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9570B - 感应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9570B
CN110199570B CN201780078198.7A CN201780078198A CN110199570B CN 110199570 B CN110199570 B CN 110199570B CN 201780078198 A CN201780078198 A CN 201780078198A CN 110199570 B CN110199570 B CN 1101995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il
power receiving
main body
induction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81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99570A (zh
Inventor
吉野勇人
菅郁朗
文屋润
伊藤雄一郎
饭田岳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99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9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99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95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05B6/1236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adapted to induce current in a coil to supply power to a device and electrical heating devices powered in this wa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06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 H05B6/062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3/00Aspects relating both to resistive heating and to induction heating, covered by H05B3/00 and H05B6/00
    • H05B2213/06Cook-top or cookware capable of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主体和受电装置,该主体具有:顶板,被载置被加热物;加热线圈,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驱动电路,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电力;送电线圈,通过磁共振发送电力;以及送电电路,对所述送电线圈供给电力,该受电装置具有:受电线圈,从所述送电线圈通过磁共振接受电力;以及负载电路,通过所述受电线圈接受的电力动作。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磁共振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提出了具备配置于顶板上的温度检测单元的例子。该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配置于顶板的下表面侧的第1线圈和设置于温度检测单元的第2线圈。在第2线圈与第1线圈相向配置时,第1线圈和第2线圈通过电磁感应耦合而耦合。由此,从第1线圈向第2线圈供给电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499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通过电磁感应耦合进行电力供给。因此,需要以使电力供给用的送电线圈(第1线圈)和设置于受电装置(温度检测单元)的受电线圈(第2线圈)相向的方式设置,存在受电装置的设置位置被制约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得到一种在从主体向受电装置传送电力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能够减轻受电装置的设置位置的制约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本发明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主体和受电装置,该主体具有:顶板,被载置被加热物;加热线圈,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驱动电路,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电力;送电线圈,通过磁共振发送电力;以及送电电路,对所述送电线圈供给电力,该受电装置具有:受电线圈,从所述送电线圈通过磁共振接受电力;以及负载电路,通过所述受电线圈接受的电力动作。
本发明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主体,具有通过磁共振发送电力的送电线圈;以及受电装置,具有从送电线圈通过磁共振接受电力的受电线圈。因此,能够减轻受电装置的设置位置的制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和受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以及受电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电路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以及受电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6是图5的结构的具体的电路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受电装置的变形例1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受电装置的变形例2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受电装置的变形例3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和受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以及受电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受电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顶板和送电线圈的图。
(符号说明)
