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7042A - 车身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身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7042A
CN109987042A CN201811450920.8A CN201811450920A CN109987042A CN 109987042 A CN109987042 A CN 109987042A CN 201811450920 A CN201811450920 A CN 201811450920A CN 109987042 A CN109987042 A CN 109987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mper beam
installing component
vehicle width
width directio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509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井杏香
镰田知仁
仲西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87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70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destroyed upon impact, e.g. one-shot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2019/247Fastening of bumpers' side e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偏置碰撞时抑制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分离的车身构造。车身构造(1)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横梁(3);和左右一对的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4),其在保险杠横梁(3)的背面部(34)设置于车宽方向外侧,并将保险杠横梁(3)安装在前部侧车架(2)上。在保险杠横梁(3)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安装部中,在保险杠横梁(3)上设有通过碰撞载荷而能够促进保险杠横梁(3)的位移的第一位移促进部(3b)。在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上设有因碰撞载荷而能够促进保险杠横梁(3)的位移的第二位移促进部(4e)。

Description

车身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的车身构造,有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的骨架部件、架设于左右一对的骨架部件的前端部的保险杠横梁、和与骨架部件相比在车宽方向外侧将保险杠横梁与骨架部件连接的间隔部件的构造(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38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车身构造将在偏置碰撞时输入至保险杠横梁的碰撞侧的碰撞载荷通过间隔部件向骨架部件传递,但对于在偏置碰撞时输入至保险杠横梁的非碰撞侧的拉伸载荷未做任何考虑。因此,在保险杠横梁的非碰撞侧相对于拉伸载荷的强度不足,存在会发生保险杠横梁与骨架部件分离的隐患。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本发明以提供一种能够在偏置碰撞时抑制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的分离的车身构造为课题。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横梁;和左右一对的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其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背面设置于车宽方向外侧,并将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在车身上。在所述保险杠横梁与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的安装部中,在所述保险杠横梁及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中的至少一方设有因碰撞载荷而能够促进所述保险杠横梁的位移的位移促进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身构造,能够在偏置碰撞时抑制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身构造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保险杠横梁的俯视图。
图6是图3的VI-VI线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车身构造
2 前部侧车架(车身)
3 保险杠横梁
3a 加强筋侧安装部(安装部)
3b 第一位移促进部(位移促进部)
3c 螺栓孔(安装孔)
4 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
4a 保险杠横梁延展部
4c 第一延伸设置部(安装部)
4d 第二延伸设置部(安装部)
4e 第二位移促进部(位移促进部)
4f 第一螺栓孔(安装孔)
4g 第二螺栓孔(安装孔)
B 螺栓(安装部件)
N 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适当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各图中用箭头所示的“前后”及“上下”分别表示车身前后方向及车身上下方向,“左右”表示从驾驶席看到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1是以车身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为界而左右对称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身构造1具备:左右一对的前部侧车架2、2;保险杠横梁3;左右一对的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4;和左右一对的下构件5、5。
作为车身的前部侧车架2是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金属制的结构部件。前部侧车架2形成为呈闭合截面的中空结构。在左右一对的前部侧车架2、2的前端部分别固定有连结板6。连结板6是将前部侧车架2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相互连结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连结板6沿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
保险杠横梁3是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金属制的部件。保险杠横梁3在与左右一对的前部侧车架2、2的前端部相同的高度架设于左右一对的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4a的前端部之间。保险杠横梁3在左右两端部以越趋向车宽方向外侧越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后方)的方式弯曲。保险杠横梁3通过图1中由假想线表示的保险杠外观件7覆盖。
保险杠横梁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铝合金的挤压型材形成,但也可以由其它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等形成。如图2所示,保险杠横梁3形成为呈目字形的闭合截面的中空结构。保险杠横梁3一体地具备正面部31、上面部32、下面部33、背面部34、多个横肋35、和切断部36。
正面部31是沿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的部位。正面部31在车辆与被碰撞物碰撞时成为供变形后的保险杠外观件7等相撞的抵接面。
上面部32是沿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的部位。上面部32从正面部31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
