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0326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0326A
CN110660326A CN201910598284.1A CN201910598284A CN110660326A CN 110660326 A CN110660326 A CN 110660326A CN 201910598284 A CN201910598284 A CN 201910598284A CN 110660326 A CN110660326 A CN 110660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cover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roll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982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珉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60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03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H04N5/655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chassis, e.g. for varying the elevation of the tub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后盖,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上并具有多个开口,其中,后盖的多个边缘当中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朝着显示面板弯曲。因此,提供了一种后盖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弯曲以改进尖锐边缘的显示装置,并且可避免用户由于尖锐边缘而受伤的风险。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即使在卷起状态(rolled state)下也能够显示图像的可卷曲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计算机的监视器、电视或蜂窝电话的显示装置,存在作为自发光装置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LED)以及需要单独的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LCD)。
显示装置的适用范围多样化为个人数字助理以及电视和计算机的监视器,并且正在研究显示区域大并且体积和重量减小的显示装置。
此外,最近,通过在柔性基板(例如,作为柔性材料的塑料)上形成显示单元和布线而制造以便即使显示装置卷起也能够显示图像的可卷曲显示装置作为下一代显示装置正受到关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引起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的显示装置。
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具有高刚度以保护和支撑显示面板的后盖。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具有高柔性以与显示面板一起卷起的后盖。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减轻显示装置卷起时所产生的应力,以使显示面板的破损最小化。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使由于显示装置卷起时所产生的应力而引起的显示面板与后盖之间的分离最小化。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与后盖之间的粘附性增强。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使当显示面板和后盖利用驱动单元紧固时产生的显示面板与后盖的表面之间的弯曲问题最小化。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通过在显示装置卷起时使驱动IC的弯曲最小化来减少驱动IC的破损。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通过增强显示装置的侧面的刚度来使由于施加到显示装置的侧面的外部冲击而引起的显示装置的破损最小化。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通过改进后盖的尖锐边缘来使用户受伤的风险最小化。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通过使水分和氧气向显示面板中的渗透最小化来改进可靠性。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使显示装置卷起时显示装置的边缘对显示装置的后表面的干扰最小化。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在显示装置卷起时引导显示装置以不偏离设计位置。
附加特征和方面将在以下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本文所提供的本发明构思的实践学习。本发明构思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可通过在所撰写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达到或者可从其推导。
为了实现本发明构思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如具体实现并广义描述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后盖,其被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上并具有多个开口,其中,后盖的多个边缘当中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朝着显示面板弯曲。因此,提供了一种后盖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弯曲以改进尖锐边缘的显示装置,并且可以使用户由于尖锐边缘而受伤的风险最小化。
在另一方面,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后盖,其在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上支撑柔性显示面板并且包括多个开口;外壳单元,其中容纳有柔性显示面板和后盖;以及辊单元,其使柔性显示面板和后盖在列方向上卷绕或解绕,其中,后盖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朝着柔性显示面板弯曲以使得后盖的最左部分和最右部分具有圆形形状。因此,左边缘和右边缘弯曲以在后盖的最左部和最右部处增加后盖的厚度。因此,后盖的侧面处的刚度增强,并且由于外部冲击引起的后盖的修改可最小化。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其它详细内容包括在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中。
根据本公开,在后盖中设置多个开口以提供具有高柔性的后盖。
根据本公开,根据附接到后盖上的配置在后盖的一些区域中选择性地设置多个开口,以使得可提供具有高刚度和高柔性二者的后盖。
根据本公开,当显示装置卷起时产生的应力减轻,以使得显示面板的破损可最小化。
根据本公开,显示面板与后盖之间的粘附性改进,以使显示面板卷起时显示面板与后盖之间的分离最小化。
根据本公开,可维持显示面板和后盖的表面的平坦状态而不会弯曲。
根据本公开,驱动IC总是维持平坦状态以使驱动IC的破损最小化。
根据本公开,改进后盖的尖锐边缘以降低风险。
根据本公开,增加后盖的侧面的刚度以使由于外部冲击而引起的后盖的变形最小化。
根据本公开,显示面板的边缘被密封以使水分和氧气向显示面板中的渗透最小化,从而改进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根据本公开,可引导显示装置卷起或展开,而不会偏离设计位置。
将理解,以上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二者均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旨在提供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构思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本申请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各种原理。附图中: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头杆和显示单元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
图6是沿着图5的线VI-VI′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7A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
图7B是图7A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8A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
图8B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
图9A、图9B和图9C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头杆和显示单元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1A、图11B和图11C是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加强区域的宽度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5A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
图15B是沿着图15A的线XVb-XV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18、图19和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21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
图2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
图23是卷绕在辊上的图22的显示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2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
图25是卷绕在辊上的图24的显示单元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26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其示例示出于附图中。
将通过参照附图描述的以下示例实施方式来阐明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及其实现方法。然而,本公开可按照不同的形式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示例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公开可足够彻底和完整,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的范围。此外,本公开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附图中所公开的形状、尺寸、比率、角度和数量仅是示例。因此,本公开不限于所示细节。除非另外描述,否则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在以下描述中,当相关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被确定为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重点时,这种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可被省略。在使用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的情况下,除非使用诸如“仅”的更限制的术语,否则可添加另一部分。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包括复数形式。
在解释元件时,即使在没有提供这种误差或公差范围的明确描述的情况下,元件也被解释为包括误差或公差范围。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当两个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被描述为例如在“上”、“上方”、“下方”或“旁边”时,除非使用诸如“立即”或“直接”的更限制的术语,否则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部分可设置在这两个部分之间。例如,当元件或层设置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第三层或元件可***在它们之间。
尽管本文中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由这些术语限制,因为它们不用于限定特定次序。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相区分。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为了描述方便而示出附图中所示的各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除非另外提及,否则本公开不限于所示的组件的尺寸和厚度。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充分理解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征可彼此部分地或整体地联接或组合,并且可彼此不同地互操作并在技术上驱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彼此独立地执行,或者可彼此关联地执行。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
<显示装置-可卷曲显示装置>
可卷曲显示装置也可被称为即使卷起也能够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与现有技术的一般显示装置相比,可卷曲显示装置可具有更高的柔性。根据可卷曲显示装置是否正在使用,可卷曲显示装置的形状可自由地变化。具体地,当可卷曲显示装置未在使用时,可卷曲显示装置可卷起以按照减小的体积储存。另一方面,当可卷曲显示装置正在使用时,卷起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可展开以使用(例如,显示图像)。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单元DP和外壳单元HP。
显示单元DP是用于向用户显示图像的结构。例如,显示单元DP可包括显示元件以及用于驱动显示元件的电路、布线和组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是可卷曲显示装置100,所以显示单元DP可被配置为卷绕和解绕。例如,显示单元DP可包括显示面板和后盖,其各自具有柔性以卷绕和解绕。下面将参照图5至图7B更详细地描述显示单元DP。
外壳单元HP是可容纳显示单元DP的壳体。例如,如图1B所示,显示单元DP可卷绕以容纳在外壳单元HP中。例如,如图1A所示,显示单元DP可解绕以设置在外壳单元HP外部。
外壳单元HP可具有开口HPO以允许显示单元DP卷绕到外壳单元HP中以及从外壳单元HP解绕。显示单元DP可在垂直方向上通过外壳单元HP的开口HPO移动。
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单元DP可从完全解绕状态切换到完全卷绕状态或从完全卷绕状态切换到完全解绕状态。
图1A示出处于完全解绕状态的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单元DP。在完全解绕状态下,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单元DP设置在外壳单元HP的外部。即,为了使用户观看显示装置100上的图像,显示单元DP可解绕以尽可能设置在外壳单元HP的外部。当显示单元DP无法进一步解绕时,其可被定义为完全解绕状态。
图1B示出处于完全卷绕状态的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单元DP。在完全卷绕状态下,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单元DP被容纳在外壳单元HP中并且无法进一步卷绕。即,当用户未正在通过显示装置100观看图像时,从外观的角度可能更有利的是,显示单元DP不设置在外壳单元HP的外部。因此,当显示单元DP卷绕以被容纳在外壳单元HP中时,其可被定义为完全卷绕状态。此外,当显示单元DP处于完全卷绕状态以被容纳在外壳单元HP中时,显示装置100的体积减小并且显示装置100可更容易携带。
为了在完全解绕状态和完全卷绕状态之间切换显示单元DP,提供驱动单元以使显示单元DP卷绕或解绕。
<驱动单元>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头杆164和显示单元DP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的辊151和显示单元DP的示意性横截面图。为了描述方便,图3仅示出头杆164和显示单元DP,图4仅示出外壳单元HP、辊151和显示单元DP。
首先,如图2所示,驱动单元MP包括辊单元150和提升单元160。
辊单元150可在第一方向DR1或第二方向DR2上旋转的同时使连接到辊单元150的显示单元DP卷绕或解绕。辊单元150可包括辊151、辊支撑单元152和辊旋转单元153。
辊151是显示单元DP可绕其卷绕的构件。例如,辊151可具有圆柱形状。显示单元DP的下边缘可固定到辊151。当辊151旋转时,通过下边缘固定到辊151的显示单元DP可绕辊151卷绕。另一方面,当辊151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时,绕辊151卷绕的显示单元DP可从辊151解绕。
辊支撑单元152可在辊151的两侧支撑辊151。具体地,辊支撑单元152可设置在外壳单元HP的底板HPF上。辊支撑单元152的上侧可分别联接到辊151的两端。因此,辊支撑单元152可支撑辊151以与外壳单元HP的底板HPF间隔开。在这种情况下,辊151可以可旋转地联接到辊支撑单元152。
辊旋转单元153可使辊151在第一方向DR1或第二方向DR2上旋转。辊旋转单元153可分别设置在一对辊支撑单元152中。例如,辊旋转单元153可以是向辊151传递转矩的旋转电机,但不限于此。
提升单元160可根据辊单元150的驱动使显示单元DP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提升单元160可包括连杆支撑单元161、连杆单元162、连杆提升单元163和头杆164。
连杆支撑单元161可支撑连杆单元162和连杆提升单元163。具体地,连杆支撑单元161可支撑连杆单元162和显示单元DP,其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以不与外壳单元HP的开口HPO的边界碰撞。连杆支撑单元161可支撑连杆单元162和显示单元DP以仅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而不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
连杆单元162可包括彼此铰接的多个连杆162L。多个连杆162L可彼此可旋转地铰接以通过连杆提升单元163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当连杆单元162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时,多个连杆162L可旋转以彼此远离或彼此靠近。将参照图4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连杆提升单元163可使连杆单元162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连杆提升单元163可使连杆单元162的多个连杆162L旋转以彼此靠近,或者使多个连杆162L旋转以彼此远离。连杆提升单元163可提升或降低连杆单元162以提升或降低连接到连杆单元162的显示单元DP。
在这种情况下,连杆提升单元163可与辊旋转单元153同步驱动,以使得辊单元150和提升单元160可同时操作。例如,当显示单元DP要从完全解绕状态切换到完全卷绕状态时,辊单元150可操作以使显示单元DP绕辊151卷绕。与此同时,提升单元160可操作以使连杆单元162的多个连杆162L旋转以降低显示单元DP。此外,当显示单元DP要从完全卷绕状态切换到完全解绕状态时,辊单元150可操作以使显示单元DP从辊151解绕。与此同时,提升单元160可操作以使连杆单元162的多个连杆162L旋转以提升显示单元DP。
提升单元160的头杆164可固定到显示单元DP的最上端。头杆164可联接到连杆单元162以使显示单元DP根据连杆单元162的多个连杆162L的旋转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即,显示单元DP可通过联接到头杆164和连杆提升单元163的连杆单元162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如图3所示,头杆164可设置在显示单元DP的最上端以覆盖显示单元DP的前表面的一部分和后表面的一部分。
头杆164可包括第一头杆164a和第二头杆164b。第一头杆164a可覆盖显示单元DP的前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头杆164a可仅覆盖与显示单元DP的最上边缘相邻的前表面的一部分,以不覆盖显示在显示单元DP的前表面上的图像。
第二头杆164b可覆盖显示单元DP的后表面的一部分。第二头杆164b可覆盖与显示单元DP的最上边缘相邻的后表面的一部分。然而,在显示单元DP的后表面上没有显示图像的情况下,与第一头杆164a相比,第二头杆164b可与显示单元DP的更大部分交叠。
为了将显示单元DP与第一头杆164a和第二头杆164b紧固,可在显示单元DP中形成第一紧固孔AH1。螺钉SC可穿透第一紧固孔AH1以将第一头杆164a、显示单元DP和第二头杆164b紧固在一起。
铆钉(pem nut)PN可设置在第二头杆164b中并连接到提升单元160的连杆单元162。第二头杆164b和提升单元160的连杆单元162可通过铆钉PN彼此紧固。因此,当提升单元160的连杆单元162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时,与连杆单元162紧固的第二头杆164b以及与第二头杆164b紧固的第一头杆164a和显示单元DP可在垂直方向上一起移动。
尽管第一头杆164a和第二头杆164b在图2中被示出为具有线性形状,第一头杆164a和第二头杆164b的形状不限于此并且可按照各种形式改变。
以下,将参照图4详细描述驱动单元MP的驱动操作。
如图4所示,显示单元DP的下边缘可联接到辊151。当辊151通过辊旋转单元153(图2)在第一方向DR1(即,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显示单元DP可绕辊151卷绕,以使得显示单元DP的后表面与辊151的表面紧密接触。
另一方面,当辊151通过辊旋转单元153在第二方向DR2(即,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绕辊151卷绕的显示单元DP可从辊151解绕以设置在外壳单元HP的外部。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0可包括具有与上述驱动单元MP不同的结构的驱动单元MP。即,只要显示单元DP可卷绕和解绕,可修改辊单元150和提升单元160的上述配置,可省略一些元件,或者可添加其它元件。
<显示单元>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DP的平面图。图6是沿着图5的线VI-VI’截取的横截面图。
如图5所示,显示单元DP可包括后盖110、显示面板120、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
显示面板120是用于例如向用户显示图像的面板。显示面板120可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元件、驱动显示元件的驱动元件以及将各种信号发送到显示元件和驱动元件的布线。显示元件可根据显示面板120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方式定义。例如,如果显示面板120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则显示元件可以是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例如,如果显示面板120是液晶显示面板,则显示元件可以是液晶显示元件。以下,尽管作为示例,显示面板120可被描述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20不限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此外,由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是可卷曲显示装置,所以显示面板120可被实现为柔性显示面板以绕辊151卷绕或从辊151解绕。
