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7784A -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17784A
CN109817784A CN201811345085.1A CN201811345085A CN109817784A CN 109817784 A CN109817784 A CN 109817784A CN 201811345085 A CN201811345085 A CN 201811345085A CN 109817784 A CN109817784 A CN 109817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ransparent member
flange
emitting devic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450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17784B (zh
Inventor
小关健司
西政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hi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chi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hi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Nichi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17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7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17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7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4Encapsulatio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9/0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 F21V9/30Elements containing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distinct from or spaced from the light source
    • F21V9/32Elements containing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distinct from or spaced from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58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5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e.g. plate or f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更高亮度的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发光装置(1)具备发光元件(10)、透光性部件(20)、覆盖部件(30)、基板(40),透光性部件(20)在其侧面具有突缘(200),突缘(200)在俯视时比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及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更靠外侧,从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周缘向下表面周缘连续,突缘(200)在比突缘(200)的外缘侧更靠内侧的位置具有壁厚比突缘(200)的外缘侧薄的薄壁部(210)。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了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多被用作车辆的头灯或室内外的照明。作为一例,发光装置具备发光元件、与发光元件的上表面接合的透光性部件、使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露出的覆盖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进而,该发光装置因为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面积比透光性部件的下表面面积小,所以能够照射高亮度的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80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希望发光装置能够抑制光的泄漏且照射更高亮度的光。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更高亮度的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具备:发光元件,其以上表面作为光输出面;透光性部件,其与所述发光元件的上表面接合设置,具有比所述发光元件的上表面大的下表面及比所述下表面小的上表面,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从所述下表面入射并从所述上表面向外部放射;覆盖部件,其使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露出,并覆盖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侧面,所述透光性部件在其侧面具有突缘,所述突缘在俯视比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及所述发光元件的上表面更靠外侧,从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周缘向下表面周缘连续,所述突缘在比所述突缘的外缘侧更靠内侧的位置具有壁厚比所述突缘的外缘侧薄的薄壁部。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平板状的透光性基板的上表面形成槽部的槽部形成工序;在包含所述槽部的位置分割所述透光性基板,由此得到透光性部件的透光性部件形成工序,所述透光性部件具有比发光元件的光输出面即发光元件的上表面大的下表面及比所述下表面小的上表面,在俯视时比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及所述发光元件的上表面更靠外侧的位置具有从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周缘向下表面周缘连续的突缘;以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下表面周缘位于比所述发光元件的上表面周缘更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将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下表面和所述发光元件的上表面接合的接合工序,在所述透光性部件形成工序中,在比所述突缘的外缘侧更靠内侧的位置形成壁厚比所述突缘的外缘侧薄的薄壁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在突缘设置薄壁部,能够抑制光的泄漏,照射更高亮度的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2A是图1的发光装置的A-A线的剖视图。
图2B是图1的发光装置的B-B线的剖视图。
图3A是将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透光性部件的一部分切断后示意性表示的说明图。
图3B是图3A的透光性部件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5A是示意性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透光性基板的上表面形成槽部的开始状态的说明图。
图5B是示意性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透光性基板的上表面形成槽部的过程的说明图。
图5C是示意性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形成于透光性基板的上表面的槽部的说明图。