下面部33是沿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的部位。下面部33从正面部31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
背面部34是相对于正面部31向后方远离且沿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的部位。背面部34将上面部32及下面部33的后端部彼此连结。
多个横肋35是在正面部31与背面部34之间沿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的部位。横肋35发挥提高保险杠横梁3的截面刚性的作用。横肋35并不限制为特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保险杠横梁3的闭合截面划分成上下三部分的方式形成有两个。
切断部36是将保险杠横梁3的车宽方向外侧部位以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则上面部32、下面部33和横肋35的前后尺寸变得越短的方式倾斜切断而形成的部位。更具体而言,切断部36通过将正面部31的全部和上面部32、下面部33及横肋35的一部分切断而形成。切断部36的切断面(开口面)由覆盖材料37从前方覆盖。覆盖材料37是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在正视时呈目字形。在由覆盖材料37和切断部36的缘部构成的内角实施了MIG焊接W1。
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是在保险杠横梁3的背面部34设置于车宽方向外侧、并将保险杠横梁3安装在前部侧车架2(参照图1)上的金属制的部件。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包含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和安装板4b而构成。
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是设置于保险杠横梁3的背面部34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金属制的部件。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与保险杠横梁3相比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铝合金的挤压型材形成,但也可以由其它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等形成。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在俯视时呈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其前后尺寸越小的大致梯形。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呈前后开口的箱形的中空结构,并通过对厚度等的选择而构成为比保险杠横梁3及前部侧车架2脆弱。在车辆碰撞时,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通过由碰撞载荷沿前后方向压坏来吸收冲击。
如图3所示,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具备第一分割体41和第二分割体42。即,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在车宽方向上被分割成第一分割体41和第二分割体42。
如图4所示,第一分割体41是位于车宽方向内侧且构成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上壁部、内壁部和下壁部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分割体41在正视且俯视时占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总宽度的大致三分之一。第一分割体41在剖视时呈大致八边形框状。第一分割体41一体地具备第一上壁部41a、第一内壁部41b、第一下壁部41c、第一下降壁部41d、第一上升壁部41e、第一肋41f、第一上侧突片41g、和第一下侧突片41h。
第一上壁部41a是构成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上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部位。第一上壁部41a沿车宽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
第一内壁部41b是构成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内壁部的部位。第一内壁部41b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内壁部41b从第一上壁部41a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向下方延伸设置。在由第一上壁部41a和第一内壁部41b构成的角部形成有越趋向车宽方向内侧越向下倾斜的第一上倾斜壁41i。在第一内壁部41b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内侧加强筋41m。内侧加强筋41m在剖视时呈圆弧状。内侧加强筋41m在第一内壁部41b的全长范围内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第一下壁部41c是构成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下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部位。第一下壁部41c沿车宽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第一下壁部41c从第一内壁部41b的下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设置。在由第一内壁部41b和第一下壁部41c构成的角部形成有越趋向车宽方向外侧越向下倾斜的第一下倾斜壁41j。
第一下降壁部41d是将第一上壁部41a与第一肋41f连接的部位。第一下降壁部41d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第一下降壁部41d从第一上壁部41a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下降。第一下降壁部41d以随着趋向下方而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并进一步向车宽方向外侧弯曲地延伸设置。
第一上升壁部41e是将第一下壁部41c与第一肋41f连接的部位。第一上升壁部41e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第一上升壁部41e从第一下壁部41c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上升。第一上升壁部41e以随着趋向上方而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并进一步向车宽方向外侧弯曲地延伸设置。
第一肋41f是提高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截面刚性的部位。第一肋41f在第一下降壁部41d及第一上升壁部41e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彼此之间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肋41f在正视时配置于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总宽度的距车宽方向内侧大致三分之一的位置。在第一肋41f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外侧加强筋41k。外侧加强筋41k在剖视时呈圆弧状。外侧加强筋41k在第一肋41f的全长范围内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第一上侧突片41g是从第一下降壁部41d与第一肋41f的边界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设置的部位。第一上侧突片41g与第一肋41f相比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第一上侧突片41g与第二下降壁部42d的内表面重叠。
第一下侧突片41h是从第一上升壁部41e与第一肋41f的边界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设置的部位。第一下侧突片41h与第一肋41f相比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第一下侧突片41h与第二上升壁部42e的内表面重叠。
