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84749B - 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84749B
CN110584749B CN201910941305.5A CN201910941305A CN110584749B CN 110584749 B CN110584749 B CN 110584749B CN 201910941305 A CN201910941305 A CN 201910941305A CN 110584749 B CN110584749 B CN 1105847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rule
snare
flat wire
wire structure
ben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13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84749A (zh
Inventor
韦建宇
沈正华
李常青
金鸿雁
汤小伟
冯明浩
奚杰峰
唐志
李宁
刘春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413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847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84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474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5273 priority patent/WO202106302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84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4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16Endoscopic cutting instruments, e.g. arthroscopes, resect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5Excision instruments
    • A61B17/32056Surgical snare instru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具有近端和远端的中空外管,位于所述外管中且可沿其纵轴方向往复移动的拉索,设置于所述拉索远端的套圈,所述套圈为单股扁丝结构,所述扁丝结构的截面厚度P与高度Q比为1:4~1:1.5,其中,所述套圈沿纵轴方向轴向对称,且在所述套圈轴向两侧轴向相对设有强固弯折部。通过上述设计可以有效将无蒂或亚蒂息肉完全套入圈套内且基本实现变径不变形的技术效果,大大提高套圈抓取此类相对扁平息肉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背景技术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是指于病灶(如无蒂息肉、平坦或浅凹陷型息肉、平滑肌瘤、食管、胃、结肠早期癌等)粘膜下层内注射药物,形成液体垫后切取大块粘膜组织的技术。其优点是不用开刀手术,在内镜下即可将病灶切除。
临床上息肉按形状可分为:广基无蒂息肉、亚蒂息肉和有蒂息肉三种。蒂就是根的意思,有蒂的就是比较细长息肉,有蒂息肉一般来说良性多见;无蒂就是没有明显的根,形态较为扁平,一般来说恶性的较为多见;亚蒂息肉形态介于两者之间,***但根蒂相对不明显。传统圈套器套圈材料是由多股不锈钢圆丝编织而成,套圈材料柔软,抗形变性能较差,切割有蒂息肉时比较有优势,但在切割无蒂或亚蒂息肉时,因套圈过软,无法有效将无蒂或亚蒂息肉完全套入圈套内,不能将其边缘完全抓取,从而不能一次完整切除病变,抓取无蒂或亚蒂息肉性能差。
传统的电圈套器切除息肉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患者病灶大小不同,使用不同规格的圈套器,常用的圈套器规格包括40mm,35mm,30mm,25mm,20mm,15mm以及10mm等七种型号。基于传统圈套器套圈结构限制,套圈在收缩至外管过程中,套圈直径(套圈轴向对称两侧的最大间距)迅速变小,而失去原始形状,不能在不同直径下保持原始套圈形状以套取息肉,只能在原始尺寸下进行套取息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先对患者病灶大小进行预判,再选用不同规格大小的圈套器在内镜下进行EMR手术。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有可能对病灶大小发生错误预判的情况,也有可能切除第一个息肉(或其他病灶)后,再继续检查时发现新的息肉,并且直径与之前的区别较大,存在同一个圈套器不能满足多种不同直径息肉或病灶使用的缺陷,使得医生不得不更换新规格的圈套器,增加了手术时间,同时患者经济负担也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套圈刚度较低,无法有效将无蒂或亚蒂息肉完全套入圈套内,不能将其边缘完全抓取,从而不能一次完整切除病变,抓取无蒂或亚蒂息肉性能差,且同一个圈套器不能满足切除不同直径息肉或病灶的缺陷,提供一种套圈抓取组织性能好,且具有可连续变径,套取不同直径病灶的圈套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至少包括如下结构:具有近端和远端的中空外管;位于所述外管中,且可沿其纵轴方向往复移动的拉索;设置于所述拉索远端的套圈,通过沿纵轴方向移动所述拉索以将所述套圈拉入或推出所述外管,进而改变所述套圈内部圈套面积;用于将所述套圈近端与所述拉索远端固定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套圈为单股扁丝结构,所述扁丝结构的截面厚度P与高度Q比为1:4~1:1.5,其中,所述套圈沿纵轴方向轴向对称,且在所述套圈轴向两侧轴向相对设有强固弯折部,强固弯折部优选为对称设置。
