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3051B - 轮胎模具及轮胎模具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轮胎模具及轮胎模具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3051B
CN110023051B CN201780073817.3A CN201780073817A CN110023051B CN 110023051 B CN110023051 B CN 110023051B CN 201780073817 A CN201780073817 A CN 201780073817A CN 110023051 B CN110023051 B CN 1100230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mold
forming
molding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38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3051A (zh
Inventor
前田敏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23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3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06Vulcanising moulds not integral with vulcanising pr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02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06Vulcanising moulds not integral with vulcanising presses
    • B29D30/0629Vulcanising moulds not integral with vulcanising presses with radially movable s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06Vulcanising moulds not integral with vulcanising presses
    • B29D2030/06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06Vulcanising moulds not integral with vulcanising presses
    • B29D2030/06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moulds
    • B29D2030/0617Venting devices, e.g. vent plugs or inse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易于矫正轮胎模具的成形模具而减少成形模具的形变。保持体(40)用于将成形模具(30)保持在供成形模具(30)安装的安装面(44)。多个螺栓5在将成形模具(30)拉向保持体(40)的状态下安装于保持体(40),并用于矫正成形模具(30)的形变。成形模具(30)具有:接触面(35),其与安装面(44)接触;突起列(37),其包括在轮胎周向上空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突起(36);以及螺孔(38),其形成于突起(36)。保持体(40)具有用于收纳成形模具(30)的突起(36)的凹部(45)和在凹部(45)的底面开口且供螺栓(5)的螺纹部(5A)***的***孔(46)。

Description

轮胎模具及轮胎模具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成形轮胎的轮胎模具和利用层叠造型形成轮胎模具的成形模具的轮胎模具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轮胎的制造时,利用轮胎硫化装置使未硫化的轮胎(生胎)硫化,从而制造轮胎。此时,轮胎硫化装置将轮胎收纳在轮胎模具内,并利用轮胎模具成形轮胎。此外,作为轮胎模具,以往已知有一种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分割成的多个胎面分段的金属模具(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金属模具中,多个胎面分段是用于成形轮胎的胎面花纹的成形模具,其呈环状配置在轮胎的周围。然而,根据胎面分段的厚度、胎面分段的形成方法等,有可能在胎面分段产生形变(日文:歪み)。在胎面分段的形变较大时,为了抑制对轮胎的形状产生的影响,需要减少胎面分段的形变。
