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20463A - 定子单元、马达和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子单元、马达和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20463A
CN110620463A CN201910323089.8A CN201910323089A CN110620463A CN 110620463 A CN110620463 A CN 110620463A CN 201910323089 A CN201910323089 A CN 201910323089A CN 110620463 A CN110620463 A CN 110620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side connector
stator
board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230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崎雄太
青井英树
北村佳久
川田纯也
井筒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20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04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子单元、马达和送风装置。定子单元包括:定子,所述定子能够驱动转子,所述转子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旋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定子的下方,并与定子电连接;引线单元;以及覆盖部,所述覆盖部覆盖定子以及基板。基板具有设置于该基板的下表面的基板侧连接器。引线单元还具有:引线,所述引线的一端部与基板电连接,并且另一端部被引出到定子单元的外部;以及引线侧连接器,所述引线侧连接器设置于该引线单元的一端部,并且与基板侧连接器嵌合。覆盖部包含覆盖基板侧连接器和引线侧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的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

Description

定子单元、马达和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子单元、马达和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为了提高基板与引线的连接部分的防水性而覆盖该连接部分的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2001-317486号公报的密封泵中,为了防止湿气的进入,在连接有引线的连接器焊接于印刷基板的外侧面部的部分设置有模塑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174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日本特开2001-317486号公报中,若使引线弯曲,则焊接于基板的连接器从基板的法线方向倾斜,由此有可能在模塑剂与连接器之间产生间隙。此时,水经由该间隙而到达被焊接的部分,由此有可能导致被焊接的部分生锈,或者在被焊接的部分发生短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基板与引线的一端部的电连接部分的耐环境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定子单元具有能够驱动转子的定子,所述转子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旋转。定子单元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定子的下方,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引线单元,所述引线单元具有引线,所述引线的一端部与所述基板电连接,并且所述引线的的另一端部被引出到所述定子单元的外部;以及覆盖部,所述覆盖部覆盖所述定子以及基板。所述基板具有设置于该基板的下表面的基板侧连接器。所述引线单元还具有引线侧连接器,所述引线侧连接器设置于该引线单元的一端部,并且与所述基板侧连接器嵌合。所述覆盖部包含覆盖所述基板侧连接器和所述引线侧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的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马达包括:转子,所述转子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旋转;以及上述的定子单元,所述定子单元具有能够驱动所述转子的定子。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送风装置包括:上述的马达;以及叶片,所述叶片能够与所述马达的转子一同旋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定子单元、马达、送风装置,能够提高基板与引线的一端部的电连接部分的耐环境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送风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2是放大送风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的图。
符号说明
100···马达、101···转子、102···定子单元、200···叶片部、300···送风装置、10···轴、11···轴保持架、12···保持部件、121···转子盖部、122···转子主体部、123···叶片部、13···轭、14···磁铁、20···定子、21···定子铁芯、22···绝缘件、23···线圈部、30···基板、31···基板侧连接器、32···基板端子部、40···引线单元、41···引线、42···引线侧连接器、43···引线端子部、50···覆盖部、51···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2···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3···引线覆盖部、54···引线侧连接器填充部、55···基板侧连接器填充部、60···机壳、61···托架、61a···引线口部、611···下盖部、612···轴承保持架保持部、613···外壁部、62···轴承保持架、620···轴承、63···机壳筒部、64···轮辐、70···盖、CA···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送风装置300中与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CA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从后述的盖70沿轴向朝向后述的轴保持架11的轴向一侧的方向称为“上方”。将从轴保持架11沿轴向朝向盖70的轴向另一侧的方向称为“下方”。在各个构成要素中,将上方的端部称为“上端部”,将上端部的轴向位置称为“上端”。而且,将下方的端部称为“下端部”,将下端部的轴向位置称为“下端”。并且,在各个构成要素的表面中,将面向上方的面称为“上表面”,将面向下方的面称为“下表面”。
