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9365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9365A
CN110799365A CN201880042759.2A CN201880042759A CN110799365A CN 110799365 A CN110799365 A CN 110799365A CN 201880042759 A CN201880042759 A CN 201880042759A CN 110799365 A CN110799365 A CN 110799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frigerant
mode
indoor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27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99365B (zh
Inventor
山田悦久
伊藤诚司
长谷川浩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99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9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99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93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05Control means therefor
    • B60H1/3213Control means therefor for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in a vehicle heat pum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35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n air stream of uniform temperature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60H1/0005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n air stream of uniform temperature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the air being firstly cooled and subsequently heated or vice vers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1/00899Controlling the flow of liquid in a heat pump system
    • B60H1/00914Controlling the flow of liquid in a heat pump system where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refrigerant does not change and there is a bypass of the conden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1/00899Controlling the flow of liquid in a heat pump system
    • B60H1/00921Controlling the flow of liquid in a heat pump system where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refrigerant does not change and there is an extra subcondenser, e.g. in an air du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 B60H1/08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from other radiator than main radi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 B60H1/222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heaters for heat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4Arrangement of shut-off valves for disconnecting a part of the refrigerant cycle, e.g. an outdoor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s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5Temperature regulation
    • B60H2001/00164Temperature regulation with more than one by-p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2001/00949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comprising additional heating/cooling sources, e.g. second evapor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2001/0096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comprising means for defrosting outsid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25B2400/0409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for the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25B2400/0411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for the expansion valve or capillary tub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4Temperatures of an indoor room or compar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6Temperatures of fresh outdoor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空调装置具备室内冷凝器(12)、室外热交换器(16)、室内蒸发器(18)、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15b、21、22)、辅助加热装置(70)、空气通路形成部(31)及空气通路切换装置(34)。室内冷凝器、室内蒸发器及辅助加热装置配置在由空气通路形成部形成的空气通路内。(i)在制热模式时,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切换为对在室内冷凝器散热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使其在室外热交换器蒸发的制冷剂回路,(ii)在除霜模式时,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切换为对在室外热交换器散热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使其在室内蒸发器蒸发的制冷剂回路。(i)在制热模式时,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为使空气依次通过室内蒸发器及室内冷凝器的第一空气通路,(ii)在除霜模式时,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为使空气绕过室内冷凝器并且依次通过室内蒸发器及辅助加热装置的第二空气通路。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通过参照该公开内容而编入本申请的在2017年6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25934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进行空调对象空间内的制热的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具备对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整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并且,在制热运转时,将制冷循环装置的回路结构切换为将在室外热交换器中从外部空气吸热后的热在室内冷凝器中向空气散热的循环结构。
在这样的循环结构中,当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下降时,室外热交换器有时会产生结霜。并且,若在外部空气热交换器产生结霜,则室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会降低,因此会导致制冷循环装置的制热能力的降低。
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空调装置中,作为对空气进行加热的辅助加热装置,具备将在电加热器加热后的热介质作为热源而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室外热交换器产生结霜时进行除去该霜的除霜运转的制冷循环装置。在专利文献2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在除霜运转时,切换为将室内冷凝器中从空气中吸热的热在室外热交换器中进行散热的循环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253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6-61526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空调装置中,若在制热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的结霜加剧,则仅通过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的加热能力无法充分加热空气,制热能力降低。因此,在室外热交换器产生结霜时,优选进行用于除去结霜的除霜运转。