1:第1加热口;2:第2加热口;3:第3加热口;4:顶板;5:被加热物;5b:被烹调物;11:第1加热单元;11a:加热线圈;12:第2加热单元;13:第3加热单元;21:交流电源;22:直流电源电路;22a:二极管桥;22b:电抗器;22c:平滑电容器;23:逆变器电路;23a:IGBT;23b:IGBT;23c:二极管;23d:二极管;24:谐振电容器;25:输入电流检测单元;26:线圈电流检测单元;40:操作部;40a:操作部;40b:操作部;40c:操作部;41:显示部;41a:显示部;41b:显示部;41c:显示部;43:操作显示部;45:控制部;47:主体侧通信装置;50:驱动电路;60:送电电路;60a:谐振型电源;60b:匹配电路;65:送电线圈;80:受电线圈;81:受电电路;81a:整流电路;81b:变换电路;83:受电侧控制部;85:受电侧通信装置;90:温度传感器;90b:振动传感器;91:上面加热器;92:搅拌装置;92a:马达;92b:杆轴;92c:叶片部;100:主体;101:主体;200:受电装置;201:受电装置;202:受电装置;203:受电装置;210:保持单元;220:支撑单元;300:厨房家具;301:作业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结构)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和受电装置的立体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0的上部,具有载置锅等被加热物5的顶板4。另外,在顶板4上,可装卸地载置从主体100被传送电力的受电装置200。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受电装置200具备探测被加热物5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详情后述。
在主体100的顶板4,作为用于对被加热物5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口,具备第1加热口1、第2加热口2、第3加热口3,与各加热口对应地具备第1加热单元11、第2加热单元12、第3加热单元13。主体100是能够针对各个加热口载置被加热物5而进行感应加热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主体100的跟前侧左右排列而设置有第1加热单元11和第2加热单元12,在主体100的里侧大致中央设置有第3加热单元13。此外,各加热口的配置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大致直线状地横向排列配置3个加热口。另外,也可以配置成第1加热单元11的中心和第2加热单元12的中心的进深方向的位置不同。另外,加热口的个数也不限于此,也可以是1个、2个的情况、或者还可以具有4个以上的加热口。
顶板4整体由耐热强化玻璃、晶化玻璃、硼硅酸盐玻璃等透射红外线的材料构成,在与主体100的上表面开口外周之间隔着橡胶制填料、密封材料而水密状态地固定。在顶板4,与第1加热单元11、第2加热单元12以及第3加热单元13的加热范围(加热口)对应地,通过涂料的涂敷、印刷等,形成有表示锅的大致的载置位置的圆形的锅位置显示。
在顶板4的跟前侧,作为用于设定用第1加热单元11、第2加热单元12以及第3加热单元13对被加热物5进行加热时的投入火力(投入电力)、烹调菜单(烧水模式、油炸模式等)的输入装置,设置有操作部40a、操作部40b以及操作部40c(以下有时总称为操作部40)。另外,在操作部40的附近,设置有显示主体100的动作状态、来自操作部40的输入/操作内容等的显示部41a、显示部41b以及显示部41c(以下有时总称为显示部41)。
此外,针对每个加热口设置操作部40a~40c和显示部41a~41c的情况、或者针对加热口一并设置操作部40和显示部41的情况等,没有特别限定。此外,操作部40a~40c由例如按压开关、触动开关等机械性的开关、通过电极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探测输入操作的触摸开关等构成。另外,显示部41a~41c由例如LCD(Liquid Crystal Device,液晶器件)、LED等构成。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设置一体地构成操作部40和显示部41的操作显示部43的情况。操作显示部43例如由在LCD的上表面配置有触摸开关的触摸面板等构成。
在顶板4的下方且主体100的内部,具备第1加热单元11、第2加热单元12以及第3加热单元13,各个加热单元由加热线圈构成。此外,也可以用例如通过辐射加热的类型的电加热器(例如镍铬耐热合金线、卤素加热器、辐射加热器),构成第1加热单元11、第2加热单元12以及第3加热单元13的至少1个。
通过缠绕绝缘覆膜的由任意的金属(例如铜、铝等)构成的导电线而构成加热线圈。通过利用驱动电路50对各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力,从各加热线圈产生高频磁场。
在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0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路50,对第1加热单元11、第2加热单元12以及第3加热单元13的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力;和控制部45,用于控制包括驱动电路50在内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整体的动作。
在主体100的顶板4的下方,设置有通过磁共振向受电装置200发送电力的送电线圈65。通过缠绕绝缘覆膜的由任意的金属(例如铜、铝等)构成的导电线而构成送电线圈65。送电线圈65构成为电感小于加热线圈。
如图1所示,送电线圈65例如以沿着顶板4的缘的方式配置。另外,送电线圈65以在俯视时包围第1加热单元11、第2加热单元12以及第3加热单元13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在顶板4中的未配置加热单元的区域中,增大配置一个送电线圈65的范围。
此外,送电线圈65的形状以及配置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以在俯视时包围1个加热单元(加热线圈)的方式设置送电线圈65。另外,也可以设置多个送电线圈65。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以及受电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该图3示出在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0的顶板4上的加热口载置有被加热物5,在顶板4的加热口以外的区域载置有受电装置200的状态。
由作为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发挥功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0和受电装置200构成非接触电力传送***。
如图3所示,在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0中,配置有加热线圈11a、操作显示部43、控制部45、主体侧通信装置47、驱动电路50、送电电路60以及送电线圈65。
控制部45由微型机或者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等构成。控制部45根据来自操作显示部43的操作内容以及从主体侧通信装置47接收到的通信信息,控制驱动电路50。另外,控制部45根据动作状态等,进行向操作显示部43的显示。
主体侧通信装置47例如由适合于无线LAN、Bluetooth(注册商标)、红外线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等任意的通信规格的无线通信接口构成。主体侧通信装置47与受电装置200的受电侧通信装置85进行无线通信。
送电电路60对送电线圈65供给电力。详情后述。
受电装置200载置于例如顶板4之上,从主体100非接触地接受电力。受电装置200具备受电线圈80、受电电路81、受电侧控制部83、受电侧通信装置85以及作为负载电路的温度传感器90。
