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83550A - 一种含三甲氧基苯基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三甲氧基苯基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83550A
CN110483550A CN201910830205.5A CN201910830205A CN110483550A CN 110483550 A CN110483550 A CN 110483550A CN 201910830205 A CN201910830205 A CN 201910830205A CN 110483550 A CN110483550 A CN 110483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compound
cell
reaction
ad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02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国涛
熊润德
彭怡娇
赵婧铎
邓湘萍
刘仁波
邹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Priority to CN2019108302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835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83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35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8/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98/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hree hetero rings
    • C07D498/14Ortho-condensed syste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对吴茱萸碱类化合物进行修饰以及优化,将苯三甲氧基引入吴茱萸碱骨架,通过酰胺键链接吴茱萸碱及其衍生物,开展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实验,合成了一系列含三甲氧基苯基吴茱萸碱衍生物,筛选出高效低毒性的抗肿瘤候选药物,拓宽了现有抗癌化合物的范围,可作为先导化合物继续优化;同时本发明的化合物毒副作用小,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无抑制活性,用药更为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含三甲氧基苯基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三甲氧基苯基吴茱萸碱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癌症是当今世界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化学疗法被认为是提高肿瘤患者存活率最有效的方法。然而,抗癌治疗中的许多化疗药物具有疗效差、毒副作用大等缺点,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是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挑战和迫切需求。
吴茱萸碱(evodiamine)是从芸香科吴茱萸属(Euodia)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吲哚喹唑酮类生物碱化合物。吴茱萸碱是一种淡黄色针状结晶,不溶于水,易溶于二氯甲烷、氯仿,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吴茱萸碱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微管的形成与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坏死,增强细胞自噬,是良好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研究表明,吴茱萸碱对***细胞、人白血病细胞、肝癌细胞、黑色素瘤细胞、胃癌细胞、结肠癌细胞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药理活性研究也十分深入,对吴茱萸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PI3K/Akt/caspase、Fas-L/NF-κB信号通路等。随着对吴茱萸碱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吴茱萸碱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开展了对吴茱萸碱衍生物的合成工作。目的是获得活性更好、毒性更低、性质更稳定的抗肿瘤候选化合物。
现有技术报道了对吴茱萸碱进行了***的结构优化和构效关系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盛春泉等(CN101787025A,CN103992336A,CN105524061A,CN105418610A)通过在吴茱萸碱的N上引入取代基以及在吴茱萸碱骨架的10-位引入羟基,得到了一系列具备抗肿瘤和抗真菌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徐进宜等(CN107365322A)利用骨架跃迁原理,对吴茱萸碱的骨架进行结构修饰,得到了一系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罗海彬等(CN 107141288 A)通过对吴茱萸碱苯环上的取代基进行结构修饰,得到了一系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李达翃等将吴茱萸碱的N-13位拼合氮芥衍生物,得到了一系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吴茱萸碱衍生物。