对此,在以往的金属模具中,无法矫正胎面分段,且减少胎面分段的形变是很困难的。此外,在例如利用层叠造型形成胎面分段的情况下,由于反复的加热,存在胎面分段的形变变大的倾向,从而寻求可靠地矫正胎面分段的形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34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所述以往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易于矫正轮胎模具的成形模具而减少成形模具的形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用于成形轮胎的轮胎模具。轮胎模具包括:成形模具,其在轮胎周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并用于成形轮胎;保持体,其用于将成形模具保持在供成形模具安装的安装面;以及多个螺栓,其在将成形模具拉向保持体的状态下安装于保持体,并用于矫正成形模具的形变。成形模具具有:接触面,其与保持体的安装面接触;突起列,其包括从接触面朝向保持体突出且在轮胎周向上空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突起;以及螺孔,其形成于突起且供螺栓的螺纹部拧入。保持体具有在安装面开口且用于收纳成形模具的突起的凹部和在凹部的底面开口且供螺栓的螺纹部***的***孔。
此外,本发明是利用层叠造型形成本发明的轮胎模具的成形模具的轮胎模具的制造方法。轮胎模具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利用层叠造型在成形模具的接触面形成由比突起细的连结部连结起来的突起列的多个突起;以及切断或者除去突起之间的连结部,使突起列的多个突起分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易于矫正轮胎模具的成形模具而减少成形模具的形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硫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分割模具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成形模具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突起的图。
图6是利用层叠造型形成的成形模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轮胎模具和轮胎模具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模具是轮胎成形用的模具,其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模具的制造方法来制造。轮胎模具设于轮胎硫化装置,其用于成形未硫化的轮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硫化装置1的剖视图,其表示沿着轮胎2的宽度方向(轮胎宽度方向W)切断了的轮胎硫化装置1和轮胎2。
如图所示,轮胎2是未硫化的轮胎,其具有胎面部2A、一对胎圈部2B、以及一对胎侧部2C。胎面部2A是包含轮胎2的外周面的部分,其沿着轮胎2的周向(轮胎周向)形成为环状。此外,胎面部2A包括与路面接触的胎冠部2D和位于胎冠部2D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两外侧的一对胎肩加强部(胎肩部)2E。
一对胎圈部2B是安装于轮胎2的轮辋的部分,其位于比胎面部2A靠轮胎2的径向(轮胎径向K)的内侧的位置。一对胎侧部2C是包含轮胎2的侧面的部分,其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胎面部2A的两端部朝向轮胎径向K的内侧形成。此外,一对胎侧部2C位于胎面部2A的两端部和一对胎圈部2B之间。
轮胎硫化装置1包括:环状的轮胎模具3、能够膨胀的气囊4、以及用于开闭轮胎模具3的开闭机构10。在轮胎宽度方向W与上下方向上一致的状态下,轮胎2被收纳在轮胎模具3内。轮胎硫化装置1加热轮胎模具3内的轮胎2而使其硫化,并且利用轮胎模具3成形轮胎2。
在此,在表示与轮胎硫化装置1以及轮胎模具3相关的方向时,使用与利用轮胎模具3成形的轮胎2相关的方向。轮胎2的方向是轮胎宽度方向W、轮胎径向K及轮胎周向。基于轮胎2的各方向来表示轮胎硫化装置1和轮胎模具3的方向。此外,轮胎宽度方向W与轮胎模具3的宽度方向(模具宽度方向)一致,轮胎径向K与轮胎模具3的径向(模具径向)一致。轮胎周向与轮胎模具3的周向(模具周向)一致。
轮胎模具3是用于成形轮胎2的外表面的外模,其包括:一对胎侧模具20、21(上胎侧模具20、下胎侧模具21)、一对胎圈模具22、23(上胎圈模具22、下胎圈模具23)、以及多个分割模具24。一对胎侧模具20、21形成为在中央具有开口部的圆盘状,并相对地配置。此外,一对胎侧模具20、21具有与轮胎2的胎侧部2C以及胎圈部2B接触的成形面20A、21A,利用成形面20A、21A来成形胎侧部2C的侧面和胎圈部2B的侧面。
一对胎圈模具22、23形成为环状,其配置在一对胎侧模具20、21的中央部。并且,一对胎圈模具22、23具有与轮胎2的胎圈部2B接触的成形面22A、23A,利用成形面22A、23A来成形胎圈部2B的内周面。多个分割模具24是在轮胎周向上被分割成多个的组合模具,而且是用于成形轮胎2的胎面部2A的胎面模具。
