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2798B - 控制方法、压缩空气换热***、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压缩空气换热***、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2798B
CN110762798B CN201911194186.8A CN201911194186A CN110762798B CN 110762798 B CN110762798 B CN 110762798B CN 201911194186 A CN201911194186 A CN 201911194186A CN 110762798 B CN110762798 B CN 1107627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ir
heat exchange
flow path
exchang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41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2798A (zh
Inventor
魏留柱
白崇俨
朱兴丹
赵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941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627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62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2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2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2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4Activity of occup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控制方法、压缩空气换热***、空调器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制热指令,并根据制热指令确定对应于压缩空气换热***的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根据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确定出风温度;根据加热器的发热量、压缩空气换热***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确定目标送风量;控制压缩空气换热***中的风机以目标送风量运行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避免了防冷风现象,且出风温度可以根据室内空间中的生物的不同而调整,提升了室内空间中生物的体感舒适度,而且制热制冷都是全新风送风,有利于生物的健康。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压缩空气换热***、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方法、一种压缩空气换热***、一种空调器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的工作原理大多是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即利用制冷剂的相变潜热带走房间的冷量或者热量。空调器在制热运行过程中,由于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温度上升需要一段的时间,通常空调器都设置有防冷风模式,但防冷风模式中的设定温度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这就会导致不同人群对送风的感觉不一样,用户舒适度较差;另外,大部分制冷剂对环境有危害,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同时人如果长时间待在无新风的空调环境下,身体健康会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空气换热***;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压缩空气换热***,压缩空气换热***包括:换热器,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第一流路连通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能力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流经第二流路的空气的温度,使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换热;风机,用于驱动第一流路的空气流入室内空间;加热器,能够加热经风机驱动至室内空间的空气,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制热指令,并根据制热指令确定对应于压缩空气换热***的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根据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确定出风温度;根据加热器的发热量、压缩空气换热***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确定目标送风量;控制压缩空气换热***中的风机以目标送风量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确定出风温度,而不是直接根据制热指令确定出风温度,这样在出风时,温度和室内空间中的生物温度更为接近,并且对于在室内空间中的具体生物不同时,出风温度也可以随之调整,从而有利于提升生物的体感舒适度。
可以理解,本发明中的生物不仅可以包括人类,还可以包括人类以外的各种哺乳动物、植物等等。
具体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用于压缩空气换热***,这种换热***主要利用了空气在压缩的过程中温度会升高的原理,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制冷剂,有利于减少制冷剂对环境的伤害,减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气候问题;压缩空气换热***的换热器的第一流路连通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可以对室内和室外的空气进行交换,提升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减少生物在无新风的空调环境中的滞留时长,从而提升生物的健康状况;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能够进行换热,有利于从室外进入室内的空气能够通过换热而更加接近室内空气温度和生物温度,提升生物的体感舒适度;风机的设置,能够驱动空气沿第一流路流入室内,加快空气流动速度;通过加热器的设置,可以加热进入室内的空气,加快空气升温速度,进一步提升生物的体感舒适度。
更具体地,在获取到制热指令时,根据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确定出风温度,能够使出风温度在环境温度的基础上,更为接近室内空间中的生物温度,从而提升生物的体感舒适度;可以理解,由于进入室内空间的空气是从室外采集而来,因此出风温度必然以室外温度为基础进行调节,和室外温度相差太多会导致过多的能耗;而生物处于室内空间中,对室内空间的温度已经有了一定的适应性,如果出风温度和室内温度以及生物温度如果相差太多,也会造成体感舒适度的下降,因此,出风温度需要综合地考虑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以提升室内空间中的生物的体感舒适度,并且在不同的生物位于室内空间时,出风温度不同,或者同一生物在不同时间段或者不同情况下位于室内空间时,出风温度也都可以相应地调整,从而提升了压缩空气换热***运行的灵活性,使出风温度能够更加适应不同生物的个体情况,进一步提升生物的体感舒适度。