发明通过采用单股扁丝结构且将套圈扁丝结构中厚度P与高度Q比控制在1:4~1:1.5这一范围内这一特殊设计,相对于传统多股缠绕丝线套圈易形变这一缺陷,单股扁丝结构抗形变能力更强,在扁丝高度方向上也能够承受更大的力而不变形,从而更容易压住息肉组织边缘,有效将组织完全套入圈套内,提高抓取组织的效率。通过大量临床试验发现,当扁丝的P/Q的值小于1:4时,圈套器不够锋利,切割息肉时医生感觉阻力大;当扁丝的P/Q的值大于1:1.5时,扁丝结构中厚度P相对于高度Q过大,高度方向上承受力的抗形变性能大幅降低,导致切割息肉力量不够,此外,当扁丝高度值过大时,进出外管阻力大。
进一步,所述强固弯折部由套圈扁丝结构预弯形成且在所述强固弯折部处的扁丝结构具有强度增强结构。
进一步,所述强固弯折部由套圈扁丝结构在同一平面内对向弯折一定角度后通过对折弯处进行增强处理后形成强度增强结构,所述强度增强结构包括增强覆料,增强覆料可以为增强焊料和/或增强包覆层,当然本发明中强度增强结构可以不包含增强覆料,仅通过强化折弯处理形成,而通过采用增强覆料,如增强焊料,增强包覆层,可以提高强固弯折部的抗形变性能,提高圈套器整体变径不变形的技术效果。相比于现有不具备强固弯折部的套圈结构,本发明中的套圈在回收过程中基于该强固弯折部的折弯特性,减缓套圈在回收过程中形态迅速向中心轴考虑的趋势,从而基本实现了变径不变形的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不设置强固弯折部或者扁丝扭转弯折结构,本发明中将扁丝在同一平面内对向弯折获得的强固弯折结构最大限度的确保在回收套圈过程中折弯位置、形态相对稳定,套圈整体形态基本维持球拍形状。
进一步,强固弯折部距远端轴向距离d1与套圈沿纵轴方向伸出距离值L2的比值小于1/2,其中,强固弯折部距远端轴向距离d1为强固弯折部在套圈轴向投影位置与套圈最远端间的长度,套圈沿纵轴方向伸出距离值L2为套圈最远端与外管最远端间距离。通过不断反复试验和优化,研发人员发现强固弯折部的设置位置影响变径不变形的效果,当强固弯折部距远端轴向距离d1与套圈沿纵轴方向伸出距离值L2的比值小于1/2,甚至更小值时变径不变形效果最佳,进而抓握息肉能力最强。当1/6<d1/L2<1/2时,强固弯折部的减缓套圈形变能力最强。
进一步,所述圈套器的套圈直径L1与套圈沿纵轴方向伸出距离值L2的比值为1:4~1:1.5,其中,所述套圈器的套圈直径L1为所述套圈轴向对称的两侧最大间距,套圈沿纵轴方向伸出距离值L2为套圈最远端与外管最远端间距离。
在圈套器切除组织时,套圈由远端向近端被拉入外管中,当套圈不断进入外管中时,圈套器的套圈直径逐渐变小,在L1与L2的比值渐变过程中且套圈套住组织前,基于套圈中强固弯折部具有折弯特性,从而可以实现套圈直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套圈形状基本保持为类似球拍状的形状,达到变径不变形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套圈不具备可折弯强固弯折部,故在套圈回收至外管的过程中,套圈对称的两侧边受外管压迫时,两侧边整体向纵轴方向收拢,并快速闭合,导致套圈不具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分调整并抓取息肉组织,导致套圈的抓握组织能力较差。而本发明中通过在套圈上设置特殊的强固弯折部结构,实现在抓取组织过程中,套圈两侧边收拢速度减缓,给调整组织抓取过程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得抓握组织过程更加容易、灵活;同时,由于设置可折弯的强固弯折部,使得套圈在使用过程中,基本实现变径不变形的技术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对于不同尺寸息肉,需要使用不同型号圈套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实现了同一圈套器可以实现不同尺寸息肉组织抓取的目的,节约了治疗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进一步,L1与L2的比值为1:3~1:2.34,L1的数值范围为10mm~40mm。
进一步,所述套圈轴向对称的两侧扁丝结构分别至少具有一弧形段扁丝结构和一直线段扁丝结构,所述强固弯折部位于所述弧形段扁丝结构向直线段扁丝结构过渡位置。
进一步,所述套圈扁丝结构的截面厚度P和高度Q比为1:3~1:2。
进一步,所述扁丝结构的截面为矩形或开口朝向套圈纵轴方向的扇环形。
当扁丝结构截面形状呈矩形时,套圈整体构成类似于工字钢结构,在垂直套圈平面方向上能够承受更大的力而不易变形,从而能够提供更大的压持力,以便更容易压住息肉组织,有效将组织完全套入套圈内。当扁丝结构截面形状呈开口朝向套圈纵轴方向的扇环形(类似为C形)时,朝向套圈内侧的弧形开口更容易扣紧抓住套圈内息肉组织,并且由于扁丝高度方向的上下两端呈弧形曲面,从而使得套圈与外管内壁的弧度相适应,当套圈在外管内往复滑动时,顺滑度大大提高。