多个分割模具24在一对胎侧模具20、21之间沿着轮胎周向按顺序配置,并组合成环状。多个分割模具24在组合成环状的状态下包围轮胎2的胎面部2A。此外,多个分割模具24具有与轮胎2的胎面部2A接触的成形面24A,利用成形面24A来成形胎面部2A的外表面。利用多个分割模具24将胎面花纹成形于轮胎2的胎面部2A。
轮胎硫化装置1包括用于保持气囊4的两端部的一对夹紧构件25、26(上夹紧构件25、下夹紧构件26)和用于向气囊4内供给气体的供给装置(未图示)。利用一对夹紧构件25、26和一对胎圈模具22、23来封闭一对胎侧模具20、21的开口部。气囊4配置在轮胎2内,其在从供给装置供给的气体的作用下膨胀。在轮胎2的成形时(硫化时),膨胀了的气囊4与轮胎2的内表面接触而对轮胎2加压。利用气囊4将轮胎2按压于轮胎模具3的成形面20A~24A。在轮胎2的成形之后,从气囊4排出气体,气囊4收缩。
开闭机构10具有:上板11、下板12、设于上板11的圆筒状的外圈13、以及多个可动构件14。利用移动装置(未图示)使上板11在下板12的上方沿上下方向(轮胎宽度方向W)移动,而使上板11和下板12接近以及远离。轮胎模具3配置在上板11和下板12之间,其与上板11以及下板12连结。具体地讲,上胎侧模具20安装于上板11,其与上板11一体地移动。下胎侧模具21安装于下板12。
外圈13包围轮胎模具3和多个可动构件14,其与上板11一体地移动。多个可动构件14分别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连结于外圈13的内周部(引导部13G)。随着外圈13的移动,多个可动构件14被外圈13的引导部13G所引导,而沿轮胎径向K移动。多个分割模具24分别安装于可动构件14,其与可动构件14一体地沿轮胎径向K移动。在移动时,多个可动构件14在下板12的上表面滑动,多个可动构件14和分割模具24呈放射状移动。由此,多个可动构件14和分割模具24在轮胎周向上接近以及远离。
开闭机构10利用上板11和外圈13的移动来使上胎侧模具20和下胎侧模具21接近以及远离,并且使多个分割模具24接近以及远离。由此,开闭机构10开闭轮胎模具3。在轮胎模具3打开时,上胎侧模具20和下胎侧模具21分开,多个分割模具24分开。在轮胎模具3关闭时,上胎侧模具20和下胎侧模具21接近。此外,多个分割模具24接近并接触。在该状态下,多个分割模具24组合成环状,且被组合于上胎侧模具20和下胎侧模具21。
上板11、下板12及外圈13是用于加热轮胎模具3的加热构件,其具有形成在各自的内部的加热室11A、12A、13A。加热室11A、12A、13A是环状的流路,从加热介质的供给装置向上述加热室11A、12A、13A供给加热介质。轮胎硫化装置1利用加热介质加热上板11、下板12及外圈13,并利用上板11、下板12及外圈13加热轮胎模具3。由此,轮胎模具3被加热到轮胎2的成形温度(硫化温度),而使轮胎2被轮胎模具3加热到成形温度。
在轮胎2的成形时,打开轮胎模具3,将未硫化的轮胎2配置在轮胎模具3内。接着,关闭轮胎模具3,将轮胎2收纳于轮胎模具3的内部空间27。此外,将气囊4配置在轮胎2内,并利用膨胀了的气囊4对轮胎2加压。在该状态下,加热轮胎2,硫化并成形轮胎2。利用轮胎模具3成形轮胎2的外表面。在轮胎2的成形之后,打开轮胎模具3,将成形后(硫化后)的轮胎2从轮胎模具3取出。
多个分割模具24均具有用于成形轮胎2的成形模具30和用于保持成形模具30的保持体40。成形模具30是具有成形面24A的板状的表层部,其利用成形面24A成形轮胎2的至少胎面部2A。在轮胎2的成形时,多个分割模具24的成形模具30沿着轮胎周向按顺序配置,并且组合成环状而包围轮胎2。在此,成形模具30是用于在轮胎2的胎面部2A成形胎面花纹的花纹模具,其形成得薄于保持体40。
保持体40是块状的基部(底部模具),其配置在比成形模具30靠轮胎径向K的外侧的位置。成形模具30安装在保持体40的轮胎径向K的内侧,保持体40安装在可动构件14的轮胎径向K的内侧。可动构件14与保持体40的连结面41接触,并连结于保持体40。成形面24A是成形模具30的轮胎成形部(接触部)。成形模具30利用成形面24A与轮胎2接触并用于成形轮胎2。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分割模具24的剖视图,其表示分离开的状态的成形模具30和保持体40。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成形模具30的俯视图,其表示从图2的箭头X1方向观察到的成形模具30。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40的俯视图,其表示从图2的箭头X2方向观察到的保持体40。
如图所示,轮胎模具3在分割模具24包括在轮胎周向S上分割成多个的成形模具30、比成形模具30厚的保持体40、以及作为联结部件的多个螺栓5。成形模具30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利用多个螺栓5安装于保持体40。此时,成形模具30能够利用多个螺栓5的拧入而变形。
成形模具30与轮胎2的外表面形状相对应地具有用于成形轮胎2的胎冠部2D的胎冠成形部30A和用于成形轮胎2的一对胎肩加强部2E的一对胎肩加强成形部30B。胎冠成形部30A沿着轮胎宽度方向W形成,并与胎冠部2D接触。一对胎肩加强成形部30B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胎冠成形部30A的两端部连接,并与一对胎肩加强部2E接触。在从轮胎宽度方向W的内侧朝向外侧观察时,胎肩加强成形部30B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W向轮胎径向K的内侧倾斜。