在专利文献1的空调装置中,考虑进行与专利文献2相同的除霜运转。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空调装置中,即使进行专利文献2的同样的除霜运转,在除霜运转中也无法在室内冷凝器及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中对空气进行加热,因此在除霜运转中无法发挥制热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方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中也能够抑制制热能力的降低的空调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空调装置具备室内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室内蒸发器、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辅助加热装置、空气通路形成部以及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室内冷凝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与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该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室外热交换器使从室内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内蒸发器使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蒸发。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对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进行切换。辅助加热装置对空气进行加热。空气通路形成部形成使空气流通的空气通路。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空气通路。室内冷凝器、室内蒸发器及辅助加热装置配置在空气通路内。(i)在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制热的制热模式时,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切换为将在室内冷凝器散热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使其在室外热交换器蒸发的制冷剂回路,(ii)在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的除霜模式时,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切换为将在室外热交换器散热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使其在室内蒸发器蒸发的制冷剂回路。(i)在制热模式时,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为第一空气通路,该第一空气通路使空气依次通过室内蒸发器及室内冷凝器,(ii)在除霜模式时,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为第二空气通路,该第二空气通路使空气绕过室内冷凝器并且依次通过室内蒸发器及辅助加热装置。
由此,通过切换为除霜模式,能够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而且,在除霜模式时,能够在辅助加热装置中对在室内蒸发器中被冷却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且,通过将加热后的空气向空调对象空间吹出,能够在除霜模式下抑制空调对象空间内的温度的降低。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中也能够抑制制热能力的降低的空调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电气控制部的框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及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制冷循环装置10应用于搭载于由行驶用电动马达得到车辆行驶用的驱动力的电动汽车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该制冷循环装置10在空调装置1中对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送的空气(送风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对象流体是空气。
而且,制冷循环装置10构成为能够切换制热模式的制冷剂回路、制冷模式的制冷剂回路、串联除湿制热模式的制冷剂回路、并联除湿制热模式的制冷剂回路、以及除霜模式的制冷剂回路。以下,有时将串联除湿制热模式及并联除湿制热模式分别称为第一除湿制热模式及第二除湿制热模式。
在空调装置1中,制热模式是加热空气并将空气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出的运转模式。串联除湿制热模式及并联除湿制热模式是对被冷却并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再加热并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出的运转模式。制冷模式是对空气进行冷却并将空气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出的运转模式。除霜模式是使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吸热而向室外热交换器16散热并将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16的霜融化而除去的运转模式。
此外,在图1中,用涂黑箭头表示制热模式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用斜线阴影箭头表示并联除湿制热模式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而且,用空心箭头表示串联除湿模式及制冷模式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
另外,在该制冷循环装置10中,作为制冷剂,采用HFC系制冷剂(具体而言为R134a),制冷剂压力Pd构成不超过制冷剂的临界压力的蒸气压缩式的亚临界制冷循环。当然,作为制冷剂,也可以采用HFO系制冷剂(例如为R1234yf)等。而且,在制冷剂中混入有用于润滑压缩机11的冷冻机油,冷冻机油的一部分与制冷剂一起在循环中循环。
在制冷循环装置10的构成设备中,压缩机11在制冷循环装置10中吸入制冷剂并压缩排出。压缩机11配置在车辆发动机罩内。压缩机11构成为利用电动马达驱动排出容量被固定的固定容量型的压缩机构的电动压缩机。作为该压缩机构,能够采用涡旋型压缩机构、叶片型压缩机构等各种压缩机构。
电动马达通过从后述的空调控制装置40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其工作(例如转速),可以采用交流马达、直流马达中的任一种形式。并且,空调控制装置40通过控制电动马达的转速来变更压缩机构的制冷剂排出能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马达构成压缩机构的排出能力变更部。
压缩机11的排出口与室内冷凝器12的制冷剂入口连接。室内冷凝器12是至少在制热模式时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排出制冷剂与通过后述的室内蒸发器18而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用热交换器。室内冷凝器12配置在后述的室内空调单元30的壳体31内。
室内冷凝器12的制冷剂出口与第一三通接头13a的流入口连接。这样的三通接头可以将多个配管接合而形成,也可以在金属块、树脂块设置多个制冷剂通路而形成。而且,在制冷循环装置10中,如后所述,具备第二~第四三通接头13b~13d。第二~第四三通接头13b~13d的基本结构与第一三通接头13a相同。
这些三通接头发挥作为分支部或合流部的功能。例如,在并联除湿制热模式时的第一三通接头13a中,三个开口中的一个用作流入口,剩余的两个用作流出口。因此,并联除湿制热模式时的第一三通接头13a发挥作为使从一个流入口流入的冷媒的流动分支而从两个流出口流出的分支部的功能。
另外,例如,在并联除湿制热模式时的第四三通接头13d中,三个开口中的两个用作流入口,剩余的一个用作流出口。因此,并联除湿制热模式时的第四三通接头13d发挥作为使从两个流入口流入的制冷剂合流而从一个流出口流出的合流部的功能。
第一三通接头13a的第一流出口与将从室内冷凝器12流出的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16的制冷剂入口引导的第一制冷剂通路14a连接。另外,在第一三通接头13a的第二流出口连接有将从室内冷凝器12流出的制冷剂向配置于后述的第三制冷剂通路14c的第二膨胀阀15b的入口引导的第二制冷剂通路14b。更具体而言,第一三通接头13a的第二流出口与第三三通接头13c的第一流入口连接。
在第一制冷剂通路14a配置有第一膨胀阀15a。第一膨胀阀15a是至少在制热模式时使从室内冷凝器12流出的制冷剂减压的第一减压装置。第一膨胀阀15a是具有构成为能够变更节流开度的阀芯和使该阀芯的节流开度变化的由步进马达构成的电动致动器的可变节流机构。
而且,第一膨胀阀15a构成为通过使节流开度全开而几乎不发挥制冷剂减压作用并仅作为制冷剂通路发挥功能的带全开功能的可变节流机构。第一膨胀阀15a通过从空调控制装置40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其工作。换言之,控制信号为控制脉冲。
第一膨胀阀15a的出口与室外热交换器16的制冷剂入口连接。由此,从室内冷凝器12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一膨胀阀15a而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6。室外热交换器16使制冷剂与从送风风扇(未图示)吹送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换言之,外部空气是指空调对象空间、例如车室的外部的空气。室外热交换器16配置于车辆发动机罩内的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部分。送风风扇是利用从空调控制装置40输出的控制电压来控制送风能力(例如转速)的电动送风机。
室外热交换器16的制冷剂出口与第二三通接头13b的流入口连接。第二三通接头13b的第一流出口与将从室外热交换器16流出的制冷剂向室内蒸发器18的制冷剂入口引导的第三制冷剂通路14c连接。另外,第二三通接头13b的第二流出口与将从室外热交换器16流出的制冷剂向后述的储液器20的入口引导的第四制冷剂通路14d连接。更具体而言,从第二三通接头13b的第二流出口流出的制冷剂从第四三通接头13d的第一流入口流入第四三通接头13d,从第四三通接头13d的流出口流入储液器20的入口。