并且,将与中心轴线CA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着径向朝向中心轴线CA的径向一侧的方向称为“内侧”。将沿着径向远离中心轴线CA的径向另一侧的方向称为“外侧”。在各个构成要素中,将内侧的端部称为“内端部”,将内端部的径向位置称为“内端”。而且,将外侧的端部称为“外端部”,将外端部的径向位置称为“外端”。并且,在各个构成要素的表面中,将面向内侧的侧面称为“内侧面”,将面向外侧的侧面称为“外侧面”。
并且,将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称为“周向”。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环状”除了包含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的全周范围内无缝隙且连续地连成一体的形状之外,还包含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全周的一部分具有断开处的圆弧状。
另外,以上说明的方向、端部、位置以及面等称呼并不表示组装于实际的设备时的位置关系以及方向等。
<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送风装置300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图2是放大送风装置300的一部分的截面的图。另外,图1示出了用包含中心轴线CA的假想的平面剖切送风装置300时的送风装置300的截面结构。
<1-1.送风装置>
送风装置300包括马达100和叶片部200。马达100驱动叶片部200旋转。叶片部200能够与马达100的后述的转子101一同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CA为中心而旋转。送风装置300通过叶片部200的旋转而产生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的气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装置300是沿轴向送出气流的轴流风扇,但是不限定于该例示。例如,送风装置300也可以是沿径向送出气流的离心风扇。
<1-2.马达的结构>
接下来,对马达100的结构进行说明。马达100包括转子101和定子单元102。转子101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CA为中心而旋转。定子单元102具有能够驱动该转子101的定子20。
<1-2-1.转子的结构>
对转子101的结构进行说明。转子101具有轴10、轴保持架11、有盖筒状的保持部件12、轭13以及磁铁14。
轴10是转子101的旋转轴。轴10能够与轴保持架11、保持部件12、轭13、磁铁14以及叶片部200一同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旋转。另外,并不限定于该例示,轴10也可以是安装于定子单元102的固定轴。另外,在轴10是固定轴的情况下,代替后述的轴承620而在轴10与轴保持架11之间设置轴承。
轴保持架11在马达100的上部安装于轴10。在本实施方式中,轴保持架11安装于轴10的上端部,并从轴10的外侧面朝向外侧扩展。
保持部件12具有转子盖部121和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转子筒部122。转子盖部121呈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环状以及沿径向扩展的板状。转子盖部121覆盖转子筒部122的上端部。在转子盖部121的内端部连接有轴保持架11的外端部。转子筒部122从转子盖部121的外端部向下方延伸。在转子筒部122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叶片部200。在转子筒部122的内侧面设置有轭13。
轭13呈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并对磁铁14进行保持。在轭13的内侧面设置有磁铁14。
磁铁14位于比定子单元102的定子20靠外侧的位置处,并在径向上与定子20的外侧面相对。磁铁14具有相互不同的磁极。各磁极在周向上交替排列。磁铁14也可以呈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环状。或者,磁铁14也可以是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磁铁片。
<1-2-2.定子单元的结构>
接下来,对定子单元102的结构进行说明。定子单元102包括定子20、基板30、引线单元40、覆盖部50以及机壳60。另外,在后面对覆盖部50进行说明。
如上述,定子单元102具有定子20。定子20能够驱动转子101,所述转子101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CA为中心而旋转。定子20呈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环状,并被机壳60的后述的轴承保持架62保持。更具体地说,在驱动马达100时,定子20驱动转子101,使转子101在周向上旋转。定子20具有定子铁芯21、绝缘件22以及多个线圈部23。定子铁芯21是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环状的磁性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层叠多张板状的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体。定子铁芯21固定于轴承保持架62。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21的内端部固定于轴承保持架62的外侧面。定子铁芯21的外侧面在径向上与磁铁14相对。绝缘件22覆盖定子铁芯21的至少一部分。绝缘件22是使用树脂材料等的绝缘部件。多个线圈部23分别是导线隔着绝缘件22卷绕于定子铁芯21而成的绕组部件。导线的端部与基板30电连接。
如前述,定子单元102还具有基板30。基板30设置于比定子20靠下方的位置处。基板30与定子20电连接。例如,设置于基板30的配线部(省略图示)与线圈部23的导线电连接。并且,基板30具有:设置于基板30的下表面的基板侧连接器31;以及与基板30的配线部电连接的基板端子部32。基板端子部32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基板侧连接器31的内部。
如前述,定子单元102还具有引线单元40。引线单元40具有引线41、引线侧连接器42以及引线端子部43。引线41的一端部与基板30电连接。引线41的另一端部被引出到定子单元102的外部。引线侧连接器42设置于引线单元40的一端部,并与基板侧连接器31嵌合。例如,在引线侧连接器42的内部***有引线41。即,引线侧连接器42例如设置于引线41的一端部。引线端子部43与引线41的一端部电连接。引线端子部43的至少一部分与引线41的一端部一同容纳于引线侧连接器42的内部。在引线侧连接器42与基板侧连接器31嵌合时,引线端子部43与基板端子部32电连接,由此引线41的一端部与基板30的配线部电连接。