图5D是示意性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利用槽部在短边方向上分割透光性部件集合体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E是示意性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长边方向上分割透光性基板的上表面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F是示意性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将透光性部件单片化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G是示意性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将发光元件及透光性部件与基板接合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H是示意性表示在是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发光元件及透光性部件的周围设置有覆盖部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I是示意性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切断出各发光装置而进行单片化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变形例1的发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变形例2的发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变形例3的发光装置的透光性部件的说明图。
图9是变形例4的发光装置的透光性部件的剖视图。
图10是变形例5的发光装置的透光性部件的剖视图。
图11是变形例6的发光装置的透光性部件的剖视图。
图12是变形例7的发光装置的透光性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的附图是实施方式的概念图,因此,有时各部件的尺度、间隔、位置关系等夸张表示或者省略一部分部件进行图示。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同一名称及符号,原则上表示相同或同类的部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进而,各图所示的方向表示构成要素间的相对位置,不存在表示绝对位置的意图。
[发光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1~图3说明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的一例。
如图1所示,发光装置1具备:发光元件10,其以上表面作为主要的光输出面;透光性部件20,其与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接合设置,具有比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大的下表面及比下表面小的上表面,使从发光元件10射出的光从下表面入射并从上表面向外部放射;覆盖部件30,使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露出,覆盖透光性部件20的侧面;基板40。发光装置1在透光性部件20的侧面具有突缘200,突缘200在俯视时比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及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更靠外侧,从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周缘向下表面周缘连续。进而,突缘200在比突缘200的外缘侧更靠内侧的位置具有壁厚比突缘200的外缘(即透光性部件20的外缘)侧薄的薄壁部210。以下,对发光装置1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发光元件)
发光元件10可使用公知的元件,例如,优选使用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另外,发光元件10能够选择任意波长的元件。例如,作为蓝色、绿色的发光元件,可采用使用了氮化物系半导体(InXAlYGa1-X-YN、0≦X、0≦Y、X+Y≦1)、GaP的元件。进而,作为红色的发光元件,除氮化物系半导体元件之外,还可以使用GaAlAs、AlInGaP等。此外,发光元件10也可以使用由上述以外的材料构成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发光元件10的组成、发光色、大小、个数等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发光元件10优选在同一面侧具有正负一对电极。由此,能够将发光元件10以倒装方式安装于基板40上。在该情况下,与形成有一对电极的面相对的面成为发光元件10的主要的光输出面。另外,在将发光元件10面朝上(フェイスアップ)安装于基板40上的情况下,形成有一对电极的面成为发光元件10的主要的光输出面。发光元件10例如经由焊接凸起等接合部件与基板40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装置1也可以是具备配置多个发光元件10的发光元件组10A。例如,如图1及图2B所示,发光元件组10A成为将两个发光元件10整齐地排列配置于基板40上的状态。在发光装置1具备发光元件组10A的情况下,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形成为比发光元件组10A的上表面面积大。此外,优选地,发光元件组10A中包含的多个发光元件10例如以侧面相互相对的方式相邻配置,并作为整体以俯视时形成大致矩形的方式安装。在该情况下,在发光元件组10A中,相邻的发光元件10之间的区域也作为发光元件组10A的上表面面积的一部分。另外,优选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形成为比发光元件组10A的上表面面积小。在这种结构的发光装置1中,能够使来自多个发光元件10的光从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入射并从比发光元件组10A的上表面小的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向外部射出,因此,能够以更高亮度将光照射至远处。
此外,如图1所示,通过将发光元件组10A及透光性部件20偏向发光装置1的长度方向一侧配置,能够配置齐纳二极管等部件。
(透光性部件)
如图2A及图2B所示,透光性部件20与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接合设置。透光性部件20形成为一片板状,俯视时的形状为大致矩状。透光性部件20具有比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大的下表面21、比下表面21小的上表面22、形成于相互相对的短边的两个第一侧面23、相互相对的两个第二侧面24。进而,透光性部件20具有形成于第一侧面23和/或第二侧面24的突缘200。在透光性部件20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突缘200从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周缘向下表面周缘连续地形成。而且,透光性部件20使从发光元件10射出的光从下表面21入射并从上表面22向外部放射。
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是来自发光装置1所具备的一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0的光入射的面。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形成为比与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接合的一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面积更大的面积。另外,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形成为其表面大致平坦。而且,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形成为比一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大,以便完全包含一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0的光输出面。通过以比一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面积大的面积形成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能够使从发光元件10照射的光无损失地入射到透光性部件20。