受电线圈80通过磁共振,从送电线圈65接受电力。受电电路81将受电线圈80接受的电力供给到负载。详情后述。
受电侧控制部83、受电侧通信装置85以及温度传感器90通过从受电电路81供给的电力动作。
温度传感器90由例如红外线传感器构成,非接触地探测载置于顶板4之上的被加热物5的侧面的温度。此外,温度传感器90也可以由例如热敏电阻等接触式的传感器构成。温度传感器90将与探测出的温度相当的电压信号输出到受电侧控制部83。
受电侧控制部83由微型机或者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等构成。受电侧控制部83使受电侧通信装置85发送温度传感器90探测到的温度的信息。
受电侧通信装置85由适合于主体侧通信装置47的通信规格的无线通信接口构成。受电侧通信装置85与主体侧通信装置47进行无线通信。
此外,本实施方式1中的温度传感器90构成本发明中的“负载电路”。
受电侧通信装置85与本发明中的“第1通信装置”相当。
主体侧通信装置47与本发明中的“第2通信装置”相当。
(驱动电路)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电路的图。
此外,驱动电路50针对每个加热单元设置,但其电路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针对每个加热单元变更。在图4中,仅图示1个驱动电路50。如图4所示,驱动电路50具备直流电源电路22、逆变器电路23以及谐振电容器24。
输入电流检测单元25由例如电流传感器构成,检测从交流电源(商用电源)21输入到直流电源电路22的电流,将与输入电流值相当的电压信号输出到控制部45。
直流电源电路22具备二极管桥22a、电抗器22b、平滑电容器22c,将从交流电源21输入的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输出到逆变器电路23。
逆变器电路23是作为开关元件的IGBT23a、23b与直流电源电路22的输出串联地连接的、所谓半桥型的逆变器。在逆变器电路23中,作为续流二极管,二极管23c、23d分别与IGBT23a、23b并联地连接。IGBT23a和IGBT23b通过从控制部45输出的驱动信号被导通截止驱动。控制部45在使IGBT23a成为导通的期间使IGBT23b成为截止状态,在使IGBT23a成为截止的期间使IGBT23b成为导通状态,输出交替成为导通截止的驱动信号。由此,逆变器电路23将从直流电源电路22输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力,对包括加热线圈11a和谐振电容器24的谐振电路供给电力。此外,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力是指,例如20kHz以上且小于100kHz的高频的交流电力。
谐振电容器24与加热线圈11a串联连接,该谐振电路具有与加热线圈11a的电感以及谐振电容器24的电容等对应的谐振频率。此外,加热线圈11a的电感在被加热物5(金属负载)磁耦合时根据金属负载的特性变化,根据该电感的变化而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变化。
通过这样构成驱动电路50,在加热线圈11a中流过几十A程度的高频电流,通过由流过的高频电流产生的高频磁通,对载置于加热线圈11a的正上的顶板4上的被加热物5进行感应加热。
此外,作为开关元件的IGBT23a、23b由例如由硅系构成的半导体构成,但也可以是使用碳化硅或者氮化镓系材料等宽带隙半导体的结构。通过使用宽带隙半导体作为开关元件,能够减少开关元件的通电损耗,并且即使使开关频率(驱动频率)成为高频(高速),驱动电路50的散热也良好,所以能够使驱动电路50的散热片小型化,能够实现驱动电路50的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
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6与包括加热线圈11a和谐振电容器24的谐振电路连接。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6例如由电流传感器构成,检测在加热线圈11a中流过的电流,将与线圈电流值相当的电压信号输出到控制部45。
此外,在图4中示出半桥驱动电路,但当然也可以是包括4个IGBT和4个二极管的全桥驱动电路。
(利用磁共振方式的电力传送)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以及受电装置的结构的图。图6是图5的结构的具体的电路图。
此外,图5以及图6示出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0以及受电装置200的与利用磁共振方式的电力传送有关的结构。
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0和受电装置200构成利用谐振特性来进行电力传送的磁共振方式(谐振耦合型)的非接触电力传送***。即,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0构成通过磁共振向受电装置200传送电力的谐振型电力送电装置。另外,受电装置200构成通过磁共振从主体100接受电力的谐振型电力受电装置。
如图5以及图6所示,主体100的送电电路60包括谐振型电源60a以及匹配电路60b。
谐振型电源60a控制向送电线圈65的电力供给,将直流或者交流的输入电力变换为预定的频率的交流而输出。该谐振型电源60a由利用共振开关方式的电源电路构成,具有输出阻抗Zo、谐振频率fo以及谐振特性值Qo。
另外,谐振型电源60a的谐振频率fo设定为MHz频带的频率。
谐振频率fo例如是6.78MHz。此外,谐振频率fo不限于此,也可以在MHz频带中设为6.78MHz的整数倍的频率。
匹配电路60b进行谐振型电源60a的输出阻抗Zo与送电线圈65的通过特性阻抗Zt之间的阻抗匹配。该匹配电路60b由电感器L以及电容器C所形成的π型、L型的滤波器构成,具有其通过特性阻抗Zp。
送电线圈65通过输入经由匹配电路60b的来自谐振型电源60a的交流电力进行谐振动作,在附近产生非放射型的电磁场,针对受电装置200的受电线圈80进行电力传送。该送电线圈65通过线圈和电容器C5形成谐振电路,作为谐振型的天线发挥功能。送电线圈65具有通过特性阻抗Zt、谐振频率ft以及谐振特性值Qt。
另外,谐振型电源60a的谐振频率fo以及谐振特性值Qo由谐振型电源60a的输出阻抗Zo和匹配电路60b的通过特性阻抗Zp决定。送电线圈65的谐振频率ft以及谐振特性值Qt由送电线圈65的通过特性阻抗Zt和匹配电路60b的通过特性阻抗Zp决定。
而且,根据这2个谐振特性值Qo、Qt,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0具有下式(1)的谐振特性值Qtx。
[式1]
Figure BDA0002097555420000101
受电装置200的受电电路81包括整流电路81a以及变换电路81b。
受电线圈80通过与来自送电线圈65的非放射型的电磁场进行谐振耦合动作而接受电力,输出交流电力。该受电线圈80通过线圈和电容器C11形成谐振电路,作为谐振型的天线发挥功能。受电线圈80具有通过特性阻抗Zr。
整流电路81a是具有将来自受电线圈80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的整流功能、和进行受电线圈80的通过特性阻抗Zr与变换电路81b的输入阻抗ZRL之间的阻抗匹配的匹配功能的匹配型整流电路。匹配功能由电感器L以及电容器C所形成的π型、L型的滤波器构成。另外,整流电路81a具有通过特性阻抗Zs。此外在此,设为整流电路81a具有整流功能以及匹配功能,但不限于此,虽然整流效率降低但也可以仅由整流功能构成。
变换电路81b输入来自整流电路81a的直流电力,变换为预定的电压而供给给负载电路(温度传感器90等)。该变换电路81b包括用于对高频电压纹波进行平滑的LC滤波器(平滑滤波器)和用于变换为预定的电压的DC/DC转换器等,具有其输入阻抗ZRL。此外,也可以不设置DC/DC转换器,而仅由平滑滤波器构成。