在第三制冷剂通路14c中,相对于制冷剂流动依次配置有止回阀17、第三三通接头13c、以及第二膨胀阀15b。止回阀17仅容许制冷剂从第二三通接头13b向室内蒸发器18流动。在第三三通接头13c连接有前述的第二冷媒通路14b。
第二膨胀阀15b是使从室外热交换器16流出并向室内蒸发器18流入的制冷剂减压的第二减压装置。第二膨胀阀15b的基本结构与第一膨胀阀15a相同。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膨胀阀15b由在完全关闭节流开度时闭塞该制冷剂通路的带全闭功能的可变节流机构构成。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中,通过将第二膨胀阀15b全闭而关闭第三制冷剂通路14c,能够切换制冷剂回路。换言之,第二膨胀阀15b起到作为制冷剂减压装置的功能,并且兼具作为对在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进行切换的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的功能。
室内蒸发器18在制冷模式、串联除湿制热模式及并联除湿制热模式中的各个模式下,使从室外热交换器16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二膨胀阀15b流入室内蒸发器18。室内蒸发器18是使该制冷剂与通过室内冷凝器12之前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却用热交换器。在室内蒸发器18中,使由第二膨胀阀15b减压后的制冷剂蒸发而发挥吸热作用,由此对空气进行冷却。室内蒸发器18配置在室内空调单元30的壳体31内的、室内冷凝器12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
室内蒸发器18的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压力调整阀19的流入口91a连接。为了抑制室内蒸发器18的结霜,蒸发压力调整阀19将室内蒸发器18中的制冷剂蒸发压力Pe调整为结霜抑制压力APe以上。换言之,蒸发压力调整阀19将室内蒸发器18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Te调整为结霜抑制温度ATe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R134a作为制冷剂,将结霜抑制温度ATe设定为比0℃稍高的值。因此,结霜抑制压力APe被设定为比R134a的0℃下的饱和压力即0.293MPa稍高的值。
蒸发压力调整阀19的出口与第四三通接头13d的第二流入口连接。第四三通接头13d的第一流出口与前述的第四制冷剂通路14d连接。第四三通接头13d的流出口与储液器20的入口连接。
储液器20是对流入内部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蓄积循环内的剩余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器。储液器20的气相制冷剂出口与压缩机11的吸入口连接。因此,储液器20抑制液相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1,防止压缩机11中的液体压缩。
在将第二三通接头13b与第四三通接头13d连接的第四制冷剂通路14d配置有第一开闭阀21。第一开闭阀21是通过开闭第四制冷剂通路14d来切换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第一开闭阀21例如是电磁阀。第一开闭阀21通过从空调控制装置40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其工作。
在将第一三通接头13a与第三三通接头13c连接的第二制冷剂通路14b配置有第二开闭阀22。第二开闭阀22是通过开闭第二制冷剂通路14b来切换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第二开闭阀22例如是电磁阀。第二开闭阀22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开闭阀21相同。
接着,对室内空调单元30进行说明。室内空调单元30将在制冷循环装置10进行温度调整后的空气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出。室内空调单元30配置于车室内最前部的仪表盘(仪表板)的内侧。室内空调单元30通过在形成其外壳的壳体31内收容送风机32、室内蒸发器18、室内冷凝器12、辅助加热装置70等而构成。
壳体31是形成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送的空气的空气通路的空气通路形成部。壳体31由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且强度上也优异的树脂(例如,聚丙烯)成形。在壳体31内的空气流动方向的最上游部,配置有向壳体31内切换导入内部空气和外部空气的作为内外部空气切换部的内外部空气切换装置33。换言之,内部空气是指空调对象空间(车室)的内部的空气。
在内外部空气切换装置33形成有向壳体31内导入内部空气的内部空气导入口33b和向壳体31内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口33c。另外,在内外部空气切换装置33,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有内外部空气切换门33a。内外部空气切换门33a由通过从空调控制装置40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其工作的电动致动器驱动。
内外部空气切换装置33通过内外部空气切换门33a切换外部空气模式和内部空气模式。外部空气模式是利用内外部空气切换门33a闭塞内部空气导入口33b并且开放外部空气导入口33c来向壳体31导入作为空调对象空间外的空气的外部空气的模式。内部空气模式是利用内外部空气切换门33a闭塞外部空气导入口33c并且开放内部空气导入口33b来向壳体31导入作为空调对象空间内的空气的内部空气的模式。
另外,内外部空气切换装置33能够利用内外部空气切换门33a连续地调整内部空气导入口33b及外部空气导入口33c的开口面积,使内部空气的风量与外部空气的风量的风量比例连续地变化。
在内外部空气切换装置33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配置有将经由内外部空气切换装置33吸入的空气朝向空调对象空间内吹送的送风机32。该送风机32是利用电动马达驱动离心多翼风扇(西洛克风扇)的电动送风机,通过从空调控制装置40输出的控制电压来控制转速(送风量)。
在形成于壳体31内的空气通路中的送风机32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配置有室内蒸发器18。而且,形成于壳体31内的空气通路中的室内蒸发器18的下游部分分支成两股,室内冷凝器流路35与冷风旁通通路36并列地形成。
在室内冷凝器流路35内配置有室内冷凝器12。即,室内冷凝器流路35是供在室内冷凝器12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流通的流路。室内蒸发器18和室内冷凝器12相对于空气流依次配置。换言之,室内蒸发器18配置在比室内冷凝器12靠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的位置。室内冷凝器流路35构成使空气依次通过室内蒸发器18、室内冷凝器12及辅助加热装置70的第一空气通路的一部分。
冷风旁通通路36是使通过室内蒸发器18的空气绕过室内冷凝器12而向下游流动的流路。冷风旁通通路36构成使空气绕过室内冷凝器12并且依次通过室内蒸发器18及辅助加热装置70的第二空气通路的一部分。
在室内蒸发器18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且室内冷凝器12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配置有空气混合门34,该空气混合门34对通过室内蒸发器18后的空气中的通过室内冷凝器12的风量比例进行调整。
在壳体31内的室内冷凝器流路35及冷风旁通通路36的合流部的下游形成有混合流路37。在混合流路37内,被室内冷凝器12加热后的空气和通过冷风旁通通路36而未被室内冷凝器12加热的空气混合。
在混合流路37内配置有对在混合流路37中流通的空气进行加热的辅助加热装置70。辅助加热装置70根据从后述的空调控制装置40的加热能力控制部40d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其工作。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加热装置70是PCT加热器等电气式的加热器。作为辅助加热装置70,也可以采用以内燃机的冷却水为热源来加热空气的加热器芯。
而且,在壳体31的内部的空气流动方向的最下游部,配置有用于将在混合空间中混合的空气(空调风)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出的多个开口孔。
作为这些开口孔,具体而言,设置有面部开口孔、脚部开口孔、除霜开口孔(均未图示)。面部开口孔是用于朝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的乘员的上半身吹出空调风的开口孔。脚部开口孔是用于朝向乘员的脚边吹出空调风的开口孔。除霜开口孔是用于朝向前面窗玻璃的内表面吹出空调风的开口孔。
而且,面部开口孔、脚部开口孔以及除霜开口孔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分别经由形成空气通路的管道与设置在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的面部吹出口、脚部吹出口及除霜吹出口(均未图示)连接。
因此,通过空气混合门34对通过室内冷凝器12的风量与通过冷风旁通通路36的风量的风量比例进行调整,从而调整在混合空间混合的空调风的温度,调整从各吹出口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出的空调风的温度。
即,空气混合门34发挥作为对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送的空调风的温度进行调整的温度调整部的功能。空气混合门34由空气混合门驱动用的电动致动器驱动。该电动致动器通过从空调控制装置40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其工作。
另外,空气混合门34起到作为如下空气通路切换装置的作用:在制热模式时、串联除湿制热模式时以及并联除湿制热模式时,该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为第一空气通路,该第一空气通路使空气依次通过室内蒸发器18、室内冷凝器12以及辅助加热装置70,在制冷模式时以及除霜模式时,该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为第二空气通路,该第二空气通路使空气绕过室内冷凝器12并依次通过室内蒸发器18以及辅助加热装置70。
在面部开口孔、脚部开口孔以及除霜开口孔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分别配置有调整面部开口孔的开口面积的面部门、调整脚部开口孔的开口面积的脚部门、调整除霜开口孔的开口面积的除霜门(均未图示)。