成形模具30具有:形成于成形面24A的多个凸部31、一对边缘部32、形成于边缘部32的多个螺孔33、多个排气孔34(在图3中省略)、与保持体40接触的接触面35、在轮胎周向S上排列的多个突起36、由多个突起36构成的至少1个突起列37、以及形成于突起36的螺孔38。成形面24A是位于轮胎径向K的内侧的成形模具30的内周面,接触面35是位于轮胎径向K的外侧的成形模具30的外周面。利用成形面24A的多个凸部31在轮胎2的胎面部2A成形凹部(例如槽、刀槽花纹)。
一对边缘部32是成形模具30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外侧部分,其向轮胎宽度方向W的外侧突出。多个螺孔33是形成有内螺纹的内螺纹部,其在轮胎周向S上空开间隔地形成于边缘部32。螺栓5的螺纹部5A是形成有外螺纹的外螺纹部。螺栓5的螺纹部5A拧入到螺孔33,而利用多个螺栓5将一对边缘部32安装于保持体40。多个排气孔34是用于排出气体(空气等)的贯通孔(排气部),其在成形模具30的成形面24A开口并贯穿成形模具30。在轮胎2的成形时,利用多个排气孔34将轮胎2和成形模具30之间的气体排出到轮胎模具3的外部。
多个突起36从成形模具30的接触面35朝向保持体40突出,在突起列37内,多个突起36在轮胎周向S上空开间隔地排列。突起36是朝向轮胎径向K的外侧突出的柱状突起,在从轮胎径向K的外侧观察时,该突起36形成为六边形状。因而,多个突起36分别形成为六棱柱形状,并沿着轮胎周向S按顺序配置。此外,多个突起36在轮胎周向S上互相分离开,而以预定间隔形成。
螺孔38是形成于突起36的内螺纹部,其沿着轮胎径向K形成,并在突起36的突出方向的顶端面开口。在1个突起36形成有1个螺孔38,螺栓5的螺纹部5A拧入到螺孔38。此外,螺孔38是在各突起36内封闭的盲孔,其仅形成在各突起36内。成形模具30具有穿过突起36的排气孔34(在图2中省略)。在突起36内,螺孔38和排气孔34互相错开地形成。因此,螺孔38和排气孔34的内部空间彼此并不相互连通。螺孔38和排气孔34不相交地形成于突起36。
突起列37至少形成在与轮胎2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相对应的成形模具30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在此,成形模具30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W上空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突起列37。多个突起列37分别具有奇数个数的突起36。此外,多个突起列37是平行地形成的5个突起列37A~37C(1个中央突起列37A、两个外侧突起列37B、两个中间突起列37C)。中央突起列37A位于成形模具30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两个外侧突起列37B位于多个突起列37中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最外侧,其形成在胎冠成形部30A与胎肩加强成形部30B之间的边界。两个中间突起列37C位于中央突起列37A和外侧突起列37B之间,其形成在成形模具30的中央部和边缘部32之间的中间区域。在各突起列37内,多个突起36在轮胎周向S上等间隔地形成。
保持体40具有:与可动构件14连结的连结面41、一对边缘部42、形成于边缘部42的多个***孔43、与成形模具30的接触面35相对的安装面44、形成于安装面44的多个凹部45、以及与凹部45连接的多个***孔46。连结面41是位于轮胎径向K的外侧的保持体40的外周面,安装面44是位于轮胎径向K的内侧的保持体40的内周面。一对边缘部42是保持体40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外侧部分。
多个***孔43在轮胎周向S上空开间隔地形成于边缘部42,并贯穿边缘部42。多个螺栓5的螺纹部5A分别***到***孔43,并拧入到边缘部32的螺孔33。利用多个螺栓5将成形模具30的一对边缘部32安装于保持体40的一对边缘部42。螺栓5的头部5B收纳于在连结面41开口的***孔43的沉孔43A,并与沉孔43A的底面接触。
保持体40的安装面44形成为与成形模具30的接触面35相对应的形状。接触面35与安装面44重合地配置,并与安装面44接触。成形模具30安装于安装面44,保持体40将成形模具30保持于安装面44。凹部45是用于收纳成形模具30的突起36的收纳部,其从安装面44朝向轮胎径向K的外侧地形成。此外,凹部45是沿着轮胎周向S形成的槽(收纳槽),其在安装面44开口。凹部45的底面位于保持体40内。突起36利用凹部45定位,而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W的预定位置。