另外,受电装置200的谐振特性值Qr以及谐振频率fr由受电线圈80的通过特性阻抗Zr、整流电路81a的通过特性阻抗Zs以及变换电路81b的输入阻抗ZRL决定。
而且,以使谐振型电源60a的谐振特性值Qo、送电线圈65的谐振特性值Qt以及受电装置200的谐振特性值Qr具有相关关系的方式,设定各功能部的特性阻抗。即,使主体100的谐振特性值
Figure BDA0002097555420000111
Figure BDA0002097555420000112
和受电装置200的谐振特性值Qr接近(下式(2))。
具体而言,最好为下式(3)的范围内。
[式2]
Figure BDA0002097555420000113
[式3]
Figure BDA0002097555420000114
这样,通过使谐振型电源60a的谐振特性值Qo、送电线圈65的谐振特性值Qt以及受电装置200的谐振特性值Qr这样的3个谐振特性值具有如上述的相关关系,能够抑制电力传送效率的降低。因此,利用磁共振方式(谐振耦合型)的电力传送相比于利用电磁感应方式(电磁感应耦合型)的电力传送,能够使送电线圈65与受电线圈80之间的距离更长。
(动作)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1中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动作。
使用者将锅等被加热物5载置到主体100的顶板4的加热口。
另外,使用者将受电装置200载置到顶板4之上。例如,在受电装置200的温度传感器90是红外线传感器等非接触式的传感器的情况下,使用者将受电装置200载置到顶板4上的任意的位置。另外,例如,在受电装置200的温度传感器90是热敏电阻等接触式的传感器的情况下,使用者将受电装置200载置到顶板4上且与被加热物5的侧面接触的位置。如上所述,利用磁共振方式(谐振耦合型)的电力传送由于能够进行电力传送的距离长,所以也可以不将受电装置200配置在与送电线圈65相向的位置。
接下来,使用者通过操作显示部43进行加热开始(火力投入)的操作。
控制部45根据设定的电力(火力),控制逆变器电路23。通过向逆变器电路23的IGBT23a以及23b输入例如20kHz~100kHz程度的高频的驱动信号,使IGBT23a以及23b交替进行导通截止的开关,对包括加热线圈11a和谐振电容器24的谐振电路供给高频电流。在加热线圈11a中流过高频电流时产生高频磁场,在被加热物5的底部在消除磁通变化的方向上流过涡电流,由于该流过的涡电流的损耗,被加热物5被加热。
另外,控制部45使送电电路60动作,开始向送电线圈65供给电力。由此,通过磁共振,从送电线圈65向受电装置200的受电线圈80供给电力。受电线圈80接受的电力从受电电路81被供给到受电侧控制部83、受电侧通信装置85以及温度传感器90。
受电装置200的温度传感器90探测被加热物5的温度。受电侧控制部83使受电侧通信装置85发送温度传感器90探测到的温度的信息。
主体100的主体侧通信装置47接收从受电侧通信装置85发送的温度的信息,输出到控制部45。主体100的控制部45根据从受电装置200的温度传感器90取得的温度的信息,控制驱动电路50的驱动。
(效果)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主体100具有:顶板4,被载置被加热物5;加热线圈11a,配置于顶板4的下方,对被加热物5进行感应加热;驱动电路50,对加热线圈11a供给电力;送电线圈65,通过磁共振传送电力;以及送电电路60,对送电线圈65供给电力。另外,受电装置200具有:受电线圈80,从送电线圈65通过磁共振接受电力;以及负载电路,通过受电线圈80接受的电力动作。
因此,相比于利用电磁感应耦合的电力传送,能够减轻从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0被传送电力的受电装置200的设置位置的制约。
另外,从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0向受电装置200通过磁共振传送电力,所以即使是送电线圈65和受电线圈80未相向配置的状态,也能够传送电力。因此,能够提高载置于顶板4的受电装置200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能够提高使用性。例如,通过构成为能够在送电线圈65与受电线圈80之间的距离为顶板4的宽度或者进深的一半以上的距离下进行电力传送,不论将受电装置200设置于顶板上的何处,都能够稳定地进行电力传送。因此,能够得到受电装置200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高的使用性良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另外,即使是送电线圈65和受电线圈80未相向配置的状态,也能够传送电力,所以无需针对载置受电装置200的每个位置设置多个送电线圈65,能够得到廉价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另外,利用磁共振的电力传送的谐振频率和在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11a中流过的线圈电流的频率大幅不同,所以从主体100向受电装置200的电力传送不会受到在加热线圈11a中流过的线圈电流所致的磁场的影响。因此,能够同时进行被加热物5的感应加热和向受电装置200的电力传送。
例如,在利用电磁感应耦合的电力传送的情况下,电力传送的频率和在加热线圈11a中流过的线圈电流的频率近似,所以利用电磁感应耦合的电力传送的磁场和从加热线圈11a产生的磁场有时干扰而误动作。因此,在利用电磁感应耦合的电力传送的情况下,难以同时进行感应加热和电力传送。因此,在利用电磁感应耦合的电力传送中,作为对策,需要使感应加热的投入电力降低或者临时停止。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进行利用磁共振的电力传送,所以无需使感应加热降低或者停止。因此,能够得到能够在短时间内烹调的使用性良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另外,例如,在利用电磁感应耦合的电力传送的情况下,在送电线圈的位置和受电线圈的位置中产生偏移时,电力传送的效率大幅降低。因此,在利用电磁感应耦合的电力传送中,在送电线圈中流过的电流变得过大,送电线圈的发热变大。在位置偏移进一步变大时,无法向受电装置进行电力传送。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进行利用磁共振的电力传送,所以即使在送电线圈65的位置和受电线圈80的位置中产生偏移、即即使未相向配置,也能够稳定地进行电力传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送电线圈65被设置成在俯视时包围多个加热单元。例如,送电线圈65被配置成在顶板4的下方且沿着顶板4的缘。
因此,在顶板4中的未配置加热单元的区域中,能够增大配置一个送电线圈65的范围。另外,利用磁共振的电力传送的谐振频率和加热线圈11a的驱动频率大幅不同,所以即使是以包围加热线圈11a的方式设置送电线圈65的结构,从主体100向受电装置200的电力传送也不会受到在加热线圈11a中流过的线圈电流所致的磁场的影响。
例如,在进行利用电磁感应耦合的电力传送的情况下,流向加热线圈的线圈电流的频率和电力传送的频率近似,所以从主体向受电装置的电力传送易于受到在加热线圈中流过的线圈电流所致的磁场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利用电磁感应耦合的电力传送的情况下,需要在不存在加热线圈的位置设置电力传送的送电线圈,送电线圈的设置部位被制约。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进行利用磁共振的电力传送,所以能够减轻送电线圈65的设置部位的制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磁共振的谐振频率是MHz频带的频率。例如,驱动电路50的驱动频率是20kHz以上且小于100kHz,磁共振的谐振频率是6.78MHz或者6.78MHz的整数倍。
