,换言之,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与流向转换件2之间通过至少第一管路相连,流向转换件2和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之间至少通过第二管路相连,第一换热器3的第二开口32与节流件4的第一开口41之间至少通过第三管路相连,节流件4的第二开口42和第一集流管51之间至少通过第四管路相连,第二集流管52和流向转换件2之间至少通过第五管路相连,流向转换件2和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之间至少通过第六管路相连。
换热***工作时,换热***充注有冷媒,冷媒可在换热***中循环流动。流向转换件2用于改变冷媒在换热***中的流向。换言之,在流向转换件2的作用下,冷媒可从压缩机1流出后先经第一换热器3再经第二换热器5后流回压缩机1,还可从压缩机1流出后先经第二换热器5再经第一换热器3后流回压缩机1。
换热***还包括第一通道6。第一通道6的至少部分设在第一集流管51内以使第一通道6内的冷媒与第一集流管51内的冷媒换热,且在第一通道6内的冷媒与第一集流管51内的冷媒换热时,第一通道6内的冷媒与第一集流管51内的冷媒保持分离。第一通道6包括第一开口601和第二开口602,第一通道6的第一开口601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第一通道6的第二开口602与流向转换件2连通。
换言之,在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流向转换件2之间增设管路,例如第七管路,该第七管路流经第一集流管51,且该第七管路的一个端部开口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该第七管路的另一个端部开口与流向转换件2连通,其中该第七管路位于第一集流管51内的部分内的冷媒可与第一集流管51内的冷媒可换热。具体地,第七管路的一个端部与在压缩机1和流向转换件2之间的第一管路相连,第七管路的另一个端部与该第一管路相连,且第七管路的一个端部和第七管路的另一个端部在该第一管路上间隔开。
此外,换热***在使用时,第一集流管51在重力方向上低于第二集流管52。换言之,第一集流管51在下,第二集流管52在上时,通过第一集流管51进入第二换热器5内的冷媒需克服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流动以经第二集流管52流出并经流向转换件2回流至压缩机1中,流动阻力相对较大,在此种情况下,通过设置第一通道6以使从压缩机1流出的气态冷媒与第二换热器5内的液态冷媒换热,降低流动阻力,提高换热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通过设置第一通道6以连通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流向转换件2,流经第一通道6内冷媒可与第一集流管51内的冷媒换热,且换热时第一通道6内冷媒可与第一集流管51内的冷媒保持分离,加速了液态冷媒气化,提高了蒸发温度,延缓了制热模式的结霜速度,提高了换热性能。
此外,由于加速液态冷媒的气化,从而增加了进入压缩机1的气态冷媒量,降低了压缩机液击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还包括控制件7,控制件7包括第一开口71和第二开口72,控制件7的第一开口71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及第一通道6的第一开口601连通,控制件7的第二开口72与第一通道6的第二开口602及流向转换件2连通,控制件7可打开以连通控制件7的第一开口71和第二开口72进而连通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流向转换件2,控制件7可关闭以断开控制件7的第一开口71和第二开口72进而断开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流向转换件2。
换言之,第一连接管路的位于第七管路的一个端部与第七管路的另一个端部之间的一段设置控制件7,控制件7打开可将该第一连接管路的上述一段导通,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通过控制件7与流向转换件2连通,控制件7关闭可将该第一连接管路的上述一段断开,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通过第一通道6与流向转换件2连通。
换热***在使用时,在制热模式(结霜工况),控制件7关闭以断开第一连接管路的上述一段,从压缩机1流出的冷媒可经第一通道6进入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其中流经第一通道6的冷媒与第一集流管51内的冷媒换热,第一换热器3内的冷媒从第一换热器3的第二开口32流出并顺次经节流件4、连接管6和流向转换件2回流至压缩机1内,从而在该模式下,通过设置第一通道6可以将从压缩机1流出的气态冷媒与第一集流管51内的液态冷媒换热,从而将第一集流管51内的部分液态冷媒转换为气态冷媒,加速液态冷媒气化,提高了蒸发温度,延缓了制热模式的结霜速度,有利于换热性能的提高。
换热***在制冷模式,即除霜工况时,控制件7打开以导通第一连接管路的上述一段,从压缩机1流出的冷媒经流向转换件2后顺次经过第二换热器5、节流件4和第一换热器3,再经流向转换件2流回压缩机1。
进一步地,在制热模式(结霜工况)的启动阶段,控制件7关闭以断开第一连接管路的上述一段。
在制热模式(结霜工况)的稳定阶段,控制件7打开以导通第一连接管路的上述一段,从压缩机1流出的冷媒可经流向转换件2后进入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且从第一换热器3的第二开口32流出并经节流件4进入第二换热器5的第一开口501,并从第二换热器5的第二开口502流出并经流向转换件2回流至压缩机1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制热模式包括启动阶段和稳定阶段,制热模式开启压缩机1启动后,冷媒的流速从开始的很低逐渐升高并达到一定的正常运行速度,并在该正常运行速度下进行。从压缩机1启动开始直至冷媒的流速达到正常运行速度的这一段为制热模式的启动阶段,冷媒的流速在正常运行速度时的这一段为制热模式的稳定阶段。根据本领域的认识,制热模式的启动阶段在制热模式启动的5min内。
换言之,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控制件7仅在制热模式的启动阶段关闭以断开第一连接管路的上述一段,从而延缓制热模式的启动阶段的结霜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通过流向转换件2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第二集流管52通过流向转换件2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的同时,第二集流管52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的同时,第二集流管52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
换言之,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通过流向转换件2即可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也可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但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不同时连通。第二集流管52通过流向转换件2即可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也可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连通,但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不同时连通。而且,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时,第二集流管52需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时,第二集流管52需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流向转换件2包括第一开口21、第二开口22、第三开口23和第四开口24,例如流向转换件2为四通阀,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与第二开口22连通的同时,流向转换件2的第三开口23与第四开口24连通。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与第三开口23连通的同时,流向转换件2的第二开口22和第四开口24连通。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与第二开口22连通时,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与第三开口23不连通。