多个凹部45与多个突起列37相对应地在轮胎宽度方向W上空开间隔地形成,并且分别收纳突起列37的多个突起36。在此,多个凹部45是平行地形成的5个凹部45A~45C(1个中央凹部45A、两个外侧凹部45B、两个中间凹部45C)。中央凹部45A位于与轮胎2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相对应的保持体40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两个外侧凹部45B位于多个凹部45中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最外侧,其形成在中央凹部45A和边缘部42之间。两个中间凹部45C位于中央凹部45A和外侧凹部45B之间,其形成在保持体40的中央部和边缘部42之间的中间区域。中央突起列37A的多个突起36收纳于中央凹部45A,外侧突起列37B的多个突起36收纳于外侧凹部45B。中间突起列37C的多个突起36收纳于中间凹部45C。
多个***孔46与突起列37的多个突起36相对应地在轮胎周向S上空开间隔地形成于凹部45内,并且沿着轮胎周向S按顺序配置。***孔46是沿着轮胎径向K形成的贯通孔,其在连结面41和凹部45的底面开口。在突起36收纳于凹部45时,突起36的螺孔38位于比***孔46靠轮胎径向K的内侧的位置。多个螺栓5的螺纹部5A分别从轮胎径向K的外侧***到***孔46,并拧入到突起36的螺孔38。螺栓5的头部5B收纳于在连结面41开口的***孔46的沉孔46A,并与沉孔46A的底面接触。
多个***孔46在各凹部45内在轮胎周向S上互相分开,并等间隔地形成。螺栓5以***到***孔46的状态拧入到在凹部45收纳的突起36的螺孔38。多个螺栓5以将成形模具30拉向保持体40的状态将成形模具30安装于保持体40。凹部45的深度大于突起36的高度(突出长度),在突起36的顶端面和凹部45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利用多个螺栓5,将凹部45内的突起36拉向凹部45的底面,并将成形模具30的接触面35拉向保持体40的安装面44。
在成形模具30产生了形变时,由于多个螺栓5的拉拽,成形模具30变形,成形模具30的接触面35与保持体40的安装面44接触。多个突起36在多个突起列37的位置被拉拽,成形模具30与安装面44的形状相对应地变形。多个螺栓5使成形模具30变形,并矫正成形模具30的形变。在该状态下,成形模具30的接触面35紧密贴合于保持体40的安装面44,并安装于安装面44。此外,在凹部45内,突起36的顶端面位于比凹部45的底面靠轮胎径向K的内侧的位置,并自凹部45的底面分开地配置。
根据成形模具30的形成方法、或者伴随着成形模具30的使用而发生的变形等,有时成形模具30形变而在成形模具30的形状和预定的基准形状之间产生差别。在将成形模具30安装于保持体40时,与成形模具30的形变相对应,利用螺栓5将多个突起列37的突起36以预定的顺序拉拽。例如在利用螺栓5拉拽了中央突起列37A的多个突起36之后,利用螺栓5拉拽其他的突起列37B、37C的多个突起36。相对于此,也可以将多个螺栓5一点点地拧入到多个突起列37的突起36。在该情况下,利用螺栓5将所有的突起36一点点地拉拽。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突起36的图,其示意地表示1个突起36。图5A是与图3相对应的突起36的俯视图,图5B是与图2相对应的突起36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在各突起36中,将突起36的轮胎周向S的尺寸设为L1,并将突起36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尺寸设为L2(参照图5A)。在该情况下,突起36的轮胎周向S的尺寸L1为突起36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尺寸L2以上(L1≥L2)。
在各突起36中,将突起36的高度设为H,将螺孔38的深度设为F,并将螺孔38的直径设为T(参照图5B)。在该情况下,螺孔38的深度F为突起36的高度H以下(F≤H)。因此,螺孔38不形成在比成形模具30的接触面35靠成形面24A侧的位置,而仅形成在突起36内。相对于此,在螺孔38的深度F大于突起36的高度H(F>H)时,螺孔38形成到突起36外。其结果,螺孔38形成到比成形模具30的接触面35靠成形面24A侧的位置,在螺孔38的部位,成形模具30的厚度局部地变薄。通过使螺孔38的深度F和突起36的高度H满足(F≤H)的条件,从而防止了成形模具30的厚度局部地变薄的状况,确保成形模具30的厚度和强度。
在利用螺栓5矫正成形模具30的形变时,需要将螺栓5向螺孔38拧入到螺栓5的直径(螺孔38的直径T)以上的深度为止。因此,螺孔38的深度F为螺孔38的直径T以上(F≥T)。例如在螺栓5为M6的螺栓(直径:6mm)时,螺孔38的深度F为6mm以上,螺栓5能向螺孔38拧入到6mm以上的深度为止。此外,突起36的高度H为螺孔38的直径T以上(H≥T)。
保持体40和成形模具30为金属(例如铝合金、钢、不锈钢)制,其是通过形成加工(例如机械加工、铸造、层叠造型)而形成的。在此,利用机械加工形成保持体40。此外,利用层叠造型来造型成形模具30的整体,并利用层叠造型形成成形模具30。因而,成形模具30是由造型材料形成的硬化层的层叠体(层叠造型品),其是利用层叠造型装置(例如3维打印机(3D打印机))而造型的。在成形模具30的造型时,基于成形模具30的形状数据而制成被分割成多层的成形模具30的层叠形状数据。基于层叠形状数据而形成各硬化层,并将多个硬化层按顺序层叠。由此,造型层叠体而形成轮胎模具3的成形模具30。