肿瘤的生长与生存均需由血管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并排除代谢废物,因此,肿瘤血管靶向疗法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肿瘤血管靶向药物(vascular targeted agent,VTA)可分为2种:新生血管抑制剂和血管阻断剂。目前,许多正在临床试验的肿瘤血管破坏剂结构中都具有苯三甲氧基基团,如CA4P及其类似物OXi4503和AVE8062,秋水仙碱类似物ZD6126,BNC-105和CKD-516,苯三甲氧基团对肿瘤药物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发明人对吴茱萸碱类化合物进行修饰以及优化,将苯三甲氧基引入吴茱萸碱骨架,通过酰胺键链接吴茱萸碱及其衍生物,开展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实验,合成了一系列含三甲氧基苯基吴茱萸碱衍生物,筛选出高效低毒性的抗肿瘤候选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含三甲氧基苯基吴茱萸碱衍生物,其能够用作抗癌药物,并且对于人正常细胞有较小的生物毒性。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式12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R选自H、卤素、硝基、CN、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基、C1-C6卤代烷氧基;
R1选自H、卤素、硝基、CN、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基、C1-C6卤代烷氧基。
优选地,R选自H、卤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更优选地,R选自H、甲氧基;
优选地,R1选自H、卤素、硝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更优选地,R1选自H、甲基、Cl、Br、硝基。
优选地,式12化合物选自如下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式12化合物的方法,其合成路线如下:
具体反应步骤如下:
步骤a:将苯胺衍生物(1)在12%盐酸溶液中的搅拌溶液冷却至0-5℃,然后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反应,TLC检测反应完成后,在室温下将溶液加入亚硫酸钠水溶液中,然后加热至80℃,2小时后,加入浓盐酸,在100℃下搅拌反应2小时,冷却至室温,从溶液中沉淀出苯肼盐酸盐衍生物(2);
步骤b:苯肼盐酸盐衍生物(2)在30%乙醇溶液中的溶液中加入4-氯-1-羟基-1-丁磺酸钠和Na2HPO4,该混合物在70℃下搅拌5-7小时(优选6小时),蒸发乙醇后,混合物用二氯甲烷和氯仿洗涤,然后用饱和碳酸氢钠将pH调节至7-8,并将其冷却至4℃,在此期间从该溶液中沉淀出色胺盐酸盐,再将碳酸钾破除盐酸盐,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色胺衍生物(3);
步骤c:将色胺衍生物(3)溶于甲酸乙酯溶液加热至60℃并搅拌反应,TLC监测反应完全后,旋去甲酸乙酯后得到中间体4,将中间体4溶于的CH2Cl2溶液中加入POCl3并在0-5℃下搅拌6小时,然后减压除去溶剂,通过硅胶柱纯化,得到中间体5;
步骤d:将2-羟基苯甲酸衍生物(10)溶于CH2Cl2溶液中加入氯化亚砜并在40℃下搅拌反应0.5-2h,然后减压除去溶剂;将残余物加入到中间体5的CH2Cl2溶液中,并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2-26小时;反应完毕后,减压除去溶剂,粗产物用硅胶柱纯化,得到中间体11;
步骤e:将中间体11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将其冰浴至0℃后向内加入氢化钠并搅拌20分钟;然后再将3,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后投入上述反应中,冰浴搅拌反应,TLC检测反应,反应完毕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水后析出固体,抽滤后将固体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最终产物12;
其中,所述R、R1如前所述。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步骤a中:苯胺衍生物(1)、亚硝酸钠和亚硫酸钠的摩尔比为1:1-1.2:2-4,优选为1:1-1.1:3;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步骤b中:苯肼盐酸盐衍生物(2)、4-氯-1-羟基-1-丁磺酸钠和Na2HPO4的摩尔比为1:1-1.2:0.03-0.07,优选为1:1-1.1:0.05;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步骤c中:色胺衍生物(3)与甲酸乙酯的摩尔比体积比为1:1-3mmol/mL,优选为1:2mmol/mL;色胺衍生物(3)与POCl3的摩尔比体积比为10:0.5-2mmol/mL,优选为10:1mmol/mL;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步骤d中:2-羟基苯甲酸衍生物(10)和化合物5的摩尔比为1:0.8-1.5,优选为1:1;2-羟基苯甲酸衍生物(10)和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1:1-3,优选为1:2;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步骤e中:中间体11和3,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的摩尔比为1:1-1.5,优选为1:1.2;步骤e的反应时间为20-30h,优选23-25h。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式12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式12化合物或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用途;优选地,所述癌症选自肝癌、肺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更优选为胃癌。
定义:
“烷基”是指仅仅由碳和氢原子组成,不含有不饱和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烷基具有1至6或1至4个碳原子。代表性的烷基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和正己基、异丙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异戊基等。