显示面板120可包括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
显示区域AA是显示面板120中可显示图像的区域。在显示区域AA中,可设置多个子像素以及用于驱动多个子像素的电路。多个子像素表示配置显示区域AA的最小单元,并且显示元件可设置在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一个中。例如,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可设置在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一个中,但不限于此。此外,用于驱动多个子像素的电路可包括驱动元件和布线。例如,电路可由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器、选通线和数据线形成,但不限于此。
显示面板120的非显示区域NA是不可显示图像的区域。在非显示区域NA中,可设置各种布线以及用于驱动显示区域AA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路。例如,在非显示区域NA中,可设置将信号发送到显示区域AA的多个子像素和电路的链接线或者诸如选通驱动器IC或数据驱动器IC的驱动IC,但非显示区域不限于此。
柔性膜130可以是各种组件设置在具有可延展性的基膜上的膜。柔性膜130可将信号供应到显示区域AA的多个子像素和电路,并且可电连接到显示面板120。柔性膜13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120的非显示区域NA的一端以将电源电压或数据电压供应给显示区域AA的多个子像素和电路。尽管作为示例,图5中示出四个柔性膜130,柔性膜130的数量可根据设计而变化,不限于所示示例。
诸如选通驱动器IC或数据驱动器IC的驱动IC可设置在柔性膜130上。驱动IC可以是处理用于显示图像的数据和用于处理数据的驱动信号的组件。驱动IC可根据安装方法通过玻璃上芯片(COG)、膜上芯片(COF)或载带封装(TCP)技术来设置。然而,为了描述方便,驱动IC可被描述为例如通过膜上芯片技术安装在柔性膜130上,但不限于此。
印刷电路板140可设置在柔性膜130的一端以连接到柔性膜130。印刷电路板140可以是向驱动IC供应信号的组件。印刷电路板140可向驱动IC供应诸如驱动信号或数据信号的各种信号。各种组件可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40上。例如,定时控制器或电源单元可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40上。此外,尽管作为示例,图5中示出一个印刷电路板140,印刷电路板140的数量可根据设计而变化并且不限于此。
后盖11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120、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的后表面上以支撑显示面板120、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因此,后盖110的尺寸可大于显示面板120的尺寸。后盖110可保护显示单元DP的其它组件免受任何外部冲击。尽管后盖110可由具有刚度的材料形成,后盖110的至少一部分可具有柔性以与显示面板120一起卷绕或解绕。例如,后盖110可由诸如不锈钢(SUS)或殷钢(invar)的金属材料或塑性材料形成。然而,如果后盖110的材料满足诸如热应变量、曲率半径和刚度的物理条件,则材料可不同地改变,并且不限于此。
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120可包括基板121、缓冲层122、像素单元123、封装层124和封装基板125。
作为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20的各种组件的基础构件,基板121可由绝缘材料形成。基板121可由具有柔性的材料形成以允许显示面板120卷绕或解绕,并且例如可由诸如聚酰亚胺PI的塑性材料形成。
缓冲层122可抑制从基板121的外部渗透的水分和/或氧气扩散。缓冲层122可由氧化硅SiOx和氮化硅SiNx的单层或双层形成,但不限于此。
像素单元123可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用于驱动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路。像素单元123可在与显示区域AA对应的区域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可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
阳极可向有机发光层供应空穴并且由具有高功函数的导电材料形成。例如,阳极可由氧化锡(TO)、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或铟锌锡氧化物(ITZO)形成,但不限于此。
有机发光层可从阳极供应有空穴并从阴极供应有电子以发射光。根据从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的颜色,有机发光层可由红色有机发光层、绿色有机发光层、蓝色有机发光层或白色有机发光层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机发光层是白色有机发光层,则可另外设置具有各种颜色的滤色器。
阴极可向有机发光层供应电子并且由具有低功函数的导电材料形成。例如,阴极可由选自诸如镁(Mg)、银(Ag)和铝(Al)的金属及其任何合金中的任一种或更多种形成,但不限于此。
根据从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的发射方向,显示面板120可以是顶部发射型或底部发射型。
对于顶部发射型,从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可朝着形成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板121的上部发射。在顶部发射型的情况下,反射层可形成在阳极下面以允许从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向基板121的上部(即,朝着阴极)传播。
对于底部发射型,从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可朝着形成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板121的下部发射。在底部发射型的情况下,阳极可仅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以允许从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朝着基板121的下部传播,并且阴极可由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材料形成。
以下,为了描述方便,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可被描述为例如底部发射型显示装置,但不限于此。
用于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路可设置在像素单元123中。电路可由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器、选通线、数据线和电源线形成,但是根据显示装置100的设计,电路可采取各种其它形式。
封装层124可设置在像素单元123上并覆盖像素单元123。封装层124可紧密地密封像素单元123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封装层124可保护像素单元123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免受外部水分、氧气和冲击影响。封装层124可通过交替地层压多个无机层和多个有机层来形成。例如,无机层可由诸如氮化硅SiNx、氧化硅SiOx和氧化铝AlOx的无机材料形成,并且有机层可由环氧树脂或丙烯酸聚合物形成,但不限于此。
封装基板125可设置在封装层124上。封装基板125可与封装层124一起保护像素单元123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封装基板125可保护像素单元123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免受外部水分、氧气和冲击影响。封装基板125可由具有高耐腐蚀性并且可容易地以箔或薄膜的形式处理的金属材料形成,例如铝(Al)、镍(Ni)、铬(Cr)以及铁(Fe)和镍的合金材料。因此,如果封装基板125由金属材料形成,则封装基板125可被实现为超薄膜并且对外部冲击和刮擦具有高抗性。
第一粘合层AD1可设置在封装层124和封装基板125之间。第一粘合层AD1可将封装层124和封装基板125彼此粘结。第一粘合层AD1可由具有粘附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可以是热固性或自然固化粘合剂。例如,第一粘合层AD1可由光学透明粘合剂(OCA)或压敏粘合剂(PSA)形成,但不限于此。
第一粘合层AD1可被设置为包围封装层124和像素单元123。即,像素单元123可由缓冲层122和封装层124密封,并且封装层124和像素单元123可由缓冲层122和第一粘合层AD1密封。与封装层124和封装基板125一起,第一粘合层AD1可保护像素单元123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免受外部水分、氧气和冲击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粘合层AD1还可包括吸收剂。吸收剂可以是具有吸湿性的颗粒并且吸收外部水分和氧气以使水分和氧气向像素单元123中的渗透最小化。
后盖110可设置在封装基板125上。后盖110可被设置为与显示面板120的封装基板125接触以保护显示面板120。为了保护显示面板120,后盖110可由刚性金属或塑性材料形成。
后盖110可包括多个开口111。多个开口111可允许后盖110具有柔性。多个开口111可灵活地变形并允许后盖110与显示面板120一起绕辊151卷绕或从辊151解绕。将在下面参照图7A和图7B提供其详细描述。
第二粘合层AD2可设置在封装基板125和后盖110之间。第二粘合层AD2可将封装基板125和后盖110彼此粘结。第二粘合层AD2可由具有粘附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可以是热固性或自然固化粘合剂。例如,第二粘合层AD2可由光学透明粘合剂(OCA)或压敏粘合剂(PSA)形成,但不限于此。
尽管后盖110的多个开口111在图6中被示出为未由第二粘合层AD2填充,多个开口111中的一些或全部可由第二粘合层AD2填充。如果后盖110的多个开口111由第二粘合层AD2填充,则第二粘合层AD2与后盖11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以防止或减轻分离现象。
尽管图6中未示出,半透明膜可进一步设置在基板121的外表面(即,如图6所示,基板121的下表面)上。半透明膜可执行保护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或观看表面或者使入射到显示面板120上的外部光的反射最小化的功能。例如,半透明膜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抗反射膜、偏振膜和透射率可控膜中的至少一个,但不限于此。
以下,将参照图7A和图7B更详细地描述后盖110。
<示例后盖的详细配置>
图7A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图7B是图7A的区域A的放大图。
如图7A所示,后盖110可包括支撑区域PA和可延展区域MA。更具体地,后盖110可包括后盖110的最上端的第一支撑区域PA1、后盖110的最下端的第二支撑区域PA2以及介于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二支撑区域PA2之间的可延展区域MA。
后盖1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可以是后盖110的最上区域并且可与头杆164紧固。第一支撑区域PA1可包括第一紧固孔AH1以与头杆164紧固。如参照图3详细描述的,螺钉SC可被设置为穿过头杆164和第一紧固孔AH1以将头杆164与后盖1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紧固。如果第一支撑区域PA1与头杆164紧固,则当提升或下降与头杆164紧固的连杆单元162时,后盖110也可与附接到后盖110的显示面板120一起提升和下降。尽管图7示出例如五个第一紧固孔AH1,第一紧固孔AH1的数量不限于此。此外,尽管后盖110在图7A中被示出为使用第一紧固孔AH1与头杆164紧固,其不限于此。后盖110和头杆164可彼此紧固而不使用单独的紧固孔。
后盖1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可以是后盖110的最下区域并且与辊151紧固。第二支撑区域PA2可包括第二紧固孔AH2以与辊151紧固。例如,螺钉SC可被设置为穿过辊151和第二紧固孔AH2以将辊151和后盖1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彼此紧固。如果第二支撑区域PA2与辊151紧固,则后盖110可通过辊151的旋转绕辊151卷绕或从辊151解绕。尽管图7A示出例如两个第二紧固孔AH2,第二紧固孔AH2的数量不限于此。
后盖110的可延展区域MA可以是与显示面板120一起绕辊151卷绕或从辊151解绕的区域。可延展区域MA可在显示单元DP的其它组件当中至少与显示面板120交叠。
多个开口111可设置在后盖110的可延展区域MA中。当显示单元DP卷绕或解绕时,多个开口111可通过施加到显示单元DP的应力而变形。具体地,当显示单元DP卷绕或解绕时,后盖110的可延展区域MA可随着多个开口111收缩或扩展而变形。此外,随着多个开口111收缩或扩展,设置在后盖110的可延展区域MA上的显示面板120的滑动现象可最小化,以使得施加到显示面板120的应力可最小化。
当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卷绕时,由于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的相应曲率半径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绕辊151卷绕的显示面板120的长度与绕辊151卷绕的后盖110的长度之间的差异。例如,当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绕辊151卷绕时,绕辊151卷绕一次所需的后盖110的长度可不同于绕辊151卷绕一次所需的显示面板120的长度。即,由于显示面板120相对于辊151设置在后盖110外侧,所以绕辊151卷绕一次所需的显示面板120的长度可大于绕辊151卷绕一次所需的后盖110的长度。如上所述,由于在显示单元DP卷绕时相应曲率半径的差异,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的卷绕长度可彼此不同,并且附接到后盖110的显示面板120可能滑动以从其原始位置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120由于由卷绕导致的应力和曲率半径的差异而从后盖110滑动的现象可被定义为滑动现象。当滑动现象过度增加时,显示面板120可从后盖110脱离,或者可导致诸如裂缝的故障。
在这种情况下,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中,即使当显示单元DP卷绕或解绕并且应力施加到显示单元DP时,后盖110的多个开口111也可灵活地变形以减轻施加到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的应力。例如,当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绕辊151卷绕时,可施加使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在垂直方向上变形的应力。在这种情况下,后盖110的多个开口111可在后盖110的垂直方向上延伸,并且后盖110的长度可灵活地变形。因此,在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卷绕的处理期间由相应曲率半径的差异导致的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的相应长度的差异可由后盖110的多个开口111补偿。此外,在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卷绕的处理期间多个开口111可变形,以使得从后盖110施加到显示面板120的应力也可减轻。
如图7A和图7B所示,多个开口111可相对于相邻行中的多个开口111交错。例如,设置在一行中的多个开口111可相对于设置在与那一行相邻的行中的多个开口111错开。具体地,设置在奇数行中的多个开口111的相应中心可相对于设置在偶数行中的多个开口111的相应中心错开。例如,设置在奇数行中的多个开口111的相应中心可在行方向上相对于设置在偶数行中的多个开口111的相应中心错开开口11的宽度111WR的一半。然而,图7A所示的多个开口111的布置方式仅是示例,不限于此。
由于开口111错开,其中心在列方向上对齐的两个相邻开口111之间的距离111WB(参见例如图7B)可最小化。具体地,在可延展区域MA中其中心在列方向上对齐的开口111之间的区域可具有相对高的刚度。当后盖110卷绕时,后盖110将在列方向上弯曲。因此,随着其中心在列方向上对齐的两个相邻开口111之间的距离111WB增加,后盖110可能更难在列方向上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开口111逐行错开,所以与开口没有错开的配置相比,其中心在列方向上对齐的两个相邻开口111之间的距离111WB可最小化或减小,并且开口111之间的区域也可最小化或减小。因此,其中心在列方向上对齐的两个相邻开口111之间的距离111WB可减小,并且可延展区域MA可在列方向上由更多开口111填充,以去除或减小没有开口111的区域。因此,由于列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之间的刚性区域的距离111WB最小化或减小,所以后盖110的总刚度可增强,而不会干扰后盖110的卷绕或解绕。
如图7B所示,行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的最大宽度111WR可大于列方向上的最大宽度111WC。即,如图7B所示,水平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的最大宽度111WR可大于垂直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的最大宽度111WC。
随着行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的宽度111WR增加,后盖110的可延展区域MA可更灵活地变形。具体地,当后盖110卷绕时,后盖110可在后盖110的列方向上弯曲,并且可施加应力以使得多个开口111在列方向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行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的宽度111WR增加,则当多个开口111在列方向上拉伸时,列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的宽度111WC可增加。此外,随着多个开口111在列方向上延伸,施加到可延展区域MA的应力可减轻。因此,通过增加行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的宽度111WR,后盖110的可延展区域MA可更容易地卷绕或解绕,并且施加到可延展区域MA的应力可减轻。
列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的宽度111WC越大,越容易形成多个开口111。然而,当列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的宽度111WC增加时,在可延展区域MA中多个开口111的孔径比可增加。当列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的宽度111WC增加时,附接到可延展区域MA的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之间的接触面积可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的交叠面积(即,后盖110和第二粘合层AD2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则后盖110和第二粘合层AD2可能分离。因此,可通过调节列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的宽度111WC来控制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之间的粘附性,以使得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不分离。此外,通过调节行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的宽度111WR,后盖110可被设计为具有高柔性。
在这种情况下,与可延展区域MA相比,在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二支撑区域PA2中不形成开口111。即,在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二支撑区域PA2中,分别形成第一紧固孔AH1和第二紧固孔AH2,但是不形成诸如可延展区域MA中所形成的多个开口111。此外,第一紧固孔AH1和第二紧固孔AH2可具有不同于多个开口111的形状。要分别固定到头杆164和辊151的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二支撑区域PA2可比可延展区域MA更刚性。具体地,由于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二支撑区域PA2具有更高的刚度,所以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二支撑区域PA2可更牢固地固定到头杆164和辊151。因此,显示单元DP可固定到驱动单元MP的辊151和头杆164以根据驱动单元MP的操作移入和移出外壳单元HP。
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中,形成有多个开口111的后盖11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上以支撑和保护显示面板120。后盖110可由金属或塑性材料形成以具有刚度。多个开口111可形成在设置有显示面板120的后盖110的可延展区域MA中以增强后盖110的柔性。因此,在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单元DP设置在外壳单元HP外部的完全解绕状态下,由刚性材料形成以具有高刚度的后盖110可支撑显示面板120平坦伸展。相比之下,在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单元DP被容纳在外壳单元HP中的完全卷绕状态下,由于多个开口111而具有高柔性的后盖110可与显示面板120一起绕辊151卷绕以被容纳。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中,可调节行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的宽度111WR以使得后盖110具有更高的柔性以减轻当后盖110卷绕时施加的应力。具体地,当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绕辊卷绕时,后盖110可在列方向上弯曲,并且可施加应力,使得多个开口111在列方向上延伸。多个开口111可形成为在行方向上具有大的宽度111WR,以使得当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绕辊151卷绕时,多个开口111可容易地在列方向上拉伸以减轻施加到后盖110的应力。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中,可调节行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的宽度111WR以增强后盖110的柔性,并且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可容易地绕辊151卷绕。此外,多个开口111可在列方向上扩展以减轻施加到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的应力,从而可减少或防止显示面板120的破损。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中,可调节列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的宽度111WC以调节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粘附性。具体地,显示面板120可附接到后盖110的可延展区域MA。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可延展区域MA中的多个开口111的孔径比越大,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小。因此,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之间的粘附性可减小。然而,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中,列方向上的后盖110的多个开口111的宽度111WC可形成为较小,以减小多个开口111的孔径比并增加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之间的接触面积。随着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之间的粘附性可增强。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中,可调节列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的宽度111WC以确保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预定水平或更高的粘附性,以防止或减轻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潜在分离。