螺孔38的深度F为突起36的高度H以下(F≤H),螺孔38仅形成在突起36内。因此,在制成成形模具30的形状数据时,能够分别制成成形模具30的除突起36之外的部分的形状数据和突起36的部分的形状数据。通过将分别制成的形状数据合为一体,从而成形模具30的形状数据的制成效率上升。此外,例如在螺栓5为M6的螺栓时,利用层叠造型将螺孔38的内螺纹形成为6mm以上的深度。
例如在使用了金属的粉末进行的粉末层叠造型中,造型作为粉末的烧结体的成形模具30。具体地讲,形成预定厚度的粉末层,向粉末层照射光束(例如激光),并利用光束的热而烧结粉末。由此,形成烧结粉末而成的硬化层(烧结层)。此外,重复粉末层的形成和硬化层的形成,并将多个硬化层按顺序层叠,而将成形模具30造型为预定形状。这样,层叠粉末的硬化层而形成作为多个硬化层的层叠体的成形模具30。
图6是利用层叠造型形成的成形模具30的俯视图,与图3同样表示了成形模具30。
如图所示,利用层叠造型在成形模具30的接触面35形成以连结部39连结的突起列37的多个突起36。连结部39是自接触面35突出的板状的连结突起,其形成为与突起36相同的高度。连结部39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尺寸(厚度)小于突起36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尺寸L2,连结部39形成得比突起36细(薄)。
通过利用连结部39将多个突起36连结起来,从而易于利用层叠造型形成多个突起36。通过将连结部39形成得比突起36细,从而抑制成形模具30的体积的增加。此外,在层叠造型过程中,易于从连结部39散热,热量从连结部39放出。
连结部39形成于在轮胎周向S上相邻的突起36之间,并将突起36连结起来。在突起列37内,突起36和连结部39沿着轮胎周向S交替地形成。在利用层叠造型形成了成形模具30之后,切断或者除去突起36之间的连结部39。例如利用研磨机在突起36之间切断连结部39、或者利用机械加工从突起36之间除去连结部39。由此,将突起列37的多个突起36分离,在突起列37形成互相分开的多个突起36。在切断连结部39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突起36残留连结部39的一部分。
在以上说明了的轮胎模具3中,多个突起36在轮胎周向S上空开间隔地排列。因此,抑制了成形模具30的刚性提高的状况,使成形模具30容易变形。随之,能够使成形模具30易于矫正,减少成形模具30的形变。此外,能够使成形模具30的接触面35与保持体40的安装面44可靠地接触。其结果,能够使热量从保持体40向成形模具30可靠地传递,能够提高轮胎模具3的导热性能。利用突起列37的多个突起36也能够将成形模具30牢固地安装于保持体40。
即使在利用层叠造型形成了成形模具30时,也能够可靠地矫正成形模具30的形变。在形成成形模具30时,能够抑制造型材料和造型时间的增加而削减成形模具30的成本。通过利用连结部39将多个突起36连结起来,从而使各突起36不孤立,成为多个突起36和连结部39连续的肋状的凸部。因此,易于利用层叠造型来形成多个突起36,并使多个突起36顺畅地形成。在层叠造型时,利用比突起36细的连结部39能够有效地散逸伴随着层叠造型产生的热量而抑制成形模具30的温度的上升。
利用多个突起列37能够正确地矫正成形模具30。由于在各突起36中轮胎周向S的尺寸L1为轮胎宽度方向W的尺寸L2以上,因此能够抑制凹部45的宽度变宽的状况而增大安装面44的面积。由此,能够确保接触面35与安装面44的接触面积而进一步提高轮胎模具3的导热性能。即使在连结部39的一部分残留于突起36时,由于连结部39比突起36细,因此无需扩宽凹部45的宽度就能确保接触面35与安装面44的接触面积。
由于突起36的高度H为螺孔38的直径T以上,因此能够利用螺栓5可靠地拉拽突起36。在将成形模具30的排气孔34和螺孔38互相错开地形成时,轮胎2的橡胶不会从排气孔34进入到螺孔38。其结果,能够从排气孔34顺畅地拉出橡胶,并能够抑制排气孔34的堵塞。
另外,突起36的从轮胎径向K的外侧观察到的形状也可以是除六边形状之外的形状(例如圆形状、椭圆形状、三角形状、四边形状、各种多边形状)。因而,突起36也可以形成为例如各种棱柱形状(三棱柱形状、四棱柱形状等)或者圆柱形状。此外,1个突起列37内的多个突起36既可以形成为同样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不同的形状。根据成形模具30的形变方式,也可以在成形模具30仅形成1个突起列37。相对于此,也可以在成形模具30形成两个以上的突起列37。凹部45与成形模具30的突起列37相对应地形成于保持体40。
保持体40的凹部45并不限定于槽,只要是能够收纳突起36的凹部即可。例如也可以与突起列37的多个突起36同样在轮胎周向S上空开间隔地形成多个凹部。成形模具30也可以利用除层叠造型之外的形成加工(例如铸造、机械加工)而形成。利用轮胎模具3而成形的轮胎也可以是翻新轮胎。
附图标记说明
1、轮胎硫化装置;2、轮胎;3、轮胎模具;4、气囊;5、螺栓;10、开闭机构;11、上板;12、下板;13、外圈;14、可动构件;20、上胎侧模具;21、下胎侧模具;22、上胎圈模具;23、下胎圈模具;24、分割模具;25、上夹紧构件;26、下夹紧构件;27、内部空间;30、成形模具;31、凸部;32、边缘部;33、螺孔;34、排气孔;35、接触面;36、突起;37、突起列;38、螺孔;39、连结部;40、保持体;41、连结面;42、边缘部;43、***孔;44、安装面;45、凹部;46、***孔。

Claims (1)