发光元件10和透光性部件20例如可利用粘接材料50接合。粘接材料50优选位于发光元件10和透光性部件20之间,并且,以覆盖发光元件10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使用粘接材料50作为发光元件10和透光性部件20的接合部件的情况下,从发光元件10射出的光经由粘接材料50向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传播。因此,优选粘接材料50使用能够将从发光元件10射出的光有效地向透光性部件20导光的部件。作为导光性及粘接性优异的部件,可使用如环氧树脂或有机硅树脂之类的公知的树脂材料、高折射率的有机粘接材料、无机粘接材料、基于低融点玻璃的粘接材料50。
另外,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优选具有粘接材料50向发光元件10的侧面呈圆角状扩展而能够形成圆角51的大小。即,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优选具有由粘接材料50形成的圆角51的端部和该下表面21的端部一致的大小。由此,从发光元件10的侧面射出的光经由粘接材料50向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传播。进而,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的面积比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大,因此,在将透光性部件20和发光元件10接合时,即使产生稍微的错位,也能够由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覆盖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此外,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和上表面22以相互形成大致平行的大致平坦面的方式形成。另外,透光性部件20的相互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23以与上表面22及下表面21大致垂直地相连的方式形成。进而,在透光性部件20的相互相对的两个第二侧面24形成有突缘200。
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作为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将从下表面21入射的光向外部射出。该上表面22的面积形成为比下表面21的面积小。透光性部件20以上表面22未被覆盖部件30覆盖而从覆盖部件30露出的方式配置。该上表面22以其表面成为大致平坦的方式形成。而且,俯视时,上表面22和下表面21为大致相似形状或类似形状,优选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和下表面21以各自的重心位置重叠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抑制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即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上的亮度不均。
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的面积优选比发光装置1所具备的一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的面积之和小。通过这样将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的面积缩小,能够将从透光性部件20下表面21入射的来自发光元件10的出射光从更小面积的上表面22(即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射出。即,发光装置1使来自发光元件10的光通过透光性部件20,由此缩小发光面的面积,能够以高亮度照射到更远方。
透光性部件20的第一侧面23相对于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及上表面22大致垂直地形成。由此,在制造发光装置1时,能够抑制覆盖部件30爬到上表面22上。作为能够抑制覆盖部件30的爬上的角度,第一侧面23例如相对于上表面22设为90度±5度的范围,在本说明书中将该范围视为大致垂直。通过将第一侧面23相对于上表面22大致垂直地形成,在将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作为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时,在俯视时第一侧面23将位于发光部和非发光部的边界,所以发光装置1的发光部与非发光部的边界变得明确。
此外,就透光性部件20的壁厚而言,例如从上表面22至下表面21的厚度为50~300μm左右。
(突缘)
突缘200呈帽檐状成于透光性部件20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突缘200分别形成于透光性部件20的相互相对的两个第二侧面24。突缘200以俯视时从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向侧方突出的方式形成。突缘200具有从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朝向下表面21扩展的倾斜面220。突缘200的下表面与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形成同一平面。
突缘200具有薄壁部210。薄壁部210为沿着与突缘200连续的上表面22的周缘的槽,俯视形成于突缘200的外缘230的内侧。薄壁部210成为在突缘200上壁厚最薄的部位,即成为所形成的槽的最低部位。通过在突缘200设置薄壁部210,后述的覆盖部件30和突缘200的接触面积增大,覆盖部件30和突缘200的密合性提高。另外,由于突缘200具有薄壁部210,覆盖突缘200的覆盖部件30的厚度增大,因此,能够抑制从突缘200向发光面侧的漏光。特别是,由于薄壁部210在俯视时接近上表面22,能够加厚具有突缘200的一侧的上表面22附近的覆盖部件30的厚度,能够使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即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和包围发光面的覆盖部件30的上表面的边界清晰。进而,由于薄壁部210远离透光性部件20的外缘230,能够抑制在加工透光性部件20时缺陷或破裂产生。
此外,突缘200的宽度(即,俯视时从上表面22的突缘200侧的一端至外缘230的长度)例如为75μm左右。另外,薄壁部210的壁厚为50μm~60μm左右,在外缘230的壁厚为60μm~70μm左右。
突缘200具有从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朝向下表面21扩展的倾斜面220。
倾斜面220具备从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朝向薄壁部210扩展的曲面。即,突缘200的厚度(即,从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至突缘200的上表面的高度)以薄壁部210位于比外缘230靠内侧的位置的方式从突缘200的外缘230缓缓减小至薄壁部210,再从薄壁部210朝向上表面22增大。而且,从薄壁部210朝向上表面22的倾斜面220,越远离薄壁部210,倾斜越急。突缘200的倾斜角度在与上表面22的边界附近相对于上表面22成为大致垂直。由于突缘200具备以上述方式具有薄壁部210的倾斜面220,能够减少来自发光元件10的光的反射次数,将其高效地朝向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反射,成为高亮度的发光装置1。另外,由于突缘200具有倾斜面220,能够缓和应力集中,提高透光性部件20的结构强度。
透光性部件20包含突缘200,由可使从发光元件10射出的光通过并将其输出到外部的材料构成。透光性部件20例如可以由树脂、玻璃、无机物等形成。透光性部件20可以含有光扩散材料、可对从发光元件10入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波长变换的荧光体。含有荧光体的透光性部件20例如可举出荧光体的烧结体、在树脂、玻璃、陶瓷或其它无机物等中含有荧光体粉末的部件。另外,透光性部件20也可以是在树脂、玻璃、陶瓷等成形体的表面形成有含有荧光体的树脂层的部件。作为荧光体的烧结体,可以是仅烧结荧光体而形成的物质,也可以是烧结荧光体和烧结助剂的混合物而形成的物质。在烧结荧光体和烧结助剂的混合物的情况下,作为烧结助剂,优选使用氧化硅、氧化铝或氧化钛等无机材料。由此,即使发光元件10为高输出,也能够抑制光或热导致的烧结助剂的变色或变形。
