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1726A -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送风机及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送风机及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1726A
CN110431726A CN201780087864.3A CN201780087864A CN110431726A CN 110431726 A CN110431726 A CN 110431726A CN 201780087864 A CN201780087864 A CN 201780087864A CN 110431726 A CN110431726 A CN 1104317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t
rotor
insertion holes
rotor core
magnet inse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78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1726B (zh
Inventor
矢部浩二
藤末义和
熊谷一弥
堤贵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31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1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1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1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lots
    • H02K15/028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lots for fastening to casing or support, respectively to shaft or hub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2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rotating armatures and stationary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转子具备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具有以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内周和位于其径向外侧的外周,并由电磁钢板构成。转子铁芯沿着外周具有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磁铁***孔和第二磁铁***孔,且沿着内周具有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第一狭缝具有与第二狭缝相向的第一相向部,第二狭缝具有与第一狭缝相向的第二相向部。第一相向部在径向内侧的端部具有第一内侧端部,在径向外侧的端部具有第一外侧端部,第二相向部在径向内侧的端部具有第二内侧端部,在径向外侧的端部具有第二外侧端部。转子铁芯在第一相向部与第二相向部之间具有由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限定的狭缝间部,所述第一直线连结第一内侧端部与第二内周部,所述第二直线连结第一外侧端部与第二外侧端部。狭缝间部相对于第一磁铁***孔与第二磁铁***孔之间的极间部配置在径向内侧。在将从转子铁芯的内周起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为止的径向上的最小距离设为D1、将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的径向上的最小宽度设为W1、将狭缝间部的径向上的长度设为W2时,D1<W1及D1<W2中的至少一方成立。

Description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送风机及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电动机、压缩机、送风机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机的转子具有用电磁钢板的层叠体构成的转子铁芯和作为旋转轴的轴。轴一般通过热装而固定在转子铁芯的内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2601号公报(参照段落0024~003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将永久磁铁嵌入到转子中而成的永久磁铁嵌入型电动机的情况下,在热装时,转子铁芯的热会传递到永久磁铁,有可能产生永久磁铁的退磁。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抑制安装于转子的永久磁铁的退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转子具备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具有以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内周和在以该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上位于内周的外侧的外周,并由电磁钢板构成。转子铁芯沿着外周具有在以该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相邻的第一磁铁***孔和第二磁铁***孔,且沿着内周具有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在第一磁铁***孔配置有第一永久磁铁,在第二磁铁***孔配置有第二永久磁铁。第一狭缝具有与第二狭缝相向的第一相向部,第二狭缝具有与第一狭缝相向的第二相向部。第一相向部在径向上的内侧的端部具有第一内侧端部,在径向上的外侧的端部具有第一外侧端部,第二相向部在径向上的内侧的端部具有第二内侧端部,在径向上的外侧的端部具有第二外侧端部。转子铁芯在第一相向部与第二相向部之间具有由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限定的狭缝间部,所述第一直线连结第一内侧端部与第二内周部,所述第二直线连结第一外侧端部与第二外侧端部。狭缝间部相对于第一磁铁***孔与第二磁铁***孔之间的极间部配置在径向的内侧。在将从转子铁芯的内周起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为止的径向上的最小距离设为D1、将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的径向上的最小宽度设为W1、将狭缝间部的径向上的长度设为W2时,D1<W1及D1<W2中的至少一方成立。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D1<W1成立的情况下,由于相比于转子铁芯的内周与狭缝之间的区域,设置在该区域的径向外侧的狭缝的宽度较大,所以热难以传递到磁铁***孔。结果,能够抑制由热导致的永久磁铁的退磁。另外,在D1<W2成立的情况下,由于通过狭缝间部的热的路径变长,所以热难以传递到磁铁***孔。结果,能够抑制由热导致的永久磁铁的退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横剖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横剖视图。
图3是放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铁芯的一部分的图。
图4是放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铁芯的一部分的图(A)及示出狭缝间部的示意图(B)。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纵剖视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端板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尺寸比W1/D1与永久磁铁温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尺寸比W2/D1与永久磁铁温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狭缝在周向上的宽度S1与永久磁铁温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从通风孔起到狭缝为止的距离G1与永久磁铁温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转子的横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转子的横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转子的纵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转子的横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转子的端板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转子的端板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能够应用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回转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18是示出具备图17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图。
图19是示出具备能够应用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送风机的空调装置的图。
图20是示出图19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主视图(A)及剖视图(B)。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电动机100的结构>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的横剖视图。电动机100是无刷DC电机,通过具有变频器的控制装置的频率控制,从而对旋转进行控制。
电动机100是具备圆筒状的转子1和被设置成将转子1包围的环状的定子5的内转子型电动机。在定子5与转子1之间例如设置有0.5mm的气隙。该电动机100是将永久磁铁2嵌入到转子1中而成的永久磁铁嵌入型电动机。
以下,将转子1的旋转轴设为轴线C1,将该轴线C1的方向称为“轴向”。另外,将沿着以轴线C1为中心的圆周的方向(在图1中用箭头R1示出)称为“周向”,将以轴线C1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另外,横剖视图是与轴线C1正交的面处的剖视图,纵剖视图是与轴线C1平行的面(包含有轴线C1的面)处的剖视图。