这些面部门、脚部门、除霜门构成切换吹出口模式的吹出口模式切换门。面部门、脚部门、除霜门分别经由连杆机构等与吹出口模式门驱动用的电动致动器连结而连动地被旋转操作。该电动致动器也通过从空调控制装置40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其工作。
作为由吹出口模式切换门切换的吹出口模式,具体而言,有面部模式、双向模式、脚部模式等。
面部模式是使面部吹出口全开而从面部吹出口向车室内乘员的上半身吹出空气的吹出口模式。双向模式是将面部吹出口和脚部吹出口这两方开口而朝向车室内乘员的上半身和脚边吹出空气的吹出口模式。脚部模式是使脚部吹出口全开而从脚部吹出口向车室内乘员的脚边吹出空气的吹出口模式。
而且,乘员也可以设为通过对设置于图2所示的操作面板60的吹出模式切换开关进行手动操作而使除霜吹出口全开,从而成为从除霜吹出口向车辆前窗玻璃内表面吹出空气的除霜模式。
接着,使用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控制部进行说明。空调控制装置40由包括CPU、ROM以及RAM等的公知的微型计算机及其周边电路构成。并且,空调控制装置40基于存储于ROM内的控制程序进行各种运算、处理,来控制与输出侧连接的压缩机11、第一膨胀阀15a、第二膨胀阀15b、第一开闭阀21、第二开闭阀22、送风机32、辅助加热装置70等空调控制设备的工作。
另外,向空调控制装置40的输入侧输入内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1、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2、日照传感器53、排出温度传感器54、高压侧压力传感器55、蒸发器温度传感器56、空气温度传感器58、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9等空调控制用的传感器组的检测信号。
内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1是检测内部空气温度Tr的内部空气温度检测部。内部空气温度是内部空气的温度。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2是对外部空气温度Tam进行检测的外部空气温度检测部。外部空气温度是指外部空气的温度。日照传感器53是检测向空调对象空间内照射的日照量As的日照量检测部。排出温度传感器54是检测压缩机11的排出制冷剂的排出制冷剂温度Td的排出温度检测部。
高压侧压力传感器55是检测室内冷凝器1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压力Pd(高压侧制冷剂压力)的高压侧压力检测部。在制热模式及串联除湿制热模式下,制冷剂压力Pd是从压缩机11的排出口到第一膨胀阀15a的入口的范围的制冷剂压力。另外,在并联除湿制热模式下,制冷剂压力Pd是从压缩机11的排出口到第一膨胀阀15a的入口及第二膨胀阀15b的入口的范围的制冷剂压力。另外,在制冷模式及除霜模式下,制冷剂压力Pd成为从压缩机11的排出口到第二膨胀阀15b的入口的范围的制冷剂压力。
蒸发器温度传感器56是对室内蒸发器18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Te(蒸发器温度)进行检测的蒸发器温度检测部。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温度传感器56检测室内蒸发器18的热交换翅片温度,但作为蒸发器温度传感器56,也可以采用对室内蒸发器18的其他部位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部。另外,也可以采用直接检测在室内蒸发器18中流通的制冷剂自身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
空气温度传感器58是对从混合空间向空调对象空间内吹送的空气的温度即空气温度TAV进行检测的空气温度检测部。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9检测在室外热交换器16内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
而且,向空调控制装置40的输入侧输入来自设置于在车室内前部的仪表盘附近配置的操作面板60的各种空调操作开关的操作信号。作为设置于操作面板60的各种空调操作开关,具体而言,设置有自动开关、制冷开关(或A/C开关)、风量设定开关、温度设定开关、吹出模式切换开关等。
自动开关是用于设定或解除空调装置1的自动控制运转的输入部。制冷开关是用于要求进行空调对象空间内的制冷的输入部。风量设定开关是用于手动设定送风机32的风量的输入部。温度设定开关是用于设定空调对象空间内的目标温度即空调对象空间内设定温度Tset的输入部。吹出模式切换开关是用于手动设定吹出模式的输入部。
此外,空调控制装置40一体地构成有控制与该输出侧连接的各种空调控制设备的控制部(换言之为控制装置)。然而,控制各个空调控制设备的工作的结构、例如硬件及软件也可以构成控制各个空调控制设备的工作的控制部。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装置40中的控制压缩机11的工作的结构构成排出能力控制部40a。在空调控制装置40中,对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即第一开闭阀21、第二开闭阀22等的工作进行控制的结构构成制冷剂回路控制部40b。在空调控制装置40中,对作为第一减压装置的第一膨胀阀15a及作为第二减压装置的第二膨胀阀15b的工作进行控制的结构构成减压装置控制部40c。空调控制装置40中的控制辅助加热装置70的加热能力的结构构成加热能力控制部40d。
当然,也可以由与空调控制装置40分体的控制部来构成排出能力控制部40a、制冷剂回路控制部40b、减压装置控制部40c、以及加热能力控制部40d等。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装置40具有结霜判定部40e,该结霜判定部40e判定在室外热交换器16是否产生结霜,或者判定是否处于在室外热交换器16可能产生结霜的运转条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工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能够切换制热模式、制冷模式、串联除湿制热模式、并联除湿制热模式以及除霜模式的运转。并且,这些各运转模式的切换通过执行预先存储于空调控制装置40的空调控制程序来进行。
当执行空调控制程序时,空调控制装置40读取空调控制用的传感器组51~58等的检测信号以及操作面板60的操作信号等。接着,空调控制装置40基于读取的检测信号以及操作信号,算出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出的空气的目标温度即目标吹出温度TAO。
具体而言,目标吹出温度TAO通过以下数学式F1算出。
TAO=Kset×Tset-Kr×Tr-Kam×Tam-Ks×As+C…(F1)
此外,Tset是由温度设定开关设定的空调对象空间内设定温度,Tr是由内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1检测出的内部空气温度,Tam是由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2检测出的外部空气温度,As是由日照传感器53检测出的日照量。Kset、Kr、Kam、Ks是控制增益,C是校正用的常数。
并且,空调控制装置40使用目标吹出温度TAO来决定运转模式。以下对各运转模式下的工作进行说明。
(a)制热模式
在制热模式下,空调控制装置40打开第一开闭阀21,关闭第二开闭阀22,使第一膨胀阀15a成为发挥减压作用的节流状态,使第二膨胀阀15b成为全闭状态。
由此,在制热模式下,如图1的涂黑箭头所示,构成以压缩机11、室内冷凝器12、第一膨胀阀15a、室外热交换器16、(第一开闭阀21)、储液器20及压缩机11的顺序使制冷剂循环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
例如,关于向压缩机11的电动马达输出的控制信号,如以下那样决定。首先,基于目标吹出温度TAO,参照预先存储于空调控制装置40的控制映射来决定室内冷凝器12中的目标冷凝压力PCO。在该控制映射中,以目标冷凝压力PCO随着目标吹出温度TAO的上升而上升的方式决定。
并且,基于目标冷凝压力PCO与由高压侧压力传感器55检测出的制冷剂压力Pd的偏差,使用反馈控制方法决定向压缩机11的电动马达输出的控制信号,以使制冷剂压力Pd接近目标冷凝压力PCO。
另外,以空气混合门34使冷风旁通通路36全闭而使通过室内蒸发器18后的空气的总流量通过室内冷凝器流路35的方式决定向空气混合门驱动用的电动致动器输出的控制信号。
另外,以流入第一膨胀阀15a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接近目标过冷度的方式决定向第一膨胀阀15a输出的控制信号。目标过冷度是以循环的性能系数(COP)成为极大值的方式决定的值。
另外,基于目标吹出温度TAO,参照预先存储于空调控制装置40的控制映射来决定向送风机32的电动马达输出的控制电压。在该控制映射中,在目标吹出温度TAO的极低温区域(最大制冷区域)及极高温区域(最大制热区域),将送风量作为最大风量。
而且,伴随着目标吹出温度TAO从极低温区域向中间温度区域上升,使送风量减少,伴随着目标吹出温度TAO从极高温区域向中间温度区域降低,使送风量减少。并且,在目标吹出温度TAO成为中间温度区域时,将送风量作为最小风量。
另外,基于目标吹出温度TAO,参照预先存储于空调控制装置40的控制映射来决定向用于内外部空气切换门33a的电动致动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在该控制映射中,基本上决定为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模式。并且,在目标吹出温度TAO成为极高温区域而想要得到较高的制热性能的情况下,决定为导入内部空气的内部空气模式。
另外,基于目标吹出温度TAO,参照预先存储于空调控制装置40的控制映射来决定向吹出口模式门驱动用的电动致动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在该控制映射中,伴随着目标吹出温度TAO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下降,按照脚部模式、双向模式以及面部模式的顺序切换吹出口模式。
因此,在制热模式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中,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流入室内冷凝器12。由于空气混合门34打开室内冷凝器流路35,因此流入室内冷凝器12的制冷剂与从送风机32送风并通过室内蒸发器18后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散热。由此,空气被加热。
由于第二开闭阀22关闭,因此从室内冷凝器12流出的制冷剂从第一三通接头13a向第一制冷剂通路14a流出,由第一膨胀阀15a减压直到成为低压制冷剂。并且,由第一膨胀阀15a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6,从由送风风扇吹送的外部空气吸热。
由于第一开闭阀21打开,第二膨胀阀15b成为全闭状态,因此从室外热交换器16流出的制冷剂从第二三通接头13b向第四制冷剂通路14d流出,经由第四三通接头13d向储液器20流入而被气液分离。并且,由储液器20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从压缩机11的吸入口被吸入并再次由压缩机11压缩。