<后盖的多个可延展区域和多个支撑区域>
图8A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图8B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图9A至图9C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后盖810和辊851的形状不同,但是根据图8A至图9C的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其它组件与图1至图7B的显示装置100基本上相同,从而将省略冗余描述。此外,为了描述方便,在图9A至图9C中,仅示出外壳单元HP、辊851、柔性膜130、印刷电路板140和后盖810。
首先,如图8A和图8B所示,后盖810可包括多个支撑区域PA和多个可延展区域MA。在多个支撑区域PA中,没有设置多个开口111。在多个可延展区域MA中,设置多个开口111。具体地,第一支撑区域PA1、第一可延展区域MA1、第三支撑区域PA3、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第四支撑区域PA4、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和第二支撑区域PA2可从后盖810的最上端到最下端依次设置。
如上面参照图1至图7B详细描述的,第一支撑区域PA1可以是后盖810的最上区域。第一支撑区域PA1是可经由设置在第一支撑区域PA1中的第一紧固孔AH1与头杆164紧固的区域。螺钉SC可穿过第一紧固孔AH1以将第一支撑区域PA1与头杆164紧固。
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以是从第一支撑区域PA1延伸到后盖810的下侧的区域。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抑制后盖810的表面由于头杆164和第一支撑区域PA1彼此紧固而弯曲的褶皱现象扩散到后盖810的整个表面。
具体地,当第一支撑区域PA1和头杆164彼此紧固时,来自螺钉SC的应力可集中在第一支撑区域PA1的形成有第一紧固孔AH1的一部分上。此外,在第一支撑区域PA1的形成有第一紧固孔AH1的那部分与第一支撑区域PA1的未形成有第一紧固孔AH1的剩余部分之间可存在应力差异,以使得后盖810的表面可弯曲。然而,由于多个开口111设置在从第一支撑区域PA1延伸的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中,所以与第一支撑区域PA1相比,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具有相对更高的柔性。因此,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灵活地变形以减轻集中在第一支撑区域PA1的第一紧固孔AH1上的应力。因此,尽管在第一支撑区域PA1中可能产生褶皱现象,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抑制褶皱现象传播到后盖810的整个表面。
第三支撑区域PA3可以是从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延伸到后盖810的下侧的区域。第三支撑区域PA3是可附接有显示面板120的区域。具体地,显示面板120的上端的一部分可附接到第三支撑区域PA3。
当后盖810完全卷绕时,第三支撑区域PA3可以是设置在外壳单元HP中但未绕辊851卷绕的区域。例如,在完全卷绕状态下,后盖8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可设置在外壳单元HP的开口HPO中,并且后盖8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P3、第四支撑区域PA4和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绕辊851卷绕。设置在绕辊851卷绕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与设置在外壳单元HP的开口HPO中的第一支撑区域PA1之间的第三支撑区域PA3和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维持平坦状态。因此,即使在完全卷绕状态下,第三支撑区域PA3也可在外壳单元HP中维持平坦状态而不会绕辊851卷绕或从辊851解绕,从而可能不需要通过形成多个开口111来确保第三支撑区域PA3的柔性。
因此,由于在第三支撑区域PA3中没有形成多个开口111,所以第三支撑区域PA3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粘附性可增强。具体地,第三支撑区域PA3和第二粘合层AD2之间的接触面积可增加,以使得粘附性可增加。因此,第三支撑区域PA3、第二粘合层AD2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粘附性可增强,以使得显示面板120和第三支撑区域PA3可牢固地彼此固定。因此,在第三支撑区域PA3中后盖810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粘附性可增强。另外,当后盖810和显示面板120卷绕时,可最小化或防止由于所得应力而导致的后盖810和显示面板120的分离。
此外,由于在第三支撑区域PA3中没有形成多个开口111,所以后盖810的第三支撑区域PA3中的刚度可增强。多个开口111可相对于应力灵活地扩展或收缩,并增强后盖810的柔性。然而,在第三支撑区域PA3中没有设置用于增强柔性的多个开口111,并且第三支撑区域PA3可由刚性材料形成,以使得与多个可延展区域MA相比,第三支撑区域PA3可具有更高的刚度。因此,具有增强的刚度的第三支撑区域PA3可保护显示面板120免受外部冲击并维持显示面板120平坦。
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以是从第三支撑区域PA3延伸到后盖810的下侧的区域。第二可延展区域MA2是可设置多个开口111并且可附接有显示面板120的区域。具体地,显示面板120的附接到第三支撑区域PA3的部分以外的显示面板120的剩余部分可附接到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因此,显示面板120可附接到第三支撑区域PA3和第二可延展区域MA2。
当显示单元DPa绕辊851(参见例如图9A至图9C)卷绕以使得显示单元DPa被容纳在外壳单元HP中时,后盖810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以及显示面板120的下端和附接到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部分可绕辊851卷绕。在这种情况下,在后盖810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可形成多个开口111以使得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具有高柔性并且可与显示面板120一起容易地绕辊851卷绕。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执行与上面参照图1至图7B描述的示例可延展区域MA基本上相同的功能。
第四支撑区域PA4可以是从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延伸到后盖810的下侧的区域。可连接到显示面板120的一端的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可附接到第四支撑区域PA4。
为了保护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第四支撑区域PA4可允许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以平面形状而非弯曲形状绕辊851卷绕。此外,辊851的一部分可形成为具有与第四支撑区域PA4对应的平面形状。下面参照图9A至图9C提供该示例配置的详细描述。
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可以是从第四支撑区域PA4延伸到后盖810的下侧的区域。可在第三可延展区域MA3中设置多个开口111。当解绕时,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可延伸以将显示面板120的显示区域AA设置在外壳单元HP的外部。例如,当后盖810和显示面板120完全解绕时,后盖810的连接到辊851的第二支撑区域PA2至附接有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的第四支撑区域PA4可保持设置在外壳单元HP中。当后盖810和显示面板120完全解绕时,附接有显示面板120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和第三支撑区域PA3可设置在外壳单元HP外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固定到辊851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和第四支撑区域PA4的组合长度小于从第二支撑区域PA2到外壳单元HP的开口HPO的长度,则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附接有显示面板120的部分可保持设置在外壳单元HP中。如果显示面板120的显示区域AA的下端的一部分设置在外壳单元HP中,则可能难以观看显示的图像。因此,固定到辊851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和第四支撑区域PA4的组合长度可被设计为至少等于从固定到辊851的第二支撑区域PA2到外壳单元HP的开口HPO的长度。
第二支撑区域PA2可从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延伸到后盖810的下侧。如上面参照图1至图7B详细描述的,第二支撑区域PA2可以是后盖810的最下区域。第二支撑区域PA2可经由第二紧固孔AH2与辊851紧固。
图9A是后盖810从辊851完全解绕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图9B是后盖8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和第四支撑区域PA4绕辊851卷绕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图9C是后盖8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A3、第四支撑区域PA4和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绕辊851卷绕的状态的横截面图。
如图9A所示,辊851可为大致圆柱形,但其一部分可为平坦的。即,辊851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可形成为平坦的,并且外周表面的剩余部分可形成为弯曲的。
第二支撑区域PA2可与辊851的平坦部分紧固。当后盖810处于完全解绕状态时,除了与辊851紧固的第二支撑区域PA2之外,后盖810的从第二支撑区域PA2延伸的剩余部分可为平坦的。
盖单元CP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三支撑区域PA3中设置的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上。盖单元CP可被设置为覆盖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并且可形成为具有凸形。盖单元CP可保护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并且可由绝缘材料(例如,树脂)形成,但不限于此。
如上面参照图8A和图8B详细描述的,当后盖810处于完全解绕状态时,后盖810的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和第四支撑区域PA4设置在外壳单元HP中,并且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设置在外壳单元HP外部。
接下来,如图9B所示,后盖8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和第四支撑区域PA4可绕辊851卷绕,并且从第四支撑区域PA4延伸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解绕。
第二支撑区域PA2和第四支撑区域PA4可设置在辊851的平坦部分上,并且第三可延展区域MA3设置在弯曲部分上。
附接有印刷电路板140和柔性膜130的第四支撑区域PA4可卷绕在辊851的平坦部分上,以使得第四支撑区域PA4、印刷电路板140和柔性膜130维持平坦状态而不会弯曲。因此,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可总是维持平坦状态,而不管显示单元DPa的卷绕或解绕,从而防止或减轻可由弯曲的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导致的任何损坏。
接下来,如图9C所示,除了后盖810的绕辊851卷绕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和第四支撑区域PA4之外,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一部分可进一步绕辊851卷绕。
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一部分可卷绕以与辊851的弯曲部分交叠。即,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一部分可卷绕在辊851的弯曲部分中卷绕的第三可延展区域MA3上,并且可沿着辊851的弯曲形状弯曲。
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另一部分可卷绕以与辊851的平坦部分交叠。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该部分可卷绕在辊851的平坦部分中卷绕的第二支撑区域PA2和第四支撑区域PA4上,并且可与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卷绕在第三可延展区域MA3上的部分类似地弯曲。
具体地,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绕辊851卷绕以覆盖第四支撑区域PA4。在这种情况下,盖单元CP可设置在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和第四支撑区域PA4之间。因此,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卷绕以覆盖第四支撑区域PA4的盖单元CP并且可沿着盖单元CP的形状弯曲。盖单元CP可具有弯曲表面以使得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也可沿着弯曲表面弯曲。具体地,盖单元CP的上表面的弯曲形状可具有与辊851对应的弯曲形状,以使得绕辊851卷绕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横截面可具有基本上圆形形状。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由于第一支撑区域PA1和头杆164的紧固而引起的褶皱现象可最小化。后盖8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中可形成有第一紧固孔AH1,并且可与头杆164紧固。螺钉SC可穿过第一支撑区域PA1的第一紧固孔AH1以与头杆164紧固。应力可集中在第一紧固孔AH1上或第一紧固孔AH1周围。在第一支撑区域PA1的形成有第一紧固孔AH1的部分与第一支撑区域PA1的未形成有第一紧固孔AH1的剩余部分之间可存在应力的量的差异。这可导致第一支撑区域PA1的表面可弯曲的褶皱现象。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形成有多个开口111的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设置在后盖8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的下端,以防止或抑制第一支撑区域PA1中可能产生的褶皱现象扩散到后盖810的整个表面。即,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中设置有多个开口111,以使得其具有比第一支撑区域PA1更高的柔性。因此,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中的多个开口111可灵活地变形以减轻集中在第一支撑区域PA1的第一紧固孔AH1上的应力。因此,第一支撑区域PA1中产生的褶皱现象向后盖810的剩余区域的传播可最小化。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可通过第三支撑区域PA3增强后盖810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粘附性。具体地,第三支撑区域PA3可总是维持平坦状态,而不管后盖810是否处于完全卷绕或完全解绕状态。因此,第三支撑区域PA3可以是未绕辊851卷绕的区域,并且可能不需要包括多个开口111以确保柔性。在未形成有开口111的情况下,第三支撑区域PA3与第二粘合层AD2的接触面积可增加,并且与第二粘合层AD2的粘附性可增强。如果第二粘合层AD2和后盖810之间的粘附性弱,则当后盖810和显示面板120卷绕时,后盖810和显示面板120可能由于滑动现象而滑动并且后盖810可能与显示面板120分离。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在可总是维持平坦状态的第三支撑区域PA3中没有形成多个开口111,以使得第三支撑区域PA3和第二粘合层AD2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粘附性可增强。由于第三支撑区域PA3和第二粘合层AD2之间的粘附性增强,所以第三支撑区域PA3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粘附性也增强。因此,可防止或最小化由于例如当显示面板120和后盖810卷绕时施加的应力而引起的过度滑动以及所导致的显示面板120与后盖810的分离。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当显示单元DPa完全解绕时,由于第三支撑区域PA3,后盖810可维持平坦状态,并且可确保刚度。即,当显示单元DPa完全解绕时,第三支撑区域PA3允许显示面板120维持平坦状态。与形成有多个开口111的多个可延展区域MA相比,第三支撑区域PA3可具有高刚度。因此,在完全解绕状态下,第三支撑区域PA3可允许显示面板120维持平坦状态。此外,第三支撑区域PA3可对来自显示单元DPa的外部的冲击具有高抗冲击性,以保护后盖810以及附接到后盖810的显示面板120。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第四支撑区域PA4可总是维持平坦状态以防止或最小化对附接到第四支撑区域PA4的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的任何损坏。第四支撑区域PA4是可附接有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并且可总是维持平坦状态的区域。因此,由于类似于第三支撑区域PA3,第四支撑区域PA4维持平坦状态,所以其中无需形成多个开口111。具体地,当后盖810绕辊851卷绕时,后盖810可在沿着辊851的形状弯曲的同时卷绕。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辊851的第四支撑区域PA4要绕其卷绕的部分可形成为平坦的,以使得第四支撑区域PA4可绕辊851平坦卷绕。即使第四支撑区域PA4可绕辊851卷绕,第四支撑区域PA4也可总是维持平坦状态,以使得附接到第四支撑区域PA4的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也可维持平坦状态。例如,当显示单元DPa完全解绕时,由于具有高刚度的第四支撑区域PA4,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可维持平坦状态。另一方面,当显示单元DPa完全卷绕时,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可被安置在辊851的平坦部分中以维持平坦状态。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不会反复地弯曲,以使得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的损坏可最小化。
<“倒L”形头杆>
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头杆和显示单元的示意性横截面图。显示装置的头杆1064的形状可与上述其它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同,但是图10的示例显示装置的其它组件可与图8A至图9C的示例显示装置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如图10所示,头杆1064可设置在显示单元DPa的最上端以包围显示单元DPa的前表面的一部分和后表面的一部分。头杆1064可部分地弯曲以具有“倒L”形。
头杆1064可包括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第一头杆1064a可覆盖显示单元DPa的前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头杆1064a可设置在显示单元DPa的前表面上以覆盖后盖8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一可延展区域MA1。第一头杆1064a的与第一支撑区域PA1交叠的部分可在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第一头杆1064a的与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交叠的剩余部分可在与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因此,第一头杆1064a的与第一支撑区域PA1交叠的部分以及与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交叠的剩余部分可形成大约90度角并具有“倒L”形。因此,后盖810的与第一头杆1064a交叠的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也可弯曲以具有“倒L”形。尽管第一头杆1064a例如在图10中被示出为覆盖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一可延展区域MA1,根据设计,第一头杆1064a可进一步从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延伸以覆盖第三支撑区域PA3,并且不限于这些示例。
第二头杆1064b可覆盖显示单元DPa的后表面。第二头杆1064b可设置在显示单元DPa中以覆盖后盖8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和第三支撑区域PA3的一部分。第二头杆1064b的与第一支撑区域PA1交叠的部分可在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第二头杆1064b的与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和第三支撑区域PA3交叠的剩余部分可在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因此,第二头杆1064b的与第一支撑区域PA1交叠的部分以及与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和第三支撑区域PA3交叠的剩余部分可形成大约90度角并具有“倒L”形。因此,后盖810的与第二头杆1064b交叠的第一支撑区域PA1、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和第三支撑区域PA3也可弯曲以具有“倒L”形。