1.一种轮胎模具的制造方法,轮胎模具用于成形轮胎,
轮胎模具包括:
成形模具,其在轮胎周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并用于成形轮胎;
保持体,其用于将成形模具保持在供成形模具安装的安装面;以及
多个螺栓,其在将成形模具拉向保持体的状态下安装于保持体,并用于矫正成形模具的形变,
成形模具具有:接触面,其与保持体的安装面接触;突起列,其包括从接触面朝向保持体突出且在轮胎周向上空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突起;以及螺孔,其形成于突起且供螺栓的螺纹部拧入,
保持体具有在安装面开口且用于收纳成形模具的突起的凹部和在凹部的底面开口且供螺栓的螺纹部***的***孔,
所述轮胎模具的制造方法利用层叠造型形成轮胎模具的成形模具,其中,
该轮胎模具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
利用层叠造型在成形模具的接触面形成由比突起细的连结部连结起来的突起列的多个突起;以及
切断或者除去突起之间的连结部,使突起列的多个突起分离。
CN201780073817.3A 2016-11-29 2017-05-25 轮胎模具及轮胎模具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0230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1846A JP6754683B2 (ja) 2016-11-29 2016-11-29 タイヤモールド及びタイヤモールドの製造方法
JP2016-231846 2016-11-29
PCT/JP2017/019596 WO2018100769A1 (ja) 2016-11-29 2017-05-25 タイヤモールド及びタイヤモールド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3051A CN110023051A (zh) 2019-07-16
CN110023051B true CN110023051B (zh) 2021-05-25

Family

ID=62241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3817.3A Active CN110023051B (zh) 2016-11-29 2017-05-25 轮胎模具及轮胎模具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30302A1 (zh)
EP (1) EP3549740A4 (zh)
JP (1) JP6754683B2 (zh)
CN (1) CN110023051B (zh)
WO (1) WO20181007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201682A1 (de) * 2020-02-11 2021-08-1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ormsegmentes einer Vulkanisationsform, Formsegment und Vulkanisationsform
WO2022265595A1 (en) * 2021-06-18 2022-12-22 Dmt Muhendislik A.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ire molds
CN115257036B (zh) * 2022-09-28 2022-12-30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模具花纹块及轮胎模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2868A (zh) * 2013-02-25 2015-12-0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硫化模具的制造方法和轮胎硫化模具
JP2015223757A (ja) * 2014-05-27 2015-12-1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モールド及びタイヤ加硫装置
CN107073822A (zh) * 2014-11-10 2017-08-1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三维物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三维物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40295B (it) * 1990-04-13 1993-12-07 Pirelli Stampo e metodo per la vulcanizzazione di pneumatici e metodo per fabbricare stampi
US5190767A (en) * 1991-07-10 1993-03-02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mold