而且,在制热模式时仅室内冷凝器12的加热能力而从壳体31吹出的空气未达到目标吹出温度TAO的情况下,加热能力控制部40d使辅助加热装置70运转,基于由空气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空气温度TAV,以从壳体31吹出的空气成为目标吹出温度TAO的方式对辅助加热装置70进行反馈控制。
如上所述,在制热模式下,通过将在室内冷凝器12及辅助加热装置70中的至少一方加热后的空气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出,能够进行车室内的制热。
(b)制冷模式
在制冷模式下,空调控制装置40关闭第一开闭阀21,关闭第二开闭阀22,使第一膨胀阀15a成为全开状态,使第二膨胀阀15b成为节流状态。
由此,在制冷模式下,如图1的空心箭头所示,构成为按照压缩机11、室内冷凝器12、(第一膨胀阀15a、)室外热交换器16、(止回阀17、)第二膨胀阀15b、室内蒸发器18、蒸发压力调整阀19、储液器20及压缩机11的顺序使制冷剂循环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
例如,向压缩机11的电动马达输出的控制信号如以下那样决定。首先,基于目标吹出温度TAO,参照预先存储于空调控制装置40的控制映射来决定室内蒸发器18中的目标蒸发温度TEO。在该控制映射中,以伴随着目标吹出温度TAO的降低而使目标蒸发温度TEO降低的方式决定。而且,为了抑制室内蒸发器18的结霜,对目标蒸发温度TEO设置下限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
并且,基于目标蒸发温度TEO与由蒸发器温度传感器56检测出的制冷剂蒸发温度Te的偏差,使用反馈控制方法决定向压缩机11的电动马达输出的控制信号,以使制冷剂蒸发温度Te接近目标蒸发温度TEO。
另外,对于向空气混合门驱动用的电动致动器输出的控制信号,以切换成第二空气通路的方式进行控制,该第二空气通路是如下通路:空气混合门34使冷风旁通通路36全开而使通过室内蒸发器18后的空气绕过室内冷凝器12并且依次通过室内蒸发器18及辅助加热装置70。以通过室内蒸发器18后的空气的总流量通过冷风旁通通路36的方式决定。在制冷模式下,也可以以空气温度TAV接近目标吹出温度TAO的方式控制空气混合门34的开度。
另外,以流入第二膨胀阀15b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接近目标过冷度的方式决定向第二膨胀阀15b输出的控制信号。目标过冷度是以循环的性能系数(COP)成为极大值的方式决定的值。
另外,与制热模式同样地决定向送风机32的电动马达输出的控制电压。与制热模式同样地决定向用于内外部空气切换门33a的电动致动器输出的控制信号。与制热模式同样地决定向用于吹出口模式门驱动的电动致动器输出的控制信号。
另外,加热能力控制部40d使辅助加热装置70的加热能力停止。
因此,在制冷模式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中,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流入室内冷凝器12。此时,空气混合门34使室内冷凝器流路35全闭,因此流入室内冷凝器12的制冷剂几乎不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从室内冷凝器12流出。
由于第二开闭阀22关闭,因此从室内冷凝器12流出的制冷剂从第一三通接头13a向第一制冷剂通路14a流出,并流入第一膨胀阀15a。此时,由于第一膨胀阀15a成为全开状态,因此从室内冷凝器12流出的制冷剂不被第一膨胀阀15a减压而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6。
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6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6向从送风风扇吹送的外部空气散热。由于第一开闭阀21关闭,因此从室外热交换器16流出的制冷剂经由第二三通接头13b向第三制冷剂通路14c流入,由第二膨胀阀15b减压直到成为低压制冷剂。
由第二膨胀阀15b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向室内蒸发器18流入,从由送风机32吹送的空气吸热而蒸发。由此,空气被冷却。从室内蒸发器18流出的制冷剂经由蒸发压力调整阀19流入储液器20而被气液分离。并且,由储液器20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从压缩机11的吸入口被吸入并再次被压缩机11压缩。
如上所述,在制冷模式下,通过将在室内蒸发器18冷却后的空气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出,能够进行车室内的制冷。
(c)串联除湿制热模式
在串联除湿制热模式下,空调控制装置40关闭第一开闭阀21,关闭第二开闭阀22,使第一膨胀阀15a成为节流状态,使第二膨胀阀15b成为节流状态。另外,空调控制装置40以使室内冷凝器流路35全开且使冷风旁通通路36成为全闭的方式使空气混合门34位移。
由此,在串联除湿制热模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中,如图1的空心箭头所示,构成按照压缩机11、室内冷凝器12、第一膨胀阀15a、室外热交换器16、止回阀17、第二膨胀阀15b、室内蒸发器18、蒸发压力调整阀19、储液器20及压缩机11的顺序使制冷剂循环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即,构成室外热交换器16和室内蒸发器18相对于制冷剂流串联连接的制冷循环。
在该循环结构中,空调控制装置40与制冷模式同样地控制压缩机11的工作。
另外,空调控制装置40基于目标吹出温度TAO等,参照预先存储于空调控制装置40的控制映射,以循环的性能系数COPr接近极大值的方式控制第一膨胀阀15a及第二膨胀阀15b的工作。更具体而言,空调控制装置随着目标吹出温度TAO的上升,使第一膨胀阀15a的节流开度减小,使第二膨胀阀15b的节流开度增加。
因此,在串联除湿制热模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中,构成室内冷凝器12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且室内蒸发器18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制冷循环。而且,在室外热交换器16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Tam高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16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在室外热交换器16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Tam低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16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
并且,在室外热交换器16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Tam高的情况下,能够伴随目标吹出温度TAO的上升而使室外热交换器16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降低,使室外热交换器16中的制冷剂的散热量减少。由此,能够增加室内冷凝器12中的制冷剂的散热量而提高加热能力。
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16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Tam低的情况下,能够伴随目标吹出温度TAO的上升而使室外热交换器16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降低,使室外热交换器16中的制冷剂的吸热量增加。由此,能够增加室内冷凝器12中的制冷剂的散热量而提高加热能力。
而且,在串联除湿制热模式时仅室内冷凝器12的加热能力而从壳体31吹出的空气未达到目标吹出温度TAO的情况下,加热能力控制部40d使辅助加热装置70运转,基于由空气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空气温度TAV,以从壳体31吹出的空气成为目标吹出温度TAO的方式对辅助加热装置70进行反馈控制。
因此,在串联除湿制热模式下,利用室内冷凝器12、辅助加热装置70对由室内蒸发器18冷却并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再加热而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出,由此能够进行车室内的除湿制热。而且,通过调整第一膨胀阀15a及第二膨胀阀15b的节流开度,能够调整室内冷凝器12中的空气的加热能力。
(d)并联除湿制热模式
在并联除湿制热模式下,空调控制装置40打开第一开闭阀21,打开第二开闭阀22,使第一膨胀阀15a成为节流状态,使第二膨胀阀15b成为节流状态。
由此,在并联除湿制热模式中,如图1的带网点影线的箭头所示,构成按照压缩机11、室内冷凝器12、第一膨胀阀15a、室外热交换器16、(第一开闭阀21、)储液器20及压缩机11的顺序使制冷剂循环并且按照压缩机11、室内冷凝器12、(第二开闭阀22、)第二膨胀阀15b、室内蒸发器18、蒸发压力调整阀19、储液器20及压缩机11的顺序使制冷剂循环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
即,在并联除湿制热模式下,切换为如下制冷回路:利用第一三通接头13a使从室内冷凝器12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分支,使分支后的一方的制冷剂按照第一膨胀阀15a、室外热交换器16以及压缩机11的顺序流动,并且使分支后的另一方的制冷剂按照第二膨胀阀15b、室内蒸发器18、蒸发压力调整阀19以及压缩机11的顺序流动。
例如,与制热模式同样地决定向压缩机11的电动马达输出的控制信号。与制热模式同样地,以空气混合门34使冷风旁通通路36全闭而使通过室内蒸发器18后的空气的总流量通过室内冷凝器流路35的方式决定向用于空气混合门驱动的电动致动器输出的控制信号。
另外,以抑制在室内蒸发器18产生结霜的方式决定向第一膨胀阀15a及第二膨胀阀15b输出的控制信号。
另外,与制热模式同样地决定向送风机32的电动马达输出的控制电压。与制热模式同样地决定向用于内外部空气切换门33a的电动致动器输出的控制信号。与制热模式同样地决定向用于吹出口模式门驱动的电动致动器输出的控制信号。
因此,在并联除湿制热模式时的制冷循环装置10中,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向室内冷凝器12流入。由于空气混合门34打开室内冷凝器流路35,因此流入室内冷凝器12的制冷剂与制热模式同样地与从送风机32吹送并通过室内蒸发器18后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散热。由此,空气被加热。
由于第二开闭阀22打开,因此从室内冷凝器12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由第一三通接头13a分支。由第一三通接头13a分支的一方的制冷剂向第一制冷剂通路14a流出,由第一膨胀阀15a减压直到成为低压制冷剂。由第一膨胀阀15a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6,从由送风风扇吹送的外部空气吸热。