进一步,所述套圈上设有刻度。所述固定部为设置在所述套圈与所述拉索固定连接端外部且位于所述外管内部的铆接管。所述套圈由医用不锈钢、镍钛合金、钴铬合金定型而成。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优化套圈丝材结构,使得在临床中医生更容易通过此结构压住息肉,将息肉完全提拉起来,特别对于扁平的无蒂或亚蒂息肉,更容易将病灶完全、彻底地套在圈套器内,从而保证息肉切除的更彻底。
2)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类似球拍型的组织切除的圈套器,通过套圈上设置强固弯折部结构,实现套圈直径档位可调的技术效果,在套取不同直径病灶组织时,套圈中强固弯折部的支撑作用更好、形变更为灵活。同时,由于强固弯折部的折弯特性,在套取组织过程中,套圈的形状基本不会因套圈直径变化而改变,套圈形状始终呈类似球拍形,因此在针对不同直径的病灶进行切除时,不必反复更换不同规格的圈套器,从而实现一个圈套器就可以切除不同直径病灶的目的。
3)此外,由于套圈两端拉入外管中时,套圈扁丝结构高度方向上的两端位置与在外管外的相对位置基本相同,套圈两侧边呈平行放置,套圈的两侧扁丝的厚度之和小于外管直径,当套圈收拢并拉入至外管中时,套圈在外管中滑动过程更为顺滑。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套圈不同档位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套圈具有尾部银焊点和铆接管的圈套器远端示意图;
图3示出了套圈器中强固弯折部5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标注L1和L2位置的套圈示意图;
图5示出了截面呈矩形的扁丝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示出了截面呈矩形的扁丝结构中厚度和高度标注图;
图7示出了截面呈扇环形的扁丝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示出了截面呈弧形的扁丝结构中厚度和高度标注图;
图9示出了手柄最大行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圈套器套圈压力测试工装图;
图1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3*3多股编织丝线截面图;
图1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1*7多股编织丝线截面图。
附图标记:
1-套圈 2-尾部银焊点 3-铆接管 4-拉索 5-强固弯折部 6-外管
7-手柄 8-控制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中圈套器的工作过程:如图1、图2、图9所示,首先根据患者病灶部位选择合适长度外管的圈套器,然后将圈套器置入内窥镜工作通道并使得圈套器外管远端(远端是指与体外操作端相对的,位于人体内部的一端)放置到病灶部位,根据病灶部位的息肉直径,通过调整圈套器手柄7上的控制滑块8(图9所示)将圈套器的套圈1直径调整到略微大于息肉的直径,然后将圈套器的套圈1套在病灶的蒂部,并且保证套圈1横向平面与病灶的横向平面近似平行。套圈1放置完成后,通过滑动手柄7上的与拉索4固定连接的控制滑块8,将拉索4向近端拉动,拉索4带动套圈1收回到外管6内,此时套圈1直径变小,但套圈1的球拍形状基本保持不变。待套圈1部分收入到外管6中,将息肉收紧,息肉在套圈1上突出。此时开启联接圈套器的有源设备(图中未示)的高频电流,息肉在高频电流的作用下被切割下来。如果患者需要继续切除其他直径的息肉或病灶,可以通过滑动手柄7上的滑块8来带动拉索进而更改圈套器的套圈直径,将套圈1放置于新的待切割病灶处,继续进行组织切割,而不必更换其他规格的新的圈套器。
本发明中圈套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套圈1在缓慢拉回并进入外管6中后,在抓握紧组织(有蒂息肉、无蒂息肉等)之前,球拍形套圈1两侧沿纵轴轴向对称的设置的可折弯强固弯折部5相互靠近,套圈1在长度方向和径向方向上同步变小,使得套圈1整体外形基本保持类似球拍形状,从而可以在不同套圈直径下轻松套取不同直径的息肉或病灶组织。其中,所述强固弯折部5由套圈1扁丝结构在同一平面内对向弯折一定角度后通过对折弯处进行增强处理后形成强度增强结构,所述强度增强结构为增强焊料和/或增强包覆层,所述套圈1轴向对称的两侧扁丝结构分别至少具有一弧形段扁丝结构和一直线段扁丝结构,所述强固弯折部5位于所述弧形段扁丝结构向直线段扁丝结构过渡位置。基于图1-4所示,本发明优选的结构是,位于套圈近端的直形段、位于套圈远端的弧形段,直形段的近端与弧形段的远端固定连接并形成可折弯的强固弯折部。