US6382943B1 (en) * 1998-10-08 2002-05-0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Multiple insert tire mold and assembly method
JP3853211B2 (ja) * 2001-12-28 2006-12-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加硫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3103478A (ja) 2011-11-16 2013-05-3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ローカバー
FR2996798B1 (fr) * 2012-10-17 2015-04-24 Michelin & Cie Element moulant d'un moule pour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e pluralite de trous
FR3031472B1 (fr) * 2015-01-08 2017-02-17 Michelin & Cie Element de garniture pour moule de pneumatiqu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associ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2868A (zh) * 2013-02-25 2015-12-0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硫化模具的制造方法和轮胎硫化模具
JP2015223757A (ja) * 2014-05-27 2015-12-1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モールド及びタイヤ加硫装置
CN107073822A (zh) * 2014-11-10 2017-08-1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三维物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三维物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49740A1 (en) 2019-10-09
JP2018086812A (ja) 2018-06-07
US20200130302A1 (en) 2020-04-30
WO2018100769A1 (ja) 2018-06-07
EP3549740A4 (en) 2020-06-24
JP6754683B2 (ja) 2020-09-16
CN110023051A (zh) 201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60031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ire-vulcanizing mold and tire-vulcanizing mold
KR101611844B1 (ko) 타이어 가류 성형용 금형
CN110023051B (zh) 轮胎模具及轮胎模具的制造方法
KR101724058B1 (ko) 타이어용 몰드
EP2113357B1 (en) Mold for tire
WO2017085987A1 (ja) タイヤ加硫モール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23231A (ja) タイヤ用モールドの製造方法
KR101812814B1 (ko) 타이어용 몰드
JP5864501B2 (ja) タイヤ用モールド
KR101570803B1 (ko) 타이어의 트레드 몰드
JP4690382B2 (ja) タイヤ用モールドの製造方法
JP6280446B2 (ja) タイヤモールド及びタイヤ加硫装置
JP5175772B2 (ja) タイヤ成形金型
JP6662597B2 (ja) タイヤ加硫用金型及びタイヤ製造方法
JP6660136B2 (ja) タイヤ加硫用金型及びタイヤ製造方法
JP2007144997A (ja) タイヤ用モールドの製造方法
WO2018029730A1 (ja) タイヤ加硫金型、タイヤ加硫装置及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3215945A (ja) タイヤ加硫用モールドおよびタイヤの加硫方法
JP7303201B2 (ja) タイヤ用モールドの製造方法
KR200246817Y1 (ko) 타이어용 가류금형
EP3674050B1 (en) Mould for vulcanizing and moulding tire
CN110418708B (zh) 具有可拆卸地附接的薄片的带有可互换件的轮胎模具
KR101630517B1 (ko) 타이어 가류용 몰드에서의 블레이드 식입 구조
JP2010155356A (ja) タイヤ加硫用金型
JP2008238779A (ja) タイヤ加硫方法およ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