第二分割体42是位于车宽方向外侧且构成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上壁部、外壁部和下壁部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分割体42在正视时占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总宽度的大致三分之二。第二分割体42在剖视时呈向车宽方向内侧开口的大致“コ”字形。第二分割体42一体地具备第二上壁部42a、第二外壁部42b、第二下壁部42c、第二下降壁部42d、第二上升壁部42e、和第二肋42f。
第二上壁部42a是构成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上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第二上壁部42a沿车宽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在第二上壁部42a的车宽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上侧加强筋42i。上侧加强筋42i在剖视时呈倒三角形。上侧加强筋42i在第二上壁部42a的全长范围内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外壁部42b是构成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外壁部的部位。第二外壁部42b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外壁部42b从第二上壁部42a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向下方延伸设置。在由第二外壁部42b与第二上壁部42a构成的角部形成有越趋向车宽方向外侧越向下倾斜的第二上倾斜壁42g。
第二下壁部42c是构成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下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第二下壁部42c沿车宽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第二下壁部42c从第二外壁部42b的下端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设置。在由第二外壁部42b与第二下壁部42c构成的角部形成有越趋向车宽方向内侧越向下倾斜的第二下倾斜壁42h。在第二下壁部42c的车宽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且在与上侧加强筋42i上下一致的位置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下侧加强筋42j。下侧加强筋42j在剖视时呈三角形。下侧加强筋42j在第二下壁部42c的全长范围内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下降壁部42d是将第二上壁部42a与第一肋41f连接的部位。第二下降壁部42d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第二下降壁部42d从第二上壁部42a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下降。第二下降壁部42d以随着趋向下方而越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倾斜,并进一步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地延伸设置。第二下降壁部42d的下端部与第一上侧突片41g的外表面重叠。在第一下降壁部41d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第二下降壁部42d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之间实施了MIG焊接W2。由此,第一分割体41与第二分割体42的上部彼此相互固定。
第二上升壁部42e是将第二下壁部42c与第一肋41f连接的部位。第二上升壁部42e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第二上升壁部42e从第二下壁部42c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上升。第二上升壁部42e以随着趋向上方而越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倾斜,并进一步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地延伸设置。第二上升壁部42e的上端部与第一下侧突片41h的外表面重叠。在第一上升壁部41e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第二上升壁部42e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之间实施了MIG焊接W3。由此,第一分割体41与第二分割体42的下部彼此相互固定。
第二肋42f是提高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截面刚性的部位。第二肋42f在第二上壁部42a与第二下壁部42c之间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第二肋42f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侧加强筋42i与下侧加强筋42j的顶部彼此连接。第二肋42f在正视时配置于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总宽度的距车宽方向内侧大致三分之二的位置。在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内部,沿车宽方向并排形成有由第一肋41f和第二肋42f划分的三个闭合截面部44。闭合截面部44在剖视时均呈大致八边形。
如图2所示,安装板4b是设置在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背面的板状部件。安装板4b沿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安装板4b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铝合金的挤压型材形成,但也可以由其它金属材料形成。安装板4b具有上下一对的嵌合肋45、45和安装凸缘46。
上下一对的嵌合肋45、45是向前方突出且供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背面侧端部嵌入的部位。嵌合肋45、45在俯视时均呈矩形的板状,并沿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上侧的嵌合肋45与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上壁部的外表面重叠,并通过MIG焊接W4而相互固定。下侧的嵌合肋45与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下壁部的外表面重叠,并通过MIG焊接(省略图示)而相互固定。
安装凸缘46是在上下一对的嵌合肋45、45之间且与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及保险杠横梁3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安装凸缘46沿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在由安装凸缘46和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第二外壁部42b构成的内角实施了MIG焊接W5。
如图1所示,左右一对的下构件5、5是分别与左右一对的前部侧车架2、2相比在车宽方向外侧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金属制的结构部件。下构件5、5形成为呈闭合截面的中空结构。下构件5的前端部借助连结板6通过螺栓或焊接等被固定在安装板4b的背面。下构件5以越趋向后方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弯曲形成。
接着,对保险杠横梁3和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位移促进结构及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5所示,保险杠横梁3在车宽方向外侧具备加强筋侧安装部3a和第一位移促进部3b。