在临床中,医生在使用本发明中的圈套器时,更容易用扁丝形状的套圈压住息肉,将息肉完全提拉起来,特别对于扁平息肉,更容易将病灶完全彻底套在圈套器内,从而确保息肉被切除的更干净,防止息肉切除不彻底。套紧息肉后可以通电进行热切割,实现内镜下圈套器息肉热切除术。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至少包括如下结构:具有近端和远端的中空外管6;位于所述外管6中,且可沿其纵轴方向往复移动的拉索4;设置于所述拉索4远端的套圈1,通过沿纵轴方向移动所述拉索4以将所述套圈1拉入或推出所述外管6,进而改变所述套圈1内部圈套面积,在拉索的远端设有用于将所述套圈1近端与所述拉索4远端固定连接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优选为设置在所述套圈1与所述拉索4结合端外部且位于所述外管6内部的铆接管3,当然还可以采用焊接等其他现有常规的固定连接手段。此外,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套圈整体构型的稳定性,更好地实现变径不变形的技术效果,在套圈1与拉索4形成的固定部的远端位置设置套圈的尾部银焊点2,用于将套圈轴向对称两侧扁丝结构进行预先固定,固定方式除银焊接外,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通过将套圈1近端两侧扁丝进行预先固定,再使套圈1两侧扁丝整体与拉索4固定连接的方式,提高了套圈近端的抗形变能力,能够给套圈上强固弯折部折弯过程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进而更好地实现套圈的变径不变形的技术效果。
其中,所述套圈1为单股扁丝结构,所述扁丝结构的厚度P与高度Q比为1:1.5~1:4,所述套圈1沿纵轴方向轴向对称,且在所述套圈轴向对称的两侧分别设有强固弯折部。套圈1优选由不锈钢、镍钛合金、钴铬合金等一种或多种定型而成,当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用于体内的其他材质。该实施例中,单股扁丝结构的套圈整体刚性远远大于传统多股圆丝构成的套圈结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套圈通常由多股圆丝编织而成,采用3*3(由三根分别由三根细丝编织而成的丝线编织而成,具体见图11)或1*7(由一根中心细丝和围绕于中心细丝的六根细丝编织而成的丝线,具体见图12)编织规格,总外径控制在0.4mm以内,例如1*7规格的多股套圈是由7根圆丝编织而成,而每根圆丝的直径约为0.16mm,圆丝直径较小,相应的抗形变能力较小;而本发明中单股扁丝套圈丝截面高度为0.18~0.48mm,扁丝截面的厚度约为0.12~0.2mm,其中,优选套圈丝截面高度约为0.4mm时厚度约为0.2mm,高度约为0.381mm时厚度约为0.127mm。相比于传统的多股圆丝结构,本发明中采用的单股扁丝结构具有更优的抗形变能力,对病灶组织能够提供更强的抓握力。
如图5、图6所示,所述扁丝结构截面可以为矩形,当扁丝结构截面形状呈矩形时,套圈整体构成类似于工字钢结构,在垂直套圈平面方向上能够承受更大的力而不易变形,从而能够提供更大的压持力,以便更容易压住息肉组织,有效将组织完全套入圈套内。如图7、图8所示,所述扁丝结构截面可以为开口朝向套圈纵轴方向的扇环形,当扁丝结构截面形状呈开口朝向套圈纵轴方向的扇环形时(类似为C形),朝向套圈内侧的弧形开口更容易扣紧抓住套圈内息肉组织,并且由于扁丝高度方向的上下两端呈弧形曲面,从而使得套圈与外管内壁的弧度相适应,当套圈在外管内往复滑动时,顺滑度大大提高。
如图10所示,为圈套器套圈丝承受压力测试工装示意图,将待测套圈丝结构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工装结构上,另外一自由端作为测试点,测试点至工装固定点间距离为20mm,向测试点施加压力后,记录套圈丝形变后的自由端到达一定受压距离,自由端所需施加的压力。相同受压距离,该压力值越大表明压持性能越好。表1为扁丝结构套圈与现有1*7规格套圈不同参数列表,以及不同规格套圈对应的强度百分比的参数对照表格。
表1
表1中前6行5列中横坐标数值代表扁丝截面的厚度P与高度Q的比值,分别为1:1.5、1:2、1:3、1:4(分别对应的具体尺寸举例为0.12mm/0.18mm、0.20mm/0.40mm、0.127mm/0.381mm、0.12mm/0.48mm),纵坐标数值代表套圈测试压力时的自由端的受压距离(套圈垂直于厚度方向上受力后偏转距离),横坐标与纵坐标之间的交叉区域二维值是指对应PQ值的套圈自由端偏离2mm、4mm……10mm所需要施加的压力(单位是N),相同受压距离,该压力值越大表明该尺寸套圈丝制作的圈套器压持性能越好。
表格中第6列是现有技术为采用7根圆丝编织而成1*7规格套圈(圈套器端部套住息肉的部分)成品,套圈丝线截面总外径约为0.4mm;第6列具体含义是对现有多股圆丝套圈进行压力测试时,当套圈丝线受压距离(垂直于长度方向偏转距离)分别为2mm、4mm、6mm、8mm、10mm时,自由端偏离2mm、4mm……10mm所需要施加的压力分别对应为0.04N、0.07N、0.10N、0.12N、0.17N。当以现有技术1*7规格套圈丝自由端偏离10mm,所受压力0.17N作为基准受力值,设定其强度百分比为100%,反推得到同样自由端偏离10mm,不同PQ尺寸扁丝所需要施加的压力分别为0.15N、1.05N、0.30N、1.10N,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1*7规格套圈的强度百分比,不同规格扁丝套圈的强度百分比分别为88%、618%、176%、647%。由此可以看出:
1)当扁丝截面P/Q值为1:1.5时,其中P小于0.1mm则套圈丝强度弱,以P*Q为0.12mm*0.18mm扁丝为例,与现有技术1*7套圈丝相比,强度百分比是0.15N/0.17N=88%,接近100%,Q值越大,P/Q比值下降,强度百分比将提高。
2)当扁丝截面P/Q值为1:4时,扁丝的强度虽然足够大,但是扁丝高度过大(0.48mm),大于现有技术中1*7规格套圈的编织圆丝总外径0.4mm,在临床手术中易造成切割创伤大,切割不锋利,故不适于临床使用。