需要指出,环境温度包括但不仅限于室外温度、室内温度。
进一步地,根据加热器的发热量、压缩空气换热***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确定目标送风量,并控制压缩空气换热***中的风机以目标送风量运行,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体感舒适度;可以理解,由于加热器的功率不同,加热速度就会不同,或者说发热量不同,因此对进入室内的空气的加热速度不同,并且出风温度和进风温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实际出风的温度不一定能够等于设定的出风温度,这样在加热器的发热量较小,出风温度和进风温度相差较大时,可以设置较小的目标送风量,避免还没有加热到设定的出风温度的空气大量吹送至室内而降低体感舒适度;在加热器的发热量较大,或出风温度和进风温度相差小时,可以设置较大的目标送风量,使接近设定的出风温度的空气吹送至室内而提升体感舒适度,从而有利于提升压缩空气换热***运行的灵活性和舒适性。
可以理解,进风温度和室外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例如将加热器设置在第一流路的进口处并进行加热,则进风温度可能会高于室外温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压缩空气换热***中的风机以目标送风量运行,具体还包括:根据目标送风量确定对应于压缩空气换热***中风机的第一转速;控制风机以第一转速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室外空气主要通过风机驱动进入室内,因此根据目标送风量确定对应于压缩空气换热***中风机的第一转速,并控制风机以第一转速运行,可以保证目标送风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利于保证出风温度平稳、避免出风速度、风量和温度忽高忽低,从而有利于提升生物的体感舒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风机处于运行状态下,确定换热器温度;根据换热器温度的变化调整转速,并控制风机根据调整后的转速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随着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换热持续进行,以及加热器对进入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持续加热,换热器温度能够逐渐升高,从而使进入室内的空气温度也逐渐接近设定的出风温度,因此可以调整风机转速,并控制风机根据新的转速运行,从而实现目标送风量的调节,提升了室内空间中的生物的体感舒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速与换热器温度呈线性关系。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转速与换热器温度设定为呈线性关系,有利于保证出风温度平稳、避免出风温度忽高忽低,从而提升室内空间中的生物的体感舒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换热器温度的变化调整转速,并控制风机根据调整后的转速运行,具体包括:确定换热器温度在第一时间内的变化量;根据变化量确定目标转速;控制风机的转速在第二时间内均匀调整至目标转速。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换热器温度在第一时间内的变化量来确定目标转速,可以提升转速调整的灵活性,使目标送风量能够随着换热器温度的变化量而相应地调整,从而提升室内空间中的生物的体感舒适度;具体地,换热器温度在第一时间内变化越大,就越快的接近设定的出风温度,此时可以及时提升风机转速,使接近设定的出风温度的空气快速进入室内,从而提升生物的体感舒适度;而换热器温度在第一时间内变化越小,接近设定的出风温度的速度就越慢,此时可以及时降低风机转速,降低风量,减少尚未接近设定的出风温度的空气进入室内的速度,从而提升生物的体感舒适度。
进一步地,控制风机的转速在第二时间内均匀调整至目标转速,有利于保证目标送风量平稳变化,避免风量忽大忽小而导致降低体感舒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压缩空气换热***的当前出风温度;确定当前出风温度是否小于出风温度,生成判断结果;在判断结果为否时,控制压缩空气换热***以对应于制热指令的制热模式运行,否则根据第三时间后获取的压缩空气换热***的当前出风温度以及出风温度,确定压缩空气换热***的运行模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当前出风温度和设定的出风温度进行比较,并在当前出风温度大于或等于出风温度时,控制压缩空气换热***以对应于制热指令的制热模式运行,即进入常规的制热模式,有利于降低压缩空气换热***的负荷,降低能耗;在当前温度小于出风温度时,继续获取当前出风温度,并与出风温度进行比较,再确定压缩空气换热***的运行模式,有利于减少冷风进入室内空间,从而提升室内空间中的生物的体感舒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环境温度具体包括室内温度以及室外温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环境温度具体包括室内温度以及室外温度,这样在确定出风温度时,需要综合地考虑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即出风温度的确定,要以室外温度为基础,这样就考虑到了从室外采集的空气温度,并通过室内温度可以确定室内外的温差,从而便于确定是否对进入压缩空气换热***内的室外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及加热的功率,这样有利于减少冷风进入室内,从而提升室内空间中的生物的体感舒适度。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换热***,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环境温度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连接,环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空气换热***所处位置的环境温度;体温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连接,体温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空间内的生物温度;换热器,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第一流路的一端接收室外空气,第一流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室内空间,第一流路靠近室内空间的部分上设有加热器;能力调节组件,与第二流路连通,能力调节组件能够通过压缩空气以调节流经第二流路的空气的温度;风机,用于驱动第一流路的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室内空间,其中,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控制方法的步骤,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设置存储器,便于存储能够执行上述