这样,利用磁共振的电力传送的谐振频率和在加热线圈11a中流过的线圈电流的频率大幅不同,所以从主体100向受电装置200的电力传送不会受到在加热线圈11a中流过的线圈电流所致的磁场的影响。因此,不依赖于线圈电流的大小即投入电力的大小,能够稳定地进行电力传送。
另外,载置于顶板4上的导电体(金属)不会被从送电线圈65产生的磁场感应加热。例如,即使在金属制的烹调器具等载置于顶板4上的情况下,也不会被从送电线圈65产生的磁场感应加热。
另外,磁共振的谐振频率相比于在加热线圈11a中流过的高频电流的频率极其高,所以能够使送电线圈65的电感相比于加热线圈11a极其小。因此,无需在送电线圈65中设置铁氧体等磁性体。因此,能够使主体100小型化,能够得到廉价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受电装置200具备发送探测被加热物5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0探测到的温度的信息的受电侧通信装置85。另外,主体100具备:主体侧通信装置47,接收从受电侧通信装置85发送的温度的信息;以及控制部45,根据温度的信息,控制驱动电路50的驱动。
因此,能够减轻探测被加热物5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0的设置位置的制约,能够提高载置于顶板4的温度传感器90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因此,能够根据被加热物5的形状、大小等,任意地变更温度传感器90的设置位置。因此,能够提高使用性。
另外,即使在例如由热敏电阻等接触式的传感器构成温度传感器90,将受电装置200配置到与被加热物5的侧面接触的位置的情况下,从主体100向受电装置200的电力传送也不会受到在加热线圈11a中流过的线圈电流所致的磁场的影响。
因此,通过将温度传感器90直接安装到被加热物5的侧面,能够直接探测侧面温度,能够得到温度探测精度高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例如,在利用电磁感应耦合的电力传送的情况下,在金属制的被加热物的侧面安装受电装置时,通过在电磁感应中产生的磁通与被加热物的侧面的金属部交链,磁场被屏蔽,无法进行电力传送。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由于通过磁共振被传送电力,所以不易受到被加热物5的金属部的影响,能够传送电力。
(变形例1)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受电装置的变形例1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具备多个受电装置200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多个受电装置200也分别从1个送电线圈65接受电力。
多个受电装置200的受电侧控制部83分别使受电侧通信装置85发送从温度传感器90取得的温度的信息。主体100的控制部45从多个受电装置200的各个取得温度的信息,使用多个温度的信息,控制驱动电路50的驱动。
例如,通过多个受电装置200的温度传感器90,探测1个被加热物5的温度。然后,控制部45根据接收到的多个温度的信息,计算平均温度、最大温度、或者最低温度等,根据计算出的值,控制驱动电路50的驱动。
另外,例如,也可以针对每个加热口设置多个受电装置200。多个受电装置200的受电侧控制部83分别对从温度传感器90取得的温度的信息附加表示加热口的识别信息并使受电侧通信装置85发送。主体100的控制部45从多个受电装置200的各个,与识别信息一起取得温度的信息。并且,控制部45从接收到的多个温度的信息,取得载置于各加热口的被加热物5的温度,分别控制各加热单元的驱动电路50的驱动。
如以上所述,通过设置具有温度传感器90的多个受电装置200,温度探测的精度变高,能够抑制被加热物5的温度偏差,能够得到使用性良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另外,即使在对多个被加热物5同时进行加热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时探测各个被加热物5的温度,能够得到使用性良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变形例2)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受电装置的变形例2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也可以作为受电装置200的负载电路,设置振动传感器90b。此外,受电装置200可以代替上述温度传感器90而设置振动传感器90b,也可以除了温度传感器90以外还设置振动传感器90b。
振动传感器90b通过从受电电路81供给的电力动作。振动传感器90b探测来自测定对象的振动。
此外,振动传感器90b构成本发明中的“负载电路”。
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受电装置200配置于与被加热物5的侧面接触的位置,振动传感器90b探测被加热物5的振动。例如,对被加热物5内的水进行加热,在水沸腾后,水泡破裂,从而被加热物5的振动变化。振动传感器90b将与探测出的振动相当的电压信号输出到受电侧控制部83。
受电装置200的受电侧控制部83使受电侧通信装置85发送从振动传感器90b取得的振动的信息。主体100的控制部45使用从受电装置200取得的振动的信息,控制驱动电路50的驱动。
控制部45例如在振动传感器90b探测到的振动的变化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被加热物5的水沸腾。并且,控制部45在判定为沸腾的情况下,进行降低投入火力的控制。另外,控制部45也可以对操作显示部43报告已沸腾的意思。
这样,通过设置振动传感器90b,能够探测沸腾。另外,在沸腾后即使降低投入火力(投入电力),也能够维持沸腾,所以能够降低投入电力。通过降低投入电力,能够抑制浪费的电力投入,能够得到实现省电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变形例3)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受电装置的变形例3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受电装置200中具备将该受电装置200保持于被加热物5的侧面的保持单元210。
如上所述,利用磁共振方式(谐振耦合型)的电力传送相比于利用电磁感应方式(电磁感应耦合型)的电力传送,能够使送电线圈65与受电线圈80之间的距离更长。
因此,如图9所示,即使在将受电装置200比顶板4配置于更上侧(从顶板浮起的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够传送电力,能够得到使用性良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2中,说明作为受电装置的负载电路具备操作显示部43的结构。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以与实施方式1的相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和受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以及受电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10~图12所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1未具备操作部40、显示部41以及将操作部40和显示部41一体地构成的操作显示部43。主体101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主体100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受电装置201中,作为负载电路具备操作显示部43。