加强筋侧安装部3a是用于在保险杠横梁3的车宽方向外侧安装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部位。加强筋侧安装部3a具备多个螺栓孔3c。螺栓孔3c的个数并不特别限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四个螺栓孔3c在车宽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螺栓孔3c在俯视时呈圆形。如图6所示,螺栓孔3c是将保险杠横梁3沿上下方向贯穿的贯穿孔,并构成供安装部件即螺栓B穿插的安装孔。详细来说,螺栓孔3c由在上面部32、下面部33和横肋35中设于上下一致的位置的多个贯穿孔构成。在螺栓孔3c内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轴环3d。轴环3d设置在从上面部32的贯穿孔到下面部33的贯穿孔的整个范围内。
第一位移促进部3b是通过碰撞载荷而能够促进保险杠横梁3的位移(变形)的部位。第一位移促进部3b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保险杠横梁3沿上下方向贯穿的贯穿孔,但也可以是薄壁部或切口部等。第一位移促进部3b由在上面部32、下面部33和横肋35中设于上下一致的位置的多个贯穿孔构成。第一位移促进部3b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俯视时呈三角形。第一位移促进部3b的开口宽度在俯视时随着趋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后方)而扩大。第一位移促进部3b的设置位置和个数并没有特别限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邻的螺栓孔3c、3c彼此之间设有一个。具体而言,第一位移促进部3b设于从车宽方向内侧数第一个与第二个螺栓孔3c、3c彼此之间。
如图3及图6所示,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具备:上下一对的第一延伸设置部4c、4c;上下一对的第二延伸设置部4d、4d;和第二位移促进部4e。
第一延伸设置部4c、4c是在第一分割体41中从第一上壁部41a及第一下壁部41c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出的凸缘状的部位。第一延伸设置部4c与加强筋侧安装部3a共同构成保险杠横梁3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安装部。第一延伸设置部4c、4c在俯视时均呈矩形的板状,并沿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上侧的第一延伸设置部4c延伸设置至保险杠横梁3的上方,并与保险杠横梁3的上面部32的外表面重叠。下侧的第一延伸设置部4c延伸设置至保险杠横梁3的下方,并与保险杠横梁3的下面部33的外表面重叠。
第一延伸设置部4c具备多个第一螺栓孔4f。第一螺栓孔4f是将第一延伸设置部4c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构成供安装部件即螺栓B穿插的安装孔。第一螺栓孔4f在俯视时呈圆形或长孔状。第一螺栓孔4f的个数并不特别限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的第一延伸设置部4c、4c设有上下两对(合计四个)。上侧两个第一螺栓孔4f在车宽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下侧两个第一螺栓孔4f也在车宽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上下一对的第一螺栓孔4f设于与某一螺栓孔3c(轴环3d)在上下方向上一致的位置。在下侧的第一螺栓孔4f的下缘部通过焊接而接合有螺母N。
第二延伸设置部4d、4d是在第二分割体42中从第二上壁部42a及第二下壁部42c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出的凸缘状的部位。第二延伸设置部4d与加强筋侧安装部3a共同构成保险杠横梁3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安装部。第二延伸设置部4d、4d在俯视时均呈矩形的板状,并沿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上侧的第二延伸设置部4d延伸设置至保险杠横梁3的上方,并与保险杠横梁3的上面部32的外表面重叠。下侧的第二延伸设置部4d延伸设置至保险杠横梁3的下方,并与保险杠横梁3的下面部33的外表面重叠。第一延伸设置部4c与第二延伸设置部4d在车宽方向上相互远离。
第二延伸设置部4d具备多个第二螺栓孔4g。第二螺栓孔4g是将第二延伸设置部4d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并构成供安装部件即螺栓B穿插的安装孔。第二螺栓孔4g在俯视时呈圆形。第二螺栓孔4g的个数并不特别限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的第二延伸设置部4d、4d设有上下两对(合计四个)。上侧两个第二螺栓孔4g与第一螺栓孔4f在车宽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下侧两个第二螺栓孔4g与第一螺栓孔4f也在车宽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上下一对的第二螺栓孔4g、4g设于与某一螺栓孔3c(轴环3d)在上下方向上一致的位置。在下侧的第二螺栓孔4g的下缘部通过焊接而接合有螺母N。
在某一螺栓孔3c(轴环3d)和上下一对的第一螺栓孔4f、4f内从上方穿插有螺栓B。通过螺栓B的前端侧与螺母N螺合而将保险杠横梁3和第一延伸设置部4c紧固固定。另外,在某一螺栓孔3c(轴环3d)和上下一对的第二螺栓孔4g、4g内从上方穿插有螺栓B。通过螺栓B的前端侧与螺母N螺合而将保险杠横梁3和第二延伸设置部4d紧固固定。
第二位移促进部4e是通过碰撞载荷而能够促进保险杠横梁3的位移(变形)的部位。第二位移促进部4e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螺栓孔4f设为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而形成,但也可以是长孔状的第二螺栓孔4g,还可以是与螺栓孔4f、4g分开设置的贯穿孔、薄壁部、切口部等。第二位移促进部4e的设置位置和个数并不特别限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仅设置在形成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多个螺栓孔4f、4g中的位于车宽方向最内侧的第一螺栓孔4f。第二位移促进部4e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开口长度比螺栓B的轴径大。由此,当保险杠横梁3承受碰撞载荷而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后方)位移(变形)时,由于螺栓B在第二位移促进部4e内变得容易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内侧移动,所以能够促进保险杠横梁3的位移(变形)。
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1基本如以上所述那样构成。接着,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在保险杠横梁3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安装部中,在保险杠横梁3上设有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促进保险杠横梁3的位移的第一位移促进部3b。另外,在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上设有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促进保险杠横梁3的位移的第二位移促进部4e。因此,在偏置碰撞时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变得容易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后方)位移,能够相应地抑制输入至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的拉伸载荷。由此,能够抑制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分离。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5及图6所示,设于保险杠横梁3上的第一位移促进部3b包含将保险杠横梁3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该贯穿孔的开口宽度在俯视时随着趋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后方)而扩大。