换言之,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可以与第二开口22连通,也可以与第三开口23时连通,但与第二开口22和第三开口23不同时连通。流向转换件2的第四开口24可以与第二开口22连通,也可以与第三开口23连通,但与第二开口22和第三开口不同时连通。而且,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与第二开口22连通时,流向转换件2的第三开口23与第四开口24连通。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与第三开口23连通时,流向转换件2的第二开口22与第四开口24连通。
其中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流向转换件2的第二开口22与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连通,流向转换件2的第三开口23与第二集流管52连通,流向转换件2的第四开口24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从而,在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22连通且流向转换件2的第三开口23和第四开口24连通时,流向转换件2连通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且连通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和第二集流管52。在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2和第三开口23连通且流向转换件2的第二开口22和第四开口24连通时,流向转换件2连通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集流管52,且连通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和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
换热***在制热模式,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与第二开口22连通且流向转换件2的第三开口23与第四开口连通,从而连通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且连通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和第二集流管52,以使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流出的冷媒通过流向转换件2进入第一换热器3,且将第二换热器5内的冷媒可经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回流至压缩机1。
其中在制热模式的启动阶段,控制件7关闭以断开控制件7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一通道6流向转换件2再进入第一换热器3,其中流经第一通道6的冷媒可与第二换热器5的第一集流管51内的冷媒换热且保持分离,以提高第二换热器5的蒸发压力,延缓结霜速度。
在制热模式的稳定阶段,控制件7打开以连通控制件7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流出的冷媒直接通过流向转换件2进入第一换热器3,不再通过第一通道6。
在制冷模式,控制件7打开,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和第三开口23连通且流向转换件2的第二开口22和第四开口24连通,从而连通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集流管52且连通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和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以使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流出的冷媒通过流向转换件2进入第二换热器5,且将第一换热器3内的冷媒可经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回流至压缩机1。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还包括第二换热管61,第二换热管61的至少部分设在第一集流管51内,第二换热管61包括通道,第二换热管61的通道形成至少部分第一通道6。具体地,第二换热管61可沿第一集流管5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集流管5,即第二换热管61的部分设在第一集流管5内,第二换热管6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集流管51的长度方向均为左右方向,第二换热管61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通道。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换热管61的右端部伸出第一集流管51的右端部,第二换热管61的左端部伸出第一集流管51的左端部。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限于此,例如图6所示,第二换热管6整个设在第一集流管51内。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换热管61的通道形成第一通道6,第一通道6的第一开口601设在第二换热管6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第一通道6的第二开口602设在第二换热管6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换热管61的通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集流管51的腔室延伸方向大体平行,即第一通道6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集流管51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第二换热管61的右端部开口以形成第一通道6的第一开口601,第二换热管61的左端部开口以形成第一通道6的第二开口602。
进一步地,第一集流管51包括腔室,第一集流管51的腔室包括第一腔室511和第二腔室512。第一集流管51内设有沿第一集流管5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513以间隔第一腔室511和第二腔室512。第一隔板513设有通孔5131,通孔5131连通第一腔室511和第二腔室512。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53连通第一集流管51的第一腔室511和第二集流管52,第二换热管61设在第一集流管51的第二腔室512。
如图5所示,第一隔板513设在第一集流管51内且第一隔板51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集流管5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以将第一集流管51的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室511和第二腔室512。第一隔板513上设有多个沿第一隔板51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通孔5131,多个通孔5131连通第一腔室511和第二腔室512。其中第一换热管53与第一集流管51相连以连通第一换热管53和第一腔室511,即第一腔室511通过第一换热管53与第二集流管52连通,第二换热管61贯穿第一集流管51的第二腔室512。
在另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换热***还包括第一管62和第二管63,第一管62和第二管63间隔布置。