作为荧光体,可以适当选择在该领域使用的荧光体。作为可用蓝色发光元件或紫外线发光元件激励的荧光体,例如可使用通过铈激活的钇·铝·石榴石系荧光体(YAG:Ce)等。通过将这些荧光体和蓝色发光元件或紫外线发光元件组合,能够制造各种颜色的发光装置(例如白色系的发光装置)。在制造可发出白色的发光装置1的情况下,通过透光性部件20中含有的荧光体的种类、浓度调整成白色。透光性部件20中含有的荧光体的浓度例如为30~80质量%左右。
(粘接材料)
发光元件10和透光性部件20可以通过粘接材料50接合。粘接材料50从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连续到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同时,设置于覆盖部件30和发光元件10的侧面之间。位于覆盖部件30和发光元件10的侧面之间的粘接材料50的上表面与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相接设置。粘接材料50优选使用能够将来自发光元件10的出射光向透光性部件20导光的透光性材料。粘接材料50可以使用如环氧树脂或有机硅树脂之类的公知的粘接材料、高折射率的有机粘接材料、无机粘接材料、基于低融点玻璃的粘接材料等。粘接材料50优选从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延伸至侧面,被设置成为圆角51。优选地,圆角51与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和发光元件10的侧面双方相接,并且是向覆盖部件30侧凹陷的曲面。通过这种形状,从发光元件10射出的光被粘接材料50的圆角面反射,容易向透光性部件20导光。
此外,透光性部件20和发光元件10也可以不使用粘接材料50而通过压接、烧结、表面活性化接合、原子扩散接合、羟基接合等方式直接接合。
(覆盖部件)
覆盖部件30可通过能够反射来自发光元件10的光的部件形成。覆盖部件30使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作为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露出,覆盖突缘200、透光性部件20、发光元件10以及基板40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体而言,覆盖部件30覆盖突缘200的倾斜面220及侧面、透光性部件20的第一侧面23、粘接材料50的侧面、发光元件10的侧面和下表面侧、以及基板4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这样,从发光元件10射出的光直接或通过覆盖部件30反射而向透光性部件20入射,经过透光性部件20的内部,从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即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向外部射出。
在此,覆盖部件30的上表面优选为与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的高度相同或比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低。从成为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的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射出的光在横方向上也具有展宽。因此,在覆盖部件30的上表面比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的高度高的情况下,从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射出的光遇到覆盖部件30的上表面而被反射,产生配光偏差。因此,覆盖部件30以使上表面的高度与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相同或更低的方式设置,能够将从发光元件10射出的光高效地输出到外部,故而是优选的。
覆盖部件30可通过使由有机硅树脂、变性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变性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或含有这些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混合树脂构成的母材中含有光反射性物质而形成。作为光反射性物质,可使用氧化钛、氮化硅、氧化锆、氧化钇、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钛酸钾、氧化铝、氮化铝、氮化硼、莫来石等。覆盖部件30因光反射量、透射量根据光反射性物质的含有浓度、密度而不同,所以可根据发光装置1的形状、大小来适当调整浓度、密度。另外,当覆盖部件30为除光反射性之外还兼备散热性的材料时,能够在具有光反射性的同时提高散热性。作为这种材料,可举出热传导率高的氮化铝或氮化硅。
(基板)
基板40上安装至少一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0,将发光装置1电连接至外部。基板40具备平板状的支承部件及配置于支承部件的表面和/或内部的导体配线。此外,基板40根据发光元件10的电极的结构、大小来设定导体配线的形状、大小等构造。另外,基板40也可以在下表面具备与发光元件10电独立的散热用端子。优选地,散热用端子的面积比发光装置1所具备的所有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面积之和大,且与发光元件10的正下方区域重叠。通过这种散热用端子的结构,能够获得散热性更加优异的发光装置1。
另外,基板40具备的支承部件优选使用绝缘性材料,且优选使用从发光元件10射出的光或外光等不容易透过的材料。基板40优选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度的材料。具体而言,可举出氧化铝、氮化铝、莫来石等陶瓷、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BT树脂)、聚邻苯二甲酰胺(PPA)等树脂。此外,支承部件也可以是具有空腔的构造。由此,通过将上述覆盖部件30的材料滴到空腔等,能够容易地形成覆盖部件30。
导体配线及散热用端子例如可使用Cu、Ag、Au、Al、Pt、Ti、W、Pd、Fe、Ni等金属或包含它们的合金等形成。这种导体配线能够通过电解电镀、无电解电镀、蒸镀、溅射等形成。
发光装置1具备以上说明的结构,因此,作为一例在作为摩托车、汽车等的头灯、或船舶、飞机等的照明装置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将从发光元件10射出的光照射到更远方。即,在发光装置1中,当光从一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0射出时,存在着未被覆盖部件30反射而在透光性部件20中传播并直接朝向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的光、和被覆盖部件30反射而从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射出的光。而且,在发光装置1中,通过使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的面积比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的面积之和大,能够无损失地接收从发光元件10照射的光。进而,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的面积比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的面积小。因此,来自发光元件10的出射光汇聚于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由此,能够成为适合头灯的远光用途等的、高亮度且可向更远方照射光的发光装置1。
进而,发光装置1由于突缘200具有薄壁部210,使得覆盖部件30和突缘200的接触面积增大,密合性提高。另外、因为覆盖薄壁部210的覆盖部件30的厚度增大,所以能够抑制从覆盖部件30的上表面的漏光。进而,发光装置1由于薄壁部210从透光性部件20的外缘230分开,使得透光性部件20的缺陷或破裂的产生被抑制。
[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接着,参照图5A~图5I说明图4的流程图所示的发光装置1的制造方法。此外,图5E表示透光性部件20的长边方向的截面,图5A~图5D及图5F~图5I表示透光性部件20的短边方向的截面。