故而本发明中扁丝截面P/Q值范围优选大于1:4且小于1:1.5,且P、Q应满足0.1mm<P<Q<0.48mm。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套圈结构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沿套圈纵轴轴向对称设置的强固弯折部5。如图4所示,套圈轴向对称的两侧最大间距定义为圈套器的套圈直径L1,套圈最远端与外管最远端间距离定义为套圈沿纵轴方向伸出距离值L2,L1与L2的比值优选为1:1.5~1:4,表2和表3为本发明中L1、L2以及L1/L2不同参数对照表格。
表2
表2中横坐标是L1与L2的比值,分别为1:1.5、1:2.34、1:3、1:4四个规格,纵坐标表示的是圈套器套圈直径L1数值;表格中交叉区域二维数据表示L2(单位是mm)的数值。
表3
表3中,横坐标表示L1与L2的比值;纵坐标表示圈套器套圈直径L1数值;交叉二维值表示L3(单位是mm),其中L3表示手柄7上控制滑块8可移动的最大行程(参见图9),L3通常对应于人手指可控尺寸极限。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
1)当套圈直径L1=20时,L1/L2为1:1.5对应的L2过小,导致拉伸行程较小,可变行程过短,临床不适用,故L1/L2小于1:1.5的套圈不适用。
2)当套圈直径L1=40时,滑块可移动的最大行程L3为240mm,行程较大(实际使用中一般最长不超过120mm),不利于人手操作。
3)当套圈直径L1设定在20~40mm这一范围内时,根据表格中相应的参数可以看出L1/L2在1:1.5和1:4之间较为合适。
综上,根据上表2、3,临床中,圈套器套圈直径L1为30mm,40mm时,L1/L2优选1:1.5~1:2.34之间。圈套器套圈直径L1为20mm,30mm时,L1/L2选择1:2.34~1:4之间;L1/L2大于1:4的圈套器在临床中不适用。
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述强固弯折部5具有增强的折弯结构,能够在套圈形变过程中基本维持折弯拐点,进而保证套圈在抓握组织过程中形态基本保持球拍形状不变,达到变径不变形的技术效果。所述强固弯折部5由套圈扁丝结构在同一平面内对向弯折一定角度后通过对折弯处进行增强处理后形成强度增强结构,其中,强度增强结构优选为增强焊料或者增强包覆层,所述焊料优选不易断裂且柔韧的金属材质,如银,以形成为银焊层,从而确保在形变过程中,强固弯折部5具有足够的折弯稳定性,不易断裂。
表4
如表4所示,通过测试现有常规不具备强固弯折部的扁丝套圈产品、某对称设有具有扭转角的扁丝套圈产品以及本发明中具有强固弯折部的扁丝套圈在回缩过程中套圈直径变化值,进一步证明本发明中套圈基本实现变径不变形的有益效果。测试过程中,手柄上滑块向近端移动以使套圈回缩过程中,滑块移动不同距离时,分别测量三种产品中套圈直径,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套圈直径减小趋势相比于另外两个产品明显减缓,尤其在滑块移动5-20mm这一距离时尤为明显,而这一移动距离正是对应套圈抓取组织过程的重要节点,这一过程中套圈直径减小速度的降低,可以为套圈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充分调整并抓取息肉组织,大大提升套圈的抓握组织能力。
可见,相比于现有不具备强固弯折部的套圈结构,本发明中的套圈在回收过程中基于该强固弯折部的折弯特性,减缓套圈在回收过程中形态迅速向中心轴靠拢的趋势,从而基本实现了变径不变形的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不设置强固弯折部或者扁丝扭转弯折结构,本发明中将扁丝在同一平面内对向弯折获得的强固弯折结构最大限度的确保在回收套圈过程中折弯位置、形态相对稳定,套圈整体形态基本维持球拍形状,有效提升套圈的抓握组织能力。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套圈轴向对称的两侧分别至少包括一弧形段扁丝结构和一直线段扁丝结构,强固弯折部5用于将两段扁丝结构的端部固定连接并形成可折弯结构,其中所述两段扁丝结构中的任意一个为沿扁丝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段或弧形段,本实施例优选强固弯折部5的位置即为直线段向弧形段过渡位置。只要能保持套圈在套取息肉等组织之前,通过强固弯折部可折弯特性,确保在套圈进入外管时,套圈轴向对称的两侧扁丝间距不迅速靠拢,套圈整体形态基本维持稳定即可。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优选套圈中远端为直形段、近端为弧形段,直形段的近端与弧形段的远端过渡区域即构成强固弯折部5,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套圈结构相对简单、稳定可靠,且能够实现在抓握组织过程中套圈形态基本呈球拍形,达到抓握组织过程中变径不变形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强固弯折部距远端轴向距离d1(如图4所示)与套圈沿纵轴方向伸出距离值L2的比值小于1/2,其中,强固弯折部距远端轴向距离d1为强固弯折部在套圈轴向投影位置与套圈最远端间的长度,套圈沿纵轴方向伸出距离值L2为套圈最远端与外管间距离。通过不断反复试验和优化,研发人员发现强固弯折部的设置位置影响变径不变形的效果,通过大量试验发现当强固弯折部距远端轴向距离d1与套圈沿纵轴方向伸出距离值L2的比值小于1/2,甚至更小值时变径不变形效果最佳,进而抓握息肉能力最强。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不同d1/L2时,套圈变径不变形效果的差异。