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以及出风温度、环境温度、生物温度等数据;通过设置处理器,便于运行上述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上述控制方法,提升室内空间中的生物的体感舒适度;通过设置环境温度传感器,便于检测环境温度并将环境温度传递给处理器;通过设置体温传感器,便于检测室内空间中的生物的体温,或者说检测生物温度;通过设置换热器,且换热器包括连通室内外的第一流路,可以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使得制冷制热都是全新风送风,即流入室内的空气均为从室外直接送入的,提升室内空气的新鲜度;通过设置与第一流路并行的第二流路,以及能力调节组件,并通过能力调节组件压缩空气来调节流经第二流路的空气的温度,例如在制热时提升第二流路的空气的温度,并与并行的第一流路进行热交换,从而提升第一流路中的空气的温度,进而提升进入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使其接近设定的出风温度;能力调节组件通过压缩空气来调节第二流路的空气的温度,取代了制冷剂,可以减少制冷剂对于环境的危害,减少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气候问题;通过设置风机驱动第一流的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室内空间,可以加快空气流动速度,进一步提升室内空气的新鲜度,有利于提升生物的健康状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能力调节组件包括:通过转轴连接的压缩机与膨胀机;电机,用于驱动转轴转动;轴承,设置于压缩机与转轴的连接处,以及膨胀机与转轴的连接处,电机驱动转轴转动,带动压缩机与膨胀机运行,通过进入压缩机的空气升温,进入膨胀机的空气降温,以使流经第二流路的空气升温或降温,并使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换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转轴连接的压缩机和膨胀机,且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这样使压缩机和膨胀机能够同步转动,且减少了电机数量,还有利于简化结构;压缩机与转轴的连接处,以及膨胀机与转轴的连接处都设于轴承,有利于提升压缩机、转轴、膨胀机转动的顺畅度,减少设备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压缩机的设置,可以压缩空气,使空气升温升压,从而在与第一流路的空气换热时,提升第一流路中的空气温度,减少进入室内空间中的冷风量;膨胀机的设置,能够膨胀空气,使空气降温降压,并补偿部分功给压缩机,降低能耗。
可以理解,在制热模式时,先采用压缩机为第二流路的空气升温升压,然后与第一流路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其升温,然后再通过膨胀机为第二流路的空气降温降压,以将部分功补偿给压缩机,并将降温降压后的空气排出至室外空间中,减少热量损失;而在制冷模式时,先通过膨胀机为第二流路的空气降温降压,降温降压后的空气和第一流路中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其降温,然后再通过压缩机为第一流路的空气升温升压,排出至室外空间,减少冷量损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轴承包括波箔型箔片轴承,更具体地包括轴承座,轴承座的内侧壁开设有固定槽;多层箔片,套设在轴承座的内侧,并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与固定槽相配合使多层箔片与轴承座固定连接;多层箔片包括平箔片和套设在平箔片的径向外侧的鼓泡箔片;其中,每一层箔片的安装方向均与轴承的旋转方向相反。
在该技术方案中,轴承选用波箔型箔片轴承,通过轴承座上设置的固定槽,在多层箔片上设置固定部,可通过固定槽和固定部之间的配合实现箔片与轴承座的固定,从而减少在转动过程中发生的径向跳动,以影响轴承的正常使用。其中,多层箔片包括平箔片和鼓泡箔片,鼓泡箔片套设于平箔片外,更利于在转动时产生压力气膜,从而为转轴提供支撑,有利于提升转轴高速运转的稳定性。
此外,由于将箔片的安装方向与轴承的旋转方向相反设置,以保证轴承的稳定运转。若由于安装失误将箔片与轴承的旋转方向同向设置,则在启动时,箔片会缠绕到轴上卡住,无法正常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鼓泡箔片包括多个弧片,多个弧片沿轴承的周向间隔分布,平箔片的数量为两层,且与鼓泡箔片相邻设置的平箔片与多个弧片相连;或者鼓泡箔片为一体式结构,平箔片的数量为一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鼓泡箔片可由多个沿轴承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弧片构成,同时将平箔片与鼓泡箔片相邻设置,在鼓泡箔片设于平箔片的基础上,通过平箔片限制鼓泡箔片径向位置。
此外,鼓泡箔片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在鼓泡箔片内侧的平箔片仅为一层,可减少安装时的零件数量,提高安装效率,同时也可在满足转动的基础上,减少轴承整体的重量以及生产成本。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内设空腔;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压缩空气换热***,设于所述空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压缩空气换热***,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设置壳体以容纳压缩空气换热***,可以减少外界杂物对压缩空气换热***的侵袭,从而减少压缩空气换热***的故障,提升压缩空气换热***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便于运输,避免零部件散乱。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控制方法的步骤,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压缩空气换热***的制热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箔片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箔片轴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5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空调器,10压缩空气换热***,100室外温度传感器,102室内温度传感器,104体温传感器,106换热器,1060第一流路,1062第二流路,108能力调节组件,1080第一四通阀,1081膨胀机,1082轴承,1083第二四通阀,1084电机,1085转轴,1086压缩机,110风机,112出风温度传感器,114管温传感器,120轴承座,1202固定槽,122平箔片,124鼓泡箔片,14壳体,200室内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用于压缩空气换热***,包括:
步骤S100:获取制热指令,并根据制热指令确定对应于压缩空气换热***的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
步骤S102:根据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确定出风温度;
步骤S104:根据加热器的发热量、压缩空气换热***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确定目标送风量;