第二换热管61为多个,多个第二换热管61沿第一管6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管6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第一管62相连,该第二换热管6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二管63相连,以连通第一管62和第二管63。
第一管62、第二管63和多个第二换热管61设在第一集流管51内,第一管62包括腔室,第二管63包括腔室,第一通道6包括第一管62的腔室、多个第二换热管61的通道和第二管63的腔室。
如图6所示,第二换热管6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集流管51的长度方向均为左右方向且为多个,多个第二换热管61均位于第一集流管51内。第一管62和第二管63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多个第二换热管61连接在第一管62和第二管63之间,即每个第二换热管61的右端部与第一管62相连,每个第二换热管61的左端部与第二管63相连,以连通第一管62和第二管63,其中第一通道6包括第一管62的腔室、多个第二换热管61的通道和第二管63的腔室。
换言之,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通道6由一个相对小的换热器形成。
进一步地,换热***还包括第一接管64和第二接管65,第一接管64的一个端部与第一管62相连且位于第一集流管51内,第一接管64的另一个端部位于第一集流管51外侧,第一通道6的第一开口61设在第一接管64的另一个端部。第二接管65的一个端部与第二管63相连且位于第一集流管51内,第二接管65的另一个端部位于第一集流管51外侧,第一通道6的第二开口62设在第二接管65的另一个端部。
如图6所示,第一接管64和第二接管65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第一接管64的左端部与第一管62相连且彼此连通,第一接管64的右端部开口以形成第一通道6的第一开口601,第二接管65的右端部与第二管63相连且彼此连通,第二接管65的左端部开口以形成第二通道6的第二开口602。换言之,第一接管64的通道、第一管62的腔室、多个第二换热管61的通道、第二管63的腔室和第二接管65的通道形成第一通道6。
具体地,换热***包括第二翅片66,第二翅片66设在相邻第二换热管61之间。通过在相邻第二换热管61之间设置第二翅片66,可以提高相邻的两个第二换热管61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第一通道6的设置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图4-6所示的实施例。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51包括腔室,第一集流管51的腔室包括第一腔室511和第二腔室512,第一集流管51内设有沿第一集流管5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隔板514以间隔第一腔室511和第二腔室512。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53连通第一集流管51的第一腔室511和第二集流管52。第一集流管51的第二腔室512为第一通道6,第一集流管51的第二腔室512内的冷媒与第一集流管51的第一腔室511内的冷媒换热。
如图7所示,第二隔板514设在第一集流管51内且第二隔板51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集流管5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以将第一集流管51的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室511和第二腔室512。其中第一换热管53与第一集流管51相连以连通第一换热管53和第一腔室511,即第一腔室511通过第一换热管53与第二集流管52连通。第一集流管51的第二腔室512形成第一通道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8和图9所示,换热***还包括气液分离器8,气液分离器8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气液分离器8的第一开口与流向转换件2连通,气液分离器8的第二开口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
具体地,流向转换件2的第四开口24与气液分离器8的第一开口81连通。通过在流向转换件2和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之间设置气液分离器8,在制热模式下,可以将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分离且将液态冷媒留存在气液分离器8中,而气态冷媒回流至压缩机1中,即避免液态冷媒回流至压缩机1中,从而降低压缩机1液击的风险。
进一步地,换热***还包括第二通道9,第二通道9的至少部分设在气液分离器8内以使第二通道9内的冷媒与气液分离器8内的冷媒换热,且在第二通道9内的冷媒与气液分离器8内的冷媒换热时,第二通道9内的冷媒与气液分离器8内的冷媒保持分离,第一通道6的第一开口601通过第二通道9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控制件7的第一开口71通过第二通道9与第一通道6的第一开口601连通。如图8和图9所示,在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流向转换件2之间增设的第七管路先经过气液分离器8再经过第一集流管51。其中该第七管路位于气液分离器8内的部分内的冷媒可与气液分离器8进行换热。其中第二通道9包括第一开口91和第二开口92,第二通道9的第一开口91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控制件7的第一开口71连通,第二通道9的第二开口92与第一通道6的第一开口601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第二换热器5还包括第一连接管55和第二连接管56,第一连接管55与第一集流管51连通,且第一连接管55的一个端部位于第一集流管51外侧。第二连接管56的一个端部与第二集流管52的一个端部相连,以连通第二连接管56和第二集流管52,第二连接管56的另一个端部与流向转换件2相连。如图1-9所示,第一连接管55的右上端部位于第一集流管51外,第二连接管56的右下端部位于第二集流管52外,且第二连接管56的左上端部与第二集流管52的右端部相连,以连通第二连接管56和第二集流管52。
其中对于第一连接管51,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55的另一个端部可以与第一集流管51的右端部相连以连通第一连接管55和第一集流管51。如1-9图所示,第一连接管55的左下端部与第一集流管51的右端部相连。本申请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另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55的另一个端部以及邻近该另一个端部的一段位于第一集流管51内,第一连接管55的一段设有连通该第一连接管55和第一集流管51的通孔。如1-9图所示,第一连接管55的左侧部分伸入第一集流管51内,且第一连接管55的左侧部分设有通孔以连通第一连接管55和第一集流管51。冷媒可经第一连接管55、第一连接管55上的通孔进入第一集流管51内。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下面参考附图10和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
如图10和图11所示,且参考图3对开口的标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5、节流件4、流向转换件2和气液分离器8,压缩机1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换热器3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节流件4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二换热器5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气液分离器8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通过流向转换件2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第一换热器3的第二开口32与节流件4的第一开口41连通,节流件4的第二开口42与第二换热器5的第一开口501连通,第二换热器5的第二开口502通过流向转换件2与气液分离器8的第一开口连通,气液分离器8的第二开口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换热***工作时,换热***充注有冷媒,流向转换件2用于改变冷媒在换热***中的流向。