<定子5的结构>
定子5被设置成在转子1的径向外侧将转子1包围。定子5具有定子铁芯50和卷绕于定子铁芯50的线圈55。定子铁芯50是在轴向上层叠多个电磁钢板并通过铆接等固定而成的。电磁钢板的厚度在0.1~1.0mm的范围内,作为一例,为0.35mm。
定子铁芯50具有在以轴线C1为中心的周向上延伸的磁轭51和从磁轭51向径向内侧(向轴线C1)延伸的多个齿52。齿52在以轴线C1为中心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齿52的径向内侧的前端面隔着上述气隙与转子1的外周面相向。在相邻的齿52之间形成有槽,所述槽是收容线圈55的空间。在此,齿52的数量(即槽的数量)为九个,但齿52的数量是任意的。
在定子铁芯50安装有绝缘件(绝缘部)53。绝缘件53夹设在定子铁芯50与线圈55之间,并将定子铁芯50与线圈55绝缘。绝缘件53是通过使树脂与定子铁芯50一体成形、或将作为其他部件成形的树脂成形体组装于定子铁芯50而形成的。
线圈55由铜或铝等材料构成,并经由绝缘件53卷绕于齿52。线圈55既可以按各齿52进行卷绕(集中绕组式),也可以以跨设的方式卷绕于多个齿52(分布绕组式)。
<转子1的结构>
图2是示出转子1的横剖视图。转子1具有以轴线C1为中心的圆筒状的转子铁芯10。转子铁芯10是在轴向上层叠多个电磁钢板并通过铆接等固定而成的。电磁钢板的厚度在0.1~1.0mm的范围内,作为一例,为0.35mm。
转子铁芯10具有内周13和外周19。内周13及外周19均为以轴线C1为中心的环状(圆形)。内周13限定通过热装来固定轴3的轴孔(轴***孔)。轴3例如由金属构成。
沿着转子铁芯10的外周19形成有多个(第一数量)磁铁***孔11。在此,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有六个磁铁***孔11,但磁铁***孔11的数量是任意的。
在磁铁***孔11***有板状的永久磁铁2。在此,磁铁***孔11的数量为六个,永久磁铁2的数量也为六个。即,转子1的极数为6。但是,极数不限定于6,其是任意的。
永久磁铁2在转子铁芯10的周向上具有宽度,在径向上具有厚度。永久磁铁2例如由包含有铁(Fe)、钕(Nd)、硼(B)的钕稀土类磁铁构成。另外,根据需要而添加有镝(Dy)。永久磁铁2在厚度方向(转子1的径向)上被磁化。
配置在磁铁***孔11内的永久磁铁2构成磁极。磁铁***孔11的周向中心(即永久磁铁2的周向中心)成为极中心P1。另一方面,在相邻的磁铁***孔11之间形成有极间部P2。此外,在将某一个磁铁***孔11设为第一磁铁***孔的情况下,在周向上与之相邻的磁铁***孔11也被称为第二磁铁***孔。另外,分别配置于第一磁铁***孔及第二磁铁***孔的永久磁铁2也被称为第一永久磁铁及第二永久磁铁。
在此,在一个磁铁***孔11配置有一个永久磁铁2,但也可以是,在一个磁铁***孔11沿周向排列配置有多个永久磁铁2。在该情况下,相同的磁铁***孔11内的多个永久磁铁2以使彼此相同的极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式被磁化。另外,在此,磁铁***孔11呈直线状延伸,但例如也可以呈V字形延伸。
以与磁铁***孔11的周向两端部相连的方式形成有磁通壁垒(漏磁通抑制孔)12。磁通壁垒12抑制相邻的永久磁铁2之间的漏磁通。为了抑制相邻的永久磁铁2之间的磁通的短路,磁通壁垒12与转子铁芯10的外周之间的铁芯部分成为薄壁部。优选的是,薄壁部的厚度与构成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的厚度相同。
沿着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形成有多个狭缝15。狭缝15的数量为与极数相同的六个。狭缝15的数量不限定于与极数相同的数量,但如后所述,优选为使极数除以N(自然数)而得到的数。
在此,相对于一个磁铁***孔11,在径向内侧形成有一个狭缝15。狭缝15在以轴线C1为中心的周向上延伸。狭缝15的周向中心与磁铁***孔11的周向中心在周向上位于彼此相同的位置。此外,狭缝15在周向上具有长度即可,例如也可以呈直线状延伸。
图3是放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铁芯10的一部分的图。狭缝15具有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相向的内周缘15a和位于比内周缘15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外周缘15b。内周缘15a及外周缘15b均在以轴线C1为中心的周向上延伸。
将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狭缝15的内周缘15a为止的径向上的最小距离设为距离D1。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狭缝15的内周缘15a为止的径向上的距离在一个狭缝15内恒定,对于多个狭缝15而言也彼此相同。但是,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狭缝15的内周缘15a为止的径向上的距离在一个狭缝15内也可以不恒定,另外,也可以是,在多个狭缝15处不同。
将狭缝15的径向上的最小宽度(即内周缘15a与外周缘15b在径向上的最小间隔)设为宽度W1。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除了后述的空隙部15d以外,狭缝15的径向上的宽度恒定,另外,对于多个狭缝15而言也彼此相同。但是,狭缝15的径向上的宽度在一个狭缝15内也可以不恒定,另外,也可以是,在多个狭缝15处不同。
在该实施方式1中,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狭缝15为止的径向上的距离(最小距离)D1和狭缝15的径向上的宽度(最小宽度)W1满足D1<W1的关系。这是因为,如后所述,通过增大狭缝15的宽度,从而在将轴3热装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时,热难以向转子铁芯10的外周19侧传递。
在狭缝15的周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相向部15c。相向部15c是相邻的狭缝15在周向上彼此相向的部分。即,在图3中位于中央的狭缝15(第一狭缝)的相向部15c(第一相向部)与在图3中位于右侧的狭缝15(第二狭缝)的相向部15c(第二相向部)在周向上彼此相向。
图4(A)是放大地示出与转子铁芯10的极间部P2对应的部分的图。图4(B)是放大地示出相邻的狭缝15之间的部分的图。如图4(A)所示,将相向部15c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设为内侧端部21。同样地,将相向部15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设为外侧端部22。
如图4(B)所示,狭缝15的相向部15c具有从内周13向外周19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在其径向内侧具有圆弧状的弯曲部A1,在径向外侧具有圆弧状的弯曲部A2。内侧端部21是弯曲部A1与内周缘15a的接点。另外,外侧端部22是弯曲部A2与外周缘15b的接点。
将连结相邻的狭缝15的相向部15c的内侧端部21彼此的直线称为第一直线23。另外,将连结相邻的狭缝15的相向部15c的外侧端部22彼此的直线称为第二直线24。
即,将连结在图4(B)中位于左侧的狭缝15(第一狭缝)的相向部15c(第一相向部)的内侧端部21(第一内侧端部)和位于右侧的狭缝15(第二狭缝)的相向部15c(第二相向部)的内侧端部21(第二内侧端部)的直线称为第一直线23。同样地,将连结在图4(B)中位于左侧的狭缝15(第一狭缝)的相向部15c(第一相向部)的外侧端部22(第一外侧端部)和位于右侧的狭缝15(第二狭缝)的相向部15c(第二相向部)的外侧端部22(第二外侧端部)的直线称为第二直线24。
将在相邻的狭缝15的相向部15c之间由第一直线23和第二直线24限定的区域称为狭缝间部16。换句话说,狭缝间部16是利用两个狭缝15的相向部15c限定周向的两端并利用第一直线23和第二直线24限定径向的两端而成的区域。
此外,在此,用第一直线23和第二直线24来限定狭缝间部16的径向的两端,但也可以是,使用连结内侧端部21彼此的周向上的曲线来代替第一直线23,使用连结外侧端部22彼此的周向上的曲线来代替第二直线24。
狭缝间部16位于转子1的极间部P2的径向内侧。更具体而言,狭缝间部16的周向位置与转子1的极间部P2的周向位置一致。该狭缝间部16是在将轴3热装于转子铁芯10的轴孔时成为热从内周13向外周19传递的路径的部分。
将狭缝间部16的径向上的长度(即第一直线23与第二直线24在径向上的间隔)设为长度W2。在图4(B)所示的例子中,狭缝15的径向上的宽度W1与狭缝间部16的径向上的长度W2彼此相同,但也可以彼此不同。狭缝间部16的径向上的长度W2大于从上述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狭缝15为止的径向上的距离D1(D1<W2)。
如图4(A)所示,将狭缝间部16的周向上的最小宽度设为宽度S1。在图4(A)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在两个相向部15c的直线部分之间,狭缝间部16的宽度成为最小,所以其宽度成为宽度S1。宽度S1为构成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上,且小于板厚的两倍。此外,板厚是指一块电磁钢板的厚度。
在比狭缝15靠径向外侧且比磁铁***孔1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形成有作为空隙的通风孔14。通风孔14是形成为在轴向上贯通转子铁芯10的空隙。通风孔14作为使流体通过的孔或***铆钉的孔发挥功能。在将电动机100用于送风机的情况下,流体为空气,在将其用于压缩机的情况下,流体为制冷剂。在此,通风孔14具有圆形的截面,但不限定于圆形,例如也可以是矩形。
通风孔14配置在狭缝间部16的径向外侧。更具体而言,狭缝间部16、通风孔14及极间部P2在径向上排列成一列。将从狭缝15起到通风孔14为止的最小距离设为距离G1。距离G1为构成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上,且小于板厚的两倍。
返回到图3,狭缝15具有在径向上向磁铁***孔11延伸的空隙部15d。空隙部15d从外周缘15b的周向上的中央部向磁铁***孔11的周向上的中央部延伸。将空隙部15d与磁铁***孔11的最小距离设为距离D2。在此,距离D2是空隙部15d的与磁铁***孔11相向的端缘15e与磁铁***孔11的距离。距离D2为形成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上,且小于板厚的两倍。
图5是示出转子1的纵剖视图。转子1具有转子铁芯10、轴3及一对端板4,所述转子铁芯10是在轴向上层叠多个(第四数量)电磁钢板101而成的层叠体,所述轴3贯通转子铁芯10的轴孔,所述一对端板4被设置成从轴向两端夹入转子铁芯10。在该实施方式1中,在构成转子铁芯10的所有电磁钢板101的内周13都嵌合有轴3。
端板4防止磁铁***孔11内的永久磁铁2的脱落。以贯通转子铁芯10和端板4的方式设置有铆钉31,利用该铆钉31将端板4固定于转子铁芯10。铆钉31被***到转子铁芯10的通风孔14(图3)中。另外,也可以是,在转子铁芯10上与通风孔14不同地形成有***铆钉31的孔。
图6是示出端板4的俯视图。端板4均具有以轴线C1为中心的环状的内周43及外周49、沿着内周43形成的多个狭缝45、以及形成在比狭缝4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通风孔44。