表5
如表5所示,通过测试d1/L2分别为1/2、1/4、1/6的扁丝套圈在回缩过程中套圈直径变化值,以对比本发明中套圈中强固弯折部在不同位置下实现变径不变形的有益效果差异。测试过程中,手柄上滑块向近端移动以使套圈回缩过程中,滑块移动不同距离时,分别测量三种强固弯折部不同位置下的套圈直径,通过比较可以看出,d1/L2为1/4时强固弯折部的减缓形变作用最强,强固弯折部越靠近套圈中部或越靠近套圈远端部,抗形变性能相应减弱,通过反复测试,当1/6<d1/L2<1/2时,强固弯折部的减缓套圈形变能力最强。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套圈上带刻度,用激光在扁丝侧面上打标记,作为测量刻度,方便医生在内窥镜下更好的比对息肉或病变大小,准确地估计病灶尺寸,用视频截图,将息肉大小准确的保存下来,为以后的精准治疗提供原始精确数据。在实施病灶切除时,圈套器上的刻度可以帮助医生估计出病灶的尺寸,使医生准确判断病灶体积,避免判断错误。
实施例五
套圈扁丝结构的高度为0.38mm,厚度为0.13mm时,套圈两侧扁丝左右并列设置在外管中时,扁丝厚度之和为0.26mm,拉索直径是0.8mm,外管内径是1.5mm,通过此参数可知,套圈收拢后很容易在外管中被拉动而进行往复运动。
可见,由于套圈两端拉入外管中时,套圈扁丝结构高度方向上的两端位置与在外管外的相对位置基本相同,套圈两侧边呈平行放置,套圈的两侧扁丝的厚度之和小于外管直径,当套圈收拢并拉入至外管中时,套圈在外管中滑动过程更为顺滑。
实施例六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发明通过设置强固弯折部,实现了套圈直径L1由10mm到40mm不等规格的圈套器,每个规格的圈套器增减档位最小刻度为5mm或者10mm,完全能实现同一规格圈套器对不同直径的息肉进行切除的需求。其中套圈器的套圈直径L1是指套圈轴向对称的两侧最大间距。
例如:手术时,提供的圈套器规格是40mm,进入到操作部位附近时,发现息肉直径与预想尺寸差异较大,直径仅为22mm左右,则此时可在套住息肉前,先对圈套器进行预操作,将其套圈直径L1先变化为30mm,此时圈套器还是保持原有的球拍型。然后在将此时状态的圈套器套圈套住息肉,再缩小此时套圈直径,完成抓握息肉组织的过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至少包括如下结构:
具有近端和远端的中空外管;
位于所述外管中,且可沿其纵轴方向往复移动的拉索;
设置于所述拉索远端的套圈,通过沿纵轴方向移动所述拉索以将所述套圈拉入或推出所述外管,进而改变所述套圈内部圈套面积;
用于将所述套圈近端与所述拉索远端固定连接的固定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圈为单股扁丝结构,所述扁丝结构的截面厚度P与高度Q比为1:4~1:1.5,0.1mm<P<Q<0.48mm,其中,所述套圈沿纵轴方向轴向对称,且在所述套圈轴向两侧轴向相对设有强固弯折部,所述强固弯折部由套圈的扁丝结构在同一平面内对向弯折一定角度后通过对折弯处进行增强处理后形成的强度增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固弯折部由套圈扁丝结构预弯形成且在所述强固弯折部处的扁丝结构具有强度增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圈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固弯折部由套圈扁丝结构在同一平面内对向弯折一定角度后通过对折弯处进行增强处理后形成强度增强结构,所述强度增强结构包括增强覆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套器,其特征在于:
强固弯折部距远端轴向距离d1与套圈沿纵轴方向伸出距离值L2的比值小于1/2,其中,强固弯折部距远端轴向距离d1为强固弯折部在套圈轴向投影位置与套圈最远端间的长度,套圈沿纵轴方向伸出距离值L2为套圈最远端与外管最远端间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圈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圈套器的套圈直径L1与套圈沿纵轴方向伸出距离值L2的比值为1:4~1:1.5,其中,所述圈套器的套圈直径L1为所述套圈轴向对称的两侧最大间距,套圈沿纵轴方向伸出距离值L2为套圈最远端与外管最远端间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圈套器,其特征在于:L1与L2的比值为1:3~1:2.34,L1的数值范围为10mm~4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圈轴向对称的两侧扁丝结构分别至少具有一弧形段扁丝结构和一直线段扁丝结构,所述强固弯折部位于所述弧形段扁丝结构向直线段扁丝结构过渡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圈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圈扁丝结构的截面厚度P和高度Q比为1:3~1: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圈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丝结构的截面为矩形或开口朝向套圈纵轴方向的扇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圈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上设有刻度。