在引线侧连接器42中,优选引线侧连接器42的上部沿轴向延伸,并且该引线侧连接器42的下部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在图2中,引线侧连接器42的上部向上方延伸。而且,引线侧连接器42的下部向外侧延伸。即,引线侧连接器42的下部是所谓的L角形状。引线41的一端部沿与上述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到引线侧连接器42的下部,并与引线端子部43的下端部电连接。并且,在图2中,引线端子部43是沿轴向延伸的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是L角形状。这样一来,在将引线侧连接器42与基板侧连接器31连接时,如图2所示,也可以不向轴向的上方弯曲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引线41的一端部。因而,容易地进行引线41的配线。并且,与向上方弯曲引线41的一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缩短引线侧连接器42以及在轴向上布置的引线41的长度。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引线侧连接器42也可以是上述的L角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在该情况下,引线41的一端部例如沿轴向***到引线侧连接器42的下部。
并且,优选引线侧连接器42使用防水类型的连接器。此时,引线41的一端部例如也可以密闭在引线侧连接器42的内部。这样一来,能够防止水进入到引线侧连接器42的内部。因而,能够避免水到达位于引线侧连接器42的内部的引线41的一端部。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引线侧连接器42也可以不是防水类型的连接器。因而,引线41的一端部也可以不密封在引线侧连接器42的内部。
机壳60包含托架61、轴承保持架62、机壳筒部63以及轮辐64。换句话说,定子单元102具有托架61、轴承保持架62、机壳筒部63以及轮辐64。
托架61支承轴承保持架62。如前述,定子单元102还具有托架61。托架61设置于比定子20以及基板30靠下方的位置处。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61呈有盖筒状。在托架61的盖部分的中央设置有供轴承保持架62的下端部嵌合的开口。
托架61具有下盖部611、轴承保持架保持部612以及外壁部613。
下盖部611呈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圆环状以及沿径向扩展的板状。在下盖部611的内端部设置有轴承保持架保持部612。在下盖部611的外端部设置有外壁部613。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盖部611的下表面设置于比基板侧连接器31靠下方的位置处。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61的下表面位于比基板侧连接器31靠下方的位置处。这样一来,至少基板侧连接器31不比托架61向下方探出。因而,能够通过覆盖部50覆盖基板侧连接器31。更具体地说,能够通过后述的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进行覆盖。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托架61的下表面(即下盖部611的下表面)也可以位于比基板侧连接器31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盖部611的下表面设置于比引线侧连接器42靠下方的位置处。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61的下表面位于比引线侧连接器42靠下方的位置处。这样一来,引线侧连接器42不比托架61向下方探出。因而,能够通过覆盖部50覆盖引线侧连接器42。更具体地说,能够通过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后述的引线覆盖部53进行覆盖。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定子单元102的轴向尺寸增加。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托架61的下表面(即下盖部611的下表面)也可以位于比引线侧连接器42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处。
并且,在托架61的下盖部611设置有沿轴向贯通下盖部611的引线口部61a。在引线口部61a内贯穿***有与基板侧连接器31连接的引线单元40的一端部,并填充有覆盖部5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线口部61a内贯穿***有引线侧连接器42的上端部。并且,在引线口部61a的上部中的与引线单元40的一端部之间填充有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的一部分。在引线口部61a的下部中的与引线单元40的一端部之间填充有引线覆盖部53的一部分。
轴承保持架保持部612对轴承保持架62进行保持。轴承保持架保持部612从下盖部611的内端部向上方突出,并沿周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保持部612呈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而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在轴承保持架保持部612的内端部设置并固定有轴承保持架62的下端部。
外壁部613从下盖部611的外端部向上方突出,并沿周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壁部613呈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环状。
接下来,轴承保持架62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轴承保持架62贯穿***于托架61的轴承保持架保持部612内,并固定于该轴承保持架保持部612内。在轴承保持架62固定有定子20的内端部。轴承保持架62支承定子20。
并且,在轴承保持架62的内部中的马达100的上部以及下部设置有轴承620。而且,在轴承保持架62以及轴承620内***有轴10。轴承保持架62借助轴承620将轴10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620是球轴承,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例如也可以是套筒轴承等。
机壳筒部63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机壳筒部63通过轮辐64在送风装置300的下部与托架61连接。例如,轮辐64的外端部与机壳筒部63的内侧面连接。轮辐64的内端部与托架61的外端部连接。机壳筒部63借助轮辐64支承托架61。
机壳筒部63容纳马达100以及叶片部200。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机壳60容纳转子101、机壳筒部63以外的定子单元102以及叶片部200。
盖70嵌入到轴承保持架62的下端部内,覆盖该轴承保持架62的下端部和设置于托架61的盖部分的中央的开口。
<1-2-3.覆盖部的结构>
接下来,对覆盖部5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前述,定子单元102还具有覆盖部50。覆盖部50覆盖定子20和基板30。覆盖部50例如使用环氧树脂、硅酮树脂等树脂材料。
覆盖部50包含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引线覆盖部53、引线侧连接器填充部54以及基板侧连接器填充部55。