端板4的内周43及外周49的形状及尺寸分别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及外周19的形状及尺寸对应,但也可以不是严格地相同。特别是,端板4的内周43形成为比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大。另外,端板4的狭缝45及通风孔44的形状及尺寸分别与转子铁芯10的狭缝15及通风孔14的形状及尺寸对应,但也可以不是严格地相同。
另外,端板4在与转子铁芯10的磁铁***孔11对应的部分不具有空隙。这是为了防止永久磁铁2从磁铁***孔11脱落。
<实施方式的作用>
接着,说明该实施方式1的作用。在制造转子1时,在用冲压机冲裁出电磁钢板之后,在轴向上层叠冲裁出的多个电磁钢板,并通过铆接等而一体化,由此得到转子铁芯10。
之后,将永久磁铁2***到转子铁芯10的磁铁***孔11中。永久磁铁2通过间隙嵌合而固定在磁铁***孔11内。并且,在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两端安装端板4,并利用铆钉31将转子铁芯10和端板4固定。
接着,通过热装将轴3固定在利用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限定的轴孔中。在热装时,通过感应加热(IH)从内周13侧对转子铁芯10进行加热,使转子铁芯10热膨胀,并扩大轴孔的内径。在按这种方式使转子铁芯10的轴孔的内径扩大了的状态下,将轴3***到轴孔中。
在将轴3***到轴孔中之后,使转子铁芯10在常温或低温环境中冷却。由此,转子铁芯10的轴孔的内径缩小,轴3与轴孔嵌合。由此,将转子铁芯10与轴3一体地固定。
在该热装工序中,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侧施加的热也会传递到磁铁***孔11内的永久磁铁2。在永久磁铁2接受到阈值以上的热时,永久磁铁2的特性劣化。例如,在为被磁化了的永久磁铁2的情况下,会产生退磁,磁力下降。另外,在为未被磁化(即进行磁化处理之前)的永久磁铁2的情况下,永久磁铁2的性能及质量下降。以下,说明将被磁化了的永久磁铁2配置在磁铁***孔11中的情况。
轴3的热装一般是在未将转子1装入到定子5的内侧的状态下进行。在该状态下,与已将转子1装入到定子5的内侧的状态(图1)相比,由于磁路的空隙部分较多,所以永久磁铁2的磁导率下降,容易产生退磁。
并且,在为不包含作为稀土的镝(Dy)或将含有量抑制为2重量%以下的永久磁铁的情况下,特别容易产生由热导致的退磁。因此,优选的是,将热装工序中的永久磁铁2的温度抑制为100~140℃以下,特别优选的是,抑制为100℃以下。
作为用于使热难以传递到***有永久磁铁2的磁铁***孔11的结构,可以列举以下三个。
(1)在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磁铁***孔11为止的区域内,尽可能地增大空隙。
(2)在径向上尽可能地延长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磁铁***孔11为止的热的路径。
(3)在周向上尽可能地缩窄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磁铁***孔11为止的热的路径。
通过沿着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设置多个狭缝15,并使狭缝15的径向上的宽度(最小宽度)W1大于从内周13起到狭缝15为止的径向上的距离(最小距离)D1(D1<W1),从而实现上述结构(1)。
在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的周围需要如下的区域,该区域存储在从内周13侧对转子铁芯10进行了加热之后到轴3的***完成为止的期间为了维持使轴孔的内径扩大的状态而需要的足够的热。决定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狭缝15为止的径向上的距离D1,以便能够确保存储该热的区域。
而且,为了在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磁铁***孔11为止的区域内尽可能地增大空隙,使狭缝15的径向上的宽度(最小宽度)W1大于从内周13起到狭缝15为止的径向上的距离D1。由此,能够得到一边在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的周围确保对热进行存储的区域、一边使热难以传递到磁铁***孔11的结构。
另外,通过将成为热的路径的狭缝间部16配置在极间部P2的径向内侧,从而实现上述结构(2)。如果将狭缝间部16配置在极间部P2的径向内侧,则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磁铁***孔11为止的热的路径迂回地变长,因此,能够使热难以传递到磁铁***孔11。
另外,关于上述结构(2),使狭缝间部16的径向上的长度W2大于从内周13起到狭缝15为止的径向上的距离D1(D1<W2)。通过在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的周围确保对热进行存储的区域,另一方面,进一步延长宽度较窄的热的路径(即狭缝间部16),从而能够得到使热难以传递到磁铁***孔11的结构。
图7是示出狭缝15的径向上的宽度W1和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狭缝15为止的距离D1之比(称为尺寸比W1/D1)与永久磁铁2的温度的关系的图表。横轴示出尺寸比W1/D1,纵轴示出永久磁铁2的温度。
由图7可知,尺寸比W1/D1越大,则永久磁铁2的温度越会下降。换句话说,可知,相对于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狭缝15为止的距离D1,狭缝15的径向上的宽度W1越大,则永久磁铁2的温度越会下降。
可知,特别是在尺寸比W1/D1大于1的情况下,即在狭缝15的径向上的宽度W1大于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狭缝15为止的距离D1的情况下(D1<W1),永久磁铁2的温度的抑制效果较高。并且,可知,在尺寸比W1/D1大于0.95的情况下,能够将永久磁铁2的温度抑制在100℃以下。
图8是示出狭缝间部16的径向上的长度W2和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狭缝15为止的距离D1之比(称为尺寸比W2/D1)与永久磁铁2的温度的关系的图表。横轴示出尺寸比W2/D1,纵轴示出永久磁铁2的温度。
由图8可知,尺寸比W2/D1越大,则永久磁铁2的温度越会下降。换句话说,可知,相对于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狭缝15为止的距离D1,狭缝间部16的径向上的长度W2越大,则永久磁铁2的温度越会下降。
可知,特别是在尺寸比W2/D1大于1的情况下,即在狭缝间部16的径向上的长度W2大于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狭缝15为止的距离D1的情况下(D1<W2),永久磁铁2的温度的抑制效果较高。并且,可知,在尺寸比W2/D1大于0.95的情况下,能够将永久磁铁2的温度抑制在100℃以下。
另外,由图7及图8的结果可知,通过使狭缝15的径向上的宽度W1大于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狭缝15为止的距离D1(D1<W1),且使狭缝间部16的径向上的长度W2大于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狭缝15为止的距离D1(D1<W2),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永久磁铁2的温度。
并且,通过尽可能地减小狭缝间部16的周向上的宽度(最小宽度)S1,从而实现上述结构(3)。但是,在对电磁钢板进行冲裁加工时,难以形成比电磁钢板的板厚微细的形状。因此,将狭缝间部16的周向上的宽度(最小宽度)S1设定为构成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上且小于板厚的两倍的宽度,以便在能够进行冲裁加工的范围成为尽可能小的宽度。
图9是示出狭缝间部16的周向上的宽度S1与永久磁铁2的温度的关系的图表。横轴示出狭缝间部16的周向上的宽度S1,纵轴示出永久磁铁2的温度。
由图9可知,狭缝间部16的周向上的宽度S1越小,则永久磁铁2的温度越会下降。由于狭缝间部16的周向上的宽度S1越小,则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向外周19侧的热的路径变得越窄,并且,该狭窄的路径在径向上延续距离W2,因此,抑制热向磁铁***孔11传递的效果较大。
可知,特别是在狭缝间部16的周向上的宽度S1小于0.55mm的情况下,能够将永久磁铁2的温度抑制在100℃以下。
另外,由于通风孔14形成在比狭缝1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与通风孔14形成在比狭缝15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或狭缝间部16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狭缝15为止的径向上的距离D1及狭缝间部16的周向上的宽度S1均减小。
特别是,如果将通风孔14形成在狭缝间部16的径向外侧(换句话说,为极间部P2的径向内侧),则向转子铁芯10的外周19侧的热会通过狭缝15与通风孔14之间,因此,能够使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向外周19侧的热的路径进一步缩窄。
另外,优选的是,使通风孔14与狭缝15的距离(最小距离)G1尽可能地小。但是,在对电磁钢板进行冲裁加工时,难以形成比电磁钢板的板厚微细的形状。因此,将通风孔14与狭缝15的距离G1设定为构成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上且小于板厚的两倍的距离,以便在能够进行冲裁加工的范围成为尽可能小的距离。
图10是示出通风孔14与狭缝15的距离G1和永久磁铁2的温度的关系的图表。示出通风孔14与狭缝15的距离G1,纵轴示出永久磁铁2的温度。
由图10可知,通风孔14与狭缝15的距离G1越小,则永久磁铁2的温度越会下降。这是由于,越减小通风孔14与狭缝15的距离G1,则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向外周19侧的热的路径变得越窄。
可知,特别是在通风孔14与狭缝15的距离G1小于1.1mm的情况下,能够将永久磁铁2的温度抑制在100℃以下。
此外,在图10中,与图9相比,变化的比例(斜度)较为平缓。这是因为,在减小了通风孔14与狭缝15的距离G1的情况下,热的路径仅在一个位置变窄,与此相对,如图9所示,在减小了狭缝间部16的周向上的宽度S1的情况下,由于狭窄的热的路径(即狭缝间部16)在径向上延续距离W2,因此,抑制热向磁铁***孔11传递的效果较大。
另外,汇总图7~图10所示的结果可知,在满足
W1/D1>0.95,
W2/D1>0.95,
S1<0.55mm及
G1<1.1mm
这样的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将永久磁铁2的温度抑制在100℃以下。
由此,即使在永久磁铁2不包含镝或含有量为2重量%以下、且未将转子1装入到定子5的内部的状态(即永久磁铁2的磁导率下降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的退磁。