另一方面,由第一三通接头13a分支的另一方的制冷剂向第二制冷剂通路14b流出。向第二制冷剂通路14b流出的制冷剂不会因止回阀17的作用而向室外热交换器16流出,而是经由第二开闭阀22及第三三通接头13c向第二膨胀阀15b流入。
流入第二膨胀阀15b的制冷剂被减压直到成为低压制冷剂。并且,由第二膨胀阀15b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向室内蒸发器18流入,从由送风机32吹送的空气吸热而蒸发。由此,空气被冷却。从室内蒸发器18流出的制冷剂由蒸发压力调整阀19减压,成为与从室外热交换器16流出的制冷剂同等的压力。
从蒸发压力调整阀19流出的制冷剂向第四三通接头13d流入,与从室外热交换器16流出的制冷剂合流。在第四三通接头13d合流后的制冷剂向储液器20流入而被气液分离。并且,由储液器20分离的气相制冷剂从压缩机11的吸入口被吸入并再次被压缩机11压缩。
而且,在并联除湿制热模式时仅室内冷凝器12的加热能力而从壳体31吹出的空气未达到目标吹出温度TAO的情况下,加热能力控制部40d使辅助加热装置70运转,基于由空气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空气温度TAV,以从壳体31吹出的空气成为目标吹出温度TAO的方式对辅助加热装置70进行反馈控制。
如上所述,在并联除湿制热模式下,利用室内冷凝器12、辅助加热装置70对由室内蒸发器18冷却并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再加热而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出,由此能够进行车室内的除湿制热。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并联除湿制热模式中,能够使室外热交换器16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比室内蒸发器18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低。因此,能够使室外热交换器16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与外部空气的温度差扩大,使室外热交换器16中的吸热量增加。
由此,与室外热交换器16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与室内蒸发器18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同等的制冷循环装置相比,能够增加室内冷凝器12中的空气的加热能力。
(e)除霜模式
在空调控制装置40的结霜判定部40e判定为在室外热交换器16产生结霜的情况下,执行以下所示的除霜模式。结霜判定部40e例如在由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2检测出的外部空气温度Tam为0℃以下且从外部空气温度Tam减去由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9检测出的室外热交换器16的温度而得到的值为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差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在室外热交换器16产生结霜。
在除霜模式下,空调控制装置40关闭第一开闭阀21,关闭第二开闭阀22,使第一膨胀阀15a成为全开状态,使第二膨胀阀15b成为节流状态。
由此,在除霜模式下,如图1的空心箭头所示,构成按照压缩机11、室内冷凝器12、(第一膨胀阀15a、)室外热交换器16、(止回阀17、)第二膨胀阀15b、室内蒸发器18、蒸发压力调整阀19、储液器20及压缩机11的顺序使制冷剂循环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
内外部空气切换装置33切换为内部空气模式。由此,向壳体31内导入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以空气混合门34使冷风旁通通路36全开且通过室内蒸发器18后的空气的总流量通过冷风旁通通路36的方式决定向空气混合门34的电动致动器输出的控制信号。
因此,在除霜模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中,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流入室内冷凝器12。此时,空气混合门34使室内冷凝器流路35全闭,因此流入室内冷凝器12的制冷剂几乎不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从室内冷凝器12流出。
另外,加热能力控制部40d使辅助加热装置70运转,基于由空气温度传感器58检测出的空气温度TAV,对辅助加热装置70进行反馈控制,以使从壳体31吹出的空气达到目标吹出温度TAO。由此,通过冷风旁通通路36的空气在辅助加热装置70中被加热。并且,被加热的空气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出,由此抑制在除霜模式下车室内的温度降低。
此外,在制热模式时流入辅助加热装置70的空气由室内冷凝器12加热,另一方面,在除霜模式时,流入辅助加热装置70的空气由室内蒸发器18冷却。因此,加热能力控制部40d使除霜模式时的辅助加热装置70的加热能力高于制热模式时的加热能力。
由于第二开闭阀22关闭,因此从室内冷凝器12流出的制冷剂从第一三通接头13a向第一制冷剂通路14a流出,流入第一膨胀阀15a。此时,由于第一膨胀阀15a成为全开状态,因此从室内冷凝器12流出的制冷剂不被第一膨胀阀15a减压而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6。
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6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6向从送风风扇吹送的外部空气散热。由于第一开闭阀21关闭,因此从室外热交换器16流出的制冷剂经由第二三通接头13b向第三制冷剂通路14c流入,由第二膨胀阀15b减压直到成为低压制冷剂。
由第二膨胀阀15b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向室内蒸发器18流入,从由送风机32吹送的空气吸热而蒸发。由此,空气被冷却。从室内蒸发器18流出的制冷剂经由蒸发压力调整阀19流入储液器20而被气液分离。并且,由储液器20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从压缩机11的吸入口被吸入并再次被压缩机11压缩。
如上所述,由于空气混合门34使室内冷凝器流路35全闭,因此流入室内冷凝器12的制冷剂几乎不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从室内冷凝器12流出。因此,在室内蒸发器18中与从送风机32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吸热后的制冷剂在室内冷凝器12中温度不会降低地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16。其结果是,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16的霜溶解,霜从室外热交换器16被除去。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通过切换制热模式、制冷模式、串联除湿制热模式、并联除湿制热模式以及除霜模式的运转,能够实现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的适当的空气调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空调装置1具有对空气进行加热的辅助加热装置70,在除霜模式时,切换为将在室外热交换器16散热后的制冷剂减压并使其在室内蒸发器18蒸发的制冷剂回路。而且,在除霜模式下,空气混合门34切换为第二空气通路,该第二空气通路使空气绕过室内冷凝器12并且依次通过室内蒸发器18及辅助加热装置70。
由此,能够在辅助加热装置70中对通过室内蒸发器18而在室内蒸发器18中被冷却的空气进行加热,通过向加热后的空调对象空间即车室内吹出,从而能够在除霜模式下抑制车室内的温度的降低。其结果是,即使在室外热交换器16的除霜运转中,也能够抑制空调装置1的制热能力的降低。
另外,在制热模式时,空气混合门34切换为第一空气通路,该第一空气通路使空气依次通过室内蒸发器18、室内冷凝器12以及辅助加热装置70。由此,在仅室内冷凝器12的加热能力而从壳体31吹出的空气未达到目标吹出温度TAO的情况下,通过使辅助加热装置70运转,能够使从壳体31吹出的空气成为目标吹出温度TAO。
另外,加热能力控制部40d使除霜模式时的辅助加热装置70的加热能力高于制热模式时的辅助加热装置70的加热能力。由此,即使在除霜模式时无法利用室内冷凝器12对空气进行加热,也能够利用辅助加热装置70充分地加热空气。并且,通过将在辅助加热装置70充分加热后的空气向车室内吹出,能够可靠地抑制在除霜模式下车室内的温度降低。
另外,加热能力控制部40d在制冷模式时使辅助加热装置70的加热能力停止。由此,在制冷模式时,防止空气被辅助加热装置70不必要地加热,在辅助加热装置70为电气式的加热器的情况下,防止电能被不必要地消耗。另外,通过由辅助加热装置70加热空气,防止空气温度TAV比目标吹出温度TAO高。
在除霜模式时,内外部空气切换装置33切换为内部空气模式。由此,防止在除霜模式时比空调对象空间低温的外部空气进入空调对象空间。因此,防止与室内蒸发器18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成为低温,在室内蒸发器18中流通的制冷剂与从送风机32吹送的空气有效地进行热交换而有效地吸热。其结果是,在更短时间内使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16的霜溶解,霜从室外热交换器16被除去。
(第二实施方式)
使用图3,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2的与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2中,如图3所示,在壳体31形成有第三空气通路38,并且设置有作为空气通路切换装置的风路切换门39。第三空气通路38的入口从冷风旁通通路36的入口部分分支,与冷风旁通通路36并列地形成,第三空气通路38的出口与辅助加热装置70的下游合流。
风路切换门39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于第三空气通路38的入口的壳体31。风路切换门39通过从空调控制装置40输出的控制信号,如图3的虚线所示,将第三空气通路38的入口闭塞,并且开放冷风旁通通路36的中途部分,或者,如图3的实线所示,将第三空气通路38的入口开放并且将冷风旁通通路36的中途部分闭塞。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2中,在制冷模式时,如图3所示,空气混合门34使冷风旁通通路36的入口全开,风路切换门39将第三空气通路38的入口开放,切换为使在室内蒸发器18流通的空气绕过室内冷凝器12及辅助加热装置70的第三空气通路。