因此,在头杆1064弯曲以具有“倒L”形的情况下,可减轻褶皱现象。具体地,在第一支撑区域PA1和头杆1064彼此紧固的情况下,来自螺钉SC的应力集中在第一支撑区域PA1的形成有第一紧固孔AH1的部分上。因此,由于所产生的应力,可在第一支撑区域PA1中产生褶皱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与部分地弯曲的头杆1064紧固,所以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也可与头杆1064一样弯曲以具有“倒L”形。因此,集中在第一支撑区域PA1的第一紧固孔AH1上的应力可减轻,从而防止或最小化第一支撑区域PA1中产生的任何褶皱现象传播到后盖810的整个表面。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头杆1064可包括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可部分地弯曲以具有“倒L”形。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的与第一支撑区域PA1交叠的部分可在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的与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交叠的剩余部分可在与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因此,由于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的所述部分和剩余部分在不同的方向上延伸,所以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可具有“倒L”形。根据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的形状,设置在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之间的后盖8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也可弯曲以具有“倒L”形。因此,由于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弯曲,所以集中在第一支撑区域PA1中的第一紧固孔AH1上的应力可减轻。因此,在“倒L”形头杆1064中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弯曲,并且在第一支撑区域PA1中产生的任何褶皱现象向后盖810的剩余区域的传播可最小化。
<后盖的多个开口的各种形状>
图11A至图11C是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形状与上述其它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同,但是图11A至图11C的示例后盖1110a、1110b和1110c的其它配置可与图8A至图9C的示例后盖810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如图11A所示,多个开口1111a可设置在后盖1110a的多个可延展区域MA中。多个开口1111a可具有椭圆形状。具体地,多个开口1111a可形成为具有椭圆形状,其具有行方向上的长轴和列方向上的短轴。
如图11B所示,多个开口1111b可设置在后盖1110b的多个可延展区域MA中。多个开口1111b可具有丝带形状。具体地,列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1b的宽度可从多个开口1111b的两端到多个开口1111b的中心减小。因此,多个开口1111b可具有丝带状形状。
如图11C所示,多个开口1111c可设置在后盖1110c的多个可延展区域MA中。多个开口1111c可具有哑铃形状。具体地,列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1c的宽度可朝着多个开口1111c的中心减小。列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1c的宽度可远离多个开口1111c的中心增大。在这种情况下,行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1c的两端可具有圆形形状。因此,多个开口1111c可具有哑铃状形状。
图11A至图11C示出具有椭圆形状、丝带形状和哑铃形状的多个示例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然而,如果行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宽度大于列方向上的宽度,则开口的形状不限于这些具体示例。例如,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可被设计为具有各种其它形状,例如矩形形状或菱形形状。
尽管图11A至图11C示出图8B所示的示例后盖810的配置中的多个示例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各种形状,图11A至图11C的多个示例开口1111a、1111b和1111c也可应用于图7A所示的示例后盖110,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此外,尽管图11A至图11C示出后盖1110a、1110b和1110c的多个示例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具有相同的相应形状,后盖1110a、1110b和1110c的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可具有不同的形状。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后盖1110a、1110b和1110c的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相应形状可变化以使施加到显示面板120的应力最小化并使后盖1110a、1110b和1110c灵活地变形。具体地,由于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形成在后盖1110a、1110b和1110c中,所以当后盖1110a、1110b和1110c卷绕或解绕时,后盖1110a、1110b和1110c可灵活地变形。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可灵活地变形以使得在后盖1110a、1110b和1110c卷绕时产生的应力可分散,并且施加到设置在后盖1110a、1110b和1110c的多个可延展区域MA中的显示面板120的应力也可最小化。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可形成为使得其边界在行方向上彼此不平行,以分散应力。具体地,当后盖1110a、1110b和1110c在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列方向上卷绕时,可在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垂直延伸的方向上(即,在列方向上)施加应力。应力可集中在与行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边界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行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边界不平行于行方向,即,如果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边界在不同于行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则边界中的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法线方向可定义在各种方向上,并且应力也可在各种方向上分散。
例如,如果如图11A的示例后盖1110a中一样,多个开口1111a具有椭圆形状,则多个开口1111a的边界相对于行方向具有弯曲表面。因此,当应力施加到具有椭圆形状的多个开口1111a时,应力可沿着作为多个开口1111a的边界的弯曲表面的法线方向在各种方向上分散。
接下来,如果如图11B的示例后盖1110b中一样,多个开口1111b具有丝带形状,则行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1b的边界具有倾斜表面。因此,当应力施加到具有丝带形状的多个开口1111b时,应力可沿着作为多个开口1111b的边界的倾斜表面分散。
最后,如果如图11C的示例后盖1110c中一样,多个开口1111c具有哑铃形状,则行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1c的边界具有弯曲表面。因此,当应力施加到具有哑铃形状的多个开口1111c时,应力可沿着作为多个开口1111c的边界的弯曲表面的法线方向分散。如果多个开口1111c的两端相对窄并成角度,则应力可集中在多个开口1111c的两端上。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哑铃形状的多个开口1111c可形成为使得两端具有弯曲表面,并且与多个开口1111c的中心部分相比,多个开口1111c的两端可在列方向上具有更大的宽度。因此,在具有哑铃形状的多个开口1111c中,列方向上的两端的宽度可形成为相对大并具有弯曲表面以使得应力在多个开口1111c的两端上的集中可最小化。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后盖1110a、1110b和1110c的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可形成为使得行方向上的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边界不平行于行方向。因此,在后盖1110a、1110b和1110c卷绕时施加以使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在列方向上扩展的应力可分散。
<用于加强后盖的刚度的加强区域>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除了添加边缘加强区域ERA之外,图12的示例后盖1210的其它配置可与图8A至图9C的示例后盖810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如图12所示,在后盖1210中,边缘加强区域ERA可设置在多个可延展区域MA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中。边缘加强区域ERA可具有与多个可延展区域MA中的多个开口111相比列方向上的宽度较小的多个开口111a。边缘加强区域ERA可具有比多个可延展区域MA更高的刚度。因此,边缘加强区域ERA可设置在后盖1210中以使得后盖1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的刚度可增强。
设置在边缘加强区域ERA中的多个开口111a可形成为从设置在多个可延展区域MA中的多个开口111当中的最靠近边缘加强区域ERA的多个开口111延伸。与可延展区域MA的多个开口111相比,边缘加强区域ERA的多个开口111a可在列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宽度。因此,边缘加强区域ERA的孔径比可低于多个可延展区域MA的孔径比。因此,在边缘加强区域ERA中,后盖1210的刚度可进一步增强。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后盖1210中,边缘加强区域ERA可具有低于多个可延展区域MA的孔径比。边缘加强区域ERA可分别设置在多个可延展区域MA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以增强后盖1210的侧面的刚度。与多个可延展区域MA中的多个开口111相比,设置在多个可延展区域MA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设置的边缘加强区域ERA中的多个开口111a可在列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宽度。因此,边缘加强区域ERA的孔径比可低于多个可延展区域MA的孔径比,并且边缘加强区域ERA的刚度可增强。因此,边缘加强区域ERA可增强后盖1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的刚度,因此即使当外部冲击施加到后盖1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时也帮助维持后盖1210平坦而不会弯曲。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边缘加强区域ERA可设置在后盖1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以增强后盖1210的总刚度并保护显示面板120免受外部冲击。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除了添加多个加强区域RA之外,图13的示例后盖1310的其它配置可与图gA至图9C的示例后盖810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如图13所示,多个加强区域RA可设置在后盖1310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多个加强区域RA可在第二可延展区域MA中彼此间隔开。具体地,多个加强区域RA可在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在行方向上,即,在多个开口1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多个加强区域RA可在列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多个开口111可设置在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除了多个加强区域RA之外的剩余区域中。即,多个开口111可设置在多个加强区域RA之间。多个开口111可设置在第三支撑区域PA3与多个加强区域RA当中的最靠近第三支撑区域PA3的加强区域RA之间。多个开口111也可设置在第四支撑区域PA4与多个加强区域RA当中的最靠近第四支撑区域PA4的加强区域RA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列方向上的多个加强区域RA的第一宽度W1可小于作为列方向上的多个加强区域RA之间的距离的第二宽度W2。具体地,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是未设置多个开口111并且具有比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设置有多个开口111的部分更高的刚度的区域。因此,列方向上的多个加强区域RA的第一宽度W1越大,后盖1310的刚度越高。另一方面,多个加强区域RA之间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设置有多个开口111的部分可具有比多个加强区域RA更高的柔性。因此,多个加强区域RA之间的第二宽度W2越大,后盖1310的柔性越高,以使得后盖1310可更容易地卷绕或解绕。总之,第一宽度W1越大,后盖1310的刚度越高并且柔性越低。此外,第二宽度W2越大,后盖1310的柔性越高并且刚度越低。
然而,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以是可附接显示面板120的中心部分或下端部分并且绕辊851卷绕或从辊851解绕以设置在外壳单元HP内部或外部的部分。因此,为了更容易地绕辊851卷绕或解绕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多个加强区域RA之间的第二宽度W2可形成为大于列方向上的多个加强区域RA的第一宽度W1以增强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柔性。此外,由于多个加强区域RA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所以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刚度可增强。同时,列方向上的多个加强区域RA的第一宽度W1可形成为小于多个加强区域RA之间的第二宽度W2以确保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柔性。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后盖1310中,多个加强区域RA可设置在后盖1310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以同时确保后盖1310的柔性和刚度。具体地,多个加强区域RA可设置在后盖1310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是未设置多个开口111的区域。多个加强区域RA可具有比设置有多个开口111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更高的刚度。此外,多个开口111可设置在第三支撑区域PA3与相邻加强区域RA之间、多个加强区域RA之间以及第四支撑区域PA4与相邻加强区域RA之间。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设置有多个开口111的部分可具有高柔性。第二可延展区域MA2是可绕辊851卷绕或从辊851解绕以使得可能需要确保预定水平的柔性的区域。因此,在列方向上具有低柔性的多个加强区域RA的第一宽度W1可形成为小于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设置有多个开口111的区域在列方向上的第二宽度W2,以确保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柔性。此外,在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设置具有高刚度的多个加强区域RA以使得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刚度也可增强。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后盖1310中,多个加强区域RA设置在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以增强后盖1310的刚度并保护后盖1310和显示面板120免受外部冲击。此外,列方向上的多个加强区域RA的第一宽度W1可形成为小于多个加强区域RA之间的第二宽度W2以确保后盖1310的柔性。
如果列方向上的多个加强区域RA的第一宽度W1过度增加,则多个加强区域RA可能干扰后盖1310绕辊851的卷绕或解绕并且可能破坏显示面板120。具体地,即使多个加强区域RA可绕辊851卷绕,其柔性也可低于可延展区域MA2的其它部分或其它可延展区域MA的柔性,以使得多个加强区域RA可能更难以沿着辊851的形状灵活地变形。因此,对多个加强区域RA可弯曲多少可存在限制。此外,如果列方向上的多个加强区域RA的第一宽度W1过度增加,则多个加强区域RA的上拐角可能干扰多个加强区域RA上的显示面板120并且可能破坏显示面板120。因此,列方向上的多个加强区域RA的第一宽度W1可基于辊851的半径以及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310的相应厚度来适当地确定。
以下,将参照图14描述多个加强区域RA的宽度的设计。
图1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加强区域的宽度的示意性横截面图。为了描述方便,在图14中,仅示意性地示出辊851、显示面板120、第二粘合层AD2和后盖1310。此外,为了该描述,显示面板120、第二粘合层AD2和后盖1310的横截面被假设为具有圆形形状,并且后盖1310、第二粘合层AD2和显示面板120被假设为依次设置在辊851的外周表面上。
如图14所示,可基于辊851的半径R、后盖1310的厚度t1、第二粘合层AD2的厚度t2和第二粘合层AD2的压缩率来确定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
这里,从辊851的中心到辊851的外周表面的直线长度可被定义为辊851的半径R。此外,从辊851的中心到绕辊851卷绕的第二粘合层AD2的外周表面的直线长度可被定义为第一长度LN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长度LN1可通过将辊851的半径R、后盖1310的厚度t1以及通过将压缩率“a”与第二粘合层AD2的厚度t2相乘而获得的值相加来计算。另外,从辊851的中心到绕辊851卷绕的后盖1310的外周表面的直线长度可被定义为第二长度LN2。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将辊851的半径R与后盖1310的厚度t1相加来计算第二长度LN2。
接下来,可基于第一长度LN1和第二长度LN2来计算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具体地,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可由下式1计算:
加强区域的最大宽度=2X[√{(LN1)2-(LN2)2}]
=2X[√{(R+t1+t2Xa)2-(R+t1)2}] [式1]
基于式1,可通过将通过从第一长度LN1的平方减去第二长度LN2的平方而获得的值的平方根加倍来获得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
在后盖1310已经处于绕辊851卷绕一次的状态的情况下,可定义辊851的不同半径R以确定后盖1310绕辊851卷绕第二圈的部分中的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在这种情况下,辊851的半径R可被定义为后盖1310绕其卷绕第二圈的整个构件的半径。例如,在式1中,辊851的半径R可被不同地定义为通过将辊851的半径R和后盖1310的厚度t1相加而获得的值,以计算后盖1310绕辊851卷绕第二圈的部分中的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
当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超过由式1计算的值时,多个加强区域RA的上拐角可能干扰第二粘合层AD2上的显示面板120。具体地,由于多个加强区域RA可具有低于多个可延展区域MA的柔性,所以多个加强区域RA无法按照与多个可延展区域MA相似的方式沿着辊851的形状灵活地弯曲,并且可对其可弯曲多少具有限制。如果多个加强区域RA的宽度过大,则当后盖1310绕辊851卷绕时,多个加强区域RA的上拐角无法沿着辊851的形状弯曲,而是可从辊851的外周表面突出到第二粘合层AD2和显示面板120。因此,多个加强区域RA的上拐角可对第二粘合层AD2和显示面板120施加过大应力,以使得显示面板120可能损坏。此外,多个加强区域RA的上拐角可穿透第二粘合层AD2以与显示面板120直接接触,以使得显示面板120可能损坏。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为了确保后盖1310的刚度,多个加强区域RA可设置在后盖1310中。此外,可考虑辊851的半径R、后盖1310的厚度t1、第二粘合层AD2的厚度t2和第二粘合层AD2的压缩率“a”来设计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首先,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是未设置多个开口111的区域,并且可具有高于可延展区域MA的刚度。因此,多个加强区域RA可按照恒定间隔设置在可延展区域MA(例如,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以增强可延展区域MA中的后盖1310的刚度,并稳定地支撑和保护显示面板120。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可被设计为使得多个加强区域RA的上拐角不干扰显示面板120。具体地,可考虑辊851的半径R、后盖1310的厚度t1、第二粘合层AD2的厚度t2和第二粘合层AD2的压缩率“a”来设计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由于多个加强区域RA由于高刚度而具有低柔性,所以当后盖1310绕辊851卷绕时,可能难以使后盖1310沿着辊851的形状弯曲并且后盖1310可对其可弯曲多少具有限制。因此,当包括多个加强区域RA的后盖1310绕辊851卷绕时,多个加强区域RA可能没有沿着辊851的形状完整地弯曲,并且多个加强区域RA的上拐角可能从辊851的外周表面突出以在第二粘合层AD2上施加过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多个加强区域RA的宽度过大,则多个加强区域RA的上拐角可能在第二粘合层AD2上施加过大压力以到达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如果多个加强区域RA的拐角与显示面板120接触,则显示面板120可能损坏。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可考虑辊851的半径R、后盖1310的厚度t1、第二粘合层AD2的厚度t2和第二粘合层AD2的压缩率“a”来设计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此外,在多个加强区域RA增强后盖1310的刚度的同时,可防止或最小化由多个加强区域RA导致的显示面板120的任何损坏。
<用于加强后盖的刚度的突起>
图15A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图15B是沿着图15A的线XV-XV’截取的横截面图。除了进一步提供突起RAP之外,图15A和图15B的示例后盖1510的其它配置与图13的示例后盖1310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多个突起RAP可进一步设置在后盖1510的多个加强区域RA中。具体地,多个突起RAP中的每一个可被设置为分别与多个加强区域RA中的每一个交叠,并且可沿着多个加强区域RA在行方向上延伸。