另外,在将铆钉31(图5)***到通风孔14中时,由于铆钉31为金属制,所以热有可能会经由铆钉31传递。因此,在多个通风孔14与一个磁铁***孔11相向的结构中,热容易传递到磁铁***孔11。在该实施方式1中,由于通风孔14的数量与磁铁***孔11的数量相同,所以一个通风孔14与一个磁铁***孔11相向。因此,即使在所有通风孔14中都插通了铆钉31,相比于多个通风孔14与一个磁铁***孔11相向的结构,热也难以传递到磁铁***孔11。
另外,在狭缝15的数量比极数(即磁铁***孔11的数量)多的情况下,狭缝间部16的数量也变多,热的路径增加。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狭缝15的数量与极数相同,所以能够减少成为热的路径的狭缝间部16的数量,能够使热难以传递到磁铁***孔11。
另外,在狭缝15的相向部15c,优选的是,使包含有内侧端部21的弯曲部A1及包含有外侧端部22的弯曲部A2的曲率半径尽可能地小,具体而言,优选为构成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下。
狭缝15的相向部15c的弯曲部A1、A2的曲率半径越小,则相向部15c的直线部分的比例变得越多。因此,狭缝间部16的周向上的宽度S1成为最小的部分的比例变多,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向外周19侧的热的路径进一步变窄。
此外,优选的是,狭缝15的相向部15c的弯曲部A1、A2的曲率半径为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下,另外,优选的是,最小也为不产生冲裁用模具的崩裂(chipping)的大小,具体而言,为0.1mm以上。
另外,也会产生沿着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的温度分布。即,狭缝15的周向端部的热从狭缝间部16向外周侧移动,与此相对,狭缝15的周向上的中央部的热的移动较少,因此,狭缝15的周向上的中央部的温度容易变高。
因此,通过在狭缝15的周向上的中央部设置向磁铁***孔11延伸的空隙部15d,从而在周向上的中央部局部地增大狭缝15的径向上的宽度。由此,即使在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在狭缝15的周向上的中央部的温度变高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热难以传递到磁铁***孔11。
此外,在抑制永久磁铁2的加热这一方面,优选的是,所有狭缝15都具有空隙部15d。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一个狭缝15(第一狭缝)具有空隙部15d(第一空隙部),在周向上相邻的狭缝15(第二狭缝)具有空隙部15d(第二空隙部)。
优选的是,使空隙部15d与磁铁***孔11的距离(最小距离)D2尽可能地小。但是,在对电磁钢板进行冲裁加工时,难以形成比电磁钢板的板厚微细的形状。因此,将空隙部15d与磁铁***孔11的距离D2设定为构成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上且小于板厚的两倍的距离,以便在能够进行冲裁加工的范围成为尽可能小的距离。
另外,在转子1中,在将从轴线C1起到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为止的距离(即轴孔的内径)设为距离L1、将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磁铁***孔11为止的最小距离设为距离L2时,L1为L2以上(即L1≥L2)。在这样的转子1中,由于从内周13起到磁铁***孔11为止的距离相对于内周13的长度较短,所以热容易传递到磁铁***孔11,因此,永久磁铁2容易被加热。
因此,像这样,通过将该实施方式1的转子1的结构应用于满足L1≥L2的转子1,从而能够得到更显著的永久磁铁2的退磁抑制效果。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转子铁芯10具有沿着外周19在周向上相邻的磁铁***孔11(第一磁铁***孔和第二磁铁***孔),且具有沿着内周13在周向上相邻的多个狭缝15(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各狭缝15具有与相邻的狭缝15相向的相向部15c(第一相向部及第二相向部)。各相向部15c具有内侧端部21(第一内侧端部及第二内侧端部)及外侧端部22(第一外侧端部及第二外侧端部)。转子铁芯10在彼此相向的相向部15c(第一相向部和第二相向部)之间具有狭缝间部16,所述狭缝间部16由连结内侧端部21彼此(第一内侧端部及第二内侧端部)的直线23和连结外侧端部22彼此(第一外侧端部及第二外侧端部)的直线24限定。狭缝间部16相对于相邻的磁铁***孔11之间的极间部P2配置在径向上的内侧。在将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各狭缝15为止的径向上的最小距离设为D1、将各狭缝15的径向上的最小宽度设为W1、将狭缝间部16的径向上的长度设为W2时,D1<W1及D1<W2中的至少一方成立。
由于按这种方式构成,所以在D1<W1成立的情况下,能够增大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与磁铁***孔11之间的区域的空隙,在D1<W2成立的情况下,能够延长从内周13向外周19侧的热的路径。在任意的情况下,在将轴3热装于转子铁芯10的轴孔时,热均难以传递到磁铁***孔11,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的加热。由此,能够抑制由热导致的永久磁铁2的退磁,并提高性能。
另外,通过使D1<W1及D1<W2这双方成立,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热传递到磁铁***孔11,并提高抑制永久磁铁2的加热的效果。
另外,由于狭缝间部16的周向上的宽度(最小宽度)S1为构成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上且小于板厚的两倍,所以能够缩窄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向外周19侧的热的路径。由此,热难以传递到磁铁***孔11,能够提高抑制永久磁铁2的加热的效果。
另外,由于形成有从狭缝15(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的周向上的中央部向磁铁***孔11延伸的空隙部15d(第一空隙部及第二空隙部),因此,即使在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在狭缝15的周向上的中央部被加热为最高温度的情况下,热也难以传递到磁铁***孔11,能够提高抑制永久磁铁2的加热的效果。
另外,由于磁铁***孔11与空隙部15d的距离为构成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上,所以热更难以传递到磁铁***孔11。
另外,由于通风孔14配置在转子铁芯10的比狭缝1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与通风孔14形成在比狭缝15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或狭缝间部16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起到狭缝15为止的径向上的距离D1及狭缝间部16的周向上的宽度S1均减小。
另外,由于通风孔14配置在极间部P2的径向上的内侧,所以狭缝15与通风孔14之间成为热的路径,能够缩窄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向外周19侧的热的路径。
另外,由于从通风孔14起到狭缝15为止的距离(最小距离)G1为构成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上且小于板厚的两倍,所以能够进一步缩窄热的路径。
另外,由于磁铁***孔11的数量(即极间部P2的数量)与通风孔14的数量相同,所以一个通风孔14与一个磁铁***孔11相向。因此,即使在所有通风孔14中都***了铆钉31,相比于多个通风孔14与一个磁铁***孔11相向的结构,热也难以传递到磁铁***孔11。
另外,由于狭缝15的数量与磁铁***孔11的数量相同,所以与狭缝15的数量比磁铁***孔11的数量多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成为热的路径的狭缝间部16的数量。由此,热难以传递到磁铁***孔11,另外,能够提高转子1的重量平衡。
另外,在从轴线C1起到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为止的距离L1为从内周13起到磁铁***孔11为止的距离(最小距离)L2以下的情况下,从内周13起到磁铁***孔11为止的距离L2相对于内周13的长度较短,热容易传递到磁铁***孔11。因此,通过应用该实施方式1的转子1的结构,从而能够得到抑制由热导致的永久磁铁2的退磁的更显著的效果。
另外,由于在限定狭缝间部16的两侧的相向部15c(第一相向部及第二相向部),包含有内侧端部21的弯曲部A1及包含有外侧端部22的弯曲部A2的曲率半径为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下,因此,相向部15c的直线部分的比例变多。由此,狭缝间部16的周向上的宽度S1成为最小的部分变多,能够进一步缩窄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向外周19侧的热的路径。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转子1A的横剖视图。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转子1中,狭缝15的数量与磁铁***孔11的数量(即极数)相同。与此相对,在该实施方式2的转子1A中,狭缝15的数量比磁铁***孔11的数量少。
更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2的转子1A中,狭缝15的数量为使磁铁***孔11的数量除以自然数N而得到的数。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磁铁***孔11的数量(即极数)为6,狭缝15的数量为3。即,N=2。与此相对,实施方式1相当于N=1的情况。
即,以与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磁铁***孔11对应的方式形成有一个狭缝15。形成在相邻的狭缝15之间的狭缝间部16的数量为三个。换句话说,在与六个位置的极间部P2中的三个位置的极间部P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狭缝间部16,在与剩余的三个位置的极间部P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狭缝15。
由于按这种方式构成,所以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向外周19侧的热的路径的数量变少。结果,热更难以传递到磁铁***孔11,能够有效地抑制永久磁铁2的加热。另外,由于狭缝15的数量为使磁铁***孔11的数量除以自然数N而得到的数,因此,转子1的重量平衡良好,能够抑制电动机100的振动。
通风孔14配置在狭缝间部16的径向外侧(即极间部P2的径向内侧)。由于被狭缝15与通风孔14夹着的部分成为热的路径,所以能够缩窄热的路径。另外,通风孔14也配置在极间部P2的径向内侧且狭缝15的径向外侧。