由此,在制冷模式时,能够防止在室内蒸发器18中流通的空气通过辅助加热装置70而引起的通风阻力的增大,能够降低在制冷模式时在室内蒸发器18流通的空气所流动的流路的通风阻力。因此,能够削减送风机32的电动马达的消耗电力。
(第三实施方式)
使用图4,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的与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中,如图4所示,在辅助加热装置70的上游且在室内冷凝器流路35及冷风旁通通路36的合流部分的壳体31内设置有空气引导门71。空气引导门71是将从室内冷凝器流路35和冷风旁通通路36中的任一方流出的空气向辅助加热装置70引导的引导部。空气引导门71通过从空调控制装置40输出的控制信号而闭塞室内冷凝器流路35的出口,将在冷风旁通通路36中流通的空气引导至辅助加热装置70的整个面(图4的实线所示),或者,闭塞冷风旁通通路36的出口,将在室内冷凝器流路35中流通的空气引导至辅助加热装置70的整个面(图4的虚线所示)。
在除霜模式时,空气引导门71将室内冷凝器流路35的出口闭塞,将在冷风旁通通路36中流通的空气引导至辅助加热装置70的整个面(图4的实线所示)。另一方面,在制热模式时、串联除湿制热模式时以及并联除湿制热模式时,空气引导门71闭塞冷风旁通通路36的出口,将在室内冷凝器流路35中流通的空气引导至辅助加热装置70的整个面(图4的虚线所示)。
由此,空气被引导至辅助加热装置70的整个面,因此与空气通过辅助加热装置70的一部分的情况相比,空气被辅助加热装置70有效地加热。因此,能够将从壳体31吹出的空气可靠地加热到目标吹出温度TAO。另外,在辅助加热装置70为电气式的加热器的情况下,能够降低辅助加热装置70的消耗电力,或者,能够实现辅助加热装置70的小型化。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如以下那样进行各种变形。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应用于车辆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车辆用,也可以应用于定置型的空调装置。
另外,构成制冷循环装置10的各构成设备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内容。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采用电动压缩机作为压缩机11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在应用于车辆行驶用发动机的情况下,作为压缩机11,也可以采用由经由带轮、带等从车辆行驶用发动机传递的旋转驱动力驱动的发动机驱动式的压缩机。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也可以在能够实施的范围内适当组合。例如,也可以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2和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组合而成的空调装置。

Claims (7)

1.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室内冷凝器(12),该室内冷凝器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与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该压缩机对所述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
室外热交换器(16),该室外热交换器使从所述室内冷凝器(12)流出的所述制冷剂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
室内蒸发器(18),该室内蒸发器使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与所述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所述制冷剂蒸发;
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15b、21、22),该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切换使所述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
辅助加热装置(70),该辅助加热装置对所述空气进行加热;
空气通路形成部(31),该空气通路形成部形成使所述空气流通的空气通路;以及
空气通路切换装置(34),该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所述空气通路,
所述室内冷凝器、所述室内蒸发器及所述辅助加热装置配置在所述空气通路内,
在进行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制热的制热模式时,所述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切换为将在所述室内冷凝器散热后的所述制冷剂减压并使其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蒸发的制冷剂回路,
在进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的除霜模式时,所述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切换为将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散热后的所述制冷剂减压并使其在所述室内蒸发器蒸发的制冷剂回路,
在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为第一空气通路,该第一空气通路使所述空气依次通过所述室内蒸发器及所述室内冷凝器,
在所述除霜模式时,所述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为第二空气通路,该第二空气通路使所述空气绕过所述室内冷凝器且依次通过所述室内蒸发器及所述辅助加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为第一空气通路,该第一空气通路使所述空气依次通过所述室内蒸发器、所述室内冷凝器以及所述辅助加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控制所述辅助加热装置的加热能力的加热能力控制部(40d),
所述加热能力控制部使所述除霜模式时的所述辅助加热装置的所述加热能力高于所述制热模式时的所述辅助加热装置的所述加热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控制所述辅助加热装置的加热能力的加热能力控制部(40d),
在进行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制冷的制冷模式时,所述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切换为对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散热后的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使其在所述室内蒸发器蒸发的制冷剂回路,
在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为所述第二空气通路,
在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加热能力控制部使所述辅助加热装置的加热能力停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内外部空气切换装置(33),该内外部空气切换装置对向所述空气通路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模式和向所述空气通路导入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内部空气的内部空气模式进行切换,
在所述除霜模式时,所述内外部空气切换装置切换为所述内部空气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制冷的制冷模式时,所述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切换为对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散热后的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使其在所述室内蒸发器蒸发的制冷剂回路,
在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为第三空气通路(38),该第三空气通路使所述空气在所述室内蒸发器流通并绕过所述室内冷凝器及所述辅助加热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气通路形成部内形成有室内冷凝器流路(35)和冷风旁通通路(36),该室内冷凝器流路使在所述室内冷凝器与所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流通,该冷风旁通通路使绕过所述室内冷凝器的空气流通,
所述空气通路切换装置还具有引导部(71),该引导部将从所述室内冷凝器流路和所述冷风旁通通路中的任一方流出的空气向所述辅助加热装置引导。
CN201880042759.2A 2017-06-28 2018-05-17 空调装置 Active CN1107993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5934 2017-06-28
JP2017125934A JP6863131B2 (ja) 2017-06-28 2017-06-28 空調装置
PCT/JP2018/019066 WO2019003694A1 (ja) 2017-06-28 2018-05-17 空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9365A true CN110799365A (zh) 2020-02-14
CN110799365B CN110799365B (zh) 2022-07-22

Family

ID=64740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2759.2A Active CN110799365B (zh) 2017-06-28 2018-05-17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9197B2 (zh)
JP (1) JP6863131B2 (zh)
CN (1) CN110799365B (zh)
DE (1) DE112018003315T5 (zh)
WO (1) WO20190036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1945A (zh) * 2022-02-24 2022-06-03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9307B2 (ja) * 2014-05-13 2018-01-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7130067B2 (ja) * 2019-02-06 2022-09-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N109910546B (zh) * 2019-03-13 2022-08-02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及其使用方法