突起RAP可位于后盖1510的未附接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上。如果突起RAP位于后盖1510的附接有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上,则显示面板120的表面可能不平并且可能由于突起RAP而具有不平度。因此,突起RAP可位于后盖1510的未附接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上以不与显示面板120接触。即,突起RAP可设置在作为多个加强区域RA中面向显示面板120的后盖1510的前表面的相对表面的后表面1510上。
突起RAP可形成为与多个加强区域RA成一体。例如,可同时蚀刻后盖151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在后盖1510中形成多个开口111、多个加强区域RA和突起RAP。具体地,在形成后盖1510中的多个开口111的同时,可蚀刻突起RAP以外的剩余区域以在后盖1510的后表面上与多个加强区域RA交叠的区域中形成突起RAP。通过这样做,多个加强区域RA和突起RAP可一体地形成。另选地,突起RAP可单独地附接到多个加强区域RA,但不限于此。
如上面参照图14详细描述的,列方向上的突起RAP的宽度可被设计为等于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如果列方向上的突起RAP的宽度大于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则突起RAP可干扰后盖1510的卷绕或解绕,并且突起RAP的拐角可干扰显示面板120。因此,列方向上的突起RAP的最大宽度可小于或等于列方向上的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多个加强区域RA和突起RAP可设置在后盖1510中以增强后盖1510的刚度。具体地,多个加强区域RA以及从多个加强区域RA突出到后盖1510的后表面之外的突起RAP可位于后盖1510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多个加强区域RA和突起RAP可以是未设置多个开口111的区域并且可具有高于多个可延展区域MA的刚度。因此,多个加强区域RA和突起RAP可增强后盖1510的刚度以保护后盖1510和附接到后盖1510的显示面板120免受外部冲击。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即使外部冲击施加到后盖15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突起RAP也可支撑多个加强区域RA以使得后盖1510可维持平坦而不会弯曲。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突起RAP可进一步设置在后盖1510的多个加强区域RA中以增强后盖1510的两个边缘处的刚度。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除了突起RAP的形状不同之外,图16的示例后盖1610的其它配置可与图15A和图15B的示例后盖1510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如图16所示,多个突起RAP可在行方向上延伸并且可具有正弦波形状。即,突起RAP可具有弯曲形状,而不是直线形状。此外,列方向上的多个突起RAP的最上部分和最下部分之间的距离AM可不超过上面已参照图14描述的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这里,突起RAP的最上部分和最下部分之间的距离AM可被定义为最上位置处的最大突出点与最下位置处的最大突出点之间在列方向上的宽度。
尽管在图16中,多个突起RAP被示出为具有正弦波形状并且多个加强区域RA具有线性形状,只要突起RAP的最上部分和最下部分之间的距离AM不超过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多个加强区域RA和突起RAP的形状可按照各种形状修改,而不限于所示的示例。例如,突起RAP可具有锯齿形图案或脉冲波形状。此外,突起RAP的形状可以是周期性图案或非周期性图案。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具有各种形状的多个突起RAP可设置在后盖1610中以增强后盖1610的刚度。具体地,多个加强区域RA以及从多个加强区域RA突出到后盖1610的后表面之外的突起RAP可设置在后盖1610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多个突起RAP可在行方向上延伸并且可具有正弦波形状或其它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列方向上的突起RAP的最上部分和最下部分之间的距离AM可在由辊851的半径R、后盖1610的厚度t1、第二粘合层AD2的厚度t2和第二粘合层AD2的压缩率“a”确定的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内。因此,当后盖1610卷绕时,多个突起RAP和多个加强区域RA可增强后盖1610的刚度而不会干扰显示面板120以保护后盖1610和附接到后盖1610的显示面板120免受来自后盖1610外部的冲击。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后盖1610的多个加强区域RA和突起RAP可被设计为具有各种形状并且可增强后盖1610的刚度。
<后盖边缘的保护和风险的减轻>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放大横截面图。除了后盖1710不同之外,图17的示例显示单元DPb的其它配置可与图8A至图9C的示例显示单元DPa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如图17所示,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具体地,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朝着显示面板120弯曲以使得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被设置为面向显示面板120的相应侧面。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相应侧面间隔开并面向显示面板120的相应侧面。当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弯曲时,弯曲的后盖17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可具有圆形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弯曲,左边缘和右边缘也可与显示面板120间隔开。具体地,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不与显示面板120的基板121、缓冲层122、像素单元123、封装层124和封装基板125接触。
尽管在图17中,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被示出为不与后盖1710的前表面接触,其不限于所示的示例。例如,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后盖1710的前表面接触。具体地,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后盖1710的面向显示面板120的一个表面接触。
由于后盖1710可由具有高刚度的金属材料或塑性材料形成,所以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非常尖锐。此外,如果后盖1710较厚,则可通过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710的卷绕和解绕产生较大应力。后盖1710本身可经历塑性变形以使得后盖1710可形成为具有非常小的厚度,例如大约200μm。因此,后盖1710的薄且尖锐的边缘可能易受外部冲击而容易地变形,带来用户可能由于尖锐边缘而受伤的潜在风险。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防止或减轻尖锐边缘。具体地,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使得弯曲的后盖17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具有圆形形状。因此,可防止或减轻用户由于弯曲的后盖1710的最左部分EL或最右部分ER而受伤的潜在风险。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后盖17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的厚度可大于后盖1710的其它部分的厚度。因此,弯曲的后盖17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中的刚度可增强。此外,即使外力施加到后盖1710的左侧和右侧,后盖1710的变形也可最小化。此外,可防止或减轻后盖1710的尖锐边缘,并且可通过使后盖1710的边缘弯曲的处理来增强后盖1710的刚度,而无需包含附加组件。
<使用后盖和粘合层的侧面渗透的抑制>
图18至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放大横截面图。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DPc的放大横截面图。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DPd的放大横截面图。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DPe的放大横截面图。除了后盖1810、1910和2010不同并且添加了第三粘合层AD3之外,图18至图20的示例显示单元DPc、DPd和DPe的其它配置可与图17的示例显示单元DPb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如图18至图20所示,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接触。例如,如图18所示,后盖18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接触。即,如图18所示,后盖18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与缓冲层122的后表面接触。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后盖18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例如与显示面板120的基板121的后表面接触。此外,后盖18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与设置在显示面板120的基板121和像素单元123之间的多个绝缘层的后表面(例如,诸如缓冲层122、栅极绝缘层、层间绝缘层、平坦化层和钝化层的各种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后表面)接触。
此外,如图19所示,后盖19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相应侧面接触。即,如图19所示,后盖19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与基板121和缓冲层122的相应侧面接触。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后盖19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例如基板121和缓冲层122中的任一个的相应侧面接触。此外,后盖19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与设置在基板121和像素单元123之间的多个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绝缘层和基板121的侧面接触。
此外,如图20所示,后盖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接触。即,后盖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与基板121的前表面接触。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果偏振器或保护膜设置在显示面板120的基板121的前表面上,则后盖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设置在显示面板120的基板121的前表面上的任何组件接触。
如图18至图20所示,第三粘合层AD3可设置在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与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空间中。第三粘合层AD3可填充后盖1810、1910和2010与显示面板120的侧面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具体地,第三粘合层AD3可填充与左边缘和右边缘相邻的后盖1810、1910和2010的一个表面与显示面板120的相应侧面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如图18所示,第三粘合层AD3可填充由后盖1810、第一粘合层AD1、封装基板125、第二粘合层AD2和缓冲层122形成的空间。此外,如图19所示,第三粘合层AD3可填充由后盖1910、第一粘合层AD1、封装基板125、第二粘合层AD2、缓冲层122和基板121的侧面形成的空间。此外,如图20所示,第三粘合层AD3可填充由后盖2010、第一粘合层AD1、封装基板125、第二粘合层AD2、缓冲层122以及基板121的相应侧面和相应前表面形成的空间。
第三粘合层AD3可将后盖1810、1910和2010和显示面板120彼此固定,以使得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维持与显示面板120的接触状态。例如,第三粘合层AD3可以是环氧非导电粘合剂,但不限于此。
此外,第三粘合层AD3可以是具有柔软性质的材料。因此,即使外部冲击施加到具有柔软性质的第三粘合层AD3,第三粘合层AD3也可吸收或缓冲冲击并保护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810、1910和2010。第三粘合层AD3可以是具有低模量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具有0.05Mpa至5MPa的模量的材料,但不限于此。
另外,第三粘合层AD3可使渗透到显示面板120的侧面中的水分和氧气最小化。由于第三粘合层AD3填充空间以包围显示面板120的侧面,所以显示面板120的侧面处的水分和氧气的渗透路径可增加。因此,第三粘合层AD3可被设置为保护显示面板120免受水分和氧气影响,以改进显示面板120的可靠性。
此外,第三粘合层AD3可包括吸收剂。包括在第三粘合层AD3中的吸收剂可以是具有吸湿性的颗粒。吸收剂可使外部水分和氧气向显示面板120中的渗透最小化。
在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防止或减轻尖锐边缘。具体地,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原本可非常薄且尖锐而危险,并且易受外部冲击而容易地变形。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接触以使得后盖1810、1910和20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可具有圆形形状。例如,如图18所示,后盖18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接触。如图19所示,后盖19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相应侧面接触。如图20所示,后盖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基板121的前表面接触。图18至图20的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接触以使得后盖1810、1910和20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可具有圆形形状。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允许后盖1810、1910和2010的最左部分和最右部分具有圆形形状。因此,可防止尖锐边缘,并且可防止或最小化由尖锐边缘导致的用户的潜在伤害。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第三粘合层AD3可填充后盖1810、1910和2010与显示面板120的相应侧面之间的空间以增强显示单元DPc、DPd和DPe的侧面刚度。具体地,第三粘合层AD3可由具有柔软性质的材料形成,其具有低模量以吸收和缓冲冲击。第三粘合层AD3可填充后盖1810、1910和2010与显示面板120的相应侧面之间的空间以吸收和缓冲显示单元DPc、DPd和DPe的侧面处的冲击。例如,如图18所示,后盖18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接触,并且第三粘合层AD3可填充后盖1810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之间的空间。如图19所示,后盖19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相应侧面接触,并且第三粘合层AD3可填充后盖1910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和相应侧面之间的空间。最后,如图20所示,后盖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接触,并且第三粘合层AD3可填充后盖2010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相应侧面和前表面之间的空间。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具有柔软性质的第三粘合层AD3可填充后盖1810、1910和2010与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空间。因此,第三粘合层AD3可缓冲施加到显示单元DPc、DPd和DPe的后盖1810、1910和2010和显示面板120的外部冲击并使对显示单元DPc、DPd和DPe的潜在损坏最小化。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填充后盖1810、1910和2010与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空间的第三粘合层AD3可使水分和氧气向显示面板120的侧面中的渗透最小化,以改进显示装置的可靠性。具体地,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接触,并且第三粘合层AD3可填充后盖1810、1910和2010与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空间。此外,第三粘合层AD3可填充该空间以包围显示面板120的侧面并增加水分和氧气向显示面板120的侧面中的渗透路径的数量,从而防止或最小化水分和氧气向显示面板120的侧面中的渗透。例如,如图18至图20所示,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侧面或前表面接触,并且后盖1810、1910和2010可被设置为包围显示面板120的像素单元123的相应侧面。此外,第三粘合层AD3可填充显示面板120的像素单元123的相应侧面与后盖1810、1910和2010之间的空间,以使得水分和氧气向像素单元123的侧面中的渗透可最小化。此外,第三粘合层AD3还可包括具有吸湿性的吸收剂,以使得可通过吸收剂改进水分和氧气渗透抑制效果。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利用第三粘合层AD3填充后盖1810、1910和2010与显示面板120的相应侧面之间的空间。因此,水分和氧气向显示面板120的侧面中的渗透可最小化。
<使用辅助封装层增强渗透的抑制>
图21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除了添加辅助封装层124a之外,图21的示例显示单元DPf的其它配置可与图19的示例显示单元DPd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如图21所示,辅助封装层124a可设置在后盖810上以覆盖显示面板120的上边缘。具体地,辅助封装层124a可覆盖与显示面板120的上边缘相邻的后盖810的前表面的一部分以及与显示面板120的上边缘相邻的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的一部分,以便覆盖显示面板120的上边缘。
辅助封装层124a可以是环氧树脂或丙烯酸非导电材料,但不限于此。此外,辅助封装层124a还可包括吸收剂。包括在辅助封装层124a中的吸收剂可以是具有吸湿性的颗粒。吸收剂可使外部水分和氧气向显示面板120中的渗透最小化。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可进一步设置辅助封装层124a以覆盖设置在后盖810上的显示面板120的上边缘以保护显示面板120免受外部水分和氧气影响。设置在后盖g10上的显示面板12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由第三粘合层AD3保护,但是在没有辅助封装层124a的情况下,显示面板120的上边缘可直接暴露于外部,以使得氧气和水分可渗透到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可设置辅助封装层124a以覆盖显示面板120的上边缘以密封显示面板120的上侧。即,辅助封装层124a可被设置为包围显示面板120的上侧以阻挡水分和氧气向显示面板120的上侧中渗透的路径或增加路径的数量,从而使水分和氧气向显示面板120中的渗透最小化。此外,辅助封装层124a还可包括可吸收水分和氧气的吸收剂。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可进一步设置辅助封装层124a以覆盖显示面板120的边缘当中的上边缘以使水分和氧气向显示面板120中的渗透最小化,从而改进显示面板120的可靠性。
尽管在图21中,辅助封装层124a被示出为设置为覆盖显示面板120的上边缘,其不限于此。例如,另外地或另选地,辅助封装层124a可被设置为覆盖显示面板120的下边缘。
<显示装置的卷绕和解绕的引导>
图2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图23是图22的显示单元在绕辊卷绕的状态下的横截面图。具体地,图23是在后盖2210和显示面板120绕辊151卷绕的状态下后盖2210、显示面板120和辊151的正面横截面图。除了后盖2210不同之外,图22和图23的示例显示单元DPg的其它配置可与图17的示例显示单元DPb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为了描述方便,在图22中,仅示意性地示出显示单元DPg的组件当中的后盖2210和显示面板120。
如图22所示,后盖2210可具有梯形形状。后盖2210的下边缘的长度比后盖2210的上边缘的长度长。即,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相对于后盖2210的下边缘倾斜。换言之,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相对于后盖2210的上边缘倾斜。因此,在后盖2210的一个部分中行方向上的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的宽度可不同于在后盖2210的另一部分中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的宽度。例如,在后盖2210的上端中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的宽度可小于在后盖2210的下端中行方向上的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的宽度。如上所述,后盖2210可具有朝着上端变窄的梯形形状。然而,后盖2210不限于此,宽度从下端到上端增加的各种形状可应用于后盖2210。
如图23所示,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后盖2210的前表面接触。具体地,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附接有显示面板120的后盖2210的前表面接触。因此,弯曲的后盖22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的总厚度可分别大于剩余部分中的后盖2210的基础厚度。弯曲的后盖22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的总相应厚度可大于后盖2210的基础厚度与显示面板120的厚度之和。此外,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防止或减轻后盖2210的薄且尖锐的左边缘和右边缘。