步骤S106:控制压缩空气换热***中的风机以目标送风量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确定出风温度,而不是直接根据制热指令确定出风温度,这样在出风时,温度和室内空间中的生物温度更为接近,并且对于在室内空间中的具体生物不同时,出风温度也可以随之调整,从而有利于提升生物的舒适感。
可以理解,本发明中的生物不仅可以包括人类,还可以包括人类以外的各种哺乳动物、卵生动物、植物等等。
具体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在获取到制热指令时,根据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确定出风温度,能够使出风温度在环境温度的基础上,更为接近生物温度,从而提升生物的体感舒适度;可以理解,由于进入室内空间的空气是从室外采集而来,因此出风温度必然以室外温度为基础进行调节,和室外温度相差太多会导致过多的能耗;而生物处于室内空间中,对室内空间的温度已经有了一定的适应性,如果出风温度和室内温度以及生物温度如果相差太多,也会造成体感舒适度的下降,因此,出风温度需要综合地考虑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以提升室内空间中的生物的体感舒适度,并且在不同的生物位于室内空间时,出风温度不同,或者同一生物在不同时间段或者不同情况下位于室内空间时,出风温度也都可以相应地调整,从而提升了压缩空气换热***运行的灵活性,使出风温度能够更加适应不同生物的个体情况,进一步提升生物的体感舒适度。
需要指出,环境温度包括但不仅限于室外温度、室内温度。
进一步地,根据加热器的发热量、压缩空气换热***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确定目标送风量,并控制压缩空气换热***中的风机以目标送风量运行,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体感舒适度;可以理解,由于加热器的功率不同,加热速度就会不同,或者说发热量不同,因此对进入室内的空气的加热速度不同,并且出风温度和进风温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实际出风的温度不一定能够等于设定的出风温度,这样在加热器的发热量较小,出风温度和进风温度相差较大时,可以设置较小的目标送风量,避免还没有加热到设定的出风温度的空气大量吹送至室内而降低体感舒适度;在加热器的发热量较大,或出风温度和进风温度相差小时,可以设置较大的目标送风量,使接近设定的出风温度的空气吹送至室内而提升体感舒适度,从而有利于提升压缩空气换热***运行的灵活性和舒适性。
可以理解,进风温度和室外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例如将加热器设置在第一流路的进口处并进行加热,则进风温度可能会高于室外温度。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200:获取制热指令,并根据制热指令确定对应于压缩空气换热***的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
步骤S202:根据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确定出风温度;
步骤S204:根据加热器的发热量、压缩空气换热***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确定目标送风量;
步骤S206:根据目标送风量确定对应于压缩空气换热***中风机的第一转速;
步骤S208:控制风机以第一转速运行;
步骤S210:在风机处于运行状态下,确定换热器温度;
步骤S212:确定换热器温度在第一时间内的变化量;
步骤S214:根据变化量确定目标转速;
步骤S216:控制风机的转速在第二时间内均匀调整至目标转速。
需要指出,在本实施例中,风机的转速与换热器温度呈线性关系,这样有利于保证出风温度平稳、避免出风温度忽高忽低,从而提升室内空间中的生物的体感舒适度。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室外空气主要通过风机驱动进入室内,因此根据目标送风量确定对应于压缩空气换热***中风机的第一转速,并控制风机以第一转速运行,可以保证目标送风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利于保证出风温度平稳、避免出风速度、风量和温度忽高忽低,从而有利于提升生物的体感舒适度;随着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换热持续进行,以及加热器对进入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持续加热,例如运行了第一时间,换热器温度能够逐渐升高,从而使进入室内的空气温度也逐渐接近设定的出风温度,因此可以调整风机转速,并控制风机根据新的转速运行,从而实现目标送风量的调节,提升了室内空间中的生物的体感舒适度。
进一步地,由于加热器的功率不同,以及第二流路中的空气的温度的不同,使换热器温度在第一时间内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化,因此根据换热器温度在第一时间内的变化量来确定目标转速,可以提升转速调整的灵活性,使目标送风量能够随着换热器温度的变化量而相应地调整,从而提升室内空间中的生物的体感舒适度;更进一步地,控制风机的转速在第二时间内均匀调整至目标转速,有利于保证目标送风量平稳变化,避免风量忽大忽小而导致降低体感舒适度。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300:获取制热指令,并根据制热指令确定对应于压缩空气换热***的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
步骤S302:根据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确定出风温度;
步骤S304:根据加热器的发热量、压缩空气换热***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确定目标送风量;
步骤S306:控制压缩空气换热***中的风机以目标送风量运行;
步骤S308:获取压缩空气换热***的当前出风温度;
步骤S310:确定当前出风温度是否小于出风温度,生成判断结果;
步骤S312:若否,控制压缩空气换热***以对应于制热指令的制热模式运行;
步骤S314:若是,根据第三时间后获取的压缩空气换热***的当前出风温度以及出风温度,确定压缩空气换热***的运行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对当前出风温度和设定的出风温度进行比较,并在当前出风温度大于或等于出风温度时,即判断结果为否时,控制压缩空气换热***以对应于制热指令的制热模式运行,即进入常规的制热模式,有利于降低压缩空气换热***的负荷,降低能耗;在当前温度小于出风温度时,即判断结果为是时,继续获取当前出风温度,并与出风温度进行比较,再确定压缩空气换热***的运行模式,有利于减少冷风进入室内空间,从而提升室内空间中的生物的体感舒适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环境温度具体包括室内温度以及室外温度。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用于压缩空气换热***,包括:
步骤S400:获取制热指令,并根据制热指令确定对应于压缩空气换热***的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
步骤S402: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确定出风温度;
步骤S404:根据加热器的发热量、压缩空气换热***的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确定目标送风量;