具体地,换热***中相邻装置之间至少通过管路相连,换言之,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与流向转换件2之间通过至少第一管路相连,流向转换件2和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之间至少通过第二管路相连,第一换热器3的第二开口32与节流件4的第一开口41之间至少通过第三管路相连,节流件4的第二开口42和第二换热器5的第一开口501之间至少通过第四管路相连,第二换热器5的第二开口502和流向转换件2之间至少通过第五管路相连,流向转换件2和气液分离器8的第一开口81之间至少通过第六管路相连,气液分离器8的第二开口82和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之间至少通过第八管路相连。
换热***工作时,换热***充注有冷媒,冷媒可在换热***中循环流动。流向转换件2用于改变冷媒在换热***中的流向。换言之,在流向转换件2的作用下,冷媒可从压缩机1流出后先经第一换热器3再经第二换热器5后流回压缩机1,还可从压缩机1流出后先经第二换热器5再经第一换热器3后流回压缩机1。
换热***还包括第二通道9,第二通道9的至少部分设在气液分离器8内以使第二通道9内的冷媒与气液分离器8内的冷媒换热,且在第二通道9内的冷媒与气液分离器8内的冷媒换热时,第二通道9内的冷媒与气液分离器8内的冷媒保持分离,第二通道9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二通道9的第一开口91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第二通道9的第二开口92与流向转换件2连通。
换言之,在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流向转换件2之间增设管路,例如第七管路,该第七管路流经气液分离器8,且该第七管路的一个端部开口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该第七管路的另一个端部开口与流向转换件2连通,其中该第七管路位于气液分离器8内的部分内的冷媒可与气液分离器8内的冷媒可换热。具体地,第七管路的一个端部与在压缩机1和流向转换件2之间的第一管路相连,第七管路的另一个端部与该第一管路相连,且第七管路的一个端部和第七管路的另一个端部在该第一管路上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通过设置第二通道9以连通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流向转换件2,流经第二通道9内冷媒可与气液分离器8内的冷媒换热,且换热时第二通道9内冷媒可与气液分离器8内的冷媒保持分离,加速了液态冷媒气化,提高了蒸发温度,延缓了制热模式的结霜速度,提高了换热性能。
而且由于加速了液态冷媒气化,从而增加了进入压缩机1的气态冷媒量,降低了压缩机液击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还包括控制件7,控制件7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控制件7的第一开口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及第二通道9的第一开口91连通,控制件7的第二开口与第二通道9的第二开口92及流向转换件2连通,控制件7可打开以连通控制件7的第一开口71和第二开口72进而连通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流向转换件2,控制件7可关闭以断开控制件7的第一开口71和第二开口72进而断开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流向转换件2。
换言之,第一连接管路的位于第七管路的一个端部与第七管路的另一个端部之间的一段设置控制件7,控制件7打开可将该第一连接管路的上述一段导通,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通过控制件7与流向转换件2连通,控制件7关闭可将该第一连接管路的上述一段断开,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通过第二通道9与流向转换件2连通。
换热***在使用时,在制热模式(结霜工况),控制件7关闭以断开第一连接管路的上述一段,从压缩机1流出的冷媒可经第二通道9进入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其中流经第二通道9的冷媒与气液分离器9内的冷媒换热,第一换热器3内的冷媒从第一换热器3的第二开口32流出并顺次经节流件4、连接管6和流向转换件2回流至压缩机1内,从而在该模式下,通过设置第二通道9可以将从压缩机1流出的气态冷媒与气液分离器9内的液态冷媒换热,从而将气液分离器9内的部分液态冷媒转换为气态冷媒,即加速了液态冷媒气化,提高了蒸发温度,延缓了制热模式的结霜速度,有利于换热性能的提高。
换热***在制冷模式,即除霜工况时,控制件7打开以导通第一连接管路的上述一段,从压缩机1流出的冷媒经流向转换件2后顺次经过第二换热器5、节流件4和第一换热器3,再经流向转换件2流回压缩机1。
进一步地,在制热模式(结霜工况)的启动阶段,控制件7关闭以断开第一连接管路的上述一段。
在制热模式(结霜工况)的稳定阶段,控制件7打开以导通第一连接管路的上述一段,从压缩机1流出的冷媒可经流向转换件2后进入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且从第一换热器3的第二开口32流出并经节流件4进入第二换热器5的第一开口501,并从第二换热器5的第二开口502流出并经流向转换件2回流至压缩机1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制热模式包括启动阶段和稳定阶段,制热模式开启压缩机1启动后,冷媒的流速从开始的很低逐渐升高并达到一定的正常运行速度,并在该正常运行速度下进行。从压缩机1启动开始直至冷媒的流速达到正常运行速度的这一段为制热模式的启动阶段,冷媒的流速在正常运行速度时的这一段为制热模式的稳定阶段。根据本领域的认识,制热模式的启动阶段在制热模式启动的5min内。
换言之,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控制件7仅在制热模式的启动阶段关闭以断开第一连接管路的上述一段,从而延缓制热模式的启动阶段的结霜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通过流向转换件2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第二换热器5的第二开口502通过流向转换件2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的同时,第二换热器5的第二开口502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的同时,第二换热器5的第二开口502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
换言之,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通过流向转换件2即可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也可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但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不同时连通。第二换热器5的第二开口502通过流向转换件2即可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也可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连通,但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不同时连通。而且,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时,第二换热器5的第二开口502需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时,第二换热器5的第二开口502需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流向转换件2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与第二开口连通的同时,流向转换件2的第三开口23与第四开口连通。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与第三开口连通的同时,流向转换件2的第二开口22和第四开口连通。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与第二开口连通时,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与第三开口不连通。