如上述,覆盖部50包含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覆盖基板侧连接器31的一部分。在图2中,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在基板侧连接器31的外部覆盖基板侧连接器31的外侧面中的下端部以外的部分。例如,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覆盖基板侧连接器31的外侧面中的上端部、基板30与基板侧连接器31的上端部的连接部分(尤其是基板30与基板侧连接器31的上端部的界面)。并且,在图2中,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还覆盖定子20以及基板30等。另外,并不限定于图2的例示,定子20以及基板30(其中,基板30与基板侧连接器31的上端部的连接部分以外的部分)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被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引线覆盖部53、引线侧连接器填充部54以及基板侧连接器填充部55以外的覆盖部50的一部分覆盖。
如前述,覆盖部50还包含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覆盖基板侧连接器31和引线侧连接器42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在图2中,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覆盖基板侧连接器31的下端部中的外侧面和引线侧连接器42的上端部中的外侧面。另外,并不限定于图2的例示,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例如可以覆盖基板侧连接器31的外侧面整体,也可以覆盖引线侧连接器42的外侧面整体。这样一来,例如能够在将引线侧连接器42与基板侧连接器31嵌合之后,通过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覆盖基板侧连接器31和引线侧连接器42的至少一部分。另外,通过将引线侧连接器42设置于引线单元40的一端部并与基板侧连接器31嵌合,即使在设置覆盖部50(尤其是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之后弯曲引线41,也能够与引线单元40的一端部以及引线侧连接器42能够自由移动的状态相比抑制或固定它们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或防止覆盖部50(尤其是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因引线41的弯曲等而从引线41以及引线侧连接器42剥离。因而,能够提高基板30与引线41的一端部的电连接部分的耐环境性。
而且,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覆盖基板侧连接器31与引线侧连接器42之间的连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即,如图2所示,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覆盖该连接部分,更优选覆盖该连接部分全部。这样一来,能够抑制或防止水经由基板侧连接器31与引线侧连接器42之间的连接部分而到达基板30的下表面中的面向基板侧连接器31的内部的区域、基板端子部32、引线41的一端部以及引线端子部43等。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基板30与引线41的一端部的电连接部分的耐环境性。
并且,如前述,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填充于托架61的引线口部61a的上部,进一步覆盖引线口部61a的上端部。这样一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基板侧连接器31与引线侧连接器42之间的连接部分配置于引线口部61a的附近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同时密封该连接部分和引线口部61a,从而能够防止水分以及尘埃等进入。另外,更优选基板侧连接器31与引线侧连接器42之间的连接部分为引线口部61a的内部。通过在基板侧连接器31以及引线侧连接器42与引线口部61a的内表面之间的狭小的部位填充覆盖部50或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能够抑制因随着填充材料的固化或温度变化产生的体积变化而发生龟裂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和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是相互分体的部件。这样一来,能够在将引线侧连接器42与基板侧连接器31嵌合之前,作业性良好地设置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例如,即使在设置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的部分存在复杂的形状、狭小部,也能够比在将引线侧连接器42与基板侧连接器31嵌合之后设置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的情况容易地设置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例如,即使在通过真空抽取等而去除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内的空气来进行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不影响引线41以及引线侧连接器42等的方式设置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和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使用相互不同的材料而设置。这样一来,能够根据基板30与引线41的一端部的电连接部分所需的特性(例如防水性等)而选择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的材料。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也可以使用与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相同的材料而设置。另外,即使两者所使用的材料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的工序与设置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的工序也是独立的工序。因此,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能够作为相互分体的部件来进行区别。
如上述,覆盖部50还包含引线覆盖部53。如前述,引线覆盖部53填充于托架61的引线口部61a的下部,进一步覆盖引线口部61a的下端部、引线41的端部以及引线侧连接器42的下部。尤其是引线覆盖部53在引线侧连接器42的外部至少对***到引线侧连接器42的内部的引线41的一端部与引线侧连接器42之间进行覆盖。
这样一来,能够通过引线覆盖部53进一步提高基板30与引线41的一端部的电连接部分的耐环境性。并且,通过引线41的一端部***到引线侧连接器42内,即使在设置覆盖部50(尤其是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之后弯曲引线41,引线单元40的一端部也不易移动或固定。因此,通过引线41的弯曲等,引线覆盖部53不易从引线41以及引线侧连接器42剥离。即,不易在引线覆盖部53与引线41以及引线侧连接器42之间产生间隙。因而,如上述的引线覆盖部53的覆盖对于提高上述的连接部分的耐环境性的方面尤其有效。