步骤S406:控制压缩空气换热***中的风机以目标送风量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确定出风温度,即出风温度的确定,综合考虑了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三个参数,充分了考虑到了生物在整个大环境中受到的影响,使出风温度不仅接近生物温度,提升生物的体感舒适度,还能够提升生物对于室内环境、室外环境的适应性,使生物在室内环境、室外环境中来回移动时,能够迅速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提升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提升生物在多个环境中的体感舒适度。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换热***10,包括:存储器(未示出)、处理器(未示出)、环境温度传感器、体温传感器104、换热器106、能力调节组件108以及风机110,环境温度传感器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102和室外温度传感器100;换热器106上还设有管温传感器114,用于检测换热器106温度。
具体地,环境温度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连接,环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空气换热***10所处位置的环境温度,并将环境温度反馈给处理器;体温传感器104与处理器电连接,体温传感器104用于检测室内空间200内的生物温度,并将生物温度反馈给处理器;换热器106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流路1060与第二流路1062,第一流路1060的一端设有进风口,以连通室外空间,接收室外空气,第一流路1060的另一端连接至室内空间200,第一流路1060靠近室内空间200的部分上设有加热器(未示出),当然,加热器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流路1060的其它位置处,例如进风口处;第二流路1062同样连通室内空间200和室外空间;能力调节组件108与第二流路1062连通,能力调节组件108能够通过压缩空气以调节流经第二流路1062的空气的温度;风机110用于驱动第一流路1060的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室内空间200,其中,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如图5所示,更具体地,能力调节组件108包括第一四通阀1080和第二四通阀1083、通过转轴1085连接的压缩机1086与膨胀机1081、电机1084以及轴承1082,如图6所示,轴承1082通过轴承座120套接在转轴1085上。
电机1084用于驱动转轴1085转动;转轴1085与压缩机1086的连接处,以及转轴1085与膨胀机1081的连接处,均设有轴承1082;电机1084驱动转轴1085转动,带动压缩机1086与膨胀机1081运行,通过进入压缩机1086的空气升温,进入膨胀机1081的空气降温,以使流经第二流路1062的空气升温或降温,并使第一流路1060与第二流路1062换热。
如图5所示,具体而言,在制热时,室内空气通过第二流路1062经过第一四通阀1080进入压缩机1086,升温升压后再通过第二流路1062经第二四通阀1083进入换热器106,与第一流路1060中的室外空气换热冷却,再经过第一四通阀1080进入膨胀机1081,降温降压后经过第二四通阀1083排出室外;同时,室外较低温度的新风,在风机110作用下,通过第一流路1060经过新风换热器106后与第二流路1062中的高温空气换热,送入室内对房间进入加热。
在制冷时,第一流路1060中的空气流向与制热模式中的空气流向相同,第二流路1062中的空气流向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制冷时,第二流路1062中的空气先流向膨胀机1081进行降温降压,然后经换热器106与第一流路1060中的空气换热升温,而第一流路1060中的空气降温;升温后的第二流路1062中的空气再流向压缩机1086,进行升温升压,然后排出室外。
还需要指出,本实施例中的轴承1082采用了波箔型箔片轴承。使用波箔型箔片轴承,依靠轴与轴承1082之间高速相对运动产生动压润滑的压力气膜,装配要求低,抗转子不对中,高速下稳定性好。相比静压气体轴承及磁悬浮轴承,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更适用家用空调。
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轴承选用波箔型箔片轴承,通过轴承座120上设置的固定槽1202,在多层箔片上设置固定部,可通过固定槽1202和固定部之间的配合实现箔片与轴承座120的固定,从而减少在转动过程中发生的径向跳动,以影响轴承的正常使用。其中,多层箔片包括平箔片122和鼓泡箔片124,鼓泡箔片124套设于平箔片122外,更利于在转动时产生压力气膜,从而为转轴提供支撑,有利于提升转轴高速运转的稳定性。
此外,由于将箔片的安装方向与轴承的旋转方向相反设置,以保证轴承的稳定运转。若由于安装失误将箔片与轴承的旋转方向同向设置,则在启动时,箔片会缠绕到轴上卡住,无法正常使用。
需要说明的,鼓泡箔片124可由多个沿轴承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弧片构成,同时将平箔片122与鼓泡箔片124相邻设置,在鼓泡箔片124设于平箔片122的基础上,通过平箔片122限制鼓泡箔片124径向位置。
此外,鼓泡箔片124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在鼓泡箔片124内侧的平箔片122仅为一层,可减少安装时的零件数量,提高安装效率,同时也可在满足转动的基础上,减少轴承整体的重量以及生产成本。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步骤,从而具有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转轴1085连接的压缩机1086和膨胀机1081,且电机1084驱动转轴1085转动,这样使压缩机1086和膨胀机1081能够同步转动,且减少了电机1084数量,还有利于简化结构;压缩机1086与转轴1085的连接处,以及膨胀机1081与转轴1085的连接处都设有轴承1082,有利于提升压缩机1086、转轴1085、膨胀机1081转动的顺畅度,减少设备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压缩机1086的设置,可以压缩空气,使空气升温升压,从而在与第一流路1060的空气换热时,提升第一流路1060中的空气温度,减少进入室内空间200中的冷风量;膨胀机1081的设置,能够膨胀空气,使空气降温降压,并补偿部分功给压缩机1086,降低能耗。
在本实施例中,膨胀机1081和压缩机1086之间的压比小于3,保证***效率最优。压比更大,***的能效会降低。
实施例6
如图8所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包括:壳体14,内设空腔;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压缩空气换热***10,设于所述空腔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压缩空气换热***10,从而具有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设置壳体14以容纳压缩空气换热***10,可以减少外界杂物对压缩空气换热***10的侵袭,从而减少压缩空气换热***10的故障,提升压缩空气换热***10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便于运输,避免零部件散乱。