“烷氧基”是指“烷基”通过氧原子与母体分子相连,其中“烷基”具有如上所述的定义。
“卤代烷基”是指其中所有氢原子部分或全部被选自氟代基、氯代基、溴代基和碘代基的卤素置换的烷基。卤代烷基的实例包括CF3、CF2CF3、CF2CF2CF3、CFCl2、CF2Cl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新的含三甲氧基苯基吴茱萸碱衍生物,拓宽了现有抗癌化合物的范围,可作为先导化合物继续优化。本发明的化合物毒副作用小,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无抑制活性,用药更为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化合物12h对HGC-27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
图2是化合物12h处理48h抑制HGC-27细胞迁移:(A)在显微镜下拍照所得不同浓度划痕伤口的愈合程度;(B)HGC-27细胞迁移率与化合物12h呈负相关关系。Error bas showthe SD,“**”p<0.01,与对照组相比。
图3是化合物12h处理48h后,对HGC-27细胞形态的影响(用Hoechst 33258染料染色细胞):A)在荧光显微镜下拍摄的细胞染色图。(B)细胞凋亡总量与化合物12h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Error bas show the SD,“**”p<0.01,与对照组相比。
图4是化合物12h对HGC-27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A)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12h处理HGC-27细胞48h后其周期的分布受到影响。采用FlowJo软件计算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百分比。(B)利用Origin 8软件绘制细胞G1/G0,G2/M,S期所占百分比的柱状图。
图5是化合物12h处理HGC-27细胞48h后对其细胞凋亡的影响。(A)采用FlowJo软件计算凋亡细胞的量,Q1、Q2、Q3、Q4分别代表细胞碎片、早期凋亡细胞、晚期凋亡细胞、正常活细胞。(B)细胞凋亡总量与化合物12h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Errorbas show the SD,“**”p<0.01,与对照组相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在本发明中,以下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化合物12a的合成
将苯胺(1a,2.80g,0.03mol)在12%盐酸溶液(27mL)中的搅拌溶液冷却至0-5℃。然后滴加亚硝酸钠溶液(2.16g,0.031mol)并反应1小时。反应完成后,在室温下将溶液加入亚硫酸钠水溶液(11.34g,0.09mol)中,然后加热至80℃。2小时后,加入浓盐酸(6mL),在100℃下搅拌反应2小时。冷却至室温,从溶液中沉淀出苯肼盐酸盐(2a)。收率为94%
苯肼盐酸盐(2a,2.90g,0.02mol)在30%乙醇溶液中的溶液中加入4-氯-1-羟基-1-丁磺酸钠(4.21g,0.02mol)和Na2HPO4(0.14g,0.001mol),该混合物在70℃下搅拌6小时。蒸发乙醇后,混合物用二氯甲烷和氯仿洗涤,然后用饱和碳酸氢钠将pH调节至7-8,并将其冷却至4℃,在此期间从该溶液中沉淀出色胺盐酸盐。再将碳酸钾破除盐酸盐,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色胺(3a)。收率为61%。
将色胺(3a,1.60g,0.01mol)溶于甲酸乙酯(20mL)溶液加热至60℃并搅拌6小时。旋去甲酸乙酯后得到化合物4a。将化合物4a溶于的CH2Cl2(30mL)溶液中加入POCl3(1mL)并在0-5℃下搅拌6小时。然后减压除去溶剂。通过硅胶柱(CH2Cl2/CH3OH=10:1)纯化粗产物,得到中间体5a;收率为88%;
将2-羟基苯甲酸(10a,0.69g,5mmol)溶于CH2Cl2(25mL)溶液中加入氯化亚砜(1.18g,10mmol)并在40℃下搅拌1小时。然后减压除去溶剂。将残余物加入到中间体5a(0.85g,5mmol)的CH2Cl2(40mL)溶液中,并在室温下搅拌24小时。反应完成后,减压除去溶剂,粗产物用硅胶柱(CH2Cl2)纯化,得到中间体11a。收率为50%。
称取中间体11a(0.29g,1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将其冰浴至0℃后向内加入氢化钠0.05g并搅拌20分钟;然后再将(0.28g,1.2mmol)3,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投入上述反应中,冰浴搅拌24小时后,向溶液中加入100mL水后析出固体,抽滤后将固体通过硅胶柱层析(洗脱剂:纯二氯甲烷)纯化,得到淡黄色固体(12a),产率31.6%。1H NMR(400MHz,DMSO)δ7.82(dd,J=7.7,1.3Hz,1H),7.75(d,J=7.3Hz,1H),7.59(d,J=8.2Hz,1H),7.53–7.48(m,1H),7.41(dd,J=11.3,4.1Hz,1H),7.37(t,J=7.4Hz,1H),7.21–7.01(m,4H),6.26(s,1H),4.75(dd,J=13.1,4.8Hz,1H),3.81(s,6H),3.67(s,3H),3.30(dd,J=12.4,3.6Hz,1H),3.08(d,J=14.9Hz,1H),2.97–2.85(m,1H).MS(ESI):484.50(C28H24N2O6,[M+H+])。
实施例2-14化合物12b-12n的合成
参照化合物12a的制备方法,以取代或未取代的2-羟基苯甲酸(化合物10)、取代或未取代苯胺(化合物1)作为原料,制备得到化合物12b-12n,具体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15体外活性测试
1.MTT法测试本发明化合物体外对不同癌细胞的抑制活性