并且,在引线41***到引线侧连接器42的内部的部分配置于引线口部61a的附近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引线覆盖部53同时密封该被***的部分和引线口部61a,从而能够防止水分以及尘埃等进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被***的部分配置于引线口部61a的外部,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配置于引线口部61a的内部。而且,引线41也可以在引线侧连接器42的外部隔着引线覆盖部53与托架61或引线口部61a的内表面相对。
另外,引线覆盖部53也可以是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分体的部件。即,引线覆盖部53也可以使用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相同的材料或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不同的材料并通过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不同的工序设置。
或者,引线覆盖部53和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也可以是一体的部件的一部分。即,引线覆盖部53和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并通过相同的工序设置。这样一来,能够提高设置覆盖部50的工序的作业性。
如上述,覆盖部50还包含引线侧连接器填充部54。引线侧连接器填充部54填充于引线侧连接器42的内部。更具体地说,引线侧连接器填充部54在引线侧连接器42的内部填充于引线侧连接器42与基板端子部32或引线端子部43之间。
引线侧连接器填充部54也可以是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成为一体的部件的一部分。即,引线侧连接器填充部54也可以使用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相同的材料并且通过相同的工序设置。换句话说,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也可以还填充于引线侧连接器42的内部。这样一来,通过在引线侧连接器42的内外设置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能够进一步提高引线侧连接器42以及引线41的一端部的防水性。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引线侧连接器填充部54也可以是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分体的部件。即,引线侧连接器填充部54也可以使用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相同的材料或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不同的材料并通过至少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不同的工序设置。
如上述,覆盖部50还包含基板侧连接器填充部55。基板侧连接器填充部55用树脂材料填充基板侧连接器31的内部。更具体地说,基板侧连接器填充部55的树脂材料在基板侧连接器31的内部填充于基板侧连接器31与基板端子部32或引线端子部43之间。这样一来,在基板侧连接器31的外侧设置有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51,并且在基板侧连接器31的内部填充有基板侧连接器填充部55。由此,能够在基板侧连接器31的内外设置覆盖部50。因而,能够提高基板侧连接器31的防水性。
基板侧连接器填充部55也可以是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成为一体的部件的一部分。即,基板侧连接器填充部55也可以使用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相同的材料并且通过相同的工序设置。换句话说,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也可以还填充于基板侧连接器31的内部。这样一来,能够通过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相同的工序设置基板侧连接器填充部55。并且,只要引线侧连接器填充部54和基板侧连接器填充部55是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成为一体的部件的一部分,则通过在各连接器31、42的内部设置一体的部件,更加不易在各连接器31、42的内部产生间隙。因此,水不易进入到各连接器31、42的内部。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基板30与引线41的一端部的电连接部分的耐环境性。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基板侧连接器填充部55也可以是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分体的部件。即,基板侧连接器填充部55也可以使用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相同的材料或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不同的材料并通过至少与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52不同的工序设置。
<2.其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追加各种变更来实施。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事项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任意组合。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马达100是外转子型,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是内转子型。
本公开在引线单元与基板电连接的定子单元以及具有该定子单元的马达、送风装置中有用。

Claims (14)

1.一种定子单元,其具有能够驱动转子的定子,所述转子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旋转,
所述定子单元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定子的下方,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
引线单元,所述引线单元具有引线,所述引线的一端部与所述基板电连接,并且所述引线的另一端部被引出到所述定子单元的外部;以及
覆盖部,所述覆盖部覆盖所述定子以及基板,
所述基板具有设置于该基板的下表面的基板侧连接器,
所述引线单元还具有引线侧连接器,所述引线侧连接器设置于该引线单元的一端部,并且该引线侧连接器与所述基板侧连接器嵌合,
所述覆盖部包含覆盖所述基板侧连接器和所述引线侧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的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定子单元还具有托架,所述托架设置于比所述定子以及所述基板靠下方的位置处,