优选的是,在狭缝15设置有向磁铁***孔11延伸的空隙部15d。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从一个狭缝15向两个磁铁***孔11各自的周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两个空隙部15d。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磁铁***孔11与空隙部15d的距离为构成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上且小于板厚的两倍。
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除了转子1A的狭缝15的数量及形状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同样地构成。
此外,在此,相对于六个磁铁***孔11设置有三个狭缝15,但磁铁***孔11的数量及狭缝15的数量不限定于此。狭缝15的数量为使磁铁***孔11的数量(即极数)除以自然数N而得到的数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实施方式2中,由于狭缝15的数量(第二数量)比磁铁***孔11的数量(第一数量)少且为使磁铁***孔11的数量除以自然数N而得到的数,所以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向外周19侧传递的热的路径变少。因此,热难以传递到磁铁***孔11,能够提高抑制永久磁铁2的加热的效果。
实施方式3.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转子1B的横剖视图。在该实施方式3中,将***到转子1B的通风孔14中的铆钉31的数量设为磁铁***孔11的数量(即极数)的一半以下。
如图12所示,转子1B的转子铁芯10沿着外周19具有六个磁铁***孔11,沿着内周13具有六个狭缝15。在相邻的狭缝15之间的狭缝间部16的径向外侧(与极间部P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通风孔14。
通风孔14的数量与磁铁***孔11的数量(第一数量)相同,在此为六个。在六个通风孔14中的作为磁铁***孔11的数量的一半的三个通风孔14中***有铆钉31。***有铆钉31的通风孔14和未***铆钉31的通风孔14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即,在位于各磁铁***孔11的周向两侧(极间部P2)的两个通风孔14中的一方的通风孔14中未***铆钉31。
由于铆钉31为金属制,所以会成为热的路径。因此,当在所有通风孔14中都***铆钉31时,从内周13向外周19侧的热的路径增加,热有可能会容易地传递到磁铁***孔11。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3中,将铆钉31的数量设为磁铁***孔11的数量的一半以下。并且,通过在位于各磁铁***孔11的周向两侧(极间部P2)的两个通风孔14中的至少一方的通风孔14中不***铆钉31,从而抑制热从周向两侧传递到磁铁***孔11。
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除了在转子1B中***铆钉31的通风孔14的数量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同样地构成。
此外,在此,在转子铁芯10的六个通风孔14中的三个通风孔14中***了铆钉31,但不限定于此。***铆钉31的通风孔14的数量(第三数量)为磁铁***孔11的数量(第一数量)的一半以下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实施方式3中,由于在设置于转子铁芯10的多个(第三数量)通风孔14中的磁铁***孔11的数量(第一数量)的一半以下的通风孔14中***铆钉31,所以能够抑制热经由铆钉31传递到磁铁***孔11。因此,能够提高抑制永久磁铁2的加热的效果。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3中,也可以如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那样应用使狭缝15的数量比磁铁***孔11的数量(极数)少的结构。
实施方式4.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的转子1C的纵剖视图。上述实施方式1的转子1用一种电磁钢板101(图5)的层叠体构成。与此相对,实施方式4的转子1C用两种电磁钢板101、102的层叠体构成。
即,在实施方式4的转子1C中,电磁钢板101、102在轴向上层叠,并通过铆接等固定。在转子1C的轴向上的两端配置有电磁钢板102,在中央部配置有电磁钢板101。电磁钢板10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转子1的电磁钢板相同。与此相对,电磁钢板102具有比轴3的外径大的内径。换句话说,电磁钢板102的内周18相对于轴3的外周向径向外侧分离。
图14是示出电磁钢板102的俯视图。电磁钢板102的内周18是使实施方式1的转子1的电磁钢板101的内周13(图3)向径向外侧扩大而成的。在此,电磁钢板102的内周18形成在比内周缘15a(图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内周缘15a是狭缝15的最靠径向内侧的部分。因此,在电磁钢板102存在狭缝15的外周缘15b及空隙部15d和相向部15c的一部分,但不存在内周缘15a(图3)。
由于电磁钢板102的内周18相对于轴3的外周向径向外侧分离,所以在对轴3进行热装时无需进行加热。换句话说,在对轴3进行热装时,重点地对转子铁芯10的电磁钢板101的内周13进行加热(感应加热)。
另外,例如在用感应加热器加热电磁钢板101的内周13时,由于电磁钢板102的内周18位于相比于电磁钢板101的内周13退避到径向外侧的位置,所以比较难以被加热。因此,从电磁钢板102的内周18向磁铁***孔11传递的热量变少,能够提高抑制永久磁铁2的加热的效果。
另外,即使在轴3与电磁钢板102的内周18之间存在间隙,由于轴3热装于电磁钢板101的内周13,所以也能够确保轴3与转子铁芯10之间的足够的摩擦力。即,能够将转子铁芯10牢固地固定于轴3。
此外,由于越是轴孔的内径大的转子铁芯10,则越容易确保轴3与转子铁芯10的摩擦力,因此,在这样的转子铁芯10中,能够增多电磁钢板102的比例。
另外,如果将电磁钢板102配置在转子1C的层叠方向上的至少一端,则在将轴3***到转子1C的轴孔时,由于入口侧的轴孔的内径变大,所以容易***轴3。
另外,如果将电磁钢板102配置在转子1C的层叠方向上的两端,则在将轴3从任一轴向端部***到转子1C的情况下,由于入口侧的轴孔的内径变大,所以轴3的***均会变容易,且作业性提高。
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除了转子1C具有电磁钢板102这一点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同样地构成。
此外,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电磁钢板102的内周18形成在与狭缝15(图3)对应的位置,但只要形成在从轴3的外周向径向外侧分离的位置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实施方式4中,由于转子铁芯10具有电磁钢板102,所述电磁钢板102具有比轴3的外径大的内径,因此,热难以从该电磁钢板102传递到永久磁铁2。因此,能够提高抑制永久磁铁2的加热的效果。
另外,由于将轴3热装于电磁钢板101的内周13,所以能够确保轴3与转子铁芯10之间的足够的摩擦力,能够将转子铁芯10牢固地固定于轴3。
另外,如果将电磁钢板102配置在转子1C的层叠方向上的至少一端,则容易向转子1C的轴孔进行轴3的***,如果将电磁钢板102配置在转子1C的层叠方向上的两端,则作业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4中,既可以如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那样应用使狭缝15的数量比磁铁***孔11的数量(极数)少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如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那样应用将铆钉31***到极数的一半以下的通风孔14中的结构。
实施方式5.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转子的端板4A的俯视图。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端板4(图6)在与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图3)对应的位置具有内周43,沿着该内周43具有与转子铁芯10的狭缝15对应的狭缝45。
与此相对,图15所示的端板4A的内周43A沿着转子铁芯10的狭缝15(图3)形成。更具体而言,端板4A的内周43A形成在比内周缘15a(图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内周缘15a是转子铁芯10的狭缝15的最靠内周侧的部分。在此,端板4A的内周43A形成在与狭缝15的外周缘15b对应的位置。
端板4A沿着内周43A还具有多个通风孔44和多个空隙部45d。端板4A的通风孔44形成在与转子铁芯10的通风孔14(图3)对应的位置。端板4A的空隙部45d形成在与转子铁芯10的空隙部15d(图3)对应的位置。
与实施方式1的端板4同样地,端板4A配置在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两端,发挥防止磁铁***孔11内的永久磁铁2脱落的功能。因此,即使端板4A的内周43A从轴3的外周向径向外侧分离,也不会影响端板4A的功能。
另外,由于端板4A的内周43A从轴3的外周向径向外侧分离,所以在轴3的热装时,端板4A的内周43A难以被加热。因此,抑制热经由端板4A传递到永久磁铁2。
另外,由于端板4A在与转子铁芯10的通风孔14(图3)对应的位置具有通风孔44,所以能够供转子铁芯10的通风孔14内的流体(空气、制冷剂等)通过或供铆钉31***。另外,由于在与转子铁芯10的空隙部15d(图3)对应的位置具有空隙部45d,所以热难以经由端板4A传递到永久磁铁2。
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除了转子的端板4A的结构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同样地构成。
此外,端板4A配置在转子铁芯10的轴向两端,但也可以仅在转子铁芯10的轴向的一端配置端板4A,在另一端配置实施方式1的端板4(图6)。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转子的端板4B的俯视图。图16所示的端板4B的内周43B与图15所示的端板4A的内周43A相比进一步形成在径向外侧,并与空隙部45d相连。由于端板4B的内周43B按这种方式形成在径向外侧,所以在轴3的热装时,端板4B的内周43B更难以被加热,能够有效地抑制热经由端板4B传递到永久磁铁2。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实施方式5中,由于端板4A、4B的内周43A、43B沿着转子铁芯10的狭缝15形成,所以能够抑制热经由端板4A、4B传递到永久磁铁2而不损害端板4A、4B的功能。由此,能够提高抑制永久磁铁2的加热的效果。