CN201910941305.5A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Active CN1105847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1305.5A CN110584749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PCT/CN2020/095273 WO2021063024A1 (zh) 2019-09-30 2020-06-10 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1305.5A CN110584749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4749A CN110584749A (zh) 2019-12-20
CN110584749B true CN110584749B (zh) 2024-04-30

Family

ID=68865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1305.5A Active CN110584749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84749B (zh)
WO (1) WO20210630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4749B (zh) * 2019-09-30 2024-04-30 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CN112451053A (zh) * 2020-12-15 2021-03-09 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圈套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4611B1 (en) * 1998-09-14 2001-05-01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nare for endoscope
JP2001292960A (ja) * 2000-04-12 2001-10-23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スネア
CN103750881A (zh) * 2014-02-14 2014-04-30 胡兵 一种冷热一体的圈套器
CN105530875A (zh) * 2013-03-15 2016-04-27 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 组织切除圈套器
CN106983539A (zh) * 2017-05-08 2017-07-28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可旋转圈套器
WO2018230145A1 (ja) * 2017-06-13 2018-12-2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208769982U (zh) * 2018-04-09 2019-04-23 扬州发特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涂层圈套器
WO2019142911A1 (ja) * 2018-01-19 2019-07-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210962216U (zh) * 2019-09-30 2020-07-10 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41043B2 (ja) * 2000-03-14 2010-03-31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スネア
US9872700B2 (en) * 2013-09-03 2018-01-23 United States Endoscopy Group, Inc. Endoscopic snare device
US10182840B2 (en) * 2013-10-10 2019-01-22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Tissue resection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US10299858B2 (en) * 2014-12-23 2019-05-28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Variable thickness electrosurgical snare
EP3294151A4 (en) * 2015-05-15 2019-01-30 Virender K. Sharma SLING WITH VARIABLE FLEXIBILITY
JP2017136188A (ja) * 2016-02-03 2017-08-10 株式会社八光 内視鏡用スネア