将本发明合成的含三甲氧基苯基吴茱萸碱衍生物,阴性对照药吴茱萸碱以及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5-FU)配制成浓度为33333μmol/L的DMSO溶液。将已经贴壁生长的肿瘤细胞用胰酶消化成细胞悬液,并以每孔5×103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的中间60孔中,最后在96孔板的外圈每孔加入200μL PBS。置于培养箱中培养24h,之后配置药物浓度梯度为128,64,32,16,8,4,2,1μmol/L的含药培养基,向实验孔中加入200μL不同浓度的含药培养基,每个浓度设置5个复孔。设置6个复孔不含细胞,只加入等体积的培养基作空白对照。设置6个复孔只有细胞,3‰的DMSO作为溶媒组。最后将96孔板放入37℃,5%CO2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8h后,除外圈外每个孔中加入20μL的浓度为5mg/L的MTT溶液,继续放入培养箱孵育4h。拿出板后吸出培养基,每个孔加入200μL DMSO溶解孔底部的活细胞与MTT形成的甲瓒结晶,摇床避光振荡10min促进溶解,置于多功能酶标仪中测定490nm波长下的吸光度(OD值)。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不同浓度下各药物对每种细胞的抑制率,用GraphPad Prism6.0软件计算各化合物的IC50值。每次实验平行重复进行三次,IC50值取其平均值±标准偏差(SD)。
2.细胞集落实验
用胰酶消化液将HGC-27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并以每孔1000个细胞的密度均匀接种于6孔板中。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育24h后,更换含有不同浓度的12h(3,1.5,0.75μmol/L)的新鲜培养液与含3‰DMSO的培养液作为对照组,每三天更换一次培养液。培养9天后,去除培养液,用4%多聚甲醛固定15min,再用结晶紫染色15min,弃去结晶紫染料,用PBS清洗3次后置于干燥箱中干燥,最后拍照。
如附图1所示,通过集落实验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药物12h对HGC-27细胞的抗增殖作用。作用不同浓度的12h(3,1.5,0.75μmol/L)与对照组无药物但含3‰DMSO作用进行对比,可发现随着12h浓度的升高,结晶紫染色的集落随之减少,甚至至1.5μmol/L的浓度时,可见的集落已经几乎没有。实验结果说明药物12h对胃癌细胞系HGC-27具有较好的抗增殖作用。
3.细胞划痕实验
使用胰酶消化液将HGC-27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浮液,并以每孔1×105个细胞的密度将其接种于6孔板上。培养24h后,用200μL的替补枪头在6孔板上每孔画上3条直线,用PBS洗去漂浮细胞后再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进行拍照。然后更换含不同浓度12h(3,1.5,0.75μmol/L)的新鲜培养液与含3‰DMSO的培养液作为对照组再继续放入培养箱中培养。继续培养48h后,弃去培养基并用PBS清洗除去死去的悬浮细胞,再至倒置显微镜下拍照,并计算迁移率。
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划痕的愈合程度,并通过0h的划痕宽度与48h的划痕宽度相比,计算迁移率。如图2(A)所示,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加药组的划痕愈合程度低于不加药的对照组。如图2(B)所示,细胞迁移率(对照组:66.9%,0.75μmol/L:64.3%,1.5μmol/L:24.8%,3μmol/L:12.1%)随着浓度的升高,细胞的迁移率越低。实验结果证明,化合物12h能够抑制HGC-27细胞的迁移。
4.Hoechst 33258染色
将HGC-27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并以每孔1×104个细胞的密度将其接种于6孔板上。培养24h后,用含不同浓度12h(3,1.5,0.75μmol/L)的新鲜培养液更换后继续培养48h并用含3‰DMSO无药物培养液作为对照组。48h后,弃去培养并用PBS清洗除去死去的悬浮细胞,再加入Hoechst 33258染色液覆盖样品,室温避光放置3-5min。然后吸去Hoechst 33258染色液并用PBS清洗样品3次,每次3-5min。最后直接拿至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液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药物12h作用HGC-27细胞的凋亡情况。如图3所示,对照细胞用Hoechst 33258染色呈现圆形均匀核,正常的蓝色荧光,没有形态学改变,而12h处理的HGC-27细胞表现出明亮的染色质浓缩和核碎裂,这是细胞凋亡的标志。并通过Image J计算凋亡细胞在拍摄图中占总细胞的百分比。染色结果证明化合物12h能够诱导HGC-27细胞的凋亡,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5.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
(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将HGC-27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并以每孔1×105个细胞的密度将其接种于6孔板上。培养24h后,用含不同浓度12h(3,1.5,0.75μmol/L)的新鲜培养液更换后继续培养48h并用含3‰DMSO无药物培养液作为对照组。按照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的说明方法对HGC-27细胞进行处理,并用碘化丙啶(PI)对其染色。PI是一种能够与双链DNA结合产生荧光的染料,其产生荧光的强度与DNA的含量成正比。通过流式细胞仪对HGC-27细胞进行检测,根据DNA含量的分布情况来分析细胞周期。
(2)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使用不同浓度12h(3,1.5,0.75μmol/L)对HGC-27细胞处理48h并用含3‰DMSO无药物培养液作为对照组。按照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的说明方法对细胞进行处理,并用AnnexinV-FITC和PI双染色剂对其染色。带有绿色荧光探针FITC的AnnexinV能够特异性的结合细胞表面的磷脂酰丝氨酸PS,而PI可以染色坏死细胞或凋亡晚期丧失细胞膜完整性的细胞。处理后的样品可通过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的凋亡程度。
结果与讨论