由此,在偏置碰撞时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变得更容易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后方)位移,能够相应地进一步抑制输入至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的拉伸载荷。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构成保险杠横梁3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安装部的加强筋侧安装部3a具备作为安装孔的多个螺栓孔3c。该螺栓孔3c供安装保险杠横梁3和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安装部件即螺栓B穿插,并在车宽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另外,第一位移促进部3b设于相邻的螺栓孔3c、3c彼此之间。由此,即使设有第一位移促进部3b,也能抑制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相对于压缩载荷的强度下降,因此,在输入至保险杠横梁3的碰撞载荷为规定以下的情况(例如轻载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保险杠横梁3的位移。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构成保险杠横梁3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安装部的加强筋侧安装部3a具备供安装保险杠横梁3和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安装部件即螺栓B穿插的螺栓孔3c。另外,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具备延伸设置至保险杠横梁3的上下的第一延伸设置部4c及第二延伸设置部4d。另外,设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上的第二位移促进部4e包含形成于第一延伸设置部4c的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该长孔构成螺栓孔3c。通过像这样将作为安装孔的螺栓孔3c设为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在偏置碰撞时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变得更容易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后方)位移,能够相应地进一步抑制输入至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的拉伸载荷。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作为安装孔的螺栓孔4f、4g在车宽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长孔构成多个螺栓孔4f、4g中的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第一螺栓孔4f。通过像这样将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第一螺栓孔4f设为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与将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第二螺栓孔4g设为长孔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偏置碰撞时抑制输入至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的拉伸载荷。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具备沿车宽方向排列的多个闭合截面部44,该闭合截面部44在剖视时呈大致八边形。由此,能够提高向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后方)的载荷传递效率。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通过用螺栓B将保险杠横梁3与保险杠横梁延展部4a紧固固定而使两者之间的固定力提高,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分离。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本发明适用于车身前部(前保险杠)的情况,但也能将本发明适用于车身后部(后保险杠)。在将本发明应用于车身后部的情况下,第一位移促进部3b的贯穿孔的开口宽度优选设为在俯视时随着趋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内侧(车辆前方)而扩大的三角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险杠横梁3和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两者上设有位移促进部,但只要在保险杠横梁3和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位移促进部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延伸设置部4c延伸设置至保险杠横梁3的上下两方,但只要至少延伸设置至保险杠横梁3的上下一方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延伸设置部4d延伸设置至保险杠横梁3的上下两方,但只要至少延伸设置至保险杠横梁3的上下一方即可。

Claims (5)

1.一种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横梁;和
左右一对的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其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背面设置于车宽方向外侧,并将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在车身上,
在所述保险杠横梁与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的安装部中,在所述保险杠横梁及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中的至少一方设有因碰撞载荷而能够促进所述保险杠横梁的位移的位移促进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促进部中的设于所述保险杠横梁上的第一位移促进部包含将所述保险杠横梁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
所述贯穿孔的开口宽度在俯视时随着趋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内侧而扩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备多个安装孔,该多个安装孔供安装所述保险杠横梁和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的安装部件穿插,并在车宽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
所述第一位移促进部设于相邻的所述安装孔彼此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备供安装所述保险杠横梁和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的安装部件穿插的安装孔,
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具备延伸设置至所述保险杠横梁的至少上下一方为止的延伸设置部,
所述位移促进部中的设于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上的第二位移促进部包含形成于所述延伸设置部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该长孔构成所述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在车宽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
所述长孔构成多个所述安装孔中的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所述安装孔。
CN201811450920.8A 2017-12-06 2018-11-29 车身构造 Pending CN1099870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4337A JP6581645B2 (ja) 2017-12-06 2017-12-06 車体構造