在后盖2210形成为具有梯形形状的情况下,当后盖2210卷绕时,弯曲的后盖22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不会干扰正在卷绕的后盖2210的其它部分。此外,弯曲的后盖22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可引导后盖2210的卷绕。
为了详细描述,假设辊151进行三次旋转以使后盖2210完全绕辊151卷绕,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该旋转次数。在该假设下,当辊151进行第一次旋转时,后盖2210的下端区域可绕辊151卷绕。当辊151进行第二次旋转时,后盖2210的中心区域可绕辊151卷绕。当辊151进行第三次旋转时,后盖2210的上端区域可绕辊151卷绕。使后盖2210完全绕辊151卷绕所需的辊151的旋转次数可根据设计而变化,并且后盖2210的下边缘和上边缘的长度也可根据辊151的旋转次数而变化,但不限于此。
首先,弯曲的后盖2210的最左部分EL可包括第一左部分EL1、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三左部分EL3。弯曲的后盖2210的最右部分ER可包括第一右部分ER1、第二右部分ER2和第三右部分ER3。
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可分别是后盖2210的下端中的最左部分和最右部分,并且如图23所示,当后盖2210绕辊151卷绕时可形成最靠近辊151设置的层。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可分别是后盖2210的中心部分中的最左部分和最右部分,并且如图23所示,当后盖2210绕辊151卷绕时可形成第二靠近辊151的层。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可分别是后盖2210的上端中的最左部分和最右部分,并且如图23所示,当后盖2210绕辊151卷绕时可形成最远离辊151的层。
如图23中一起示出的,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可首先绕辊151卷绕。因此,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可与辊151的外周表面直接接触。
在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已绕辊151卷绕的状态下,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可绕卷绕有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的辊151卷绕。然而,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可被设置为不与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交叠,而是与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的后盖2210的中间区域交叠。
与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相比,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可更靠近辊151的横向中心设置。具体地,如图22所示,行方向上的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的宽度从下端到上端变小。因此,设置有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后盖2210的中心部分的宽度可小于设置有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的后盖2210的下端部分的宽度。因此,行方向上的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的宽度可小于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可设置在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的横向空间内。
在第一左部分EL1、第一右部分ER1、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已绕辊151卷绕的状态下,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可绕卷绕有第一左部分EL1、第一右部分ER1、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辊151卷绕。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可被设置为不与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交叠,而是可被设置为与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的后盖2210的中间区域交叠。
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可被设置为比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更靠近辊151的横向中心。具体地,如图22所示,设置有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的后盖2210的上端部分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可小于设置有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后盖2210的中心部分的宽度。因此,行方向上的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之间的宽度可小于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可设置在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的横向空间内。
在后盖2210绕辊151卷绕的状态下,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的最上部分被设置为突出超过显示面板120。在后盖2210绕辊151卷绕的状态下,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的最上部分可分别被设置为突出超过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下表面。因此,当后盖2210卷绕时,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不会移动到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的外侧。
此外,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的突出侧面可分别与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侧面接触。因此,当后盖2210绕辊151卷绕时,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可在与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的侧面接触的同时被引导定位在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因此,当后盖2210卷绕时,朝着后盖2210的前表面突出的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可引导设置有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后盖2210的中心部分稳定地绕辊151卷绕。
类似地,在后盖2210绕辊151卷绕的状态下,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最上部分可分别被设置为突出超过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的下表面。因此,当后盖2210卷绕时,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可仅设置在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并且不会移动到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外侧。
此外,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突出侧面可分别与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的侧面接触。因此,当后盖2210绕辊151卷绕时,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可在与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侧面接触的同时被引导定位在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因此,当后盖2210卷绕时,朝着后盖2210的前表面突出的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可引导设置有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的后盖2210的上端部分稳定地绕辊151卷绕。
如果引导后盖2210的卷绕,则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的侧面以及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侧面可彼此间隔开而不会彼此接触。此外,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侧面以及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的侧面可彼此间隔开而不会彼此接触。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具体示例。
在图22和图23中,作为示例,后盖2210的整个平面形状被示出为具有梯形形状。然而,仅后盖2210的绕辊151卷绕或从辊151解绕的部分区域可形成为具有梯形形状,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如果仅后盖22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A3、第四支撑区域PA4和第二可延展区域MA2要绕辊151卷绕或从辊151解绕,并且后盖22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和第三支撑区域PA3要维持平坦状态,则后盖22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A3、第四支撑区域PA4和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形成为具有梯形形状。此外,第一支撑区域PA1、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和第三支撑区域PA3可形成为具有行方向上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的宽度恒定的矩形形状。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后盖2210可形成为具有行方向上的宽度从下端到上端变窄的梯形形状。当后盖2210卷绕时,由于左边缘和右边缘朝着后盖2210的前表面弯曲,这可使后盖2210的后表面与朝着后盖的前表面突出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之间的干扰最小化。具体地,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朝着附接有显示面板120的后盖2210的表面弯曲,并且可从该表面突出。此外,后盖2210可形成为具有行方向上的下边缘的长度比上边缘的长度长的梯形形状。因此,在卷绕时,辊151的旋转次数越大,绕辊151卷绕的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的宽度越小。因此,即使后盖2210的另一部分进一步卷绕在后盖22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朝着后盖2210的前表面弯曲以突出的一部分上,后盖2210的宽度也可逐渐变窄以容纳后盖2210的卷绕以定位在突出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之间的另一部分。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后盖2210可形成为具有梯形形状,以使得后盖2210的后表面与朝着后盖2210的前表面突出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彼此不干扰。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后盖2210的突出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可引导后盖2210的卷绕和解绕。例如,当辊151进行第一次旋转时,绕辊151卷绕的后盖2210的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可最远离辊151的横向中心设置。接下来,当辊151进行第二次旋转时,绕辊151卷绕的后盖2210的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可设置在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而不会横向移动到第一左部分EL1或第一右部分ER1外侧。当辊151进行第三次旋转时,绕辊151卷绕的后盖2210的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可设置在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而不会横向移动到第二左部分EL2或第二右部分ER2外侧。如上所述,绕辊151卷绕的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各自卷绕以不与自己交叠。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突出超过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下表面以引导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定位在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而不会横向移动到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的空间外侧。类似地,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突出超过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的下表面以引导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定位在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朝着后盖2210的前表面突出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可引导后盖2210绕辊151卷绕以及从辊151解绕,并且防止或抑制后盖2210偏离设计位置。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防止或最小化尖锐边缘。具体地,后盖2210可由非常薄且具有高刚度的材料形成,并且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原本可变得非常尖锐。因此,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朝着后盖2210的前表面(即,后盖2210的附接有显示面板120的表面)弯曲。由于左边缘和右边缘弯曲的后盖22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可具有圆形形状以防止或最小化后盖2210的尖锐边缘,以防止或最小化用户受伤的风险。
图2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图25是绕辊卷绕的图24的显示单元的横截面图。除了后盖2410不同并且添加引导单元GPL和GPR之外,图24和图25的示例显示单元DPh的其它配置可与图22和图23的示例显示单元DPg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如图24所示,左引导单元GPL可设置在后盖2410的左边缘处,并且右引导单元GPR可设置在后盖2410的右边缘处。左引导单元GPL可被设置为包围后盖2410的左边缘。右引导单元GPR可被设置为包围后盖2410的右边缘。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被设置为与后盖24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接触,但不限于该示例配置。
左引导单元GPL可包括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第一至第三左引导单元GPL1、GPL2、GPL3可以是单个邻接左引导单元GPL的三个部分,但不限于此。右引导单元GPR可包括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第一至第三右引导单元GPR1、GPR2、GPR3可以是单个邻接右引导单元GPR的三个部分,但不限于此。
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被设置为分别在后盖2410的下端部分处包围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被设置为分别在后盖2410的中心部分中包围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被设置为分别在的后盖2410的上端部分处包围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
另外,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由具有柔性的材料形成以与后盖2410一起绕辊151卷绕。例如,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由聚合物或橡胶形成,但不限于此。
此外,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包围后盖2410的薄且可能尖锐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形成为平缓曲线的形状。因此,可在后盖2410中防止或最小化尖锐边缘。
如图25所示,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的下表面可被设置在与后盖2410的后表面相同的平面上。即,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的下表面可在与辊151的表面紧密接触的同时卷绕,而不与后盖2410的后表面形成台阶。
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的厚度可大于后盖2410和显示面板120的厚度之和。例如,从后盖2410的后表面(也用作左引导单元GPL的下表面)到左引导单元GPL的上端的第一高度X大于从后盖2410的后表面到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的第二高度Y。此外,从后盖2410的后表面(也用作右引导单元GPR的下表面)到右引导单元GPR的上端的第一高度X大于从后盖2410的后表面到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的第二高度Y。
作为左引导单元GPL或右引导单元GPR的厚度的第一高度X可等于或小于作为后盖2410和显示面板120的组合厚度的第二高度Y的两倍。例如,第二高度Y(后盖2410和显示面板120的组合厚度)和第一高度X(左引导单元GPL或右引导单元GPR的厚度)可满足下式2:
Y<X≤Y×2 [式2]
因此,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中的每一个的厚度可大于后盖2410和显示面板120的组合厚度,但是可等于或小于后盖2410和显示面板120的组合厚度的两倍。
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首先绕辊151卷绕。具体地,后盖2410的下边缘可与辊151紧固,并且后盖2410的下端部分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首先绕辊151卷绕。因此,包围后盖2410的下端部分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的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也可首先绕辊151卷绕以与辊151的外周表面接触。
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处于绕辊151卷绕的状态下,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卷绕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后盖2410的下端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被设置为不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交叠,而是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后盖2410的下端部分交叠。
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被设置为比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更靠近辊151的横向中心。具体地,后盖2410可具有宽度从下端到上端变窄的梯形形状。因此,包围后盖2410的下端区域中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的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宽度可大于包围后盖2410的中心区域中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的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被设置为比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更靠近后盖2410的横向中心。
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处于绕辊151卷绕的状态下,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卷绕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后盖2410的中心部分上。此外,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被设置为不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交叠,而是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后盖2410的中心部分交叠。
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被设置为比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更靠近辊151的横向中心。具体地,设置有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的后盖2410的上端部分的宽度可小于设置有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后盖2410的中心部分的宽度。因此,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被设置为比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更靠近后盖2410的横向中心。
当后盖2410绕辊151卷绕时,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最上部分分别从辊151的外周表面突出超过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相应下表面。因此,当后盖2410卷绕时,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设置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而不会横向移动到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或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外侧。