JP7120152B2 (ja) 2019-05-17 2022-08-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装置
JP7147688B2 (ja) * 2019-06-03 2022-10-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2833579B (zh) * 2021-01-22 2022-05-03 郑州大学 一种多模式热泵烤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9077A (ja) * 1991-04-26 1993-12-03 Nippondenso Co Ltd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2013241097A (ja) * 2012-05-21 2013-12-05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3241171A (ja) * 2012-04-25 2013-12-05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4070867A (ja) * 2012-10-01 2014-04-21 Denso Corp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用統合弁
JP2015155277A (ja) * 2014-02-21 2015-08-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6132271A (ja) * 2015-01-15 2016-07-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2102A (en) 1992-04-24 1998-07-21 Nippondenso Co., Ltd.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having condenser and evaporator provided within air duct
US5605051A (en) 1991-04-26 1997-02-25 Nippondenso Co., Ltd.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having condenser and evaporator provided within air duct
US6430951B1 (en) 1991-04-26 2002-08-13 Denso Corporation Automotive airconditioner having condenser and evaporator provided within air duct
US5685162A (en) 1991-04-26 1997-11-11 Nippondenso Co., Ltd.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having condenser and evaporator provided within air duct
JP2580609Y2 (ja) 1993-02-09 1998-09-10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09220924A (ja) * 1996-02-16 1997-08-26 Denso Corp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5423181B2 (ja) * 2009-06-26 2014-02-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1005982A (ja) * 2009-06-26 2011-01-13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342931B1 (ko) * 2011-03-09 2013-12-18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히트 펌프 시스템
DE102012205200B4 (de) * 2011-04-04 2020-06-18 Denso Corporation Kältemittelkreislaufvorrichtung
JP5948101B2 (ja) * 2012-03-22 2016-07-06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9494360B2 (en) 2012-05-21 2016-11-15 Honda Motor Co., Ltd.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KR101416357B1 (ko) * 2012-09-07 2014-07-08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920133B2 (ja) * 2012-09-18 2016-05-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141744B2 (ja) * 2012-11-16 2017-06-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125312B2 (ja) 2013-04-26 2017-05-10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6149580B2 (ja) * 2013-07-31 2017-06-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192434B2 (ja) * 2013-08-23 2017-09-06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6223753B2 (ja) * 2013-09-04 2017-11-01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6418779B2 (ja) * 2014-05-08 2018-11-07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9077A (ja) * 1991-04-26 1993-12-03 Nippondenso Co Ltd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2013241171A (ja) * 2012-04-25 2013-12-05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3241097A (ja) * 2012-05-21 2013-12-05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4070867A (ja) * 2012-10-01 2014-04-21 Denso Corp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用統合弁
JP2015155277A (ja) * 2014-02-21 2015-08-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6132271A (ja) * 2015-01-15 2016-07-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1945A (zh) * 2022-02-24 2022-06-03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63131B2 (ja) 2021-04-21
WO2019003694A1 (ja) 2019-01-03
US10899197B2 (en) 2021-01-26
US20200101819A1 (en) 2020-04-02
DE112018003315T5 (de) 2020-03-26
JP2019006330A (ja) 2019-01-17
CN110799365B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99365B (zh) 空调装置
JP6794964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277888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1525611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for vehicle
CN107848374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9416203B (zh)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CN110997369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9890636B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13423596B (zh) 制冷循环装置
JP2018091536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1491815B (zh) 车辆用制热装置
US20190275861A1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WO2019194027A1 (ja) 電池冷却装置
CN112638674A (zh) 制冷循环装置
JP2019217947A (ja) 空調装置
JP6922856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5461236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11033148A (zh) 制冷循环装置
JP6375796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6829386A (zh) 空调装置
JP7468237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4101062A1 (ja) 車両用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装置
WO2023166951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3248868A1 (ja)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装置
JP2017227365A (ja)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