(透光性基板的准备工序)
准备透光性基板60。透光性基板60只要在槽部形成工序S11之前准备即可。
透光性基板60由可使从发光元件10射出的光透过并向外部射出的材料形成。透光性基板60也可以含有包含对来自发光元件10的光的一部分进行波长变换的荧光体的荧光体。另外,透光性基板60还可以在树脂、玻璃、陶瓷等成形体的表面形成有含荧光体树脂层。作为含荧光体树脂层的形成方法,可采用印刷法、压缩成形法、荧光体电沉积法、荧光体片材法(シート法)等。由透光性基板60经过后述的图5的各工序形成具有突缘200的透光性部件20。透光性基板60的下表面61形成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透光性基板60的上表面62形成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
(槽部形成工序S11)
槽部形成工序S11是对透光性基板60使用加工机械等的刀片Br1,在透光性基板60的上表面62形成槽部Dt的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刀片Br1对透光性基板60的不同位置进行两次切削来形成槽部Dt。例如,如图5A所示,利用刀片Br1进行第一次的切削,如图5B所示,改变刀片Br1的侵入位置进行第二次切削。通过使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切削深度相等,并在进行第一、第二次的刀片Br1的切削位置之间隔开刀片Br1的刃厚以下的间隔,如图5C所示,能够加厚槽部Dt的中央部。槽部Dt具有不贯通透光性基板60的深度。通过该槽部形成工序S11形成的槽部Dt构成突缘200的薄壁部210及倾斜面220。另外,在槽部形成工序S11中,优选地,所进行的加工使透光性基板60的上表面62因槽部Dt而成为比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小的面积的矩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透光性部件20的互相相对的一对侧面形成突缘200,因此,在透光性基板60的上表面62,只要仅沿着透光性部件20的一方向形成槽部Dt即可。
此外,槽部Dt也可以通过激光加工等其它公知的方法形成。另外,也可以使用斜切用的刀片形成具有倾斜面的槽部Dt。另外,槽部Dt在剖视图中作为曲线表示,但也可以形成为直线。
(透光性部件形成工序S12)
透光性部件形成工序S12是通过分割透光性基板60而获得透光性部件20的工序。如图5D所示,沿着透光性部件20的具有槽部Dt的方向,在透光性基板60的包含槽部Dt的位置进行分割。此时,将槽部Dt的大致中央部分、即槽部Dt的壁厚最厚的部分切断。另外,如图5E所示,在透光性基板60的没有槽部Dt的方向上,根据透光性部件20的尺寸在任意的位置进行分割。在该透光性部件形成工序S12中,例如,使用厚度比形成槽部Dt时的刀片Br1薄的刀片Br2,以分割成各透光性部件20的方式切断透光性基板60。在该透光性部件形成工序S12中,如图5F所示,获得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的面积比上表面22大的多个透光性部件20。这样获得的透光性部件20在比突缘200的外缘230更靠内侧的位置形成有壁厚比外缘230薄的薄壁部210。
(基板及发光元件的准备工序)
分别准备发光元件10及基板40。发光元件10及基板40只要在透光性部件20的接合工序S13之前准备即可。
基板40形成为俯视时呈矩形的平板状,例如在支承部件设置有导体配线及散热用端子。
然后,在基板40上安装发光元件10。在此,对于一个发光装置1,将一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0经由焊接凸起等接合部件安装于基板40的导体配线上。
(透光性部件的接合工序S13)
接合工序S13是将透光性部件20与发光元件10接合的工序。如图5G所示,在接合工序S13,以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的周缘位于比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的周缘更靠外侧的方式将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和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接合。
发光元件10和透光性部件20例如可通过粘接材料50接合。在利用粘接材料50进行接合时,首先,在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上滴下粘接材料50,在粘接材料50上配置透光性部件20。滴下的粘接材料50被透光性部件20按压,润湿至发光元件10的侧面,在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和发光元件10的侧面之间形成圆角51。滴下的粘接材料50的量及粘度被适当调整至圆角51被设置在发光元件10的侧面且粘接材料50不会润湿至基板40的程度。
关于该透光性部件20,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的面积优选比一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的面积之和大。进而,在进行透光性部件20和发光元件10的接合时,优选配置成从发光元件10的各侧面到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的外缘为止的距离大致相同。另外,优选地,透光性部件20被配置成,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的中心与以作为整体俯视时成为矩形的方式整齐排列的一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0整体的中心大致重叠。关于与发光元件10接合的透光性部件20,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的面积比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的面积之和大。因此,透光性部件20能够使从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射出的光从面积比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大的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射入,并向面积比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小且比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11小的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进行导光。
(覆盖部件提供工序S14)
如图5H所示,覆盖部件提供工序S14是设置覆盖发光元件10、透光性部件20以及基板40的覆盖部件30的工序。在覆盖部件提供工序S14中,发光装置1可以具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覆盖部件30。以下是通过两层形成覆盖部件30的情况的一例,但在覆盖部件提供工序S14中,也可以提供一种覆盖部件30。
(第一覆盖部件提供工序)
首先,将覆盖部件30提供至覆盖发光元件10和基板40之间及发光元件10和侧面的粘接材料50的高度。此外,覆盖部件30在被配置于发光元件10和基板40之间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低线膨胀材料。由此,能够缓和发光元件10和基板40的接合部的热应力。
(第二覆盖部件提供工序)
接着,提供覆盖突缘200的覆盖部件30。覆盖部件30覆盖突缘200及透光性部件20的第一侧面23。此时,优选将覆盖部件30滴到离开透光性部件20的基板40上表面,以使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从覆盖部件30露出。另外,覆盖部件30以覆盖之前提供的覆盖部件30的表面的方式提供。在第二覆盖部件提供工序中使用的覆盖部件30例如是有机硅树脂中含有氧化钛的树脂。
(单片化工序S15)
单片化工序S15是将设置于基板40的发光装置1单片化的工序。在单片化工序S15中,如图5I所示,在形成覆盖部件30后,基板40以各发光装置1为单位被激光照射或刀片等工具切断,形成发光装置1。通过上述的各工序制造的发光装置1,使从一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0射出的光从比一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0的上表面面积之和大的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入射,并从面积比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小的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向外部作为高亮度的光射出。