JP2017-234337 2017-12-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7042A true CN109987042A (zh) 2019-07-09

Family

ID=66657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50920.8A Pending CN109987042A (zh) 2017-12-06 2018-11-29 车身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7276B2 (zh)
JP (1) JP6581645B2 (zh)
CN (1) CN10998704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7978B2 (ja) * 2017-07-12 2019-09-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6672387B2 (ja) * 2018-06-27 2020-03-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DE102019105188A1 (de) * 2019-02-28 2020-09-03 Böllhoff Verbindungstechnik GmbH Aufprallschutzverstärkung einer Fahrzeugkonstruktion sowie Verbindungs-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JP6978482B2 (ja) * 2019-12-06 2021-1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4790A (ja) * 2003-04-16 2004-11-11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バンパ
CN1958345A (zh) * 2005-11-02 2007-05-0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保险杠固定用具及保险杠的安装结构
JP2008110679A (ja) * 2006-10-31 2008-05-15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自動車のバンパーリィ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WO2013179759A1 (ja) * 2012-05-31 2013-12-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WO2015080037A1 (ja) * 2013-11-27 2015-06-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バンパー
CN106467138A (zh) * 2015-08-19 2017-03-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8621B2 (en) * 2003-11-12 2005-07-19 Alcoa Inc. Bumper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JP4433474B2 (ja) * 2005-02-21 2010-03-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ビーム取付構造
DE102006013274B4 (de) * 2006-03-21 2008-08-07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Stoßfängeranordnung
KR101134946B1 (ko) * 2010-05-24 2012-04-17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차량용 범퍼빔의 조립방법
KR101826540B1 (ko) * 2012-09-03 2018-02-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충격흡수장치
JP5880417B2 (ja) 2012-12-07 2016-03-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端部構造
DE102014214913A1 (de) * 2014-07-30 2016-02-0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Längsträgervorrichtung zum Tragen eines Frontmotors in einem Kraftfahrzeug
JP2018100055A (ja) * 2016-12-21 2018-06-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4790A (ja) * 2003-04-16 2004-11-11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バンパ
CN1958345A (zh) * 2005-11-02 2007-05-0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保险杠固定用具及保险杠的安装结构
JP2008110679A (ja) * 2006-10-31 2008-05-15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自動車のバンパーリィ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WO2013179759A1 (ja) * 2012-05-31 2013-12-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WO2015080037A1 (ja) * 2013-11-27 2015-06-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バンパー
CN106467138A (zh) * 2015-08-19 2017-03-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81645B2 (ja) 2019-09-25
JP2019099043A (ja) 2019-06-24
US10647276B2 (en) 2020-05-12
US20190168702A1 (en) 2019-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7042A (zh) 车身构造
US8333425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JP4546496B2 (ja) 自動車用バンパービーム
KR101305564B1 (ko) 차량용 튜블러 백빔
US10017208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US10112651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EP3347245B1 (en) Bumper beam
KR101628479B1 (ko) 프런트 사이드 멤버 후방 구조
JP6954024B2 (ja) 車両骨格構造
US10562475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KR101166641B1 (ko) 범퍼 빔
US20160236562A1 (en) Radiator support structure
US20150158445A1 (en)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9923002A (zh) 车辆的冲击吸收构造
CN104276216A (zh) 翼子板保持件周边构造
JP6156356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CN105383408A (zh) 车辆用车身底罩
CN109923001A (zh) 车辆的冲击吸收构造
JP6439401B2 (ja) サイドシル補強構造
JP553496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メンバー部材
JP2016052820A (ja) リヤ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構造
JP2008265417A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7063072B2 (ja) 車両骨格構造
CN111542456B (zh) 碰撞盒和用于制造碰撞盒的方法
JP6801502B2 (ja) 車両用フロントフー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