换言之,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可以与第二开口22连通,也可以与第三开口23时连通,但与第二开口22和第三开口23不同时连通。流向转换件2的第四开口24可以与第二开口22连通,也可以与第三开口23连通,但与第二开口22和第三开口不同时连通。而且,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与第二开口22连通时,流向转换件2的第三开口23与第四开口24连通。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与第三开口23连通时,流向转换件2的第二开口22与第四开口24连通。
其中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连通,流向转换件2的第二开口22与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连通,流向转换件2的第三开口23与第二换热器5的第二开口502连通,流向转换件2的第四开口24与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连通,从而,在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22连通且流向转换件2的第三开口23和第四开口24连通时,流向转换件2连通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且连通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和第二换热器5的第二开口502。在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2和第三开口23连通且流向转换件2的第二开口22和第四开口24连通时,流向转换件2连通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换热器5的第二开口502,且连通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和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
换热***在制热模式,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与第二开口连通且流向转换件2的第三开口23和第四开口24连通,从而连通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且连通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和第二换热器5的第二开口502,以使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流出的冷媒通过流向转换件2进入第一换热器3,且将第二换热器5内的冷媒可经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回流至压缩机1。
其中在制热模式的启动阶段,控制件7关闭以断开控制件7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二通道9流向转换件2再进入第一换热器3,其中流经第二通道9的冷媒可与气液分离器8内的冷媒换热。
在制热模式的稳定阶段,控制件7打开以连通控制件7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流出的冷媒直接通过流向转换件2进入第一换热器3,不再通过第二通道9。
在制冷模式,控制件7打开,流向转换件2的第一开口21和第三开口23连通且流向转换件2的第二开口22和第四开口24连通,从而连通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集流管52且连通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和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开口31,以使从压缩机1的第一开口11流出的冷媒通过流向转换件2进入第二换热器5,且将第一换热器3内的冷媒可经压缩机1的第二开口12回流至压缩机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5包括第一集流管51、第二集流管52和多个第一换热管51。第一集流管51和第二集流管52间隔布置。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集流管51和第二集流管52大体平行布置且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且第一集流管51位于第二集流管52下方。
多个第一换热管53沿第一集流管5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53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第一集流管51相连,该第一换热管53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二集流管52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51和第二集流管52。如图9和图10所示,换热管53的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换热管53的上端与第一集流管51相连,换热管53的下端与第二集流管52相连,由此第一集流管51和第二集流管52通过换热管53连通。
第二换热器5还包括翅片54,翅片54设在相邻换热管53之间。通过在相邻换热管53之间设置翅片54,可以提高相邻的两个换热管53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换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节流件和流向转换件,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节流件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通过所述流向转换件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节流件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换热***工作时,所述换热***充注有冷媒,所述流向转换件用于改变冷媒在所述换热***中的流向,
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多个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该第一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节流件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通过所述流向转换件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
所述换热***还包括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以使所述第一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冷媒换热,且在所述第一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冷媒换热时,所述第一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冷媒保持分离,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开口与所述流向转换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控制件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控制件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开口及所述流向转换件连通,所述控制件可打开以连通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所述流向转换件,所述控制件可关闭以断开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所述流向转换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通过所述流向转换件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通过所述流向转换件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的同时,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的同时,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