受电装置201的操作显示部43通过从受电电路81供给的电力动作。操作显示部43是将进行针对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1的输入操作的操作部40和进行与主体101的动作有关的显示的显示部41一体地构成的部件。受电装置201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受电装置200相同。
此外,本实施方式2中的操作部40、显示部41以及操作显示部43构成本发明中的“负载电路”。
在这样的结构中,受电侧控制部83使受电侧通信装置85发送来自操作显示部43的输入操作的信息。该输入操作的信息例如是对被加热物5进行加热时的投入火力(投入电力)、烹调菜单等设定信息。
主体101的控制部45根据主体侧通信装置47接收到的输入操作的信息,控制驱动电路50的驱动。
另外,控制部45使主体侧通信装置47发送与主体101的动作有关的显示信息。受电装置201的受电侧控制部83使操作显示部43显示受电侧通信装置85接收到的显示信息。该显示信息例如是对被加热物5进行加热时的投入火力(投入电力)、烹调菜单等设定以及动作状态等信息。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2中,受电装置201具备将进行针对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1的输入操作的操作部40和进行与主体101的动作有关的显示的显示部41一体地构成的操作显示部43。
因此,除了上述实施方式1的效果以外,能够提高操作显示部43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能够提高使用性。
另外,在主体101中,未具备操作部40、显示部41以及将操作部40和显示部41一体地构成的操作显示部43,所以能够简化主体101的结构,能够实现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在受电装置201中具备将操作部40和显示部41一体地构成的操作显示部43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受电装置201中仅具备操作部40或者显示部41的一方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在主体101中未具备操作部40、显示部41以及操作显示部43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主体101中具备操作部40或者显示部41的一方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在主体101和受电装置201这两方中具备操作部40以及显示部41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具备操作部40以及显示部41的一部分的结构。
(变形例)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受电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如图13所示,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1设置于设置有水槽等的厨房家具300。在厨房家具300的内部,形成有嵌入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1的收容部(未图示),在厨房家具300的顶面设置有平板状的作业台301。在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1嵌入到厨房家具300的状态下,在作业台301之上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顶板4露出。厨房家具300的作业台301由例如木材、树脂(例如人造大理石等)、石材等绝缘性(非金属)的材质形成。
在这样的结构中,具有操作显示部43的受电装置201也可以载置于厨房家具300的作业台301。
从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体101向受电装置201,通过磁共振传送电力,所以即使是送电线圈65和受电线圈80未相向配置的状态,也能够传送电力。另外,作业台301是绝缘性的材质,所以送电线圈65与受电线圈80之间不会被屏蔽。
因此,即使在将受电装置201载置于作业台301的情况下,也能够从主体101传送电力。因此,能够将受电装置201载置于作业台301而进行操作显示部43的操作以及显示,能够提高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使用性。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3中,说明作为受电装置的负载电路具备加热器的结构。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以与实施方式1的相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此外,在图14中示意地示出从前面侧观察主体100以及受电装置202的纵剖面。
如图14所示,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受电装置202中,作为负载电路具备上面加热器91。
上面加热器91经由受电电路81(图示省略)与受电线圈80连接。上面加热器91由通过受电线圈80接受的电力发热的发热体构成。上面加热器91例如使用作为电阻发热体的护套式加热器。此外,上面加热器91的具体的结构不限于此,能够使用卤素加热器、远红外线加热器等任意的发热体。另外,上面加热器91通过支撑单元220被支撑于被加热物5的上方。
支撑单元220例如由构成受电装置202的外廓的框体形成。支撑单元220被形成为在从收纳受电线圈80的底面部向上方向延伸之后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剖面L字形。即,支撑单元220在将受电装置202载置于顶板4上时,以使上面加热器91位于加热线圈11a以及被加热物5的上方的方式支撑上面加热器91。
此外,将受电装置202配置于顶板4上时的顶板4与上面加热器91的距离被设定为比设想为被加热物5的锅、煎锅等的高度高。此外,支撑单元220也可以成为能够在上下方向驱动上面加热器91的结构。
此外,本实施方式3中的上面加热器91构成本发明中的“负载电路”。
在这样的结构中,主体100的控制部45使送电电路60动作,开始向送电线圈65供给电力。由此,通过磁共振从送电线圈65向受电装置200的受电线圈80供给电力。受电线圈80接受的电力从受电电路81被供给到上面加热器91。
由此,上面加热器91从上面通过热辐射对被加热物5内的被烹调物5b进行加热。即,能够同时进行利用感应加热的烹调和利用非接触电力传送的烹调。另外,能够单独地控制利用感应加热的烹调和利用非接触电力传送的烹调。因此,能够得到能够在短时间内美味地烹调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即,能够通过驱动电路50和送电电路60,单独控制利用来自被加热物5的热的感应加热和利用上面加热器91的上面加热,所以能够得到能够在短时间内美味地烹调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实施方式4.