特别是,由于端板4A、4B的内周43A位于比转子铁芯10的狭缝15的内周缘15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所以在轴3的热装时,端板4A、4B难以被加热,能够提高抑制永久磁铁2的加热的效果。
此外,在图15及图16中,端板4A、4B的内周43A、43B呈环状延伸,但不限定于此,只要位于比转子铁芯10的内周1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即可,例如也可以呈多边形延伸。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5中,既可以如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那样应用使狭缝15的数量比磁铁***孔11的数量(极数)少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如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那样应用将铆钉31***到极数的一半以下的通风孔14中的结构。另外,还可以如在实施方式4中说明的那样应用转子铁芯10具有内周18从轴3分离的电磁钢板102的结构。
<回转压缩机>
接着,说明能够应用上述实施方式1~5的电动机100的回转压缩机300。图17是示出回转压缩机300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回转压缩机300例如用于空调装置,且具备密闭容器307、配设在密闭容器307内的压缩机构301及驱动压缩机构301的电动机100。
压缩机构301具备:具有缸室303的缸体302、利用电动机100旋转的轴3、固定于轴3的滚动活塞304、将缸室303内分为吸入侧和压缩侧的叶片(未图示)、以及被***轴3并封闭缸室303的轴向端面的上部框架305及下部框架306。在上部框架305及下部框架306分别安装有上部排出消音器308及下部排出消音器309。
密闭容器307是圆筒状的容器。在密闭容器307的底部积存有对压缩机构301的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冷冻机油(未图示)。轴3利用作为轴承部的上部框架305及下部框架306被保持成能够旋转。
缸体302在内部具备缸室303,滚动活塞304在缸室303内进行偏心旋转。轴3具有偏心轴部,滚动活塞304与该偏心轴部嵌合。
电动机100的定子5通过热装、压入或焊接等方法被装入到密闭容器307的框架的内侧。从固定于密闭容器307的玻璃端子311向定子5的线圈55供给电力。轴3固定于轴孔,所述轴孔形成在转子1的转子铁芯10(图2)的中央。
在密闭容器307的外部安装有储存制冷剂气体的储液器310。在密闭容器307固定有吸入管313,经由该吸入管313从储液器310向缸体302供给制冷剂气体。另外,在密闭容器307的上部设置有向外部排出制冷剂的排出管312。
从储液器310供给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吸入管313而被供给到缸体302的缸室303内。在通过使变频器通电来驱动电动机100并使转子1旋转时,轴3与转子1一起旋转。然后,与轴3嵌合的滚动活塞304在缸室303内进行偏心旋转,在缸室303内压缩制冷剂。在缸室303被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排出消音器308、309,进一步通过转子铁芯10的通风孔14等(图2)而在密闭容器307内上升。在密闭容器307内上升的制冷剂从排出管312排出,并被供给到制冷循环的高压侧。
上述实施方式1~5的电动机100通过抑制由热导致的永久磁铁2的退磁,从而抑制永久磁铁2的磁通下降,由此,能够提高电机效率,并使输出增大。因此,通过将该电动机100应用于回转压缩机300,从而能够提高回转压缩机300的运转效率,并使输出增大。
此外,实施方式1~5的电动机100并不限于回转压缩机300,也可以用于其他种类的压缩机。
<制冷循环装置>
接着,说明具备上述回转压缩机300的制冷循环装置400(空调装置)。图18是示出制冷循环装置400的结构的图。制冷循环装置400具备压缩机(回转压缩机)300、四通阀401、冷凝器402、减压装置(膨胀器)403、蒸发器404、制冷剂配管405及控制部406。压缩机300、冷凝器402、减压装置403及蒸发器404利用制冷剂配管405连结并构成制冷循环。
制冷循环装置400的动作如下所述。压缩机300压缩吸入的制冷剂,并将其作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送出。四通阀401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在图18所示的状态下,使从压缩机300送出的制冷剂向冷凝器402流动。冷凝器402对从压缩机300送出的制冷剂与空气(例如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液化,并将其送出。减压装置403使从冷凝器402送出的液体制冷剂膨胀,并将其作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送出。
蒸发器404对从减压装置403送出的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与空气(例如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夺取空气的热并使之蒸发(气化),且将其作为气体制冷剂送出。在蒸发器404被夺取了热的空气由未图示的送风机供给到对象空间(例如室内)。此外,四通阀401及压缩机300的动作由控制部406控制。
制冷循环装置400的压缩机300能够应用上述实施方式1~5的电动机100,由此,提高了运转效率。因此,能够提高制冷循环装置400的能量效率。
<空调装置>
接着,说明应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空调装置。图19是示出能够应用实施方式1~5的电动机100的空调装置500的结构的图。空调装置500具备室外机501、室内机502及将它们连接的制冷剂配管503。室外机501具备作为送风机的室外送风机505。
图20(A)是示出室外机501的结构的主视图。图20(B)是图20(A)所示的线段20B-20B处的剖视图。室外机501具有壳体506和固定在壳体506内的框架507。在框架507固定有作为室外送风机505的驱动源的电动机100。在电动机100的轴3经由轮毂508安装有叶轮504。
利用电动机100、轮毂508及叶轮504构成室外送风机505。图20(A)还示出了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509。作为该压缩机509,也可以使用图17所示的回转压缩机300。在电动机100的转子1旋转时,安装于轴3的叶轮504旋转,并向室外送风。在空调装置500的制冷运转时,通过室外送风机505的送风,向室外释放由压缩机509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冷凝器(未图示)中冷凝时释放的热。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0通过抑制永久磁铁2的退磁,从而抑制永久磁铁2的磁通下降,由此,能够提高电机效率,并使输出增大。因此,通过将该电动机100用于室外送风机505的动力源,从而能够提高空调装置500的运转效率,并使输出增大。
此外,在此,将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动机用于室外机501的室外送风机505,但也可以将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用于室内机502的送风机。
另外,在此,说明了将被磁化了的永久磁铁2配置于磁铁***孔11的情况,但在将未被磁化的永久磁铁2配置于磁铁***孔11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但是,由于被磁化了的永久磁铁2退磁的温度低于未被磁化的永久磁铁2的性能及质量下降的温度,因此,在将被磁化了的永久磁铁2配置于磁铁***孔11的情况下,能够更显著地发挥各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进行各种改良或变形。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A、1B、1C转子,10转子铁芯,11磁铁***孔,12磁通壁垒,13内周,14通风孔,15狭缝,15a内周缘部,15b外周缘部,15c相向部,15d空隙部,16狭缝间部,18内周,19外周,21内周端,22外周端,23第一直线,24第二直线,2永久磁铁,3轴,31铆钉,4、4A、4B端板,43、43A、43B内周,44通风孔,45狭缝,45d空隙部,49外周,5定子,50定子铁芯,53绝缘件,55线圈,100电动机,101电磁钢板,102电磁钢板,300压缩机(回转压缩机),301压缩机构,307密闭容器,400制冷循环装置(空调装置),401四通阀,402冷凝器,403减压装置,404蒸发器,405制冷剂配管,406控制部,500空调装置,501室外机,502室内机,503制冷剂配管,504叶轮,505室外送风机,506壳体,507框架,508轮毂,509压缩机。

Claims (23)

1.一种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具备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具有以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内周和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上位于所述内周的外侧的外周,并由电磁钢板构成,
所述转子铁芯沿着所述外周具有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相邻的第一磁铁***孔和第二磁铁***孔,且沿着所述内周具有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
在所述第一磁铁***孔配置有第一永久磁铁,在所述第二磁铁***孔配置有第二永久磁铁,
所述第一狭缝具有与所述第二狭缝相向的第一相向部,
所述第二狭缝具有与所述第一狭缝相向的第二相向部,
所述第一相向部在所述径向上的内侧的端部具有第一内侧端部,在所述径向上的外侧的端部具有第一外侧端部,
所述第二相向部在所述径向上的内侧的端部具有第二内侧端部,在所述径向上的外侧的端部具有第二外侧端部,
所述转子铁芯在所述第一相向部与所述第二相向部之间具有由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限定的狭缝间部,所述第一直线连结所述第一内侧端部与所述第二内侧端部,所述第二直线连结所述第一外侧端部与所述第二外侧端部,
所述狭缝间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磁铁***孔与所述第二磁铁***孔之间的极间部配置在所述径向的内侧,
在将从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内周起到所述第一狭缝及所述第二狭缝为止的所述径向上的最小距离设为D1、将所述第一狭缝及所述第二狭缝的所述径向上的最小宽度设为W1、将所述狭缝间部的所述径向上的长度设为W2时,