所述托架的下表面位于比所述基板侧连接器靠下方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托架的下表面位于比所述引线侧连接器靠下方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覆盖所述基板侧连接器与所述引线侧连接器之间的连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覆盖部还包含覆盖所述基板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
所述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和所述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是相互分体的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基板侧连接器覆盖部和所述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使用相互不同的材料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引线的一端部被密封于所述引线侧连接器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覆盖部还包含引线覆盖部,
所述引线覆盖部在所述引线侧连接器的外部,至少对被***到所述引线侧连接器的内部的所述引线的一端部与所述引线侧连接器之间进行覆盖。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还填充于所述引线侧连接器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覆盖部还包含用树脂材料填充所述基板侧连接器的内部的基板侧连接器填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基板侧连接器填充部是与所述引线侧连接器覆盖部成为一体的部件的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引线侧连接器是上部沿轴向延伸并且下部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形状,
所述引线的一端部沿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到所述引线侧连接器的下部。
13.一种马达,其包括:
转子,所述转子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旋转;以及
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单元,所述定子单元具有能够驱动所述转子的定子。
14.一种送风装置,其包括:
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以及
叶片,所述叶片能够与所述马达的转子一同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旋转。
CN201910323089.8A 2018-06-19 2019-04-22 定子单元、马达和送风装置 Pending CN1106204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6092 2018-06-19
JP2018116092A JP2019221047A (ja) 2018-06-19 2018-06-19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送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0463A true CN110620463A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21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3089.8A Pending CN110620463A (zh) 2018-06-19 2019-04-22 定子单元、马达和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221047A (zh)
CN (1) CN11062046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21047A (ja) 2019-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46948B2 (en) Motor with stator cover formed by overlapping two members
US11451119B2 (en) Motor with a board having microcomputer and drive circuit,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motor
US11843296B2 (en) Motor and air conditioner
EP2886871B1 (en) Waterproof axial flow fan
JP5718980B2 (ja) ファンモータ、直列型ファンモータ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US10340770B2 (en) Stator unit, motor, and parallel fan
JP5672510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燃料ポンプ
JP6766535B2 (ja)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ファンモータ
US20180205281A1 (en) Motor
US20210095679A1 (en) Air blower
US6023113A (en) Axial flow fan motor
CN112555195B (zh) 离心风扇
US11552533B2 (en) Stator assembly, motor, and fan motor
JP2019193537A (ja)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及び送風装置
US20160099627A1 (en) Electric machine, barrier and associated kit
CN110620463A (zh) 定子单元、马达和送风装置
WO2020170737A1 (ja) 送風装置
CN111486098B (zh) 泵装置
CN216872992U (zh) 马达及电动泵
US20180337573A1 (en) Motor and fan motor
US20220106948A1 (en) Pump comprising an electric motor with plug connection in the form of an intermediate ring
JP2020172923A (ja) ポンプ装置
US20220090589A1 (en) Pump comprising an electric motor with plug connection in the form of an intermediate plug
US20220352779A1 (en) Waterproof fan
CN211830398U (zh) 外转子直流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