所述流向转换件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四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
所述换热***在制热模式,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以连通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以连通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控制件关闭以断开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所述流向转换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所述第二换热管包括通道,所述第二换热管的通道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通道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设在所述第二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开口设在所述第二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腔室,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腔室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设有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以间隔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隔板设有通孔以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腔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换热管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管相连,该第二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
所述第一管、所述第二管和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所述第一管包括腔室,所述第二管包括腔室,所述第一通道包括所述第一管的腔室、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通道和所述第二管的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腔室,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腔室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设有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隔板以间隔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腔室为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腔室内的冷媒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腔室内的冷媒换热。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开口与所述流向转换件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内以使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冷媒换热,且在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冷媒换热时,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冷媒保持分离,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控制件的第一开口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连通。
11.一种换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节流件、流向转换件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节流件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通过所述流向转换件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节流件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节流件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通过所述流向转换件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换热***工作时,所述换热***充注有冷媒,所述流向转换件用于改变冷媒在所述换热***中的流向,
所述换热***还包括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内以使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冷媒换热,且在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冷媒换热时,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冷媒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冷媒保持分离,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开口与所述流向转换件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控制件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控制件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开口及所述流向转换件连通,所述控制件可打开以连通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所述流向转换件,所述控制件可关闭以断开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所述流向转换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通过所述流向转换件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通过所述流向转换件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的同时,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的同时,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
所述流向转换件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四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连通,
所述换热***在制热模式,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以连通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所述流向转换件的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以连通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所述控制件关闭以断开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开口和所述流向转换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间隔布置;