在本实施方式4中,说明作为受电装置的负载电路具备搅拌装置的结构。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以与实施方式1的相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此外,在图15中示意地示出从前面侧观察主体100以及受电装置203的纵剖面。
如图15所示,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受电装置203中,作为负载电路具备搅拌装置92。
搅拌装置92具备马达92a、杆轴92b以及叶片部92c。搅拌装置92通过支撑单元220被支撑于被加热物5的上方。在例如投入有焖炖过的菜、炒菜等被烹调物5b的锅、煎锅等被加热物5被载置于顶板4的加热口时,搅拌装置92的叶片部92c被配置到被加热物5内。
马达92a例如设置于受电装置203的框体的上部,通过受电线圈80接受的电力旋转驱动。杆轴92b的旋转轴配置于上下方向,一端与马达92a连接而传递马达92a的驱动力。叶片部92c安装于杆轴92b,通过杆轴92b的旋转驱动搅拌被烹调物5b。
此外,本实施方式4中的搅拌装置92构成本发明中的“负载电路”。
在这样的结构中,主体100的控制部45使送电电路60动作,开始向送电线圈65供给电力。由此,通过磁共振从送电线圈65向受电装置200的受电线圈80供给电力。受电线圈80接受的电力从受电电路81被供给到搅拌装置92。
由此,能够同时进行利用感应加热的加热烹调和利用非接触电力传送的搅拌烹调。另外,能够单独地控制利用感应加热的加热烹调和利用非接触电力传送的搅拌烹调。因此,能够得到能够在短时间内美味地烹调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4中,说明了受电装置的负载电路是一个种类的情况,但也可以组合上述实施方式1~4的多个负载电路。即,也可以是具备多个受电装置,使其中的至少1个负载电路的种类与其他种类不同的结构。
另外,受电装置的负载电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1~4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是进行食品的烹调的烹调设备(炸炉、蒸锅、烘烤器、烤面包器等)。另外,例如,受电装置的负载电路也可以是进行料理的预先准备以及大致准备等的烹调设备(搅拌机、搅汁机、研磨机、打蛋器、食物处理机等)。另外,例如,受电装置的负载电路也可以是配置于被加热物5内而探测食品的成分(例如盐分、糖度等)的成分探测传感器。
实施方式5.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顶板和送电线圈的图。
图16(a)是从顶板4的背面侧观察的俯视图,图16(b)是顶板4的侧面图。
如图16所示,送电线圈65也可以与顶板4的背面(下表面)侧接触地配置。例如,送电线圈65也可以通过印刷布线设置于顶板4的背面。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主体100小型化。另外,主体100的装配工序变得简易,能够得到廉价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Claims (15)

1.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主体和受电装置,
该主体具有:
顶板,被载置被加热物;
加热线圈,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
驱动电路,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电力;
送电线圈,通过磁共振发送电力;以及
送电电路,对所述送电线圈供给电力,
该受电装置具有:
受电线圈,从所述送电线圈通过磁共振接受电力;以及
负载电路,通过所述受电线圈接受的电力动作,
所述送电线圈被设置成在俯视时包围所述加热线圈。
2.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主体和受电装置,
该主体具有:
顶板,被载置被加热物;
多个加热线圈,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
驱动电路,对多个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电力;
送电线圈,通过磁共振发送电力;以及
送电电路,对所述送电线圈供给电力,
该受电装置具有:
受电线圈,从所述送电线圈通过磁共振接受电力;以及
负载电路,通过所述受电线圈接受的电力动作,
所述送电线圈被设置成在俯视时包围多个所述加热线圈。
3.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主体和受电装置,
该主体具有:
顶板,被载置被加热物;
加热线圈,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
驱动电路,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电力;
送电线圈,通过磁共振发送电力;以及
送电电路,对所述送电线圈供给电力,
该受电装置具有:
受电线圈,从所述送电线圈通过磁共振接受电力;以及
负载电路,通过所述受电线圈接受的电力动作,
所述送电线圈被配置成在所述顶板的下方且沿着所述顶板的缘。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具备多个所述受电装置,
多个所述受电装置分别从1个所述送电线圈接受电力。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磁共振的谐振频率是MHz频带的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是20kHz以上且小于100kHz,
所述磁共振的谐振频率是6.78MHz或者6.78MHz的整数倍。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负载电路是探测所述被加热物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受电装置具备发送所述温度传感器探测到的温度的信息的第1通信装置,
所述主体具备:
第2通信装置,接收从所述第1通信装置发送的所述温度的信息;以及
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温度的信息,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负载电路是探测所述被加热物的振动的振动传感器,
所述受电装置具备发送所述振动传感器探测到的振动的信息的第1通信装置,
所述主体具备:
第2通信装置,接收从所述第1通信装置发送的所述振动的信息;以及
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振动的信息,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负载电路是进行针对所述主体的输入操作的操作部,
所述受电装置具备发送所述操作部的所述输入操作的信息的第1通信装置,
所述主体具备:
第2通信装置,接收从所述第1通信装置发送的所述输入操作的信息;以及
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输入操作的信息,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负载电路是进行与所述主体的动作有关的显示的显示部,
所述受电装置具备接收使所述显示部显示的信息的第1通信装置,
所述主体具备发送使所述显示部显示的信息的第2通信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负载电路是通过所述受电线圈接受的电力发热,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负载电路是通过所述受电线圈接受的电力旋转驱动,搅拌放入到所述被加热物的被烹调物的搅拌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具备多个所述受电装置,
多个所述受电装置中的至少1个受电装置的所述负载电路的种类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受电装置能够装卸地载置于所述顶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受电装置具备将该受电装置保持于所述被加热物的侧面的保持单元。
CN201780078198.7A 2017-01-27 2017-01-27 感应加热烹调器 Active CN1101995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02954 WO2018138872A1 (ja) 2017-01-27 2017-01-27 誘導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9570A CN110199570A (zh) 2019-09-03
CN110199570B true CN110199570B (zh) 2021-08-13

Family

ID=62979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8198.7A Active CN110199570B (zh) 2017-01-27 2017-01-27 感应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4081B2 (zh)
EP (2) EP3799528B1 (zh)
JP (1) JP6727343B2 (zh)
CN (1) CN110199570B (zh)
WO (1) WO20181388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72413B1 (ko) * 2017-10-11 2020-10-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도 가열 장치