此外,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突出侧面可分别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侧面接触。因此,当后盖2410绕辊151卷绕时,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在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相应内侧接触的同时被引导设置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因此,当后盖2410卷绕时,朝着后盖2410的前表面突出的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引导设置有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后盖2410的中心部分稳定地绕辊151卷绕。
类似地,在后盖2410绕辊151卷绕的状态下,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最上部分可分别突出超过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的下表面。因此,当后盖2410卷绕时,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设置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而不会横向移动到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或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外侧。
此外,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突出侧面可分别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的外侧接触。因此,当后盖2410绕辊151卷绕时,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在分别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内侧接触的同时被引导设置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因此,当后盖2410卷绕时,朝着后盖2410的前表面突出的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引导设置有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的后盖2410的上端部分稳定地绕辊151卷绕。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分别被设置为包围后盖2410的薄且可能尖锐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否则,存在显示装置的用户或操作者可能由于后盖2410的薄且尖锐的边缘而受伤的风险。此外,薄的后盖2410可能易受来自外部的冲击,以使得后盖2410可能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包围后盖2410的薄且尖锐的边缘的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形成为具有平缓弯曲表面,并且可由比后盖2410更柔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可形成为比后盖2410更厚。因此,可防止或减轻后盖2410的薄且尖锐的边缘。此外,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比组合的后盖2410和显示面板120更厚,以使得后盖24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的刚度可增强。因此,即使外力施加到后盖2410的侧面,后盖2410的变形也可最小化。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后盖2410形成为具有梯形形状,所以朝着后盖2410的前表面突出的左引导单元GPL(包括例如GPL1、GPL2和GPL3)和右引导单元GPR(包括例如GPR1、GPR2和GPR3)可绕辊151卷绕而不会彼此干扰。后盖2410可具有下边缘在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上边缘在行方向上的长度的梯形形状。具体地,后盖2410可具有宽度从下端到上端变窄的梯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后盖2410的下边缘可与辊151紧固以从后盖2410的下端绕辊151卷绕。因此,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首先绕辊151卷绕,然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卷绕。此外,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不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交叠。接下来,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卷绕之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卷绕。此外,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可大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不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交叠。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当后盖2410绕辊151卷绕时,即使后盖2410的另一部分在左引导单元GPL(包括例如GPL1、GPL2和GPL3)和右引导单元GPR(包括例如GPR1、GPR2和GPR3)朝着后盖2410的前表面突出的情况下进一步卷绕,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之间的宽度从后盖2410的下端到上端变小。因此,后盖2410的后表面和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彼此不干扰。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左引导单元GPL(包括例如GPL1、GPL2和GPL3)和右引导单元GPR(包括例如GPR1、GPR2和GPR3)可被设置为引导后盖2410卷绕和解绕。具体地,在后盖2410处于正在卷绕的状态下,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上的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可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的内侧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的外侧接触的同时卷绕而彼此不交叠。此外,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的上表面可被设置为相对于辊151的外周表面高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的下表面。因此,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可由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的上端的一部分引导到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内侧,而不会移动到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的外侧。此外,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上表面可被设置为相对于辊151的外周表面高于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下表面。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在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内侧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外侧彼此接触的情况下卷绕。因此,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由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上端的一部分引导到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内侧,而不会移动到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外侧。同样,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分别引导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设置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左引导单元GPL(包括例如GPL1、GPL2和GPL3)和右引导单元GPR(包括例如GPR1、GPR2和GPR3)在其相应内侧和外侧彼此接触的情况下卷绕,可引导后盖2410卷绕和解绕。因此,当后盖2410绕辊151卷绕或从辊151解绕时,可在卷绕或解绕的同时使后盖2410与设计位置的偏离最小化。
图26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除了后盖2610不同之外,图26的示例显示单元DPi的其它配置可与图24和图25的示例显示单元DPh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如图26所示,后盖26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形成为具有阶梯形状。此外,后盖2610的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的宽度可恒定。同样,后盖2610的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的宽度可恒定,并且后盖2610的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之间的宽度可恒定。因此,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宽度也可恒定,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也可恒定,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之间的宽度也可恒定。
在后盖2610的下边缘处行方向上的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的宽度可大于在后盖2610的上边缘处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之间的宽度。行方向上的后盖2610的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的宽度可最大,行方向上的后盖2610的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之间的宽度可最小。即,后盖2610的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的宽度、后盖2610的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的宽度以及后盖2610的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之间的宽度可按该次序变小。此外,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宽度、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以及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之间的宽度可按该次序变小。
由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所以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不会干扰后盖2610的后表面。具体地,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首先绕辊151卷绕。接下来,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处于绕辊151卷绕的状态下,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卷绕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后盖2610的下端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所以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不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交叠。此外,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被设置为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后盖2610的下端部分交叠。因此,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被设置在后盖2610的中心部分中的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外侧,以不干扰后盖2610的中心部分的后表面。
由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之间的宽度,所以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不会干扰后盖2610的后表面。具体地,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处于绕辊151卷绕的状态下,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卷绕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后盖2610的中心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之间的宽度,所以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不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交叠。此外,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被设置为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后盖2610的中心部分交叠。因此,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被设置在后盖2610的上端部分中的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外侧,以不干扰后盖2610的上端部分的后表面。
另外,列方向上的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长度可分别大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长度。此外,列方向上的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的长度可分别大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长度。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以及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在列方向上的相应长度可基于绕辊151卷绕一次所需的后盖2610在列方向上的长度来确定。具体地,后盖2610已经绕辊卷绕越多,由于卷绕的后盖2610和显示面板120的厚度增加,再一次绕辊151卷绕所需的后盖2610的长度越大。
例如,列方向上的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相应长度可等于后盖2610绕辊151卷绕一次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后盖2610绕其卷绕的辊151的半径确定的辊151的周长可对应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相应长度。即,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相应长度可基于后盖2610绕辊151卷绕一次的长度来设计。
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相应长度可等于后盖2610绕辊151的第二卷绕长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后盖2610的下端部分已经绕辊151卷绕,所以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相应长度可对应于在后盖2610的下端部分绕辊151卷绕的情况下辊151的周长。因此,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相应长度可大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相应长度。即,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相应长度可基于后盖2610第二次绕辊151卷绕的长度来设计。
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的相应长度可等于后盖2610绕辊151的第三卷绕长度。由于后盖2610的下端部分和中心部分已经绕辊151卷绕,所以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的相应长度对应于在后盖2610的下端部分和中心部分绕辊151卷绕的情况下辊151的周长。因此,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的相应长度可大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相应长度。即,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的相应长度可基于后盖2610第三次绕辊151卷绕的长度来设计。
在图26中,基于后盖2610绕辊151卷绕三次的示例情况,后盖2610被示出为分成下端部分、中心部分和上端部分。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特定示例,根据后盖2610绕辊151卷绕的次数,后盖2610可被分成更大或更小数量的区域。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后盖26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各自形成为具有阶梯形状。因此,朝着后盖2610的前表面突出的左引导单元GPL(包括例如GPL1、GPL2和GPL3)和右引导单元GPR(包括例如GPR1、GPR2和GPR3)可绕辊151卷绕,而不会彼此干扰。因此,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首先绕辊151卷绕,然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卷绕。此外,行方向上的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宽度可大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分别不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交叠。接下来,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处于卷绕的状态下,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卷绕第三圈。此外,行方向上的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可大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分别不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交叠。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后盖2610可具有阶梯形状,以使得后盖2610的后表面与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彼此不干扰。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基于绕辊151卷绕一次的后盖2610在列方向上的长度,后盖26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具有阶梯形状。因此,朝着后盖2610的前表面突出的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引导后盖2610卷绕和解绕。例如,当辊151进行一次旋转时,后盖2610的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绕辊151卷绕。当辊151进行第二次旋转时,后盖2610的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卷绕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后盖2610的下端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行方向上的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宽度可大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设置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当辊151进行第三次旋转时,后盖2610的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卷绕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后盖2610的中心部分上。此外,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可大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设置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突出超过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下表面以引导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设置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类似地,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突出超过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的下表面以引导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设置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朝着后盖2610的前表面突出的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引导后盖2610绕辊151卷绕或从辊151解绕。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也可描述如下: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后盖,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上并具有多个开口。后盖的多个边缘当中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朝着显示面板弯曲。
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的侧面间隔开以与显示面板的该侧面相对。
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后盖的与显示面板相对的一个表面接触。