由于发光装置1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上说明的工序,所以能够制造出照射更高亮度的光的发光装置1。另外,因为在突缘200形成有薄壁部210,所以在覆盖部件提供工序S14中,覆盖部件30容易留在突缘200,能够容易通过锚定效果用覆盖部件30进行覆盖。进而,因为将突缘200仅形成于透光性部件2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所以与在透光性部件20的整周形成突缘200的情况相比,在覆盖部件提供工序S14中,形成覆盖部件30的未固化的树脂材料容易在突缘200上流动,能够抑制空隙产生。
以上,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含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进而,作为一例,发光装置也可以是如下说明的结构。
(变形例1)
如图6所示,发光装置1A可以是具备一个发光元件10的结构。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大于一个发光元件10的区域,且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小于下表面21。在这种结构的发光装置1A中,也能够使来自发光元件10的光从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入射,并从比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小的上表面22向外部射出,因此,能够以更高亮度将光照射至更远方。
(变形例2)
如图7所示,发光装置1B可以具有将6个发光元件10整齐地排列配置的发光元件组10B。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比发光元件组10B的区域大,且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比下表面21小,其中,发光元件组10B的区域是排列6个发光元件10的合计面积。此外,就发光元件组10B的面积而言,相邻的发光元件10之间的区域也构成发光元件组10B的上表面面积的一部分。在这种结构的发光装置1B中,因为也能够使来自发光元件10的光从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入射,并且从比透光性部件20的下表面21小的上表面22向外部射出,所以能够以更高亮度将光照射至更远方。
(变形例3)
如图8所示,透光性部件20A也可以在透光性部件20A的整周形成突缘200。透光性部件20A在俯视时为矩形的透光性部件20A的矩形的4边均形成有突缘200。由此,能够抑制在透光性部件20A的整周漏光,能够照射更高亮度的光。
此外,突缘只要在透光性部件的俯视时的矩形的至少一边上形成一个即可。进而,突缘也可以形成于任意的其它侧面,例如,形成于俯视时矩形的透光性部件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两个连续的侧面、连续的三个侧面等。
(变形例4)
如图9所示,透光性部件20B可以具备第一透光性部件2及第二透光性部件3。第一透光性部件2及第二透光性部件3分别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透光性部件20B将第一透光性部件2的上表面和第二透光性部件3的下表面接合,将突缘200形成在第二透光性部件3。第一透光性部件2例如是含有荧光体的树脂层,第二透光性部件3是玻璃板或树脂体。第二透光性部件3起到第一透光性部件2的支承体的作用。透光性部件20形成为第二透光性部件3的上表面的面积比第一透光性部件2的下表面的面积小的凸状,在俯视时,第一透光性部件2的侧端面与第二透光性部件3的侧端面位于相同的位置。
第二透光性部件3的厚度优选为第一透光性部件2的厚度以上。例如,第二透光性部件3为30~270μm左右。第二透光性部件3在由玻璃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作为玻璃材料,例如可举出硼硅酸玻璃等。此外,所使用的玻璃材料也可以对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实施用于防止反射的AR(Anti Reflection)涂层。另外,第二透光性部件3优选为折射率与第一透光性部件2接近的部件。
进而,可以提高第一透光性部件2中含有的荧光体的浓度,并减薄荧光体层(即,第二透光性部件3的厚度)。
另外,在第一透光性部件2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与由玻璃材料形成的第二透光性部件3相比具有柔软性,即使减薄厚度也不容易破损。因此,即使第一透光性部件2的上表面的面积比第二透光性部件3的下表面的面积大,也能够抑制制造时或使用时第二透光性部件3的破裂、缺陷等破损。
进而,在第二透光性部件3由玻璃等无机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不容易产生长期使用所导致的发光面的劣化。
(变形例5)
如图10所示,透光性部件20C可以具有设置了多个槽的突缘200C。突缘200C以在倾斜面220设置凹凸的方式在外缘230的内侧具有两个薄壁部210a、210b。在剖视图中,突缘200C的两个薄壁部210a、210b成为凹部,两个薄壁部210a、210b的中间成为凸部。两个薄壁部210a、210b为大致同一形状及大致同一深度。通过这种结构,覆盖部件和突缘200C的密合性提高。另外,在制造时,形成覆盖部件的未固化的树脂材料容易沿着槽流动。
此外,薄壁部210的形状及深度可以不同,也可以将三个以上的薄壁部210沿着突缘200的外缘形成。
(变形例6)
如图11所示,透光性部件20D可以具有平坦的倾斜面状的突缘200D。突缘200D具有从与上表面22垂直的侧面240A向外侧倾斜的平坦倾斜面240B,平坦倾斜面240B使得外缘230的内侧变低。侧面240A与上表面22的连接部位形成直角。另外,因为平坦倾斜面240B向内侧缓缓倾斜,所以侧面240A及平坦倾斜面240B的连接部位小于90度。因此,突缘200D的内侧壁厚比外缘230薄,侧面240A和平坦倾斜面240B的连接部位成为薄壁部210。通过这种结构,俯视时薄壁部210与上表面22的周缘大致一致,所以能够使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即透光性部件20的上表面22)和包围发光面的外周的覆盖部件30的上表面之间的边界更加清晰。
(变形例7)
如图12所示,透光性部件20E可以具有具备多个倾斜面的突缘200E。突缘200E具有:平坦倾斜面250C,位于与上表面22垂直的侧面250A的外侧,其内侧外缘230低;倾斜面250B,与侧面250A及平坦倾斜面250C连续。侧面250A与上表面22的连接部位形成直角。倾斜面250B相对于上表面22以10~60度的角度范围倾斜。因此,突缘200E的内侧的壁厚比外缘230薄,倾斜面250B和平坦倾斜面250C的连接部位成为薄壁部210。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从突缘200E向发光面侧的漏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能够作为摩托车、汽车等车辆或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头灯用光源使用。另外,能够用于其它聚光灯等各种照明用光源、显示器用光源、车载部件等各种光源。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 发光装置
10 发光元件
10A 发光元件组
11 上表面(光输出面)
20、20A~20E 透光性部件
21 下表面
22 上表面
23 第一侧面
24 第二侧面
30 覆盖部件
40 基板
50 粘接材料
51 圆角
60 透光性基板
61 下表面
62 上表面
200、200C~200E 突缘
210、210a、210b 薄壁部
220 倾斜面
230 外缘
240A 侧面
240B 平坦倾斜面
250A 侧面
250B 倾斜面
250C 平坦倾斜面

Claims (16)

1.一种发光装置,其具备:
发光元件,其以上表面作为光输出面;
透光性部件,其与所述发光元件的上表面接合设置,具有比所述发光元件的上表面大的下表面及比所述下表面小的上表面,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从所述下表面入射并从所述上表面向外部放射;
覆盖部件,其使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露出,并覆盖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侧面,