如图4(A)所示,检测到不同浓度下(3,1.5,0.75μmol/L)的12h与含3‰DMSO的对照组作用HGC-27细胞48h后细胞周期G1期,S期,G2期的分布情况。如图4(B)所示,无药物作用下细胞的周期分布为G1/G0:55.89%,S:22.65%,G2/M:21.49%。当浓度为0.75μmol/L(G1/G0:53.71%,S:23.58%,G2/M:22.28%),1.5μmol/L(G1/G0:49.32%,S:22.68%,G2/M:27.41%),3μmol/L(G1/G0:3.04%,S:31.22%,G2/M:66.39%);通过对不同浓度的周期分布数据分析,处于G0/G1期的HGC-27细胞量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而处于G2/M期的细胞量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2h能够阻滞HGC-27细胞的G2/M期。
如图5所示,细胞通过AnnexinV-FITC和PI双染色剂染色下在细胞流式仪测得不同浓度下细胞的凋亡情况;图中以十字区别凋亡细胞与正常细胞,其中左下角代表存活细胞比例,左上角代表坏死细胞比例,而右下角与右上角则代表处于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的细胞。无药物作用下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百分比为4.53%,0.75μmol/L药物作用下细胞的凋亡百分比为6.66%,1.5μmol/L药物作用下细胞的凋亡百分比为13.63%,3μmol/L药物作用下细胞的凋亡百分比为17.88%;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凋亡程度逐渐增高,呈现出对药物12h的浓度依赖性。同时,也说明药物12h具有诱导HGC-27细胞凋亡的能力。

Claims (9)

1.一种式12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R选自H、卤素、硝基、CN、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基、C1-C6卤代烷氧基;
R1选自H、卤素、硝基、CN、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基、C1-C6卤代烷氧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12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选自H、卤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更优选地,R选自H、甲氧基;
R1选自H、卤素、硝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更优选地,R1选自H、甲基、Cl、Br、硝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12化合物,其选自如下化合物: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式12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反应路线如下:
其中,R、R1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苯胺衍生物(1)在12%盐酸溶液中的搅拌溶液冷却至0-5℃,然后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反应,TLC检测反应完成后,在室温下将溶液加入亚硫酸钠水溶液中,然后加热至80℃,2小时后,加入浓盐酸,在100℃下搅拌反应2小时,冷却至室温,从溶液中沉淀出苯肼盐酸盐衍生物(2);
步骤b:苯肼盐酸盐衍生物(2)在30%乙醇溶液中的溶液中加入4-氯-1-羟基-1-丁磺酸钠和Na2HPO4,该混合物在70℃下搅拌5-7小时(优选6小时),蒸发乙醇后,混合物用二氯甲烷和氯仿洗涤,然后用饱和碳酸氢钠将pH调节至7-8,并将其冷却至4℃,在此期间从该溶液中沉淀出色胺盐酸盐,再将碳酸钾破除盐酸盐,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色胺衍生物(3);
步骤c:将色胺衍生物(3)溶于甲酸乙酯溶液加热至60℃并搅拌反应,TLC监测反应完全后,旋去甲酸乙酯后得到中间体4,将中间体4溶于的CH2Cl2溶液中加入POCl3并在0-5℃下搅拌6小时,然后减压除去溶剂,通过硅胶柱纯化,得到中间体5;
步骤d:将2-羟基苯甲酸衍生物(10)溶于CH2Cl2溶液中加入氯化亚砜并在40℃下搅拌反应0.5-2h,然后减压除去溶剂;将残余物加入到中间体5的CH2Cl2溶液中,并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2-26小时;反应完毕后,减压除去溶剂,粗产物用硅胶柱纯化,得到中间体11;
步骤e:将中间体11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将其冰浴至0℃后向内加入氢化钠并搅拌20分钟;然后再将3,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后投入上述反应中,冰浴搅拌反应,TLC检测反应,反应完毕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水后析出固体,抽滤后将固体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最终产物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中:苯胺衍生物(1)、亚硝酸钠和亚硫酸钠的摩尔比为1:1-1.2:2-4,优选为1:1-1.1:3;
步骤b中:苯肼盐酸盐衍生物(2)、4-氯-1-羟基-1-丁磺酸钠和Na2HPO4的摩尔比为1:1-1.2:0.03-0.07,优选为1:1-1.1:0.05;
步骤c中:色胺衍生物(3)与甲酸乙酯的摩尔比体积比为1:1-3mmol/mL,优选为1:2mmol/mL;色胺衍生物(3)与POCl3的摩尔比体积比为10:0.5-2mmol/mL,优选为10:1mmol/mL;
步骤d中:2-羟基苯甲酸衍生物(10)和化合物5的摩尔比为1:0.8-1.5,优选为1:1;2-羟基苯甲酸衍生物(5)和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1:1-3,优选为1:2;
步骤e中:中间体11和3,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的摩尔比为1:1-1.5,优选为1:1.2;步骤b的反应时间为20-30h,优选23-25h。