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的后表面接触。显示装置还可包括粘合层,该粘合层填充在后盖的一个表面的与左边缘和右边缘相邻的一部分与显示面板之间。
该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基板;以及像素单元,其设置在基板的后表面上,并且左边缘和右边缘可被设置为与基板的后表面接触。
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基板;像素单元,其设置在基板的后表面上:以及多个绝缘层,其设置在基板和像素单元之间。左边缘和右边缘可被设置为与所述多个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绝缘层的后表面接触。
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的侧面接触。显示装置还可包括粘合层,该粘合层填充在后盖的一个表面的与左边缘和右边缘相邻的一部分与显示面板之间。
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基板;以及多个绝缘层,其设置在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左边缘和右边缘可被设置为与基板和所述多个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绝缘层的侧面接触。
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显示面板的前表面接触。显示装置还可包括粘合层,该粘合层填充在后盖的一个表面的与左边缘和右边缘相邻的一部分与显示面板之间。
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基板;以及像素单元,其设置在基板的所述后表面上。左边缘和右边缘可被设置为与基板的前表面接触。
粘合层还可包括吸湿剂。
显示装置还可包括辅助封装层,其覆盖显示面板的多个边缘当中的上边缘。辅助封装层可覆盖在显示面板的上边缘与后盖的一个表面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该可卷曲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后盖,其在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上支撑柔性显示面板并且包括多个开口;外壳单元,其中容纳有柔性显示面板和后盖;以及辊单元,其使柔性显示面板和后盖在列方向上卷绕或解绕。后盖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朝着柔性显示面板弯曲以使得后盖的最左部分和最右部分具有圆形形状。
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柔性显示面板的侧面接触。
左边缘和右边缘可弯曲以与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的相对侧面接触。
可卷曲显示装置还可包括粘合层,其填充由柔性显示面板和后盖形成的空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或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本公开的显示装置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这些修改和变化,只要其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6月28日提交于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8-0075053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Claims (16)

1.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后盖,该后盖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上并具有多个开口,
其中,所述后盖的多个边缘当中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朝着所述显示面板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左边缘和所述右边缘弯曲以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间隔开,以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侧面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左边缘和所述右边缘弯曲以与所述后盖的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的一个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左边缘和所述右边缘弯曲以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后表面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粘合层,该粘合层填充在所述后盖的一个表面的与所述左边缘和所述右边缘相邻的一部分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以及
像素单元,该像素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后表面上,并且
其中,所述左边缘和所述右边缘被设置为与所述基板的所述后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像素单元,该像素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后表面上;以及
多个绝缘层,所述多个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像素单元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左边缘和所述右边缘被设置为与所述多个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绝缘层的后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左边缘和所述右边缘弯曲以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粘合层,该粘合层填充在所述后盖的一个表面的与所述左边缘和所述右边缘相邻的一部分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以及
多个绝缘层,所述多个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并且
其中,所述左边缘和所述右边缘被设置为与所述基板和所述多个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绝缘层的侧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左边缘和所述右边缘弯曲以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前表面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粘合层,该粘合层填充在所述后盖的一个表面的与所述左边缘和所述右边缘相邻的一部分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以及
像素单元,该像素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后表面上,并且
其中,所述左边缘和所述右边缘被设置为与所述基板的前表面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粘合层还包括吸湿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还包括:
辅助封装层,该辅助封装层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多个边缘当中的上边缘,
其中,所述辅助封装层覆盖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上边缘与所述后盖的一个表面之间。
13.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该可卷曲显示装置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
后盖,该后盖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上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并且包括多个开口;
外壳单元,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和所述后盖被容纳在该外壳单元中;以及
辊单元,该辊单元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和所述后盖在列方向上卷绕或解绕,
其中,所述后盖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朝着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曲以使得所述后盖的最左部分和最右部分具有圆形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左边缘和所述右边缘弯曲以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侧面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左边缘和所述右边缘弯曲以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的相对侧面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该可卷曲显示装置还包括:
粘合层,该粘合层填充由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和所述后盖形成的空间。
CN201910598284.1A 2018-06-28 2019-06-28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06603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75053 2018-06-28
KR1020180075053A KR101966787B1 (ko) 2018-06-28 2018-06-28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0326A true CN110660326A (zh) 2020-01-07

Family

ID=66164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98284.1A Pending CN110660326A (zh) 2018-06-28 2019-06-28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588243B1 (zh)
KR (1) KR101966787B1 (zh)
CN (1) CN110660326A (zh)
TW (1) TWI70838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1762A (zh) * 2020-01-08 2020-05-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组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2420947A (zh) * 2020-11-16 2021-02-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23414A (zh) * 2021-05-17 2021-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12390A (ko) * 2019-07-25 2021-02-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303802B1 (ko) * 2019-08-06 2021-09-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KR20210033696A (ko) 2019-09-19 2021-03-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20210100122A1 (en) * 2019-09-26 2021-04-0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liquid-activated seal
KR20210055229A (ko) * 2019-11-07 2021-05-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392955B1 (ko) * 2019-11-21 2022-04-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EP4138065A4 (en) * 2020-04-14 2024-01-03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KR20220028959A (ko) 2020-08-31 2022-03-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3888978B (zh) * 2021-10-20 2022-09-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57996A (ja) * 2006-12-20 2008-07-10 Fujifilm Corp 表示素子及び携帯機器並びに撮像装置
CN101578916A (zh) * 2007-05-15 2009-11-11 夏普株式会社 电致发光元件
CN101731006A (zh) * 2007-06-04 2010-06-09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1915999A (zh) * 2010-07-12 2010-1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非平面显示模块及其背框支撑架构造
CN102831824A (zh) * 2011-06-15 2012-12-19 索尼公司 显示器和电子单元
JP2014010294A (ja) * 2012-06-29 2014-01-20 Japan Display Inc 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装置
CN104076547A (zh) * 2013-03-29 2014-10-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20150077657A1 (en) * 2014-07-30 2015-03-19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Touch device with curved surface
CN104794993A (zh) * 2015-03-02 2015-07-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08666A (zh) * 2013-06-04 2016-02-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壁挂式柔性显示器
CN105590554A (zh) * 2014-11-12 2016-05-1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卷曲的显示器
CN105867532A (zh) * 2016-03-25 2016-08-17 福州市鼓楼区智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屏幕
US20170060183A1 (en) * 2015-08-24 2017-03-02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Retractable Displays
CN107004698A (zh) * 2014-12-15 2017-08-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包括圆化边缘的支承层的柔性显示装置
US20180070466A1 (en) * 2016-09-05 2018-03-08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US20180070467A1 (en) * 2016-09-05 2018-03-08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CN107886846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08008557A (zh) * 2016-10-27 2018-05-08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6996B2 (ja) * 2002-03-13 2008-07-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デバイス製造装置
JP2003288065A (ja) * 2002-03-28 2003-10-10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202094A (ja) * 2004-01-15 2005-07-28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の基板、薄膜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薄膜デバイス、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US8576209B2 (en) * 2009-07-07 2013-11-0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KR101385438B1 (ko) * 2012-06-12 2014-04-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20140041119A (ko) * 2012-09-27 2014-04-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GB2508194A (en) * 2012-11-23 2014-05-28 Averly Ip Ltd Memory material frame to cause flexible display panel to become rigid
KR20160126788A (ko) * 2015-04-24 2016-1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전자 종이 표시 장치
KR102591373B1 (ko) * 2015-11-27 2023-10-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51121B1 (ko) * 2016-09-01 2023-07-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12271A1 (en) * 2006-12-20 2008-09-04 Fujifilm Corporation Display element, portable equipment and imaging device
JP2008157996A (ja) * 2006-12-20 2008-07-10 Fujifilm Corp 表示素子及び携帯機器並びに撮像装置
CN101578916A (zh) * 2007-05-15 2009-11-11 夏普株式会社 电致发光元件
CN101731006A (zh) * 2007-06-04 2010-06-09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1915999A (zh) * 2010-07-12 2010-1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非平面显示模块及其背框支撑架构造
CN102831824A (zh) * 2011-06-15 2012-12-19 索尼公司 显示器和电子单元
JP2014010294A (ja) * 2012-06-29 2014-01-20 Japan Display Inc 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装置
CN104076547A (zh) * 2013-03-29 2014-10-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5308666A (zh) * 2013-06-04 2016-02-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壁挂式柔性显示器
US20150077657A1 (en) * 2014-07-30 2015-03-19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Touch device with curved surface
CN105590554A (zh) * 2014-11-12 2016-05-1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卷曲的显示器
CN107004698A (zh) * 2014-12-15 2017-08-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包括圆化边缘的支承层的柔性显示装置
CN104794993A (zh) * 2015-03-02 2015-07-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060183A1 (en) * 2015-08-24 2017-03-02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Retractable Displays
CN105867532A (zh) * 2016-03-25 2016-08-17 福州市鼓楼区智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屏幕
US20180070466A1 (en) * 2016-09-05 2018-03-08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US20180070467A1 (en) * 2016-09-05 2018-03-08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CN107886846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08008557A (zh) * 2016-10-27 2018-05-08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1762A (zh) * 2020-01-08 2020-05-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组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1091762B (zh) * 2020-01-08 2023-08-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组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2420947A (zh) * 2020-11-16 2021-02-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23414A (zh) * 2021-05-17 2021-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88243B1 (en) 2023-08-09
EP3588243A1 (en) 2020-01-01
TWI708386B (zh) 2020-10-21
TW202002279A (zh) 2020-01-01
KR101966787B1 (ko) 2019-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35546B (zh) 显示装置
CN110660325B (zh) 显示装置
US11256295B2 (en) Display device
EP3588243B1 (en) Rollable display device
US11304315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2647358B1 (ko) 표시 장치
KR20200046336A (ko) 표시 장치
KR102573780B1 (ko) 표시 장치
KR20200031947A (ko) 표시 장치
KR20200063774A (ko) 표시 장치
KR20200053354A (ko) 표시 장치
KR20230110234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