实施例7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步骤,从而具有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防冷风的控制方法,在安装有空调器1的室内设有室内温度传感器102,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1;体温传感器104,例如图像采集装置或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温度Tb,从而判断人体的舒适度;新风换热器106处设有管温传感器114,用于检测换热器106温度T2、室外设置有室外温度传感器100,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3,在空调器1的出风口处设有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热敏电阻)电辅热元件和出风温度传感器112,以检测当前出风温度。
如图9所示,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步骤S500:检测空调器的室内环境温度T1、室外环境温度T3、人体温度Tb,并根据T1、T3、Tb数值,借助于大数据,计算出最佳的出风温度值;
这样能保证空调吹出的热风与环境温度、人体体感温度相匹配,从而保证最佳的使用体验;
步骤S502:开启空调PTC电辅热,根据PTC发热量Q、最佳的出风温度值和进风温度,计算出送风量(即目标送风量);
需要留意,进风口处未设置加热装置,因此进风温度就是室外环境温度T3。
步骤S504:根据送风量计算出风机对应转速,此转速作为风机的初始转速;
步骤S506:检测新风换热器温度T2;
步骤S508:随新风换热器温度T2的增加,风机转速呈线性增加,保证出风温度平稳,避免出风温度忽高忽低;
步骤S510:检测出风口温度是否达到最佳出风温度值;
步骤S512:若达到则退出防冷风模式;
步骤S514:否则周期性检测出风口温度。
如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例的***组成如下:
增压膨胀一体机:透平膨胀机1081和离心压缩机1086同轴连接,中间为高速电机1084,轴承1082为波箔型箔片轴承。压缩机1086使进口空气压力升高,温度也会随之增加;膨胀机1081被空气推动,通过转轴1085补偿部分功给压缩机1086,空气温度随之降低。
通过第一四通阀1080和第二四通阀1083的切换完成制冷制热循环的切换。
制热过程:室内空气经过第一四通阀1080进入压缩机1086,升温升压后经过第二四通阀1083进入新风换热器106,被冷却后经过第一四通阀1080进入膨胀机1081,降温降压后经过第二四通阀1083排出室外。同时,室外较低温度的新风,在风机110作用下经过新风换热器106后被加热,送入室内对房间进入加热。
本具体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空调器有效避免了防冷风现象;防冷风设定温度值能够随不同生物而改变。
2、使用空气为制冷剂,减少了污染,使用方便。
3、***压力低(<3bar),运行可靠,寿命长。
4、使用动压气体轴承(即波箔型箔片轴承),依靠轴与轴承之间高速相对运动产生动压润滑的压力气膜,装配要求低,抗转子不对中,高速下稳定性好。相比静压气体轴承及磁悬浮轴承,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更适用家用空调。
5、制冷制热都是全新风送风,制冷时,回风直接经过膨胀机膨胀,部分冷量被回收,再由压缩机排出室外;制热时,回风直接经过压缩机膨胀,回收部分热量,再由膨胀机排出到室外。
6、室内侧无换热器,送风口可以安装设置成其他形式,更符合房间的装饰风格。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空调器在正式制热之前,有效地避免了防冷风现象,且出风温度可以根据室内空间中的生物的不同而调整,提升了室内空间中生物的体感舒适度,而且制热制冷都是全新风送风,有利于生物的健康。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压缩空气换热***,所述压缩空气换热***包括:换热器,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连通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能力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流经所述第二流路的空气的温度,所述能力调节组件包括:通过转轴连接的压缩机与膨胀机;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轴承,设置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转轴的连接处,以及所述膨胀机与所述转轴的连接处,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转轴转动,带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膨胀机运行,通过进入所述压缩机的空气升温,进入所述膨胀机的空气降温,以使流经所述第二流路的空气升温或降温,使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换热;风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流路的空气流入所述室内空间;加热器,能够加热经所述风机驱动至所述室内空间的空气,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制热指令,并根据所述制热指令确定对应于所述压缩空气换热***的环境温度和生物温度;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生物温度确定出风温度;
根据所述加热器的发热量、所述压缩空气换热***的进风温度和所述出风温度确定目标送风量;
其中,在所述加热器的发热量小,所述出风温度和所述进风温度相差大时,设置小的目标送风量;在所述加热器的发热量大,或所述出风温度和所述进风温度相差小时,设置大的目标送风量;
控制所述压缩空气换热***中的风机以所述目标送风量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压缩空气换热***中的风机以所述目标送风量运行,具体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送风量确定对应于所述压缩空气换热***中风机的第一转速;
控制所述风机以所述第一转速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风机处于运行状态下,确定换热器温度;
根据所述换热器温度的变化调整所述转速,并控制所述风机根据调整后的转速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速与所述换热器温度呈线性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换热器温度的变化调整所述转速,并控制所述风机根据调整后的转速运行,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换热器温度在第一时间内的变化量;
根据所述变化量确定目标转速;
控制所述风机的转速在第二时间内均匀调整至所述目标转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压缩空气换热***的当前出风温度;
确定所述当前出风温度是否小于所述出风温度,生成判断结果;
在所述判断结果为否时,控制所述压缩空气换热***以对应于所述制热指令的制热模式运行,否则根据第三时间后获取的所述压缩空气换热***的当前出风温度以及所述出风温度,确定所述压缩空气换热***的运行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温度具体包括室内温度以及室外温度。
8.一种压缩空气换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环境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缩空气换热***所处位置的环境温度;
体温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体温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空间内的生物温度;