7.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式12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8.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式12化合物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癌症选自肝癌、肺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更优选为胃癌。
CN201910830205.5A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含三甲氧基苯基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04835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0205.5A CN110483550A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含三甲氧基苯基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0205.5A CN110483550A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含三甲氧基苯基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3550A true CN110483550A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56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0205.5A Pending CN110483550A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含三甲氧基苯基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8355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0871A (zh) * 2020-06-30 2020-09-04 陕西中医药大学 氨基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683615A (zh) * 2021-09-27 2021-11-23 南华大学 一种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000A (en) * 1977-06-11 1979-01-17 Sendai Fukusokan Kagaku Kenkiy 1*33benzoxazinee44ones and their preparation
CN101787025A (zh) * 2010-03-04 2010-07-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取代吴茱萸碱类抗肿瘤和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11434A (zh) * 2011-07-07 2012-0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吴茱萸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992336A (zh) * 2014-05-19 2014-08-2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氧杂或硫杂吴茱萸碱类抗肿瘤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31046A (zh) * 2014-05-26 2014-09-10 重庆医科大学 N1-丁酰吴茱萸碱及合成方法
CN107141288A (zh) * 2017-04-14 2017-09-08 中山大学 一类吴茱萸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365322A (zh) * 2016-11-16 2017-11-21 中国药科大学 一类新型的吴茱萸碱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8558732A (zh) * 2018-06-25 2018-09-21 南华大学 一种可选择性治疗胃癌和***的吲哚酰胺类化合物
CN108853113A (zh) * 2018-06-12 2018-11-23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氧杂吴茱萸碱衍生物的用途
CN109734714A (zh) * 2019-01-29 2019-05-10 兰州大学 一种吴茱萸生物碱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000A (en) * 1977-06-11 1979-01-17 Sendai Fukusokan Kagaku Kenkiy 1*33benzoxazinee44ones and their preparation
CN101787025A (zh) * 2010-03-04 2010-07-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取代吴茱萸碱类抗肿瘤和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11434A (zh) * 2011-07-07 2012-0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吴茱萸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992336A (zh) * 2014-05-19 2014-08-2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氧杂或硫杂吴茱萸碱类抗肿瘤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31046A (zh) * 2014-05-26 2014-09-10 重庆医科大学 N1-丁酰吴茱萸碱及合成方法
CN107365322A (zh) * 2016-11-16 2017-11-21 中国药科大学 一类新型的吴茱萸碱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7141288A (zh) * 2017-04-14 2017-09-08 中山大学 一类吴茱萸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853113A (zh) * 2018-06-12 2018-11-23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氧杂吴茱萸碱衍生物的用途