JP7335257B2 (ja) * 2017-11-27 2023-08-29 サーレハ,ラフィック 内視鏡用スネア
CN110584749B (zh) * 2019-09-30 2024-04-30 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4611B1 (en) * 1998-09-14 2001-05-01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nare for endoscope
JP2001292960A (ja) * 2000-04-12 2001-10-23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スネア
CN105530875A (zh) * 2013-03-15 2016-04-27 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 组织切除圈套器
CN103750881A (zh) * 2014-02-14 2014-04-30 胡兵 一种冷热一体的圈套器
CN106983539A (zh) * 2017-05-08 2017-07-28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可旋转圈套器
WO2018230145A1 (ja) * 2017-06-13 2018-12-2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
WO2019142911A1 (ja) * 2018-01-19 2019-07-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208769982U (zh) * 2018-04-09 2019-04-23 扬州发特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涂层圈套器
CN210962216U (zh) * 2019-09-30 2020-07-10 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63024A1 (zh) 2021-04-08
CN110584749A (zh) 2019-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66307B2 (ja) 内視鏡用スネア
US7052489B2 (en) Medical device with deflecting shaft and rel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JP5226906B1 (ja) 医療用コイ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医療機器
CN108938048B (zh) 腹腔镜夹钳组件
EP3054865B1 (en) Tissue resection device
JP6351955B2 (ja) 非対称曲率の2方向偏向を提供する平坦梁をともなうカテーテル
US9463039B2 (en) Endoscopic device
EP2874532B1 (en) Elongate medical device with articulating portion
CN110584749B (zh) 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US8690891B2 (en) Steerable surgical snare
US20160038133A1 (en) Medical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US9795401B2 (en) Medical retrieval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EP3313256B1 (en)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hood
JP2022101706A (ja) 遠位制御される医療用デバイス
JP4512723B2 (ja) 内視鏡用スネア
CN210962216U (zh) 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US20150100062A1 (en) Resection device having support element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US20140222014A1 (en) Surgical Snare Device
US10548625B2 (en) Devices for manipulating tissue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220192648A1 (en) Scaffold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traction
WO2022070438A1 (ja) 把持鉗子
EP4368132A1 (en) Electrode for a hand-held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de
JP6599677B2 (ja) 内視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