D1<W1及D1<W2中的至少一方成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D1<W1及D1<W2这双方成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狭缝间部的所述周向上的最小宽度为所述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上且小于所述板厚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铁芯具有从所述第一狭缝向所述第一磁铁***孔延伸的第一空隙部、以及从所述第二狭缝向所述第二磁铁***孔延伸的第二空隙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中,
从所述第一空隙部起到所述第一磁铁***孔为止的距离及从所述第二空隙部起到所述第二磁铁***孔为止的距离均为所述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上且小于所述板厚的两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铁芯具有包括所述第一磁铁***孔及所述第二磁铁***孔在内的第一数量的磁铁***孔,
所述转子铁芯具有包括所述狭缝间部在内的第二数量的狭缝间部,
所述第二数量为使所述第一数量除以自然数而得到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铁芯还具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配置在比所述第一狭缝及所述第二狭缝靠所述径向的外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通风孔相对于所述极间部配置在所述径向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转子,其中,
从所述通风孔起到所述第一狭缝及所述第二狭缝为止的最小距离为所述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上且小于所述板厚的两倍。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铁芯具有包括所述第一磁铁***孔及所述第二磁铁***孔在内的第一数量的磁铁***孔,
所述转子铁芯在比所述第一狭缝及所述第二狭缝靠所述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具有包括所述通风孔在内的所述第一数量的通风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其中,
在所述第一数量的通风孔中的、所述第一数量的一半以下的第三数量的通风孔中***有铆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子,其中,
***有所述铆钉的所述通风孔和未***所述铆钉的所述通风孔在所述周向上交替地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从所述轴线起到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内周为止的距离为从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内周起到所述第一磁铁***孔及所述第二磁铁***孔为止的最小距离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相向部在所述径向的两端具有弯曲部,所述第二相向部在所述径向的两端具有弯曲部,
所述第一相向部的所述弯曲部及所述第二相向部的所述弯曲部均具有所述电磁钢板的板厚以下的曲率半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相向部在所述弯曲部之间具有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所述第二相向部在所述弯曲部之间具有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还具备固定在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内周的轴,
所述转子铁芯是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层叠包括所述电磁钢板在内的第四数量的电磁钢板而构成的,
所述第四数量的电磁钢板具有配置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端部的至少一个电磁钢板,
所述至少一个电磁钢板具有从所述轴的外周向所述径向的外侧分离的内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电磁钢板的所述内周位于比所述第一狭缝及所述第二狭缝在所述径向上的最内侧的部分靠所述径向的外侧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在所述转子铁芯的至少一端具有端板,
所述端板具有位于比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第一狭缝及所述第二狭缝在所述径向上的最内侧的部分靠所述径向的外侧的位置的内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端板具有从该端板的所述内周向所述径向的外侧延伸的空隙。
20.一种电动机,其中,
所述电动机具备:
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以及
设置于所述转子的所述径向上的外侧并包围所述转子的定子。
21.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备电动机和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压缩机构,其中,
所述电动机具备:
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以及
设置于所述转子的所述径向上的外侧并包围所述转子的定子。
22.一种送风机,所述送风机具备叶轮和使叶轮旋转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电动机具备:
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以及
设置于所述转子的所述径向上的外侧并包围所述转子的定子。
23.一种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装置具备室外机、室内机以及连结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室内机的制冷剂配管,
所述室外机及所述室内机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送风机,
所述送风机具有叶片和使所述叶片旋转的电动机,
所述电动机具备:
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以及
设置于所述转子的所述径向上的外侧并包围所述转子的定子。
CN201780087864.3A 2017-03-27 2017-03-27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送风机及空调装置 Active CN1104317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2426 WO2018179063A1 (ja) 2017-03-27 2017-03-27 回転子、電動機、圧縮機、送風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1726A true CN110431726A (zh) 2019-11-08
CN110431726B CN110431726B (zh) 2021-10-12

Family

ID=63674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7864.3A Active CN110431726B (zh) 2017-03-27 2017-03-27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送风机及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264848B2 (zh)
EP (1) EP3605796B1 (zh)
JP (1) JP6689449B2 (zh)
KR (1) KR102224190B1 (zh)
CN (1) CN110431726B (zh)
AU (1) AU2017407862B2 (zh)
WO (1) WO201817906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2574A (zh) * 2020-09-15 2021-02-0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转子结构及压缩机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0309A1 (ja) * 2016-01-27 2017-08-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着磁方法、回転子、電動機および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US11837920B2 (en) 2018-11-07 2023-12-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tor, motor, compressor, air conditio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otor
JP7348086B2 (ja) * 2020-01-14 2023-09-20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及び車載電動機システム
CN115136456A (zh) * 2020-02-26 2022-09-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JP7306336B2 (ja) * 2020-06-23 2023-07-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CN118382984A (zh) * 2021-12-21 2024-07-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转子、马达、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73232A1 (en) * 2004-07-30 2007-11-29 Raymond Ong Rotor hub and assembly for a permanent magnet power electric machine
US20080224558A1 (en) * 2007-03-15 2008-09-18 A. O. Smith Corporation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motor including rotor with flux barriers
CN204190578U (zh) * 2013-09-25 2015-03-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久磁铁埋入式电动机、压缩机以及制冷空调装置
CN104823357A (zh) * 2012-10-30 2015-08-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体埋入型电动机及具有该永磁体埋入型电动机的冷冻空调装置