CN108558732A (zh) * 2018-06-25 2018-09-21 南华大学 一种可选择性治疗胃癌和***的吲哚酰胺类化合物
CN109734714A (zh) * 2019-01-29 2019-05-10 兰州大学 一种吴茱萸生物碱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UOQIANG DONG ET AL: "New Tricks for an Old Natural Product: Discovery of Highly Potent Evodiamine Derivatives as Novel Antitumor Agents by Systemic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naly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s", 《J. MED. CHEM.》 *
JIE-DAN DENG ET AL: "A concise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study of evodiamine and its analogues", 《CHEM. COMM》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0871A (zh) * 2020-06-30 2020-09-04 陕西中医药大学 氨基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620871B (zh) * 2020-06-30 2023-12-08 陕西中医药大学 氨基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683615A (zh) * 2021-09-27 2021-11-23 南华大学 一种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8093B (zh) C21甾体皂苷苷元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4530021A (zh) 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的抗肿瘤药物
CN110483550A (zh) 一种含三甲氧基苯基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3922992B (zh) 一种抗癌活性吲哚酮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CN104558094A (zh) 皂苷苷元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7573318A (zh) 一种具抗肿瘤活性的新型棉酚席夫碱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6632424A (zh) 以1‑(2‑吡啶)‑9‑苄基‑β‑咔啉为配体的氯化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4059062A (zh) 含苯并噻唑和***双杂环的稠环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5461723B (zh) 酞嗪并[1,2,b]喹唑啉‑8‑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9456279A (zh) 噻唑氨基苯甲酰胺乙酸酯衍生物及其用途
CN108623511A (zh) 一种可用于治疗癌症的吲哚酰胺类化合物
CN104586842A (zh) 一种抗癌活性吲哚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CN104774241B (zh) 含吲哚骨架的二氢吡唑磺胺甾体皂苷苷元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478692A (zh) 以1‑(2‑吡啶)‑9‑苄基‑β‑咔啉为配体的硝酸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3435574B (zh) 一种巯基苯并噻唑取代的苊并杂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29534A (zh) 一类含萘环骨架的二氢吡唑吗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在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4610420B (zh) 抗肿瘤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6478690A (zh) 1‑(2‑吡啶)‑9‑(4‑苯基丁基)‑β‑咔啉的氯化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4788530B (zh) 含苯并二噁烷骨架的皂苷苷元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4804064A (zh) 含萘环骨架的二氢吡唑氧肟酸c21甾体皂苷苷元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804065A (zh) 含萘环骨架的二氢吡唑磺胺c21甾体皂苷苷元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829684B (zh) 含吲哚骨架的二氢吡唑氧肟酸甾体皂苷苷元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861026A (zh) 含呋喃骨架的二氢吡唑氧肟酸c21甾体皂苷苷元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961683A (zh) 一类含萘环骨架的二氢吡唑哌嗪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在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4804066A (zh) 新型抗癌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制备抗癌药物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