换热器,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接收室外空气,所述第一流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室内空间,所述第一流路靠近所述室内空间的部分上设有加热器;
能力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所述能力调节组件能够通过压缩空气以调节流经所述第二流路的空气的温度;
风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流路的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室内空间;
其中,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所述能力调节组件包括:
通过转轴连接的压缩机与膨胀机;
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轴承,设置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转轴的连接处,以及所述膨胀机与所述转轴的连接处,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转轴转动,带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膨胀机运行,通过进入所述压缩机的空气升温,进入所述膨胀机的空气降温,以使流经所述第二流路的空气升温或降温,并使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换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空气换热***,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波箔型箔片轴承,所述波箔型箔片轴承包括:
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侧壁开设有固定槽;
多层箔片,套设在所述轴承座的内侧,并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相配合使所述多层箔片与所述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多层箔片包括平箔片和套设在所述平箔片的径向外侧的鼓泡箔片;
其中,每一层所述箔片的安装方向均与所述轴承的旋转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空气换热***,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泡箔片包括多个弧片,多个所述弧片沿所述轴承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平箔片的数量为两层,且与所述鼓泡箔片相邻设置的所述平箔片与多个所述弧片相连;或者
所述鼓泡箔片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平箔片的数量为一层。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设空腔;
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空气换热***,设于所述空腔内。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911194186.8A 2019-11-28 2019-11-28 控制方法、压缩空气换热***、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7627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4186.8A CN110762798B (zh) 2019-11-28 2019-11-28 控制方法、压缩空气换热***、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4186.8A CN110762798B (zh) 2019-11-28 2019-11-28 控制方法、压缩空气换热***、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2798A CN110762798A (zh) 2020-02-07
CN110762798B true CN110762798B (zh) 2023-08-25

Family

ID=69340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4186.8A Active CN110762798B (zh) 2019-11-28 2019-11-28 控制方法、压缩空气换热***、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627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2920B (zh) * 2020-09-11 2022-01-2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4843548B (zh) * 2022-03-18 2024-05-17 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的气-气加热器及气-气冷却装置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1524U (ja) * 1993-02-15 1994-08-30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9990031231A (ko) * 1997-10-09 1999-05-06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343293A (zh) * 1999-03-17 2002-04-0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04218925A (ja) * 2003-01-15 2004-08-05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699867A (zh) * 2005-03-28 2005-11-23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温度恒定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936444A (zh) * 2006-10-18 2007-03-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红外测温技术控制空调的方法
CN104329775A (zh) * 2014-11-06 2015-02-0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制冷的控制方法
CN104613593A (zh) * 2014-12-26 2015-05-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电加热控制方法
CN104930744A (zh) * 2015-06-10 2015-09-23 同济大学 一种无车外换热器的纯电动车热泵空调
CN105485855A (zh) * 2015-12-31 2016-04-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123225A (zh) * 2016-06-27 2016-11-16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送风电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206478748U (zh) * 2017-02-14 2017-09-08 英得艾斯(上海)冷冻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变水流量空调末端