所述透光性部件在其侧面具有突缘,所述突缘在俯视时比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及所述发光元件的上表面更靠外侧,从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周缘向下表面周缘连续,
所述突缘在比所述突缘的外缘侧更靠内侧的位置具有壁厚比所述突缘的外缘侧薄的薄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薄壁部是沿着所述突缘的外缘的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突缘具有多个所述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突缘在其表面具有凹凸。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薄壁部在俯视时沿着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形成。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突缘具有从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方向朝向下表面方向扩展的倾斜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倾斜面为曲面。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透光性部件在俯视时形成为矩形,在所述矩形的至少一边具有所述突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透光性部件具有长边及短边,
在所述透光性部件的长边具有所述突缘。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透光性部件的未形成所述突缘的侧面与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垂直。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透光性部件含有荧光体。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透光性部件及所述发光元件经由粘接材料接合。
13.一种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在平板状的透光性基板的上表面形成槽部的槽部形成工序;
在包含所述槽部的位置分割所述透光性基板,由此得到透光性部件的透光性部件形成工序,所述透光性部件具有比发光元件的光输出面即发光元件的上表面大的下表面及比所述下表面小的上表面,在俯视时比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及所述发光元件的上表面更靠外侧的位置具有从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周缘向下表面周缘连续的突缘;
以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下表面周缘位于比所述发光元件的上表面周缘更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将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下表面和所述发光元件的上表面接合的接合工序,
在所述透光性部件形成工序中,在比所述突缘的外缘侧更靠内侧的位置形成壁厚比所述突缘的外缘侧薄的薄壁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透光性部件形成工序中,将所述透光性部件形成为俯视时的矩形,在所述矩形的至少一边形成所述突缘。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透光性部件形成工序中,形成具有长边及短边的所述透光性部件,在所述透光性部件的长边形成所述突缘。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透光性部件形成工序之后,包括设置覆盖所述发光元件的侧面、所述透光性部件的侧面及所述突缘的覆盖部件的覆盖部件提供工序。
CN201811345085.1A 2017-11-20 2018-11-13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9817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2968A JP6729537B2 (ja) 2017-11-20 2017-11-20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222968 2017-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7784A true CN109817784A (zh) 2019-05-28
CN109817784B CN109817784B (zh) 2024-06-14

Family

ID=66336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45085.1A Active CN109817784B (zh) 2017-11-20 2018-11-13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753576B2 (zh)
JP (1) JP6729537B2 (zh)
CN (1) CN109817784B (zh)
DE (1) DE10201812906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6570A (zh) * 2020-11-30 2022-06-03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光源、光源装置及光源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4982B2 (ja) * 2014-09-30 2019-03-20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729537B2 (ja) * 2017-11-20 2020-07-22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57247B2 (ja) * 2019-05-16 2023-04-13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7343763B2 (ja) * 2019-09-27 2023-09-13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00089B2 (ja) * 2019-10-08 2023-06-29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保護キャップ、発光装置および保護キャップの製造方法
JP7060810B2 (ja) 2019-11-19 2022-04-27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EP4310912A1 (en) 2022-07-21 2024-01-24 Nichia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evic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59986A (ja) * 2006-12-26 2008-07-10 Kyocera Corp 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1507004A (zh) * 2006-12-28 2009-08-12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封装体、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封装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封装体制造用模具
JP2010192629A (ja) * 2009-02-18 2010-09-02 Nichia Corp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219324A (ja) * 2009-03-17 2010-09-30 Nichia Corp 発光装置
CN101867003A (zh) * 2009-04-20 2010-10-20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