CN104871409A (zh) * 2012-12-21 2015-08-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体嵌入式电动机和压缩机
CN105814773A (zh) * 2013-12-09 2016-07-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铁埋入型电动机
CN106464108A (zh) * 2014-04-29 2017-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型电动机
CN106533008A (zh) * 2016-12-05 2017-03-22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转子、电机和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9091A (ja) * 1993-07-19 1995-02-07 Toyota Motor Corp 同期機のロータ構造および同期型モータ
JP3654806B2 (ja) 1999-12-27 2005-06-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永久磁石回転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密閉型圧縮機
JP2005033893A (ja) * 2003-07-10 2005-02-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媒圧縮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60976A (ja) 2004-08-23 2006-03-02 Nidec Shibaura Corp モータ
JP4823787B2 (ja) 2006-07-11 2011-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子及び密閉型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468215B2 (ja) * 2008-06-09 2014-04-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製造方法
CN103339829B (zh) * 2011-01-28 2016-03-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刷电动机以及搭载该无刷电动机的电气设备
WO2013114542A1 (ja) * 2012-01-30 2013-08-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埋込型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この回転子を備えた電動機、及びこの電動機を備えた圧縮機、及びこの圧縮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KR101310489B1 (ko) * 2012-02-10 2013-09-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전동기용 로터 조립체 및 이의 제작방법
CN102868343B (zh) * 2012-09-20 2015-07-29 西安磁林电气有限公司 六相直流方波永磁无刷电机
JP5930994B2 (ja) * 2013-03-22 2016-06-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埋込型電動機の回転子、圧縮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WO2016063576A1 (ja) * 2014-10-22 2016-04-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圧縮機及び圧縮機製造方法
JP6269436B2 (ja) * 2014-10-23 2018-01-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CN107925284B (zh) 2015-08-21 2020-03-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9155550B (zh) * 2016-05-25 2020-08-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空气调节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WO2019146006A1 (ja) * 2018-01-24 2019-08-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73232A1 (en) * 2004-07-30 2007-11-29 Raymond Ong Rotor hub and assembly for a permanent magnet power electric machine
US20080224558A1 (en) * 2007-03-15 2008-09-18 A. O. Smith Corporation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motor including rotor with flux barriers
CN104823357A (zh) * 2012-10-30 2015-08-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体埋入型电动机及具有该永磁体埋入型电动机的冷冻空调装置
CN104871409A (zh) * 2012-12-21 2015-08-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体嵌入式电动机和压缩机
CN204190578U (zh) * 2013-09-25 2015-03-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久磁铁埋入式电动机、压缩机以及制冷空调装置
CN105814773A (zh) * 2013-12-09 2016-07-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铁埋入型电动机
CN106464108A (zh) * 2014-04-29 2017-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型电动机
CN106533008A (zh) * 2016-12-05 2017-03-22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转子、电机和压缩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2574A (zh) * 2020-09-15 2021-02-0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转子结构及压缩机电机
CN112332574B (zh) * 2020-09-15 2021-12-1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转子结构及压缩机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79063A1 (ja) 2019-11-07
AU2017407862B2 (en) 2020-09-10
AU2017407862A1 (en) 2019-09-05
EP3605796B1 (en) 2021-08-18
JP6689449B2 (ja) 2020-04-28
EP3605796A1 (en) 2020-02-05
KR102224190B1 (ko) 2021-03-08
US11264848B2 (en) 2022-03-01
US20200014259A1 (en) 2020-01-09
KR20190112764A (ko) 2019-10-07
CN110431726B (zh) 2021-10-12
EP3605796A4 (en) 2020-03-18
WO2018179063A1 (ja) 2018-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31726A (zh)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送风机及空调装置
JP6667591B2 (ja) 永久磁石埋込型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空調装置
JP6567069B2 (ja) 電動機、ロータ、圧縮機および冷凍空調装置
JP6452841B2 (ja) 電動機、ロータ、圧縮機および冷凍空調装置
CN109155541B (zh)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及制冷空调装置
US10879760B2 (en) Permanent-magnet-embedded electric motor for compressor,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KR20180040662A (ko) 영구자석 매입형 전동기, 압축기 및 냉동 공조 장치
CN106797146B (zh) 电动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US10916989B2 (en) Motor, compressor, refriger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tor
JP6824333B2 (ja) 電動機、ロータ、圧縮機および冷凍空調装置
CN105553137A (zh) 压缩机以及压缩机制造方法
CN107534334B (zh)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以及制冷空调机
JP6195989B2 (ja) 圧縮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6961106B2 (ja) 回転子、電動機、圧縮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7105999B2 (ja) 電動機、圧縮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CN207039313U (zh) 定子、马达、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6337814A (zh) 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JP6482615B2 (ja) 圧縮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205105013U (zh) 压缩机
WO2023119404A1 (ja) ロータ、モータ、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0165962A1 (ja) 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