多个第一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该第一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
CN201911417896.2A 2019-12-31 2019-12-31 换热*** Pending CN1110236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7896.2A CN111023615A (zh) 2019-12-31 2019-12-31 换热***
PCT/CN2020/137724 WO2021135990A1 (zh) 2019-12-31 2020-12-18 换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7896.2A CN111023615A (zh) 2019-12-31 2019-12-31 换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3615A true CN111023615A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97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7896.2A Pending CN111023615A (zh) 2019-12-31 2019-12-31 换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2361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5990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
WO2023202677A1 (zh) * 2022-04-22 2023-10-26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和换热***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5307A (ja) * 2001-12-20 2003-07-0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2015172452A (ja) * 2014-03-12 2015-10-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温水生成装置
CN105352225A (zh) * 2014-08-21 2016-02-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WO2018029817A1 (ja) * 2016-08-10 2018-0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7976023U (zh) * 2018-01-08 2018-10-16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热交换***
CN109163471A (zh) * 2018-07-18 2019-01-08 嘉兴学院 节能舒适型分体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57132A (zh) * 2019-04-30 2019-07-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媒***和空调器
CN110530045A (zh) * 2019-07-09 2019-12-0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跨临界co2***多功能除雾除湿***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5307A (ja) * 2001-12-20 2003-07-0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2015172452A (ja) * 2014-03-12 2015-10-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温水生成装置
CN105352225A (zh) * 2014-08-21 2016-02-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WO2018029817A1 (ja) * 2016-08-10 2018-0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7976023U (zh) * 2018-01-08 2018-10-16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热交换***
CN109163471A (zh) * 2018-07-18 2019-01-08 嘉兴学院 节能舒适型分体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57132A (zh) * 2019-04-30 2019-07-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媒***和空调器
CN110530045A (zh) * 2019-07-09 2019-12-0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跨临界co2***多功能除雾除湿***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5990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
WO2023202677A1 (zh) * 2022-04-22 2023-10-26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和换热***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07313A1 (en) Multipass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KR100765557B1 (ko) 열교환기
JP6091641B2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11160501A1 (zh) 换热器
US20110240276A1 (en) Heat exchanger having an inlet distributor and outlet collector
EP1640682A1 (en) Evaporator using micro-channel tubes
CN101178273A (zh) 平行流型热交换器
US9618269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tube arrangement for air conditioner
CN111023615A (zh) 换热***
KR20120044851A (ko) 열교환기
CN214276220U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211824007U (zh) 换热***
JP2005201491A (ja) 熱交換器
WO2021135990A1 (zh) 换热***
JPWO2019003428A1 (ja)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4137217A1 (en) Heat exchanger inlet and outlet design
EP3789697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WO2021192902A1 (ja) 熱交換器
WO2021192903A1 (ja) 熱交換器
CN210980314U (zh) 换热器
JP2014137172A (ja)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装置
US11268767B2 (en) Heat exchanger
CN109724235B (zh) 换热器、换热***和空调器
CN112824768A (zh) 一种空调器
WO2019215837A1 (ja) 熱交換器、室内機、室外機、空気調和機、連通管の製造方法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