CN102138215A (zh) * 2009-01-30 2011-07-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学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50001563A1 (en) * 2013-06-27 2015-01-01 Nichia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7108091A (ja) * 2015-11-30 2017-06-15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2017183427A (ja) * 2016-03-29 2017-10-0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38889A (ja) * 2010-08-06 2012-02-23 Koito Mfg Co Ltd 蛍光部材および発光モジュール
JP5732008B2 (ja) 2011-08-12 2015-06-10 三菱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電磁調理器用保護マット
JP5816127B2 (ja) * 2012-04-27 2015-11-18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496465B2 (en) * 2013-04-17 2016-11-15 Nichia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6205897B2 (ja) * 2013-06-27 2017-10-04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70104A (ja) * 2013-09-30 2015-04-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用パッケー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半導体装置
JP6164038B2 (ja) 2013-10-16 2017-07-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6477001B2 (ja) * 2014-03-14 2019-03-06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227774B1 (ko) * 2014-10-23 2021-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다이오드 패키지 제조방법
JP6481559B2 (ja) 2015-08-18 2019-03-13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US10510934B2 (en) 2015-11-30 2019-12-17 Nichia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6399017B2 (ja) 2016-02-29 2018-10-03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ITUA20163482A1 (it) 2016-05-16 2017-11-16 Ssm Giudici S R L Dispositivo per la produzione di fili o filati fiammati
JP6729537B2 (ja) * 2017-11-20 2020-07-22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60810B2 (ja) * 2019-11-19 2022-04-27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59986A (ja) * 2006-12-26 2008-07-10 Kyocera Corp 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1507004A (zh) * 2006-12-28 2009-08-12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封装体、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封装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封装体制造用模具
CN102138215A (zh) * 2009-01-30 2011-07-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学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192629A (ja) * 2009-02-18 2010-09-02 Nichia Corp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219324A (ja) * 2009-03-17 2010-09-30 Nichia Corp 発光装置
CN101867003A (zh) * 2009-04-20 2010-10-20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
US20150001563A1 (en) * 2013-06-27 2015-01-01 Nichia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7108091A (ja) * 2015-11-30 2017-06-15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2017183427A (ja) * 2016-03-29 2017-10-0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6570A (zh) * 2020-11-30 2022-06-03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光源、光源装置及光源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79094B2 (en) 2021-08-03
US20200348007A1 (en) 2020-11-05
JP2019096675A (ja) 2019-06-20
JP6729537B2 (ja) 2020-07-22
DE102018129068A1 (de) 2019-05-23
US10753576B2 (en) 2020-08-25
US20190154236A1 (en) 2019-05-23
CN109817784B (zh) 2024-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17784A (zh)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670746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6982233B2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66032B (zh) 發光裝置及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
CN110323213B (zh) 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US11309467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7017241A (zh) 发光装置
JP6520996B2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468410A (zh)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991859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9186513A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3137844A (zh) 半导体发光装置
CN109616567A (zh) 发光装置
JP2019040895A (ja) 発光装置
JP7060819B2 (ja) 発光装置
JP2021082691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011411B2 (ja) Led照明装置
TW201803082A (zh) 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