JP6840260B2 (ja) * 2017-10-12 2021-03-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56039A2 (de) * 2010-11-12 2012-05-23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Haushaltsgeräts
JP2012200136A (ja) * 2011-03-10 2012-10-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受電装置、受電装置を具備する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及び受電装置を具備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204707300U (zh) * 2012-08-29 2015-10-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2016134355A (ja) * 2015-01-22 2016-07-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機能付き誘導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992131B1 (ja) * 2015-10-16 2016-09-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装置、複合調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を備えた誘導加熱調理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3239B2 (ja) * 1994-03-23 2003-01-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加熱装置
PL1913622T3 (pl) * 2005-08-03 2010-12-31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 Llc Lampa wyładowcza zasilana indukcyjnie
EP2252129B1 (en) * 2008-03-10 2022-05-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duction cooking device
JP4850220B2 (ja) * 2008-08-22 2012-01-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10182472B2 (en) * 2011-12-29 2019-01-15 Arcelik Anonim Sirketi Wireless kitchen appliance operated on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TWI575838B (zh) * 2012-01-08 2017-03-21 通路實業集團國際公司 感應式烹調系統及其無線電力裝置
CN107370249B (zh) * 2012-03-14 2020-06-09 索尼公司 电力发送装置以及非接触电力提供***
WO2014068647A1 (ja) * 2012-10-30 2014-05-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6092017B2 (ja) * 2013-06-25 2017-03-0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KR101532150B1 (ko) * 2013-12-09 2015-06-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직교형 플럭스게이트 센서
WO2015125276A1 (ja) 2014-02-21 2015-08-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
US10158254B2 (en) 2014-09-02 2018-12-18 Mitsubishi Electric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Resonant coupling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resonance typ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esonance type power reception device
WO2016054019A1 (en) 2014-09-29 2016-04-07 Aaron Watts Wireless heat devices
US10455647B2 (en) * 2014-11-26 2019-10-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o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6109207B2 (ja) 2015-01-08 2017-04-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温度センサプローブ、及び加熱調理器
GB201518809D0 (en) * 2015-10-23 2015-12-09 The Technology Partnership Plc Temperature sens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56039A2 (de) * 2010-11-12 2012-05-23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Haushaltsgeräts
JP2012200136A (ja) * 2011-03-10 2012-10-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受電装置、受電装置を具備する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及び受電装置を具備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204707300U (zh) * 2012-08-29 2015-10-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2016134355A (ja) * 2015-01-22 2016-07-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機能付き誘導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992131B1 (ja) * 2015-10-16 2016-09-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装置、複合調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を備えた誘導加熱調理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38872A1 (ja) 2018-08-02
JP6727343B2 (ja) 2020-07-22
CN110199570A (zh) 2019-09-03
EP3799528A1 (en) 2021-03-31
US11324081B2 (en) 2022-05-03
JPWO2018138872A1 (ja) 2019-11-07
EP3799528B1 (en) 2023-05-10
EP3576493A4 (en) 2020-04-22
US20200084842A1 (en) 2020-03-12
EP3576493A1 (en) 2019-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56368B2 (en) Heating cooker system, inductive heating cooker, and electric apparatus
JP6403808B2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6173623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S2579157T3 (es) Aparato de cocina inalámbrico
JP6559348B2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9792161B (zh) 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以及非接触电力传送***
CN109073230B (zh) 加热烹调***、感应加热烹调器及烹调装置
CN112335336B (zh) 桌台式烹调装置
CN110199570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11406439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13853503A (zh) 冷却装置以及烹饪***
JP2017174531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