CN107178877A (zh) * 2017-06-27 2017-09-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终端和***、空调控制器
CN107763891A (zh) * 2017-10-16 2018-03-06 清华大学 一种空气循环压缩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8518764A (zh) * 2018-03-15 2018-09-11 浙江盾安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送风温湿度精确控制***及方法
CN110410982A (zh) * 2019-08-02 2019-1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送风设备及其送风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22635A (ja) * 2017-01-30 2018-08-09 サンデ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1524U (ja) * 1993-02-15 1994-08-30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9990031231A (ko) * 1997-10-09 1999-05-06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343293A (zh) * 1999-03-17 2002-04-0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04218925A (ja) * 2003-01-15 2004-08-05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699867A (zh) * 2005-03-28 2005-11-23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温度恒定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936444A (zh) * 2006-10-18 2007-03-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红外测温技术控制空调的方法
CN104329775A (zh) * 2014-11-06 2015-02-0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制冷的控制方法
CN104613593A (zh) * 2014-12-26 2015-05-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电加热控制方法
CN104930744A (zh) * 2015-06-10 2015-09-23 同济大学 一种无车外换热器的纯电动车热泵空调
CN105485855A (zh) * 2015-12-31 2016-04-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123225A (zh) * 2016-06-27 2016-11-16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送风电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206478748U (zh) * 2017-02-14 2017-09-08 英得艾斯(上海)冷冻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变水流量空调末端
CN107178877A (zh) * 2017-06-27 2017-09-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终端和***、空调控制器
CN107763891A (zh) * 2017-10-16 2018-03-06 清华大学 一种空气循环压缩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8518764A (zh) * 2018-03-15 2018-09-11 浙江盾安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送风温湿度精确控制***及方法
CN110410982A (zh) * 2019-08-02 2019-1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送风设备及其送风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2798A (zh) 2020-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8776B (zh) 控制运行于自由冷却模式下的空调***的方法和***
CN1325849C (zh) 一种出风温度恒定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62798B (zh) 控制方法、压缩空气换热***、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US9746197B2 (en) Bathroom air-conditioner
JP4719538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US11959652B2 (en) Machine learning apparatu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JP6416975B1 (ja) 空気熱源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CN110715475B (zh) 运行控制方法、压缩空气换热***以及存储介质
CN102213470A (zh) 一种辐射及新风混合空调***
CN201322386Y (zh) 经济循环空调机
CN101629752B (zh) 空调机控制方法
JP200406684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4659173A (zh) 一种空调器和空调器的运行参数的控制方法
CN210861789U (zh) 压缩空气换热***和空调器
WO2021214930A1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10715469A (zh) 控制方法、压缩空气换热***、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00432561C (zh) 换气***风量控制方法
CN111256210A (zh)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63886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的控制***及空调器
CN211120098U (zh) 压缩空气换热***和空调器
CN211364994U (zh) 一种使用多个螺杆压缩机的电力驱动飞机地面空调机组
JP2011007356A (ja) ガス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装置
JPH04184024A (ja) 換気装置並びに換気装置付きの空調装置
CN211519887U (zh) 一种使用多个螺杆压缩机的燃油驱动飞机地面空调机组
US20240110737A1 (e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 self-contained marine air conditioner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